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雙碳目標下新能源配套工程技術發展與研究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f new energy support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under dual carbon goalsCarbon neutralCarbon neutral01選題背景及目的意義02配套現狀及技術分析04研究結論和發展建議03技術路線與戰略部署CONTENTS選題背景及目的意義Part 01Part 01Background and purpose of the topicBackground and purpose of the topic2036-2050203
2、6-2050年非化石能源加速替代年非化石能源加速替代推進煤炭清潔減量利用,石油穩健發展,天然氣較快發展,新能源加速發展,非化石能源占比升至30%以上。20352035年前化石能源消費達峰年前化石能源消費達峰突出煤、油原料屬性和兜底保障,發揮天然氣對新能源的支撐作用,擴大非化石能源利用規模,非化石能源占比超過80%。2051-20602051-2060年年 全面建成現代能源體系全面建成現代能源體系國家能源發展戰略選題背景 2021-20252026-20352036-2050以生產用能清潔替代為抓手快速起步,產業化發展地熱和清潔電力業務,加強氫能全產業鏈、CCS/CCUS等戰略布局。2025年新
3、能源產能比重達到7%(2020年0.6%)清潔替代錨定碳中和目標,繼續規?;l展地熱、清潔電力、氫能、CCS/CCUS等新能源業務,助力社會碳中和。2050年熱電氫能源占比50%,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綠色轉型擴大地熱、清潔電力,產業化發展氫能、CCS/CCUS業務,大幅提高清潔能源生產供應能力和碳減排能力。2035年實現新能源新業務與油氣業務三分天下,基本實現熱電氫油氣業務的戰略接替。戰略接替中國石油能源發展戰略選題背景 大慶油田能源發展戰略選題背景 大慶油田結合示范區按照“2025年建成基地、2030年實現產業化、2035年戰略接替、2050年實現凈零”的階段發展規劃,在2025年實現碳達峰,年
4、碳排放量2184萬噸,2050年達到“凈零”排放目標,實現綠色轉型“全力推進風光發電及余熱利用項目進行清潔替代,清潔替代率達到20%以上,總裝機規模200萬千瓦以上,實現碳達峰清潔替代率達到55%,實現新能源產業化,清潔能源總裝機規模達500萬千瓦,其中對外供能100萬千瓦清潔替代率達到80%,清潔能源裝機規模達到800萬千瓦,其中對外供能300萬千瓦清潔替代率達到100%,實現綠色轉型,總裝機規模1500萬千瓦,其中對外供能1000萬千瓦能源消費結構預測選題背景 15.9%80%20202020年能源消年能源消費結構費結構20602060年能源消年能源消費結構預測費結構預測雙碳目標新能源采油
5、工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不是一個可選項而是必選項 因此,明確采油工程系統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不同階段的角色定位,適時適度發揮其獨特優勢,對于大慶油田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雙碳目標的順利實現具有重要意義。目的和意義 分層注水分層采油射孔完井增產改造采氣工藝配套現狀及技術分析Part 02Part 02Supporting status and technical analysisSupporting status and technical analysis風能、太陽能|大慶油田資源潛力大慶油田地處敖古拉風口,地勢開闊平坦,風能、太陽能資源較為充足。03UCG海拉爾盆地煤儲量達3 1 2 3
6、 億 噸,以 低 煤階的氣煤-焦煤為主,煤炭的成熟度和埋深適合煤炭地下氣化開發動用。02地熱能松遼盆地北部初步估算 地 熱 水 資 源 量 達6 5 1 8 億 方,折 合 標準煤9.35億噸。干熱巖地熱資源儲量非常豐富,開發潛力巨大。大慶油田新能源配套工程發展現狀 01采油工程系統主動融入、深入分析、明晰定位,積極謀劃能源戰略業務發展,重點在四大領域開展能源配套工程技術研究CCUS-EOR、CCS地熱能UCG綠電融合新能源配套工程發展現狀 取得的成果大慶油田已實現由先導到工業化示范的重大 跨 越,取 得 了 一 系 列 成 果 和 成 效,CCUS-EOR配套工程技術相對完善。CCUS-EO
7、R 主要配套工程技術單、雙管注氣工藝技術、高氣液比舉升技術、腐蝕防護技術、壓井技術、井筒安全風險評價技術、解凍堵單、雙管注氣工藝技術、高氣液比舉升技術、腐蝕防護技術、壓井技術、井筒安全風險評價技術、解凍堵技術技術配套工程技術對標分析“并跑并跑領跑領跑腐蝕防護技術腐蝕防護技術高氣液比舉升工藝技術高氣液比舉升工藝技術封堵封竄技術封堵封竄技術井筒安全風險評價技術井筒安全風險評價技術單管注氣工藝技術單管注氣工藝技術壓井技術壓井技術解凍堵技術解凍堵技術CCUS-EOR CCUS-EOR配套工程技術存在部分技術適應性差、工藝成本高、技術體系不完善等方面差距CCUS-EOR 技術發展建議:對于相對國際領先的
8、分注工藝技術繼續升級完善對于封堵封竄技術體系,開展CCUS全類型的CO2試驗區研究進一步降低大慶油田CO2壓井工藝成本加強技術融合,完善CCUS配套工程技術體系余熱余熱地熱水地熱水干熱巖干熱巖配套工程技術發展現狀 廢棄井改造、新鉆U型井方式,建立換熱通道;火山巖熱藏單井同軸換熱采灌平衡工藝技術研究,干熱巖基礎理論研究及“采灌平衡”開發利用技術研究;多井型超臨界二氧化碳高效換熱工藝技術研究地熱能 國內并跑國外跟跑增強型地熱系統(以下簡稱EGS)技術取熱不取水技術國內國外均跟跑地熱水回灌技術廢棄井改造技術配套工程技術對標分析存在干熱巖技術領域空缺、廢棄井利用難、地熱水回灌質量差、取熱不取水效率低等
9、差距。請在此單擊輸入您的標題/CLICK HERE TO ENTER YOUR TITLE地熱能 技術發展建議地熱能 加大EGS相關技術研究力度,包括干熱巖儲層壓裂改造技術、干熱巖水力裂縫物理模擬技術、EGS壓裂綜合評估技術、儲層改造方案優化和施工設計、低成本儲層改造技術、超臨界CO2換熱工藝技術;廢棄井改造重點在井筒完整性評價多分支徑向井技術、廢棄井系統取熱性能、智能決策與優化系統;從各國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回灌實踐來看,地熱回灌到現階段已發展成一項較為成熟的實用技術。但是世界各地的回灌工作主要是在高溫裂隙型地熱田中進行,中低溫孔隙型熱儲中則普遍存在回灌量衰減等問題。UCG配套工程技術現狀已
10、開展海拉爾盆地煤炭地下氣化資源潛力及先導試驗海拉爾盆地煤炭地下氣化資源潛力及先導試驗研究,初步完成了煤炭地下氣化配套注采工程技術調研。包括:氣化劑研制及隨程控制技術;可控后退燃燒技術;氣化運行控制等技術。UCG 縱觀國內外UCG技術發展情況,總體呈現:一是由淺層向深層發展,降低潛在環保風險,利用深層高氣化壓力大幅提高粗煤氣甲烷含量。二是完善氣化爐建造及氣化導控工藝,提高技術普適性,推進規?;瘧?。地質與物探綜合評價技術地質與物探綜合評價技術超高溫井筒完整性控制技術超高溫井筒完整性控制技術深層深層煤礦煤礦井下點火燃燒技術井下點火燃燒技術100%跟跑跟跑UCG U型氣化爐優化設計技術耐高溫環境井筒
11、完整性控制技術生產井控溫噴淋工藝氣化腔測控技術耐高溫環境井筒完整性控制技術氣化爐建造技術氣化綜合測控技術技術發展建議UCG 綠電融合配套工程技術松遼盆地生產系統再造技術集成與工業化試驗-專題一井筒與井口立體電氣化再造技術研究綠電融合 目前大慶油田已開展風電項目29個,已開展星火水面光伏示范工程、微光伏發電先導試驗工程、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等光伏項目31個。單擊此處輸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煉,為了最終演示發布的良好效果,請盡量言簡意賅的闡述觀點;根據需要可酌情增減文字,以便觀者可以準確理解您所傳達的信息。單擊此處輸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煉,為了最終演示發布的良好效果。綠電融合配套工程技
12、術對標分析及技術發展建議 風光電-采油工程融合技術處于并跑階段。風光發電受氣候、環境等因素影響處于非穩定狀態,無法為高負荷設備提供連續穩定電力。非穩態綠電與用電設備匹配差,無法實現高效運行。變工況采油設備的用電參數與非穩態綠電的合理匹配關系不明確,無法滿足變工況生產需求。技術發展建議:攻關形成智能間抽、清防蠟、智能加藥等傳統采油工藝與綠電融合智能控制技術,滿足變工況采油工藝安全穩定運行,提升油田綠電等新能源內部消納能力。技術路線及戰略部署Part 03Part 03Technical route and strategic deploymentTechnical route and strat
13、egic deploymentCCUS配套工程技術路線及戰略部署 十四五十四五十五五十五五十六五十六五推廣完善領跑技術攻關試驗跟跑技術儲備智能控制、探索CCSCCUSCCUS示范區示范區推廣配套CCUS采油工程配套技術攻關試驗CCUS智能化注采、智控技術儲備CCS非混相驅全產業鏈示范基地非混相驅全產業鏈示范基地全面推廣應用CCUS智能化全流程配套工程技術廢棄油藏CCS配套工程技術鹽水層CCS配套工程技術采油工程一體化高效埋存控制技術驅油、埋存驅油、埋存“十七五”及以后,將進入CO2資源化利用階段,可儲備CO2制甲烷配套工程技術,CO2化工利用配套工程技術地熱能配套工程技術路線及戰略部署干熱巖資
14、源潛力評估基礎研究巖熱型地熱井取熱不取水水熱型地熱采灌平衡多井型超臨界二氧化碳高效換熱技術地熱能智能配套工程技術工業化推廣干熱巖EGS研究與先導試驗地下熱能存儲技術巖熱型地熱井取熱不取水水熱型地熱采灌平衡多井型超臨界二氧化碳高效換熱技術研究與先導試驗干熱巖EGS儲備地下熱能存儲技術研究與先導試驗研究與先導試驗工業化推廣工業化推廣地熱能工程配套示范區地熱能工程配套示范區研究與先導試驗階段研究與先導試驗階段注采控工程配套地下氣化爐建造UCGUCG示范區階段示范區階段推廣配套UCG配套工程儲備廢棄氣化爐改建儲氣庫工業化推廣階段工業化推廣階段注采控工程配套地下氣化爐建造攻關完善超高溫井筒完整性控制儲備
15、智能導控UCG配套工程技術路線及戰略部署十五五十五五十六五十六五高寒地區高含水油田機采井電氣化再造技術研究采油工程系統智能控制技術高寒地區高含水油田機采井電氣化再造技術研究采油工程系統智能化控制平臺高寒地區高含水油田機采井電氣化再造技術研究采油工程系統智慧化控制平臺綠色能源配套工程技術路線及戰略部署研究結論及發展建議Part 04Part 04Conclusion and development proposalConclusion and development proposal010102020303040405050606塑造廣義采油工程概念建議新能源“工程”要打破傳統采油認知邊界,打破
16、 井 筒 空 間 邊界,打破固有學科 領 域 邊 界,主動“破圈”、主動滲透專業融合帶。加速知識產權成果申報工作建議抓緊掌握與新 能 源 相 關 的標準、專利申報情 況,做 好 知識產權保護頂層設 計 和 申 報 布局,提升行業話語權。加強開放合作與研發平臺建設建議自主研發的同時,需要加大開放合作力度,努力構建新能源領域創新聯合體加速領域發展。進一步強化轉型意識聚焦地熱資源綜合利用、清潔能源替代等新能源重大任務,開展業務研討、創新發展學習,強化轉型意識。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建議加大四個領域 基 礎、儲 備技術研究投入。加強頂層設計布局制定重點發展領域、關鍵技術不同發展路線,細化3-5年具體部署和目標任務,明確10年內新能源業務發展重心及總體目標。新能源配套工程發展建議 結論 THANK YOU感謝諸位 后會有期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n the road to Carbon PeakCarbon neutralCarbon neut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