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消費金融行業研究報告2022.4 iResearch Inc. 22概念與研究范圍界定狹義消費金融報告咨詢關于我們徐佳鑫艾瑞咨詢 普惠金融研究團隊 負責人報告撰寫概念:消費金融(或消費貸)是指以消費為目的的貸款服務,用來滿足用戶日常消費的借貸需求。根據消費金融業務是否依托于場景、放貸資金是否會直接劃入消費場景中,又可以將消費金融分為消費貸和現金貸。研究范圍:廣義消費金融包括所有以消費為目的的貸款服務,包括住房按揭貸款、汽車消費金融、一般耐用品消費和日常消費小額信貸。狹義消費金融要在廣義消費金融基礎上去除住房按揭貸款。本報告所研究對象為狹義消費金融。332022.4 iResearch In
2、c. 報告邏輯框架來源:艾瑞咨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繪制。行業發展方式行業發展趨勢行業發展概覽基調:宏觀視角未來發展前景當下發展現狀發展格局監管意愿行業現狀商業模式監管意愿行業現狀助貸盈利監管意愿行業現狀個人征信公司的加入互聯網金融平臺的破局消費金融的下一階段研析:中微觀視角預判:前瞻視角典型案例442022.4 iResearch Inc. 摘要來源:艾瑞咨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繪制。行業趨勢展望行業發展概覽行業發展方式 未來發展前景國民經濟增長與逐步提升的居民消費水平為消費金融行業蓬勃發展提供沃土,中國狹義消費信貸滲透率已逼近美國水平。雙循環背景下,消費金融重要性不減,但在國家有意控制住戶部門杠桿
3、率背景下,預計未來消費金融貸款規模增速將保持與GDP、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宏觀指標增速的相對一致性。 當前發展現狀2021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放款規模達到20.2萬億元,余額規模達到5.8萬億元。傳統金融機構已經初步完成了以大行為首、頭部中小行緊隨其后的個人消費貸款自生式互聯網化,原有的持牌機構僅作為互聯網金融平臺資金方角色的現實已被打破,持牌金融機構的行業貢獻比例已經提升到了2021年的32.9%。 發展格局監管意愿:認可互聯網金融平臺對中國消費金融線上化進程貢獻的價值,意在形成銀行為主、非銀類金為輔的供給格局。發展現狀:互金平臺已超越銀行自營消費貸,成為份額貢獻率僅次于信用卡的一大主體
4、;隨互金平臺的逐步持牌化與業務轉型,預計未來消費金融公司將是僅次于銀行的第二大消費金融供給主體。行業集中度方面,互金平臺細分市場集中度繼續上升,持牌機構細分市場呈相反變化趨勢,行業整體集中度下降。 商業模式發展現狀:自營模式對運營主體能力要求較高,助貸模式主要是在獲客、風控環節具備優勢者參與,以彌補資本金與杠桿率短板。2020年,助貸對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放款規模與余額規模的貢獻分別達到了86.2%與74.6%,2021年有所下降。監管意愿:認可助貸的價值,一系列政策強化銀行業金融機構在助貸模式中的責任與權利,意在推動平臺助貸僅保留展業屬性。 助貸盈利監管意愿:意在通過利率上限調整壓縮信貸業務利
5、潤空間,引導消費貸用戶回歸持牌機構。發展現狀:助貸收入來源本質為減去所承擔壞賬損失后的助貸技術服務費,不同風險承擔方式下助貸方實際分潤比例類似。利率上限下調后,將成主流的分潤模式在原有成本結構與分潤比例下盈利困難,有生態獲客與科技優勢的平臺可成為幸存者。趨勢1:個人征信公司加入后,互金助貸平臺重要性被削弱、分潤費率降低,風控服務環節可能被征信公司替代。趨勢2:互聯網消費金融助貸平臺破局五大方向:技術向轉型、持牌化發展、獲客向助貸、聯名信用卡、小微貸助貸趨勢3:消費金融的終極狀態是全場景消費貸,信用卡與互聯網信用支付產品的融合將加速這一進程。55基調:中國消費金融行業發展概覽1研析:中國消費金融
6、行業發展方式2預判:中國消費金融行業發展趨勢36601未來發展前景:控杠桿、穩增長772022.4 iResearch Inc. 當前消費金融的發展階段(1/3)實質性樂觀的社會現狀為中國消費金融行業發展提供沃土近年來,中國國民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基礎,也使得居民對未來生活水平抱有樂觀期待,逐步提升的居民消費水平為消費金融行業的蓬勃發展提供了沃土。從狹義消費信貸余額規模上看,這一指標已經從2014年的4.2萬億上升到2021年末的17萬億,年復合增長率達22.1%。未來,在消費作為推動GDP增長“三駕馬車”中的主力驅動這一基本趨勢保持不變的前提下,國內消費環境逐漸豐富,
7、消費場景多元化和消費產品升級化也將繼續刺激居民消費,中國狹義消費信貸余額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預計未來幾年,中國狹義消費信貸余額規模將以7.9%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速持續增長,到2026年將接近25萬億。注釋:狹義消費信貸余額是指居民不包含房貸的消費信貸余額,包括由銀行、消費金融公司、汽車消費金融公司、小貸公司及各類互聯網消費金融機構提供的消費信貸余額。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統計局、CNABS、wind、專家訪談,艾瑞咨詢研究院自主研究測算。4.2 5.2 6.5 10.9 13.3 14.9 15.9 17.0 19.0 20.5 21.9 23.4 24.9 20142015201620172
8、0182019202020212022e2023e2024e2025e2026e中國狹義消費信貸余額(萬億元)2014-2026年中國狹義消費信貸余額CAGR(2016-2021):22.1%CAGR(2021-2026):7.9%882022.4 iResearch Inc. 當前消費金融的發展階段(2/3)實際滲透與居民意識間存在斷層,中國消金滲透率已接近美國注釋:1. 由于美國披露的狹義消費信貸余額中,不包含信用卡應償余額中的免息部分,為與美國比較時更具可比性,我們在中國狹義消費信貸余額中減除了信用卡免息部分余額,定義為狹義消費信貸滲透率(可比)。2.中國狹義消費信貸余額滲透率=中國狹義
9、消費信貸余額/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美國狹義消費信貸余額滲透率=美國狹義消費信貸余額/美國個人消費支出規模。3.美國狹義消費信貸余額指居民和非盈利機構部門的消費貸款,中國狹義消費信貸余額僅包括居民消費貸款。4.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數據,美國的個人消費支出規模與消費信貸余額數據都做了一定微調,所以本次對所有歷史數據都做了回溯更新。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統計局、美聯儲、美國經濟分析局、CNABS、wind,專家訪談,艾瑞咨詢研究院自主研究測算。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金融基礎要薄弱許多,但正是我國金融市場尚未成熟這一特點給予了我國金融科技快速發展的土壤,近幾年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在中國的爆發式
10、成長加速了中國消費金融市場的發展,并逐漸縮短了我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傳統意義上認為,中國國內整體的信貸行為比較保守,所以中國金融行業尤其在個人信貸端始終存在不可逾越的發展瓶頸。但實際上,美國從1960年的22.1%增長到2021年的36.4%,61年時間增長了14.3%。但中國從2014年的11.2%增長到2021年的29.8%,短短7年的時間增長了18.6%,已經逼近美國現有水平,我國與美國普惠金融進程之間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小。同時,考慮到中國國情和民間借貸的活躍性,中國狹義消費信貸實際滲透率高于當前數據水平,中國與美國的實際差距更小。未來幾年內,在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隨宏觀經
11、濟對消費的持續促進、科技水平的進步、征信系統的不斷完善和居民信貸意識的進一步覺醒,中國消費金融行業規模與滲透率將進一步上升。但消費金融滲透率的上升是有限的,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消費金融可幫助用戶打破資金約束、實現資金的跨期分配進而促進消費,但這種促進作用并非持續存在,隨消費金融滲透率的逐步上升,一旦杠桿率超出臨界點,消費金融反而對消費產生擠出效應,因此從長期看,在滲透率達到一定程度后,中國狹義消費信貸滲透率將進入類似美國的在一定范圍內波動的發展階段。消費貸消費正向促進反向擠出臨界點消費貸對消費的刺激作用: 消費貸在一定程度上對消費行為具備正向促進作用 超過杠桿率后消費貸反向擠出消費行為11.2%1
12、2.2%13.4%22.1%25.9%27.1%30.5%29.8%29.9%30.0%30.8%30.9%31.0%35.2%34.6%35.2%35.8%35.4%35.7%37.9%36.4%36.2%36.3%36.5%36.7%36.7%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e2023e2024e2025e2026e中國狹義消費信貸滲透率(%)美國狹義消費信貸滲透率(%)2014-2026年中美狹義消費信貸滲透率992022.4 iResearch Inc. 2022.4 iResearch Inc. 當前消費金融的發展階段(3/3)
13、居民收入的提升與新消費主義崛起是消費貸興起的直接成因除互聯網金融與金融科技等因素驅動消費金融供給側快速發展外,需求側居民收入上升與新消費主義崛起也大大的提升了用戶對消費金融的接受度與使用意愿。一方面,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且增速大于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速,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為其借貸行為提供了一定的支撐底氣。另一方面,中國居民消費結構中,醫療、教育等享受型高階消費占比已經上升,且在2016-2019年間逐年上升,雖然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暫停了這一上升趨勢,但隨著疫情的有效控制與生活狀態的逐步恢復,預計享受型消費占比將繼續上升。來源:2016-2021年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14、艾瑞咨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繪制。注釋:根據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主編的新倍增戰略中對生存型消費和享受型消費的定義,將居民消費支出構成中的食品煙酒、衣著、生活用品及服務定義為生存性消費,將居住、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務定義為享受型消費。來源:2016-2021年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艾瑞咨詢研究院自主研究測算。56.8%57.8%58.9%59.7%58.1%58.4%43.2%42.2%41.1%40.3%41.9%41.6%201620172018201920202021享受型消費(%)生存型消費(%)2016-2021年中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構成23
15、821 25974 28228 30733 32189 35128 17111 18322 19853 21559 21210 24100 20162017201820192020202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元)2016-2021年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人均消費支出CAGR:8.1%CAGR:7.1%10102022.4 iResearch Inc. 未來消費金融的發展前景(1/2)雙循環背景下,消費仍為第一動力,消費金融重要性不減69.0%66.5%55.9%64.0%58.6%-6.8%65.4%22.6%45.0%39.5%43.2%28.9%81.5%13.7%
16、8.4%-11.6%4.7%-7.2%12.6%25.3%20.9%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貢獻率(%)資本形成總額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貢獻率(%)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貢獻率(%)“十四五”規劃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雙循環”格局下,消費成為擴大內需、拉動經濟的關鍵引擎,消費金融作為支持居民消費和實體經濟的助推器,其健康有序發展將關乎國家戰略的落地成效。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疫情之前的五年中,最終消費支出是推動GDP增長的最強動力。雖然這一態勢在2020年被疫情
17、打破,但2021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已經恢復到了疫情前水平,國民經濟“穩中加固,穩中向好”,消費仍然是經濟穩定運行的壓艙石。在構建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下,需要在開放中更好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的優勢,發揮消費基礎性作用仍然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來源:國家統計局,艾瑞咨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繪制。2015-2021年中國三大需求對GDP增長的貢獻率11112022.4 iResearch Inc. 2022.4 iResearch Inc. 未來消費金融的發展前景(2/2)國家有意控制居民杠桿,行業增速將保持與宏觀指標的一致性我國住戶部門貸款余額持續上升:占金融機構境內貸款余額的比例已經
18、從2015年的28%上升到2021年的36.6%;住戶部門杠桿率持續上升:根據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1),我國住戶部門杠桿率已經由2008年末的18.2%上升到2019年末的65.1%,2020年,住戶部門杠桿率同比增幅比20082019年年均增幅高3.1個百分點,住戶部門杠桿率增幅對宏觀杠桿率整體增幅的貢獻率為31.3%。根據2020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剔除經營性債務后,我國居民杠桿率目前在國際上處于合理水平。盡管如此,我國居民杠桿率的快速上升也引起了國家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監管已明確提出“要高度警惕居民杠桿率過快上升的透支效應和潛在風險,不宜依賴消費金融擴大消費“。當前我國
19、居民部門債務風險總體可控,但宏觀空間已經不大,預計未來國家將進一步加強對消費金融貸款規模增速的管控,保持與GDP、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宏觀指標增速的相對一致性,中國消費金融步入平穩發展階段。來源:中國人民銀行,艾瑞咨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繪制。來源:2020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艾瑞咨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繪制。2020Q2居民杠桿率的國際比較居民杠桿率(BIS口徑)居民杠桿率(剔除經營性債務)發達經濟體均值新興經濟體均值中國美國歐元區日本韓國俄羅斯印度巴西泰國46%59%96.7 108.8 122.2 138.0 154.7 174.3 194.3 27.0 33.4 40.5 47.9
20、 55.3 63.2 71.1 28.0%30.7%33.2%34.7%35.8%36.3%36.6%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境內貸款余額(萬億元)住戶貸款余額(萬億元)住戶部門貸款占比(%)2015-2021年中國住戶部門貸款余額及占比居民杠桿率(%)中國121202當下發展現狀:成熟期、線上化13132022.4 iResearch Inc. 消費金融行業發展歷程及形態變化互聯網與金融科技摩爾定律在消費金融行業體現的尤為明顯中國消費金融行業發展歷程及形態變化業務開展區域線下區域性開展業務線上+線下,線上占比逐步提升全域性開展業務行業驅動力人力驅動互聯網/流量
21、驅動科技驅動監管環境試點觀察支持鼓勵行業整頓審慎放開回歸持牌初步啟動20131981199920082014201720182020201920092016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小貸公司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各類互金機構、小貸公司銀行、消費金融公司、頭部互金平臺、小貸公司主要參與者銀行來源:艾瑞咨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繪制。消費金融最早可以追溯到1981年央行開展小規模消費信貸業務試點,此后持續了長達30年的以銀行為市場絕對參與者的長跑,直到2008年和2009年相繼開展小貸公司試點和消費金融公司試點才結束了這一格局,但超過一半消費金融公司大股東背景為商業銀行的發展現狀和小貸公司較大的杠桿率限制并未改
22、變商業銀行在消費金融行業的絕對地位。2013年,互聯網金融爆發,一大批互聯網金融機構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并迅速在消費金融行業內占據重要地位?;ヂ摼W消費金融改變了傳統以人力為主要驅動的發展模式,將獲客、風控等核心業務環節轉移到線上,突破了地域性限制、提高了整體工作效率、優化了用戶體驗,亦使行業形態更加多元化。2016年金融科技元年開啟,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技術的發展更是將互聯網在消費金融領域的優勢發揮到極致,互聯網金融平臺的發展態勢引發了傳統金融機構的關注,傳統金融機構迅速布局其消費金融業務的線上化與科技化進程,目前已經有相當一部分業務實現了線上化。目前,消費金融行業已實現了從銀行為絕對主體
23、轉變為銀行、消費金融公司與互金平臺多元發展格局和從傳統人力驅動到當下科技驅動的行業變革式發展。14142022.4 iResearch Inc. 互金平臺為中國消費金融業務成熟度和線上化進程所作出的貢獻毋庸置疑。包括P2P在內的互聯網金融在中國的興起和調整,在政策的引導下,對中國金融行業整體產生了重要且積極的作用,最主要體現在傳統金融機構的電子化程度和對外的開放性層面。這二者相結合給了互聯網金融行業真正向金融科技轉型的市場空間,在寒冬中技術型企業得以繼續生存,并成為未來金融進一步智能化不可或缺的參與者。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改變并提升了中國居民用戶對借貸行為的認知與接受度,極大程度上加快了中國消
24、費金融的發展進程、提升了中國消費金融的線上化滲透率,也為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的業務線上化進程提供了參考依據。根據艾瑞測算,中國狹義消費信貸線上化滲透率已經從2014年的0.4%提升到了2021年的69.4%,可以說,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已經完成了其從以互聯網公司創辦的互聯網金融平臺為代表的狹義互聯網消費金融向以傳統消費金融的互聯網化為界定的廣義互聯網消費金融的轉型。狹義消費信貸線上化滲透率0.4%7.7%24.3%28.9%43.1%55.3%66.4%69.2%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狹義消費信貸線上化滲透率(%)注釋:狹義消費信貸線上化滲透率=中國互聯網
25、消費金融余額規模/(中國狹義消費信貸余額-信用卡余額)。由于在統計互聯網消費金融余額規模時,未將信用卡余額統計在內,為保持分子分母一致性,以使線上化滲透率更有意義,我們將狹義消費信貸余額中的信用卡余額做了相應扣除。來源:艾瑞咨詢研究院自主研究測算。2014-2021年中國狹義消費信貸線上化滲透率傳統金融機構的消費金融業務互聯網化互聯網金融平臺開展業務廣義互聯網消費金融狹義互聯網消費金融附:互聯網消費金融的概念界定互聯網消費金融,是指借助互聯網進行線上申請、審核、放款和還款全流程的消費金融業務。狹義的互聯網消費金融僅指互聯網公司創辦的互聯網金融平臺開展消費金融業務。廣義的互聯網消費金融包括狹義消
26、費金融與傳統消費金融業務的互聯網化。* 注:圖示大小不代表規模大小?;ソ鹌脚_積極參與下,狹義消費信貸線上化滲透率已近七成15152022.4 iResearch Inc. 1.5 4.5 8.3 12.1 17.1 20.2 22.8 25.6 28.6 31.6 34.7 0.6 1.5 2.8 4.1 5.3 5.8 6.5 7.1 7.8 8.5 9.2 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e2023e2024e2025e2026e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放款規模(萬億元)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余額規模(萬億元)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規模來源:艾瑞咨詢研究院自主研究測算。規模核心驅
27、動力已由互金平臺轉為傳統金融機構的互聯網化CAGR:68.9%CAGR:11.6%CAGR:58.2%CAGR:9.6%2016-2026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放款規模與余額規模2013年以來,互金得到快速發展,多項政策出臺支持消費金融業務的發展,各類型市場參與方角力互聯網消費金融領域,行業得到快速發展,但相對寬松的政策環境也提高了行業風險與社會風險,業內一度出現引起社會輿論高度關注的惡性事件。為控制行業風險、保障消費金融行業有序發展,2017年以來,一系列規范政策性文件相繼出臺,對行業整體和從業主體發展予以規范,同時也為合規運營的從業主體指明了未來的發展方向。之后,政策作用逐漸顯現,行業亂
28、象得到遏制,監管環境審慎放開,并陸續出臺各項文件引導線上消費金融行業的發展。多項政策的陸續頒布,鼓勵發展的同時也在不斷對行業進行規范,一方面利好于行業走向合規化、成熟化,另一方面也對從業機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業成熟度逐步提升的同時,部分具備科技能力優勢的互聯網企業積極與商業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開展合作,通過為其輸出用戶流量和風控能力的方式實現價值變現,由此互聯網消費金融業務流程中各環節職責實現了進一步的分工和細化,不同從業機構間的合作也實現了優勢互補,進一步促進了行業發展,行業規模得到進一步攀升。根據艾瑞統計測算,2021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放款規模達到20.2萬億元,余額規模達到5.8萬
29、億元。未來,在金融業務持牌經營基本準則背景下,中國互聯網金融平臺未來將向退出市場、轉型技術與持牌化三個方向演進,傳統金融機構的消費金融業務線上化進程也將進一步加快,屆時,中國的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規模主要驅動力將不再是互金平臺,而是以傳統金融機構為主、持牌化互金機構為輔的持牌金融機構的互聯網化。在消費貸平穩增長前提下,預計未來互聯網消費金融余額規模將以9.6%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另一方面,隨居民借貸意識的進一步增長,居民借貸次數增加,預計互聯網消費金融放款規模增速將以略大于余額規模增速的11.6%實現增長。16162022.4 iResearch Inc. 2022.4 iResearch In
30、c. 1.2 3.6 5.3 8.1 11.5 13.5 0.3 0.9 3.0 4.1 5.6 6.6 17.9%19.3%36.4%33.4%32.7%32.9%201620172018201920202021持牌金融機構放款規模(萬億元)互聯網平臺放款規模(萬億元)持牌金融機構放款規模貢獻(%)750.4 1926.5 2101.3 1895.9 2645.8 296.4 1563.4 1899.3 1757.0 2464.3 39.5%81.2%90.4%92.7%93.1%20162017201820192020消費貸余額(億元)個人快貸余額(億元)快貸占比(%)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規
31、模結構傳統金融機構已初步完成自生式互聯網化,不再是純資金方如前所述,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已經完成了從狹義互聯網消費金融向廣義互聯網消費金融的轉化,互金平臺不僅極大程度上地加快了中國消費金融的發展進程、提升了中國消費金融的線上化滲透率,也為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的業務線上化進程提供了相當的參考依據,越來越多純線上個人消費貸款產品面世,傳統金融機構的消費貸線上化滲透率逐步提升。以建行為例,其電子渠道個人自助貸款“快貸”余額規模已經由2016年的296.4億元增長至2020年末的2464.3億元,對其個人消費貸款的貢獻率也自39.5%上升至93.1%。在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規模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等持
32、牌金融機構貢獻的業務比例也從2016年的17.9%提升到了2021年的32.9%,可以說,傳統金融機構已經初步完成了以大行為首、頭部中小行緊隨其后的個人消費貸款自生式互聯網化,原有的持牌機構僅作為互聯網金融平臺資金方角色的現實已被打破。來源:艾瑞咨詢研究院自主研究測算。來源:建設銀行2016-2020年年報,艾瑞咨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繪制。2016-2021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規模結構2016-2020建設銀行個人快貸余額及占比17172022.4 iResearch Inc. 2022.4 iResearch Inc. 消費金融資產逾期表現業務下沉效應明顯,行業風險整體上升,資產處置壓力增
33、加在小額信貸領域,銀行信用卡持有人始終是最優質的一批用戶,銀行信用卡風險表現在某種程度上可作為中國消費金融行業風險變化的比較基準。從數據變化上看,2017年以來,中國商業銀行信用卡不良率呈現總體上升趨勢,2020年受疫情影響,信用卡不良率已經超出2%,相較于商業銀行整體不良率相對穩定的態勢,信用卡不良率的變化趨勢體現出中國消費金融業務明顯的下沉效應,消費金融行業不良資產壓力逐步增加,未來行業熱點環節將逐漸向產業價值鏈兩端延伸。從結構上看,信用卡不良貸款余額占商業銀行個人不良貸款余額的比例自2013年以來一直保持在40%以上。而聚焦于互聯網消費金融,由于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初始定位即為覆蓋傳統金融機
34、構難以覆蓋的用戶,雖然隨著業務規模與用戶規模的增加目前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用戶與傳統金融機構的用戶重合度越來越高,但互聯網金融平臺用戶整體上更為下沉,所面臨的風險也相對較高。近幾年來,互聯網金融平臺業務規模與不良資產規模均經歷了快速擴張過程,且逾期與不良資產規模增長速度更快,行業整體逾期率和不良率幾乎翻倍增長。以螞蟻集團為例,其作為行業中規模最大、用戶最多的互聯網金融平臺,30天和90天以上的余額逾期率分別從2018年末的1.43%和1.01%上升到了2020年第三季度末的2.70%和2.01%。來源:銀保監會,金融數字化發展聯盟百舸爭流 奮楫者先2021年中國區域性銀行信用卡業務研究報告,艾瑞咨
35、詢研究院自主研究測算。來源:螞蟻集團招股書披露,艾瑞咨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繪制。1.72%1.67%1.86%2.14%1.74%1.83%1.86%1.84%2017201820192020信用卡不良率(%)商業銀行不良率(%)2017-2020年中國商業銀行整體與信用卡不良率1.08%1.43%1.56%2.72%2.99%2.70%0.68%1.01%1.05%1.48%2.10%2.01%2017Q42018Q42019Q42020Q12020Q22020Q3D30+(%)D90+(%)2017Q4-2020Q3螞蟻集團消費信貸業務余額逾期率1818基調:中國消費金融行業發展概覽1研析:
36、中國消費金融行業發展方式2預判:中國消費金融行業發展趨勢3191901發展格局:監管意愿與供給特點20202022.4 iResearch Inc. 中國消費金融產業圖譜來源:艾瑞咨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繪制。中國消費金融產業圖譜數據服務商 技術服務商 獲客生態場景廣告投放貸款超市搜索引擎 內容分發渠道監管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中國互金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行業協會 行業底層支持頂層行業規范/指導核心環節持牌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平臺銀行信托消費金融公司小貸公司ABS風控催收機構完全獨立風控(自營)或接受外部風控建議(助貸)獨立放款或聯合放款放款持牌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平臺貸后管理包括對借款用戶貸后的全
37、流程運營管理 眾多催收公司增信機構眾多財險公司眾多擔保公司 持牌機構互金平臺 征信機構錢塘征信征信業務管理辦法下發后,個人征信公司成為唯一合規征信數據出口,征信機構在產業鏈中的重要性顯著上升21212022.4 iResearch Inc. 形成銀行為主非銀類金為輔的供給格局(1/2)監管意愿行業現狀認可互金平臺對行業線上化進程貢獻,但不完全受原有監管體系約束使其有社會經濟金融風險的可能目前看來,監管層對互金平臺為中國消費金融業務成熟度和線上化進程所作出的貢獻是持肯定態度的。但不可否認的是,互聯網金融在快速擴張過程中的很多業務細節并不受原有監管體系約束,這一方面為互聯網金融的創新與快速發展提供
38、了發展機會,另一方面也將其可能產生的風險傳導到了傳統金融機構,金融作為社會生產重要的輔助,風險從產生到爆發,期間貫穿社會生產鏈條的每個節點,如何平衡創新發展與風險管理的關系,成為監管層面重點考慮的問題。整體而言,監管控制風險的目標是防范金融風險、經濟風險與社會風險。來源:“平衡風控的收益與成本”、“金融風險、經濟風險、社會風險層級劃分”等內容來自于互金協會專家,是互金協會等組織基于對金融行業的觀察并結合外國經濟體總結的經驗,艾瑞咨詢基于專家訪談進行整理、補充并繪制。3風險可控2經濟風險社會風險收益與成本相匹配收益即風險治理效果,成本即所耗費的資源。風險特征控制方法蘊藏的風險風險的傳導風險暴露的
39、速度控制蘊藏的風險阻礙風險的傳導跟蹤風險、減緩暴露速度監管目標目標拆解1金融風險風控原則風控方法可能導致社會風險的經營行為,是監管重點規范的對象P2P因投資端鏈接眾多投資人,可能導致社會風險;“校園貸“因學生群體的敏感性,可能產生不良社會影響;過度借貸與暴力催收等問題也會產生不良社會影響,存在導致社會風險的可能??赡軐е陆洕L險的經營行為,是監管重點規范的對象首付貸等產品使貸款流向房地產領域,阻礙了防控房地產泡沫的改革目標??刂瀑J款資金流入股市,投資風險大的特點可能造成過度抬高杠桿率,有產生經濟風險的可能??赡軐е陆鹑陲L險的經營行為,是監管重點規范的對象互金機構初始定位是下沉市場,且在規模擴張
40、過程中不斷向下兼容,同時通過高利率覆蓋高風險,實現惡性循環,引發多頭借貸、以貸養貸等風險性問題。銀行業金融機構消金業務已有配套規范和監管體系,但非銀、類金機構近年來存在經營越界行為,有金融風險的可能。防范社會風險防范經濟風險消費金融監管目標金字塔防范金融風險防范消金風險消費金融風險控制方法與監管目標22222022.4 iResearch Inc. 形成銀行為主非銀類金為輔的供給格局(2/2)將互聯網金融納入原有監管體系防控風險的性價比最高為防范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過程中所暴露的風險,就必須采取一定措施對業務風險進行規范,原有以傳統金融為主要監管主體的監管體系并不能完全適用于互聯網消費金融,而根
41、據風險控制的原則,需要平衡考慮所采取措施的風險收益與成本及副作用,考慮到重新建立一套新的監管體系成本太高,其所產生的效果并不能實現平衡,因此將互金納入原有監管體系是性價比最高的一種方式。從監管意圖上來看,由于銀行業金融機構風控體系及其監管機制已經比較健全,而從事消費金融業務的非銀行業金融機構、類金融機構數量多但供給能力有限,從監管效率的角度考慮,并不希望它們是行業的主力軍,因此,監管希望形成銀行為主,非銀、類金為輔的信貸供給格局,具體表現在:1)規模上,銀行是行業主要供給者,消費金融公司、互聯網金融平臺等作為補充;2)模式上,銀行業提供金融服務,征信機構、技術服務商、助貸機構等為部分環節提供服
42、務。這些可從2020年消費金融牌照審批開閘、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辦法下發等行為得到印證。來源:艾瑞咨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繪制。消費金融風險控制的原則某項風控措施的風控收益是對對應風險的根除或控制效果是否采取某項措施對業務風險進行規范,需平衡措施的風控收益與成本及副作用控制蘊藏的風險例如禁止某一業務、設置業務風險衡量指標并監督業內機構阻礙風險的傳導例如阻隔傳導主體、切斷傳導橋梁常見風控措施控制風險爆發的速度例如跟蹤風險的爆發與傳導影響收益高低的因素包括:(1)該措施實施后資源損失的減少,包括損失的數量及金額。(2)該措施所規避的除資源損失外其他后果的嚴重程度。具體而言,金融風險、經濟風險、社會風險,
43、嚴重程度依次遞增。(3)該措施所降低的風險發生可能性,風險發生概率越高、該措施對風險發生可能性的減小效果越好,該措施的收益越高。某項風控措施的成本是指該措施實施時所耗費的資源影響成本高低的要素包括:耗費資源的數量及金額等某項措施的副作用是指,其產生的除控制風險以外的其他影響影響副作用大小的要素包括:副作用所影響的業務、事件的重要程度等監管意愿行業現狀23232022.4 iResearch Inc. 消費金融主要供給主體銀行門檻高,互金平臺通過消金公司與網絡小貸牌照展業根據所持有牌照類型的不同,消費金融服務供給方主要分為商業銀行、汽車金融公司、消費金融公司和小貸公司,不同類型機構定位不同、提供
44、消費金融服務與產品類型也各不相同。此外,互聯網金融平臺也成為中國消費金融業務最重要的參與方之一,雖其并非持牌金融機構,但借助其流量與技術優勢,通過控股或參股網絡小貸公司甚至消費金融公司,成為中國消費金融行業無法忽視的一個重要主體類型。注釋:除上述,汽車消費金融公司也是消費金融行業重要的參與者,汽車金融公司提供的消費金融業務僅圍繞汽車消費展開,考慮到汽車消費金融的個性較為顯著,本報告暫不討論。來源:艾瑞咨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繪制。消費金融公司小貸公司消費金融行業主要供給主體商業銀行互聯網金融平臺 包括傳統商業銀行與民營銀行。 傳統商業銀行是消費金融最主要的供給主體,提供產品種類也最為豐富,涉及房貸
45、、車貸、信用卡和一般消費貸款等。目前全國共有6家全國性大行、12家全國股份制銀行、130+城商行與上千家農村金融機構。不同規模類型銀行所提供的產品在客群定位、風險定價等方面各不相同。 民營銀行提供的消費金融服務與與互聯網金融平臺類似,以現金貸產品為主,目前全國共有19家民營銀行。 傳統上,消費金融公司主要服務于商業銀行無法惠及的個人客戶,主要提供耐用消費品貸款及一般用途消費貸,隨行業線上化滲透,消費金融公司提供現金貸產品越來越多,目前其客戶定位與互聯網銀行、互聯網金融平臺均較為類似。 因牌照門檻與杠桿率要求適中,消費金融公司是互金平臺目前最爭相申請的牌照。2020年,銀保監在2017年牌照發放
46、速度放緩后首次開閘,目前全國共有30+消費金融公司,且仍有多家處申請進程中。 互金平臺是互聯網消費金融最主要的參與者,因非持牌金融機構,通常依靠小貸牌照開展業務,但隨業務發展,越來越多互聯網金融平臺通過獲取消費金融公司牌照實現業務升級。 互聯網金融平臺提供的產品主要包括類信用卡產品、現金貸產品和場景分期產品。 最初的互聯網金融平臺主要是P2P平臺,隨P2P清零與行業監管逐步規范,目前互聯網金融平臺已越來越少,頭部機構貢獻了互聯網金融平臺市場中80%以上份額。 傳統上小貸公司只在允許地域內開展業務,但網絡小貸公司打破了地域限制,得以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業務,互聯網金融平臺開展消費金融業務主要依賴于網
47、絡小貸公司,受此影響,目前全國6000多家小貸公司業務呈現兩極分化特征。 2020年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發布,提出“跨省級行政區域經營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的注冊資本不低于人民幣50億元”,多家互金平臺已進行增資。監管意愿行業現狀24242022.4 iResearch Inc. 主要供給主體對比之市場份額互金平臺貢獻1/5僅次于信用卡,消金公司將成第二大供給主體近幾年,我國消費金融規??焖僭鲩L、信貸結構也得到了一定優化,目前已經形成了以商業銀行、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和互聯網金融平臺為主的面向不同群體的多層次消費金融服務體系。不包括住房按揭貸款的狹義消費信貸余額中,信
48、用卡始終占據其中半壁江山,而以螞蟻集團、京東數科等為典型代表的互聯網金融平臺憑借自身生態場景、高流量及數據技術優勢獲得快速增長,其管理余額規模已經超越銀行自營消費貸,成為份額貢獻率僅次于信用卡的一大主體。除此之外,以招聯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捷信消費金融等為代表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雖目前貢獻份額不及10%,但隨著互聯網金融平臺的逐步持牌化與業務轉型,預計將有大量業務份額轉移至消費金融公司,未來,消費金融公司將是僅次于銀行的最大消費金融供給主體。2021年狹義消費信貸余額各類主體貢獻份額來源:艾瑞咨詢研究院自主研究測算。監管意愿行業現狀傳統銀行信用卡傳統銀行自營消費貸民營銀行互聯網金融平臺汽車金
49、融公司消費金融公司小貸公司152637419%51%13%6%4%5%2%25252022.4 iResearch Inc. 主要供給主體對比之業務特征銀行優勢突出,民營銀行、消金公司與互金平臺定位趨同注釋:除上述,汽車消費金融公司也是消費金融行業重要的參與者,汽車金融公司提供的消費金融業務僅圍繞汽車消費展開,考慮到汽車消費金融的個性較為顯著,本報告暫不討論。小貸公司普遍規模較小,且具備屬地化經營特征,頭部小貸公司主要由互聯網金融平臺控制,故不作單獨對比分析。來源:艾瑞咨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繪制。消費金融主要供給主體業務特征傳統銀行信用卡傳統銀行自營消費貸民營銀行消費金融公司互聯網金融平臺市場份
50、額13%51%6%4%19%市場集中度全國性銀行貢獻90%份額(發卡量角度與余額角度)全國性銀行是主要參與主體(地方行與互金平臺助貸合作較多)該市場CR4=80%+(余額角度)該市場CR5=60%+(余額角度)該市場CR5=80%+(余額角度)資金來源各項存款、債券籌資、央行借款、同業拆借等各項存款、債券籌資、央行借款、同業拆借等各項存款、債券籌資、央行借款、同業拆借,及與銀行間的助貸合作自身資本金、發行金融債券、銀團貸款、同業拆借、信貸資產流轉、ABS等,及與銀行間的助貸合作通常通過小貸公司資質;自有資金、股東借款、ABS等,主要是與持牌機構間的助貸合作核心能力牌照優勢;資金成本低廉牌照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