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電產業發展歷程
1991秦山一期核電站并網發電,結束了我國大陸無核電的歷史。2011年福島核事故發生,德國、意大利、瑞士等提出了“棄核”的主張,日本也一度提出“零核電”的主張。2012年我國發布《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年)》要求新建核電項目必須符合三代核電安全標準。2015年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落地,當年審批通過了8臺核電機組,之后至今暫未審批新的核電項目。2018年6月全球首堆AP1000核電機組三門1號順利并網發電。2019年3月漳州惠州4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獲環評公示。2019年4月發改委印發《關于三代核電首批項目試行上網電價的通知》;全球首堆華龍一號冷試一次成功。2019年5月中國核電與俄羅斯企業簽訂17億美元徐大堡核電機組合同。2019年6月漳州核電1號機組實現FCD。

核電產業鏈及上市公司
核電產業鏈上游包括了核燃料、核材料、核級密封、鑄鍛件等環節,涉及的上市公司有中廣核礦業、中核國際、遠達環保;蘭太實業、方大炭素、寶鈦股份;中密控股;應流股份、南風股份等。

核電產業鏈中游包括核島關鍵設備、壓力容器、主管道、控制棒驅動結構、核級閥門、風機、其他設備等環節,涉及的上市公司有東方電氣、上海電氣;科新機電;臺海核電;浙富股份;江蘇神通、紐威股份;盈峰環境;蘭石重裝、盾安環境等。

核電產業鏈下游包括工程建設、發電運營、后處理等環節,涉及的上市公司有中國核建;中廣核電力;遠達環保等。

2018-2021年中國核電行業相關政策
2021.03國務院《"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
建成華龍一號、國和一號、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積極有序推進沿海三代核電建設。推動模塊式小型堆、60萬千瓦級商用高溫氣冷堆、海上浮動式核動力平臺等先進堆型示范。
2021.03國家能源局《清潔能源消納情況綜合監管工作方案》
督促地區和企業嚴格落實國家清潔能源政策,監督檢查清潔能源消納目標任務和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完成情況;規范清潔能源電力參與市場化交易完善清潔能源消納交易機制和輔助服務市場建設;促進清潔能源消納,推動清潔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
2019.06國家發改委《全面放開經營性電力用戶發用電計劃》
研究推進保障優先發電政策執行,重點考慮核電、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的保障性收購。核電機組發電量納入優先發電計劃,按照優先發電優先購電計劃管理有關工作要求做好保障消納工作。鼓勵經營性電力用戶與核電、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開展市場化交易,消納計劃外增送清潔能源電量。
2018.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核電標準化工作的指導意見》
加強自主創新,優化完善核電標準體系。提升標準自主化水平。以核島機械設備領域為切入點,重點開展標準技術路線統―專題研究,統籌考慮核電安全性、經濟性及工業基礎和監管體系,加強試驗驗證,制定自主統一的核島機械設備標準。加強政策引導,推動核電標準廣泛應用。深化國際合作,擴大核電標準國際影響。強化能力建設,支撐核電標準長遠發展。
2018.05國家發改委《關于進—步加強核電運行安全管的指導意見》
牢固樹立安全第一意識,完善核安全文化體系,深入推進核安全文化建設,與安全管理工作深入融合,不斷提高全員核安全文化水平。充分汲取運行事件經驗反饋和國內外同行經驗教訓,扎實有效開展常態化、機制化的評估、檢查和改進行動.追求卓越.持續提高安全績效。嚴格執行核電廠運行報告制度,建立開放共享的經驗反饋體系,在行業內共享良好實踐和經驗教訓,促進全行業安全管理水平共同提升。

推薦閱讀
《中國核電-核電+風光“雙核”模式兼具低估值高成長-211107(22頁).pdf 》
《2021年中國核電產業鏈分析核能發電量規模趨勢研究報告(25頁).pdf 》
《電氣設備行業核電專題:三代核電技術成熟落地十四五或迎千億市場-211008(35頁).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