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就業市場對國際化人才的認知既然留學是培養國際化人才的最優路徑,那么留學生畢業回來之后,在中國的企業里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嗎?讓我們先看一組英國文化協會的數據,他們對中國一些企業進行了調研,讓人力資源對他們的海歸新員工和本土新員工,在軟技能上進行一個比較。就群體而言,海歸新員工有幾個地方特別突出。用人企業認為海歸的創造力、人際交往能力、溝通展示能力確實更優秀,而這三個能力正是決定一個人未來在職場里走得更遠的非常重要的能力。此外,在時間管理、團隊協作上,用人企業也認為海歸更強一點。接下來再看一組普華永道的調研數據,普華永道做了二十幾年的全球 CEO 調研,在 2017 年疫情之前的一次調研中(包括中國
2、企業),詢問他們認為最難招聘到的人才技能,以及該技能對企業的重要程度。CEO 們反饋:擁有創造力的人才是最難招聘到的,此外,按照招聘難度依次排序的還有領導力、情商、適應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按照重要性程度進行排序,適應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這 5 種能力中最為重要的,而這也是在留學過程中可以得到充分鍛煉的兩種能力。只要出國之后,不讓自己的生活局限在在一個圈里面,而是真正地去融入當地積累學習和工作的經歷,那么在這兩方面的能力上一定會比同齡人要強很多。全球優質教育資源的競爭會更加激烈雖然疫情讓很多人倍感焦慮,但從實際數據來看,對留學需求的影響并不是很大。從研究生階段留學來看,全國 42 所雙一流
3、高校中的 28 所已經發布了 2020 年的本科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其中整體的出國(境)深造1 比例在 11% 左右,而疫情前 2019 年的這個數據是13%,只下降了 2%。在中國的 C92 高校里,2019 年的本科留學率,最低的是哈工大,接近 13%;最高的是北大,高達 30%。這些在中國最頂尖高校學習的學生,畢業之后依然想去國外更好的學校深造。再從本科階段留學來看,中國的國際學校數量從 2011 年的 649 所,增長至 2020 年的1293 所,疫情之下 2020 年仍新增57 所。這些就讀國際學校的孩子想再接軌國內的大學是比較難的,所以可預見的是未來本科留學群體仍會增長。雖然現在
4、國際關系有點復雜,但是只要疫情管控住,從長遠來看,中國的留學趨勢是會回到常規的狀態下。此外,疫情期間國家層面也提出了對于留學的肯定態度。在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中,表示疫情對于留學的影響是暫時的,重申將繼續通過出國留學渠道培養我國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各類人才。日前,教育部陳部長也提出來要鼓勵出國留學。中國的政策整體上有很強的穩定性??梢哉f,留學依然是時代的選擇。因此,疫情對留學影響有限。未來,對全球優質教育資源的競爭會更加激烈。我們該如何做準備呢?出國留學有幾個時間點。比較早的有中學就開始的,這個群體比較小眾,并不是對家庭條件要求高,而是對孩子本人的成熟度、學習能力,
5、以及親子關系的要求更高,但是確實會對未來申請國外的大學有更明顯的推動作用。此外,出國留學有兩個比較好的窗口期:一是高中畢業申請海外大學,目前全球排名前 200 的大學中有 51 所高校已經接受中國的高考成績;另一個是大學階段申請海外研究生。這兩個窗口期申請人數多,競爭壓力也集中在此。對此我的建議就是,不要等到窗口期再去啟動申請準備,提前兩到三年規劃是常規配置。要想申請到好學校,一定要規劃先行。申請頂尖學校需要額外花一些功夫,這不代表要比別人額外付出很多,而是要比別人早一點知道該干什么,更考驗整個過程的規劃能力。從整個留學過程來看:定位規劃、語言培訓、背景提升、院校申請、海外學習和生活、求職就業,每一環都要組織好。而整合好對應的資源,為大家提供以上各環節的優質服務,正是我們目前專注在做的事情。今年是我們連續第 7 年發布中國留學白皮書,我們希望通過科學的數據為學生們展現當下真實的留學現狀,從而可以在啟動留學規劃之前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定位。也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可以幫助更多的中國學生未來成長為真正的國際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