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智能制造產業鏈分析
智能制造產業鏈涵蓋智能裝備(機器人、數控機床、服務機器人、其他自動化裝備),工業互聯網(機器視覺、傳感器、RFID、工業以太網)、工業軟件(ERP/MES/DCS等)、3D
打印以及將上述環節有機結合的自動化系統集成及生產線集成等。
整體來看,智能制造將成為未來5-10年,行業最重要的驅動力,而科創板企業中,包括埃夫特、天準科技、博眾精工等多家公司均為智能制造產業鏈未來的領軍企業,我們將科創板企業與整個智能制造產業鏈相融合。

2、美、德、中智能制造發展模式比較介紹
美、德、中智能制造發展模式分別是工業互聯網、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等,其具體情況如下:
(1)美國
模式:工業互聯網
模式簡介:美國發展智能制造的基本思路是要利用美國在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智能軟件等基礎產業的全球領先優勢“
反哺”制造業,顯著提升制造企業智能化、數字化水平,從而在靈巧性、質量、效率和可持續性等方面重塑美國制造的長期競爭力。
戰略:信息化下延至設備
發展路徑:由軟件到硬件
代表企業:GE
(2)德國
模式:工業4. 0
模式簡介:德國“工業4.0”計劃是其發展智能制造的總體戰略。該計劃立足于德國強大的復雜產品制造能力,這促成德國發展智能制造的基本思路是在制造業領域引入“物理一信息系統”-從建設“智能工廠”著手,出產可實時生成數據的“智能產品”,形成制造與產品的大數據系統。大數據經實時分析和數據歸并后形成“智能數據”,再
將“智能數據”進行可視化和交互式處理,實時向智能工廠反饋產品和工藝優化的方案,從而形成“智能工廠一智能產品一智能數據”的閉環,驅動生產系統智能化。
戰略:設備上延至信息化
發展路徑:由硬件到軟件
代表企業:西門子
(3)中國
模式:中國制造2025
模式簡介:“中國制造2025”在戰略層面宜綜合美國、德國經驗,進行理念變革與應用創新,從源頭和價值投放端提高核心競爭力,強化頂層設計合理安排創新系統建設和新興產業布局,充分發揮各地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形成特色化的智能制造支持平臺;在具體操作層面,從具體的細分行業、甚至制造企業的升級改造上,不斷進行智能化改造,由點帶面,帶動細分行業發展,從而提升整個服務產業鏈以及制造業的質量。
戰略: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
發展路徑:軟硬件共同發展
代表企業:海爾

文本由@栗栗-皆辛苦 整理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中科微至智能制造科技江蘇股份有限公司招股說明書(359頁).pdf
2021年智能制造市場前景與鼎捷軟件公司發展趨勢分析報告(14頁).pdf
2021年智能制造跨行業解決方案服務商科瑞技術公司競爭優勢分析報告(20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