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新材料行業2022年度投資策略:新能源革命新材料進階-211220(79頁).pdf

編號:57968 PDF 79頁 4.19MB 下載積分:VIP專享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金屬&新材料行業2022年度投資策略:新能源革命新材料進階-211220(79頁).pdf

1、 1 新能源革命,新材料進階 -金屬&新材料行業 2022 年度投資策略 Table_ReportDate 2021 年 12 月 20 日 2 證券研究報告 策略研究 策略深度報告 9 號院 1 號樓 Table_Title 新能源革命,新材料進階新能源革命,新材料進階 Table_ReportDate 2021 年 12 月 20 日 新能源革命,新材料進階新能源革命,新材料進階。 “雙碳”目標加快新能源革命推進,碳交易 或將成為新舊能源轉換的重要途徑,碳排放權將成為影響行業發展的核 心變量。金屬行業是碳排放和碳減排的主要領域,同時也是新能源革命 的主要參與者。當前是中國新材料產業發展進入

2、從規模增長向質量提升 的重要窗口期。 “十四五”規劃表示中國要加快推動新材料產業高質量 發展,推動中國逐步向新材料強國邁進。因此,展望 2022 年投資策 略,金屬新材料行業應把握“新能源革命和新材料進階”兩條主線多條 細分賽道的投資機會。 新能源革命:全球碳資產擴張,新能源金屬迎來需求超級周期新能源革命:全球碳資產擴張,新能源金屬迎來需求超級周期。 “雙 碳”目標實現的過程,實際上是企業碳資產擴張的過程。企業可以通過 降低化石能源用量、提升清潔能源(光伏、風電、水電等)使用比例、 擴大電動車應用、開發林業碳匯等方式實現碳資產的擴張。提升清潔能 源使用比例,一方面會加速“光伏(風電)+儲能”的

3、發展,另一方面會 重構電力系統,擴大電力系統的投資,從而帶動新能源金屬(鋰、鎳、 鈷、銅、稀土磁材、晶硅、白銀等)的需求增長。擴大電動車應用同樣 會帶動新能源金屬及輕量化金屬(鋁、鎂、鈦等)的需求增長。 新材料進階:中國產業升級,金屬新材料步入發展快車道新材料進階:中國產業升級,金屬新材料步入發展快車道。過去 10 年,中國新材料產業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產業規模穩步增長,由 2010 年的 6500 億元增長至 2020 年的 5.3 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速 23%。工 信部預計在“十四五”期末新材料產業規模將達到 10 萬億,規劃時期年 均復合增長率約 13.5%。在國家產業轉型升級趨勢推動下,

4、近幾年新材 料各細分領域涌現出了一大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眾多細分領 域逐步進行國產替代,標志著中國新材料產業正在從規?;l展向高質 量發展進階。 投資建議:投資建議:建議重視新能源革命浪潮下工業金屬新增需求帶動估值切換 機會和新能源金屬持續高景氣的確定性機會;尤其重視金屬新材料高質 量發展相關細分行業龍頭的成長性機會。重點關注:鋰鋰鎳鈷鎳鈷(天齊鋰業、 贛鋒鋰業、盛新鋰能、永興材料、中礦資源、川能動力、華友鈷業、盛 屯礦業、洛陽鉬業、寒銳鈷業等) ;鋁鎂鋁鎂鈦鈦(云鋁股份,神火股份,中國 宏橋(H 股) 、豪美新材、和勝股份、立中集團、索通發展、云海金屬、 寶鈦股份、西部材料、安寧股份

5、等) ;銅銅(紫金礦業、西部礦業、云南銅 業、海亮股份、楚江新材、博威合金等) ;稀土稀土磁材磁材(五礦稀土、北方稀 土、寧波韻升、金力永磁等) ;新材料新材料(石英股份、力量鉆石、聯瑞新材、 鉑科新材、合盛硅業等) ;貴金屬貴金屬(赤峰黃金、貴研鉑業、浩通科技等) 。 風險因素:風險因素:全球經濟復蘇不及預期;雙碳目標相關政策進度不及預期; 新冠疫情反復等。 nMqOtRtNmQzRsQoNuNwOyR6M8Q8OtRoOsQmNiNqRpNjMtRtQbRpPwPuOnOsMxNnRtO 3 目目 錄錄 新能源革命,新材料進階 . 7 新能源革命:全球碳資產擴張,新能源金屬迎來需求超級周期

6、 . 7 新材料進階:中國產業升級,金屬新材料步入發展快車道 . 10 鋰:超級周期不止于此 . 12 需求長期確定性高速增長是鋰行業演進的核心動力 . 12 全球新能源車銷量共振,鋰需求增長將繼續超預期 . 13 儲能或接力(合力)新能源車,推動鋰進入新一輪需求超級周期 . 14 鋰資源供給約束長期存在 . 18 鋰價將繼續維持上行趨勢,有望突破 30 萬元/噸 . 20 “價格錨”向“業績錨”過渡,重點關注業績可即期兌現的低估值企業 . 21 鎳:高鎳電池驅動鎳需求新成長 . 21 三元動力電池高鎳化趨勢加速 . 22 三元電池對鎳需求高速增長 . 23 RKEF 火法及 HPAL 濕法冶

7、煉共同支撐硫酸鎳產量增長 . 27 鎳消費進入新一輪增長期,關注布局紅土鎳礦的公司 . 29 銅:需求修復與供給釋放,關注高端銅加工持續突破 . 30 2022 年國內需求有望修復,海外維持高位 . 30 新能源提供銅新需求 . 31 成長性或成為銅標的主要選擇標準 . 33 鋁:行業盈利改善,綠色低碳迎機遇 . 33 短期:供給有賴政策彈性,需求源于新能源 . 34 行業盈利扭虧為盈,有望穩步上行 . 37 中期:用電結構趨待改善,清潔能源用電優勢逐步顯露 . 39 長期:需求受益新能源,供給增速弱于需求 . 39 再生鋁有望緩解電解鋁短缺 . 41 國內再生鋁供給占比與全球仍有差距 . 4

8、1 節能減排擴大再生鋁運用空間 . 42 建議重點關注擁有清潔能源并受益行業盈利反轉的企業 . 43 鉑族金屬:國六催化短期需求,氫能接棒長期增量. 44 國六持續推進,氣催驅動鉑族新需求 . 44 燃料電應用前景廣闊,鉑鈀催化劑長期需求支撐強勁 . 45 建議重點關注擁有貴金屬催化劑產業鏈一體化及布局氫能源燃料電池的企業 . 48 白銀:受益新能源光伏需求驅動 . 48 光伏驅動,缺口擴大 . 48 建議重點關注擁有資源優勢的企業 . 50 鈦材:受益軍工與航空航天裝備升級 . 50 中國產業升級推動高端鈦材需求增長 . 50 初級鈦產品產能過剩,深加工材銷量穩步增長 . 51 航空航天、醫

9、療與海洋工程成為拉動需求的三架馬車 . 53 建議關注具備產能優勢的鈦材龍頭 . 57 稀土磁材:工業與新能源雙驅動,成本壓力有望傳導 . 57 稀土磁材應用范圍廣,不斷涌現新增長驅動 . 57 新能源汽車需求成為釹鐵硼主要增長源 . 59 碳中和驅動下風電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 61 工業領域加速滲透,未來需求空間有望超過 2 萬噸/年 . 63 汽車行業需求占比較大 . 64 優選技術、產品結構領先及產能快速擴張的磁材龍頭 . 65 新興需求領域拓展疊加國產替代化推動新材料產業. 65 MLCC 粉體:受 5G 及新能源汽車推動,國產替代空間較大 . 65 金屬軟磁材料:電網及電子元器件需求

10、長期上行 . 67 石英材料:受益半導體國產化及光伏平價爆發迎來需求上行周期 . 71 硅微粉:高階產品需求旺盛 . 76 建議關注受益于國產替代化進程的細分新材料行業龍頭 . 79 風險因素 . 79 4 表表 目目 錄錄 表 1:全球鋰資源產量預測(LCE,萬噸) . 18 表 2:不同鋰電正極材料的性能情況 . 23 表 3:生產 1Gwh 三元電池所需要的硫酸鎳質量測算 . 24 表 4:中國新能源汽車對硫酸鎳需求測算 . 25 表 5:海外新能源汽車對硫酸鎳需求測算 . 26 表 6:紅土鎳礦的冶煉工藝 . 28 表 7:汽車及新能源汽車用銅量測算 . 32 表 8:2022 年新投

11、產能預測(萬噸/年) . 35 表 9:全球電解鋁發電類型及占比. 39 表 10:電解鋁區域用電結構情況 . 39 表 11:2021-2025 年海外電解鋁每年新增產能統計(萬噸) . 40 表 12: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廢鋁回收率的比較情況 . 42 表 13:電解鋁供需平衡測算(萬噸) . 43 表 14:2019-2025 年光伏用銀測算 . 49 表 15:國產 C919 大飛機具體訂單 . 54 表 16:波音公司飛機訂單及產能計劃(架) . 55 表 17:主要中高端領域釹鐵硼永磁體消費量測算(噸) . 57 表 18:國內外直驅型風電機組情況 . 62 表 19:國內外半直驅型風

12、電機組情況 . 63 表 20:風電領域對釹鐵硼的需求量(噸) . 63 表 21:全球硅微粉主要生產企業 . 76 圖圖 目目 錄錄 圖 1:碳交易原理 . 8 圖 2:碳資產對企業的影響 . 8 圖 3:中國碳市場交易量分布(湖北占比 32.5%) . 9 圖 4:湖北碳市場交易價格走勢 . 9 圖 5:企業碳資產擴張對金屬及金屬新材料的影響 . 10 圖 6:中國新材料產業市場規模(萬億元) . 11 圖 7:金屬新材料分類. 12 圖 8:世界能源消費結構發展趨勢 . 13 圖 9:2020 年全球鋰需求結構 . 14 圖 10: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千輛) . 14 圖 11:中國新能

13、源汽車銷量(萬輛) . 14 圖 12:全球鋰需求預測(LCE,萬噸) . 14 圖 13:新能源發電成本變化趨勢 . 15 圖 14:全球儲能市場累計裝機規模(2000-2020) . 15 圖 15:中國儲能市場累計裝機規模(2000-2020) . 15 圖 16:20MW/80MWh 儲能系統成本預測(美元/kWh,2019 為真實成本) . 16 圖 17:未來 10 年儲能鋰離子電池領域碳酸鋰需求預測 . 17 圖 18:未來 5 年鋰資源供給和需求邊際增量預測(萬噸 LCE) . 19 圖 19:鋰價走勢(元/噸) . 20 圖 20:澳洲部分鋰輝石礦山鋰精礦庫存(萬噸) . 2

14、0 圖 21:中國碳酸鋰生產商庫存(噸) . 21 圖 22:中國氫氧化鋰生產商庫存(噸). 21 圖 23:全球鋰供需邊際增量(LCE,萬噸;需求保守假設) . 21 圖 24:全球鋰供需邊際增量(LCE,萬噸;需求樂觀假設) . 21 圖 25:新能源汽車領域鎳需求 5 年增長 10 以上 . 22 圖 26:2016-2025 年中國三元正極電池的結構占比 . 24 圖 27:鎳冶煉技術路線圖 . 28 圖 28:2020 年中國硫酸鎳原料來源 . 29 圖 29:紅土鎳生產硫酸鎳兩種工藝的成本測算(美元/鎳噸) . 29 圖 30:國內外三元電池對硫酸鎳的需求測算(萬噸) . 29 圖

15、 31:動力電池領域對鎳的需求測算(萬噸) . 29 圖 32:2021 年下半年國內銅表觀需求量有所下滑(噸) . 30 圖 33:全球銅礦產能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千噸) . 30 圖 34:汽車連接器的主要種類 . 33 5 圖 35:年初以來電解鋁供給政策 . 34 圖 36:2021 年減產產能分類 . 35 圖 37:2022 年擬投產產能分布 . 35 圖 38:國內電解鋁庫存季節性分析(萬噸) . 36 圖 39:中國原鋁進口情況 . 36 圖 40:電解鋁產能產量測算 . 36 圖 41:鋁板帶箔開工率(%) . 37 圖 42:汽車產量季節性分析(萬輛) . 37 圖 43:

16、電網建設投資額季節性分析(億元) . 37 圖 44:2017-2022 電解鋁需求及新增需求結構測算 . 37 圖 45:氧化鋁價格(元/噸) . 38 圖 46:電解鋁行業平均不含稅自備電價(元/KWh) . 38 圖 47:氧化鋁產能變動情況(萬噸) . 38 圖 48:電解鋁行業平均盈利(元/噸) . 38 圖 49:汽車單車用鋁量(kg) . 40 圖 50:光伏用鋁量測算. 40 圖 51:IAI“搖籃到大門”碳排放量測算 . 41 圖 52:中國和全球再生鋁產量占比情況. 42 圖 53:全球主要地區再生鋁產量占比情況 . 42 圖 54:再生鋁消費結構. 43 圖 55:中國汽

17、車再生鋁用量及預測(萬噸) . 43 圖 56: 全球鉑族儲量分布 . 44 圖 57: 2016 年以來鉑族金屬供應量(噸) . 44 圖 58:鉑金需求結構 . 44 圖 59:鈀金需求結構 . 44 圖 60:鉑金工業需求變動情況(噸) . 45 圖 61:鈀金工業需求變動情況(噸) . 45 圖 62:氫能應用矩陣 . 45 圖 63:鉑族金屬氫能運用環節 . 46 圖 64:鉑金供給變動情況(噸) . 47 圖 65:鉑金需求變動情況(噸) . 47 圖 66:氫燃料電池帶動鉑金需求快速上升 . 47 圖 67:白銀需求分布 . 48 圖 68:2011-2022 白銀需求變動(噸)

18、 . 48 圖 69:2020-2030 年各種電池技術市場占比變化趨勢 . 49 圖 70:2018-2025 年白銀需求測算(噸) . 49 圖 71:2019-2025 年光伏用銀測算 . 49 圖 72:白銀供給分布 . 50 圖 73:2010-2020 白銀成本變動($/oz) . 50 圖 74:鈦材產業鏈 . 51 圖 75:中國海綿鈦產能產量 . 51 圖 76:中國鈦錠產能產量 . 52 圖 77:中國鈦加工材產量(萬噸) . 52 圖 78:全球鈦材消費結構(2018) . 53 圖 79:中國鈦材消費結構(2020) . 53 圖 80:中國鈦材銷量增速和航空航天領域鈦

19、材銷量增速(%) . 53 圖 81:中國國防支出及同比增速(億元) . 55 圖 82:中國骨科植入性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億元) . 56 圖 83:2011-2020 中國種植牙數量(萬顆). 56 圖 84:中國海洋工程鈦材消費量(噸). 56 圖 85:稀土磁材產業鏈. 57 圖 86:中國燒結釹鐵硼成材消費量約在 8 萬噸 . 58 圖 87:中國釹鐵硼毛坯產量(噸) . 58 圖 88:2013 年國內釹鐵硼下游需求 . 59 圖 89:20 年釹鐵硼磁材下游需求 . 59 圖 90:新能源汽車交流感應電機和永磁同步電機的區別. 60 圖 91:中國和海外(除中國外)新能源汽車銷量(

20、萬輛) . 60 圖 92:新能源汽車主電機用釹鐵硼持續高增(噸) . 61 圖 93:全球及中國風電新增裝機量快速發展(GW) . 62 圖 94:燃油汽車所需釹鐵硼電機主要集中在 EPS、ABS 等 . 64 圖 95:MLCC 粉體產業鏈 . 65 6 圖 96:MLCC 下游需求分布 . 66 圖 97:MLCC 市場規模發展趨勢及預測 . 66 圖 98:磁性材料分類 . 67 圖 99:中國非晶帶材市場規模 . 68 圖 100:中國納米晶材料市場規模 . 68 圖 101:非晶合金產業鏈. 68 圖 102:納米晶合金產業鏈 . 69 圖 103:金屬磁粉芯產業鏈 . 69 圖

21、104:國家電網投資額(億元) . 70 圖 105: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萬輛) . 70 圖 106:新增光伏裝機容量(萬千瓦) . 70 圖 107:石英材料產業鏈. 71 圖 108: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進入新一輪強勁增長周期 . 72 圖 109:2020 年后北美半導體設備廠商出貨值高速增長 . 72 圖 110:全球晶圓代工市場規模及中國集成電路制造業銷售額 . 73 圖 111:中國半導體設備和材料銷售額(十億美元) . 74 圖 112:中國單晶硅片產能及占比均快速提升 . 74 圖 113:單晶石英坩堝用高純石英砂的需求空間測算 . 75 圖 114:硅微粉產業鏈 . 76 圖

22、 115:全球球形硅微粉銷量穩步增長(萬噸) . 77 圖 116:中國覆銅板產量穩步增長. 77 圖 117:中國 PCB 行業產值占比穩步提升 . 77 圖 118:5 G 基站建設預測(萬站) . 78 圖 119:5G 手機出貨量及占比 . 78 圖 120:全球集成電路銷售情況(億美元) . 78 7 新能源革命,新材料進階 新能源革命:全球碳資產擴張,新能源金屬迎來需求超級周期新能源革命:全球碳資產擴張,新能源金屬迎來需求超級周期 (1) 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推動碳交易市場快速發展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推動碳交易市場快速發展 2021 年兩會,碳達峰、碳中和被第一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再

23、次提出加快建設全國碳排 放權交易市場。意味著到 2030 年前,我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再增長,達到峰值后,再慢 慢減下去;到 2060 年前,針對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通過植樹、節能減排等各種方式全部抵 消。而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抓手就是建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這是京都議定書提出的實 現減緩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的重要機制。 碳市場就是以二氧化碳排放權為對象的交易市場。碳市場就是以二氧化碳排放權為對象的交易市場。碳排放交易是為促進全球溫室氣體減排, 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場機制。 政府通過招標、 拍賣等方式將一定的二氧化碳配 額,發放給有排污需求企業,配額富余企業可將富余配額出售給配額不足企業,形成

24、一定減 排收益。 在碳市場中交易產生的資產即為碳資產。在碳市場中交易產生的資產即為碳資產。具體指在強制碳排放權的交易機制或者自愿碳排 放權的交易機制下, 產生的可直接或間接影響組織溫室氣體排放的碳排放配額、 減排信用額 及相關活動。 在碳交易制度下,碳資產又可細分為配額碳資產和減排碳資產。 (1)配額碳資產:)配額碳資產:指通過政府機構分配或進行配額交易而獲得的碳資產。在結合環境目標 的前提下,政府會預先設定一個期間內溫室氣體排放的總量上限,即總量控制。在總量控制 的基礎上,將總量任務分配給各個企業,形成“碳排放配額”,所為企業在特定時間段內允許 排放的溫室氣體數量。 (2)減排碳資產:)減排

25、碳資產:也稱為碳減排信用額或信用碳資產,是指通過企業自身主動地進行溫室 氣體減排行動, 得到政府認可的碳資產, 或是通過碳交易市場進行信用額交易獲得的碳資產。 一般情況下,控排企業可以通過購買減排碳資產,用以抵消其二氧化碳超額排放量。 基于配額的碳交易, 多是為了滿足控排企業的履約需求, 而基于減排項目的碳交易可能是用 于滿足控排企業履約需求,也可能是為了滿足自身社會責任和企業形象的發展需要。 企業獲取碳資產的途徑主要有三種:企業獲取碳資產的途徑主要有三種: (1)在強制性減排機制下,由政府分配碳排放量配額,獲取碳資產; (2)企業內部通過節能技改活動,減少企業的碳排放量,使得企業可在市場流轉

26、交易的排 放量配額增加,從而獲得碳資產; (3)企業投資開發的零排放項目或者減排項目所產生的減排信用額,且該項目成功申請了 清潔發展機制項目(CDM)或者中國核證自愿減排項目(CCER) ,通過核證、備案后獲取 減排量(碳資產) 。 中國自愿減排項目的主要類型是可再生能源項目,包括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 或供熱、甲烷回收發電或供熱、及林業碳匯項目等。 8 碳交易市場可以鼓勵低減排成本的企業多減排, 緩解高減排成本企業的短期減排壓力, 降低碳交易市場可以鼓勵低減排成本的企業多減排, 緩解高減排成本企業的短期減排壓力, 降低 全社會減排成本,確保減排效果,并且可以為低碳投資提供資金。全社

27、會減排成本,確保減排效果,并且可以為低碳投資提供資金。因此,為實現雙碳目標勢因此,為實現雙碳目標勢 必會快速推動碳交易市場的建立健全發展。必會快速推動碳交易市場的建立健全發展。 圖圖 1:碳交易原理碳交易原理 資料來源:碳資產管理(吳宏杰,2017),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2) 碳交易市場發展有望促進企業碳資產擴張碳交易市場發展有望促進企業碳資產擴張 碳資產將深刻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銷售、投融資、管理、戰略等各項活動,因此企業開 展以碳資產生成、利潤或社會聲譽最大化、損失最小化為目的碳資產管理工作至關重要。碳碳 資產管理包括正資產管理和負資產管理, 也就是說, 碳資產管好了是利潤, 管不好就是

28、負債。資產管理包括正資產管理和負資產管理, 也就是說, 碳資產管好了是利潤, 管不好就是負債。 企業開展碳資產管理,可以(1)實現企業內部碳中和,滿足下游客戶要求; (2)實現碳資 產保值增值; (3)為產品進入國際市場創造便利,避免受發達國家“碳關稅”的限制; (4) 節省能源和融資成本,增加競爭力; (5)提高企業形象、踐行企業社會責任。 圖圖 2:碳資產對企業的影響碳資產對企業的影響 資料來源:碳資產管理(吳宏杰,2017),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政府 碳配額 VS 碳排放 控排企業 投資企業 出售或儲存 碳配額 投資項目 出售CCER 投資配額或 CCER 購買配額或 購買CCER抵消 免

29、費發放 or 拍賣碳配額 是否夠用 是 否 企業碳資產 中國政府 國外政府 投資者 銀行 供應鏈上下游品牌商 消費者 符合政府要求 參與國際貿易、 規避法律風險 吸引綠色投資 吸引綠色信貸 公開碳排放報告、參與大牌供應鏈 吸引更多人群消費 9 在碳排放交易體系下,企業可以在履約前針對擁有的碳資產進行抵押融資、期貨交易等,實 現碳資產增值。當企業經過一系列節能努力后,如果繼續往下減排的成本很高,甚至高于市 場碳價的情況下, 可以通過在其它領域開發可再生能源或林業碳匯等減排項目進行抵消, 完 成履約任務。如果經過節能減排后,企業碳排放量小于碳配額,則可產生碳余額,即碳凈資 產,可以拿到碳市場去交易

30、,賣給配額不足的企業。特斯拉年報顯示,2020 全年碳積分收 入達 15.8 億美元,同比增長 166%,但其全年歸母凈利僅為 7.21 億美元。 因此,碳資產價格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現金流及利潤,碳資產價格漲跌均會傳遞到企業凈利碳資產價格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現金流及利潤,碳資產價格漲跌均會傳遞到企業凈利 潤。潤。中國碳交易試點自 2013 年啟動以來,七個試點(北京、深圳、上海、廣東、湖北、天 津、重慶)的碳市場價格在 10 元/噸到 80 元/噸之間波動,平均大概在 30 元/噸左右。全國 碳交易市場于 2021 年 7 月 16 日開市,至 9 月份平均碳價最高超過 45 元/噸,而歐洲 12

31、月 份碳價則超 80 歐元/噸,美國拜登上臺之后將 2021 年碳排放社會成本定在 51 美元/噸,均 超過 300 元人民幣/噸。另外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發布的中國 2060 年前碳中和 研究報告提出,構建中國能源互聯網,全社會碳減排邊際成本約 260 元/噸。在碳達峰和在碳達峰和 碳中和目標的推動下, 中國碳交易市場碳中和目標的推動下, 中國碳交易市場將逐步向歐美等國際成熟碳市場靠攏, 碳資產價格也將逐步向歐美等國際成熟碳市場靠攏, 碳資產價格也 將逐步趨近于國際水平。將逐步趨近于國際水平。 另外,據 ICAP 統計,2020 年全球 21 個在運行的碳市場配額總量約 47.82 億

32、噸,其中歐盟 碳市場配額量全球最大,達到 18.16 億噸,占比 38%。中國從 2005 年開始參與國際碳交易 市場,2013 年之后開始碳交易試點,截止 2020 年底碳交易市場成交量約為 4.5 億噸,成交 金額約為 105 億元,在規模與流動性上與國際市場差距較大。 隨著中國碳交易市場規則的完善和碳約束的加強, 尤其是伴隨免費碳配額比例的下調, 碳價隨著中國碳交易市場規則的完善和碳約束的加強, 尤其是伴隨免費碳配額比例的下調, 碳價 上漲將是必然,碳也將從不良資產向稀缺資上漲將是必然,碳也將從不良資產向稀缺資產轉身,碳資產市場規模將持續提升,同時在成產轉身,碳資產市場規模將持續提升,同

33、時在成 本和利潤地驅動下,企業碳資產將不斷擴張。同樣, 全球各國在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過程中均本和利潤地驅動下,企業碳資產將不斷擴張。同樣, 全球各國在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過程中均 會推動企業碳資產持續擴張。會推動企業碳資產持續擴張。 圖圖 3:中國碳市場交易量分布(湖北占比中國碳市場交易量分布(湖北占比 32.5%) 圖圖 4:湖北碳市場交易價格走勢湖北碳市場交易價格走勢 資料來源: 中國碳排放交易網,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資料來源: 中國碳排放交易網,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3) 企業碳資產企業碳資產擴張為金屬及金屬新材料的發展帶來新機遇擴張為金屬及金屬新材料的發展帶來新機遇 對于大部分企業, 碳排放主要

34、來自能源消耗, 因此實現碳中和或碳資產擴張的路徑主要是能對于大部分企業, 碳排放主要來自能源消耗, 因此實現碳中和或碳資產擴張的路徑主要是能 源減排。源減排。 企業可以通過減少化石能源使用或增加可再生能源使用來減少碳排放量, 如果通過 碳減排努力后仍存在碳排放, 則可以通過購買碳額度的形式, 抵消自身無法避免的二氧化碳 排放量,實現企業碳中和??梢再徺I的碳額度項目包括:風光水電等再生能源項目,森林碳 10 匯,碳捕集和封存項目(CCUS) ?;蛘咂髽I自主投資建設可再生能源項目,一方面可以滿足 自身能源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申請減排碳資產額度,通過碳市場售賣。 除除了能源減排外, 企業還可以在運輸

35、方面進行有效減排。了能源減排外, 企業還可以在運輸方面進行有效減排。 通過將燃油車更換為電動車或者能 耗更低的輕量化運輸車型,可以減少碳排放。 能源使用過程中減排也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途徑。能源使用過程中減排也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途徑。電力中除電冶煉外有 80%-90%的部分 為電機所消耗,使用高性能電機、高性能磁材能夠顯著提升電能效率、降低電力消耗;未來 高性能釹鐵硼磁材的滲透率提升將減少使用過程碳排放 10-15%。 企業通過降低化石能源使用量、提升可再生能源(光伏、風電、水電等)使用比例、提高新企業通過降低化石能源使用量、提升可再生能源(光伏、風電、水電等)使用比例、提高新 能源汽車滲透

36、率等方式實現碳資產擴張的過程,將為金屬及金屬新材料行業帶來新的發展能源汽車滲透率等方式實現碳資產擴張的過程,將為金屬及金屬新材料行業帶來新的發展 機遇和機遇和投資機會。投資機會。 減少化石能源使用量,將會進一步限制鋼鐵和火電鋁的產能,重塑行業供需格局,同時推動 再生鋁行業快速發展。提升清潔能源使用比例,一方面會加速“光伏(風電)+儲能”的發展, 另一方面會重構電力系統,擴大電力系統的投資,從而帶動新能源金屬及新材料(鋰、鎳、 銅、 稀土磁材、 白銀、 晶硅等) 的需求增長。 提高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同樣會帶動鋰、 鈷、 鎳、 銅、磁材等新能源金屬及鋁鎂等輕金屬的需求增長。 圖圖 5:企業碳資產擴張

37、對金屬及金屬新材料的影響企業碳資產擴張對金屬及金屬新材料的影響 資料來源: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新材料進階:中國產業升級,金屬新材料步入發展快車道新材料進階:中國產業升級,金屬新材料步入發展快車道 碳達峰 碳中和 配額 碳資產 控排 企業 碳交易 市場 企業碳資 產管理 減排 碳資產 能源減排 運輸減排 增加碳匯及 CCUS 減少化石能源使用 增加可再生資源 (風光水電等) 增加電動車使用 輕量化 鋼鐵 鋁 鋰 鈷 鎳 銅 磁材 白銀 晶硅 鋁鎂 強制性配額市場 自愿性減排市場 通過減少碳排放量,使得企業在碳交易市場流 轉的配額增加,即碳資產擴張 獲取碳資產 碳資產保值增值/ 資產價值最大化/ 增

38、厚企業利潤 企業通過投資風光水電等再生能源項目(CCER) 、森林碳匯和 CCUS 項 目增加碳資產,實現碳資產擴張 減少產能或 發展再生產 品 擴 大 需 求 增加高效電機 過程減排 11 “十四五” (2021-2025 年)是中國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的 關鍵時期,也是中國新材料產業發展進入從規模增長向質量提升的重要窗口期?!笆奈濉币?劃表示中國要加快推動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產業布局優化、結構合理,技術工藝達 國際先進水平,與其他戰略性新興產業深度融合發展,顯著提高產業效益,推動中國逐步向 新材料強國邁進。 過去 10 年,中國新材料產業技術水平不斷提高,

39、產業規模穩步增長,由 2010 年的 6500 億 元增長至 2020 年的 5.3 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速 23%。工信部預計在“十四五”期末新材料工信部預計在“十四五”期末新材料 產業規模將達到產業規模將達到 10 萬億萬億,規劃時期年均復合增長率約,規劃時期年均復合增長率約 13.5%。 圖圖 6:中國新材料產業市場規模(萬億元)中國新材料產業市場規模(萬億元) 資料來源:頭豹研究院,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當前全球新材料產業已形成三級梯隊競爭格局,各國產業發展各有所長。第一梯隊是美國、 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在經濟實力、核心技術、研發能力、市場占有率等方面占據 絕對優勢。第二梯隊是韓國、

40、俄羅斯、中國等國家,新材料產業正處在快速發展時期第二梯隊是韓國、俄羅斯、中國等國家,新材料產業正處在快速發展時期。第三 梯隊是巴西、印度等國家。從全球看,新材料產業壟斷加劇,高端材料技術壁壘日趨顯現從全球看,新材料產業壟斷加劇,高端材料技術壁壘日趨顯現。 大型跨國公司憑借技術研發、資金、人才等優勢,以技術、專利等作為壁壘,已在大多數高 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新材料產品中占據了主導地位。 中國新材料產業長期存在材料支撐保障能力不強、 關鍵材料受制于人、 產業鏈自主可控性較 差等問題,為推動新材料產業快速發展,相關部委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增強制 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 (2018-202

41、0 年) 、 “十三五” 先進制造技術領域科技創新專 項規劃 、 “十三五”材料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 、 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 、 國家新材料 生產應用示范平臺建設方案 、 國家新材料測試評價平臺建設方案 、 新材料標準領航行動 計劃(2018-2020 年) 、 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范指導目錄(2019 年版) 等。在國家在國家 產業轉型升級趨勢推動下,近幾年新材料各細分領域涌現出了一產業轉型升級趨勢推動下,近幾年新材料各細分領域涌現出了一大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大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 業, 在眾多細分領域逐步進行國產替代, 標志著中國新材料產業正在從規?;l展向高質量業, 在眾多細分領域

42、逐步進行國產替代, 標志著中國新材料產業正在從規?;l展向高質量 發展進階。發展進階。 根據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新材料指新出現的具有優異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 0 2 4 6 8 10 12 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5E 中國新材料產業市場規模(萬億元) 12 料,或是傳統材料改進后性能明顯提高和產生新功能的材料,主要包括特種金屬功能材料、 高端金屬結構材料、先進高分子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高性能復合材料、前沿新材料 等。 其中特種金屬功能材料和高端金屬結構材料均屬于金屬新材料范疇, 特種金屬功能材料其中特種金屬功能材料和高端金屬結構材料均屬于金屬新材

43、料范疇, 特種金屬功能材料 主要有稀土功能材料主要有稀土功能材料(磁材等) 、稀有金屬材料稀有金屬材料(高純稀有金屬及靶材,鉬電極、鎢窄帶、 硬質合金、銀銦鎘控制棒、貴金屬催化材料等) 、半導體材料(半導體材料(晶硅、氮化鎵、碳化硅、磷 化銦、鍺及碲化鎘等新型薄膜光伏材料等) 、其他功能合金其他功能合金(銦錫氧化物(ITO)靶材、軟磁 材料等) ;高端金屬結構材料主要有高品質特殊鋼(高端金屬結構材料主要有高品質特殊鋼(高溫合金、耐蝕合金等)和新型輕合金新型輕合金 材料材料(鋁合金、鎂合金、鈦合金等) 。 國內金屬新材料已進入供需同步發力的加速發展階段,銅、鋁、鎂、鈦等高端合金,金屬粉國內金屬新

44、材料已進入供需同步發力的加速發展階段,銅、鋁、鎂、鈦等高端合金,金屬粉 體,高溫合金,軟磁等在眾多細分領域快速實現國產替代,建議重視金屬新材料各領域的體,高溫合金,軟磁等在眾多細分領域快速實現國產替代,建議重視金屬新材料各領域的 “專精特新”龍頭企業?!皩>匦隆饼堫^企業。 圖圖 7:金屬新材料分類金屬新材料分類 資料來源:信達證券研發中心整理 鋰:超級周期不止于此 需求長期確定性高速增長是鋰行業演進的核心動力需求長期確定性高速增長是鋰行業演進的核心動力 隨著各大經濟國紛紛提出“碳達峰碳中和”實現目標,全球有望步入碳資產擴張大周期。隨著各大經濟國紛紛提出“碳達峰碳中和”實現目標,全球有望步入碳

45、資產擴張大周期。碳 資產擴張的過程實際上是能源轉型的過程, 將推動能源和交通領域大力發展風電、 光伏等清 潔能源和新能源汽車。鋰作為儲能和動力電池的核心生產元素,將持續受益。 能源轉型是指人類利用能源從木柴到煤炭、從煤炭到油氣、從油氣到新能源、從有碳到無碳 的發展趨勢。以清潔、無碳、智能、高效為核心的新能源體系是世界能源轉型的發展趨勢與 方向。第一次能源轉型開啟了煤炭的利用,催生了人類文明進入“蒸汽時代” ;第二次能源 轉型開啟了石油和天然氣的大規模利用,保障了人類文明相繼進入“電氣時代”和“信息時 代” ;第三次能源轉型以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將推動人類文明“智能時代”的來臨。智能 金屬新材料

46、 特種金屬功能材料 高端金屬結構材料 晶硅、氮化鎵、碳化硅、磷化銦、鍺及碲化鎘 等新型薄膜光伏材料等 銦錫氧化物(ITO)靶材、軟磁材料等 高溫合金、耐蝕合金等 鋁合金、鎂合金、鈦合金等 磁材等 高純稀有金屬及靶材、鉬電極、鎢窄帶、硬質 合金、銀銦鎘控制棒、貴金屬催化材料等 稀土功能材料 稀有金屬材料 半導體材料 其他功能合金 高品質特殊鋼 新型輕合金材 13 化時代將會催生更多的鋰離子電池應用場景及需求。 圖圖 8:世界能源消費結構發展趨勢世界能源消費結構發展趨勢 資料來源:世界能源轉型內涵、路徑及其對碳中和的意義(鄒才能等,2021),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鋰行業需求持續增長的動力主要源自鋰離

47、子電池, 鋰離子電池主要可分為三大類: 3C 電池、 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目前動力電池是鋰需求主力,除了不斷超預期的新能源汽車用動力電 池外,電動兩輪車、電動船舶以及新能源車換電(BAAS)等市場也貢獻了較大的需求邊際 增量。 未來除了動力電池需求持續增長外, 智能化時代將會催生更多的鋰離子電池應用場景 及需求, 我們認為市場規模和發展潛力最大的是儲能電池。 中國、 歐洲等國紛紛提出實現 “碳 中和”的年限,預計將出臺更多有效的政策來推動傳統能源向新能源轉型,有望提升光伏、 風電等新能源配置儲能的比例, 同時 “光伏+儲能” 作為未來人類能源的終極解決方案之一, 將會出現更多的應用場景。因此,

48、儲能有望接力(合力)新能源汽車,成為下一波鋰價長周因此,儲能有望接力(合力)新能源汽車,成為下一波鋰價長周 期上行的核心驅動力。期上行的核心驅動力。 全球新能源車銷量共振,鋰需求增長將繼續超預期全球新能源車銷量共振,鋰需求增長將繼續超預期 據 EV-Volumes,2020 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為 324 萬輛,同比增長 43%;其中 69%為純電 動汽車,31%為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全球電動汽車滲透率為 4.2%。2020 年新冠疫情并沒有 抑制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的勢頭,歐洲以 95%的增速貢獻了主要增量。2021 年 1-10 月新 能源汽車銷量合計 501 萬輛,預計全年銷量為 670680

49、 萬輛。 2022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維持自然高速增長,美國新能源補貼政策有望推動新能源 汽車銷量爆發, 全球新能源汽車有望在更多爆款車型的共同推動下維持銷量高速增長和滲透 率快速提升,我們預計 2022 年全球新能源車銷量將超過 1000 萬輛,增速超過 50%;同時 預計 2022 年全球鋰需求約 67.7 萬噸 LCE,同比增加 35%。 未來伴隨越來越多的爆款新車型投放市場, 電動車銷量將持續高速增長, 同時在碳資產擴張 的推動下,企業運輸車輛電動化率也將不斷提升,鋰需求增長或不斷超預期。我們預計到 2025 年,全球新能源車銷量將接近 2500 萬輛,鋰需求達到 144 萬噸

50、LCE(其中動力電池 需求 118 萬噸,占比 82%) 。 14 圖圖 9:2020 年全球鋰需求結構年全球鋰需求結構 圖圖 10: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千輛)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千輛) 資料來源:SQM,鋰業分會,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資料來源: EV-Volumes,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圖圖 11: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萬輛)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萬輛) 圖圖 12:全球鋰需求預測(全球鋰需求預測(LCE,萬噸),萬噸) 資料來源: 中汽協,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資料來源: SQM,鋰業分會,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儲能或接力(合力)新能源車,推動鋰進入新一輪需求超級周期儲能或接力(合力)新能源車,推動鋰進入

友情提示

1、下載報告失敗解決辦法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報告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金屬&新材料行業2022年度投資策略:新能源革命新材料進階-211220(79頁).pdf)為本站 (X-iao) 主動上傳,三個皮匠報告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三個皮匠報告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