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 中國環保行業發展報告12024 中國環保行業發展報告 1 前 言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深刻闡明了美麗中國建設的戰略地位,標志著美麗中國建設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是著眼全局、戰略和長遠作出的重大判斷、重大部署。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以下簡稱“ESG”)將社會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公司治理與社會責任深度融合,與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以及可持續發展理念高度契合,堅持生態文明理念、提升企業等經濟主體的 ESG 表現,對于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環保行業作為綠色經濟中的
2、重要力量,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低碳轉型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其他關聯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支撐。隨著我國“雙碳”目標的穩步推進,環保行業被賦予了更加重大的使命,即引領新舊動能轉換、推動技術革新、促進產業鏈升級,以全面加速全社會的綠色低碳轉型進程。為深入貫徹美麗中國建設要求,引領環保行業下游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匯聚并傳播引領產業和時代發展的先進思想與典范行動,中華環保聯合會特此編制并發布首部環保行業 ESG 報告中國環保行業 ESG 發展報告(2024),聚焦環保行業 ESG發展實踐,從當前環保產業的發展現狀、環保上市公司的 ESG 信息披露、環保上市公司評價等方面入手,分析
3、當下環保行業的發展趨勢和特征,評價環保上市企業 ESG發展水平,為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其中,環保企業 ESG 評級對標企業環境社會治理(ESG)評價指南(團體標準),對 A 股及港股環保上市公司及環保企業 ESG 專項調研樣本進行 ESG 綜合評級,以榜樣的力量引導中國企業提升 ESG 建設水平,為中國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PREFACES2024 中國環保行業發展報告 2 目目錄錄前 言.1一、環保企業踐行 ESG 的形勢與要求.4(一)環保行業發展現狀.4(二)環保企業踐行 ESG 的相關要求.6(三)環保行業踐行 ESG 的意義.7二、環保行業信息披露表現
4、.10(一)報告發布:意識增強、數量增多.10(二)報告編制:更趨于規范化、專業化.12(三)披露內容:采取氣候應對措施、適應產業轉型.14三、環保企業 ESG 評級分析.18(一)技術方案.18(二)評級結果.20(三)評級概覽.23(四)評級分析.26(五)評級建議.30四、環保行業 ESG 發展特征.32(一)主動適應氣候變化,迎接機遇與挑戰.32(二)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科技創新與應用.33(三)調整產業發展布局,提升產品服務與質量.33(四)適應產業發展變化,滿足員工健康與成長.34PREFACES 3 2024 中國環保行業發展報告一、環保行業發展現狀二、環保企業踐行 ESG 的相
5、關要求三、環保行業踐行 ESG 的意義 4 2024 中國環保行業發展報告一、環保企業踐行 ESG 的形勢與要求2023 年世界行動氣候峰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在致辭中表示,氣候變化挑戰面前,人類命運與共,各方應增強共同應對的決心和能力。加速綠色轉型,積極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推動傳統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2023 年 12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其中提出,建設美麗中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環保行業作為我國綠色轉型發展的重要支撐,涉及大氣治理、水務及
6、水治理、固廢治理、環保設備、綜合環境治理等多個領域。由于環保產業的天然屬性以及產業鏈強滲透作用,相關企業能夠為污染型企業提供環保設備和節能減排技術,進一步推動能源、化工等行業實現綠色轉型,從而為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供技術保障,助力國家實現“雙碳”目標。我國環保行業正逐步從“機會主義發展”向“構建綜合競爭力”轉變。ESG 是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工具,ESG 中的“E”所代表的環境維度與環保企業的基因高度契合,積極開展 ESG 實踐,有助于環保企業在“轉型變革”中突圍。(一)環保行業發展現狀(一)環保行業發展現狀2022 年 6 月 15 日,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生態環境部等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中國
7、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發布加快推進生態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力支撐碳達峰碳中和行動綱要(20212030 年)(以下簡稱行動綱要)。行動綱要圍繞產業結構和布局、技術水平、標準化水平、市場主體競爭力、一體化發展體系 5 個維度確定發展目標,加快環保產業發展,推動企業綠色低碳轉型。根據有關數據顯示,當前我國環保行業整體呈穩健發展態勢。產業發展上,產業發展上,環境產業資產規模、研發投入、人員規模等指標穩步上漲。根據環保產業協會相關報告顯示,2022 年我國生態環境產業相關上市公司 223 家,平均營業收入 28.81 億元;平均凈資產 45.04 億元,同比增長 2.64%;平均資產負
8、債率58.70%,同比增加 1.59 個百分點;平均凈資產收益率 5.91%,同比減少 0.83 個百分點;平均研發投入 0.72 億元,同比增長 2.72%;平均研發投入強度 2.51%,同比增 5 2024 中國環保行業發展報告加 0.13 個百分點;平均人均營業收入 79.77 萬元,同比降低 8.93%;平均人均凈利潤 7.28 萬元,同比降低 13.10%;平均市值 50.76 億元,同比降低 26.16%;平均市盈率(TTM)19.31 倍,同比降低 20.61%;平均市凈率(MRQ)1.13 倍,同比降低 28.06%。市場層面,市場層面,環保行業市場整體呈現穩中回暖趨勢。202
9、2 年全國監測生態環保相關領域中標項目合計 22611 個,總中標金額 13903.39 億元。其中,水務板塊項目 8559個,總中標金額 6843.48 億元;固廢板塊項目 6173 個,總中標金額 2689.50 億元;大氣板塊項目 3074 個,總中標金額 159.54 億元;生態板塊項目 4805 個,總中標金額 4210.42 億元。企業融資層面,企業融資層面,環保行業天然具有綠色產業的屬性,是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體系的重要部分,其涵蓋的多類綠色項目與活動在政策支持下可以通過綠色金融工具獲得融資。綠色債券和綠色 REITs 是環保行業獲取金融支持的常用工具,能夠有效幫助企業降低融資成本。
10、根據 wind 數據庫,2016 年以來,共有 16 家環保行業的上市公司發行了 34 只綠色債券,發行規??傆嫾s 170 億元(見表 1)。表 1 環保行業上市公司發行的綠色債券證券名稱證券名稱發行主體發行主體債券期限債券期限發行總額發行總額23 碧水源 MTN001(科創票據)碧水源25.023 天楹 GK中國天楹31.022 海峽環保 GN003海峽環保0.73971.022 上海環境 SCP004(綠色)上海環境0.7372.022 津創環保 GN001創業環保36.322 海峽環保 GN002海峽環保0.4321.522 海峽環保 CN001海峽環保0.4321.022 孫水源 5C
11、P001(綠色)碧水源0.24563.022 上環境 SCP0021(綠色)上海環境0.73972.022 上海環境 SCP001(綠色)上海環境0.42322.021 三峰環境 GN001三峰環境310.021 海峽環保 CN003海峽環保0.43321.521 上海環境 MTN001(綠色)上海環境33.0全聯環境商會:2023 中國環境企業 50 強發展報告,2023 年 12 月 20 日。https:/ 6 2024 中國環保行業發展報告21 中公用 MTN001)中山公用25.021 湘 MTN001(綠色)瀚藍環境33.021 海峽環保 CN001海峽環保0.4321.5注:數據
12、范圍為 2016 年 8 月至 2023 年 8 月(二)環保企業踐行(二)環保企業踐行 ESGESG 的相關要求的相關要求環保行業興起于上世紀六十年代,在我國經過近 60 年的發展,已初具規模?!笆奈濉币詠?,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一方面,一方面,國家先后出臺相關政策支持環保企業的發展。如,2021 年 3 月,“十四五”發展規劃要求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2023 年 8 月,財政部、稅務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聯合發
13、布關于從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公告,提出對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污染防治企業減按 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旨在進一步降低環保企業經營成本,支持其發展;2024 年 1 月,生態環境部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強調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積極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當前,環保企業仍處于發展的機遇期。另一方面另一方面,針對環保企業信息披露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日趨嚴格。2020 年以來,ESG 因素在企業運營和投資決策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我國 ESG 監管體系逐漸完善。在政策方面,在政策方面,2021 年 12 月,生態環境部發布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辦法,要求企業披露環境相關
14、信息,對企業環境污染風險防控等提出更高要求;在金融監在金融監管方面管方面,證監會、國資委、港交所、上交所、深交所等機構對企業信息披露要求從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轉向 ESG 報告,并逐步呈現強制化披露趨勢;在實踐方面,在實踐方面,政策鼓勵企業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氣候信息等專項工作及相關信息披露。表 2 環保企業 ESG 相關政策要求頒布頒布時間時間機構機構文件名稱文件名稱相關內容相關內容2023 年10 月生態環境部、國家市場監管局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成立的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依照本辦法開展溫室氣體自愿減排活動,申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和減排量的登記,參與溫室氣
15、體自愿減排交易。7 2024 中國環保行業發展報告2023 年8 月財政部、稅務總局、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關于從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公告對符合條件的從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業減按 15%的稅率增收企業所得稅。2023 年3 月香港聯合交易所2022 年上市委員會報告提出著重將氣候披露標準調整至氣候相關財務披露小組(TCFD)的建議及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理事會(ISSB)的新標準一致。2022 年8 月國務院國資委中央企業節約能源和生態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辦法按照各央企所處行業、能源消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水平和生態環境影響程度,進行分類管理,并明確央企節約能源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基本要求、
16、組織管理、統計監測與報告、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考核與獎懲等。2022 年8 月國務院國資委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工作方案要求推動更多央企控股公司披露 ESG 報告,力爭到 2030 年相關專項報告披露全覆蓋。2022 年4 月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工作指引要求增加公司的環境、社會和治理信息投資者溝通內容。2021 年11 月國務院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以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為工作方針,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2015 年5 月國務院中國制造 2025要求強化綠色監管,健全節能環保法規、標準體系,加強節能環保監察,推行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制
17、度,開展綠色評價。資料來源:公開信息整理(三)環保行業踐行(三)環保行業踐行 ESGESG 的意義的意義推動美麗中國建設。推動美麗中國建設。環保行業的核心使命在于保護和改善環境,這與美麗中國的建設目標不謀而合。通過踐行 ESG,環保企業能更有效地推動綠色低碳技術的應用,促進資源循環利用,減少污染物排放,從而直接貢獻于生態環境的改善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此外,環保企業的 ESG 實踐還能帶動整個產業鏈的綠色轉型,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平衡,進一步推動美麗中國的建設。改善人居環境改善人居環境。環保行業在提升人居環境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實施 ESG策略,環保企業能夠提供更優質的環保產品和服務,比
18、如空氣凈化、水處理和固體廢物管理等解決方案,有效改善居民的生活質量。同時,企業還可以通過社區參與和公益活動,提升社區的環保意識和參與度,共同營造宜居環境。帶動企業融資。帶動企業融資。在融資方面,環保行業的 ESG 實踐為其帶來了顯著的優勢。隨著投資者越來越關注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那些擁有良好 ESG 記錄的企業更容易 8 2024 中國環保行業發展報告獲得資本市場的青睞。通過展現其在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方面的努力和成果,環保企業能夠吸引更多的投資者,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和創新提供資金支持。9 2024 中國環保行業發展報告(一)報告發布:意識增強、數量增多(
19、二)報告編制:更趨于規范化、專業化(三)披露內容:采取氣候應對措施、適應產業轉型 10 2024 中國環保行業發展報告二、環保行業信息披露表現ESG 披露信息既是開展 ESG 評價的基礎,也是上市公司面向各類投資主體和利益相關方(其中包括監管機構、社區、職工、供應商、消費者、媒體等)進行全方位溝通、交流的重要渠道。依據申萬環保行業上市公司一級分類,截至 2024 年 5 月底,共收集到環保行業上市公司發布的相關 ESG 報告 57 份。通過對這些 ESG 報告進行分析,發現越來越多的環保企業開始關注 ESG 理念,并著手開展 ESG 相關實踐,提升自身 ESG 實踐能力,同時建立了較為全面的
20、ESG 信息披 露制度,提升了企業 ESG 信息披露的有效性。(一)報告發布:意識增強、數量增多(一)報告發布:意識增強、數量增多1.1.發布相關發布相關 ESGESG 報告的企業數量不斷增加,環保上市公司報告的企業數量不斷增加,環保上市公司 ESGESG 不斷增強不斷增強從近三年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的情況來看,環保行業上市公司的數量呈逐年增加趨勢。2022 年有 36 家企業,2024 年有 57 家,信息披露率由 26.7%上升到42.2%(見圖 1),整體呈現較快增長趨勢。申萬二級細分領域中,環境治理上市公司披露率為 47.2%,環保設備上市公司披露率為 24.1%。其中,瀚海環境、興蓉環
21、境、東江環保、江南水務等企業已連續發布了十年以上可持續發展報告(見表 3)。圖 1 近三年環保行業上市公司報告披露情況表 3 環保企業發布相關報告的情況(部分)11 2024 中國環保行業發展報告序號序號企業名稱企業名稱發布相關報告次數發布相關報告次數1瀚藍環境162興蓉環境143東江環保154江南水務125碧水源122.2.環保上市公司披露率達到環保上市公司披露率達到 40%40%以上,居于整個行業中位以上,居于整個行業中位依據申萬一級行業對 2024 年 5 月 31 日前披露的 30 個行業 ESG 相關報告披露率進行統計,A 股上市金融行業 ESG 相關報告披露率最高,其中銀行業披露率
22、達到 100%,環保行業位居中位,披露率達到 41%(見圖 2)。2024 年國防軍工、環保、電力設備等行業 ESG 披露率增長較快,其中環保行業增長超過 6 個百分點。圖 2 30 個行業 2024 年 ESG 報告披露率3.3.報告發布區域較為集中報告發布區域較為集中,國有企業報告發布量占據半數以上國有企業報告發布量占據半數以上從報告發布的企業性質和區域來看,環保上市公司集中在北京、廣東、江蘇、浙江、福建等地區。其中,北京的環保企業數量位居第一位,廣東、江蘇和浙江緊隨其后(見圖 3)。從發布報告的企業性質來看,國企一直在其中占據主要地位,2023年和 2024 年報告發布占比均在半數以上(
23、見圖 4)。這與 2023 年以來,國資委加強對國有企業的管理和可持續信息披露的要求有重要的關聯。12 2024 中國環保行業發展報告圖 3 環保企業所在區域分布情況圖 4不同性質的環保企業發布報告情況(二)報告編制:更趨于規范化、專業化(二)報告編制:更趨于規范化、專業化1.1.報告編制趨向標準化報告編制趨向標準化從報告名稱及形式上看,發布報告的企業中有近六成以上的企業名稱上呈現出向 ESG 靠攏的趨勢。2023 年企業發布的報告名稱有 ESG 報告、社會責任報告、ESG暨社會責任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等多種名稱,2024 年發布的報告主要有 ESG 報告和社會責任報告兩種,顯示出報告更為規范
24、,對相關報告的認識更為清晰(見表 4)。表 4 環保企業發布的相關報告名稱報告名稱報告名稱2023 年年2024 年年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ESG 報告1936 13 2024 中國環保行業發展報告社會責任報告1821ESG 暨社會責任報告/社會責任暨 ESG 報告3可持續發展(社會責任)報告1數據來源:根據樣本企業報告進行統計2.GRI2.GRI 是企業主要的參考標準是企業主要的參考標準從報告的參考指標來看,GRI 為報告編寫的主要參考依據,占比為 64.9%。深交所可持續發展報告(試行)、社科院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指南和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緊隨其后,是企業報告編制的重要參考,分別占比為 4
25、7.4%、43.8%、42.0%(見圖 5)。與 2023 年不同的是,國資委央企控股上市公司 ESG專項報告參考指標體系和 TCFD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建議報告首次成為報告編制的參考標準。這與 2023 年 7 月國資委發布關于轉發央企控股上市公司 ESG 專項報告編制研究的通知,參考 TCFD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建議報告確定企業氣候信息披露的范圍有關。圖 5 環保企業報告編制參考的相關標準3.ESG3.ESG 報告缺乏第三方鑒證報告缺乏第三方鑒證當前,國內環保上市公司納入國際評級的企業較少,目前查詢到的僅有北控水務(A)、首創股份(B)、浙富控股(B)、偉明環保(B)等企業獲得
26、 MSCI 評級。但企業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數據的真實性是第三方評級的核心,報告鑒證是保證企業 14 2024 中國環保行業發展報告數據真實性的重要一環。當前環保行業進行相關報告鑒證的企業數量較少,在企業信息披露不斷規范化和信息披露真實性的要求下,缺乏權威的第三方報告鑒證,對企業可持續發展信息的真實性有一定的影響,還可能導致部分企業在信息披露過程中出現漂綠行為(見表 5)。表 5環保上市公司 Sustainalytics(晨星)風險得分(部分)企業名稱企業名稱風險得分風險得分企業名稱企業名稱風險得分風險得分雪迪龍(002658.SZ)20.7上海環境(601200.SH)27.4偉明環保(603
27、568.SH)27.9碧水源(300070.SZ)28.7三峰環境(601827.SH)28.7首創環保(600008.SH)37.7興蓉環境(000598.SZ)39.8重慶水務(601158.SH)39.9數據來源:Sustainalytics 官網(三)披露內容:采取氣候應對措施、適應產業轉型(三)披露內容:采取氣候應對措施、適應產業轉型1.ESGESG 管理逐步得到落實管理逐步得到落實加強對 ESG 的管理工作、識別與篩選 ESG 議題、回應利益相關方的要求,制定相應的管理策略對環保企業從制度到實踐上落實企業的 ESG 治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與 2023 年相比,環保企業在 ESG
28、的治理方面有較大的提升,尤其是企業在 ESG 的相關管理部門設置上,由 2023 年的 29.2%上升到 2024 年的 59.6%,整體上升了將近 30%(見圖 6)。在其中,設置專門的 ESG 管理部門的企業相較2023 年也增加不少。這些說明,當前環保企業 ESG 管理工作不斷得到落實。15 2024 中國環保行業發展報告圖 6 環保企業 ESG 管理部門及利益相關方溝通情況2.2.針對氣候行動采取措施的企業明顯增加針對氣候行動采取措施的企業明顯增加應對氣候變化,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對環保企業而言具有先天的優勢。與 2023年相比,2024 年環保行業上市公司在氣候方面采取措施的企業數量增加
29、較快。其中,將“應對氣候變化”納入企業實質性議題管理的比例由 2023 年的 20%上升為2024 年的 42.1%(見圖 7)。如 2023 年碧水源首次參考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小組(TCFD)框架,結合自身特點與 TCFD 披露建議,對潛在影響公司資產的物理風險、轉型風險及機遇進行了識別、排序和管理。與此同時,目前能夠將“雙碳”目標切實融入企業長遠發展戰略的數量較少。多數環保企業在“雙碳”目標或實施路徑上將其歸于具體的項目或將其與“三廢”處理等具體行動或相關項目結合,真正能夠將“雙碳”目標落實到企業長遠戰略規劃的仍是少數。16 2024 中國環保行業發展報告圖 7環保上市公司環境氣候重
30、要程度占比3.3.環保企業更為注重清潔技術使用與創新環保企業更為注重清潔技術使用與創新由于目前國內尚未有統一的環保行業 ESG 標準,為進一步了解環保企業 ESG的特征,在參考國內外關于環保行業的 ESG 指標要求后,重點關注環保行業的生物多樣性保護、“三廢”處理、清潔技術使用與創新、環保教育等與環保行業密切相關的議題。通過對這些指標的統計發現,87.7%的企業積極開展“清潔技術使用與創新”,61.4%的企業針對“三廢”處理采取措施,另有 31.0%的企業開展環保培訓和志愿活動,14.0%的企業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見圖 8)。圖 8企業在降碳減排方面采取的措施 17 2024 中國環保行業發展
31、報告 18 2024 中國環保行業發展報告三、環保行業 ESG 評級分析中華環保聯合會 ESG 專業委員會基于公平披露的 ESG 信息和環保企業專項調研,對標企業環境社會治理(ESG)評價指南(團體標準),對環保企業進行 ESG 綜合評價,以榜樣的力量引導中國企業提升 ESG 建設水平,為中國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一)技術方案(一)技術方案1.1.評價對象評價對象本次評價對象篩選自申萬行業分類標準(2021)以及中證界定的環保上市公司范疇,特別聚焦于在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三大領域擁有公開信息披露記錄的企業,同時基于全國范圍內環保企業 ESG 專項調研所獲得的數據,共獲得了79 家
32、企業的有效樣本。數據采集的截止時間為 2024 年 6 月 30 日,本研究得到上海閔行區青悅環保信息技術服務中心的專業支持。2.2.評價模型評價模型以雙重重要性原則為指導,既關注財務重要性也關注影響重要性。借鑒國內外主流機構評價指標,接軌國際標準的同時,構建風險、機遇和影響的“三位一體”ESG 評價模型。指標選取指標選取。依據中華環保聯合會企業環境社會治理(ESG)評價指南(團體標準),針對環保行業的特性設置特色指標,并特別關注 ESG 爭議事件,以確保評估結果的準確性和客觀性。在此基礎上,初步構建 ESG 評價指標體系(見表6)。并對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三個層面的評價指標重要性按照 19
33、分進行打分,得到判斷矩陣。表 6 環保企業 ESG 評價體系一級指標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二級指標環境環境管理資源利用綠色發展 19 2024 中國環保行業發展報告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社會員工權益產品與服務創新發展供應鏈社會貢獻公司治理治理結構合規與風控信息披露一致性檢驗一致性檢驗:第一步:計算判斷矩陣一致性指標 CI=maxnn1(為矩陣的特征值,n 為矩陣的階數);第二步:查找對應的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 RI;第三步:計算一致性比例 CR=CIRI,如果 CR0.1,則認為判斷矩陣的一致性可以接受,否則需要修正。權重計算:權重計算:使用算術平均法、幾何平均法、特征值法分別求出權重后計算平均值,再根據
34、得到的權重矩陣計算各指標最終權重。模型檢驗模型檢驗:在對建立的模型進行驗證和調整的過程中,我們結合國內外主流機構的 ESG 評級結果,使用這些 ESG 評級數據來驗證我們建立的模型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之后,根據驗證和調整的結果,對模型進行進一步優化和完善。包括更新模型的參數、改進數據處理方法或引入新的分析工具等,不斷改進和提升模型的質量和性能。3.3.評價過程評價過程對于定性指標,采用等級賦分法,確立不同值域,以提升中間層的區分度。對于定量指標則根據實際情況選取等比例映射、等距分類、等差排序、行業縮放系數法等方法進行測評,以最大程度消除極值和行業特征等因素影響。比如對于碳排放、水資源消耗等數據,
35、根據累積分布函數計算行業縮放系數,基于行業縮放系數計算該項得分;對于慈善捐贈和鄉村振興等數據,則一方面考察企業的投入總額,另一方面考察企業的相對貢獻程度,然后綜合計算得出該項分值。對于爭議事件,則根據其所產生的影響程度進行適當的減分。對于在環境、社會等方面產生較大負面影響的企業事件,將給予較高的減分。相反,對于那些 20 2024 中國環保行業發展報告雖然存在爭議,但對環境、社會等影響較小的事件,我們則給予較低的減分。4.4.等級劃分等級劃分根據模型評價結果,將企業 ESG 評價結果從高到低劃分為 AAA、AA、A、BBB、BB、B、CCC、CC、C 九個等級。AAAA 級代表企業具有較為完善
36、的 ESG 治理體系,在國家、產業、民生和環境方面貢獻突出,并且社會環境風險管理的水平高;BBBB 級的企業初步建立了 ESG 治理體系,社會價值創造成績較好,社會環境風險管理較為健全;CCCC 的企業基本未建立 ESG 治理體系,社會環境風險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這類上市公司的 ESG 工作亟待加強。(二)評級結果(二)評級結果表 7 中國環保企業 ESG 評定等級序號序號企業簡稱企業簡稱證券代碼證券代碼星級星級1華光環能600475.SHAA2光大環境00257.HKAA3瀚藍環境600323.SHAA4首創環保600008.SHAA5盈峰環境000967.SZAA6高能環境603588.SH
37、AA7碧水源300070.SZAA8上海環境601200.SHAA9南網能源003035.SZA10重慶水務601158.SHA11川能動力000155.SZA12粵海投資00270.HKA13浙富控股002266.SZA14復潔環保688335.SHA15中國天楹000035.SZA16粵豐環保01381.HKA 21 2024 中國環保行業發展報告17節能環境300140.SZA18菲達環保600526.SHA19龍凈環保600388.SHA20清新環境002573.SZA21遠達環保600292.SHA22偉明環保603568.SHA23興蓉環境000598.SZA24中山公用00068
38、5.SZBBB25江南水務601199.SHBBB26龍源技術300105.SZBBB27中建環能300425.SZBBB28節能國禎300388.SZBBB29西子潔能002534.SZBBB30中材節能603126.SHBBB31上海實業環境00807.HKBBB32洪城環境600461.SHBBB33國機通用600444.SHBBB34啟迪環境000826.SZBBB35錢江生化600796.SHBBB36中科環保301175.SZBBB37玉禾田300815.SZBBB38深圳能源000027.SZBBB39中原環保000544.SZBBB40三峰環境601827.SHBBB41節能鐵
39、漢300197.SZBB42迪諾斯環保01452.HKBB 22 2024 中國環保行業發展報告43國統股份002205.SZBB44金圓股份000546.SZBB45東江環保002672.SH0895.HKBB46雪迪龍002658.SZBB47綜合環保集團00923.HKBB48綠色動力601330.SH1330.HKBB49沃頓科技000920.SZBB50清水源300437.SZBB51永興股份601033.SHBB52創元科技000551.SZBB53福龍馬603686.SHBB54力合科技300800.SZBB55軍信股份301109.SZBB56中國環??萍?0646.HKBB5
40、7中環環保300692.SZBB58大唐環境01272.HKB59海新能科300072.SZB60錢江水利600283.SHB61華新環保301265.SZB62建工修復300958.SZB63屹通新材300930.SZB64創業環保600874.SH1065.HKB65海峽環保603817.SHB66路德環境688156.SHB67僑銀股份002973.SZB68冠中生態300948.SZB 23 2024 中國環保行業發展報告69凱美特氣002549.SZB70舜禹股份301519.SZB71卓越新能688196.SHB72綠茵生態002887.SZB73中蘭環保300854.SZB74武
41、漢控股600168.SHB75中電環保300172.SZB76圣元環保300867.SZCCC77旺能環境002034.SZCCC78東望時代600052.SHCCC79中晟高科002778.SZCCC(三)評級概覽(三)評級概覽1.1.所處區域所處區域評價企業廣泛分布于 20 個省市自治區,其中廣東?。?3 家)、北京市(12家)、浙江?。?0 家)領跑全國,不僅企業總數居前三,A 級以上企業數量亦獨占鰲頭(見圖 9、10)。這一分布特征背后,顯示出明顯的地域集聚效應,反映了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政策引導力度及企業社會責任意識的綜合作用。24 2024 中國環保行業發展報告圖 9 企業所處區域圖
42、 10 ESG 評價 A 級以上企業所處區域2.2.上市地點上市地點就上市地點而言,深交所以 44 家居首,上交所與港交所緊隨其后(見圖 11)。值得注意的是,港交所上市企業在 ESG 評價中平均得分最高,顯著領先于上交所和深交所,這不僅體現了港交所對 ESG 管理的嚴格要求,也反映了其上市企業在可持續發展和社會責任方面的卓越表現(見圖 12)。這一差異,或可歸因于港交所更為嚴格的監管制度、更加國際化的投資者結構以及更成熟的 ESG 信息披露機制。25 2024 中國環保行業發展報告圖 11 企業上市地點圖 12 滬深港上市企業評價平均得分3.3.企業性質企業性質按控股權歸屬劃分,本次評價中,
43、國有企業共計 46 家,占比 58.2%;民營企業 33家,占比 41.8%(見圖 13)。進一步分析顯示,國有企業在 ESG 評價中的表現更為亮眼,其中 34.8%的企業榮獲 A 級以上評價,遠超民營企業的 21.2%。近年來,隨著國企央企改革的深入推進,大量國有企業涌入環保產業,不僅帶動了產業的綠色發展,更在 ESG領域樹立了新的標桿。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中堅力量,國有企業將社會責任視為自身三大責任之一,積極踐行并不斷優化 ESG 管理。這種自上而下的重視與推動,使得國有企業在 ESG 評價中整體表現更為突出,成為引領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典范。26 2024 中國環保行業發展報告圖 13
44、 企業性質分布(四)評級分析(四)評級分析1.1.三成企業三成企業位于位于 A A 級區間級區間,整體處于中游水平,整體處于中游水平ESG 評級結果分為 9 個等級,由高到低分為別是 AAA、AA、A、BBB、BB、B、CCC、CC、C。2023 年環保企業 ESG 評分均值為 57.76 分(滿分 100 分),整體處于 BB 級。從分布來看,評價處于 AAAA 級的企業數量為 23 家,占比 29.1%;處于 BBBB 級的企業數量為 52 家,占比 65.8%;處于 CCCC 級的企業數量為 4 家,占比 5.1%(見圖 14)??傮w來看,多數企業落在 B 級(包括 B、BB 和 BBB
45、)區間,呈現出“中間多,兩頭少”的分布特征。表明有 70%多的企業在 ESG 實踐方面的表現不夠成熟,處于評價體系的中游或下游水平。圖 14 環保企業 ESG 評級分布2.2.環境維度領先,治理維度滯后環境維度領先,治理維度滯后ESG 三大維度中,“E”與環保企業的基因高度匹配,環保企業具有先天的優勢,環境維度得分最高,得分 64.3 分,保持領先;其次為社會維度,為 55.0 分,企業在員工權益、產品與服務管理、社會貢獻等外部性社會活動中表現較好,體現出較強的社會責 27 2024 中國環保行業發展報告任感和包容性;公司治理維度平均得分最低,為 44.6 分,說明企業需要以加強 ESG 管理
46、為切入點,提高企業 ESG 管理水平,促進公司財務績效與 ESG 績效的同步增長(見圖15)。圖 15 環保企業 ESG 三維度得分3.3.治理維度分布集中,社會和環境差異明顯治理維度分布集中,社會和環境差異明顯進一步對環境、社會和治理三維度分析,環境維度和社會維度企業 ESG 評價等級分布相對分散,治理維度評價等級分布相對集聚(見圖 16)。這一現象表明,隨著企業ESG 實踐的不斷深入,不同企業間的 ESG 實踐水平更加容易在社會和環境維度方面表現出差異性。而在治理維度方面,由于大部分企業在積極探索和優化治理運作模式的過程中,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相對合理的治理方式,因此在該維度上的差異相對較小
47、。圖 16 環保企業 ESG 三維度評級分布 28 2024 中國環保行業發展報告4.4.環境管理表現突出,定量信息披露待加強環境管理表現突出,定量信息披露待加強環境維度聚焦于企業在環境管理、資源利用、應對氣候變化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的實踐成效。其中,環境管理表現最為突出,得分率高達 78.1%,彰顯了企業在該領域的扎實基礎和有效管理;生物多樣性保護指標得分率卻不足 40%,成為環保企業的明顯短板,亟需加強投入與改進(見圖 17)。不可忽視的是,現階段環保企業在環境定量指標的信息披露上仍存在較大的差距。以碳排放為例,僅有 31 家企業披露了范圍 1+2的碳排放信息,10 家企業披露了范圍 3
48、 的碳排放信息,而高達 48 家企業尚未進行任何碳排放信息的披露。環保企業需進一步提升環境定量指標的信息披露水平,通過詳實的數據如污染物排放量、用水量、用電量及綠色收入占比等,真實反映企業的綠色發展狀況。這不僅是對國家產業政策的積極響應,更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關鍵所在。圖 17 環保企業環境維度指標得分率5.5.社會貢獻差異大,供應鏈待優化社會貢獻差異大,供應鏈待優化環境維度主要考察企業在社會層面的員工權益、產品與服務、創新發展、供應鏈、社會貢獻等方面的實踐情況。具體來看,產品與服務、員工權益兩大指標得分率均超過60%,顯示出環保企業在保障員工福祉與提供優質產品服務方面的扎實
49、努力與顯著成效;創新發展、社會貢獻兩大指標得分率則位于 50%至 60%區間,表明企業在推動創新與承擔社會責任方面雖有一定進展,但仍存在提升空間;供應鏈指標得分率相對較低,僅為44.5%,揭示了環保企業在供應鏈管理與優化方面的不足與挑戰(見圖 18)。另外從變異系數來看,社會貢獻的變異系數高達 42.3%,意味著環保企業在社會貢獻方面的實踐 29 2024 中國環保行業發展報告差異較大,部分企業在此方面表現突出,而部分企業則相對滯后。圖 18 環保企業社會維度指標得分率6.6.治理維度表現均衡,爭議事件多發治理維度表現均衡,爭議事件多發治理維度主要考察企業在管治層面的治理結構、合規與風控和信息
50、披露等方面的實踐表現。整體來看,這三項指標的得分率較為接近,均落在 40%至 50%的范圍內,顯示出企業在這些方面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見圖 19)。在過去一年的評估周期內,參評企業中有 9 家企業發生過爭議事件,其中 6 起爭議直接關聯到治理層面,具體涉及信息披露的不準確性、違規交易行為等問題。這些事件不僅損害了企業的聲譽,也凸顯了當前企業在治理實踐中的薄弱環節。此次參與評價企業多為上市公司,受到更多的監管和公眾關注,因此對透明度和合規性的要求更高。然而,由于內部管理可能存在的疏漏、利益沖突的復雜性以及其他潛在因素,環保企業在治理方面可能面臨較大的挑戰。30 2024 中國環保行業發展報告圖
51、19 環保企業治理維度指標得分率(五)評級建議(五)評級建議綜合以上分析,建議環保企業重點關注以下幾方面:一是緊跟政策導向,保障可持續發展。環保行業發展與國家政策密切相關,政策導向性極強。環保企業應將國家政策視為引領產業發展的指南針,積極響應并踐行國家環保目標。同時加強對政策變化的前瞻性研究,及時調整經營策略,降低企業的風險敞口,挖掘潛在的投資機會,以應對政策變動帶來的挑戰和機遇,保障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二是強化技術創新,推動產業升級。技術創新是環保行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環保企業應加大創新力度,研發新技術、探索新模式、構建新業態,突破傳統的范疇,形成“雙碳”時代新的技術、服務和綜合解決方案,提升
52、降碳、治污支撐能力,積極適應持續更新的場景應用,通過差異化的細分市場尋找更多機遇,促進整個環保產業的升級和轉型。三是發揮公益屬性,履行社會責任。環保產業以滿足環境保護需求、解決環境問題為目標導向,具有顯著的公益屬性。環保企業應重視社會議題管理,如勞工權益、社區關系等,積極履行公益責任,通過參與環保公益活動、提供環保技術支持等方式,為防治污染、改善生態、保護資源提供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這不僅能夠彰顯企業的社會責任感,還能提升企業的社會聲譽和品牌形象。四是拓寬融資渠道,破解融資難題。環保行業投資周期長、資金需求大、投資回報慢的特點,使得企業普遍面臨融資難題。國內資本市場對 ESG 的關注程度日益提
53、升,ESG 投資已成為全球資產管理公司的新增長前沿,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新的途徑。環保企業應順勢而為,全面提升 ESG 管理能力,獲得資本市場支持,通過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綠色保險等綠色金融工具,降低融資成本,提高融資效率。五是深化 ESG 治理,提升企業價值。ESG 治理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環保企業應深化 ESG 治理,建立完善的企業治理架構和管理體系。通過明確 ESG 治理目標和責任分工,加強 ESG 管理能力的培訓和提升,推動 ESG 理念在企業的全面融入和落地執行。通過定期發布 ESG 報告,向利益相關方展示企業在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方面的表現和進展。同時,企業應積極回
54、應利益相關方的關切和訴求,加強與各方的溝通與協作,共同推動 ESG 理念的落地和實踐。通過深化 ESG 治理,提升企業的價值和競爭力,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31 2024 中國環保行業發展報告 32 2024 中國環保行業發展報告四、環保行業 ESG 發展特征當前,環保行業進入新的發展周期,從產業需求端來看,環保行業正由支撐污染防治攻堅戰逐步轉向支撐美麗中國建設和實現“雙碳”目標;產業領域拓展到源頭防控、清潔生產、循環利用、生態修復以及碳中和相關的領域,環保行業向著全過程減污降碳和清潔生產延伸。面對當前的行業發展變化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環保行業的發展呈現出以下特征。(一)主動適應氣候變
55、化,迎接機遇與挑戰(一)主動適應氣候變化,迎接機遇與挑戰隨著全球氣溫不斷上升,氣候變暖的速度不斷加快。2020 年,我國提出“雙碳”戰略目標,積極響應全球氣候變化的需要。當前,做好生態保護、環境治理、資源能源安全、應對氣候變化的協同控制、協同保護、協同治理,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環保行業在減污降碳中承擔著重要的責任和義務,面臨著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和機遇。1.適應氣候變化適應氣候變化。環保行業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主要體現為氣候減緩和氣候適應。在氣候減緩方面,隨著我國進入“降碳”的階段,政府、社會等都對環保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環保行業在減排、節能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在氣候
56、適應方面,隨著近年來暴雨、干旱、颶風等極端天氣的出現,需要環保行業加強風險管理,采取更多的措施應對氣候變化,提高氣候變化的能力。如錢江水務錢江水務在 三年高質量發展戰略規劃 中納入綠色低碳發展要求,明確公司碳排放短期及中長期目標,規劃低碳發展目標實施路徑,助推生產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變革。公司錨定碳排放目標,多措并舉開展溫室氣體控制管理,不斷增強自身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并促進產業鏈上下游提高氣候韌性,攜手共創綠色低碳未來。2.氣候變化的新機遇氣候變化的新機遇。一方面,環保行業具有天然的綠色屬性,符合綠色化產業目錄或綠債目錄的項目可通過綠色金融工具獲得較低的融資成本。另一方面,CCER(國家核證自愿
57、碳減排量)重啟,為環保企業的減碳業務帶來了市場激勵。環保企業在研發低碳綠色材料、環保裝備制造、能源利用升級等方面帶來了一定的機遇。如高能環境如高能環境深化智能化轉型,積極開展業務和生產領域的信息化建設,以信息化促公司轉型發展,積極謀求掌握發展主動權。2023 年,公司逐步推進智慧工廠建設,對原生產管理系統進行迭代升級,增加了倉儲管理功能、設備管理功能,實現了掃碼出入庫、備件安全庫存管理、備件閑置管理、設備巡檢管理、設備檢修管理、設備預警管理等功能,倉庫管理效率提升 70%。此外,公司全面采用工程項目管理系統對工程業務進行支撐及管理。該系統覆蓋公司三大工程板塊各技術領域,以 33 2024 中國
58、環保行業發展報告項目預算為核心,實現對于工程產值收益、物資采購、分包成本、項目設備等業務的集團管控。截至 2023 年末,該系統已支撐三大工程板塊 331 個工程項目。(二)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科技創新與應用(二)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科技創新與應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必須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助力碳達峰碳中和?!毕噍^于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高熱度行業,生態環保產業既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力軍,也是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無論是美麗中國建設,還是“雙碳”目標的實現,我國生態環保產業同樣面臨著轉型升級和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需求。1.1
59、.加快科技創新。加快科技創新。各類環保企業需要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向“高端化”發展轉型,加快科技創新??萍紕撔履軌虼呱庐a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創新不僅是環保行業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途徑。通過科技創新,能夠帶來更高效、更節能、更環保的解決方案。其次是新興的技術促進環保產品的迭代和優化。隨著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優化廢物處理流程,不僅提高處理效率,還能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如瀚藍環境專注于固廢、能源和水務等業務,同時注重環保服務與新能源的結合,加快新能源與綠色低碳的發展。公司發揮其區位優勢,通過供熱管道將生活垃圾焚燒
60、發電項目的余熱供應至周邊工業園區,提供綠色熱源,助力企業節能降碳。還利用餐廚垃圾產生的沼氣作為原料進行制氫,生產過程中無增加碳排放,稱為“綠氫”。2.智能環保設備的應用智能環保設備的應用。在當前環境治理政策升級和城市運行管理建設加快的雙輪驅動下,設備制造及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融合推動環保行業發展,機械化和數字化兩大趨勢催生了“智慧環?!崩砟詈蛯嵺`。智慧環保是互聯網技術與環境信息化相結合的概念,它借助物聯網技術,將感應器和裝備嵌入到各種環境監控對象中,通過超級計算機和云計算將環保領域物聯網整合起來,實現人類社會與環境業務系統的整合,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實現環境管理和決策的智慧。智慧環保具有全面感
61、知、高度整合、數字化與智能化等特點。當前國內外產生了一批智能環保的先行者,如聯運環境聯運環境不僅創立了垃圾分類數字化全鏈條管理體系,還應用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打造了垃圾分類“AI+”分類回收模式,在全國多地建設了數智化再生資源分揀中心。金鳳環保,通過引用智能化設備和控制系統,企業的生產效率提高了 30%,質量合格率提高了 20%;通過引入 ERP 系統和 CRM 系統,企業的管理成本降低了 20%,服務成本降低了 15%。(三)調整產業發展布局,提升產品服務與質量(三)調整產業發展布局,提升產品服務與質量 34 2024 中國環保行業發展報告伴隨央企國企帶動的行政區域和市場整
62、合的浪潮,以及區域環境質量和工業清潔生產的更高需求,環保產業也正由過去的拼資本、拼技術、拼商業模式的時代逐步過渡到拼綜合解決方案的新階段。1.調整產業布局調整產業布局。進一步來看,在傳統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在減污降碳和綠色高質量發展要求下,業態調整是環保企業的必經之路,但深掘傳統優勢業務“護城河”也會拓展新的發展空間和機會。比如清新環境清新環境聚焦的大氣板塊是公司的“看家本領”,原來主營電力行業,后來涉足鋼鐵產業,在政策驅動下,目前聚焦焦化和水泥行業。浙江鄉本鄉村發展有限公司浙江鄉本鄉村發展有限公司立足建材竹行業,通過持續的研發投入和市場拓展,在發展中不斷與國內外的企業及研究機構進行合
63、作與交流。在“雙碳”目標提出以來,公司聯合浙江瑞坤生態科技有限公司、中國聯合工程有限公司全面整合上下游產業資源,從事工程竹的生態生產及應用推廣,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與在工程竹領域擁有眾多研究成果的南京林業大學開展深度合作,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導向,依托 E0D 產業發展模式借助“中國中試城”發展平臺,順應了“以竹代塑”“以竹代木”“以竹代鋼”的環保綠色理念,注重資源的合理利用,充分挖掘竹材這一自然資源,促進可持續的資源利用,生產出具有無毒、無味、無污染、質輕、防潮、防火、防蟲蛀、耐酸堿等特點的生態竹產品,其表面平整光滑、力學性能好,重點應用于建材領域。2.提高服務與質量提高服務與質量。產品質量與服
64、務是環保企業成長中的重要因素。隨著環境治理政策的升級和加快,政府與客戶由依賴資源關系向重視產品和服務質量的轉變,環保企業需要從傳統的裝備導向和交易導向思維向以產品質量和用戶體驗為中心的新思維模式轉變,理解客戶真實需求,提供更為準確、具有創新性的產品和服務方案。首創環保集團首創環保集團致力于提供優質產品、高效運營服務及解決方案,通過洞察行業發展趨勢,堅持將環保產業的價值從污染治理轉化為資源能源化利用,開啟“水、固、氣、能”全業務板塊的數字化革命,推動社會邁向智慧環保時代,向客戶提供更多可供選擇的需求方案。首創環保深入推進安全標準化建設,在原水務板塊安全生產標準化的基礎上,建立了“1+7”模式的安
65、全生產標準化企標,規范了工作要求和作業現場安全技術要求,并促進各項安全生產舉措有效實施。(四)適應產業發展變化,滿足員工健康與成長(四)適應產業發展變化,滿足員工健康與成長1.人才晉升渠道人才晉升渠道。長期以來,環保行業的發展高端人才在晉升、薪酬、福利等方面存在不足等問題,隨著傳統業務的發展,環保行業不斷向高端化方向發展,需要企業在人才方面給予更多的投入和關懷。中材節能中材節能根據公司發展需求,制定員工教育培訓管理辦法,針對不同類型干部的成長規律和年輕干部的成長需求,建立集崗前培訓、理論培訓、講堂培訓、業 35 2024 中國環保行業發展報告務培訓、封閉培訓于一體的培訓體系,運用“集中學、觀摩
66、學、在線學、研討悟”相結合的培訓模式,加強對員工的教育培養,并廣泛開展勞動和技能競賽,結合集團工會“六比六保六爭創”活動,在全級次企業中開展技術革新獎和管理創新獎評選活動。2.員工職業健康與安全員工職業健康與安全。環保行業的工作內容多樣,包括環境監測、環境治理、環境評估、環境教育等多個方面。在一些環保細分領域由于獨特的操作環境,存在作業環境需要改善、健康安全意識需要加強、從業人員年齡結構偏大等問題。三峰環境三峰環境始終貫徹“生命至上、安全發展”的經營理念,在雙重防御機制全覆蓋基礎上強化員工隊伍安全意識與素質,構筑“人、機、料、法、環”全面受控的安全防線。2023 年,公司完善 HSE 管理體系,持續開展安全環保教育和應急演練,組織安全環保檢查 1642 次,開展應急演練 163 次,召開安全環保專題會議 746 次,全年未發生輕傷及以上安全責任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