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年深度行業分析研究報告,覓路:衛星導航行業概述,1,星移:衛星導航行業驅動因素,2,躍遷:衛星導航行業下游市場,3,破壁:衛星導航行業發展建議,4,降臨:衛星導航行業未來,5,衛星導航概述,衛星導航提供定位、導航、授時三大基本功能 人類從古至今,一直走在探索和認知世界的征途上。在這遍布未知危險的道路上,判斷自身的空間位置、此刻的時間和行 進的方向可以降低風險程度、提高開拓進程中的人類的存活能力。也正因此,我國古代有日晷、司南、水鐘、牽星木等工 具用以測量時空的偉大發明。 伴隨人類對時空概念的認知程度提高,時空的工具也由地面轉移至天際,衛星導航開始步入人們的視野范圍。衛星導航相 較傳統方
2、式,具有全時空、全天候、連續實時地提供導航、定位和定時等優勢。衛星導航是指利用空間衛星,通過衛星播 發的無線電導航信號,為用戶在相應時空參考系中提供三維位置、速度和時間的技術。其本質是為用戶提供時空數據的基 礎設施。 國際四大衛星導航系統總覽,衛星導航概述,伴隨我國北斗體系大規模搭建,衛星導航產業產值提高 隨著2020年3月,我國北斗三號系統發射第二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我國北斗三代體系的搭建也接近尾聲。根據我國中 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白皮書,我國搭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分為三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號系統,向中國提供服務; 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號系統,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計劃在2020年
3、前后,建成北斗全球系統,向全球提供服務。衛 星導航產業的發展是建立在以導航衛星為基礎的空間服務基礎設施的搭建和下游產業的深度推廣二者結合之上的。中國 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3450億元,2011- 2019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產值年均增長達22.1%。,北斗一號建設1994年啟動北斗第一階段建設,2000 年成功建設北斗一代系統。,北斗二號建設2004年北斗導航二代工程項目立項, 2012年完成北斗二代系統建設,服務大部分亞太地 區。,北斗三號建設2017年11月兩顆北斗三代衛星入軌, 全球組網建設開始,預計202
4、0年5月,最后一顆北 斗三號衛星發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搭建進程 可行性驗證1983年提出地球同步衛星實現導航定位 設想,1989年展開雙星定位演示,驗證可行性。,700,810,1080,1343,1735,2118,2550,3016,3450,2011,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20112019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 務產業總產值及增速 15.7% 33.3% 24.4% 29.2% 22.1% 20.4% 18.3% 14.4%,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產值(億元) 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產值增速(%),衛星導航概述,北斗導航與其
5、他衛星導航合作,國際合作加強;一帶一路政 策推動北斗走出國門 世界衛星導航系統步入多系統并存的GNSS時代后,需要各衛星導航系統間兼容與互操作,以滿足用戶對衛星導航服務的 高質量要求。2015年,中俄簽署中國北斗和俄羅斯格洛納斯系統兼容與互操作聯合聲明;2017年,中美簽署北斗 與GPS信號兼容與互操作聯合聲明,根據聯合聲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與俄羅斯格洛納斯系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與 GPS實現民用信號互操作。此外,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和日本(QZSS)、印度(IRNSS)等地區間區域衛星導航系統的國 際合作也在進一步加強。我國于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合作倡議,2015年商務部等三部委發布推動共
6、建絲綢之路經 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此外,.北斗二號系統于2012年底完成建設任務并開始服務大部分亞太地區。 在政策和技術端的雙重驅動下,北斗導航走出國門,為世界范圍內其他國家提供衛星導航服務。,北斗與GPS、GLONASS衛星導航系統實現民用 信號互操作,北斗服務“一帶一路”政策沿線國家,我國衛星導航概述,產業鏈圖譜,中游,北斗基礎產品,上游,導航衛星制造,北斗導航屬于我國國家重大科技項目, 產業鏈上游主要由相關國企負責,導航衛星發射 北斗終端產品,地面基礎設施 星基地基增強及A-BDS,中國衛星導航定位應用管理中心是北 斗應用管理職能部門,下游,北斗導航應用服務,覓路:衛
7、星導航行業概述,1,星移:衛星導航行業驅動因素,2,躍遷:衛星導航行業下游市場,3,破壁:衛星導航行業發展建議,4,降臨:衛星導航行業未來,5,衛星導航行業驅動因素,下游占比提高,產業化推廣明顯,受益于產業政策布局和衛 星及相關基礎設施搭建 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衛星導航產業下游產值占比由2016年的31%提高至41.6%,而上游和 中游產值占比持續下降。而衛星導航衍生帶動形成的關聯產值由2016年的1310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2284億元,占比由 61.9%提高至66.2%。衛星導航下游占比的提高和衍生產值的擴增都表明衛星導航產業的產業化效用愈發明顯,用戶端和 市場端應
8、用程度不斷提高。這得益于我國產業政策的布局和落地以及導航衛星、星基地基增強系統以及輔助定位系統等基 礎設施的搭建成型。,0%,20%,40%,60%,80%,100%,2016,2016-2018年衛星導航產業上下游環節 比重,20172018 中游產業鏈產值占比(%),上游產業鏈產值占比(%) 下游產業鏈產值占比(%),0%,20%,40%,60%,80%,100%,2016-2019年我國衛星導航產業產值內 部結構,2016201720182019 衛星導航衍生帶動形成的關聯產值(億元) 衛星導航技術研發和應用直接相關的產業核心產值(億元),衛星導航行業驅動因素:政策,產業政策密集出臺,側
9、重監管、民生領域 我國自1994年開始搭建北斗衛星導航體系,配套政策持續跟進。2013年國務院發布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 劃,其中設定了2020年衛星導航產業的發展目標“2020年,我國衛星導航產業創新發展格局基本形成,產業應用規模 和國際化水平大幅提升,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015年國防科工委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發布關于促進衛星應用 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指出“促進衛星導航產業規?;焖侔l展。立法方面,我國將中華人民共和國衛星導航條例 列入國務院2016年立法規劃,2018年5月宣布完成衛星導航條例征求意見稿。此外,我國在衛星導航的主要的行 業應用場景、大眾應用等多方面提出相應配
10、套政策進行扶持。 農業領域交通運輸領域電力等其他領域,2018年12月,國務院發布關于推進 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 指導意見,其中表示“推動智慧農業 示范應用。促進衛星定位等信息技術在 農機裝備和農機作業上的應用” 在此之前,農業部、財政部于2015年 發布2015-2017年農業機械購置補 貼實施指導意見首次將農機北斗導航 自動駕駛系統列入補貼指南。 2018年3月,農業部、財政部在關于 做好2018-2020年農機新產品購置補 貼試點工作的通知中,鼓勵無人機在 植保領域的發展創新,推動植保無人機 行業的發展。,電力:2017年12月,國家標準委員會 發布智能變電站時間同步系統及
11、設備 技術規范GB/T33591-2017,北斗 系統作為主要的時間同步系統信號。 特殊人群關愛:2017 年 2 月,工信部、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聯合發布的 智 慧 健 康 養 老 產 業 發 展 行 動 計劃 (20172020 年) 強 調, 要發 展 適 用 于 智 能 健 康 養 老 終 端 的 低 功耗 、 微 型 化 智 能 傳 感 技 術 , 室內 外 高 精 度 定 位 技 術 , 開 發 預 防 老 年 癡 呆 癥 患 者 走 失 的 高 精 度 室 內 外 定 位終端,實現自主自助的養老功能。,2017年,交通運輸部、中央軍委裝備 發展部發布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交通運
12、輸行業應用專項規劃(公開版),對 2020年進行了目標規劃“重點運輸車 輛北斗兼容終端應用率不低于80%, 國內“四類重點船舶”北斗兼容終端應 用率不低于80%, 城市地面公共交通 北斗兼容終端應用率不低于80%, 推 動民航低空空域監視北斗定位信息應用 率達到100%, 鐵路列車調度北斗授時 應用率達到100%”。 此外,共享單車、智能網聯汽車等都在 推行衛星導航管理架構政策。,衛星導航行業驅動因素:技術,原子鐘技術的不斷革新,衛星導航定位和授時精度不斷提高 原子鐘是利用原子(分子、離子)內部穩定的能級間躍遷頻率作為參考,通過鎖定晶振或者激光器的頻率實現準確而穩定 的頻率信號生成于保持。原子
13、鐘技術的不斷革新,提高了對于作為7個國際基本單位之一的時間(頻率)的測量的穩定性 和精準性。星載原子鐘是衛星導航定位授時體系中的重要星上載荷,也是衛星導航信號和授時信號生成的起點,星載原子 鐘的性能決定著導航定位及授時的精度、自主運行能力甚至導航衛星的壽命。由于銣鐘具有頻率穩定度指標優良、可靠性 高、壽命長等特點,目前,世界范圍內多數衛星導航系統采用星載銣鐘,此外,被動型星載氫鐘也應用到新的導航衛星中。,原子鐘技術革新進程,原 子 鐘 技 術,1945年艾薩克拉比 磁共振 技術實現原子頻標,1936年艾薩克拉比量子躍遷 1952年舍伍德等研制銫原 子束頻標 1948年里昂研制第一臺原 子鐘(吸
14、收型氨分子鐘) 時間,1955年MIT和National Company研制實用型銫原 子束頻標,并商業化生產,20c50s初阿爾佛雷德卡斯 特勒發明光抽運技術,20c50年代中期迪克利用緩 沖氣體減小多普勒譜線增寬,20c50s氣泡型銣原子頻標 研制,20c60sN.Ramsey等發明存儲 泡技術促成氫原子頻標研制,半導體激光器、激光冷卻、陷俘原子技術 成熟,1994年法國研制第一臺冷原子噴 泉鐘,四大衛星導航系統星載原子鐘性能對比,衛星導航行業驅動因素:技術,星間鏈路加地基增強系統,信號完好性和精確性提高 我國受到政治因素影響,很難在海外建立地面站,造成無法通過星地鏈路進行時空數據同步。我
15、國于年提出搭建星間鏈路, 通過使用Ka頻段中速星間鏈路,來解決星地運控、測控、數據傳輸方面存在的困難。截至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內的衛星全部 配置星間鏈路設備。 北斗地基增強系統由基準站、通信網絡系統、數據處理系統、數據播發系統和用戶終端構成,可以達到在一個系統進行多 種模式的精度增強,為用戶提供米級、分米級、厘米級高精度實時定位服務到后處理毫米級定位服務。,測控 站 / 注 入站 / 監測 站,測控中心站 /主控站,用戶,星地測控 鏈路,星間鏈路,星地運控 鏈路,北斗地基增強系統的服務能力,星地測控鏈路、星地運控鏈路及星間鏈路示意圖,衛星導航行業驅動因素:技術,北斗的輔助定位系統A-BDS進入應用
16、階段,技術推動產業普 及 傳統的衛星導航定位方式存在由于城市等環境復雜,造成衛星導航信號易受干擾,并且搜星過程較長等缺點,通過網絡輔助 衛星定位A-GNSS技術,采用地面基站來傳輸等輔助信息,可以幫助用戶終端實現快速搜星和定位。鑒于 A-GNSS 技術在智 能終端中的重要作用,2013 年初,工信部和總裝北斗辦聯合成立了“移動通信領域北斗國際標準聯合推進工作組”以推 動網絡輔助北斗定位(A- 北斗)技術在 3GPP、3GPP2、OMA 等國際標準化組織中的標準化工作。2015 年 3 月,移動 通信系統北斗定位技術標準和性能標準正式發布;2015年9 月,測試標準正式發布;2G/3G/4G 移
17、動通信國際標準正式支 持 A- 北斗定位技術。 A-BDS是終端接收機(手機內置導航模塊)通過與地面基站交互,獲取衛星星歷以及地面終端粗位置信息,計算出衛星信 號的多普勒頻率的大致范圍,以及衛星信號到達定位終端的大致相移,縮小衛星信號的捕獲空間,從而實現快速搜星。 以千尋位置公司于2016年發布的北斗輔助定位系統A-BDS服務平臺FindNow為例,其最大特點是將傳統定位耗時30秒以,上的初始定位時間縮短至3秒。,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地基增強基站,網絡通信,高精度差分定 位算法,基礎技術層,應用層,智慧交通 網約車、車聯網、 自動駕駛,可穿戴設備 兒童智能手表高精 度定位,無人機 無人機農業植保
18、、 無人機電力巡檢,智慧城市 建筑厘米級形變監 測、高精城市建 模.,覓路:衛星導航行業概述,1,星移:衛星導航行業驅動因素,2,躍遷:衛星導航行業下游市場,3,破壁:衛星導航行業發展建議,4,降臨:衛星導航行業未來,5,衛星導航市場分析,交通,消費者解決方案,其他,衛星導航市場的未來會以智慧自動駕駛系統和為消費者提供 綜合時空解決方案為主 GSA預計,2019-2029年累計營收將達到25250億歐元,其中,交通場景占比達到55%,主要營收來自于車內導航系統 (IVS)和先進的駕駛輔助系統(ADAS),而為消費者提供解決方案的占比達到38.3%,其營收大多來自于智能手機和其 他終端對LBS服
19、務所產生的時空位置數據的收費。本報告聚焦智能手機、車載導航終端及智能可穿戴設備。 2019-2029年按行業應用劃分衛星導航產業累計營收 其他 6.7%,消費者解決方案 38.3%,交通 55.0%,衛星導航市場分析,3.3,3.7,4.4,5.1,4.9,3.9,0.2,0.2,0.3,0.2,1.2,1.4,具有衛星導航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機銷量(億臺),其他(億臺),%,應急 勘測 農業 航海 火車 航空 汽車 手機,無人機,授時,我國導航定位終端市場過度依賴于智能手機端的普及,然而 衛星導航企業缺乏手機功能集成經驗,成為技術提供商 北斗系統正式成為3GPP移動通信組織標準支持的全球衛星導航
20、定位系統。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 數據顯示,具有衛星導航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機銷量在我國國內導航定位終端產品銷量的占比在2016年前,始終高達90%以 上,2016年占比達到96.2%,2016年后有所下降,2018年占比達到73.6%,仍然占有較高市場份額。反觀全球,根據 GSA2019年發布的數據顯示,亞洲及俄羅斯地區在衛星導航授時、應急救援、航海、航空領域的普及情況落后于北美和歐 洲地區。足以可見,我國衛星導航終端產品在產業應用情況上過度倚重智能手機側,其他產業應用場景發展較不平衡。 由于手機芯片企業在手機芯片功能集成和手機應用研發企業在軟件開發應用方面比傳統衛星導航企業更具有
21、優勢,使得衛 星導航服務在智能手機端的市場份額較難分給衛星導航企業,衛星導航企業成為衛星導航技術提供商角色。 2013-2018年我國國內導航定位終端產2019年全球衛星導航零部件和接收終 品銷量端制造商按地區和應用劃分情況,歐洲,北美,亞洲+俄羅斯,衛星導航市場分析,760,910,1000,800,700,400,185,247,371,550,740,450,2013,2018,2014201520162017 汽車導航后裝市場終端銷量(萬臺) 汽車導航前裝市場終端銷量(萬臺),2450.32459.8,2811.92808.8,2,2780.9 808.1,2572.12576.9,2
22、0152016,2017,強制的產業政策起到推動作用,汽車導航終端進入汽車前裝 環節 由于產業政策的不斷深入、車載導航終端前裝技術的進步以及前裝市場對于價格的靈敏度不高,整車廠逐漸將汽車導航設 備的安裝納入汽車前裝環節。此外,我國自2017年對“四危一客”車輛進行強制安裝汽車導航設備的政策,促使我國汽車 導航后裝市場終端銷量快速提升。我國汽車導航前裝市場終端銷量在2017年超過汽車導航后裝市場終端銷量,表明我國衛 星導航產業政策對汽車導航終端設備的普及起到了有效的。但由于我國汽車產銷量在2017年以后,連續兩年出現下滑,影 響我國汽車導航終端前裝和后裝市場銷量,但隨著車聯網概念深入和汽車產業回
23、暖,汽車導航終端具有發展前景。 2013-2018年我國汽車導航前裝、后裝2015-2019年我國汽車產量及銷量 市場終端銷量 2901.52887.9,我國汽車產量(萬輛),20182019 我國汽車銷量(萬輛),衛星導航市場分析,0.8,1.0,1.2,1.8,3.4,171.6%,31.3%,12.7%,54.2%,5.3 89.0%,2015-2019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及增速,201520162017 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億部),201820192024e 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增速(%),智能可穿戴設備作為藍海市場,將促進衛星導航產業發展 隨著消費升級和,智能可穿戴設
24、備愈發進入人們生活。智能可穿戴設備包括可穿戴耳機、智能手表、智能手環等產品, IDC發布數據顯示,可穿戴設備2019年全球出貨量達到3.365億部,同比增長89%。我國2019年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達 9924萬臺,同比增長37.1%。由于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環可以通過北斗芯片和其他定位模塊來幫助掌握需要關照人群的位置 信息,定位精確程度成為購買智能可穿戴設備的關切之一。此外,2018年,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批準“南沙新區 北斗城市應用示范工程項目”,其中智能手表及依托于智能手表的大數據管理平臺已經落地。未來,在銀發人口比重持續 上升、疫情影響健康觀念提高、綜合定位精度不斷提高、可穿戴設備價
25、格下降等因素推動下,智能可穿戴設備將獲得更快 發展,智能可穿戴設備會為衛星導航產業發展提供動力。,衛星導航市場分析,我國衛星導航企業的商業模式以銷售軟硬件產品向提供時空 智能服務轉型 以北斗星通為例,北斗星通專業從事衛星導航定位產品,基于位置的信息系統應用和基于位置的運營服務業務。北斗星 通財務報告數據顯示,產品銷售占主營業務收入構成的占比由2015年的86.2%下降至2019年中報披露的64.3%,而運 營技術服務占比由2015年的2.8%提高至2019年中報披露的32.5%。 以振芯科技為例,振芯科技圍繞北斗衛星導航應用的“元器件終端系統”產業鏈提供產品和服務。振芯科技歷年財 務報告數據顯
26、示,衛星定位終端占主營業務收入構成的占比由2015年的71.5%下降至2019年的29.1%,而衛星導航應 用相關的比重上升。 衛星導航企業的商業模式逐漸從單一銷售軟硬件產品向提供綜合時空智能服務轉型。,95485.0,153412.3,186446.0,204584.4,85458.3,15300.4,8306.6,33980.7,100519.2,47357.8,2015,2018,2019,2015-2019年北斗星通產品銷售及其他業 務營收,20162017 產品銷售(萬元),其他(萬元),38257.4,29625.69,23947.18,15557.67,13743.52,1525
27、7.6,14032.16,20171.36,28798.61,33417.83,2015,2018,2019,2015-2019年振芯科技衛星定位終端及 其他業務營收,20162017 衛星定位終端(萬元),其他(萬元),覓路:衛星導航行業概述,1,星移:衛星導航行業驅動因素,2,躍遷:衛星導航行業下游市場,3,破壁:衛星導航行業發展建議,4,降臨:衛星導航行業未來,5,破壁:提高民眾對北斗的認知(1/3),GPS成為衛星導航專屬代言詞,提高民眾對北斗的應用價值 認知有利于品牌形象樹立與傳播 由于美國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投入應用時間早(GPS于1994年投入民用)、市場應用占比高(GPS
28、市場應用占比達 到95%),GPS的品牌更加地深入人心,逐漸成為衛星導航專屬代言詞。 而我國民眾對于航天的認知,仍有大部分網民認為航天產業屬于國際競爭的重要范疇,對于經濟效益等偏重商業用途的認 知較低。中國商業航天大眾基礎認知用戶調研報告顯示,42.9%參與調研的中國網民認為,航天產業發展的重要 動力是其屬于國際競爭的重要領域,只有5.8%的中國網民認為發展航天是由于經濟效益大。 值得高興的是,由于我國政府對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大力宣傳,使得衛星導航的相關企業北斗星通成為最熟悉的航天公 司,中國商業航天大眾基礎認知用戶調研報告數據顯示,對航天感興趣的網民(對航天感興趣的網民占總調研用戶量 的6
29、6.4%)最熟悉的航天公司中,北斗星通以81.7%位居第一。 提高民眾對于北斗在農業、工業、城市等行業領域以及輔助百姓日常生活的應用價值,盡可能打破民眾對于中國航天產業 高冷的認知,可以更加有效地幫助北斗導航品牌形象樹立與傳播。,2020年中國網民認為航天產業發展最 重要的動力,81.7%,2020年中國對航天感興趣的網民最熟 悉的航天公司Top5,破壁:突破北斗芯片壁壘(2/3),北斗芯片有所突破,但高精度低功耗導航芯片發展較弱且美 國具有技術專利壟斷優勢,制約我國衛星導航發展 衛星導航芯片由RF射頻芯片、基帶芯片和微處理器組成,衛星導航芯片的性能、功耗和價格,決定著北斗導航系統的功能 差異
30、和其在智能終端等應用產品中的滲透。我國2013年發布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突破核心芯片發展 瓶頸”列為主要任務,衛星導航芯片研制加快。目前,我國北斗芯片公司突破了22nm的制程工藝,實現了雙頻單SoC芯 片,北斗衛星導航在國產手機中基本普及。然而,我國高精度、低功耗芯片發展仍較弱、美國在衛星導航定位技術專利上 居于壟斷制約我國北斗導航產業發展。技術端需要手機芯片廠商和衛星導航廠商共同努力,突破算法和芯片壁壘。,兼容北斗的手機芯片,兼容北斗的手機品牌商,北斗導航在手機端應用情況,和芯星通、SiRF等衛星導航芯片性能參數比較,破壁:政策重心向產業化傾斜(3/3),無衛星導航或航天產業相
31、關法律法規 2018年衛星導航條例完成草案初稿擬制,衛星導航產業發展無明確系統產業落地政 策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白皮書缺乏與產業發 展有關的政策支持;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 發展規劃中“推行”表述缺乏強制性。,系統的商業航天相關法規支持 1998年商業航天法;2004年美國國家天 基定位、導航和定時政策 出臺系統的財政政策扶持 2004年,美國出臺天基定位,導航和計時政 策,規定協調各部門預算和政策,評估資金和 充足性。自此,美國每年頒布的國防授權法和撥 款法中都包括了對GPS系統的撥款計劃。,我國對于衛星導航的法規和扶持政策應向產業化、體系化、 及時化傾斜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重大的系統
32、性工程,建設階段和運營階段都需要衛星導航產業相關的法律和相關扶持政策的支持, 此外,衛星導航產業會隨著技術、產業應用、國際關系等因素變化發生變化。這也要求在產業政策的制定和執行需要強化 及時能力。 美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規政策來扶持GPS衛星導航系統的發展,以財政政策為例,GPS系統的財政政策規定在具體的 法律中,并根據GPS系統發展狀況及時調整;財政撥款用于GPS系統的研發、零件采購和后續發展等多個方面美國政府的 對于衛星導航產業發展的法規和政策具有持續性、系統性、綜合性,這很大程度保障了美國衛星導航產業的發展。 反觀我國,我國政府于2013年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雖然明確了產業
33、發展目標、思路和任務,但受限于 規劃,缺失強制性,還缺乏明確具體的保障措施,,并且對于衛星導航產業的推廣也不具有強制性。此外,我國衛星導航 條例至今仍未出臺,使得衛星導航產業發展缺失法律保護.。我國對于衛星導航的法規和扶持政策應加強產業扶持、體系 性搭建、及時調整等方面。 中國、美國衛星導航相關法規及政策比較 中國美國,覓路:衛星導航行業概述,1,星移:衛星導航行業驅動因素,2,躍遷:衛星導航行業下游市場,3,破壁:衛星導航行業發展建議,4,降臨:衛星導航行業未來,5,降臨:衛星導航的未來(1/2),基準支持系統,時空基準維持與傳遞系統,全球基準數據獲取與服務系統,系統監測/評估/預警服務網絡
34、,空間PNT未來是國家時空數據重要基礎設施,北斗衛星導航 系統將成為核心 1)地球表面存在物理遮擋區域如森林、室內、地下等,衛星導航無法提供有效服務;2)存在電磁干擾的區域,會降低衛 星導航系統性能;3)地球同步軌道外空間,導航信號有無法覆蓋區域,種種因素促使空間PNT,即空間定位、導航、授 時綜合管理體系的推出。早在20世紀90年代末,歐盟伽利略計劃的初期涉及包含PNT體系的主要基本特征,美國于2006 提出PNT體系概念,開始了系統研究,我國規劃于2035年建成以北斗為核心的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目前我國PNT 綜合系統包括:1)政府成規模建立的PNT基礎設施,如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塔康
35、系統、長河二號導航系統、國家授時中 心的短波授時系統(BPM)、長波授時系統(BPL)等;2)通過用戶終端獲取時空信息的導航手段,如慣性導航、射頻 識別(RFID)導航、wifi強度指紋導航等;3)其他非自住外部系統。 我國未來空間PNT體系,降臨:衛星導航的未來(2/2),應用層,計算與平 臺層,物聯感知 與通信層,支 持 層,時空數據會與其他數據深度融合,時空智慧服務可期 在人類信息社會中,有 80%以上的信息與“位置”和“時間”有關,衛星導航定位技術可以迅速將位置、時間信息數字 化,進入互聯網和各行各業的信息應用系統,被人們所使用。然而,單一化、靜態化、非標準化的數據資產很難發揮數據 價值,時空數據作為新的數據資產應與其他數據,如城市數據模型、氣象信息、地理信息進行深度融合,發揮出時空智慧 數據價值。以智慧城市為例, 我國GB/T 34678-2017智慧城市技術參考模型中,將衛星包含在位置感知設備中,與 環境感知設備、安全感知設備、圖像感知設備等并列于智慧城市的物聯感知層,來共同為智慧城市下各場景應用提供數據 支持。 我國智慧城市的一般技術架構,安 全 體 系 標 準 體 系 保 障 措 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