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創達-深度報告:全球領先的平臺型智能操作系統服務商-211124(48頁).pdf

編號:56207 PDF 48頁 3.34MB 下載積分:VIP專享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中科創達-深度報告:全球領先的平臺型智能操作系統服務商-211124(48頁).pdf

1、 中科創達:全球領先的平臺型智能操作系統服務商 Table_CoverStock 中科創達(300496.SZ)深度報告 Table_ReportTime2021 年 11 月 24 日 Table_ReportTime2021 年 05 月 20 日 羅云揚 計算機行業分析師 執業編號:S1500521010001 郵箱: 2 證券研究報告 公司研究深度報告中科創達中科創達( (300496.SZ300496.SZ) ) 投資評級投資評級 買入買入 資料來源:萬得,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公司主要數據 收盤價(元)150.17 52 周內股價 波動區間(元)81.86-167.98 最近一月漲跌幅

2、() 24.51 總股本(億股) 4.25 流通 A 股比例() 75.27 總市值(億元)638.30 資料來源:萬得,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中科創達: 全球領先的平臺型智能操作系統服中科創達: 全球領先的平臺型智能操作系統服務商務商Table_ReportDate2021 年 11 月 24 日 本期內容提要本期內容提要: : 立足操作系統核心技術,多領域全面布局立足操作系統核心技術,多領域全面布局。公司提供以操作系統為核心的全棧式軟件服務,業務涵蓋智能軟件、智能汽車、智能物聯網三大板塊,擁有廣泛的客戶基礎,手機終端領域有三星、小米、VIVO 等廠商,芯片領域與高通、展訊等開展深度合作,汽車業

3、務覆蓋 200 多家主機廠。2015-2020年公司營收、利潤復合增速分別為 33.7%、30.5%,保持高速增長。 軟件定義汽車軟件定義汽車時代時代,座艙域,座艙域+駕駛域駕駛域+Kanzi 三駕馬車三駕馬車齊發力齊發力。軟件定義汽車時代,汽車軟件代碼數、單車軟件價值量、軟件占汽車成本快速提高,傳統汽車分布式 ECU 架構已經不能滿足汽車智能化的需要,正逐漸向域控制器 EE 架構、中央集中式 EE 架構進階。座艙域方面,公司與市占率第一的高通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座艙生態;駕駛域,高通 ride 平臺將于 2022 年正式搭載量產車型,又收購維寧爾補強自動駕駛能力,公司將全面受益于高通生態的建立

4、;公司擁有全球領先的 HMI 設計軟件 Kanzi,全球市占率已超50%。公司通過收購 rightware 等方式在汽車領域進行了大量的前瞻性布局,未來將持續享受汽車行業高速發展的紅利。 下游需求旺盛,物聯網強勁增長勢頭不減下游需求旺盛,物聯網強勁增長勢頭不減。公司物聯網業務以 TurboX 平臺為基,提供核心計算模塊、操作系統、算法、ADK 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從下游需求側來看,掃地機器人市場熱度不減,中高端的服務機器人、工業機器人穩步發展;FACEBOOK、微軟等互聯網巨頭紛紛布局元宇宙,引爆了AR/VR 市場;疫情期間視頻會議軟件蓬勃發展,自動駕駛技術也推動了車載攝像頭滲透率提升,came

5、ra 類產品空間廣闊;消費類物聯網下游需求旺盛,工業類物聯網悄然興起,公司物聯網業務具備長期發展的廣闊市場空間。 首次覆蓋,給予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買入”評級:評級:我們認為萬物互聯趨勢下,公司擁有強大的技術優勢,連接操作系統、芯片與終端廠商,在產業鏈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能夠將操作系統、 芯片與終端設備進行適配, 卡位優勢明顯。 預計 2021-2023年 EPS 分別為 1.56/2.19/3.00,對應 PE 為 96/68/50 倍。我們參考同業給予公司 22-23 年 PE 分別為 85 倍和 66 倍,對應市值在 795-845 億元,首次覆蓋給與“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風險提示:

6、1.市場競爭加??;2.芯片短缺問題加??;3.技術研發不及預期。 主要財務指標主要財務指標 2019A 2020A 2021E 2022E 2023E 營業總收入(百萬元) 1,827 2,628 3,780 5,260 7,119 增長率 YoY % 24.7% 43.8% 43.8% 39.2% 35.3% 歸屬母公司凈利潤(百萬元) 238 443 662 933 1,277 增長率 YoY% 44.6% 86.6% 49.3% 40.8% 36.9% 毛利率(%) 42.6% 44.2% 44.3% 44.4% 44.8% ROE(%) 12.4% 10.2% 12.9% 15.3% 1

7、7.4% EPS(攤薄)(元) 0.56 1.04 1.56 2.19 3.00 P/E 80.74 112.14 96.38 68.45 50.00 P/B 10.01 11.49 12.40 10.50 8.68 Table_ReportClosing 資料來源:Wind,信達證券研發中心預測 ; 股價為2021年11月24日收盤價 -20%0%20%40%60%80%20-1120-1221-0121-0221-0321-0421-0521-0621-0721-0821-0921-10中科創達滬深300hZgVdYiYcXbYzRxPyQvN6McM8OoMqQpNoPiNpOnMkPn

8、PvM8OpPuNNZsPnOuOrNoQ 3 目 錄 一、中科創達:全球領先的平臺型智能操作系統服務商 . 6 1.1 公司立足操作系統,發展智能軟件、汽車與物聯網業務. 6 1.2 多元業務協同發展,公司經營狀況良好 . 8 1.3 定增募集資金加碼研發,助力公司長遠發展 . 10 二、5G 技術快速發展,帶動公司手機業務穩步增長 . 12 2.1 操作系統核心提供商,連接產業鏈上下游 . 12 2.2 5G 滲透率提高+產品高端化,為手機行業帶來新的增長點 . 14 2.3 與頭部廠商深度合作,共享手機行業發展 . 16 三、軟件定義汽車,智能汽車業務前景廣闊 . 20 3.1 以操作系

9、統為基礎,智能座艙+智能駕駛+Kanzi“三駕馬車”拉動汽車業務高速發展 20 3.2 網聯化催生智能座艙與智能駕駛蓬勃發展,“軟件定義汽車”時代來臨 . 24 3.3 收購小而美科技公司,與產業鏈核心企業深度合作,全面布局汽車軟件 30 四、萬物互聯時代,智能物聯網業務大有可為 . 35 4.1 端、邊、云全面協同,為物聯網應用提供一站式技術服務 . 35 4.2 物聯網行業大發展,智能終端與工業物聯網前景廣闊 . 39 五、盈利預測、估值與投資評級 . 47 盈利預測及假設 . 47 估值與投資評級 . 48 風險因素 . 48 表 目 錄 表 1:核心團隊擁有豐富的技術經驗 . 7 表

10、2:公司主要收費模式 . 9 表 3:公司定增資金使用計劃 .11 表 4:公司定增資金使用計劃 .11 表 5:公司智能終端解決方案一覽表 . 13 表 6:公司具有差異化核心技術 . 13 表 7:公司智能座艙核心優勢 . 22 表 8:Kanzi 核心開發能力 . 23 表 9:2021 年智能網聯汽車相關政策 . 25 表 10:搭載高通機車芯片的車型 . 33 表 11:公司物聯網終端解決方案 . 38 表 12:平臺功能介紹 . 39 表 13:近年來物聯網行業相關政策 . 40 表 14:智能無人機行業內主要情況介紹 . 45 表 15:盈利預測 . 47 表 16:可比公司估值

11、 . 48 圖 目 錄 圖 1:公司歷史沿革 . 6 圖 2:公司股權結構 . 7 圖 3:公司主營業務 . 8 圖 4:2015-2021 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及增速 . 8 圖 5:2015-2021 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及增速 . 8 圖 6:2016-2020 年分板塊營業收入(億元) . 9 圖 7:2015-2020 年分模式營業收入(億元) . 9 圖 8:子公司及研發中心分布 . 10 圖 9:2015-2020 年分地區營業收入(億元) . 10 圖 10:2015-2021 前三季度費用率情況 . 10 圖 11:2018-2020 年研發費用及研發費用率(億元) . 10 圖

12、12:移動終端產業鏈 . 12 圖 13:2012-2021 年中國和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億臺) . 15 圖 14: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8 月我國 5G 手機滲透率和不同類型手機出貨量(萬臺) 15 圖 15:2019 年全球不同價位手機出貨量占比 . 16 圖 16:2020 年全球不同價位手機出貨量占比 . 16 圖 17:2021-2025 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億臺)預測 . 16 圖 18:2021-2025 年全球智能手機規模(萬億元)與均價(元). 16 4 圖 19:2015-2020 年全球和中國智能手機 TOP 品牌出貨量占比 . 17 圖 20:201

13、9Q3-2021Q2 全球手機廠商市場份額(銷售額計) . 17 圖 21:公司手機業務合作伙伴 . 18 圖 22:全球智能手機芯片競爭格局 . 18 圖 23:中科創達參與高通技術推廣 . 19 圖 24:中科創達為展訊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持 . 20 圖 25:2018-2020 年公司智能手機業務營收(億元) . 20 圖 26:2019-2020 年公司終端和芯片業務占比 . 20 圖 27:車載軟件產業鏈 . 21 圖 28:公司智能駕駛艙功能概述 . 22 圖 29:汽車用戶界面的多合一工具Kanzi One . 23 圖 30:Kanzi Hybrid 的 2D/2.5D 高級圖形

14、動效 . 24 圖 31:2016-2020 年智能汽車業務營收及其增速 . 24 圖 32:2016-2020 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銷量及滲透率 . 25 圖 33:2018-2025 年全球智能汽車出貨量及預測 . 25 圖 34:2016-2026 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市場規模及預測 . 26 圖 35:2019-2025 年中國自動駕駛市場規模 . 26 圖 36:2016-2021 年中國智能駕駛市場規模 . 26 圖 37:2019-2025 年智能座艙科技配置新車滲透率趨勢 . 27 圖 38:2019-2030 年全球智能座艙市場規模 . 27 圖 39:2019-2030 年中國

15、智能座艙市場規模(億元) . 27 圖 40:車載顯示屏數量趨勢(不含儀表、HUD、后視鏡) . 28 圖 41:2019-2030 年車載顯示屏分辨率趨勢 . 28 圖 42:汽車“新四化” . 28 圖 43:汽車 EE 框架框架由分布式向集中式進階 . 29 圖 44:2020 年部分高科技產品代碼量對比(萬行) . 30 圖 45:2025-2030 年不同汽車類型單車軟件價值量(美元) . 30 圖 46:2020-2025 全球汽車軟件市場規模(億美元) . 30 圖 47:公司收購小而美科技企業 . 31 圖 48:輔易航商業化運用案例 . 32 圖 49:汽車業務合作伙伴 .

16、32 圖 50:高通 Snapdragon Ride 平臺軟件生態豐富 . 34 圖 51:2021 年 6 月華為鴻蒙系統正式發布 . 34 圖 52:TurboX 智能大腦平臺 . 35 圖 53:TurboX 智能物聯網云平臺 . 35 圖 54:2016-2021 前三季度公司智能物聯網業務營收 . 36 圖 55:公司技術架構圖 . 37 圖 56:物聯網業務客戶與合作伙伴 . 37 圖 57:EB5 邊緣智能站應用場景與應用示例 . 39 圖 58:2018-2025 年全球物聯網連接終端(億個) . 41 圖 59:2019-2025 年中國物聯網連接終端(億個) . 41 圖

17、60:2020 年我國物聯網卡行業占比(截止 2020 年 8 月底) . 42 圖 61:中國物聯網支出規模預測 . 42 圖 62:2020-2025 年全球掃地機器人市場規模及預測 . 43 圖 63:2019-2024 年我國 AR/VR 行業支出規模 . 44 圖 64:2020-2030 年我國車載攝像頭數量 . 44 圖 65:2020-2030 年我國車內攝像頭數量及滲透率 . 44 圖 66:2013-2027 年中國智能無人機市場規模 . 45 圖 67:工業 4.0 與工業互聯網 . 46 圖 68:工業物聯網參考體系 . 46 5 與市場觀點不同之處 市場應重視公司座艙

18、域長期可持續發展能力市場應重視公司座艙域長期可持續發展能力。 市場普遍認為座艙域空間有限, 無法支持公司業務保持長期高速發展。 我們認為,(1) 在軟件定義汽車時代, 汽車不再是簡單的駕駛工具,而是能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的服務終端。 由傳統的分布式EDC架構向域控制器EE架構、中央集中式 EE 架構發展過程中,單車軟件價值量能夠保持長期增長,搭載智能座艙的汽車數量也越來越多, 座艙域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2) 汽車軟件的服務根據客戶的需求而不同,屬于非標品, 公司具有廣泛的客戶基礎和行業領先的核心技術, 在合作中能夠不斷獲得客戶的認可,從而提高合作的深度和廣度,提高汽車業務收入; (3)公司擁

19、有強大的并購、整合能力,2016 年公司收購 rightware 后,一方面 Kanzi 全球市占率由 20%提升至 50%,另一方面 Kanzi 從傳統的軟件提供商轉變為與公司業務一體的解決方案提供商, 實現了企業賦能。公司收購的 MM solutions EAD、輔易航也與公司產生了較好的協同作用,未來公司有望并購更多細分領域廠商,拓展業務版圖,為汽車業務帶來跳躍式增長。 市場應重視公司駕駛域潛在爆發力市場應重視公司駕駛域潛在爆發力。 我們認為, 未來自動駕駛芯片的競爭格局是兩家國際廠商(高通、英偉達) 、一兩家國內廠商在競爭中共榮共存的狀態,公司憑借著廣泛的客戶基礎和核心技術優勢,能夠對

20、接芯片、操作系統和主機廠,駕駛域業務的存在爆發力。高通通過收購維寧爾補強了自動駕駛軟件框架和應用軟件相關能力,同時 Snapdragon Ride 自動駕駛平臺目前已與長城、通用合作,搭載車型將于 2022 年正式量產,疊加高通座艙域良好的生態基礎,未來通過駕駛域、座艙域進行融合,有望在駕駛域占據較大的份額。 市場應重視公司在工業物聯網方面的業務發展空間市場應重視公司在工業物聯網方面的業務發展空間。公司物聯網業務分為消費類和工業類,目前以消費類為主,收入占比超 90%。根據中國信通院物聯網終端安全白皮書數據,2020 年全球物聯網終端為 130 億個,預計 2025 年達到 250 億個,年復

21、合增長率為 14%,工業物聯網終端將引領整體連接數增長。 公司在工業物聯網領域已經通過工業視覺開始布局,在消費類機器人(掃地機器人)上積累的技術經驗能夠為服務機器人、工業機器人業務的發展提供幫助。物聯網業務天花板遠未到來,未來 C+B 端物聯網智能終端需求持續旺盛。 6 一、中科創達:全球領先的平臺型智能操作系統服務商 1.1 公司立足操作系統,發展智能軟件、汽車與物聯網業務 公司發展歷程可以分為橫向深耕和縱向拓展兩個階段:公司發展歷程可以分為橫向深耕和縱向拓展兩個階段: 2008-2013 年年:深度耕耘深度耕耘立足操作系統立足操作系統,發展智能發展智能軟件軟件業務業務。2008 年公司成立

22、,設立之初主要從事面向移動智能終端的 Linux 系統產品的開發和相關技術服務,隨后拓展到Android 系統,并開始與移動芯片廠商高通、Flextronics 進行合作。2009 年協助聯想推出業界第一款智能本產品 Skylight。2010 年參與高通第一代 QRD 操作系統相關研發工作,同年獲高通、 arm、 展訊、 北極光投資。 2011 年與展訊開展戰略合作并成立&高通聯合實驗室。2013 年成立&Inter、微軟聯合實驗室。 2014 年至今年至今:橫橫向拓展向拓展收購核心企業收購核心企業,拓展汽車與物聯網領域拓展汽車與物聯網領域。2014 年公司與 Inter成立合資公司, 同年

23、進入智能汽車領域。 2015 年與 arm 成立合資公司, 進入智能物聯領域,同年于深交所上市。2016 年與高通成立合資公司創通聯達,創通聯達推出 TurboX 智能大腦平臺,應用于智能家居、VR/AR、無人機等領域;收購車載娛樂系統公司愛普新思與慧馳科技,芬蘭智能汽車人機交互和引擎公司 Rightware,其 Kanzi 軟件在全球汽車視覺軟件中市占率第一。2017 年收購保加利亞圖像視覺技術公司 MM Solution。2018 年推出 AI 開發套件 TurboX AI Kit。 2019 年推出 TurboX 邊緣智能平臺, 完成 3D 互聯座艙平臺研發。 2020年收購自動泊車公司

24、輔易航 51%股份。 圖圖 1 1:公司歷史沿革公司歷史沿革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招股說明書,公司公告,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股權結構清晰,實控人為趙鴻飛。股權結構清晰,實控人為趙鴻飛。公司股權結構清晰,創始人趙鴻飛自公司上市以來一直為實際控制人, 香港中央結算公司持股7.29%, 越超有限公司持股4.14%, 陳曉華持股2.26%,其他公眾股東持股 55.87%。公司子公司共 76 家,包括愛普新思、慧馳科技、Rightware、MM Solution 和輔易航等。 7 圖圖 2 2:公司股權結構公司股權結構 資料來源:Wind,企查查,信達證券研發中心;數據截至2021年11月24日 核心團隊

25、結構穩定,擁有豐富的技術經驗。核心團隊結構穩定,擁有豐富的技術經驗。公司創始人趙鴻飛為北京理工大學碩士,曾任職于恩益禧-中科院軟件研究所,現擔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公司董事陳曉華為清華大學學士, 2009 年起擔任公司董事, 現持股 2.26%, 為第二大個人股東。 鄒鵬程為清華大學學士,曾就職于恩益禧-中科院軟件研究所、中科紅旗軟件科技有限公司,2008 年加入中科創達,歷任市場部總監、高級副總裁、副總經理。耿增強為中科院碩士,曾任無錫亞聯開源軟件技術有限公司總裁,領導亞洲開源 Linux 系統Asianux 操作系統的中/日/韓/越多國聯合開發和推廣;北京中科紅旗軟件技術有限公司產品市場總

26、監,領導第一代移動終端(MID)的Midinux 操作系統的開發和推廣;現任中科創達總裁。 表表 1:核心團隊擁有豐富的技術經驗核心團隊擁有豐富的技術經驗 公司高管公司高管 職位職位 簡介簡介 趙鴻飛 董事長 北京理工大學碩士,曾任職于恩益禧-中科院軟件研究所,2008 年起創立中科創達,2009 年起擔任董事長。 陳曉華 董事 清華大學學士,2009 年起擔任公司董事,目前持股 2.26%,為第二大個人股東。 鄒鵬程 副總經理 清華大學學士, 曾任職于恩益禧-中科院軟件研究所、 中科紅旗軟件科技有限公司, 2008 年加入中科創達,歷任市場部總監、高級副總裁、副總經理 耿增強 總裁 中科院碩

27、士,曾任無錫亞聯開源軟件技術有限公司總裁,領導亞洲開源 Linux 系統Asianux 操作系統的中/日/韓/越多國聯合開發和推廣;北京中科紅旗軟件技術有限公司產品市場總監,領導第一代移動終端(MID)的 Midinux 操作系統的開發和推廣;現任中科創達總裁。 資料來源:Wind,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公司憑借在操作系統領域的技術優勢,面向智能公司憑借在操作系統領域的技術優勢,面向智能軟件軟件、網聯汽車、物聯網推出一系列產品、網聯汽車、物聯網推出一系列產品和解決方案。和解決方案。 2008 年公司成立之初主營業務就定位于操作系統, 對 Android、 Linux、 Windows等操作系統進行

28、長期研究與開發,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面向智能手機、網聯汽車、物聯網推出了一系列產品和解決方案, 主要有: 適用于智能手機、 無人機、 機器人、 智能相機、 VR/AR等智能終端的定制化專屬智能操作系統解決方案;面向汽車廠商和 Tier1 提供智能座艙解決方案及工具產品;推出 TurboX 物聯網開放智能大腦平臺,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面向邊緣計算推出物聯網開發框架平臺 TurboX Edge Platform。 8 圖圖 3 3:公司主營業務公司主營業務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1.2 多元業務協同發展,公司經營狀況良好 公司業務持續穩定發展, 營業收入與利潤保持公司業務持續穩定發展

29、, 營業收入與利潤保持快速快速增長態勢。增長態勢。 營業收入上, 公司營收由 2015年的 6.15 億元增加到 2020 年的 26.28 億元,年復合增速為 33.7%;2021 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 26.72 億元,同比增長 49.5%,。利潤方面公司歸母凈利潤由 2015 年的 1.17 億元增加到 2020 年的 4.43 億元, 年復合增速為 30.5%; 2021 年前三季度, 公司實現利潤 4.50億元,同比增長 54.2%;公司利潤僅 2017 年出現下滑,當年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 35.1%,系新業務智能汽車和智能物聯網投入較大所致。 公司營收和利潤的增長主要得益于軟件

30、行業快速發展,公司智能軟件、智能汽車、智能物聯網業務量明顯增加。 圖圖 4 4:2015-2021 前三季度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及增速及增速 圖圖 5 5:2015-2021 前三季度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及增速歸母凈利潤及增速 資料來源:Wind,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資料來源:Wind,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智能智能軟件軟件業務收入最高,汽車和物聯網業務占比逐漸增加。業務收入最高,汽車和物聯網業務占比逐漸增加。公司收入可分為智能軟件、智能網聯汽車、智能物聯網三大板塊,公司智能軟件業務以手機為主公司智能軟件業務以手機為主,2020 年收入 11.62 億元,同比增長 20.2%,占總收入的 44%;

31、智能網聯企業收入 7.7 億元,同比增長 60%,占0%10%20%30%40%50%60%0.05.010.015.020.025.030.0營業收入(億元)同比-60%-40%-20%0%20%40%60%80%100%120%0.00.51.01.52.02.53.03.54.04.55.0歸母凈利潤(億元)同比 9 總收入 29%;智能物聯網收入 6.95 億元,同比增長 83%,占總收入 26%。公司智能軟件業務占比逐漸降低,智能網聯企業和智能物聯網業務的發展較快,是公司的主要增長點。 圖圖 6 6:2016-2020 年年分板塊營業收入(億元)分板塊營業收入(億元) 圖圖 7 7:

32、2015-2020 年年分模式營業收入(億元)分模式營業收入(億元) 資料來源:Wind,公司公告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資料來源:Wind,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公司收費模式公司收費模式可可分為軟件開發、技術服務、商品銷售和軟件許可。分為軟件開發、技術服務、商品銷售和軟件許可。2020 年軟件開發、技術服務、商品銷售、軟件許可的占比分別為 36.3%、36.5%、22.9%、4.4%,受益于公司物聯網業務的快速發展, 商品銷售模式收入由 2015 年的 0.17 億元增加至 2020 年的 6.01 億元,年復合增長為 104%,占比也由 2.8%提升至 22.9%。 資料來源:公司年報,信達證券研發

33、中心 全球化布局成效顯著,國內外營收占比約為全球化布局成效顯著,國內外營收占比約為 1:1。公司總部位于北京,子公司及研發中心分布在全球 30 個地區,可以為全球客戶提供便捷、高效的技術服務和本地支持。從營業收入來看,各地區營收增速基本與公司總體營收增長保持同步,2020 年中國大陸、歐美、日本、其他地區營收占比分別為 56.2%、22.1%、15.3%、6.4%,國內外營收占比約為 1:1。 051015202530智能軟件智能網聯汽車智能物聯網05101520253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H1軟件開發技術服務商品銷售軟件許可表表 2:公司主要收費模式公司主

34、要收費模式 收費模式收費模式 簡介簡介 軟件開發 根據客戶的實際需求,進行專項軟件設計與定制化開發,最終向客戶交付開發成果,收取開發費用的業務模式 技術服務 根據客戶需求,提供相應的技術人員并開展技術支持、技術咨詢、系統維護等服務,收取服務費用的業務模式 軟件許可 授權客戶使用本公司自主擁有的軟件產品等知識產權,按照授權期限或客戶搭 載本公司軟件的產品出貨量收取相關授權費用的業務模式 商品銷售 向產業鏈內各類廠商銷售軟硬件一體化產品,PCBA 和整機產品的設計服務、配套軟件產品的授權、軟件定制工具的提供和軟件開發服務等 10 圖圖 8 8:子公司及研發中心分布子公司及研發中心分布 圖圖 9 9

35、:2015-2020 年分地區營業收入(億元)年分地區營業收入(億元)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資料來源:Wind,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公司費用管控良好,高研發投入提高公司競爭力公司費用管控良好,高研發投入提高公司競爭力。公司上市以來費用管控良好,三費合計由2015年的33.26%下降至2020年的29.68%; 其中銷售費用由2015年的3.37%增加至2020年的 4.15%,總體保持平穩;管理費用由 2015 年的 30.52%降低至 2020 年的 25.29%,呈逐年下滑趨勢;財務費用由 2015 年的-0.63%微增至 2020 年的 0.24%,波動較小。公司屬于高科

36、技企業,全球范圍內共有 8500 名員工,其中研發人員占比超 90%;2018-2020 年公司研發費用保持較快增長,研發費用率保持在 14%以上,高研發投入有助于提升公司在智能手機、汽車、物聯網領域的競爭力。 圖圖 1010:2015-2021 前三季度前三季度費用率情況費用率情況 圖圖 1111:2018-2020 年研發費用及研發費用率年研發費用及研發費用率(億元)(億元) 資料來源:Wind,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資料來源:Wind,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1.3 定增募集資金加碼研發,助力公司長遠發展 定增募集資金定增募集資金 17 億元,用于研發億元,用于研發智能網聯汽車操作系統智能網聯汽車

37、操作系統、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智能駕駛輔助系統、5G 智能終智能終端認證平臺端認證平臺、多模態融合技術多模態融合技術和和中科創達南京雨花研究院中科創達南京雨花研究院建設項目建設項目。2020 年 2 月 24 日,公司發布2020 年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 ,擬募集 17 億元用于智能網聯汽車操作系統研發項目、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研發項目、5G 智能終端認證平臺研發項目、多模態融合技術研發項目和中科創達南京雨花研究院建設項目。2020 年 8 月 11 日,公司完成定增,發布創業板非公開發行股票 新增股份變動報告及上市公告書 ,本次非公開發行新增股份 20,652,110 股,于 2020 年 8 月 1

38、2 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 05101520253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H1中國大陸歐美日本其他國家和地區-5%0%5%10%15%20%25%30%35%4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Q1-3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合計0%2%4%6%8%10%12%14%16%18%0.00.51.01.52.02.53.03.54.04.52018201920202021Q1-3研發費用研發費用率 11 表表 3:公司定增資金使用計劃公司定增資金使用計劃 項目名稱項目名稱 總投資總投資(萬元)(萬元) 募集資金額募集資金額(萬元)(萬

39、元) 智能網聯汽車操作系統研發項目 92,131.53 65,909.15 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研發項目 55,715.79 36,825.32 5G 智能終端認證平臺研發項目 41,649.31 21,868.05 多模態融合技術研發項目 12,660.24 8,227.67 中科創達南京雨花研究院建設項目 51,362.90 37,260.59 總計 253,519.77 170,090.78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定增項目推動各項業務快速發展,提高公司綜合競爭力定增項目推動各項業務快速發展,提高公司綜合競爭力和盈利能力和盈利能力。智能網聯汽車操作系統研發項目擬建設新一代智能網

40、聯汽車操作系統, 統一車內智能駕艙域、 智能駕駛功能及云端服務, 兼具軟硬件拓展性; 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研發項目擬打造一個全連接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 SmartDrive; 5G 智能終端認證平臺研發項目擬建立 5G 智能終端認證平臺, 面向 5G 智能終端全生命周期提供開發、測試、認證一站式解決方案;多模態融合技術研發項目擬深入研究和開發多模態融合技術、 多模態智能應用總線; 中科創達南京雨花研究院建設項目擬研發并建立以傳統圖像技術結合 AI 算法的“計算成像”平臺、研發應用計算機視覺技術的垂直算法平臺。我們認為,這有助于加快實施公司自身發展戰略,推動各項業務快速發展,進一步增強公司綜合競爭力,

41、提升盈利能力。 表表 4:公司定增資金使用計劃公司定增資金使用計劃 項目名稱項目名稱 項目建設目標項目建設目標 作用作用 智能網聯汽車操作系統研發項目 本項目充分整合現有的技術、 平臺、 方案、 產品和人才等要素, 定義了 ThunderAuto智能網聯汽車操作系統,擬建設具備車云結合、開放、統一、安全等特點的新一代智能網聯汽車操作系統,統一車內智能駕艙域、智能駕駛功能及云端服務,兼具軟硬件擴展性 為行業用戶提供完善的開發環境及工具,支持智能網聯汽車行業的創新和發展。 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研發項目 本項目依托中科創達的智能網聯汽車操作系統,旨在打造一個?連接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 SmartDrive

42、,主要構成包括:硬件抽象平臺、軟件開放平臺、車云服務平臺、應用開發部署平臺。 為行業提供安全的、開放的、可擴展的、可升級的智能駕駛輔助平臺,解決目前 ADAS 系統各自為政、軟硬不分離、集成成本高、迭代演進難等問題。 5G 智能終端認證平臺研發項目 本項目將建立 5G 智能終端認證平臺,面向 5G 智能終端全生命周期提供開發、測試、認證一站式解決方案,包括 5G 智能終端認證中心和 5G 智能終端開發平臺。 12 多模態融合技術研發項目 (1)研發多模態智能數據總線,深入研究和開發多模態融合技術,具體包括:多模態數據采集技術,重點解決對多模態數據的清洗、降噪和安全傳輸;多模態數據匯總技術, 重

43、點解決對多模態數據的共性化處理和統一管理; 多模態數據處理技術,重點解決對多模態數據的模塊化處理和復用 (2)研發多模態智能應用總線,不斷拓展新的業務應用領域,特別是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和企業數字化轉型服務領域, 為公司未來業務拓展提供數據和核心技術支持;為公司業務規模的擴大奠定基礎 中科創達南京雨花研究院建設項目 (1)計算機視覺技術研發項目。目前在計算機視覺領域,以光學鏡頭和專用數字圖像處理芯片為主的“數字成像”技術的演進已經遇到瓶頸,以軟件和算法為主的“計算成像”成為趨勢。本項目針對計算機視覺領域的技術難題,研發并建立以傳統圖像技術結合 AI 算法的“計算成像”平臺 (2)目前在工業質檢領域

44、,面臨產線環境和缺陷類型多樣的挑戰,如何解決算法通用性的問題是難題。本項目將研發應用計算機視覺技術的垂直算法平臺,瞄準算法的有效性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二、5G 技術快速發展,帶動公司手機業務穩步增長 2.1 操作系統核心提供商,連接產業鏈上下游 公司為芯片、智能終端、元器件公司為芯片、智能終端、元器件、應用軟件廠商應用軟件廠商和運營商和運營商提供手機操作系統產品與服務。提供手機操作系統產品與服務。公司作為操作系統產品和服務提供商, 擁有領先的智能終端解決方案, 能夠為客戶提供優質的工程技術服務和全方位的技術咨詢。 與芯片廠商(高通、華為、arm、 三星半導體、瑞薩、Inte

45、r 等) 、手機廠商(華為、OPPO、VIVO、小米、三星等) 、元器件廠商(東芝、豪威科技、舜宇等) 、運營商(ATT、威瑞森、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 、應用軟件廠商(騰訊、百度、阿里、支付寶等)優質企業展開合作。 圖圖 1212:移動終端產業鏈移動終端產業鏈 資料來源:招股說明書,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13 公司智能終端解決方案包括智能終端軟件差異化、運營商定制化與認證、自動化測試、系公司智能終端解決方案包括智能終端軟件差異化、運營商定制化與認證、自動化測試、系統升級統升級 FOTA、硬件設計和、硬件設計和 Camera 一站式一站式,覆蓋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智能手表、腕投等)等終

46、端產品。軟件研發則完全覆蓋內核驅動程序集成、框架優化、運營商認證實現、安全增強、新設計的用戶界面、上層應用定制化等重要環節 表表 5:公司智能終端解決方案一覽表公司智能終端解決方案一覽表 解決方案解決方案 簡介簡介 智能終端軟件差異化 針對客戶產品的不同需求,差異化包括底層驅動適配、特殊功能開發、系統裁剪、功耗優化、性能優化、多模支持、定制化 ROM 等。對可穿戴產品有深度定制能力,滿足可穿戴設備獨有的低功耗、小內存需求,并且在設備智能連接方面提供中科創達自主研發的完整解決方案。 運營商定制化與認證 在功能、界面交互、互聯、安全、預裝包等方面,對智能手機軟件系統進行定制,使之滿足各種運營商需求

47、;豐富的運營商認證經驗和現場支持團隊,能夠幫助客戶極大的縮短開發周期和順利通過運營商認證流程。 自動化測試 在移動終端測試領域擁有超過兩百名工程師,具有跨平臺產品測試能力,可以提供全領域覆蓋的測試方案、咨詢與服務,有效地幫助客戶提升和改善產品質量 系統升級 FOTA ThunderFOTA 是一種一站式的 E2E OTA 解決方案,支持多種架構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視和機頂盒、智能網聯汽車設備以及 IP Camera、無人機等物聯網終端。服務網絡支持全球部署。靈活的 GUI 工具可幫助廠商制作全系統、應用、Firmware 甚至是驅動的升級包。ThunderFOTA 通過了 OMA-DM 標準的

48、認證,為終端廠商提供了一種安全可靠、靈活易用的系統升級方案。 硬件設計 Camera 一站式 可提供從驅動、Framework、算法、圖形圖像系統優化到應用程序開發等一套完整、全面的 Camera 解決方案,目前已和國內外多家手機廠商及相機器件廠商達成深入合作關系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連接產業鏈上下游,具有提供差異化操作系統的核心技術。連接產業鏈上下游,具有提供差異化操作系統的核心技術。芯片廠商提供的標準化芯片與終端廠商的實際需求存在差距,公司具有性能優化、Camera 算法、功耗優化、底層驅動適配、多窗口、小內存、系統裁剪、ROM 定制、多模多卡支持等核心技術,能夠有效地對

49、接芯片廠商與終端廠商,是產業鏈不可或缺的一環。 表表 6:公司具有差異化核心技術公司具有差異化核心技術 解決方案解決方案 示意圖示意圖 簡介簡介 性能優化 從操作系統層面提高產品性能,加快系統啟動速度、提升用戶界面流暢度 Camera 算法 從驅動、調優到數十種算法提升拍照體驗 14 功耗優化 智能識別應用類型,在節電和體驗之間保持平衡 底層驅動適配 針對客戶定制的硬件平臺,集成與調整底層驅動程序,使硬件平臺和外圍設備高效運轉 多窗口 支持分屏、浮動窗口,為平板等終端帶來多任務功能 小內存 針對特殊移動終端進行內存優化,使 Android 系統在 512MB 內存流暢運行 系統裁剪 針對可穿戴

50、等設備的小存儲特點,對 Android、Linux 等操作系統進行裁剪,精簡系統功能 ROM 定制 基于 Android 系統深度優化、定制、開發的第三方手機操作系統,能夠帶給國內用戶更為貼心的 Android 智能手機體驗。 多模多卡支持 支持 TD-LTE、FDD-LTE、GSM、TD-SCDMA、WCDMA 等多種網絡模式,更能提供雙卡雙待、雙卡單待等完整解決方案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2.2 5G 滲透率提高+產品高端化,為手機行業帶來新的增長點 傳統智能手機傳統智能手機 2017 年迎來拐點, 出貨量年迎來拐點, 出貨量逐漸回落逐漸回落。 智能手機出現以來, 整個市場

51、快速擴張,根據 IDC 和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數據,2012 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 7.25 億臺,到 2016年已達到 14.71 億臺,實現出貨量翻了一番,在 2017 年達到最高點 14.72 億臺。隨后幾年一直至今,智能手機市場處于相對飽和狀態,出貨量有所回落,2020 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 12.92 億臺, 我國智能手機出貨量變化與全球類似, 2020 年我國智能手機出貨量為 3.26億臺。 15 圖圖 1313:2012-2021 年中國和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年中國和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億臺)(億臺) 資料來源:IDC,前瞻產業研究院,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5G 手機滲透率手機滲透率

52、迅速提高,迅速提高,2021 年年 8 月達到月達到 73%。據中國信通院數據,2020 年我國 5G 手機出貨量 1.63 億部,占當年出貨量的 52.9%;2021 年 1-8 月,5G 手機出貨量 1.68 億部,同比增長 79.7%, 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 74.1%。 分月度數據來看, 5G 手機滲透率逐步提升,2021 年 7 月滲透率達 80%,隨后有所回落,2021 年 8 月滲透率為 73%,但仍保持在 70%以上。 圖圖 1414:2020 年年 1 月至月至 2021 年年 8 月我國月我國 5G 手機手機滲透率和不同類型手機出貨量滲透率和不同類型手機出貨量(萬臺)(萬臺)

53、 資料來源:中國信通院,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手機單機價值量提高,手機單機價值量提高,5G 應用創新趨勢下應用創新趨勢下單機單機軟件軟件和和操作系統操作系統價值量價值量有望有望隨之提高隨之提高。盡管2020 年受到疫情影響,智能手機出貨量呈下降趨勢,但從 IDC 及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不同價位智能手機出貨占比可以看到,0-300 美元手機占比下降較快,300-400 美元、400-500美元、500 美元以上手機占比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隨著人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在智能手機上的消費投入意愿會有所增加,高端智能手機仍然會是發展趨勢。軟件、操作系統是手機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手機的高端化必然會帶動軟件、操作系統價

54、值量的提升。 0246810121416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全球手機出貨量中國手機出貨量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0%10%20%30%40%50%60%70%80%90%5G出貨量4G出貨量2G/3G出貨量5G手機滲透率 16 圖圖 1515:2019 年全球不同價位手機出貨量占比年全球不同價位手機出貨量占比 圖圖 1616:2020 年全球不同價位手機出貨量占比年全球不同價位手機出貨量占比 資料來源:IDC,前瞻產業研究院,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資料來源:IDC,前瞻產業研究院,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55、5G 滲透率提高滲透率提高+產品高端化,為智能手機市場帶來新的增長點。產品高端化,為智能手機市場帶來新的增長點。智能手機設備的使用周期約為 2-3 年,未來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以存量更新為主,根據遠瞻智庫統計數據,預計 2025年全球 5G 手機滲透率提升 50%以上;由 5G 滲透率提高+產品高端化,預計未來手機均價保持平穩增長,2025 年手機均價達到 2875 元,全球手機市場規模將達到約 5 萬億元。 圖圖 1717:2021-2025 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億臺)預測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億臺)預測 圖圖 1818: 2021-2025 年全球智能年全球智能手機規模 (萬億元) 與均價

56、(元)手機規模 (萬億元) 與均價 (元) 資料來源:遠瞻智庫,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資料來源:遠瞻智庫,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2.3 與頭部廠商深度合作,共享手機行業發展 全球手機全球手機品牌集中度不斷提高品牌集中度不斷提高,2020 年年 CR5 達到達到 70%。從行業集中度來看,智能手機行業集中度呈現不斷提高的趨勢,2015-2020 年全球智能手機 TOP5 品牌出貨量合計占全球智能手機出貨總量的比重從 51.5%提升到 70.2%,我國智能手機智能手機市場 TOP5 品牌市占率從 59.7%提升到 96.5%。受華為被美國制裁影響,2020 年全球 TOP5 品牌市場集中度有所下降, 隨后

57、國產品牌迅速填補空白, 2021年Q2全球TOP5品牌為Apple、 Samsung、Xiaomi、Oppo、Vivo。 60%14%7%19%0-300美元300-400美元400-500美元500美元以上53%15%8%24%0-300美元300-400美元400-500美元500美元以上024681012141618200%10%20%30%40%50%60%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智能手機5G智能手機5G滲透率0123456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全球智能手機市場規模全球智能手機

58、均價 17 圖圖 1919:2015-2020 年全球和中國智能手機年全球和中國智能手機 TOP 品牌出貨量占比品牌出貨量占比 資料來源:IDC,前瞻產業研究院,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圖圖 2020:2019Q3-2021Q2 全球手機廠商市場份額(銷售額計)全球手機廠商市場份額(銷售額計) 資料來源:Canalys,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公司公司與頭部終端企業保持深度合作,提供全棧操作系統技術產品與頭部終端企業保持深度合作,提供全棧操作系統技術產品。在 5G 市場的發展和演進過程中, 在包括兼容性、協議、認證、功耗、穩定性、射頻天線等技術領域帶來了大量的研發需求, 并且由于 5G 帶來的研發復雜性,

59、進一步提高了手機行業的技術門檻。公司憑借全球領先的全棧式操作系統技術及人工智能技術,為頭部智能手機企業提供服務,包括華為、OPPO、VIVO、小米、三星、傳音、一加、索尼、夏普、富士通、摩托羅拉、聯想、TCL等。在核心客戶蓬勃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公司智能手機終端業務的增長。 0%20%40%60%80%100%12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全球TOP5品牌出貨量占比中國TOP5品牌出貨量占比0%10%20%30%40%50%60%70%80%90%100%2019Q32019Q42020Q12020Q22020Q32020Q42021Q12021Q2AppleSams

60、ungXiaomiOppoVivoHuaweiOthers 18 圖圖 2121:公司手機業務合作伙伴公司手機業務合作伙伴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高通全球智能手機芯片市場份額穩定,高通全球智能手機芯片市場份額穩定,2021 年年 Q2 為為 32%。全球智能手機芯片市場集中度較高,CR3 大于 70%。受美國制裁影響,華為在全球手機芯片的市占率由 2020 年 Q1 的12%降低至 2021 年 Q2 的 3%,由于聯發科在中低端手機市場的發力, 其市占率由 2021 年Q1 的 24%增加至 2021 年 Q2 的 38%,而高通的市場份額則較為穩定,在 30%左右。隨著高通

61、開始大力布局中低端市場,市場份額有望提升。 圖圖 2222:全球智能手機芯片競爭格局全球智能手機芯片競爭格局 資料來源:Counterpoint Research,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自中科創達公司建立起,就與移動終端產業鏈頂端的芯片公司高通形成了戰略合作自中科創達公司建立起,就與移動終端產業鏈頂端的芯片公司高通形成了戰略合作,包括QRD(Qualcomm Reference Design)手機的聯合開發,建立聯合實驗室,對中國移動終端廠商進行深入支持,對 IHV 元器件進行聯合認證,共同打造智能硬件(loE)平臺。 聯合實驗室聯合實驗室:2010 年,中科創達與高通簽約建立聯合實驗室,共同為中

62、國手機廠商提供技術支持,并對 IHV 元器件提供預測試和認證。近 200 名 CE 工程師,為超過 120 家手機廠商進行常年的技術支持工作, 幫著這些廠商解決基于高通平臺開發智能手機過程中的各類問題。聯合實驗室每年處理 4.5 個以上的請求,并達到 97%的服務滿意度。在北京、深圳和上海建立的高規格手機測試實驗室, 已為 130 家元器件廠商的 1500 種元器件進行了認證測試。 0%10%20%30%40%50%60%70%80%90%100%2020Q12020Q22020Q32020Q42021Q12021Q2聯發科高通蘋果三星展訊華為 19 QRD 聯合開發聯合開發:從 2010 年

63、第一代 QRD 開始,中科創達就參與了 QRD 的開發,從操作系統軟件部分確保 QRD 產品的領先性。在聯合開發的過程中,中科創達在高通芯片平臺的軟硬件技術方面積累了大量的經驗, 對眾多的客戶手機項目、 運營商認證項目產生了直接的推動作用。QRD 產品也吸收了中科創達開發的多種技術,如 Camera 的優化和算法、自動定制化工具等。此外,中科創達一直是 QRD 參考樣機的全球經銷商。 高通技術推廣高通技術推廣: 在多年與高通公司的合作中, 中科創達也參與了對高通領先差異化技術的推廣行動。包括 Audio+、Alljoyn、快速充電、MARE、Trustzone、AR(Vofuria)等,通過聯

64、合開發,使這些領先技術落地實用化,幫助更多的中國廠商和開發者了解并使用它們,以增強其產品的用戶體驗。 圖圖 2323:中科創達參與高通技術推廣中科創達參與高通技術推廣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IoE 領域拓展領域拓展:智能技術的發展,已經從移動終端發展到萬物聯網時代。中科創達與高通在智能硬件領域進行深入合作,共同為客戶帶來全新的軟硬件一體化計算平臺。雙方在 IP Camera、無人機、機器人、VR 虛擬現實和智能網聯汽車等領域推出了芯片+核心板+操作系統軟件的核心計算模塊, 并幫助相關廠商推出極具特色的產品。 中科創達與高通合資成立了重慶創通聯達智能技術有限公司(Thunderc

65、omm),旨在為智能硬件產業鏈提供更有競爭力的平臺解決方案。 中科創達與展訊進行深度合作,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持。中科創達與展訊進行深度合作,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持。中科創達深入到展訊各個芯片的各個版本的每一條產品線,系統模塊參與度在 80%以上。提供的技術服務從上層定制化 APP到底層平臺 BSP,完整覆蓋 Android 操作系統。并且輔助展訊向其客戶提供 FAE 支持,滿足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及海外運營商的定制需求。除 Turnkey 解決方案與技術服務之外,中科創達將有多年積累的核心技術也融入到展訊產品當中,Camera 調校和應用/性能優化/小內存/穩定性/多窗口/泛安全解決方案等核心技術提高

66、了展訊產品的用戶體驗, 為客戶所認可。 20 圖圖 2424:中科創達中科創達為展訊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持為展訊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持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5G 手機更新換代帶來終端手機更新換代帶來終端手機廠商應用創新,公司收到終端廠商收入大幅提升手機廠商應用創新,公司收到終端廠商收入大幅提升。2016 年公司智能手機業務營收 6.58 億元, 2020 年增加至 11.62 億元, 年平均增長率為 15%, 2021年Q1-3營收10.55億元, 同比增長26%。 芯片業務2020年營收3.52億元, 同比增長2.5%,2021 年 H1 營收 2.2 億元,同比增長 6.5%;隨

67、著 5G 加速滲透,5G 手機出貨量逐漸攀升,公司終端業務發展較快, 2020 年營收 7.13 億元, 占比達 30.24%, 同比增長 72.6%, 2021年 H1 營收 4.85 億元,占比達 66.6%,同比增長 57.2%。 圖圖 2525:2018-2020 年公司智能手機業務營收(億元)年公司智能手機業務營收(億元) 圖圖 2626:2019-2020 年公司終端和芯片業務占比年公司終端和芯片業務占比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三、軟件定義汽車,智能汽車業務前景廣闊 3.1 以操作系統為基礎,智能座艙+智能駕駛+Kanzi“三駕

68、馬車”拉動汽車業務高速發展 中科創達為底層車載中科創達為底層車載 OS 系統的二次優化與定制系統的二次優化與定制,是唯一擁有,是唯一擁有同時擁有同時擁有 linux 和和 QNX 系系統定統定制化軟件開發能力的廠商制化軟件開發能力的廠商。汽車軟件底層需要操作系統將芯片、硬盤、內存等硬件資源做合理分配,支撐應用軟件開發。車載 OS 是支撐智能駕駛、車聯網、車載娛樂等功能模塊的平臺。目前主流的底層車載 OS 主要有黑莓的 QNX、微軟的嵌入式計算平臺 Window CE0%5%10%15%20%25%30%02468101214智能手機業務營收同比0%10%20%30%40%50%60%70%20

69、1920202021H1芯片業務占比終端廠商業務占比 21 以及基于 Linux 開發的各類操作系統。在底層操作系統之上,各車廠需要針對自身產品和硬件部署定制化的對底層進行二次開發與優化, 目前國內針對操作系統定制化的第三方解決方案供應商主要有 BAT 旗下產品以及中科創達等 圖圖 2727:車載軟件產業鏈車載軟件產業鏈 資料來源:蓋世汽車,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公司自公司自 2013 年開展汽車業務,確立了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網聯以及工具鏈年開展汽車業務,確立了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網聯以及工具鏈+解決方解決方案和服務的布局案和服務的布局。 公司的汽車產品包括智能互聯駕駛艙、 KANZI、

70、 智能混合儀表、 TSRunner自動化測試臺架、 DMS 安全駕駛方案、 Serround View 車載全景環視、 MRVS 電子后視鏡、信息娛樂系統軟件平臺、Linux 信息娛樂系統平臺和車載開發套件;汽車解決方案包括車輛總線解決方案、信息娛樂系統安全解決方案和智能網聯汽車 FOTA 解決方案。 中科創達智能網聯汽車解決方案為智能汽車中科創達智能網聯汽車解決方案為智能汽車 OEM 提供從操作系統開發、 核心技術授權到應提供從操作系統開發、 核心技術授權到應用定制的全方位數字座艙軟件技術服務和產品用定制的全方位數字座艙軟件技術服務和產品,涵蓋信息娛樂系統、智能儀表、ADAS 和影音集成等方

71、面。 自 2013 年以來, 中科創達憑借多年的操作系統優化技術、 卓越的 3D 引擎、機器視覺、語音和音頻技術,為駕駛員和乘客提供了極具科技感和個性化的智能駕駛體驗。目前,已有超過 100 家智能汽車廠商采用了中科創達的智能駕駛艙產品和解決方案。 車載底層操作系統Linux(安卓、Alios、鴻蒙等)QNXWindowsCE第三方定制化解決方案中科創達騰訊車聯斑馬小度車載OS博泰提供框架和基礎服務硬件集成博世華陽集團德賽西威大陸哈曼弗吉亞基于底層二次優化/定制應用軟件生活出行汽車金融導航定位信息娛樂人機交互其他基于系統與硬件開發應用整車 22 圖圖 2828:公司智能駕駛艙功能概述公司智能駕

72、駛艙功能概述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表表 7:公司智能座艙核心優勢公司智能座艙核心優勢 名稱名稱 優勢優勢 AI 賦能&個性化定制 智能駕駛艙解決方案集成人臉識別功能,在手機端注冊過的用戶,可根據 Face lD 進行車機端登錄;用戶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個性化設置, 播放偏好的音樂,調整合適的空調溫度、座椅角度,以及切換車機的主題風格等;集成駕駛員狀態監控系統,根據 Al 視覺算法識別車內環境與駕駛員當前狀態,避免發生安全事故。 Kanzi for Android & Kanzi UI Kanzi 制作美觀的 UI 界面, 3D 渲染車模, 以及車輛相關動畫效果; Kanzi

73、for Android 解決方案實現了 Kanzi 與 Android的完美融合,可將 Kanzi 的 3D 優勢與安卓強大的功能結合;Kanzi Connect 中間件可輕松實現應用之間,系統之間,各屏幕之間的數據傳輸。 多屏互聯 支持 3D 地圖導航,可在儀表與中控同步進行全屏地圖導航,并且支持沿途 POI 信息搜索與 3D POI 模型顯示;打通雙路音源,中控與副駕屏可分別收聽不同音樂,并可以進行兩屏間的音樂分享;視頻資源可以從副屏分享到主屏,兩屏進行同步播放,并且雙屏用戶均可進行視頻播放,暫停,進度條調節。 車載視覺相關 基于 MM Solution 的環視算法,360 度全景無死角無

74、鬼影無色差,最大程度還原真實場景;環視可支持顯示 3D 與 2D 場景,8 個角度查看,用戶自由度更高;集成行車記錄儀功能,可實時查看前方行車影像,支持視頻自定義錄制與回放。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公司擁有全球領先的公司擁有全球領先的 HMI 軟件軟件 Kanzi, 目前目前全球市占率全球市占率超超 50%。 2016 年公司收購芬蘭 HMI(人機交互界面)設計廠商 rightware,其產品 Kanzi 擁有 UI 增強框架、類似游戲引擎渲染能力、與安卓深度集成,能夠加速 HMI 團隊開發、提升車輛軟件堆棧、拓展開發范圍。目前公司是全球領先的HMI設計平臺專利汽車軟件開發供應

75、商, 結合公司系統定制開發技術,能為下游客戶提供更好的汽車解決方案。 23 圖圖 2929:汽車用戶界面的多合一工具汽車用戶界面的多合一工具Kanzi One 資料來源:Kanzi官網,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表表 8:Kanzi 核心開發能力核心開發能力 核心能力核心能力 示意圖示意圖 簡介簡介 加速 HMI 團隊開發 Kanzi 提供了一種先進的一體化 HMI 開發工具, 將設計人員和開發人員統一在一個敏捷的工作流程中。 Kanzi Studio 讓 UI 設計師對無代碼編輯器感到滿意,它充滿了建模和動畫場景和交互的可能性。開發人員并行管理邏輯、數據集成和性能優化,同時消除由于后期設計迭代造成的

76、冗余工作。 提升車輛軟件堆棧 基于 Kanzi 的 HMI 由功能最強大的實時圖形引擎提供支持,將基于物理的渲染與可靠的汽車級運行時間相結合。世界各地的汽車品牌都信賴 Kanzi,因為它結合了引人注目的可視化、緊湊的便攜性和在各種硬件和軟件平臺上運行的工業級安全性。 拓展開發范圍 使用新的活動系統享受極高的工作流程效率。在構建模塊化、功能豐富的 UI 應用程序時,活動允許您將項目構建為更小、更易于管理的 UI 部分。 資料來源:Kanzi官網,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Kanzi Hybrid 1.0 是全新一代智能混合儀表軟件平臺產品是全新一代智能混合儀表軟件平臺產品。Kanzi Hybrid 1.

77、0 基于廣獲業界贊譽的 Kanzi 核心技術, 支持市場上主流的車規級混合儀表 MCU, 并通過支持 Kanzi Studio工具鏈,在入門級混合儀表硬件上創新實現了酷炫的 2D/2.5D 高級圖形動效,為用戶帶來了高品質的人機交互、豐富的車況狀態顯示信息等強大的功能。Kanzi Hybrid 幫助 Tier1 和汽車廠商在充分復用其儀表領域專業技術和 UI 資產時, 極大地降低高端 UI 混合儀表開發復雜度、周期和綜合成本,快速高效地在入門級硬件平臺上推出混合儀表產品。Kanzi Hybrid客戶基本上是國內外主流主機廠的中高端車型,如國內的廣汽、上汽、長安、吉利,國外的 24 奧迪全系、保

78、時捷,法拉利等。 圖圖 3030:Kanzi Hybrid 的的 2D/2.5D 高級圖形動效高級圖形動效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公司智能汽車業務保持高速增長,公司智能汽車業務保持高速增長,2016-2020 年年 CAGR 高達高達 102%。2016 年公司智能汽車業務營收 0.46 億元,2020 年增加至 7.7 億元,年平均增長率為 102%,2021 年 Q1-3 營收7.81 億元,同比增長 63%,占總營收比重也不斷提升,由 2016 年的 5.4%增加至 2020 年的 29%。 圖圖 3131:2016-2020 年智能汽車業務營收及其增速年智能汽車業務營收

79、及其增速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3.2 網聯化催生智能座艙與智能駕駛蓬勃發展, “軟件定義汽車”時代來臨 0%50%100%150%200%250%0123456789201620172018201920202021Q1-3智能汽車業務營收(億元)同比 25 政府出臺相關政策,促進智能網聯汽車有序發展。政府出臺相關政策,促進智能網聯汽車有序發展。隨著 5G 的不斷普及,國內為了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 從中央政府到各級地方政府相繼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規和標準體系, 打通汽車、通信、交通等各方面關聯方,推動協同發展。 表表 9:2021 年智能網聯汽車相關政策年智能網聯汽車相關政策

80、 時間時間 文件文件/ /政策政策 主要內容主要內容 2021.5 關于確定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第一批試點城市的通知 確定北京、上海、廣州、武漢、長沙、無錫等 6 個城市為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第一批試點城市 2021.4 智能網聯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指南試行 規定了 L3、L4 級自動駕駛企業及產品的準入綱領性要求,行業準入門檻很高,企業及產品準入成本將更高 2021.3 加快培育新型消費實施方案 實施智能化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協同發展智慧城市與智能網聯汽車,打造智慧出行平臺“車城網” 2021.3 工信部成立智能網聯汽車推進組 加快推動新型電子電

81、氣構架、操作系統等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研究制定急需技術標準和準入管理要求,持續優化政策環境,打造創新產業生態,加快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 2021.3 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智能交通相關 到 2020 年底,制修訂智能交通基礎設施、交通信息輔助等智能交通急需標準 20 項以上,初步構建起支撐車聯網應用和產業發展的標準體系;到 2025 年,制修訂智能管理和服務、車路協同等領域智能交通關鍵標準 20 項以上,系統形成能夠支撐車聯網應用、滿足交通運輸管理和服務需求的標準體系 2021.3 國家綜合理體交通網規劃綱要 加強智能化載運工具和關鍵專用設備研發,推進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汽車、智能駕駛、

82、車路協同、智能化通用航空器應用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智能網聯汽車銷量、滲透率均穩步提升。智能網聯汽車銷量、滲透率均穩步提升。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統計數據,2016 年我國智能網聯汽車銷量為 146 萬輛,2020 年增加至 1306 萬輛,年平均增長率為 73%,新車型滲透率也由 5%增加至 52%; 2018 年全球智能汽車出貨量為 3514 萬輛, 2020 年增加至 5649萬輛,年平均復合增長率為 26%,預計 2025 年出貨量為 9323 萬輛,2020-2025 年年復合增長率為 10%。 圖圖 3232:2016-2020 年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銷量及滲透

83、率中國智能網聯汽車銷量及滲透率 圖圖 3333:2018-2025 年年全球智能汽車出貨量及預測全球智能汽車出貨量及預測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0%10%20%30%40%50%6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20162017201820192020中國智能網聯汽車銷量(萬輛)新車型滲透率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10000201820192020 2021E 2022E 2023E 2024E 2025E全球智能汽車出貨量及預

84、測(萬輛) 26 2020 年我國智能網聯汽車市場規模為年我國智能網聯汽車市場規模為 2556 億元,未來將保持兩位數增長。億元,未來將保持兩位數增長。隨著智能網聯技術的快速發展, 智能汽車領域正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戰略高地, 我國智能汽車行業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期, 車聯網汽車的數量不斷增加, 智能網聯汽車的產業規模預計也將呈現連續增長趨勢。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統計數據,2016 年我國智能網聯汽車市場規模為 792 億元,2020 年增加至 2556 億元,年平均復合增長率為 34%,預計 2026 年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規模將達到 5859 億元,2020-2026 年年復合增長率

85、為 15%。 圖圖 3434:2016-2026 年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市場規模中國智能網聯汽車市場規模及預測及預測 資料來源:iResearch,前瞻產業研究院,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智能駕駛市場規模保持較快增長,智能駕駛市場規模保持較快增長,2020 年達到年達到 1702 億元。億元。我國智能駕駛市場規模保持快速增長,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統計數據,從 2016 年的 490 億元增長至 2020 年的 1702 億元,CAGR 達 36%,2020 年我國自動駕駛市場規模為 106 億元,預計 2025 年增長至 3994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 106%。目前我國處于 L2 向 L3 過渡階段

86、,隨著自動駕駛等級的提高,單車價值將有較大提升,未來智能駕駛規模有望保持較快增長勢頭。 圖圖 3535:2019-2025 年中國自動駕駛市場規模年中國自動駕駛市場規模 圖圖 3636:2016-2021 年中國智能駕駛市場規模年中國智能駕駛市場規模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智能座艙科技配置新車滲透率穩步提高。智能座艙科技配置新車滲透率穩步提高。根據 IHS Markit 的統計數據,2020 年全球市場座0%10%20%30%40%50%6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20162017201820

87、1920202021E 2022E 2023E 2024E 2025E 2026E中國智能網聯汽車市場規模(億元)增長率0%50%100%150%200%250%300%350%4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20192020 2021E 2022E 2023E 2024E 2025E中國自動駕駛市場規模(億元)增長率0500100015002000250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E中國智能駕駛市場規模(億元) 27 艙智能配置水平為 45.0%,預計 2025 年達到 59.4%;中國市場座艙智能配置水平的滲透率約為 4

88、8.8%,預計 2025 年超過 75.5%,座艙智能配置的快速提升帶來了座艙市場規模的提高。 圖圖 3737:2019-2025 年智能座艙科技配置新車滲透率趨勢年智能座艙科技配置新車滲透率趨勢 資料來源:IHS Markit,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智能座艙市場空間廣闊,智能座艙市場空間廣闊,2030 年中國將成為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主要全球最主要的智能座艙市場。的智能座艙市場。根據 IHS Markit的統計數據,預計到 2030 年智能座艙市場規模將達到 681 億美元,屆時,國內的市場規模也將超過 1600 億元;中國在全球市場的份額將由當前的 23%上升至 37%左右,是全球最主要的智能座

89、艙市場。分產品來看,車載信息娛樂系統、駕駛信息顯示系統將成為智能座艙中規模最大的兩部分,占比超 60%。 圖圖 3838:2019-2030 年年全球智能座艙市場規模全球智能座艙市場規模 圖圖 3939:2019-2030 年中國年中國智能座艙市場規模智能座艙市場規模(億元)(億元) 資料來源:IHS Markit,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資料來源:IHS Markit,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多屏幕、高像素逐漸成為汽車顯示主流。多屏幕、高像素逐漸成為汽車顯示主流。根據 IHS Markit 的統計數據,大部分車企采用 1-2塊中控屏幕的方案,隨著智能座艙朝“第三空間“轉變,3 塊屏幕及以上方案的占比將明

90、顯提升,目前中控屏大多數以 800400 為主要規格,未來在 12 英寸以上屏幕大部分將以0%10%20%30%40%50%60%70%80%20192020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全球市場中國市場0%2%4%6%8%10%12%14%16%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全球智能座艙市場規模(億美元)增長率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車載信息娛樂系統駕駛信息顯示系統抬頭顯示系統/HUD座艙域控制器流媒體相關部件行車記錄儀及其他 28 1280720 為主要規格,甚至一些屏幕會升級至 19201080,長期來看

91、50 萬像素以下的屏幕將逐步減少至不足 30%,50-100 萬像素屏幕占比將增長至 60%以上,另外將有 10%的屏幕將配置百萬像素以上分別率。中科創達擁有一芯多屏解決方案,將受益于多屏幕、高像素趨勢。 圖圖 4040:車載顯示屏數量趨勢(不含儀表、車載顯示屏數量趨勢(不含儀表、HUD、后視鏡)、后視鏡) 圖圖 4141:2019-2030 年車載顯示屏分辨率趨勢年車載顯示屏分辨率趨勢 資料來源:IHS Markit,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資料來源:IHS Markit,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軟件是軟件是汽車實現“新四化”汽車實現“新四化”核心要素核心要素。 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2016-

92、2020 年) 提出,以數據驅動的“軟件定義”正在成為融合應用的顯著特征,通過軟件定義硬件、軟件定義存儲、軟件定義網絡、軟件定義系統等,帶來更多的新產品、服務和模式創新,催生新的業態和經濟增長點。軟件是實現汽車網聯化、自動化、電氣化和共享化等創新的核心推動要素。 圖圖 4242:汽車“新四化”汽車“新四化” 資料來源:億歐智庫,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中央中央 EE 框架框架奠定奠定軟件定義汽車軟件定義汽車基礎基礎。當前,汽車電子電氣架構總體呈現分布式 ECU 架構0%10%20%30%40%50%60%70%80%90%100%1-2塊屏幕3塊及以上屏幕0%10%20%30%40%50%60%70

93、%80%90%100%50萬以下50-100萬100萬以上 29 向域控制器 EE 架構發展, 最后演進成中央集中式 EE 架構。 傳統汽車采用的分布式 EE 架構,因計算能力不足、通訊帶寬不足、不便于軟件升級等缺點,不能滿足現階段汽車發展的需求。新一代中央集中式 EE 架構是“軟件定義汽車”重要的硬件基礎,能極大縮減整車上的ECU 數量,同時實現域內算力有效利用,核心計算性能大幅提升,復雜功能開發難度大幅下降。 在傳統汽車中,硬件和軟件的關系是強耦合狀態,軟件功能的實現更加依賴于硬件,簡言之就是硬件決定軟件功能, 并且硬件之間難以形成較強的協同性, 汽車軟件的可復用性和 OTA升級能力整體較

94、弱。而在軟件定義汽車的共識下,車企資源向軟件傾斜,軟硬件解耦導致研發迭代加速。 圖圖 4343:汽車汽車 EE 框架框架由分布式向集中式進階框架框架由分布式向集中式進階 資料來源:億歐智庫,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隨著汽車隨著汽車“新四化”“新四化”發展,軟件在汽車整車制造中的重要性大幅提升。發展,軟件在汽車整車制造中的重要性大幅提升。從軟件代碼量對比來看,目前,高端車輛軟件代碼已經達到 1 億行,高端汽車中的代碼量遠多于 PC 和智能手機操作系統,且呈指數級增長中。橫向來看,常見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安卓的代碼量為 1300萬行, PC 操作系統 Windows Vista 為 5000 萬行, 而一輛

95、高端汽車的代碼量可達 1 億行。根據億歐智庫的統計數據, 2015-2025 年汽車中代碼量有望呈指數級增長, 其年均復合增速約為 21%。 30 圖圖 4 44 4:2020 年部分高科技產品代碼量對比(萬行)年部分高科技產品代碼量對比(萬行) 資料來源:億歐智庫,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全球汽車軟件規模保持穩定增長全球汽車軟件規模保持穩定增長。根據麥肯錫的統計數據,2020 年全球汽車軟件市場規模為 200 億美元,預計 2025 年達到 370 億美元,年平均復合增長率為 13%,2030 年進一步提升至 500 億美元;單車軟件價值方面,不同自動駕駛級別的汽車差距極大,2025 年 L1級別

96、自動駕駛燃油車單車軟件價值量為 148 美元, 同期 L3 級別高級混動汽車軟件價值量為2888 美元,L5 級別電動出租車軟件價值量為 18164 美元,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帶動單車軟件量的極大飛躍。 圖圖 4545:2025-2030 年不同汽車類型單車軟件價值量(美元)年不同汽車類型單車軟件價值量(美元) 圖圖 4646:2020-2025 全球汽車軟件市場規模(億美元)全球汽車軟件市場規模(億美元) 資料來源:麥肯錫,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資料來源:麥肯錫,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3.3 收購小而美科技公司,與產業鏈核心企業深度合作,全面布局汽車軟件 看重技術點和商業落地,并購“小而美”科技公司看

97、重技術點和商業落地,并購“小而美”科技公司。公司的投資方向在汽車和物聯網領域,14828881816427617322275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800020000L1級燃油車L3級高級混動汽車 L5級電動出租車202520300100200300400500600202020252030汽車軟件市場規模(億美元) 31 具體集中在視覺算法、自動駕駛、物聯網中的軟硬一體方案等。投資看重技術點,綜合考慮研發能力和產品延伸;看重項目落地,即商業應用和落地盈利。公司先后收購了北京愛普新思電子技術有限公司(車載娛樂系統) 、北京慧馳科技有限公司(車

98、載娛樂系統) 、芬蘭Rightware 公司(智能汽車人機交互界面和引擎業務) 、海外公司 MM Solutions AD(圖像視覺技術) ,實現了從手機智能軟件向智能汽車產業的轉型,并于 2020 年 12 月收購輔易航(ADAS) , 持續發力自動泊車領域。 收購公司與母公司保持業務協同, 產品仍在不斷更新。royalty 中 Kanzi 的占比達到了 30%,Kanzi 等尖端產品打開某地區或某企業市場,接著會有后續其他產品上的合作。我們認為,通過收并購等投資,公司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技術積累更進一步,不斷擴大自己的產品生態。 圖圖 4747:公司收購小而美科技企業公司收購小而美科技企業

99、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輔易航成為公司智能駕駛版圖中的重要部分輔易航成為公司智能駕駛版圖中的重要部分。 輔易航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的自主泊車領域公司,核心技術過硬,2018 年底已成功開發出自動泊車系統,并在量產車型試驗成功。并購后,公司將繼續發力智能駕駛模塊,在自動泊車、自動駕駛等領域的技術積累更加深厚。我們我們認認為,隨著自動泊車、低速自動駕駛的商業化落地,公司智能駕駛板塊為,隨著自動泊車、低速自動駕駛的商業化落地,公司智能駕駛板塊收入收入有望有望不斷擴大。不斷擴大。 32 圖圖 4848:輔易航商業化運用案例輔易航商業化運用案例 資料來源:輔易航官網,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公司汽

100、車業務合作伙伴眾多,包括高通、瑞薩電子、恩智浦、德州儀器、英特爾、黑莓、騰訊、百度、索尼等。 圖圖 4949:汽車業務合作伙伴汽車業務合作伙伴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高通在智能座艙領域行業領先高通在智能座艙領域行業領先。本屆 CES 展會上,寶馬(第八代 iDrive 系統,計劃搭載車型21 年中國上市)、奔馳(新一代 MBUX Hyperscreen 車機系統,集成 AI 人機交互功能) 、通用(全新一代 VIP 智能電子架構,計劃 5 年內覆蓋全部凱迪拉克車型)等車企紛紛發布新一代智能系統。而芯片方面,高通、德州儀器、瑞薩、NXP 等主流汽車電子芯片廠商均基于 ARM架構。

101、競爭格局方面,憑借相比于傳統汽車芯片杰出的性能,高通曉龍 820A 芯片成為智能座艙領域行業標桿。而高通最新發布的曉龍 8155p 采用 7nm 制程,性能約在 820A 的 3 倍以上,功耗降低 1/4,競爭力與市場份額有望將不斷提升。 33 表表 10:搭載高通機車芯片的車型搭載高通機車芯片的車型 品牌品牌 車型車型 使用芯片使用芯片 交付情況交付情況 領克 09 8155 2021 年四季度 領克 05 820A 已交付 吉利 星越 L 8155 已交付 極氪 001 820A 2021 年 10 月 長城 WEY 拿鐵 8155 2021 年三季度 長城 WEY 瑪奇朵 8155 20

102、21 年三季度 長城 WEY 摩卡 8155 已交付 智己 L7 8155 2022 年 威馬 W6 8155 已交付 小鵬 P5 8155 2021 年四季度 小鵬 P7 820A 已交付 小鵬 G3i 820A 已上市 福特 野馬 Mach-E 820A 已上市 凱迪拉克 Lyriq 8195 2022 年 恒馳 未知 第三代,型號未知 未知 高合 HiPhi X 820A 已上市 蔚來 ET7 8155 2022 年一季度 零跑 C11 8155 2021 年四季度 捷途 X70 PLUS 6155 已交付 比亞迪 D1 6155 已交付 埃安 LX 8155 已交付 奧迪 2020 款

103、 A4L 820A 已交付 理想 ONE 820A 已交付 資料來源:車東西,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高通搭建自動駕駛平臺高通搭建自動駕駛平臺 Snapdragon Ride,收購維寧收購維寧爾爾,全面布局智能駕駛,全面布局智能駕駛領域領域。高通自動駕駛平臺 Snapdragon Ride 將于 2022 年投入商用部署,支持多層級的 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 /AD (自動駕駛) 功能。 從安裝于汽車風擋的 NCAP ADAS 解決方案 (L1 級別) ,到支持有條件自動駕駛的主動安全(L2/L2+級別) ,再到全自動駕駛系統(L4 級別) ,全面覆蓋自動駕駛領域。Snapdragon Rid

104、e 以高算力(700TOPS) 、低功耗、優散熱為汽車制造商和一級供應商提供卓越的平臺, 也能通過靈活的可擴展性與軟件生態, 讓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定制更豐富多樣。維寧爾打造的 Arriver 視覺感知和駕駛策略軟件棧的 SoC,解決從NCAP 到 L2+級 ADAS 日益增長的復雜需求。2021 年 8 月,高通宣布收購維寧爾,這將補強高通在自動駕駛方面的能力。 34 圖圖 5050:高通高通 Snapdragon Ride 平臺軟件生態豐富平臺軟件生態豐富 資料來源:汽車商業評論,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公司是華為智能座艙平臺深度合作方。公司是華為智能座艙平臺深度合作方。中科創達旗下子公司創思遠達

105、推出面向嵌入式WiFi+BLE 芯片的鴻蒙操作系統發行版。Ainergy 發行版鴻蒙操作系統基于博流智能科技的低功耗、高可靠性特點的 Wi-Fi+BLE 二合一 SoC 芯片而開發,支持 RISC-V 架構。該操作系統是業內率先完成 HarmonyOSConnect 全套餐集成適配,面向嵌入式 WiFi+BLE 芯片的操作系統。 圖圖 5151:2021 年年 6 月華為鴻蒙系統正式發布月華為鴻蒙系統正式發布 資料來源:維科號,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與產業鏈內巨頭合作緊密。與產業鏈內巨頭合作緊密。與華為合作研發中間件,并完成基于鴻蒙應用需求的操作系統;與高通深度綁定,隨著高通芯片在智能座艙等領域的

106、拓展,公司業務也隨之增加;公司目前已經與上汽、 廣汽、 通用、 大眾等全球多家主機廠合作開發智能汽車產品, 以上汽為例, 2020年 9 月 8 日,上汽零束和中科創達在上海汽車創新港簽署戰略合作,合作為期 5 年。根據協議, 雙方將共同打造智能網聯汽車軟件操作系統平臺, 建立具有上汽品牌特色的應用和開發生態的支撐平臺。目前,公司已向上汽集團交付 1 套 UIUE 設計(用戶界面體驗) 、2 35 套軟件平臺、3 套硬件平臺以及 74 個功能模塊。 整機整機廠關注差異化,科技巨頭關注規?;?,偏定制型廠商有望充分受益行業景氣。廠關注差異化,科技巨頭關注規?;?,偏定制型廠商有望充分受益行業景氣。從

107、整車廠角度, 若汽車智能化的功能全部使用科技巨頭標準化產品, 那么在市場中只剩下價格競爭,而根據標準化產品結合自身產品策略進行差異化定制, 才能充分激發市場活力。 從科技巨頭角度,華為主要關注自身鴻蒙 OS 生態,實現“1+8+N”的萬物互聯戰略,阿里、騰訊則主要關注智能汽車中功能與原有產品生態結合。 我們認為, 從整車廠與科技巨頭針對智能網聯汽車的核心訴求有一定差距, 公司深耕嵌入式領域多年, 專注于芯片與操作系統適配與差異化開發,技術積淀豐厚,標準化技術積累可為客戶實現新產品高效開發,發展前景廣闊。 四、萬物互聯時代,智能物聯網業務大有可為 4.1 端、邊、云全面協同,為物聯網應用提供一站

108、式技術服務 公司面向智能物聯網市場推出公司面向智能物聯網市場推出TurboX智能大腦平臺產品以及智能大腦平臺產品以及TurboX Cloud智能物聯網云智能物聯網云平臺產品, 為客戶提供物聯網應用開發的標準化產品及一站式技術支持服務。平臺產品, 為客戶提供物聯網應用開發的標準化產品及一站式技術支持服務。 其中, TurboX智能大腦平臺產品是包括了核心計算模塊 SoM、操作系統、算法以及 SDK 的一體化解決方案。TurboX Cloud 智能物聯網云平臺主要由四個部分構成,分別是:設備管理平臺、FOTA平臺、 應用賦能平臺和數據分析平臺, 該平臺產品為客戶提供完整的物聯網端到端應用解決方案。

109、智能物聯網的業務模式以商品銷售為主。 公司以核心計算模塊公司以核心計算模塊 SoM 服務于下游較為分散的物聯網應用場景,形成了服務于下游較為分散的物聯網應用場景,形成了 SoM 模塊的規模塊的規?;鲐?。?;鲐?。除面向渠道客戶提供通用型功能的 SoM 核心板外,公司亦面向細分領域客戶提供差異化產品,主要包括機器人、VR/AR、智能 Camera、可穿戴設備、資產定位器、遠程視頻會議系統等。主要客戶包括全球知名的掃地機器人廠商、全球知名視頻會議系統廠商、JVC、優必選、全球知名的 AR/VR 廠商、全球知名互聯網廠商以及國內知名終端廠商等。 圖圖 5252:TurboX 智能智能大腦大腦平臺平

110、臺 圖圖 5353:TurboX 智能智能物聯網云物聯網云平臺平臺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物聯網行業蓬勃發展,物聯網行業蓬勃發展, 公司公司物聯網業務物聯網業務發展勢頭強勁發展勢頭強勁。 2016年公司智能物聯網業務營收1.28 36 億元,2020 年增加至 6.95 億元,年平均增長率為 53%,2021 年 Q1-3 營收 8.26 億元,同比增長 80%。占總營收比重也不斷提升,由 2016 年的 15%增加至 2020 年的 26%。隨著物聯網行業的蓬勃發展,公司物聯網業務有望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圖圖 5454:2016-2021

111、 前三季度前三季度公司智能物聯網業務營收公司智能物聯網業務營收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公司技術架構覆蓋技術支持服務、公司技術架構覆蓋技術支持服務、App/Cloud、Framework、多操作系統支持、多操作系統支持、OS 內核、內核、硬件設計(硬件設計(PCBA、SOM) 。) 。技術支持服務包括定制化、集成/算法/應用開發、系統優化、客戶項目支持、 模組認證、 Linux/RTOS 支持; App/Cloud 包括 Control Station、 Streaming、MDM、MAM 等;Framework 包括 Algorithm、Optimization、Camera、

112、Display、Security、Control Engine 等;多操作系統支持包括 Android、Linux、tizen 等;OS 內核包括 Linux、Kernel、RTOS、mbed;硬件設計包括 Schematic、Layout、ID/MD、RF、EMC/EMI。全方位的技術支持提高了競爭力,公司物聯網客戶與合作伙伴包括高通、ARM、三星、百度、騰訊、華為等企業。 0%20%40%60%80%100%120%0123456789201620172018201920202021Q1-3智能物聯網業務營收(億元)同比 37 圖圖 5555:公司技術架構圖公司技術架構圖 資料來源:公司官

113、網,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圖圖 5656:物聯網業務客戶與合作伙伴物聯網業務客戶與合作伙伴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公司以操作系統為核心,公司以操作系統為核心,具有具有端、端、邊、云協作技術優勢。邊、云協作技術優勢。端是指 TurboX 大腦平臺,擁有強大的智能終端平臺技術;邊是指 TurboX EB5 邊緣智能站;云是指 TurboX Cloud 物聯網云平臺。 “端”為客戶提供智能機器人、智能音箱、邊緣網卡、AR/VR、智能相機、無人機等物聯網終端解決方案。 38 表表 11:公司物聯網終端解決方案公司物聯網終端解決方案 解決方案解決方案 示意圖示意圖 簡介簡介 智能機器人解決方

114、案 基于 Android 和 ROS 系統,定制優化而成的機器人專用操作系統,對系統底層、中間件進行了大量的裁剪和優化,集成了機器人環境感知、行動所需的軟件包、算法、傳感器引擎,以及相應的開發接口。公司特有的快速啟動、動態功耗優化、人臉、場景識別與跟蹤算法等核心技術。這套系統軟件與硬件核心板無縫集成,為機器人廠商提供了軟硬件一體、可定制的解決方案。 智能音箱解決方案 Thundercomm TurboX 智能音箱參考設計是基于高通驍龍 625 和驍龍 210 平臺,專為各種智能音箱、智能顯示屏設計的一體化解決方案。該方案基于 Android 操作系統, 支持多麥克風陣列、 最高支持全高清顯示屏

115、及觸摸功能, 并且集成了亞馬遜 Alexa語音服務,谷歌助手以及 DuerOS,可廣泛應用于智能音箱、帶顯示屏的智能音箱以及智能化妝鏡等產品。 邊緣網關解決方案 Thundercomm TurboX 邊緣網關基于高通芯片平臺,采用 Linux 和 Android 的操作系統,為嵌入式人工智能和工業 IoT 應用的設計提供提供強大的邊緣計算能力。公司針對多種連接環境研發了一款支持ZigBee通信協議和組網能力的智能網關原型設備。該網關最大的好處是能以更高的私密性、更低的功耗和更智能的方式處理各種環境感知數據。 AR/VR 解決方案 Thundercomm TurboX AR/VR 解決方案是基于

116、高通高性能驍龍平臺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平臺穩定且具有較高的靈活性開放性。它主要包括基于驍龍芯片的核心模組、完善的 AR/VR SDK 和基于 Android 的深度定制 OS。AR/VR 產品廠商可以利用該平臺迅速進行產品化。AR/VR 應用開發商也可以利用配套的 AR/VR SDK 開發、優化 VR 應用和游戲、評估第三方交互等軟件的運行效果,為用戶提供最佳體驗效果。 智能相機解決方案 公司為 Smart Camera 產品開發了基于 Qualcomm 驍龍 處理器的 SoM 核心計算模塊,它除了保證高質量的圖像和視頻采集功能外,還為智能視頻分析算法提供了強大的 CPU/GPU 支持,以及開放

117、的操作系統。該模塊為 Smart Camera 廠商提供完整的軟件、硬件和算法的一體化解決方案,降低開發成本,縮短開發周期,在戶外運動相機,智能家用相機,VR 全景相機,景深相機,智能監控相機等產品領域都有非常廣闊的使用前景。 無人機解決方案 公司提供基于高性能芯片的可定制 PCBA,優化的操作系統,核心的飛控、視覺和圖像處理算法,完整的 SDK 和 App 軟件,以及技術支持服務。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TurboX Cloud 主要由四個部分構成,分別是:設備管理平臺、主要由四個部分構成,分別是:設備管理平臺、FOTA 平臺、應用賦能平臺平臺、應用賦能平臺和數據分析平臺和數

118、據分析平臺。不同于一般的云平臺,TurboX Cloud 專門針對物聯網垂直領域的應用進行了全面升級,面對不同的物聯網開發和應用場景,四個平臺都將發揮獨特的作用,提供多種支持方案。同時,結合 Thundersoft TurboX智能大腦平臺,企業與開發者可以基于TurboX 智能硬件開發平臺、TurboX 核心計算模塊與 TurboX Cloud 云平臺快速開發物聯網端到端應用。中科創達能真正做到物聯網應用開發的一站式技術支持。目前,TurboX Cloud憑借其高效便捷的設備管理能力、出色的流程引擎能力、靈活的云服務架構、卓越的數據處理能力以及堅實的 FOTA 能力,已經成功助力中國汽車產業

119、、韓國移動互聯產業、美國智 39 能硬件產業以及國內智能硬件產業等來自智能工業、 智能家居和智能硬件等物聯網不同領域的企業成功實現優質的設備管理、數據管理、在線設備升級等工作。 表表 12:平臺功能介紹平臺功能介紹 平臺功能平臺功能 介紹介紹 設備管理平臺 是一種一站式的 E2E 物聯網解決方案,并支持私有化&公有化全球部署,主要包括終端設備接入管理、設備生命周期管理、設備影子管理、規則引擎配置、M2M、設備狀態管理、設備數據分析等功能,所有設備的數據均可存儲在云端,并可以與邊緣計算設備進行同步關聯計算,打造靈活的 IoT 解決方案;設備管理平臺解決方案 FOTA 支持多種架構的智能手機、平板

120、、電視和機頂盒、車載設備以及各種智能物聯網終端。靈活的 GUI 工具可幫助廠商制作全系統、應用、Firmware 甚至是驅動的升級包。FOTA 通過了 OMA-DM 標準的認證,為終端廠商提供了一種安全可靠、靈活易用的系統升級方案 數據分析平臺 提供實時數據處理、批處理數據框架,針對物聯網設備與業務場景進行數據實時匯聚、實時處理、分析匯總、關聯分析、數據可視化等功能。通過將設備數據從設備管理平臺導入,同時獲取 APP 相關數據與相關第三方后臺(CRM/ERP)等數據,完成數據分析與數據可視化,最終可以將數據導出或者關聯到業務平臺完成業務模式閉環,比如家電數據反饋到售后平臺,支持更好的售后服務。

121、 應用賦能平臺 為 IoT 開發者提供應用開發能力、后臺技術能力,同時整合設備管理與 FOTA 能力,完成對外開放,讓開發者基于這些開放的能力可以快速進行應用開發、部署與管理;將 DMP、DAP、FOTA 以及第三方資源比如 IT 資源進行編排,形成 IoT 應用開發的快速服務模式,加快 IoT 應用的開發上市時間與速度。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EB5 邊緣智能站具有強大的邊緣智能站具有強大的 AI 算力和視頻解碼能力,重現視頻原貌,實現端側設備智能化算力和視頻解碼能力,重現視頻原貌,實現端側設備智能化升級。升級。支持遠程算法及應用部署,使海量視頻數據能夠通過邊緣 AI 進行實

122、時決策和推理,并將結構化數據上傳至云端, 實現端邊云有效協同。 內置邊緣操作系統提供豐富的行業應用組件,使 EB5 邊緣智能站更好應對智能樓宇、智慧工業、智慧零售、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邊緣場景數字化升級需求。 圖圖 5757:EB5 邊緣智能站應用場景與應用示例邊緣智能站應用場景與應用示例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4.2 物聯網行業大發展,智能終端與工業物聯網前景廣闊 40 國家出臺相關政策, 有力推動物聯網行業發展。國家出臺相關政策, 有力推動物聯網行業發展。 物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通過對人、機、物的全面互聯,構建起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

123、全面連接的新型生產制造和服務體系,是數字化轉型的實現途徑,是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力量。近年來, 國家出臺多項政策鼓勵應用物聯網技術來促進生產生活和社會管理方式向智能化、 精細化、網絡化方向轉變,這對提高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信息化水平、提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 帶動相關學科發展和技術創新能力增強、 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具有重要意義。 表表 13:近年來物聯網行業相關政策近年來物聯網行業相關政策 時間時間 發布部門發布部門 政策名稱政策名稱 政策內容摘要政策內容摘要 2017.3 國務院 政府工作報告 一方面要加快培育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制藥、第五代移動通信等新興產業,另

124、一方面要應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把發展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 2017.6 工信部 關于全面推進移動物聯網建設發展的通知 進一步夯實物聯網應用基礎設施,推進 NB-loT 網絡部署和拓展行業應用,加快NB-loT 的創新和發展 2017.7 國務院 關于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通知 大力發展人工智能新型產業, 物聯網基礎器件, 發展支撐新一代物聯網的高靈敏度、高可靠性智能傳感器和芯片,攻克射頻識別、近距離機器通信等物聯網核心技術和低功率處理器關鍵器件 2017.11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 推進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規模部署行動計劃 大力發展基于 IPv6 的

125、下一代互聯網,有助于提升中國網絡信息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高端發展水平,高效支撐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工業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快速發展,不斷催生新技術新業態,促進網絡應用進一步繁榮,打造先進開發的下一代互聯網技術產業生態 2017.11 國務院 關于深化 “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 到 2020 年,基本完成面向先進制造業的下一代互聯網升級改造和配套管理能力建設,在重點地區和行業實現窄帶物聯網NB-loT、工業過程/工業自動化無線網絡WIA-PA/FA等無線網絡技術應用;初步形成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注冊、備案等配套體系,形成 10 個以上公共標識解析服務節

126、點,標識注冊量超過 20 億 2017.12 國務院 國務院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 “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 到 2025 年,基本形成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基礎設施和產業體系,覆蓋各地區、各行業的工業互聯網網絡基礎設施基本建成, 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不斷健全并規?;茝V,形成 3-5 各達到國際水準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等 2018.5 國務院 國務院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 健全“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體系;完善“互聯網+醫療健康支撐體系;加強行業監督和安全保障 2018.6 工信部、公安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 總體要求 推出車聯網產業的整體標準體

127、系結構、 建設內容, 指導車聯網產業標準化總體工作,推動逐步形成統一、協調的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框架 2018.8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 關于改革完善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督制度的指導意見 建立風險預警和評估機制,充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整合抽查抽檢、定點檢測、違法失信、投訴舉報等相關信息,加強風險評估和分析,提高發現問題和防范化解重大風險 2018.12 國務院 “無廢城市” 建設試點工作方案 建立政府固體廢物管理平臺與市場化固體廢物公共交易平臺信息交換機制, 充分運用物聯網、 全球定位系統等信息技術, 實現固體廢物收集、 轉移、 處置環節信息化、可視化,提高見度管理效

128、率和水平 2019.5 工信部 2019 年智能網聯汽車標準被工作要點 2019 年將穩步推進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標準制定,全面開展自動駕駛相關標準研制,有序推進汽車信息安全標準制定,協同開展汽車網聯相關標準制定,積極履行國際協調職責,加強標準交流與合作 2019.5 國務院 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 數字鄉村是伴隨網絡化、信息化和數字化在農村農業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應用,以及農民現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內生的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和轉型進程, 既是鄉村振興 41 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 2019.6 工信部 電信和互聯網行業提升網絡數據安全保護能力專項行動方案 加強網絡數據保護,要求對全

129、部基礎電信企業含專業公司、重點互聯網企業以及主流 App 數據進行安全檢查,并制定行業網絡數據安全標準規范 2020.3 工信部 關于推動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的通知 該通知提出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拓展融合創新應用、加快健全安全保障體系、加快壯大創新發展動能、加快完善產業生態布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 6 個方面 20 項具體舉措 2020.5 工信部 關于深入推進西東物聯網全面發展的通知 通知提出到 2020 年底,NB-IoT 網絡實現縣級以上城市主城區普遍覆蓋,重點區域深度覆蓋;移動物聯網連接數達到 12 億;推動 NB-IoT 模組價格與 2G 模組趨同,引導新增物聯網終端向 NB-I

130、oT 和 Cat1 遷移;打造一批 NB-IoT 應用標桿工程和 NB-IoT 百萬級連接規模應用場景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物聯網物聯網應用應用不斷不斷進入智能交通、智慧醫療、智慧電網、智慧農業等行業,帶動了物聯網終進入智能交通、智慧醫療、智慧電網、智慧農業等行業,帶動了物聯網終端的增長。端的增長。據中國信通院物聯網終端安全白皮書數據,2020 年全球物聯網終端為 130億個,預計 2025 年達到 250 億個,年復合增長率為 14%,工業物聯網終端將引領整體連接數增長,2025 年達到 140 億個,占比 56%。據中國信通院物聯網白皮書數據,2020年我國物聯網連

131、接數 42 億個,預計 2025 年達到 80 億個,年復合增長率為 13.7%,屆時工業物聯網連接數將達到 49 億個,占比 61%。 圖圖 5858:2018-2025 年年全球物聯網連接終端(億個)全球物聯網連接終端(億個) 圖圖 5959:2019-2025 年年中國物聯網連接終端(億個)中國物聯網連接終端(億個) 資料來源:中國信通院,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資料來源:中國信通院,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消費物聯網卡占比較高,未來工業物聯網占比將提高。消費物聯網卡占比較高,未來工業物聯網占比將提高。消費物聯網因受眾群體基數大,用戶需求單一,支撐技術較為成熟、產品種類多樣等特點取得先發優勢,面向消

132、費者或以消費者為最終用戶的物聯網應用如智能鎖、 智能音箱、 可穿戴智能家居產品占據當前大部分份額。當前,智慧家居網卡占比最多,達 43%;其次是車聯網,占比 11%。根據中國信通院預測,未來智慧工業、智慧交通、智慧健康、智慧能源將是增長最快的領域。 0204060801001201401600%5%10%15%20%25%201820192020 2021E 2022E 2023E 2024E 2025E消費物聯網終端工業物聯網終端增長率01020304050600%2%4%6%8%10%12%14%16%18%20192020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消費物聯網工業物

133、聯網增長率 42 圖圖 6060:2020 年我國物聯網卡行業占比(截止年我國物聯網卡行業占比(截止 2020 年年 8 月底)月底) 資料來源:中國信通院,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我國物聯網保持較快增長我國物聯網保持較快增長,2025 年市場規模將達到全球第一年市場規模將達到全球第一。據 IDC2021 年 V1 全球物聯網支出指南 數據, 2020 年我國物聯網支持規模達 1616 億美元, 2025 年將增加至 3053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 13.6%。2020 年全球物聯網支出達到 6904.7 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占比 23.6%。IDC 預測,到 2025 年全球物聯網市場將達到 1.

134、1 萬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 11.4%,其中中國市場占比將提升到 25.9%,物聯網市場規模全球第一。 圖圖 6161:中國物聯網支出規模預測中國物聯網支出規模預測 資料來源:IDC,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下游終端:下游終端: 掃地機器人:掃地機器人:據2021 年掃地機器人市場發展白皮書統計數據,2013 年-2018 年,國內掃地機器人行業增速迅猛,市場銷售額由 8.4 億元增長超過 10 倍至 86.6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 58.66%。 2019 年, 掃地機器人遭遇消費寒流, 銷售額出現負增長, 同比下降 8.7%。2020 年,在技術迭代、產品升級等的刺激下,掃地機器人市場再創新高

135、。根據百睿智庫統計數據,2020 年國內掃地機器人銷售額達到 94 億元。同時,根據2021 年掃地機器人市43%11%8%7%5%3%23%智慧家居車聯網公共服務智慧農業智慧物流零售服務其他0%2%4%6%8%10%12%14%16%18%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2020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中國物聯網支出規模(億美元)同比 43 場發展白皮書數據,2020 年掃地機器人行業前三家頭部品牌占據線上市場約 69%的銷售份額,其中科沃斯以 43.8%的線上銷售額份額穩居行業第一;而在線下市場,科沃斯銷售額占比達到 78.2%。 我們認為

136、, 當前掃地機器人產品尚未定型, 仍處于技術進步的上升周期,我們認為, 當前掃地機器人產品尚未定型, 仍處于技術進步的上升周期,研發優勢與專利壁壘仍是企業核心競爭優勢研發優勢與專利壁壘仍是企業核心競爭優勢,行業長期成長空間行業長期成長空間廣闊廣闊。 圖圖 6262:2020-2025 年全球掃地機器人市場規模及預測年全球掃地機器人市場規模及預測 資料來源:Euromonitor IFR,前瞻產業研究院,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VR:VR/AR 產業鏈主要分為硬件和軟件兩部分,其中硬件主要包括芯片、傳感器、顯示器產業鏈主要分為硬件和軟件兩部分,其中硬件主要包括芯片、傳感器、顯示器件等;軟件分為基礎軟件

137、和應用軟件。件等;軟件分為基礎軟件和應用軟件。涉及到的主要公司 CMOS 廠商包括豪威科技(韋爾股份) , 代工以及光學零組件模組包括歌爾股份、舜宇光學、聯創電子、立訊精密、水晶光電、 永新光學、 宇瞳光學、 聯合光電、 利達光電、 福晶科技、 歐菲光等, 存儲包括兆易創新、芯片包括北京君正、全志科技等,整體解決方案包括利亞德等。 政策利好及技術革新推動下,中國政策利好及技術革新推動下,中國 VR/AR 市場將迎來飛速發展。市場將迎來飛速發展。2018 年 12 月 25 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 關于加快推進虛擬現實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 , 明確提出到 2025 年,我國應掌握虛擬現實關鍵核心

138、專利和標準, 形成若干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虛擬現實骨干企業的目標。另外,5G 通信技術將推動 AR/VR 技術的大規模落地,5G 帶來的高速通信將減輕硬件的運算負擔、提高 AR/VR 設備的視覺處理效率和追蹤精確度、提供低時延的用戶體驗。 2020 年中國市場年中國市場 VR/AR 的支出規模達到的支出規模達到 66 億美元,占全球市場接近億美元,占全球市場接近 55%,穩居第一。,穩居第一。據IDC全球增強與虛擬現實支出指南統計數據, 2020 年 AR/VR 市場全球支出規模將達到 120.7 億美元,同比增長 43.8%, 2020-2024 的 5 年預測期內將達到 54.0%的復合年

139、增長率; 2020 年中國市場在 AR/VR 相關產品和服務的支出總量占據了全球超過一半的市場份額(約為 55%) ,較疫情前顯著增加。而中國的總體市場規模于 2020 年底達到 66 億美元左右,較 2019 年同比增長 72.1%,在規模及漲幅方面均超越美國和日本,位列全球首位,中國市場的 5 年(2020-2024)CAGR 也將保持在大約 47.1%的水平。 0%5%10%15%20%25%30%35%010203040506070802020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全球掃地機器人市場規模(億美元)滲透率 44 圖圖 6363:2019-2024 年年我我國國

140、 AR/VR 行業行業支出支出規模規模 資料來源:IDC,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Camara:根據 IHS Markit 的統計數據,我國車載攝像頭出貨量預計在 2020 年-2030 年十年間,年平均增長率保持在 5%以上,并將在 2025 年出貨數量突破 10 億;其中,車內攝像頭 2020 年平均搭載數量為 0.1 個,預計 2030 年達到 2.3 個,CAGR 為 37%。我們認為,我們認為,汽車領域的圖像傳感器設備不僅市場前景廣闊、增速迅猛,具有非常大的成長空間,同時汽車領域的圖像傳感器設備不僅市場前景廣闊、增速迅猛,具有非常大的成長空間,同時還有非常高的技術壁壘,是非常優秀的賽道。還

141、有非常高的技術壁壘,是非常優秀的賽道。 圖圖 6464:20202020- -20302030 年我國車載攝像頭數量年我國車載攝像頭數量 圖圖 6565:20202020- -20302030 年我國車內攝像頭數量及滲透率年我國車內攝像頭數量及滲透率 資料來源:IHS Markit,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資料來源:IHS Markit,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智能無人機行業高速發展,工業智能無人機將成為未來增長點。智能無人機行業高速發展,工業智能無人機將成為未來增長點。根據產業信息網的統計數據,2013 年我國智能無人機市場規模為 34.1 億元,2020 年增加至 257.1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 3

142、3%;預計 2027 年達到 1387 億元,2020-2027 年年復合增長率為 27%。相比軍事領域,工業級智能無人機市場拓展難度相對較低,市場容量也更為廣闊,無人機相關企業在工業級智能無人機市場的產品研發和市場開發方面能夠憑借前期積累的市場經驗進行快速發展。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工業級智能無人機市場規模增速有望保持較高增速發展。 智能無人機企業主要有大疆創新、智能無人機企業主要有大疆創新、ParrotS.A、極飛科技、億航創世科技、零度智控、極飛科技、億航創世科技、零度智控、0%10%20%30%40%50%60%70%80%90%050100150200250300201920202021

143、E2022E2023E2024E我國AR/VR行業支出規模(億美元)增長率0%5%10%15%20%25%30%35%40%0246810121416我國車載攝像頭數量(億個)增長率0%10%20%30%40%50%60%70%020406080100120140160我國車內攝像頭數量(百萬個)滲透率 45 東陽智能。東陽智能。我國國內無人機廠商數量較多,但擁有核心技術的企業較少,多數企業以民用無人機市場為主,大疆、極飛、億航、零度等發展較快。我國智能無人機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目前行業內企業普遍規模較小,全國級別的龍頭企業較少。 圖圖 6666:2013-2027 年中國智能無人機市場規

144、模年中國智能無人機市場規模 資料來源:產業信息網,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表表 14:智能無人機行業內主要情況介紹智能無人機行業內主要情況介紹 公司名稱公司名稱 基本情況基本情況 大疆創新 大疆創新成立于 2006 年,是全球消費級無人機廠商,占據了全球娛樂消費型無人機的主要市場份額。公司的無人機被廣泛運用于基礎航拍,深受專業及業余攝影師的喜歡。 法國上市公司ParrotS.A. 成立于 1996 年。公司總部位于法國巴黎的無人機及無線產品制造商。派諾特設計、研發和銷售與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相關的高科技應用產品,并提供汽車制造和城市無人機領域的高科技解決方案。 廣州極飛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于 200

145、7 年,總部位于中國廣州。經過 7 年的技術積累和市場實踐,其用戶涵蓋醫療救援、低空物流、安防監控、森林防火、地質勘探、影視航拍、空中測繪、極地科考等特種行業。 北京億航創世科技有限公司 億航創世科技(簡稱 Ehang),是由中、美、新三地熱愛飛行的創客所組建。通過軟硬結合的高科技術,自主研發了通訊圖傳硬件與手機導航操控系統。能夠應用于地理信息測繪、影視航拍、路演展示、應急救災、偵查與監控,甚至未來物流快遞等領域。 零度智控(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成立于 2007 年,成立之初從事固定翼飛控,以項目的方式銷售給企業級市場。2012 年,公司推出多旋翼飛控。2015年, 與雷柏科技合作進行消費

146、級無人機市場,并推出消費級產品 Explorer, 該產品于 3 月 31 日開始測試性小批量外發。 惠州市東陽智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主要從事消費類無人機整機及核心部件的設計、生產和銷售。公司憑借在遙控航模領域多年的設計、生產技術積累,引入海外優秀飛控系統開發團隊,保持持續創新,目前公司具備獨立的無人機軟硬件整體解決方案的開發和實現能力,在高性能直流電機、電子調速器、云臺、舵機等無人機關鍵部件的設計上擁有核心知識產權,能密切跟蹤消費類無人機技術發展,在無人機關鍵部件的設計生產上不斷創新,技術不斷升級。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公司多點布局,賦能下游多類終端,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147、公司多點布局,賦能下游多類終端,未來發展潛力巨大。公司推出的智能物聯網云平臺Turbox 面向下游多種智能物聯網終端,基于高性能的芯片,針對特定終端設計定制化的系統方案。目前公司已推出 VR/AR、智能相機、機器人、無人機等智能終端的系統解決方案,合作伙伴包括科技巨頭百度、騰訊、華為,VR/AR 企業亮風臺、蟻視,無人機企業零度智控、零零無限等。我們認為,公司擁有智能操作系統核心技術,產品標準化程度較高,賦能下游多個細分領域,未來在 5G 萬物互聯時代,該項業務有望持續快速增長。 工業物聯網:工業物聯網: 0%5%10%15%20%25%30%35%40%45%50%0200400600800

148、1000120014001600中國智能無人機市場規模(億元)增長率 46 工業物聯網兼具技術突破和商業落地場景,潛力巨大。工業物聯網兼具技術突破和商業落地場景,潛力巨大。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已經全面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數字科技將進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不斷構建萬物互聯。2020 年政府報告提出的“兩新一重”建設,將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的基礎設施建設相融和,構建萬物互聯時代的關鍵基礎設施。我們認為,物聯網行業的發展將持續看好,其中工業應用端面向體量巨大的工業領域,切實提升工業效率,擁有巨大潛力。 圖圖 6767:工業工業 4.0 與工業互聯網與工業互聯網 資料來

149、源:上海儀器儀表行業協會,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技術突破加快, 工業物聯網即將迎來爆發技術突破加快, 工業物聯網即將迎來爆發。 電網需求量的快速上升以及線路復雜度的快速增加,能源物聯網領域迸發海量需求,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等相關技術的創新使得電網向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升級;無人駕駛領域的熱點驅動,使得感知層的傳感器和 MCU 板塊, 傳輸層的射頻模組和通信模組板塊, 平臺和應用層的工業互聯網和車聯網板塊等相關技術不斷突破并得到成熟。我們認為,工業物聯網技術的創新突破將提速,同時會繼續向各工業細分門類蔓延,最終使工業和物聯網共生。 圖圖 6868:工業物聯網參考體系工業物聯網參考體系 資料來源:

150、上海儀器儀表行業協會,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47 公司處于產業鏈上游, 技術賦能需求大公司處于產業鏈上游, 技術賦能需求大。 工業物聯網的本質和核心是通過工業物聯網平臺把設備、生產線、工廠、供應商、產品和客戶緊密地連接融合起來。工業物聯網產業鏈較長,上游通過軟、硬件實現工業大數據的收集等功能;中游為平臺;下游為工業企業,任何單一層次或企業無法實現全產業鏈通吃。 其中公司處于產業鏈的上游, 目前已同亞馬遜等巨頭合作,去幫助工業領域的客戶實現真正的商業化落地、物聯網整體的構建、整合云端等,并和亞馬遜、施耐德電氣聯合發布了工業視覺平臺,實現工廠監測。我們認為,公司在工業物聯我們認為,公司在工業物聯網領域

151、擁有較好的技術積累和實踐經驗,技術賦能需求將持續擴大,相關訂單網領域擁有較好的技術積累和實踐經驗,技術賦能需求將持續擴大,相關訂單將呈現快速將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增長趨勢。 五、盈利預測、估值與投資評級 盈利預測及假設 收入及毛利率假設:收入及毛利率假設: 智能軟件智能軟件:智能軟件業務與芯片廠商合作穩定,受益于 5G 換機潮帶來的量價齊升;工業軟件的發展為公司帶來新的增量。我們預計 2021-2023 年公司智能軟件業務營收為14.24/17.65/21.54 億元,同比增長 23%/24%/22%,毛利率穩定在 48%水平。 智能汽車智能汽車:1)智能座艙方面,隨著智能座艙行業規模的不斷提升

152、,疊加單車軟件價值量的增加, 我們預計未來 3 年 CAGR 在 50%以上。 2) Kanzi 方面, 公司自 2016 年收購 Rightware以來,Kanzi 市占率由 20%提升至 50%,隨著 Kanzi 與公司汽車業務的有機結合,我們預計市占率將繼續保持增長,未來三年 CAGR 在 18%左右。3)自動駕駛方面,公司通過收購輔易航切入泊車領域; 2022 年高通 Snapdragon Ride 將投入商用,公司作為高通深度合作伙伴,將充分受益于高通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布局,我們預計公司自動駕駛業務 2022 年初具規模,2023 年開始放量。綜上所述,我們預計公司汽車業務 2021-

153、2023 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 12.44/18.26/26.28 億元, 同比增長 61.4%/46.8%/43.9%, 毛利率為 56%/57%/58%。 智能物聯網:智能物聯網:公司物聯網業務覆蓋無人機、智能相機、AR/VR、機器人等領域,受益于下游 需求旺盛,我們預計 2021-2023 年物聯網業務營業收入為 11.13/16.69/23.37 億元,同比增長 60%/50%/40%,毛利率為 26.5%/26.8%/27.0%。 表表 15:盈利預測盈利預測 盈利預測(億元)盈利預測(億元) 2019A 2020A 2021E 2022E 2023E 智能手機營收 9.67 11.6

154、2 14.24 17.65 21.54 同比增長 13.8% 20.2% 22.5% 24.0% 22.0% 毛利率 46.7% 47.7% 48.0% 48.0% 48.0% 智能汽車營收 4.81 7.70 12.44 18.26 26.28 同比增長 72.3% 60.1% 61.4% 46.8% 43.9% 毛利率 52.4% 55.0% 56.0% 57.0% 58.0% 智能物聯網營收 3.79 6.95 11.13 16.69 23.37 同比增長 12.8% 83.4% 60.0% 50.0% 40.0% 毛利率 19.8% 26.4% 26.5% 26.8% 27.0% 營業

155、總收入營業總收入 18.27 26.28 37.80 52.60 71.19 48 同比增長 24.7% 43.8% 43.8% 39.2% 35.3% 綜合毛利率 42.6% 44.2% 44.3% 44.4% 44.8% 歸母凈利潤歸母凈利潤 2.4 4.4 6.6 9.3 12.8 同比增長 44.6% 86.6% 49.3% 40.8% 36.9% 資料來源:Wind,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估值與投資評級 我們選取德賽西威與虹軟科技作為可比公司,其中:德賽西威德賽西威,國內智能駕駛領域 tier1 廠商,與公司在高通客戶優勢顯著相似,德賽西威是英偉達在 ori 系列自動駕駛芯片中國唯一合作

156、方。虹軟科技虹軟科技:與公司深耕智能終端操作系統技術相似,虹軟科技深耕計算機視覺,同樣在全球范圍內為智能手機、智能汽車、物聯網(IoT)等智能設備廠商提供解決方案;2022-2023 年可比公司平均 PEG(以當年 wind 一致預測的利潤同比增速計算)分別為 2.1與 1.8。與可比公司相比,公司同樣具備:1.與國際科技巨頭緊密合作關系;2.深耕通用性技術,下游覆蓋各類高景氣度細分賽道。我們認為公司具備高成長性,自動駕駛與 IOT 業務長期高增長能力強, 故使用 PEG 方式估值, 假設其 PEG 水平與可比公司相當, 對應 22-23年 PE 分別為 85 倍和 66 倍,對應市值在 79

157、5-845 億元,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表表 16:可比公司估值可比公司估值 公司名稱公司名稱 收盤價收盤價 (元元) 總市值總市值 (億元億元) 歸母凈利潤歸母凈利潤(億元億元) PEG 2021E 2022E 2023E 2021E 2022E 2023E 虹軟科技 51.42 208.77 2.27 2.97 3.91 -9.44 2.27 1.69 德賽西威 132.70 729.85 7.52 10.32 13.30 2.15 1.90 1.90 平均值 2.08 1.80 中科創達 150.17 638.30 6.62 9.33 12.77 1.96 1.67 1.36 資料來源:Wind,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收盤價與市值日期截止2021.11.24 風險因素 1.市場競爭加??; 2.芯片短缺問題加??; 3.技術研發不及預期。

友情提示

1、下載報告失敗解決辦法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報告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中科創達-深度報告:全球領先的平臺型智能操作系統服務商-211124(48頁).pdf)為本站 (X-iao) 主動上傳,三個皮匠報告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三個皮匠報告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