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報告(55頁).pdf

編號:17978 PDF 55頁 4.28MB 下載積分:VIP專享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前瞻: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報告(55頁).pdf

1、前 瞻 產業 研 究 院 出 品高質量發展新動能高質量發展新動能20202020年中國數字年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經濟發展報告報告目目 錄錄CONTENT01010202030304040505數字經濟概念界定及內涵中國數字經濟四大領域發展現狀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現狀數字經濟區域發展競爭格局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前景數字經濟概念界定及內涵數字經濟概念界定及內涵1.1 數字經濟概念1.2 數字經濟特征1.3 數字經濟“四化”框架1.4 數字經濟“四化”內涵01011.1 數字經濟概念-一種新型經濟形態資料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數字經濟是以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數字技術為核心

2、驅動力量,以現代信息網絡為重要載體,通過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提高經濟社會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構經濟發展與治理模式的新型經濟形態。數字經濟概念數字經濟概念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關鍵生產要素關鍵生產要素現代信息網絡重要載體重要載體數字技術核心驅動力量核心驅動力量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加速重構經濟發展與治理模式網絡網絡化化智能化智能化數字數字化化1.2 數字經濟特征-“五縱三橫”新特征2020年世界移動大會上,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結合目前形勢,認為經濟社會的數字化轉型進程正在加速,并呈現出“五縱三橫”的新特征。五縱即基礎設施數字化、社會治理數字化、生產方式數字化、工作方式數字化

3、以及生活方式數字化;三橫即線上化、智能化和云化。資料來源:中國移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數字數字經濟“五縱三橫”經濟“五縱三橫”特征特征三橫五縱生活方式數字化生活方式數字化社會治理數字化社會治理數字化線上化線上化基礎設施數字化基礎設施數字化工作工作方式數字化方式數字化生產方式數字化生產方式數字化智能化智能化云化云化1.3 數字經濟“四化”框架-數字經濟基礎、保障、核心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年),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角度提出了數字經濟“四化”框架,即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化治理和數據價值化。數字經濟“四化”框架數字經濟“四化”框架資料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

4、究院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數字化治理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數字化治理是數字經濟發展的保障保障數據價值化是數字經濟的發展的數據價值化是數字經濟的發展的基礎基礎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是數字經濟的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是數字經濟的核心核心1.4 數字經濟“四化”內涵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年),數字產業化即信息通信產業,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先導產業提供技術、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等;產業數字化是數字經濟發展的主陣地,是融合的經濟;數字化治理是運用數字化技術,實現行政體制更加優化的新型政府治理模式;價值化的數據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生產要素,加快推進數據價值化進程是發展數字經濟的本

5、質要求。資料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數字經濟“四化”內涵數字經濟“四化”內涵數字數字經濟經濟數字化治理是運用數字化技術,實現行政體制更加優化的新型政府治理模式數字化治理價值化的數據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生產要素,加快推進數據價值化進程是發展數字經濟的本質要求。數據價值化數字產業化即信息通信產業,具體包括電子信息制造業、電信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互聯網行業等。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包括但不限于工業互聯網、兩化融合、智能制造、車聯網、平臺經濟等。產業數字化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現狀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現狀2.1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歷程2.2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環境2.3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現狀

6、2.4 中國數字經濟競爭格局2.5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貢獻02022.1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歷程-中國數字經濟已步入發展成熟期1994年,中國實現了與國際互聯網的全功能連接,進入互聯網時代。2000年前后,全球互聯網泡沫破裂,行業經歷了2-3年的低迷階段,中國也未能幸免。在經歷了短暫的低迷之后,隨著互聯網用戶數量持續高速增長,中國數字經濟在2003年-2012年間迎來了高速增長期,新業態不斷涌現。截至2012年底,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到4.2億,首次超過臺式電腦成為上網第一終端,這表明中國數字經濟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2013年中國互聯網行業進入移動端時代,中國數字經濟邁入成熟期。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歷程

7、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歷程資料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萌芽期(萌芽期(19941994- -20022002)1994年,中國實現與國際互聯網的全功能連接,進入互聯網時代高速發展時期(高速發展時期(20032003- -20122012)隨著互聯網用戶數量的持續高速增長,中國數字經濟進入高速增長期,新業態不斷涌現成熟期(成熟期(20132013至今)至今)2013年中國互聯網行業進入移動端時代,中國數字經濟邁入發展成熟期2.2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環境-支持數字經濟發揮的政策加快落地從2015年最早提出“國家大數據戰略”以來,推進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化轉型的政策不斷深化和落地,2019年

8、11月在河北?。ㄐ郯残聟^)、浙江省、福建省、廣東省、重慶市、四川省等啟動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2020年4月明確將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寫入政策文件;2020年7月,國家發改委等13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旨在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時間時間政策政策/ /會議名稱會議名稱相關內容相關內容2015.1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推進數據資源開放共享2017.10十九大報告加強應用基礎研究,為建設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

9、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提供有力支撐。2017.12中公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推動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加快完善數字基礎設施,推進數據資源整合和開放共享,保障數據安全,加快建設數字中國加快建設數字中國。2019.11十九屆四中全會推進數字政府數字政府建設,加強數據有序共享,依法保護個人信息2019.11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實施方案在河北?。ㄐ郯残聟^)、浙江省、福建省、廣東省、重慶市、四川省等啟動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創建工作。通過3年左右探索,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取得顯著成效2020.04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明確將數據作為一種新

10、型生產要素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寫入政策文件。提出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提升社會數據資源價值,加強數據資源整合和安全保護。2020.04關于推進“上云用數賦智”行動,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大力培育數字經濟新業態數字經濟新業態,深入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企業數字化轉型,打造數據供應鏈,以數據流引領物資流、人才流、技術流、資金流,形成產業鏈上下游和跨行業融合的數字化生態體系數字化生態體系。2020.07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積極探索線上服務新模式,激活消費新市場;加快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壯大實體經濟新動能加快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壯大實體經濟新

11、動能;鼓勵發展新個體經濟,開辟消費和就業新空間;培育發展共享經濟新業態,創造生產要素供給新方式截至截至2020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重要政策匯總年中國數字經濟重要政策匯總2.2 中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現狀-傳統數字基礎設施傳統數字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互聯網普及率、移動寬帶普及率、域名數量、網站數量以及寬帶網絡平均下載速率等。根據CNNIC統計數據,截至2020年3月,中國互聯網普及率達到64.5%,截至2019年12月,中國域名總數為5094萬個,網站(指域名注冊者在中國境內的網站)數量為497萬個;根據寬帶發展聯盟統計數據,截至2018年底,中國移動寬帶普及率達到93.6%,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

12、,中國固定寬帶網絡平均下載速率達到37.69Mbit/s,移動寬帶用戶使用4G網絡訪問互聯網時的平均下載速率達到24.02Mbit/s。中國傳統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情況中國傳統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情況資料來源:CNNIC、寬帶發展聯盟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64.5%93.6%0102030405060708090100互聯網普及率移動寬帶普及率5094497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域名總數網站數量37.69Mbit/s24.020510152025303540固定寬帶網絡下載速率移動寬帶網絡下載速率2.2 中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現狀-新型數字基礎設施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包括5G、數據

13、中心以及IPv6等。根據工信部數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我國共建成5G基站超13萬個,2020年6月6日,基礎電信企業建成5G基站超過25萬個,到2020年年底,我國5G基站數可能達到65萬;根據賽迪統計數據,2019年中國數據中心數量大約為7.4萬個,大能占全球數據中心總量的23%,數據中心機架數量達到227萬架;根據CNNIC統計數據,截至2019年12月,中國IPv6地址數量為50877塊/32。資料來源:工信部、賽迪、CNNIC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中國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情況中國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情況數據中心約數據中心約7.47.4萬個萬個5G5G基站超過基站超過2525萬個萬個IP

14、v6IPv6地址數量地址數量5087750877塊塊/32/322.3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現狀-數字經濟規模超過35萬億近年來,數字經濟成為我國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由2005年的2.6萬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35.8萬億元。與此同時,數字經濟在DGP重所占的比重逐年提升,由2005年的14.2%提升至2019年的36.2%。資料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20052005- -2019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及占年中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及占GDPGDP比重情況(單位:億元,比重情況(單位:億元,% %)14.2%15.2%20.3%26.1%32

15、.9%34.8%36.2%0%10%20%30%40%占GDP比重(%)261614809294896161640271737312934358402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3500004000002005年2008年2011年2014年2017年2018年2019年數字經濟規模(億元)2.3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現狀-四大領域在數字經濟的四大領域方面,數字產業化總體實現穩步增長;產業數字化加快增長,產業數字化轉型由單點應用向連續協同演進;數字治理能力逐步提升;數據價值化的推進速度逐漸加快。數字經濟四大領域發展現狀數字經濟四大領域發展現狀數字化治理數

16、字化治理治理規則逐步完善、治理手段進一步優化、治理方式加快創新。產業數字化產業數字化2019年產業數字化增加值規模約為28.8萬億元,2005-2019年年復合增速高達24.9%,占GDP比重提升至29.0%,成為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數據價值化數據價值化隨著數字化轉型加快,數據對提高生產效率的乘數作用凸顯,成為最具時代特生的新生產要素。數字產業化數字產業化2019年數字產業化增加值規模達到7.1萬億元,同比增長10.54%,占GDP比重為7.2%。資料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2.4 中國數字經濟競爭格局-產業數字化占比逐年提升在數字經濟的內部結構方面,數字產業化的占

17、比逐年下降,在數字經濟中的占比由2005年的50.9%下降至2019年的19.8%;相反,產業數字化在數字經濟中的占比逐年提升,占比由2005年的49.1%提升至2019年的80.2%。資料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20162016- -2019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內部結構情況(單位:年中國數字經濟內部結構情況(單位:% %)26.1%25.6%23.0%22.6%20.5%19.8%73.9%74.4%77.0%77.4%79.5%80.2%0%10%20%30%40%50%60%70%80%90%100%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數字產

18、業化比重產業數字化比重2.5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貢獻-促增長數字經濟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對于經濟增長的貢獻也在不斷增長。2014-2019年期間,數字經濟對于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均在50%以上,其中2019年數字經濟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7.7%,數字經濟對于經濟增長的貢獻均高于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資料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20162016- -2019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情況(單位:年中國數字經濟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情況(單位:% %)69.9%55.0%67.9%67.7%0%10%20%30%40%50%60%70%80%2016年2017年2018年

19、2019年數字經濟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第三產業貢獻率第三產業貢獻率 59.4%59.4%第二產業貢獻率第二產業貢獻率 36.8%36.8%第一產業貢獻率第一產業貢獻率 3.8%3.8%均高于2.5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貢獻-穩就業除經濟增長外,數字經濟也在推動就業結構發生深刻變革,一是吸納就業能力提升,二是進一步防范結構性失業風險。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數據,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領域就業崗位達到1.91億個,占全年就業總人數的24.6%。其中數字產業化領域就業崗位達到1220萬個,產業數字化領域就業崗位達到1.78億個。資料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20142014- -201

20、8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吸納就業情況(單位:億個,年中國數字經濟吸納就業情況(單位:億個,% %)1.21 1.35 1.52 1.71 1.91 15.6%17.4%19.6%22.1%24.6%0%5%10%15%20%25%30%0.00.20.40.60.81.01.21.41.61.82.0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就業崗位(萬個)占就業總人數比重(%)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2.5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貢獻-穩就業在三次產業方面,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數據,2018年第一產業數字化轉型相關崗位約為1928萬個,占第一產業就業總人數的9.6%;第二產業數字化轉型崗

21、位約為5221萬個,占第二產業就業總人數的23.7%;第三產業數字化轉型就業崗位約為13426萬個,占第三產業就業總人數的37.2%。其中,第三產業數字化轉型崗位占比提升最快。資料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20172017- -20182018年三次產業數字經濟就業崗位(單位:年三次產業數字經濟就業崗位(單位:萬個萬個)16195054120161928522113426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2017年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四大領域中國數字經濟四大領域3.1 數字產業化3.2 產業數字化3.3 數字化

22、治理3.4 數據價值化03033.1 數字產業化-數字經濟發展的先導產業數字產業化即信息通信產業,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先導產業,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技術、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等,具體包括電子信息制造業、電信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互聯網行業等。從更加具體的構成來講,數字產業化包括但不限于5G、集成電路、軟件、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產品及服務。資料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數字產業化具體構成情況數字產業化具體構成情況電子信息制造業電信業互聯網行業數字產業化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5G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包括但不限于3.1 數字產業化-數字經濟發展的先導產

23、業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數據,2014-2019年中國數字產業化規模逐年上升,2019年中國數字化產業規模達到70878億元,同比增長10.54%,占GDP比重為7.2%。資料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20142014- -20192019年中國數字產業化規模情況(單位:億元,年中國數字產業化規模情況(單位:億元,% %)42115477805195561517641197087813.45%8.74%18.40%4.23%10.54%0%2%4%6%8%10%12%14%16%18%2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

24、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數字產業化規模(億元)同比增長(%)3.1 數字產業化-電子信息制造業2019年電子信息制造業經歷換代周期,通信基礎設施投資和移動終端銷售收縮。根據工信部發布數據,2019年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3%,增速比2018年回落3.8個百分點;2019年,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5%,利潤總額同比增長3.1%,營業收入利潤率為4.41%。2020年1-5月,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7%,增速比2019年同期回落5.7個百分點;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利潤總額同比

25、增長34.7%(2019年同期為下降13%)。資料來源:工信部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20192019- -20202020年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增速變動情況(單位:年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增速變動情況(單位:% %)6.0 10.2 12.4 10.6 10.4 6.1 4.7 11.4 8.2 9.7 11.6 -13.8 10.6 12.8 12.7 -20-15-10-50510153.1 數字產業化-電信業2019年,通信業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新發展理念,積極踐行網絡強國戰略,5G建設有序推進,新型信息基礎設施能力不斷提升,有力支撐社會的數字化轉型。根據工信部數據,初步

26、核算,2019年電信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31萬億元,比2018年增長0.8%。資料來源:工信部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20142014- -20192019年中國電信業務收入情況(單位:億元,年中國電信業務收入情況(單位:億元,% %)11541 11251 11893 12600 13000 13100 -2.5%5.7%5.9%3.2%0.8%-3%-2%-1%0%1%2%3%4%5%6%7%800090001000011000120001300014000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電信業務收入(億元)同比增長(%)3.1 數字產業化-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根據

27、工信部數據,2012-2019年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快速發展,2019年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規模以上企業超過4萬家,累計完成軟件業務收入7.2萬億元。資料來源:工信部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20122012- -20192019年軟件業務收入規模及增長情況(單位:億元,年軟件業務收入規模及增長情況(單位:億元,% %)247943058737026428484823255103619097176831.5%23.4%21.1%15.7%12.6%14.2%12.4%15.9%0%5%10%15%20%25%30%35%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

28、000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軟件業務收入(億元)同比增長(%)3.1 數字產業化-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根據工信部數據,2013-2019年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企業保持快速發展的態勢,對數字經濟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2019年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企業完成業務收入12061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同比增長21.4%。資料來源:工信部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20132013- -20192019年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企業收入情況(單位:億元,年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企業收入情況(單位:億元,% %)33174229.45443.66650.67901.99796

29、.71206132.1%27.5%28.7%22.2%18.8%24.0%21.4%0%5%10%15%20%25%30%35%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收入(億元)同比增長(%)3.2 產業數字化-數字經濟發展的主陣地產業數字化是指傳統產業應用數字技術所帶來的生產數量和效率提升,其新增產出是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產業數字化包括但不限于工業互聯網、兩化融合、智能制造、車聯網、平臺經濟等融合型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資料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產業數字

30、化構成情況產業數字化構成情況產業數字化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車聯網平臺經濟包括但不限于兩化融合傳統產業數字技術3.2 產業數字化-數字經濟發展的主陣地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數據,2014-2019年中國產業數字化規模逐年上升,2019年中國產業數字化增加值規模達到287524億元,同比增長15.56%,占GDP比重為29.0%,成為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資料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20142014- -20192019年中國數字產業化規模情況(單位:億元,年中國數字產業化規模情況(單位:億元,% %)1195251385211738672102202488152875

31、2415.89%25.52%20.91%18.36%15.56%0%5%10%15%20%25%30%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350000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數字產業化規模(億元)同比增長(%)3.2 產業數字化-三次產業數字經濟發展不均衡在三次產業方面,數字經濟發展呈現出不平衡的特點。服務業是產業數字化發展最快的領域,2019年服務業數字經濟增加值占行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7.8%,同比提升1.9個百分點;工業方面,數字經濟加速發展,2019年工業數字經濟增加值占行業增加值比重為19.5%,同比提升1.2個百

32、分點;農業由于行業的自然屬性,數字化轉型需求較弱,2019年農業數字經濟增加值占行業增加值比重為8.2%,同比提升0.9個百分點。資料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20162016- -20192019年數字經濟在三次產業中的滲透情況(單位:年數字經濟在三次產業中的滲透情況(單位:% %)29.6%16.8%6.2%32.6%17.2%6.5%35.9%18.3%7.3%37.8%19.5%8.2%0%5%10%15%20%25%30%35%40%第三產業第二產業第一產業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3.2 產業數字化-工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經濟深度

33、融合的全新經濟生態、關鍵基礎設施和新型應用模式。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數據,2019年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增加值規模為2.13萬億元,同比實際增長47.3%,占GDP比重為2.2%,對經濟增長貢獻為9.9%。其中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增加值規模為5361億元,工業互聯網融合帶動的經濟增加值規模為1.60萬億元。資料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20172017- -20202020年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總體情況(單位:年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總體情況(單位:億億元,元,% %)8383 14194 21315 31370 55.7%47.3%47.9%0%10%20%30%4

34、0%50%6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E產業經濟增加值規模(億元)同比增長(%)核心產業融合帶動2019年結構3.2 產業數字化-智能制造制造業是數字經濟的主戰場,近年來,制造企業數字化基礎能力穩步提升,制造業企業設備數字化率和數字化設備聯網率持續提升。根據人民日報數據,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生產設備數字化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設備聯網率分別達到47.1%、49.5%、41.0%,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69.3%。資料來源:人民日報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2019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

35、企業數字化能力情況(單位: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能力情況(單位:% %)41.0%47.1%49.5%69.3%0%10%20%30%40%50%60%70%80%數字化設備聯網率生產設備數字化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3.2 產業數字化-平臺經濟平臺經濟是以平臺企業為核心,通過匯聚整合多類市場主體和資源,圍繞數字化平臺組織起來的新模式新業態,構成現代意義上的平臺經濟。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數據,截至2019年底,我國價值超10億美元的數字平臺企業達到193家,較2015年增加126家。從價值規???,2015-2019年我國數字平臺總價值由0.80萬億美元增長至2.35萬

36、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1.1%。資料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0.80 1.01 1.74 1.86 2.35 67 115 145 174 193 0501001502002503000.00.51.01.52.02.5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市場價值(萬億美元)平臺數量(個)20152015- -20192019年中國數字平臺數量和市場價值情況(單位:個,億美元)年中國數字平臺數量和市場價值情況(單位:個,億美元)3.3 數字化治理-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年),數字化治理是國家推進治

37、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是運用數字技術,建立健全行政管理體系,創新服務監管方式,實現行政決策、行政執行、行政組織、行政監督等體制更加優化的新型政府治理模式。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要不斷提升數字化治理水平,結合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建設、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及生產力布局,探索完善智慧城市聯網應用標準,推進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區域一體化數字治理和服務,形成政企多方參與、高效聯動、信息共享的現代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

38、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中提升數字化治理水平途徑中提升數字化治理水平途徑國家智慧城市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建設試點建設城市設施城市設施智慧化改造智慧化改造國家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區域發展戰略及生產力布局及生產力布局完善智慧城市完善智慧城市聯網應用標準聯網應用標準形成政企多方參與政企多方參與高效聯動高效聯動信息共享信息共享3.3 數字化治理-數字政府近年來,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受到了各地區、各部門的高度重視和積極探索。部分地區的數字政府建設成效初現,有力推動了政府治理模式和服務模式的優化創新。根據中央黨校電子政務研究中心發布的省級政府和重點城市網上政務服務能力(政務服務“好差評”)調查評估報告(2020)結果顯示

39、,網上政務服務能力指數為“非常高”的省級政府從2016年的3個增加到8個,指數為“高”的從2016年的9個增加到15個,網上政務服務能力為“低”的首次為零。2020年以來,從數字化防疫到數字化防汛,中國政府精細化、智能化的數字化服務邁上新臺階。資料來源:人民日報、中央黨校電子政務研究中心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20162016- -20192019年省級政府網上政務服務能力分布情況(單位:年省級政府網上政務服務能力分布情況(單位:個)個)2 18 9 3 2 9 16 5 1 9 16 6 0 9 15 8 02468101214161820低中高非常高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全國

40、統一防疫“健康碼”與浙江防汛“安全碼”全國統一防疫“健康碼”與浙江防汛“安全碼”3.3 數字化治理-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是建設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核心載體。我國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以來,住建部發布了三批智慧城市試點名單,截至2020年7月,住建部公布的智慧城市試點數量已經到達290個,再加上科技部、工信部、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發改委等確定的智慧城市相關試點數量,目前我國智慧城市試點數量累計已經達到749個;在智慧城市投入方面,根據IDC統計數據,2019年中國智慧城市技術相關投資達到約229億美元,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技術相關投資將達到266億美元,僅次于美國。資料來源:住建部、工信部、發改委

41、、IDC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20122012- -20192019年中國智慧城市累計試點數量(單位:個)年中國智慧城市累計試點數量(單位:個)90 368 694 733 759 759 749 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2012年2013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162016- -20232023年中國智慧城市技術支出規模情況(單位:億美元)年中國智慧城市技術支出規模情況(單位:億美元)147 173 201 229 266 40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E2

42、023E3.4 數據價值化-發展數字經濟的本質要求中共中央、國務院2020年4月9日印發的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是中央關于要素市場化配置的第一份文件,圍繞勞動力、資本、土地、科技、數據等五大要素領域提出了改革方向,把數據作為一種生產要素單獨列出,數據上升為新的生產要素,對數字經濟發展起到基礎性和支撐性的關鍵作用。數據價值化包括但不限于數據采集、數據標準、數據確權、數據標注、數據定價、數據交易、數據流轉、數據保護等。資料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數據價值化數據價值化具體構成情況具體構成情況數據標準數據標準數據標注數據標注數據數據交易交易數據保護數據保護數

43、據采集數據采集數據確權數據確權數據定價數據定價數據流轉數據流轉3.4 數據價值化-數據確權數據確權是數據價值化發展必須解決的核心問題之一,它針對不同來源的數據,以法律形式明確其產權歸屬,推動數據整合,加速數據共享和流通,降低交易成本,從而激活龐大的數據資產價值和創新應用,使數字經濟得以迅速發展。目前,我國進行數據確權的主要有大數據交易所(平臺)、行業機構、數據服務商、大型互聯網企業等。資料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數據確權主要參與者數據確權主要參與者貴陽大數據交易所貴陽大數據交易所長江大數據交易所長江大數據交易所東湖大東湖大數據交易所數據交易所大數據交易所大數據交易所數據數據

44、堂堂愛愛數據數據美林數據美林數據數據服務商數據服務商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北斗技術研究院與華視互聯北斗技術研究院與華視互聯聯合成立的交通大數據交易聯合成立的交通大數據交易平臺平臺行業機構行業機構京東建立的京東萬象數據服京東建立的京東萬象數據服務商城務商城大型大型互聯網企業互聯網企業3.4 數據價值化-數據交易國內現有數據數據交易平臺國內現有數據數據交易平臺新疆西藏青海甘肅內蒙古寧夏四川云南海南廣西貴州陜西山西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江西福建安徽江蘇浙江香港臺灣澳門釣魚島南海諸島重慶大重慶大數據交易市場數據交易市場貴陽大數據交易所貴陽大數據交易所華東華東江

45、蘇江蘇大數據交易平臺大數據交易平臺西咸西咸新區大數據交易所新區大數據交易所武漢東湖大數據交易中心武漢東湖大數據交易中心、長江長江大大數據交易中心、華中大數據交易平臺數據交易中心、華中大數據交易平臺上海數據交易中心上海數據交易中心目前我國尚未形成數據要素市場,但已有少量的數據交易平臺。數據交易平臺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以數據生產和數據服務類企業為主導、商業職能為主數據交易平臺;另一類是地方政府聯合其他投資主體、第三方撮合性的數據交易平臺。浙江浙江大大數據數據交易中心、錢塘大數據交易中心交易中心、錢塘大數據交易中心哈爾濱哈爾濱數據交易中心數據交易中心北京大數據交易服務平臺、中關村數海大數據交易平臺

46、北京大數據交易服務平臺、中關村數海大數據交易平臺河南中原大數據交易平臺河南中原大數據交易平臺資料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數字經濟區域發展競爭格局數字經濟區域發展競爭格局4.1 全球數字經濟區域發展競爭格局4.2 中國數字經濟區域發展競爭格局04044.1 全球數字經濟區域發展競爭格局-美國領先,中國緊隨其后20182018年全球主要國家數字經濟規模(單位:億美元)年全球主要國家數字經濟規模(單位:億美元)資料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近年來,全球互聯網產生的數據流量激增,以及互聯網對于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吸收,全球數字經濟發展

47、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發布的全球數字經濟新圖景(2019年),其測算的47個國家數字經濟總規模超過30.2萬億美元,占GDP比重高達40.3%,其中約半數國家數字經濟規模超過100億美元。從具體國家的發展規模來看,2018年美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12.34萬億美元,排在全球第一位;中國數字經濟以4.73萬億美元的規模緊隨其后;德國、日本、英國、法國位列三至六位。123408 47290 23994 22901 17287 11550 7636 5415 4342 3832 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美國中國德國日本英國法國韓國印

48、度加拿大巴西4.1 全球數字經濟區域發展競爭格局-發達國家領先于發展中國家從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角度來看,發達國家數字經濟的整體規模領先于發展中國家,數字經濟在GDP中的占比也要高于發展中國家,但發展中國家數字經濟的增長速度要大于發達國家。資料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20182018年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情況對比(單位:億美元,年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情況對比(單位:億美元,% %)22519276904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數字經濟規模(億美元)50.0%25.7%0%10%20%30%40%

49、50%60%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數字經濟占GDP比重(%)8.0%12.9%0%10%20%30%40%50%60%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數字經濟增速(%)注:統計樣本為47個國家4.1 全球數字經濟區域發展競爭格局-各大洲數字經濟發展不平衡從各大洲數字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由于發達國家多分布在歐洲、美洲和大洋洲,發展中國家多分布在亞洲和非洲,由此導致各大洲數字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發達國家占多數的歐美地區數字經濟規模較大,占GDP比重較高;發展中國家占多數的亞非地區,數字經濟規模較小,占GDP比重較低。資料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20182018年各大洲數字經濟發展情況對比(單位:億

50、美元,年各大洲數字經濟發展情況對比(單位:億美元,% %)63529047236390941135252050000100000150000非洲大洋洲歐洲亞洲北美洲數字經濟規模(億美元)17.3%17.7%32.6%36.5%53.5%0%20%40%60%非洲大洋洲亞洲歐洲北美洲數字經濟占GDP比重(%)7.5%10.0%10.5%11.1%12.1%0%20%40%60%北美洲歐洲非洲亞洲大洋洲數字經濟增速(%)注:統計樣本為47個國家4.1 全球數字經濟區域發展競爭格局-各多邊合作機制共同發展資料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近年來各多邊合作組織積極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20

51、18年G20 17個成員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28.3萬億美元;OECD 32個成員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23.7萬億美元;APEC 14個成員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21.9萬億美元;金磚五國數字經濟規模也超過6萬億美元。20182018年各多邊合作組織數字經濟發展情況對比(單位:億美元,年各多邊合作組織數字經濟發展情況對比(單位:億美元,% %)60114283121236966219278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金磚國家G20OECDAPEC數字經濟規模(億美元)29.7%43.5%45.7%44.4%0%5%10%15%20%25%30%35%40%4

52、5%50%金磚國家G20OECDAPEC數字經濟占GDP比重(%)14.3%9.1%8.0%9.3%0%5%10%15%20%25%30%35%40%45%50%金磚國家G20OECDAPEC數字經濟增速(%)4.2 中國數字經濟區域發展競爭格局-基本符合胡煥庸線格局在區域發展方面,全國數字經濟發展規模呈現從東南沿海向西部內陸逐漸降低的趨勢,基本符合胡煥庸線格局。根據中國信通院統計數據,2019年數字經濟增加值超過10000億元的省份包括廣東、江蘇、浙江、上海、北京、福建、湖北、四川、河南、河北、安徽、湖南等;遼寧、重慶、江西、陜西、廣西等省市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超過5000億元。資料來源:中國

53、信息通信研究院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2019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區域規模分布情況年中國數字經濟區域規模分布情況南海諸島數字經濟增加值超過10000億元的省份數字經濟增加值超過5000億元的省份胡煥庸線注:由于數據可得性及數據連續性問題,測算未包括山東、天津、海南、黑龍江、吉林、云南西藏、香港、澳門、臺灣4.2 中國數字經濟區域發展競爭格局-北京上海占GDP比重超50%從數字經濟在GDP中的占比來看,北京、上海數字經濟在GDP中的占比已經超過50%;廣東、浙江、江蘇、福建數字經濟在GDP中的比重超過40%;重慶、湖北、遼寧、河北、廣西、四川、江西、貴州等數字經濟在GDP中的比重超過30%。資料來

54、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占比為占比為30%30%- -40%40%占占比為比為40%40%- -50%50%占占比比50%50%以上以上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福建重慶、湖北、遼寧、河北、廣西、四川、江西、貴州全國各省市數字全國各省市數字經濟在經濟在GDPGDP中比重情況(單位:中比重情況(單位:% %)注:由于數據可得性及數據連續性問題,測算未包括山東、天津、海南、黑龍江、吉林、云南西藏、香港、澳門、臺灣4.2 中國數字經濟區域發展競爭格局-廣東數字經濟發展指數領先資料來源: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所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在數字經濟發展指數方面,根據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

55、究院發布數據,全國各省數字經濟發展指數平均值為32.0,其中11個省市指數在平均值之上。廣東省以總指數69.3居全國榜首,北京、江蘇位列第二、三名,分別得分56.5、56.1。全國各省市數字經濟發展指數情況全國各省市數字經濟發展指數情況33.134.835.340.642.648.150.852.756.156.569.3020406080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福建山東浙江上海江蘇北京廣東24.4 24.9 26.5 27.1 27.4 27.7 28.6 29.4 31.4 31.8 020406080山西天津陜西廣西貴州河北江西重慶遼寧湖南12.7 16.1 18.2 18.8 19.2 19.

56、5 19.5 22.0 23.3 23.9 020406080西藏青海新疆寧夏甘肅海南內蒙古云南吉林黑龍江4.2 中國數字經濟區域發展競爭格局-廣東、北京數字基礎領先在數字經濟基礎指數方面,根據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數據,廣東、北京、江蘇、浙江、山東五個省份基礎指數處于第一梯隊;福建、上海、河南等八個省份基礎指數位于第二梯隊;安徽、江西、陜西等八個省份基礎指數處于第三梯隊,第三梯隊基礎指數開始低于全國平均值;云南、吉林、貴州等十個省份位于第四梯隊。資料來源: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所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全國各省市數字全國各省市數字經濟基礎指數經濟基礎指數情況情況59.1 55.1 47

57、.9 47.8 45.2 42.0 41.7 40.5 39.0 35.2 33.9 33.7 32.9 31.2 30.0 27.9 27.1 26.5 26.0 26.0 25.9 24.0 23.3 22.8 22.8 21.3 21.2 20.5 18.0 17.1 11.1 010203040506070全國平均:31.54.2 中國數字經濟區域發展競爭格局-廣東產業指數遙遙領先在數字經濟產業指數方面,根據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數據,廣東省數字經濟產業指數遙遙領先,獨立組成第一梯隊;隨后是北京、江蘇、上海和浙江,數字經濟產業指數在50-80之間,為第二梯隊;第三梯隊數字經濟產

58、業指數在30-50之間,包括山東、福建、四川和湖北;區域省份數字經濟產業指數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4.0),組成第四梯隊。資料來源: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所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注:產業指數主要包括產業規模(電子信息制造業規模、信息傳輸業規模、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規模)和產業主體(ICT領域主板上市企業、互聯網百強企業、獨角獸企業)。95.4 77.2 70.8 63.2 58.5 40.4 37.5 32.2 29.3 23.2 21.7 21.5 20.2 18.1 16.3 15.8 13.7 13.2 12.9 11.6 8.1 8.1 8.0 6.9 4.8 4.7 4.3 2.7

59、2.2 2.1 0.3 020406080100120全國各省市數字全國各省市數字經濟產業指數經濟產業指數情況情況全國平均:24.04.2 中國數字經濟區域發展競爭格局-各省市融合指數差距相對較小在數字經濟融合指數方面,各省市差距相對較小。根據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數據,廣東省仍然以50.3位居榜首,與上海、浙江、北京、江蘇、山東組成第一梯隊;湖北、福建等7省數字經濟融合指數高于均值,位列第二梯隊。重慶、江西等省市融合指數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位居第三梯隊。遼寧、云南等省份融合指數明顯落后,指數得分低于26分,位于第四梯隊。資料來源: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所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注:產業

60、指數主要包括工業數字化、農業數字化和服務業數字化。全國各省市數字全國各省市數字經濟融合指數經濟融合指數情況情況50.4 49.4 44.2 42.9 41.4 41.1 39.2 39.1 38.9 37.7 37.2 34.6 32.3 30.3 30.1 30.1 29.7 29.4 29.2 28.2 26.6 25.7 25.6 24.5 23.9 23.1 22.2 22.1 21.8 21.5 20.0 0102030405060全國平均:32.0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展望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展望5.1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展望5.2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建議05055.1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展望-2

61、025年數字經濟規模將達到60萬億元未來隨著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快,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創新和融合應用的進一步發展,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將迎來新的發展時期,數字經濟發展規模將進一步提升。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預測,到2025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將達到60萬億元,數字經濟將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20192019- -20252025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及預測情況(單位:萬億元)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及預測情況(單位:萬億元)資料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35.8 47.5 60.0 0102030405060702019年2022E2025E5.1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展望-

62、數字經濟六方面發展展望根據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報告,其對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展望分為基礎設施、融合應用、企業轉型、政府轉型、區域發展、數字治理等六個方面。資料來源: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所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數字政府建設步伐加快,大數據決策支撐平臺將成熱點政府轉型政府轉型發展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共識,強者愈強和換道超車將長期并存區域發展區域發展數據治理受到持續關注,去快來拿技術有望成為突破口數字治理數字治理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提速,5G將成為數字經濟關鍵引擎基礎基礎設施設施共享制造成發展新亮點,工業互聯網將是關鍵支撐融合應用融合應用數字化轉型浪潮涌動,數據管理能力將是重要基礎企業轉型企業轉型

63、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展望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展望5.2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建議目前是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期,應繼續加快數字經濟的發展步伐。加速數據要素價值化進程,著力提升產業基礎能力,推進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強化數字經濟治理能力,深化數字經濟開放合作。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建議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建議資料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推進推進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強化數字強化數字經濟治理能力經濟治理能力著力提升產業基礎能力著力提升產業基礎能力深化數字深化數字經濟開放合作經濟開放合作加速數據要素價值化進程加速數據要素價值化進程掃碼獲取更多免費報告產業規劃產業規劃復合型專業團隊1

64、300余項目案例產業研究產業研究持續聚焦細分產業研究22年園區規劃園區規劃首創招商前置規劃法+ 獨有園區招商大數據產業地產產業地產全產業鏈一站式服務精準產業資源導入特色小鎮特色小鎮領先申報經驗90+小鎮項目案例田園綜合體田園綜合體規劃+申報+融資+運營一體服務政府產業規劃資深智庫企業產業投資專業顧問中國產業咨詢領導者投資/決策你需要前瞻的眼光!解讀全球產業變遷趨勢深度把握全球經濟脈動100000100000+ +資訊干貨 一手掌控10000+10000+行業報告 免費下載1000000+1000000+行業數據 精準把握500+500+資深研究員 有問必答10000+10000+全球產業研究

65、全面覆蓋365+365+每日產經動態 實時更新掃碼下載APP全球產業分析與行業深度問答聚合平臺看 懂 未 來 新 十 年 !前瞻產業研究院是中國產業咨詢領導者!隸屬于深圳前瞻資訊股份有限公司,于1998年成立于北京清華園,主要致力于為企業、政府、科研院所提供產業咨詢、產業規劃、產業升級轉型咨詢與解決方案。前瞻產業研究院前瞻產業研究院前瞻經濟學人APP是依托前瞻產業研究院優勢建立的產經數據+前沿科技的產經資訊聚合平臺。主要針對各行業公司中高管、金融業工作者、經濟學家、互聯網科技行業等人群,提供全球產業熱點、大數據分析、行研報告、項目投資剖析和智庫、研究員文章。前瞻經濟學人前瞻經濟學人讓你成為更懂趨勢的人報告制作: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方式:400-068-7188更多報告:https:/主創人員:盧正源 / 朱茜 / 李佩娟產業規劃咨詢:0755-33015070

友情提示

1、下載報告失敗解決辦法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報告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前瞻: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報告(55頁).pdf)為本站 (孔明) 主動上傳,三個皮匠報告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三個皮匠報告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