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金融(Brand Finance)發布了《2022年全球最具價值和實力的銀行品牌500強年度報告》。
報告顯示,世界銀行品牌500強三年來首次扭轉了品牌價值萎縮的趨勢,品牌價值同比增長9%,達到1.38萬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到2020年初,全球最大銀行的品牌價值縮水2%(1.33萬億美元),到2021年再縮水4%(1.27萬億美元)。這種情況最初是由于經濟不確定性和利率波動造成的,疫情使之進一步惡化,利潤和利率受到沖擊。
然而,隨著各國學著與COVID-19共存且經濟在過去一年中逐漸復蘇,貸款損失準備金遠低于行業專家最初的預測。此外,銀行品牌數字化能力的提升,加上政府的大力干預和世界各地的經濟復蘇使得2021年銀行業盈利能力高于預期。
盡管今年整體品牌價值的增長無疑是該行業的一個積極跡象,但與2019年疫情前全球500強銀行品牌1.36萬億美元的價值總和相比僅增長了2%。特別是在歐洲,銀行仍在感受到新冠肺炎的影響,成本效率低下和對數字技術的投資不足無助于利潤疲弱。
中資銀行主導排名
中國銀行在2022年品牌金融銀行500強排名中保持領先地位,占總品牌價值的三分之一,累計價值達4544億美元。過去兩年,盡管全球同行的品牌價值有所下降,但中資銀行基本上未受到這些問題的影響。
美國銀行在前十名中占據5個席位
在2022年品牌金融銀行500強排名中,美國銀行的品牌價值占總品牌價值的近四分之一,累計品牌價值達到3137億美元。在這76個品牌中,美國銀行(367億美元,增長12%)、花旗(344億美元,增長7%)、大通(301億美元,增長5%)、富國銀行(301億美元,下降6%)和摩根大通(289億美元,增長23%)保住了全球最有價值企業前10名的位置。
區域領跑者
放眼東亞和北美以外的地區,匯豐銀行(排名第12,以6%的增幅增至180億美元)是歐洲最有價值的銀行品牌。新加坡星展銀行(排名第39,以11%的增幅增至87億美元)在東南亞領跑,州印度銀行在南亞排名第一(第43位,以29%的增幅增至75億美元),Itaú(第51位,以30%的增幅增至66億美元)在拉丁美洲占據主導地位。
新進入者
今年共有30家新入榜的銀行,其中包括來自較小和新興市場的希臘比雷埃夫斯銀行(品牌價值為1.76億美元)、以色列商業貼現銀行(品牌價值為1.88億美元)和肯尼亞股權集團(品牌價值為3.88億美元)。




















參考報告 《品牌金融(Brand Finance):2022年全球最具價值和實力的銀行品牌500強年度報告(英文版)(50頁)》
更多英文報告,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
本文由@Yoomi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