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葉片為發電機組關鍵零部件。由于風電建設項目招標時塔筒一般單獨招標,風機則包括葉輪和機艙兩部分。葉片的尺寸、形狀直接決定了能量轉化效率,也直接決定了機組功率和性能,因此風電葉片在風機設計中處于核心地位。全球風電葉片呈現多寡頭競爭格局,國內企業市占率低。葉片是整機中最貴,也是最重要的零部件,因此供應鏈策略對于整機廠來說顯得非常重要。對于風電行業來說,像其他制造業一樣,垂直整合和外采是兩個重要供應鏈采購模式。從歷史經驗來說,單一的垂直整合或完全自己生產都不是最優方式,最優的方式是對兩種模式進行平衡。葉片供應策略的選擇對于整機廠商來說是重要的,因為它會影響整機企業的競爭力、成本、差異化,最終會影響整機
2、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全球葉片供應鏈模式:獨立第三方葉片廠商為主流。葉片供應策略的選擇對于整機廠商來說是重要的,因為它會影響整機企業的競爭力、成本、差異化,最終會影響整機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從歷史經驗來說,單一的垂直整合或完全自己生產都不是最優方式,最優的方式是對兩種模式進行平衡。葉片制造企業分為兩種:獨立第三方、整機廠的葉片部門。在風電行業興起之前,市場上主流的情況是將葉片生產作為整機廠的一個部門。在過去的某個時點,幾乎所有的頭部整機供應商采取向上游采購葉片的供應鏈配套模式,所以從2006 年開始整個市場上的一體化葉片制造占比開始下降,到 2019 年該占比已經小于50%,這一變化可以從幾方面來解
3、釋:(1)2011-2014 年期間的市場波動,迫使整機廠商剝離或者關閉不穩定或者利用率低的葉片部門。(2)不少歐洲的整機企業如維斯塔斯、Enercon、SGRE 縮減了一體化策略,采取外購和自建相結合的供應方式。這種策略使得公司資產更輕、更靈活、更能適應市場的變化,在競價的背景下,采用這種方式的整機廠更有成本競爭力。(3)隨著全球各地風電的興起,以及新產品推出頻率的增加,通過外采葉片來控制資本支出、縮短跟進市場的時間,對于整機廠商來說更經濟。(4)產業鏈不斷成熟,在不同地區都有足夠好的獨立第三方葉片供應商出現,整機廠商外采葉片的意愿提高。(5)新興市場出現的大型獨立葉片企業對于整機廠滿足當地
4、要求來說在成本上是經濟的。(6)來自亞太地區的新興整機供應商更愿意使用原本已經在海外市場和海上風電領域領先的葉片獨立供應商。歐洲的獨立第三方葉片企業:歐洲是現代風機技術和葉片設計的起源地。許多歐洲葉片企業不僅生產和銷售葉片,還向新型市場提供“建造打印”的設計和許可。截至目前,隨著歐洲以外地區風電市場的迅速發展,以及不斷涌現的來源于削減成本、物流等方面的挑戰,葉片企業從歐洲不斷擴散到北美、拉丁美洲、亞洲,甚至印度和中東。歐洲現存的獨立第三方葉片企業從十年前的 10 多家,減少至2020 年的4 家,其中有2 家位于意大利的葉片企業專門生產匹配 kW 級風機的葉片,另外 1 家位于英國企業是專門制
5、造海上風機葉片的企業。歐洲葉片企業數量減少的本質原因在于市場的整合,中小型企業無力在成本、研發投入、全球化進展方面擁有競爭力。美洲的獨立第三方葉片企業:美國原本有 5 家著名的第三方葉片企業,3 家在美國,2家在巴西,但在2015 年,一家2008 年在美國密歇根成立的企業 Energetx Composites申請了破產保護,目前僅剩 4 家:TPI、MFG、Tecsis、Aeris。TPI 在美國一直以來都是最領先的龍頭企業,并且和世界領先的葉片企業 LM 保持著持續的競爭節奏。在 LM被 GE 收購后,TPI 就成為了真正唯一的具有全球基地的獨立第三方葉片企業。截至目前,TPI 在5 個
6、國家共擁有13 個生產基地,這家美國的上市公司順應近期新興市場的發展和整機企業葉片外包的趨勢,不斷擴大全球版圖,2016 至2019 年間公司的營收增長了87%。亞洲的獨立第三方葉片企業:幾乎所有的葉片企業都來自中國和印度。中國不僅僅是全球最大的整機制造基地,還是世界最大的葉片制造中心。2008 年,在中國有超過 50 家的處于不同經營階段的葉片供應商,但是2011-2013 期間,市場情況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這些葉片企業都面臨著產能過剩、需求銳減、支付延期、毛利率低下的問題。在經歷了接近10 年的發展后,目前中國僅有10 家第三方葉片企業存在,而前3 家企業控制了市場2/3 的本地市場。以金風科技為主要客戶,中材科技現在已經成為葉片領域的領導者。這家國有葉片制造企業在2020 年有10GW 產能,這大概是中國本地需求的1/3。株洲時代新材是中國第二大的葉片供應商,2020 年出貨3,000 套葉片。上海艾郎科技也有3,000套的葉片產能,但是部分是用做出口??偟膩碚f,中國的葉片企業當下秉持“走出去和海上風電”的發展方向,向海風和海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