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偽全息投影技術
偽全息投影(Pseudo-Holographic)又叫做“準全息”或“類全息”,起源于16世紀的佩珀爾幻象(Pepper’s
Ghost),區別于運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的真全息術(Holograph)。當前,學界關于偽全息投影技術的定義尚未統一,以下將梳理幾種常見的概念:

Ronald Sidhart:使用特定的角度和半透明的鏡子,在特定空間把物體虛像投射在裝置
內的技術。
Greenslade:使用一塊面向45°視線角度傾斜的玻璃,強光照射后反射10%入射光,在收聽者眼中呈現虛像的成像技術。
陸建隆:若投影源的圖案周圍背景為純黑色,經特定照明下,在折射率和反射率均為50%的透明背景的現實空間中產生物體懸浮在空氣中的虛像技術。
2.偽全息投影技術特點
(1)沉浸性
偽全息投影技術應具備與其他三維顯示設備同樣的沉浸式體驗。所謂沉浸性也就是臨場感,指用戶感受到作為主角存在與虛擬環境中的真實程度。偽全息投影技術可以在特定的玻璃或PVC裝置中呈現準三維影像。這種影像一是來源于制作軟件在制作時就以三維形式進行輸出,本身具有構造的三維性,其次在投射的時候巧妙利用光學影像,在人腦中合成了“真3D”的錯覺,因此具備高度的沉浸體驗。
(2)裸眼性
偽全息投影和全息投影與其他虛擬現實設備最大的不同即在于不需要借助任何外戴設備。偽全息投影呈現的影像是一種光學現象在人腦中的錯誤反映,即便不是真全息,它同樣是裸眼可見。
(3)交互性
交互性是虛擬現實技術的共有特性。偽全息投影具有交互的基礎和開發的潛質。目前已經具備人機交互功能的偽全息投影技術有Daniel E.Novy的“3D
遠程電話會議椅”(3D Telepresence
Chair),該裝置利用一臺配備多個顯卡和攝像機的電腦,和傳感及遙感控制器來實現人機互動,以偽全息投影的形式展現出來。
(4)高度適應性
偽全息投影設備需要具備的投射條件是需要一塊射率和反射率為50%的玻璃或PVC板,且要與投射畫面保持45°的角度,投射背景其他面最好為黑色。事實上在實驗中,采用普通PVC膜,在日常光照條件下都可以觀看到裝置中呈現的虛擬幻象。在經濟適用的前提下,參數的提升對成像效果均有優化。因此,偽全息投影技術具備高度適應性。
3.偽全息投影技術與VR/AR/全息投影技術的區別
與VR/AR/全息投影技術相比,偽全息投影技術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優秀的沉浸性體驗
3D顯像效果同其他技術現有技術差距不大。偽全息投影技術可以呈現準三維的立體影像,顯示效果同其他虛擬現實、增強現實設備而言,差距甚微。于空氣中且不借助任何頭戴設備呈現的三維圖像更具沉浸體驗。這是全息投影較AR、VR而言的一大優勢。
(2)良好的造價控制
拿教學領域來說,偽全息投影在實踐上可以采用學生自制簡易設備和企業制作專業設備的方式在教學中應用。兩種設備都可以重復使用。當下教育背景和技術現狀而言,簡易的偽全息投影設備僅需使用到PVC貼膜、透明膠帶、直尺、剪刀等日??傻玫墓ぞ?,簡易設備也能呈現基本的立體投影效果,投入低,產出高,具有現實推廣意義。此外,就專業設備而言,偽全息投影設備的置辦較全息和VR、AR眼鏡等,均攤置辦成本也是較低的。在造價控制方面,適宜學生自制和學校配備。
以上梳理了偽全息投影技術的定義、特點及優勢,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什么是增強現實技術?包括哪些內容?應用一覽
全球VRAR主要廠商有哪些?公司及產品一覽
什么是VR技術?VR技術的定義、特征及發展歷程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