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智慧城市是什么
智慧城市自提出以后,廣泛被關注,各行各業共同聯合起來共同推進智慧城市的建設,智慧城市的智慧城市最先誕生于美國,首次提出是在2008年11月初,IBM在紐約召開的外國關系理事會上發布《智慧地球:下一代領導人議題》演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
IBM在2009年將智慧城市的概念引入中國。2009年8月,IBM發布了《智慧地球贏在中國》

IBM對智慧城市的定義是運營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從而對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響應。
隨著時間的推移,智慧城市定義范疇逐漸擴大,過去智慧城市的主體定義為城市,使用相關技術服務的主體主要是政府,逐漸從以數字科技為中心的科技型智慧城市漸漸轉變為以市政管理為中心的管理型智慧城市,后來向以人文科學為基礎的人文型智慧城市進階

2 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歷程
(1)概念導入期(2008-2012年):以行業應用數字化、網絡化為驅動,重點引入無線通信、光纖寬帶、GIS、遙感等技術,實現單個系統信息化。在此階段中,企業開始引入智慧城市概念,以國外軟件系統集成商為主導,致力打造智慧地球、數字城市。
(2)試點探索期(2012-2016年):以新興技術為驅動,引入RFID、LTE網絡、云計算等概念。ICT設備商、集成商等開始跑馬圈地,國家部委牽頭開展試點建設,在此時期內,信息技術在城市建設中全面應用,加速城市數字化進程
(3)統籌推進期(2016-2020年):以數據為驅動,開始集成NB-IoT、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此階段,國內互聯網企業、運營商、軟件商、
集成商等生態主體,共同打造系統縱橫聯合、職能共享的城市大腦,助力城市實現智能化演進。
(4)集成融合期(2020年以來):以數字孿生為驅動,依托城市信息模型平臺的建設,各條線系統數據從被動共享轉向主動共享,多部門協同形成合力,共同推進智慧城市一體化建設。城市將進入決策智能階段,完成智能化向智慧化轉型。

3 智慧城市商業模式
智慧城市商業模式以2G、2B2G、2B為主
(1)2G:主要服務于社會治理,付費方為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典型場景包括公共安全、應急管理、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衛健、智慧水務等。
(2)2B2G:主要服務于市民服務,付費方為學校、醫院等具有盈利能力的政府性公立組織,典型場景包括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出行。
(3)2B:主要服務于產業經濟,付費方為市場化企業,典型場景包括智慧制造、智慧物流等。

4 我國智慧城市發展政策及落地建設現狀
到目前為止,我國開展智慧城市、信息消費、“寬帶中國”、信息惠民等試點的城市近600個,近9成的地級及以上城市提及智慧城市建設。2019以來的主要政策有《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于云平臺建設技術大綱(2019年版)》、《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全國智慧城市白皮書》、《實施城市更新行動》、《關于加快發展數字家庭提高居住質量的指導意見》

來源:《艾瑞咨詢:2021年中國智慧城市服務平臺發展報告(58頁).pdf》
《計算機行業“智能網聯”系列報告17:AIoT時代的智慧城市躍遷-211216(37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