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商品貿易是什么
商品貿易是指以商品為對象的買賣交易活動。這種交易活動存在多種交易方式,如經銷、代理、招標投標、拍賣、批發、零售等。
在2020年的疫情危機年,與中國最強硬的對手美國和德國相比,中國加強了其作為世界主要出口國的地位。Ifo專家Christian Grimme周五對路透社表示,中國在商品貿易中的全球市場份額攀升了1.5個百分點,達到14.5%。而美國的份額則下降了約半個百分點至8.5%,德國的份額則下降了0.1個百分點至8%。

2 商品貿易有哪些類型
我國目前的典型分類商品貿易有以下幾種。
(一)按商品的來源分,可分為農產品貿易與工業品貿易
(1)農產品貿易。農產品包括農、林、牧、漁各業的產品,它既是人們的基本生活資料,又是工業生產的重要原料,還是出口創匯的重要物資。因此,農產品的貿易關系到生產、流通、消費、分配各環節的協調,關系著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的利益分配,也關系著農業作為國民經濟基礎作用的發揮,關系到農民收入的變化與城鄉經濟的協調發展。
(2)工業品貿易。工業品貿易主要指日用工業品貿易和生產資料工業品貿易。它主要有以下特點。
工業品貿易具有多向性。工業品生產具有較大的集中性,主要集中在各類城市;工業品消費則具有較大的分散性,遍布城鄉角落。工業品生產與消費的特點就決定了工業品貿易具有從集中到分散,從城市到鄉村的多向性特征。
工業品貿易具有相關性。消費者對工業品的需求具有多樣性、多變性、且很多商品的消費必須互相配套,形成合理結構,以滿足消費的需求。這就決定了工業品貿易應力求品種、規格、花色、檔次齊全,且從收購、運輸、銷售、服務做到結構合理化、系列化、配套化。
工業品貿易具有購銷差異性。同農業生產相反,工業品生產受自然條件影響小,生產周期短,均衡、批量生產,具有相對穩定性,而消費則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制約性較大,選擇性強,彈性較大。因此,工業品貿易應注意產需銜接,調節供求、促進平衡。
工業品貿易具有替代性。由于工業品品種繁多,新舊產品不斷交替更迭,一物多用,不少商品具有同一或相近的使用價值,如洗衣粉與肥皂、布鞋與皮鞋等,既具有替代性,又具有互補性,既有同向發展的可能,也有逆向發展的因素。因此,應利用這些特點,安排和組織好替代工業品的貿易。
(二)按商品的最終用途分,可分為生產資料貿易與生活資料貿易
(1)生產資料貿易。生產資料是人們在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的總稱。生產資料貿易基本上是生產企業之間進行的,它有其獨特的特點。
(2)生活資料貿易。生活資料貿易是為滿足廣大城鄉居民的各種消費需求而進行的貿易活動,它處于社會最終供給和最終需求的焦點上,因而有著自己的特點。
以上是關于商品貿易的定義及其相關知識的分享,獲取更多信息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果集:2022年短視頻電商品牌營銷專題(37頁).pdf
貨圈全:B2B電商品牌陳列報告(31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