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貿易壁壘是 2025 年必須要關注的重要外部因素。市場雖于 2024 年已交易過美國對中國制造業針對性實行貿易壁壘的相關預期,但靴子的真正落地預計將在 2025 年,這也是當前中國輪胎企業估值被普遍壓制的重要原因。我們一直看好輪胎作為國內制造業產能出海的代表,歷史上國產輪胎也是較早被歐美加征關稅的品種:從 2009 年的“中美輪胎特保案”到,2014 年/2016 年美國分別針對中國大陸半鋼胎/全鋼胎的“雙反調查”,再到2019 年的“301 關稅”。一方面我們看到以美國為代表的歐美國家,甚至一些發展中國家在過去已對中國的輪胎產品加征過關稅。另一方面,我們也能看到中國輪胎的制造實力與日俱增,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歐美輪胎制造業的衰退,故而海外市場對國產輪胎的需求粘性在持續提升。我們已于本文第一章第二節列舉了重點外資企業的全球產能關停情況,以住友為例,其于 2024 年 11 月披露擬終止其子公司住友橡膠美國有限責任公司(Sumitomo Rubber USA LLC,簡稱 SRUSA)在紐約托納旺達的所有生產活動,并計劃解散該子公司,主因其輪胎生產力和盈利能力顯著下降。SRUSA 擁有 1555 名員工,2023年的銷售額約為 4.56 億美元,然而其營業利潤從 2021 年的 850.8 萬美元和 2022 年的360.8 萬美元,大幅下滑至 2023 年的僅 2.1 萬美元。若以合并報表口徑測算,SRUSA 于2021-2023 年間合計虧損 491 億日元(折約 23 億元人民幣)。為解散該子公司,住友需再額外支出約 282 億日元(折約 13 億元人民幣)的裁員成本及處罰費用,可見住友態度之堅決及于美國建廠之較高成本。即歐美對中國輪胎產品依賴度在持續提高,但本土產能較難承接。1)以美國市場為例:2015 年開始,美國進口自中國的半鋼胎比例快速下滑,至 2023 年進口自中國大陸的半鋼胎僅占其出貨量不足 1%。與之形成對應的是,隨著中國企業產能向東南亞轉移,泰國、越南等地進口半鋼胎占美國出貨量比重快速提升。2013至 2023 年的十年間,美國進口自東南亞的半鋼胎占其出貨量比例從 9.2%提升至 29.5%。另一方面,美國本土產能卻沒有從這一波對中國大陸的貿易壁壘中受益,其本土半鋼胎產量于 2014-2019 年間始終穩定在 1.1-1.2 億條區間,2022-2023 年則受到東南亞及北美產能沖擊,下滑至不足 1 億條。美國市場的全鋼胎產品及進口比例亦呈現類似趨勢。2)對于歐洲市場:其乘用車輪胎進口自中國比例近年來穩步提升,而進口自泰國及越南比例則相對穩定,約 1-2%。2023 年進口自中國的乘用車輪胎約占歐洲乘用車胎替換市場需求的 17.6%,較 2013 年僅 8.4%的比例大幅提升(注:該數據絕對值或存在一定偏差,因目前僅有歐洲進口的重量單位口徑,進而以單條 PCR 重 10kg 進行折算),當前歐洲對中國大陸的乘用車輪胎無“雙反”關稅等貿易壁壘。商用車輪胎方面,2018 年歐洲對中國大陸商品開始執行反傾銷關稅,故而當年進口自中國比例大幅下降,2020 年以來逐步恢復,至 2023 年進口自中國的商用車輪胎約占歐洲替換市場需求的 9.4%(以單條 TBR 重50kg 進行折算)。同樣由于針對大陸的關稅及近年來國內輪胎企業在東南亞的產能擴張,歐洲進口自泰國及越南的商用車輪胎近年來呈現出明顯的提升趨勢,至 2023 年這一比例已由 2017 年的 1.5%提升至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