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貿易壁壘的定義
貿易壁壘又稱貿易障礙,主要是指一國對外國商品勞務進口所實行的各種限制措施。隨著關稅的減弱,以技術性貿易壁壘為代表的非關稅貿易壁壘在國家貿易體系中逐年上升。而發達國家所采用的貿易壁壘比發展中國家更為隱蔽,多采用部門貿易壁壘和貿易保護措施。各國向WTO通報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的數量正在逐年增加,尤其是針對發展中國家,這是因為發展中國家的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都比較匱乏,限制了符合發達國家標準的能力。
自從中國入世以來,中國遭遇的綠色貿易壁壘越來越多,尤其是關于農、蓄、水產品,而且這些產品還會產生連鎖和擴散效應,為中國的出口帶來嚴重后果。

二、貿易壁壘的種類
1.關稅壁壘
關稅是指國家授權海關對出入境的貨物和商品征收的強制性稅種。
在大航海與殖民地時代,關稅的征收被宗主國所主導。經過長久的發展,關稅壁壘已經演變成為一國通過征收高額關稅和進口附加稅的方式來限制和阻止外國商品進口的一種手段。
近幾十年來,世界總體關稅水平在 WTO
各個成員國的共同努力下下降趨勢明顯,貿易保護壁壘被極大地削減,有利促進了全球貿易自由化發展。但是,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之后,美國對進口的中國商品征收的加權平均關稅稅率已經上升到了接近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前的水平。
2.非關稅壁壘
非關稅壁壘與關稅壁壘相比,體現出較大的靈活性、針對性和隱蔽性,能夠針對外國企業的競爭為本國企業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保護,加之世界整體關稅水平已大幅度降低,這些因素都極大的刺激著非關稅壁壘的發展。
非關稅壁壘數量繁多,形式各異,從非關稅制定的主體來,可以分為內生性非關稅壁壘和外生性非關稅壁壘兩大類。從影響方式與程度上看,它可以分為直接性的非關稅壁壘、間接性的非關稅壁壘、和溢出性非關稅壁壘三類。從非關稅壁壘的作用機制看,較為權威的有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所做的七類區分,分別為價格控制措施、技術性壁壘、數量控制措施、與進口有關的非關稅壁壘、財政金融措施、自動許可措施、壟斷措施等。
關稅停止下滑,非關稅貿易壁壘持續上升

三、貿易壁壘的影響
1.關稅壁壘的影響
關稅壁壘會影響企業的出口額,對發達國家和制造業來說尤其明顯。進口關稅減免會促使企業成本加成上升,影響出口價格和優化貿易條件,從而會促進出口擴張,懲罰性關稅會顯著抑制制造業的出口貿易量。相比于其他行業來看,美國加征關稅對制造業的影響更大,這是由于制造業參與全球價值鏈的程度較深,從而關稅的累積效應較強有關。不過關稅對制造業的細分行業的影響也存在差異性。
2.非關稅壁壘的影響
非關稅壁壘會間接影響進口貿易,與傳統關稅壁壘相比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針對性,在施行方面也更加隱蔽,會大大增加企業的勞動量,影響到企業的進出口業務正常運行,企業通常要花上更多的時間對其進行查證疏通。當然在某種程度上,非關稅壁壘也促使企業努力與更高的國際標準進行接軌,并且不斷提升自身技術水平。
USTR認為中國在農業領域存在的貿易壁壘

推薦閱讀
《WTO: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英文版)(13頁).pdf》
《世界貿易組織(WTO):2021世界貿易統計評論(136頁).pdf》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2021年全國對外貿易壁壘評估報告(英文版)(574頁).pdf》
《SASEC&亞洲開發銀行:潛在出口和非關稅貿易壁壘:印度國家研究(英文版)(175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