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0 2 4 年深度行業分析研究報告目錄二、海外市場大有可為,國產新藥出海正當時三、國產新藥進入商業化,創新藥企逐步盈利四、國內創新藥政策逐步回暖,多維度支持創新一、研發實力顯著增強,國產新藥進入收獲期七、海外藥企銷售強勁,映照國產新藥未來可期八、全球重磅學術會議梳理,后續催化劑豐富九、創新藥主要標的更新五、疾病治療范式有望改寫,創新藥突破治療瓶頸3六、前沿技術引領療法更新,聚焦高技術附加一、研發實力顯著增強,國產新藥進入收獲期NMPA受理的1類新藥IND品種數量逐年上升。根據歷年NMPA年度藥品審評報告,NMPA受理的1類新藥IND品種數量自2017年以來逐年上升,且2023年度有較大增長
2、。2023年中國1類新藥的IND受理品種為1241個,同比增長31.7%,為近5年新高。除了2020年的期臨床數量有所下降外,國產新藥各階段臨床試驗自2017年以來一直穩步上漲,直至2022年增速放緩。相比較2022年,2023年申報的各階段臨床試驗數量顯著上升,其中期臨床始終保持數量最多,占比接近50%;臨床期與臨床期申報數量的增長率分別為24.4%和40.2%。中國藥企注冊性臨床開展呈現明顯的增長趨勢,數量已與美國不相上下。根據醫藥魔方,2017-2021年中國藥企注冊性臨床開展呈快速增長趨勢,受經濟環境與行業周期調整影響,2022年總量有所回落,2023年國內藥企注冊性臨床的開展顯著恢復
3、,270個注冊臨床已超過美國的222個。國產新藥各階段臨床管線逐年上升數據來源:藥智網,醫藥魔方,東吳證券研究所2017-2023國產新藥臨床管線數量2082393905469459421241337489664624745744858137168233312429377469270281298315409323453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INDPh1Ph2Ph32017-2023各國藥企開展注冊性臨床數量542595576704768627675262251264281256243222579413317722518627020172018201920202
4、02120222023全球全球美國美國中國中國5近年來我國創新藥管線數量不斷增多,其中高技術力療法占比顯著提高。2018-2020年,我國新藥臨床試驗數量為2,758條,其中化藥占比約60%,抗體類藥物研發已有探索。2021-2023年,我國新藥臨床試驗數量為5,216條,增長近一倍;抗體偶聯藥物(ADC)的臨床試驗數量占比從1.8%增長至4.9%,以基因療法、溶瘤病毒、核酸藥物、細胞治療為代表的高技術力療法占比也在提高。中國在研藥物中 first-in-class(FIC)產品顯著增加。根據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中國在研藥物中 FIC 產品從2021年的
5、418個增至2024年的836個,增長率100%;fast-follow(FF)產品從2021年的473個增至2024年的1053個,增長率123%;這兩類藥物的增速高于me-too產品(增長率95%)。新藥管線中高技術力療法和 FIC 產品比例顯著增加數據來源:醫藥魔方,弗若斯特沙利文,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東吳證券研究所 注:pFIC,potential first in class,潛在同類第一藥物2018-2023中國新藥臨床試驗藥物類型近5年國產pFIC產品具體類型14162921222758111527323614735910325613879
6、20192020202120222023其他其他寡核酸藥物寡核酸藥物細胞療法細胞療法基因療法基因療法抗體抗體ADCADC小分子化藥小分子化藥按創新水平劃分2021年、2024年中國在研藥物開發情況#2018-2020#2021-20236當前在研藥物靶點豐富多樣,涵蓋多個疾病領域,且隨著新技術應用,多靶點組合顯著增加。目前在研共有670個靶點,其中包含220個腫瘤學靶點、349個非腫瘤學靶點、101個既能靶向腫瘤又能靶向非腫瘤的靶點。同時新技術的應用增加了多靶點組合的數量,從2021年的207個增加到2024年的454個。而通過分析2021和2024在研藥物的TOP10靶點,可以看到CD19、
7、HER2、BCMA、PD1、EGFR、CD19|CD22、PDL1這7個靶點始終出現在列表中。熱門靶點對資源的虹吸作用依舊明顯。在2018年,熱門靶點涉及藥物占比18.3%,其他靶點涉及藥物占比81.7%;在2023年,熱門靶點涉及藥物占比27.1%,其他靶點涉及藥物占比72.9%。2023年靶點集中度較2018年增長8.8%熱門靶點維持虹吸效應,新技術增加多靶點組合2021年和2024年國產在研藥物的TOP10靶點數據來源: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藥融圈,東吳證券研究所不同年份靶點集中度對比7NDA申請量逐年上升,國產藥品比例增長顯著。跟隨注冊性臨床增長趨
8、勢,2017年以來中國 NDA 產品累計588 款,以進口產品為主,占比近 65%,但國產藥品數量自 2018 年起明顯增加,2023 年大批國產藥品進入 NDA 階段,共計 64 個,2017-2023 年國產 NDA 產品數量的復合年增長率超 36%。中國上市創新明顯增長,國產占比及生物藥比例顯著提升。2017年到2023年期間,我國創新藥上市數量波動上升,從2017年的43款增加至79款。國產創新藥比例有顯著提高,從2017年的2%增加至2023年的41%;從創新藥種類來看,生物藥比例也在逐漸上升,從2017年的7款增加至26款。新藥NDA和上市數量逐年上升,國產比例增長顯著數據來源:醫
9、藥魔方,東吳證券研究所2017-2023中國NDA創新藥統計2017-2023中國上市創新藥統計28251732442736915191112132651513121915434461111122120%32%35%35%35%40%51%0%10%20%30%40%50%60%020406080100120140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進口化藥進口化藥進口生物藥進口生物藥國產化藥國產化藥國產生物藥國產生物藥國產藥品占比國產藥品占比3634281926253461114151510138813209191634157132%24%21%33%46%31%41%0
10、%5%10%15%20%25%30%35%40%45%50%0102030405060708090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進口化藥進口化藥進口生物藥進口生物藥國產化藥國產化藥國產生物藥國產生物藥國產藥品占比國產藥品占比8數據來源:醫藥魔方,東吳證券研究所。*不限于首次NDA受理號;不包含新冠受理號歷年創新藥NDA受理號*審評時長(天)近十年NDA產品當前狀態2017年以來我國新藥上市申請(NDA)的審評流程效率顯著提升,審評時長趨于穩定,平均保持在約500天從受理到獲批的周期內。觀察2014-2023年NDA新藥當前的狀態,10年NDA產品共588個,其中411
11、個已獲批上市,占比70%;未獲批準且企業未提交新申請(inactive)的產品共4款。2023年8個NDA產品當年獲批上市。NMPA針對特定領域和需求的藥品實施了優先審批等特殊審評機制。這一機制為那些具有重大臨床意義、創新性強或能夠填補治療空白的藥品提供了快速通道,有效縮短了從研發到市場的距離。以迪哲醫藥的舒沃替尼為例,該藥物通過優先審評通道,從NDA受理到獲批僅用時225天,充分展示了我國新藥審評制度在促進創新藥物加速上市方面的積極作用。1317263341565564664181122112222024118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已
12、上市(已上市(InactiveInactive)已上市已上市申請上市(申請上市(InactiveInactive)申請上市申請上市藥品審評速度提升,絕大多數藥品2年內獲得批準9上市藥品領域仍以腫瘤為首,小分子藥物占比最多數據來源:醫藥魔方,東吳證券研究所近十年批準上市新藥疾病領域統計2019-2023中國獲批腫瘤適應癥近十年上市的創新產品仍以腫瘤為首。國內創新藥獲批適應癥共228個,其中腫瘤適應癥76個,非腫瘤適應癥152個TOP15各領域仍以小分子藥物為主,且各疾病領域均有抗體藥物布局;ADC、CAR T細胞療法等高技術力療法集中在腫瘤、血液領域;HPV疫苗仍是當前腫瘤領域唯一的疫苗。202
13、3NDA產品top前3領域與總體一致,免疫領域新產品抗體居多。2019-2023中國獲批非腫瘤適應癥10userid:93117,docid:174808,date:2024-09-14,2023 NMPA批準上市的1類創新藥匯總數據來源:醫藥魔方,東吳證券研究所112023 NMPA批準上市的1類創新藥匯總數據來源:醫藥魔方,東吳證券研究所122023 NMPA批準上市的1類創新藥匯總數據來源:醫藥魔方,東吳證券研究所132023 NMPA批準上市的1類創新藥匯總數據來源:醫藥魔方,東吳證券研究所 注:*因簽發日期在2023年,納入2023上市藥品統計142024H1 NMPA批準上市的1類
14、創新藥匯總數據來源:醫藥魔方,東吳證券研究所藥品名稱企業名稱適應癥批準日期小分子脯氨酸加格列凈片惠升生物2型糖尿病2024/1/16富馬酸泰吉利定注射液恒瑞醫藥腹部手術后中重度疼痛2024/1/30妥拉美替尼膠囊科州藥物黑色素瘤2024/3/12鹽酸伊普可泮膠囊諾華成人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PNH)2024/4/24恩替司他片億騰景昂HR陽性、HER-2陰性,經內分泌治療復發或進展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腺癌2024/4/24富馬酸安奈克替尼膠囊正大天晴ROS1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2024/4/24瑞普替尼膠囊BMSROS1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2024/5/8苯磺酸
15、克利加巴林膠囊海思科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理性疼痛2024/5/15甲磺酸瑞齊替尼膠囊倍而達藥業既往經EGFR-TKI治療時或治療后出現疾病進展,并且經檢測確認存在EGFR T790M突變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2024/5/15枸櫞酸依奉阿克膠囊正大天晴ALK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2024/6/11甲磺酸瑞厄替尼片圣和藥業EGFR T790M突變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2024/6/11戈利昔替尼膠囊迪哲醫藥復發或難治的外周T細胞淋巴瘤2024/6/18考格列汀片海思科2型糖尿病2024/6/18注射用舒巴坦鈉/注射用度洛巴坦鈉組合包裝Entasis Therap
16、eutics/再鼎醫藥18歲及以上患者由鮑曼-醋酸鈣不動桿菌復合體敏感分離株所致醫院獲得性細菌性肺炎(HABP)、呼吸機相關性細菌性肺炎(VABP)2024/5/15多肽枸櫞酸倍維巴肽注射液百奧泰急性冠脈綜合征2024/6/25依柯胰島素注射液諾和諾德2型糖尿病2024/6/18單抗侖卡奈單抗注射液衛材/渤健阿爾茨海默病2024/1/5可伐利單抗注射液羅氏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2024/2/6貝莫蘇拜單抗注射液正大天晴廣泛期小細胞肺癌2024/4/30澤美洛韋瑪佐瑞韋單抗注射液興盟生物狂犬病病毒暴露者的被動免疫治療2024/6/4恩朗蘇拜單抗注射液石藥集團含鉑方案化療失敗的PD-L1表達陽性
17、的復發或轉移性宮頸癌2024/6/25雙抗依沃西單抗注射液康方生物聯合培美曲塞和卡鉑,用于經EGFR-TKI治療后進展的EGFR基因突變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2024/5/21CAR-T澤沃基奧侖賽注射液科濟藥業復發或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2024/2/2315中國在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的參與度上呈現出穩步增長的趨勢。根據歷年NMPA年度藥品審評報告,2020年至2023年,中國新藥國際多中心試驗的數量從207起上升至286起,2023年,國內藥物臨床試驗占比為92.7%(3988 項),國際多中心試驗占6.7%(290 項)。與總體相比,2023年以受理號登記的新藥臨床試驗、新藥
18、國際多中心試驗占比相對較高,達12.3%(286 項),國內試驗占比為87.5%(2033 項)。中國創新藥海外臨床試驗主要集中在早期臨床階段。對2018年至2024年Q1的海外臨床試驗數量進行統計,其中臨床期占比54%,臨床1期占比14%,臨床1/2期占比17%。從藥物類型來看,化藥(44%)、單抗(13%)、ADC(5%)以及雙抗(4%)排名前。從藥物類型來看,化藥(44%)的比例占比最高、其次為單抗(13%)、ADC(5%)和雙抗(5%)。中國藥企在海外開展臨床試驗的數量穩步增長數據來源:弗若斯特沙利文,東吳證券研究所2020-2023中國創新藥的臨床試驗區域分布情況中國創新藥海外臨床試
19、驗數量#按最高臨床階段拆分#按藥物類型拆分16近十年在中國首發上市的創新藥總體呈增長趨勢數據來源:醫藥魔方,東吳證券研究所近十年全球首次上市創新藥及首發國家2024H1批準上市的新藥疾病領域分布隨著中國本土創新藥企的崛起,首發在中國的創新藥占比持續提高。中國藥企在全球臨床研發中的參與度不斷提高,啟動的臨床試驗數量不斷提高,管線份額已從十年前的3%上升到28%。在這樣的背景下,2023年全球首次上市創新藥共184款,其中有54款首發在中國,占比達到29%。同時,更多的進口創新藥緊隨美國/日本之后在中國上市,滯后小于5年。14151017131421281716604239556649726947
20、6211151413272341602954211791724202423229354429424038545539438%11%14%9%16%16%19%26%19%29%0%5%10%15%20%25%30%35%050100150200250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其他其他美國美國中國大陸中國大陸日本日本歐洲歐洲中國首發占比中國首發占比17研發實力得到國際認可,海外上市逐步進行數據來源:弗若斯特沙利文,東吳證券研究所2018-2024年FDA批準上市的國產創新藥匯總創新藥企加大研發,推動自研新藥獲得國際市場認可。近年來,創新藥企們
21、通過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技術創新,成功研發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并在國際市場上獲得認可。百濟神州的澤布替尼作為中國第一款由中國本土企業自主研發、FDA獲準上市的抗癌新藥,標志著中國原研新藥在國際化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截至2024年H1,共有7款中國創新藥獲得美國FDA批準上市:百濟神州-澤布替尼(2019)、傳奇生物-西達基奧賽(2022)、冠昊生物-本維莫德(2022)、君實生物-特瑞普利單抗(2023)、和黃醫藥-呋喹替尼(2023)、億帆生物-艾貝格司亭(2023)、以及百濟神州-替雷利珠單抗(2024)。18二、海外市場大有可為,國產新藥出海正當時發達國家醫藥市場規模占比大,
22、衛生支出多2019-2030E全球醫藥市場規模(單位:十億美元)2022年全球各地區人均衛生支出比例(單位:美元)數據來源:弗若斯特沙利文,OECD,東吳證券研究所海外廣闊的醫藥市場吸引著中國生物醫藥企業走出國門。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全球醫藥市場規模整體呈現增長趨勢、2019年至2023年全球醫藥市場規模從13245億美元上升至14723億美元,預計到2026年、2030年將分別達到17667億美元和20694億美元。其中,中國醫藥市場僅次于美國醫藥市場,位居全球第二,在2023年達到2315億美元,預計到2026年、2030年將分別增長至2911億美元和3732億美元。相比于中國市場,部分
23、海外發達國家展現出更高的創新藥物市場支付能力。根據OECD的統計數據,2022年我國人均衛生支出為979美元,相比之下,排名第一的美國的人均衛生支出高達12555美元,是中國的13倍之多;而平均OECD人均衛生支出為4986美元,也是中國的5倍之多。這也與中國醫??刭M力度大、醫藥企業選擇以降價換銷量有關。405.5458.3569.8652.3236.3 231.5 291.1 373.2 163.3 184.5 215.0 247.2 519.3 597.9 690.8 796.7 05001000150020002500201920232026E2030E其他地區其他地區中國中國EU5EU
24、5美國美國12555804980117771727554935251979498610644 5547 6930 6637 5664 4479 4491 536 3882 1,912 2,502 1,081 1,134 1,612 1,014 759 442 1,104 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政府政府/強制性保險強制性保險自付自付/現金現金20中國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在創新藥支付支持方面的力度相對有限。從醫療保險體系的構成來看,中國醫療保障體系以社會醫療保險為主導,而美國是以商業保險為支
25、柱的醫療支付體系。中國基本醫保需要平衡考量全國參保人員的用藥保障需求與醫?;鸬膶嶋H支付能力、且商業保險的絕對值和占比仍然較低。綜合考慮經濟發展水平、醫療保障體系結構等多方面因素,發達國家往往能為創新藥提供更廣闊的定價空間,從而為創新藥的研發帶來更高的回報。以在美國上市的本土創新藥為例、例如,澤布替尼、本維莫德、特瑞普利單抗和快隆替尼等藥物、其定價通常遠高于中國本土市場。這也意味著,國產創新藥進入海外市場后,同一款產品能夠獲得更高的單品利潤回報。因此,“走出去”,中國創新藥企能夠展現產品的競爭力、自身的研發實力以及商業化能力,進而實現公司估值的提升;并且憑借廣闊的海外市場帶來巨大需求,助力本土
26、藥企打破國內銷售天花板,獲得更大的商業回報。發達國家能為創新藥提供更廣闊的定價空間同一藥物的中美定價對比數據來源:弗若斯特沙利文,東吳證券研究所21如果說2023年是中國藥企出?!霸辍?,那么2024年將是中國藥企出海的“加速年”。目前中國創新藥出海之路多種模式并駕齊驅,共同推動國產創新藥走向國際市場。我們按照原研企業對藥物未來發展的掌控程度將藥物出海模式細分為自建團隊模式、Newco模式、License-out模式以及兼并收購模式。每種模式均賦予了企業不同程度的海外市場研發、商業化及整體戰略的話語權。出海模式逐漸豐富,加速推動國產新藥“走出去”出海模式簡介優勢挑戰與風險自主出海中國本土藥企自
27、主在海外開展臨床試驗、申報上市,獲批后自主進行藥品的境外銷售。市場掌控與收益獨享 品牌價值提升資金回流周期長 市場與法規不熟悉 綜合能力要求高NewCo企業在海外成立一個新公司,再將自身核心資產的海外權利授權給這家公司,并邀請多方加入,補充現金流,讓投資人實現退出。靈活性與獨立性 風險分散 多元化融資文化差異與溝通障礙 管理難度增加 股權稀釋與控制權風險License out藥企進行藥物早期研發,將項目授權給其他藥企做后期臨床研發和上市銷售,按里程碑模式獲得各階段臨床成果以及商業化后的一定比例銷售分成。直接現金流回報降低投入成本加速市場準入,風險共擔有授權退回風險,依賴性強 話語權受限 收益分
28、享有限 兼并收購國內創新藥企被境外企業完全收購??焖佾@得資金支持國際化渠道與市場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文化差異與整合難度估值風險監管與合規風險國產創新藥出海模式總結數據來源:中國醫藥報,醫藥經濟報,東吳證券研究所整理22自主出海使得企業能夠全面主導海外市場的研發策略、商業化運營流程,并確保藥品價值的最大化。對企業而言,自建團隊能夠更直接地控制市場風險和運營細節。而通過直接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企業也能夠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國際影響力,為長期國際化發展奠定基礎。但是自建團隊需要較大的初期投入,且資金回收周期較長,對企業現金流管理提出較高要求。同時從零開始組建國際化團隊并快速適應海外用藥市場的復雜環境與多變的
29、監管法規如生物安全法案、通貨膨脹消減法案等,易導致沉沒成本與失敗風險增加,所以國內自主出海的規模目前還比較小。目前自主出海的典型代表是百濟神州。2019年11月,百濟自主研發的BTK抑制劑澤布替尼獲美國FDA批準,實現了國產新藥自主出?!傲愕耐黄啤?,而澤布替尼的銷售額也迅速增長,并在2023年成為中國第一個十億美金分子。隨著2024年美國有望進入降息周期,一二級市場的流動性或得到回補,投融資環境變好,我們認為自主出海的規模增長趨勢值得期待。自建海外團隊,最大化藥品價值公司藥品名商品名上市國家適應癥批準日期百濟神州澤布替尼Brukinsa美國、歐盟等2L+套細胞淋巴瘤(MCL)2019/11/1
30、4華氏巨球蛋白血癥(WM)2021/9/12L+R/R邊緣區淋巴瘤(MZL)2021/9/14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或小淋巴細胞淋巴瘤2023/1/19聯合奧妥珠單抗治療濾泡性淋巴瘤2024/3/7替雷利珠單抗TEVIMBRA美國、歐盟等食管鱗狀細胞癌2023/9/19億帆醫藥艾貝格司亭Ryzneuta美國腫瘤患者在接受抗癌藥物后出現的中性粒細胞減少癥2023/11/17自主出海的國產創新藥匯總數據來源:醫藥魔方,東吳證券研究所23NewCo模式出海,創新藥企國際化新趨勢日期授權企業參股企業合作內容交易內容2021年6月艾力斯Arrivent Biopharma伏美替尼首付款4000萬美元,總額7
31、.65億美元+ArriVent股權2024年5月恒瑞醫藥HerculesGLP-1產品組合(HRS7535、HRS9531、HRS-4729)首付款1億美元,總額60.35億美元+銷售提成+Hercules公司19.9%的股權2024年7月康諾亞Belenos Biosciences雙抗CM512、CM536首付款1500萬美元,總額1.85億美元+Belenos公司30.01%股權2024年8月嘉和生物TRC 2004GB261數千萬美元預付款+4.43億美元里程碑金額+銷售提成+TRC2004公司股權NewCo模式出海的國產創新藥企匯總“NewCo模式”在海外跨國制藥企業中不乏先例,也為國
32、內創新藥企提供了一種新的國際化路徑。此模式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和獨立性,能夠迅速適應不同海外市場的法規、文化和消費者需求。同時通過引入多元化的投資者和合作伙伴,不僅為 NewCo 提供了充足的現金流支持,還促進了資源的有效整合與優化配置。原始企業則保留對 NewCo 的部分股權,以確保長期利益綁定,實現與新公司的共同成長和互利共贏。然而,NewCo模式并非毫無風險。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和投資者結構的復雜化,NewCo的管理難度也會相應增加,需要投入更多資源和精力來維護各方利益平衡。同時,為吸引投資者,原始企業可能需要不斷稀釋自身股權,從而面臨控制權減弱的風險,而投資者之間的利益沖突也可能影響NewC
33、o的決策效率和穩定性。因此,企業需要在充分評估市場環境和自身條件的基礎上,制定科學合理的戰略規劃和風險管理措施,以確保NewCo模式的順利實施和企業的長遠發展。數據來源:醫藥經濟報,東吳證券研究所整理24授權合作(license-out)是目前中國藥企出海探索中的最為主流的選擇。其核心在于借助外部力量,如國際制藥巨頭、跨國醫藥企業或專業醫藥投資機構的資源與經驗,實現產品的海外推廣與商業化。此模式顯著降低了中國藥企在國際化初期的投入門檻,尤其適合那些資源相對有限、國際化經驗尚淺的企業。通過合作,企業能夠加速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縮短市場滲透周期。近幾年來,中國license-out交易總金額和數量逐
34、年上升,同時首付款總額也呈上漲趨勢。2023年中國license-out交易共96筆,數量大幅增長,披露總交易金額達421億美元,交易中位總金額達8.56億美元。2023年跨境License-out首付款總和為46.3億美元,同比2022年增長305%。相較于2022年的51筆交易中僅有16筆交易公布獲得首付款(僅統計已公布金額交易),2023年的跨境License-out交易的80筆交易中,有36筆交易公布首付款或近期支付金額。單位:個交易單位:億美元數據來源:美柏必締,醫藥魔方,東吳證券研究所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020406080100120201920
35、202021202220232024H1licenselicense-outout數量(個)數量(個)總金額(億美元)總金額(億美元)43,17.0951,15.1680,46.31020406080100120202020212022202320242019-2024H1中國醫藥license-out交易數量及金額2021-2023跨境License-out數量及首付款總額License-out國產創新藥出海的主流方式25237963210432871081105101520253035404550未披露0-9991,000-2,4992,500-4,9995,000-9,99910,000
36、-49,99950,000-99,999100,000202220232022-2023跨境License-out首付款金額普遍較高,頭部交易買家以MNC居多。已公布交易中,百利天恒與BMS之間關于雙抗ADC BL-B01D1的合作,以首付款金額8億美元、潛在總交易額最多達84億美元,打破了中國創新藥出海授權紀錄。除此外首付款超過一億美元的交易還有和黃醫藥(武田制藥)、聯拓醫藥(BMS)、翰森制藥(GSK)、西比曼生物(強生)、誠益生物(阿斯利康)、恒瑞醫藥(默克)、映恩生物(BioNTech)、傳奇生物(諾華)8家企業。這些交易無一不是針對顛覆性的創新療法/經過驗證的me better藥物。
37、跨國藥企(MNC)實力買家占據跨境License-out交易賣家的絕大多數,僅BioNTech一家為新冠疫苗起家的轉型企業。數據來源:美柏必締,東吳證券研究所License-out頭部交易買家以MNC居多2022-2023年跨境License-out 項目首付款金額及數量(萬美元)26從跨境License-out不同分子的交易情況統計來看,跨國公司更愿意為具有高技術附加的分子付費。ADC是2023年全球尤其是跨國藥企關注的重點,因此交易金額較大,首付款總額15億美元位列第一;小分子數量眾多26筆位列第二,首付款交易額14.36億美元,位列第二;細胞療法數量雖少(亙喜生物/阿斯利康、西比曼/強生
38、、傳奇/諾華、西比曼/阿斯利康四筆交易),但單筆金額較大,總交易額13億元位列第三;抗體交易項目最多共29筆,包含早期抗體發現、生物類似物出海第三世界等,但首付款總額相對不高,僅3.47億美元。153141315 29 26 4 1 4 1051015202530350246810121416ADC抗體小分子細胞療法基因治療疫苗胰島素金額(億美元)金額(億美元)數量(個)數量(個)數據來源:美柏必締,東吳證券研究所高技術附加的分子更易擁有高付款費用2023License-out不同分子首付款交易金額和數量2023年熱門ADC藥物出海交易匯總27交易時間授權方引進方設計產品作用靶點首付款(億美元
39、)總金額(億美元)2024-07-31百奧賽圖IDEAYA BiosciencesBsADC program(百奧賽圖)PTK7;B7-H34.1 2024-07-23三迭紀BioNTech3D打印藥物技術0.10 12.1 2024-07-18湃隆生物ExscientiaGTAEXS-617CDK70.3 2024-07-11昱言科技IpsenFS001not available10.3 2024-06-25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SupercedeSTX-001(Superced)ACVR2B1.0 2024-06-18麥科思生物Day One BiopharmaMTX-13PTK7 ADC
40、0.5512.12024-06-14亞盛醫藥武田奧雷巴替尼BCR-ABL抑制劑1.0013.82024-06-13明濟生物艾伯維FG-M701TL1A抗體1.5017.12024-06-05康寧杰瑞ArriVent Biopharma多靶點ADC多靶點ADC6.22024-05-27基石藥業Ewopharma*舒格利單抗PD-L10.512024-05-23和鉑醫藥阿斯利康單抗治療腫瘤單抗0.196.02024-05-23達歌生物武田GlueXplorer 平臺與產品多靶點新型分子膠降解劑12.02024-05-17嘉越醫藥ErascaJYP0015Pan-RAS(ON)抑制劑0.203.72
41、024-05-16恒瑞醫藥Hercules CM NewcoHRS-7535;HRS9531;HRS-4729GLP-1 產品組合1.0060.42024-05-16藥明康德ErascaERAS-4001Pan-KRAS抑制劑0.101.72024-01-25思路迪醫藥;康寧杰瑞Glenmark Pharma.恩沃利單抗PD-L17.02024-01-11藥明生物BioNTech兩個未披露靶點抗體未披露0.202024-01-07舶望制藥諾華BW-05;BW-15;BW-02;BW-23針對心血管疾病siRNA藥物1.8541.72024-01-05英矽智能MenariniISM5043KAT
42、60.125.02024-01-04安銳生物Avenzo TherapeuticsARTS-021;臨床前藥物CDK20.4010.02024-01-02安銳生物阿斯利康EGFR L858R變構抑制劑EGFR L858R0.405.42024-01-02宜聯生物羅氏YL211c-MET ADC0.5010.52017-2024H1國內已披露金額的海外授權案例數據來源:醫藥魔方,東吳證券研究所 注:標紅為首付款超過1億美元,表中*表示該項合作已全部或部分終止License-out國產創新藥出海的主流方式28交易時間授權方引進方設計產品作用靶點首付款(億美元)總金額(億美元)2023.12.28科
43、望醫藥Astellas PharmaES019;兩個藥物PD-L1/SIRP雙抗17.42023.12.20翰森制藥GSKHS-20093B7H3 ADC1.8517.12023.12.15和鉑醫藥SeagenHBM9033MSLN0.5311.02023.12.11百利天恒BMS倫康依隆妥單抗EGFRxHER3 ADC8.0084.02023.12.4和譽醫藥Merck KGaApimicotinib;pimicotinibCSF-1R0.76.12023.11.21海思科Chiesi FarmaceuticiHSK31858DPP-10.134.62023.11.20祐森健恒阿斯利康UA0
44、22KRAS G12D0.244.22023.11.13傳奇生物NovartisLB2102;靶向 DLL3的CAR-T療法DLL31.0011.12023.11.9誠益生物阿斯利康ECC5004GLP-1R1.8520.12023.11.6普米斯BioNTechPM8002VEGF-A;PDL10.5510.62023.10.30恒瑞醫藥Merck KGaAHRS-1167;SHR-A1904PARP1;CLDN18.21.7116.72023.10.30葆元醫藥Nippon Kayaku泰萊替尼Trk;ROS10.402023.10.27復宏漢霖Intas Pharmaceuticals斯
45、魯利單抗PD10.282.02023.10.24聯拓生物BMS瑪伐凱泰myosin3.502023.10.20豪森藥業GSKHS-20089B7-H40.8515.72023.10.17恒瑞醫藥Elevar Therapeutics卡瑞利珠單抗PD16.02023.10.16亨利醫藥諾和諾德ocedurenoneMR13.02023.10.12宜聯生物BioNTechHER3 ADCHER30.7010.02023.10.8恒瑞醫藥Dr.Reddys Laboratories吡咯替尼HER2;HER4;EGFR0.031.62023.9.21創響生物Celexor BioCLXR-901LIL
46、RA42.872023.8.17臺耀化學EyenoviaAPP13007GR0.862023.5.12禮新醫藥阿斯利康LM-305GPRC5D0.5562023.5.9贊榮醫藥羅氏ZN-A-1041HER20.76.82023.5.2西比曼生物科技強生C-CAR039;C-CAR066CD19 x CD20雙抗CAR-T、CD20 CAR-T2.452023.4.13啟德醫藥Pyramid BiosciencesGQ1010TROP20.210.22023.4.3映恩生物BioNTechDB-1303;DB-1311HER2/B7H31.716.7數據來源:醫藥魔方,東吳證券研究所 注:標紅為
47、首付款超過1億美元,表中*表示該項合作已全部或部分終止License-out國產創新藥出海的主流方式29交易時間授權方引進方設計產品作用靶點首付款(億美元)總金額(億美元)2023.3.22高光制藥BiohavenBHV-8000JAK0.19.72023.2.23康諾亞阿斯利康CMG901Claudin18.2 0.6311.882023.2.14和鉑醫藥Cullinan Oncology*HBM7008B7-H4/4-1BB0.255.882023.2.13石藥集團Corbus PharmaceuticalsSYS6002;CRB-701Nectin-40.0756.922023.2.12
48、恒瑞醫藥Treeline BiosciencesSHR2554EZH20.117.062023.1.23和黃醫藥武田呋喹替尼VEGFR1.2/34112023.1.20邁威生物Disc Medicine9MW3011TMPRSS60.14.122023.1.10信諾維AmMax某款ADC可能是Claudin18.28.712023.1.4藥明生物GSKT細胞結合(TCE)抗體技術CD3和TAA0.4152022.12.6康方生物Summit TherapeuticsAK112依沃西PD-1/VEGF雙特異性抗體5502022.7.26科倫博泰默沙東*臨床早期生物大分子腫瘤項目B0.359.36
49、2022.7.8石藥集團ElevaAtion OncologySYSA1801Claudin 18.20.2711.952022.5.16科倫藥業默沙東*生物大分子腫瘤項目A0.1714.12022.5.06禮新醫藥Turning PointLM-302Claudin18.20.252.22022.4.07和鉑醫藥阿斯利康HBM7022CLDN18.2,CD30.253.52022.1.10君實生物Coherus*JS006TIGIT0.352.92021.12.21百濟神州諾華*ociperlimAbTIGIT328.982021.8.9榮昌生物Seagen維迪西妥單抗HER2ADC2262
50、021.7.12諾誠健華Biogen*奧布替尼BTK1.259.382021.6.18高誠生物FibrogenGalectin-9,CXCR5和CCR8抗體Galectin-9,CXCR5和CCR80.2511.252021.2.1君實生物Coherus*特瑞普利單抗PD-11.55.32021.1.12百濟神州諾華*替雷利珠單抗PD-16.5222020.9.4天境生物艾伯維*TJC4CD471.819.42020.8.19信達生物禮來*信迪利單抗PD-1210.252017.12.21南京傳奇強生LCAR-B38MBCMA CAR-T3.53.52017.7.6百濟神州新基*替雷利珠單抗P
51、D-12.6313.93數據來源:醫藥魔方,東吳證券研究所 注:標紅為首付款超過1億美元,表中*表示該項合作已全部或部分終止License-out國產創新藥出海的主流方式30被外國公司兼并收購(M&A)為國內創新藥企提供了新的退出路徑和成長機會,也能夠幫助其快速實現國際化轉型。近幾年來,中國創新藥企被外國公司并購數量和總金額都在逐年上升,僅2024年H1披露的收購總金額相較于2023年全年的數據已經實現了29.15%的增長,這一現象也鮮明地反映出 MNC 對中國創新藥企研發實力的廣泛認可,以及在當前階段,中國創新藥企在估值上展現出的相對“高性價比”特征。國內被收購的典型代表是亙喜生物。23年1
52、2月26日,阿斯利康宣布,與亙喜生物達成協議,以約12億美元的總價格收購后者,該總價較之亙喜生物在23年12月22日的美股收盤價溢價86%,比60天的VWAP溢價192%。收購完成后,亙喜生物將作為阿斯利康的全資子公司,在中國和美國開展業務。而亙喜生物之所以能以如此高的溢價被收購,也與它主營的細胞療法業務有關,再次印證了MNC更愿意為高技術附加的療法付費這一觀點。兼并收購提供了新的退出路徑2018-2024H1國產創新藥公司收購事件數、總金額2023年全球總金額超過10億美元的并購交易序號交易日期收購方被收購方領域藥物類型/技術總金額(億美元)每股價格(美元)溢價12023/3/13輝瑞Sea
53、gen腫瘤ADC43022933%22023/12/22BMSKaruna Therapeutics神經科學小分子14033053%32023/4/16默沙東Prometheus Biosciences免疫小分子、單抗10820075%42023/11/30艾伯維ImmunoGen腫瘤ADC10131.2695%52023/12/7艾伯維Cerevel Therapeutics神經科學小分子874522%62023/7/28渤健Reata Therapeutics罕見病小分子73172.559%72023/10/23羅氏Telavant免疫單抗71N/AN/A82023/4/30安斯泰來lve
54、ric Bio眼科核酸適配體594022%92023/10/8BMSMirati Therapeutics腫瘤小分子4858-4%102023/6/12諾華Chinook Therapeutics腎病小分子、抗體324067%112023/3/13賽諾菲Provention Bio1型糖尿病單抗2925273%122023/6/20禮來Dice Therapeutics免疫小分子244842%132023/4/18GSKBELLUS Health呼吸小分子2014.75103%142023/7/14禮來Versanis Bio肥胖單抗19.25N/AN/A152023/1/9阿斯利康CinCo
55、r心血管、腎病小分子1826121%162023/5/10SobiCTI BioPharma罕見病小分子179.188.80%172023/1/8ChiesiAmryt罕見病小分子14.82.9107%182023/10/3禮來POINT腫瘤放射性配體1412.587%192023/12/26阿斯利康亙喜生物腫瘤、自免細胞療法12286%202023/12/12阿斯利康IcosavaxRSV疫苗111543%212023/8/10諾和諾德Inversago代謝小分子10.75N/AN/A222023/8/1RevolutionEQRx腫瘤小分子10.726N/A數據來源:醫藥魔方,東吳證券研究
56、所整理3105101520250481216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H1被中國公司收購事件數(個,左軸)被中國公司收購事件數(個,左軸)被外國公司收購(個,左軸)被外國公司收購(個,左軸)披露的收購總金額(億美元,右軸)披露的收購總金額(億美元,右軸)數據來源:醫藥魔方,東吳證券研究所2018-2024H1國產創新藥企被海外企業收購總結收購開始日期被收購方收購方收購方國家收購類型總金額(億美元)收購階段公司特色關聯項目(交易時)2024-04-03普方生物Genmab丹麥完全收購18擬收購ADC;T細胞銜接蛋白rinatabart sesutecan(I/II期
57、臨床);PRO1160(I/II期臨床);PRO1107(I/II期臨床)2024-03-26葆元醫藥Nuvation Bio美國完全收購-擬收購靶向療法泰萊替尼(申請上市);safusidenib(II期臨床)2024-01-05信瑞諾Novartis瑞士部分收購-擬收購阿曲生坦(III期臨床);zigakibart(III期臨床)2023-12-26亙喜生物AstraZeneca英國完全收購12擬收購CAR-TGC012F(I/II期臨床)2023-12-04山德士中國Aspen Pharmacare南非完全收購-擬收購2023-10-30康蒂尼藥業Gyre Therapeutics美國合
58、并-收購完成2023-02-21經久生物KinnateBiopharma美國完全收購0.24擬收購2022-12-11先瑞達Boston Scientific美國部分收購5.23擬收購2021-06-14森朗生物Avalon GloboCare美國完全收購-擬收購CAR-T;CAR-TNS7CAR-T(I期臨床);SL1904B(I期臨床)兼并收購提供了新的退出路徑32三、國產新藥進入商業化,創新藥企逐步盈利33核心Biotech公司(百濟神州、百利天恒、科倫博泰等)24Q1實現總營收146億元(同比+165%,下同),歸母凈利潤21億元(+146%),研發費用率達39%,銷售費用率達24%。
59、小型Biotech公司(亞盛醫藥、樂普生物、宜明昂科等)24Q1實現總營收6億元(-1%),歸母凈利潤-3億元(+9%),研發費用率達69%,銷售費用率達48%。制藥企業近年銷售收入+歸母利潤+研發費用+銷售費用小結-50%0%50%100%150%200%0204060801001201401602021Q12021Q22021Q32021Q42022Q12022Q22022Q32022Q42023Q12023Q22023Q32023Q42024Q1-40%-20%0%20%40%60%80%100%0246810122021Q12021Q22021Q32021Q42022Q12022Q22
60、022Q32022Q42023Q12023Q22023Q32023Q42024Q1-70-60-50-40-30-20-1001020302021Q12021Q22021Q32021Q42022Q12022Q22022Q32022Q42023Q12023Q22023Q32023Q42024Q1-5-5-4-4-3-3-2-2-1-102021Q12021Q22021Q32021Q42022Q12022Q22022Q32022Q42023Q12023Q22023Q32023Q42024Q10%5%10%15%20%25%30%010203040506070802021Q12021Q22021Q3
61、2021Q42022Q12022Q22022Q32022Q42023Q12023Q22023Q32023Q42024Q1-20%-10%0%10%20%30%40%50%60%012345672021Q12021Q22021Q32021Q42022Q12022Q22022Q32022Q42023Q12023Q22023Q32023Q42024Q10%5%10%15%20%25%30%35%40%45%05101520253035402021Q12021Q22021Q32021Q42022Q12022Q22022Q32022Q42023Q12023Q22023Q32023Q42024Q1-40%
62、-30%-20%-10%0%10%20%30%40%50%60%70%012345672021Q12021Q22021Q32021Q42022Q12022Q22022Q32022Q42023Q12023Q22023Q32023Q42024Q1小型Biotech公司核心Biotech公司營業總收入(人民幣/億元)歸母凈利潤(人民幣/億元)研發費用(人民幣/億元)銷售費用(人民幣/億元)數據來源:公司公告、Wind、東吳證券研究所整理,注:不含港股公司34制藥企業近年銷售收入+歸母利潤+研發費用+銷售費用小結-4%-2%0%2%4%6%8%10%12%44046048050052054056058
63、06002021Q12021Q22021Q32021Q42022Q12022Q22022Q32022Q42023Q12023Q22023Q32023Q42024Q1-15%-10%-5%0%5%10%15%1901952002052102152202252302352402452021Q12021Q22021Q32021Q42022Q12022Q22022Q32022Q42023Q12023Q22023Q32023Q42024Q1-30%-20%-10%0%10%20%30%010203040506070802021Q12021Q22021Q32021Q42022Q12022Q22022Q32
64、022Q42023Q12023Q22023Q32023Q42024Q1-2000%-1500%-1000%-500%0%500%-15-10-5051015202021Q12021Q22021Q32021Q42022Q12022Q22022Q32022Q42023Q12023Q22023Q32023Q42024Q1-15%-10%-5%0%5%10%15%20%0102030405060702021Q12021Q22021Q32021Q42022Q12022Q22022Q32022Q42023Q12023Q22023Q32023Q42024Q1-5%0%5%10%15%20%25%30%051
65、01520252021Q12021Q22021Q32021Q42022Q12022Q22022Q32022Q42023Q12023Q22023Q32023Q42024Q1-10%-5%0%5%10%15%1101151201251301351401451502021Q12021Q22021Q32021Q42022Q12022Q22022Q32022Q42023Q12023Q22023Q32023Q42024Q1-30%-25%-20%-15%-10%-5%0%5%10%010203040506070802021Q12021Q22021Q32021Q42022Q12022Q22022Q32022
66、Q42023Q12023Q22023Q32023Q42024Q1仿制藥企核心仿創結合藥企營業總收入(人民幣/億元)營業總收入(人民幣/億元)營業總收入(人民幣/億元)營業總收入(人民幣/億元)核心仿創結合藥企(恒瑞醫藥、石藥集團、復星醫藥等)24Q1實現總營收578億元(+2%),歸母凈利潤74億元(+1%),研發費用率達8%,銷售費用率達23%。仿制藥企(悅康藥業、千紅制藥、苑東生物等)24Q1實現總營收232億元(-3%),歸母凈利潤18億元(+13%),研發費用率達5%,銷售費用率達22%。數據來源:公司公告、Wind、東吳證券研究所整理,注:不含港股公司35已上市的重磅國產創新藥總結據
67、藥智頭條統計,2018-2023年已有約一百個國產創新藥獲批上市(不包括疫苗、中藥、血液制品)。但獲批上市不是終點,對于國產創新藥來說,商業化成功是更難的課題。根據藥智網數據庫,已公開披露銷售額的藥品中,有7個在2023年的銷售額超過了10億元,23個在2023年銷售額超過1億元,未來增長空間巨大。企業名稱藥品名稱作用機制適應癥2023 銷售額(億元)同比增長率百濟神州澤布替尼BTK抑制劑淋巴瘤13億美元/人民幣91.38億129%百濟神州替雷利珠單抗PD-1單抗肺癌5.366億美元/人民幣38.06億33.1%傳奇生物Carvykti西達基奧侖賽BCMA CAR-T多發性骨髓瘤5億美元/人民
68、幣36億上市首年信達生物信迪利單抗PD-1單抗多種腫瘤3.934億美元/人民幣28億34.0%艾力斯伏美替尼EGFR-TKI肺癌 19.775150.2%康方生物卡度尼利單抗CTLA4/PD-1雙抗宮頸癌 13.58149.0%復宏漢霖斯魯利單抗PD-1單抗肺癌;實體瘤11.198230.2%榮昌生物泰它西普BLyS/APRIL雙靶點融合蛋白系統性紅斑狼瘡榮昌生物緯迪西妥單抗HER2 ADC胃癌等君實生物特瑞普利單抗PD-1單抗黑色素瘤;肺癌9.1925.0%和黃醫藥呋喹替尼VEGFR抑制劑結直腸癌122.6百萬美元/人民幣8.86億31.0%諾誠健華奧布替尼BTK抑制劑淋巴瘤6.7118.5
69、%思路迪/康寧杰瑞/先聲藥業恩沃利單抗PD-L1單抗實體瘤6.34911.9%10.4942.1%數據來源:公司公告,藥智網,東吳證券研究所36已上市的重磅國產創新藥總結(續表)企業名稱藥品名稱作用機制適應癥2023 銷售額(億元)同比增長率海正藥業海博麥布膽固醇吸收抑制劑高膽固醇血癥4(約)100%(大于)澤璟制藥多納非尼多激酶抑制劑肝細胞癌 3.835627.1%和黃醫藥賽沃替尼c-Met抑制劑非小細胞肺癌46.1百萬美元/人民幣3.33億12.0%和黃醫藥索凡替尼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神經內分泌腫瘤43.9百萬美元/人民幣3.17億36.0%康方生物/正大天晴派安普利單抗PD-1單抗霍奇金淋巴
70、瘤 2.73(約)/亞盛醫藥奧雷巴替尼BCL-ABL抑制劑慢性粒細胞白血病1.79799.0%藥明巨諾瑞基奧侖賽CD19 CAR-T淋巴瘤1.73919.3%譽衡藥業賽帕利單抗PD-1單抗霍奇金淋巴瘤1.12(1-5月)/前沿生物艾博韋泰融合抑制劑HIV感染1.0931.6%樂普生物普特利單抗PD-1單抗實體瘤;黑色素瘤1.014551.1%迪哲醫藥舒沃替尼EGFR-TKI非小細胞肺癌0.9129/盟科藥業康替唑胺噁唑烷酮類抗菌藥細菌感染0.90888.3%華領醫藥多格列艾汀 葡萄糖激酶激活劑(GKA)糖尿病0.9/艾迪藥業艾諾韋林非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HIV感染艾迪藥業艾諾米替艾諾韋林+拉米
71、夫定+替諾福韋HIV感染冠昊生物本維莫德乳膏非甾體局部治療性芳烴受體(AhR)調節劑銀屑病0.494443.9%百濟神州帕米帕利PARP抑制劑卵巢癌等0.47/微芯生物西格列他鈉PPAR全激動劑糖尿病0.4225167.0%基石藥業舒格利單抗PD-L1單抗非小細胞肺癌0.314:(特許權使用費)5.0%0.7358119.7%370.314(特許權使用費)數據來源:公司公告,藥智網,東吳證券研究所未上市的國產創新藥潛力大品種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學術水平最高、最具權威的臨床腫瘤學會議,匯聚了全球
72、臨床腫瘤學研究的精英,被公認為全球最重要的腫瘤學術會議。2024年ASCO共計收錄了5000+條摘要,中國公司的摘要數量達到近800條。期中,中國公司(包括合作)的口頭摘要(Oral Abstract Session)數量達到35條。主要涉及小分子、ADC、CAR-T、抗體藥物等,覆蓋了非小細胞肺癌、結直腸癌、乳腺癌等實體瘤。藥物研發公司試驗藥品藥品靶點藥品類型適應癥臨床分期輝瑞/基石藥業洛拉替尼ALK小分子抑制劑非小細胞肺癌IV期亞盛醫藥/信達生物奧雷巴替尼Bcr-Abl小分子抑制劑胃腸道間質瘤,副神經節瘤再鼎醫藥尼拉帕利PARP1,PARP2小分子抑制劑膠質母細胞瘤吉利德戈沙妥珠單抗TRO
73、P2抗體偶聯藥物 乳腺癌II期吉利德戈沙妥珠單抗TROP2抗體偶聯藥物非小細胞肺癌III期翰森制藥/GSKHS-20093B7-H3抗體偶聯藥物骨肉瘤恒瑞醫藥卡瑞利珠單抗PD1單抗鼻咽癌III期科倫博泰蘆康沙妥珠單抗TROP2 抗體偶聯藥物 非小細胞肺癌II期先聲藥業恩度endostatin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鼻咽癌III期傳奇生物/強生 西達基奧侖賽BCMA CAR T細胞療法多發性骨髓瘤I期加科思格來雷塞KRAS G12C+SHP2小分子抑制劑實體瘤傳奇生物/強生西達基奧侖賽BCMACAR T細胞療法多發性骨髓瘤微芯生物西達本胺HDAC小分子抑制劑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III期信達生物信迪利
74、單抗PD1單抗未分化多形性肉瘤,滑膜肉瘤等II期科濟藥業satricabtagene autoleucelCLDN18.2CAR T細胞療法消化道癌癥I期復星凱特阿基侖賽CD19CAR T細胞療法繼發/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翰森制藥阿美替尼EGFR T790M小分子抑制劑非小細胞肺癌,癌癥腦轉移樂普生物MRG004ATF抗體偶聯藥物實體瘤I/II期康方生物依沃西單抗VEGF-A,PD1雙特異性抗體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III期信達生物IBI310+信迪利單抗CTLA4+PD1單抗 結直腸癌Ib期再鼎醫藥/NovocureTTFields-腫瘤電場療法非小細胞肺癌,癌癥腦轉移III期百濟神州替雷利
75、珠單抗PD1單抗鼻咽癌III期2024 ASCO會議口頭摘要收錄的部分中國藥企(包括合作)數據數據來源:ASCO,東吳證券研究所38Biotech公司扭虧時間節點預期對于Biotech或Biopharma企業來說,虧損在商業化早期階段實屬常態。隨著收入的增長,研發投入和銷售費用也會相應增長,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虧損額度的擴大。通常Biotech的盈利周期為5年或10年,甚至更長。不過隨著24年中報季到來,Biotech“盈利難”現狀已有所改變,伴隨國產創新藥陸續獲批上市并銷售,藥企相繼步入了顯著減虧或扭虧為盈的階段。根據WIND盈利預測中預測凈利潤平均值顯示,隨著國產創新藥陸續獲批上市并銷售,2
76、024-2026年許多上市創新藥企業都能夠實現報表端扭虧為盈。這其中有依靠產品自身的商業化來實現盈利的艾力斯、百濟神州、信達生物等,也有尚無商業化產品上市的科倫博泰、百利天恒等依靠對外BD合作的收入拉動營收虧損減少,同時也有大單品造血和BD“吸金”這兩種模式共振實現盈利的和黃醫藥、亞盛醫藥等。多元化盈利模式大大提高了創新藥企扭虧為盈的可能性,也加強了創新藥資產的確定性。數據來源:Wind、東吳證券研究所整理 注:預測凈利潤平均值均來源于2024年8月24日Wind一致預期,港元匯率為2024年8月24日的0.915。39 預測凈利潤平均值(億元)2023A2024E2025E2026E6882
77、35.SH 百濟神州-U1513.49(43.74)(40.04)(5.92)14.3620261801.HK 信達生物647.92(10.28)(6.39)2.3113.2620259926.HK 康方生物363.7420.28(3.54)3.3911.5020250013.HK 和黃醫藥214.93(0.42)(2.72)3.6510.012025688520.SH 神州細胞-U145.27(1.32)3.056.509.2920241548.HK 金斯瑞生物科技234.14(1.77)(8.72)5.1324.072025688266.SH 澤璟制藥-U149.48(2.61)(1.63
78、)1.074.5520252096.HK 先聲藥業121.31(11.03)9.8012.6816.1420249688.HK 再鼎醫藥126.36(2.98)(19.37)(9.49)2.282026688177.SH 百奧泰81.86(3.78)(1.13)1.827.322025002755.SZ 奧賽康104.23(0.48)0.250.511.662024688321.SH 微芯生物68.43(1.08)(1.01)(0.23)0.5720262157.HK 樂普生物-B37.42(0.73)(3.50)(1.12)2.722026688488.SH 艾迪藥業32.02(1.12)(
79、0.52)0.331.272025總市值(億元)公司名稱股票代碼盈利節點Biotech公司商業化能力有所突破新銳Biotech相較于老牌Pharma,商業化能力有待發展。部分Biotech公司率先實現商業化進展的突破,對創新藥的商業模式有所驗證。目前主要的商業模式分為(1)自建營銷團隊:對企業整體實力要求較高,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和運營能力,包括銷售團隊搭建和產品學術推廣等。目前,百濟神州、信達生物等藥企是國內新興藥企商業化比較成規模的代表,兩家企業銷售團隊規模在3000人以上,上市產品組合不斷豐富,澤布替尼成為國內首 個超10億美元的重磅藥物。(2)委托銷售:選擇CSO(醫藥合同銷售組織)進行
80、產品銷售,從而實現CSO幫助開拓市場、企業本身則繼續專注于研發的雙贏局面。比如瑞迪奧與百洋醫藥簽署了商業化合作戰略協議,將在瑞迪奧系列放射性藥物上市后,由其負責相關產品在大陸市場的獨家推廣和銷售工作。(3)合作銷售:新興藥企也會尋求與大公司進行合作,聯合開發產品管線,逐步建立自身的銷售團隊或者與大公司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祵幗苋痖_發出全球首個皮下注射PD-L1-恩沃利單抗,該藥最初由康寧杰瑞開發,2016年起與思路迪醫藥合作開發(主要是臨床開發),2020年,康寧杰瑞、思路迪醫藥、先聲藥業三方達成戰略合作,康寧杰瑞作為原研方負責生產和質量,思路迪醫藥負責腫瘤領域臨床開發,先聲藥業負責產品在中國
81、大陸的獨家商業推廣,三家專注于各自優勢領域、合作共贏。又如和黃藥業與武田達成合作,依托武田在治療消化道疾病方面較強的專業能力和較為完整全球商業化布局,呋喹替尼成功出海美國,產品銷量快速提升。數據來源:公司公告、Wind、東吳證券研究所整理40公司外界印象2023年營收2023年產品銷售收入產品銷售收入/營收銷售人數人均銷售收入銷售費用產品銷售收入/營收銷售毛利率凈利潤代表性產品百濟神州PD-1174.23億元155.04億元88.99%4158372.87萬元/人73.04億元47.11%84.57%-67.16億元百悅澤、百澤安、百匯澤信達生物62.06億元57.28億元92.29%近300
82、0190.93萬元/人31.01億元54.13%81.69%-11.14億元達伯舒、達攸同、達伯華君實生物15.03億元11.9億元79.17%952125萬元/人8.44億元70.92%64.00%-22.83億元拓益、民得維、君邁康康方生物雙抗引領者45.26億元16.31億元36.03%652250.15萬元/人8.90億元54.56%97.06%19.42億元開坦尼、安尼可康寧杰瑞2.19億元1.95億元89.04%外部合作74.75%-2.11億元恩維達再鼎醫藥License in2.67億美元2.67億美元100%100026.7萬美元/人2.82億美元105.61%64.08%-
83、3.35億美元則樂、擎樂、衛偉迦云頂新耀1.26億元1.26億元100%20063萬元/人2.31億元183.33%72.67%-8.44億元依嘉、耐賦康復宏漢霖biosimilar+創新藥53.95億元45.54億元84.41%1000366萬元/人17.54億元38.52%72.64%5.46億元漢利康、漢曲優、漢斯狀百奧泰7.05億元6.99億元100%77907.79萬元/人1.69億元24.17%72.57%-3.95億元格樂立、施瑞立、普貝希榮昌生物ADC引l領者10.83億元10.49億元96.86%118588.52萬元/人7.75億元73.87%77.43%-15.11億元泰
84、愛、愛地希百利天恒5.62億元5.6億元99.64%175320萬元/人2.51億元44.82%59.19%-7.80億元安貝忻、刻蘇、樂維松科倫博泰15.40億元暫無產品商業化-5.74億元傳奇生物CAR+T引領者2.85億美元5億美元與強生達成BD交易合作,強生主導CARVYKTI國際市場銷售業務49.46%-5.18億美元CARVYKTI(西達基奧侖賽)藥明巨諾1.74億元1.74億元100%90193.33萬元/人1.13億元64.94%50.74%-7.68億元倍諾達貝達藥業大單品,EGFR-TKI24.56億元24.17億元98.41%954253.35萬元/人8.54億元35.3
85、3%83.53%3.48億元凱美納、貝美納、賽美納諾誠健華7.39億元6.71億元90.79%306219.28萬元/人3.67億元54.69%82.61%-6.31億元宜諾凱艾力斯20.18億元19.78億元98.01%712277.81萬元/人9.21億元46.56%96.14%6.44億元艾弗沙迪哲醫藥0.91億元0.91億元100%24736.84萬元/人2.10億元230.76%96.48%-11.08億元舒沃哲根據空之客微信公眾號數據總結,截至2023,Biotech公司中呈現兩極分化的狀態,僅有較少數的Biotech公司實現了較大的營收。分季度來看,各公司23Q3-Q4或受到行業
86、反腐等影響,增速有所放緩;銷售增速在24Q1有所恢復。其中,增速較快的包括百濟神州的澤布替尼、艾力斯的伏美替尼和神州的八因子,都是競爭格局比較有利的品種。中國部分Biotech公司22H1-23H2銷售額變化(億元)中國部分Biotech公司22Q3-24Q1銷售額變化(億元)數據來源:空之客微信公眾號、東吳證券研究所注:1、未計入銷售額但計入報表收入的包括:復宏漢霖由復星銷售的利妥昔單抗等分成,和黃醫藥由AZ銷售的賽沃替尼分成以及流通、中成藥等其他業務收入,康方生物由正大天晴銷售的派安普利單抗分成,以及多家企業的對外授權取得的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等。2、恒瑞收入僅包含創新藥,石藥收入僅包含成藥
87、、而不含原料藥和功能食品等,復星收入僅包含制藥、而不含醫療器械和醫療服務等。Biotech公司商業化能力有所突破41Biotech公司商業化能力有所突破根據空之客微信公眾號數據總結,大多Biotech企業也在23年的行業整治中,銷售費用率有所下降,到那時目前多數商業化階段Biotech企業的銷售費用率仍舊維持在40%以上。數據來源:空之客微信公眾號、東吳證券研究所中國部分Biotech近期銷售費用變化(億元)中國部分Biotech近期銷售費用率變化(%)中國部分Biotech近期銷售人員變化42四、國內創新藥政策逐步回暖,多維度支持創新近年來創新藥相關政策梳理設立CFDA20132015關于開
88、展藥物臨床試驗數據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國務院關于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對于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確立重新定義注冊分類的任務。對創新藥實行特殊審評審批制度。簡化藥品審批程序,實行BE備案制度。將創新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意見有效改善仿制藥行業大而不強,“多小散亂差”的局面。解決藥品質量差異較大,高質量藥品市場主要被國外原研藥占領,部分原研藥價格虛高,藥品可及性等問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方案的通知CFDA加入ICH中國在藥品研發和注冊國際化道路上邁出了歷史性一步極大地調動研發機構和科研人員投身
89、藥物研發創新的積極性,加快提升我國藥品產業的國際創新力和競爭力。關于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關于鼓勵藥物創新實行優先審評審批的意見改革臨床試驗管理;加強藥品醫療器械全生命周期管理;探索建立藥品專利鏈接制度。開展藥品專利期限補償制度試點。建立專利強制許可藥品優先審評審批制度。細胞治療產品研究與評價指導原則生物制品批簽發管理辦法推動生物制品、生物藥等的創新和發展組建NMPA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監管更加專注于包括藥品、醫療器械等在內的醫療產品。組建國家醫療保障局推進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改革,更好保障人民群眾就醫需求、減輕醫藥費用負擔。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
90、購和使用試點方案的通知促進原研藥與仿制藥充分競爭,使藥品降價提質,加快醫藥行業轉型升級,推動醫藥企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升級?;?生物制品注冊和申報辦法進一步明確創新藥/創新技術的定義,規范和明確藥品分類促進藥物創新。突破性治療藥物審評工作程序(試行)藥品附條件批準上市申請審評審批工作程序(試行)藥品上市許可優先審評審批工作程序(試行)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抗腫瘤藥物臨床研發指導原則進一步促進國內創新藥臨床研究的規范化,改變創新產品同質化現象,提升企業研發實力。20162017關于做好國家談判藥品集中采購的通知進一步完善定點醫藥機構服務協議管理,加強對醫療機構診療、用藥行為的監管,控制醫療費用增長,保
91、障基金平穩運行。關于解決藥品注冊申請積壓實行優先審評審批的意見標志著藥品研發由“搶首仿時代”邁入“優先審評時代”,鼓勵新藥研發。關于進一步深化基本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發揮醫保對醫療服務供方的引導制約作用,引導資源合理配置2018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試點方案30個城市開始DRG付費試點,貫徹落實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任務關于申報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國家試點的通知探索完善藥品集中采購機制和以市場為主導的藥價形成機制,降低群眾藥費負擔,規范藥品流通秩序,提高群眾用藥安全。關于以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為突破口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建立管用高效的醫保支付機制,推廣按疾病診斷相關分
92、組付費。71個城市開始DIP付費試點,持續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踞t療保險用藥管理暫行辦法2019優化采購模式,擴大采購范圍2020關于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建立動調機制,采用藥物經濟學開展評估。關于印發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2021關于建立完善國家醫保談判藥品“雙通道”管理機制的指導意見關于推動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工作常態化制度化開展的意見關于做好國家組織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協議期滿后接續工作的通知國務院、醫保局提高創新藥審評審批速度,提高創新藥審評端門檻。通過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藥店兩個渠道,滿足談判藥品供應保障、臨床使用等方面的合理需求,并同步納入醫保支付的
93、機制。健全完善新時代糾風工作體系,整治行業重點領域的不正之風問題,強化醫?;鸨O督管理,深入治理醫療領域亂象。藥品附條件批準上市申請審評審批工作程序(試行)某藥品獲附條件批準上市后,原則上不再同意其他同機制、同靶點、同適應癥的同類藥品開展相似的以附條件上市為目標的臨床試驗申請。談判藥品續約規則鼓勵研究和創制新藥,滿足臨床用藥需求,及時總結轉化抗疫應急審評工作經驗,加快創新藥品的審評速度。醫保藥品談判續約新規2022“十四五”市場監督現代化規劃醫藥反腐開啟: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鼓勵研制短缺藥品、兒童用藥品、防治重大傳染病藥品、公共衛生方面急需藥品,鼓勵新藥境內外同步研發申報。20
94、23藥審中心加快創新藥上市申請審評工作程序(試行)2015年7月22日,史上最嚴的數據核查要求,超過80%的申報材料企業主動撤回。醫保藥品談判續約新規新公布的談判續約規則對進入醫保后的老品種降幅更加友好2024創新藥納入國家新質生產力范疇國產創新藥全產業鏈支持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全鏈條支持創新藥發展實施方案。會議指出,要全鏈條強化政策保障,統籌用好價格管理、醫保支付、商業保險、藥品配備使用、投融資等政策,優化審評審批和醫療機構考核機制,合力助推創新藥突破發展。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鞏固擴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領先優勢,加快前沿新興氫能、新材料、創新藥等產業發展,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
95、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數據來源:各政府官網,東吳證券研究所44醫保談判規則回顧:2023版續約數據來源:各政府官網,東吳證券研究所 比值A=醫?;饘嶋H支出/醫?;鹬С鲱A算,分子“實際支出”是綜合國家醫保局統計口徑和企業方面統計口徑的估算值,醫保局和企業方可以就支出金額進行協商;分母“支出預算”是藥品參加醫保談判時,需要提交的藥物經濟學報告,包括成本效果分析和預算影響分析等內容,從發病率、診斷率、治療率、滲透率等計算得到用藥量,以此為基礎與醫保局談判單價,二者乘積為醫保需要在該藥物上支出的預算。如果A200%說明實際用量比談判時的預測用量多了太多,必須重新談判,如果A110%說明預測用量非常
96、精準,其他條件則可以考慮納入常規目錄,如果A在110-200%之間說明比預測用量超了一些但不多,可以考慮用一定的簡易規則來降價。比值B=因調整支付范圍所致的基金支出預算增加值/本協議期基金支出預算和基金實際支出中的高者,分子“預算增加值”是企業方面就申請調整的支付范圍提交報告,預測增加適應癥后引起的醫保額外支付;分母是二者取孰高者,一是調整支付范圍前的基金支出預算,二是近兩年來的基金實際支出,實際支出是兩種口徑綜合。在企業申請調整支付范圍時考核B,即考察擴展適應癥后用藥量的增加,從而決定需要降價多少進行平衡,如果B100%則重新談判。獨家支付情況支付范圍調整截止2023.06.30是否仍為獨家
97、品種?是否是否同時滿足以下條件:2019年通過談判進入醫保目錄至今支付標準及范圍均無變化本次不調整支付范圍本協議期醫?;饘嶋H支出與預算支出的比值(A)110%否是是否同時滿足以下條件:通過談判進入醫保目錄連續納入目錄“協議期內談判藥品部分”超過8年否是是否同時滿足以下條件:本協議期醫?;饘嶋H支出與預算支出的比值(A)200%市場環境無重大變化未來兩年醫?;鹬С鲱A算增幅100%(基數為本協議期支出預算和實際支出二者中的高者)是否是否同時滿足以下條件:1類化藥、1類治療用生物制品、1類和3類中藥續約時比值A110%否是本次是否申請調整支付范圍?是否調整支付范圍帶來的醫?;鹬С鲱A算增加值本協
98、議期醫?;鹬С鲱A算或醫?;饘嶋H支出二者中取高(B)是否超過100%是否納入常規目錄簡易續約/補充協議重新談判企業若不同意按規則二調整可申請談判 規則一不調整支付范圍:兩個降價幅度決定因素,一是比值A、共分為110%/140%/170%/200%四個節點,二是本協議期內基金實際支出、共分為2/10/20/40億四個節點,降價幅度最高25%;在此規則下,只要此前預算估計正常,基本上降價幅度就比較可控。規則二調整支付范圍:先執行不調整支付范圍的規則一,再由兩個因素決定進一步降價幅度,一是比值B、共分為10%/40%/70%/100%四個節點,二是因調整支付范圍所帶來的基金支出預算增加值、共分為2
99、/10/20/40億四個節點,支付標準下調幅度最高為25%。實際上,規則二中進一步降價機制與規則一邏輯基本相同,綜合考量增加值和絕對值兩個維度;對于擬申請調整支付范圍的品種,簡易續約模式下最大降價幅度為44%??傮w而言,簡易續約的降價幅度是溫和的。兩種比例簡易續約醫保談判三種續約情形調整支付范圍考慮比值A和比值B比值A基金年均實際支出金額(億元)22-1010-2020-4040110%不調整110%-140%-5%-7%-9%-11%-15%140%-170%-10%-12%-14%-16%-20%170-200%-15%-17%-19%-21%-25%200%重新談判比值B基金年均支出預算
100、增加金額(億元)22-1010-2020-404010%不調整10%-40%-5%-7%-9%-11%-15%40%-70%-10%-12%-14%-16%-20%70-100%-15%-17%-19%-21%-25%100%重新談判不調整支付范圍僅考慮比值A45 2024年8月7日,國家醫保局發布關于公示2024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調整通過初步形式審查的藥品及相關信息的公告,公布已通過初步形式審查的2024年國家醫保目錄,共涉及440個品種,與2023年相比,申報藥品數量有所增加。2024年7月1日9時至7月14日17時,國家醫保局共收到企業申報信息626份,涉及藥
101、品(通用名,下同)574個。經審核,440個藥品通過初步形式審查。與2023年相比,申報藥品數量有所增加。通過的440個藥品中,目錄外(待新增)有244種藥品(西藥225種,中成藥19種),其中,33種藥品有罕見病應用。目錄內(待續約)196種藥品(西藥153種,中成藥43種)。熱門靶點PD-1/L1相關制劑今年有7款通過形式審查,分別為中國生物制藥安得衛(貝莫蘇拜單抗)、石藥集團恩舒幸(恩朗蘇拜單抗)、康方生物開坦尼(卡度尼利單抗)和安尼可(派安普利單抗)、譽衡生物譽妥(賽帕利單抗)、李氏大藥廠善克鈺(索卡佐利單抗)、康方生物依達方(依沃西單抗)。而2023年唯一通過初步形式審查的PD-1抑
102、制劑舒格利單抗今年不在目錄中。4款CAR-T產品通過初步形式審查,包括去年申報的復星凱特奕凱達(阿基侖賽注射液)和藥明巨諾倍諾達(瑞基奧侖賽),還有今年新增的合源生物納基奧侖賽、科濟藥業澤沃基奧侖賽。不在醫保內的抗體偶聯藥物(ADC)中,吉利德拓達維(戈沙妥珠單抗)、羅氏制藥優羅華(維泊妥珠單抗)和第一三共優赫得(德曲妥珠單抗)通過初步形式審查,輝瑞貝博薩(奧加伊妥珠單抗)不在名單中。有一些價格較為昂貴等明顯超出基本醫保保障范圍的藥品通過了初步形式審查,僅表示該藥品符合申報條件,獲得了進入下一個環節的資格。這類藥品最終能否進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還需要經嚴格評審程序,然后獨家藥品需談判、非獨家藥
103、品需競價,只有談判或競價成功后才能最終被納入目錄。醫保談判未來展望:初審名單公布,440個藥品入圍數據來源:國家醫保局,東吳證券研究所46政策利好創新藥:全鏈條支持創新藥發展2024年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及創新藥,這鼓勵了各地出臺支持創新藥發展的相關政策。2024年6月6日,國辦發布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4重點工作任務明確指出,制定關于全鏈條支持創新藥發展的指導性文件。2024年7月5日,全鏈條支持創新藥發展實施方案正式審議通過,全鏈條強化政策保障,統籌用好各方面政策,助推創新藥突破發展各地出臺關于全鏈條支持創新藥產業鏈發展的政策北京市支持創新醫藥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2024年4
104、月(1)提升創新醫藥臨床研究質效:支持重點企業實現全球同步開展臨床試驗;組建10家以上研究聯合體;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建設研究型醫院;建立互認檢測機制。(2)加速創新藥械審批,促進創新醫藥臨床應用,拓展創新醫藥支付渠道。(3)促進醫藥貿易便利化:爭取國家支持,建立罕見病藥品保障先行區;優化藥品進口通關抽樣一體化服務;建立對外交流平臺,優化藥品出口流程。(4)鼓勵醫療健康數據賦能創新,對創新醫藥企業強化投融資支持。廣州醫保支持創新醫藥發展若干措施2024年5月(1)加快創新醫藥進院使用,促進創新醫藥臨床應用。(2)拓展創新醫藥支付渠道:及時納入醫保支付范圍;優化線上全流程購藥醫保結算服務;對國談創新
105、藥實行單獨支付管理;支持符合條件創新藥品條件的醫藥企業隨時向“穗歲康”承辦機構提出申請納入。(3)加強創新藥服務支持:支持參加國家醫療保險藥品目錄談判和省基本醫療保險目錄;給予創新藥械更多政策扶持和數據支持;及時解決存在問題。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支持生物醫藥產業全鏈條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2024年7月(1)提升創新策源能力:在人工智能、人才培養和研發投入等方面大力支持(2)推動臨床資源更好賦能產業發展,加速審評審批,加快創新產品應用推廣(3)對于企業:加強產業落地保障和聯動,對相關品種給予資金支持,強化投融資。(4)釋放數據要素資源價值,推動產業國際化發展。珠海市促進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高質量
106、發展若干措施(修訂)2024年8月珠海市常務會議通過珠海市促進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修訂),結合生物醫藥企業發展的引進、落地、研發、產業化等各階段,針對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和需求,予以針對性的支持。數據來源:國家醫保局,東吳證券研究所47數據來源:上海醫保局,東吳證券研究所48上海市關于支持生物醫藥產業全鏈條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核心要點早研基礎理論創新和前沿技術突破:聚焦細胞與基因治療、mRNA、合成生物、再生醫學等領域,加強高端醫療器械和現代中藥研制。鼓勵人工智能技術賦能藥物研發。加速科研成果向臨床前研究轉化:推動CRO提供新藥臨床前研究服務,每個項目年度貼息最高獲 1000 萬
107、元支持。加大創新藥研發支持力度:對由上海市注冊申請人開展國內 1期、2期、3期臨床試驗并實現產出的 1 類新藥,最高分別給予不超過研發投入 40%,最高分別1000萬元、2000 萬元、3000 萬元支持;對其中僅需完成早期臨床試驗、確證性臨床試驗的細胞與基因治療 1 類新藥,最高分別給予 1500 萬元、3000 萬元支持。每個單位每年累計支持金額最高 1 億元。臨床研發研究型醫院建設:推進上海臨床研究中心建設,鼓勵醫院轉型為研究型醫院。優化臨床成果轉化機制:允許醫院無形資產作價入股,支持高水平醫院開展醫學創新??s短臨床試驗啟動時間:構建高質量生物樣本庫,爭取將臨床試驗啟動時間壓縮至25周以
108、內。提高醫學倫理審查效率:建立工作機制,提高審查效率,爭取將審查流程時間壓縮至3周以內。建立臨床試驗團隊激勵機制:完善薪酬分配機制,支持臨床研究工作作為職稱評審等重要參考。對接國際標準開展臨床試驗項目:符合條件的CRO按規定每個項目擇優給予最高100萬元支持,海外高水平項目擇優給予最高2000萬元支持。每個單位每年累計支持不超過 1 億元。完善臨床試驗責任風險補償機制:鼓勵保險機構開發相關保險產品,給予企業保費支持。審評審批爭取國家注冊審評支持:推動藥品補充申請審評時限壓縮至60個工作日,藥物臨床試驗申請審評審批時限壓縮至 30個工作日。強化注冊審評跨前指導服務:落實專人專班輔導機制,提供預查
109、預檢等服務。入院和推廣鼓勵創新產品入院使用:更新“新優藥械”產品目錄,開通“綠色通道”,推薦納入國家醫保藥品或“滬惠?!钡饶夸洷U戏秶?。在國家醫保藥品和“新優藥械”產品更新發布 1 個月內,將相應 創新藥械以“應配盡配”原則配備使用。及時將符合條件的藥店納 入“雙通道”范圍。醫療機構不得 以用藥數量、藥/耗占比等原因限制創新藥械入院。加大醫保支付支持力度:對國家醫保談判藥品和創新醫療器械實行醫保預算單列支付。在 DRG/DIP 改革中獨立成組、提高支付標準、不受高倍率病例數限制。支持創新產品示范應用與推廣:支持進行上市后評價、真實世界療效評價、適應癥拓展等研究,按照規定擇優給予每個項目最高 2
110、00 萬元支持。產業化落地支持建立企業發展問題協調解決機制:依托工作專班,建立問題清單制度。培育重磅產品和重點項目:對在滬研發并實現產出的創新產品進行引導支持。支持重點項目建設,給予資金支持。推廣合同研發生產組織新模式:支持CMO承接委托生產活動,受托方每個企業每年最高支持 1000 萬元。加強產業落地保障和聯動:建立產業協同聯動機制,推出生物醫藥標準化廠房。投融資培育中長期投資者和耐心資本:發揮上海生物醫藥產業母基金、生物醫藥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和生物醫藥創新轉化基金作用,鼓勵政府引導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研究建立固有基金被投項目長周期考核和容錯機制。鼓勵開展企業風險投資(CVC)):支持企
111、業單獨或聯合設立 CVC,給予政策支持。支持企業通過并購重組做大做強:。設立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并購基金,支持企業開展并購投資。多形式拓寬企業融資渠道:通過信貸貼息等政策工具加強對企業信貸支持,生物醫藥中小微科創企業單筆批次擔保額度上限提高至 2000 萬元,中型企業上限3000萬元。數據和商保推動醫院間基因、細胞等數據共享使用。推進罕見病真實世界研究信息平臺建設。依托“醫保大數據創新實驗室”建立醫院、醫保與商業保險機構、醫藥企業間的數據合作利用機制,加快商業健康保險產品開發。國際化支持外資企業在滬投資發展,進一步提高物品進出境便利水平,加大創新產品全球注冊認證支持力度,對上海市企業研發的創新藥
112、、現代中藥和高端醫療器械,申請通過國際藥品監管機構注冊,并在當地實現銷售的,給予研發投入的30%,最高1000萬元支持。鼓勵創新型企業與跨國企業對接合作,對海外權益許可交易給予支持。促進國際醫藥學術和商業交流,對上海市企業或組織參加國際性活動和展會的,給予項目經費的50%,最高5萬元支持。以上海為例,從研發-評審-入院-投融資-國際化等方面給予資源支持以北京為例:從臨床研究端、審評端、進出口貿易端、支付端、數據端、投融資端全鏈條支持創新醫藥行業發展數據來源:北京醫保局,東吳證券研究所北京市支持創新醫藥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核心要點 臨床研究加速開展臨床試驗:實現立項審查、倫理審查、合同審查同步開展
113、,將臨床試驗啟動整體用時壓縮至28周以內,并持續加速,支持重點企業實現全球同步開展臨床試驗。提升臨床研究質量和效率:以國家醫學中心、研究型病房為核心,以臨床需求為導向,創新機制,聚集資源,組建10家以上區域或???、專病臨床研究聯合體,并對30家研究型病房示范建設單位進行考核評價及質控管理。鼓勵社會資本建設研究型醫院:支持與京內醫療機構合作,支持與創新醫藥企業深度合作。提高倫理審查質量和效率:擴大醫學倫理審查結果互認范圍,開展醫療機構和企業的雙向評估,提升互認效果。審評和審批提高藥品審評和審批效率:推動實施“藥品補充申請審評時限從200日壓縮至60日、藥品臨床試驗審批時限從60日壓縮至30日”的
114、國家創新試點。加速創新藥械審評和審批:到2024年底累計納入項目制管理品種數量提升至200項,新增10個創新醫療器械獲批上市,推動10個臨床急需品種進口。醫藥貿易便利化打通罕見病藥品的綠色通道:建立罕見病藥品保障先行區,實施罕見病藥品“白名單制度”,2024年推動10個品種全環節打通落地。優化藥品進出口流程:優化進口通關抽樣一體化服務,建立對外交流平臺,2024年增加進口藥品品種5個以上,推動5個品種“走出去”。臨床應用創新產品的價格制定:創新技術項目優先啟動統一定價論證程序,同步研究納入醫保支付;完善創新藥械綠色通道機制,實現快速掛網;已批的新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醫療機構可隨時備案并使用。京
115、津冀支持創新產品:推進京津冀藥品、醫用耗材集中采購掛網信息協同共享,持續推動京津冀“3+N”藥品、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合作,支持創新藥械在京津冀地區使用。鼓勵創新產品使用:支持建立醫用機器人等創新器械應用培訓中心,加快創新醫療器械推廣使用;中關村創新醫療器械產品目錄按季度更新,實施創新藥械“隨批隨進”。完善支付機制:完善CHS-DRG付費新藥新技術除外支付機制,對符合條件的新藥新技術費用,不計入DRG病組支付標準,單獨支付。創新醫療器械不受指標限制:國談藥和創新醫療器械涉及的診療項目,不受醫療機構總額預算指標限制;對需要開展績效考核和總額預算管理(BJ-GBI)質量評價的醫療機構,剔除國談藥、
116、創新診療項目對人均藥品費用、人均醫療費用等相關指標的影響支付渠道醫保支付渠道:支持企業參加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談判工作,爭取讓更多創新藥品通過談判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商業健康保險渠道:鼓勵商業保險公司與醫療機構、醫藥企業合作,開發具有針對性的、覆蓋創新藥械和健康管理服務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建立“北京普惠健康?!碧厮幥鍐蝿討B調整機制,確保符合條件的創新藥品“應進盡進”。數據完善行業數據:鼓勵創新醫藥企業依托人工智能數據訓練基地,開展醫藥健康大模型訓練。實施“監管沙盒”機制,有序推進醫療健康數據的交易和流通。數據的安全流動:探索基于自主的區塊鏈底層架構和智能合約技術,實現數據“可用不可見、可控可計量”的
117、分布式安全流動;支持數據跨境便利化流動,增強企業數據出境的合規服務能力,爭取60天內完成評估審查。電子病歷:強化電子病歷數據質控管理,2024年力爭覆蓋140家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鼓勵電子病歷數據合規應用于創新醫藥企業研發。數據共享:探索醫療健康數據與商業健康保險的信息共享機制,推進數據在產品開發、理賠中的合規應用全過程追溯:完善追溯系統,匯聚各類信息,壓實企業、醫療機構主體責任。投融資社會投資:用好北京市醫藥健康產業投資基金,帶動社會投資分階段支持企業金融需求:對于初創期企業,引導金融體系提供創業投資、擔保增信;對于成長期企業,綜合運用知識產權和股權質押融資、研發貸、供應鏈金融等產品;對于成
118、熟期企業,優化傳統信貸、跨境投融資、投行并購等綜合業務;相關銀行發放貸款、貼現符合“京創融”、“京創通”政策要求的,優先給予支持。做好企業上市儲備:2024年重點做好10家企業上市儲備和服務。保障加大聯合調研力度,堅持服務進園區、進企業,解讀支持創新發展政策,聽取企業訴求,及時解決存在問題。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對創新醫藥先行先試。打造國際化、國家級交流合作平臺,推動本地創新醫藥企業走出去。注重宣傳引導,營造共同促進創新醫藥發展、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鏈優化升級、更好滿足人民群眾醫療健康需求的社會氛圍。以廣州為例:從研發、臨床、制造、產業化、應用等各環節切入;提供人才、基數、空間、資金、市場等全要素
119、保障,對項目全生命周期給予扶持數據來源:廣州醫保局,東吳證券研究所廣州市加快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若干規定(修訂)要點創新研發對自主研發及在本市轉化的生物制品、16類中藥、12類化學藥品分階段給予資金扶持,支持臨床前研究階段的項目列入廣州市科技計劃。新啟動臨床I、II、III期研究的新藥項目,經評審,按核定費用分別給予最高不超過300萬元、500萬元和1000萬元經費獎勵,委托廣州地區藥物/醫療器械臨床試驗機構開展臨床試驗的,獎勵額度再增加50,最高不超過450萬元、750萬元和1500萬元。支持GLP、GCP、臨床試驗服務平臺等項目建設,補助額度不超過項目總投資的30,單個項目不超過1000萬元。
120、對通過國家GLP認證的廣州市生物醫藥企業和機構給予一次性獎勵,首次獲得藥物GLP認證批件的認證項目達到3大項以上、6大項以上、9大項以上的,分別給予100萬元、200萬元、400萬元獎勵。對首次獲得國際實驗動物評估和認可委員會(AAALAC)認證的廣州市生物醫藥企業和機構給予一次性200萬元獎勵。對為廣州市生物醫藥企業提供服務的廣州市GLP、CRO、生物醫藥產業中試平臺等研發服務機構,按年度合同金額及發票依據的5給予獎勵,最高不超過3000萬元。引進市外生物醫藥企業落戶廣州,并為其提供服務的,按年度合同金額及發票依據的5給予獎勵,最高不超過3000萬元。GCP機構每年完成的新藥臨床試驗項目達到
121、10項以上、20項以上、30項以上的,分別予以100萬元、200萬元、300萬元獎勵。建成I期臨床研究病房并投入使用的,一次性給予200萬元獎勵。臨床研究服務設立研究型病房,予以補貼并不納入相關績效考核。支持研究型病房前期由政府牽頭,逐步過渡為獨立第三方機構運營的創新藥物臨床試驗服務中心。將臨床研究專職以及倫理委員會等納入醫療機構績效考核范圍;在崗位設置、職務晉升等方面給予一定傾斜;加大公立醫院內部績效對臨床研究分配比例;將臨床研究工作情況納入職稱評定工作業績評價的主要內容。將臨床試驗視為科研項目納入科研績效考評;建立臨床試驗相關獎勵機制。專職臨床研究人員可離崗或兼職從事臨床科技成果轉化等創新
122、創業活動,其創業收入不受其單位績效工資總量限制。成果產業化對滿足質量和一致性要求的仿制藥,每品種給予200萬元的資金支持。對獲得FDA、EMEA、WHO等世界組織認證的技改項目,給予不超過項目投資額30,最高不超過500萬元的資金支持。對獲得新藥證書或藥品注冊證書的新藥(含創新藥、改良藥、生物類似藥)在廣州市實現產業化的項目,按項目總投資的10給予后補助支持,最高不超過5000萬元。生物醫藥領域的諾貝爾獎、拉斯克醫學獎獲得者、中國兩院院士等專家帶項目、技術和團隊來穗進行產業化的項目,按照項目總投資的10給予支持,單個項目最高不超過1億元。由境外引進先進技術到廣州市產業化或由廣州市企業主導產業化
123、,給予技術交易金額的10資助,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人民幣。產業支撐探索個人賬戶資金購買商業健康保險或利用個人賬戶資金建立地方特色健康保險,將部分醫保目錄范圍外的創新藥品納入保障范圍。積極支持創新藥品通過廣州醫療機構藥品集團采購,服務醫藥產業創新發展。鼓勵和支持生物醫藥企業在廣州市建設生產廠房和辦公用房,加快完善周邊配套基礎設施。對廣州市生物醫藥產業項目實行工業用地先租賃后出讓、彈性年期出讓制度。先租后讓的租賃權年限不超過10年,與后續出讓年期之和不超過50年,彈性年期出讓的出讓年限不超過20年。對成為海關認證的進出口的常年需要進行科研、臨床研究或生產用品生物醫藥相關單位給予相應海關優惠便利。
124、對于掌握“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并在廣州市建設的重大公共技術平臺、高端產業化項目,按照“一事一議”原則給予特殊優惠扶持。鼓勵支持龍頭企業組建設立生物醫藥產業投資基金,被投項目在審評審批、藥品監督管理等方面納入市、區有關部門綠色通道、優先辦理。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每年分別安排不超過100萬元專項經費,支持相關行業組織機構開展全產業鏈協作、培訓、交流、論壇、會展等活動。2024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醫改領域的重磅文件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4年重點工作任務。統計2024年醫改重點工作任務,全文共3460字,檢索“創新”詞匯出現了11處,其中關于“創新藥”的提法占了6處。檢索“新藥”出現了8處。
125、分別是以下內容:(五)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研究對創新藥和先進醫療技術應用給予在DRG/DIP付費中除外支付等政策傾斜。(七)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能力。開展傳染病防控醫防協同、醫防融合創新試點。(十一)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推進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等建設。(十六)發展商業健康保險。推動商業健康保險產品擴大創新藥支付范圍。深化藥品領域改革創新(十七)完善藥品使用和管理。加大創新藥臨床綜合評價力度,促進新藥加快合理應用。(十八)深化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制定關于全鏈條支持創新藥發展的指導性文件。加快創新藥、罕見病治療藥品、臨床急需藥品等以及創新醫療器械、疫情防控藥械審評審批
126、。健全中藥審評證據體系,加快古代經典名方中藥復方制劑審評審批,促進醫療機構中藥制劑向新藥轉化。(二十)推進數字化賦能醫改。整合醫療醫藥數據要素資源,圍繞創新藥等重點領域建設成果轉化交易服務平臺。醫保推動創新藥新質生產力主要體現在:1)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文件中關于其對創新藥的引導主要體現為“研究對創新藥和先進醫療技術應用給予在DRG/DIP付費中除外支付等政策傾斜,通過支付政策的傾斜,促進創新藥在臨床的應用。2)國家醫保談判對創新藥的傾斜。國家醫保局成立以后,藥品目錄調整實現了每年一調,并且目錄準入方式由專家遴選制改成了企業申報制,這些調整為創新藥進入醫保目錄敞開了大門。3)國家帶量集采的“騰籠
127、換鳥“效應。主要表現為:醫藥行業實現了“騰籠換鳥”,主要是通過擠壓藥品銷售水分,凈化醫藥行業生態,引導資源更多向研發創新傾斜。4)醫?;鹳徺I實現了“騰籠換鳥”。節省的醫保資金為創新藥進入醫保目錄、醫保支付對創新藥進行傾斜都提供了機會空間。目前集采每年可結余醫?;?600億元,國談創新藥支付每年增加900億元左右,集采節省的基金有60%的份額給到了創新藥。政策利好創新藥:新質生產力成為醫藥產業發展驅動器數據來源:國家醫保局,東吳證券研究所51五、疾病治療范式有望改寫,創新藥突破治療瓶頸疾病梳理腫瘤腫瘤發病率逐年提升,肺癌、乳腺癌和消化道腫瘤市場巨大數據來源:WHO,The landscape
128、 of cancer research and cancer care in China,東吳證券研究所2022年中國腫瘤新發病例數前5位為肺癌106.06萬,結直腸癌51.71萬,甲狀腺癌46.61萬,肝癌36.77萬,女性乳腺癌35.72萬;2024年美國腫瘤新發病例數前5位為乳腺癌31.4萬、前列腺癌29.9萬、肺癌23.5萬、結直腸癌15.3萬、皮膚黑色素瘤10.1萬;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為肺癌、結直腸癌、肝癌、乳腺癌、胃癌NSCLC:驅動基因陰性非鱗狀NSCLC的后線治療選擇仍然有限;EGFR-TKIs 治療易耐藥,后線治療方法有限且療效不確切;其他EGFR少見突變研究不足結直腸癌:對于
129、pMMR/MSS和dMMR/MSI-L等亞型,ICIs效果并不理想;臨床靶向應答率低并存在自免性疾病風險;免疫系統過度活躍導致SAE高發肝癌:靶向藥物或ICIs單藥治療HCC的ORR都非常低,聯合后ORR也僅有20%40%;缺乏可靠預測靶向、免疫治療的不良反應的分子標志物導致SAE高發乳腺癌:在CDK4/6抑制劑進展之后目前并沒有非常標準的治療;三陰性乳腺癌對HER2靶向療法和免疫療法應答不佳,進展相對落后;腦轉移患者療效差晚期胃癌:5年生存率往往不到10%,生存獲益仍有待提高;目前僅有HER-2一種精準治療靶點;PD-L1低表達、HER-2低表達人群難以獲益;對于ADC的耐藥機制研究還僅限于
130、臨床前模型2022年中國男女性前十位惡性腫瘤發病率及順位(/10萬人)主要癌種的中國關鍵臨床試驗開展數量54肺癌的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在各癌種中均位列第一。2022年,全球新增肺癌病例250萬人(占癌癥患者總數的12.4%),死亡180萬人(占癌癥致死患者總數的18.7%)。中國全人群新發病率40.8/10萬人(占癌癥患者總數的18.06%),死亡率26.7/10萬人(占癌癥致死患者總數的23.9%),均位居所有癌種首位。非小細胞肺癌(NSCLC)是肺癌中最常見的組織學類型,占比約85。從組織學分型進一步細分,NSCLC可分為腺癌(約40%)、鱗癌(約30%)、腺鱗癌、大細胞癌等。由于NSCLC
131、侵襲性較高,且早期 NSCLC通常不伴有明顯癥狀,大多數患者在確診時已是晚期,晚期患者整體5年生存率在20%左右。EGFR突變為亞洲人群主要NSCLC基因突變類型。從基因表達分型來看,NSCLC常見基因分型包括EGFR突變、ALK突變、KRAS突變、HER2突變、BRAF突變等。而亞洲人群EGFR突變為主要肺癌基因突變類型(占比50.3%),突變率遠高于歐美人群。根據醫藥魔方統計數據,2023年全球新增NSCLC病例217.6萬例,中國新增94.0萬例。非小細胞肺癌發病率與死亡率高居腫瘤首位2022年中國癌癥新發病率與死亡率(/10萬人)數據來源:WHO、中華腫瘤雜志、藥融云、醫藥魔方,東吳證
132、券研究所肺癌組織學與基因表達分型及其占比腺癌 32.6w,40%鱗癌 24.5w,30%大細胞癌 8.2w,10%其他4.1w 5%NSCLC(69.4w,85%)小細胞肺癌SCLC(12.2w,15%)EGFR 34.9w,50.3%KRAS 4.6w,6.7%HER21.4w,2.0%BRAF 0.76w,1.1%其他24.7w,35.6%2018-2023中國及全球NSCLC新發病例數(單位:萬)組織學分型基因表達分型080160240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中國新發病例全球新發病例55非小細胞肺癌標準治療進入“靶免聯合”時代驅動基因陽性EGFR突變陽性
133、EGFR 20外插ALK重排陽性NTRK融合ROS1融合陽性RET融合MET14外顯子跳突達拉非尼聯合曲美替尼恩曲替尼、拉羅替尼谷美替尼、伯瑞替尼、特泊替尼、賽沃替尼塞普替尼、普拉替尼1線:恩曲替尼、克唑替尼2線:TKI失敗后化療貝伐珠單抗1線:阿來替尼、布格替尼、洛拉替尼等2線:一代-三代 TKI失敗后化療貝伐化療,舒沃替尼1線:奧希替尼、阿美替尼、伏美替尼、貝福替尼等2線:三代EGFR TKI,化療貝伐BRAF V600突變陽性數據來源:中華腫瘤雜志、CSCO指南,東吳證券研究所無驅動基因非鱗癌PS=0-2鱗癌PS=0-2中國2024CSCO指南中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I級推薦PD-L1陽性可
134、單藥使用帕博利珠單抗;PD-L1高表達可單藥使用阿替利珠單抗1線:化療貝伐帕博利珠/卡瑞利珠/信迪利/替雷利珠/阿替利珠/舒格利/特瑞普利單抗2線:納武利尤/替雷利珠單抗3線:安羅替尼一線:化療帕博利珠/卡瑞利珠/格利舒/派安普利/信迪利/替雷利珠/斯魯利單抗二線:納武利尤/替雷利珠單抗 根據2024年中國CSCO指南,國內針對驅動基因陽性的NSCLC主要以靶向藥為主;EGFR敏感突變/T790M:目前主要以三代EGFR TKI為主,醫保內藥品包括奧希替尼、阿美替尼、伏美替尼、貝福替尼;EGFR 20號外顯子插入突變:目前主要以化療、靶向藥為主,2線用藥首選舒沃替尼;ALK+:ALK抑制劑首選
135、阿來替尼、布格替尼、洛拉替尼。針對驅動基因陰性的非鱗非小主要以PD(L)1單藥、化療PD(L)1、化療貝伐為主。針對驅動基因陰性的鱗狀非小主要以PD(L)1單藥、化療PD(L)1為主。56非小細胞肺癌標準治療進入“靶免聯合”時代驅動基因陽性EGFR突變陽性EGFR 20外插ALK重排陽性NTRK融合ROS1融合陽性RET融合MET14外顯子跳突達拉非尼+曲美替尼/恩可非尼+比美替尼/維莫非尼恩曲替尼、拉羅替尼特泊替尼/卡馬替尼(首選);克唑替尼塞普替尼/普拉替尼(首選)、卡博替尼恩曲替尼/克唑替尼/瑞普替尼(首選);塞瑞替尼阿來替尼、布加替尼、洛拉替尼、塞瑞替尼、克唑替尼埃萬妥單抗+化療奧希替
136、尼(首選)、厄洛替尼、阿法替尼、吉非替尼、達克替尼、厄洛替尼+雷莫蘆單抗/貝伐單抗BRAF V600突變陽性數據來源:中華腫瘤雜志、CSCO指南,東吳證券研究所無驅動基因非鱗癌PS=0-2鱗癌PS=0-22024 NCCN 指南中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藥物推薦PD-L1陽性首選帕博利珠單抗+化療;PD-L1高表達首選帕博利珠/西米普利/阿特珠單抗化療一線:帕博利珠單抗+化療(首選);后線:納武利尤單抗/帕博利珠單抗/阿特珠單抗(首選)一線:帕博利珠單抗+化療(首選);后線:納武利尤單抗/帕博利珠單抗/阿特珠單抗(首選)克唑替尼、卡馬替尼、特泊替尼MET擴增 根據2024年美國NCCN指南,針對驅動
137、基因陽性的NSCLC主要以靶向藥為主;EGFR敏感突變/T790M:目前主要以三代EGFR TKI 奧希替尼為主,EGFR 20號外顯子插入突變:首選強生的埃萬妥單抗;ALK+:ALK抑制劑首選阿來替尼、布格替尼、洛拉替尼。針對驅動基因陰性的非鱗非小首選帕博利珠單抗+化療。針對驅動基因陰性的鱗狀非小首選帕博利珠單抗+化療。57數據來源:醫藥魔方、東吳證券研究所整理EGFR突變陽性的晚期NSCLC的一線治療目前,國內已有6款三代EGFR TKI獲批上市,獲批一線適應癥的包括:奧希替尼、阿美替尼、伏美替尼和貝福替尼。其中僅獲批了二線適應癥的包括:石藥/貝爾達的瑞齊替尼、圣和藥業的瑞厄替尼。還有3款
138、藥物申報上市中。相較于TKI單藥,以三代EGFR TKI為基礎的一線聯合方案有望成為改寫指南。埃萬妥單抗+拉澤替尼(皮下劑型安全性更好paloma-3 臨床)和奧希替尼+化療都在mPFS看出明顯獲益,mOS存在獲益趨勢。藥品名稱公司臨床試驗編號/名稱試驗分期入組患者地區對照組患者人數患者基線ORRmPFS/月mPFS HR12個月的OS率mOSHR三級以上不良反應發生率最常見三級以上不良反應治療相關中斷死亡奧希替尼阿斯利康NCT02296125FLAURAPh3全球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279 vs 277轉移性NSCLC:95%vs 95%80%vs 76%18.9 vs 10.20.4689%
139、vs 82%34%vs 45%心肌復極異常 3%vs 2%;食欲下降:3%vs 2%13%vs 18%N=0 vs1伏美替尼艾力斯NCT03787992/FORWARDPh3中國吉非替尼178 vs 179腫瘤IV期占比:94%vs 96%20.8 vs 11.10.44 11%vs 18%心肌復極異常 3%vs 2%;腹瀉2%vs 03%vs 2%6%vs 2%阿美替尼翰森NCT03849768AENEASPh3中國吉非替尼214 vs 215腫瘤IV期占比:94%vs 92%73.8%vs 72.1%19.3 vs 9.90.4686.2%vs 85.3%36.4%vs 35.8%ALT
140、增加(2.8%v 12.1%);AST 增加1.4%v 9.3%3.7%vs 5.1%N=5 vs3貝福替尼貝達/益方NCT04206072/IBIO-103Ph3中國??颂婺?82 vs 180患者為腫瘤IIIB/IIIC/IV期75.8%vs78.3%22.1 vs 13.8 0.4947.3%vs 30%1.1%vs 0.6%瑞厄替尼圣和藥業NCT04239833Ph3中國吉非替尼162 vs 83既往手術治療后復發的或初診的IIIB/IV期患者72.8%vs 78.3%19.3 vs 9.80.4617.3%vs 22.9%0 vs 0奧希替尼+含鉑化療AZNCT04035486FLA
141、URA2Ph3全球vs 奧希替尼279 vs 278初治患者:腦轉移:42%vs 40%;L858R患者38%vs 38%83%vs 76%29.4 vs 19.90.750.964%vs 27%SAE:38%vs 19%2%vs 1%埃萬妥單抗+拉澤替尼強生NCT02609776MARIPOSEPh3全球vs 奧希替尼429 vs 429初治患者:腦轉移:41%vs 40%;L858R患者40%vs 40%86%vs 85%23.7 vs 16.60.70.875%vs 43%SAE:49%vs 33%10%vs 3%8%vs 7%58數據來源:醫藥魔方、東吳證券研究所整理EGFR-TKI耐
142、藥ADC和雙抗有望突破困境潛力在研藥物:康方生物(AK112+化療)、強生(埃萬妥單抗+拉澤替尼+化療)、科倫博泰(SKB264)、百利天恒(BL-B01D1)、和黃醫藥(賽沃替尼)針對EGFR TKI治療后失敗的晚期NSCLC患者的標準治療仍然是化療或化療+貝伐珠單抗(僅針對非鱗癌),III級推薦信迪利單抗+貝伐珠+化療。仍缺乏安全有效的創新療法。免疫治療+化療的探索紛紛遭遇“滑鐵盧”:K藥失?。↘EYNOTE-798臨床:+化療 vs 化療的PFS和OS均無統計學差異);O藥失?。–heckMate-722臨床:+化療 vs 化療的PFS和OS均無統計學差異)。雖然羅氏的阿替利珠單抗+貝伐
143、+化療和信迪利單抗+貝伐+化療的OS獲益也不顯著。目前只有康方生物的AK112在3期臨床中顯示出相比化療的OS獲益。此外,科倫博泰的Trop2 ADC和百利天恒的EGFR-HER3 ADC在小樣本臨床中的mPFS數據也很驚艷。59驅動基因陰性晚期NSCLC一線免疫治療耐藥后在研藥物臨床數據對比數據來源:醫藥魔方、東吳證券研究所整理潛力在研藥物:康方生物(AK112+化療)、科倫博泰(SKB264)、百利天恒(BL-B01D1)、抗血管生成治療等。60 小細胞肺癌(SCLC)約占所有肺癌的14%,全球每年大約有25萬名患者被診斷為SCLC,有近20萬人因此離世。SCLC屬于高級別神經內分泌腫瘤,
144、惡性程度較高,確診時多為晚期,生存率極低。SCLC的發病機制和病程是復雜的,涉及多種遺傳、表觀遺傳、細胞信號傳導、腫瘤微環境以及分子層面的基因組不穩定性等因素的變化。SCLC通常劃分為局限期(占30%)和廣泛期(占70%)。兩者生存差異較大,局限期病人如加上放療,小部分甚至可達臨床治愈的效果,廣泛期生存期遠不如局限期。與非小細胞肺癌不同,直到2018年,除了鉑類化療和放療的標準組合外,SCLC的治療尚未出現重大的治療進展。盡管隨著免疫治療的進展,SCLC患者的生存期有所延長,局限期SCLC的兩年相對生存率由2001年至2002年的36%提高到了2015年至2016年的46%,但廣泛期SCLC的
145、患者預后仍然很差,兩年相對生存率僅為7%到8%,中位生存期僅有7個月。根據2024 CSCO指南:化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作為廣泛期SCLC的1線治療標準。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包括:阿替利珠單抗、斯魯利單抗、度伐利尤單抗、阿得貝利單抗、替雷利珠單抗、特瑞普利單抗。小細胞肺癌的分類小細胞肺癌異質性強、惡性程度高、生存期較短數據來源:呼吸界、醫藥魔方、國家癌癥中心、東吳證券研究所小細胞肺癌治療瓶頸61小細胞肺癌創新藥藍海市場,DLL3多抗和ADC有望突破困局數據來源:醫藥魔方、東吳證券研究所整理目前,小細胞肺癌(SCLC)的治療藥物包括化療藥物、免疫治療藥物以及靶向治療藥物?;熕幬锩庖咧挝铽@批上市藥物
146、主要包括伊立替康或依托泊苷聯合鉑類藥物(如順鉑、卡鉑);免疫治療藥物主要包括阿替利珠單抗、度伐利尤單抗、斯魯利單抗。塔拉妥單抗(安進/百濟)是首創的小細胞肺癌雙抗藥物,靶向DLL3和CD3,適用于在接受基于鉑類化療后疾病惡化的患者。DLL3相關多抗在研的公司還包括:澤璟制藥、BI/中國生物制藥、默克、羅氏。ADC潛力藥物包括:B7H3 ADC、Trop2 ADC、EGFR/CD3 ADC、Dll3 ADC等。小細胞肺癌后線治療多抗類藥物梳理62 乳腺癌是全球發病率第二高的惡性腫瘤疾病,也是導致女性死亡的最主要癌癥之一,對女性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其中HR陽性乳腺癌作為最常見的一種亞型乳腺
147、癌,占乳腺癌病例的80%,而三陰性乳腺癌(TNBC)作為乳腺癌的一種侵略性極強的亞型,占乳腺癌病例數的15%。截止2024年,全球新增女性乳腺癌的病例數達到約230w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和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所有性別的乳腺癌病例總數為35.7w例,其中99%為女性患者。同年,中國女性因乳腺癌死亡的病例數約為7.5w例。根據WHO的預測:到2045年,中國的新發乳腺癌病例數將增至約40w例,全球2045年新增乳腺癌病例數將達336w例。根據IRAC推斷,預計2020至2050年間,全球癌癥治療費用將達25.2萬億美元,其中乳腺癌占比7.7%。中國和美國分別為全
148、球癌癥治療支出最多的國家,占全球總負擔的24.1%和20.8%。乳腺癌分型數據來源:世界衛生組織(WHO)、IRAC、醫藥魔方等、東吳證券研究所2020-2050年預估女性新發乳腺癌病例數值乳癌病理報告陽性ER+、PR+陰性HER2-Ki67預測轉移性乳腺癌的后續治療Ki6720%管腔A型Luminal A最好稍好陽性HER2+Ki6720%管腔B1型Luminal B管腔B2型Luminal B2好陰性ER-、PR-陰性HER2-陽性HER2+按照HER2表達三陰性HER2過度達HER2最差好(需積極治療)按照激素受體類型預后乳腺癌高發癌種,亞型豐富63 三陰性乳腺癌(TNBC)是指缺乏孕激
149、素受體(PR)和雌激素受體(ER),且不顯著過度表達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的乳腺癌分子亞型。根據2024年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的指南,國內針對TNBC的治療手段仍然有限,主要是化療結合免疫治療:術前新輔助:目前主要以化療為主,也可以聯合免疫治療(PD-1單抗);晚期一線:目前主要以化療免疫治療 抗血管治療,對于BRCA1/2突變的患者可用PARPi,如:奧拉帕利。晚期二線:無標準療法,可以考慮艾瑞布林(抗微管藥物)、Trop2 ADC等。美國的NCCN指南基本與國內指南一致,針對TNBC患者主要以化療免疫治療為主。三陰性乳腺癌(TNBC):化療為主,后線治療仍缺乏有效治療手
150、段數據來源:中國臨床腫瘤學會2024(CSCO)、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NCCN)、醫藥魔方等、東吳證券研究所2024 CSCO-針對早期三陰性乳腺癌解救化療藥品推薦情況紫衫類治療敏感1、單藥紫杉類2、聯合化療(TX/GT/NP)I級紫衫類治療失敗1、單藥治療:他濱類等2、聯合治療I級類型治療方案推薦情況循證證據手術前新輔助TP-AC聯合帕博利珠單抗I級(1A)KeyNote522TP+PD-1抑制劑I級(1A)cTRIO2024 CSCO-晚期一線/二線三陰性乳腺癌解救化療+免疫治療藥品推薦情況紫衫類治療敏感白蛋白紫杉醇+PD-1抑制劑I級紫衫類治療失敗吉西他濱+鉑類+PD-1抑制劑I級NC
151、CN-針對三陰性乳腺癌類型早期輔助晚期一線晚期二線化療蒽環類+紫杉醇蒽環類(多柔比星)抗代謝物(卡培他濱)微管抑制劑(長春瑞濱)紫衫類同一線治療方案BRCA 突變奧拉帕利PARPi(奧拉帕利)鉑類(卡鉑)PARPi(奧拉帕利)注:TP(紫杉類聯合鉑類);AC(蒽環類聯合環磷酰胺)TX(紫衫類聯合卡培他濱);GT(吉西他濱+紫杉醇)NP(卡春瑞濱+順鉑+或卡鉑)64針對晚期后線TNBC的ADC和靶向藥的臨床競爭格局數據來源:醫藥魔方、東吳證券研究所整理針對晚期后線TNBC的XDC藥物臨床進展梳理針對晚期后線TNBC的小分子和抗體類藥物臨床進展梳理 三陰性乳腺癌(TNBC)后線目前仍缺乏已上市的創
152、新藥。從目前看,ADC藥物是后線治療的希望,包括Trop2 ADC、EGFR/HER3 ADC、Nectin4 ADC等。國內進展最快的是Trop2 ADC包括2022年上市的戈沙妥珠單抗,SKB264是國產進展最快的同靶點ADC,預計2024年年底國內上市。后續的Trop2 ADC包括復旦張江和阿斯利康的藥物目前國內處在臨床3期。BL-B01D1(百利天恒/BMS)作為EGFR/HER3 ADC 國內也已經開啟注冊3期臨床,同靶點全球進度第一。邁威生物的Nectin4 ADC針對TNBC適應癥在同類靶點中國內臨床進度領先。靶向藥中AKT-PI3K-mTOR通路的小分子抑制劑開發進度領先。65
153、TNBC后線治療臨床數據比較數據來源:醫藥魔方、東吳證券研究所整理 三陰性乳腺癌(TNBC)后線治療公布的大樣本量數據還較少,ADC藥物比較有潛力,包括Trop2 ADC、Nectin4 ADC等。已經獲批上市的戈沙妥珠單抗(吉利德)對比化療的mPFS為4.8個月 vs 1.7個月,HR=0.43;mOS=11.8個月 vs 6.9個月獲益明顯。非頭對頭數據比較,SKB264(科倫博泰)的數據比較驚艷,有望成為TNBC后線治療的同類最佳藥物。66 HR+HER2-型乳腺癌其特征為雌激素受體(ER)和孕激素受體(PR)陽性,且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陰性。針對HR陽性/HER2陰性的乳腺
154、癌患者,內分泌治療或聯合靶向治療已被證實為最有效的治療策略之一。根據2024年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的指南,國內針對HR+HER2-型晚期乳腺癌的治療手段主要是化療、內分泌治療、CDK4/6、靶向藥等:圍手術期:目前主要以化療或AICDK4/6i;晚期一線:目前主要以化療或AICDK4/6i;晚期二線:靶向藥:SERD、AKT抑制劑、mTOR抑制劑、依維莫司、西達本胺等;ADC:HER2 ADC(T-Dxd)、Trop2 ADC(戈沙妥珠單抗)。美國的NCCN指南基本與國內指南一致,治療手段包括化療、內分泌治療、CDK4/6、靶向藥、ADC等。HR陽性乳腺癌內分泌療法和CDK4/6療法是
155、基石數據來源:中國臨床腫瘤學會2024(CSCO)、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NCCN)、醫藥魔方等、東吳證券研究所CSSO-HR陽性乳腺癌類型治療方案推薦級別早期輔助化療:蒽環+紫衫I級推薦內分泌:絕經后:AI,AI+CDK4/6i,TAM+阿貝西利絕經前:TAM/AI+OFSI級推薦晚期一線未經內分泌治療:AI+CDK4/6絕經后:AI,氟維司群,SERM絕經前:mTOR抑制劑/SERMI級推薦晚期二線及以上TAM治療失?。篈I+西達本胺/依維莫司非甾體類AI治療失?。悍S司群+CDK4/6I級推薦CDK4/6治療失?。毫硪环NCDK4/6+內分泌,其他靶向藥+內分泌NCCN-HR陽性乳腺癌治療
156、注:TAM(他克莫司)AI(芳香酶抑制劑)SERD(氟維司群)AC(阿霉素和環磷酰胺)類型治療方案推薦級別早期輔助劑量密集的AC+紫杉醇+TCI級推薦晚期一線絕經后:1.AI+CDK4/6 2.氟維司群+CDK4/6I級推薦內臟危象/內分泌難治性:1.gBRCA1/2突變:PARP,例奧拉帕尼晚期二線及以上絕經后:1.未使用CDK4/6:氟維司群 +CDK4/6 2.PIK3CA/AKT/PENT突變:capivasertib+氟維司群 3.依維莫司+內分泌(依西美坦)I級推薦內臟危象/內分泌難治性:戈沙妥珠單抗67HR陽性乳腺癌內分泌SERD療法帶來治療“新希望”數據來源:醫藥魔方、東吳證券
157、研究所整理 CDK4/6類藥物目前呈現“內卷”化,國內已有4款藥物獲批上市,恒瑞的達爾西利是唯一國內上市的CDK4/6抑制劑。還有5款藥物國內申報上市中,兩款藥物處在臨床3期。美國已有3款CDK4/6抑制劑獲批上市:輝瑞的哌柏西利、諾華的瑞波西利和禮來的阿貝西利。2023年哌柏西利銷售額近50億美金,瑞波西利銷售額近21億美金,阿貝西利銷售額近39億美金。CDK4/6類藥物針對HR+BC的臨床進展梳理ADC藥物針對HR+BC后線治療的臨床進展梳理 ADC藥物有望成為HR+乳腺癌后線治療的核心藥物。包括TROP2 ADC、HER2 ADC、HER3 ADC和 EGFR/HER3 ADC 等。針對
158、HR+BC,國內暫無獲批上市的ADC藥物。吉利德戈沙妥珠單抗和阿斯利康的德達博妥單抗今年申報國內上市申請,預計明年國內獲批??苽惒┨┑腟KB264和詩健生物的ESG401目前國內處在3期臨床中。68HR陽性乳腺癌后線ADC臨床數據比較數據來源:醫藥魔方、東吳證券研究所整理 HR+HER2-BC的后線治療中ADC藥物大放異彩:其中,Trop2 ADC、HER2 ADC、HER3 ADC等藥物陸續披露數據。戈沙妥珠單抗2023年國內獲批此適應癥,科倫博泰的Trop2 ADC藥物小樣本2期數據mPFS超過11個月,有BIC潛力。69疾病梳理自身免疫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種類繁多,長期治療,眾多疾病仍缺乏治
159、療藥物數據來源:醫藥魔方,弗若斯特沙利文,東吳證券研究所目前約有100種不同的自免疾病,包括銀屑?。≒S)、系統性紅斑狼瘡(SLE)、類風濕性關節炎(RA)、強直性脊柱炎(AS)、特應性皮炎(AD)等,幾乎影響身體的任何部位,給患者帶來嚴重的經濟和社會負擔。據數據預測,2022-2027年,自身免疫疾病藥物行業市場規模將增長至128億美元,CAGR為21.4%銀屑?。航刂?021年全球有1.25億銀屑病患者,中國2018年有655.8萬患者,全球銀屑病治療藥市場規模約250億美元。目前未滿足的臨床需求在于:不管是傳統藥物,還是生物制劑,均無法解決銀屑病的復發問題;以致病因子作為治療靶點的單抗類
160、生物制劑效果良好,但由于給藥頻次高、治療成本高等客觀因素,影響其使用范圍紅斑狼瘡:截至2022年SLE全球發病率為5.14/10萬人年,每年新確診40萬人,中國SLE發病率位居全球第四,患病人數約70萬人。值得注意的是,在國際指南里一線推薦的SLE藥物在國內多數是超說明書應用,創新藥物研發欠缺;目前治療藥物存在并發多、復發頻、費用高的缺點特應性皮炎:全球疾病負擔最高的非致命性皮膚病,截至2023年患者數至少2.3億。目前針對AD的生物制劑和靶向藥可以控制病情,仍無法完全解決復發問題自身免疫性疾病分類880主要自免疾病2023年患者人數(單位:萬人)71 456 2283 700 3727 40
161、6 59 350 1245 8021 1020 5400 306 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白癜風銀屑病特應性皮炎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關節炎中國全球1150071白癜風2000萬患者的容貌挑戰與疾病負擔 白癜風(vitiligo)是一種常見多發的色素脫失性皮膚病。該病以局部或泛發性色素脫失形成白斑為特征,因皮膚黑素細胞功能消失或者細胞數量減少引起,常見于頭面部、四肢末端、背側、摩擦部位,以及皮膚和黏膜交接部位等。治療以緩解癥狀為主,無法徹底治愈白斑。白癜風雖不具備傳染性,但白斑多出現于患者的暴露部位,從而導致患者產生羞恥、抑郁、焦慮等心理相關疾病。據統計,大約每4名白癜風患者中就有一名患有抑郁
162、癥。據統計,全球白癜風患病率約0.5%-2%,2021年我國白癜風患者人數共計2283萬人,且呈上升趨勢,其中,用藥患者人數1233萬人,占白癜風患者總人數的54.01%。白癜風患病沒有性別差異,影響全年齡組,但好發于中青年人群,據美國皮膚病學會,大約一半以上的白癜風發病于20歲前。根據白癜風診療共識(2021版),參考白癜風疾病活動度評分(VIDA)、臨床特征、同形反應、Wood等檢查結果,白癜風在病期上可分為穩定期和進展期,在分型上可分為節段型、非節段型、混合型及未定類型,不同病期和不同分型的白癜風對應著不同的診療原則。白癜風的病期、分型正常細胞白癜風白癜風表現為局部或泛發型色素脫失形成白
163、斑數據來源:白癜風診療共識(2021版)、白癜風診斷與管理全球專家建議、共研網、Mymed、Mayoclinic、有來醫生、東吳證券研究所72白癜風常見的自身免疫皮膚病,現有治療手段有限 白癜風是一種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皮膚病,主要原因為表皮黑素細胞破壞。白癜風的發病機制極為復雜,目前尚不清楚,主流的觀點認為,氧化應激作為重要始動因素,介導黑素細胞內在損傷,激活皮膚局部固有免疫反應,同時誘導角質形成細胞趨化因子、細胞因子釋放,進而啟動針對黑素細胞的特異性T細胞免疫應答,是導致白癜風發病的關鍵機制。白癜風患者人數眾多,市場前景廣闊,治療需求巨大且急迫?,F有治療方案分為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白癜風的藥
164、物治療包括激素治療、免疫抑制劑、維生素D衍生物等,但現有治療方案均存在一定缺點,如激素治療給藥周期長,且會導致全身不良反應,因此不能長時間使用,否則會造成藥物依賴性或者是耐藥性。生物制劑中,全球僅蘆可替尼乳膏獲批白癜風適應癥。白癜風尚無專用藥獲批上市,目前主流的白癜風治療藥物包括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他克莫司軟膏)、糖皮質激素(地塞米松乳膏)、維生素D3衍生物(卡泊三醇軟膏),但均未獲批白癜風適應癥,全球僅有蘆可替尼乳膏獲批白癜風,但目前國內僅可在海南博鰲醫療先行區使用??偟膩砜?,白癜風用藥選擇有限,市場仍存在巨大未滿足的臨床需求。白癜風發病機理白癜風治療手段數據來源:白癜風診療共識(2021
165、版)、白癜風發病機制研究熱點解析、藥智網、東吳證券研究所73國內白癜風在研藥物較少,以JAK抑制劑為主數據來源:醫藥魔方、東吳證券研究所 國內白癜風在研藥物較少,賽道擁擠程度低,競爭格局良好。研發進度靠前的產品有輝瑞的利特昔替尼進入臨床lll期,泰恩康的CAKB處于ll期臨床,恒瑞醫藥的艾瑪昔替尼(凝膠劑)臨床l期,其軟膏劑型II/III期臨床已主動終止。藥物靶點以JAK抑制劑為主,藥物劑型以軟膏型為主。Incyte的蘆可替尼乳膏是FDA獲批唯一局部外用藥物治療白癜風,在國內進行到臨床lll期,目前已在海南博鰲醫療先行區落地使用,國內有望通過真實世界數據申報上市。此外,康哲藥業于2022年12
166、月宣布與Incyte制藥公司達成合作,獲得蘆可替尼乳膏產品在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國臺灣及東南亞十一國的研發、生產、注冊及商業化產品的許可權利。國內在研白癜風藥物競爭格局74 銀屑病是遺傳與環境共同作用誘發的免疫介導的慢性、復發性、炎癥性、系統性疾病。臨床表現為鱗屑性紅斑或斑塊,局限或廣泛分布。銀屑病可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代謝綜合征等多種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社會負擔沉重。通過皮疹特點、好發部位、全身癥狀、發病與季節的關系、組織病理檢查等可以診斷不同類型的銀屑病,包括尋常型、膿皰型、紅皮病型和銀屑病關節炎(PsA),分別占93%、2%、1%和5%。其中,尋常型銀屑
167、病又分為斑塊狀(慢性)和點滴狀(急性),分別占85%和15%。根據中國銀屑病診療現狀2023藍皮書,銀屑病可出現在任何年齡,多見于 19-44 歲年齡段(52.74%),男性占比為64.65%,女性占比為35.35%。流行病學調查顯示,2017年我國銀屑病現患病例總數為8664952人,相較于1990年的銀屑病現患病例總數,幾乎翻了一倍。國家統計局2022年年末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5%,相較而言,19-44歲年齡段失業占比為6.83%,提示銀屑病對患者就業以及勞動壽命可能存在一定程度影響,加重社會負擔。根據中國銀屑病診療指南2023和GBD 2019研究,全球銀屑病發病率為1%3%,我國銀
168、屑病發病率約為0.47%0.56%,這意味著在中國每200個人中可能就有一個銀屑病的患者,現有超過700萬銀屑病患者,其中近六成患者病情已發展至中重度。銀屑病慢性皮膚病的巨大挑戰數據來源:中國銀屑病診療現狀2023藍皮書、中國銀屑病診療指南2023、WHO、東吳證券研究所全球成年人銀屑病終生患病率分布4.932.911.2553.498651.42023年中國銀屑病各類型人數紅皮病性銀屑病關節病性銀屑?。≒sA)膿包型銀屑病斑塊狀銀屑?。裕c滴狀銀屑?。毙裕﹩挝唬喝f人75 雖然銀屑病的確切病因尚未完全闡明,但遺傳、免疫與環境因素在銀屑病的發生中發揮重要作用。遺傳是銀屑病發病的主要風險因素
169、,白細胞介素23(IL-23)和輔助性T細胞17(Th17)細胞相關的免疫通路是銀屑病發病的核心機制。以免疫抑制劑、非特異性抗炎藥物為主的傳統治療方案僅為對癥治療,靶向治療藥物為銀屑病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銀屑病主要的分子靶向藥物包括TNF-a 抑制劑、細胞信號轉導小分子抑制劑、IL及其受體抑制劑、T 細胞靶向治療藥物等。一些新的作用靶點的藥物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如JAK 抑制劑、TYK2 抑制劑。銀屑病一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IL-23和Th17的免疫通路為核心機制輕度局限性銀屑病,可單獨采取外用藥物治療中、重度銀屑病,除外用藥物外還可聯合物理療法和系統療法重度銀屑病則以系統藥物和/或
170、紫外線光療為主,外用藥物為輔甲氨蝶呤:抗炎抗增殖和免疫調節作用環 孢 素:對各類型銀屑病都有效維 A 酸類:廣泛適用于各種類型銀屑病硫唑嘌呤:其在體內轉化過程較慢來氟米特:人工合成,適用于關節病型銀屑病治療的二線藥物嗎替麥考酚酯:中重度尋常型斑塊狀銀屑病,紅皮膿皰關節病型銀屑病糖皮質激素:適用尋常型銀屑病、難以控制的紅皮病型銀屑病,其他藥物無效或禁忌的泛發性膿皰型銀屑病,急性多發性關節病型銀屑病抗生素:青霉素、大環內酯類、福利平、甲砜霉素生物制劑:依那西普(etanercept)、英夫利西單抗(infliximab)、阿達 木 單 抗(adalimumab)、烏 司 奴 單 抗(ustekin
171、umab)、司 庫奇 尤 單抗(secukinumab)古 塞 奇 尤 單 抗(guselkumab)、依 奇珠 單 抗(ixekizumab)、布羅利尤單抗(brodalumab)、替拉珠單抗(tildrakizumab)、佩索利單抗(spesolimab)小分子藥物:托法替尼(tofacitinib)、阿普米司特、托法替布(tofacitinib)、烏帕替尼(upadacitinib)、deucravacitinibNB-UVB:311313nm,目前主要的光療法,可聯合藥物治療PUVA:UVA 很少單獨用于治療銀屑病,而 是采用 PUVA308 nm準分子激光:光斑輸出,僅作用于皮損部位
172、,更專一洗浴療法:日光浴、海水浴、沙浴、溫泉浴傳統系統藥物(阿維A、甲氨蝶呤、環孢素)和光療聯合、傳統系統藥物之間聯合、傳統系統用藥與生物制劑聯合、生物制劑聯合使用、系統用藥與局部用藥聯合扁桃體切除術(需考慮不同癥狀)犀角地黃湯或涼血解毒湯 養血 解毒湯或當歸飲子加減 等非口服藥物治療:火罐、針灸、推拿、藥浴、熏蒸、軟膏、藥油健康宣教、護理服務、特定心理行為干預、系統性心理行為干預局部藥物治療系統治療物理治療聯合治療手術治療中藥治療心理治療銀屑病治療方式IL-12/23抑制劑烏司奴單抗IL-23p19抑制劑古塞奇尤單抗替拉珠單抗瑞莎珠單抗TNF-抑制劑英夫利昔單抗阿達木單抗依那西普培塞利珠單抗
173、IL-17 抑制劑司庫奇尤單抗依奇珠單抗布羅達單抗*中國銀屑病診療指南2023版新增*中國銀屑病診療指南2021版數據來源:中國銀屑病診療指南2021版,中國銀屑病診療指南2023版,東吳證券研究所76銀屑病藥物靶點機制銀屑病生物制劑地位提升,治療時機前移數據來源:醫藥魔方、東吳證券研究所整理 銀屑病可用的相關藥物較多,已上市藥物有司庫奇尤(IL-17A)、古賽奇尤(IL-23p19)、烏司奴(IL-23p40)等不同靶點的生物制劑,也有氘可來昔替尼(TYK2)、阿普米司特(PDE4)等小分子藥物。整體研發格局看,生物制劑藥物為藥企主要研發方向。其中IL-17A靶點已呈現白熱化,IL-23p1
174、9熱度緊隨其后。77銀屑病IL-17靶點藥物安全性好,用藥人群廣數據來源:醫藥魔方、東吳證券研究所整理藥物名稱司庫奇尤單抗(可善挺)Secukinumab依奇珠單抗(拓咨)Ixekizumab布羅利尤單抗Brodalumab比吉利珠單抗Bimekizumab夫那奇珠單抗(SHR-1314)VunakizumabJS005SSGJ-608賽立奇單抗 GR1501研發公司諾華禮來協和麒麟UCB恒瑞君實三生國健智翔金泰靶點IL-17AIL-17AIL-17RAIL-17F;IL-17AIL-17AIL-17AIL-17AIL-17A已公布的臨床數據NCT01365455(ERASURE)NCT013
175、58578(FIXTURE)NCT01597245(UNCOVER-2)NCT01646177(UNCOVER-3)NCT01708603(AMAGINE-2)NCT01708629(AMAGINE-3)NCT03410992(BE READY)NCT03370133(BE VIVID)NCT03463187(SHR-1314-A201)NCT05344248NCT05604898CHICTR2100043223分期及起止時間Phase III2011/6-2013/4Phase III2011/6-2013/7Phase III2012/5-2019/6Phase III2012/7-201
176、9/7Phase III2012/8-2015/10Phase III2012/9-2015/10Phase III2018/2-2020/1Phase III2017/12-2019/12Phase I/II2017/12-2020/8Phase I/II2021/1-2022/11Phase II2021/4-2023/8phase III2024/2試驗方案試驗組1:Secukinumab 300mg試驗組2:Secukinumab 150mg安慰劑組試驗組1:Secukinumab 300mg試驗組2:Secukinumab 150mg試驗組3:依那西普安慰劑組試驗組1:Q4W試驗組2
177、:Q2W試驗組3:依那西普安慰劑組試驗組1:Q4W試驗組2:Q2W試驗組3:依那西普安慰劑組試驗組1:140mg試驗組2:210mg試驗組3:烏司奴單抗安慰劑組試驗組1:140mg試驗組2:210mg試驗組3:烏司奴單抗安慰劑組試驗組1:320mg Q4W安慰劑組試驗組1:320mg Q4W試驗組2:烏司奴單抗安慰劑組試驗組1:Vunakizumab40mg試驗組2:Vunakizumab80mg試驗組3:Vunakizumab160mg試驗組4:Vunakizumab240mg安慰劑組試驗組1:JS005 150mg試驗組2:JS005 300mg安慰劑試驗組1:SSGJ-608 80mg
178、q2w+160mg LD試驗組2:SSGJ-608 160mg q2w試驗組3:SSGJ-608 160mg q4w安慰劑組試驗組1:賽立奇單抗 200mg Q2W安慰劑組隨訪時間12周療效,52周安全性12周療效,52周安全性12周療效,52周安全性12周療效,52周安全性12周療效,52周安全性12周療效,52周安全性16周療效,56周安全性16周療效,56周安全性12周療效,36周安全性20周療效12周療效12周療效患者人數245 vs 245 vs 248 327 vs 327 vs 326 vs 326347 vs 351 vs 358 vs 168386 vs 385 vs 392
179、 vs 193610 vs 612 vs 300 vs 309629 vs 624 vs 313 vs 315349 vs 86321 vs 163 vs 8337 vs 38 vs 38 vs 37 vs 3748 vs 47 vs 4828 vs 31 vs 35 vs 11 281 vs 139臨床結果PASI75占比81.6%vs 71.6%vs 4.5%77.1%vs 67%vs 44%vs 4.9%77.5%vs 89.7%vs 41.6%vs 2.4%84.2%vs 87.3%vs 53.4%vs 7.3%67%vs 86%vs 70%vs 8%67%vs 86%vs 70%vs
180、 8%95.4%vs 1.2%92%vs 73%vs 7%56.8%vs 65.8%vs 81.6%vs 86.5%vs 5.4%91%vs 92%vs 12%96.4%vs 93.5%vs 100%vs 9.1%90.7%vs 8.6%相對安慰劑組變化p0.001p0.001p0.001p0.001vs 安慰劑:p0.001vs 烏斯努:p=0.33 vs p=0.08vs 安慰劑:p0.001vs 烏斯努:p=0.33 vs p=0.08p0.001vs 安慰劑:p0.001vs烏司奴:p0.001p0.001p0.001IGA 0/1占比65.3%vs 51.2%vs 2.4%62.5%
181、vs 51.5%vs 27.2%vs 2.8%72.9%vs 83.2%vs 365 vs 2.4575.4%vs 80.5%vs 41.6%vs 7.3%58%vs 79%vs 61%vs 4560%vs 80%vs 57%vs 4%92.6%vs 1.2%84%vs 53%vs 5%45.9%vs 47.4%vs 60.5%vs 73%vs 8.1%89.3%vs 83.9%vs 91.4%vs 9.1%相對安慰劑組變化p0.001p0.001p0.001p0.001vs 安慰劑:p0.001vs 烏斯努:p=0.49 vs p0.001vs 安慰劑:p0.001vs 烏斯努:p=0.44
182、 vs p0.001p0.001vs 安慰劑:p0.001vs烏司奴:p0.001p0.001PASI90占比59.2%vs 39.1%vs 1.2%54.2%vs 41.9%vs 20.7%vs 1.5%59.7%vs 70.7%vs 18.7%vs 0.6%65.3%vs 68.1%vs 25.7%vs 3.1%90.8%vs 1.2%85%vs 50%vs 5%29.7%vs 36.8%vs 55.3%vs 62.2%vs 5.4%92.9%vs 83.9%vs 91.4%vs 0%74.4%vs 1.4%相對安慰劑組變化p0.001p0.001p0.001p0.001p0.001vs
183、安慰劑:p0.001vs烏司奴:p0.001p0.001PASI100占比28.6%vs 12.8%24.1%vs 14.4%vs 4.3%30.8%vs 40.5%vs 5.3%vs 0.6%26%vs 44%vs 22%vs 1%27%vs 37%vs 19%vs 0.3%68.2%vs 1.2%59%vs 21%vs 010.8%vs 15.8%vs 26.3%vs 24.3%vs 046.4%vs 48.4%vs 57.1%vs 0%相對安慰劑組變化p0.001p0.001p0.001vs 安慰劑:p0.001vs 烏斯努:p=0.08 vs p0.001vs 安慰劑:p0.001vs
184、 烏斯努:p=0.007 vs p0.001p0.001vs 安慰劑:p0.001vs烏司奴:p0.001p0.001DLQI相對基線變化值-11.4 vs-10.1 vs-1.1-10.4 vs-9.7 vs-7.9 vs-1.9-4.9 vs-5.2 vs-3.6 vs-0.4-9.6 vs-10.2 vs-8 vs-1.7-7.9 vs-8.1 vs-8.6 vs-8.6 vs-2.1相對安慰劑組變化p0.001p0.001p0.001p0.001AE發生率55.1%vs 60.4%vs 47%55.5%vs 58.4%vs 57.6%vs 49.8%58%vs 58%vs 54%vs
185、44%58%vs 58%vs 54%vs 44%60.1%vs 57.8%vs 59%vs 53.4%52.6%vs 56.8%vs 53.7%vs 48.6%77%vs 69%82%vs 80%vs 47%73%vs 68.4%vs 68.4%vs 78.4%vs 64.9%62.5%vs 63.8%vs 64.6%57.1%vs 67.7%vs 60%vs 45.5%70.1%vs 54.0%嚴重AE發生率2.4%vs 1.6%vs 1.6%1.2%vs 2.1%vs 0.9%vs 1.8%2%vs 2%vs 2%vs 2%2%vs 2%vs 2%vs 2%2.1%vs 1%vs 1.3%
186、vs 2.6%1.6%vs 1.4%vs 0.65 vs 1%3%vs 4%6%vs 8%vs 2%2.7%vs 0 vs 0 vs 0 vs 5.4%00.4%vs 0主要AE發生率感染29.4%vs 26.9%vs 16.2%26.7%vs 30.9%vs 24.5%vs 19.3%26%vs 26%vs 22%vs 21%26%vs 26%vs 22%vs 21%78銀屑病IL-12/23靶點藥物治療效果顯著數據來源:醫藥魔方、東吳證券研究所整理藥物名稱古塞奇尤單抗Guselkumab替瑞奇珠單抗Tildrakizumab利生奇珠單抗RisankizumabMirikizumab烏司奴單
187、抗Ustekinumab依若奇單抗AK101研發公司強生默克艾伯維禮來強生康方生物靶點IL-23p19IL-23p19IL-23p19IL-23p19IL-12p40IL-12p40已公布的臨床數據NCT02207244(VOYAGE 2)NCT02207231(VOYAGE 1)NCT01722331(reSURFACE 1)NCT01729754(reSURFACE 2)NCT02684370(UltIMMa-1)NCT02684357(UltIMMa-2)NCT03482011(OASIS-1)NCT03535194(OASIS-2)NCT00307437(PHOENIX 2)NCT00
188、454584(ACCEPT)NCT05120297分期及起止時間Phase III2014/11-2020/7Phase III2014/11-2020/6Phase III2012/12-2021/11Phase III2013/2-2021/10Phase III2016/2-2017/9Phase III2016/12-2017/9Phase III2018/4-2020/1Phase III2018/6-2020/6Phase III2005/5-2011/10Phase III2007/3-2009/1Phase III2021/11-2022/9試驗方案試驗組1:Guselkuma
189、b試驗組2:阿達木單抗安慰劑組試驗組1:Guselkumab試驗組2:阿達木單抗安慰劑組試驗組1:Tildrakizumab 200 mg試驗組2:Tildrakizumab 100 mg安慰劑試驗組1:Tildrakizumab 200 mg試驗組2:Tildrakizumab 100 mg試驗組3:依那西普安慰劑組試驗組1:Risankizumab試驗組2:烏司奴單抗安慰劑組試驗組1:Risankizumab試驗組2:烏司奴單抗安慰劑組試驗組:Mirikizumab安慰劑組試驗組1:Mirikizumab試驗組2:司庫奇尤單抗安慰劑組試驗組1:Ustekinumab 45 mg試驗組2:U
190、stekinumab 90 mg安慰劑組試驗組1:Ustekinumab 45 mg試驗組2:Ustekinumab 90 mg試驗組3:依那西普試驗組:依若奇單抗安慰劑隨訪時間16周療效,48周安全性16周療效,48周安全性12周療效,28周安全性12周療效,28周安全性16周療效,52周安全性 16周療效,52周安全性16周療效,52周安全性16周安全性12周療效,52周安全性12周療效,64周安全性16周療效患者人數496 vs 248 vs 238 329 vs 334 vs 174308 vs 309 vs 155314 vs 307 vs 313 vs 156304 vs 100
191、vs 102294 vs 99 vs 98423 vs 107409 vs 411 vs 410209 vs 347 vs 347300 vs 150臨床結果PASI75占比86.3%vs 68.5%vs 8.1%91.2%vs 73.1%vs 5.7%62%vs 64%vs 6%66%vs 61%vs 48%vs 6%86.8%vs 70%vs 9.8%88.8%vs 69.7%vs 8.2%82.5%vs 9.3%66.7%vs 75.5%vs 3.7%67.5%vs 73.8%vs 56.8%79.4%vs 16.5%相對安慰劑組變化p0.001p0.001p0.001vs 安慰劑:p0
192、.001vs 依那西普:p0.001p0.001p0.001p0.001p=0.01p0.001IGA 0/1占比84.1%vs 67.7%vs 8.5%85.1%vs 65.9%vs 6.9%59%vs 58%vs 7%59%vs 55%vs 48%vs 4%87.8%vs 63%vs 7.8%83.7%vs 61.6%vs 5.1%79.7%vs 76.3%vs 6.3%68%vs 73.5%vs 4.9%65.1%vs 70.6%vs 49%64%vs 11.7%相對安慰劑組變化p0.001p0.001p0.001vs 安慰劑:p0.001vs 依那西普:p=0.003p0.001p0.
193、001p0.001p0.001p0.001PASI90占比70%vs 46.8%vs 2.4%73.3%vs 49.7%vs 2.9%35%vs 35%vs 3%37%vs 39%vs 21%vs 1%75.3%vs 42%vs 4.9%74.8%vs 47.5%vs 2%64.3%vs 6.5%74.4%vs 72.8%vs 6.3%42.3%vs 50.9%vs 0.7%36.4%vs 44.7%vs 23.1%51.8%vs 7.7%相對安慰劑組變化p0.001p0.001p0.001vs 安慰劑:p0.001vs 依那西普:p0.001p0.001p0.001p0.001p0.001p
194、0.001PASI100占比34.1%vs 20.6%vs 0.8%37.4%vs 17.1%vs 0.6%14%vs 14%vs 1%12%vs 15%vs 5%vs 035.9%vs 12%vs 050.7%vs 24.2%vs 2%32.4%vs 0.9%37.7%vs 36.6%vs 1.8%18.1%vs 18.2%vs 0相對安慰劑組變化p0.001p0.001p0.001vs 安慰劑:p0.001vs 依那西普:p=0.001 vs p0.001p0.001p0.001DLQI 0/1占比51.7%vs 39%vs 3.3%56.3%vs 38.6%vs 4.2%44%vs 42
195、%vs 5%47%vs 40%vs 36%vs 8%65.8%vs 43%vs 7.8%66.7%vs 46.5%vs 4.1%54.7%vs 5.4%55.3%vs 56.4%vs 3.2%相對安慰劑組變化p0.001vs 安慰劑:p0.001vs 依那西普:p=0.003 vs p=0.221p0.001p0.001AE發生率47.6%vs 48.4%vs 44.8%51.7%vs 51.1%vs 49.4%42%vs 47%vs 48%49%vs 44%vs 54%vs 55%49.7%vs 50%vs 51%45.6%vs 53.5%vs 45,.9%47.4%vs 47.7%53.1
196、%vs 47.9%vs 49.8%66%vs 69.2%vs 70%65.3%vs 70.7%嚴重AE發生率3%vs 2%vs 1%2%vs 1%vs 2%vs 3%2.3%vs 8%vs 2.9%2%vs 3%vs 1%1.2%vs 1.9%2%vs 1.2%vs 2%1.9%vs 1.2%vs 1.2%因AE影響治療比例2%vs 0 vs 1%1%vs 1%vs 2%vs 1%0.7%vs 2%vs 3.9%0.3%vs 0 vs 1%0.7%vs 0.9%1.9%vs 1.2%vs 2.3%主要AE發生率感染24.7%vs 20%vs 16.7%19%vs 20.2%vs 9.2%21.
197、5%vs 22.4%vs 20%30.6%vs 29.7%vs 29.1%79銀屑病TNF-和小分子藥物針對重癥患者效果優異數據來源:醫藥魔方、東吳證券研究所整理藥物名稱依那西普etanercept阿達木單抗Adalimumab英夫利西單抗Infliximab培塞利珠單抗Certolizumab Pegol,CZP托法替布Tofacitinib【非劣】阿普米司特Apremilast氘可來昔替尼Deucravacitinib研發公司輝瑞艾伯維強生UCB輝瑞安進BMS靶點TNFR2TNF-TNF-TNF-JAKPDE4TYK2已公布的臨床數據/NCT00237887(M03-656)NCT0010
198、6834(EXPRESS)NCT02346240(CIMPACT)NCT01241591(OPT Compare)NCT01194219(ESTEEM 1)NCT03611751(POETYK PSO-2)分期及起止時間Phase III2003年發表結果Phase III2004/12Phase III2004/10Phase III2015/2-2018/12Phase III2010/11-2013/1Phase III2010/9-2016/11Phase III2018/7-2020/11試驗方案試驗組1:etanercept 低劑量試驗組2:etanercept 中等劑量試驗組3:
199、etanercept 高劑量安慰劑試驗組1:Adalimumab安慰劑組試驗組1:Infliximab安慰劑組試驗組1:CZP 200 mg Q2W試驗組2:CZP 400 mg Q2W試驗組3:依那西普安慰劑組試驗組1:Tofacitinib 10 mg Q2W試驗組2:依那西普安慰劑組試驗組1:Apremilast 30 mg BID安慰劑組試驗組1:Deucravacitinib 6mg BID試驗組2:阿普米司特安慰劑隨訪時間12周療效,24周安全性12周療效,52周安全性24周療效,50周安全性12周療效和安全性16周療效16周療效,52周安全性16周療效,52周安全性患者人數160
200、 vs 162 vs 164 vs 166814 vs 398276 vs 77165 vs 167 vs 170 vs 57167 vs 170 vs 57562 vs 282511 vs 254 vs 255臨床結果PASI75占比14%vs 34%vs 49%vs 4%82%vs 4%61.3%vs 66.7%vs 53.3%vs 5%63.6%vs 58.8%vs 5.6%33.1%vs 5.3%53%vs 39.8%vs 9.4%相對安慰劑組變化p0.001p0.001vs 安慰劑:p0.001vs 依那:p=0.1523 vs p=0.0152vs 安慰劑:p0.001vs 依那:
201、p=0.20p0.001vs 安慰劑:p0.001阿普米司特:p0.001IGA 0/1占比23%vs 34%vs 49%vs 5%60%vs 4%74%vs 3%39.8%vs 50.3%vs-vs 1.9%68.2%vs 66.3%vs 15%21.7%vs 3.9%49.5%vs 33.9%vs 8.6%相對安慰劑組變化p0.001p0.001p0.001p0.001vs 安慰劑:p0.001vs 依那:p=0.60p0.001vs 安慰劑:p0.001阿普米司特:p0.001PASI90占比3%vs 12%vs 22%vs 1%37%vs 2%58%vs 1%34%vs 31.2%vs
202、-vs 0.2%36.1%vs 32.2%vs 0.9%9.8%vs 0.4%27%vs 18.1%vs 2.7%相對安慰劑組變化p0.001p0.001p0.001p0.001vs 安慰劑:p0.001vs 依那:p=0.30vs 安慰劑:p0.001阿普米司特:p=0.005維持PASI75(12周-52周)占比相對安慰劑組變化p0.001vs 安慰劑:p0.001阿普米司特:p=0.005DLQI相對基線變化值-6.6 vs-2.1相對安慰劑組變化p0.001PASI相對基線變化值40.9%vs 52.6%vs 64.2%vs 14%83.9%vs 3.9%相對安慰劑組變化p0.001p
203、0.001DLQI 0/1占比17%vs 35%vs 50%vs 5%37.6%vs 23.1%vs 9.8%相對安慰劑組變化p0.001vs 安慰劑:p0.001阿普米司特:p18歲(輕度)18歲(中重度)1 歲(輕度)1 歲(中重度)單位:萬人81 AD確切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晰,是遺傳、免疫、感染、環境等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目前研究認為,父母親等家族成員有過敏性疾病史是本病最強的風險因素,免疫異常、皮膚屏障功能障礙、皮膚菌群紊亂等因素是本病發病的重要環節。本病患者往往有多種免疫學異常,其中Th2的活化重要特征,還可有皮膚屏障功能減弱或破壞如表皮中聚絲蛋白(filaggrin)減少或缺失。
204、患者主動維持治療是治療特應性皮炎很重要的部分。中重度或易復發AD患者皮損控制后,應過渡到長期“主動維持治療”,即在易復發的原有皮損區每周2次外用TCS或TCI。特應性皮炎發病機制復雜,創新藥重點布局中重度遺傳免疫感染環境FLG蛋白缺失皮膚天然pH破壞皮膚緊密連接功能障礙低溫、低濕度、紫外線焦慮、緊張情緒大氣污染物個人護理產品、食品過敏反復撓抓自身免疫性疾病皮膚感染抗菌肽缺失水硬度增加Th22通路激活IL-22TNF-Th17通路激活IL-17IL-21Th1通路激活IFN-Th2通路激活IL-4IL-13IL-31IgE 含量高肥大細胞、嗜堿性粒細胞脫顆粒釋放炎癥因子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特應性皮炎
205、基礎治療洗?。簻囟?2C37C,時間510min(可加入次氯酸鈉)外用保濕潤膚劑:恢復和保持皮膚屏障功能改善環境:避免外界刺激,宜居溫度18C22C食物干預:避免致過敏食物,避免接觸過敏:避免接觸致敏物外用藥物治療外用糖皮質激素(TCS)超強效:0.1%氟輕松乳膏、0.05%氯倍他索乳膏強 效:0.05%鹵米松乳膏、0.05%二丙酸倍他米松乳膏、0.1%戊酸倍他米松乳膏、0.25%去羥米松膏劑及乳膏中效: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0.1%糠酸莫米松乳膏、0.1%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0.1%曲安奈德乳膏弱 效:氫化可的松乳膏、0.05%地奈德乳膏/軟膏短期濕包療法:適用急性期泛發性嚴重或頑固皮
206、損封包療法:適用肥厚性皮損外用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TCI):1%吡美莫司乳膏、0.03%/0.1%他克莫司軟膏其他外用藥:克立硼羅軟膏(PDE-4抑制劑)、氧化鋅油(糊)劑、黑豆餾油軟膏系統治療口服抗組胺藥物:第二代非鎮靜抗組胺藥(治療瘙癢)、第一代/第二代抗組胺藥(瘙癢明顯或伴有睡眠障礙)免疫抑制劑:環孢素 起始劑量35mg/kg/d(分兩次),建議療程不超過2年,或進行間斷治療。甲氨蝶呤:1015mg/week,硫唑嘌呤:50100mg/d,從小劑量開始。系統應用糖皮質激素:推薦劑量0.5mg/kg/d(以甲波尼松龍計)生物制劑Dupilumab:首次600mg皮下注射,之后300mg/
207、2weeks皮下注射Janus激酶抑制劑Baricitinib:4mg/d,Upadacitinib,Tofacitinib:2次/d其他:硫代硫酸鈉、復方甘草酸苷針劑瘙癢的治療米氯平、普瑞巴林、帕羅西汀、納曲酮等止癢藥抗微生物治療抗細菌治療 治療金黃色葡萄球菌:TCS、TCI及0.005%漂白粉??;治療明顯感染:短期系統性抗生素(青霉素類或第一代頭孢類抗生素)或外用抗生素治療抗病毒治療:阿昔洛韋、伐昔洛韋等抗真菌治療:外用或系統使用唑類抗真菌藥物數據來源:WJG,Cancer,中華流行病學雜志、中國特應性皮炎診療指南(2020版),東吳證券研究所82特應性皮炎創新藥有望向前線治療推進 標準治
208、療流程在中度與重度AD治療上并未做嚴格區分,中重度AD治療過程相似。中重度AD患者在治療無效后,依次經歷激素類藥物、紫外線療法、系統免疫抑制劑、生物制劑/JAK抑制劑治療。生物制劑與JAK抑制劑在中重度AD治療過程中線數偏后,待療效與安全性得到臨床驗證后有望向前線治療推進83數據來源:醫藥魔方、東吳證券研究所整理特應性皮炎IL-4a藥物安全性好,患者基線寬松數據來源:醫藥魔方、東吳證券研究所整理藥物名稱度普利尤單抗Stapokibart(CM310)SSGJ-611ComekibartRademikibart(CBP-201)曼多奇單抗研發公司再生元&賽諾菲康諾亞三生國健寶船生物(賽金生物);
209、麥濟生物康乃德 康方藥物臨床試驗編碼NCT03054428NCT03346434NCT05265923 CTR20220326NCT05265923,CTR20220326NCT05466877CTR20221766NCT4444752CTR20200206NCT05017480 CTR20211538NCT04256174分期及起止時間III期(2017/3/21-2018-6-5)II/III期(2017/11-2021/7)III期(2022/4-2024/7)II期(2022/10-2023/9)II期(2021/8-2023/9)IIb期(2020/7-2021/9)IIb期(202
210、1/8/31-2023/9/28)I期試驗方案【16周】安慰劑組試驗組1:第一周600mg Dupi,此后 300mg q4w試驗組2:第一周400/600mg Dupi,此后 200/300mg q2w(體重低于60kg/體重高于60kg)【16周】安慰劑組:安慰劑+TCS試驗組:Dupi+TCS(體重5-15kg/體重15-30kg)【16周】安慰劑組:安慰劑試驗組:CM310 600mg300mg Q2W【16周】安慰劑組:安慰劑試驗組1:首劑600 mg+300 mg Q2W試驗組2:首劑600 mg+300 mg Q4W【16周】安慰劑組:安慰劑試驗組1:首劑雙倍+150mg Q4W
211、試驗組2:首劑雙倍+300mg Q4W試驗組3:首劑雙倍+300mg Q2W【16周】安慰劑組:安慰劑試驗組1:300 mg Q2W試驗組2:150 mg Q2W試驗組3:300 mg Q4W【52周】試驗組前16周接受300mg Q2W,OL組為安慰劑組。試驗組1:300 mg Q2W試驗組2:300 mg Q4Wopen label組:300 mg Q2W【12周】安慰劑組試驗組1:75mg QW試驗組2:150mg QW試驗組3:300mg QW試驗組4:300mg Q2W患者人數85 vs 82 vs 8483 vs 79共500人共93人共163人安慰劑 vs 試驗組1 vs 試驗組
212、2 vs 試驗組3=1:1:1:156 vs 57 vs 57 vs 56113 vs 112 vs 869vs 8 vs 8 vs 8 vs 8IGA(score of 0/1 and a reduction of 2)2.4%vs 17.9%vs 24.4%4%vs 28%16.1%vs 44.2%試驗組顯著高于安慰劑組15.8%vs 46.2%vs 51.3%vs 46.2%10.7%vs 28.1%vs 15.8%vs 21.4%(后兩組與安慰劑組無統計學意義)76%vs 87.2%(16 to 52 week)59.1%vs 62.6%(0-52 week)0 vs 25%vs 25
213、%vs 14.3%vs 0 EASI-75 8.2%vs 38.1%vs 41.5%11%vs 53%25.8%vs 66.9%試驗組顯著高于安慰劑組28.9%vs 53.8%vs 79.5%vs 66.7%14.3%vs 47.4%vs 40.4%vs 41.1%91.7%vs 91.9%(16 to 52 week)84.8%vs 84.6%(0-52 week)0 vs 12.5%vs 25.0%vs 28.6%峰值NRS改善44.8%vs 26.5%vs 36.6%9%vs 48%11.7%vs 35.9%81.6%vs 95.2%峰值NRS較基線變化-19%vs-45.5%vs-47
214、.9%-2.2%vs-49.4第2周即顯示出明顯的緩解瘙癢的臨床作用,且持續維持至第16周。EASI較基線變化-23.6%vs-64.8%vs-65.9%-19.6%vs-70.0%-40.7%vs-63.0%vs-57.5%vs-65.4%因AE影響治療比例1 vs 0 vs 0無死亡1 vs 1無死亡不良事件(TEAE)的發生率與安慰劑組相當不良事件嚴重程度均為12級(CTCAE 級別),無3級的藥物相關不良事件、無藥物相關SAE,無藥物相關3級 TEAE。與藥物相關TEAEs:23.5%vs 31.8%TEAE導致停藥:0 vs 1(0.6%)與藥物相關TEAEs:24.8%vs 25%
215、vs 29.4%TEAE導致停藥:0 vs 0 vs 1.2%嚴重TEAEs:安慰劑(11.1%),無導致停藥、退出和死亡的TEAE主要AE發生率AD:24.7%vs 18.1%vs 18.3%感染類AE:43.5%vs 45.8%vs 41.5%皮膚感染:20%vs 13.3%vs 11%上呼吸道感染:17.6%vs 7.2%vs 12.2%感染類AE:51%vs 42%AD:32%vs 13%注射部位反應:3%vs 2%皰疹病毒感染:5%vs 6%眼科相關事件、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癥發生率較低。無注射部位反應或結膜炎。結膜炎:3.5%vs 4.7%角膜炎:0 vs 1.2%過敏:0 vs 0.
216、6%注射部位反應:0 vs 6.5%結膜炎:5.3%vs 7.1%vs 8.2%注射部位反應:5.3%vs 7.1%vs 7.1%上呼吸道感染:33.3%vs 0 vs 12.5%vs 12.5%vs 12.5%頭痛:11.1%vs 0 vs 12.5%vs 12.5%vs 12.5%84特應性皮炎JAK藥物起效快數據來源:醫藥魔方、東吳證券研究所整理藥物名稱Baricitinib(巴瑞替尼)abrocitinib(阿布昔替尼)upadacitinib(烏帕替尼)艾瑪昔替尼(SHR0302)ICP-332研發公司Eli Lilly PfizerAbbVie AbbVie恒瑞醫藥諾誠健華臨床進度
217、已上市已上市已上市 III期已完成II期已公布的臨床數據NCT03334396(BREEZE-AD7)NCT03435081(BREEZE-AD5)NCT03334435(BREEZE-AD3)NCT03575871(JADE Mono-2)NCT03349060(JADE Mono-1)NCT03796676 (JADE TEEN)NCT03569293(Measure Up 1)NCT03607422(Measure Up 2)NCT03738397(Heads Up)NCT04875169分期及起止時間III期(2017/11/23-2019/8/16)III期(2018/2/20-20
218、21/8/16)III期(2018/3/28-2023/7/12)III期(2018/6/29-2019/8/13)III期(2017/12/7-2019/3/26)III期(2019/2/18-2020/4/8)III期(2018/8/13-2021/1/6)III期(2018/7/27-2021/3/11)III期(2019/2/21-2020/12/9)III期(2021/4/30-2023/5/23)試驗方案【16周】安慰劑組:安慰劑試驗組1:2 mg+TCS試驗組2:4 mg+TCS【16周】安慰劑組:安慰劑試驗組1:1 mg試驗組2:2 mg【16周】安慰劑組試驗組1:低劑量組試驗
219、組2:中劑量組試驗組3:高劑量組【12周】安慰劑組試驗組1:100mg試驗組2:200mg【12周】安慰劑組試驗組1:100mg試驗組2:200mg【12周】安慰劑組試驗組1:100mg試驗組2:200mg【16周】安慰劑組:安慰劑試驗組1:15mg試驗組2:30mg【16周】安慰劑組:安慰劑試驗組1:15mg試驗組2:30mg【16周】試驗組:upadacitinib 30mg qd陽性對照組:dupilumab 300mg q2w【16周】安慰劑組試驗組1:4mg qd試驗組2:8mg qd【4周】安慰劑組試驗組1:80mg qd試驗組2:120mg qd患者人數109 vs 109 vs
220、 111147 vs 147 vs 146122 vs 121 vs 120 vs 12078 vs 158 vs 15577 vs 156 vs 15396 vs 95 vs 94281 vs 281 vs 285278 vs 276 vs 282348 vs 34425 vs 25 vs 24IGA(score of 0/1 and a reduction of 2)15%vs 24%vs 31%5.4%vs 12.9%vs 24%16.4%vs 18.2%25.8%vs 41.7%9.1%vs 28.4%vs 38.1%8%vs 24%vs 44%24.5%vs 41.6%vs 46.2
221、%4周:3%vs 33%vs 45%16周:8.4%vs 48.1%vs 62%4周:1.2%vs 17%vs 37.5%16周:4.7%vs 38.8%vs 52%9%vs 36.3%vs 42.0%與安慰劑相比差異:32%vs 29.1%EASI-75 23%vs 43%vs 48%8.2%vs 12.9%vs 29.5%32%vs 32.2%40%vs 52.5%10.4%vs 44.5%vs 61.0%12%vs 40%vs 63%41.5%vs 68.5%vs 72%4周:7%vs 61.5%vs 75%16周:16.3%vs 69.6%vs 79.7%4周:4%vs 53%vs 7
222、0%16周:13.3%vs 60.1%vs 72.9%71%vs 61.1%21.6%vs 54%vs 66.1%8%vs 64%vs 64%峰值NRS改善420%vs 38%vs 44%5.7%vs 15.9%vs 25.2%16.4%vs 17.5%vs 25.8%vs 35.5%11.5%vs 45.2%vs 55.3%15%vs 38%vs 57%29.8%vs 52.6%vs 55.4%4周:4.4%vs 51.5%vs 66.8%16周:11.8%vs 52.2%vs 60%4周:3.6%vs 48.9%vs 60.7%16周:9.1%vs 41.9%vs 59.6%55.3%vs
223、 35.7%12.6%vs 37.2%vs 40.2%與安慰劑相比差異:56%vs 46.3%峰值NRS較基線變化-27.0%vs-43.4 vs-51.2%-18.0%vs-30.3%vs-39.9%-2.7 vs-3.7 vs-3.9-26.1%vs-62.8%vs-72%-17%vs-51.2%vs-66.5%-66.9%vs-49%-14%vs-73%vs-67%EASI較基線變化-34.1%vs-46.7%vs-54.4%-28.6%vs-60%vs-73.3%-18.0 vs-23 vs-23.6-40.7%vs-80.2%vs-87.7%-34.5%vs-74.1%vs-84.7
224、%-16.7%vs-78.2%vs-72.5%EASI-9014%vs 17%vs 24%3.4%vs 7.5%vs 20.5%12.3%vs 11.6%vs 21.7%vs 30%3.9%vs 23.9%vs 37.7%5%vs 19%vs 39%18.1%vs 41.6%vs 49.5%8.1%vs 53.1%vs 65.8%5.4%vs 42.4%vs 58.5%60.6%vs 38.7%因AE影響治療比例TEAE:38%vs 56%vs 58%TEAE導致停藥1 vs 0 vs 5無死亡TEAE:49%vs 54%vs 51%TEAE導致停藥4 vs 4 vs 4無死亡TEAE:50%
225、vs 50%vs 52.5%vs 50.8%TEAE導致停藥2 vs 1 vs 0 vs 1 無死亡TEAE:53.8%vs 62.7%vs 65.8%TEAE導致停藥:1.3%vs 3.2%vs 1.3%TEAE:57%vs 69%vs 78%無死亡TEAE:52.1%vs 56.8%vs 62.8%TEAE導致停藥:2.1%vs 1.1%vs 2.1%TEAE:59%vs 63%vs 73%TEAE導致停藥:4%vs 1%vs 4%TEAE:53%vs 60%vs 61%TEAE導致停藥:4%vs 4%vs 3%TEAE:71.6%vs 62.8%TEAE導致停藥:2%vs 1.2%死亡1
226、 vs 0艾瑪昔替尼兩種劑量均具有良好的耐受性,TEAE:36%vs 24%vs 41.7%(試驗組平均32.7%)TEAE導致停藥:4%vs 0 vs 4.2%無死亡主要AE發生率感染類AE:24%vs 38%vs 33%鼻咽炎:12%vs 11%vs15%上呼吸道感染:2%vs 7%vs 3%上呼吸道感染:6.2%vs 6.1%vs 7.6%鼻咽炎:7.5%vs 2.0%vs 4.8%腹瀉:1.4%vs 2.0%vs 4.1%感染類AE:28.7%vs 30%vs 26.7%vs 25.8%鼻咽炎:4.9%vs 3.3.%vs 4.2%vs 4.2%惡心:2.6%vs 7.6%vs 14.
227、2%鼻咽炎:6.4%vs 12.7%vs 7.7%頭痛:2.6%vs 5.7%vs 7.7%惡心:3%vs 9%vs 20%鼻咽炎:10%vs 15%vs 12%頭痛:3%vs 8%vs 10%上呼吸道感染:7%vs 7%vs7%皰疹病毒感染:0 vs 3%vs 3%惡心:1%vs 7.4%vs 18.1%上呼吸道感染:10.4%vs 9.5%vs 10.6%頭痛:7.3%vs 5.3%vs 8.5%痤瘡:2%vs 7%vs 17%上呼吸道感染:7%vs 9%vs 13%鼻咽炎:6%vs 8%vs 12%頭痛:4%vs 5%vs 7%痤瘡:2%vs 13%vs 15%上呼吸道感染:4%vs 7
228、%vs 6%鼻咽炎:5%vs 6%vs 6%頭痛:4%vs 7%vs 7%。上呼吸道感染:6.3%vs 3.8%鼻咽炎:5.7%vs 6.4%頭痛:4%vs 6.1%毛囊炎:4%vs 0 vs 4.2%上呼吸道感染:0 vs 0 vs 4.2%鼻咽炎:4%vs 0 vs 085特應性皮炎新型靶點如OX40、TSLP、IL-13豐富數據來源:醫藥魔方、東吳證券研究所整理藥物名稱telazorlimab(GBR830)rocatinlimab(KHK4083)amlitelimabtezepelumab(特澤魯單抗)Lebrikizumab(來金珠單抗)tralokinumab 作用機制OX40O
229、X40OX40LTSLPIL-13IL-13研發公司Ichnos Sciences協和麒麟&Amgen賽諾菲AZ&Amgen禮來AZ&Leo臨床進度II期已完成II期已完成III期II期已完成IIa期已完成III期III期已公布的臨床數據NCT02683928NCT03568162NCT03703102NCT03754309NCT05131477NCT02525094NCT05149313NCT03526861分期及起止時間IIa期(2016/3-2017/6)Iib期(2018/5/31-2021/8/3)II期(2018/10/22-2020/11/12)II期(2018/12/13-20
230、20/10/08)II期(2021/12/14-2024/2/28)II期(2015/8/15-2016/7/15)III期(2021/12/23-2024/5/7)III期(2021/12/23-2024/5/7)試驗方案【71天療效,16周安全性】安慰劑組試驗組【16周】Part1安慰劑組試驗組1:300mg q2w試驗組2:300mg q4w試驗組3:75mg q4wPart2安慰劑組試驗組:600mg q2w【16周】安慰劑組試驗組1:150mg q4w試驗組2:600mg q4w試驗組3:300mg q2w試驗組4:600mg q2w【16周】安慰劑低劑量amlitelimab高劑量
231、amlitelimab【16周】安慰劑四種不同劑量組,250mg Q4W LD 500mg效果最佳安慰劑+TCS試驗組280mg+TCS【16周】安慰劑 q2w+TCS試驗組 前兩周500mg+250mg+TCS【16周】安慰劑 q2w試驗組1:150mg試驗組2:300mg患者人數46 vs 16Part 1:80 vs 76 vs 78 vs 77Part 2:74 vs 7557 vs 52 vs 52 vs 52 vs 5424 vs 27 vs 2756 vs 55212 vs 10094 vs 98 vs 97IGA(score of 0/1 and a reduction of
232、2)71天:12.5%vs 23.1%(重度以上亞組31.2%vs 43.5%)29天:0 vs 5.1%Part 1:5%vs 13.2%vs 10.3%vs 6.5%Part 2:5.4%vs 12%2%vs 19%vs 15%vs 31%vs 19%8%vs 44%vs 37%250mg Q4W 16周22.1%vs 安慰劑5.1%,24周45.5%vs 11.4%12周:12.8%vs 19.3%無統計學意義16周:12.9%vs 29.4%p0.0542.0%vs 24.5%,p0.014.3%vs 21.4%vs 17.5%EASI-75 71天:25%vs 43.2%29天:25
233、%vs 42.3%Part 1:11.3%vs 23.7%vs 20.5%vs 11.7%Part 2:18.9%vs 25.3%11%vs 44%vs 40%vs 54%vs 39%25%vs 59%vs 52%250mg Q4W 16周40.3%vs 安慰劑11.4%,24周54.5%vs 17.7%12周:19.8%vs 24.4%16周:21.9%vs 36.9%無統計學意義68.4%vs 40.8%6.4%vs 28.6%vs 27.8%峰值NRS改善4Part 1:10%vs 7.9%vs 11.5%vs 5.2%Part 2:9.5%vs 13.3%19%vs 37%vs 46%
234、vs 56%vs 44%19%vs 47%vs 38%49.9%vs 29.7%,p0.053.3%vs 23.3%vs 25.0%EASI較基線變化71天:-38%vs-56%Part 1:-34.2%vs-54.4%vs-48.6%vs-31%(試驗組1有統計學意義)Part 2:-41.8%vs-59%(有統計學意義)-15%vs-48.3%vs-49.7%vs-61.1%vs-57.4%-49.4%vs-80.1%vs-69.97%250mg Q4W 16周-61.5%vs 安慰劑-29.4%,24周-64.4%vs-27.6%EASI-904%vs 19%vs 12%vs 37%vs
235、 19%13%vs 33%vs 30%12周:5.6%vs 11.8%16周:10.6%vs 20.8%(無統計學意義)42.9%vs 20.8%42.9%vs 20.8%SCORAD較基線變化71天:-31%vs-45.4%Part 1:-13.8%vs-24.3%vs-21.3%vs-14.3%Part 2:-17.2%vs-26.8%-11.9%vs-34.9%vs-25.1%vs-46.7%vs-40.8%-3.0%vs-2.4%vs-2.4%因AE影響治療比例16周:TEAE:63%vs 63%TEAE:(part1)72.5%vs 68.4%vs 57.7%vs 72.7%;(pa
236、rt2)50%vs 65.3%TEAE:81%VS 69%VS 85%VS 86%VS 85%無死亡TEAE導致停藥:9%vs 9%vs 6%vs 13%vs 7%TEAE數量:60 vs 35 vs 62TEAE:試驗組67.4%,安慰劑60.3%TEAE:72.7%VS 67.9%停藥的SAE:1.4%vs 0.9%TEAE:0.9%vs 1.8%少數嚴重不良事件,僅1例治療期間發生的導致放棄治療的事件(不考慮與治療相關)主要AE發生率頭痛:25%vs 13%AD:12.5%vs 13%鼻咽炎:12.5%vs 8.7%上呼吸道感染:12.5%vs 8.7%AD:22.5%vs 18.4%v
237、s 24.4%vs 22.1;16.2%vs 17.3%鼻咽炎:8.8%vs 3.9%vs 11.5%vs 9.1%;9.5%vs 8%上呼吸道感染:5%vs 7.9%vs 5.1%vs 9.1%;6.8%vs 5.3%頭痛:10%vs 7.9%vs 6.4%vs 2.6%;6.8%vs 6.7%發熱:17%vs 13%vs 19%vs 16%vs 19%鼻咽炎:14%vs 15%vs 13%vs 13%vs 15%頭痛:9%vs 7%vs 11%vs 7%vs 9%鼻咽炎:20.7%vs 6.9%vs10%上呼吸道感染:3.4%vs 10.3%vs 0AD:37.9%vs 13.8%vs 2
238、0%鼻咽炎:11%vs 9%COVID19:7.7%vs 6.4%頭痛:6.1%vs 2.6%AD:17.1%vs 38.5%鼻咽炎:20%vs 23.2%AD:12.7%vs 10.7%上呼吸道感染:1.8%vs 12.7%腹瀉:5.5%vs 8.9%鼻咽炎:12.7%vs 12.6%結膜炎:11.4%vs 1.8%上呼吸道感染:4.3%vs 8.2%vs 11.3%86系統性紅斑狼瘡遷延難愈的自免疾病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患者體內存在大量自身抗體為特征,臨床表現多樣,可累及全身多個器官系統,尤以腎臟損害最為常見。SLE 以反復的復發和緩解為特點,病情遷延難愈,但
239、使用藥物可有效控制疾病活動。SLE的主要臨床特征包括:血清中出現以抗核抗體(ANA)為代表的多種自身抗體及多器官和系統受累。根據英國醫學雜志,在女性中,全球 SLE 發病率估計值為8.82(2.4-25.99)每100,000人年,新診斷SLE患者數估計值為每年34萬人,而在男性中,全球 SLE 發病率估計值為1.53(0.41-4.46)每100,000人年,新診斷SLE患者數估計值為每年6萬人。全球 SLE 的每年患病率估計值為43.7(15.87-108.92)每100,000人,受影響人口估計值為341萬人。SLE 的患病率仍不斷升高。據估計,全球 500 萬狼瘡患者中,SLE 占比高
240、達 70%。既往報告數據中,美國的患病率最高,達 241/10 萬人,SLE 患者約有 1720 萬人,2018 年的新發患者約有 14.3萬人。根據中國系統性紅斑狼瘡診療指南2020版和系統性紅斑狼瘡診療規范,亞洲及太平洋地區SLE的發病率約為每年2.59.9/10萬,患病率約為3.297.5/10萬。中國大陸地區的 SLE 患病率為 30-70/10 萬人,基于世界銀行估計的 2010-2030 年中國人口數,可估計2024年中國SLE 患者總數為70.6萬人。020406080中美SLE預估患病人數中國患者總數/萬人美國患者總數/萬人數據來源:英國醫學雜志,中國系統性紅斑狼瘡診療指南20
241、20版,系統性紅斑狼瘡診療規范,醫藥魔方,東吳證券研究所87系統性紅斑狼瘡尚無治愈方法,僅能緩解病情 Toll樣受體7(TLR7)被確認是SLE的致病基因。X-非活性特異轉錄本是X染色體失活的主要調節者,TLR7作為X-非活性特異轉錄本依賴基因之一,通過促進同型轉換的衰老/自身免疫相關B細胞的形成、激活及積累導致SLE的發生,同時也是該類疾病出現性別偏倚的可能機制之一。新近發現的NCF1基因突變可影響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的過度活化及大量型干擾素(IFN-1)的產生,進一步減少巨噬細胞的胞葬作用從而加重狼瘡進展,而羥氯喹可拮抗NCF1基因突變帶來的損害。新發現的DDX58基因 R109C突變可激活
242、視黃酸-誘導基因1/線粒體抗病毒信號蛋白介導的IFN-信號通路,導致腎臟損害,作用于干擾素(IFN)信號通路的Janus激酶(JAK)抑制劑巴瑞替尼可改善患者病情.雖然在SLE患者中IFN-I生成量增加最顯著,但單核細胞、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分泌一系列可溶性產物,包括腫瘤壞死因子(TNF)、IL-1、IL-6、IL-10、IL-12和B細胞激活因子(BAFF),在BAFF情況下,其中許多都可能有助于免疫系統活化以及B細胞的存活和分化。IFN-I的產生和信號通路SLE病理機制羥氯喹 糖皮質激素 免疫抑制劑 可長期使用作為基線治療輕度SLE:羥氯喹或非甾 體抗炎藥效果不佳時,可考慮使用小劑量激素(1
243、0 mg/d潑尼松 或等效劑量的其他激素)中度SLE:0.51 mgkg-1d-1潑尼松或其他等效劑量激素重度SLE:1 mgkg-1d-1潑尼松等效劑量激素霉酚酸酯、硫唑嘌呤、環磷酰胺 貝利尤單抗(BLyS)利妥昔單抗(CD20)泰它西普(BLyS和APRIL)生物抑制劑免疫抑制劑 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雷公藤制劑治療方式88數據來源:中國系統性紅斑狼瘡診療指南2020版,系統性紅斑狼瘡診療規范,HHS,東吳證券研究所系統性紅斑狼瘡生物制劑數據來源:醫藥魔方、東吳證券研究所整理目前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上市藥物較少,僅有榮昌生物的泰它西普、雙鷺藥業的白介素-2以及阿斯利康和GSK的貝利木單抗。其中
244、貝利木單抗由于上市較早且缺少競品,目前在系統性紅斑狼瘡治療生物藥藥物市場上占主導地位,2023年全年銷售額達到了16.32億美金。SLE后續在研藥物靶點豐富。梳理SLE后續在研藥物,可以看到藥物類型十分豐富,有JAK1、CD20、BTK等等。89藥品名稱靶點(藥物類型)公司最高研發階段(中國)最高研發階段(海外)2020年全球銷售額(百萬美元)2021年全球銷售額(百萬美元)2022年全球銷售額(百萬美元)2023年全球銷售額(百萬美元)泰它西普TACI-Fc融合蛋白榮昌生物已上市(2021年3月)III期臨床7.3白介素-2 125Ala重組IL-2雙鷺藥業已上市(2004年3月)貝利尤單抗
245、BAFF單抗AZ,GSK已上市(2019年7月)已上市(2011年3月)887.211661412.61632.2烏帕替尼JAK1抑制劑AbbVieIII期臨床III期臨床依馬利尤單抗IFN單抗Swedish Orphan Biovitrum;Light Chain BioscienceIII期臨床III期臨床奧妥珠單抗CD20單抗羅氏III期臨床III期臨床氘可來昔替尼TYK2變構抑制劑Bristol-Myers SquibbIII期臨床III期臨床阿伏利尤單抗IFNAR-1單抗AZIII期臨床已上市(2021年8月)cenerimodS1PR1調節劑強生III期臨床III期臨床dapiro
246、lizumab pegolCD40L單抗Biogen;UCBIII期臨床III期臨床ianalumabBAFF-R單抗諾華III期臨床III期臨床litifilimabBDCA2單抗BiogenIII期臨床III期臨床MIL62CD20單抗天廣實II/III期臨床雙氫青蒿素青蒿素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昆藥集團(華潤三九)II期臨床奧布替尼BTK抑制劑諾誠健華;BiogenII期臨床ESK-001TYK2變構抑制劑海思科;AlumisII期臨床II期臨床dazukibartIFN單抗輝瑞II期臨床II期臨床nipocalimabFcRn單抗強生II期臨床II期臨床JMKX000189NA濟民
247、可信II期臨床ABBV-599BTK抑制劑;JAK1抑制劑AbbVieII期臨床II期臨床MGD010CD32B/CD79b雙特異性抗體賽諾菲;華東醫藥II期臨床II期臨床PT101IL-2-Fc融合蛋白默沙東II期臨床II期臨床acazicolceptICOS/CD28雙抗Alpine Immune Sciences(Vertex Pharmaceuticals)II期臨床II期臨床afimetoranTLR7拮抗劑;TLR8拮抗劑 百時美施貴寶(中國)II期臨床II期臨床daxdilimabILT7單抗SBIII期臨床II期臨床elsubrutinibBTK抑制劑AbbVieII期臨床II
248、期臨床enpatoranTLR7抑制劑;TLR8抑制劑 默克雪蘭諾II期臨床II期臨床iscalimabCD40單抗諾華II期臨床泰瑞米特DHODH抑制劑欣凱醫藥II期臨床臨床前蒿乙醚胺青蒿素上海藥物研究所;海和藥物II期臨床臨床前系統性紅斑狼瘡臨床數據比較數據來源:醫藥魔方、東吳證券研究所整理藥物名稱貝利尤單抗belimumab泰它西普Telitacicept阿伏利尤單抗AnifrolumabRSLV-132奧布替尼OrelabrutinibLitifilimab氘可來昔替尼Deucravacitinib研發公司GSK榮昌生物AZResolve Therapeutics諾誠健華BiogenB
249、MS靶點BLYSBLyS/APRIL TACI-Fc融合蛋白BLyS/APRIL TACI-Fc融合蛋白IFNAR-1IFNAR-1IFN-BTKBDCA2TYK2已公布的臨床數據NCT00424476(BLISS-52)NCT01484496(BLISS-SC)NCT01345253(BEL113750)NCT02885610NCT04082416NCT02446899(TULIP 2)NCT02794285NCT02194400NCT04305197NCT02847598(LILAC)NCT03252587分期及起止時間III期(2007.5-2010.3)III期(2011.11-201
250、5.2)III期(2011.5-2018.9)IIb期(2015.12-2019.7)III期(2019.10-2022.6)III期(2015.7-2018.9)III期(2016.6-2021.12)IIa期(2014.7-2015.11)II期(2020.7-2022.4)II期(2016.10-2019.11)II期(2017.9-2021.10)地區全球多中心全球多中心中、日、韓中國中國全球多中心全球多中心美國中國全球多中心全球多中心試驗方案【52周】試驗組1:貝利尤單抗 1mg/kg試驗組2:貝利尤單抗 10mg/kg安慰劑組【52周】試驗組:貝利尤單抗 200mg SC安慰劑組【
251、52周】試驗組:貝利尤單抗 10mg/kg安慰劑組【48周】安慰劑組試驗組1:80mg Q1W試驗組2:160mg Q1W試驗組3:240mg Q1W【52周】安慰劑組試驗組:泰它西普160mg Q1W【52周】試驗組:阿伏利尤單抗300mg安慰劑組【3年】試驗組1:300mg+LTE安慰劑組:安慰劑+LTE【24周】試驗組:RSLV-132安慰劑組【12周】試驗組1:Orelabrutinib 50mg試驗組2:Orelabrutinib 80mg試驗組3:Orelabrutinib 100mg安慰劑組【24周】試驗組:Litifilimab 450 mg安慰劑組【48周】試驗組1:Deuc
252、ravacitinib 3mg bid試驗組2:Deucravacitinib 6mg bid試驗組3:Deucravacitinib 12mg qd安慰劑組隨訪時間52周52周52周48周52周52周24周12周24周48周患者人數288 vs 290 vs 287556 vs 280451 vs 22662 vs 62 vs 63 vs 62168 vs 167180 vs 182257 vs 11242 vs 2214 vs 13 vs 1464 vs 56 91 vs 93 vs 89 vs 90臨床結果SRI-4應答率占比51%vs 58%vs 44%61.4%vs 48.4%53.
253、8%vs 40.1%33.9%vs 71%vs 68.3%vs 75.8%38.1%vs 82.6%37.3%vs 55.5%21%vs 23%50%vs 61.5%vs 64.3%vs 35.7%56%vs 29%57.1%vs 47.3%vs 47.2%vs 34.4%相對安慰劑組變化7%p=0.0129 vs 14%p=0.000613%,p=0.000613.7%,p0.000137.1%vs 34.4%vs 41.9%,p0.00144.5%,p0.000118.2%,p0.00114.3%vs 25.8%vs 28.6%p0.001SLEDAI 降低4分以上占比53%vs 58%v
254、s 46%61%vs 49%55.7%vs 42.2%50.0%vs 75.8%vs 77.8%vs 79.0%相對安慰劑組變化7%p=0.0189 vs 12%p=0.002412%,p0.00113.5%,p=0.000125.8%p=0.003 vs 27.8%p=0.001 vs 29.0%p0.001BILAG 沒有惡化相對基線變化值78%vs 81%vs 73%78%vs 72%24%vs 18%86%vs 82%47.3%vs 35.5%vs 36%vs 25.6%相對安慰劑組變化5%p=0.1064 vs 8%p=0.01816%,p0.05p=0.001PGA 沒有惡化相對基
255、線變化值79%vs 80%vs 69%79%vs 71%75.8%vs 96.8%vs 92.1%vs 96.8%相對安慰劑組變化10%p=0.0078 vs 11%p=0.00488%,p0.0121.0%p0.001 vs 16.3%p=0.013 vs 21.0%p0.001SF-36 PCS相對基線變化值4.17 vs 4.19 vs 2.84相對安慰劑組變化1.34 p=0.0272 vs 1.35 p=0.0247FACIT相對基線變化值4.4 vs 2.7相對安慰劑組變化p=0.013CLASI 50相對基線變化值49%vs 25%24%vs 28%64%vs 42%69.6%v
256、s 56%vs 62.1%vs 16.7%相對安慰劑組變化12周:p=0.04p0.001AE發生率92%vs 92%vs92%80.8%vs 84.3%74.9%vs 75.7%82.3%vs 90.3%vs 92.1%vs 93.5%84.5%vs 91.6%88.3%vs 84.1%87.9%vs 83.6%80%vs 93.3%vs 100%vs 85.5%59%vs 68%93.4%vs 87.1%vs 84.3%vs 87.8%嚴重AE發生率13%vs 11%vs 12%12.3%vs 18.3%16.1%vs 12.9%vs 15.9%vs 12.9%14.3%vs 7.2%8.
257、3%vs 17%22.6%vs 25.0%5%vs 11%7.7%vs 8.6%vs 7.9%vs 12.2%因AE影響治療比例6%vs 5%vs 7%7.2%vs 8.9%6.2%vs 9.4%12.9%vs 11.3%vs 12.7%vs 11.3%5.4%vs 4.8%2.8%vs 7.1%6.6%vs 7.1%3%vs 5%8.8%vs 6.5%vs 12.4%vs 3.3%主要AE發生率感染68%vs 67%vs 64%55.4%vs 56.8%64.5%vs 69.4%vs 73.0%vs 75.8%60.1%vs 65.3%9.7%vs 8%90原發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老年人為高發
258、群體的罕見病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ITP),又稱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一種獲得性免疫疾病,以無明確誘因的外周血小板計數減少為主要特點。ITP比較罕見,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段,據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報道,美國成人原發性ITP的發病率為每年3.3/10萬,患病率為9.5/10萬。在所有被診斷患有 ITP 的患者中,大約 40%是 10 歲以下的兒童。發病率在2至4歲之間較高。由于患有 ITP 的兒童通常會康復,因此任何時候患有ITP的兒童數量幾乎等于每年確診的兒童數量。據估計,全世界有超過 200,000 人受到 ITP 的影響。在80%的ITP患兒中,這種疾病是自限性的,無論接受或不接受治
259、療,病情都會在12個月內緩解或徹底解決。相比之下,患有ITP的成年人中,患有終身慢性病的比例要高得多,大約為50-70%。65歲以上老年人發病率最高,育齡期女性略高于同年齡組男性。該病臨床表現變化較大,無癥狀血小板減少、皮膚黏膜出血、嚴重內臟出血、致命性顱內出血均可發生。老年患者致命性出血發生風險明顯高于年輕患者。然而,近期一項研究表明,在美國的臨床實踐中,每年大約有2萬名兒童和成人被診斷為ITP,因此ITP的發病率可能大大高于以前的估計,特別是在成人群體中。目前中國尚無基于人口基數的ITP流行病學數據。但是在同屬東亞地區的日本,一項研究表明ITP的發病率為2.16/10萬/年,低于國際平均水
260、平,且年齡/性別發病率分布與國際情況接近。日本每10萬人口中ITP的年齡/性別發病率美國ITP的年發病率,按年齡和性別分類數據來源:NCBI,NORD,東吳證券研究所91原發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發病原因復雜,涉及免疫應答 ITP發病機制十分復雜,涉及免疫應答的多個環節。主要發病機制是由于患者對自身抗原的免疫失耐受,引起致病性抗血小板自身抗體異常增加,導致免疫介導的血小板破壞增加和巨核細胞產生血小板不足;而抗血小板抗體多以 IgG 為主。ITP致病機理數據來源:成人ITP診斷與治療中國指南(2020年版),東吳證券研究所一線治療二線治療三線治療其它藥物糖皮質激素:大劑量地塞米松(HD-DXM)、潑
261、尼松IVIg:靜注人免疫球蛋白(pH4)促血小板生成藥物:rhTPO、艾曲泊帕、羅米司亭利妥昔單抗(CD20):活動性乙肝患者慎用rhTPO聯合利妥昔單抗脾切除術Syk抑制劑:前線治療不佳患者全反式維甲酸聯合達那唑地西他濱硫唑嘌呤環孢素A達那唑長春堿類藥物治療方式92 目前治療 ITP 的一線療法是使用糖皮質激素或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但激素類長期使用副作用大,不建議長期使用,且約 1/3 的患者會出現復發。ITP的二線治療(臨床2期以上)主要圍繞CD20、血小板生成素受體激動劑(TPO-RA)、Syk、FcRn和BTK等靶點。國內針對ITP的TPO-RA已上市4款藥物:阿伐曲泊帕、艾曲波帕、海
262、曲泊帕和羅米司亭。后續產品值得期待:和黃的Syk抑制劑、石藥和再鼎引進的FcRn抗體、先聲引進的艾拉莫德、諾誠健華和百濟神州的BTK抑制劑。原發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二線治療的創新藥數據來源:醫藥魔方、東吳證券研究所整理93藥品靶點(藥物類型)公司最高研發階段(中國)最高研發階段(海外)2020年全球銷售額(百萬美元)2021年全球銷售額(百萬美元)2022年全球銷售額(百萬美元)2023年全球銷售額(百萬美元)阿伐曲泊帕TPO激動劑復星醫藥,AkaRx已上市(2024年6月)已上市(2019年6月美國)59.1125.5249287.4羅米司亭TPO激動劑Amgen已上市(2022年1月)已上市
263、(2008年8月美國)8501,027.001,307.001,477.00海曲泊帕TPO激動劑恒瑞醫藥已上市(2021年6月)-艾曲泊帕TPO激動劑諾華已上市(2018年1月)已上市(2008年11月美國)1,738.002,016.002,088.002,269.00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TPO激動劑三生制藥已上市(2005年5月)-389.2476.4503.1596.2HMPL-523Syk抑制劑和黃醫藥申報上市I期臨床利妥昔單抗CD20單抗羅氏III期臨床II/III期臨床艾加莫德FcRn抗體片段Argenx,再鼎醫藥III期臨床III期臨床伊利尤單抗(ianalumab)BAFF-R單
264、抗諾華III期臨床III期臨床羅澤利昔珠單抗 rozanolixizumabFcRn單抗UCBIII期臨床III期臨床奧布替尼BTK抑制劑諾誠健華III期臨床-巴托利單抗FcRn單抗HanALL Biopharma,石藥集團II/III期臨床-艾拉莫德PKC/EGR1等衛材、先聲制藥II期臨床-澤貝妥單抗CD20單抗博銳生物II期臨床-澤布替尼BTK抑制劑百濟神州II期臨床-巴瑞替尼(baricitinib)JAK1,JAK2抑制劑Eli Lilly;IncyteII期臨床-西達本胺(chidamide)HDAC抑制劑HUYA Bioscience;微芯生物II期臨床-西格列汀DPP-4抑制劑
265、Merck&Co.;Ono PharmaceuticalII期臨床-特立氟胺;teriflunomideDHODH抑制劑SanofiII期臨床-obinutuzumab;阿托珠單抗CD20單抗Roche;Biogen;Nippon ShinyakuII期臨床-anti-BCMA CAR-T cells;anti-BCMA CAR-T cells(優卡迪);anti-BCMA CAR-T cells(Unicar-Therapy Bio-medicine)CAR T細胞療法優卡迪II期臨床-CM313CD38單抗康諾亞II期臨床-mezagitamab;TAK-079CD38單抗Takeda P
266、harmaceuticalsII期臨床II期臨床原發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臨床數據比較數據來源:醫藥魔方、東吳證券研究所整理藥物名稱索樂匹尼布(HMPL-523)艾曲泊帕Eltrombopag福坦替尼(Fostamatinib)阿伐曲泊帕(Avatrombopag)羅米司亭(Romiplostim)海曲泊帕(Hetrombopag)澤貝妥單抗(Zuberitamab)研發公司和黃醫藥諾華里格兒AkaRx/復星醫藥安進恒瑞醫藥博銳生物適應癥r/r ITPITP兒童慢性ITPITP成人確診12個月的ITP兒童和青少年確診6個月的ITPITP青少年原發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ITP ITP 靶點SykMPL
267、SykMPLMPLTPOCD20已公布的臨床數據NCT03951623(ESLIM-01)NCT05029635NCT00370331(RAISE)NCT01520909NCT02076399(FIT1)NCT02076412(FIT2)NCT01438840 NCT04516967NCT00102336NCT00102323NCT 01444417NCT03222843CTR20211966CTR2100050513分期及起止時間I期 2019.8.12-2022.7.31III期2021/10-2025/6III期 2006.11-2008.7III期2013/1-2019/11III期
268、2014.7.14-2016.4.21III期 2015.1-2016.8 III期III期2024/6III期 2005.4.7-2007.4.1III期臨床2005/3-2007/3III期臨床2012/1-2015/2III期臨床2017/6-2021/1II期 2021.8.16-進行中II期2021/10-2023/3地區中國中國全球中國歐美歐美全球全球全球全球中國中國中國治療線數22222222222222試驗方案單臂試驗組1:單藥 安慰劑組+SOC試驗組1:單藥 安慰劑組單藥安慰劑單藥安慰劑試驗組1:阿伐曲泊帕 安慰劑組試驗組1:阿伐曲泊帕 安慰劑單藥安慰劑單藥安慰劑單藥安慰劑試
269、驗組1:HETROM-2.5試驗組2:HETROM-5安慰劑組單藥安慰劑試驗組1:澤貝妥單抗 100mg試驗組2:澤貝妥單抗 300mg試驗組3:澤貝妥單抗 600mg安慰劑組隨訪時間24周療效24周療效24周療效24周療效24周療效24周療效18周12周安慰劑安慰劑24周療效 10周安全性8/12/24周患者人數20(RP2D)126 vs 62135 vs 6263 vs 2951 vs 2550 vs 2432 vs 1754 vs 2141 vs 2142 vs 2142 vs 20168 vs 171 vs 8510 vs 8 vs 10 vs 4臨床結果應答率占比0.848%vs
270、079%vs 28%40%vs 3%17.6%vs 0%18.0%vs 4.2%12.4 vs 0.156%vs 0 p0.000161%vs 5%38%vs 0%58.9%vs 64.3%vs 5.9%40%vs 0 vs 0 vs 14%vs 0相對安慰劑組變化48%p0.0001p0.0001應答時間(天)8 vs 30穩定血小板反應#占比17.6%vs 0%18.0%vs 4.2%持續應答#占比0.43.3 vs 0.461%vs 5%38%vs 0%持續血小板反應*占比60%vs 10%28%vs 038%vs 25%24周血小板計數 50,000/L占比15.7%vs 0%16.0
271、%vs 4.2%ITP 伴隨藥物使用減少率占比33.3%vs 0%相對安慰劑組變化p=0.1348總應答占比88%vs 14%79%vs 0%疾病控制*占比12.4 vs 0.1至少有一次反應的患者比例占比84.5%vs 86.5%vs 22.4%AE發生率99%vs 85%81%vs 72%94.9%vs 58.8%91.7%vs 94.75 vs 95.3%嚴重AE發生率21%vs 18%8%vs 14%28.1%vs 5.9%9%vs 5%24%vs 5%9.5%vs 8.8%vs 20.0%20%vs 25%vs 30%vs 25%因AE影響治療比例4%vs 5%最常見不良事件血小板計
272、數下降 7%vs 10%中性粒細胞計數下降 3%vs 0%高血壓 3%vs 0%鼻咽炎 17%vs 7%鼻炎 16%vs 7%鼻出血 13%vs 21%上呼吸道感染 11%vs 3%咳嗽 11%vs 0頭痛 37.5%vs 11.8%上呼吸道感染 18.85 vs 5.9%挫傷 50%vs 37%鼻出血 48%vs 53%頭痛 43%vs 58%上呼吸道感染 38%vs 26%上呼吸道感染 26.2%vs 26.3%vs 34.1%尿道感染 11.9%vs 16.4%vs 16.5%尿血 14.35 vs 12.3%vs 12.9%感染 60%vs 63%vs 30%vs 75%代謝紊亂 30
273、%vs 25%vs 60%vs 50%94疾病梳理代謝性疾病代謝性疾?。夯颊呷巳壕薮?,長療程用藥數據來源:Cell Metabolism,弗若斯特沙利文,東吳證券研究所糖尿?。喝虺赡晏悄虿』颊邤?021年達到5.37億,中國患者超過1.4億,2022年全球糖尿病藥物市場規模達到了866億美元。目前臨床對糖尿病合并癥和并發癥的控制率略顯不足,不同機制藥物不良反應各異,如GLP-1存在潛在腸道反應以及甲狀腺方面問題,SGLT2抑制劑或導致泌尿生殖系統感染,胰島素治療會帶來體重增加高血壓:我國高血壓病現患人數2.45億,患病率27.5%,2022年我國降壓藥市場規模達677.2億元。耐藥性高血壓是
274、典型的未滿足臨床需求,至今無靠藥物治療方案高血脂:我國血脂異常人數已超4億,降脂藥市場規模即將突破500億。他汀類藥物作為降脂藥基石,但臨床效果有局限,長期單一用藥可能難以滿足強化降脂的需求肥胖:全球肥胖人數2022年已超過10億,全球GLP-1類藥物市場銷售額2023年達到362 億美元(5年CAGR+35%),藥物安全性和藥效持久性仍有待優化痛風:全球在2020年約有5580萬痛風患者,預計到2050年將升至9580萬例?,F有痛風治療藥物安全性不佳,如別嘌醇用藥產生嚴重超敏反應綜合征;非布司他心血管安全性存在爭議;苯溴馬隆肝損害風險嚴重。2013-2023年期間國內無一款痛風新藥獲批,痛風
275、用藥市場仍存在較大未滿足的臨床需求常見代謝性疾病的年齡標化死亡率中國代謝性疾病藥物市場規模96肥胖癥(Obesity):肥胖癥是一種由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導致的脂肪組織過度積累或分布、功能異常的慢性、進行性、復發性疾病。肥胖癥發病率上升因素及常見誘因:社會層面:飲食、營養、活動/運動等生活方式以及社會經濟生產模式轉變。個人層面:農村/城市、生活作息、受教育水平、認知水平、吸煙、飲食、合并疾病與超重/肥胖發病風險緊密相關。生理層面:遺傳因素、神經內分泌因素、醫源性因素導致體重增加。心理層面:情緒及行為障礙。(進食紊亂、精神類藥物影響、負面情緒、抑郁或雙相情感障礙)診斷標準中國:臨床上仍以BMI為診
276、斷標準:正常(18.5-23.9 kg/m2)、超重(24.0-27.9 kg/m2)(BMI不能準反應脂肪分布和身體成分,需要測定腰圍、臀圍、體脂率、內臟脂肪進行綜合評估)WTO:世界衛生組織(WHO)使用BMI來定義超重(25-29.99 kg/m2)、I 類肥胖(30-34.99 kg/m2)、II 類肥胖(35-39.99 kg/m2)和III 類肥胖(40 kg/m2)。肥胖癥相關并發癥糖代謝異常(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及代謝綜合征);血脂異常、高血壓及心血管疾??;慢性腎臟疾??;代謝功能障礙相關性脂肪性肝病、多囊卵巢綜合征、抑郁癥、焦慮等,且痛風、腫瘤的發病風險增加。肥胖癥-健康的隱形殺
277、手數據來源:肥胖患者的長期體重管理及藥物應用指南2024版,Diabetes Obes Metab,東吳證券研究所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肥胖率肥胖率超重率超重率中國肥胖和超重人群性別分布情況男性女性0.00%10.00%20.00%30.00%40.00%50.00%膽結石慢性腎病糖尿病頸動脈斑塊高尿酸血癥高血壓糖尿病前期血脂異常中國肥胖癥人群并發癥比例97不同肥胖人群有不同治療策略數據來源:肥胖患者的長期體重管理及藥物應用指南2024版,東吳證券研究所及時性肥胖長期管理原則個體性長期性患者體重出現超重和(或)持續增加風險
278、時即起始干預根據患者的全身狀況、對體重管理方法的接受度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長期甚至終身的體重管理特殊人群診療手段98全球肥胖發生率顯著增加中國超重和肥胖患病率與趨勢近幾十年來,中國超重與肥胖患病率迅速上升。根據中國肥胖癥診斷標準,2018年中國超重和肥胖癥患病率已達到50.7%(分別為34.3%和16.4%),是2004年的3倍,預計在2030年將達到70.5%(6.1億)。根據2018年估計的患病率,成年人肥胖總數達到了8500萬。疾病負擔:2019年,超重和肥胖占非傳染性疾?。∟CD)相關死亡人數的11.1%,相較于1990年5.7%的比例有所增加。全球肥胖流行病學:2022 年,全球有2
279、5億成年人超重,占比43%,其中包括超過8.9億成人患有肥胖癥,占比16%;超過 3.9 億 5-19 歲的兒童和青少年超重,其中1.6 億人患有肥胖癥;3700萬名5歲以下兒童超重。超重的流行率存在區域差異,從東南亞區域和非洲區域的31%到美洲區域的67%不等。全球肥胖發生率趨勢數據來源:肥胖患者的長期體重管理及藥物臨床應用指南(2024版),WHO,東吳證券研究所99 近年來,新型減重藥物即基于營養刺激激素受體靶點研發的相關藥物,為減重藥物的探索帶來曙光,其中較為成熟的靶點是GLP-1,代表藥品為司美格魯肽 葡萄糖依賴性促胰島素釋放多肽(GIP)、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GLP-1)和胰高
280、血糖素受體(GCG)是負責葡萄糖穩態的肽激素,多種GLP-1類似物成功應用于治療2型糖尿?。═2D)和肥胖癥,凸顯了這組藥物靶點的臨床價值。其中GLP-1具有促進胰島素分泌(降低血糖)、延緩胃排空、降低食欲等作用,胰高血糖素參與血糖和能量調節(提高血糖),而GIP影響脂代謝與脂肪分布,過激活下丘腦中的GIP受體神經元,減少食物攝入,減輕體重。GLP-1、GIP和GCG三者通過復雜的機制相互協調,確保身體在不同生理狀態下的代謝穩定,對肥胖癥的管理具有重要意義。GLP-1RA與內源性GLP-1相比,經過了化學修飾,增強了分子穩定性并優化藥代動力學,從而實現更長的半衰期,模擬了天然GLP-1的效應而
281、發揮減重作用。GLP-1和GIP的聯合激動則可能通過復雜的協同互補作用,對體重調控產生獨特的協同效應 GCG和GLP-1可協同減少食物攝入,增加能量消耗,且GLP-1可平衡GCG引起的血糖升高。GLP-1RA 不僅減重效果明顯,而且降糖功效顯著,同時具有降壓、改善血脂譜等作用,使心血管獲益,副作用較輕,目前已經成為全球最暢銷的降血糖藥物之一。改善:減輕體重血糖控制降低膽固醇能量消耗改善:血糖控制減輕體重脂質分解改善:減輕體重血糖控制脂肪肝,降低膽固醇能量消耗,脂質分解GLP-1RA減重機制獨特數據來源:甘李藥業官網,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東吳證券研究所100
282、數據來源:諾和諾德24半年報,醫藥魔方,東吳證券研究所藥品名稱商品名研發機構作用機制最高研發階段(中國)最高研發階段(全球)用藥頻率使用方法中標單價區間(元/片或元/劑)年用藥費用區間(元)貝那魯肽誼生泰仁會生物GLP-1RA2023年7月獲批/0.2mg或最大耐受劑量,TID皮下注射9.10 約9823利拉魯肽諾和力諾和諾德GLP-1RA2023年7月獲批2014年美國獲批3.0mg或最大耐受劑量,QD皮下注射43約15480司美格魯肽諾和泰諾和諾德GLP-1RA2024年6月獲批2021年美國獲批2.4mg或最大耐受劑量,QW皮下注射390約20280口服司美格魯肽諾和忻諾和諾德肽類GLP
283、-1RA口服制劑2024年1月獲批(T2D)2023年美國獲批50mg或最大耐受劑量QD口服/替爾泊肽穆峰達禮來GIP/GLP-1雙受體激動劑2024年7月獲批2023年歐美獲批長期體重管理15mg或最大耐受劑量,QW皮下注射/目前已上市的GLP-1RA藥物呈現諾和諾德、禮來各占半壁江山的格局。諾和諾德的利拉魯肽和司美格魯肽形成了很好梯隊,利拉在2018年銷售額達到峰值后司美上市,銷售額一路高歌猛進。禮來的度拉糖肽2014年上市,具有一定的先發優勢,直到2022年銷售額才被司美超越,此時雙靶點替爾泊肽已獲批上市,在最近兩年也是呈現出追趕的趨勢。GLP-1RA上市藥物呈現兩家縱橫狀態101數據來
284、源:醫藥魔方,東吳證券研究所整理-25.00%-20.00%-15.00%-10.00%-5.00%0.00%04812162024283236404448525660646872替爾泊肽10 mg替爾泊肽15 mg司美格魯肽注射液2.4mg口服司美格魯肽50mg利拉魯肽3.0mgPemvidutide1.8mgPemvidutide2.4mgHRS9531 4.5mgHRS9531 6mgGZR18 30mg(QW)GZR18 30mg(Q2W)瑪仕度肽 9mg瑪仕度肽 6mg依蘇帕格魯肽聯合地高辛(未校正)依蘇帕格魯肽聯合二甲雙胍(未校正)諾利糖肽 0.24mg諾利糖肽 0.36mgVK2
285、735 15mgRybelsus 50mg卡瑞林肽2.4mg+司美格魯肽2.4mg卡瑞林肽4.5mg+司美格魯肽2.4mgOrforglipron 36mgOrforglipron 45mgretatrutide 4mgretatrutide 4-8mgTG103 15mgTG103 22.5mgTG103 30mg靶點/進度I期臨床I/II期臨床II期臨床III期臨床申請上市GLP-1RJY09(東方百泰;精益泰翔)、SAL0112(信立泰)、CT-996(Roche)、HSK34890(海思科)、BPYT-01(百極優棠)、TERN-601(Terns Pharmaceuticals)、T
286、E-8105(免疫功坊)、APH01727(一品紅)、GS-4571(Gilead Sciences)、ZYOG1(Zydus Lifesciences)維派那肽(派格生物)、格魯塔株單抗(鴻運華寧)利司那肽(AstraZeneca;Sanofi;ZealandPharma)、度拉糖肽(Eli Lilly)、蘇帕魯肽(銀諾醫藥)、諾利糖肽(翰森制藥;恒瑞醫藥)、danuglipron(Pfizer)、RGT-075(銳格醫藥)、HRS-7535(Hercules CM Newco;恒瑞醫藥)、GZR18(甘李藥業)、VCT220(聞泰醫藥)、HDM1002(華東醫藥)、ZT002(質肽生物)、
287、MDR-001(德睿智藥)、ECC5004(AstraZeneca;誠益生物)、GSBR-1290(碩迪生物)艾塞那肽(AstraZeneca;Bristol-Myers Squibb)、Bydureon(AstraZeneca;Bristol-MyersSquibb;Alkermes;EliLilly)、Rybelsus(Novo Nordisk)、efpeglenatide(HanmiPharmaceuticals;Sanofi)、伊諾格魯肽(先為達生物;inno.N;凱因科技)、orforglipron(Eli Lilly;ChugaiPharmaceutical)、GX-G6(石藥集團
288、;天境生物;天士力(華潤三九);Genexine)GLP-1R;GCGRG3215(Imperial College London)、DA-1726(Dong-A ST;NeuroBo Pharmaceuticals)PB-718(派格生物)、AZD9550(AstraZeneca)pemvidutide(Altimmune)、DD01(信立泰;D&D Pharmatech)、cotadutide(AstraZeneca)、efinopegdutide(HanmiPharmaceuticals;Merck&Co.)survodutide(Boehringer Ingelheim;Zealand
289、 Pharma)、retatrutide(Eli Lilly)、HRS9531(Hercules CM Newco;恒瑞醫藥)瑪仕度肽(信達生物;Eli Lilly)GLP-1R;GIPRNN9389(Novo Nordisk)、HZ012(和澤醫藥;道爾生物)、THDBH120(藥明康德;通化東寶)、HDM1005(華東醫藥)、ZX2010(康緣藥業)、KN069(康寧杰瑞;特寶生物)CT-868(Roche)、HS-20094(翰森制藥)、BGM0504(博瑞醫藥)、VK2735(Viking Therapeutics)、RAY1225(眾生睿創)、NN9541(Novo Nordisk)
290、、CT-388(Roche)、GMA106(中國生物制藥;鴻運華寧)GLP-1R;GCGR;GIPRefocipegtrutide(Hanmi Pharmaceuticals)、UBT251(聯邦制藥)、ZX2021(康緣藥業)MWN101(民為生物)GLP-1R;GLP-2RPG-102(MG12)(ProGen)dapiglutide(Zealand Pharma)amylin;GLP-1Ramycretin(Novo Nordisk)cagrilintide+semaglutide(Novo Nordisk)amylin;GLP-1R;GCGRZP2929(Zealand Pharma)
291、FGF21;GLP-1HEC88473(東陽光藥)FGF21;GLP-1R;GCGRDR10624(道爾生物)在研GLP-1RA藥物競爭格局與臨床結果102減重藥物臨床數據對比 胰淀素(Amylin)是一種由胰島細胞分泌的多肽激素,具有飽腹激素的作用,可直接激活大腦中的各種穩態和獎勵中心,以抑制食欲并減少食物攝入。同時,Amylin蛋白也作為一種抑制信號,可延遲胃排空并抑制胰島細胞釋放胰高血糖素。由于內源性Amylin蛋白容易折疊并出現堆積和聚集現象,損傷胰臟組織,尤其是胰島細胞,是導致2型糖尿病的原因之一。所以在設計藥物時需修飾氨基酸序列并使其長效化。胰淀素由于不直接參與降低血糖的過程,可與
292、GLP-1RA藥物聯用已達到更好的減重效果。Cagrilintide是由諾和諾德研發的長效胰淀素類似物,其與GLP-1RA司美格魯肽的聯合制劑CagriSema,預期能夠實現比司美格魯肽單藥更強的減重效果,目前正在進行3期臨床試驗。藥品名稱作用機制研發機構全球階段全球階段開始日期中國階段中國階段開始日期cagrilintideamylin類似物諾和諾德III期臨床2022-10-05III期臨床2022-10-05cagrilintide+semaglutideGLP-1R激動劑;amylin類似物諾和諾德III期臨床2022-05-27III期臨床2022-10-05amycretinGLP
293、-1R激動劑;AMYR激動劑諾和諾德II期臨床2023-10-03申報臨床2024-04-10eloralintideAMYR激動劑禮來II期臨床2024-01-30臨床前/AZD6234amylin類似物阿斯利康I期臨床2022-08-22臨床前/GUB014295amylin類似物GubraI期臨床2023-11-14臨床前/LY3541105CALCR激動劑;AMYR激動劑禮來I期臨床2022-05-18臨床前/ZP2929amylin類似物;GLP-1R激動劑;GCGR激動劑ZealandPharma;BoehringerIngelheimI期臨床/petrelintideamylin
294、類似物ZealandPharmaI期臨床2021-10-27臨床前/數據來源:Canine and Feline Gastroenterology,醫藥魔方,東吳證券研究所胰淀素減重機制獨特,企業全面布局103Amylin藥物競爭格局人源Amylin結構和作用機制藥品名稱作用機制研發機構全球階段全球階段開始日期中國階段中國階段開始日期bimagrumabanti-ACVR2B/ACVR2A單抗禮來II期臨床2016-12-29/LAE102anti-ACVR2A單抗來凱醫藥I期臨床2024-06-03I期臨床2024-06-03ARO-ALK7ALK7ArrowheadPharmaceutic
295、als臨床前/臨床前/activinIIA/BreceptorantibodyACVR2A;ACVR2BSixPeaksBio臨床前/臨床前/數據來源: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醫藥魔方,東吳證券研究所 激活素型受體(ActRIIA/ActRIIB)介導轉化生長因子-(TGF-)配體亞群的信號傳導,包括激活素A、激活素B、肌肉生長抑制素等,并且通過與多種TGF-蛋白結合,可以增加肌肉和骨量、改善貧血及防止飲食引起的肥胖。激活素受體A(ActRIIA)可增加骨量和強度,并阻止癌癥誘導的骨破壞;減少無效的紅細胞生成和改善地中海貧血。激活素受體B(ActRIIB)具有
296、更廣泛的治療潛力,不僅具有ActRIIA對骨骼生長和紅細胞生成的促進作用,而且還通過拮抗肌肉生長抑制素活性,顯著增加肌肉質量,抑制肌肉萎縮。使用人抗ActRIIA/IIB抗體證實了靶向ActRIIA/IIB通路誘導骨骼肌增大潛力,并且還能增強棕色脂肪組織產熱,促進其能量轉化與脂肪消耗,所以可以與GLP減重藥物(如司美格魯肽)達到減脂的同時不丟失肌肉。禮來Bima進度領先,來凱醫藥緊隨其后。從競爭格局可以看到,禮來以19.25億美金收購ActRII單抗bimagrumab進度靠前。Bima的顯著特點就在于:只減脂肪、不減肌肉。據期試驗數據,Bima相比安慰劑表現出優異的減重控糖且肌肉量穩定的結果
297、(第 48 周時全身脂肪量,治療組和對照組分別為-20.5%和-0.5%;瘦體重 3.6%vs-0.8%;體重-6.5%vs-0.8%)。目前,Bimagrumab 聯用司美格魯肽治療肥胖癥的 b 臨床 BELIEVE 研究已完成患者入組,頂線數據有望在2024年下半年讀出。來凱的LAE102也是全球第二款進入減肥臨床階段的ActRII單抗。在臨床前研究中,LAE102已顯示出增加骨骼肌并減少白色脂肪的效果。是一種潛在的、用于肥胖和其他代謝性疾病適應癥開發的候選藥物。ActRIIA/IIB抗體有效解決減重中肌肉減少問題104ActRII藥物競爭格局ActRII藥物作用機制疾病梳理神經系統疾病阿
298、爾茲海默?。何覈壳坝蠥D患者約1000萬人,每年新發患者數約30萬人,其治療難點在于其發病機制并未完全清晰帕金森?。旱诙R姷纳窠浵到y退行性疾病,2030年患病人數可達500萬。目前臨床治療存在長期使用多巴胺能類藥物產生藥效波動、多巴胺失調綜合征等問題抑郁癥:全球約10億人正在遭受精神障礙困擾,我國患抑郁癥人數9500萬,全球抗抑郁藥市場規模在2022年達到145億美元,當前臨床用藥仍存在藥效滯后(通常需要2-4周以上、副作用多、無法完全緩解(54%患者)等未滿足需求失眠:中國成年人失眠發生率高達38.2%,存在睡眠障礙的人數高達5.1億,我國患有失眠患者的就診率不足30%,但失眠藥物市場規
299、模卻破百億,未來隨著更多新藥的獲批,藥物滲透率將進一步提高。2023年之前,中國失眠藥市場長達16年無新藥推出,失眠藥的耐藥性及副作用的影響都釋放出極大臨床需求神經系統疾?。簞撔滤帯盎囊啊敝鸩接瓉怼鞍倩R放”全球中樞神經系統藥物市場規模(單位:億美元)0501001502002021年導致DALY的十大神經系統疾?。▎挝唬菏f人)數據來源:The Lancet Journal,弗若斯特沙利文,東吳證券研究所106 阿爾茨海默癥(AD)是老齡群體特有的疾病,65歲以上老年人中發病率為4%-7%,85歲以上發病率高達30%-40%,它通過逐步破壞病人的記憶力和思維能力,最終使病人無法獨立進行日?;?/p>
300、動。AD及相關癡呆病是導致我國人群死亡的第五大原因。已成為當前醫療花費最昂貴、最致命和負擔最重的疾病之一。AD對人體影響過程普遍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臨床前AD、輕度認知障礙(MCI)和AD所致老年癡呆,老年癡呆階段又可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階段。臨床前AD占76%,MCI占16%,老年癡呆占8%。中國AD的患病率、死亡率等相關數據隨著年齡增加不斷上升。根據2023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數據與防控策略,估計我國目前有AD患者約1000萬人,每年新發患者數約30萬人。預計我國2030、2040和2050年60歲以上AD患病人數分別為1911萬、2471萬和2765萬人。直接經濟負擔分別達到9738 億、1
301、6922 億和25448億元。根據CDC和Alzheimers Association報告:2024年美國65歲以上老人的AD患者總數為690萬人。根據WHO的數據,2019年全球AD及相關癡呆的費用為每年1.3萬億美元,預計2030年這一費用將增加到1.7萬億美元。而考慮照料等間接費用,則相關總成本將高達2.8萬億美元。阿爾茲海默癥老齡化帶來的巨大負擔2021年國內AD死亡率與患病率分布情況AD病程臨床前ADMCI輕度老年癡呆中度老年癡呆重度老年癡呆數據來源:中國阿爾茨海默病報告(2024)、Alzheimers Association、醫藥魔方等、東吳證券研究所中美AD患者總人數(萬人)0
302、200040006000800010000ChinaWorld中國與世界AD成本預測(美金,10億)107渤健/衛材阿杜卡奴單(Aducanumab)2021年美國上市安全性存疑,銷量慘淡渤健/衛材侖卡奈單抗(lecanemab)2023年6月美國上市20年來首款獲得FDA完全批準的AD藥禮來多奈單抗(Donanemab)2023年6月美國申報上市靶向淀粉樣蛋白修飾體N3pG AD確切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通常認為是老化、遺傳、環境等多重因素作用的結果,目前存在多種學說,其中認可度較高的為淀粉樣蛋白級聯假說和tau蛋白假說,此外還有炎癥與免疫機制、神經遞質失調、遺傳假說等。A的聚集形式多樣:產生
303、的A單體聚集成為A寡聚體(AO)、A原纖維(protofibrils)、A纖維高聚集體(fibrils)等多種形式,并可改變構象成為斑塊,通過多種機制介導AD疾病。A寡聚體在纖維形成過程中起著核心作用。A蛋白聚集過程中產物毒性不同。最具毒性的A形式可能不僅僅是斑塊,而是A寡聚體和原纖維的可溶性低分子量物質。目前,AD治療的藥物有限,仍然以改善認知、改善精神癥狀的對癥治療藥物為主。美國和我國已批準抗A單抗用于AD的治療??笰免疫療法可減緩早期認知能力下降速度,為AD治療帶來新希望。阿爾茲海默癥發病機制不明確,A和tau蛋白假說獲廣泛認可數據來源:中國醫學雜志、NIH、Alzheimers Ass
304、ociation、醫藥魔方等、東吳證券研究所淀粉樣蛋白級聯假說認知癥狀治療(對于中重度AD患者,美金剛聯合膽堿酯酶抑制劑治療)癥狀類型藥品靶點精神病非典型抗精神病藥奧氮平5-HT2A;5-HT2C;5-HT3;D2利培酮5-HT2A;D2喹硫平5-HT2A;D3抑郁、焦慮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西酞普蘭SERT抑制劑苯二氮卓類勞拉西泮GABAA奧沙西泮GABAA沖動、激越情感穩定劑丙戊酸鈉GABA transaminase抑制劑卡馬西平鈉通道類型藥品靶點膽堿酯酶抑制劑多奈哌齊1;7;42;AChE卡巴拉汀AChE;BuChE加蘭他敏nAChR;AChE谷氨酸受體拮抗劑美金剛NMDA;5-H
305、T3;nAChR;D2 精神癥狀治療(僅用于AD患者膽堿酯酶抑制劑治療無效的中重度精神癥狀治療)108數據來源:醫藥魔方、東吳證券研究所 A單抗目前海外上市3款:分別是渤健/衛材的阿杜卡尼單抗,侖卡奈單抗和禮來的多奈單抗。國內2023年6月成功上市了侖卡奈單抗,2024年上市了多奈單抗。目前國內進展最快的A單抗是恒瑞醫藥的1707,多款國產A單抗陸續進入臨床。阿爾茲海默癥競爭藍海,抗A免疫療法帶來治療“新希望”109阿爾茲海默癥A單抗臨床數據比較數據來源:醫藥魔方、東吳證券研究所 A單抗目前是通過3期臨床數據證明能夠成功延緩疾病進展、改善認知功能的唯一的藥物。AD的臨床往往要檢測一系列反應認知
306、和病情輕重程度的量表,包括:CDR-SB、ADAS-Cog、ADCS-ADL-MCI 等;以及一系列生物標志物表達。渤健/衛材的一代A單抗阿杜卡尼單抗療效存在爭議;二代藥物侖卡奈單抗和禮來的多奈單抗臨床各個指標均達到了顯著性獲益。110六、前沿技術引領療法更新,聚焦高技術附加抗體偶聯藥物(ADC)集合靶向性與殺傷性的“Magic bullets”抗體偶聯藥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是將腫瘤靶向抗體(Tumor Targeted Antibody)和小分子細胞毒性藥物(Cytotoxic Drug)通過連接物(Linker)偶連的一類藥物。ADC 藥物像一個巧妙
307、的生物導彈,抗體部分是定位目標的彈頭,細胞毒性藥物是彈藥,實現對腫瘤的精準打擊。ADC藥物結合了單克隆抗體靶向性強和小分子毒素高活性等優點,既可降低小分子細胞毒素的毒副作用,又可提高藥物療效。ADC藥物的出現連接了抗體藥物和傳統化療藥物,提高了藥物特異性,改善了治療窗口。ADC是將單克隆抗體通過偶聯臂(linker)與小分子藥物共價偶聯形成的復合物。ADC藥物分子包含抗體、linker、小分子細胞毒素三個結構模塊ADC藥物的抗體部分和腫瘤細胞表面抗原結合,細胞發生內吞,將 ADC 藥物吞入細胞內,連接物在胞內酶的作用下或溶酶體的酸性環境下分解,釋放細胞毒性藥物,對腫瘤細胞進行毒殺;靶細胞被“毒
308、死”后降解,釋放胞內的小分子細胞毒性藥物,這些藥物彌散在腫瘤微環境中,又會殺死周圍原本沒有被 ADC結合的腫瘤細胞;ADC藥物作用機制ADC藥物結構數據來源:Nature Review,東吳證券研究所112抗體偶聯藥物(ADC)全球研發現狀根據醫藥魔方NextPharma數據,截至2024年8月全球進入臨床階段的ADC藥物共約397項,其中15款獲批上市,5款處于上市申報階段,35款處于III期臨床階段。中國進入臨床階段的ADC藥物共約177項,約占全球45%。全球在研ADC藥物的靶點前十分別為HER2、TROP2、EGFR、B7-H3、c-Met、HER3、CLDN18.2、nectin-4
309、、mucin、ROR1等,針對HER2靶點的ADC藥物“內卷”相對嚴重。2024年全球ADC藥物研發熱度最高的靶點top402024年ADC藥物研發現狀數據來源:醫藥魔方,東吳證券研究所全球ADC藥物研發現狀中國ADC藥物研發現狀113抗體偶聯藥物(ADC)全球研發現狀中國在研ADC產品數量處于世界前列。全球ADC藥物研發數量最多的30家公司里面,中國公司有14家,占比接近一半。其中,中國在研ADC數量較多的公司包括多禧生物、恒瑞醫藥和百利天恒等。2024年全球ADC藥物研發數量最多的公司top30數據來源:醫藥魔方,東吳證券研究所114抗體偶聯藥物(ADC)針對不同靶點的藥物布局數據來源:公
310、司官網,醫藥魔方,東吳證券研究所整理臨床進度I期期期BLA/上市國內品種跨國MNC品種國內品種跨國MNC品種國內品種跨國MNC品種國內品種跨國MNC品種HER2XZP-KM501(軒竹生物)NC-18(諾靈生物)SHR-A1201(恒瑞醫藥)SMP-656(科嶺源醫藥)GB-251(嘉和生物)GQ-1005(啟德醫藥)HS630(海正藥業)IKS014(Iksuda Therapeutics)XMT-2056(Mersana Therapeutics;葛蘭素史克)GQ1001(啟德醫藥)DAC-001(多禧生物)FDA022-BB05(復旦張江)TQB-2102(正大天晴)艾莫曲妥珠單抗(Bo
311、lt)PF-06804103(輝瑞)MRG002(樂普生物)SHR-A1811(恒瑞醫藥)ARX788(浙江醫藥)SYSA1501(石藥集團)DB-1303(映恩生物)JSKN003(康寧杰瑞)BL-M07D1(百利藥業)Anvatabart opadotin(Ambrx)維迪西妥單抗(榮昌生物)A166(科倫博泰)德曲妥珠單抗(第一三共/AZ)恩美曲妥珠單抗(ImmunoGen/羅氏)TROP2DAC-0029(君實生物)DAC-002(多禧生物)JSKN-016(康寧杰瑞)9MW2921(邁威生物)IBI130(信達生物)FDA018(復旦張江)BL-M02D1(百利天恒)MHB036C(
312、明慧醫藥)DB-1305(映恩生物)HS-20105(恒邦藥業)9MW-2921(邁威生物)BAT8008(百奧泰)GQ-1010(啟德醫藥)OBI-992(Obi Pharma Usa)LCB-84(Legochem Biosciences)BIO-106(BiOneCure Therapeutics Inc)ESG-401(詩健生物)SHR-A1921(恒瑞醫藥)埃萬妥單抗(強生)SKB264(科倫博泰)DS-1062(第一三共)戈沙妥珠單抗(Immunomedics)CLDN18.2JS107(君實)BA1301(博安生物)TQB-2103(正大天晴)TORL-2-307-ADC(Tor
313、l Biotherapeutics LLC)SYSA1801(石藥集團)SKB315(科倫博泰/默沙東)RC118(榮昌生物)XNW27011(信諾維)ATG-022(德琪生物)SOT-102(Sotio Biotech AG)CMG901(樂普生物)LM-302(禮新醫藥/康方生物)SHR-A-1904(恒瑞醫藥)IBI343(信達生物)EGFRCPO-301(石藥集團)YL-221(宜聯生物)SYS-6010(石藥集團)HLX-42(復宏漢霖)AZD9592(AZ)ABBV-321(Abbvie)M1231(Sutro)BB-1705(百力斯康)BB-1705(百力斯康)IBI-3001(
314、信達生物)AVID-100(Forbius)E-EDV-D682(EnGeneIc)MRG-003(樂普)BL-B01D1(百利天恒/BMSc-METSHR-A1403(恒瑞醫藥)YL-211(宜聯生物)MT-8633(Mitsubishi Tanabe)MYTX-011(Mythic Therapeutics)BYON-3521(Byondis)FPI-2068(AZ)ABBV-400(艾伯維)AZD9592(AZ)RC108(榮昌生物)EMB-01(岸邁生物)MCLA-129(Merus)REGN-5093(REGN-5093)ABBV-399(艾伯維)Teliso-V(艾伯維)JNJ-6
315、1186372(GenmabJohnson&Johnson)Nectin-4BAT8007(百奧泰)SKB-410(科倫博泰)BT800990(Bicycle Therapeutic)BA-3361(Bioatla)ADRX-0706(Adcentrx Therapeutics Inc)ETx-22(Emergence Therapeutics AG)SHR-A2102(恒瑞醫藥)SYS6002(石藥集團/Corbus Pharmaceuticals)9MW-2821(邁威生物)ASG-22ME(Astellas Pharma)/Seagen(Pfizer))115抗體偶聯藥物(ADC)針對不
316、同靶點的藥物布局數據來源:公司官網,醫藥魔方,東吳證券研究所整理臨床進度I期期期BLA/上市國內品種跨國MNC品種國內品種跨國MNC品種國內品種跨國MNC品種國內品種跨國MNC品種B7-H3BAT8009(百奧泰)ILB-3101(英諾湖醫藥)BGB-C354(百濟神州)ABBV-155(AbbVie)MGC-026(Macrogenics)HS-20093(豪森藥業)MHB088C(明慧)YL201(宜聯生物)DB-1311(映恩生物)IBI-129(信達)7MW3711(邁威生物)IBI-3001(信達生物)Vobramitamab duocarmazine(Macrogenics)MGC
317、-018(MarcoGenics)DS-7300(第一三共)131I-8H9(賽生藥業)B7-H4DB-1312(映恩生物)SGN-B7H4V(Seagen)XMT-1660(Mersana)GSK-5733584(GSK)HS-20089(GSK/豪森)AZD-8205(AZ)HER3SYS-6023(石藥集團)SIBP-A13(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JSKN-016(康寧杰瑞)AMT-562(普眾發現)DB-1310(映恩生物)YL-202(宜聯)IBI-133(信達)SHR-A2009(恒瑞醫藥)BL-B01D1(百利天恒/BMS)U3-1402(第一三共)CD30F0002-ADC(復旦
318、張江/上海醫藥)SGN-35C(Seagen Inc)SGN-35T(Seagen Inc)維布妥昔單抗(Seagen)CD20TRS-005(特瑞思)MRG-001(樂普生物)IGN-002(Valor Biotherapeutics)CD19ABBV-319(AbbVie)LCB-73(LCB)IKS-03(Iksuda Therapeutics)Zynlonta(AstraZeneca)MSLNYL-215(宜聯生物)HBM-9033(和鉑醫藥)RC-88(榮昌生物)BAY94-9343(Bayer)BMS-986148(Bristol-Myers Squibb)CEAM-9140(Se
319、rono)IMMU-130(Gilead Sciences)L-DOS-47(Helix Biopharma Co)SAR-408701(信達生物)LIV1BRY-812(博銳生物)SGN-LIV1A(Seagen)ROR1LCB-71(基石藥業)HDM-2005(中美華東制藥)NBE-002(NBE-Therapeutics)VLS-101(VelosBio)FRCBP-1018(同宜醫藥)AMT-151(普眾發現)LY-4170156(禮來)IMGN-151(Immunogen)BAT-8006(白奧泰)Rinatabart Sesutecan(普方生物)Farletuzumab ecte
320、ribulin(BMS)AZD5335(AZ)Luveltamab tazevibulin(Sutro Biopharma)索米妥昔單抗(Immunogen;艾伯維)116抗體偶聯藥物(ADC)授權與合作交易情況ADC藥物領域誕生了大量的授權與合作交易。交易總金額在15億美元以上的授權有19項,其中轉讓方為中國公司的項目就占到8項,突出了國產ADC創新藥研發能力。ADC藥物最大的一筆合作為第一三共以220億美金總金額將三款ADC產品打包授權給默沙東,其次為科倫博泰將七種在研臨床前ADC以94.8億美元總金額授權給默沙東,百利天恒將EGFRxHER3雙抗ADC以84億美元總金額授權給BMS等。數
321、據來源:醫藥魔方,東吳證券研究所整理序號交易時間轉讓方受讓方總金額(億)/美元項目匯總12023-10-19Daiichi SankyoMerck&Co.220.0 raludotatug deruxtecan;ifinatamab deruxtecan;patritumab deruxtecan22022-12-22科倫博泰生物Merck&Co.94.8 一項臨床前ADC;SKB410;一項臨床前ADC;SKB571;三項臨床前ADC32023-12-11百利天恒Bristol-Myers Squibb84.0 倫康依隆妥單抗42019-03-28Daiichi SankyoAstraZen
322、eca69.0 德曲妥珠單抗52020-07-27Daiichi SankyoAstraZeneca60.0 德達博妥單抗62020-09-14SeagenMerck&Co.44.8 妥卡替尼;ladiratuzumab vedotin72023-09-07Nurix TherapeuticsSeagen34.6 DAC program(Nurix+Seagen)82021-06-17EisaiBristol-Myers Squibb31.0 farletuzumab ecteribulin92021-08-09榮昌生物Seagen26.0 維迪西妥單抗102023-12-12C4 Thera
323、peuticsMerck&Co.25.0 DAC for one oncology target;DACs for three additional targets112023-01-05SynaffixAmgen20.0 GlycoConnect,HydraSpaceand select toxSYNlinker-payloads122017-02-10ImmunomedicsSeagen19.7 戈沙妥珠單抗132024-05-27宜聯生物BioNTech18.3 TMALIN antibody-drug conjugate platform142023-12-20翰森制藥GSK17.1
324、HS-20093152022-02-15ImmunoGenEli Lilly17.0 ImmunoGens novel camptothecin technology162023-12-22LCBJanssen Biotech17.0 LCB84172023-04-03映恩生物BioNTech16.7 DB-1303;DB-1311182023-10-20翰森制藥GSK15.7 HS-20089192023-10-30恒瑞醫藥Merck KGaA15.1 SHR-A1904;HRS-1167;SHR-A1904;HRS-1167202022-08-08Mersana TherapeuticsG
325、SK14.6 XMT-2056表:全球ADC藥物授權總金額top20117抗體偶聯藥物(ADC)銷售進入高速增長期截止2024年9月1日全球目前已有15款上市的ADC藥物,7 款用于血液腫瘤,8款用于治療實體瘤,其中有4 款ADC 藥物在中國上市。ADC藥物目前主要是用于后線療法,ADC藥物能夠為后線患者帶來更多的治療選擇和延長生存期的希望,大部分藥物通過加速審評審批政策上市。全球ADC藥物的整體市場規模在2022年超過70億美元,增速高達50%,正處于高速增長期,ADC藥物當前多數都還是臨床后線療法,在全球ADC 藥物研發熱潮下,隨著未來更多其它ADC藥物獲批以及適應癥的不斷拓展,銷售額有望
326、持續快速增長,ADC正要迎來產品周期。數據來源:公司官網,醫藥魔方,東吳證券研究所整理藥物靶點毒素公司適應癥特殊審批批準時間22年銷售(億美元)同比增速MylotargCD33卡其霉素Celltech/輝瑞CD33+AML2017.9/AdcetrisCD30MMAESeagen/武田淋巴瘤,蕈樣肉芽腫突破性療法(EU,US)2011.814.310%KadcylaHER2DM1羅氏HER2陽性乳腺癌突破性療法(US)2013.222.84.5%BesponsaCD22卡其霉素Celltech/輝瑞r/r B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突破性療法(US)2017.62.1914%LumoxitiCD
327、22PE38AZ毛細胞白血病2018.9/PolivyCD79MMAESeagen/羅氏r/r DLBCL突破性療法(EU,US)2019.64.878%PadcevNectin-4MMAESeagen/安斯泰來晚期尿路上皮癌突破性療法(US)2019.127.668%EnhertuHER2Dxd第一三共/AZHer2陽性乳腺癌突破性療法(CN,JP,US)2019.1212.6191%TrodelvyTROP-2SN38Immunomedics/吉利德TNBC(3L),HR陽性乳腺癌,尿路上皮癌突破性療法(US)2020.46.879%BlenrepBCMAMMAFSeagen/GSKr/r
328、 MM突破性療法(EU,US)2020.81.4632%AkaluxEGFRIRDye700DXRakyten Aspyrian頭頸部鱗狀細胞癌突破性療法(JP)2020.9/LoncaCD19PBDADC Therapeutics/瓴路藥業彌漫性大B細胞2021.40.34(2021年)/RC48HER2MMAE榮昌生物胃癌/尿路上皮癌2021.60.64左右/TisotumabTFMMAESeagen/再鼎宮頸癌2021.90.63/ElahereFRDM4ImmunoGen/華東輸卵管癌,腹膜癌,卵巢癌2022.11/118抗體偶聯藥物(ADC)HER2 ADC競爭格局分析數據來源:公司
329、官網,醫藥魔方,東吳證券研究所整理藥物名稱SYSA1501DS-8201德曲妥珠單抗RC48-ADCA166研發公司石藥集團第一三共、阿斯利康榮昌生物科倫博泰適應癥HER2陽性實體瘤HER2+乳腺癌HER2陽性乳腺癌HER2陽性乳腺癌已公布的臨床數據NCT05810103NCT03529110(DESTINY-Breast03)NCT03052634CTR20181301臨床數據發布時間2023年ESCO2023年1月 柳葉刀2023年4月 柳葉刀2020年2月 NEJM2018 ASCO2018 ASCO2022 ASCO分期及起止時間I期(2023.42023.11)III期(2018.8
330、-2021.5)III期(2018.5-2024.9)II期(2017.8-2023.9)I期 1b(2016.12-2022.12)I期(2016.03.01-2020.07.15)I期治療線數二線及以上二線三線及以上末線二線及以上二線及以上/患者基線所有94名患者均接受過一次系統治療。65名 BC 患者(95.6%)曾接受過 2 種系統治療。中位治療線數為2(1-3)中位年齡 54.3 vs 54.2歲HER2 IHC 3+90%,2+10%接受過其他抗HER2治療的患者比例100%,接受過其他HER2 ADC治療的患者比例 3年者(65.2%),60.9%患者有3個內臟轉移灶100%既往
331、接受過HER2靶向治療,中位治療數4,94.8%接受過抗HER2 TKI治療,20.7%接受過抗HER2 ADC治療中位年齡為53.5歲(范圍26 71歲)試驗方案3+3劑量爬坡,0.5、1.0、2.0、3.0和4.0mg/kg時進行劑量遞增,在3.0mg/kg時進行劑量擴展,Q3W IVDS-8201:5.4 mg/kg(Q3W)DS-8201:5.4 mg/kg(Q3W)DS-8201:5.4 mg/kg(Q3W)RC48-ADC:1.5mg,2.0mg/kg(Q2W,靜脈注射)5個劑量遞增隊列(劑量水平分別為0.5、1.0、1.5、2.0、2.5 mg/kg,Q2W4.8 mg/kgQ3
332、W患者人數94(劑量遞增22名;劑量擴展72名)26126340620218430242335ORR42.9%乳腺癌:51.5%79.00%35.00%69.70%29.20%#NAME?36.7%(1.5mg/kg組:26.7%2.0mg/kg組:46.7%)1.5mg/kg的14例:57.1%曲妥珠單抗治療失敗11例:72.7%73.91%68.57%CR21.00%10.00%14.00%5.00%6.00%0.00%DCR68.1%乳腺癌(77.3%)96.60%76.80%95.00%87.00%97.30%96.70%1.5mg/kg的14例患者中:85.7%mPFS4.44m乳腺
333、癌:6.44m28.8 m(HR:0.33)6.8m17.8 months6.9 months16.4 months12.30 months 9.40 monthsAE發生率TRAE:100%TEAE:99%STEAE:25%AE:95%SAE:22%TEAE:99.8%STEAE:25.5%藥物相關:TEAE:98%TEAE:94.9%STEAE:23.6%AE:99.5%TRAE:100.0%TRSAE:12%三級以上TRAE:36.2%TEAE:56%TEAE:52%52.7%TRAE:41%44.10%57.10%TRAE:13.3%因AE影響治療比例TRAE 42%中斷TRAE 20%停藥TRAE 25%減量17%中斷7%停藥15%減量藥物相關TEAE32.7%中斷14.4%停藥23.5%減量藥物相關TEAE39%中斷5.1%停藥45.6%減量35.3%中斷23.4%減量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