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養老金制度的建立與普及推動了大量居民財富流入資本市場,并顯著提升了對投行業務的結構性需求。1974年,美國通過《雇員退休收入保障法案》(ERISA),建立了對養老金計劃的監管框架,設立了參與標準、信息披露和資產保障機制,為養老金制度的發展提供制度保障。隨后,1978年《國內稅收法》新增 401(k)條款,允許雇員將部分薪資延期納稅并投入市場,該制度于 1981 敬請閱讀本報告正文后各項聲明 5 年正式實施,并迅速取代傳統固定收益型養老金計劃。數據顯示,1984 年至1990年間,401(k)計劃的資產規模從 917億美元激增至 3848億美元。隨著 401(k)計劃和 IRA(個人退休金賬戶)的普及,大量居民資金通過共同基金、指數基金等產品進入市場,推動了股票持有主體從個體投資者向機構投資者轉變。如今,共同基金在個人投資中發揮著關鍵作用,為廣大投資者提供了資產多元化配置和專業化管理的渠道,也在根本上改變了資本市場的參與結構與運行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