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文構建理論模型分析金融科技銀行業市場結構和小微企業信貸供給的關系,并基于2011 -2018年省級面板數據進行實證檢驗。研究結果表明:針對整個銀行體系,金融科技有助于推動銀行小微企業信貸供給;銀行業市場結構與小微企業信貸供給之間呈現“倒U”型關系,即存在最優銀行業市場結構;而金融科技發展水平影響銀行業最優市場結構?;谏鲜鼋Y論,得到如下政策啟示。第一,金融科技改變傳統的貸款技術,是解決整個銀行體系小微企業信貸供給問題的重要工具。面對金融科技的迅猛發展,中國的商業銀行都在加快轉型步伐,既有自己獨立發展金融科技的模式,也有與金融科技公司展開戰略合作的模式。整體而言,目前商業銀行的金融科技發展仍處
2、于探索階段,未來要進一步提高金融科技的運用水平,注重金融科技發揮效用的微觀基礎,持續提升小微企業信貸投放效率。第二,加快金融科技發展的同時也要關注銀行業市場結構問題,兩者須形成合力。中國各省份的銀行業市場結構存在較大差異,要適度推動銀行業競爭,不宜在全國范圍內一刀切。對于競爭程度已經較為激烈的省份,應避免銀行業之間的惡性競爭;而對于市場壟斷性仍較強的省份,應進一步促進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競爭發展。討論如何調整競爭格局的同時,要考慮當地銀行金融科技運用狀況,對于金融科技發展較快的省份,可適當鼓勵設立更多銀行業金融機構。第三,進一步優化信貸環境,更為市場化地推動銀行小微企業信貸供給。金融科技能否發揮更有效的作用,商業銀行和小微企業的信貸環境尤其重要。應避免簡單的行政性指令,堅持商業可持續的原則,政府部門銀行業金融機構和小微企業共同致力于完善外部市場環境。小微企業不斷提高自身發展規范,政府部門提供平等的市場待遇,征信體系不斷完備,銀行金融科技運用能力持續提升,才能最大程度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本文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風險管理能力是銀行小微企業信貸業務中的重要因素,但受限于理論分析能力和數據可得性,未能直接對其進行量化分析,可作為未來研究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