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產業是經濟事業發展的基礎,基礎產業的建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那么,什么是基礎產業?投資方式與特點有哪些?本文將具體介紹。

1.基礎產業
基礎產業是指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承載作用的產業。它包括能源工業、原材料工業、燃料動力、交通運輸以及電力工業等。這些產業為人類生活、生產和建設提供基本的原料、燃料、動力和交通運輸、通信等基礎設施?;A產業一般建設周期長,占用資金多,因此必須提前安排建設?;A產業承載量的大小與經濟技術發展的水平有密切關系。在一定的經濟、技術條件下,經濟、社會發展的規模必須與基礎產業的發展相適應。如不注意基礎產業的發展,只求其他產業的迅速發展,容易引起產業結構失調而使基礎產業成為瓶頸部門。
2.基礎產業投資方式
基礎產業的投資方式分為間接投資與直接投資,其中,直接投資又可細分為非商業性經營與無償提供模式。
(1)間接投資,商業經營
即政府只提供投資貸款,由私人部門按商業方式投資和經營。它適宜于那些受益對象不夠普遍、具有排他性且適宜私人部門經營的一般性基礎設施和基礎工業項目。這時,項目成本補償實際來源于提供項目服務的價格。
(2)直接投資,非商業性經營
即政府直接投資,由政府所屬的特定的公共部門進行非商業性經營。所謂非商業性經營,即不以營利為目的。經營主體向使用者收取等于或小于經營成本的費用。這種方式適宜于那些公眾普遍受益、但受益額不同,具有排他性但又不宜由私人部門經營的基礎設施項目。這時項目成本補償實際有兩種方式:稅收和使用費。
(3)直接投資,無償提供
即政府直接進行基礎設施投資,免費向公眾提供,政府承擔全部的成本。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傳統的一種政府投資方式。它適宜于那些公眾普遍受益,且受益額大體相等的基礎設施項目。這時,政府實際上是依靠稅收融資。
3.基礎產業特征
(1)基礎性
基礎產業之所以是“基礎”,就在于它在國民經濟的產業鏈中居于“上游”環節?;A設施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共同條件”,而基礎工業的產品是其他生產部門所必需的投入品。
(2)混合商品的屬性
基礎產業中,絕大多數屬于混合商品。它們雖然幾乎都可以排他,但卻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非競爭性,其擁擠系數介于0到1之間,即在消費量達到其供給能力之前,消費者的滿足程度相互之間并不受影響?;A產業的這種特性,使它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先導部門,各國政府都在不同程度上采取不同方式對其進行干預,公共投資就是其中的一種。
(3)自然壟斷性
基礎產業一次性投入的固定成本非常大,而運營時的變動成本小,在產量達到設計供給能力之前,由于邊際成本低于平均成本,其生產的平均成本遞減。這種成本結構使得市場不太可能在一個給定的地區支持超過一個供給者,從而使得惟一的服務供給者成為壟斷者,例如,我們很難想象在同一個城市有兩條線路完全一樣的地鐵運營商,或同一個小區有兩家供水公司競爭。這種由于成本遞減而導致的壟斷就是自然壟斷。
以上梳理了基礎產業的定義、特正及投資方式,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本文由@2200 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什么是產業共生?特征包括?
什么是技術密集型產業?有哪些?特點梳理
什么是產業關聯?紐帶是什么?類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