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結構力學測試行業起步較晚,軍工領域國產化率先突破。國內的結構力學性能測試行業發展起于 20 世紀 60~70 年代,隨著國家兩彈一星、航空航天、武器研制等重點國防工程的科研需求增長,行業隨之興起,但當時所用產品大多是海外品牌,直到 21 世紀后國產企業才開始快速崛起,但由于起步時間晚、創新能力不足、使用習慣等原因,整體上市場仍以海外品牌為主導,尤其是在民用高端領域。2018 年,美國商務部將 44 家中國企業(8 家單位及其 36 家附屬機構)列入出口管制清單,實施技術封鎖,自主可控下,軍工裝備的國產化加速,在公司 2020 年的業績預告中,公司首次提及“我國結構力學性能測試行業國產替代進程提速”。根據董事長劉士鋼介紹,公司在國內同行中的市占率高達60%~70%(證券時報 2020 年報道)。公司 2023 年結構力學性能測試系統實現收入 2.2 億元,推算國產品牌市場規模約 3.1 億~3.7 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