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眾集團華麗轉身,電動化蓄勢待發 歐洲專題3 證券分析師 :曾朵紅 執業證書編號:S0600516080001 聯系郵箱: 聯系電話:021-60199798 2020年7月1日 證券研究報告行業研究電力設備與新能源行業 大眾堅定電動化路線,率先轉型,2025年目標純電動化率20%+:歐盟最嚴碳排政策即將實行,國內雙積分政策落地, 車企電動化改革勢在必行。大眾堅定押注電動化,豪擲600億歐元投資電動化智能化,20年純電動化率預計提升至4% (19年僅1%),計劃25年純電動化率20%+,銷量300萬,主要銷量來自中國和歐洲。大眾打造100%電動化基因MEB 平臺及PPE平臺,分別打造大眾車型和
2、豪華車型,計劃到2029年累計生產2600萬輛電動車,其中2000萬輛來自MEB, 600萬輛來自PPE。MEB平臺采用集中式電子電氣架構,搭載大眾獨立打造的操作系統和攜手微軟研發的云平臺,擺脫了 傳統Tier1供應商的限制,整車廠可以實現圍繞自己的OS做開發升級,增厚整車廠利潤,實現效率提高和成本下降(ID.3 制造成本比e-Golf低40%)。此外,MEB平臺產能覆蓋全球擴張迅速,規模效應顯著,配合大眾集團成熟的產品布局及 制造底蘊,形成了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MEB平臺27款新車型集中落地,大眾開啟電動化元年: 20-22年MEB平臺計劃有27款新車型落地,首款車型ID.3預計9 月在歐洲
3、交付,20年底ID.4將在中國、美國、歐洲三地發布開啟全球市場,21年還將發布ID.roomzz、ID.vission等車型。 大眾19年全球電動車銷量12萬輛;20年1-4月銷6.8萬輛,同比+115%,歐洲市場貢獻主要增量,我們預期全年銷量有望 達到35-40萬輛,同比增180%+,其中中國市場10萬輛,同比翻番;海外25-30萬輛,同比增2倍以上,一方面受益于歐 洲電動車政策的強刺激,另一方面受益于ID.3交付,該車型目前在售訂單超過3萬輛,已產超過2萬輛,待軟件問題解決, 9月可實現大規模交付。21年隨著更多新車型上市,我們預計大眾銷量有望達到80萬輛,同比+100%,2025年銷量我
4、們 預計達300萬輛+,MEB平臺和PPE平臺銷量占比達到80%以上。 2025年電池需求200GWh,MEB平臺供應鏈受益:大眾發布四階段動力電池戰略,初期以外購電池為主,中期合資建 廠作為補充。目前大眾已分四批招標鎖定LG、CATL、SKI、三星作為電池供應商,TR1-2招標共計60GWh,寧德時代占 國內份額70%和歐洲20%,LG占歐洲60%,SK占美國100%,TR5計劃再招標90GWh,或引入新的供應商作為補充 。此 外,20年大眾在國內擬入主國軒高科,預計國軒定位為大眾中國市場二供;海外與Northvolt合資建廠,2023-2024年 16GWh產能落地,可作為電池采購補充。我
5、們預計隨著MEB平臺車型落地,寧德時代和LG供應鏈率先受益于電池需求爆 發,國內材料龍頭憑借成本、性能提升,已逐步提高在外資電池企業中采購占比,目前均反饋海外電池企業20年預示訂 單翻番;MEB平臺核心零部件(熱管理、繼電器等)也將受益于銷量起量。 投資建議:歐洲政策強刺激,國內外銷量加速回暖,7月排產已經明顯恢復,Q3拐點確立;而看21年國內外政策+新 車型驅動,均為銷量大年。重點推薦歐洲電動車及特斯拉產業鏈,推薦寧德、璞泰來、科達利、新宙邦、恩捷、當 升,關注億緯、比亞迪、天奈、天賜等;核心零部件宏發、匯川、三花;上游資源華友、天齊,關注贛鋒。 風險提示:政策低于預期,全球新能源車銷量低于
6、預期 綜述:傳統車企華麗轉身,電動化蓄勢待發 2 oPsNoQzRnNpQqQtMtNsMnO9P9RbRpNmMmOrRiNrRoRfQmMnP7NpPwPMYsQoPvPnRpO 3 PART1 電動化戰略:華麗轉身 歐洲碳排政策:最嚴格碳排政策倒逼車企電動化改革 大眾電動化戰略:2025年純電滲透率20%,銷量300萬輛 純電動平臺:對標特斯拉,大眾開啟數字化+電動化轉型 PART2 銷量:萬事俱備,放量在即 銷量驅動:新車型大量落地+補貼政策超預期 銷量預測:2025年銷售300萬輛電動車,滲透率20%+ PART3 供應鏈:迎來發展良機,全面開花 電池:2025年需求200GWh,國
7、內供應鏈龍頭受益 PART4 投資建議及風險提示 目錄 電動化戰略:傳統車巨頭的華麗轉身 4 歐盟最嚴碳排放考核正式執行:2020年95%的新車平均碳排放須達到95g/km,到2021年100%滿足該要求, 超出碳排放標準的車輛將受到95歐元/g的罰款。并要求, 2025年新車平均碳排放量比2021年減少15% , 2030年少37.5%。 為達到95g/km目標,21年大眾歐洲電動化率需達11%。截止19年底大眾碳排放還有30g左右差距,據我們 測算若到2021年大眾電動化率達到11%左右,則基本滿足歐盟排放要求(19年僅為1.5%),2025年電動化 率需達到26%+,2023年電動化率需
8、達45%,歐洲碳排政策倒逼大眾進行電動化改革。 同時21-23年中國雙積分制度考核趨嚴,為滿足積分要求,大眾也將中國作為最重要的電動化市場。 數據來源:EEA,東吳證券研究所 表 為滿足歐洲碳排放考核,大眾電動化率測算 歐洲與中國的排放政策倒逼大眾加速電動化 20192021E2025E2030E 銷量 (萬輛) 占比 碳排放 (g/km) 銷量 (萬輛) 占比 碳排放 (g/km) 銷量 (萬輛) 占比 碳排放 (g/km) 銷量 (萬輛) 占比 碳排放 (g/km) 柴油14036.1%121.511732.0%116.38822.0%106.56715.0%97.5 -其中:48v161
9、1.5%105.12320.0%96.94450.0%96.64770.0%91.9 -其中:普通12488.5%123.69480.0%121.24450.0%116.42030.0%110.7 汽車23761.4%123.420355.6%118.120250.6%108.217438.6%99.0 -其中:48v2711.5%106.74120.0%98.410150.0%98.112270.0%93.3 -其中:普通21088.5%125.616380.0%123.010150.0%118.25230.0%112.4 新能源車合計61.5%12.24011.0%16.410426.0%
10、16.620245.0%16.3 純電動41.1%0.0267.0%0.06416.0%0.012127.0%0.0 插電20.4%46.0154.0%45.14010.0%43.38118.0%40.7 其他合計221.0%117.1221.4%115.9231.4%104.8231.4%99.6 合計387100.0%121.0365100.0%94.9399100.0%80.5450100.0%59.3 考核標準(g/km)95.080.859.4 備注:碳排放低于50g的車輛16-19年計1輛,2020年計為2輛,21年計為1.67輛,22年計1.33輛,23年計1輛 5 2020-2
11、4年戰略,25年電動化率20+%,約50%市場集中歐洲:投資600億歐元;到2029推出75款純電 動車,并將生產約2600萬輛電動車,其中2000萬輛來自MEB,其余來自PPE平臺;同時,在2029年前推 出大約60款混動車型,銷售目標為600萬輛。大眾在20-24年將在混合動力、電動出行以及數字化領域投 資600億歐元,其中純電動領域的投資330億歐元,混合動力及數字化領域的投資為270億歐元。 大眾集團堅定押注電動化,2029年前推75款BEV 圖 大眾電動化規劃 數據來源:車企官網,東吳證券研究所 攜手同心-2025戰略 2025年推50款純電 &30款插電 集團電動化率25% 201
12、6年 2017年 2030年,大眾整 個車型陣容將全部 實現電動化 至少300余款電動 車型 RoadmapE 戰略 MEB平臺發布 整體架構的具備靈 活性、純電動正向 研發、重量更理想、 整體智能化布局 基于該平臺生產 1000萬輛電動車, 包括27款新車型 2018年 2023年前投資440億歐 元用于汽車電動化、智 能化、網聯化及共享化 20205年前推出50款純 電車。 2019年 2023年前投資300億歐元 用于汽車電動化; 2028年前推出70款純電車; 2028年前生產電動車 2200萬輛;4)2030年, 歐洲和中國電動車占比超 過40%。 大眾與 Northvolt合 資建
13、16gwh電 池產能,2023 年底投產 合資建電池廠 18年年報會議 2020年 20年5月成為國軒 第一大股東 入股江淮母公司, 并獲得75%江淮大 眾股份 推動中國電動化 19-23年5年計劃 20年電動化率達到4%,25 年達到20%,25年銷量目 標300萬。 到2029年共推出75款純電, 生產2600萬輛電動車 20-24年5年計劃 6 中國為大眾重點布局市場。大眾將在一汽-大眾、上汽大眾共同生產電動車,計劃2025年在華電動車銷量突 破150萬輛;2028年在華累計銷量超過1100萬;到2035年電動車占在華銷量的50%。 首款車型20年底上市。上汽大眾安亭MEB工廠將于今年1
14、1月份實現預批量試生產,2020年10月份正式投產, 初期投產奧迪Q4 e-tron、大眾ID.4、斯柯達Vision E三款SUV,首款車型將于2020年年底正式上市。到 2025年,計劃再生產五種車型,還將建設電動汽車工廠和研發中心。 押注中國電動車市場,2025年計劃突破150萬輛 圖 上汽大眾MEB平臺建設規劃 數據來源:車企官網,東吳證券研究所 大眾 奧迪 斯柯達 投資170億 上汽大眾 安亭基地 2020年11月投產 初期投產奧迪Q4 e- tron、大眾ID.4、斯 柯達Vision E三款 SUV 助力 2025年在華銷售 150萬輛電動車; 28年累計銷量 1100萬輛; 3
15、5年電動車在華 銷量占50% 7 2025年純電滲透率20%,銷量300萬輛 大眾2025年電動化目標達到20%-25%,銷量300萬輛。根據大眾2020-2024五年戰略,20年電動化目標 4%(對應約40萬輛),其中一大半銷量來自歐洲,25年電動化目標20%(對應約300萬輛),其中一半銷 量來自中國,歐洲銷量占比30%+,為大眾銷量主戰場。 圖 大眾20-25年電動車銷量規劃(%,百萬輛) 數據來源:車企官網,東吳證券研究所 8 打造純電動基因MEB平臺和PPE平臺 傳統平臺造電動車有限制。2020年前大眾上市的純電動車型如e-Golf、Audi e-tron等都依托傳統平臺改 造開發,
16、但由于傳統平臺未提前預留電池包的安裝空間,而有排氣管、傳動軸、變速箱等空間,和純電動 車無法完全匹配,油電共享平臺對造車效率等方面有影響。 大眾打造只生產純電車型的 MEB、PPE純電動平臺。其中 ,MEB 平臺的車型將以大眾、斯柯達、西雅特 以及入門的奧迪為主,PPE 以保時捷、賓利、高端奧迪等豪華車型為主,分別對標原有的MQB、MLB等 大眾傳統平臺。純電平臺不需要承載多種動力系統,大大降低了平臺的復雜程度。大眾計劃 2029 年基于 MEB 平臺打造的車型將達到 2000 萬輛,基于 PPE 平臺打造的車型將達到 600 萬輛。 圖 大眾MEB平臺PPE 平臺與傳統平臺對比 MEB PP
17、E 數據來源:車企官網,東吳證券研究所9 MEB具備100%純電動基因,電動車更具優勢。區別于改造的MQB平臺,MEB架構靈活,可以從續航里程、 空間感、多樣性、舒適性與動態表現方面全面強化車輛,同時優化車輛整體智能化布局。 布局:MEB去除了MQB的橫向/前置發動機、前輪驅動布局,車身可以擁有更長的軸距和更短的前后懸掛。 動力電池位于板面上,實現載荷的均勻分布,并且可配置不同尺寸/容量的電池,帶電量遠超e-Golf。在總 體長度方面,其幾乎與Golf所用的平臺尺寸相近,但內部空間更大,車型尺寸堪比大眾Passat。 效率:平臺可延展性強,可以生產不同尺寸、不同車身結構、不同驅動形式的車,僅采
18、用一款通用的動力電 子系統,配備一款永磁同步電機。電池組也具備可擴展性,空間利用情況優化。 成本:MEB整合了所有電子控件,減少了微處理器的數量,模塊化在規模經濟方面具有優勢(電池的布局, 不同驅動方式使用通用的動力電子系統等),ID3制造費用較Golf電動版低30-40%。 MEB平臺:100%純電動基因,更具優勢 圖 大眾MEB平臺與MQB平臺構架區別 數據來源:車企官網,東吳證券研究所 圖 ID3續航里程提高,成本進一步下降,更具經濟性 10 MEB平臺:集中式電子電氣架構 MEB平臺打造集中式電子電氣架構(EEA)。MEB僅有3 個ICAS域控系統:ICAS1(整車控制)+ICAS2
19、(自動駕駛)+ ICAS3(娛樂系統),完成了由MQB分布式EEA( 70+單一電子控制單元ECU )向集中式 EEA(3個域控制器)的轉變(類似特斯拉:CCM中央計算模塊+BCM LH左車身模塊+BCM RH右車身模塊) 集中式EEA推動軟件定義汽車。ECU的算力不能協同,并相互冗余,分布式架構需大量內部通信,導致線束 成本增加,裝配難度加大。集中式EEA的算力集中化,運行幾乎無延時,可以跨域進行更精細的控制,且不 再依賴傳統供應鏈中Tier1提供ECU,且大大縮短研發周期,線束結構精簡,從芯片層面解決汽車內部信息系 統碎片化的問題。 圖:MEB平臺ICAS架構 圖:特斯拉EEA架構 BCM
20、 LH BCM RH Autopilot MCU 集中式電子電氣架構 數據來源:車企官網,汽車電子設計,東吳證券研究所11 MEB平臺:傳統車企的數字化轉型 大眾的數字化轉型,目標汽車軟件自供比例提升至60%以上:1)19年6月大眾組建軟件業務公司,起名為 Car.Software,大眾各個品牌所有涉及基礎軟件業務的團隊都將聚集到Car.Software旗下。2)大眾旗下所 有的品牌2025年之前操作系統只用VW.OS,云平臺只用Volkswagen Automotive Cloud。3)2025年之前, 汽車代碼由大眾自己開發的比例從現在的不到10%提升到60%以上。 大眾獨立打造VW.OS
21、+攜手微軟研發VW Automotive Cloud 。ID.3除了一個負責駕駛的OS外,整車所有 的計算芯片、內存、傳感器、輸入輸出設備、應用程序,全部由VW.OS管理和調度,外部開發者面對VW.OS 界面就可進行應用軟件開發,降低了第三方開發軟件的壁壘。云服務系統是大眾應用生態系統,包含大眾所 有的應用軟件,類似手機APP Store,未來軟件開發和增值將成為車企的利潤中心和價值樞紐。 圖:VW.OS 類比手機的平臺部署,改變汽車商業模式 數據來源:車企官網,東吳證券研究所12 MEB平臺:電動汽車架構規劃優勢 實現效率提高和成本下降:汽車控制單元的 ECU 可持續減少,可節省ECU 成本
22、,同時減少 ECU之間的線束, 極大降低原材料成本,后期裝配簡化帶來了生產效率提高和人工成本降低; 有利于OTA功能的實現并提高算力,OTA 之前需要對整個電子基礎設施進行驗證,較少數量的ECU可以減少 確認工作,由于部分區域算力集中統籌,整體算力能力可大幅度提升; 擺脫傳統車企供應鏈限制,把握底層架構,縮短研發周期以及后期可快速升級。傳統供應鏈高度依賴博世、 德爾福、英飛凌等Tier1提供 ECU, 整車EEA可以實現圍繞自己內部的OS做開發升級,和Tier1供應商的合 作模式改變,整車廠利潤增厚。 圖:大眾汽車架構:3-5個高性能的計算單元+安全相關的ECU & 自己開發的基礎軟件VWOS
23、+軟件堆層(software stack) 數據來源:車企官網,東吳證券研究所13 MEB平臺:開放實現合作共贏 圖:大眾和其他企業的合作 大眾和福特聯手共享MEB平臺,多方面深度合作。自2023年起,福特汽車將使用大眾MEB平臺,開發一款 專供福特歐洲的純電動車,最大限度的發揮MEB平臺的規模效應。此外,大眾對福特持有股份的自動駕駛公 司Argo AI注資,實現自動駕駛的規?;逃?。 大眾入主國軒并增資江淮,加強中國電動化戰略。大眾收購國軒預計定位二供將保證國內動力電池供應安全, 并在電池領域開展合作,展現出車企對中國市場和鋰電集群的認可提升。 數據來源:車企官網,東吳證券研究所14 14
24、40 110 180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 中國MEB排產(萬輛) 中國MEB排產計劃 規劃產能18萬 輛/年 規劃產能 12萬輛/年 規劃產能 20萬輛/年 規劃產能 33萬輛/年 規劃產能2 萬輛/年 規劃產能15萬輛 /年 MEB平臺:覆蓋全球,產能擴張迅速 大眾MEB全球有8個工廠(后續還有8個),首批工廠中國2個,美國1個,歐洲5個(德國4個,捷克1個)。 歐洲:20年4月歐洲MEB進入SOP,ID3預計6月份交付,ID3 20年排產10萬輛,ID4 5萬輛,合計15萬輛。 中國:2個MEB工廠(上汽大眾安亭+一汽大
25、眾佛山),2022年之前還有3個工廠(青島、長春、儀征),20 年10月中國MEB進入SOP,安亭工廠和佛山工廠先投產,其他三個工廠根據后續情況來定。20年預計ID4年底 投產量不大,21年14萬,22年40萬,25年110萬,28年180萬。 美國:ID4預計20年投產,此后還有奧迪Q4 e-tron和ID.Buzz落地,整體銷量規劃是中國區的20-25%。 圖 大眾MEB分地區產能規劃,實現本土化產銷 數據來源:車企官網,electrive,東吳證券研究所15 PPE平臺:針對豪華純電車型 PPE平臺定位豪華電動車,擴大大眾集團電動車市場。PPE平臺由奧迪和保時捷共同打造,優化了MEB和
26、保時捷J1的組件和技術模塊,在動力總成、懸架、電壓系統和電池組等方面更適應性能更高的豪華車,供 內部奧迪(高端)、保時捷、蘭博基尼等高端車型使用。 與傳統油電平臺區別:1)支持800伏架構,支持高達350千瓦超級充電,可實現20分鐘充電80%的目標。 2)以奧迪A4為藍圖進行設計,適用于不同底盤高度,內部空間將比同尺寸汽油機車型更寬敞。3)標配車 型后置電機,同時可加裝前軸電機,可擴展扭矩矢量控制系統、空氣懸架以及四輪轉向等。 PPE平臺的首款車型預計將于2021年亮相。奧迪正在開發A4版本的“E-Tron GT”車型,預計于21年推 出,保時捷首批基于PPE平臺打造的車型將是Cayman和B
27、oxster的純電動版本。 大眾將向其他車企開放PPE平臺技術。媒體表示阿斯頓馬丁、邁凱倫和瑪莎拉蒂等品牌均有濃厚興趣。 圖表 PPE平臺架構 16 圖表 PPE平臺計劃21年推出 MEB PPE 數據來源:車企官網,electrive,東吳證券研究所 大眾 VS 特斯拉:制造經驗豐富,規模效應顯著 軟件 自動駕駛 電池 汽車制造 實現集中式電子電氣架構:CCM(中央計算模塊)、BCM LH(左車身控制模塊)、BCM RH(右車身控制模塊) 整車OTA:特斯拉具有整車OTA(遠程無線升級技術)的 能力,可實現固件和軟件升級 自研FSD芯片:算力滿足L5級別的自動駕駛。 海量數據收集:特斯拉累計
28、路測數據突破 20億英里,特斯拉表 明其路測數據占全行業總路測數據的99%。 L2.5級別自動駕駛:算法即將實現城市輔助駕駛 松下圓柱工藝成熟、生產自動化程度高 超高鎳NCA+硅碳負極,能量密度最高 自主專利:干電極、百萬英里壽命、預補鋰、無 凸片電極等,降低成本 全球共六家工廠,美國 3座、中國1座、歐洲2 座,德州工廠待建,目 前產能約60萬輛 單車成本高。 特斯拉 大眾 品牌&車型 大眾集團旗下有12個品牌,涵蓋摩托車、家用轎 車、卡車等領域,大眾、奧迪、保時捷、蘭博基尼、 賓利等品牌覆蓋范圍廣,品牌力強大。 車型豐富,滲透豪華車及大眾車。MEB平臺主打大 眾車型,PPE主打豪華車型,各
29、品牌車型規劃豐富 特斯拉只有1個品牌,缺乏大眾定 位的車型,主打高端和科技感, 主打車型Model 3約4萬美元, Model S/X定位高端市場。 制造經驗豐富,打造MEB和PPE平臺。大眾 生產汽車百余年,全球銷量1000萬輛+,純 電平臺將進一步提高電動車生產效率。 規模效應強大。純電平臺對外開放,單車研 發費用/管理費用/折舊均低于特斯拉。 特斯拉 大眾 特斯拉 大眾 特斯拉 大眾 研發費用 管理費用 單車折舊 從LG Chem、SKI和CATL三家供應商 外購電池 與Novthwalt合資建16GWh產能,預 計于2023年投產 集中式EEA、VW.OS、云服務 受到供應商的限制:原
30、供應鏈 高度依賴Tier1提供 ECU, EEA 需要圍繞自己內部的OS做開發 升級,顛覆傳統供應模式 投資Argo ,計劃使用 Argo AI的自動駕駛系統。 成立自動駕駛子公司,計劃 硅谷和中國設立分公司。 17 銷量:萬事俱備,放量在即 18 大眾MEB平臺車型規劃 大眾計劃22年底發布27款基于MEB平臺生產的車型,29年共生產2000萬輛車。19年大眾發布專門生產 純電動車的MEB電動汽車平臺,2020年MQB(舊平臺改造)與MEB均有車型推出,2021年重心將轉移到 MEB上。長期來看,大眾計劃到2029推出75款純電動車,2000萬輛由MEB生產。 圖 大眾純電平臺車型規劃 數據
31、來源:車企官網,東吳證券研究所 2020E 2022E 2025E 2029E MEB累計發布27款 國內第二波車型發布 累計推出50款EV 30款PHEV 國內MEB投產 歐洲首款交付 累計推出75款EV 生產2000萬輛 累計生產600萬輛 首款PPE車型發布 2020 2021 2022 MEB平臺 國產:ID.4 ID.ROOMZZ ID.VISSION ID.3 第二波新車型 海外:ID.3 ID.4 ID.BuggyID.ROOMZZ ID.VISSION ID.BUZZ ID.Space Vizzion PPE平臺 奧迪 e-tron GT 保時捷 Macan 、Cayman 、
32、Boxster 19 MEB PPE ID.3為MEB平臺首款純電車型,類似高爾夫的緊湊型轎車,提供三種電池容量45/58/77kwh,續航里程 330/420/550km,最低版本售價3.7萬歐元,在德法等國補貼范圍內,預計補貼后售價將低于3萬歐元。若 銷量達到10萬輛以上,價格將會有所下調。ID.3 1ST 2019年5月預售,首周訂單量超過1.5萬輛,目前3萬輛 指標已訂滿。 ID3預計9月在歐洲交付:首款車ID.3計劃20年9月在歐洲交付,此前受疫情影響的德國茲威考工廠已于4月 23日復工生產,ID.3的日產能達到100臺,集團目標MEB平臺20年銷量10萬輛,主要在歐洲交付。 ID.
33、3:首款MEB車型,開啟電動化大趨勢 圖表 ID.3車型及參數 數據來源:車企官網,東吳證券研究所 ID.3 1STID.3 1ST Plus ID.3 1ST Max 指導價37350歐元43650歐元47950歐元 長高寬(mm)4261/1809/1552 最大扭矩(Nm)310 電池容量(kwh)45/58/77 續航里程(km)330/420/550 功率最大150千瓦(204馬力) 配置 包括語音控制 和導航系統 豪華的內飾照 明和雙色外觀 配備抬頭顯示 器和全景天窗 電池質保8年/16萬公里 20 ID.4:首款國產 MEB 車型,20年底上市 ID.4:首款國產MEB車型,售價
34、4萬美元左右。ID.4是大眾在全球推出的首款基于MEB平臺打造的電動汽 車,定位緊湊型SUV,續航里程為500KM。ID.4在美國市場上起價為4萬美元(約合28.38萬元)左右,考 慮到0.75萬美元的稅收減免,到手價大概為3.25萬美元。 ID.4將在中國、美國和歐洲三地投產,國產版預計將于2020年底發布,命名為ID初見,分別落戶一汽-大 眾及上汽大眾,預計雙方推出不同版本車型,后期性能版本車型ID.4 GTX車型也將推出。 車型ID.4ID.4 GTX 平臺MEB平臺MEB平臺 類型緊湊型SUVSUV 長寬高(mm)4625/1891/1609 軸距(mm)2773 尺寸大于ID.3 動
35、力系統前后雙電機, 220 kW 前后雙電機, 235kW/300kW 動力306ps馬力,450Nm扭矩 電池容量(kwh)83 續航里程(WLTP, km)500420km/500km 充電速度150 kW 直流快充,30 分鐘充電 80 價格4萬美元(¥28.38萬元) 圖表 ID.4 參數 數據來源:車企官網,東吳證券研究所21 ID.5:純電版Passat,2021年全球上市 ID.5:定位高端中型車,定位為純電版Passat。最大總功率275kW,電池容量最高為100kWh,對應700 千米續航里程。ID.5首先于2021年以ID.5 Wagon旅行版面世,1年后再推出轎車版,成為
36、Passat(國內版 稱邁騰)和Arteon(國內版稱CC)的電動替代產品。 圖表 ID.5 參數 ID.5 指導價不超過6萬歐元 長高寬長度近4.9米 電池容量(kwh)77kW/100kW 續航里程(km)590km/700km 功率 后驅 200kW 四驅 前軸75kW+后 軸150kW 四驅 前軸75kW+后 軸200kW 數據來源:車企官網,東吳證券研究所22 保時捷首款純電動五座轎跑19年9月發布,Taycan4S 官方指導價114.8萬,Taycan Turbo官方指導價 149.8萬元,Taycan Turbo S 179.8萬元,帶電量93.4kwh,續航里程465km,對標
37、特斯拉Model S。 發布以來已獲得3萬訂單,其中中國、歐洲、美國各占1/3。9月將在保時捷總部組文豪森新工廠進行生產, 產能從2萬輛擴至4萬輛。 保時捷Taycan:開啟純電跑車新紀元 圖表 保時捷Taycan參數 數據來源:車企官網,東吳證券研究所 Taycan 4STaycan TurboTaycan Turbo S 指導價(萬元)114.8149.8179.8 長高寬(mm)4963/1966/2144 4963/1966/2144 4963/1966/2144 最大扭矩(Nm)6406501050 百公里加速時間(s)43.22.8 最高時速(km/h)250260260 電池容量
38、(kwh)79.293.493.4 續航里程(NEDC, km) 406465465 快充時間(h) 93min/80%/50k w 93min/80%/51k w 93min/80%/52k w 23 銷量:新車型放量帶動19年銷量平穩增長 -100% -5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0 0.5 1 1.5 2 2.5 201701 201703 201705 201707 201709 201711 201801 201803 201805 201807 201809 201811 201901 201903 201905 201907 20190
39、9 201911 202001 202003 大眾銷量(萬輛)同比 大眾19年實現銷量12.3萬輛,同比增長75%,略超預期,其中純電銷6.9萬輛,同比+187%,插混銷5.4萬 輛,同比+16%,主要受奧迪e-tron、e-Lavida 、e-Golf、奧迪Q2L等新純電車型拉動,插混中全新帕薩 特,途觀等新車型在中國市場銷量表現良好。 奧迪e-tron :基于奧迪MLB模塊化平臺生產,定位中型SUV,是奧迪首款量產的純電車型。19年銷量2.4萬 輛,20年1-4月銷量1.2萬輛,同比大幅增長221%,顯示出其較強的競爭力。 圖 17-19年大眾集團電動車銷量(萬輛) Golf 27% Au
40、di e-tron 20% 全新帕薩特 (New Passat (NMS) 17% 途觀 (Tiguan) 9% e-Lavida 6% Cayenne 5% Panamera 4% Passat (Santana) 4% up! 2% 奧迪 (Audi) Q2L 1% Audi Q7 1% Taycan 0% 圖 19年大眾集團電動車銷量分車型占比 數據來源:Marklines,東吳證券研究所24 銷量:歐洲中國為主力市場,19年中國貢獻主要增量 -10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
41、00 60,000 70,000 中國美國歐洲中國同比美國同比歐洲同比 圖 大眾集團電動車銷量(分國家,輛) 歐洲中國為主要市場,19年中國貢獻70%增量,20年歐洲將成最主要增量市場: 中國19年受新車型拉動貢獻主要增量:19年銷4.4萬輛,同比532%,三款為中國版車型快速放量,全新帕 薩特(銷2.1萬輛),途觀(銷1.1萬輛),e-Lavida(銷0.8萬輛),20年1-4月銷1.3萬輛,同比-6%。 歐洲20年銷量同比回升:19年共銷6.6萬輛,同比14%增速放緩,19年銷量較疲軟,新車型較少,主要增 量來自Audi e-tron。20年1-4月銷5萬輛,同比+218%,增量主要來自英
42、法德等補貼提高的國家,Skoda Superb、Citigo、Taycan等新車型放量。 美國Audi e-tron打開市場:19年銷1.3萬輛,同比+118%,主要增量來自Audi e-tron(銷0.5萬輛),市 占率由1%提升至4%。20年1-4月銷0.4萬輛,同比+129%, Audi e-tron銷0.2萬輛,同比+700%。 2% 8% 6% 4% 6% 13% 1% 4% 8% 5% 23% 20% 16% 12% 20% 0% 5% 10% 15% 20% 25% 總計中國美國歐洲 圖 大眾集團市占率 數據來源:Marklines,東吳證券研究所25 銷量:歐洲政策強刺激,助力
43、大眾銷量爆發 歐洲各國補貼發力實現購買平價。德法荷蘭希臘已大幅提高電動車補貼,補貼力度最高9k-1.2w歐,其余國家 有望跟隨。德國將國家補貼提高一倍,ID.3 1st售價39995歐元,補貼后預計售價30895歐元,德國汽車協會 表示制造商將把增值稅減免轉嫁給消費者,若實行,ID3將低于3萬歐元。 國家 政策類別實施時間 政策內容 預算車輛類型要求補貼金額(萬歐元)變動幅度 德國 直接 補貼 2020年上半年 20-25年政府總補貼20.9 億歐元 BEV 4萬歐0.6較19年+50% 4-6.5萬歐0.5較19年+25% PHEV 4萬歐0.45較19年+50% 4-6.5萬歐0.375較
44、19年+25% 2020年下半年 -21年 補貼預計投入22億歐元 BEV 4萬歐0.9 較上半年+50% 4-6.5萬歐0.75 PHEV 4萬歐0.675 4-6.5萬歐0.5625 稅收減免BEV汽車稅豁免延長至2030年,純電動公司汽車征稅的0.25的總購買價格上限將從4萬歐元提高到6萬歐元,增值稅稅率從19降至16 法國 直接 補貼 20年1-5月 2020-2022年每年預算 3.4億-4億歐元 個人BEV 4.5萬歐0.6 4.5-6萬歐0.3 企業BEV6萬歐0.3 20年6-12月補貼資金約5.35億歐元 個人BEV 4.5萬歐0.7較上半年+17% 4.5-6萬歐0.3 企
45、業BEV 4.5萬歐0.5較上半年+67% 4.5-6萬歐0.3 企業PHEV70miles車價的35%,最高0.35 出租車70miles車價的20%,最高0.75 貨車10miles車價的20%,最高0.8 2020年3月-2023年預算5.325億英鎊, EV5萬英鎊車價的35%,最高0.3較上半年-14% 其余補貼不變 置換補貼預計7月6日宣布-EV0.6新增補貼 稅收減免2018年4月到2021年3月,BEV和碳排放低于每公里50g二氧化碳的轎車免路稅,2020年4月起電動車免收BIK稅費(此前為16%)。 數據來源:各國官網,東吳證券研究所 26 銷量:20年開啟純電動化元年 圖
46、大眾集團電動車銷量(萬輛) MEB平臺首款電動車預計于20年9月交付。ID.3將于6月17日啟動首發限量版訂單,第一批ID.3將于9月初交 付,但沒有激活智能應用互聯功能和距離功能,之后將在2021年初通過軟件更新來激活。 新車型和高額補貼助力電動化,預計20年銷35-40萬輛,同比180%以上。大眾20年1-4月銷6.8萬輛,同比 +115%,受疫情影響較小,其中德國銷2萬輛,占比近30%。5月歐洲銷量已逐漸復蘇,下半年德法荷蘭等銷 量大國補貼政策加強,將助力大眾開啟電動化元年。我們預計大眾2020年銷35-40萬輛,同比增180%以上, 其中中國貢獻10萬輛,海外貢獻25-30萬輛;21年
47、隨著MEB平臺ID.4車型打開中國美國市場,大眾銷量預計 達到88萬輛,同比+90%,增量70%來源于MEB平臺。 MEB交付開啟電動化元年電動化率25% 1% 3% 7% 12% 16% 21% 26% 0% 50% 100% 150% 200% 25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2019A2020E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 中國海外同比預計電動化率 27 數據來源:Marklines,東吳證券研究所 銷量預測:2025年電動化率20%,銷量300萬+ 數據來源:車企官網,Marklines,東吳證券研究所 品牌車型上市時間定位20
48、20E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 MEB 國產MEB 大眾ID42020年10月A級SUV1710131518 大眾ID.ROOMZZ2021年初B級SUV37131819 大眾ID.VISSION2021年底B級轎車8131515 大眾ID32022年初A級轎車7101215 第二波新車型 B級轎車豪華版3610 SUV跨界車2610 兩廂版轎車1210 ID.CROZZ28 國內合計110325576105 海外MEB 大眾ID32020年8月A級轎車4812151820 大眾ID42020年10月A級SUV2712152025 大眾ID.Buggy2021年168
49、1010 奧迪Q4 e-tron2021年16152017 大眾ID.ROOMZZ2021年初B級SUV17101210 大眾ID.VISSION2021年底B級轎車181212 大眾ID. BUZZ2022年2310 大眾ID.Space Vizzion16 大眾ID.Buzz Cargo16 海外合計618447397116 MEB平臺合計72876128173221 PPE平臺 海外PPE 奧迪e-tron GT2021年運動轎跑14710 保時捷Macan2023年24 保時捷Cayman2022年138 保時捷Boxster2022年138 賓利2025年3 PPE平臺合計00161533 傳統平臺 國產 奧迪奧迪 A6已上市0.51.511 大眾全新帕薩特已上市23.52111 大眾途觀已上市23.52111 大眾e-Lavida已上市1210.5 大眾寶來 (Bora)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