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互聯網行業專題研究:空天地泛在通信的必要環節-230630(45頁).pdf

編號:131743 PDF  PPTX 45頁 4.01MB 下載積分:VIP專享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衛星互聯網行業專題研究:空天地泛在通信的必要環節-230630(45頁).pdf

1、西南證券研究發展中心西南證券研究發展中心 通信研究團隊通信研究團隊 20232023年年6 6月月 衛星互聯網專題研究 衛星互聯網空天地泛在通信的必要環節 1 2 4 核心要點 衛星互聯網是通過衛星進行全球聯網的一套通信系統,通過一定數量的衛星,向地面、空中、海上用戶提供寬帶互聯網接入服務。衛星互聯網通常需要三大部件:衛星、地面站(通常作為網關)、用戶終端。我國衛星互聯網建設需求較為迫切確定。其一,衛星互聯網在國家安全領域的重要作用在俄烏戰爭等場景下已得到充分顯現,建設自主可控的寬帶衛星星座刻不容緩。其二,低軌軌道資源和通信頻段資源稀缺,在國際電聯“先占先得”規則下,我國需要快速搶占低軌衛星資

2、源。其三,空天地泛在通信是通信技術的必然演進方向,衛星通信已成為移動通信的重要環節,發展衛星互聯網具有較高確定性。衛星互聯網商業模式已得到初步驗證。銥星、OneWeb和Starlink等低軌寬帶星座已逐步開啟商業服務,據銥星公司2022年年報,銥星星座的用戶數量已達到199.9萬,并在22年全年實現了7.2億美元營收,872萬美元利潤,已實現盈利。據Starlink官網,截至2023年5月,Starlink用戶數已達到150萬以上,距21年開啟個人寬帶商業服務以來實現了爆發式增長。我們認為,在衛星互聯網相關商業模式已得到初步驗證的情況下,具有一定的可復制性。衛星互聯網產業鏈縱深長,空間廣,有望

3、迎來需求爆發。衛星互聯網產業鏈涵蓋了衛星制造、火箭發射、衛星運營、終端設備等多個環節,對相關硬件和軟件配套具有較大需求。同時,衛星星座的大批量發射一般都在實驗星完成發射后的1-2年內進行,我國低軌衛星星座產業有望迎來爆發增長,衛星互聯網全產業鏈的市場空間或達千億,建議關注相關投資機會。相關標的:震有科技、鋮昌科技、國博電子等。風險提示:我國衛星互聯網建設不及預期、下游需求不及預期等風險。BVjYeZiVdYaUwVeXmRbRbP8OmOnNsQmPjMnNrOfQpPmR9PpOrMxNoOyQuOrRwO2 目 錄 1 衛星互聯網泛在通信的基礎設施 2 低軌衛星技術高速發展,已能與4G通信

4、媲美 3 衛星互聯網產業輻射廣,規?;虺| 4 相關上市公司梳理 1.1 衛星互聯網基本概念 1.2 衛星互聯網發展的高確定性 1.3 衛星互聯網的相關技術 1.4 衛星互聯網的發展趨勢 1.5 衛星互聯網的應用場景 3 3 定義:衛星互聯網是通過衛星進行全球聯網的一套通信系統,通過一定數量的衛星,向地面、空中、海上用戶提供寬帶互聯網接入服務。衛星互聯網通常需要三大部件:衛星、地面站(通常作為網關)、用戶終端。衛星上網通信可以分為雙通道通信和單通道僅接收通信。發展趨勢:衛星通信從1960s開始發展,從模擬衛星發展到數字衛星,從窄帶發展到寬帶、高通量衛星。目前的衛星互聯網主要是指利用地球低軌道

5、衛星實現的低軌寬帶衛星互聯網。數據來源:衛星互聯網詳解,西南證券整理 1.1.1 衛星互聯網基本定義 衛星互聯網示意圖 4 數據來源:低軌衛星通信:與5G兼容,到6G融合辯證看待衛星互聯網,6G超低軌衛星網絡,西南證券整理 從衛星軌道高度來說有高軌同步衛星、中軌衛星、低軌衛星等。高軌衛星和低軌衛星存在互補關系和競爭關系?;パa關系: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和地球自轉同步,只對某一固定區域服務,低軌衛星對地面的覆蓋是移動的,是高軌衛星的補充。競爭關系:低軌衛星傳輸時間低、路徑損耗少、衛星終端體積小、成本低、系統容量大,在衛星通信方面具有競爭優勢。軌道類型 高度 特點 應用領域 通信衛星項目 地球靜止軌道衛

6、星 GEO 3.6萬千米 優點:高度高,覆蓋范圍廣 缺點:時延大,信號衰減嚴重,需要大功率發射器和大型天線 通信、氣象、遙感等 天通衛星等 中軌衛星 MEO 2000千米2萬千米 覆蓋范圍較大,時延較小,但需要多顆衛星組成星座,軌道控制和維護難度較高 導航、通信等 Orbcomm、北斗、Globalstar等 低軌衛星 LEO 600千米2000千米 優點:時延小,信號強 缺點:覆蓋范圍小,需要大量衛星組成星座,發射總成本高,壽命短 通信、遙感、科學探測等 Starlink、銥星、OneWeb、鴻雁等 1.1.2 衛星按軌道高度可分為3類 衛星軌道示意圖 不同軌道衛星相關特點 5 國家外部安全

7、:星盾計劃、俄烏戰爭等凸顯衛星通信對于國家外部安全的重要意義。Starlink在俄烏戰爭中成為了烏方重要的通信方式;SpaceX在22年提出“星盾計劃”,為美國防務部服務。國家內部安全:“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劃要求發展應急管理與指揮調度平臺、應急通信產品等新型應急指揮通信和感知產品。衛星互聯網的發展為應急通信提供保障,在發生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時幾乎是唯一的通信方式。數據來源:低軌衛星通信:與5G兼容,到6G融合辯證看待衛星互聯網,6G超低軌衛星網絡,中國政府網,西南證券整理 衛星互聯網的發展對國家安全具有重要意義。衛星和頻段是稀缺的不可再生資源,申請并發射衛星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從通信技術發

8、展趨勢來看,衛星互聯網通信也是必經之路。國家安全 1.2 衛星互聯網發展的較高確定性 資源稀缺 國際電聯(ITU)無線電規則中規定,近地衛星軌道和頻率均采取“先登先得”原則,并且后來者在軌道和頻段上要規避已發射的衛星。低軌衛星軌道資源和頻譜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相較于高軌衛星軌道,近地軌道資源十分有限,且C、Ku、Ka等黃金頻段資源日漸擁擠,因此我國向ITU申請衛星的頻譜資源和軌道資源具有一定的緊迫性。技術發展 2G-5G時代:衛星通信是蜂窩的補充。6G時代:衛星通信是6G的重要組成成分 6 2G-5G時代:衛星通信是蜂窩的補充 6G時代:衛星通信是6G的重要組成成分 數據來源:低軌衛星通信:與

9、5G兼容,到6G融合辯證看待衛星互聯網,OneWeb官網,西南證券整理 1.2 衛星互聯網發展的較高確定性 全球蜂窩移動網絡僅覆蓋了20%的陸地面積、6%的地表面積,航空、遠洋、漁業、石油、環境監測、戶外越野、軍事等特殊區域的通信需求依靠衛星通信滿足。農村:農村地區建設蜂窩移動網絡的電力、塔架和土建工程等部署成本高出城市約三分之一,鋪設用于回程的光纖回程成本翻了一番以上,并且由于距離遠,微波傳輸也通常不可行。全球只有75%的農村人口接入4G網絡,其中88%處于3G覆蓋范圍內,12%仍然使用30多年前推出的2G網絡。島嶼:菲律賓群島、印度尼西亞分別有約2000、6000個島嶼有人居住,在島嶼之間

10、鋪設海底光纖難以實現,并且容易因事故或自然事件造成損壞,衛星互聯網可解決島嶼上通信問題。在2G-5G時期,衛星通信的首要需求是全球覆蓋。因此,衛星通信以中窄帶、中高軌道衛星為主,能夠以較少數量的衛星完成全球覆蓋,完成對蜂窩網絡的補充。此時的衛星通信對于高速率、低時延基本沒有需求,衛星通信主要為語言和文本信息服務。6G是一個全域覆蓋的立體網絡,將涵蓋陸空天海的基礎設施資源,集高/中/低軌衛星系統、平流層平臺、陸地網絡和海上船舶通信等于一體,構建星地融合網絡,實現自然空間全覆蓋和全球全域的“泛在連接”。6G網絡把空天地一體化多接入能力作為關鍵能力,中國信通院發布的6G白皮書提出全球廣域覆蓋的星地一

11、體化網絡將是6G網絡的關鍵技術,星地融合通信已是目前通信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衛星通信也是未來通信的基本環節。3GPP(第三代伙伴關系項目)已開展對“非地面網絡(Non-Terrestrial Network,NTN)”的研究。NTN R14至R16的研究項目考慮在5G網絡中集成衛星接入業務。NTN R20和6G NTN的相關研究,包括但不限于地面網絡(Terrestrial Network,TN)與NTN的一體化,以及在5G和5G-Advanced NTN基礎上進一步實現頻譜效率提升。因此,我們認為低軌衛星星座將會是未來通信的必要基建。7 7 1.3 衛星互聯網的通信技術:按通信介質可分為電磁

12、波通信和光通信 衛星的通信方式主要可分為2種,包括使用電磁波進行通信,以及使用光進行通信。進一步細分又可分為微波通信、太赫茲通信、激光通信和量子通信。其中,微波通信和激光通信是目前最成熟、最常用的應用于空間的網絡手段。太赫茲是電磁波的一種,相比于量子通信的通信速率,太赫茲通信的通信速率普遍更快。量子通信主要通過光進行信息傳播,器件成熟度還未達到可工業使用的要求。目前最成熟的通信方式是微波通信。微波通信在器件、算法等各方面的發展都已經較為成熟。但同時,微波通信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1)長距離傳輸需要較高的功耗,傳輸速率也會受到限制。2)由于星際環境復雜多變,微波通信需要申請特定的頻段,避免與相鄰衛

13、星通信頻率重疊,以防止信號干擾。激光通信技術日益成熟,在星間通信中的使用逐步增多。激光通信受益于地面的光纖通信對產業鏈的催化,其優勢為傳輸速率高、無頻段限制,且對其他任何星間通信不會造成干擾,但其對鏈路的建立過程有非常高的要求,一般只能一對一的傳輸。數據來源:空間組網(衛星組網)概述,西南證券整理 8 1.3.1 微波通信:通信頻段向高頻拓展 微波是指頻率在0.3300GHz之間的電磁波,是無線電波中一個有限頻帶的簡稱。由于微波的頻率高于一般的無線電波,所以微波也被稱為超高頻的電磁波。國際電信聯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和電氣和電子

14、工程師協會(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將通信衛星微波頻率進行了劃分。通信衛星微波頻率劃分及常用頻段特點 數據來源:王翔等衛星互聯網組網技術研究,知乎毫米波大氣衰減大,為什么可以用于衛星通信?,對比衛星通信的常用頻段(C/Ku/Ka),西南證券整理 ITU IEEE 頻率/GHz 應用場景 常用頻段及其特點 UHF(Ultra High Frequency)分米波頻段 UHF 0.31 電視、空間遙測、雷達導航、點對點通信、移動通信 1.衛星通信常使用L、S、C、X、Ku和K頻段的電磁波。低頻率的電磁波(如L、S

15、、C頻段)的增益低、雨衰小、需要較大天線口徑,適用于對通信質量要求較嚴格的業務場景,比如電視和廣播等。然而目前這些頻段的空間資源緊張。高頻率的電磁波(如Ku和K頻段)的增益高、雨衰大、需要較小天線口徑,適合于高速數據傳輸的業務場景。2.微波通信具有眾多優點,包括:成本低廉、測距方式靈活、組網靈活方便、跟瞄捕獲容易、系統可靠性較高等。但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微波通信的頻段容量已難以滿足空間衛星通信需求。同時,隨著軌道上衛星數量的增加,微波通信系統之間的干擾問題也日益突出。L 12 S 23 SHF(Super High Frequency)厘米波頻段 S 34 微波接力、衛星和空間通信、雷達

16、C 48 X 812 Ku 1218 K 1827 Ka 2740 EHF(Extremely High Frequency)毫米波頻段 Q 3350 雷達、微波接力、射電天文學 V 5075 其他頻段 75300 9 1.3.1 微波通信:多種波束實現地面覆蓋 衛星波束的覆蓋形式 點波束(指向波束):基于數字波束成形的指向波束,點波束總是指向用戶。由于點波束功率遠超寬波束,因此點波束能夠實現更高效的調制和編碼,具有每秒百兆比特的通信容量。寬波束:固定指向,主要用于傳輸控制命令。寬波束間支持波束切換,寬波束較大的覆蓋范圍可以降低不同波束切換頻率。衛星使用微波通信搭載的設備組件 微波通信:微波通

17、信將微波作為傳輸的介質,而無需使用固體介質。微波具有頻率高、波長短的特點,在空氣中直線傳播,遇到障礙物會被反射或阻斷。微波通信的系統構成:數據來源:寬帶LEO星座-Broadband LEO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Architectures and key technologies,微波通信百度百科,西南證券整理 系統構成 設備組件 發信機 調制器+上變頻器+高功率放大器+濾波器等 收信機 低噪聲放大器+下變頻器+解調器等 天饋線系統 饋線+雙工器+天線 等 衛星波束覆蓋示意圖 10 1.3.2 激光通信:實現星間高速通信的重要方式 激光通信概述:衛星激光通信是利用

18、激光光束在衛星間或者衛星與地面之間傳遞信號的方式。區別于微波通信,激光光束在空間中充當信息的傳輸載體。目前,空間激光通信系統主要使用半導體激光器作為光源,而激光通信系統的波長通常選擇在0.81.0波段之間。激光通信的技術優勢:頻帶寬度大,鏈路通信容量較大;波束發散角度小,方向性強,具備良好的抗干擾和防截獲性能,系統安全性高;設備之間沒有微波信號干擾,無需申請空間頻率使用許可證。然而,由于激光光束較窄,對準、捕獲和跟蹤是激光通信系統需要應對的重要問題。因此,激光跟蹤技術是星際激光鏈路的關鍵技術之一。將微波通信技術和激光通信技術相結合已成為星座組網的主流,以滿足大規??焖侔l展的衛星通信星座對更高的

19、測量精度和更快的通信速率的需求。數據來源:夏方園等激光星間鏈路終端技術發展與展望,王翔等衛星互聯網組網技術研究,西南證券整理 指標指標 Tesat USA Space Micro Europe Mynaric 鏈路距離/km 1500 4000 4500 調制方式 BPSK BPSK BPSK 信息速率/Gbps 10 10 10 重量/kg 8 20.9 18 功耗/W 80 150 60 EDRS星座示意圖 激光通信衛星相關指標 11 11 1.3.2 激光通信:通信體制&捕獲方式 通信體質:非相干通信&相干通信:空間激光通信共有兩種最常用的通信體制,包括:相干通信、非相干通信。目前,相干

20、通信和非相干通信都已在國際上完成在軌關鍵技術驗證,并開始了大規模的組網建設部署階段。相比之下,在工程應用場景中,相干體制適用于鏈路距離較遠且速率較高的情況,而非相干體制則適用于鏈路距離較近且速率較低的情況。數據來源:夏方園等激光星間鏈路終端技術發展與展望,武鳳等基于空間成像的衛星光通信雙向捕獲技術,西南證券整理 關鍵指標 非相干通信 相干通信 接收靈敏度 低于相干體制20dB,增加低噪放后,仍低于相干接收機6dB以上 比非相干高,相同條件下,終端體積和功耗更有優勢 抗干擾 由于是強度探測方式,需要規避空間背景光干擾 抗背景噪聲能力強,接收機信噪比高,具備近日凌免疫的能力 系統復雜性 接收機結構

21、簡單,易于實現 接收機結構復雜,實現具有較高技術門檻 成本 非相干發射機的激光器和調制有集成芯片的貨架產品,接收機直接探測成本較低 相干接收機需增加混頻移相器和本振激光器,成本較高 對準捕獲方式:信標光&非信標光 “信標光+信號光”捕獲方案是指激光通信終端使用單獨的信標光。通過使用較寬的信標光束按照一定的掃描方式對不確定區域進行掃描。終端使用大視場的捕獲探測器來監測接收信標光的質心位置,以實現對信標光的捕獲和跟蹤,進而將信號光引導至跟蹤探測器接收視場,進行精確跟蹤,最終實現激光建立通信鏈路?!胺切艠斯獠陡桨竸t是指在工作過程中不使用信標光,直接使用信號光進行掃描,并通過對信號光進行分光,實現光

22、通信終端之間的捕獲和跟蹤功能。非信標光對準示意圖 非相干&相干通信對比 12 1.3.2 激光通信:關鍵組件可分為五類 激光通信一般都會包括以下關鍵組件:激光發射器、發射光學鏡頭、接收光學鏡頭、激光接收器、控制硬件。激光發射器 發射光學鏡頭 接收光學鏡頭 激光接收器 數據來源:國外衛星激光通信現狀簡介,西南證券整理 控制硬件 用于生成和調制激光信號,可以是單個激光器,也可以是多個激光器,也可以是相控陣或泛光面陣等不同結構。激光發射器利用成熟的地面光纖技術,可以提高數據傳輸速率。發射光學鏡頭是激光信號從發射器傳輸到自由空間需要一種裝置,它可以是固定的鏡頭,也可以是可調節的鏡頭,也可以是可以旋轉或

23、者基于微機電系統(MEMS)的鏡子。這些發射光學鏡頭的作用是控制激光束的方向、擴散角度和功率密度。接收光學鏡頭用于將自由空間中的激光信號集中到接收器上的裝置。它可以是固定的鏡頭,也可以是可調節的鏡頭,也可以是可以旋轉或者基于微機電系統(MEMS)的鏡子。接收光學鏡頭的功能是增加接收器的有效面積,降低背景噪聲并提高信噪比。激光接收器是一種用于探測和增強激光信號的裝置,可以是單個探測器,也可以是多個探測器,也可以是陣列或相機等結構。激光接收器通常分為兩種類型:直接檢測(如PIN二極管)和外差檢測(如雪崩二極管或單光子計數器)。這種設備被用來管理發射器和接收器,處理激光信號,并維護通信鏈路等任務。通

24、常,控制硬件由數字信號處理器(DSP)、激光驅動器、可變跨導放大器(TIA)等通信接口組成。13 1.3.2 激光通信:國內外發展趨勢梳理 數據來源:夏方園等激光星間鏈路終端技術發展與展望,西南證券整理 我國 美國 歐洲 信號光波長選擇方面 選擇1550nm附近頻點作為信號光工作,空間傳輸損耗更小 選擇1550nm附近頻點作為信號光工作,空間傳輸損耗更小 選擇1064nm附近頻點作為信號光工作,激光器光電轉換效率更高 通信體制方面 以BPSK調制/相干接收為主,靈敏度高并具有較強抗干擾性 以OOK/非相干探測為主,適合大規模低成本的生產模式 以BPSK調制/相干接收為主,靈敏度高并具有較強抗干

25、擾性 捕獲體制方面 早期均采用信標光和信號光相結合的模式,后期逐漸摒棄信標光 我國進展:2021年,某低軌組網星實現了我國首次低軌星間相干體制的激光星間鏈路,是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成就。隨之開展的各項試驗工作也為我國的激光通信水平做出了重大貢獻。我國進行衛星激光通信的研究機構包括: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長春理工大學、航天科技集團等。激光通信發展趨勢:非相干到相干、信標到非信標、大型到小型芯片化。1)相干光具有更好的接收靈敏度和抗干擾性,隨著相關技術的成熟,成本也在逐步降低。2)采用非信標光能夠減少信標光的光學組件,降低成本和重量。3)隨著光

26、電集成技術的成熟,光芯片化已經得到逐步實現,小型化能夠降低重量,減少體積,利于衛星制造和發射。激光通信國內外差異 體制 國家或地區 美國 歐洲 日本 中國 調制 方式 OOK/PPM/DPSK OOK/PPM/“BIT/SK”OOK/PPM/DPSK/“BIT/SK”OOK/PPM/DPSK/“BIT/SK”/QPSK 捕獲 方案 有信標光到無信標光 無信標光 有信標光到無信標光 有信標光到無信標光 粗指向機構 潛望式 潛望式 經緯儀式 潛望式 精指向機構 音圈電機 壓電陶瓷 壓電陶瓷 壓電陶瓷 14 14 1.3.3 組網方式:主要有三種組網方式,未來逐步向天網地網發展 數據來源:低軌巨型星

27、座網絡:組網技術與研究現狀,空間信息網絡通信協議,西南證券整理 衛星互聯網的組網難度非常大,具有較高的進入壁壘。根據空間網絡和地面網絡之間的關系,衛星互聯網的工作模式可以分為三種:天星地網、天基網絡、天網地網 天星地網:在衛星之間不存在直接的鏈路連接,而是通過地面信關站、運控站、測控站和控管中心等節點進行聯網,衛星僅僅充當中轉的角色。這種模式的優點是節點的布設便捷、成本低廉,架構成熟,廣泛應用;然而,缺點是全球范圍內的節點布設具有很大的困難,單個站點的覆蓋效率較低。我國天通衛星和OneWeb均采用此架構 天基網絡:用戶間通過星間鏈路連接,無需地面網絡參與。在這種模式下,處理、交換和網絡控制等功

28、能都由衛星完成,從而提高了系統的抗毀能力。這種方式具有廣泛的覆蓋范圍,不受地理環境和自然災害的影響,可靠性較高。各種軌道飛行器節點以異構組網的形式運行,具有較高的網絡連接率和實時性。該系統能夠獨立運行,不依賴地面節點。然而,這種技術復雜,衛星設備的維護難度大,并且建設成本較高。天網地網:衛星之間由衛星間由星間鏈路連接,地面網絡由信關站連接。此方式兼顧了天星地網和天基網絡的優勢,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三種組網方式示意圖 15 1.3.4 衛星互聯網的基本架構:包括衛星段、地面段和用戶端 衛星段 通信衛星組成可以分為衛星平臺和有效載荷:衛星平臺是為了滿足衛星正常運作的基本設備,有效載荷是為了滿足通信功

29、能而增加的設備,一般包括天線陣列、控制模塊、轉發器等。星載通信天線由天線面和信號饋源組成,分為接收天線和發射天線,用于接收和發送放大過的信號。通信天線的性能指標包括工作頻段、接收增益、發射增益、極化方式和對地覆蓋區等。通信天線的覆蓋區可分為寬波束區域和窄波束區域。目前衛星通信系統一般采用寬波束和窄波束相結合的方式,以滿足不同應用需求。地面段和用戶段 地面段:地面端是衛星通信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由地面信關站組成。信關站是地面段的核心組成,其中包括衛星通信系統的地面控制中心(SCC)和跟蹤、測控及指令站(TT&C)、數據站。SCC和TT&C的主要職責是在衛星發射階段跟蹤和定位衛星,并下達相應

30、的指令,如變軌、太陽能電池板展開等。此外,它們還負責監測和檢測衛星在軌運行期間的軌道狀態、干擾和異常問題等。信關站:信關站是一種連接衛星和地面網絡的設備,主要由射頻分系統和基帶分系統組成。衛星調制解調器、接入服務網、加速器、網絡路由和安全系統是基帶分系統的主要組件。典型的用戶站包括天線、室外單元(ODU)和室內單元(IDU)三個部分,以完成信號的發射接收、網絡接入以及核心網控制識別等功能。用戶終端:用戶終端包括手持衛星電話、固定天線等設備,能夠為個人用戶滿足語言通話和寬帶連接需求。數據來源: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航天環宇招股書,西南證券整理 衛星組網覆蓋示意

31、圖 16 16 1.4 衛星互聯網的發展趨勢 數據來源:高通量通信衛星發展綜述與思考,高低軌寬帶衛星通信系統特點對比分析,Telesat、OneWeb及SpaceX三個全球寬帶低軌衛星星座系統的技術對比,中國首顆!超百G容量高通量衛星是如何煉成的?,西南證券整理 定義:高通量通信衛星(HTS,High Throughput Satellite),也稱高吞吐量通信衛星,主要技術特征包括多點波束、頻率復用、高波束增益等。HTS可提供比常規通信衛星高出數倍甚至數十倍的容量,傳統通信衛星容量不到10Gbit/s,HTS容量可達幾十到上百Gbit/s。HTS帶來通信容量跨越式發展,能夠支撐更多樣的多媒體

32、數據服務;通信成本大幅降低,衛星通信得以走入個人消費市場,得到更大規模應用。發展原因:通信頻段是不可再生資源,隨著優質頻率資源日益緊張,衛星運營商通過高通量通信衛星技術來提供更大的帶寬并降低單位帶寬成本。最早由北方天空研究公司(NSR)于2008年提出高通量衛星(HTS)。技術特點:高頻段(Ku和K頻段)、多點波束、頻率復用、整星吞吐量一般100Gbit/s以上、透明轉發、地面多關口站接入。分類:基于固定點波束的低軌寬帶衛星通信系統:采用固定點波束,轉發器天線設計相對簡單,衛星質量相對較小,而且可提供較高的傳輸能力,典型代表是OneWeb,單星質量約150kg,0.3m口徑天線終端,支持50M

33、bit/s互聯網接入?;诳梢苿狱c波束的低軌寬帶衛星通信系統:波束靈活可調,可以根據業務量進行調節,系統資源利用率高,一般基于相控陣天線技術實現,部署較少的衛星即可實現全球可達服務,如Telesat星座。1.容量:低通量高通量 應用星座 Telesat:攜帶具有直接輻射陣列(Direct Radiating Array,DRA)。DRA能在上行鏈路形成至少16個波束,在下行鏈路形成至少另外16個波束,其功率、帶寬、大小和視軸動態地分配給每個波束,Telesat用戶波束重復使用4次,實現了接近36Gbps的平均數據速率。Starlink:采用相控陣天線技術,在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信道中使用不同的頻

34、譜效率,最大化衛星的總容量,為用戶波束動態地分配資源,用戶鏈路頻率重復使用4-5次,實現了接近20Gbps的數據速率。OneWeb:衛星天線主要由線型饋源組成,直接對地輻射產生波束覆蓋,不采用多反射面天線,也不采用相控陣天線。每顆衛星配置16個固定Ku點波束,共覆蓋星下1080km1080km 的范圍,單個波束下行傳輸速率可達750Mbit/s,上行速率可達375Mbit/s。中星26號:2023年2月,我國首顆超百Gbps容量的高通量衛星中星26號成功發射升空,中星26號是一顆全Ka頻段高通量通信衛星,衛星通信容量達100Gbps,能同時滿足百萬個用戶終端使用,最高通信速率可達450Mbps

35、。17 高軌衛星不足 地球同步軌道軌道資源有限。隨著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的增多,軌道逐漸擁擠,而兩顆衛星之間必須保持1000公里以上的距離,以避免出現碰撞和干擾,為了尋求更多軌道空間出現了高軌向低軌發展的趨勢。傳輸時延大。高軌衛星時延一般為500ms左右,新興低軌通信星座大都能夠實現50ms左右的時延,與地面光纖網絡相當,高軌衛星無法支持在線游戲或視頻聊天等基于實時或近實時數據傳輸的應用。鏈路損耗大。高軌衛星鏈路損耗大,因此對終端機的發射功率要求高,難以用手持機直接通過衛星進行通信。早期,由于高軌衛星覆蓋廣(只需要3顆便能實現全球覆蓋),通信衛星一般以中高軌為主。但在通信技術追求高速低時延的情況下

36、,衛星軌道逐漸降低,甚至出現超低軌衛星。數據來源:已有高軌道通信衛星,中國為何要打造低軌道衛星?,衛星通信系統按照工作軌道分類,低軌衛星導航增強讓定位更精準,“低軌增強”將為世界衛星導航發展帶來新賦能!,西南證券整理 1.4 衛星互聯網的發展趨勢 2.軌道高度:高軌低軌 低軌衛星優勢 成本低。單個低軌衛星研發成本和發射成本較低,易于批量生產,可以搭載發射,也可以一箭多星發射,多顆小衛星組網可實現單顆大衛星的功能和性能。信號更強,終端小型化。鏈路損耗低,低軌衛星可以增強信號功率,信號更容易被地面小型化終端設備接收,同時地面更小的信號功率就能被低軌衛星正常接收。因此衛星天線尺寸更小,終端設備也更小

37、。定位精度更高。低軌衛星更高的發射功率讓室內定位成為可能;低軌衛星運行速度快,在相同時間段內劃過的軌跡更長,因此高精度定位收斂時間短,可達到1分鐘級收斂,而中高軌衛星星座幾何構型變化慢,收斂時間一般為15分鐘30分鐘。因此低軌衛星定位精度更高,可作為GNSS(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的補充,也可以播發獨立測距信號,形成備份的定位導航能力。18 數據來源:SpaceX看好的小衛星星座,帶給中國商業航天哪些啟示?,小衛星的大時代,美軍興趣點在哪里?小型衛星技術的軍用現狀與趨勢,西南證券整理 技術基礎:1990s開始,隨著冷戰結束,新材

38、料、微電子、MEMS、高效能和計算機、仿真等技術的迅速發展,為衛星小型化奠定了技術基礎。軍用推動:2013年,美國太空司令部發布彈性和分散太空體系白皮書,最早提出“彈性太空概念”比如將一顆大型衛星拆分成多個小衛星,在戰爭狀態下可以大幅提高衛星的生存能力,避免敵方一發導彈摧毀已方整顆大衛星。政策支持:2016年10月美國白宮科學與技術政策辦公室(OSTP)公布“利用小衛星革命”倡議,促進并支持政府和私營部門利用小衛星執行遙感、通信、科學與空間探索任務。2019年10月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發布了新興太空環境下的小衛星:對美國國家安全航天計劃與項目的影響報告,提出使用小衛星的總體成本效益會因發

39、射成本降低而提高更多。1.4 衛星互聯網的發展趨勢 3.小型化 開發時間短:小衛星功能相對簡單,尺寸小,因此開發、生產速度更快,使得在軌衛星系統能夠快速更新。傳統大型衛星設計壽命可能長達10年或更長,而小型衛星通常只運行1-3年,通過對在軌小衛星的不斷測試,可促進技術提升,特別適用于軍事應用。開發時間短,因此工程師能在其職業生涯中多次參與衛星從設計到運行的全過程,有利于工程師豐富經驗并進行改進。成本低:第一,傳統大型衛星結構復雜,通常需要數億甚至數十億美元的開發成本,但小型衛星相對簡單,建造成本僅需數千萬美元甚至更低;第二,由于小衛星個體小,容易批量生產,可使用穩定性稍差但可批產且低成本的商業

40、性質材料,成本進一步降低。例如,重達2500千克的MaxarWorldView-4衛星的建造和發射花了8.5億美元,Planet開發的每顆Dove衛星重約5千克,成本估計不到100萬美元??膳恐圃欤盒⌒托l星壽命相對較短,需要快速更新,可使用高效的流水線批量生產小衛星。比如,空客和OneWeb的合資企業OneWeb Satellites將達到每天生產兩顆衛星的制造速度。小衛星的優勢 19 數據來源:SpaceX看好的小衛星星座,帶給中國商業航天哪些啟示?,小衛星的大時代,美軍興趣點在哪里?小型衛星技術的軍用現狀與趨勢,西南證券整理 衛星星座(Satellite constellation)定義

41、:指數十顆或數百顆人造衛星構成一個系統,一起協同工作,也稱為分布式衛星系統(Distributed-Satellite System,DSS)。一個完整的衛星星座可以提供永久的全球(或近似全球)覆蓋范圍,對地球上任意一點,在任何時刻至少有一顆衛星是可見的。星座中的衛星放置在不同軌道平面上,并和分散的地面站相連接,星座中的衛星之間可通過星間通信技術進行信息傳送。星座構成:衛星星座由核心衛星、備用衛星和地面控制系統組成。核心衛星負責提供主要的通信、導航或遙感服務,在核心衛星出現故障或需要維護時,備用衛星可以替代核心衛星提供服務,地面控制系統負責監控和控制衛星的運行狀態,確保衛星正常運行。典型代表:

42、導航星座:全球定位系統(GPS)、格洛納斯星座(GLONASS)、伽利略星座(Galileo)、北斗導航系統(BDS)。通信星座:星鏈(Starlink)、一網(OneWeb)、銥星(Iridium)、O3b。遙感星座:吉林一號(Jilin-1)。星座化優勢:與單個衛星相比功能更強大,即使單個衛星故障,也可實現不間斷全球覆蓋。1.4 衛星互聯網的發展趨勢 4.星座化 20 星間傳輸的必要性 星間鏈路采用較高的微波頻段或激光鏈路,使衛星之間可以進行數據傳輸。減少低軌衛星移動通信系統對地面網絡的依賴,減少了地面信關的數目以及地面段建設開銷 更加靈活的進行地面站布局,規避雨衰較嚴重的區域 使低軌衛星

43、移動通信系統能夠更為靈活地進行路由選擇和網絡管理 減少傳輸時延,滿足多媒體實時業務的要求 星間鏈路的組成 Starlink:1.5版“星鏈”開始加裝激光星間鏈路,2021年9月,首批1.5版星鏈衛星由獵鷹-9火箭發射升空。LeoSat星座:激光星間鏈路,計劃構建由108顆衛星組成的衛星星座,每顆衛星可以實現同時保持4條星間鏈路。Telesat星座:每顆星擁有四條激光星間鏈路 Iridium NEXT星座:Ka微波頻段星間鏈路 應用的星座 星間鏈路包括接收機、發射機、捕獲跟蹤子系統以及天線子系統。接收機:對接收信號進行放大、變頻、檢測、解調和譯碼等,提供星間鏈路與衛星下行鏈路之間的接口。發射機:

44、從衛星的上行鏈路中篩選需要在星間鏈路上傳輸的信號,完成編碼、調制、變頻和放大。捕獲跟蹤子系統:負責使星間鏈路兩端的天線互相對準(捕獲),并使指向誤差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天線子系統:負責在星間鏈路收發電磁波信號 數據來源:星間鏈路衛星通信系統發展的核心技術,“星間鏈路”是衛星通信服務全球通信關鍵技術,馬斯克“星鏈”衛星研發的顛覆與創新,新興衛星互聯網公司LEOSAT簡介,西南證券整理 1.4 衛星互聯網的發展趨勢 5.星間鏈路化 21 數據來源:飛行過程中,飛機如何與地面聯系?什么原因會導致飛機失聯?、以色列新型軍用GPS抗干擾系統ADA-O,美軍下一代空中優勢戰斗機首飛,不僅僅是一個六代機,更是

45、一個空戰系統,迅翼衛通、軍橋網、天海世界、西南證券整理 1.5 衛星互聯網應用場景 衛星互聯網在航空、水運、車載、高鐵、住宅接入、軍事、應急等方面有廣泛應用空間。各應用場景示意圖 22 目 錄 1 衛星互聯網泛在通信的基礎設施 2 低軌衛星技術高速發展,已能與4G通信媲美 3 衛星互聯網產業輻射廣,規?;虺| 4 相關上市公司梳理 2.1 全球主要低軌星座發展時間軸 數據來源:Wikipedia,銥星官網,OneWeb官網,Starlink官網,西南證券整理 銥星完成星座發射 銥星NEXT完成星座發射 2000年左右低軌寬帶衛星星座進入高潮。1988年,銥星星座計劃在摩托羅拉的一個實驗室成立

46、,2014年OneWeb前身WorldVu衛星公司在英國成立,2014年Starlink商標注冊。在發射實驗星后,銥星和OneWeb星座均在5年內完成了發射。銥星在1997年完成了實驗星座的發射,并在1997-1999的3年時間內完成了衛星星座的發射建立(銥星NEXT在2017-2019的3年時間完成發射建立)。OneWeb則在2019年發射實驗星后,在2020-2023的3年時間內,完成了632顆衛星的發射組網,并開啟商業服務。23 2.1 全球主要低軌星座發展時間軸 數據來源:Wikipedia,銥星官網,OneWeb官網,Starlink官網,西南證券整理 Starlink歷次發射情況

47、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發射次數 1 2 14 17 34 20 發射數量 2 120 833 989 1722 929 總數 2 122 955 1944 3666 4595 數量增速 6000.0%594.2%18.7%74.1%-68.0%單箭平均搭載 2.0 60.0 59.5 58.2 50.6 50.1 銥星歷次發射情況 1997 1998 1999 2002 發射次數 10 10 1 2 發射數量 46 40 2 7 總數 46 86 88 95 數量增速 87.0%-95.0%單箭平均搭載 4.6 4 2 3.5 銥星NEXT歷次發射情況 2

48、017 2018 2019 2023 發射次數 4 3 1 1 發射數量 40 25 10 5 總數 40 65 75 80 增速 62.5%-60.0%單箭平均搭載 10 8.3 10 5 OneWeb歷次發射情況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發射次數 1 3 8 3 4 發射數量 6 104 281 110 131 總數 6 110 391 501 632 增速 1733.3%270.2%39.1%119.1%單箭平均搭載 6.0 34.7 35.1 36.7 32.8 OneWeb完成星座發射 Starlink依托低成本和小衛星優勢,實現了年均900顆以上的發射節奏

49、。Starlink在2018年發射了2顆實驗星“TinTin”后,在2019-2023年6月發射了4595顆衛星進入太空,其中還包括86顆二代衛星。在2019-2022年間,Starlink年均發射次數達到16.8次,年均發射顆數達到916顆。銥星、銥星NEXT、OneWeb、Starlink歷史發射節奏梳理 24 2.2 星座設計對比:近地軌道、通信頻段逐步擁擠 數據來源:銥星官網,OneWeb官網,Starlink官網,Wikipedia,ITU,西南證券整理 銥星 OneWeb Starlink 中國-GW 星座建設目的 使用衛星技術作為蜂窩設備的替代 建立寬帶衛星互聯網服務 目標帶寬是

50、在高密度城市承載高達50%的所有回程通信流量和高達10%的本地互聯網流量-星座在軌衛星數量 第一代:72顆(6顆在軌備件);第二代:81顆(9顆在軌備件、6顆地面備件)一期:648顆(48顆在軌備用);4595顆(截至6.23)-星座計劃衛星數量-二期:6372顆LEO、1280顆MEO 一期:12000顆;二期:30000顆 GW-A59:6080顆;GW-2:6912顆 軌道高度 781km 1200km 340km、550km、1150km GW-A59:508km、590km、600km GW-2:1145km 通信頻段 星間鏈路:Ka 星地通信:L 衛星與信關站:Ka 衛星與終端:K

51、u 信關站:Ka、E 星地通信:Ku、V L、C、Ku、Ka、Q 單星覆蓋時間 7分鐘 2.5分鐘 4.4分鐘(計算值)-從星座的設計參數來看,衛星星座呈現出大帶寬、巨型化、低軌化、高頻段的特征:受益于衛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提升,低軌衛星星座建設目的從服務于語音文字信息變為了承擔高速通信流量和移動基站回傳流量。為了保證通信的低時延和大帶寬,衛星星座的運行軌道持續降低,星座規模逐步擴大。Starlink提出了超低軌道衛星的計劃,衛星高度降低到340km。此外,Starlink二期計劃衛星數量達到3萬顆,目前規劃總數量已達到4.2萬顆。超低軌道和巨大的星座數量不僅對衛星的規?;圃焯岢隽艘?,并且還

52、對火箭多級回收、一箭多星等能夠降低發射成本的環節提出了較大挑戰。從頻段來看,由于Ka、Ku等高頻率頻段能夠承載更大的帶寬,衛星通信頻段逐步轉向高頻化。同時,由于Ka、Ku頻段承擔了多個星座的通信信道,趨于擁擠,Starlink和我國的GW星座計劃還申請了E、Q和V頻段進行星地通信。25 2.3 衛星設計制造對比:重量為功能服務 數據來源:銥星官網,OneWeb官網,Starlink官網,Wikipedia,ITU,西南證券整理 銥星 OneWeb Starlink 中國-GW 衛星制造周期 4.3天/顆,準備時間為21天/顆(1997-1998)2顆/天(2016)6顆/天(V2 mini)-

53、衛星重量 680kg 150kg V1:227kg V1.5:295kg V2:1250kg V2 mini:830kg-星間鏈路 微波星間鏈路(4個)-激光星間鏈路(4個)激光星間鏈路(預計)衛星處理器 7顆摩托羅拉/飛思卡爾PowerPC 603E處理器,運行頻率約為200MHz,4顆負責星間鏈路,2顆負責控制,1顆備用-衛星天線 80英寸,相控陣天線(3個)雙反射面天線(6個)相控陣天線(4個)25平方米巨型天線(下一代)相控陣天線(預計)從衛星設計制造參數來看,衛星制造周期持續縮短、衛星功能逐步豐富、天線普遍采用相控陣陣面,由此帶來了一定的重量提升:受益于衛星小型化、標準化和生產技術的

54、革新,衛星的生產效率得到了巨大的提升。摩托羅拉在1997-1998年銥星發射高峰期時,衛星生產周期能夠達到每天4.3顆,到2023年,Starlink可以以每天6顆的速度生產V2mini衛星。由此來看,當衛星生產周期達到每天3-4顆時,便能夠滿足在4年左右建設千顆規模衛星星座的產能需求。衛星能夠滿足的功能逐步豐富,銥星、Starlink均搭載了星間鏈路以滿足天基通信。此外,銥星NEXT還提供了約50kg的托管載荷,以滿足通信之外的其他附加功能需求,Starlink也計劃在下一代衛星中搭載約25平方米的巨型天線,以滿足和T-mobile提供的“手機直連衛星”服務。我們預計,我國GW巨型星座可能也

55、將搭載激光星間鏈路以及相控陣天線,以滿足“天網地網”的衛星組網需求。衛星功能的增加也增加了需要搭載的硬件設備,OneWeb和Starlink V1衛星不搭載星間鏈路,衛星重量在150-260kg之間,而銥星和Starlink V2衛星分別搭載了微波和激光星間鏈路,重量來到了680-1250kg之間。由此,我們預計在搭載激光星間鏈路和相控陣天線后,我國GW衛星重量可能在800-1000kg左右。26 2.3 通信性能對比:帶寬提升,延遲下降,信關站增加 數據來源:銥星官網,OneWeb官網,Starlink官網,Wikipedia,ITU,Ookla,中國信通院,SpeedTest,西南證券整理

56、 銥星 OneWeb Starlink 中國-GW 衛星波束 48波束/顆 16用戶波束+2饋電波束/顆 48下行+16上行波束/顆-衛星吞吐能力 星間鏈路:10Mbps;星地通話:2.6Mbps 單個波束下行750Mbps,上行375Mbps 單星2GHz(約20Gbps)下行,上行0.5GHz(約5Gbps)-終端通信帶寬 Certus寬帶,理論:704Kbps 理論:200Mbps下行,上行50Mbps 理論:50-500Mbps下行,10-20Mbps上行;實際:62-97Mbps下行,7.2-12.9Mbps上行-時延 大于100ms 小于100ms(宣稱);約70ms(宣稱)20-

57、40ms(宣稱);45ms(實測)-地面站數量 11個(5個在運行)50個以上 150個以上-從衛星通信性能來看,單星通信能力持續提升,地面終端通信性能已達4G水平:衛星硬件性能的提升同步增強了單星的通信能力。Starlink每顆衛星擁有4個相控陣天線,能夠賦形并發射48個下行波束和16個上行波束。衛星的單星吞吐能力也從90年代的銥星Mbps水平提升到了數十Gbps的水平。我們預計我國GW星座的單星吞吐能力也將在在數十Gbps的水平。地面通信終端的通信體驗已能和4G媲美。Starlink宣稱其衛星互聯網下行速率能夠達50-500Mbps,時延能夠保持在20-40ms之間。據Ookla測試,20

58、22年Starlink實測平均下行速率能達到近百兆,時延約為45ms。據中國信通院和SpeedTest,2022年我國4G下行均值為40.4Mbps,上行均值為23.1Mbps,時延為36ms左右,相比之下,Starlink提供的衛星互聯網寬帶接入已經基本能夠獲得和4G網絡相似的體驗。地面站是提升通信體驗的重要環節。雖然星間鏈路的建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地面信關站的需求,但要保證星間信號低延時大帶寬地接入地面互聯網,則需要密集地增加地面信關站節點的數量。Starlink已與谷歌云與微軟達成地面計算和網絡服務協議,在谷歌數據中心建立了信關站,從而使用戶設備快速接入到地面互聯網,將延時降到最低。2

59、7 2.3 成本價格與商業化程度對比:成本持續降低,商業模式得到初步驗證 數據來源:銥星官網,OneWeb官網,Starlink官網,Wikipedia,ITU,西南證券整理 銥星 OneWeb Starlink 中國-GW 星座成本 第一代:50億美元(設計制造發射)第二代:共29億美元(衛星設計制造21億美元;SpaceX發射合同4.9億美元;升級地面設施約3.1億美元)計劃不超過50萬美元/顆 測算約138.9萬美元/顆 一期預計100億美元 單星成本宣稱50萬美元以內-服務價格 個人網關(銥星GO):USD1499 航空服務:與Aireon和Harris公司簽訂了價值3億美元的合同 海

60、事C700:終端USD7000,USD1503000月服務費 個人網關:USD250 個人網關(相控陣天線):USD599,固定服務費USD120/月,移動服務額外支付USD25;(50-150Mbps)高性能版本:終端USD2500,USD500/月服務費(150-500Mbps)Maritime海事服務:USD2500終端,USD500/月服務費(220Mbps)Best Effort優先帶寬:USD110/月-用戶數量 199.9萬(2022),其中有78%是IoT用戶 商業服務未完全開始 150萬(2023年5月)-衛星互聯網商業模式已經得到初步驗證,銥星公司2022年用戶約200萬,

61、并已實現扭虧為盈:衛星星座建設成本持續下降。第一代銥星計劃成本為50億美元,包括了60余顆衛星的設計、制造和發射以及地面設施的建設;到第二代銥星,總成本已下降到29億美元,其中包括21億美元的衛星設計制造和8億美元的發射和升級地面設施。Starlink預計其第一期衛星星座建設成本為100億美元,據其CEO埃隆馬斯克,單星制造成本已下降到50萬美元以內。衛星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包括設備的一次性付費和定期支付的網絡訂閱費用。銥星、OneWeb和Starlink的基礎版個人用戶接入天線的價格分別在1499、250和599美元,訂閱費用按照固定或移動、帶寬大小、使用場景進行分梯度付費,付費區間在數百美元每

62、月到數千美元每月不等。與其他互聯網接入方式相比,5G CPE設備的平均售價在500美金左右、美國家庭光纖接入的月服務費約在50-100美元左右,衛星互聯網在終端用戶支付成本方面沒有太大的劣勢,反而在靈活性、信號覆蓋廣度等方面更具優勢。衛星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已得到初步驗證。據銥星公司2022年年報,截止到2022年底,銥星終端數量達77萬,用戶數已達到199.9萬,其中78%為IoT用戶;營業收入達到了7.2億美元,利潤為872萬美元,其中用戶設備收入占比20.3%,服務收入占比67.9%。28 2.4 中國低軌星座發展情況:已在2020年完成軌道頻段資源申請 數據來源:國務院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

63、ITU,西南證券整理 2021年4月28日,國務院國資委發布關于組建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的公告,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中國星網的成立,將加速整合我國衛星設計制造、火箭發射、衛星通信、等優質資源,加速我國衛星互聯網的建設。2020年,我國向ITU遞交了包含兩個名為GW-A59和GW-2的寬帶互聯網星座計劃,計劃發射的衛星總數量達到12992顆。其中,GW-A59星座包括了6080顆衛星,GW-2星座包含了6912顆衛星。GW-A59在ITU的申請公示頁面 GW-2在ITU的申請公示頁面 29 2.4 中國低軌星座發展情況:已在2020年完成軌道頻段資源申請

64、數據來源:ITU,西南證券整理 ITU要求,衛星星座申請后必須在一定時限內完成星座建設。根據ITU最新的里程碑規則,在監管日期(regulatory period)之后的2年/5年/7年內,必須將整個星座的10%/50%/100%的衛星發射并正式投入使用,逾期將對星座資源予以削減或取消。根據里程碑規則推算,GW星座有望在10年內建成使用。根據ITU的申請文件,GW系列在2020年11月9日提交申請,監管日期限制(regulatory date limits)至2027年11月9日。以此日期推斷,在2029年GW星座要完成至少1299顆衛星的發射入軌;在2032年完成至少6496顆衛星的發射入軌

65、;并在2034年底前,GW星座有望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ITU的里程碑規則 GW-A59在ITU的頻段監管日期 30 31 3.1 衛星產業市場空間 3.2 我國衛星制造發射環節空間測算 3.3 我國衛星運營應用環節空間測算 目 錄 1 衛星互聯網泛在通信的基礎設施 2 低軌衛星技術高速發展,已能與4G通信媲美 3 衛星互聯網產業輻射廣,規?;虺| 4 相關上市公司梳理 3.1 衛星產業市場空間:低軌衛星組網催化行業爆發 數據來源:SIA,中投產業研究院,西南證券整理 全球衛星通信產業市場規模 我國衛星通信產業市場規模 全球衛星通信產業市場空間已超千億,地面裝備和衛星服務環節價值量高。受益于各

66、國低軌星座衛星的大規模發射,全球衛星通信產業市場規模近年呈現快速增長態勢。據SIA數據,2021年全球通信衛星產業市場規模達1822.8億美元,同比增長24.6%。其中,地面裝備、衛星服務運營和衛星制造環節的收入占比較高,分別占總市場收入的51%、42%和5%。我國衛星通信產業有望伴隨低軌衛星建設而爆發。據中投產業研究院預計,我國低軌通信衛星建設即將迎來高峰,到2025年我國衛星通信產業市場總規模有望達到2327億人民幣,23-25年cagr預計為37.6%。全球衛星分產業環節收入占比(2021)32 3.2 我國衛星制造發射環節空間測算:年均百億空間的廣闊市場 數據來源:西南證券測算 202

67、3E 2024E 2025E 2026E 2027E 2028E 2029E 2030E 2031E 2032E 2033E 2034E 發射次數(次)1 3 10 20 30 52 52 52 52 52 52 52 一箭多星 2 4 15 15 20 24 24 24 24 24 24 24 發射衛星數量(顆)2 12 150 300 600 1248 1248 1248 1248 1248 1248 1248 星座在軌總數(顆)2 14 164 464 1064 2312 3560 4808 6056 7304 8552 9800 單星重量(kg)800 800 800 800 800

68、800 800 800 800 800 800 800 年總發射成本(億元)年總發射成本(億元)0.1 0.1 0.7 0.7 9.0 9.0 17.5 17.5 34.0 34.0 68.6 68.6 48.0 48.0 46.6 46.6 45.2 45.2 43.8 43.8 42.5 42.5 41.2 41.2 年總衛星制造成本(億元)年總衛星制造成本(億元)1.2 1.2 5.9 5.9 62.5 62.5 106.2 106.2 180.5 180.5 328.1 328.1 287.0 287.0 251.2 251.2 220.1 220.1 193.0 193.0 169.

69、4 169.4 148.7 148.7 信關站年總成本(億元)信關站年總成本(億元)9.69.6 9.69.6 2424 4848 4848 73.273.2 73.273.2 73.273.2 5858 5858 5858 5858 發射、制造、地面總成本(億元)發射、制造、地面總成本(億元)10.9 10.9 16.2 16.2 95.5 95.5 171.7 171.7 262.5 262.5 469.9 469.9 408.2 408.2 371.0 371.0 323.3 323.3 294.8 294.8 269.9 269.9 248.0 248.0 yoyyoy 49.1%49

70、.1%488.6%488.6%79.8%79.8%52.9%52.9%79.0%79.0%-13.1%13.1%-9.1%9.1%-12.9%12.9%-8.8%8.8%-8.5%8.5%-8.1%8.1%參照Starlink的年發射節奏和發射數量,對比中美一箭多星、火箭運載能力、載荷成本、衛星重量等案例資料,我們對GW星座發射節奏進行了預估,并對發射、制造、地面站等環節的成本分別進行了測算。參照上文的星座對比,我們假設我國火箭發射峰值為一年52次(7天一次),單星重量約為800kg,按照長征五號有效LEO載荷計算,一箭多星的峰值預計為一箭24顆衛星。由測算結果來看,我國低軌衛星星座有望在27

71、年前入軌千顆衛星(達到總數的8%),并在2029/32/34年內完成總數的27%/56%/75%,基本達成ITU的里程碑要求。我們預計在24年我國將基本完成實驗星的發射測試,并在25-27年逐步提升火箭發射次數和一箭多星運載能力,并在2028年后開始以測算峰值常態化發射。隨著規?;@現、供應鏈民營企業占比提升、火箭多級回收技術成熟等因素影響,衛星各環節成本有望持續下降??偟膩砜?,未來5年我國有望進入低軌衛星產業高速增長區間,24-28年5年CAGR有望達到121.1%。我國GW星座發射成本測算 33 3.3 我國衛星運營應用環節空間測算:千億藍??臻g徐徐打開 數據來源:西南證券測算 用戶數

72、量(萬)1 50 100 150 200 300 400 500 1000 5000 10000 終端價格(元)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寬帶用戶占比 30%30%30%30%30%30%30%30%30%30%30%終端市場空間(百萬元)終端市場空間(百萬元)10.510.5 525525 10501050 15751575 21002100 31503150 42004200 52505250 1050010500 5250052500 105000105000 IoT月服務費(元/月)100 100 10

73、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寬帶月服務費(元/月)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月服務費空間(百萬元)月服務費空間(百萬元)15.615.6 780780 15601560 23402340 31203120 46804680 62406240 78007800 1560015600 7800078000 156000156000 參照上文提及的銥星、OneWeb、Starlink的用戶終端售價和月服務費,我們對針對個人用戶的衛星寬帶服務的市場空間進行了估計。當開通寬帶服務的用戶在總用戶數量中占比

74、為30%、終端價格為3500元、窄帶和寬帶月服務費分別為100和200元/月的情況下,用戶數達到150萬時,終端和月服務費總市場規模將達39億元;用戶規模達5000萬時,總市場規模將超千億。除個人寬帶應用場景外,衛星互聯網還可被廣泛應用于航天航空、海事船舶、基站回傳、偏遠地區網絡接入等領域。如銥星NEXT提供了多項載荷托管服務,其中包括實時飛機跟蹤和監視服務、全球實時AIS船舶跟蹤服務以及一項空間天氣監測系統。未來,得益于衛星互聯網在全球范圍內的廣泛覆蓋,其To B和To C的商業價值將逐步展現。我國衛星互聯網下游C端市場規模測算 34 3.4 我國衛星產業格局:產業輻射廣闊,參與企業眾多 數

75、據來源:Wind,公司官網,西南證券整理 衛星互聯網產業形成了以航天集團和體制內院所為主的國家隊主導、民營企業廣泛參與的產業格局。依托央企國企在航天領域長時間的技術積淀,在火箭衛星制造、火箭發射等技術密集和資本密集型環節還是以航天集團、科研院所等國家隊主導。在星網集團成立后,以及國家鼓勵民企參與航天領域的相關文件發布后,民營企業市場份額有望持續提升。衛星制造環節相關企業 衛星發射環節相關企業 地面裝備領域相關企業 衛星發射環節相關企業 35 36 目 錄 1 衛星互聯網泛在通信的基礎設施 2 低軌衛星技術高速發展,已能與4G通信媲美 3 衛星互聯網產業輻射廣,規?;虺| 4 相關上市公司梳理

76、 4.1 震有科技:通信設備領先供應商,低軌衛星組網迎增量 數據來源:Wind,公司官網,西南證券整理 震有科技成立于2005年,主營通信設備覆蓋公網、專網及衛星互聯網,設備能夠應用于接入網、傳輸網、核心網等環節。是業內少數具備5G核心網+基站端到端解決方案提供能力的供應商,具備通信技術的先進性。公網領域,公司已切入東南亞“一帶一路”國家核心網和接入網市場,以及國內第四大運營商中國廣電的通信設備招標。未來公司有望通過廣電的成功案例,進一步獲取三大運營商市場份額。專網領域,公司在多個細分領域具備競爭優勢,受益國家應急“十四五”規劃以及煤炭、園區等數智化建設加速,公司專網市場有望保持較好增長。衛星

77、互聯網領域,公司曾獨家承接我國首個衛星移動通信“天通一號”核心網建設項目,在衛星核心網領域具備強競爭優勢,具有較高業績彈性。2005年 2008年 2010年 2012年 2013年 2016年 2020年 2022年 震有科技成立震有科技成立 發布自研國產化發布自研國產化軟交換軟交換NC5200NC5200 垃圾短信攔截設備應垃圾短信攔截設備應用于中國移動核心網用于中國移動核心網 發布光傳輸交換一體化發布光傳輸交換一體化產品產品NC5200D/ENC5200D/E,為邊防、,為邊防、電力等行業提供新一代電力等行業提供新一代光電多業務綜合接入解光電多業務綜合接入解決方案。決方案。收購收購UTU

78、T斯達康的斯達康的NGNNGN產品線產品線 承建印度電信承建印度電信(BSNLBSNL)全國信)全國信令網、核心網和令網、核心網和接入網接入網 科創板上市(震科創板上市(震有科技有科技 688418688418)中標馬來西亞電中標馬來西亞電信核心網信核心網 震有科技發展歷程 37 4.1 震有科技:通信設備領先供應商,低軌衛星組網迎增量 數據來源:Wind,西南證券整理 震有科技主營產品為其既重視局端系統、智慧調度系統、核心網絡系統及提供少量技術與維保服務,其中指揮調度系統系列產品占主要部分。公司自2018年至2020年總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毛利率均呈現穩定的發展趨勢。2021年及2022年

79、總營收仍呈相對穩定趨勢,但歸母凈利潤及毛利率大幅下跌,歸母凈利潤最低跌至-2.15億元,毛利率最低跌至-29.32%。2021年及2022年歸母凈利潤及毛利率大幅下跌的原因為公司大幅增加了研發投入,其2021年的研發費用同比增長79.23%總營收及其增速情況 產品分布情況 歸母凈利潤及其增速情況 毛利率情況 38 4.2 鋮昌科技:相控陣T/R芯片民企龍頭,份額有望進一步提升 數據來源:Wind,公司官網,西南證券整理 鋮昌科技成立于2010年,公司主營微波毫米波模擬相控陣T/R芯片,主要向市場提供基于GaN、GaAs和硅基工藝的系列化產品以及相關的技術解決方案,是國內少數能夠提供相控陣T/R

80、芯片完整解決方案的企業之一,產品已覆蓋地面、星載、機載、彈載等領域。公司致力于推進相控陣T/R芯片的自主可控,以及打破高端射頻芯片長期以來大規模應用面臨的成本高企困局。公司領先推出了星載和地面用衛星互聯網相控陣T/R芯片全套解決方案,未來隨著低軌衛星星座對于低成本的需求提升,公司市場份額有較大提升空間。2010年 2016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2年 鋮昌科技成立鋮昌科技成立 獲評浙江省重點獲評浙江省重點企業研究院企業研究院 公司的相控陣公司的相控陣T/RT/R芯片被芯片被評為浙江省優秀工業產品評為浙江省優秀工業產品 獲評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獲評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業 承建

81、浙江省重點實驗室承建浙江省重點實驗室 獲評浙江省“隱形冠軍”獲評浙江省“隱形冠軍”企業企業 1111月高分十二號月高分十二號0101星成星成功發射功發射 獲評國家專精特新獲評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小巨人”企業 9 9月股份公司成立月股份公司成立 6 6月月6 6日公司于深日公司于深交所主板上市,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碼:股票代碼:SZ.001270SZ.001270 鋮昌科技發展歷程 39 4.2 鋮昌科技:相控陣T/R芯片民企龍頭,份額有望進一步提升 數據來源:Wind,西南證券整理 公司盈利能力持續提升,2022年,公司實現營收2.8億元,同比提升31.7%,實現歸母凈利潤1.3億元,

82、同比下降17%,下降的主要原因系研發投入提升以及所得稅率增加。公司近5年毛利率毛利率保持在較高水平,均維持在70%以上,2022年實現毛利率71.3%,凈 利 率47.8%,毛 利 率 在2022年小幅下滑的主要原因系地面相控陣芯片出貨占比提升??偁I收及其增速情況 歸母凈利潤及其增速情況 產品結構情況 利潤率情況 40 4.3 國博電子:背靠中電科集團,T/R組件行業龍頭 數據來源:Wind,公司官網,公司招股說明書,西南證券整理 國博電子成立于2000年,公司主要從事有源相控陣T/R組件和射頻集成電路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包括T/R組件和射頻模塊、射頻放大類芯片、射頻控制類芯片等,

83、覆蓋防務與民用領域。公司是參與國防重點工程的重要單位,長期為陸、海、空、天等各型裝備提供大量配套產品,產品市場占有率國內領先,是國內面向各軍工集團銷量最大的有源相控陣T/R組件研發生產平臺。公司前三大股東分別為中電國基南方集團、中電科55所、中電科國微,并于2019年整合中國電科55所微系統事業部有源相控陣T/R組件業務。公司背靠中電科集團,擁有強大研發資源,有望充分受益未來相控陣雷達的放量。國博電子發展歷程 有限公司成立有限公司成立 公司更名并遷移公司更名并遷移至江蘇南京至江蘇南京 公司遷址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公司遷址江寧經濟技術開發 整合了中國電科五十五所整合了中國電科五十五所微系統事業部微系

84、統事業部 南京國博電子股份有南京國博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設立限公司設立 7 7月月2222日于上海日于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證券交易所上市 2000年 2006年 2013年 2019年 2020年 2022年 第一階段第一階段(設立(設立-20132013年):產品初入市場階段年):產品初入市場階段 第二階段(第二階段(20142014年年-20172017年):年):產品線擴張和市場開拓階段產品線擴張和市場開拓階段 第三階段(第三階段(20182018年年-至今):至今):綜合實力全面提升階段綜合實力全面提升階段 41 4.3 國博電子:背靠中電科集團,T/R組件行業龍頭 數據來源:Wind,西南

85、證券整理 下游需求充足,公司各業務線均保持快速增長。2022年,公司實現營收34.6億元,同比增長37.9%,實現歸母凈利潤5.2億元,同比增長 41.4%,毛 利率和凈利率分別為 30.7%和 15%,基本保持穩定??偁I收及其增速情況 歸母凈利潤及其增速情況 產品占比情況 利潤率情況 42 分析師:葉澤佑 執業證號:S1250522090003 電話:18883538881 郵箱: 聯系人:曾慶亮 電話:18070350292 郵箱: 西南證券研究發展中心 西南證券投資評級說明西南證券投資評級說明 報告中投資建議所涉及的評級分為公司評級和行業評級(另有說明的除外)。評級標準為報告發布日后6個

86、月內的相對市場表現,即:以報告發布日后6個月內公司股價(或行業指數)相對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的漲跌幅作為基準。其中:A股市場以滬深300指數為基準,新三板市場以三板成指(針對協議轉讓標的)或三板做市指數(針對做市轉讓標的)為基準;香港市場以恒生指數為基準;美國市場以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或標普500指數為基準。公司評級 買入:未來6個月內,個股相對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漲幅在20%以上 持有:未來6個月內,個股相對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漲幅介于10%與20%之間 中性:未來6個月內,個股相對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漲幅介于-10%與10%之間 回避:未來6個月內,個股相對同期相關證券

87、市場代表性指數漲幅介于-20%與-10%之間 賣出:未來6個月內,個股相對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漲幅在-20%以下 行業評級 強于大市:未來6個月內,行業整體回報高于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5%以上 跟隨大市:未來6個月內,行業整體回報介于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5%與5%之間 弱于大市:未來6個月內,行業整體回報低于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5%以下 分析師承諾分析師承諾 報告署名分析師具有中國證券業協會授予的證券投資咨詢執業資格并注冊為證券分析師,報告所采用的數據均來自合法合規渠道,分析邏輯基于分析師的職業理解,通過合理判斷得出結論,獨立、客觀地出具本報告。分析師承諾不曾因,不

88、因,也將不會因本報告中的具體推薦意見或觀點而直接或間接獲取任何形式的補償。重要聲明重要聲明 西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具有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核準的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本公司與作者在自身所知情范圍內,與本報告中所評價或推薦的證券不存在法律法規要求披露或采取限制、靜默措施的利益沖突。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若您并非本公司簽約客戶,為控制投資風險,請取消接收、訂閱或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信息。本公司也不會因接收人收到、閱讀或關注自媒體推送本報告中的內容而視其為客戶。本公司或關聯機構可能會持有報告中提到的公司所發行的證券并進行交易,還可能為這些公司

89、提供或爭取提供投資銀行或財務顧問服務。本報告中的信息均來源于公開資料,本公司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證。本報告所載的資料、意見及推測僅反映本公司于發布本報告當日的判斷,本報告所指的證券或投資標的的價格、價值及投資收入可升可跌,過往表現不應作為日后的表現依據。在不同時期,本公司可發出與本報告所載資料、意見及推測不一致的報告,本公司不保證本報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狀態。同時,本公司對本報告所含信息可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資者應當自行關注相應的更新或修改。本報告僅供參考之用,不構成出售或購買證券或其他投資標的要約或邀請。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和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個人的投資建議。投資者應結合自己的投資目標和財務狀況自行判斷是否采用本報告所載內容和信息并自行承擔風險,本公司及雇員對投資者使用本報告及其內容而造成的一切后果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本報告及附錄版權為西南證券所有,未經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復制和發布。如引用須注明出處為“西南證券”,且不得對本報告及附錄進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未經授權刊載或者轉發本報告及附錄的,本公司將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友情提示

1、下載報告失敗解決辦法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報告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衛星互聯網行業專題研究:空天地泛在通信的必要環節-230630(45頁).pdf)為本站 (茫然) 主動上傳,三個皮匠報告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三個皮匠報告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