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獨特輪回二元育種體系成公司養殖重要后盾 公司打破傳統的金字塔純種生產二元母豬的模式,自2002 年開始創新輪回二元育種體系,經長期選育,培育出用于輪回雜交的牧原長白和牧原大白母本品種和品系,以及相應的父本品種和品系,在繁殖性能、生長速度、瘦肉率和胴體品質等方面都能滿足種用二元母豬與商品肉豬需求,形成遺傳性穩定、雜種優勢明顯的輪回二元體系。公司輪回二元育種體系具備肉、種兼用的特點,可直接留種作為種豬使用,尤其適合非瘟疫情導致的母豬短缺狀況,為公司快速發 豬輪回雜交定義 輪回雜交廣泛應用于動植物繁育,豬的輪回雜交是指,用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品種(或品系)公豬輪回與各
2、代雜種母本的優良個體進行回交,以便在每代雜種后代中繼續保持和充分利用雜交優勢的雜交方法。根據參與輪回雜交的品種(或品系)數,可分為二品種(品系)輪回雜交、三品種(品系)輪回雜交、四品種(品系)輪回雜交等。以二品四系分區輪回雜交模式為 該輪回雜交模式是用一個“終端父本輪回雜交母本”得到商品豬的生產繁殖體系;此輪回雜交模式中,參與配種的父本品種(品系)順序是:長白 a 系大白B系長白b 系大白A 系長白 a 系。在每一代的雜種母豬中,絕大部分用以配終端父本來生產商品肥豬,其中選擇一定比例的優秀個體繼續參與輪回雜交生產父母代母豬。若豬群更新期為3 年或2 年,則參與輪回雜交母豬的選留比例,
3、分別為10%和15%即可。 豬輪回雜交的應用 采用輪回雜交生產父母代母豬,不需要純種母豬,可降低養豬成本,并降低因引種帶來的疾病風險,在非瘟疫情影響下,該繁育方法優勢突顯。 根據輪回雜交在養豬生產中的應用兼評牧原輪回二元育種體系,輪回雜交的優勢率低于非輪回雜交二元雜交的雜種優勢率,因為在“輪回”中,同一品種品系的基因在雜種群體中相遇,使其基因型的純合子比例提高、雜合子比例降低。然而,隨著輪回的品種(品系) 數的增加,雜種優勢率可不斷趨近 100%,其中,二元輪回雜交的雜種優勢率最低,僅為 66.7%,四元輪回雜交雜種優勢率可達到93.3%,六元輪回雜交的雜種優勢率
4、最高,達98.4%,若將輪回雜交的雜種優勢效果、生產成本和操作簡便性綜合起來看,四元輪回雜交是最值得推廣的。 值得一提的,下表中的輪回雜交雜種優勢率低于生產實際值: “達平衡后的雜種優勢率”估測值是以參與輪回雜交的品種(品系)遺傳基礎始終不變為前提的,而實際應用時遺傳基礎會發生變化。以豬群更新期2 年計算, 每個品種品系的公豬使用年限也是2 年,4 個品種品系完成一次循環是8 年。在商品豬生產中,若以2 年為一個世代,那么,輪回一次則需要經歷4 個世代,在現代種豬選育的當今,通過4 個世代的選育,種豬將會取得顯著遺傳進展,許多性狀(尤其是主選性狀)的基因型會出現顯著差異,在
5、這種情況下,當同一品種品系在輪回雜交中再次相遇,基因純合概率就會降低,新的基因雜合的概率會提高,又會產生新的雜種優勢,因此,可以認為下表中的雜種優勢率計算值會低于生產實際值; 用輪回雜交得到雜種母豬的選配方式是,雜種純種;而傳統生產二元母豬的選配方式是,純種純種。兩者的效果比較,前者優于后者,特別是在繁殖性能和適應性方面,雜種母豬優于純種母豬。 公司母豬存欄充足 在非瘟疫情重創生豬養殖行業的大背景下,主流上市豬企積極外購種豬擴充種豬群,2019 年溫氏股份、正邦科技、天邦股份、新希望、天康生物、大北農、傲農生物的外購種豬量占新增種豬量的 1%-54%,1H2020 外購種豬占比在 14%-79%。公司受益于輪回二元育種,即使在非瘟疫情肆虐的情況下,幾乎完全通過自行培育增加種豬存欄。 截至 2020 年12 月底,公司種豬存欄 394.3 萬頭,同比大增 96.8%。其中,能繁母豬存欄 262.4 萬頭,同比大增 104.5%,后備母豬存欄量 131.9 萬頭,同比增長 83.2%。公司種豬存欄充足,足以支撐公司2021 年生豬出欄量高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