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研究院:2025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新政策環境下銀行業發展新趨勢(53頁).pdf

編號:183279 PDF  DOCX 53頁 1.76MB 下載積分:VIP專享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中國銀行研究院:2025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新政策環境下銀行業發展新趨勢(53頁).pdf

1、研究研究院院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告要點A2025 年年年年報報(總第總第 61 期期)報告日期報告日期:2024 年年 11 月月 28 日日中國銀行研究院中國銀行研究院全球銀行業全球銀行業研究研究課題組課題組組長:陳衛東副組長:王家強成員:邵科葉懷斌杜陽李一帆馬天嬌武鵬(長三角金融研究院)李彧(香港)石磊(悉尼)李金良(悉尼)王哲(東京)鎬鑫(倫敦)葛芳妍(倫敦)楊勃(匈牙利)馬浦林(紐約)黃承煜(紐約)謝云天(巴西)聯系人:邵科電話:010-66594540郵件:shaokebank-of- 2025 年,面臨貨幣政策周期轉向、政治格局變化,全球銀行業經營不確定性增加,盈利增

2、長面臨挑戰,規模擴張持續分化,風險形勢依然嚴峻,資本充足狀況相對穩定。2025 年,中國銀行業將繼續發揮支持實體經濟金融主力軍作用,在規模穩健擴張的同時更加重視風險管理,夯實盈利增長和資本基礎,保障經營向優向好。未來政策環境將對銀行業經營發展帶來變化。本報告圍繞政策環境變局對全球銀行業的影響及應對、中國大型商業銀行資本補充、系列政策對中國銀行業凈息差的影響、AIC 股權投資試點擴容等專題進行研究。2025 年主要經濟體銀行業凈利潤與增速(預測)年主要經濟體銀行業凈利潤與增速(預測)資料來源:各央行和監管機構,銀行財報,中國銀行研究院中國銀行研究院12025 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新政策環境下銀行

3、業發展新趨勢新政策環境下銀行業發展新趨勢中國銀行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中國銀行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2025 年)年)2024 年以來,全球經濟增長動能不足,銀行業盈利出現一定程度分化,規模擴張有進有退,風險環境較為動蕩;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銀行業在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保障自身經營穩健。2025 年,全球經濟金融政策將顯著變化,銀行業經營環境不確定性增加,盈利增長面臨挑戰,規模擴張持續分化,風險形勢依然嚴峻,資本充足狀況相對穩定;中國銀行業將繼續發揮支持實體經濟金融主力軍作用,統籌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與五篇金融大文章,在規模穩健擴張的同時更加重視風險管理,夯實盈利增長和資本基礎,保障經營向

4、優向好。本報告圍繞政策環境變局對全球銀行業的影響及應對、中國大型商業銀行新一輪資本補充、系列政策對中國銀行業凈息差的影響、AIC 股權投資試點擴容等進行專題研究。一、全球銀行業發展回顧及展望(一)全球銀行業經營不確定性增加(一)全球銀行業經營不確定性增加全球經濟全球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增長動力不足,銀行,銀行業務拓展面臨挑戰業務拓展面臨挑戰。根據中國銀行研究院全球經濟金融研究課題組最新預測,2025 年全球經濟增速為 2.6%,低于 2024 年的 2.7%,復蘇動能較弱;美國經濟增速為 2.3%,較 2024 年下降 0.5 個百分點,復蘇勢頭明顯放緩;歐洲私人消費穩步擴張,推動經濟企穩回暖,預

5、計 2025 年歐元區經濟增速為 1.3%,較 2024 年提升 0.5 個百分點;新興市場特別是亞太新興市場受益于發展潛力的持續釋放,經濟增速仍能保持較高水平,預計 2025 年印度、印度尼西亞、沙特 GDP 將分別增長 6.8%、5.1%和 4.4%。全球經濟走勢呈現分化態勢,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整體放緩,消費需求疲軟、住房和制造業中國銀行研究院22025 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低迷將構成挑戰;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潛力依然巨大,仍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在此背景下,歐美地區金融服務需求不足,銀行規模增長面臨挑戰,新興經濟體銀行業務拓展或存在機遇。圖圖 1:主要經濟體主要經濟體 2024/25

6、預測比較預測比較資料來源:中國銀行研究院歐美經濟體開啟降息周期歐美經濟體開啟降息周期,銀行資產負債管理承壓銀行資產負債管理承壓。2024 年以來,主要發達國家開啟降息進程,帶動部分發展中經濟體跟隨降息。美聯儲降息兩次,累計降息 75 個基點,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至 4.50%-4.75%;歐洲央行累計降息三次,存款機制利率下調 75 個基點至 3.25%,主要再融資利率和邊際借貸利率分別下調 110 個基點至 3.40%和 3.65%;英國央行降息兩次,基準利率下調50 個基點至 4.75%;加拿大央行降息四次,基準利率下調 125 個基點至 3.75%。由于銀行資產端收益率對基準利率變動

7、敏感性大于負債端成本率的敏感性,降息階段銀行資產端收益持續下行,但負債成本居高不下,導致凈息差收窄,利息收入承壓,凈利潤面臨下滑風險。新興經濟體貨幣政策出現分化。巴西央行先降息 75 個基點至 10.50%,后又加息 75 個基點至 11.25%;俄羅斯央行累計上調基準利率 500 個基點至 21.00%;智利央行累計下調基準利率 300 個基點至中國銀行研究院32025 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5.25%;墨西哥央行累計下調基準利率 75 個基點至 10.50%。展望 2025 年,美國貨幣政策受特朗普執政影響,降息路徑不確定性增加;歐元區和英國為應對通脹和提振經濟,將保持降息周期;新興經濟體貨

8、幣政策持續分化,受發經濟體貨幣政策影響較大。在此背景下,全球銀行業凈息差收窄壓力增加,盈利能力受到挑戰,資產負債主動管理能力承壓。圖圖 2:部分:部分經濟體經濟體政策利率變化(政策利率變化(%)資料來源:Wind,中國銀行研究院金融監管持續趨嚴金融監管持續趨嚴,引導銀行業提升風險管理能力引導銀行業提升風險管理能力。2024 年以來,強監管態勢持續,金融監管全球化、協同性趨勢明顯,各國陸續出臺眾多監管條例,對資本要求、數字科技、數據披露、央行數字貨幣、可持續發展等方面日趨嚴格(表 1)。英美等國持續推動巴塞爾協議關鍵條款的改革落地,強化大型銀行的資本監管要求,提升銀行體系的抗風險能力和整個金融系

9、統的穩定性。高度關注銀行破產處置有序性,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發布 G-SIBs 有序處置步驟,明確大型金融機構有序處置機制;英國優化瀕臨破產銀行處置方式,將瀕臨破產銀行轉移到“過橋銀行”或移交給有意愿的買家,保障其在危機時刻的持續運營能力。此外,充分發揮數字科技在跨境支付、數字資產、加密貨幣、金融科技監管等領域的積極作用,提高金融科技監管一致性,建立包容性的全球監管體系。展望 2025 年,主要經濟體將保持嚴監管態勢,尤其是銀行及非銀機構風險防范、金融科技創新等方面,將迎來更審慎全面的監管。中國銀行研究院42025 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表表 1:2024 年以來年以來部分金融監管政

10、策及其影響部分金融監管政策及其影響范圍范圍時間時間金融監管政策金融監管政策主要影響主要影響資本要求英國2024.8英國審慎監管局計劃將巴塞爾3.1計劃至少推遲到 2026 年 1 月。監管部門慎重考慮規定對銀行資本要求和盈利能力的影響。美國2024.9美聯儲擬發布弱化的巴塞爾協議 規劃草案,并發布針對全球銀行單獨的資本規則。新規將使大型銀行的資本要求提高 9%,低于 2023 年提案的 19%。增強銀行體系的風險抵御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提高金融市場競爭力。風險處置英國2024.1英國財政部稱,小銀行瀕臨破產時,更符合公共利益的做法是將其轉移到“過橋銀行”,或者像硅谷銀行英國分行一樣移交給有意

11、愿的買家,而不是直接讓銀行進入破產程序。新流程允許央行向銀行征收特別費用覆蓋處理成本,避免公共資金受損;優化瀕臨破產銀行處置方式,維護消費者利益和金融市場穩定。2024.8英國央行(BOE)公布大型銀行破產處置評估報告。大型銀行擁有充足的財務資源,能夠在處置和重組過程中保持基本運營服務和有效協調溝通,確保重組有序進行。敦促大型銀行持續完善運營可持續性和重組方案,確保在危急時刻有序破產重組。美國2024.2美聯儲表示貸款人不了解交易對手風險敞口可能蒙受巨額損失,銀行必須加強交易對手風險管理。商業銀行應充分了解交易對手的風險狀況,優化評估其信用風險及杠桿率的方式,審慎做決策。2024.4美國聯邦存

12、款保險公司(FDIC)發布 G-SIBs 有序處置步驟:FDIC 決定是否、何時以及如何處置;穩定破產公司的運營,相關子公司的所有權轉移至過橋金融機構;FDIC 和過橋金融機構制定并實施重組和剝離計劃。明確大型金融機構有序處置機制,強化 FDIC 風險處置職責,化解金融機構風險。數字科技全球2024.1金融穩定委員會(FSB)發布 2024年工作計劃,強調對加密貨幣資產采取強有力的監管,重點關注代幣化和人工智能等數字創新對財務的影響。金融領域部署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將面臨更大的風險和更嚴格的監管。2024.3國際清算銀行(BIS)公布指導全球穩定幣監管的建議,旨在為包括穩定幣在內的數字資產建立

13、全球監管框架。銀行應建立有效風險管理框架,加強運營彈性、網絡安全保障和打擊洗錢和資助恐怖主義等。2024.7FSB 就跨境支付服務監管展開咨詢??缇持Ц额I域技術不斷進步、服務種類不斷增加,但各司法管轄區支付服提高跨境支付服務監管一致性,提高跨境支付速度、透明度、安全性,減中國銀行研究院52025 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務供應商的監管存在較大差異。少監管套利空間。2024.7BIS 發布銀行加密資產風險敞口披露框架,包括一套涵蓋銀行加密資產風險敞口的標準化公開表格和模板。減少銀行和市場參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將于2026 年前實施。英國2024.4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擴大對金融服務領域大型

14、科技公司的審查,評估其數據共享的必要性。如果 FCA 認定科技公司數據對金融服務業極重要,那么監管機構將鼓勵科技公司與金融機構之間共享數據。美國2024.10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公布開放銀行數據共享規則,允許消費者在金融科技公司和傳統銀行之間輕松傳輸個人金融數據。便利消費者更換到費率和服務更優越的金融服務供應商,促進金融服務領域的公平競爭,提升支付、信貸和銀行市場的客戶服務質效。泰國2024.3泰國財政部發布 關于申請和發放虛擬銀行許可證的規則、程序和條件的通知,允許機構通過數字渠道提供金融服務。泰國希望通過虛擬銀行刺激金融機構系統形成良性競爭,但會對金融穩定帶來風險。2024.8泰國證券交易

15、委員會宣布推出數字資產監管沙箱。相關機構可在現實環境中開發和測試數字資產服務??ㄋ?024.5卡塔爾央行宣布推出中東地區首個“金融科技快捷沙盒”計劃。入選機構將獲得更加快捷高效的測試周期和評估周期。印度2024.7印度儲備銀行發布 數字支付交易替代認證機制框架 草案,增加支付系統運營商和用戶的認證方式,包括密碼口令、卡片、生物識別等。數字支付交易都要進行身份認證,提高數字支付安全性,打擊數字詐騙。數字貨幣全球2024.5BIS 推出 Project Agor,聯合七國央行,通過代幣化技術改造跨境支付。簡化跨境支付和合規流程。澳大利亞2024.9澳大利亞宣布優先發展批發央行數字貨幣(CBDC)

16、,而非零售版本,啟動 Acacia 項目。提高批發市場效率、透明度和運營彈性,保障金融市場穩定運行。氣候風險美國2024.3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頒布氣候規則,要求大多數上市公司披露其溫室氣體排放量和資產負債表的氣候風險。敦促企業及早考慮氣候相關供應鏈中斷風險、化石燃料資產貶值風險等。歐盟2024.7歐盟發布氣候和金融穩定報告,制定金融機構和企業披露氣候相關信息的框架。金融機構和企業面臨更嚴格的氣候信息披露要求。資料來源:根據公開資料整理,中國銀行研究院中國銀行研究院62025 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金融科技發展迅猛金融科技發展迅猛,推動銀行服務提質增效推動銀行服務提質增效。2024 年以來,人工智

17、能和科技創新在銀行業數字化支付、數字平臺搭建、傳統業務數字化轉型等方面實現突破。國際大型銀行不斷創新數字支付方式,提高支付體系效率與安全性,增強金融服務普惠性;豐富數字平臺功能,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財富管理、安全風險警示、外匯交易、信息搜索等服務,推動傳統銀行業務數字化轉型;自主研發人工智能平臺,挖掘其在股市投資、風險管理、金融研究等領域潛力,顯著提升銀行運營效率,改善客戶體驗。展望 2025 年,銀行業與金融科技深度融合,對金融業數字化發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等具有重要現實意義。表表 2:2024 年以來金融科技年以來金融科技開發運用部分案例開發運用部分案例類型類型主體主體時間時間事件

18、事件數字支付PayPal2024.3為小型企業推出了一整套支付處理工具包括 PayPal、先買后付、ApplePay、GooglePay、信用卡和借記卡等。摩根大通2024.8擴大與 PopID 的合作關系,為試點商家部署生物識別支付。瑞士金融機構2024.8上線即時支付系統SIC5,覆蓋95%零售支付場景,實現7*24小時的 P2P 即時支付到賬。金磚國家2024.10發布金磚支付(BRICS Pay)的演示版。數字平臺美國銀行2024.1推出數據驅動的創新工具 CashPro Insights,可用于分析CashPro 平臺的數據。富國銀行2024.4使用金融科技公司 TradeSun 的

19、 Inteligence V4 人工智能平臺,降低交易銀行業務風險,優化合規流程。摩根大通2024.4推出數字創新工具 Chase Media Solutions,幫助企業直接與該銀行 8000 萬客戶群建立聯系。美國銀行2024.7在對公業務數字化平臺 CashPro 上推出智能交易搜索引擎CashPro Search,便利客戶實現交易查詢功能。人工智能PayPal2024.1推出人工智能驅動的個性化新功能,例如基于交易數據預測消費者購買行為、個性化優惠、快速結賬服務等。摩根大通2024.5發布智能投顧產品 IndexGPT,幫助客戶篩選具有商業價值的優質股票,提供更智能化和個性化的投資建議

20、。高盛2024.6推出 GSAI 平臺,集中公司所有生成式 AI 技術和應用,允許部分員工在現有模型之上構建自定義應用程序。摩根大通2024.8向員工提供其自主研發的 OpenAI 聊天機器人 LLM Suite,幫助員工撰寫文章、生成觀點、整理文檔等。開放銀行沙特央行2024.9公布第二版開放銀行框架,重點關注支付啟動服務(PIS)。數字賬單花旗集團2024.10推出貿易應收賬款融資的數字化方案花旗數字賬單。資料來源:根據公開資料整理,中國銀行研究院中國銀行研究院72025 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二)全球銀行業經營呈現新特點(二)全球銀行業經營呈現新特點2024 年以來,全球銀行業面臨的不確

21、定性顯著提升,經營壓力較大,整體規模擴張步伐放緩,部分經濟體銀行業凈利潤出現下滑,資產質量出現一定程度惡化,資本補充壓力值得關注。展望 2025 年,降息周期下,全球銀行業盈利增長面臨挑戰,規模擴張分化態勢有所凸顯,風險問題仍不容忽視,資本充足情況整體穩定。1.盈利增長不確定性增加盈利增長不確定性增加2024 年,發達經濟體利率水平仍處于相對高位,凈利息收入依然較為可觀,但有效信貸需求不足、負債成本增加等方面問題逐步凸顯,銀行業盈利表現出現一定程度分化。從全年看,預計美國銀行業凈利潤約合 2489.8 億美元,較上年下降 3.3%,高利率環境帶來的利息收入提振效應持續減弱,非利息收入有所回暖但

22、短期內難以形成有效接續。歐元區銀行業凈利潤約合 1859.4 億美元,較上年下降 11.1%,在主要經濟體中降幅最為明顯,一方面,歐元區銀行業 2023年凈利潤大幅增長接近 50%,存在高基數效應;另一方面,歐元區經濟復蘇進程緩慢,信貸需求持續減弱。英國銀行業凈利潤約合 486.3 億美元,較上年增長 2.1%,高息環境使得銀行業負債端成本大幅上升,凈利潤增速大幅下滑接近20 個百分點。澳大利亞銀行業凈利潤約合 262.1 億美元,較上年增長 1.2%,澳大利亞儲備銀行(RBA)暫未開啟降息周期,凈利息收入仍然對銀行業盈利形成支撐。日本銀行業依托良好的海外布局基礎,兼顧歐美發達市場和亞太新興市

23、場,實現盈利能力的提升,4-12 月三大金融集團凈利潤約合 241.2 億美元,同比增長 35.0%。亞太新興經濟體銀行業深耕本地區市場,獲得較好盈利表現,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泰國銀行業凈利潤分別約合 95.7 億美元、84.1 億美元和 81.9 億美元,分別增長 9.4%、9.4%和 10.5%。巴西銀行業發展潛力大,凈利潤約合 338.9 億美元,增長 24.9%。中國銀行研究院82025 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展望 2025 年,全球銀行業經營面臨更大不確定性。一方面,貨幣政策寬松在造成息差下行壓力的同時,也會提振信貸需求,銀行業有望通過以量補價實現盈利增長;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上臺使

24、得銀行經營環境更為動蕩,盈利可持續性面臨挑戰。從全年看,預計美國銀行業凈利潤將大幅下滑 19.2%,貨幣政策轉向疊加特朗普政府逆全球化思潮沉渣泛起,銀行業經營不容樂觀。歐元區和英國銀行業凈利潤將分別增長 10%左右,低利率環境下,歐洲銀行業有望通過國際化發展進一步擴大亞太市場布局,為盈利增長奠定基礎。澳大利亞銀行業凈利潤將維持穩定,RBA 或于 2025 年下半年開啟降息周期,對盈利波動性影響整體有限。日本三大金融集團 4-12 月凈利潤將同比增長約 10%,增速下滑較為明顯,發達經濟體降息造成日本銀行業海外利息收入增長承壓。亞太新興經濟體銀行業經營同樣面臨較大不確定性,凈利潤增速有所放緩,馬

25、來西亞、泰國和印度尼西亞凈利潤分別增長 3.3%、8.5%和 5.4%。巴西銀行業經營將保持良好勢頭,凈利潤仍將實現較高增長,增速約為 24.9%(圖 3)。圖圖 3:2025 年主要經濟體銀行業凈利潤與增速(預測)年主要經濟體銀行業凈利潤與增速(預測)1資料來源:各央行和監管機構,銀行財報,中國銀行研究院1歐元銀行業采用 37 家主要銀行數據。英國銀行業采用五大行數據,分別是匯豐控股、國民西敏寺銀行、勞埃德銀行、渣打銀行和巴克萊銀行。日本銀行業采用三大金融集團數據,分別是三菱日聯、三井住友和瑞穗金融。下同。日本銀行業凈利潤預測數據對應的時間區間為 2025 年 4-12 月。中國銀行研究院9

26、2025 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專欄專欄 1:國際大型銀行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國際大型銀行進行組織架構調整近期近期,部分歐美大型銀行相繼調整業務板塊部分歐美大型銀行相繼調整業務板塊,引起金融市場廣泛關注引起金融市場廣泛關注。2023 年 9 月,花旗集團將個人銀行和財富管理板塊(Personal Banking and Wealth Management,PBWM)、機構客戶板塊(Institutional Clients Group,ICG)調整為五大業務部門,即服務(Service)、市場(Market)、投資銀行和工商金融(Banking&International)、財富管理(Wealth

27、)、美國零售銀行(U.S.Personal Banking),五大業務部門領導直接向 CEO 匯報,有效縮減了冗長的管理層級。2024 年 1 月,摩根大通將公司的商業銀行(CB)和企業與投資銀行(CIB)進行合并,成立商業與投資銀行部(CIB),以整合公司主要批發銀行業務。2024 年 10 月,匯豐集團宣布將其全球業務精簡為中國香港(Hong Kong)、英國(UK)、企業及機構理財(Corporate and Institutional Banking)、國際財富管理及卓越理財(International Wealth andPremier Banking)四大板塊,于 2025 年 1

28、 月 1 日起正式實施;同時,簡化區域設置,“東部市場”涵蓋亞太和中東地區,“西部市場”則包含英國非分割運作銀行、歐洲大陸和美洲業務。在全球經濟復蘇疲軟、有效信貸需求不足、貨幣政策頻繁調整的經濟金融周期中,在全球經濟復蘇疲軟、有效信貸需求不足、貨幣政策頻繁調整的經濟金融周期中,大型大型國際化國際化銀行通過組織架構調整,壓降經營成本,更加關注投資收益回報率高的重點銀行通過組織架構調整,壓降經營成本,更加關注投資收益回報率高的重點業務和重點地區。業務和重點地區。以匯豐集團組織架構調整為例,中國香港業務是集團的優先戰略板塊,將包括匯豐和恒生銀行的“個人銀行”和“工商金融”業務。英國業務成為集團運營的

29、關鍵支柱,包括該國的“個人銀行”和“工商金融”業務。此外,匯豐集團通過結合英國和中國香港以外的工商金融業務,以及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業務,組建新的企業及機構理財業務。新設的國際財富管理及卓越理財業務,將會融合中國香港和英國以外的卓越理財、環球私人銀行,以及財富管理制訂、投資管理和保險業務。此次組織架構調整主要與匯豐控股的經營情況高度相關,通過整合高收益業務板塊,實現跨周期的可持續經營。2024年上半年,匯豐集團財富和個人銀行、工商金融、全球業務和資本市場三大業務板塊稅前利潤分別為 64.6 億美元、64.6 億美元和 38.1 億美元,占集團稅前利潤比例分別約為 30%、30%和 18%;分地區

30、來看,英國稅前利潤規模為 41.1 億美元,占比為 19.6%,中國香港稅前利潤規模為 62.2 億美元,占比為 28.8%,是貢獻最大的兩個地區??傮w而言,包括匯豐集團在內的歐美大型銀行組織架構調整都與各業務板塊、各區域板塊經營績效及貢獻度高度相關,是經營承壓背景下的最優戰略選擇。歐美大型銀行在組織架構方面的調整反映了國際銀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包括結構扁平化、資源聚焦于高回報區域與業務、業務板塊整合、全球區域重新劃分、加強成本控制和聚焦財富管理業務。這些趨勢反映了銀行業在當前經濟環境中的適應性變化,以期在低增長、高波動的市場條件下保持競爭力和盈利能力。這些調整不僅是為了適應當前的市場需求變化,

31、還為未來的貨幣政策周期和政治周期做好準備。中國銀行研究院102025 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2.規模擴張持續分化規模擴張持續分化2024 年,全球經濟復蘇呈現區域性特征,東升西降格局進一步凸顯,歐美經濟體銀行業規模擴張步伐放緩,亞太經濟體銀行業則加大業務布局。預計年末美國銀行業資產規模約合 23.9 萬億美元,較上年末增長 1.2%,增速有所放緩,部分大型銀行通過退出全球主要市場零售業務、縮減組織架構層級、進行大規模裁員、合并主要業務板塊等方式壓降經營成本。歐元區銀行業資產規模約合28.7 萬億美元,較上年末減少 3.5%,收縮態勢最為明顯,固定資產投資減少抑制企業信貸需求,消費者信心低迷和房地

32、產市場前景不佳對家庭信貸需求產生負面影響。英國銀行業資產規模約合 8.0 萬億美元,較上年末增長 2.0%,與較為強勁的經濟復蘇勢頭相關,同時,匯豐、渣打等銀行持續拓展亞太市場,成為規模擴張的重要支撐。澳大利亞銀行業資產規模約合 4.2 萬億美元,較上年末增長1.5%。日本三大金融集團資產規模約合2.2萬億美元,較上年末增長8.1%,擴張態勢最為明顯,主要與其通過并購等方式持續加大海外業務布局有關。新興經濟體中,巴西、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泰國銀行業資產規模將分別變動11.9%、1.6%、7.0%和-3.0%至 25296.0 億美元、8226.2 億美元、8014.2 億美元和 7125.6

33、 億美元。展望 2025 年,全球銀行業規模擴張分化趨勢將更加明顯。預計年末美國銀行業資產規模將增長 0.9%,擴張步伐持續放緩,不穩定的政治環境將帶來更大阻力。歐元區銀行業資產規模將在低基數的基礎上實現反彈,同比增長 5.4%,隨著基準利率的不斷下調,長期低迷的企業和居民信貸需求將得到一定釋放。英國銀行業資產規模將小幅收縮 0.3%,澳大利亞銀行資產規模將增長 1.5%。日本三大金融集團資產規模將增長 5.0%,增速有所放緩,擴張戰略將更加聚焦亞太市場。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泰國銀行業擴張步伐放緩,資產規模將分別變動 2.5%、-2.1%和-2.1%。巴西銀行業將繼續保持擴張勢頭,資產規模將

34、增長 11.9%(圖 4)。中國銀行研究院112025 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圖圖 4:2025 年年末末主要經濟體銀行業主要經濟體銀行業資產規模與增速(預測)資產規模與增速(預測)資料來源:各央行和監管機構,銀行財報,中國銀行研究院3.風險形勢依然嚴峻風險形勢依然嚴峻2024 年,全球經濟金融領域黑天鵝事件頻發,銀行業經營風險持續上升。預計年末美國銀行業不良貸款規模約合 1249.7 億美元,增長超過 15%,不良貸款率將達到 0.99%,較上年末提升 0.13 個百分點,商業地產隱患不斷增加、信用卡違約率上升等微觀風險需要重點關注。歐元區銀行業不良貸款規模將小幅下降 4.0%,約合 2691

35、.7 億美元,但不良貸款率提升 0.03 個百分點至 2.13%。英國銀行業不良貸款規模約合 542.2 億美元,增長 2.7%,不良貸款率將達到1.90%,與上年末持平。澳大利亞銀行業不良貸款規模將達到 324.0 億美元,大幅增長超過 25%,不良貸款率提升 0.2 個百分點。日本銀行業資產質量同樣出現較為明顯的劣變,不良貸款規模大幅增加接近 20%,約合 294.1 億美元,不良貸款率提升 0.12 個百分點。新興經濟體資產質量整體較好,巴西、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泰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分別變動-0.57 個、-0.16 個、-0.23 個和 0.06中國銀行研究院122025 年全球銀行

36、業展望報告個百分點。展望 2025 年,全球銀行業風險形勢依然較為嚴峻,貨幣政策轉向帶來的市場風險、商業地產暴雷帶來的信用風險、政治周期變動帶來的戰略風險都值得重點關注。預計年末美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率持續上漲至 1.13%,歐元區銀行業不良貸款率下降 0.18 個百分點至 1.95%,英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率下降 0.02 個百分點至 1.88%,澳大利亞和日本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分別上升 0.04 和 0.08 個百分點至 1.20%和 1.25%。新興經濟體銀行業資產質量依然較為穩定,預計巴西、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泰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分別變動-0.51 個、-0.02 個、0.25 個和 0.08

37、 個百分點(圖 5)。圖圖 5:2025 年末主要經濟體銀行業不良貸款率(預測)年末主要經濟體銀行業不良貸款率(預測)資料來源:各央行和監管機構,銀行財報,中國銀行研究院中國銀行研究院132025 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專欄專欄 2:FSB 發布流動性風險報告發布流動性風險報告2024 年 10 月 23 日,金融穩定委員會(FSB)發布報告,評估利率上升周期銀行業償付能力和流動性風險、技術和社交媒體在銀行擠兌期間發揮的作用,并提出監管政策建議。利率快速上升使金融機構面臨重大估值損失和流動性風險利率快速上升使金融機構面臨重大估值損失和流動性風險。2022-2023 年,主要發達經濟體的政策利率顯

38、著上升,導致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期限錯配風險加劇,引發銀行業存款擠兌現象,瑞士信貸、硅谷銀行、簽名銀行和第一共和國銀行接連倒閉,造成自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嚴重的銀行業危機。FSB 發現,人壽保險公司、非銀行房地產投資者(包括房地產投資信托、房地產基金和其他非銀行抵押貸款機構)以及長尾銀行擁有較高比例的利率敏感型資產和負債,容易受到償付能力和流動性風險的沖擊。社交媒體和儲戶行為在危機中扮演重要角色社交媒體和儲戶行為在危機中扮演重要角色。2023 年 3 月 9 日,硅谷銀行在 10 個小時內流出 420 億美元存款,約占總資產規模的四分之一,擠兌速度史無前例。社交媒體提高負面信息傳遞速度,技

39、術進步提升存款轉移的便利性,使得儲戶快速在銀行之間轉移資金,加速銀行擠兌。尤其是對于高度依賴未投保存款、存款基礎較為集中的銀行,發生擠兌的可能性更高。存款人高度集中的銀行,不僅表現為客戶類型集中(例如高凈值個人、財富管理客戶),還可能是行業集中(例如初創公司、科技公司、加密資產)。監管機構及銀行業應從中吸取教訓,集中精力解決極端資金外流問題。監管機構及銀行業應從中吸取教訓,集中精力解決極端資金外流問題。為應對極端資金外流對銀行體系的沖擊,監管機構應增加對社交媒體的監控,設置早期預警工具,收集和發布銀行存款和證券投資組合未實現損失的相關信息,提高儲戶、金融機構、監管機構之間的溝通效率。銀行應提高

40、輿情監管敏感性和反應能力,提前準備以便迅速獲取中央銀行流動性支持,提高宏觀經濟金融走勢預判準確性,增強資產負債管理能力,強化全面風險管控的意識與能力建設。4.資本充足狀況相對穩定資本充足狀況相對穩定2024 年,全球銀行業盈利能力下降,內源資本補充能力受到制約。同時,伴隨各國巴塞爾協議最終版落地實施,銀行業資本充足率出現較大調整,且呈現分化趨勢。比如,美版巴塞爾協議新規的最終方案及其影響要依據美國大選的結果而定,監管部門對銀行資本改革仍存在較大變數;歐洲版巴塞爾協議正式生效,將于 2025 年 1 月 1 日起實施,在信貸、市場和操作風險方面采用更為嚴格和風險敏感的標準化方法,同時對內部模型的

41、使用施加進一步的限制。預計年末美國銀行業資本充足率為 14.96%,同比下降 0.29 個百分點,降幅較為中國銀行研究院142025 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明顯;歐元區銀行業資本充足率為 19.02%,同比上升 0.02 個百分點;英國銀行業資本充足率為 18.27%,同比提升 1.55 個百分點;澳大利亞和日本銀行業資本充足率分別為 20.03%和 16.92%,分別同比提升 0.06 和 1.22 個百分點。新興經濟體銀行資本充足情況較好,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泰國銀行業資本充足率分別提升 0.05 個、1.15 個和 0.56 個百分點,至 18.78%、28.90%和 20.66%。20

42、25 年,全球銀行業業務重心或將逐步由利息業務轉向非息業務,資本消耗有所降低。同時,伴隨部分經濟體銀行業盈利回暖、資本市場向好、融資成本減少等諸多利好因素,內源性和外源性資本補充能力都將得到提升。預計年末美國銀行業資本充足率將提升 1.12 個百分點至 16.08%;歐元區銀行業資本充足率將小幅下降 0.02 個百分點至 19.00%;英國銀行業資本充足率將大幅提升4.53 個百分點至 22.80%;澳大利亞銀行業資本充足率將提升 0.85 個百分點至20.88%。亞洲地區銀行業資本充足情況值得關注,資本市場發展程度較低或帶來一定外源性資本補充壓力,日本、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泰國銀行業資本分

43、別下降 0.42 個、0.71 個、2.10 個和 0.04 個百分點至 16.50%、18.07%、26.80%和 20.62%(圖 6)。圖圖 6:2024 年末主要經濟體銀行業資本充足率(預測)年末主要經濟體銀行業資本充足率(預測)資料來源:各央行和監管機構,銀行財報,中國銀行研究院中國銀行研究院152025 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二、中國銀行業發展回顧與展望(一)經濟運行穩中有進,一攬子政策保障銀行業經營環境向好(一)經濟運行穩中有進,一攬子政策保障銀行業經營環境向好2024 年,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一攬子政策逐步落地,為銀行業發揮支持實體經濟的金融主力軍作用奠定基礎。202

44、5 年,隨著社會預期持續改善,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中國經濟運行將保持穩健增長態勢,夯實銀行業經營環境,銀行業將繼續為經濟發展貢獻力量。第一,第一,宏觀經濟穩中有進宏觀經濟穩中有進,銀行業銀行業高質量支持經濟發展高質量支持經濟發展。2024 年 1-10 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 42.32 萬億元,同比增長 3.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39.90萬億元,同比增長 3.5%;貨物進出口總額 36.02 萬億元,同比增長 5.2%(圖 7)。銀行業致力于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與量的合理增長,支持經濟運行整體向好。展望 2025 年,隨著一攬子穩經濟政策和增量政策發力,中國經濟運行的有利因素將不斷積累,

45、為順利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奠定基礎??傮w來看,擴內需依然離不開投資的關鍵性作用和消費的基礎性作用,內需政策將更加積極助力穩投資、促消費,統籌新質生產力發展與金融五篇大文章,為銀行業發展創造廣闊空間。隨著美國大選落地帶來的外部形勢變化,貿易或受一定擾動,但在中國外貿政策的有力支持下,貿易有望出現積極改變,銀行業將圍繞相關領域針對性發力,不斷提高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中國銀行研究院162025 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圖圖 7:全國投資、消費及:全國投資、消費及貿易貿易同比增速同比增速資料來源:Wind,中國銀行研究院第二,第二,財政貨幣財政貨幣一攬子一攬子政策政策持續發力持續發力,為銀行業滿足市場,為

46、銀行業滿足市場主體合理主體合理融資需融資需求求創創造適宜環境造適宜環境。2024 年,中國財政政策加力提效,在優化資金投向的同時保障資金使用效率。隨著地方化債穩妥推進,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相對穩健增長,前九個月發行額為 5.02 萬億元,同比增長近 4%。貨幣政策精準有力,在利率層面,7 天逆回購利率從年初的 1.8%降至 1.5%,前十個月 1 年期 LPR 下調 2 次共 35 個基點,5 年期 LPR 下調 3 次共 60 個基點,切實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在流動性層面,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適時下調,保障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10 月末,人民幣貸款、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分別同比增長 7.7%、7.

47、8%(圖 8)。展望 2025 年,財政貨幣政策調控將更加注重時、度、效,打出有力有效的政策組合拳,有機統籌穩增長、防風險和促改革等不同目標,積極穩定社會預期,提振市場信心,鞏固經濟內生增長動力。其中,財政政策在持續發力的基礎上不斷優化支出結構,提升財政可持續性。貨幣政策引導資金流向國家重大戰略、實體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為市場主體創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銀行業將緊跟財政貨幣政策導向,滿足市場主體合理融資需求,彰顯高質量發展底色。中國銀行研究院172025 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圖圖 8:社會融資及人民幣貸款規模及增速社會融資及人民幣貸款規模及增速資料來源:Wind,中國銀行研究院第三第三,金

48、融監管全覆蓋布局織網金融監管全覆蓋布局織網,以高水平安全保障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銀行業穩健發展銀行業穩健發展。2024年以來,金融監管圍繞防風險、補短板、促發展、惠民生等領域精雕細琢。防防風險方面,風險方面,部署落實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工作,支持房地產項目合理融資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加強商業銀行資本監管,推動銀行不斷提高風險管理水平。補短板方面,補短板方面,發布固定資產貸款管理辦法流動資金貸款管理辦法個人貸款管理辦法,促進銀行業金融機構提升信貸管理能力和金融服務質效;形成金融機構合規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督促指導金融機構全面提升合規經營能力;完善銀團貸款業務管理和監管,推動銀團貸

49、款業務規范健康發展。促發展促發展方面,方面,設立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支持科技創新、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引導金融機構強化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力度,助力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深化制造業金融服務,助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推動銀行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水平;擬對六家國有大行增資,強化高質量發展能力;設立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支持維護資本市場穩定運行?;菝裆矫?,惠民生方面,適時調整汽車貸款政策,支持合理汽車消費需求;優化商業領域支付服務,提升廣大群體支付便利性;調整中國銀行研究院182025 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房地產貸款政策,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表

50、3)。展望 2025 年,金融監管將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長牙帶刺”,有棱有角,不斷提升前瞻性、精準性、有效性和協同性“四性”。把好監管邊界,進一步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以及持續監管,織密覆蓋網絡,加強配套政策保障,優化金融服務生態,守牢金融安全底線。表表 3:2024 年以來中國年以來中國銀行業主要監管動態銀行業主要監管動態類型類型時間時間發布單位發布單位主要內容主要內容防風險防風險1.26金融監管總局部署落實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工作,內容包括:發揮好地方政府牽頭協調作用,推動房地產開發企業和金融機構精準對接;金融機構對符合授信條件的項目建立授信綠色通道,積極滿足合理

51、融資需求;對開發建設暫時遇到困難但資金基本能夠平衡的項目,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通過存量貸款展期等方式予以支持;加強資金封閉管理,嚴防信貸資金被挪用。11.1金融監管總局發布商業銀行實施資本計量高級方法申請及驗收規定,內容包括:明確適用對象和驗收范圍,允許根據資本辦法相關規定劃分至第一檔的銀行,按照不同風險模塊分步實施、分別申請;規定高級方法實施的前提條件,要求銀行申請實施高級方法需具備經營業績穩健和風險管理水平良好等條件;明確申請及驗收流程,全面覆蓋計量模型和支持體系的合規要求,提升申請及驗收工作質效;強調評估及驗收原則,提出不同風險模塊驗收的最低要求,提升資本計量結果的審慎性;完善持續監

52、管要求。補短板補短板2.2金融監管總局發布 固定資產貸款管理辦法 流動資金貸款管理辦法 個人貸款管理辦法,內容包括:拓寬固定資產貸款和流動資金貸款的用途及貸款對象范圍,優化流動資金貸款測算要求;調整優化受托支付金額標準,延長受托支付時限要求;結合信貸辦理線上需求,明確視頻面談、非現場調查等形式,適配新型融資場景;明確貸款期限要求,防范貸款期限錯配風險,優化貸款結構;強化信貸風險管控,提升信貸管理水平。8.16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金融機構合規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內容包括:明確董事會及高級管理人員的職責,首席合規官及合規官的設置與職責,以及合規管理部門的職責與分工;完善首席合規官及合規官、合規管理

53、部門及人員履職的保障措施,要求金融機構為合規管理部門配備充足、專業的合規管理人員;明確相關行政處罰及其他監管措施。中國銀行研究院192025 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10.12金融監管總局發布 銀團貸款業務管理辦法,要求銀行開展銀團貸款業務要更好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有效防范化解風險;豐富銀團籌組模式、優化分銷比例和二級市場轉讓規則,提升開展銀團貸款業務的便利性;規范銀團收費的原則和方式,進一步完善銀團定價機制。促促發展發展4.7人民銀行設立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對原有科技創新再貸款和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形成政策接續,激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重點領域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項目的金融支持

54、力度。4.10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發改委、工信部等部門發布關于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指導意見,內容包括:優化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強化以信息披露為基礎的約束機制、促進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發展、加強政策協調和制度保障、強化氣候變化審慎管理和風險防范、加強國際合作、強化組織保障。4.16金 融 監 管 總局、工信部、發改委等部門發布關于深化制造業金融服務助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通知,明確了制造業金融服務的總體要求,圍繞金融支持制造強國建設、推進新型工業化重點任務,從優化金融供給、完善服務體系、加強風險防控等方面,對做好制造業金融服務提出了工作要求。5.9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關于銀行業保險業做好金融

55、“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從總體要求、優化金融產品和服務、發揮銀行保險機構職能優勢、完善銀行保險機構組織管理體系、做好監管支持等方面提出要求。9.24金融監管總局擬對六家大型商業銀行增加核心一級資本,將按照“統籌推進、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有序實施。10.18人民銀行設立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激勵引導金融機構向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提供貸款,支持其回購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菝裆菝裆?.3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發布 關于調整汽車貸款有關政策的通知,明確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根據借款人信用狀況、還款能力等自主確定自用傳統動力汽車、自用新能源汽車貸款最高發放比例;鼓勵結合以

56、舊換新等細分場景,加強產品和服務創新,適當減免汽車以舊換新過程中提前結清貸款產生的違約金。4.17人民銀行、商務部、外管局發布 關于進一步優化商業領域支付服務 提升支付便利性的通知,從商業領域重點場所及重點商戶名錄、構建包容多樣支付受理環境、優化現金使用環境、豐富移動支付應用、強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示范引領、加強宣傳等方面,提升商業領域支付服務水平。9.29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從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以及保障性住房再貸款等方面進行優化。資料來源:根據公開資料整理,中國銀行研究院中國銀行研究院202025 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專欄專欄 3:無還本續貸政策優化,持續提升

57、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質效:無還本續貸政策優化,持續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質效2024 年 9 月 24 日,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關于做好續貸工作 提高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水平的通知,推動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提質增效。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取得亮眼成績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取得亮眼成績,無還本續貸政策發揮重要作用無還本續貸政策發揮重要作用。得益于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中國小微企業金融支持力度不斷加強。截至 2024 年 8 月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到 31.9 萬億元,較 2017 年末翻了兩番,平均利率累計下降 3.5 個百分點。在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總量快速增長的同時,監管部門不斷優化配套機制建設,出臺多項政策打通小微企業

58、融資的堵點和卡點,其中,無還本續貸政策作用尤為明顯。2014 年,銀監會發布小微企業續貸政策,明確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貸款到期無須償還本金即可接續融資;2015-2018 年,銀監會多次發文要求銀行積極落實續貸政策,自主決定續貸業務范圍,并明確“無還本續貸、通過新發放貸款結清已有貸款等情形不應單獨作為下調貸款風險分類的因素”。政策優化進一步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質效,有效化解抽貸、斷貸等問題。一是政策優化進一步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質效,有效化解抽貸、斷貸等問題。一是將續貸對象由原來的部分小微企業擴展至所有小微企業,明確小微企業流動資金貸款和小微企業主、個體工商戶及農戶經營性貸款等均可以續期。這一

59、調整意味著更多小微企業能夠享受到無還本續貸政策,將大大提高政策覆蓋面,幫助更多面臨經營困境的小微企業獲得持續資金支持。二是二是將續貸政策階段性擴大到中型企業。政策適用范圍擴大到更大規模企業,對于緩解中型企業流動資金壓力具有積極作用,尤其是在經營承壓或融資難度有所增加的情況下,可以為相關企業提供更大的靈活性和融資支持。政策期限暫定為三年,也為后續優化調整預留空間。三是三是調整風險分類標準。有助于提升商業銀行開展無還本續貸業務的意愿,銀行可以更加專注于企業的實際經營表現和信用狀況,無須進行不必要的風險分類調整,提高信貸決策的效率和準確性。該調整還有助于增強客戶的信任感,促進銀行與企業之間的長期合作

60、關系,進而推動雙方共同發展??傮w而言,這些優化措施將增強小微企業和中型企業的融資能力,降低融資成本,促進高質量發展。商業銀行應積極落實政策調整,為小微企業發展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一是商業銀行應積極落實政策調整,為小微企業發展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一是深入理解政策內容,形成有效對接。優化小微企業無還本續貸業務的操作指引,明確續貸的申請流程、審核標準、風險評估等,確保在執行過程中有章可循。同時,針對小微企業和中型企業的特點,制定個性化的客戶對接方案,積極向客戶宣傳政策調整以及如何進行續貸申請等內容。二是二是加強貸后風險管理,密切關注客戶經營情況。定期分析貸款風險、貸款質量、保證人的代償能力,做好風險

61、評估和風險預警。在需要時引入第三方專業機構進行企業評估,獲得更客觀的風險評估信息,保障決策更精準。三是三是強化科技賦能,提升無還本續貸業務的數字化水平。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分析客戶行為模式,減少銀企信息不對稱,實現目標客戶精準識別,擴大無還本續貸業務的應用范圍。探索建立標準化的無還本續貸客戶評價體系和業務流程,實現“續貸自動、風險可控”。中國銀行研究院212025 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第四第四,金融金融行業整體經營穩健行業整體經營穩健。2024 年以來,保險業、證券業和基金業與銀行業共同營造良好的金融行業環境。前三季度,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 4.79萬億元,同比增長 7.2%;賠款與給付

62、支出 1.73 萬億元,同比增長 23.8%;新增保單件數 784 億件,同比增長 46%。新“國九條”政策推進疊加央行支持資本市場工具落地,證券業發展向好態勢逐漸顯現?;饦I保持增長勢頭,9 月末,公募基金規模 32.07 萬億元,同比增長 16.7%;公募基金數量 12175 只,同比增長 8.5%。展望 2025 年,保險業將繼續發揮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逐漸形成覆蓋面廣、保障全面、服務改善、資產配置均衡以及償付能力充足的行業高質量發展框架。證券、基金等機構將進一步踐行金融工作人民性,對標政策要求,強化金融科技賦能,提升專業服務能力,貼合廣大客戶實際需要扎實做好業績,不斷完善產品結

63、構和布局,在提升合規管理水平的同時持續優化客戶服務體驗。最終,通過發揮各自在專業領域的優勢,圍繞積極服務實體經濟的目標,高質量共建行業特色化、差異化發展格局。(二)新政策環境下,中國銀行業將實現(二)新政策環境下,中國銀行業將實現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在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持續加碼的背景下,中國銀行業把握業務發展機遇,積極發揮金融融通作用,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資產負債規模保持增長,盈利能力基本穩定,資產質量持續向好,資本充足情況良好。第一,政策支持實體經濟復蘇,資產規模穩健提升。第一,政策支持實體經濟復蘇,資產規模穩健提升。2024 年三季度,中國銀行業資產負債規模穩健增長,有力支持經濟高質量

64、發展,總資產達到 439.5 萬億元,同比增長 7.3%;總負債 403.6 萬億元,同比增長 7.2%,資產負債增速均延續了 6 月以來月度環比上升態勢。其中,42 家上市銀行資產規模 298.7 萬億元,同比增長 8.2%,其中貸款占比 58.5%;負債規模 274.99 萬億元,同比增長 8.2%,其中存款占比 72.6%。近期,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財政部等部門陸續出臺一系列穩增長、擴內需、化風險的中國銀行研究院222025 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增量政策,隨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協同發力,實體經濟信貸需求將逐步回暖,預計 2024 年商業銀行資產規模增速保持在 8%左右。展望展

65、望 2025 年年,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協同發力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協同發力,資產規模擴張速度將穩步提資產規模擴張速度將穩步提升。一是升。一是央行將持續強化逆周期調節,堅持支持性的貨幣政策立場,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或將進一步下調,保持商業銀行體系流動性水平合理充裕,助力商業銀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投入。二是二是財政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加大,商業銀行擴表能力及經營穩健性進一步提升。2025 年,發行特別國債補充六家國有大行核心一級資本的方案,將按照“統籌推進、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有序實施,預計將撬動基建、普惠小微、高技術制造業等重點領域新增信貸投放。除了資本補充外,隱債化解政策穩步實施,支撐商業

66、銀行資產擴表速度提升。商業銀行是地方政府債的重要投資者,地方政府債對資本的占用低于信用債,債務置換將降低商業銀行資本消耗,從而增強銀行信貸投放能力。三是三是增量政策推動商業銀行提升在國民經濟短板領域、薄弱環節和新領域新賽道的服務質效??萍冀鹑诜矫?,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試點政策擴容,將增強商業銀行集團的股債貸聯動服務能力。普惠金融方面,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以及中小微企業無還本續貸政策擴大覆蓋范圍的落地,將推動普惠金融進一步增量擴面。居民貸款方面,房地產市場的回暖,將帶動居民中長期貸款回升,存量按揭利率的下調,也將一定程度緩解提前還貸現象。此外,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等新貨幣政策工具的設立,

67、將有效激發商業銀行新的信貸新增長點。綜上所述,隨著增量政策持續落地實施,成效不斷顯現,同時預計政策力度還將持續加大,2025 年商業銀行資產規模增速有望達到 10%的較高水平。中國銀行研究院232025 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專欄專欄 5:銀團:銀團貸款管理辦法發布,貸款管理辦法發布,完善銀團完善銀團貸款業務監管貸款業務監管10 月 12 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銀團貸款業務管理辦法,在推動銀行高質量金融供給的同時,強調強化同業合作、有效防范化解信用風險。第一第一,管理辦法管理辦法適應新形勢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新要求,將進一步提升銀團貸款產品服務實體經濟將進一步提升銀團貸款產品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的

68、質效。原指引發布以來,中國銀團貸款業務穩步發展,成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支持大型客戶和項目融資的重要方式。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市場環境的變化,原有業務指引已不能完全適應當前銀團業務發展的需要。主要有幾方面變化:一是一是相較 2011 年,國內銀團業務規模實現了大幅發展,大量具有代表性的銀團項目在市場中得到了廣泛認可,銀團貸款已成為一項成熟并廣泛應用的商業銀行貸款產品;二是二是能夠參與銀團貸款的金融機構數量也逐步增多,并已成為商業銀行加強同業合作的重要業務產品類別;三是三是中資銀行參與國際銀團貸款項目增多,銀團市場服務水平已接近國際領先市場,國內已具備充分借鑒國際銀團成熟經驗的市場基礎;四是四是

69、在業務規模擴大和參與機構增多的同時,銀團風險管控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在上述背景下,管理辦法的修訂出臺鼓勵商業銀行在有效防范化解風險的前提下,進一步加大高質量銀團產品的供給。第二第二,管理辦法對銀團成員、銀團業務、監督管理等內容進行了全面規范管理辦法對銀團成員、銀團業務、監督管理等內容進行了全面規范。管理辦法 沿用了原有業務指引的整體框架,包括總則、銀團成員、銀團貸款的發起和籌組、銀團貸款合同、銀團貸款管理、銀團貸款轉讓交易、附則七章六十一條。正式發布的辦法與征求意見稿相比,主要在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完善:一是一是優化分組銀團的定義和分組標準,有利于銀行的對照實施和銀團成團。二是二是完善分銷比例的相關

70、規定,增加了對設置聯合牽頭行、副牽頭行時的分銷比例限制,更好推動同業合作和分散風險。三是三是進一步明確銀團收費的相關要求,授權通過行業自律組織進一步規范銀團貸款收費行為。四是四是對銀團貸款轉讓中的優先受讓權、受讓方范圍等內容進行了修訂,更好滿足二級市場轉讓的實際需求。第三,商業銀行應加強專業能力建設,充分發揮銀團產品在支持實體經濟、大型客第三,商業銀行應加強專業能力建設,充分發揮銀團產品在支持實體經濟、大型客戶和項目融資中的重要作用戶和項目融資中的重要作用。一是一是加強銀團貸款的專業能力,更加合理科學地設計銀團融資結構。未來,銀團將納入分組結構,不同組別的規模、期限、利率等條件將產生區別,如何

71、更加科學地規劃銀團融資結構是銀團能否成功籌組的關鍵。二是二是加強同業合作,助力培育國內銀團市場。新的管理辦法降低了牽頭行的承貸份額和分銷份額,并允許銀團貸款轉讓交易。未來,商業銀行應進一步加強同業合作,可加快市場中的銀團籌組節奏,便于在銀團存續期間實現銀團份額轉讓,釋放沉淀信貸資源,進一步活躍銀團市場,豐富實體經濟的融資渠道。三是三是合理銀團收費,強化對實體經濟的服務職能。商業銀行應根據監管規定,按照“自愿協商、公平合理、公開透明、質價相符、息費分離”的原則,合理規范服務借款人和借款項目。四是四是強化風險管理,合規展業。商業銀行應密切關注銀團項目的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匯率風險等,牢牢守住不發生

72、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中國銀行研究院242025 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第二,政策第二,政策支持支持盈利能力逐步盈利能力逐步企穩企穩。2024 年三季度,中國銀行業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延續弱勢,商業銀行凈利潤1.87 萬億元,同比增長 0.5%。凈息差企穩,利息收入依舊承壓。凈息差企穩,利息收入依舊承壓。2024 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利息收入同比下降約 3%,占總營收的比例為 77%。其中,規模因素對利息收入的邊際影響減弱,凈息差仍是影響利息收入的最主要因素。三季度末,商業銀行凈息差為 1.53%,較年初下降 0.16 個百分點,處于歷史低位。2024 年以來商業銀行凈息差持續走低主要因素包括:一是一是

73、LPR年內三次下調,推動個人按揭、對公貸款等存量貸款重定價,新發放貸款也跟隨LPR下調定價;二是二是存款利率下調影響仍需時間釋放,商業銀行付息率下降節奏慢于生息資產收益率。其他非息收入支持非息收入增長。其他非息收入支持非息收入增長。三季度末,商業銀行非息收入同比增長約 4%,占總營收的比例為 23%,增速較上半年有所放緩;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同比下降達到兩位數,原因主要包括:一是一是減費讓利政策落地執行,權益類基金產品費率下調,銀行免費服務項目持續增加;二是二是保險代理費“報行合一”政策落地,銀保渠道費率普遍下調。三是三是受經濟弱復蘇影響,支付清算及信用卡相關收入回落。其他非息收入維持高速增長態

74、勢,增速超 20%,主要由于利率走低,銀行持有的債券價格上漲,相關投資收入增加。成本控制情況良成本控制情況良好。好。三季度末,商業銀行成本收入比為 31.84%,同比上升 0.25 個百分點。商業銀行在 2024 年持續加大成本控制力度,合理計提撥備,資產減值損失有所減少,多方因素共同支持商業銀行盈利正增長。全年營收和利潤預計將延續三季全年營收和利潤預計將延續三季度基本趨勢度基本趨勢,綜合考慮經濟加速復蘇以及非息業務的發展,2024 年商業銀行凈利潤增速有望維持在 1%左右。展望 2025 年,政策發力將支持商業銀行營業收入、凈利潤持續復蘇。利息利息收入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企穩回升。收入受多方面因

75、素影響企穩回升。宏觀政策將為經濟復蘇提供有力支撐,為銀行業收入增長提供良好的宏觀環境。一是一是規模規?;嘏嘏?,以量補價,以量補價邏輯支持邏輯支持利息收利息收中國銀行研究院252025 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入入增長增長。2025 年,系列政策將加速實體經濟復蘇進程,為銀行業新增信貸提供動力,商業銀行資產規模增速達 10%左右。二是凈息差仍是二是凈息差仍是影響利息收入的關影響利息收入的關鍵變量鍵變量,預計預計呈呈L L型走勢型走勢,在下半年在下半年逐步企穩逐步企穩。帶動凈息差下行因素方面,2025年政策利率仍有下行空間,將影響存量貸款重定價以及新增貸款定價;2024 年度出臺的房地產金融政策影響

76、將延續至 2025 年,帶動凈息差下行;城投化債相關工作仍在有序推進,降低銀行債務成本是化解城投債務的重要手段,將帶動銀行利息下行。在有利因素方面,降準仍有一定空間,將提供更多低成本資金;部分銀行以特別國債補充資本金也將有利于貸款和金融投資等資產的擴張;商業銀行下調存款掛牌利率,可一定程度上對沖LPR下行影響,支持息差保持穩定。預計 2025 年凈息差將略微下降至 1.5%左右,綜合規模影響,預計商業銀行利息收入將增長 7%左右。非息收入將保持相對穩健非息收入將保持相對穩健。在在手續費和傭金方面手續費和傭金方面,在 2024 年低基數效應影響下,2025 年有望重回升勢。其中,理財業務有望重回

77、較快增長區間,在存款利率下調的背景下,理財產品收益表現的吸引力相對提升,銀行理財業務有望承接部分居民儲蓄。財富管理收入仍有增長空間,公募基金管理費率、托管費率下調以及銀行代銷保險傭金率壓降等對非息收入的邊際影響有望弱化,財富管理業務有望通過“以量補價”對沖降費影響。支付清算和信用卡業務將隨著宏觀經濟和消費的復蘇逐步企穩。其他非息其他非息收入方面,收入方面,貨幣政策仍然存在一定寬松空間,推動債券收益率進一步下行,銀行投資業務收入有望延續增長,但受 2024 年高基數影響,增速將有所下滑。綜合手續費和傭金收入及其他非息收入,預計 2025 年商業銀行非息收入將增長 5%。銀行業銀行業持續加強成本收

78、入控制持續加強成本收入控制。2025 年,銀行將加強前瞻性管理,進一步加大定期重檢各類資產質量的力度,準確認定不良資產,科學合理計提撥備水平;在“以豐補歉”邏輯下有效運用動態計提撥備機制,提升動用積累撥備吸收資產損失的能力,為盈利常態化增長和銀行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同時借助中國銀行研究院262025 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數字化轉型趨勢,加快推動各項業務數字化轉型,為業務開展賦予更多智慧、精準和高效特征。運用云計算、大數據技術提升財務管理能力和資源布局能力,切實助力成本控制,穩妥壓降獲客成本、營銷成本以及運營成本,控制成本收入比在合理水平,保障凈利潤穩健增長??傮w而言總體而言,多方多方因素共同促

79、進因素共同促進 20252025 年年商業銀行盈利水平商業銀行盈利水平企穩企穩回升回升,營業收入增長 6%左右,凈利潤增長 4%左右。第三,改革化險第三,改革化險持續推進持續推進,銀行業資產質量穩定。,銀行業資產質量穩定。2024 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率 1.56%,同比下降 0.05 個百分點;不良貸款余額為 3.38 萬億元,同比增長 4.7%。銀行業風險抵補能力進一步提升。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余額近 7.07 萬億元,同比增長 5.5%;撥備覆蓋率 209.48%,同比增長 1.59 個百分點。隨著金融領域重點風險穩步化解,商業銀行將更加重視信用風險管理,綜合運用多種處置手段,推動資

80、產質量整體向好,預計全年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將維持在 1.55%左右的較低水平。展望展望 2025 年年,預計不良貸款將延續預計不良貸款將延續“一升一降一升一降”特征特征。不良貸款余額將繼續增長,但低于整體貸款增速,助力不良貸款率逐步保持在 1.55%左右。同時,一些細分領域結構性問題值得關注。系列系列政策將緩解政策將緩解房地產、地方政府房地產、地方政府隱性債隱性債務風險,但務風險,但住宿、餐飲住宿、餐飲等普惠小微風險需等普惠小微風險需持續關注持續關注。房地產領域。房地產領域,9 月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明確了“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的政策導向,從促需求、去庫存、防風險、新模式等角度進行了更全面的

81、部署。中長期看房地產相關貸款增長有望企穩,客戶資產減值壓力或有緩解。本輪政策有助于緩解供需矛盾、扭轉市場預期,推動房價止跌回穩。企業和居民房產價格的穩定有助于提升銀行信貸資產安全性、穩定性。隱性隱性債務化解債務化解領域領域,財政部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 6 萬億元,疊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共計 10 萬億元用于置換存量隱性債務,大大緩解城投債務償債壓力,保障存量資產安全。住宿餐飲行業住宿餐飲行業受到前期疫情的嚴中國銀行研究院272025 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重打擊,經營韌性較弱,修復進程緩慢,并且該行業的中小企業較多,與居民消費密切相關,居民消費完全恢復尚需時間,影響住宿餐飲營收增長,制約相關主體還貸

82、能力。個人貸款不良風險上升值得關注個人貸款不良風險上升值得關注。2024 年三季度末,受經濟弱復蘇影響,部分居民的收入水平和還款能力有所下降,從部分披露三季度個人貸款不良率的上市銀行情況來看,個人貸款及墊款的不良率指標較上年同期均有所增高。預計 2025 年個人消費貸款、信用卡等資產質量情況值得繼續關注。第四,多渠道利好第四,多渠道利好資本補充,資本補充,資本充足情況良好。資本充足情況良好。2024 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資本充足指標企穩回升,資本充足率為 15.62%,同比上升 0.85 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為 12.44%,同比上升 0.54 個百分點;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 10.86%

83、,同比上升 0.5 個百分點。內源資本補充方面內源資本補充方面,凈利潤增速基本穩定,銀行從留存收益和部分超額撥備中穩妥轉增資本。外源外源資本補充方面,資本補充方面,可轉債、優先股、永續債、二級資本債以及專項債等均具有發展前景,吸引廣大投資者增持。此外,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于 2024 年 1月 1 日正式實施,資本新規通過對構建差異化資本監管體系、優化第一支柱風險加權資產計量規則等內容的修訂,使得大型銀行資本節約效應明顯,股份制銀行等中型銀行資本充足率情況獲得一定改善。從全年來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將維持在 15.6%以上的較高水平。展望 2025 年,若干因素將對銀行資本充足率水平帶來較大影

84、響。一是一是特別國債對國有大型銀行資本補充,有望提升資本充足率水平。本次注資能夠有效緩解大型商業銀行未來 5 年核心一級資本補充壓力,規模估計將達到萬億元級別。二是二是利率下行背景下,商業銀行風險資產結構發生改變,對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的增配將降低風險加權資產規模。從三季度上市銀行的資產結構來看,貸款占比達 60%、債券投資占比達 30%、同業資產和存放央行占比共計超 10%。銀行增配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中央政府和中國人民銀行風險暴露的風險權重為 0%,各省一般債風險權重為 10%、專項債風險權重為 20%;而商業銀行中國銀行研究院282025 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對一般公司風險暴露的風險權

85、重為 100%)將改變風險加權資產,節約資本占用。三是商業銀行資本計量高級方法有望擴大范圍。11 月 1 日,金融監管總局發布商業銀行實施資本計量高級方法申請及驗收規定,明確了高級方法的驗收標準、驗收程序和持續監管框架。當前僅工、農、中、建、交、招商 6 家銀行實施資本高級法,郵儲、興業等銀行可能進入應用范圍,利好資本節約。綜合上述情況,2025 年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水平有望整體保持在 15.6%左右。表表 4:2025 年中國商業銀行發展指標預測年中國商業銀行發展指標預測指標指標202220222 20230232024Q32024Q32 202024(4(E)E)2 202025(5(E)

86、E)規規模模資產(萬億元)319.8354.8439.5383421負債(萬億元)294.3327.1376.3353389資產同比增長(%)10.811.07.3810負債同比增長(%)11.211.27.2810盈盈利利凈利潤(萬億元)2.302.381.872.42.5資產利潤率(%)0.760.700.680.650.60凈息差(%)1.911.691.531.531.50成本收入比(%)33.9735.2631.8435.535.5風風險險不良貸款率(%)1.631.591.561.551.55撥備覆蓋率(%)205.9205.1209.48210210資本充足率(%)15.1715

87、.0615.6215.615.6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0.7410.5410.861111資料來源: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銀行研究院三、專題研究:新政策環境下的銀行業發展專題一:政策環境變局對全球銀行業的影響及應對專題一:政策環境變局對全球銀行業的影響及應對2024 年以來,全球政策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對銀行業經營帶來機遇與挑戰。政策變化主要聚焦于貨幣政策和政治選舉兩個方面。第一,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調整較為明顯,特別是歐美發達經濟體普遍進入降息周期,對全球金融市場帶來較大沖擊。第二,全球范圍內有 70 多個國家和地區舉行選舉,覆蓋了世界近一半人口、近 50%的經濟總量。其中,美國共和黨、

88、英國工黨上臺執政對全中國銀行研究院292025 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球政經格局影響較為深遠,特別是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為全球經濟增長帶來新的不確定性。面對全球政經形勢變局,銀行業積極進行戰略調整,以應對不確定性,適應新的發展大勢。(一)政策環境(一)政策環境顯著變化顯著變化第一第一,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調整明顯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調整明顯,且呈現分化態勢且呈現分化態勢。2024 年以來,部分經濟體開啟降息周期,歐央行降息三次,主要再融資利率、存款便利利率和邊際貸款便利利率分別累計下調 110 個、75 個和 110 個基點;美聯儲降息兩次,聯邦基金目標利率累計下調 75 個基點;英格蘭銀行降息兩次

89、,基準利率累計下調 50 個基點。歐美發達經濟體降息主要與通脹壓力減小、經濟增長動能不足、就業市場表現疲軟等因素有關。部分經濟體維持貨幣政策按兵不動,澳大利亞儲備銀行(RBA)預計年內將維持基準利率不變,2024 年三季度,澳大利亞核心通脹仍保持在 3.5%,處于較高水平,核心通脹率可能要到 2026 年才能穩定回落至 2-3%目標區間的中值水平。部分經濟體開啟加息周期,截至目前,巴西央行年內加息兩次,隔夜利率累計上調 75 個基點,2024 年 10 月,巴西廣義消費者物價指數同比增長 4.76%,大大高于 3%的目標,美元走高對巴西貨幣雷亞爾造成的貶值壓力、勞動力市場過熱等都是造成通貨膨脹

90、高企的重要原因。2025年,預計美國降息步伐將有所放緩,特朗普上臺或影響美國貨幣政策路線;受歐洲經濟依然疲軟的影響,歐元區或維持快速降息步伐;英國基準利率下調速度或快于此前預期,關鍵數據的發布表明通脹壓力持續緩解;澳大利亞或將開啟降息周期。第二第二,大選重塑全球政經秩序大選重塑全球政經秩序。7 月,英國工黨以 412 席取得壓倒性勝利,工黨領袖基爾斯塔默當選首相,結束了保守黨長達 14 年的執政。工黨政府以推動經濟復蘇和社會公平為核心目標,推出多項財政和金融政策,試圖刺激經濟活力并緩解公共債務壓力。11 月,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以 312 票當選美國第 47 任總統,共和黨以 53 票控

91、制參議院,以 213 票在眾議院領先?!疤刂袊y行研究院302025 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朗普擔任總統+共和黨控制參眾兩院”的政府格局使得以激進關稅政策推動關鍵產業回流、放松金融監管、大力度減稅等政策主張落地實施的可能性進一步強化。澳大利亞下一次選舉預計將于 2025 年 5 月舉行,根據 2024 年 11 月 1 日澳大利亞主流媒體的民意調查,在野的聯盟黨支持率略高于執政的工黨。盡管兩黨在國防、安全等重大議題上有一定共識,但在氣候、移民等政策上觀點存在不同,選舉結果同樣值得關注。(二)政策變局對銀行業經營帶來機遇與挑戰(二)政策變局對銀行業經營帶來機遇與挑戰第一第一,貨幣政策調整對銀行業經

92、營帶來雙重影響貨幣政策調整對銀行業經營帶來雙重影響。一方面,隨著利率下降,消費者和企業的借貸成本降低,貸款需求增加。同時,降息環境中,銀行的負債成本將隨著利率重定價而有所改善。在低利率環境下,借款人的債務償還壓力減輕,有效改善信貸質量,銀行會減少壞賬準備金,釋放盈利空間。另一方面,隨著利率的下降,銀行凈息差將呈現下降趨勢,這會對銀行的盈利能力產生負面影響。進一步地,銀行將更加依賴非利息收入來源(如手續費、資產管理服務)維持盈利能力,導致部分領域的競爭加劇。對于那些高度依賴利率敏感資產或負債的銀行來說,利率周期的轉向會使資產負債表管理面臨挑戰,銀行需要調整其資產負債管理策略,以應對利率重定價帶來

93、的市場風險。第二,第二,美國美國特朗普政府政策不確定性增加,銀行業經營面臨機遇挑戰。特朗普政府政策不確定性增加,銀行業經營面臨機遇挑戰。機遇方面,一是如果美國再次推行減稅和放松金融監管政策,尤其是大型銀行和金融機構可能從中收益,較低的企業稅率和寬松的監管環境有助于提高盈利能力和運營效率。二是美國實施更傾向于保護本土經濟的貿易政策,本土信貸需求增長,尤其是在制造業和基礎設施領域,美國銀行業可能從國內投資增加中獲益。三是美國加大對小企業的支持力度,銀行有望從小企業信貸需求增加中獲益。許多小企業依賴銀行貸款支持運營和擴展,這一政策可能有利于區域性銀行。四是特朗普對低利率政策較為支持,如果再次推動低利

94、率政策,短期內可能帶來較低的融資成本,有助于刺激消費和信貸。五是美國可能會對加密貨中國銀行研究院312025 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幣和金融科技行業施加較少監管,為銀行與這些新興行業合作提供空間,銀行或可從提供加密貨幣相關的托管和交易服務中獲益。挑戰方面,一是放松監管可能引發更多風險敞口。在信貸和投行業務方面,缺乏監管可能導致銀行追逐高風險項目,銀行系統性風險增加。在新興金融領域,放松監管可能引起金融科技公司在支付和貸款業務領域與銀行業競爭加劇,對反洗錢、合規性提出挑戰。二是更激進的貿易政策可能引起國際市場波動,尤其是在跨境投資、外匯市場和全球供應鏈方面。美國銀行的國際業務或受到影響,尤其是依賴

95、全球市場的銀行。三是小企業的信用風險較高,經濟波動時容易受到沖擊。銀行需要更嚴格的風險評估機制,防范小企業貸款違約率的上升。四是長期低利率可能壓縮銀行的凈利息收入。此外,特朗普曾批評美聯儲的獨立性,若政府對貨幣政策的干預增加,可能帶來市場不確定性,進而影響銀行的風險管理。第三,英國工黨的政策推動下,英國銀行業第三,英國工黨的政策推動下,英國銀行業將將迎來一系列結構性轉變。迎來一系列結構性轉變。一是重點產業復蘇帶動銀行業需求增長。工黨政府推出現代產業戰略,將綠色產業、數字技術和公共服務的投資作為經濟復蘇的重點,大幅增加新興領域的業務需求。工黨政府在綠色金融和數字金融領域的支持為銀行帶來了多元化收

96、入機會,銀行可通過發行綠色債券、支持碳交易和清潔能源項目等方式拓展非息收入。二是業務結構逐漸轉變。政策支持小微企業融資,鼓勵更多金融機構提供針對中小企業的貸款,銀行業務結構進一步多元化。政府對小微企業和綠色項目的支持,引導銀行將業務結構從傳統的信貸業務向多元化和社會責任型業務過渡,綠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將成為銀行業務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三是工黨政府的財政刺激和取消銀行稅增稅計劃一定程度上改善銀行的盈利預期。企業稅率保持相對穩定,減輕了銀行的稅負負擔,給銀行提供了利潤增長的空間。四是市場對金融創新和財富增值的需求增加,財富管理和投行業務或將保持增長趨勢,有助于銀行業在低息環境下維持盈利的多樣化來源。

97、五是 FCA 監管政中國銀行研究院322025 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策的創新性與靈活性為金融科技和新興金融服務提供了良好的實驗環境,銀行可通過引入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來優化服務質量,增強風險防控能力。工黨支持創新技術應用,包括 FCA 推動的數字資產和區塊鏈等工具,使銀行在數字資產管理上具備了更高的技術基礎,為提升流動性管理效率提供了有力支持。(三)主要大型銀行的應對措施(三)主要大型銀行的應對措施短期內,銀行重點應對政策不確定性和市場波動,以維護穩定的財務表現;中長期內,銀行將致力于技術創新、綠色金融和業務結構調整,以保持競爭力和適應未來需求。1.短期應對措施短期應對措施一是增加流動性儲備。

98、一是增加流動性儲備。面對利率波動和政策不確定性,主要國際銀行通過增加高質量流動資產(如政府債券)、提高短期現金儲備來增強抗風險能力,以應對資金市場的波動。摩根大通、花旗銀行等大型銀行在近期財報中也透露了流動性提升的戰略,并指出這有助于其在未來利率調整時應對潛在風險。二是調整貸款組合。二是調整貸款組合。為應對經濟增速放緩帶來的信貸風險,國際銀行減少了對高風險資產的敞口,尤其是在商業地產和高杠桿企業貸款方面。此外,銀行加大對消費貸款和中小企業貸款的支持力度,通過嚴格的風控手段和信用評估來保障資產質量。瑞士銀行和德意志銀行等歐洲銀行紛紛強調了在復雜經濟環境下保持穩健信貸策略的重要性。三是加強成本控制

99、。三是加強成本控制。在盈利增長受限的背景下,主要國際銀行紛紛實施裁員計劃、減少非核心業務的支出,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ㄆ煦y行在 2024 年初進行了一輪裁員,旨在減少不必要的運營支出,以提升整體利潤率。此外,國際銀行還在加強內部流程的自動化,減少人力成本,提升運營效率。2.中長期應對措施中長期應對措施中國銀行研究院332025 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一是推動數字化轉型。一是推動數字化轉型。數字化和金融科技已成為銀行長期戰略的核心。主要國際銀行持續加大在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等領域的投入,以提升客戶體驗、優化風險管理和降低運營成本。摩根大通和美國銀行已在 2024 年增加了技術預算,擴大在線銀行

100、和移動銀行服務,滿足日益增長的數字化需求。此外,瑞士信貸和三菱日聯等銀行則在區塊鏈和數字貨幣領域展開創新,以適應未來支付市場的趨勢。二是布局綠色金融。二是布局綠色金融。主要銀行紛紛推出綠色貸款、可持續債券等產品,以支持環保和低碳經濟的發展。匯豐集團承諾將在 2030 年前實現其自身碳中和,并為客戶提供綠色金融支持。巴克萊銀行已將可持續發展融入其業務發展目標,通過增加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成為英國 ESG 領域的標桿企業;推出廣泛的綠色債券、低碳基金以及可持續貸款產品,并積極參與英國政府的綠色經濟項目,支持清潔能源和環保技術發展?;ㄆ煦y行未來還將逐步提高綠色金融在其貸款組合中的比重,以滿足投資者和

101、政策層面對可持續金融的需求。三是重新定位全球業務。三是重新定位全球業務。隨著地緣政治的變動和全球供應鏈的重組,國際銀行在全球業務布局方面也進行了戰略調整。部分銀行選擇退出或收縮部分高風險地區的業務,以減少政策和運營風險。例如,花旗銀行已宣布退出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的零售業務,將資源集中于亞太和歐美等關鍵市場。與此同時,中國市場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多家國際銀行積極擴展在中國的業務,以抓住當地經濟增長帶來的機遇。四是加強技術與風險管理的融合。四是加強技術與風險管理的融合。為應對不斷演變的網絡安全威脅,各大銀行正在通過技術手段提升風險管理水平。數據分析、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已逐步融入銀行的風險控制體系,用于

102、欺詐檢測、信用評估和合規審查。美國銀行和花旗銀行在 2024 年加大了對信息安全的投資,以保障客戶數據和交易的安全性。通過技術與風控的結合,銀行不僅可以更好地識別風險,還能有效降低未來可能出現的損失。中國銀行研究院342025 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專題二專題二:中國大型商業銀行新一輪資本補充模式及其影響中國大型商業銀行新一輪資本補充模式及其影響2024 年 9 月 24 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表示,國家計劃對六家大型商業銀行增加核心一級資本,將按照“統籌推進、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有序實施;10 月 12 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

103、,介紹“加大財政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關情況,財政部表示,將發行特別國債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資本。短期內,大型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補充被多次提及,該政策的實施將為大型商業銀行緩解資本補充壓力、提升息差水平、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注入一劑“強心針”,助力大型商業銀行持續發揮好服務實體經濟主力軍和金融穩定壓艙石的作用。(一)(一)本輪注資政策的可能模式本輪注資政策的可能模式從注資規模來看,本輪注資從注資規模來看,本輪注資預計將達到萬億元級別。預計將達到萬億元級別。為了有效測算此次注資規模,需要預估當前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的下行速度。2020-2023 年,六家大型商業銀行平均

104、 ROE 為 10.07%,分紅比例為 30%,則平均資本內生速度約為7%,同期,風險加權資產規模增速約為 9%,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平均每年下降約 0.2 個百分點。在保持信貸投放結構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不變的前提下,假設本次注資能夠有效緩解大型商業銀行未來 5 年核心一級資本補充壓力,則需要一次性提升約1個百分點的平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注資規模應為1.05萬億元。同時,考慮未來大型商業銀行將繼續發揮支持實體經濟主力軍的作用,資產規模擴張速度或將進一步提升,需要更多核心一級資本。從注資方式來看,從注資方式來看,定向增發可行性較高,但需要關注定增價格和定增對象定向增發可行性較高,但需要關注定

105、增價格和定增對象問題。問題。當前,大型商業銀行外源性核心一級資本補充主要通過定向增發、配股和發行可轉債三種方式,其中,發行可轉債在轉股價格和轉股時間方面均存在較大不確定性,銀行可轉債市場活躍度相對較低,故大概率不會作為此次注資中國銀行研究院352025 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的方式之一。采用配股方式進行注資的可行性同樣較低。當前,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價普遍處于破凈狀態,如果采用市價折扣法確定配股價格,對股價將帶來進一步沖擊。同時,配股流程較為繁瑣,涉及股東大會表決通過、監管機構審批、公司發布公告、認購等多個環節,需要更多時間來確保全部股東知情和參與。如果部分股東選擇不參與,公司還需對未被認購部分再

106、行處理。相較而言,定向增加無論從定價方式還是發行流程等方面都具有比較優勢,是更為可行的方案。定增是向特定投資者(如機構投資者、戰略投資者或大股東)發行股票,認購對象通常提前確定,避免了配股中涉及大量股東的復雜操作,能夠更快速地完成資金募集,避免了配股中資金認購不足或延期的情況。從注資節奏來看,從注資節奏來看,綜合考慮多方因素,分期分批落地注資政策。綜合考慮多方因素,分期分批落地注資政策。本次注資將按照“統籌推進、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進行有序實施,可從以下角度進行綜合評估。一方面,選擇更具代表性的銀行作為首批注資對象,將起到更好的引領作用,同時,也可最大程度緩釋對股票市場帶來的沖擊。比如

107、,在銀行業重大改革和創新發展過程中,作為先行者出現,多次接受市場考驗的銀行,特別是在資本補充領域。股東結構較為單一的銀行決策過程會更加高效,減少增發過程中由于股東溝通和協調帶來的額外開支,在增發過程中形成更加一致的利益目標,推動增發方案的順利實施。另一方面,各行資本補充需求存在差異。靜態來看,2024 年二季度末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和郵儲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較最低監管要求高出 4.84、2.13、3.03、5.01、1.80 和 1.28 個百分點。動態來看,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體量更為龐大,未來將繼續承擔更多支持實體經濟和國際化發展的使命與

108、責任擔當,需要更多資本金作為后備支持。截至 2024 年 6 月末,四大行信貸投放規模均超過 20 萬億元,總計 98.65 萬億元,占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的比例接近 40%。(二)(二)注資政策帶來的預期影響注資政策帶來的預期影響中國銀行研究院362025 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資本是商業銀行持續經營的“本錢”,也是銀行推動實體經濟增長、促進經濟結構調整、防范各類風險的基礎。第一,第一,為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為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長期以來,大型商業銀行是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主力軍,特別是新冠疫情以來,顯著提升信貸投放規模以支持經濟復蘇。2020 年至 2023 年,六家大

109、型商業銀行信貸投放規模從 76.25 萬億元增加到 108.48 萬億元,年均增速高達 12.47%,占中國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總額的比例由 44.14%提升至 45.66%。在總量增加的同時,大型銀行的信貸投放結構也在不斷優化,更多資源被投向了國家政策支持的重點領域,如綠色金融、科技創新、制造業升級等。資本補充是增強銀行業“造血”能力的基礎,更大規模的信貸投放需要更大規模的核心一級資本作為支撐。以 2024 年 6 月末數據進行測算,六大行平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 12.31%,平均風險密度為54.20%,從靜態視角看,在保證指標不發生變動的前提下,注資 1 萬億元,將帶來約 15 萬億元的資

110、產擴張空間。進一步地,未來大型商業銀行面臨資產結構調整的可能,比如在支持科技產業的過程中,可能會加大股權類資產投資力度,需要消耗更多資本,本次資本補充也是為加大高信用風險權重資產類別投放做好鋪墊。一方面,大型商業銀行通過布局大基金支持高科技產業發展。2024 年 5 月,六大行齊發公告,宣布將共同向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三期出資,合計金額高達 1140 億元,占基金總注冊資本的比例高達 33.14%。另一方面,近期五大行下屬的金融資產投資公司(AIC)的股權直投業務試點得到拓寬,包括試點城市由原來的上海擴大至 18 個城市,以及股權投資金額和比例放寬,表內投資占比由 4%提高到 10%,投資

111、單只私募基金的占比由20%提高到30%。未來AIC資產規模將進一步擴張,顯著增強直投業務的長期投資能力。第二,第二,有效緩解息差收窄壓力。有效緩解息差收窄壓力。此次注資對大型商業銀行應對低息差挑戰同樣具有重要意義。大型商業銀行獲得注資后,可將這筆資金進行投資,獲得中國銀行研究院372025 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利息收入。比如,可以購買國債,這些投資安全性高且提供穩定的利息收入;可以將資金投入到中長期貸款中,這類貸款通常利率較高,且期限較長,為銀行帶來持續且可觀的利息收入;可利用資金進行利率、匯率等金融市場的投資操作,這種方式具有一定的風險,但在良好的市場條件下,可以為銀行帶來額外的資本收益。如

112、果將注資全部用于購買國債,則可在保持風險加權資產規模不變的基礎上,增加投資收益,兼顧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和凈息差的提升。2023 年,六家大型商業銀行生息資產平均余額共計168.81萬億元,利息收入共計5.88萬億元,平均收益率為 3.49%,10 年期國債收益率為 2.57%。按此計算,預計此次注資的 1.1 萬億元將帶來約 282.70 億元國債利息收入,利息支出為 3.13 萬億元,保持不變,生息資產余額為 169.91 萬億元,則凈息差約為 1.65%,提升約 1.7 個基點。如果將注資按照當前生息資產結構進行資產配置,包括發放貸款、進行金融投資、存放中央銀行、存放同業等,則此次注資的

113、1.1 萬億元將帶來約 383.36億元利息收入,凈息差將提升約 2.3 個基點。如果將注資充分利用,吸收存款,并撬動更大規模資產擴張空間,則在利息收入增加的同時也會等比例提高利息支出,凈息差將維持現有水平保持不變。(三)(三)建議與啟示建議與啟示監管部門應建立國有金融機構資本補充和動態調整機制,堅持市場化、法治化的原則,按照“統籌推進、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積極通過發行特別國債等渠道籌集資金,穩妥有序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進一步增加核心一級資本。在此次注資正式落地前,應加強與金融機構的溝通交流,根據銀行經營實際、市場環境變化以及政策目標來動態調整資本補充計劃,同時,前瞻性考慮未來一段時期

114、內銀行面臨的不同風險進行差異化資本補充,確保資本充足率不僅滿足監管要求,還要應對潛在的市場波動和金融風險。通過動態管理,在確保銀行經營穩定性的同時,增強銀行的靈活性。中國銀行研究院382025 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大型商業銀行應抓住此次集體注資的重大機遇,前瞻性謀劃未來發展規劃,充分用好此次注資帶來的資產擴張空間,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在注資后,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得到提升,將有更多資金用于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在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領域,銀行應主動加大對這些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可持續發展。專題三:國有大行專題三:國有大行 AIC 股權投資試點擴圍及其影響股

115、權投資試點擴圍及其影響2024 年 9 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相關政策,明確擴大 AIC 股權投資試點范圍,并適當放寬股權投資金額和比例限制。AIC 股權投資有望增強商業銀行在科技金融領域的服務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成為商業銀行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重要抓手。(一)(一)AIC 歷史概況歷史概況AIC 目前均由國有大行全資設立,專門從事市場化債權轉股權及配套支持業務,解決銀行不良資產和企業杠桿率較高的問題。隨著監管政策的持續支持,AIC 業務范圍已逐漸拓展至股權投資等“非債轉股”業務。第一,成立背景:化解金融風險,解決不良資產和杠桿率較高的問題。第一,成立背景:化解金融風險,解決不良資產和杠桿

116、率較高的問題。AIC 源于 2016 年開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去產能、去杠桿、化解金融風險的大趨勢下,2016 年 10 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的指導意見,允許銀行申請設立符合規定的新機構開展市場化債轉股,AIC 應運而生。截至 2023 年末,中國已成立 5 家 AIC,分別由 5 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全資設立,總資產合計 5827 億元,2018-2023 年復合增長率為 31.0%;凈利潤合計 182 億元,2018-2023 年復合增長率為 72.7%。中國銀行研究院392025 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表表6 6:5 5家家AICAIC成立概況成立概況銀行銀行AIC注冊

117、時間注冊時間注冊資本注冊資本注冊地注冊地建設銀行建信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2017 年 7 月 26 日270 億元北京市西城區工商銀行工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2017 年 9 月 26 日270 億元江蘇南京農業銀行農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2017 年 8 月 1 日200 億元北京市海淀區中國銀行中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2017 年 11 月 16 日145 億元北京市東城區交通銀行交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2017 年 12 月 29 日150 億元上海市閔行區資料來源:企查查,中國銀行研究院第二,業務模式:始于債轉股,不止債轉股。第二,業務模式:始于債轉股,不止債轉股。5 家 AIC 成立

118、 6 年多,已從債轉股業務逐漸延展至“非債轉股”業務。2020年 2 月至 4 月,中國銀保監會陸續批準 5 家 AIC 通過其附屬機構,在上海開展“不以債轉股為目的”的股權投資。AIC 成為覆蓋優質資產債轉股、特殊資產債轉股(風險資產、不良資產)、股權投資、資產管理,以及財務顧問等五類業務的非銀金融機構。圖圖 9 9:AICAIC 業務模式概覽業務模式概覽資料來源:中國銀行研究院第三,早期試點:通過認繳私募股權基金及直接投資兩種方式展業,總投第三,早期試點:通過認繳私募股權基金及直接投資兩種方式展業,總投中國銀行研究院402025 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資規模超資規模超 2000 億元。億元。

119、在上海開展股權投資試點期間,AIC 作為有限合伙人(簡稱 LP)出資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與央企及旗下投資平臺、私募基金管理人合作開展股權投資。例如,2021 年 10 月,工銀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聯合九智資本、中歐盛世在上海設立了 AIC 同業首支純股權投資基金上海工融科創私募基金。截至 2023年末,該基金已投資 5 個科技創新項目,累計投資超 5 億元。此外,5 家 AIC也少量開展股權直投。例如,2023 年 1 月,中銀 AIC、農銀 AIC、工銀 AIC 共同投資嵐圖汽車,合計投資 1.77 億元。(二)(二)AIC 試點新政策的主要內容試點新政策的主要內容第一第一,試點范圍試點范圍:從上

120、海擴大至從上海擴大至 18 個城市個城市,更好支持科技創新企業發展更好支持科技創新企業發展。關于擴大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試點范圍的通知明確,AIC 股權投資試點范圍從上海擴大至 18 個城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等。截至 2024年 10 月 25 日,據作者不完全統計,新一批 18 個試點城市簽約股權投資基金意向性規模累計超過 2900 億元,主要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第二,投資金額和比例:放寬限制,放大第二,投資金額和比例:放寬限制,放大 AIC 可投規模??赏兑幠?。關于做好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擴大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AIC表內資金進行股權投資金額占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比例由

121、原來的 4%提高到10%,投資單只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金額占該基金發行規模的比例由原來的 20%提高到 30%。截至 2023 年末,5 家 AIC 總資產規模 5826 億元,據此測算,AIC表內股權投資規模有望從 233 億元提升至 583 億元,AIC 帶動的股權投資規??蛇_ 1942-2915 億元。第三,績效考核:完善盡職免責,激發積極性。第三,績效考核:完善盡職免責,激發積極性。關于做好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擴大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AIC中國銀行研究院412025 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要按照股權投資業務規律和特點,落實盡職免責要求,完善容錯糾錯機制,建立健全長周期、差異化的績效考核體

122、系。此次強調 AIC 建立長周期的績效考核體系,目的既是匹配股權投資業務的規律和特點,也將最大程度激發其開展股權投資的積極性。(三)(三)AIC 試點政策的機遇及挑戰試點政策的機遇及挑戰AIC 股權投資有望成為商業銀行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重要抓手,同時AIC 也面臨流動性管理、資本管理、風險管理、人才與文化建設方面的挑戰。第一第一,政策機遇政策機遇。一是有利于一是有利于 AIC 豐富業務布局豐富業務布局、改善客戶結構改善客戶結構,提高盈提高盈利能力。利能力。從業務布局看,試點擴容前,AIC 業務結構較單一,主要通過收債轉股、投股還債從事優質類資產債轉股及配套支持業務,AIC 股權投資試點擴容政

123、策發布一個月,5 家 AIC 新簽約的股權投資基金意向規模已近 3000 億元,占存量債轉股業務資產規模的比重達 26%。同時,政策保留了未來試點地區進一步擴容的可能,股權投資有望成為 AIC 的又一業務支柱。從客戶結構看,試點擴容前,AIC 主要服務于央企、大型地方國企,行業分布相對集中,且以傳統行業為主。以工銀 AIC 為例,截至 2023 年末,其央、國企債轉股項目數量占債轉股總項目數的 73.7%,前三大行業(批發和零售業、制造業、租賃和商業服務業)債轉股規模合計占債轉股總規模的 53.0%。股權投資聚焦服務人工智能、集成電路、低空經濟等戰略新興和未來產業,股權投資試點擴容將助力 AI

124、C 拓展科創公司客戶,改善客戶結構。從盈利能力來看,試點擴容前,AIC 的凈營業收入主要來自債轉股項目投資收益,但面臨資產收益率低、退出周期長等困難,股權投資試點擴容將助力AIC 提高盈利能力。AIC 的凈營業收入主要分為三部分:投資收益、利息凈收入,以及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其中,債轉股項目投資收益是主體,截至 2023年末,5 家 AIC 的債轉股項目投資收益合計 276.6 億元,占其凈營業收入規模中國銀行研究院422025 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的 143.3%。2023 年,5 家 AIC 平均資產回報率的均值為 3.3%,據工銀金融資產投資公司披露,其債轉股項目退出周期為 3-5 年。

125、而VC/PE 基金回購及退出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9-2023 年,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已實際退出項目的回報率為 1.39 倍,平均投資期限約為 39.2 個月,相較之下,股權投資收益率高,且退出周期略有優勢,AIC 股權投資試點擴容將有利于其提高盈利能力。二是有利于增強商業銀行在科技金融領域的服務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二是有利于增強商業銀行在科技金融領域的服務能力和市場競爭力。AIC股權投資擴大試點,打開了商業銀行參與股權投資的新路徑。中國商業銀行目前主要有“銀行+內部股權投資機構”“銀行+外部股權投資機構”兩種投貸聯動業務模式。但是在現有監管制度下,“銀行+內部”模式形成的企業股權資產風險權

126、重較高(1250%),對銀行資本消耗較大,降低了銀行開展投貸聯動業務的積極性?!般y行+外部”模式則受限于兩者在項目篩選、信息共享、利益分配方面的協同程度不夠,進展較為緩慢。然而,AIC 股權投資資產的風險權重為 250%,僅是投貸聯動業務的五分之一,能夠有效緩解 AIC 開展股權投資的資本壓力。三是有利于三是有利于 AIC 撬動更多社會資金加強對科技創新企業的融資支持撬動更多社會資金加強對科技創新企業的融資支持,并通并通過參與公司治理推動提升企業價值。過參與公司治理推動提升企業價值。AIC 股權投資試點范圍擴容后,覆蓋了全國一半的高新技術企業,截至 2024 年 10 月末,18 個試點城市共

127、有 23.2 萬家高新技術企業,占全國的 50.9%。2018 年 6 月,原中國銀保監會出臺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管理辦法(試行),允許 AIC 設立附屬機構申請成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人,可通過設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對接保險機構、銀行理財、產業投資基金、地方政府引導基金等方式廣泛募集社會資金。此外,AIC 可憑借專業知識和相關經驗,參與被投資企業的公司治理工作,幫助科技創新類企業實現價值增值,包括但不限于向標的企業派駐董事、監事,參與公司重大經營決策等。第二第二,挑戰挑戰。一是在資產流動性方面一是在資產流動性方面,股權投資周期較長股權投資周期較長,同時同時 AIC 面臨面臨中國銀行研究院4320

128、25 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一定的資金募集壓力一定的資金募集壓力,流動性受到一定限制流動性受到一定限制。母行的定向降準資金是 AIC 的主要資金來源(約占 70%-80%),同時 AIC 可以通過發行債券、同業借款等進行表內融資??紤]到降準作為央行調節市場流動性的重要工具,無法經常使用。AIC 發行金融債券需對發行人進行獨立的跟蹤評級,且融資期限相對較短(目前已發行的主要為 3 年期)。而股權投資通常具有較長的回收周期,AIC 或面臨資產流動性限制。截至 2023 年末,建信、農銀、交銀 AIC 高流動資產/短期債務數值分別為 303.4%、394.6%、24.7%,較 2021 年分別下降 3

129、4.4、164.3、58.3 個百分點。二是資本管理方面,股權投資業務風險權重較高,面臨長效資本補充機制二是資本管理方面,股權投資業務風險權重較高,面臨長效資本補充機制方面限制。方面限制。2022 年 6 月 17 日,原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資本管理辦法(試行)規定,AIC 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 5%、一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 6%,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 8%。雖然幾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目前資本金還較為充足,但股權投資的風險權重較高(250%),為提升預期損失吸收能力并維持良好的業務拓展能力,長期看,AIC 將面臨長效資本補充機制的挑戰。三是風險管理方面,股權投資面臨較高的市場風險

130、、投資決策風險,三是風險管理方面,股權投資面臨較高的市場風險、投資決策風險,AIC面臨風險管理能力建設挑戰。面臨風險管理能力建設挑戰。股權投資面臨多方面的風險。首先,股權投資的價值受市場環境影響較大,尤其是對于非上市公司的股權,其估值可能因市場條件的變化而大幅波動。其次,科技行業創業風險較高,行業環境變化、經營決策失誤,均易導致公司業績下滑、破產等不利情況發生。此外,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經營狀況和風險特征差異較大,較難深入準確評估。四是人才機制方面四是人才機制方面,AIC 股權投資試點的擴大股權投資試點的擴大,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將更加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將更加迫切。迫切。首先,AIC 開展股權投資需

131、要具備深厚金融背景、豐富投資經驗和對特定行業深刻理解的專業人才,這類人才在市場上相對稀缺,尤其是在銀行系 AIC中,人才轉型和培養面臨較大挑戰。其次,股權投資業務的回報周期更長,風中國銀行研究院442025 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險更高,如何設計合理的激勵機制,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是 AIC 面臨的又一大難題。此外,銀行傳統上對風險的低容忍度可能與股權投資所需的高風險承受能力產生沖突,影響投資決策的靈活性。(四)幾點建議(四)幾點建議監管部門方面,考慮進一步優化試點政策。若當前試點擴容政策取得良好效果,未來試點城市可進一步擴展至包括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以及內陸地區的其他科創資源較為豐富重點城市

132、。商業銀行集團方面,強化政策保障支持。一是積極支持 AIC 的資本補充,確保其有足夠的資金進行股權投資。二是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和管理建議,協助 AIC 加強投后管理。三是母行可利用自身客戶資源和網絡優勢,為 AIC 提供市場拓展和業務合作機會,并為客戶提供包括股權和債權在內的綜合金融服務。金融資產投資公司方面,深化與地方政府和企業合作。AIC 可以與地方國資合作設立股權投資基金,并借助地方政府的信息優勢,合作遴選優質企業。持續加強投資能力建設。一是組建專業的投資團隊,著力打造“技術+產業+金融”的復合型人才。二是聚焦國家政策導向,重點投向戰略新興和未來產業。三是加強與各類金融機構、投資機構、中

133、介機構等機構的合作,提升自身的投資能力和管理水平。優化績效考核體系。一是落實盡職免責要求,設計長期激勵計劃,鼓勵投資團隊敢于創新。二是根據市場變化和公司發展需要,及時調整考核標準和方法。建立全面的風險管理體系。一是加強風險識別與評估。對潛在的投資項目進行全面的風險評估,包括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等。二是強化投后管理,定期對投資項目的進展情況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及時調整投資策略。專題四:系列增量政策對中國銀行業凈息差影響分析專題四:系列增量政策對中國銀行業凈息差影響分析2024 年 9 月以來,中國推出一系列增量政策支持經濟穩定增長,有效提振中國銀行研究院452025 年全球銀行業展望

134、報告了市場信心。相關政策不僅為實現全年經濟目標提供有力支持,還能夠切實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質效。作為金融業重要力量,銀行業在政策支持下將更加穩健發展,凈息差有望逐漸企穩。(一)近期系列增量政策概述(一)近期系列增量政策概述整體來看,近期系列政策主要聚焦財政和金融兩個方面,釋放強化財政金融政策協同的積極信號。財政方面的政策主要包括:一是財政方面的政策主要包括:一是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 6 萬億元,用于置換存量隱性債務,有望及時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壓力,兼顧穩增長和防風險目標。二是二是推出支持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相關稅收政策,包括加大住房交易環節契稅優惠力度,積極支持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降

135、低土地增值稅預征率下限,緩解房地產企業財務困難。三是三是推動以特別國債支持國有六大行增資。金融方面的政策主要分為三個維度:金融方面的政策主要分為三個維度:優化優化流動性管理、流動性管理、加大加大房地產市場金房地產市場金融支持以及融支持以及推動推動資本市場發展的金融工具創設。一是資本市場發展的金融工具創設。一是優化流動性管理,包括從數量層面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 0.5 個百分點,在 2024 年底前視市場流動性狀況擇機進一步下調 0.25-0.5 個百分點;從價格層面下調 7 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0.2 個百分點至 1.5%,同時引導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和存款利率同步下行。二是二是加大房地產市場金融支

136、持,包括引導商業銀行將存量房貸利率降至新發放貸款利率的附近;將全國層面的二套房貸款最低首付比例由 25%下調到 15%,取消首套房和二套房分別;將保障性住房再貸款資金支持比例由 60%提高到 100%,增強對銀行和收購主體的市場化激勵;研究允許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貸款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市場化收購房企土地,必要時由人民銀行提供再貸款支持。三三是是推動資本市場發展的金融工具創設,包括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以及股票回購增持專項再貸款。其中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按季度發放,相關商業銀行可向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發放貸款用于股票回購和增持,支持中國銀行研究院462025 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實體企

137、業可持續健康發展。(二)系列政策對銀行凈息差的影響(二)系列政策對銀行凈息差的影響凈息差是衡量銀行運用生息資產創造凈利息收入能力的重要指標,事關銀行營收和風險抵御能力,對于銀行可持續經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中國銀行業凈息差下行趨勢十分明顯,不斷創下歷史新低。此次系列政策立足財政金融協同,整體來看有助于保障凈息差穩定。第一,降準實現流動性寬松,在提供更多低成本資金降低銀行負債端成本第一,降準實現流動性寬松,在提供更多低成本資金降低銀行負債端成本的同時,推動生息資產規模擴張。的同時,推動生息資產規模擴張。此次央行宣布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 0.5 個百分點,將釋放長期流動性約 1萬億元,下調幅度

138、及釋放資金規模繼 2024 年 2 月以來再創新高。從銀行負債端來看,較高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能夠“凍結”銀行自用的流動性規模,促使銀行在面臨較大資金需求時尋求其他渠道,以滿足自身日常經營的流動性需要。在實踐中,存款和同業拆入是銀行常用的資金籌措渠道,其資金成本相對法定存款準備金工具釋放的流動性更高。此次降準直接釋放了 1 萬億元資金流動性,可以直接降低銀行資金成本。倘若在 2024 年底前視市場流動性狀況再降準0.25-0.5 個百分點,則最高可釋放資金流動性規模約 2 萬億元。進一步地,假設降準預期釋放的 2 萬億流動性規模,能夠被銀行業全部用于生息資產配置。短期來看,假定銀行將資金全部存放

139、央行形成超額存款準備金,沒有產生新增貸款投放和金融投資,則超額存款準備金帶來的利息收入相較原有法定存款準備金更低,使凈息差下降 1 個基點左右。從發展來看,假定銀行將資金按照原有資產分布結構在 2024 年末完成配置,則在其他因素不變的前提下有助于擴張生息資產規模,再考慮到規模擴張產生的資本約束,一定程度上制約利息收入,估計最終提振凈息差水平 1.5 個基點左右。中國銀行研究院472025 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第二,降息促使利率中樞下行,但存款掛牌利率隨之調降有望對沖影響,第二,降息促使利率中樞下行,但存款掛牌利率隨之調降有望對沖影響,疊加資產端疊加資產端“以量補價以量補價”邏輯鞏固邏輯鞏固,

140、在總量層面對銀行凈息差的影響保持中性在總量層面對銀行凈息差的影響保持中性。央行下調 7 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 0.2 個百分點至 1.5%,同時引導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和存款利率同步下行。7 天期逆回購利率作為政策利率,是利息體系中樞,其下調意味著后續 LPR 適時同步下調,與 LPR 掛鉤的信貸利率也將同步下行。從后續跟進政策來看,2024 年 10 月 1 年期、5 年期 LPR 對稱式下調25 個基點,直接影響新發貸款收益率。同時,考慮到多數按揭貸款在 2025 年初進行重定價,屆時將進一步帶動銀行資產端貸款收益水平下降,影響銀行業凈息差。假定銀行業整體的資產結構近似上市銀行情況,并且各類存量

141、貸款的期限均勻分布,在 2025 年初均完成重定價,靜態估計此次 LPR 下調將讓 2025年銀行業凈息差下降 15 個基點左右。為應對貸款利率水平調降,保障行業可持續穩健發展,2024 年 10 月國有大行宣布下調存款掛牌利率,下調幅度在 5-25 個基點,后續股份行、城農商行等機構跟隨調整,帶動行業整體出現新一輪存款掛牌利率調降。相較貸款重定價,存款重定價更具滯緩特征。假設各銀行活期存款利率下調 5 個基點至 0.1%,7 天期通知存款利率下調 25 個基點至 0.45%,3 個月、6 個月、1 年期、2 年期、3 年期、5 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均下調 25 個基點,銀行業各期限定期存款到期均

142、勻分布。同時,倘若參考上市銀行存款結構,估算分別在 2024 年和 2025 年到期進行重定價的定期存款規模,則根據靜態測算,此次存款掛牌利率下調能夠在 2025 年提振銀行業凈息差 10 個基點左右。進一步從長期來看,倘若未來所有定期存款全部完成重定價,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有望提振銀行業凈息差 14 個基點左右,基本能夠抵補降息產生的影響,實現有效對沖。此外,降息可以直接釋放市場主體融資成本下降的利好信號,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激發市場主體借貸意愿,鞏固銀行資產端“以量補價”邏輯,助力凈息差總體企穩。中國銀行研究院482025 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第三第三,部分部分銀行銀行以以特別國債夯實資本

143、特別國債夯實資本,有利于貸款有利于貸款、金融投資等資產擴張金融投資等資產擴張,促進息差改善促進息差改善。當前宏觀經濟運行部分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面臨挑戰,仍需要商業銀行尤其是大型商業銀行的信貸支持。此次針對大型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補充將有效緩解資本補充壓力,為國有大行持續發揮服務實體經濟主力軍和行業穩定壓艙石作用帶來機遇,并為后續信貸投放增加奠定堅實基礎。整體來看,由此次增資撬動的資產投放規模增加將直接影響商業銀行凈息差水平。以六家國有大型銀行 2024 年上半年數據進行估算,平均風險暴露的風險權重為 54.2%,以 12.31%的平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測算,每 1000 億元資本補充規模將帶來約

144、 1.5 萬億元的資產擴張空間。在當前風險加權資產增速和資本內生增速保持穩定的假設前提下,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平均每年下降約 0.2 個百分點。若此次注資能夠有效緩解大型商業銀行未來五年的核心一級資本補充壓力,則需要一次性提升約 1 個百分點的平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注資規模應為 1.05 萬億元,相應帶動 15 萬億元的資產擴張空間。在此基礎上,分析在此基礎上,分析 15萬億元資產擴張對凈息差的影響萬億元資產擴張對凈息差的影響。2024 年三季度末,六大國有銀行生息資產規模共計約 143.31 萬億元,利息收入約 4.51 萬億元。在新增 15 萬億元生息資產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在五年內同步線

145、性變化的假設前提下,以三季度平均3.38%的生息資產收益率測算,若不計特別國債注資成本,每年將增加利息收入0.1 萬億元。2025 年將較 2024 年提升六大行凈息差 4 個基點左右,有望進一步拉動銀行業整體凈息差約 1.5 個基點。第四,存量按揭第四,存量按揭貸款利率下調,帶動貸款利率下調,帶動凈凈息差下行息差下行。房地產金融政策是本輪增量政策的重要內容,一個政策背景是,存量房貸與新房利差過大,在居民風險偏好減弱的情況下,提前還貸現象大量增加。從人民銀行發布的數據來看,2024 年 9 月末,個人住房貸款余額 37.56 萬億元,中國銀行研究院492025 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較上年末減少

146、了 6100 億元。其中,存量房貸利率下調直接影響銀行業凈息差水平。從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來看,預計存量房貸平均利率降幅約 50 個基點,節約居民房貸利息支出 1500 億元左右。對銀行業而言,以 2024 年三季度末上市銀行生息資產與總資產的比重值(77.26%)來估算中國銀行業整體水平,則三季度末中國銀行業生息資產約為 334.5 萬億元。以利息收入減少 1500 億元測算,在不考慮住房按揭貸款早償率下降的情況下,此輪存量房貸利率完成調整后預計將帶動銀行業凈息差收窄約 5 個基點??紤] 10 月末大部分銀行已完成存量房貸利率調整,11 月個貸還款已按新房貸利率執行。2025 年,存量房貸利率

147、調整因素帶來的凈息差影響將較 2024 年下降 4.5 個基點左右。第五,城投化債對第五,城投化債對商業銀行凈息差商業銀行凈息差的影響。的影響。本輪債務置換將增加地方化債資源 10 萬億元,兼顧防風險和促發展,五年累計可節約 6000 億元左右地方利息支出。其中,10 萬億元地方化債資源主要包含以下兩部分:一是一是增加 6 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分三年安排,2024-2026 年每年 2 萬億元,支持地方用于置換各類隱性債務。二是二是從 2024 年開始,連續五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 8000 億元,補充政府性基金財力,專門用于化債,累計可置換隱性債務 4 萬億元

148、。隱性債務置換主要體現在債務形式的轉換,將城投公司的貸款、非標和債券等資產置換成地方政府專項債。對于銀行而言,債務置換的影響體現在銀行體系表內涉政貸款規模減少,但政府債券投資增加。隨著置換推進,資產端利率下行會導致銀行息差波動,但可以改善銀行資產質量,且風險權重下行有助于銀行節約資本占用。結合上述分析,參考上市銀行資產負債結構,基于2024-2026 年每年提供 2.8 萬億元化債支持的前提進行測算,假設債務置換中的銀行業表內敞口占比分別為 30%、50%、80%,利率下行幅度 3 個百分點,則中國銀行研究院502025 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2025 年銀行業凈息差將降低 1-2 個基點。根據

149、上述五個維度綜合研判,此次系列政策對 2025 年銀行業凈息差的同比影響大致在-9 至-4 個基點,整體相對可控。未來,銀行業將繼續統籌資產負債兩端規模和結構的有效平衡,不斷提高低息差環境下銀行管理的精細化水平,更好地平衡功能性與營利性,以可持續發展的健康態勢助力高質量服務實體經濟。免責聲明免責聲明本研究報告由中國銀行研究院撰寫,研究報告中所引用信息均來自公開資料。本研究報告中包含的觀點或估計僅代表作者迄今為止的判斷,它們不一定反映中國銀行的觀點。中國銀行研究院可以不經通知加以改變,且沒有對此報告更新、修正或修改的責任。本研究報告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對于本報告所提供信息所導致的任何直接的或者間接的投資盈虧后果不承擔任何責任。本研究報告版權僅為中國銀行研究院所有,未經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復制和發布。如引用發布,需注明出處為中國銀行研究院,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中國銀行研究院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報告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研究研究院院中國北京市復興門內大街中國北京市復興門內大街1號號郵編:郵編:100818電話:電話:+86-10-66592780傳真:傳真:+86-10-66594040

友情提示

1、下載報告失敗解決辦法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報告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中國銀行研究院:2025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新政策環境下銀行業發展新趨勢(53頁).pdf)為本站 (云朵) 主動上傳,三個皮匠報告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三個皮匠報告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