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紡織行業科學碳目標調研1. 紡織行業分析1中國紡織行業科學碳目標調研報 告2018目 錄執行摘要.51 紡織行業分析 .61.1 中國碳減排壓力仍然嚴峻 .7 1.2 紡織行業減排的重要性 .81.2.1 紡織行業概況 .81.2.2 紡織行業能源消耗及碳排放概況 .111.2.3 紡織行業環境影響 .152 情景分析與路線圖 .162.1 情景設定及模型構建方法 .172.2 假設條件及推測 .182.3 情景分析結果 .203 紡織行業減排建議 .223.1 行業減排目標實現的可行性 .233.2 國內外紡織行業減排案例分析 .243.3 紡織工業企業減排措施建議 .293.3.1 設
2、定科學的碳減排目標 .303.3.2 編制全面系統且行之有效的碳減排方案 .303.3.3 速贏措施.31關于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世界自然基金會 (WWF) 是在全球享有盛譽的、最大的獨立性非政府環保組織之一。自 1961 年在瑞士成立以來,已經在全世界擁有 500 多萬的支持者和一個在 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活躍著的全球網絡。從本土到全球,WWF用基于科學的獨特工作方式,提供滿足人與自然需求的創新解決方案。WWF 的使命是遏止地球自然環境的惡化,創造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未來。關于科學碳目標倡議隨著全球加速轉向低碳經濟,每個國家的每個行業都將經歷這一轉型,而全球絕大多數的溫室氣體排放都
3、直接或間接的受到企業的影響。有遠見的企業已洞察轉型的緊迫性和機遇。WWF 聯合全球環境信息研究所(CDP)、世界資源研究所(WRI)、以及聯合國全球契約項目(UNGC)于 2015 年 9 月于巴黎會議發起了 “ 科學碳目標 ” 倡議 (SBTi), 幫助企業設定符合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五次評估報告中 2 攝氏度脫碳水平的、基于科學的減排目標。關于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是中國紡織工業的發展導向者與利益代表者,承擔產業發展導向、政策研究、標準規范、信息交流、企業服務等行業性工作。自 2005 年起,設立第一個國家級企業社會責任專職部門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
4、,在紡織行業推進企業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2017 年依照中國政府簽署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協定(巴黎協定)啟動 “ 碳管理創新 2020 行動 ”,為中國紡織服裝企業提供碳減排行動支持框架和在線可計量減排工具,推動行業碳排放基線調查和碳信息披露,以實現紡織工業十三五期間單位工業增加值能源消耗下降 18% 的減排目標,促進中國紡織工業綠色制造和全球紡織供應鏈的低碳發展。該計劃加入 WWF及其它機構發起的 “ 科學碳目標倡議 ”。版權信息版權所有: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主 編:陳欣(WWF)撰 寫:吳 倩 (普華永道)、崔俊蓮 (普華永道)、劉 穎(WWF)、 胡柯華(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感謝以
5、下人員提供寶貴的建議和支持:奚旦立教授(東華大學)、藺梓馨(NRDC)、趙立建(Carbon Trust)、馬瑩瑩(公眾環境研究中心)、黃璐婷(Top10 China)、張楠(WWF)、王筱汐執行摘要巴黎協定之后,中國面臨巨大的碳減排壓力。紡織行業盡管目前排放總量占工業行業總排放比例不高,但作為傳統支柱產業,從業人員眾多,產值高,其增長趨勢明顯強于整個工業行業平均值。以紡織行業為代表的輕工業的減排措施未來也應受到重視。 科學碳目標是一項全球化倡議,旨在幫助企業設定科學的碳減排目標,并致力于推動設定基于科學碳減排目標成為商業常態。本報告通過分析中國紡織行業發展現狀,預測其 2030,2050 的
6、能源消耗和相應的碳排放情況,模擬不同減排目標情景下中國紡織行業所需的減排量和實現途徑,旨在積極推廣紡織行業節能減排優秀實踐,倡議紡織行業企業盡快設定科學碳目標。報告的第一部分通過調研發現:在地域分布方面,紡織行業以江浙等東部沿海地區為主;在紡織行業從原材料到產品的各個環節中,制造環節排放量最高;紡織行業按國民經濟分類拆分的三大板塊中,“ 化學纖維制造業 ” 排放強度最高,而包括紡紗印染環節在內的 “ 紡織業 ” 排放量占比最大。 在報告的第二部分,我們以國際能源署的 2 度情景和 1.75 度情景數據為基礎,分別模擬了在 2 度情景和1.75 度情景下中國紡織行業的碳減排路徑以及未來 30 年
7、間所需的碳減排強度年遞減率 。在報告的第三部分,我們就紡織行業減排目標的可行性進一步分析,并列舉了國內外紡織行業的一些先進減排案例,最終提出了中國紡織行業企業的整體減排建議。 從微觀層面看,紡織行業企業加入科學碳目標活動除了由于管理制度改變帶來的直接節能減排效應之外,還有利于提升自身的品牌影響力、驅動企業創新、增強企業的投資者信心,目前全球已有近 500 家企業加入了科學碳目標行動;從宏觀層面來看,企業設立科學碳目標可帶動上下游企業同步采取碳減排行動,從而形成整個行業的良性循環,中國紡織行業企業參與科學碳目標行動有利于以點帶面、更好地實現行業層面的減排,帶動紡織行業節能減排技術革新,助力國家達
8、成國家自主貢獻(NDC)目標甚至 “ 巴黎協定 ” 下的 1.5 度目標。中國紡織行業科學碳目標調研中國紡織行業科學碳目標調研1. 紡織行業分析1. 紡織行業分析76紡織行業分析011. 紡織行業分析1.1中國碳減排壓力仍然嚴峻氣候變化將導致全球氣溫相比于前工業化時代水平上升3.7 到4.81,這將給全球帶來不可逆轉的災難。即使將目前國家層面的減排貢獻納入考量,到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水平仍將比最低成本的2情景下高出24%-60%2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2016年,位于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包括土地使用、土地利用變化和林業排放)前五位的國
9、家分別是中國、美國、印度、俄羅斯和日本(見圖1)3。由數據可知,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29%,約為美國、印度、俄羅斯和日本的總和。中國未來的低碳轉型及減排路徑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2的目標能否實現。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問題中,中國低碳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十年來,中國已在碳減排方面做出重要承諾并在工業節能減排方面采取了諸多行動: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上,中國宣布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010年至2014年,中國相繼推出了一系列應對氣候變化、減少碳排放的規劃方案;2015年,中國提交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自主貢獻文件
10、,確定了到2030年中國的自主行動目標,其中包括到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盡管在過去幾年中,中國已在碳減排方面成績斐然,但中國經濟仍處在快速發展階段且距離2目標仍然有一定差距(見圖2)。目前碳排放的控制形勢趨好雖與相關政策力度不斷增強有關,但各地對控制碳排放的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4。未來10-15年是我國低碳轉型的關鍵時期,隨著經濟增長壓力的增大,為保證地方不會重新發展高碳產業以確保GDP增速,政府需持續對碳排放進行約束。與此同時,工業部門率先達峰至關重要,但我國工業行業的轉型任務仍然艱巨,要完成供給側改革、去產能等任務還需要較長的時間。并且,我國現
11、處于加速城鎮化的過程,但是在城鎮規劃中對低碳發展的重視程度還不夠,新型低碳技術的應用也較為有限??傮w來看,中國的碳減排壓力依然嚴峻。圖 2 中國碳減排路徑1 ECOFYS, 2015. 達峰登頂 量碳而行2關于預期國家自主貢獻總合效果的更新報告,UNFCCC3 EDGAR, 2017. JRC SCIENCE FOR POLICY REPORT Fossil CO2 & GHG emissions of all world countries4劉強、陳怡、陳濟、李俊峰 . 新常態下我國碳排放達峰形勢分析5 PwC, 2015. Low carbon economy index 2015圖 1
12、2016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排名 (資料來源:EDGAR)其它42%美國14%印度7%俄羅斯5%日本3%中國29%(資料來源:PwC5)商業慣常(每年下降 2%)中國碳減排路徑國家自主貢獻目標(每年下降 3.5%)2目標全球平均(每年下降 6.3%)2000-100200300400(2014 GDP美元萬百/碳化氧二噸碳排放強度5006007008009001000200520102015202020252030中國紡織行業科學碳目標調研中國紡織行業科學碳目標調研1. 紡織行業分析1. 紡織行業分析98 在國家自主減排貢獻目標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實現2目標,還需要各行業將目標分解并且有針對性
13、地采取行動,才能更為有效地完成碳減排任務、實現溫室氣體控制目標。1.2紡織行業減排的重要性1.2.1紡織行業概況1. 紡織行業整體概況紡織行業是我國傳統支柱產業、重要民生產業和創造國際化新優勢的產業,是科技和時尚融合、生活消費與產業并舉的產業,在美化人民生活、增強文化自信、建設生態文明、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拉動內需增長、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根據2017年國民經濟行業分類6,紡織工業可以大致劃分為三大板塊:化學纖維制造業、紡織業、紡織服裝及服飾業。主要工藝流程和對應的主要產品如圖3所示。 隨著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人口的增長,2007至2016年,全國紗、布和化學纖維的產量持續增長(見圖4
14、)。十年期間,全國紗產量由1958.4萬噸增長至3732.6萬噸,增長率達91%;全國布產量由675.3億米增長至906.8億米,增長率達34%;全國化學纖維產量由2413.8萬噸增長至4886.4萬噸,增長率達102%。 圖 4 2007-2016年全國紗、布和化學纖維產量2007至2016年,化學纖維制造業、紡織業、紡織服裝及服飾業銷售產值也保持著增長的趨勢8(見圖5),整個紡織工業銷售總產值增長率達142%:其中,化學纖維制造業增長率達97%;紡織業銷售產值增長率達120%;紡織服裝、服飾業增長率達220%。與此同時,由于國際經濟增長放緩,國內企業生產成本提高,出口商品價格下降等原因,導
15、致出口金額出現下跌。 2007至2016年,全國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和服裝及衣著附件的凈出口金額占紡織工業(包括化學纖維制造業、紡織業、紡織服裝及服飾業)銷售產值9的比例呈逐漸下降的趨勢(見圖6)。 2016年,紡織工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合計為37,017個10。目前,紡織行業就業人口超過2000萬,2015年規模以上企業就業人數達972.6萬人,占整個工業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就業人數的10%。紡織行業是農村轉移勞動力的重要入口,為農村進城務工人員提供1000多萬個就業崗位和數千億元現金收入11 。 總體來看,中國紡織業保持著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全國紡織工業的總產量、總產值均呈現增長的趨勢,加之內需
16、擴大、消費升級、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新型城鎮化建設以及二孩政策等發展動力,紡織工業有望在未來繼續保持平穩增6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7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2012. 紡織工業提高能效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機會(修改版)8由于紡織工業非規模以上企業工業銷售產值數據不可得,此處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工業銷售產值。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簡稱規上企業)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 2000 萬元及以上的工業企業法人9由于紡織工業非規模以上企業工業銷售產值數據不可得,此處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工業銷售產值。10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11數據來源: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圖 5 2007-2016年化學纖維制造業、
17、紡織業、紡織服裝及服飾業工業銷售產值(單位:億元)圖 3 紡織工業三大板塊工藝流程(資料來源:Wind,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7,PwC整理)圖 6 2007-2016年全國紡織工業凈出口額占行業產值之比(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Wind)化學纖維制造紡織業紡織服裝、服飾業原料制備紡絲熔體/紡絲溶液制備紡絲成型紡紗:環錠紡氣流紡緊密紡織造前處理、印染、整理剪裁、縫制化學纖維紗線面料坯布:針織布梭織布無紡布服裝家紡工業紡織品后加工:拉伸熱定型工藝流程產品紡織業紡織服裝、服飾業化學纖維制造業中國紡織行業科學碳目標調研中國紡織行業科學碳目標調研1. 紡織行業分析1. 紡織行業分
18、析1110長的勢頭。盡管全國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和服裝及衣著附件的凈出口金額占紡織工業銷售產值的比例呈逐漸下降的趨勢,但紡織行業內銷在未來將繼續保持增長趨勢驅動紡織行業繼續發展。2. 紡織行業區域分布概況2016年全國各地區紡織業,紡織服裝、服飾業和化學纖維制造業工業總產值分布情況如圖7所示。由圖可知,紡織行業在東部沿海地區高度集中,工業總產值位于全國前五名的地區分別是江蘇、山東、浙江、廣東和福建,這五個省份的紡織工業總產值超過全行業產值的70%。其中江蘇省2016年紡織工業總產值超過一萬四千億元,占全省國民生產總值的19%。 (數據來源:Wind)3. 中國紡織行業的國際地位 中國是全球最大
19、的紡織品生產國、出口國和消費國,也是產業鏈最完整、門類最齊全的國家之一。2017年,規上企業12服裝產量達287.81億件,如果按規上產量占全國比重55%估計,相當于為世界人口(按76億計算)每人提供6.89件衣服13。根據WTO的數據,2016年各國紡織品出口額占比排名和服裝出口額占比排名情況如圖8、圖9所示14。由數據可知,2016年中國紡織品出口額占世界紡織品出口額的比例為37%,高居世界第一位,約為歐盟、印度、美國和土耳其的總和。2016年中國服裝出口額占世界服裝出口額的比例為36%,亦居世界第一位,超過歐盟和孟加拉的總和。2017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金額占全球紡織品服裝貿易總額的比重
20、為36.8%15。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大紡織生產國和出口國的地位在一定時間內難以撼動,中國的紡織工業對全球紡織工業的發展及產業鏈的綠色轉型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1.2.2紡織行業能源消耗及碳排放概況1. 能源消耗概況2006-2015年紡織工業的三大板塊紡織業,紡織服裝、服飾業,化學纖維制造業的電力、煤炭、天然氣和能源的消耗量分別如圖10至圖13所示。由數據可知,不同能源的消耗總量均處于增長的趨勢。三大板塊中,紡織業的電力、煤炭、天然氣和能源的消耗量均最高,化學纖維制造業居中,紡織服裝、服飾業最低。2006-2015年,全國紡織工業電力消費總量由1385.8億千瓦小時增長至2140.6億千瓦小時,增
21、長率達54%;煤炭消費總量由3885.3萬噸增長至6076.9萬噸,增長率達56%;天然氣消費總量由1.0億立方米增長至11.1億方米,增長率達1006%;能源消費總量由8235.3萬噸標準煤增長至9958.3萬噸標準煤,增長率達21%。圖 8 2016年各國紡織品出口額占比排名圖 7 2016年全國紡織工業工業總產值地區分布(億元)(數據來源:WTO)(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圖 10 2006-2015年化學纖維制造業、紡織業、紡織服裝及服飾業電力消費總量(億千瓦小時)圖 11 2006-2015年化學纖維制造業、紡織業、紡織服裝及服飾業煤炭消費總量(萬噸)圖 9 2
22、016年各國服裝出口額占比排名其它21%其它21%中國36%中國36%歐盟27%歐盟27%孟加拉6%孟加拉6%越南6%越南6%印度4%印度4%1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簡稱規上企業)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 2000 萬元及以上的工業企業法人,國家統計局標準13數據來源: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14數據來源:World Trade Organization,2017. World Trade Statistical Review 201715數據來源: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紡織服裝、服飾業紡織業紡織業紡織服裝、服飾業紡織服裝、服飾業化學纖維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中國紡織行業科學碳目標調研中國紡織行業科學碳目標調研1
23、. 紡織行業分析1. 紡織行業分析1312目前階段,紡織工業主要消耗的能源為電力和煤炭,天然氣占比較小,但天然氣消費總量的增速卻遠高于電力和煤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相關部門應逐步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減少煤炭生產、使用、轉化過程中的大氣污染物排放。紡織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中也提出,應推進紡織企業燃煤鍋爐除塵脫硫脫硝綜合治理等技術改造,實施集中供熱替代和燃煤鍋爐煤改氣工程。因此,預期未來煤炭消耗量將逐步減少,天然氣消耗量將繼續逐步增加。從各工藝流程的能源消耗角度來看,紡紗環節消耗的電能最多,大約占整體流程用電量的41%,其次是織造環節,大約占整體流程用電量的18%。前
24、處理、印染和整理環節消耗的熱能最多。16 2. 碳排放概況論文數據調查結果顯示,一件T恤從原材料到使用者手中直接或間接產生的碳排放達5.432 kg,其中88%的碳排放來自生產制造過程,原材料、倉儲及交通產生的碳排放占比僅為12%(見圖14),可見紡織工業碳排放大部分來自于生產制造過程,本報告重點關注紡織制造過程中的碳排放情況及相應的減排措施。從紡織工業生產制造過程來看,2000至2015年紡織工業(包括紡織業,紡織服裝、服飾業和化學纖維制造業)和工業行業二氧化碳排放量(范圍一18)及碳排放年增長率情況如圖15所示。雖然紡織工業排放占比較小,但工業行業碳排放年增長率趨于平穩并出現下降的趨勢,而
25、紡織工業碳排放年增長率并未出現下降趨勢,而且近年內波動幅度較大,在2012年之后紡織工業碳排放增長率甚至超過了整個工業行業的平均碳排放增長率。從紡織工業碳排放源結構來看,2000至2015年紡織工業由電力、煤炭和天然氣消耗導致的碳排放量比較情況如圖16所示。由數據可知,由電力、煤炭和天然氣消耗導致的碳排放量由2000年的1.32億噸增長至2015年的3.56億噸,增長率達7%。其中,絕大部分碳排放量由電力和煤炭消耗導致,且電力消耗帶來的排放占比仍呈現增長趨勢。中國和美國的紡織行業能源消費結構差距顯著(見圖17)。由圖可知,美國能源消費占比最大的是天然氣(45%),其次是電力消費(35%),煤炭
26、消費占比僅有14%。而中國能源消費占比最大的是煤炭(39%),其次是電力消費(38%)。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和紡織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對降低煤炭消費比重的要求,未來幾年紡織工業的燃煤消耗替代將是需要重點關注的點。圖 12 2006-2015年化學纖維制造業、紡織業、紡織服裝及服飾業天然氣消費總量(億立方米)(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圖 13 2006-2015年化學纖維制造業、紡織業、紡織服裝及服飾業能源消費總量(萬噸標準煤)(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圖 14 T恤碳足跡 17圖 15 2000-2015年紡織工業、工業行業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年增長率 19(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27、(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圖 16 2000-2015年電力、煤炭和天然氣消耗導致的碳排放量比較(億噸CO2)20制造88%原材料10%倉儲及交通 2%16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2012. 紡織工業提高能效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機會(修改版) 17紡織行業供應鏈溫室氣體減排路徑探索 (Exploring ways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 the textile supply chain)18范圍一排放指企業的直接排放,指的是由企業直接控制或擁有的排放源所產生的排放19包含范圍一碳排放量。范圍一(Scope 1)即企業的直接排放,指的是由企業直接
28、控制或擁有的排放源所產生的排放20 包含范圍一及范圍二碳排放量。范圍二(Scope 2)指的是企業自用的外購電力、蒸汽、供暖和供冷等產生的間接排放紡織工業碳排放增長率1260%108406204020-20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電力1.323.56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煤炭天然氣GtCO2紡織工業碳排放工業行業碳排放增長率工業行業碳排放+7%紡織業紡織業紡
29、織服裝、服飾業紡織服裝、服飾業化學纖維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中國紡織行業科學碳目標調研中國紡織行業科學碳目標調研1. 紡織行業分析1. 紡織行業分析1514從紡織工業三大板塊的碳排放情況來看(見圖18(2),紡織業的碳排放量遠遠高于化學纖維制造業和紡織服裝、服飾業,但化學纖維制造業的碳排放強度卻高于紡織業和紡織服裝、服飾業(見圖18(1)。從各工藝流程的溫室氣體排放角度來看,纖維生產過程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多,其次是紡紗、織造環節,但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會根據生產服裝的種類不同而產生較大差異21。 總體來看,紡織行業的碳排放仍呈現增長趨勢,能源結構與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仍需進一步優化。雖然紡織工業的碳排
30、放在工業行業中的占比較小,但由于其碳排放總量仍在增長且增長率波動幅度較大,紡織工業的碳排放增長不容小覷。從紡織工業的三大板塊比較來分析,紡織業和化學纖維制造業的碳排放強度和碳排放量較高,應重點關注。1.2.3紡織行業環境影響目前,我國紡織行業總體上未能完全擺脫高能耗、高排放及勞動密集型的生產模式。2014年,紡織行業排放的廢水總量為19.6億噸,居全國各工業部門廢水排放總量的第三位,占41個主要工業行業廢水排放總量的10.5%;廢水中的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放總量均位于41個行業的前五位。22 2014年紡織業共產生固體廢物666.2萬噸,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為573.2萬噸,固體廢物處置量為92.
31、8萬噸。2014年紡織業工業廢氣排放量達2864億立方米,工業廢氣治理設施數為8495套23。 紡織工業具有產品品類多、產業鏈長的特征,每個環節都與生態環境關系緊密,行業綠色發展對于實現污染防治意義重大。因此,發展低碳、綠色、節能減排的紡織工業勢在必行。圖 17 中國、美國紡織行業能源消費結構對比(2009年)美國中國圖 18 (2) 碳排放量占比(2015年)圖 18(1)三大板塊碳排放強度(包含范圍一及范圍二)(tCO2/萬元產值)(數據來源:IPCC)(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21 Apparel Industry Life Cycle Carbon Mapping, 2009, Busi
32、ness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22 數據來源: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23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紡織業75%紡織服裝、服飾業8%化學纖維制造業紡織業紡織服裝、服飾業20060.00.20.40.60.81.01.21.41.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化學纖維制造業17%煤炭14%電力35%天然氣45%其它6%煤炭39%其它23%電力38%中國紡織行業科學碳目標調研中國紡織行業科學碳目標調研2. 情景分析與路線圖2. 情景分析與路線圖17162. 情景分析與路線圖本報告采用情景分析方法模擬不同情景下中國紡織行業未來的排放
33、路徑,通過不同情景的假設,分析和鑒別未來系統發展變化的影響因素,通過對影響這些重要因素的驅動力的討論和描述,進一步明確情景所代表的政策和發展方向,最終提出相應的建議和措施。本報告對于未來情景的模擬參考了紡織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設定的綠色發展目標,根據該規劃,到2020年將形成紡織行業綠色制造體系,清潔生產技術普遍應用,紡織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18%,單位工業增加值取水下降23%,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下降10%。2.1情景設定及模型構建方法本報告總共設定了三種情景來分析紡織行業可能出現的碳排放路徑,包括基準線情景、2情景和1.75 情景24。 基準情景:本報告所采用的基準情景對
34、應IEA的參考技術情景(RTS),已將中國在限制排放和提高能源效率方面的承諾、包括自主減排貢獻考慮在內?;鶞是榫爸胁皇┘宇~外的減排措施,是對現狀規劃外推的結果,體現的是對現有政策規劃和產業調整下行業發展的真實情景的預測。 2情景(2DS):該情景界定了2100年將全球平均溫度上升控制在2之內,所需要達到的碳排放路徑。本報告以IEA的工業部門碳排放總量為基礎推算分配到紡織行業的排放總量。 1.75情景(B2DS):該情景界定了2100年將全球平均溫度上升控制在1.75之內,所需要達到的碳排放路徑。本報告以IEA的工業部門碳排放總量為基礎推算分配到紡織行業的排放總量。 本報告以2015年為基準年,
35、基準年數據主要來源于國家統計局網站。 情景分析與路線圖02信息基礎: 現狀 趨勢分析 需求 潛力 路線圖 挑戰 目標 行動 子目標預測倒推建議措施圖 19 情景分析方法及路線圖24考慮到數據可獲得性和同一性等因素,本報告采用 IEA1.75 度減排目標作為更嚴格的情景假設中國紡織行業科學碳目標調研中國紡織行業科學碳目標調研2. 情景分析與路線圖2. 情景分析與路線圖1918 總排放量計算: Ei=Ii*Pi 其中, Ei:第i年紡織行業排放總量 Ii: 第i年紡織行業單位產值排放量 Pi:第i年紡織行業總產值 基準年排放量計算: E=fj* Qj 其中, E:紡織行業排放總量 Fj:紡織行業使
36、用的第j種能源排放因子 Qj:紡織行業使用的第j種能源數量2.2假設條件及推測 各情景下紡織行業總產值預測 基準線情景中,本報告依據工信部發布的紡織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以后稱紡織行業十三五規劃)以及第二產業產值年均增長率對未來的紡織工業產值進行預測。預計國內居民服裝與家紡消費支出在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8%左右。2020年之后增速的設定,我們假設和中國其他工業行業(第二產業)的增速一致,預計2020-2030年紡織工業產值年均增長率降低至6%左右,2030-2040年間該增長率降至4%左右,而到2040-2050年間,該增長率降低至2.5%左右25。 研究報告顯示26,隨著經濟發
37、展和勞動力成本變化,中國紡織服裝增速放緩,逐漸向東南亞臨近國家(越南、緬甸)和非洲國家(埃塞俄比亞、肯尼亞)轉移。這些地區經濟相對落后,發展需求相對迫切,減排成本相對較低?;谝陨涎芯堪l現,更嚴格的減排目標有可能會加速產業轉移的進度,因此我們假設在兩種減排情景中(2情景和1.75情景),相對于基準情景增加的產業轉移比例按每五年5%的比例遞增。依據以上情景假定,到2030年,基準線情景中的紡織行業總產值將達到人民幣20萬億元,和2015年相比增長近兩倍,2情景中該產值將達到人民幣17萬億元人民幣左右,1.75情景中紡織行業總產值也將達到人民幣16萬億元左右。 基準情景下的碳排放強度依據紡織行業十
38、三五規劃,到2020年紡織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18%,相當于年均下降3.9%左右;另外,中國INDC明確提出到2020 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 年下降40%-45%,也相當于在2020年之前碳排放強度每年遞減3.9% 。假定紡織行業碳排放強度的下降幅度遞減,2020年至2030年紡織工業碳排放強度下降15%,2030至2040年下降10%, 2040至2050年該數值下降為8%?;谝陨霞僭O條件,在基準線情景中,盡管單位產值的碳排放強度隨著能耗控制逐年下降,但是碳排放總量隨著產值的不斷增長將持續保持增長,預計在2050年之后才有達峰的可能性。 碳減排強度推測 兩種減排情
39、景(2情景和1.75情景)依托于IEA的2DS情景所設定的中國碳排放路徑反推紡織行業相對于基準線情景的碳排放強度減少比例。假設紡織工業在減排情景中碳排放強度相對于基準線情景減少的比例等同于全行業均值(如圖20和圖21),紡織工業相對于基準線情景的減排比例可以拆分成假設條件中產業轉移帶來的減排和由于其它要素帶來的減排,而去除產業轉移之后的其它因素主要包括燃料替代和能效提高。 圖 20 2情景相對于基準線情景的減排比例27圖 21 1.75情景相對于基準線情景的減排比例2827數據來源: IEA ETP201728 數據來源:IEA ETP201725參考中國 2050 年低碳情景和低碳發展之路
40、第二產業GDP增長率, 作者:姜克雋、胡秀蓮、莊幸、劉強26 Global Shifts in Textile Industry & Indias Position, 2016, The Federation of Indian Chambers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2020202015.00%25.00%15.00%10.00%20.46%41.47%21.47%15.46%其它因素其它因素35.24%46.96%31.96%25.24%47.01%60.02%40.02%32.01%59.82%74.25%49.25%39.82%66.99%82.06%52.0
41、6%41.99%69.77%88.51%53.51%39.77%202520252030203020352035204020402045204520502050中國紡織行業科學碳目標調研中國紡織行業科學碳目標調研2. 情景分析與路線圖2. 情景分析與路線圖21202.3情景分析結果基于以上假設條件,在2情景和1.75情景中,預計中國的紡織工業將在2025年前后達到峰值,2情景的峰值為1.73億噸碳排放量,1.75情景的峰值為1.53億噸碳排放量。 依據情景分析,要實現2和1.75情景目標路徑,紡織行業的平均碳排放強度年遞減率應達到以下水平:比較三種情景,基準線情景與減排情景(包含2情景和1.7
42、5情景)之間存在較大差距。其中2030年, 2情景相比于基準線情景減少32.7%,減排量需要達到8179萬噸;1.75情景在2情景的基礎上還需減少14%, 1.75情景和基準線情景之間的差距將達到10541萬噸。兩種情景的減排潛力主要來源于燃料替代以及能效提高兩個方面。2情景的減排潛力主要來自于基于紡織行業管理和技術進步帶來的能效提高以及燃料替代,包括采用排放因子更低的天然氣或零排放可再生能源替代燃煤。其中2030年的減排量相對于基準線情景(RTS)的減排量分解如下:由于能效提高帶來的減排大約3800萬噸左右,由于燃料替代帶來的減排大約 2500萬噸左右。不同于2情景,1.75情景的減排潛力更
43、多來源于行業管理和技術進步的能效提高。其中2030年的減排量相對于2情景(2DS)的減排量分解如下:由于能效提高帶來的減排大約1200萬噸左右,由于燃料替代帶來的減排大約300萬噸左右(如圖23)。 到2050年,2情景相比于基準線情景應減少57.8%,減排量需要達到18,353萬噸;1.75情景在2情景的基礎上還需減少28.3%, 1.75情景和基準線情景之間的差距將達到22,142萬噸。2情景的減排量相對于基準線情景(RTS)的減排量分解如下:由于能效提高帶來的減排大約8200萬噸左右,由于燃料替代帶來的減排大約 4400萬噸左右。1.75情景的減排量相對于2情景(2DS)的減排量分解如下
44、:由于能效提高帶來的減排大約1800萬噸左右,由于燃料替代帶來的減排大約1200萬噸左右。圖 22 紡織行業碳排放預測結果(單位:MtCO2)29圖 23 2030年各情景下的CO2排放情況(單位:MtCO2)圖 24 2050年各情景下的CO2排放情況(單位:MtCO2)2015-2020 2020-20252025-20302030-20352035-2040 2040-2045 2045-20502情景5.89%4.4%5.55%3.93%4.45%2.37%0.91%1.75情景6.96%4.72%5.94%4.53%5.31%2.76%2.25%29 包含范圍一碳排放量1731533
45、50300250200150100500201520202025基準情景2 度情景2 度情景1.75 度情景基準情景3178244571341812796能效提高燃料替代能效提高燃料替代其它其它1.75 度情景20302035204020452050-57.8%-28.3%2 度情景1.75 度情景基準情景2503825191681239145能效提高燃料替代能效提高燃料替代其它其它-32.7%-14.0%中國紡織行業科學碳目標調研中國紡織行業科學碳目標調研3. 紡織行業減排建議3. 紡織行業減排建議23223 紡織行業減排建議3.1行業減排目標實現的可行性根據上一章節的假設和分析,產業轉移帶
46、來的碳減排是假設情景下政策影響的結果,而燃料替代和能效提高是紡織行業減排的兩大主要驅動因素。能效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節能技術的進步和推廣。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15年發布的國家重點節能低碳技術推廣目錄顯示,未來將在紡織行業中將集中推廣九種專項節能技術,并預估了五年后即2020年每項技術在紡織行業中的普及率,及相應的節能減排效果和資金投入情況。預計在2020年,由于紡織行業減排技術推廣帶來的減排量將超過1000萬噸。此外,五項通用工業技術亦可適用于紡織行業,預計2020年將幫助工業行業減排超過1700萬噸,大約能夠為紡織行業帶來24萬噸左右的碳減排量30。根據2030年情景分析的結果,通過能
47、效提高,達到2情景的要求,需要年碳減排3800萬噸,達到1.75情景的要求,則需要年碳減排5000萬噸。而在2050紡織行業減排建議03表 1 紡織行業專項節能技術 2020 年預期普及率及節能減排效果技術預期(2020 年)普及率節能(萬 tce/a)減排(萬 tCO2/a)總投入(萬元)棉紡織企業智能空調系統節能技術10%50132100,000染整企業節能集熱技術10%10261,750,000高溫高壓氣流染色技術10%1437300,000聚酯化纖酯化工藝余熱回收制冷技術60%120317120,000合成纖維熔紡長絲環吹冷卻技術40%11295,000超低浴比高溫高壓紗線(拉鏈)染色
48、機6%8121490,000高溫低浴比 O 型染色機節能技術5%42110液相增粘熔體直紡滌綸工業絲技術45%1026基于智能化控制的蒸汽高效利用技術20%110290200,000(數據來源: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重點節能低碳技術推廣目錄(2015年本 節能部分)技術報告,2015年12月)表 2 工業通用節能技術 2020 年預期普及率及節能減排效果技術預期(2020 年)普及率節能(萬 tce/a)減排(萬 tCO2/a)總投入(萬元)變頻器調速節能技術40%180475高壓變頻調速技術50%300792380000動態諧波抑制及無功補償綜合節能技術30%1026磁懸浮離心式鼓風機技
49、術8%26680RC 螺桿膨脹機低品位余熱發電技術150400(數據來源: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重點節能低碳技術推廣目錄(2015年本 節能部分)技術報告,2015年12月)30 根據國家統計局2015年公布的數據測算,紡織工業碳排放量占整個工業行業的 1.42%左右中國紡織行業科學碳目標調研中國紡織行業科學碳目標調研3. 紡織行業減排建議3. 紡織行業減排建議2524年情景分析中,達到2情景的要求,需要年碳減排8200萬噸,達到1.75情景的要求,則需要年碳減排10,000萬噸。在基準線情景中,預計在2020年,國家推廣的九項紡織行業專項節能技術平均普及率僅為23%。而要在2030年實現
50、2情景的減排目標,技術平均普及率需要達到54%。要在2050年實現1.75情景,則需要技術普及率均達到100%。目前,碳減排技術的推廣面臨著多方面的困難,尤其是在技術推廣的早期,不僅依賴于國家政策和政府部門的持續推動,提高技術的社會認可度,更需要紡織企業本身給予重視,投入更多的資金和資源,使節能減碳技術能夠切實落地。尤其對于部分融資困難的中小型紡織企業來說,如何在短期經濟效益和長期節能減碳效益之間達到平衡,仍是不小的挑戰。在行業中推廣節能技術,可采取以下幾項措施:搭建節能技術推廣平臺,邀請權威專家、機構、媒體等協助推廣;為效能優異的節能技術提供權威認證,幫助企業識別最佳實踐;給予企業投資和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