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綠色農業
綠色農業是以可持續發展為基本原則,充分運用先進科學技術、先進工業裝備和先進管理理念,以促進農產品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和提高農業綜合效益的協調統一為目標,把標準化貫穿到農業的整個產業鏈中,推動人類社會和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發展模式。綠色農業包含著從餐桌安全到政府職能監管在內的多項命題,是關乎國計民生和優化產業結構等戰略性調整的重要內容。

2.綠色農業基本屬性有哪些
綠色農業作為高效、環保的農業發展模式,不僅具備了常規農業的基礎性、區域性等屬性特征,同時又具備著更大的弱質性、系統性、可持續性和外部性的屬性特征。
(1)弱質性:綠色農業在常規農業的基礎上,有著嚴格的生產要求,肩負著產品安全、生態安全的重任,因此較常規農業需要更高的技術和管理投入,成本將更高。由于對綠色農業和常規農業的鑒別較難,信息不對稱的較長時間存在,導致綠色農業的高價格在短時間內很難被消費者所接受,因此成本轉化收益的困難,將導致綠色農業的弱質性更強。
(2)系統性:綠色農業的系統性強調,以動物、植物、微生物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為紐帶,采用現代的先進科學技術,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充分發揮其固有力量,保護自然資源,減緩環境污染,避免再生能力的削弱,構成農、林、牧、漁、加工業有機良性循環,在促進農業發展過程中強調聚集作用和互補作用。
(3)可持續性:綠色農業是最能滿足可持續性特點的農業模式,其可持續性表現在實現手段的持續性和效果的持續性兩個方面。
(4)外部性:綠色農業與其它農業模式相比具有顯著的正外部性,表現在綠色農業以保護自然資源、維護生態環境、供給安全的綠色食品為最終發展目的。
3.怎么發展綠色農業
(1)要開展化肥減量增效行動:確?;世寐侍岣叩?0%以上,保持化肥使用量負增長。同時選擇可以糧棉油生產大縣開展化肥減量增效試點,集成推廣水稻側深施肥、玉米種肥同播、小麥一次性施肥等高效施肥技術和新型肥料產品,示范帶動全國化肥減量增效。
(2)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可以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引導社會化服務組織和企業開展有機肥積造施用全過程、托管式、專業化服務,優化肥料結構,增加有機肥施用。并加快修訂有機肥料農業行業標準,開展施用風險評估,探索建立有機肥原料正面清單制度。
(3)開展農藥減量增效行動:確保農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保持農藥使用量負增長。實施綠色防控替代化學防治行動,重點推廣生態控制、生物防治、理化誘控、蜜蜂授粉等綠色增產技術和新型植保機械,扶持發展植保專業服務組織,推行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
還可以開展 百萬農民科學安全用藥培訓 活動,加強技術指導,推廣精準高效施藥、輪換用藥等科學用藥技術,著力提升科學安全用藥水平。
(4)發展旱作節水農業:如按照控制農業灌溉用水總量、提升用水效率的要求,集成推廣旱作節水農業技術。
根據水資源稟賦,調整種植結構,推行適水種植,示范推廣蓄水保墑、集雨補灌、壟作溝灌、測墑節灌、水肥一體化、抗旱抗逆等旱作節水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等。
以上就是有關于綠色農業的定義、基本屬性及發展措施的全面梳理,如果還想了解更多農業領域的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什么是智慧農業?內涵與特征介紹
什么是生物農業?生物農業包括哪些方面?
什么是csa社區支持農業?有哪些特點?意義和作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