1、”我們該 如何參與 零碳轉型 產業共創?“雙碳”目標背景下,針對中國開放式創新生態中相關方的定位及互動模式觀察作者孫菁歌、李鳴燕、費曉靜、李浩楠、李妍菁聯系方式孫菁歌:鳴謝特別感謝2022“低碳共創營”產業伙伴:百威中國創新中心 Innovation Hub、沙索(Sasol)、紫江基金會,以及工業制造賽道行業支持伙伴:落基山研究所(RMI)對本報告的大力支持。同樣感謝上海唯革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Vegatex)以及2022“低碳共創營”入營創業企業代表:蘇州坤晟生物降解新材料有限公司、磐際智儲能源科技、知同(上海)新能源科技公司等參與訪談并貢獻觀點。作者與鳴謝3第一章 零碳轉型和創新亟待多方
2、合力引言0 30 10 71 22 53 5目錄第三章“雙碳”目標下的多元參與讓開放式創新 模式 成為開放式創新 生態第二章 多方合力=企業的開放式創新模式?第四章 開放式創新生態的互動模式觀察和案例簡介第五章 展望:開放式創新生態建設如何開啟零碳未來1.1 零碳轉型勢在必行1.2 多方共創是零碳轉型和創新的重要條件和必然趨勢04053.1 開放式創新生態中的相關方都有誰?3.2 三類相關方角色的生態位分布3.3 各相關方的角色是可以動態變化的1321242.1 既有的開放式創新模式與實踐案例2.2 既有模式無法適配中國“雙碳”目標下的需求現狀08104.1 開放式創新生態幫助走對三個“岔路口
3、”4.2 評價開放式創新生態成熟活躍度的指標4.3 開放式創新生態中的案例簡述:百威中國創新中心 x Vegatex x Impact Hub Shanghai2629311引言“我們該如何參與零碳轉型產業共創?”標題是 Impact Hub Shanghai 氣候項目組在過去兩年中被問及最多的問題之一。熟悉 Hub 的伙伴都知道“產業創新服務”是我們的核心業務,我們憑借團隊深耕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多年經驗、創新解決方案的資源積累以及對產業生態需求和技術趨勢的認知,為政府、產業企業、園區和投資機構等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創新需求提供解決方案。對應到氣候創新和零碳轉型的細分議題條線,在2022-2023
4、年度,我們通過“匯豐低碳共創營”、“碳中和社區創新計劃”、“零碳長江企業綠色轉型創新計劃”等產業創新項目,為近20家來自能源、鋼鐵、化工、汽車制造、建筑建材等行業領域的產業企業、園區等相關方梳理了近60個零碳轉型需求和挑戰,找到并對接了將近300個零碳創新技術解決方案,通過產業共創的方式推動行業以及區域的氣候創新和零碳轉型。在此過程中我們有三方面深刻的感受:一是,即便再有雄心和行動力的產業企業與技術創新性和規?;瘽摿υ購姷膭撔录夹g解決方案,在對接共創的過程中,哪怕匹配度與合作意向都很高,這種常規意義上的企業開放式創新的模式面對氣候創新和零碳轉型的復雜命題與目標,仍舊有很多需求和挑戰是僅靠雙方的
5、資源和努力無法完全實現與推動的,對于多維度的支持政策、多渠道的資金來源、更多行業專業知識和人才資源的需求都需要更多相關方的有機參與和有序協同;2二是,隨著“雙碳”目標逐步滲透影響更多的行業領域,有越來越多不同類型的相關方開始關注自身如何參與到“雙碳”目標的落地進程中、如何能夠為目標的實現助力。其中各級政府部門、金融機構、智庫和研究機構等,都是非常積極的參與主體,但如何能夠更加高效地整合他們的資源并匹配到更適配的產業創新項目(或稱可行的企業開放式創新項目)中去,目前供需之間顯然還存在著很高的信息壁壘且還沒有特別明確的方法論指導突破;最后,對于那些有減排需求但還未通過產業創新或企業開放式創新的方式
6、實踐自身碳目標的產業企業,他們也非常希望能夠深入了解這種相對較新的模式以及自身可以如何實際參與,對于這些相關方來說,實踐案例和經驗洞察都可以帶去重要的啟發。對此,基于 Impact Hub Shanghai 已經開展的氣候創新與零碳轉型產業創新項目和經驗,以及我們對于既有開放式創新案例的研究,我們希望在這份材料中梳理我們在項目開展過程中對于不同相關方的觀察,他們包括上文提到的所有有需求、有意愿、有解決方案和有資源的各方,他們在我們的項目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并與其他相關方產生了多樣的互動關系,我們也希望能夠嘗試將這些角色生態位和互動模式進行歸納和總結,盡管在理論層面可能還無法稱其足夠扎實成熟,但以
7、期為后續更多的相關角色的參與提供案例參考,也為建設這樣一個由多元角色和多樣互動關系組成的生態輸出一份基于我們認知視角的范式,為大家的疑問我們該如何參與零碳轉型產業共創系統地呈上我們的回答。引言3第一章零碳轉型 和創新亟待 多方合力“我 們 該 如 何 參 與 零 碳 轉 型 產 業 共 創?”4近幾年,全球氣候變化及其帶來的一系列影響已經成為了人類社會存續和正常發展的極大隱患。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發布的全球升溫1.5攝氏度特別報告,為了避免極端災害,須將全球變暖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而
8、只有全世界在2050年左右實現碳中和,才能有可能實現這一目標?,F在正是零碳轉型最重要的十年。中國在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也成為了全球溫室氣體主要排放國,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368.74億噸1。其中,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102億噸,占全球排放量的27.9%,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2。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正式提出“中國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減排目標。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實現“雙碳”目標時間更緊、幅度更大、困難更多、任務異常艱巨,所有高碳排部門及行業面臨著更加艱巨的零碳轉型挑戰和壓力。零碳轉型勢在必行1.1如果不
9、采取緊急行動,人類無法將升溫范圍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然而,按照目前不斷上升的溫室氣體水平,可能會造成兩倍的升溫:到2100年地球大約上升3.2C?!盜PCC 2022年氣候變化:減緩氣候變化“1 Climate Watch,His-torical GHG Emissions,https:/www.cli-matewatchdata.org/ghg-emissions2 Hannah Ritchie,Max Roser and Pablo Rosado,CO2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2020,https:/ourworld-indata.org/co2-
10、and-other-greenhouse-gas-emissions第一章 零碳轉型和創新 亟待多方合力5創新是實現零碳轉型的重要抓手??萍际翘歼_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撐,技術創新促進零碳轉型環節優化,推動傳統工業革新,也為“雙碳”目標實現提供技術支撐。比爾蓋茨在 氣候經濟與人類未來 一書中提到“技術、政策和市場三管齊下”,并建議政府“未來10年將與清潔能源和氣候相關的研發投入增加4倍”3。從微觀層面來看,零碳創新技術可貫穿企業生產的全過程,優化生產環節,推動生產設備和體系迭代升級;從宏觀層面來看,零碳創新技術推動全行業的零碳轉型,聯動能源、工業、交通、建筑等行業,探索跨行業聯產減排的可能性,共創
11、多贏局面。多方共創是零碳轉型和創新的重要條件和必然趨勢1.2創新是中國零碳轉型的關鍵。一半以上實現碳中和所需的減排量,需要依靠目前還沒有商業化的技術?!盜EA 中國能源體系碳中和路線圖“3 比爾蓋茨,氣候經濟與人類未來,2021第一章 零碳轉型和創新 亟待多方合力6多方共創推動零碳創新技術的發展。在2022年11月于埃及沙姆沙伊赫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第27次締約方會議(COP27)上,Impact Hub Shanghai 在中國角舉辦了“構建中國創新生態 助力全球氣候行動”的主題邊會,在邊會上有多位嘉賓強調:在中國,零碳轉型和創新的相關方分布在各資源主體,卻各自形成獨立的孤島,即便很多相
12、關方已經開展了很多工作,也少有形成高效協力的成果。在目前國內的零碳創新實踐過程中,這樣的“孤島效應”對多方協同推進技術創新的阻礙是明顯且巨大的,既低效,也是對資源的浪費,甚至可能間接或直接導致共創項目的失敗。第一章 零碳轉型和創新 亟待多方合力第二章多方合力=企業的開放式創新模式?“我 們 該 如 何 參 與 零 碳 轉 型 產 業 共 創?”82.1 第二章 多方合力=企業的開放式創新模式?既有的開放式創新模式與實踐案例如何推動多方協同參與,消除零碳創新中的“孤島效應”,開放式創新模式或許是一個好的解決方案?!伴_放式創新”是針對企業傳統的封閉式創新而提出的概念和模式,最早提出該概念的哈佛商學
13、院技術管理中心的亨利切薩布魯夫(Henry Chesbrough)教授指出:企業可以通過戰略合作、收購初創公司、戰略投資等方式,積極利用外部資源來降低創新門檻、提高創新效率,達到驅動組織創新的最終目的4。4 亨利切薩布魯夫,開放式創新,2003圖表1 企業封閉式創新與開放式創新模式對比封閉式創新模式開放式創新模式來源:亨利切薩布魯夫,開放式創新,20039開放式創新的模式被很多大企業應用,以海爾為例,海爾以“世界就是我們的研發中心”為基本理念,構建了“10+N”開放式創新體系和“HOPE”開放式創新平臺?!?0+N”開放式創新體系是指海爾依托在全球的十大研發中心,根據用戶需求并聯的 N 個研發
14、觸點,通過收購研發能力較強的家電企業,聯合外部創新或研發中心等,實現用戶需求創新資源在哪里研發就在哪里?!癏OPE”開放式創新平臺是海爾開放式創新的門戶,主要功能定位為全球資源網絡、創新者社區、一站式服務平臺,平臺跟蹤、分析和研究與產業發展密切相關的超前3-5年的技術,同時推進這些技術的產業化轉化。目前,平臺已支持海爾各個產品研發團隊和超前研發團隊創造了眾多的顛覆性產品,如凈水洗洗衣機、水洗空調、防干燒燃氣灶等。結合針對制造業、制藥、互聯網、快消品等行業企業踐行開放式創新成功案例的研究,我們發現在傳統“開放式創新”的實踐中,往往大企業扮演著相對唯一的核心角色,開放式創新的實踐由大企業的需求開啟
15、,具體的執行手段和方式由大企業的風格、需求和資源能力決定,最終成功與否的判斷也取決于大企業的需求目標是否得到滿足和實現??梢哉f既有的開放式創新模式是一種以大企業為核心的單極模式。第二章 多方合力=企業的開放式創新模式?102.2 既有模式無法適配中國“雙 碳”目 標 下 的需求現狀而在“去中心化”的需求日益強烈、參與“雙碳”行動的相關方愈發多元的今天,既有的圍繞單極主體展開的開放式創新模式顯然無法適配中國的需求現狀。Impact Hub Shanghai 氣候項目組在過往的項目執行經驗中也愈加體會到僅從產業企業(即開放式創新模式中的大企業)的需求出發去尋找和對接創新技術解決方案,往往是效率低下
16、且成功率較低,更重要的是這樣單個的項目推進即便最終對接共創成功,往往成果和影響力也有限,很難對行業以及整個生態產生倡導和推動作用。具體有兩個案例說明:案例一:在某次產業對接項目中,大企業 A 希望以試點平臺的方式,提供場地、原料、技術人員等資源幫助初創企業進行技術性上的測試,由此達成合作。在 Impact Hub Shanghai 的對接和幫助下,大企業 A 和某初創企業成功鏈接。雙方就技術問題達成了一致,認為新產品具有研發可行性,并且具有良好的市場機會和利潤空間。但是由于缺乏試點資金,試點難以啟動,研發工作只能暫停,合作最后遺憾作罷。在后期回訪復盤過程中,我們也強烈感受到資金問題是推進試點項
17、目的重大攔路虎,而一些資金需求大的項目也并不是靠單一相關方的支持就可以落地的。第二章 多方合力=企業的開放式創新模式?11案例二:大企業 B 希望能找到相關初創企業達成合作從而解決自身零碳轉型問題,通過 Impact Hub Shanghai 完成創業企業的招募并與某初創企業初步達成合作意愿,但在試點過程中我們發現,大企業是希望通過合作試點共創的方式尋找合作伙伴,但初創企業的對接人仍然停留在傳統采購和銷售的思維層面,認為大企業評估了自己的技術和產品后,如果合格即可直接下訂單,對于雙方以合作伙伴的關系推進協作的方式表示無法理解和接受。在此種情況下,大小企業之間對于合作關系和目標的認知存在偏差,如
18、果沒有更專業、獨立的第三方進行對接和協助,也無法繼續開展溝通。第二章 多方合力=企業的開放式創新模式?第三章“雙碳”目標下的多元參與讓開放式 創新 模式成為開放式創新 生態“我 們 該 如 何 參 與 零 碳 轉 型 產 業 共 創?”13開放式創新生態中的相關方都有誰?基于桌面研究以及長期以來推動產業創新與零碳轉型的項目經驗,我們掃描出了如下相關方:在既有的企業“開放式創新”模式的基礎上,結合 Impact Hub Shanghai 的項目經驗,我們認為可以將“雙碳”目標下更加多元的相關方參與所形成的創新網絡發展成為零碳轉型的開放式創新生態,對于生態中的相關方角色定位和互動模式,我們將在第三
19、和第四章中具體進行歸納和介紹。3.1第三章“雙碳”目標下的多元參與讓開放式創新 模式 成為開放式創新 生態政府園區行業協會產業企業/大企業孵化器、加速器創業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機構智庫第三方創新平臺高校、科研機構金融、投資機構14相關方:政府相關方描述在“雙碳”目標下的需求及痛點相關方及行動舉例政府是“雙碳”目標的提出者,是聯動企業、社會組織和個體等共同實踐“雙碳”目標的重要主體。政府不僅可以提供制度指引和政策支撐,還可以提供科技成果轉化支持,以及人才、稅收、采購等方面的扶持?!半p碳”目標下對政府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轉變治理理念、推動治理模式和治理工具創新,升級治理目標等,政府需要采取多方面的
20、措施使治理更有為,與其他相關方聯動更有效,如制定政策、配置市場資源、建立激勵機制、設置信用體系等。2021年發布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作為“1”,在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中發揮統領作用;與國務院發布的 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 、“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 共同構成貫穿碳達峰、碳中和不同階段的頂層設計?!癗”則包括能源、工業、交通運輸、城鄉建設等分領域分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以及科技支撐、能源保障、碳匯能力、財政金融價格政策、標準計量體系、督察考核等保障方案。一系列文件將構建起目標明確、分工合理、措施有力、銜接有序的碳達峰碳中和政
21、策體系。此外地方是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的主陣地、各省省委及省政府及地市發布的貫徹碳達峰碳中和的意見以及碳達峰方案也是N的組成部分。15相關方:相關方:園區行業協會相關方描述相關方描述在“雙碳”目標下的需求及痛點在“雙碳”目標下的需求及痛點相關方及行動舉例相關方及行動舉例園區是政府集中統一規劃的指定區域,區域內專門設置某類特定行業、形態的企業、公司等進行統一管理,是綜合性、系統性解決方案落地應用的理想場景,也是局部、區域實現凈零排放的高可行性機會點。同時,園區除了為入駐企業提供物業服務、公共服務、融資服務等,也可以在節能減排與可持續發展領域提供指導。行業協會是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一方面協助
22、政府制定和實施行業發展規劃、產業政策、行政法規和有關法律,向政府傳達企業的共同訴求;另一方面協調、監督企業行為,開展行業研究,并通過組織專家論證、開展科技創新和企業節能減排技術交流會議等,更好地服務于企業地減排行動。在“雙碳”的背景和要求下,如工業園區作為能耗和碳排大戶,面臨著調整產業結構、優化整體能源結構、完善園區建設等多方面的挑戰,是“雙碳”戰場上的主陣地。為了實現園區零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園區的管理者或運營者一方面會考慮既有產業的轉型,另一方面會考慮新產業的培育。無論是哪種方向,都需要引入零碳創新技術,探索零碳創新技術應用于既有產業的可能性或發展新型產業。在“雙碳”目標的要求下,需要制定
23、更具體的行業層面的目標和路徑,推動、指導、監督行業內和協會內的企業采取轉型行動。上?;瘜W工業區出臺產業綠色發展專項扶持政策,鼓勵園內企業在節能減排、資源化利用等方面積極作為,布局氫能新賽道,并開展了零碳園區規劃工作5。中國水泥協會與落基山研究所聯合發布 加速工業深度脫碳:中國水泥行業碳中和之路 報告,一方面為政策制定提供參考,另一方面也為水泥行業企業應用零碳創新技術提供指引。16相關方:產業企業/大企業相關方描述在“雙碳”目標下的需求及痛點相關方及行動舉例企業是溫室氣體的排放主體,也是氣候友好型解決方案的創新者和提供者,其中,具有規模效應的、在行業中有引領作用的產業企業/大企業更甚。一方面,企
24、業可以通過加強基礎研究與技術工藝創新,促進多方合作與經驗共享,推動自身及產業鏈上下游采取減排措施,形成促進產業低碳轉型發展的合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堅定低碳發展戰略信心,將碳中和目標納入其長期發展戰略,加強低碳人才和文化培養6。在“雙碳”目標的要求下,企業實踐碳減排有著多維度的重要性。如政策層面:不符合環?;蛘邷p排要求的企業可能面臨關?;蛘吒哳~罰款;國際貿易層面:不經過碳核算和認證的商品可能無法銷售到某些市場或者無法出口;供應鏈層面:高耗能、高排放企業或者產品無法經過低碳認證的企業可能無法進入大公司的供應鏈,從而被市場孤立和淘汰;消費者認同層面:不能證明其產品或者服務符合低
25、碳標準的品牌可能被消費者拋棄。無論從哪個維度而言,零碳轉型是企業的必由之路。2022“低碳共創營”的產業伙伴如百威、沙索等,不僅制定了實現凈零排放的中長期目標,也在通過內部研發和外部合作創新的方式來具體落實各自的脫碳戰略,引領行業的零碳轉型發展。17相關方:高校、科研機構相關方描述相關方及行動舉例高校、科研機構是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重大科技創新的策源地,要聚焦“雙碳”領域“卡脖子”問題進行科研攻關,努力在碳中和基礎研究突破、關鍵技術攻關和創新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突破,也可為“雙碳”目標實現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7。如上海交通大學、上海理工大學等高校與上海電氣簽署一系列合作框架協議,建立產業定制化人才
26、培養機制,圍繞產業技術創新關鍵問題開展協同創新聯合攻關。相關方:創業企業相關方描述在“雙碳”目標下的需求及痛點相關方及行動舉例創業企業也是上文提到的氣候友好型解決方案的創新者和提供者。創業企業本身面臨著成長初期“死亡谷”的威脅,其擁有的零碳創新技術和產品需要行業資源與應用場景的對接,需要資金、人才、政策等各方面的支持。2022“低碳共創營”的入營創業企業代表,如蘇州坤晟生物降解新材料有限公司在從事廢棄二氧化碳綜合利用的創新工作;磐際智儲能源科技專注于可持續相變儲能控溫技術,利用先進相變儲能控溫材料與暖通人工智能結合;知同(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綜合解決方案為基礎、以綠色甲
27、醇低碳物流體系建設為核心為客戶打造“零碳物流”與“低碳園區”。目前以上創業企業也都與不同的產業企業/大企業在開展產業對接共創合作,助力產業和行業轉型以及“雙碳”目標落地。18相關方:相關方:智庫孵化器、加速器相關方描述相關方描述相關方及行動舉例相關方及行動舉例智庫可以對行業整體減碳趨勢進行判斷,為不同行業提供短、中、長期減碳路徑規劃,識別并規?;茝V轉型解決方案。孵化器和加速器是以服務大眾創新創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培育企業家精神為宗旨,面向科技型創業企業和創業團隊,提供物理空間、共享設施和專業化服務的科技創業服務載體。如落基山研究所(RMI),其中國項目致力于以跨行業的
28、專業研究能力,助力中國主要的碳排放部門加速公正、公平的脫碳進程,為政策制定者、專家和行業領袖提供深入的技術專業知識和解決方案建議,實現國家的能源和碳排放目標。已發布鋼鐵、化工、水泥等重工業脫碳路線圖及報告,為行業零碳轉型和創新技術應用提供了指引。如2022“低碳共創營”的行業支持伙伴阿里云加速器,今年篩選并賦能創業企業上海電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并推薦參與2022“低碳共創營”為其對接更多的資源方,助力其規?;彤a業化。19相關方:相關方:金融、投資機構科技成果轉化機構相關方描述相關方描述在“雙碳”目標下的需求及痛點相關方及行動舉例相關方及行動舉例金融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力量,作為所需氣候融
29、資的提供者和促進者,金融業通過與政策制定者、監管部門、地方政府及企業的密切合作,可以在支持轉型領域發揮關鍵性作用8。零碳創新領域的科技成果的轉化是科技推動產業綠色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更是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的重要推動力,科技成果轉化機構便是健全科轉成果鏈條、解決科轉“最后一公里”問題的主要實踐主體10。一方面,金融機構作為碳排放主體,需要實現自身碳中和;另一方面,也是更為關鍵的,金融機構通過投融資能夠推動高碳企業減排、支持低碳企業發展,助力社會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在此過程中便涉及對于低碳企業和技術的識別和審核需求9。很多金融機構都在探索提供更多類型的轉型融資產品,如拓展轉型
30、債券、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供應鏈融資和貿易融資等。包括匯豐銀行在內的全球多家銀行都發布了各自機構內部對于轉型債券的定義、轉型標簽應用的條件及關注的領域8。風險投資機構、家族辦公室、基金會、慈善信托等也紛紛開始關注以碳中和為代表的環境和社會議題。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推進,由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指導、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協調設立的國家級區域技術轉移平臺。致力于提供技術交易、科技金融、產業孵化全鏈條服務,打通高校、科研機構、企業間科技成果轉化通道,構建平臺化、國際化、市場化、資本化、專業化的第四方平臺,打造科技成果轉化創新生態體系,助力上海建設“具有全球
31、影響力的科創中心”。205 中國能源報,一體化理念打造綠色低碳化工園區 訪上?;瘜W工業區主要管理者,2022,https:/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普華永道中國和國際商會,走向零碳,在華企業可持續發展行動2021在華企業與可持續發展基線調研,20217 人民網,高校要在服務“雙碳”戰略目標實現中擔當作為,2022,https:/ 中國經營報,全國政協委員王冬勝:支持“雙碳”目標落實金融可發揮關鍵性作用,2022,https:/ 中國金融,中國工商銀行行長廖林:發展綠色金融 提升服務“雙碳”質效,2022,http:/ 人民網,吳豐昌院士:推進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 助力實現“雙碳”目標,2
32、022,https:/ Hub 是全球關注社會創新和可持續發展最大的平臺之一,團隊通過創業支持、產業創新、系統創新實驗室、社群連接、數據平臺等方式建設和推動可持續生態。Impact Hub Shanghai 設計、開展的“低碳共創營”項目就是為了應對全球氣候危機、解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又一次積極嘗試,旨在啟動大企業與初創小企業間的鏈接,一方面,幫助在低碳創新的小企業對接行業資源與應用場景,跨躍成長初期的“死亡谷”;另一方面,協助大企業尋找綠色智能解決方案,精準對接創新技術,以此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實現雙贏,共同打造綠色生態體系。213.2 圖表2 相關方角色生態位分布來源:本機構三類相關方角色的生
33、態位分布基于實際需求、擁有的資源和參與氣候創新和零碳轉型工作的目標和期待,我們將以上相關方分為三類:第三章“雙碳”目標下的多元參與讓開放式創新 模式 成為開放式創新 生態22零碳創新技術“頭號玩家”:“頭號玩家”是與零碳創新技術最緊密相關的群體,他們有些是零碳創新技術的需求方,另一些是零碳創新技術的研發和擁有者,他們的工作目標和工作內容緊密圍繞零碳創新技術的研發、落地和規?;归_。如園區、產業企業/大企業、創業企業以及高校、科研機構都是該生態位中的重要相關方,通常而言:-高校、科研機構是相對明確地扮演零碳創新技術提供方的角色;-園區、產業企業/大企業出于招商引資和從外部搜索解決方案等需求往往是
34、零碳創新技術的集中需求方,而創業企業對應在這類互動中通常是作為零碳創新技術的提供方;-但角色生態位的分布也并不是固定的,比如2022“低碳共創營”的產業伙伴中就有一家產業企業除了提出節能減碳的需求以外還關注自身現有的產品如何能夠應用到新的低碳/零碳場景中去;再比如環上大科技園在園區規劃目標上,到2025年,力爭轉化200個上海大學的科技成果、培育1000家科技型企業,旨在成為上??苿撝行闹麝嚨氐牟咴垂δ軈^11。在此類情境下,產業企業/大企業和園區便成為了創新技術和產品的提供方。零碳創新技術的“經紀團隊”:包括孵化器、加速器、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和第三方科技創新平臺在內的“經紀團隊”,在零碳創新技術
35、“頭號玩家”之間起到了橋梁的作用:-孵化器和加速器通常以創新技術的需求和痛點出發,為創新技術和創業企業賦能,提升快速商業化和規?;臐摿?;-比較成功的科技成果轉化往往是以企業和市場的需求為主導,讓原本以院校和高校老師為主導的研究項目更貼合實際的需求、更著眼于現實的問題;11 澎湃新聞,環上大科技園開園!寶山、上大合力打造科創中心主陣地重要承載區,2020,https:/ 模式 成為開放式創新 生態23-類似 Impact Hub Shanghai 這樣的第三方科技創新和技術對接共創平臺,通過像“低碳共創營”等項目,一方面幫助在低碳創新的小企業對接行業資源與應用場景,跨躍成長初期的“死亡谷”;另
36、一方面協助大企業尋找綠色智能解決方案,精準對接創新技術,以此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實現雙贏,共同打造綠色生態。而在此過程中,第三方平臺所發揮的功能更加多元,可以是大小企業之間、技術供需方之間的“紅娘”、“翻譯”、“輔導員”。零碳創新技術落地的“后勤保障部”:軍隊中的后勤保障部是主要履行全軍后勤保障規劃計劃、政策研究、標準制定、檢查監督等職能的部門。而在“雙碳”的戰場上,政府、金融投資機構、行業協會、智庫等構成的“后勤保障部”,通過提供政策、人才、運營、資金、研究等方面的綜合資源支持,為零碳創新技術的落地夯實基礎、保駕護航。以 Impact Hub Shanghai 的實際工作經驗為例,我們在下圖中
37、梳理羅列了處在不同角色生態位的相關方在開放式創新對接共創過程中的職能和分工:圖表3 不同相關方的職能和分工來源:本機構第三章“雙碳”目標下的多元參與讓開放式創新 模式 成為開放式創新 生態243.3 各相關方的角色是可以動態變化的在“雙碳”目標背景下,不同相關方的具體角色和生態位是動態變化的。例如創業企業不僅僅可以作為零碳創新技術的提供方,創業企業同樣可以作為需求方,與高校、科研院所或其他創業企業開展合作,進行聯合研發等;再比如上文提到,有一些大型產業企業也已經在積極思考現有的產品是否有機會成為其他低碳甚至零碳場景中的材料或技術,那在這種情況下,產業企業的角色也從零碳創新技術的需求方轉變成了提
38、供方。換言之,在開放式創新生態中沒有永遠的 C 位角色,但每個角色都可以走入生態中相對主導的生態位,率先拋出共創需求的橄欖枝、相對更加積極地推進互動流程,每個玩家都能坐上“頭把交椅”,啟動與其他生態相關方的互動程序。第三章“雙碳”目標下的多元參與讓開放式創新 模式 成為開放式創新 生態25第四章開放式創新生態的互動模式觀察和案例簡介“我 們 該 如 何 參 與 零 碳 轉 型 產 業 共 創?”264.1 第四章 開放式創新生態的互動模式觀察和案例簡介開放式創新生態幫助走對三個“岔路口”雖然我們在上文中以“對接前/中/后期”界定開放式創新模式的不同階段,但實際上當開放式創新生態逐步形成并開始運
39、行后,生態中所有相關方的互動模式(包含對接、共創、試點、合作等)就不再僅是圍繞二元主體線性展開的了。如果說原先的二元、線性模式是一個生命力和韌性有限的、分布著各種“岔路口”的互動模式,具體表現在,如:一旦互動雙方中的一方希望或者不得已要終止互動,那互動關系就很難維系;或者即便已經建立起了合作關系,但往往合作內容和形式固定,不容易有更多、更大、更新的突破。但在開放式創新生態中、在“雙碳”目標的大背景下,因為有更多相關方以更積極主動的姿態參與和合力,我們觀察到的開放式創新生態的互動模式推動著氣候創新和零碳轉型進入螺旋式上升的發展狀態,對應此前線性模式中“對接前/中/后期”的三個階段,以及可能會出現
40、的、導致互動走向失敗的“岔路口”,我們觀察總結出了三個開放式創新生態能夠幫助走對 “岔路口”并最終走向共創共贏的運行階段特點:“邁出第一步”邁出第一步對于“雙碳”目標下開放式創新生態的互動尤為重要,是互動開啟的一環。相比于既有的開放式創新模式往往都圍繞單一企27業的需求和挑戰開展,“邁出第一步”的驅動力有限,一個處于良性運行的開放式創新生態中任一生態位的相關方都能邁出這一步,如:-零碳創新技術“頭號玩家”無論是技術需求方率先發布需求還是技術提供方主動尋找需求場景,都可以成為這一步,園區、產業企業/大企業提出創新技術“張榜掛帥”,還有創新技術團隊主動參與各種雙創大賽、路演展示活動等,皆是如此;-
41、零碳創新技術的“經紀團隊”如孵化、加速器等,也能通過組織雙創大賽在生態中激蕩起漣漪,吸引“頭號玩家”加入?!澳銇砦彝睂τ诹闾紕撔录夹g的對接和共創,核心還是圍繞“頭號玩家”們的互動展開的,根據 Impact Hub Shanghai 的項目執行經驗,這個過程是無法一蹴而就的,通常都要經過技術需求方和提供方的多輪、持續溝通,過程中不乏反復明確需求、樣品/技術檢測、產品/技術調整、成本溝通談判等障礙和難點,需要“頭號玩家”們目標方向明確且一致、以開放共贏的心態互動交流、對溝通和試點的周期成本有統一的認知。在既有的開放式創新模式下,對接和溝通往往還是由大企業主導,共創成功的標準也由大企業制定,而一旦
42、雙方對接因為各種原因陷入僵局,往往也就此徹底關上了互動的窗口、走向了失敗的“岔路口”。但由于“經紀團隊”等生態位角色的存在,在“頭號玩家”二元互動過程中遇到目標和認知不一致的情況時,包括第三方對接平臺、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孵化器、加速器等角色的存在就能成為中間橋梁和翻譯器,支持對接能夠順利推進。第四章 開放式創新生態的互動模式觀察和案例簡介28“添磚加瓦直到大廈建成”基于開放式創新生態中更多相關方的存在,我們發現零碳創新技術的對接和共創雖然由“頭號玩家”之間的二元互動開啟,但在過程中自然流入的來自于其他“頭號玩家”的新的需求或技術、來自于“經紀團隊”和“后勤保障部”的各種外部資源,都會為原本的二
43、元互動增加相關方、活力和韌性,具體而言比如:在“頭號玩家”們“你來我往”的循環中一旦發現由于缺失某些具體的資源支持而無法達成合作時,比如缺乏試點和項目資金、缺乏專業人才、缺乏運營資源等,都為生態中的其他相關方提供了參與的機會和缺口,基于更多元相關方參與帶來的更多交流、共創機遇,共創是否成功的標準也不再是單個主體的一家之言,即便最初“邁出第一步”的相關方眼下并未能成功解決需求,在“添磚加瓦”后,生態中的任何一方只要有“邁出第一步”的動作,都將在生態中撬動杠桿、激起漣漪,開啟新的互動進程,而這也將大大助益整個開放式創新生態的持續活躍和成熟發展。圖表4 開放式創新運行階段來源:本機構第四章 開放式創
44、新生態的互動模式觀察和案例簡介294.2 評價開放式創新生態成熟活躍度的指標結合“雙碳”目標背景,在針對開放式創新生態的觀察和梳理過程中,我們認為以下幾個因素是影響和判斷開放式創新生態良好運轉以及成熟、活躍度的重要指標:零碳創新技術的商業成熟度或尋求廣泛商業驗證的能力:零碳創新技術成熟度對于對接共創和試點機會的重要程度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但對于 Impact Hub Shanghai 接觸到的大多數早期項目而言,快速驗證、打磨成熟度是非常具有挑戰的,但如果能夠不斷尋求產業方交流、投資人溝通、樣品/技術展示機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或者從側面證明技術團隊具有被驗證的潛力,這樣的過程本身也能夠從不同
45、維度、不同相關方視角為團隊賦能;對零碳創新技術需求的明確性和急迫性:需求方是否有明確的脫碳轉型需求以及零碳創新技術需求,將會直接影響與創新技術提供方的對接共創效果;相關方對合作模式預期的一致性:在創新技術需求方和提供方合作的過程中,若雙方對知識產權的歸屬、試點資金的來源、資源的共享程度、未來的應用場景等方面的預期一致或可協商解決,則更容易設定合理可達的目標,提高試點的效率和共創的成功率;第四章 開放式創新生態的互動模式觀察和案例簡介30各角色生態位的完整度與認知成熟度:任一角色生態位的相關方缺位都會影響開放式創新生態的運作效率和成功機會;而不同角色對于開放式創新生態的認知和接受程度、對于本身定
46、位角色的思考和完成度、對于參與開放式創新生態的意愿和投入程度,都是非常關鍵的影響指標。圖表5 影響開放式創新生態成熟活躍度的重要維度第四章 開放式創新生態的互動模式觀察和案例簡介來源:本機構314.3 開放式創新生態中的案例簡述:百威中國創新中心 x Vegatex x Impact Hub Shanghai作為全球領先的釀酒制造商和消費品公司之一,百威集團在2018年時,發布了在智慧農業、守護水源、循環包裝和氣候行動等方面的2025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在氣候行動上,百威承諾到2025年,100%采購電力將來自于可再生能源,并以2017年作為基準年,在價值鏈上減少25%的碳排放?!斑~出第一步”百
47、威集團認為:要實現這些目標,必須要找到最創新的團隊或技術。因此,在全球層面,百威發起了一個叫做100+Accelerator 的項目,希望能通過開放式創新的方式找到可以幫助其真正實現2025目標的合作伙伴。此后,百威中國決定在本地市場開展類似項目,尋找了解本地市場、且能與百威中國緊密合作的團隊。在這一背景下,2020年,由可持續發展及采購部門作為主要牽頭者的百威中國創新中第四章 開放式創新生態的互動模式觀察和案例簡介32心正式啟動,目標是尋找與供應鏈各環節可持續發展相關的創新企業進行合作。自2021年開始,百威中國創新中心連續2年選擇了 Impact Hub Shanghai 作為創新賦能伙伴
48、,協助這一項目的執行和推進?!澳銇砦彝迸c“添磚加瓦”2021年,植物基皮革公司 Vegatex 經 Impact Hub Shanghai 推薦,與百威亞太可持續發展及采購部副產品創新項目展開了試點合作。在副產品創新上,百威一直希望能尋找到釀酒后廢棄酒糟的高值化利用途徑此前,作為啤酒生產過程中大量產生的副產品,酒糟只能在完全脫水后作為肥料使用。Vegatex 本身擁有的技術是將水果榨汁后的果渣進行轉化,制成可適用于手袋、鞋子和汽車內飾等制品的“水果皮革”,相關技術已非常成熟。雙方開展試點后很快獲得成功,Vegatex 為百威的酒糟找到了“第二生命”。此后,Vegatex 與百威中國達成合作協
49、議,回收百威中國工廠的酒糟,并且開始嘗試為“大麥基皮革”這一創新產品尋找、開拓市場應用。如果說在此前這個階段,雙方的合作更接近于大企業“邁出第一步”的傳統開放式創新模式,并且主要圍繞著“頭號玩家”互動和第三方對接平臺的支持展開,那么到了接下來的這一步,就真正進入了各相關方“添磚加瓦”的“蓋樓”階段。比如,由 Impact Hub Shanghai 發起的 R.I.S.E.可持續時尚創新平臺在與設計師的互動中發現,關注可持續時尚的設計師品牌非常希望能尋找到可持續的創新材料。于是,R.I.S.E.促成了其深度孵化品牌、2021年 RISE UP 可持續時尚設計挑戰賽優勝設計師品牌 MTG 與 Ve
50、gatex 之第四章 開放式創新生態的互動模式觀察和案例簡介33間的對接,希望能夠將“大麥基皮革”用于 MTG 的設計作品中。但是,大麥基皮革要替代傳統皮革運用于服飾上,需要解決的一個主要挑戰是柔軟度的問題。Vegatex 此時又主動向外“邁出第一步”,與之前接觸過的另一個大企業陶氏化學公司展開了研究合作,共同研發出了適合于服裝行業使用的樹脂配方,最后在涂層材料上除了使用百威的大麥纖維之外,也使用了陶氏研發的 SYNTEGRA 水性聚氨酯,從而高度還原了真皮質感。在2022年9月,MTG 在其2023春夏系列秀場里,成功呈現了使用百威中國創新中心、Vegatex、陶氏化學共同研制的水性大麥基皮
51、革這一全球首創的可持續面料制作的時尚產品,不但完成了一項創新材料從實驗室階段到市場應用的閉環,也再次展現出多利益相關方共創的強大活力和令人驚喜的開放性?!疤泶u加瓦直到大廈建成”值得一提的是,在和 Vegatex 合作過程中,百威亞太和 Impact Hub Shanghai 也都成為了 Vegatex 的戰略支持伙伴。比如,當投資機構有對 Vegatex 進行投資的意愿、需要進行背景調查時,百威中國創新中心積極地給出了反饋和支持意見,讓雙方的關系不斷正向加深,互相成就。而 Impact Hub Shanghai 與 Vegatex 之間簽訂了深度孵化協議,幫助 Vegatex 對接到了寶馬、蔚
52、來等品牌客戶進行合作,并積極引薦包括投資機構、政府園區等各方面的資源。這一系列的互動都在助力推動一個更活躍、更多元、更多贏的開放式創新生態。第四章 開放式創新生態的互動模式觀察和案例簡介34而案例中的相關方對此共創過程中的反饋也十分令人振奮:百威亞太在 ESG 方面的成績讓我們倍感自豪,但這并非僅憑我們一己之力就能實現的,更是我們號召、推動上下游的供應鏈以及合作伙伴,攜手一起創新與合作達成的結果?!卑偻喬紫瘓绦泄偌媛撓飨瘲羁司涂沙掷m發展而言,我們雖然有一個明確的議程,但我們也清楚地知道自己有認知的邊界。我們很快就發現有很多潛在的機會,潛在的供應商、合作伙伴,所以我們需要一個像Impact
53、 Hub Shanghai 這樣的公司,幫助我們接觸到更多的潛在解決方案。Impact Hub Shanghai 不僅僅是幫助我們在對接,同時也幫助我們管理,因為這些創業公司、創新者的交談方式與大公司是截然不同的。因此,Impact Hub Shanghai 其實也有助于我們管理項目,幫助創業企業和像百威這樣的大公司進行真正深入的合作?!卑偻喬沙掷m發展及采購副總裁楊凱“第四章 開放式創新生態的互動模式觀察和案例簡介百威沒有把采購固有的思維模式套用在百威中國創新中心,而是用了長遠眼光去考慮合作模式。若以傳統的采購去合作的話,會對對方不斷壓價,這樣很難和初創公司達成合作,因為他們能力和資金有限
54、。我們更多把對方理解成是百威的戰略合作伙伴。我們關注長遠利益。從雙方合作的角度來說,要互相理解,不會絕對否定對方的想法,而是想著怎么一起合作,做好技術并應用?!卑偻喬沙掷m發展及采購副產品創新項目負責人在研發酒糟皮革的過程中,我們驚喜地發現,比起原來的水果皮革,酒糟皮革質量更穩定,又不用額外清洗,是相當不錯的原材料。因此,酒糟皮革很快會成為我們的首推產品?!盫egatex 負責人“35第五章展望:開放式創新生態建設如何開啟零碳未來“我 們 該 如 何 參 與 零 碳 轉 型 產 業 共 創?”36第五章 展望:開放式創新生態建設如何開啟零碳未來隨著我們對行業研究的深入以及與不同相關方的持續交
55、流,我們發現核心相關方對于“通過構建零碳開放式創新生態來進一步助力 雙碳 目標實現”已經成為了共識,我們也結合各方的訪談反饋和經驗建議進一步針對本報告要回答的來自生態相關方的終極問題我們該如何參與零碳轉型產業共創?為不同相關方提出如下參考答案:“頭號玩家”中以產業企業/大企業、園區為主要代表的零碳創新技術需求方:-明確需求:在自身碳中和戰略以及脫碳路徑規劃的基礎上,對不同場景設定實施層面的行動方案和指標,可以在專業伙伴的支持下發掘、梳理明確的技術需求方向;-建立內部機制、開拓外部渠道:建議在產業企業內部建立扎口聯動不同部門協作推進試點開展的機制,在產業方外部建立聯動不同支持方為試點賦能的機制,
56、并逐漸形成成熟的合作模式;“頭號玩家”中以初創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為代表的創新技術提供方:-打造核心競爭力:打造明顯的產品/服務優勢,比如獨特的零碳創新技術可以實現幫助需求方有效降本增效、為需求方提供最有的解決方案等目標;-清晰表達:通過制作宣傳冊、可視化材料、準備相關數據等,讓其他相關方可以迅速直觀地理解技術、產品和方案,搭建對話的良好基礎;37-調整合作預期:并不能將是否能與需求方達成采購或投資意向等作為合作的單一衡量指標,與需求方和其他相關方的溝通過程也是自身解決方案精進迭代的機會。包含孵化加速器、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和第三方創新平臺在內的“經紀團隊”:-積極引導:通過對不同相關方呈現成功案
57、例,結合零碳創新技術減碳潛力分析等數據,招募、引導更多相關方參與;-準確傳達:對創新技術提供方,需要幫助其清晰解讀創新技術需求、介紹技術應用場景;對創新技術需求方,需要幫助其更好地展現創新技術的優勢;對資源支持方,需要表達對接與合作會面臨的挑戰、參與其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獲取支持;-撬動資源:基于對于行業和技術的了解,鏈接不同的、合適的資源相關方并充分發揮它們的力量。包含政府部門、金融投資機構、智庫、行業協會、媒體等在內的“后勤保障部”:-政府:出臺并發展更有針對性的支持零碳創新技術規?;l展的專項政策,例如在零碳創新技術推進過程中其他相關方難以解決的挑戰,發揮宏觀調控和政策指引的功能;進一步
58、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支持,以及人才、稅收、獎勵、采購等方面的扶持;-金融投資機構:降低初創企業獲取資金支持的門檻,建立綠色小微企業的創新資金支持機制等;-智庫和行業協會:通過零碳創新技術成本分析、成熟度分析、獲取資金支持程度等方面的分析,為其他相關方提供零碳創新技術實施層面的指引或建議。第五章 展望:開放式創新生態建設如何開啟零碳未來38在我國“雙碳”目標的背景下,開放式創新生態既是多元相關方互動的產物,也是推進目標實現的系統性解決方案。作為一家由賦能可持續商業創新起步的全球平臺,Impact Hub 團隊深知商業力量對于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性,也切身體會著企業在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和推動行業變
59、革過程中面臨的難點和挑戰,參與開放式創新生態的形成和運作未必是所有相關方唯一的答案,但無論是真正開放合作的心態還是對于創新驅動力的信仰,都是相關方實現自身經營目標并為環境、社會創造正面價值的必要元素,且毋庸置疑生態的良性運行必將帶來更多維度的資源力量、更跨領域的角色視角、更廣泛的機遇和可能性。在2022年于埃及沙姆沙伊赫召開的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COP 27)的現場,Impact Hub Shanghai 氣候項目組圍繞中國的創新生態構建以及其在全球氣候行動中的角色和作用展開討論并于中國角成功舉辦邊會,在邊會上針對本報告當時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面向全球的相關方進行了分享
60、和發布,獲得了廣泛的關注和認可。無論是在 COP 現場還是線上收看的嘉賓都表達了對于生態構建作用的認同、對于更具體研究成果的期待、以及對于未來攜手共建的愿景?;诖?,Impact Hub Shanghai 氣候項目組也將持續推進針對開放式創新生態的研究工作,期待有更多相關方能在開放式創新生態的共建和發展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答案。第五章 展望:開放式創新生態建設如何開啟零碳未來39關于 Impact Hub Shanghai 影響力工場Impact Hub 于2005年在倫敦成立,是全球關注社會創新和可持續發展最大的平臺之一。如今,有超過100個 Hub 遍布全球60多個國家,為超過16000名
61、創變者提供社群連接、創新空間和創業支持。2017年,Impact Hub Shanghai 開始致力于用商業創新模式踐行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作為中國內地首家 Hub,我們通過創業支持、產業創新、系統創新實驗室、社群連接、數據平臺等方式建設和推動可持續生態,共創更美好的世界。網址:關于 Makeable 可持續創新觀察Makeable 可持續創新觀察是 Impact Hub Shanghai 發起的行動研究平臺,通過研究、傳播和行業能力建設,賦能可持續創新生態,以創新加速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關于 1.5DO氣候創新實驗室1.5DO氣候創新實驗室是 Impact Hub Shanghai 五周年的五大戰略關鍵詞“成為解決方案本身”的重要行動之一,旨在推動從氣候愿景出發的創新系統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