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匯儲備現狀
9月7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官方儲備資產數據,據數據,截止2021年8月末,中國外匯儲備為32321億美元,預估為32330億美元,前值為32358.9億美元。
8月以美元計的外儲環比微降,這主要是因為美元小幅走強、美債收益率上行共同拖累外儲估值,而跨境資本流動可能繼續錄得凈流入。
8月中國外匯儲備環比微降38億美元至3.23萬億美元。7月為環比上升219億美元。以SDR計值,8月外儲環比小幅上升45億至2.27萬億。
8月中國外匯儲備環比微降38億美元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就2021年8月份外匯儲備規模變動情況答記者問
問:國家外匯管理局剛剛公布了最新外匯儲備規模數據。請問造成2021年8月外匯儲備規模變動的原因是什么?今后的外匯儲備規模趨勢是怎樣的?
答:截至2021年8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321億美元,較7月末下降38億美元,降幅為0.12%。
2021年8月,我國外匯市場運行平穩,境內外匯供求基本平衡。國際金融市場上,受新冠肺炎疫情進展、主要國家財政和貨幣政策預期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小幅上漲,主要國家債券價格有所下跌,全球股市總體上漲。外匯儲備以美元為計價貨幣,非美元貨幣折算成美元后金額減少,與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當月外匯儲備規模下降。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外部環境錯綜復雜,國際金融市場波動性較大。但我國持續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經濟保持穩定恢復態勢,發展質量繼續提升,有利于外匯儲備規模保持總體穩定。
來源:國家外匯管理局
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后,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我國的對外貿易快速發展,中國在世界經濟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對外經濟發展成為了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推動力量之一。
頻繁的國際貿易過程中,我國外匯儲備的飛速增長隨之而來,尤其是在我國加入WTO之后,外匯儲備空前高速增長。2006年我國超過日本而成為最大外匯儲備國。截止到2011年6月,我國外匯儲備余額已達31974.91億美元。
中國外匯儲備的主要來源
1、多年來中國在國際收支上一直處于經常項目和資本與金融項目的雙順差。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我國就一直保持經常項目的順差。且1994年開始持續飛速增長。2011年第一季度,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中顯示經常項目順差288億美元,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861億美元,同比增長41%。經常項目高速增長的順差主要是由于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在全球加工制造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國以廉價的勞動力和原材料,吸引了國際制造業向中國的加速轉移,中國的加貿易出口迅速增長。
除此之外持續的人民幣升值預期而導致境內企業對成本相對較低的境外信貸融資而引起的外匯流入增加。
2、持續多年的人民幣升值預期使得外國投資者將大量投機資本涌入中國,對外匯儲備的飛速增長也起到了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1998-2002年,中國的外匯儲備的加速增長主要是由于資本和金融項目的增長。自2003年起,伴隨著人民幣升值的強烈預期,外國游資的大量流入,成為促使中國外匯儲備增加的主要原因。
3、具有中國特色的外匯管理體制也使得中國的外匯儲備數額巨大。
在匯率制度上,中國實行有管理的匯率浮動制度;在結售匯制度上,中國實行的是經常項目下的限額下意愿結售匯制度和資本項目下的強制結售匯制度。企業和居民的外匯收入都收歸至國家外匯交易中心,外匯供給持續大于外匯需求。中國人民銀行只能在市場上購入其差額來平衡,由此造成了外匯儲備的持續增長。
4、國內消費能力不足而造成中國的儲蓄大于投資。
中國生產的產品有許多需要依靠國外市場來消化吸收,更加強了經常項目的貿易順差,從而使外匯儲備保持增長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