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基金會:2023中國碳普惠發展與實踐案例研究報告(101頁).pdf

編號:118420 PDF  DOCX 101頁 12.57MB 下載積分:VIP專享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能源基金會:2023中國碳普惠發展與實踐案例研究報告(101頁).pdf

1、-1-摘要2022 年 4 月,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了第六次評估報告(AR6)第三工作組報告氣候變化 2022:減緩氣候變化。報告顯示氣候變化是一個多世紀以來不可持續的能源和土地利用、生活方式以及消費和生產模式的結果。IPCC 第三工作組聯合主席 Priyadarshi Shukla 指出,落實了正確的政策、基礎設施和技術,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到 2050 年可以使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 40%-70%。這提供了尚未發掘的巨大潛力。證據還顯示,生活方式的改變還可以改善我們的健康和福祉。由此可見,生活方式和行為的改變在減緩氣候變化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高度

2、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并始終積極踐行應對氣候變化務實行動,尤其是溫室氣體減排方面。實現碳減排不僅需要生產端的持續技術創新和體制機制改革,而且需要強化消費端的減排責任和消費模式變革。碳普惠作為一種機制創新,旨在鼓勵個人和中小微企業的低碳行為,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進而推動企業生產低碳轉型升級,提高整個社會低碳發展水平,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手段,是實現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的有效方式,有助于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實現社會公平和共同富裕。隨著我國“雙碳”目標的明確,首先,國家頂層設計文件當中,越來越多強調生活綠色化,鼓勵碳普惠機制,為碳普惠的發展帶來了新動力。其次,地

3、方出臺多項與碳普惠相關的政策,陸續推出碳普惠平臺,為碳普惠的實施提供有力支撐。再次,企業積極響應并開展實踐探索,紛紛推出碳普惠平臺,帶動了用戶減排,逐步改變公眾認知。碳普惠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導的碳普惠機制、企業主導的碳普惠機制。中國碳普惠啟動萌芽至今,從理論到實踐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今,碳普惠、“碳普惠合作網絡”已被寫入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 2022 年度報告,真正成為國家級政策與行動,標志著碳普惠發展進入新階段。碳普惠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COP27 展示,進一步產生示范性影響,成為講好中國碳中和故事的重要實踐和為全球減排做貢獻的中國方案。但是碳普惠的發展也需要宏觀統籌、頂層設計、自

4、上而下體系化、-2-標準化、平臺化的整體推進。為進一步推動中國碳普惠高效發展,助力建立制度健全、管理規范、運作良好的碳普惠各項機制和措施,特開展此研究工作,力求通過對我國碳普惠發展的歷史與現狀的調研與分析,認清碳普惠的定義、特點、優勢、作用及影響,并通過案例研究,總結歸納碳普惠的類型及特點,提出促進碳普惠的發展對策和建議,助力我國雙碳目標的實現,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貢獻中國智慧和解決方案。研究發現,多元碳普惠機制作為推動綠色低碳全民行動的有力創新抓手、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碳中和的重要創新應用,整合各方有效資源形成強大合力,從消費端精準帶動公眾廣泛參加綠色低碳行動,有力促進綠色消費,產

5、生了良好效果和社會影響力,實現了多元參與、多方共贏、多重價值的運行模式,應該被廣泛推廣和應用。同時,為明確碳普惠發展方向、階段目標和重點任務,當前還需從宏觀層面加強國家頂層制度設計,通過政策牽引加快碳普惠發展進程,需要政府、企業凝聚合力解決碳普惠領域的標準制定、平臺共建、激勵創新等共性問題,從法律法規、合作網絡、碳普惠評價體系、政府考核機制、社會資金投入、公眾倡導等方面進行綜合考量,整體推進,不斷優化,加速構建更廣泛、更多元、更有效的碳普惠生態圈,助推生態文明建設。-3-第一章 碳普惠概況1.1 碳普惠概念、背景和作用碳普惠是以生活消費為場景,為公眾、社區、中小微企業綠色減碳行為賦值的激勵機制

6、。在這種機制下,公眾及小微企業低碳行為形成的減排量,能夠抵消自身碳排放、參與碳交易或轉化為其他更為多元的激勵,是生活消費端減碳的重要方式。碳普惠是綠色低碳發展的創新機制,通過建立商業激勵、政策激勵和核證減排量交易等公眾低碳行為正向引導機制,鏈接消費端減排和生產端減排,將個人綠色行動的涓涓細流凝聚成低碳發展的洪流,開啟了個人參與減排的一扇新窗口,是引導公眾參與綠色生活的重要途徑,是鼓勵公眾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的數字化工具,是綠色金融創新的重要領域,是落實中國“雙碳”目標愿景的重要抓手。國際層面也開始研究消費端及個人生活對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影響。國際層面,IPCC 第四次評估報告就開始關注公民消費端碳

7、減排,第六次報告有專門的一章是針對需求側的,指出,通過落實正確的政策、基礎設施和技術,改變人們生活方式和行為,到 2050 年可以使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 40-70%1。聯合國環境署2020排放差距報告指出,當前家庭消費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占全球排放總量的三分之二,加快轉變公眾生活方式已成為減緩氣候變化的必然選擇2。2022 年排放差距報告指出基于消費端排放量在國家之間和國家內部也非常不平等,最靠后的 50%的家庭平均排放量為 1.6 噸二氧化碳當量/人,占全球總量的 12%,而最靠前的 1%的家庭平均排放量為 110 噸二氧化碳當量/人,占總量的 17%3??梢娤M端減碳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重視

8、。二十大報告提出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美麗中國是目標之一;到二三五年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中,包括“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要堅持把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總抓手,推動形成綠色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推動綠色消費,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5-在推動形成綠色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推動綠色消費方面,碳普惠助力公眾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從而倒逼消費端的低碳轉型,成為促進企業發展低碳消費的助推力。企業對大眾低碳消費的需求響應將加快全價值鏈的低碳轉型,在未來為消費者提

9、供更多可持續的產品和服務,從而實現從消費端和企業端共同發力,貢獻于全社會的減排目標,形成綠色消費持續發展的閉環,助力生產生活方式的全面綠色轉型,助力建成青山常在的美麗中國。在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方面,中國科學院 2021 年發布的中國“碳中和”框架路線圖研究指出,2019 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 98.26 億噸,其中發電端占比為約 47%,消費端如工業過程、居民生活等占比為 53%4。從我國碳排放結構來看,26的能源消費直接用于公眾生活,由此產生的碳排放占比約為三分之一。從細分領域來看,建筑方面,全國建筑運行能耗總量占全社會能源消費總量的 22%;出行方面,中國機動車保有量已達到 3.4 億

10、輛,交通碳排放約占全國碳排放的 10%,普及綠色出行方式可大幅減少碳排。餐飲方面,據 IPCC氣候變化與土地特別報告,20102016 年期間,造成全球變暖的氣體排放量中有 8%-10是由食物損失和浪費造成的5。我國消費端減排潛力巨大,減少居民生活消費碳排放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方面,推動碳達峰碳中和必須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同時發力,相向而行,碳普惠作為鼓勵公眾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是推動消費端碳減排的重要手段。碳普惠的基本邏輯就是利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數字技術,依據碳普惠標準或方法學,對公眾、社區、中小微企業,衣、食、住、用、行、游等在內的各種綠色低碳行為進行量化、記錄,核證,

11、生成個人減排量匯總到碳賬本里,并通過減排量交易、政策鼓勵、市場化激勵,為減排行為賦值的綠色生活回饋機制。碳普惠可以調動、激發起公眾積極參與碳中和行動,可視化所有群體和個體對雙碳目標的貢獻,是數字碳中和的典型應用,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民行動觀的重要體現,是推動形成綠色生活方式的有效舉措,對加快生態文明進程、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具有重要意義。1.2 碳普惠發展歷程碳普惠在中國的早期發展歷程如下:-6-2011 年 10 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提出在北京、深圳、廣東等七省市開展碳交易試點工作。隨后深圳市政府組建了多個政府部門和研究機構組成的排放權研究課題組,對歐美發達國家早

12、已進行的碳交易體系展開研究。2013 年 6 月,在深圳碳市場啟動會上,時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和廣東省常務副省長徐少華首次提出“未來考慮將公眾的減排量放到碳市場交易”,這為碳普惠在中國的發展奠定了早期基礎。2013 年,作為全國低碳試點城市的武漢市發布武漢市低碳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提出要力爭到 2020年實現能源利用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峰值,基本形成具有示范效應的低碳生產生活“武漢模式”。在實施方案基礎上,2014 年武漢啟動“碳積分體系”工作,旨在利用“碳幣1兌換機制”引導全民踐行低碳生活,推動低碳消費。2015 年,武漢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啟動武漢市低碳課題研究,其中武漢市交通行業

13、碳減排潛力、成本分析及政策研究和“互聯網+”形勢下的武漢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研究,為“碳寶包”的實踐奠定了理論基礎。2016 年 6 月節能周期間,武漢“碳寶包”正式上線,市民可通過公共自行車、公交、步行等綠色出行方式兌換碳幣并用于兌換電影票、團購券等優惠券。這是國內最早的城市碳普惠項目之一,為碳普惠的機制發展提供了早期實踐經驗。2015 年 7 月,廣東省發改委印發廣東省碳普惠制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和廣東省碳普惠制試點建設指南,明確要建設全省統一的碳普惠推廣平臺、碳普惠核證減排量交易機制和商業激勵機制,開發相應的碳普惠方法學,并選取社區(小區)、公共交通、旅游景區、節能低碳

14、產品作為碳普惠制試點領域,正式啟動碳普惠試點工作6。2016 年 1 月,廣東省發改委將廣州、東莞、中山、惠州、韶關、河源等 6 市確認為廣東省碳普惠制首批試點城市地區,試點期為 3 年。這也是全國首個促進小微企業、家庭和個人碳減排的創新性制度舉措。2016 年 6 月“全國低碳日”之際,廣東碳普惠平臺微信服務號“低碳普惠”投入內測試用。2018 年 10 月,河北省發改委印發河北省碳普惠制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確定石家莊、保定、滄州、張家口、承德市為首批省級碳普惠制試點城市,鼓勵其他市積極開展碳普惠制試點工作。河北成為廣東之后全國1碳幣是由碳減排量科學換算而來的一種虛擬兌換券,是對用戶低碳生活行

15、為及低碳消費的一種獎勵方法,可用于兌換獎勵。-7-第二個試點碳普惠制的省份。1.3 碳普惠政策與研究1.3.1 綠色生活方式和碳普惠政策文件1.3.1.1 綠色生活方式國家層面政策文件2015 年 1 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正式實施,規定公民應當增強環境保護意識,采取低碳、節儉的生活方式,自覺履行環境保護義務。2015 年 5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中提出要“培育綠色生活方式,倡導勤儉節約的消費觀。廣泛開展綠色生活行動,推動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轉變,堅決抵制和反對各種形式的奢侈浪費、不合理消費?!?018 年

16、6 月,生態環境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團中央、全國婦聯等五部門聯合編制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范(試行),在關注生態環境、踐行綠色消費、選擇低碳出行等十個方面,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領公民踐行生態環境責任。2019 年 6 月,交通運輸部、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 12 部門共同出臺綠色出行行動計劃(20192022 年),要求到 2022 年,初步建成布局合理、生態友好、清潔低碳、集約高效的綠色出行服務體系,綠色出行環境明顯改善。2020 年 3 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司法部印發關于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法規政策體系的意見,提出了到 2025 年實現“綠色生產和消費相關的法規、標

17、準、政策進一步健全”的工作目標,明確了綠色生產和消費法規政策體系的改革方向,將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綠色轉型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2020 年 9 月,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第七十五屆聯大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量力爭于 2030 年前達到峰值,努力-8-爭取 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2021 年 1 月,由生態環境部等六部門印發的“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提升公民生態文明意識行動計劃(2021-2025 年)指出結合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建立和完善綠色生活激勵回饋機制,推動綠色生活方式成為公眾的主動自覺選擇。旨在

18、培育生態道德和行為準則,不斷增強公民生態文明意識,自覺踐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把建設美麗中國轉化為全體人民自覺行動。2021 年 2 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全方位全過程推行綠色規劃、綠色設計、綠色投資、綠色建設、綠色生產、綠色流通、綠色生活、綠色消費,使發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資源、嚴格保護生態環境、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基礎上,統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確保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推動我國綠色發展邁上新臺階。2021 年 9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中要求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

19、式,開展綠色低碳社會行動示范創建,加快形成全民參與的良好格局。2021 年 10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指出到 2025年,建設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碳減排扎實推進,綠色生活方式普遍推廣。2021 年 10 月,國務院印發2030 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要求增強社會公眾綠色低碳意識,推廣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大力發展綠色消費,推廣綠色低碳產品。2021 年 10 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廳印發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政策與行動白皮書,強調以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引領,以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為關鍵,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空間格局,堅定

20、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鼓勵從“光盤行動”、反對餐飲浪費、節水節紙、節電節能,到環保裝修、拒絕過度包裝、告別一次性用品,“綠色低碳節儉風”吹進千家萬戶,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成為社會新風尚。-9-2022 年 1 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國辦發202151 號),其中提到支持構建綠色要素交易機制,明確要探索建立綠色核算體系,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以及政府、企業和個人綠色責任賬戶。2022 年 1 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發改就業2022107 號),明確提出探索實施全國綠色消費積分制度,鼓勵地方結合實際建

21、立本地綠色消費積分制度,以兌換商品、折扣優惠等方式鼓勵綠色消費?!熬G色消費積分制”是在政府主導的低碳轉型治理框架下,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形成對消費者和其他市場參與主體的有效激勵約束機制。2022 年 5 月,財政部印發財政支持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財資環202253 號,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對于財政支持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提出主要目標:到 2025 年,財政政策工具不斷豐富,有利于綠色低碳發展的財稅政策框架初步建立,有力支持各地區各行業加快綠色低碳轉型。意見提出,重點支持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重點行業領域綠色低碳轉型、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和基礎能力建設、綠色低碳生活和資源節約利用

22、、碳匯能力鞏固提升、完善綠色低碳市場體系等六大方面。2022 年 6 月,交通運輸部、國家鐵路局、中國民用航空局、國家郵政局發布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交規劃發202256 號)的實施意見,其中明確提出了優化交通運輸結構、推廣節能低碳型交通工具、積極引導低碳出行、增強交通運輸綠色轉型新動能四項主要任務。2022 年月,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門印發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強調要引導形成綠色生產和生活方式。2022 年 10 月,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其中之一就是要

23、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穩妥推進碳達峰和碳中和。-10-2022 年 12 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 年),綱要指出要全面促進消費,加快消費提質升級。其中將通過倡導節約集約的綠色生活方式、深入開展綠色生活創建等方式大力倡導綠色低碳消費。2023 年 1 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新時代的中國綠色發展白皮書,其中指出綠色生活方式漸成時尚。綠色發展同每個人息息相關,每個人都可以做綠色發展的踐行者、推動者。中國積極弘揚生態文明價值理念,推動全民持續提升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自覺踐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

24、方式,形成全社會共同推進綠色發展的良好氛圍。2023 年 2 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質量強國建設綱要,指出要樹立質量發展綠色導向,建立綠色產品消費促進制度,推廣綠色生活方式。1.3.1.2 碳普惠國家層面政策文件2021 年 10 月,中國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提交的中國落實國家自主貢獻成效和新目標新舉措文件中,指出中國推進“碳普惠”制試點建設,激勵全社會減排行動。2022 年 6 月,生態環境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環綜合202242 號),明確提出探索建立“碳普惠”等公眾參與機制。2022 年 9 月,國務院關于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

25、,在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方面,提出探索建立個人碳賬戶等綠色消費激勵機制。2022 年 10 月,生態環境部發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政策與行動 2022 年度報告指出探索開展創新性自愿減排機制碳普惠,激勵全社會參與碳減排;多家機構推動成立“碳普惠合作網絡”創新碳普惠機制激勵公民踐行綠色低碳行為,探索建立多元社會化參與機制。2022 年 11 月,中國落實國家自主貢獻目標進展報告(2022)指出探索開展創新性自愿減排機制碳-11-普惠,激勵全社會參與碳減排。1.3.1.3 省級(直轄市)層面綠色低碳生活政策河北 2022 年 1 月,河北省委、河北省政府出臺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認真做好碳

26、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到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強全民節能低碳教育,廣泛開展綠色生活創建行動,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有效減少用能消費,節約能源資源;積極培育綠色消費市場,擴大綠色低碳產品供給和消費。河南 2022 年 2 月,河南省政府印發河南省“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和碳達峰碳中和規劃,明確“十四五”時期構建現代能源體系,推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保障河南省能源安全的總體思路、主要目標和任務舉措。其中提到要“大力提倡綠色生活方式,引導居民科學合理用能?!痹颇?2022 年 6 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印發云南省“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實施方案,在開展全民行動方

27、面,提出要深入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組織開展全國節能宣傳周、全國低碳日、世界環境日等主題宣傳活動,增強全民節約意識,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導市場主體、社會公眾自覺履行節能減排責任。內蒙古 2022 年 6 月,內蒙古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發布,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方面提出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開展綠色低碳社會行動示范創建,提高公眾對低碳發展的認知度和參與度。吉林 2022 年 7 月,吉林省人民政府印發吉林省碳達峰實施方案,其中提出要推動綠色低碳全民行動,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

28、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黑龍江 2022 年 9 月,黑龍江省政府印發黑龍江省碳達峰實施方案。方案將碳達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推進包括綠色低碳全民行動在內的“碳達峰十大行動”。-12-遼寧 2022 年 9 月,遼寧省政府印發遼寧省碳達峰實施方案,明確提出要開展綠色低碳全民行動,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統籌有序推進碳達峰,積極開展碳達峰相關項目的試點建設。廣西 2022 年 9 月,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廣西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廣泛形成綠色生活方式。開展創建節能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和綠色出行等行動。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29、和消費模式,堅決遏制不合理能源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生活的社會風尚。貴州 2022 年 11 月,貴州省委、貴州省人民政府印發貴州省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出要強化綠色生活方式宣傳引導,深入推進綠色生活創建行動。寧夏 2022 年 10 月,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印發了寧夏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出在十六五時期,廣泛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和生活模式的任務。青海 2022 年 12 月,青海省人民政府發布青海省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出包括“兩手發力,全民參與”在內的四項工作原則,并在主要目標中提出,全民低碳行動成為新時尚。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普及低碳節能教育,積極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學習培訓,

30、全民踐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基本形成。廣西 2023 年 1 月,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發布廣西壯族自治區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出推廣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堅決遏制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著力破除奢靡鋪張的歪風陋習,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在全社會倡導節約用能,開展綠色低碳社會行動示范創建,深入推進綠色生活創建行動,營造綠色低碳生活新風尚。1.3.1.4 省級(直轄市)層面碳普惠政策陜西 2021 年 9 月,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陜西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提出積極開展“碳普惠”試點,推廣使用低碳產品。天津 2021 年 9 月,天津市碳達峰碳中和促進條例中提出,探索建立碳普惠機制,推動

31、構建碳普惠服-13-務平臺,通過政策鼓勵與市場激勵,引導全社會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湖北 2021 年 11 月,湖北省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發布,提出開展碳普惠制試點。鼓勵金融機構開發碳信用卡、碳積分、碳幣等創新性碳普惠金融產品,引導市民、企業參與碳中和行動。積極搭建碳普惠平臺,建立碳普惠數據采集、登記系統,促進碳普惠制試點。廣東 2023 年 2 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廣東省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出全面推廣碳普惠制,開發和完善碳普惠核證方法學。統籌推進碳排放權、碳普惠制、碳匯交易等市場機制融合發展,打造具有廣東特色并與國際接軌的自愿減排機制。同時積極倡導綠色消費,大力推廣高效節能電機、節能環

32、保汽車、高效照明等節能低碳產品,探索碳普惠商業模式創新。浙江 2022 年 2 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開展全民碳普惠行動,推動全省統一的碳普惠應用建設,逐步加入綠色出行、綠色消費、綠色居住、綠色餐飲、全民義務植樹等項目,引導公眾踐行綠色低碳生活理念。江蘇 2022 年 3 月,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印發省生態環境廳 2022 年推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計劃,明確了全年 6 大類 29 項 48 條具體任務,其中包含研究推進自愿減排體系建設、分步推進碳普惠體系建設,落實長三角碳普惠合作協議,探索碳普惠核證減排量跨區域交易機制。鼓勵南京、無

33、錫、常州、蘇州、鎮江等市先行先試,召開碳普惠體系建設推進會,交流總結試點經驗等重點工作。江西 2022 年 4 月,江西省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其中提到倡導綠色低碳生活。開展綠色低碳社會行動示范創建活動,深入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清潔)家庭、綠色社區、綠色商場等。推行碳積分、碳賬戶等碳普惠政策。山東 2022 年 4 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解讀山東省“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規劃?!笆奈濉逼陂g,山東繼續支持濟南、青島、煙臺、濰坊 4 個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并積極探索開展碳普惠制建設工作,在濟南、青島、煙臺、濰坊和威海等市率先啟動試點,探索開發創新具

34、有地方特色的碳普惠模式。-14-山西 2022 年 5 月,山西省生態環境廳、山西省財政廳聯合印發山西省深化低碳試點推進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建設實施方案(晉環發20229 號),提出將開展近零碳排放、碳普惠示范工程建設。上海 2022 年 7 月,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上海市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出組織建設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和交易機構,進一步豐富交易品種和方式,拓展交易行業領域覆蓋范圍,盡快完善相關配套制度,推動建立碳普惠機制。福建 2022 年 8 月,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 福建省推進綠色經濟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 年),提出完善綠色產品消費激勵措施,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建立碳

35、普惠機制、積分獎勵等方式促進綠色消費。開展綠色低碳宣傳推廣活動,推動電商平臺和商場、超市等流通企業設立綠色低碳產品銷售專區,在大型促銷活動中設置綠色低碳產品專場。海南 2022 年 8 月,海南省政府發布海南省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出要在全省推廣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優先在各類大型商場營造綠色消費場景,鼓勵居民綠色消費,推廣綠色低碳產品,還要研究制定系統科學、開放融合且符合海南生態產品特點的碳普惠機制。四川 2022 年 9 月,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印發四川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規劃的通知,提出構建一體化環境權益交易政策,加強“碳惠天府”等碳普惠制的推廣應

36、用,推動實現川渝碳普惠互認和對接。重慶 2022 年 9 月,重慶市人民政府印發重慶市“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實施方案,文件提到完善碳普惠機制,拓展碳普惠場景,建立能夠體現碳匯價值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北京 2022 年 10 月,北京發改委印發北京市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出構筑綠色低碳全民共同行動格局,其中明確提到要繼續完善碳市場要素建設,充分發揮碳排放權交易機制的作用,創新自愿減排交易機制和碳普惠機制,引導多元主體參與,擴大碳市場影響力。-15-安徽 2022 年 11 月,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發布,提到探索推廣創新性碳普惠

37、產品。研究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爭創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云南 2022 年 12 月,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發布,指出推動市場化機制建設,積極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資源儲備。建立碳積分、碳賬戶等碳普惠機制,推動形成具有云南特點的碳匯開發管理運作體系。湖北 2022 年 12 月,湖北省生態環境廳等七部門聯合印發湖北省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在強化源頭防控方面,方案作出四項部署,包括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活方式。開展可循環快遞包裝規?;瘧迷圏c,到 2025 年基本實現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

38、裝。鼓勵金融機構開發碳信用卡、碳積分、碳幣等創新性碳普惠金融產品,引導市民、企業積極參與。安徽 2023 年 1 月,安徽省生態環境廳發布安徽省“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規劃,提出鼓勵開展碳普惠機制的研究和實踐,加快完善碳普惠方法學、管理辦法等配套文件,持續推進碳普惠試點工作,逐步擴大碳普惠制覆蓋范圍,力爭 2025 年全社會進一步形成低碳生產生活的良好氛圍。山東 2023 年 1 月,山東省委、省政府發布山東省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 年),提出深入實施綠色低碳全民行動,擴大節能環保汽車、節能家電、高效照明等綠色產品供給。印發實施全省碳普惠體系建設工作方案,探

39、索建立個人碳賬戶和多層次碳普惠核證減排量消納渠道。天津 2023 年 1 月,天津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交通運輸委、市農業農村委聯合發布天津市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提出綠色生活協同。加大天津市碳達峰碳中和促進條例宣傳力度,持續開展世界環境日、全國節能周及全國低碳日等主題宣傳活動,探索建立“碳普惠”等公眾參與綠色發展引領機制,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山西 2023 年 1 月,山西省人民政府發布山西省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出推廣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深化-16-綠色家庭創建行動,引導居民優先購買使用節能節水器具,減少塑料購物袋等一次性物

40、品使用,倡導步行、公交和共享出行方式,杜絕食品浪費,自覺實行垃圾減量分類,營造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新風尚。建立健全市場化機制。積極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按國家要求逐步擴大交易行業范圍,強化數據質量監督管理,探索制定碳普惠、公益性碳交易等激勵政策。山西 2023 年 1 月,山西省生態環境廳等七部門聯合印發山西省大型活動碳中和實施方案,要求大型活動組織者應通過購買碳普惠減排量、碳配額、碳信用、CCER 的方式或通過新建林業項目產生碳匯量的方式抵消大型活動實際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上海 2023 年 1 月,上海市八部門聯合發布上海市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提出加快研究建立上海碳普惠

41、方法學及相關技術支撐管理體系。健全減污降碳協同管理方面,提出推動上海碳普惠機制盡快上線運行,在項目簽發、購買抵銷等政策措施中,融入協同增效考慮因素。開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相關計量技術研究,建立健全計量測試服務體系。加強宣傳教育方面,提出加大碳普惠機制推廣應用力度,倡導市民參與綠色出行、光盤行動、衣物再利用、造林增匯等活動。鼓勵和推動大型活動實施碳中和。北京 2023 年 1 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2023 年市政府工作報告重點任務清單,提出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深入開展綠色低碳全民行動。完善碳普惠激勵機制,將機動車油換電等低碳出行情景納入碳普惠激勵范圍。江蘇 2023 年 2 月,江蘇省生態環境

42、廳等六部門聯合印發江蘇省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提出加快培育綠色生活方式。落實江蘇省生態文明教育促進辦法,大力踐行江蘇生態文明 20 條,深入開展綠色生活創建行動。探索建立“碳普惠”等公眾參與機制,引導各設區市因地制宜建立規則明確、場景豐富、平臺完善的碳普惠體系。系統推進吃、穿、住、行、用、游等各領域消費綠色轉型升級,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和碳排放。-17-1.3.1.5 碳普惠方案和管理辦法廣東 2015 年 7 月,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印發廣東省碳普惠制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提出到 2015 年,啟動首批碳普惠制試點,初步搭建全省碳普惠制推廣平臺。到 20

43、18 年,在全省初步建立制度健全、管理規范、運作良好的碳普惠制。到 2020 年,碳普惠制不斷完善。河北 2018 年 9 月,河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河北省碳普惠制試點工作實施方案,選擇石家莊、保定、滄州、張家口和承德 5 個市作為首批省級碳普惠制試點城市,計劃到 2025 年,在全省推廣并建成較為完善的碳普惠制度。成都 2020 年 10 月,成都市“碳惠天府”機制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以規范“碳惠天府”機制的建設和運行,通過正向機制引導,加快構建“人人關注、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城市綠色低碳生活圈。根據辦法,公眾踐行綠色低碳行為可獲得碳積分兌換商品或服務,而對中和碳排放量多的

44、單位主體將進行獎勵。2021 年 10 月 27 日,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市場監管局、商務局、文廣旅局四部門聯合發布了成都市“碳惠天府”機制公眾低碳場景評價規范(試行),通過制定餐飲、商超、景區、酒店等消費領域評價規范,引導相關單位實施低碳管理、開展碳中和公益行動,從而賦予場景內公眾消費行為的低碳屬性,旨在豐富公眾獲得碳積分的生活場景,激發低碳活力,加快推進“公眾碳減排積極獎勵”路徑建設。重慶 2021 年 9 月,重慶市生態環境局發布重慶市“碳惠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平臺管理辦法(試行),對“碳惠通”方法學、項目及減排量管理、“碳惠通”減排量抵消管理及低碳場景建設等方面進行了規定。深圳 2021

45、 年 11 月,深圳市人民政府發布深圳碳普惠體系建設工作方案,明確了深圳碳普惠體系的核心思路,即以“低碳權益、普惠大眾”為核心,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公開透明、全民參與”原則,打造“雙聯通四驅動”碳普惠體系。2022 年 8 月 2 日,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印發深圳市碳普惠管理辦法,對碳普惠方法學、減排量、碳積分管理、場景管理等提出明確要求。廣東 2022 年 4 月,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發布廣東省碳普惠交易管理辦法,提出充分調動全社會節能降-18-碳的積極性,促進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生產生活方式,深化完善廣東省碳普惠自愿減排機制,進一步規范碳普惠管理和交易。上海 2022 年 12 月,上海市

46、生態環境局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上海市碳普惠機制建設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 年,形成碳普惠體系頂層設計,構建相關制度標準和方法學體系,搭建碳普惠平臺等。碳普惠體系建設工作對協同推進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加快推行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引領綠色低碳生活新風尚具有重要意義。山東 2023 年 1 月,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 山東省碳普惠體系建設工作方案,調動全社會節能降碳的積極性,構建全民參與的碳普惠體系。山東將通過搭建碳普惠平臺并與公共機構數據進行對接,量化公眾在出行、生活、消費等領域的低碳行為減碳量,給予其相應的碳幣或碳積分。公眾用碳幣可在碳普惠平臺上兌換商業優惠、公共服務等,讓更

47、多的社會公眾參與到減排中來。天津 2023 年 1 月,天津市生態環境局發布天津市碳普惠體系建設方案,為天津市“碳普惠”制定了“時間表”。天津將從 2022-2024 年,開展碳普惠體系頂層設計。研究碳普惠工作體系和管理制度,組織碳普惠模塊方法學研究,建立碳普惠專家庫、方法學庫。推進低碳(近零碳排放)試點示范建設,打造可統計核算的代表性項目。大力開展碳普惠宣傳推廣工作,倡導公眾了解參與碳普惠。2025-2026 年,形成碳普惠制度框架,研究天津市碳普惠交易管理暫行辦法和碳普惠核證減排量交易機制,完善碳普惠方法學庫并進一步拓展行業領域。探索多元化碳普惠商業激勵方式方法,適時建立碳普惠服務平臺及個

48、人碳普惠賬號體系。推動開發鄉村資源碳普惠項目,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廣州 2023 年 2 月,廣州市生態環境局發布廣州市碳普惠自愿減排實施辦法,將于 2023 年 3 月 1 日起實施。辦法提出,鼓勵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組織購買廣州市碳普惠自愿減排量;同時鼓勵金融機構探索開設個人碳賬戶、發行碳信用卡等。1.3.2 碳普惠研究2020 年 1 月,益普索和能源基金會編制的家庭低碳生活與低碳消費行為調研報告發布,報告從衣、-19-食、用、行等方面解析居民家庭低碳消費形態與低碳生活方式,剖析公眾碳能力現狀,探尋理想的低碳生活與消費模式7。2021 年 4 月,自然資源保護協會發布了政府與企業促進個

49、人低碳消費案例研究(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對國內多個地方政府和企業推動個人低碳消費的現有案例進行了梳理,重點評估了武漢、北京、深圳、成都、上海、南京和廣東的碳積分和低碳消費宣傳工作。報告還對外賣、物流等行業中的領軍企業在推動個人低碳消費上的行動進行了梳理和評估8。2021 年 9 月,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與中華環保聯合會綠色循環普惠專委會聯合發布在線會議助力碳減排量化研究報告,報告以騰訊會議問卷調研為樣本,結果顯示,平均每次在線會議產生的減排量為27.932kgCO2e(二氧化碳當量)/次,相當于約 20 棵樹每年產生的碳匯量9。2021 年 9 月,生態環境部環境發展中心與中環聯合認證中心發

50、布共享騎行減污降碳報告,報告顯示,經過加權計算,美團單車每公里減排 48.70gCO2,美團電單車每公里減排 54.50gCO210。明確了共享單車及電單車在減污降碳工作中的作用,為發展綠色出行提供了積極參考。報告指出,共享騎行作為一種低碳近零排放的出行方式,助力城市緩堵減霾,有顯著的減污降碳效益。2022 年 4 月,由中華環保聯合會、綠普惠碳中和促進中心、企鵝有調共同編制的公眾參與冰雪運動及低碳冬奧行為調研報告在“低碳冬奧助力國家實現雙碳愿景研討會”正式發布。調研結果顯示,超八成網民認同支持北京冬奧辦奧理念,對“綠色辦奧”理念的支持度高達 86.6%。超八成網民認同低碳生活方式能夠有效減少

51、碳排放且近八成網民踐行低碳意愿強烈11。2022 年 6 月,由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中華環保聯合會、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數字碳中和專項基金、綠普惠碳中和促進中心和碳中和國際研究院聯合發布的數字化工具助力公眾低碳出行研究報告,報告表明數字工具將用戶的減排數據進行記錄,能夠幫助政府進行綠色出行中規劃和協調,提升公共交通管理的有效性,有助于綠色出行的普及和城市“雙碳目標”的實現。報告是碳普惠合作網絡首個重大研究成果12。-20-2022 年 9 月,中華環保聯合會、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數字碳中和專項基金、中環聯合認證中心與騰訊共同發布首份在線文檔產品碳減排績效研究報告。報告以騰訊文檔為樣本,通過

52、專業文獻調研、公開數據整理及用戶問卷調查分析結果顯示:扣除占用數據中心所產生的碳排放,2021 年超 2 億用戶使用騰訊文檔云端編輯協作功能,共計實現了 19.97 萬噸的碳減排量13。報告首次明確和量化了在線文檔平臺的碳減排價值,希望能夠為行業衡量在線協作的減碳價值提供參考,也為未來搭建個人碳賬戶、體現碳減排價值提供計算基礎。1.4 碳普惠重要作用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這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其中首要任務是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高質量發展,其中的關鍵環節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中心任務到首要任務,再到關鍵環節,發展方式綠色轉型位置

53、非常突出、非常重要,是核心內容。碳普惠是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促進社會從微小處改變碳排放習慣,進而倒逼生產端的綠色革命,有利于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現代化,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促進全社會的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綠色消費,進而助力雙碳目標實現,從整體上推動我們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實現經濟社會的綠色化和低碳化。1.4.1 有利于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要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需要人的行為方式的轉變,沒有人的行為方式的現代化是不可能實現的。碳普惠就是通過數字化方式助力人的綠色低碳行為方式的現代化的重要工具。1.4.2 有利于促

54、進全民參與助力“雙碳”目標實現碳普惠制讓公眾認識到減碳是每個人的責任,綠色行為是一種生活習慣,一種節約身邊各種資源的習慣;低碳生活,是一種應該積極提倡并實踐的生活態度。碳普惠制增加了公眾參與綠色低碳生活的積極性,有助于帶動實現了全民參與碳減排,促進公民低碳意識到低碳行為的轉變,人人參與減排助力“雙碳”目標實現。-21-1.4.3 有利于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碳普惠制的創新之處,就是把低碳的理念植根于民眾的日常生活,遵循節能減排“人人有責、人人有權、人人有利”的原則,建立一套量化、核證、消納和激勵的正向反饋體系,幫助公眾形成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從而倒逼企業生產端綠色轉型,加速全社會節能減排

55、及低碳發展理念的推行。1.4.4 有利于樹立我國在全球氣候治理領域良好的國際形象近年來碳普惠制被各大主流媒體高度關注并給予深度報道和分析,在國內重要論壇峰會、國際及聯合國大會上頻頻亮相,為國內“雙碳”目標實現提供重要支撐的同時,也為國際社會貢獻消費端碳減排、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故事和中國方案。更好地體現了中國在全球氣候變化治理中作為應對氣候變化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的大國責任擔當。1.4.5 有利于推動推動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形成中國倡導不同主體推動的生態環境治理,碳普惠不僅涉及到政府的頂層設計,涉及到消費者本身,社會公眾,還涉及到企業,媒體傳播等多元因素,是推動我們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治理

56、體系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措施。1.4.6 碳普惠為社會提供增量,各方受益碳普惠讓公眾受益:公眾有了參與“雙碳”目標的平臺,碳普惠讓大眾成為碳中和的參與者、受益者、監督者,讓每個人都發揮力量助力國家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同時,從閉環管理的角度,可將綠色低碳行為轉換為進一步的綠色低碳收益,獲得環境和經濟雙重收益。碳普惠讓企業受益:一方面,具有減排場景的企業有機會參與政府主導的碳普惠行動,在帶動企業用戶踐行減排行為的同時建立企業碳賬戶,支持國家碳中和事業,獲得碳普惠收益。另一方面,通過政府正向引導綠色消費,使得公眾的綠色消費意識不斷提升,而公眾的低碳購買偏好可以倒逼企業向社會提供綠色產品和服務,-22-促進

57、生產和消費兩端綠色發展,助力碳中和實現。碳普惠讓政府受益:碳普惠機制為政府鼓勵公眾參與綠色低碳行動的持久性、積極性構建了激勵機制,有助于政府觀測政策執行情況和效果,了解消費端碳減排的效果和全貌,為政府提供決策依據和長期技術支撐。碳普惠機制是全面準確完整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要舉措,在遵循“政府主導、市場調節、各方參與、全民行動的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新格局”的治理體系下,將社會各種資源整合在一起,圍繞消費端減碳目標,形成合力,合作共贏,實現社會良性互動,不斷取得節能減排、減污降碳的實際成果。1.5 碳普惠標準1.5.1 碳普惠團體標準2021 年 10 月 22 日,通過新能源汽車替代出行實現溫室氣體減

58、排量評估技術規范(T/CAS 5362021)團體標準正式發布。標準規定了通過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含增程式)等新能源汽車替代傳統燃油汽車出行的溫室氣體減排量評估的內容:邊界及排放源識別、溫室氣體種類確定、項目活動及基準線情景確定、減排量計算、監測及數據質量管理、減排量評估報告的編制等。標準適用于項目相關方通過新能源汽車替代原同等運力傳統燃油車,或者出行人通過新能源乘用車替代傳統燃油車出行方式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減排量評估。2021 年 11 月 11 日,電動汽車出行碳減排核算方法團體編制正式發布,標準涵蓋了所有電動汽車的車型和出行場景,適用范圍廣,對電動汽車碳資產核算、碳交易、碳普惠

59、等環節提供科學有效的支持,并為日后參與 CCER 項目開發進行銜接準備。2022 年 4 月 24 日,私人小客車合乘出行項目溫室氣體減排量評估技術規范正式公布。規范提供了私人小客車合乘出行項目的溫室氣體減排量評估技術規范,包括術語和定義、項目邊界的確定及排放源識別、減排量計算、監測及數據質量管理以及減排量評估報告的編制等五大方面。-23-2022 年 4 月 29 日,公民綠色低碳行為溫室氣體減排量化導則正式發布。團體標準明確規范了公民綠色行為碳減排量化的術語、定義、基本原則、要求和方法,涉及衣、食、住、行、用、辦公、數字金融等 7 大類別的 40 項綠色低碳行為。2022 年 6 月 20

60、 日,基于項目的溫室氣體減排量評估技術規范二手交易平臺正式發布。標準適用于二手交易平臺包括閑置交易在內經營服務活動的碳減排量評估,是國內乃至全球范圍內首個針對二手商品交易平臺溫室氣體減排量核算的標準;相關研究也可以為項目溫室氣體減排量國家標準的制修訂工作提供參考。2022 年 9 月 28 日,數字化加油方式碳減排量評估技術規范 燃油汽車團體標準正式發布。團體標準通過研究數字化加油方式的碳減排行為,制定減排量計算標準化數學模型,填補了我國尚無公開適用的數字化加油方式碳減排核算體系的空白。2022 年 11 月 11 日,基于互聯網平臺的個人碳減排激勵管理規范團體標準正式發布。首次提出通過互聯網

61、進行個人碳減排量化和激勵的基本框架,對個人綠色低碳行為進行識別、量化、激勵、評估、考核等,提供體系化管理指引。-24-表 1 碳普惠團體標準標準發布單位標準名稱發布時間中國標準化協會新能源汽車替代出行的溫室氣體減排量評估技術規范2021 年 10 月 22 日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電動汽車出行碳減排核算方法2021 年 11 月 11 日中國認證認可協會私人小客車合乘出行項目溫室氣體減排量評估技術規范2021 年 12 月 21 日中華環保聯合會公民綠色低碳行為溫室氣體減排量化導則2022 年 4 月 29 日中國經濟技術協會基于項目的溫室氣體減排量評估技術規范 二手交易平臺2022 年 6 月 2

62、0 日中關村現代能源環境服務產業聯盟數字化加油方式碳減排量評估技術規范 燃油汽車2022 年 9 月 18 日中國節能協會基于互聯網平臺的個人碳減排激勵管理規范2022 年 11 月 11 日1.5.2 碳普惠地方標準2017 年 6 月 2 日,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省級碳普惠方法學(第一批),包括廣東森林保護碳普惠方法學(編號 2017001-V01)和廣東省森林經營碳普惠方法學(編號 2017002-V01),方法規范了廣東省內森林保護碳普惠項目開發設計、碳匯計量與監測等工作,確保森林保護碳普惠項目所產生的碳普惠核證減排量(PHCER)達到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的要求,推動了森林保護

63、和經營碳普惠項目的自愿減排交易。隨后廣東省發改委印發省級碳普惠方法學(第二批),其中包含廣東省安裝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碳普惠方法學(編號 2017003-V01),方法規定了碳普惠制下企業或居民安裝及運行小型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用于替代化石燃料為主的電網供電,從而相應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二氧化碳當量計)的核算流程和方法。2017 年 9 月 12 日,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升級碳普惠方法學(第三批),包括廣東省使用高效節能空調碳普惠方法學(編號 2017004-V01)和廣東省使用家用型空氣源熱泵熱水器碳普惠方法學(編號 2017005-V01)兩個方法學,分別規定了碳普惠機制下企業或居民使

64、用高效節能空調和空氣源熱泵熱水-25-器兩個低碳場景碳減排量核算流程和方法。2019 年 5 月 31 日,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印發廣東省自行車騎行碳普惠方法學,方法學規定了個人通過利用移動電話 APP 軟件、GPS 定位工具等通訊工具,使用商業公司提供的人力自行車作為代步工具,因項目活動減少了公眾乘坐有溫室氣體排放的交通工具的行駛頻次和里程數的碳普惠行為產生的溫室氣體減排量的核算流程和方法。同時,主管部門整合了前期發布的廣東森林保護碳普惠方法學(編號 2017001-V01)和廣東省森林經營碳普惠方法學(編號 2017002-V01)兩個林業碳普惠方法學,印發了廣東省林業碳匯碳普惠方法學(201

65、9 年修訂版)(編號 2017001-V02),并更新印發了廣東省安裝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碳普惠方法學(2019 年修訂版)(編號 2017003-V02)、廣東省使用高效節能空調碳普惠方法學(2019年修訂版)(編號 2017004-V02)和廣東省使用家用型空氣源熱泵熱水器碳普惠方法學(2019 年修訂版)(編號 2017005-V02)。2020 年 4 月 8 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發布北京市低碳出行碳減排方法學(試行版),為核算不同類型低碳出行項目的碳減排量提供統一的方法學。方法學的基準線情景為項目參與方注冊用戶采用高碳出行方式的情景,適用于在合格項目開發方注冊擁有自愿減排意愿的注冊用戶

66、選擇公交、軌道、步行、自行車、合乘等低碳出行方式出行的項目活動。2020 年 10 月 23 日,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發布了成都市“碳惠天府”機制碳減排項目方法學(第一批),涵蓋了能源替代、資源節約、生態保護“三大領域”,旨在引導碳減排項目開發方向、規范項目碳減排量核算,加快推進“項目碳減排量開發運營”路徑建設。2020 年 11 月 5 日,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廣東省廢棄衣物再利用碳普惠方法學(試行),為廢棄衣物再利用的碳普惠行為產生的溫室氣體減排量提供了核算方法。方法學適用于廣東省相關企業、供銷社或其他社會團體等回收廢棄衣物,經過高溫、紫外線消毒等方式處理后,作為二手衣物直接銷售或捐贈的

67、碳普惠行為。同時,方法學也適用于廣東省范圍內個人廢棄衣物的捐贈行為?;鶞示€情景為在沒有碳普惠項目活動-26-的情況下,廢棄衣物將作為垃圾進行焚燒處理或衛生填埋處理。減排量計入期開始日期應不早于 2019 年 1 月1 日,每批再利用的衣物僅核算一次減排量。2021 年 8 月 30 日,江西省市場監管局批準發布碳普惠平臺建設技術規范(DB36/T 1476-2021)和碳普惠平臺運營管理規范(DB36/T 1477-2021)。系列標準是全國首批碳普惠平臺建設、運營管理的地方標準,于 10 月 1 日正式實施。2021 年 10 月 15 日,重慶市生態環境局發布了重慶市“碳惠通”方法學(第

68、1 批 13 個方法學),共包括非水可再生能源、綠色建筑、交通領域的二氧化碳減排,森林碳匯、農林領域的甲烷減少及利用,垃圾填埋處理及污水處理等方式的甲烷利用等項目,以及根據“十四五”重慶市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實際,市生態環境局允許抵消的其他溫室氣體減排項目。2021 年 12 月 10 日,深圳市生態環境局發布深圳市低碳公共出行碳普惠方法學(試行)。方法學規定了在深圳碳普惠機制下,個人采用公共汽車、地鐵等低碳公共出行方式,減少乘坐有更多溫室氣體排放的交通工具所產生的減排量的核算流程和方法。方法學的基準線情景為居民采用私人小汽車、出租汽車、公共汽車和地鐵等交通工具的平均碳排放水平,項目情景為項目期個

69、人采用純電動公共汽車或地鐵出行的平均碳排放水平。計入期自 2021 年 1 月 1 日起,核算的溫室氣體種類僅包含 CO2。2022 年 4 月 24 日,青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生態環境局聯合印發青島市低碳出行碳普惠方法學(試行),方法學規定了個人采用公共汽車、地鐵等低碳出行方式,減少乘坐有更多溫室氣體排放的交通工具所產生的減排量的核算流程及方法。方法學的基準線情景為項目參與方注冊用戶采用高碳出行方式的情景,適用于注冊用戶選擇低碳方式出行的項目活動。2022 年 4 月 26 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發布北京市小客車(油改電)出行碳減排方法學(試行版),為核算小客車(油改電)出行的碳減排量提供統

70、一標準,借助碳交易市場機制鼓勵公眾主動選擇新能源汽車替代燃油小客車。方法學適用于在合格項目開發方注冊擁有自愿減排意愿的注冊用戶選擇使用個人所有燃油小客-27-車指標購買新能源小客車,并駕駛該新能源小客車出行的項目活動。2022 年 3 月 23 日,由浙江衢州柯城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主導起草的地方標準 DB3308/102-2022居民碳賬戶生活垃圾資源回收碳減排工作規范正式發布,其中明確了可回收生活垃圾中的紙類、塑料、玻璃、織物、金屬、電器等六個類別的碳減排核算標準,根據各類別碳排放系數進行碳減排量計算,制定積分賦值和應用規則。2022 年 6 月 21 日,深圳市生態環境局發布深圳市居民低碳

71、用電碳普惠方法學(試行)。方法學規定了在深圳碳普惠體系下,個人通過低碳使用居民生活用電所產生的減排量的核算流程和方法。計入期自 2022年 1 月 1 日起,核算的居民生活用電的溫室氣體排放僅包含 CO2。2022 年 8 月 5 日,廣東省生態環境廳更新并印發了廣東省林業碳匯碳普惠方法學(2022 年修訂版)2017001-V04、廣東省廢棄衣物再利用碳普惠方法學(2022 年修訂版)、廣東省安裝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碳普惠方法學(2022 年修訂版)(編號 2017003-V03)、廣東省使用高效節能空調碳普惠方法學(2022 年修訂版)(編號 2017004-V03)和廣東省使用家用空氣源熱

72、泵熱水器碳普惠方法學(2022 年修訂版)(編號 2017005-V03)五項碳普惠方法學。-28-1.6 碳普惠交易1、2009 年 8 月 5 日,天平保險出資 27.8 萬元,在北京環境交易所成功購買了奧運期間北京綠色出行活動產生的 8026 噸碳減排指標,用于抵消公司 2004 年成立至 2008 年 12 月 31 日運營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量,并因此成為國內首家通過自愿購買碳減排量實現碳中和的企業。142、2017 年 9 月 22 日,北京市“我自愿每周再少開一天車”活動自 6 月 11 日開展以來累計形成碳減排量超過 1800 噸,減排量全部通過平臺由北京節能低碳工程技術研究院作

73、為交易代表以市場價格購買,交易金額超過 8.5 萬元。153、2021 年 5 月 13 日,青城山都江堰風景名勝區管理局、通威太陽能(成都)有限公司、四川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興業銀行成都分行四家企業分別與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簽訂“碳惠天府”碳中和公益行動認購合作協議,共認購碳減排量 7900 噸,標志著成都首批碳中和公益行動認購企業誕生。164、2021 年 9 月 4 日,北京市政路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與高德地圖簽訂了北京市綠色出行碳普惠 1.5 萬噸碳減排量交易意向書。175、2022 年 1 月 24 日,信宸資本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通過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自愿認購 160 噸 PHCER

74、和 452 噸 CER,用于抵消 2020 年 11 月至 2021 年 10 月運營碳排放量。186、2022 年 5 月,王府井集團認購 761 噸企業用戶踐行綠色行為的自愿減排量,用于抵消 2022 年 4 月15 日至 5 月 8 日人民甄選王府井聚國潮【綠動生活計劃】線下消費者出行部分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 761 噸二氧化碳當量。197、2022 年 9 月 28 日,新網銀行通過購買成都市“碳惠天府”機制碳減排量(CDCER)11185.20 噸一次性對歷史經營活動產生的全部碳排放量進行了抵消處理,實現了經營活動的全面碳中和,成為國內首家實現經營活動全面碳中和的法人銀行機構。20-

75、30-1.7 碳普惠創新機制2022 年 6 月 15 日全國低碳日,為凝聚社會合力,倡導公眾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推動消費端減污降碳,充分發揮數字化手段在“形成綠色生活方式”中的作用,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聯合中華環保聯合會、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際合作中心、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共同發起創立“碳普惠合作網絡”,網絡由能源基金會支持?!疤计栈莺献骶W絡”由 18 位院士、行業專家組成的智庫,68 家企業和社會機構作為首批參與單位加入,是多元社會參與機制,以消費端減排為主要目標,以創新碳普惠機制為主要路徑,以激勵公民踐行綠色低碳行為和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為主要方向,按照“眾籌、共

76、享、合作、多贏”的原則和“互不隸屬,合作共贏”的運行方式,聚合整合社會各方力量,推動全民綠色低碳行動,為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注入新的活力?!疤计栈莺献骶W絡”開展支持碳普惠理論研究和實踐創新,推動地方開展碳普惠試點,鼓勵企業參與碳普惠數據平臺搭建,帶動公眾碳減排行動,是促進公眾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新階段,是推動社會化運作的新機制,是助力碳中和的新動能,是適應社會化運作的機制創新。創新之一是參與方面多?!疤计栈莺献骶W絡”在整合社會資源的過程中,匯集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科-31-研院所、高校、媒體、國內外社會組織等各利益相關方,致力于推動公民綠色行為碳減排量化標準體系建設,促進帶動公眾減碳的企業數字化平

77、臺建設,多方面導入資源,共同助力消費端碳減排。創新之二是合作方式新?!疤计栈莺献骶W絡”不是垂直決策結構,而是由跨行業、跨地域的不相互隸屬的機構組成,并且是開放的,按照不同階段的不同任務需要,吸引各方面力量參與,網絡促進自由組合開展各類碳普惠合作。創新之三是數字化程度高?!疤计栈莺献骶W絡”發揮各參與方的自身優勢,廣泛運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通過技術交流、平臺共建、資源共享、信息互動、產業共興等方式,助力科技、理念、制度和機制創新,將產品碳中和與碳普惠市場有機結合,推動形成可持續的數字化的綠色消費方式?!疤计栈莺献骶W絡”秉承“守法依規,全民減排、責任擔當”的價值理念,全方位

78、、系統化通過碳普惠機制,推動全社會廣泛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致力于凝聚社會各界力量,結合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信息技術,倡導綠色化與數字化協同轉型,融合發展,推動多元碳普惠機制落地,實現激勵全民參與碳普惠機制并踐行減污降碳行動,動員最廣泛社會力量助力實現我國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疤计栈莺献骶W絡”共建統一互認、適用、科學的公民綠色低碳行為科學減排標準,支持公眾的低碳減排權益,促進綠色消費,建立和完善綠色生活激勵回饋機制,加強跨地域、跨行業、跨領域的碳普惠合作,共同推動實施多元碳普惠機制良性發展,倒逼生產方式和供應鏈實現綠色-32-化、智能化、低碳化轉型。借助碳普惠機制在各地的廣泛應用

79、實踐,進而推動形成“政府主導、市場調節、各方參與、全民行動的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新格局”。2022 年 10 月 27 日,“碳普惠合作網絡”作為多元社會化參與機制,被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發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和行動 2022 年度報告。-33-第二章 碳普惠分類和案例現代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工業化也在飛速進步,近年來,在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環境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污染情況愈加嚴峻。尤其隨著城鎮化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均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量將持續增加,我國的碳減排工作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實現 2030 年前碳達峰、2060 年前碳中和,需要大力倡導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減少

80、碳排放量,探索低碳經濟模式,從生活端、消費端著力,倒逼生產端碳減排。我國自 2014 年嘗試碳普惠以來,為了順應低碳經濟的發展,推行了許多具體措施,積極推行了一些“碳普惠試點”,各省市都在積極探索碳普惠的路徑和模式,并配套出臺了相關政策。截至目前,部分省市已落地了碳普惠機制平臺,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是 2022 年以來,各地方政府各企業還紛紛推出個人碳賬本(碳賬戶),讓減碳正式進入了“個體時代”。本報告對我國目前已經搭建的碳普惠平臺進行了重點分析和歸納總結,根據項目主導方、參與主體方和激勵模式等特點將碳普惠機制分為兩種類型,分別是政府主導的碳普惠機制和企業主導的碳普惠機制。本章針對兩種碳普惠

81、類型和案例進行了分析總結。2.1 政府主導的碳普惠機制政府主導的碳普惠機制是由各地政府部門推動建立,以政府平臺和企業合作用戶減排場景和激勵模式的碳普惠機制。這類機制的特點是公益性強,有公信力,理論基礎強,包括政府頂層設計碳普惠體系建設工作方案和管理辦法,相關方法學和標準,促進碳普惠減排量的交易等,但也同時面臨幾大挑戰:一是過于依賴政府宣傳,無法真正深入觸及廣大的公眾,公眾感知度低,參與度不高。二是開發的方法學和標準還不全面,有些地方未開展相關碳普惠標準方面的工作,直接應用合作企業的碳普惠減排算法,無法實現科學性和碳交易。三是參與企業少,政府與一個或者少數企業合作建設碳普惠平臺,導致政府碳普惠平

82、臺只能記錄合作企業平臺上用戶減排行為,公眾在各平臺的碳賬戶相互隔離,存在信息數據孤島,沒有實現融合匯總,無法統計地區全體居民在衣食住行游等全場景下的減排貢獻。四是物質激勵不足,僅僅依靠碳普惠減排量交易或者單一合作企業對-35-用戶的補貼對用戶進行激勵,無法形成社會合力和市場化機制支持公眾減排。目前,一種政府主導的新型多元碳普惠機制快速發展,解決了政府建立碳普惠平臺面臨的以上挑戰,并在多地實現過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在2022 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COP27 上向世界展示了消費端碳減排的中國方案。政府主導的多元碳普惠機制由各地政府部門推動建立,以政府平臺和多元企業合作用戶減排場景和激勵機制的新

83、型碳普惠機制。這種機制由政府負責頂層設計,包括但不限于設計碳普惠體系建設工作方案和管理辦法,出臺相關方法學和標準,促進碳普惠減排量的交易,實施政策激勵等;企業主體積極參加政府碳普惠平臺共建,提供減排場景及市場化的激勵模式;公眾踴躍參與,在碳普惠合作企業平臺積極參加綠色低碳行動,可在政府和企業各自碳普惠平臺上查詢到個人碳賬本(碳賬戶),政府企業形成合力,各參與機構之間互不隸屬、合作共贏,共同推動全民綠色低碳行動,是新型的環境治理體系下碳普惠發展的新模式,是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具體體現。這類機制實現了政府和企業碳普惠平臺的鏈接,在這種多元碳普惠機制下,政府

84、、企業和第三方機構等各類主體越來越活躍,存在著各種主體間的合作,正在形成政府組織、技術賦能、平臺承載、用戶響應的創新共同體,正在建立政府、企業、公眾間多對多互動運行機制,其效果超過只依靠政府對公眾單方面的宣傳和引導,是碳普惠發展應有的路徑。多元化碳普惠機制的特點:主體多元、標準多維,數據互通,激勵多樣。主體多元是指政府頂層設計,建立平臺,企業積極參與提供減排場景及市場化的激勵模式,公眾廣泛參加,積極踐行綠色低碳行動;標準多維是指應用碳普惠領域多維標準體系,包括團體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國家標準,國際標準等。數據互通是指在政府的主導下,實現公眾在各個賬戶減排量的融合匯總,實現公眾,企業,政府

85、之間的數據互通,實現企業之間公眾的減排量與制造商、金融業之間的數據互通。激勵多樣是指個人的減排量融合匯總后,就形成綠色資產、綠色信用,助力個人從“減碳”公益到“賣碳”,使得全社會各種機構都可以參與到激勵用戶的過程中。這種情況下用戶的減排量價值會被提高,就會不斷激勵用戶持續踐行綠色低碳行為和綠色消費,形成可持續的碳普惠機制和綠色生產和綠色生活的閉環鏈接。-36-多元碳普惠機制被廣泛認可。2022 年 9 月,國家網信辦官方發布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1),報告總結了黨的十九大以來數字中國建設取得的顯著成就并對 2022 年數字中國建設進行了展望,報告在“推進數字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

86、展”章節中明確指出普及數字化綠色生活方式,推進遠程辦公、在線會議、公共出行、綠色消費的廣泛應用,積極探索多元參與,可持續的碳普惠機制。2022 年 10 月,生態環境部發布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政策與行動 2022 年度報告肯定了中國各地政府探索開展創新性自愿減排機制碳普惠,激勵全社會參與碳減排,同時肯定了多家機構推動成立“碳普惠合作網絡”建立多元社會化參與機制,推動碳普惠更好落地。多元碳普惠機制落地的現實平臺是“碳普惠合作網絡”?!疤计栈莺献骶W絡”是多元社會參與機制,打通了政府機構、社會組織、企業、媒體,形成合力推動碳普惠行動,完成一個個碳減排目標。開展支持碳普惠理論研究和實踐創新,推動地方開展

87、碳普惠試點,支持地方建設碳普惠平臺,鼓勵企業參與碳普惠平臺共建,帶動公眾碳減排行動,是促進公眾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新階段,是助力碳中和的新動能,是適應社會化運作的創新機制。對于推進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加速探索可持續的協同解決方案至關重要,是對全球氣候治理進程的創新型貢獻。多元碳普惠機制落地的數字平臺是“綠普惠云-碳減排數字賬本”(簡稱“碳賬本”),“碳賬本”以中華環保聯合會公民綠色低碳行為溫室氣體減排量化團體標準為依托,是“碳普惠合作網絡”認可的第三方綠色生活減碳計量底層平臺和多元碳普惠機制落地的數字平臺?!疤假~本”的運行模式是一個漏斗形狀,最上層為 14 億中國人的各種日常生活場景,每個公民在衣

88、、食、住、行、用、游等多個方面踐行的綠色行為,比如,乘坐公交地鐵、駕駛新能源汽車、垃圾分類、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購買節能家電等,都會被第二層的數字化企業給記錄下來,同時授權“碳賬本”進行碳減排量化和記錄,形成政府、企業、個人三本賬?!疤假~本”以數字化的方式廣泛鏈接各方成員,實現公眾在衣食住行游跨場景、跨平臺綠色行為的量化、記錄、去重、融合和匯總,完成減排場景全覆蓋,助力個人形成減排總賬,幫助企業帶動用戶減排,協助政府了解全民減排情況,同時為政府決策提供支撐。-37-“碳賬本”是搭建了一個體系,把互不隸屬的包括政府、企業、個人的有效資源、有效生產要素以數字化的方式集合起來,使得個人碳減排量可以

89、匯集,流動,增值,使得全社會各機構為了共同推進公眾參與消費端碳減排合作共贏,為所有參與方提供了增量價值,為全社會形成合力以碳普惠方式推動全民綠色低碳行動提供了基礎底座。-38-碳普惠的發展進程中,多元碳普惠機制將政府和企業融合在一起,將數字化企業所帶動公眾減排量與政府,銀行、大型企業等需求方和激勵方有機的銜接起來,實現了碳普惠供給與需求的對接,創新了碳普惠激勵模式,形成碳普惠碳減排量的消納閉環,讓公眾的減排價值得以釋放,將實現碳普惠的可持續發展。在這種新的碳普惠機制下,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公眾等各類主體越來越活躍,形成合力共建碳普惠平臺,這是未來碳普惠機制發展的重要趨勢和方向。此種機制已經應

90、用在北京 2022 冬奧會“低碳冬奧”、瀘州市“綠芽積分”、北京市“綠色生活季”、山西省“三晉綠色生活”等地方級和大型活動碳普惠平臺。2.1.1 北京冬奧會低碳冬奧【政策背景】2022 北京冬奧會是我國承諾“力爭 2030 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后舉辦的重要國際體育盛會,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及“綠色、共享、開放、廉潔”辦奧理念,2019 年 6 月 23 日,北京冬奧組委聯合北京市政府、河北省政府聯合發布了北京 2022 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低碳管理工作方案。方-39-案提出了低碳能源、低碳場館、低碳交通、低碳標準四大目標,并針對上述四個目標制定了 18 項措施,盡可

91、能降低北京冬奧會所產生的碳排放。針對北京冬奧會無法避免的碳排放,制定了碳普惠制等 4 項碳中和措施?!卷椖堪咐繛槁鋵嵕G色辦奧理念及北京 2022 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低碳管理工作方案碳中和措施,實現北京冬奧會低碳管理目標,2020 年 7 月 2 日,北京 2022 年冬奧會和冬殘奧委員會正式上線“低碳冬奧”微信小程序。2022 年 1 月 19 日,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與中華環保聯合會共同發起了“踐行綠色生活 共赴冰雪之約”碳普惠行動,旨在利用冬奧會契機激發公眾參與碳減排熱情,通過不斷鼓勵和引導社會公眾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培育社會公眾的低碳責任感和榮譽感,起到了良好的社會示范效應?!暗吞?/p>

92、冬奧”小程序由“碳賬本”提供技術服務,旨在通過碳普惠方式,引導公眾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更好地發揮北京冬奧會的示范效應?!暗吞级瑠W”小程序利用數字化的技術手段和科學的計算方法,全面記錄用戶在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行為軌跡?;顒訁⒖急本┦械吞汲鲂刑紲p排方法學(試行版),并開發出了一套綠色行為的減排量量化算法,包含步行、騎行、機動車停駛、光盤行動、垃圾分類、ETC、公交出行 7 個場景,規范了場景的定義和碳排放因子的使用,聯動多家企業帶動了企業和個人參與低碳冬奧碳普惠事業。截至 2022 年 2 月底,參與人數達到 270 萬,累計減排次數達到 9000 多萬次,產生減排量 1.9 萬噸,其中有 11032

93、4 用戶參與低碳冬奧小程序,支持低碳互動。-40-“低碳冬奧”小程序2.1.2 北京市北京 MaaS 平臺【政策背景】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機動車保有量大幅增長,但對于城市交通的負荷考驗也逐漸加大。最明顯的就是擁堵問題,不僅增加了時間和經濟成本,還帶來環境壓力,影響城市運行管理效率?!俺鲂屑捶铡盡aaS(Mobility as a Service),是為解決因城市的迅猛發展,交通問題日趨嚴重,出行者出行困難,交通加劇了城市空氣污染等三大問題而誕生的。隨著“高質量發展”、“碳中和”等全新概念的推出,交通運輸的變革方向也圍繞這些頂層戰略,進入新一輪探討,“MaaS”

94、已在全球范圍內被奉為未來城市交通變革的重要探索方向。-41-【項目案例】2020 年 9 月 8 日,北京市交通委、市生態環境局聯合高德地圖、百度地圖共同啟動“MaaS 出行綠動全城”行動,推出綠色出行碳普惠激勵措施,為國內首次以碳普惠方式鼓勵市民全方式參與綠色出行?!氨本?MaaS 平臺”可被稱為交通領域的“碳普惠”平臺,向市民提供整合步行、騎行、地面公交、軌道交通等多種交通方式的一體化出行服務平臺,有助于引導公眾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加綠色低碳的選擇。為了推動綠色出行從理念倡導向激勵引導升級,建立可持續的激勵機制,2020 年,基于MaaS 平臺的綠色出行碳普惠機制,研究發布了北京市低碳出行碳

95、減排方法學(試行),為核算不同類型低碳出行項目的碳減排量提供統一依據。依據該方法學,2020 年 9 月,北京市交通委員會、北京市生態環境局聯合高德地圖等共同啟動“MaaS出行 綠動全城”行動,推出了綠色出行碳普惠激勵機制。北京市民在“北京 MaaS 平臺”上注冊參與活動后,采用公交、地鐵、步行、騎行方式出行,均可自動轉換為相應的碳減排能量。積攢的碳減排能量還可通過“北京 MaaS 平臺”參與公益性活動,也可兌換公共交通優惠券、購物代金券等多樣化禮品。2021 年高德地圖與北京市政路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達成了全球首筆綠色出行碳普惠減排交易,并將所獲收益全部返還給用戶。2.1.3 北京市綠色生活季

96、【政策背景】2021 年 1 月 27 日發布的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低碳領跑者計劃”,面向家庭和個人,打造低碳生活送普惠,通過搭建碳普惠平臺,讓低碳行為及時“變現”,讓綠色生活的好處“看得見,摸得著”。2022 年 8 月 9 日發布的北京市“十四五”時期應對氣候變化和節能規劃提出完善碳市場制度設計,在自愿減排量交易、碳普惠機制、碳金融產品、生態補償機制等方-42-面大力創新,擴大市場機制的覆蓋范圍。規劃還指出要培育綠色消費環境,通過碳普惠機制,充分調動民眾參與綠色低碳實踐的積極性。2022 年 10 月 13 日發布的北京市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出要

97、創新自愿減排交易機制和碳普惠機制,引導多元主體參與,擴大碳市場影響力?!卷椖堪咐?022 年 8 月 10 日,在北京市發改委指導下,北京節能環保中心于 2022 年 8 月 10 日推出北京市綠色生活碳普惠平臺暨個人碳賬本“綠色生活季”。平臺以“政府引導,全民參與,市場運作,綠色生活”為原則,由“碳賬本”作為第三方綠色生活減碳計量底層平臺提供技術支持,聯合 26 家各行業企業,向全市深入普及節能環保低碳知識理念,倡導市民選擇綠色低碳產品,促進北京市綠色低碳生活方式轉型,營造并形成市民樂于選擇低碳產品、追求簡約低碳綠色生活氛圍。平臺上線一個月,為超過 636 萬市民建立了碳賬本,帶動減排行為

98、超 8800 萬次,形成減排量約 4 萬噸,初步測算拉動綠色消費 1.53 億元。北京市“綠色生活季”宣傳活動-43-北京市“綠色生活季”傳播成果北京市“綠色生活季”小程序2.1.4 天津市津碳行【政策背景】為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天津市委、市政府關于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要求,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全民共享低碳權益的可持續發展普惠性工作機制,引導全民樹立公共綠色低碳意識,踐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44-全面推動社會綠色轉型,天津市在碳普惠機制方面進行了探索實踐。2021 年 9 月 27 日,天津市碳達峰碳中和促進條例中提出,探索建立碳普惠機制,推動構建碳普惠服務平臺,通過政策鼓勵與

99、市場激勵,引導全社會綠色低碳生產、生活?!卷椖堪咐吭谔旖蚴薪煌ㄟ\輸委員會的倡導和推動下,2022年6月24日,在 2022 年智能交通高峰論壇(暨第五屆智能交通峰會)上,倡導綠色出行公益活動啟動儀式暨綠色出行碳普惠平臺“津碳行”支付寶小程序正式上線發布。通過津碳行支付寶小程序,市民在進行步行、公交、地鐵等綠色出行方式時,可獲得碳積分并計入個人碳賬戶,碳積分可用來兌換紀念品或權益。天津市民打開支付寶搜索“津碳行”即可進入小程序,在完成賬戶注冊手續后,通過綠色出行獲得的碳積分就會同步到個人碳賬戶中。目前,市民可通過步行、每日簽到、積分答題等方式在“津碳行”獲取個人碳積分。2.1.5 山西省三晉綠

100、色生活【政策背景】2022 年以來,中央部委多部門相繼印發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探索綠色消費積分制,鼓勵綠色消費”以及“探索建立碳普惠等公眾參與機制”。山西省生態環境廳和財政廳于 2022 年 4 月聯合印發了山西省深化低碳試點推進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建設實施方案,鼓勵開展碳普惠試點建設,開發建設涵蓋交通、購物、餐飲、節能、旅游等居民生活各個領域低碳行為的數據收集和碳普惠推廣平臺,為公眾的低碳行為提供消費優惠、兌換產品和服務等,使公眾的低碳行為得到有效激勵。-45-【項目案例】2022 年 9 月 18 日,由山西省生態環境廳指導的山西省碳普惠機制“三晉綠色生活

101、”小程序暨個人碳賬本在“第三屆大河文明旅游論壇世界旅游聯盟黃河對話暨首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實驗區峰會”上正式發布上線?!叭龝x綠色生活”由山西省生態環境廳指導,山西環境能源交易中心、北京綠普惠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山西低碳環保產業集團和山西祥睿能源有限公司參與建設,旨在調動全社會參與山西省生態環境治理,推動消費端減排全覆蓋,從需求端倒逼供給端減排,助力生產生活方式的綠色轉型,為山西“減污降碳”注入新動能?;顒蛹{入衣、食、住、行、游、用六大板塊,由“碳賬本”作為第三方綠色生活減碳計量底層平臺提供技術支持,多家“碳普惠合作網絡”單位積極參與平臺建設,提供多種減排場景和激勵機制,打通了企業合

102、作壁壘,實現減排數據濾重匯總。用戶在不同平臺上踐行綠色行為,如乘坐地鐵公交出行、騎行共享單車、駕駛新能源汽車、不用一次性餐具、光盤行動、舊物回收等,都將被量化記錄到個人碳賬本中,不僅能在小程序中生成官方認證、個人專屬的“減排證書”,還可通過平臺兌換獲得實實在在的獎勵。由此,可持續引導和鼓勵用戶不斷完成綠色低碳任務,形成低碳生活方式。目前平臺已與 14 家重點場景企業實現了數據對接,包括衣(拾尚回收)、食(餓了么)、?。◥鄯诸悙刍厥?、掌上垃分、國電山西)、行(美團單車、快電、青桔單車、廣汽豐田新能源車、綠行的寶、貨易寶、太原公交、滴滴出行)、游(山西文旅)。截至 2022 年 10 月 21 日

103、,平臺參與人數累計超過 107.5 萬人,累計減排超 1354.32 萬次,累計減排量超 8843 噸。-46-“三晉綠色生活”正式上線發布現場“三晉綠色生活”小程序-47-2.1.6 浙江省浙江碳普惠【政策背景】2021 年 6 月 8 日,浙江省委科技強省建設領導小組印發了浙江省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行動方案,就統籌推進浙江省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推動浙江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作出具體部署。作為全國率先制定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相關行動方案的地區,浙江省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行動方案中提出明確目標:到 2025年,初步構建浙江省綠色低碳技術創新體系,搶占碳達峰碳中和技術制高點;

104、到 2030 年,著眼碳中和戰略目標,綠色低碳產業關鍵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搶占碳中和技術制高點。2021 年 12 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為“雙碳”目標規劃了時間表、路線圖。為全面貫徹落實“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部署,引導綠色生活方式走進千家萬戶,推動全社會踐行綠色發展、低碳生活理念?!卷椖堪咐?022 年 3 月 29 日,“浙里辦”APP 推出“浙江碳普惠”平臺應用,平臺是與螞蟻森林、虎哥回收、菜鳥裹裹等合作推出,納入螞蟻森林的減排場景和算法,用戶打開浙里辦或支付寶,搜索“浙江碳普惠”進入應用,開通綠色低碳場景,踐行綠色

105、出行、線上辦理、綠色消費等低碳行為,按碳積分數量要求兌換相關權益。-48-2.1.7 江西省江西低碳生活【政策背景】為推動江西省綠色發展水平提升、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全面貫徹落實江西省委、省政府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2021年 7 月,江西出臺了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若干措施,從七個方面提出 21 條具體內容,旨在全方位全過程推行綠色規劃、綠色設計、綠色投資、綠色建設、綠色生產、綠色流通、綠色生活、綠色消費,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2022 年 4 月 6 日,江西省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

106、意見,其中提到倡導綠色低碳生活。開展綠色低碳社會行動示范創建活動,深入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清潔)家庭、綠色社區、綠色商場等。推行碳積分、碳賬戶等碳普惠政策?!卷椖堪咐?022 年 4 月 27 日,由江西省發展改革委指導建設的碳普惠平臺“江西低碳生活”正式上線運行?!敖鞯吞忌睢笔且晕浵伾值吞紙鼍昂退惴榛A,推出江西省碳普惠平臺居民通過打開贛服通或支付寶,搜索“江西低碳生活”進入應用。2.1.8 江西省綠寶碳匯【政策背景】近年來,江西省碳達峰低碳發展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碳排放關鍵指標呈現總量低、人均低、強度低的特-49-點。江西還提出大力實施節能降碳提效行動、產業轉型升級行動、科技創

107、新引領行動,著力夯實碳達峰碳中和基礎支撐,謀劃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關鍵舉措,積極構建碳達峰碳中和保障體系,加快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堅決打好打贏碳達峰碳中和這場硬仗?!卷椖堪咐拷魇∥?、省政府持續開展能耗“雙控”工作,全面落實節能各項措施,全社會節能意識明顯增強,節能降耗成效顯著,全民自覺節能氛圍日益濃厚。推進全民節能,公共機構要先行。作為節能降碳的重要領域,江西省充分發揮公共機構在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中的示范引領作用,在全國首創公共機構低碳積分制(綠寶碳匯)平臺,激勵引導公共機構及干部職工帶頭開展綠色低碳行動。2021 年 8 月 25 日,省發改委、省機關事務管理局在南昌市舉辦 202

108、1 年節能宣傳周啟動儀式暨公共機構低碳積分制(綠寶碳匯)平臺“云”發布活動,綠寶碳匯 App 正式上線,推動市民參與低碳行動,讓人人成為節能減排的參與者?!熬G寶碳匯”是將公共機構綠色采購、節能改造、新能源利用和個人綠色辦公、綠色出行、綠色消費、垃圾分類、光盤行動等綠色低碳行為量化為碳積分的軟件平臺,通過建立積分激勵機制,為綠色低碳行為提供生態附加值,推動公共機構帶頭踐行綠色辦公、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制止餐飲浪費、推進綠色出行。通過綠色辦公、綠色出行、綠色生活、綠色公益等渠道可獲取綠幣,獲取的綠幣可兌換各種券。綠寶碳匯 App 在注冊時有兩種賬號類型可以選擇,分別為“個人”和“單位”。市民選擇“個

109、人”賬戶,填寫手機號及工作單位名稱即可完成注冊?!皞€人”賬戶積攢的為“綠幣”,“單位”賬戶積攢的為“藍幣”?!熬G幣”和“藍幣”都是碳積分。用戶進入綠寶碳匯 App,首頁顯示可通過步行、乘地鐵、使用智能垃圾回收箱(小黃狗)、充電樁充電(特來電)、零碳會議、志愿服務、光盤行動等 7 類方式-50-獲取“綠幣”。App 操作簡潔易懂,只需要發張圖片,選擇乘坐地鐵、步行、“光盤”等綠色生活方式上傳照片,便可獲取綠幣。在激勵方面,結合江西綠色產業,綠寶碳匯 App 提供了碳積分換取獎品的通道,如太空白蓮優惠券、農產品抵扣券、扶貧產品代金券等。2.1.9 深圳市低碳星球【政策背景】深圳市作為全國第一批碳排

110、放權交易試點城市,率先深入推進應對氣候變化的普惠性工作,2021 年 7 月,深圳公布了國內首個生態環境保護全鏈條法規深圳經濟特區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條例指出政府應當建立碳普惠機制,推動建立本市碳普惠服務平臺,對小微企業、社區家庭和個人的節能減排行為進行量化,施行政策鼓勵與市場激勵,到 2021 年 11 月,深圳市政府辦公廳正式發布深圳碳普惠體系建設工作方案?!卷椖堪咐?021 年 12 月 17 日,在第九屆深圳國際低碳城論壇上,由光明日報全媒體、深圳市生態環境局、深圳排放權交易所、騰訊公司聯合出品,騰訊提供技術及運營支持的“低碳星球”小程序正式上線,這是面向公眾的碳普惠互動平臺,這也是深

111、圳落地碳普惠工作體系的重要一步?!暗吞夹乔颉笔巧钲谔计栈菔跈噙\營平臺,著眼于通過打通交通出行場景的綠色模式,以深圳市生態環境局發布的深圳市低碳公共出行碳普惠方法學(試行)為依據,核算公眾采用低碳出行產生的二氧化碳減排量;由 FiT 騰訊區塊鏈、騰訊云 TcaplusDB 的 NoSQL 分布式數據庫等技術將提供底層技術支撐,-51-為碳數據積累做可信數據記錄,并通過相應的碳積分積累和成長獎勵機制鼓勵和引導用戶實現低碳行為,形成正向循環?!暗吞夹乔颉毙〕绦蚬卜譃?9 大主題星球,每個主題的“低碳星球”里還設置了相關彩蛋。用戶在微信內搜索“低碳星球”小程序,或在使用騰訊地圖 APP 和乘車碼微信小

112、程序之后,即可點擊進入“低碳星球”。進入小程序首頁后,用戶將授權建立個人“低碳星球”碳賬戶,隨著用戶公共出行次數以及微信步數的增加,小程序中的“低碳星球”小游戲將不斷累積成長值,逐漸解鎖出“沐光之森、綠能群島、海綿綠都”等不同主題形態,讓用戶親身感受從灰霾天空到碧空如洗、從工業城市到低碳家園的奇妙變化。同時,用戶個人碳賬戶也將相應累計碳積分,小程序還與騰訊乘車碼的兌換商店進行聯通,實現相應的積分禮品兌換,進一步激發用戶的參與熱情,鼓勵公眾積極參與減碳行動,培養綠色出行習慣。截至 2022年 8 月,“低碳星球”上線以來的總訪問量已超過 150 萬,用戶超過 80 萬。2.1.10 深圳市居民低

113、碳用電碳普惠【政策背景】自中國向世界做出了力爭 2030 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的莊嚴承諾后,綠色低碳已不再只是“工業減排”,還涉及普通大眾消費、出行等諸多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行為。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近年來,深圳全力打造中國“碳減標桿”,在碳減排、碳普惠等方面做了先行先試探索。2021年 11 月 12 日,深圳正式出臺深圳碳普惠體系建設工作方案,致力于構建全民參與且持續運營的碳普惠體-52-系,“深圳碳普惠模式”第一次有了體系化實施規劃,從五大方面提出構建品牌顯著、吸引力強、全民參與且持續運營的碳普惠體系?!卷椖堪咐?022 年 6 月 13 日,南方電網深圳供

114、電局、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和深圳排放權交易所聯合打造居民低碳用電“碳普惠”應用上線。項目以深圳市生態環境局發布的深圳市居民低碳用電碳普惠方法學(試行)(以下簡稱方法學)為依據根據家庭用電量進行換算,得出居民家庭減排量等信息,并根據減排量給予個性化標志勛章、“綠色小區”榮譽稱號、兌換公益權益等一系列獎勵措施。居民低碳用電“碳普惠”應用是深圳碳普惠體系建設工作的一個新嘗試。據統計,深圳居民用電量約占深圳總用電量的 16%,是“碳普惠”生態中的重要一環。2.1.11 重慶市碳惠通【政策背景】重慶早在 2014 年就成為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省市之一,“十三五”時期,重慶產業結構從“工業型經濟”向“服務型

115、經濟”加速轉型,為實現節能降耗奠定基礎。近兩年,重慶主動融入全國碳市場,作為西部唯一省市出資參與全國碳市場聯建,抓好全國碳市場重點排放單位履約工作。優化培育重慶地方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推進修訂 重慶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53-定性作用。為提高企業履約積極性,推動企業實施自愿減排,2019 年,重慶市啟動建立集“碳履約”“碳中和”“碳普惠”為一體的“碳惠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平臺,打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價值轉化通道?!卷椖堪咐?021 年 10 月 22 日上午,重慶市覆蓋碳履約、碳中和、碳普惠的“碳惠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平臺-“碳惠通”平臺發布。平臺倡導“

116、誰低碳誰受益”,已上線的應用場景有步行、滴滴電動網約車出行、哈啰單車出行等應用場景,下一步還將進一步推動公交、軌道、高德地圖(各類綠色出行)等應用場景的上線。已與商社集團、永輝超市簽署合作協議,將與重慶百貨“多點”APP 等進行數據對接,搭建減塑的低碳消費場景,公眾減少使用塑料袋可獲得積分,購買平臺認證的綠色產品還可獲得折扣優惠。已完成與“渝快辦”線上政務平臺的數據對接。與重慶市多個區縣對接建設公眾參與的“碳惠林”項目,公眾未來可以通過平臺選擇區縣相應位置申請認養或者種植實體樹木,樹木產生的減碳量又可以通過積分的形式反饋給公眾?!疤蓟萃ā逼脚_是公眾踐行低碳行為、培養綠色生活方式、分享低碳普惠收

117、益的互聯網平臺,平臺根據公眾踐行綠色出行、低碳電子政務、參與公眾碳惠林、資源節約等低碳行為的相關數據,并參照相應的行為減碳標準,授予用戶相應積分,用戶可以使用積分兌換平臺的各項獎品或者福利,持續激勵用戶踐行低碳行為,培育實現“雙碳”工作目標的公眾性基礎。2.1.12 甘肅省絲路碳惠【政策背景】甘肅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也是西部重要的生態安全大屏障,資源、區位和通道優勢顯著。甘肅的綠色低碳發展,要聚焦“雙碳”目標,將生態治理、生態建設和產業集群結合在一起,實現跨越式追趕,積極實現-54-現代化戰略目標。2021 年以來,甘肅就把新能源作為實現“雙碳”目標、推動能源綠色轉型的重要路徑,為甘肅推進碳

118、達峰碳中和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撐,為全省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注入了活力。2021 年 3月 11 日,甘肅省生態環境廳以省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領導小組辦公室名義組織省發改委、省工信廳、省自然資源廳、省交通廳、省住建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林草局、省統計局、省電力公司等 9 部門召開了推進甘肅省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編制工作會議,緊緊圍繞甘肅省二氧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編制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中的編制原則、編制工作目標、編制工作任務及進度安排、工作機制等方案內容進行了認真討論,對甘肅省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目標、時間表和路線圖進行了交流討論,提出了促進甘肅省碳達峰行動的政策措施和重點項目?!卷椖堪咐?/p>

119、】2021 年 4 月 17 日,由甘肅省生態環境廳、中國人民銀行蘭州中心支行主辦的甘肅省碳達峰碳中和與綠色金融發展戰略研討會在蘭州環境能源交易中心召開。為進一步推進“雙碳”目標下全社會踐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會上啟動了“綠色絲路低碳惠隴絲路碳惠”甘肅省碳普惠碳中和平臺?!敖z路碳惠”碳足跡測算工具是由蘭州中支推動甘肅省金融學會碳金融與綠色發展實驗室研發,通過對個人與團體碳足跡進行測算,圍繞公眾行為減排、林草碳匯提升、節能低碳改造、清潔能源核證碳減排量,暢通低碳價值轉化路徑,打造人人參與、人人建設、人人共享的綠色低碳推動平臺,引導社會公眾綠色生活與低碳消費。與會人-55-員現場通過碳中和平臺體驗并

120、計算了自己的碳足跡。用戶通過進入“絲路碳惠”小程序后通過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步行、問答、低碳拍、簽到等方式),還可產生個人碳積分,用于兌換獎勵。2.1.13 寧夏回族自治區寧夏碳普惠【政策背景】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雙碳”工作,為科學編制實施方案,2021 年 6 月,編制了自治區碳排放峰值形勢和實現路徑研究報告,摸清了全區碳排放底數,研判達峰目標和路徑,圍繞“精準核碳、科學控碳、智慧減碳”,會同自治區“雙碳”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成立自治區“雙碳”數智監測中心,依托自治區能源大數據中心,搭建自治區“雙碳”數字化管理服務平臺,匯集能源、工業、交通、建筑、農業等各行業領域碳排放數據,為政府科

121、學決策、企業智慧減排、公眾綠色生活提供有力支撐。圍繞全民綠色低碳行動,拓展“碳普惠”應用場景,營造綠色低碳生活新時尚?!卷椖堪咐?022 年 9 月 22 日,由寧夏回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指導建設的寧夏“碳普惠”平臺正式上線運行。平臺與螞蟻集團等單位開展合作,納入“螞蟻森林”已有的碳減排算法、低碳場景以及數據資源,在用戶授權的前提下“積分式量化”社會公眾的低碳減排,并以“碳普惠”的形式進行適當獎勵。-56-2.2 企業主導的碳普惠機制企業主導的碳普惠機制是指單一企業發起、以企業自身或合作企業的用戶低碳行為作為減排場景和激勵的碳普惠機制。這類機制往往具有如下優勢:一是企業依賴于數字化平臺自身的用

122、戶體量和活躍度,推出碳普惠平臺通過廣泛觸達、實時參與、實時互動、反饋激勵的方式,增加了用戶的參與感和獲得感,激發和釋放了全社會參與綠色低碳的潛力和積極性,能夠帶動廣泛的用戶參與;二是數字化平臺企業善于通過理念、技術和方式創新,構建“多行為場景設置、線上線下虛實結合、多方參與合作”平臺,能夠促進公眾綠色低碳行為的轉變;三是互聯網平臺通過實時記錄和反饋,可以讓公眾實時了解綠色低碳行為所產生的效果和改變,同時為公眾提供短期激勵,滿足了公眾的自我價值實現,為公眾長期綠色低碳行為習慣的養成提供動力。但這類碳普惠機制發展過程中也面臨幾大挑戰,主要表現在:一是企業推出平臺的目的是為了促進企業自身經營,維護用

123、戶粘性,提升平臺活躍度,表現形式多為領取能量、打卡等方式,需要用戶登錄企業平臺進行操作,無法真實展示用戶的減碳行為。二是缺乏科學的標準體系,企業各自委托第三方機構開發算法,減排測算不統一,權威性不足,導致了用戶一個行為在不同企業平臺踐行同樣的綠色行為所產生的減排量不一致,有失公平性,且無法實現碳交易。三是企業平臺只能記錄自身平臺用戶的減排行為,少數集團類企業只能記錄集團內部企業和少數合作伙伴用戶的減排行為,一個企業無法實現對公眾衣食住行游等全方位減排的記錄,同時個人的減排量分散在各個平臺被記錄也存在被重復計算等問題。四是激勵方式不可持續,企業平臺無法獲得政府和社會企業的賦能,平臺的自我封閉運營

124、限制了用戶參與各種形式的碳普惠,完全依靠自身企業資源的內部權益兌換或者某種單一方式,由企業負擔持續投入的成本,權益無法增厚,可持續性難度大。這類機制主要包括數字平臺企業類、金融機構類、企業員工類等碳普惠平臺類型。-57-2.2.1 數字平臺企業類碳普惠平臺2.2.1.1 螞蟻集團-螞蟻森林【企業介紹】螞蟻集團起步于 2004 年誕生的支付寶,經過十八年發展,目前是世界領先的互聯網開放平臺。螞蟻集團通過科技創新,助力合作伙伴,為消費者和小微企業提供普惠便捷的數字生活及數字金融服務;持續開放產品與技術,助力企業的數字化升級與協作;在全球廣泛合作,服務當地商家和消費者實現“全球收”“全球付”和“全球

125、匯”。2021 年 3 月 12 日,螞蟻集團對外公布碳中和目標,承諾在今年起實現運營排放(范圍一、范圍二)的碳中和,2030 年實現凈零排放,并自 2021 年起定期披露碳中和進展?!景咐榻B】2016 年 8 月,支付寶公益板塊正式推出螞蟻森林,用戶步行替代開車、在線繳納水電煤、網絡購票等行為節省的碳排放量,將被計算為虛擬的“綠色能量”,用來在手機里養大一棵棵虛擬樹。虛擬樹長成后,支付寶螞蟻森林和公益合作伙伴就會在地球上種下一棵真樹,或守護相應面積的保護地,以培養和激勵用戶的低碳環保行為。螞蟻集團通過螞蟻森林向公益組織、專業機構捐資種樹為用戶提供精神激勵。2.2.1.2 京東物流-青流計劃

126、【企業介紹】京東物流是中國領先的技術驅動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及物流服務商,以“技術驅動,引領全球高效流通和可持續發展”為企業使命。京東物流以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為核心賽道,為快速消費品、服裝、家電家具、3C、-58-汽車、生鮮等六大行業客戶提供技術驅動的一體化供應鏈解決方案及物流服務,幫助企業、行業、社會實現降本增效。2021 年,在快遞企業公眾滿意度方面,京東快遞以良好的公眾滿意度評分繼續穩居行業第一梯隊,成為備受市場青睞的優質快遞服務品牌。京東物流積極響應國家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和要求,將綠色環保、“雙碳”目標和“1+N 政策體系”的實現作為公司發展的重要一環。作為國內首家完成設立科學碳目標的物流

127、企業,京東物流始終致力于打造低碳環保的綠色供應鏈,在運輸、倉儲、包裝、循環再利用及一體化供應鏈生態合作等方面均致力于成為行業領先的綠色環保企業?!景咐榻B】“青流計劃”自 2017 年正式啟動,組織了“箱愛計劃”“減碳先鋒”“益起撿跑”“盒以為家”等公益活動,倡導更多人重視環保,關注垃圾分類和回收、紙箱的二次循環利用等。京東物流還積極探索建立快遞行業碳普惠機制,發展綠色寄遞,正式上線“包裹的旅行”活動。用戶可通過“京東快遞”下單寄件后,在“包裹的旅行”活動中領取并查看相應的減碳能量,減碳能量將全部記入用戶個人碳賬戶中,用于兌換實物及禮券獎勵。除了寄遞包裹外,用戶還可通過參與互動任務獲取相應的減

128、碳能量,互動任務中詳細展示了京東物流在倉、運、配各個環節積極踐行“雙碳”目標的具體舉措。例如,快遞員在取件時,會使用窄邊膠帶包裝,減少耗材消耗;在配送站點,設置綠色回收箱,增加紙箱重復利用率;在運輸階段,采用新能源車替代傳統燃油車;在園區,使用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生產方式降低能源消耗量。-59-2.2.1.3 蔚來汽車-藍點計劃【企業介紹】蔚來是一家全球化的智能電動汽車公司,2014 年 11 月成立。蔚來致力于通過提供高性能的智能電動汽車與極致用戶體驗,為用戶創造愉悅的生活方式。作為純電汽車品牌,蔚來一直致力于幫助國家實現雙碳目標,努力做到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在生產制造領域,蔚來參與規劃建設的

129、 NeoPark 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區在 2021 年 4 月底破土動工,根據官方介紹,NeoPark 以綠色環保為建設理念,將通過低碳、高效的運營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貢獻力量。2022 年 4 月 22 日,在地球日,蔚來攜手 WWF 共同發起了“Clean Parks”,推動中國乃至全球自然保護地構建清潔低碳的能源自循環體系,守護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景咐榻B】2020 年 1 月,蔚來發布“Blue Point 藍點計劃”,以中間人的身份,在用戶授權的情況下,收集用戶駕駛蔚來汽車(純電動車零排放)所獲得的減排數據,通過蔚來 APP 進行量化和認證。同時,蔚來幫助用戶進行碳

130、減排量的交易,并將所得收入以發放積分的方式回饋給用戶,用戶可以在蔚來商城中用這些積分選購商品。通過藍點計劃,蔚來打通了官方機構與用戶的里程數據,并通過回饋和普惠的方式,鼓勵用戶踐行低碳環保使命,共同推進綠色可持續發展和碳中和。在 NIO Day 2020 藍點計劃正式發布后的 10 天內,已有 24,000+位用戶參與了藍點計劃,蔚來為參與的用戶發放積分總量達到 9,857,206。2022 年 9 月 30 日,由于中國碳減排申報機制尚未重啟,暫時無法將藍點計劃對應的減排量通過國內碳排放交易平臺兌現,蔚來暫停藍點計劃兌換。-60-2.2.1.4 快電-車主碳賬戶【企業介紹】能鏈快電是第三方充

131、電網絡,通過連接不同品牌新能源運營商,加速充電樁互聯互通。車主可通過快電 App“一鍵找好樁”“一鍵充電”“快電會員”等創新服務,并通過在線導航、找樁路書等功能,提升車主找樁效率,提高充電樁利用率,讓車主享受便捷、優質的充電體驗?!景咐榻B】能鏈聯合國際知名檢測認證機構 SGS、北京綠交所、綠普惠等專業機構,率先開展交通碳減排定量方法學研究,并開發相關碳普惠應用。2021 年 8 月 10 日起,新能源車主通過快電 App 充電,可以計算相對于傳統燃油車行駛的減碳量,同時快電 App 還為每位車主建立了碳賬戶,獲得的碳積分可以用來沖抵充電費用,或者在平臺上兌換一些商品和服務等。-61-2.2.

132、1.5 哈啰-小藍 C 碳賬戶【企業介紹】哈啰出行是國內專業的本地出行及生活服務平臺,致力于應用數字技術的紅利,為人們提供更便捷的出行以及更好的普惠生活服務。公司成立于 2016 年 9月,從共享單車業務起步。目前,哈啰主要提供移動出行服務及新興本地服務,其中,移動出行服務包括兩輪共享服務(哈啰單車、哈啰助力車)和四輪出行服務(哈啰順風車、哈啰打車);新興本地服務包括自主品牌哈啰電動車,與螞蟻集團、寧德時代合資建立的小哈換電,以及租車服務聚合平臺哈啰租車等。截至 2022 年 4 月底,哈啰出行已擁有注冊用戶突破 5.5 億。-62-【案例介紹】2021 年 8 月,哈啰宣布面向注冊用戶搭建一

133、套個人碳積分系統,為每位用戶創建一個記錄碳減排情況的“碳賬戶”。用戶的騎行里程數被轉換成碳積分“小藍 C”,分值累積到一定額度后,可達成不同類型的公益成就或兌換綠色出行福利。2022 年 9 月,哈啰上線了“碳路者行動”公益項目,平臺上超過 3000 位用戶用“小藍 C”捐助了由哈啰與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等權威公益機構聯合組織的環保公益項目,近 100 位用戶完成超 300 公里的低碳騎行并獲得認領珊瑚“寶寶”的權益。2.2.1.6 美團-數字人民幣低碳卡【企業介紹】漢海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6年 03 月,為美團最大的主體公司之一,旗下員工17855 人,注冊資本 49500

134、萬美元,涵蓋美團城際交通、單車、電單車、到綜、網約車等多項業務。美團單車其前身為摩拜單車(Mobike),2018年 4 月 3 日,美團正式收購摩拜單車,通過此次收購,美團將為用戶提供全場景消費體驗,繼續圍繞公司使命“幫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2019 年,摩拜單車更名為美團單車,漢海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系美團旗下美團單車的運營方,持續為更多城市提供綠色出行服務,也為城市提供了可持續發展的智能解決方案。-63-【案例介紹】美團單車數字人民幣試點活動是數字人民幣測試以來首個多地聯動開展的碳中和公益主題試點活動,于 2021 年 9 月上旬正式上線,旨在通過發放數幣騎行紅包,為低碳行為提供數

135、幣返現等正向激勵的方式,在普及數字人民幣應用的同時,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截至 2022 年 2 月 28日,上線半年的美團單車數字人民幣試點活動已吸引超過 1000 萬用戶報名參與,其中有約 300萬用戶在活動期間下載和開立數字人民幣個人錢包。這些用戶累計產生超過 7120 萬綠色騎行公里數,與駕駛燃油車相比,同等運量下預計可減少碳排放量近 2 萬噸。2.2.1.7 順豐-綠色碳能量【企業介紹】順豐是國內的快遞物流綜合服務商,為客戶提供一體化綜合物流解決方案,不僅提供配送端的物流服務,還延伸至價值鏈前端的產、供、銷、配等環節,從消費者需求出發,以數據為牽引,利用大數據分析和云計算技術,為客戶

136、提供倉儲管理、銷售預測、大數據分析、金融管理等一攬子解決方案。多年以來,順豐一直通過科技創新,在快遞的容器包裝、運輸、轉運等多層面融入了綠色理念。順豐“零碳未來”計劃通過整合各項綠色環保舉措,并打造數智碳管理平臺構建標準碳管理體系,將綠色價值延伸至產業鏈?!景咐榻B】2021 年底順豐上線綠色碳能量平臺,倡導消費者通過選擇使用循環包裝獲得“綠色能量”,并進行積分-64-兌換禮品、優惠券等。順豐碳能量通過記錄順豐會員在個人寄快遞過程中的綠色環保及減碳行為,賦予其一定碳能量的獎勵,低碳行為主要包括使用循環包裝、使用同城急送、使用電子回單、使用拍照回傳。除此之外,2020 年起,順豐便提出了“箱伴計

137、劃”,發起創意紙箱改造行動,激發用戶動手對舊紙箱進行改造再利用,同時傳遞變“廢”為寶的環保理念。2.2.1.8 中國國航-凈享飛行低碳行【企業介紹】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于 1988 年在北京正式成立,是中國唯一載國旗飛行的民用航空公司。2002 年 10 月 28 日,中國國際航空公司聯合中國航空總公司和中國西南航空公司,成立了中國航空集團公司,并以聯合三方的航空運輸資源為基礎,組建新的中國國際航空公司。作為國內最主要的民航之一,國航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以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注重科技創新的戰略支撐作用。早在 2011 年,國航就使用波音 747 機型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實施了中國首次航

138、空可持續生物燃料驗證飛行,并長期關注國際可持續航空燃料產業動態,積極參與民航綠色低碳政策研究。2022年 10 月 20 日,國航在天津空客交付中心接收空客 A350 寬體機,并使用國產可持續航空燃料執行接收后的首次飛行?!景咐榻B】2022 年 1 月,國航全新綠色出行服務“凈享飛行低碳行”在國航 APP 正式上線,旨在讓旅客在享受快捷、-65-高效航空出行服務的同時,也能輕松參與“碳中和”,降低出行對于環境的影響?!皟粝盹w行低碳行”是一項自愿碳抵消服務,旨在為旅客提供便捷的低碳出行服務,降低航空出行碳排放對于環境的影響。旅客可以在 APP 上根據歷史行程了解自己的碳排放,并使用“竹子”,也

139、就是個人綠色低碳行為生成的專屬虛擬貨幣來抵消碳排放。據悉,“竹子”可通過辦理自助值機、領取電子發票、承諾自帶水杯等綠色生活行為以及現金支付參與植樹造林等減排項目來獲得。2.2.1.9 餓了么-E 點碳【企業介紹】“餓了么”是 2008 年創立的本地生活平臺,主營在線外賣、新零售、即時配送和餐飲供應鏈等業務。創業 12 年,餓了么以“Everything 30min”為使命,致力于用科技打造本地生活服務平臺,推動了中國餐飲行業的數字化進程,將外賣培養成中國人繼做飯、堂食后的第三種常規就餐方式。2018 年 4 月,阿里巴巴聯合螞蟻金服對餓了么完成全資收購,餓了么全面匯入阿里巴巴推進的新零售戰略,

140、拓展本地生活服務新零售的全新升級。近年來,餓了么主要圍繞“三餐五減”“外賣小份餐”“適量點餐提醒”等開展綠色工作。其中的“三餐五減”工程,從餐具、餐食、用餐習慣“三餐”入手,打造餐具源頭減配、中間過程減裝、銷售末端減耗、餐食減量、倡導減排等“五減”計劃。-66-【案例介紹】2022 年 4 月 20 日,餓了么與中華環保聯合會合作宣布外賣行業首個消費者碳賬戶“e 點碳”上線?!癳點碳”基于用戶的低碳消費行為建立積分體系,并通過兌換各類權益的激勵形式,引導用戶選擇低碳的生活方式。用戶在餓了么下單時采取無需餐具、小份菜等低碳環保行為,都可獲得相對應的積分。除了兌換相關權益外,用戶還能使用積分參加碳

141、中和公益項目,比如捐贈森林保護項目等,從而建立起良好的綠色消費習慣。截至 8 月底,“e 點碳”用戶已超過 2500萬。為使減排量化的過程更科學,餓了么還聯合中華環保聯合會綠色循環普惠專委會、北京綠普惠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制定的外賣行業首個“小份餐”碳減排計算標準。2.2.1.10 京東零售-青綠計劃【企業介紹】京東是中國的綜合網絡零售商,是中國電子商務領域受消費者歡迎和具有影響力的電子商務網站之一,在線銷售家電、數碼通訊、電腦、家居百貨、服裝服飾、母嬰、圖書、食品、在線旅游等 12 大類數萬個品牌百萬種優質商品。京東在 2012 年的中國自營 B2C 市場占據 49%的份額,憑借全供應鏈繼續

142、擴大在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優勢。京東已經建立華北、華東、華南、西南、華中、東北六大物流中心,同時在全國超過 360 座城市建立核心城市配送站。-67-【案例介紹】2022 年 5 月 31 日起,京東 618“青綠計劃”專屬會場正式上線,通過與寶潔、格之格、金典、九牧、脈動、歐萊雅等倡導綠色理念的品牌合作,遴選出的近百萬種綠色商品打上“綠色”標簽,包括節能家電、綠色食品等多個品類。消費者購買帶有“綠色”標識的商品,不僅可以享受青綠優惠價,還可以通過上線的“青綠積分”賬戶體系積累積分,并可使用積分兌換青綠專屬優惠券、青綠榮譽勛章、紀念幣數字藏品以及定制周邊等。根據京東官方數據,2022 年“618

143、”期間,截至 6 月 5 日已經有近600 萬件節能節水產品被消費者購買,其中節能產品超過 395 萬件,節水產品超過 199 萬件。同時青綠計劃聯動拍拍業務,通過閑置商品的二次流通實現物盡其用,減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2.2.1.11 滿幫-碳路計劃【企業介紹】滿幫集團成立于 2017 年 11 月,堅持以技術為導向,以交易、金融服務、車后、智能駕駛核心業務布局。集團借助互聯網、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技術,改變了傳統物流行業“小、亂、散、差”的現狀,被譽為中國干線運力的基礎設施和大動脈。滿幫全心全意幫助司機和貨主,助力物流行業降本增效和節能減排,堅持以技術為導向,以平臺、交易、增值服務等多個核心業務

144、布局,將逐漸完成由平臺型企業到智慧型企業再到生態型企業的升級,致力于打造成為全球最大的智慧物流生態平臺。-68-【案例介紹】2022 年 6 月 5 日世界環境日,滿幫集團對外發布了雙碳戰略“滿幫碳路計劃”。滿幫官方表示,將聯動平臺千萬名司機共建共享碳普惠平臺,讓司機擁有個人獨立碳賬戶,記錄運輸過程中與碳排放相關的數據,滿幫集團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數據智能技術實現在車貨供需兩端的高效匹配和路線規劃等問題,提升了在單位周轉量下車輛運力利用效率,顯著降低了“三空”現象,從而降低單位周轉量下的碳排放因子,實現了節能減排。2.2.1.12 廣汽集團-車主碳賬本【企業介紹】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部位

145、于廣州市天河區珠江新城,是在 A+H股整體上市的大型股份制汽車企業集團。目前擁有員工 11.3 萬人,財富世界 500 強最高排名 176 名。主營業務涵蓋汽車研發、整車、零部件、商貿服務、金融服務、出行服務六大板塊,堅持自主創新與合資合作同步推進,目前正全力向科技型企業轉型。2022 年 4 月 25 日,廣汽集團在其社會責任報告發布會上定下目標,企業計劃 2050 年前(挑戰 2045 年)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并在 2022 年完成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降低 105.54 萬噸、總能耗量降低 22.39 億千瓦時的目標?!景咐榻B】廣汽集團于今年發布了“GLASS 綠凈計劃”,提出要實施

146、碳排放全周期管理,在使用環節,聯合開展消費者“減碳”活動,探索建立汽車消費者碳賬戶,從企業獎勵開始,逐步實現個人消費者減碳額交易變現。2022-69-年 7 月,廣汽豐田與中華環保聯合會合作,基于綠“碳賬本”底層平臺上線了車主碳賬戶“豐云綠動”,所有廣汽豐田搭載豐云悅享車聯網的節能車和新能源車車主都可參與。豐田碳賬戶還提出了戰隊模式,以專屬經銷商戰隊為單位,排名高的戰隊可獲得不同級別的獎品。2.2.1.13 阿里巴巴-88 碳賬戶【企業介紹】成立于 1999 年,目前,阿里巴巴集團經營多項業務,其中包括:淘寶網、天貓、聚劃算、全球速賣通、阿里巴巴國際交易市場、1688、阿里媽媽、阿里云、螞蟻集

147、團、菜鳥網絡等。為積極響應國家“雙碳”目標,2021 年底,阿里巴巴集團率先發布2021 阿里巴巴碳中和行動報告,在國際通行的碳減排標準“范圍一、范圍二、范圍三”之外,提出了“范圍 3+”概念,承諾在自身運營和供應鏈之外,到 2035年帶動生態累計減碳 15 億噸?!景咐榻B】阿里巴巴集團于2022年8月 8日正式發布“88 碳賬戶”,以“1+N母子賬戶的形式呈現,納入用戶在阿里集團場景內包括餓了么、菜鳥、閑魚、天貓平臺上產生的減碳量,并推出拍照隨手減碳,鼓勵用戶來企業平臺參與活動,并給予用戶減排激勵。-70-2.2.1.14 曹操出行-碳惠里程【企業介紹】曹操出行是吉利控股集團布局“新能源汽

148、車共享生態”的戰略性投資業務,以“不辜負每一程的相遇”為使命,將全球領先的互聯網、車聯網、自動駕駛技術以及新能源科技,創新應用于共享出行領域,致力于重塑低碳、健康、共享的人車生活圈,打造全球領先的科技出行平臺。2019 年 10 月 21 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19 胡潤全球獨角獸榜,曹操出行排名第 224 位。2022 年 1 月 13 日,曹操出行公布了碳中和目標,明確到“2023 年實現運營碳中和(范圍一、范圍二),2035 年實現全部出行訂單的凈零排放。曹操堅持新能源發展主體,目前累計投放運營汽車近 50000 輛,其中新能源汽車占總量的 98%以上?!景咐榻B】2022 年 10 月

149、 12 日,曹操出行正式上線了碳積分兌換系統“碳惠里程”,用戶可以使用“碳積分”,在有趣、實用、豐富的“碳空間”里兌換低碳商品與平臺優惠券等專屬權益。曹操出行表示將推出碳積分兌換系統,整合多平臺資源,覆蓋多種綠色低碳生活場景,不斷創新綠色低碳服務體驗,旨在進一步推動用戶出行方式的綠色低碳化轉型,為國家雙碳進程做出扎實貢獻。-71-2.2.2 金融機構類碳普惠平臺2.2.2.1 衢州農商銀行-個人碳賬戶【企業介紹】浙江衢州衢江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3 年 11 月 30 日,經營范圍包括吸收公眾存款;發放短期、中期和長期貸款等。近年來衢州農商銀行積極賦能鄉村建設,以“金融+綠色

150、”助力鄉村振興。據悉,衢州農商銀行系統積極與當地政府、人民銀行等建立數字化信息共享機制,推進綠色低碳信息共享,同時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定期歸集、更新企業碳賬戶,有序開展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通過企業碳賬戶的優惠金融政策,衢州農商銀行旨在引領未來鄉村項目建設向低碳、環保、綠色轉型升級。目前,該行已對 107 戶企業累計發放企業碳賬戶貸款 223 筆 10.98 億元?!景咐榻B】早在 2018 年,浙江衢州市就開始在衢江農商銀行試點“個人碳賬戶”。個人碳賬戶主要通過銀行賬戶系統采集個人綠色行為,包括綠色支付、綠色出行和綠色生活三大模塊,涵蓋了各類支付方式數據、綠色出行的IC 卡使用數據、家庭用電數據

151、以及五水共治、垃圾分類、家庭人員從事綠色產業情況等。上述行為可累計積分,并兌換相應獎勵。此外,還根據個人碳賬戶等級評價,建立了信貸“綠名單”管理制度,根據碳積分數據將客戶分成“深綠、中綠、淺綠”三個等級,-72-并在“授信額度、貸款利率、辦理流程”三方面提供差異化的優惠政策,截至 2021 年底,衢州個人碳賬戶貸款發放已達 4.64 億元。隨著銀行個人碳賬戶的推廣,衢州市個人綠色行為采集內容逐步豐富,在系統對接和多方支持下,如今的綠色行為捕捉正在逐步擴大到與低碳綠色相關的各部門。2.2.2.2 日照銀行-個人碳賬戶【企業介紹】日照銀行的前身是日照市商業銀行,成立于 2000 年 12 月 28

152、 日,是一家由國有股份、企業法人股份及自然人股份共同組成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為積極發揮綠色金融對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促進作用,日照銀行加入了中國節能協會碳中和專業委員會,并于 2021 年 7 月 16 日推出專屬產品“綠碳貸”,向開展綠色低碳業務的科創企業或非科創企業提供的資金融通產品,主要用于支持企業減少、控制碳排放或增加、促進碳吸收,可有效幫助節能減排企業盤活碳配額資產、解決融資擔保難問題?!景咐榻B】在 2022 年 3 月末,日照銀行上線了山東省首個個人碳賬戶平臺。平臺主要依托兩大渠道展示,具體包括:第一是日照銀行手機銀行 App,第二是“日鑫悅 e”生活金融服務平臺

153、,進而打造出一款“金融+”場景綜合化個人碳賬戶平臺。在場景構建上,日照銀行“個人碳賬戶”平臺涵蓋綠色政務、綠色信貸、綠色出行、綠色生活、綠色公益等場景,與用戶綠色低-73-碳行為緊密結合,匹配“綠色產品”和“金融服務”等權益,以綠色金融、數字金融、場景金融促進低碳生活、綠色發展。綠色生活專區包含線上水電繳費、取暖繳費、智慧社區(園區)注冊、智慧校園開通電子賬戶等,鼓勵綠色出行,深入推進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共同建設文明美好家園。綠色支付專區包含手機號碼支付、ETC、線上支付簽約等,利用支付行業廣泛鏈接個人和商戶的特點,宣傳倡導低碳行為,進一步助力打造綠色低碳生活生產方式。

154、綠色信貸專區包含線上光伏貸、小微貸款、線上簽約等,扎實推進綠色金融業務,鼓勵企業節能降耗、發展綠色能源,助力區域內經濟高質量發展。綠色政務包含線上排隊預約、電子社??ǚ盏?,提供線上綠色政務服務,助力政務服務環保節能建設。通過完成每類場景的任務,用戶可獲得積分獎勵并且兌換相應禮品,使用戶養成低碳環保的行為習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日照銀行在綠色信貸場景中納入了小微企業群體,包括小微貸款與光伏貸兩類業務累計積分,向業界展現了從個人用戶到小微企業的碳賬戶布局雛形。個人碳賬戶平臺自上線以來,已有 3.1 萬人參與、發放碳積分 1.18 億分。2.2.2.3 中信銀行-個人碳賬戶【企業介紹】中信銀行創立

155、于 1987 年,是中國的全國性商業銀行之一,總部位于北京。中信銀行高度重視、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產業政策,將綠色金融業務納入戰略規劃,加快綠色信貸業務結構調整。同時,積極探索綠色業務模式創新,加大對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節能環保企業轉型升級和技術改造,加大綠色信貸的投放力度,提高綠色金融業務占比等,以實際行動推動綠色發展。為規范綠色信貸業務的管理,中信銀行專門制訂了中信銀行環境和社會風險分類管理辦法,嚴格控制“兩高一?!钡阮I域的投放,堅決執行環?!耙黄狈駴Q制”,引導信貸資源配置進一步向環保型企業傾斜。-74-【案例介紹】2022 年 4 月下旬,中信銀行宣布正式上線了個人碳普惠平臺“中信碳賬戶”。

156、“中信碳賬戶”依托于信用卡“動卡空間”App 開發構建,在用戶同意開通個人碳賬戶的前提下,授權系統自動采集用戶在不同生活場景下的低碳行為數據,通過累計個人碳減排量。一方面,中信銀行在信用卡“動卡空間”App上建立了低碳場景識別機制,根據用戶在 App 上的消費行為自動識別是否屬于碳減排行為,如申請電子信用卡、電子賬單、線上繳費等,從而獲得相應的碳積分。另一方面,中信銀行積極引入合作方低碳場景,采集用戶在信用卡平臺消費之外的低碳行為,如乘坐低碳公交,騎行共享單車,新能源車充電,二手電器、衣物、書籍回收或捐贈等。通過探索建立個人購買他人或第三方的碳積分的途徑,推動碳積分向碳資產轉變。2.2.2.4

157、 建設銀行-個人碳賬本【企業介紹】中國建設銀行總部位于北京,主要經營領域包括公司銀行業務、個人銀行業務和資金業務,在 29 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支機構及子公司。近年來,建設銀行不斷完善環境相關政策制度體系,對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行業給予優先支持,制定綠色信貸白名單客戶差別化管理政策,建立信貸審批“綠色通道”。同時,將環境與氣候風險納入信貸管理全流程,以能效水平、溫室氣體排放和污染物排放等作為授信審批的重要依據。2021 年,建設銀行綠色貸款余額達到 1.96 萬億元,較 2020 年增長 35.61%,占比逐年提升。-75-【案例介紹】建行生活 App 主要從餐飲外賣、單車出行、商超購物等場景出發

158、,探索用戶的綠色低碳行為。在此基礎上,建設銀行為客戶打造了個人“碳賬本”。建設銀行的個人“碳賬本”將根據個人積分情況,為客戶提供信用卡額度升級、分期福利,以及銀行卡消費折扣、支付優惠、積分商城權益兌換等差異化金融服務。2022 年 9 月 7日,建設銀行的“基于碳賬本的個人金融服務碳賬本“服務”項目已經完成注冊,正式開始測試。2.2.2.5 平安銀行-低碳家園【企業介紹】平安銀行,全稱平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一家跨區域經營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為中國大陸 12 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之一。2021 年 4 月 21 日,中國平安發布致地球的一封信,提出全方位升

159、級綠色金融行動,量化制定綠色金融工作目標,通過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積極響應國家 2060 年碳中和目標,參與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助力社會可持續發展。中國平安承諾,在新的行動方針下,綠色投資規模每年增速不低于 20%,綠色保險保費每年增速不低于 70%,綠色信貸余額每年增速不低于 20%。到 2025 年,中國平安力爭實現投資+信貸規模 4000 億元、綠色保險保費總額 2500 億元的總體目標?!景咐榻B】為響應“雙碳”政策,平安銀行攜手中國銀聯、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共同打造了碳賬戶平臺“低碳家園”,共同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暗吞技覉@”面向平安銀行信用卡、借記卡全卡客戶開放,持卡人 60 天內任

160、一-76-天近 30 天日均資產大于等于 1000 元或者 10000 元,就符合綠色資金賬戶的標準,能夠累計 18 點綠色能量,按日統計。此外,公交出行、地鐵出行、公共繳費、共享單車、新能源充電、高鐵出行 6 大場景綠色行為可積累碳減排量;同時例如步行、數字信用卡、電子交易等共 15 項均可積累綠色能量。權益兌換方面,綠色能量可用于兌換植樹公益,還有單車券、公交地鐵券、動物救助、數字藏品等綠色權益兌換。平安銀行借記卡和信用卡持卡人開通“低碳家園”后,積攢的能量同樣可以用來種樹,兌換的樹種類有山櫻桃、蒙古櫟、樟子松等,這些樹苗將被栽種到由平安銀行聯合平安公益基金會位于河北省豐寧縣的“一棵樹守護

161、生態文明”項目基地。2.2.2.6 中國郵儲銀行湖南省分行-C 郵記【企業介紹】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湖南省分行,于 2007 年12 月 18 日正式掛牌成立,是在改革郵政儲蓄管理體制的基礎上組建的全功能商業銀行。郵儲銀行湖南省分行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將綠色金融戰-77-略主動融入湖南“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助力湖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截至目前,該行綠色信貸規模 228.58 億元,較 2018 年累計增加 140.57 億元。支持清潔能源項目50 余個,授信近 500 億元;支持碳減排項目 12 個,投放資金 8 億元,可減少碳排放約 13.77 萬噸二氧化碳當量?!景咐榻B】2022 年

162、 6 月 24 日,郵儲銀行湖南省分行創新推出的個人碳賬戶平臺“C 郵記”,圍繞綠色金融、綠色生活、綠色鄉村、綠色公益四大低碳場景,記錄用戶步行、公交、地鐵、數字人民幣、線上貸款、綠色寄遞、綠色電商等 20 項綠色行為并自動核算碳能量值,建立碳能量核算體系、權益體系,記錄用戶每一次綠色行為,讓用戶直觀感受每一次綠色行為帶來的減碳成就。個人碳積分達到一定數量時,可以用于兌換權益或申請綠色貸款?!癈 郵記”平臺通過信用鄉村、數字鄉村及產業鄉村構建綠色鄉村特色生態體系,探索鄉村種植產業農作物固碳核算機制,核算固碳量并將之體現在個人碳能量賬戶,幫助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用戶還可以捐贈碳能量,加入該行

163、黃金茶古樹保護計劃、“郵愛回家”鄉村兒童關愛活動等公益項目。2.2.2.7 浦發銀行-個人碳賬戶【企業介紹】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總部位于上海,是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多年來,浦發銀行積極探索金融創新,資產規模持續擴大,經營實力不斷增強。據浦發銀行發布 2021 年業績快報,公司總資產規模達 8.14萬億元。浦發銀行是國內較早提出綠色金融綜合化服務的商業銀行,“浦發綠創”品牌力求通過支持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成就可持續的美好未來。該行聯合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為申能碳科技有限公司完成長三角地區首單-78-碳排放配額(SHEA)、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組合質押融資;落地市場首單數字軌道電車

164、融資租賃業務臨港中運量 T1 示范線,為城市綠色出行做出積極貢獻?!景咐榻B】2021 年 8 月,浦發信用卡首發“浦發銀行綠色低碳主題信用卡”,旨在向持卡人推廣低碳生活新理念。2022 年 7 月 20 日,浦發銀行信用卡上線綠色低碳專區,開放個人碳減排量查詢服務、新增信用卡綠色積分,積極引導綠色消費,大力倡導環保減碳行為。浦發銀行構建的綠色低碳專區,涵蓋了公交出行、地鐵出行、公共繳費、共享單車騎行、新能源車充電、12306 鐵路出行等 6 種綠色場景消費,可獲得碳減排量和日常交易積分,也可收獲綠色積分。其中,低碳出行是獲得碳減排量的最主要場景。例如,新能源車充電消費每 1 元累計1094g

165、 碳減排量;乘坐一次公交累計 1022g 碳減排量等。此外,用戶還可以通過完成 15 種綠色行為,獲得專區綠色積分,譬如:辦理購買新能源汽車分期、無紙化業務辦理、環保答題或進行綠色場景消費。2.2.2.8 漢口銀行-個人碳賬戶【企業介紹】漢口銀行原名武漢商業銀行,成立于 1997 年 12 月 16 日,是一家總部設在武漢、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區域性股份制商業銀行。近年來,漢口銀行堅持將綠色發展理念貫徹落實到全行總體發展戰略之中,積極倡導和-79-樹立“經營發展綠色化、環?;崩砟?,在此基礎上研究制定了綠色金融戰略和一系列制度,并努力將多項制度形成合力,推動綠色信貸發展。同時,漢口銀行通過加大考

166、評力度、強化 FTP 及經濟資本等政策傾斜、單列綠色信貸計劃,極大地提升了各經營機構參與綠色金融的積極性,為搶灘綠色金融高地奠定了良好基礎?!景咐榻B】2022 年 8 月 25 日,漢口銀行和武漢城市一卡通公司共同推出的個人碳賬戶,武漢所有市民均可自愿申請建立個人碳賬戶。據悉,個人碳賬戶有三個特點:一是全員開放。所有市民均可自愿申請建立個人碳賬戶,沒有個人銀行賬戶的游客,也可積累碳減排數據,形成個人權益,這就能滿足全民參與城市綠色發展的公益性目的。二是數據共享。漢口銀行推出的個人碳賬戶,除了內部挖掘碳減排數據,還以客戶授權方式通過武漢城市一卡通有限公司收集客戶真實的出行數據。三是行為激勵。為

167、確保個人碳賬戶有生命力,漢口銀行兼顧公益性與商業性,以“碳幣”兌權益的方式激勵市民持續參與個人碳減排活動,將個人碳賬戶對接借記卡、信用卡及未來個人綠色金融方面的應用,引導參與者形成綠色消費良好習慣,促進個人碳賬戶的可持續良性發展。用戶參與步行、公交地鐵、生活繳費等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行為,均可獲得減碳貢獻,并可使用折算的碳幣獲取相應獎勵。如每行走 1 步可獲得 0.02g 減碳貢獻,日累計最高 200g,乘坐 1 次公交地鐵平均可獲得 80g 減碳貢獻,平均每次線上生活繳費可獲得 262g 減碳貢獻。減碳獎勵包括:5 元微信立減金、共享單車月卡等。-80-2.2.2.9 青島農商行-碳惠通【企業介

168、紹】青島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是經國務院同意的全國副省級城市中 7 家全市整體改制成立的農商銀行之一。集團以“公眾銀行、省級銀行、集團銀行”為戰略愿景,以“領先、特色、高質量發展”為戰略主基調,全力打造引領全國農商銀行轉型發展的特色銀行、開放銀行和品質銀行。2022 年 9 月,青島農商銀行自主研發的該行首款綠色金融主題理財產品“青島農商銀行綠色金融主題創富優享 417 號”面向機構和個人客戶全渠道發售,募集資金專項用于節能環保、污染防治、資源節約與循環利用等綠色項目的綠色金融主題理財產品。該產品的上線為投資者架起參與綠色投資、分享綠色產品紅利的橋梁,進一步豐富了青島農商銀行的產品架?!景咐?/p>

169、介紹】青島農商銀行“碳惠通”平臺打通與行內微信銀行、直銷銀行、互聯網繳費平臺、積分權益等系統聯動,通過對客戶低碳行為場景進行定義,推出“綠色生活、綠色理財、綠色信貸、綠色政務”等服務專區?!疤蓟萃ā逼脚_融合互聯網金融思維方式和綠色金融服務理念,構建包含碳排放數據采集、碳核算、碳排放等級評價和場景應用等功能在內的碳減排支持體系,與行內直銷銀行、互聯網繳費平臺、網貸業務平臺、積分權益等系統聯動,將客戶綠色低碳行為綁定到本行綠色金融服務場景,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不斷增強客戶粘性,引導客戶綠色低碳生活,助力打-81-造綠色低碳銀行。同時建立一套監測體系,用以采集、記錄并量化客戶的低碳行為,并進一步轉化

170、為“碳積分”。結合銀行現有積分體系,對低碳貢獻的客戶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提供相應的積分權益兌換、信用卡額度升級、支付貸款優惠等金融服務,構建閉環式服務體驗,不斷增強客戶黏性,推動個人消費行為向綠色低碳方向轉變,引導客戶綠色低碳生活,助力打造綠色低碳銀行。2.2.3 企業員工類碳普惠平臺2.2.3.1 國家電投-低碳 E 點【企業介紹】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國家電投)成立于 2015 年 5 月,是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國有重要骨干企業,肩負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大責任,業務涵蓋電力、熱力、煤炭、鋁業、物流、金融、環保、光伏、電站服務等領域,擁有核電、火電、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等全部發電類型

171、。國家電投于 2020 年 12 月提出“2023 年將實現國內碳達峰”的目標,并完成了集團公司“碳達峰碳中和”路線圖制定。近年來,國家電投不斷優化電源結構,堅決淘汰落后產能,踐行低碳轉型發展理念,企業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碳排放總量增速已經放緩。截至 2021 年 8 月底,國家電投擁有電力裝機 1.87 億千瓦,其中煤電裝機7737 萬千瓦,新能源裝機 7021 萬千瓦,水電 2398 萬千瓦,核電 698 萬千瓦。清潔能源裝機比重達 58%,較“十二五”末期提高 18 個百分點?!景咐榻B】2021 年 8 月 25 日,全國首家央企碳普惠平臺國家電投“低碳 e 點”碳普惠平臺,面向系統內

172、部 14-82-萬員工,正式上線。經過一年的運行和優化設計,國家電投碳普惠平臺“低碳e 點”2.0 版于 2022 年 6 月面世?!暗吞?e 點”2.0 版在 1.0 版的基礎上豐富了綠色出行、光盤行動、植樹造林、戶用光伏四種減排場景,平臺利用自主監測、在線填寫記錄表格、調用手機傳感器、拍照打卡等各種靈活方式,建立統一、透明、科學、互信互認的數據監測體系,并基于確定的監測方法,針對每一類碳減排行為,開發碳減排量化評估模型,使每一位低碳達人都能科學、公平地得到“碳積分”。另外,碳普惠平臺將和電能 e 購平臺對接實現物質獎勵,獎勵內容為電能e 購商城“碳普惠積分專區”商品購物券及商品打折券等。2

173、.2.3.2 聯想-樂碳圈【企業介紹】聯想集團是一家成立于中國、業務遍及 180 個市場的全球化科技公司。聯想聚焦全球化發展,持續開發創新技術,致力于建設一個更加包容、值得信賴和可持續發展的數字化社會,引領和賦能智能化新時代的轉型變革,為全球數以億計的消費者打造更好的體驗和機遇。2009 年,聯想制定了可持續發展策略,致力于推動 ESG 發展(關注環境、社會責任和企業治理),聯想的運營全面融入“零排放”理念,隨后幾年大力推動綠色標準制定和減排目標達成,通過層層分解減排任務,驅動整個企業達成“碳達峰、碳中和”對應的減排效果。早在 2011 年,聯想就率先實現了自身生產運營范圍 1 的溫-83-室

174、氣體凈零排放,也是國內首批完成設立科學碳目標的科技制造企業。聯想的愿景是在 2050 年底之前實現凈零排放?!景咐榻B】2022 年 6 月 14 日,聯想推出首款面向企業的“聯想企業碳核算平臺”,及面向聯想內部員工的碳普惠平臺“聯想樂碳圈”。在聯想樂碳圈,員工可以通過低碳差旅、低碳通勤、在線會議、二手衣物、書籍捐贈、電子產品回收等行為獲得碳積分。通過碳積分獎勵,培養員工養成低碳辦公和低碳生活習慣,提高降碳意識。同時,聯想樂碳圈也在積極探索低碳助力公益,將實現聯想運動圈員工運動數據的自動導入,通過運動捐步認領梭梭樹的方式,在鼓勵員工運動的同時,積極植樹造林,開展低碳公益活動。-84-第三章 碳

175、普惠案例總結分析通過前文的研究,我們將上述案例分為政府主導的碳普惠機制和企業主導的碳普惠機制兩大類型,并針對發起主體、參與主體、減排場景、減排標準、激勵機制等五大方面對案例進行對比分析(表 3-1表 3-2),我們發現:政府主導的碳普惠機制解決了與用戶之間的信任建立問題,能夠利用減排場景企業提供減排場景、消費場景企業提供積分獎勵,實現了政府平臺加持的“碳”連接作用。用戶可以通過綠色行為、綠色任務和綠色消費等獲得積分,兌換獎勵。其中,政府主導的多元碳普惠機制以政府作為頂層設計,多元企業積極參與,合作成員之間互不隸屬、合作共贏,是新型環境治理體系下碳普惠發展的應有模式。這種新型碳普惠機制由生態環境

176、部宣傳教育中心、中華環保聯合會、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際合作中心、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共同發起的“碳普惠合作網絡”提供現實平臺,整合各方資源在碳普惠平臺共建,宣傳推廣,創新激勵模式等方面形成合力,助力碳普惠可持續發展;由“碳普惠合作網絡”認可的第三方綠色生活減碳計量平臺“綠普惠云碳減排數字賬本”提供數字平臺,打通各方合作壁壘,實現了公眾在各平臺賬戶的兼容匯總,提供多種減排場景和激勵機制。在這種機制下,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媒體形成合力解決碳普惠發展面臨的標準,數據兼容,激勵,宣傳等共性問題,是碳普惠發展新模式,有助于碳普惠的高效發展和運行。企業主導的碳普惠機制以企業的

177、數字平臺、數字技術為底座,在改變人們生活方式方面,提供了個人低碳實踐能夠實時嵌入的各種即時情景,即實踐嵌入的“泡泡”。平臺的中介性和“泡泡”效應使政策和生產服務供給端與消費端實現緊耦合,實現政策對消費者行為及時感知、實時響應,讓供給端資源稟賦承載情況與最終消費者行為形成實時交互。但此種機制減排場景仍舊較單一,減排量測算權威性不足,主要依靠企業自身生態提供綠色場景核算,很難突破自身平臺的邊界,故用戶的減排行為缺乏有效的流動機制,碳資產無法有效歸集,僅依靠單個企業主導,以單個企業平臺進行補貼,無法形成長期可持續的發展。-86-總體看來,在全球碳中和趨勢及國內“雙碳”目標下,碳普惠機制未來可期。雖然

178、個體帶來的碳減排量數據并不大,但如果我國 14 億人口都行動起來,積少成多聚沙成塔,就會形成規模極大的碳減排量,并以消費端倒逼生產端減碳,助力我國社會經濟全民綠色轉型,碳中和國家戰略和美麗中國建設目標的早日實現。-87-第四章 碳普惠發展建議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步走戰略進行宏觀展望,提出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美麗中國是重大目標之一。報告也提出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實施全面節約戰略,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在我國消費結構總量增加和持續升級的大背景下,利用碳普惠機制減緩個人因生活和消費產生的碳排放增長速度,關系到

179、美麗中國,“雙碳”目標和經濟社會綠色化、低碳化的全面達成。當前各類碳普惠及個人碳賬戶產品紛紛涌現,但缺乏全局性、系統性、整體性的創新協作和機制設計。我們在總結以上案例的基礎上分別對政府、企業、金融機構等碳普惠產品進行了調研和訪談,并召開了多次研討會進行溝通和交流,我們認為需要更加全面、有計劃的以體系化、標準化、平臺化的方式推動碳普惠機制,為促進綠色生活方式全面形成,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碳達峰碳中和國家戰略目標的早日實現奠定堅實的基礎。4.1 對政府的建議4.1.1 推動多元碳普惠機制有效落地政府應該從頂層設計層面,健全碳普惠法律法規建設,從全局謀劃碳普惠體系。碳普惠頂層設計是引導公眾養成綠色

180、低碳生活習慣的根基,目前我國部分省市已經發布了碳普惠實施計劃和建設方案,并陸續出臺了管理辦法和配套政策,但還有很多地區沒有出臺相關的政策建議和管理辦法,建議要完善碳普惠相關政策、方案和辦法。其次,目前已經開展碳普惠平臺建設的地區要進一步探索完善碳普惠模式,整合更多社會資源,推動多元碳普惠機制的落地,利用好多元碳普惠機制的現實平臺“碳普惠合作網絡”和第三方綠色生活減碳計量底層平臺“綠普惠云-碳減排數字賬本”,解決政府碳普惠平臺所面臨的公眾分散在各個平臺上的綠色行為的碳減排量無法打通融合、匯總,無法實現政策賦能和社會化激勵的問題,努力實現政府和多元企業碳普惠平臺的鏈接,形成多地政府碳普惠平臺聯動,

181、企業之間的互動合作,形成以點帶面,發揮市場的整體性和規模性效應,通過不斷增加應用場景和碳普惠減排量消納渠道,不斷提升公眾減-91-排價值,以社會良性互動的方式來促進碳普惠的發展。此外,政府還可通過發布利好政策,如稅收優惠、碳交易等多重手段,吸引各類主體廣泛參與到碳普惠的建設中,給予參與的企業、金融機構、社會組織等更多便利,打通企業碳排放和個人碳普惠資產的轉換,把個體行為轉化成社會性整體行為,把個體的零散、小額的碳資產規?;纬缮鐣慕洕?。這也是構建“健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新型環境治理體系的重要體現。4.1.2 推動碳普惠標準體系的出臺落地建議碳普惠標準

182、從減排算法的非標準量化,逐步過渡形成團體、地方、國家標準及國際標準等多層級標準體系。由政府主導支持社團組織、行業協會、企業形成合力,出臺適用性高的碳普惠領域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地方標準,并探索和國際上的 VCS 標準、黃金標準等對接,用于指導碳普惠平臺的建設,確保不同參與主體的相同綠色行為得到科學的減排量,逐漸形成碳普惠標準體系,保障碳減排量核算的公信力和公平性。前期可交由相關機構和企業牽頭,完善碳普惠標準,逐步形成體系,如參考相關研究確定全國及各省市碳減排核算標準,將前置生產端碳減排、生活消費端碳減排和后續資源回收端碳減排串聯起來,實現供應鏈各個節點減碳核算規則的聯通,形成減碳工作

183、的閉環,為個人和企業廣泛參與碳減排提供標準依據。之后可建立完善的碳普惠識別方法,按照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范(試行)的提議,圍繞公眾衣、食、住、行、游、辦公等方面建立綠色回收、綠色餐飲、綠色消費、綠色出行、綠色出游、綠色辦公等超廣覆蓋的綠色低碳應用場景,制定相關標準體系為后續的減碳量核算與交易奠定基礎。4.1.3 推動現有碳普惠激勵機制持續優化整合社會資源,建立政府、公益組織、商業和金融機構等多主體共同參與的多元碳普惠激勵機制,把階段性的激勵措施變成長效的運營機制,推動全社會參與碳普惠平臺的可持續運營。目前不管是全國還是地方對碳普惠減排量的抵消需求十分有限,因此,需要加大碳普惠激勵模式的探索,充分

184、發揮個人減排量的交易屬性,逐步突出“個人碳賬本”(即個人減排量的匯總)的碳資產和金融屬性,分階段推進碳普惠激勵機制的優化。-92-第一階段可以與政府活動、大型會議等進行結合,根據個人對減少碳排放的貢獻,通過發放政府消費券、節能券的方式,激勵公眾參與;第二階段加大政策傾斜,投入更多的政府資源,納入更多企業,增加商品兌換、免費停車、生活繳費、公益慈善、金融產品、綠色信用等多種積分消納場景,推動綠色積分的常態化兌換,進一步提高社會公眾對踐行綠色低碳行動的積極性;第三階段將碳普惠平臺的個人碳賬本與數字人民幣接軌,探索將減排量作為“碳錢包”進行使用,實現碳普惠減排量收益變現。最后,當碳市場成熟時,碳普惠

185、減排量還可以與碳市場掛鉤,將碳普惠減排量納入全國碳市場,同時允許生活消費端形成的碳資產進行抵押、交易、贈予等獎勵活動,最終推動碳普惠激勵機制真正成為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抓手,推動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成為全體公眾的自覺行動。4.1.4 加強對碳普惠平臺的宣傳倡導從國家各有關部門到地方政府部門,各級政府應大力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加強對公眾參與碳普惠機制的宣傳引導,營造良好的全民低碳社會氛圍。一是針對具有減排潛力的生活消費場景(如:公交、地鐵、共享出行、餐飲外賣、電商快遞、商場超市等)的市場主體,進行多方式、多角度政策宣傳,提高碳普惠知曉率。二是鼓勵相關行業協會、平臺和企業進一步加大碳普惠公

186、眾宣傳力度,大力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是開展節約型機關、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家庭等綠色生活創建活動,引導黨政機關、國有企業、學校等企事業單位帶頭采取更嚴格、更精細化的節能管理措施。四是選樹低碳先鋒(小微企業、家庭和個人)典型,發揮榜樣示范和價值引領作用,利用六五環境日、全國低碳日、全國節能宣傳周等重要環保節日進行廣泛宣傳和推廣。4.2 對企業的建議在碳普惠體系中,可根據應用環節和場景的不同將企業劃分為三類,分別是具有減排場景的數字化生活服務企業、提供商業激勵的品牌企業及銀行、有碳中和需求的企業或大型活動主辦方。有志于帶動公眾減排的企業都應該積極加入“碳普惠合作網絡”

187、,圍繞自身業務特征,結合我國“雙碳”-93-目標,在“碳普惠合作網絡”發起單位的指導下,與各網絡單位形成合作機制,加強交流協作,提高對碳中和國家戰略的理解、加強對碳普惠制的認識,在促進企業自身碳減排的同時,形成社會合力共同推動全面綠色低碳行動。結合各類型企業在碳普惠體系中的功能和作用,提出以下建議:4.2.1 對具有減排場景的數字化生活服務企業的建議一是參與制定碳普惠標準。這類企業具有低碳屬性主營業務,應在自身項目運營良好的情況下,充分挖掘相關綠色低碳生活場景,并在“碳普惠合作網絡”共識指導下,積極聯合所在行業的協會、相關科研機構、碳咨詢公司、社會組織等,就業務中的減排生活場景,開發相應的公民

188、綠色低碳行為溫室氣體減排量化指南,并推動形成行業標準、國家標準。二是加入“碳普惠合作網絡”和參與碳普惠平臺共建。這類企業是各省市碳普惠體系中生活場景的重要來源,應積極主動帶動平臺用戶減排,對用戶碳減排行為進行量化、記錄和激勵,并與政府碳普惠平臺,各激勵方企業實現對接聯動,發揮碳普惠多方合作的整體效果。三是參與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倡導。這類型企業是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載體,應積極響應國家和地方政府的號召,主動聯合或支持“碳普惠合作網絡”中的社會組織開展公眾宣傳與倡導活動,提升其用戶和員工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的意識。4.2.2 對品牌企業及金融機構的建議這類品牌企業是碳普惠體系中形成

189、市場化激勵機制的關鍵組成之一,可以通過向公眾提供優惠的商品或服務作為低碳行動獎勵,來引導公眾參與碳減排行動,同時樹立企業良好形象,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增加品牌知名度。對于金融機構,可結合自身業務特點,創新公眾減排激勵方式。建立和完善碳普惠綠色投融資服務體系。開拓碳普惠上下游價值鏈,探索碳普惠減排量相關金融產品與服務。如銀行根據企業或地方政府在綠色消費層-94-面做出的成效,提供相關綠色消費信貸/債券支持,個人征信系統也可探索與綠色低碳消費行為連接,把碳信用與信用資產掛鉤。衢州市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嘗試給出了很好的思路,從碳賬戶金融演化到碳信用,金融與碳普惠相結合將能演化出更多的應用場景,在防范風

190、險的同時提供更多的碳普惠激勵方法,推動公眾形成綠色低碳生活方式。4.2.3 對有碳中和需求的企業或大型活動主辦方的建議這類企業或大型活動主辦方是碳普惠體系中消納公眾減排量的重要來源,一方面可以通過控排行動為溫室氣體減排貢獻力量;另一方面,由于企業員工、大型活動參與人數多,社會影響大,也能成為傳播綠色發展理念、倡導減碳行動的重要傳播渠道。這類參與方應積極踐行綠色低碳辦公、辦會理念,主動購買一定數量的公眾減排量用于自身運營或大型活動的自愿性碳中和,促進碳普惠體系形成閉環。4.3 對社會組織的建議對于國際組織、行業協會、基金會、社會團體等社會組織,建議在“碳普惠合作網絡”共識的指導下,發揮各方力量,

191、形成合力支持碳普惠機制建設,廣泛動員公眾參與,提高公眾的減排意識,推動綠色低碳全民行動,參與生活消費領域碳減排信息傳播,講好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故事,各方攜手努力提升氣候變化傳播能力,將公眾的綠色低碳生活意識、知識轉化成更多的社會行動,推動我國生產生活綠色低碳轉型,引導公眾深度參與塑造中國綠色低碳型的未來社會新形態。-95-參考文獻:1 Climate Change 2022:Mitigation of Climate Change.Working Group III Contribution to the IPCC Sixth Assessment Report.2 United Nation

192、s Environment Programme(2020).Emissions Gap Report 2020.Nairobi.3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2022).Emissions Gap Report 2022.https:/www.unep.org/zh-hans/resources/2022nianpaifangchajubaogao.4 丁仲禮.中國碳中和框架路線圖研究J.中國工業和信息化,2021(08):54-61.5 IPCC,2019:Summary for Policymakers.In:Climate Change a

193、nd Land:an IPCC special report on climate change,desertification,landdegradation,sustainable land management,food security,and greenhouse gas fluxes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6 廣東省碳普惠制試點工作實施方案EB/OL.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ttp:/ 丁瑤瑤.家庭低碳生活與低碳消費行為研究報告發布 我們與低碳生活的距離有多遠?J.環境經濟,2020(05):71-72.8 政府與企業促進個人低碳消費的案例 http

194、s:/www.efchina.org/Reports-zh/report-lccp-20210711-2-zh9 在線會議助力碳減排量化研究報告,都有哪些發現?.清研智庫系列研究報告(2021 年第 5 期).Ed.清研智庫.,2021,17-18.10.中心與中環聯合發布共享騎行減污降碳報告EB/OL.http:/ 重磅!公眾參與冰雪運動及低碳冬奧行為調研報告正式發布.中國環境J.https:/ 李漢龍.數字化工具助力公眾綠色出行J.環境,2022(07):60-62.13 在線文檔產品碳減排績效研究報告重磅發布,數字化工具賦能碳減排效用凸顯.EB/OLhttp:/ 中國經濟網.中國自愿碳減

195、排第一單交易誕生 成交額 27 萬余元EB/OL.http:/ 中華網.綠色出行日:北京自愿停駛用戶 百天碳減排量超過 1800 噸EB/OL.https:/ 關注森林網.助力成都加快建設碳達峰碳中和示范城市“碳惠天府”綠色公益平臺正式上線!EB/OL.http:/ 央廣網.高德地圖與北京市政路橋建材集團達成碳交易意向,綠色出行碳普惠激勵機制形成閉環EB/OL.https:/ 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微信公眾號.信宸資本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完成 2020 年 11 月至 2021 年 10 月運營碳中和EB/OL.https:/ 王琳琳.中國環境.認購 761 噸!王府井集團為大型活動碳中和提供創新實踐EB/OL.https:/ 中國電子銀行網.踐行雙碳戰略 新網銀行全面實現碳中和EB/OL.https:/

友情提示

1、下載報告失敗解決辦法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報告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能源基金會:2023中國碳普惠發展與實踐案例研究報告(101頁).pdf)為本站 (破繭成蝶) 主動上傳,三個皮匠報告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三個皮匠報告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