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國手機品牌行業市場分布發展現狀上下游產業鏈研究報告(20頁).pptx》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0年我國手機品牌行業市場分布發展現狀上下游產業鏈研究報告(20頁).pptx(21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2020年深度行業分析研究報告,CONTENTS 目錄,1,1.現狀:中國手機品牌占據重要地位 2.回溯:中國手機產業鏈的崛起之路 3.展望:中國手機產業鏈的從大到強,20% 0%,40%,60%,80%,100%,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NOKIA三星,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份額,全球來看,中國品牌智能機、功能機均占據重要地位,0.0%,20.0%,40.0%,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N
2、OKIA黑莓 100.0% 80.0% 60.0%,HTC蘋果三星華為OPPO小米VIVO其他,全球功能機出貨量份額,24.9%,1021,57,81,125 151 174,305,495,725,1,019,1,301,1,4371,4731,4661,3915,371,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38.4%,761,935 1,0191,037 970,1,086,1,219,1,012,806,665 543,498 512 496 424,1,400 1,200 1,000 800661 600 400 200 -,智能機:全球
3、2019年出貨量13.7億部,同比-2.4%,其中中國品牌華為、小米、OPPO、VIVO出貨量份額合計38.4%,此外三星份額21.5%、蘋果份額13.9%; 功能機:全球2019年出貨量4.2億部,同比-14.6%,其中中國品牌傳音(包括子品牌Tecno、iTel)出貨量份額24.9%,此外三星份額14.5%、諾基亞份額6.3%。,2,資料來源: IDC, Garrtner,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百萬部),全球功能機出貨量(百萬部),100.0% 80.0% 60.0% 40.0% 20.0% 0.0%,三星蘋果華為小米OPPOvivo傳音其他,分地區來看,中國品牌全球化較為充分,仍存結構性機
4、遇,智能機:中國是全球最大市場,2019年HOVM占據70.2%份額,此外,HOVM在印度、其他亞洲、歐洲亦占據30%以上份額,HOVM+傳音在中東和非洲占據40% 以上份額,但在北美、拉美中國品牌占比仍較低; 功能機:中東和非洲是全球最大市場,2019年傳音占據50.5%份額;此外,印度也是全球較大的功能機市場,傳音占據11.2%份額。,500,1,000,1,500,中國印度其他亞洲北美歐洲拉丁美洲中東非洲,中國 70.2%,HOVM份額,印度 56.1%,其他亞洲 34.8%,北美 0.4%,歐洲 35.0%,拉丁美洲 16.0%,中東非洲 20.8%,158,144,147,170,1
5、61,163,200,400,600,中國印度其他亞洲北美歐洲拉丁美洲中東非洲,11.2%,8.8%,4.5%,50.5%,100.0% 80.0% 60.0% 40.0% 20.0% 0.0%,中國,印度,其他亞洲,北美,歐洲,拉丁美洲,中東非洲,三星諾基亞傳音其他,傳音份額 資料來源: IDC, Garrtner,22.9%,3,全球智能手機分地區出貨量(百萬部),全球功能機分地區出貨量(百萬部),全球智能手機分地區出貨量份額,全球功能機分地區出貨量份額,CONTENTS 目錄,1.現狀:中國手機品牌占據重要地位 2.回溯:中國手機產業鏈的崛起之路 3.展望:中國手機產業鏈的從大到強,4,
6、從時間維度來看,中國品牌自2014年開始大舉出海,海外收入快速提升,全球主流手機品牌旗艦機型發展史,9 83% 67% 45% 42% 40%,100%,120% 100% 80% 60% 40% 20% 0%,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三星蘋果華為小米OPPOVIVO傳音,iPhone 8/X,第一代旗艦 Galaxy S,Galaxy S2Galaxy S3Galaxy S4Galaxy S5Galaxy S6Galaxy S7Galaxy S8,第一代旗艦 Mate,Mate 10,Mate2Mate 7Mate SMate 8Ma
7、te 9Mate 20,第一代智能機,Pulse,第一代智能機 i7500,第一代智能機 小米1,小米1S,小米8,小米9,小米2小米2S,小米3小米4小米5小米6,第一代智能機,X903,第一代旗艦 R1,R3R5R7R9R9SR11,Reno Reno2,第一代智能機 V1,第一代旗艦 X1,X3,X23X27,第一代智能機 iPhone,紅色框表示第一代智能機,藍色背景表示機型梳理完成后的 第一代旗艦機,200720082009 資料來源:各品牌官網,2010,2011,20122013,2014,X5X5 ProX6X7X9 20152016,2017,R11SR15R17 X20X2
8、1 2018,2019,2020 5,iPhone 3GiPhone 3GsiPhone 4iPhone 4SiPhone 5iPhone 5SiPhone 6iPhone 6SiPhone 7iPhone XsiPhone 11iPhone SE,Galaxy S8Galaxy S10Galaxy S20,小米10,Reno3,X30,Mate 30Mate 40,全球主流手機品牌在中國以外地區銷量占比,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份額,0%,20%,40%,60%,80%,100%,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華為OPPOVIVO小米蘋果三星聯想中
9、興其他,6,從海外布局來看,人口數量、經濟水平是最主要考量因素,全球分區域人均GDP(2018,USD),54,220,47,750,29,450,8,510,7,090,1,890,11,370,20,000 10,000 0,50,000 40,000 30,000,60,000,大洋洲北美洲,歐洲,南美洲,亞洲,非洲,*世界,全球分區域人口(2018,億人),13.93,13.53,18.96,12.76,6.41,7.46,3.27,3.64,0.42,20.00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00,資料來源:W
10、ind,IMF,資料來源:Wind,IMF,資料來源:IDC,Canalys,人口數量:中國人口基數大,是潛力十足的手機市場。2000年,中國人口數量12.63億,占世界人口的20.65%。2018年中國人口數量增長 至13.93億,占世界人口的18.34% 。 手機銷量: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2019年中國智能手機銷量3.67億部,全球占比26.7%,是全球最大的手機消費市場。,資料來源:快易數據,中國人口數量及世界占比,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及全球占比,從背后原因來看,大市場支撐強產業,17.00%,17.50%,18.00%,18.50%,19.00%,19.50%,20.00%,2
11、0.50%,21.00%,11.5,12,12.5,13,13.5,14,14.5,中國人口(億)占世界人口比例,36,92,217,353,423,430,467,444,398,367,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500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資料來源:IDC,Gartner,2015,2016,2017,2018,2019,中國智能手機銷量(百萬部)全球占比,8,中美GDP構成對比,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手機生產、出口
12、國,資料來源:Wind,產業結構:我國第二產業占比領先,制造業具備優勢。2017年美國GDP中約80%來自于第三產業,僅不足20%來自于第二產業,而中國 GDP中仍有約40%來自第二產業,國內工業基礎良好、工業布局完備。 生產和出口:中國為世界第一大智能手機生產、出口國。2019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3.71億臺,中國出貨12.27億臺,占比高達89.5%, 其中約七成出口海外。,中國手機類產品進出口情況(億臺),0.1,0.2,0.2,0.1,0.0,0.1,13.1,13.4,12.7,12.1,11.2,9.9,0.0,2.0,4.0,6.0,8.0,10.0,12.0,14.0,16
13、.0,2016,2017,2018,2019,進口(電話機)(億臺)出口(手持或車載無線電話機)(億臺),20142015 資料來源:Wind,7.9%,40.5%,19.1% 0.9%,51.6%,80.1%,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中國,美國,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9,9,國內產業鏈配套相對完善,供應全球市場,蘋果200大供應商分布,主要中國廠商的消費電子產業鏈布局,資料來源:蘋果,ittbank,參考系,華為供應商數量在全球的占比(2019年),44%,27%,8%,4% 5% 5%,7% 1%,中國大陸 美國 中國臺灣
14、 中國香港 日本 韓國 歐洲9國,安卓系:中國廠商在供應鏈中占比過半,2019華為全球342家供應商中,來自中國的供應商共有192家,占比56%;2018小米51家核心供 應商中,40家來自中國,占比78%。 蘋果系:中國廠商數量位列第一,中國大陸、香港、臺灣的供應商共86家,合計占比達43%,位列第一。,16%,17%,21%,22%,26%,23%,23%,20%,19%,23%,22%,19%,6%,6%,11%10%,13% 6%,0%,20%,40%,60%,80%,100%,201720182019,中國大陸中國臺灣美國日本韓國其他,資料來源:各公司官網,公司主營產品公司所在地 處
15、理器聯發科移動處理器中國臺灣,芯片,臺積電晶圓制造中國臺灣,面板,中芯國際晶圓制造中國大陸 京東方顯示面板中國大陸 科技顯示面板中國大陸 天馬顯示面板中國大陸,歐菲光,觸顯模組、攝像頭模組、指中國大陸 紋識別模組,觸摸屏,合力泰,觸顯模組、攝像頭模組、指 紋識別模組,中國大陸,聲學,瑞聲科技,立訊精密,聲學、馬達、結構件、光學中國大陸 連接器、聲學、天線、馬達、中國大陸 無線充電等,組裝,CONTENTS 目錄,10,1.現狀:中國手機品牌占據重要地位 2.回溯:中國手機產業鏈的崛起之路 3.展望:中國手機產業鏈的從大到強,11,從總量來看,我們預計全球手機出貨量維持相對穩定,從總量來看,我們
16、預計全球手機(包含智能機和功能機)出貨量整體有望穩定在1820億部,2020年疫情擾動不改長期趨勢 從市場容量來看,全球人口數量決定了手機出貨量上限:過去10年間全球人口從69億增加至78億,全球手機銷量從11億部增加至最 高點接近20億部,隨后近年來穩定在1820億部;據PopulationPyramid預計,2025年全球人口有望小幅增加至82億,年化增速1%; 從手機滲透率來看,經濟相對發達區域滲透率已經較高,經濟相對落后地區仍將緩慢提升:2019年全球手機用戶滲透率66.9%, GSMA預計2025年可小幅提升至70.5%;分地區看,中國、歐洲、俄羅斯&獨聯體、北美地區的手機滲透率較高
17、,均在80%以上;亞 太地區、拉丁美洲、中東和北非滲透率在65%左右,撒哈拉以南非洲和西非滲透率較低,僅為45%左右,預計到2025年,非洲地區 的手機用戶滲透率能夠全面達到50%以上; 從手機換機周期來看,目前已接近3年,未來有望保持穩定、或略有拉長:據IDC統計,2014年以來全球換機周期不斷延長,2018年 為32.3個月,主要原因是智能手機創新趨緩,以及手機質量提高和壽命延長。我們預計,中短期來看5G等通訊制式更新迭代有望拉 動換機,從更長時間維度來看換機周期有望保持穩定,或略有拉長。,11.4 13.9 17.1 17.4 18.3,19.7 19.8 19.7 19.8 18.9,
18、30% 25% 20% 15% 10% 5% 0%,0.0,20.0,40.0,60.0,80.0,100.0,全球人口(億人)全球手機銷量(億部) 手機銷量/人口,資料來源:IDC,2013-2018全球手機用戶換機周期(月),25.6,23.8,25.1,28.1,30.7,32.3,-,10.0 5.0,15.0,25.0 20.0,30.0,35.0,2013,2014,2015,2016,2017,2018,各地區手機用戶滲透率及預測(%),0.0%,20.0%,40.0%,60.0%,80.0%,100.0%,20192025E,全球人口及手機(含功能機)銷量,資料來源: Popu
19、lationPyramid,資料來源: GSMA,12,從結構來看,從功能機向智能機、從低端機到高端機的升級機遇仍存,資料來源:GSMA,各地區手機用戶智能手機使用比率及預測(%),60.0% 40.0% 20.0% 0.0%,100.0% 80.0%,20192025E,資料來源:IDC ,Gartner,全球手機價位分布(USD),資料來源:AboveAvaion.Com,IDC,各品牌手機均價對比(USD),0,200,400,600,800,1,000,2015Q1 2016Q1 2017Q1 2018Q1 2019Q1 2020Q1,三星 小米,蘋果 華為 OPPO其他,100% 8
20、0% 60% 40% 20% 0%,$200$300 $500$600 $800$900,$0$100 $300$400 $600$700 $900$1000,$100$200 $400$500 $700$800 $1000+,從結構來看,我們預計從功能機到智能機、從低端機到高端機的升級機遇仍存,國產品牌智能手機均價有望從200美元向300+美元升級 從功能機向智能機升級:據GSMA統計,全球智能機滲透率仍有一定提升空間,其中非洲地區目前智能手機使用率較低,其中中 東和北非54%、撒哈拉以南非洲39%、西非28%,預計到2025年有望分別達到74%、66%、67%; 從低端機到高端機升級:從智
21、能手機的價位分布來看,全球智能手機價位段持續上探,2015年100美元以下價位段占比超25%, 至2020年下降至不足15%;目前價位集中在100-300美元的區間,占比超60%,而600美元以上價位的手機占比不足20%;分品牌 來看,蘋果手機均價超800美元,隨后為三星接近400美元、華為300+美元,而小米、OPPO、VIVO均集中在200美元上下;伴隨 5G、全面屏、多攝等硬件全面升級,我們認為國產品牌智能手機均價有望持續上探,向三星、華為等安卓領先品牌看齊。,13,分地區來看,非洲是重要增量市場,資料來源: PopulationPyramid,資料來源: PopulationPyram
22、id 預測,0,5,10,15,20,25,30,2020E,2025E,2030E 2035E 2040E 2045E 2050E,中國,印度,其他亞洲 其他北美 大洋洲,日本 美國 歐洲 非洲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分地區來看,非洲將會是重要的增量市場 從下游需求來看,非洲人口結構年輕,總人口仍將上行:據 PopulationPyramid統計,2019年非洲總人口13.08億,其中0-14歲人口 約占總人口的41%,15-29歲約占27%,人口結構呈現典型的金字塔形,預計未來人口仍將上行; 從手機尤其是智能手機滲透率來看,非洲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從消費水平來看,非洲人均GDP較低,未來將緩
23、慢上行:當地手機消費水平集中在100美元以下;未來伴隨當地經濟水平提升,手機 消費能力亦有望緩慢上行。 非洲人口結構各地區未來人口預測(億)各地區智能手機價位段,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美國 韓國 日本 英國 德國 法國 西班牙 意大利 中國 越南 印度 埃及 南非 尼日利亞,$0$100 $400$500,$100$200 $500$600,$200$300 $600$700,$300$400 $700+,資料來源: IDC,Gartner,14,分地區來看,歐洲、拉美等地區份額仍有提升空間,歐洲智能手機份額,拉美智能手機份額,
24、印度智能手機份額,美國智能手機份額,0%,20%,40%,60%,80%,100%,20142015 資料來源:IDC,2016,2017,2018,2019,蘋果三星LGMotorolaZTE其他,三星蘋果華為小米其他 100.0% 80.0% 60.0% 40.0% 20.0% 0.0% 201420152016201720182019,0.0%,20.0%,40.0%,60.0%,80.0%,100.0%,201420152016201720182019,三星LG摩托羅拉蘋果華為小米其他,20142015 資料來源:IDC,2016,2017,2018,2019,小米三星vivoOPPO
25、realme其他 100.0% 80.0% 60.0% 40.0% 20.0% 0.0%,全球化持續深入,中國品牌全球份額有望繼續上探,低消費市場:以非洲為代表,消費水平決定了產品均價,傳音市場份額穩固,且享受從功能機向智能機升級的紅利; 中等消費市場:以中國、東南亞、歐洲、拉美為代表,中國品牌在國內、印度等東南亞國家份額已經較為領先,在歐洲、拉美尚處于早期 擴展階段,份額有望快速提升; 高消費市場:以北美為代表,蘋果手機、運營商市場為主導,中國品牌進入相對困難。,資料來源: 小米集團財報,小米全球分地區手機銷量(百萬部),傳音控股全球地區收入占比情況,資料來源: 傳音控股財報,-,20.0,
26、40.0,60.0,80.0,100.0,120.0,140.0,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中國印度其他國際市場,國內市場驅動,印度市場驅動,更多國際市場驅動,0,20,40,60,80,100,120,140,160,2014,2015,2016,2017,2018,2019,非洲-功能機 印度-功能機 其他市場-功能機,非洲-智能機 印度-智能機 其他市場-智能機,非洲市場驅動,印度市場驅動,更多國際市場驅動,智能機,功能機,高端機,低端機,16,從上游產業鏈來看,中國在中后段全球領先,部分前段環節尚待突破,資料來源:相關公司官網,美國,
27、半導體核心器件,歐洲,半導體為主,日韓,核心零部件,中國,零部件、整機組裝,東南亞,承接零組件/組裝產能,地區產業鏈特點重點公司 基帶處理器:高通、英特爾 NAND/DRAM:美光 射頻:Skyworks、博通、Qorvo 模擬器件:Dialog、博通、德州儀器、美信半導體 其他半導體器件:AMS、Cirrus Logic 半導體:意法半導體 FPC/PCB:AT&S 面板:三星、LG、JDI、夏普 存儲:鎧俠、三星、SK CMOS:索尼、三星、SK MLCC:村田、TDK、三星電機 聲學:歌爾股份、瑞聲科技 光學:大力光、舜宇光學、玉晶光、歐菲光 結構件/功能件:長盈精密、比亞迪電子、領益智
28、造 FPC/PCB:鵬鼎控股、東山精密 整機組裝:富士康、和碩、廣達、仁寶 半導體:臺積電、聯發科 印度、越南:光學、聲學組件(歌爾、舜宇)、整機組 裝(三星、富士康、OPPO、VIVO) 菲律賓:MLCC(三星、村田) 馬來西亞:半導體封測(日月光) 新加坡:晶圓(意法半導體、美光) 印度尼西亞:整機組裝(小米、OPPO、VIVO),資料來源:KIET,Duke,17,3C電子產業鏈情況,全球消費電子產業鏈布局,中長期來看,國內產業結構升級,東南亞有望承接部分產能,全球制造業四級發展格局印度消費電子產業相關關稅政策梳理 梯隊順序定位相應國家地區 第一梯隊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美國,第二梯隊,高端制
29、造領域,歐盟、日本,第三梯隊,中低端制造領域,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國家,第四梯隊,資源輸出國,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非洲、拉美 等國,2016.5,手機電池,取消29.44%關稅,改征 12.5%反補貼稅,2017.7,智能手機,實行GST稅制,由12.55%調 整至10%,2017.12智能手機,10%提升至15%,制造業每小時勞動工資對比(美元),4.99,5.21,5.51,5.78,3.82,4.16,4.45,4.66,2.38,2.55,2.73,2018.4攝像頭模組、PCB板、連接器等按10%征收 智能手機15%提升至20% 2019.2顯示屏、觸摸模塊等0%提升至11%,
30、2.91,7 6 5 4 3 2 1 0,2016,2017,2018,2019,中國墨西哥越南,資料來源:工信部,IHS,18,資料來源:旭日大數據,華為先行,手機終端對美國芯片的依賴程度顯著降低,18,資料來源:ifixit,集微網,產業調研,國內廠商在5G SoC的參與度提升,5G SoC低端芯片,三星,5G SoC高端芯片 品牌芯片發布時間 Exynos98202018Q4,高通,華為,Exynos9902019Q4 驍龍855系列2018Q4 驍龍865系列2019Q1 麒麟9902019Q2 麒麟9852020Q2,2020Q2,5G SoC中端芯片 品牌芯片發布時間,三星,Exy
31、nos 980,2019Q4,高通,驍龍765系列,2019Q2,驍龍768G 5G,2020Q2,華為,麒麟820,2020Q1,聯發科,天璣1000L,2019Q4,紫光展銳,虎賁T7520,2020Q1,品牌芯片發布時間,20,聯發科,天璣820,2020Q2,天璣800L,2020Q2,紫光展銳,虎賁T7510,2019Q4,從目前已發布的5G SoC來看,全球主要參與廠商包括三星、高通、華為、聯發科、紫光展銳,5家當中包含3家中國(含中國臺灣)廠商 從產品結構來看,目前三星、高通、華為海思主要集中于中高端產品,搭載的機型價位段在2000元以上;而聯發科、紫光展銳則從 中低端入手,其中
32、聯發科天璣820已經搭載于Redmi 10X 5G新機中,售價僅1599元起,有望快速在中低端市場打開份額; 除傳統主芯片廠商之外,手機終端廠商OPPO、vivo等亦布局芯片,任重而道遠,聯發科天璣1000Plus 資料來源:各公司官網,總結,21,中國手機品牌在全球范圍內崛起,未來份額及均價有望持續提升 現狀:2019年全球智能機出貨量13.7億部,其中中國品牌華為、小米、OPPO、VIVO出貨量份額合計38.4%;全球功能機出貨量4.2億部,其中 中國品牌傳音出貨量份額24.9%; 歷史:中國品牌自2010年開始進入智能手機行業,自2014年開始大舉出海,海外收入占比快速提升,至2019年
33、華為、小米、OPPO、VIVO海外 銷量占比分別達到42%、67%、42%、40%; 未來:全球手機銷量有望維持穩定,結構上仍有從功能機到智能機、從低端機到智能機的升級機遇,中國品牌在全球的擴張仍在持續,市場份額 及均價有望持續提升; 中國手機產業鏈供應全球手機品牌,有望從中后段逐步向前段滲透 現狀:中國廠商在安卓系供應鏈中占比過半,2019華為全球342家供應商中,來自中國的供應商共有192家,占比56%;2018小米51家核心供應 商中,40家來自中國,占比78%;中國廠商在蘋果系供應鏈中數量位列第一,2019年蘋果200大供應商中來自中國大陸、香港、臺灣的供應商共 86家,合計占比達43%;從結構上來看,中國供應鏈在部分零組件、模組和組裝領域全球領先,在前段芯片設計制造等環節仍相對薄弱; 未來:中長期來看,國內產業結構升級是大勢所趨,以華為為代表和引領,手機關鍵零組件國產化率料將提升,未來其他零組件及手機終端廠商 亦有望在主芯片等關鍵領域獲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