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智能鎖行業發展歷程
中國智能鎖行業發展歷程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89-1999年(1.0時代):1.0時代為刷卡式電子鎖及密碼電子鎖時代。極少數企業涉及智能鎖的生產與研發,此階段的密碼電子鎖價格高,制作工藝難,主要用于酒店等商用領域。此階段酒店鎖占據中國電子鎖市場95%以上的市場份額,多數企業缺乏核心技術,處于模仿、借鑒歐美、日韓相關產品的階段。
第二階段:2000-2010年(2.0時代):2.0時代為智能指紋鎖時代。中國超50%的企業脫離模仿、借鑒階段,進入自主研發階段,且具備明確的發展方向。此階段行業得到快速發展,大量體量小、規模小的企業的產品實現量產,且開始運用指紋識別技術,2001年中國第一把民用指紋鎖誕生。
2011-2016年(3.0時代):3.0時代為多生物識別及智能鎖觸網時代。中國智能鎖企業數量呈現爆發式增長趨勢,其中工程市場保持持續增長,產品功能更豐富,穩定性大幅度提升,且引入多種生物識別技術。此階段智能鎖觸網的深入形成網絡效益,智能鎖與移動終端的交互成為3.0時代的標志。
第三階段:2017年至今(5.0時代):5.0時代為人工智能加碼智能鎖時代。伴隨著更多互聯網企業、跨界龍頭企業的入場,智能鎖行業進入同質化階段,在以大數據為支撐的背景下,智能鎖Al化成為新的發展趨勢。此階段智能鎖行業將逐步淘汰缺乏研發實力以及缺乏自身核心競爭力的企業。

2.智能鎖行業市場規模
據數據統計,2016-2020年中國智能鎖行業市場規模從86.5億元人民幣增長至了274.6億元人民幣,年均復合增長率達33.5%;預計到2025年,中國智能鎖行業市場規模將達585.3億元人民幣,2020-2025年年復合增長率將達16.3%。
市場驅動因素:
B端市場增長驅動:智能鎖能夠提高公寓、民宿和酒店的管理效率,降低其管理成本,使其管理更加快捷方便,隨著智能鎖信息的普及和消費市場不斷擴大,越來越多長租短租行業開始使用智能鎖。
政策利好與技術發展:國家對人工智能產業和互聯網行業的扶持使得智能電子鎖市場發展快速;物聯網、芯片、生物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突破也是電子智能鎖市場發展的良好基礎。
智能鎖行業市場規模

3.智能鎖行業發展痛點
缺乏統一標準:行業參與企業多,其中包括門鎖廠商、互聯網企業、跨界企業以及各類中小型民營企業,出現無序競爭和過度競爭現象,制約消費者對智能鎖產品形成正確認識。
行業同質化現象嚴重:智能鎖行業門檻較低,大部分小品牌企業為組裝型企業;缺乏品質管控、核心技術以及研發團隊,通過抄襲與模仿等模式促使行業同質化現象嚴重。
價格導致消費者接受低:截至2021年,主流智能門鎖價格區間在2,500-4,000元,高價格阻礙消費者購買欲望,且智能鎖廠商與門廠設計相互不貼合,安裝人員上門調節推高了智能鎖產品維護的成本。
售后服務能力不足:智能鎖產品具備服務要求較高的特性,防盜門的厚度以及產品匹配性的差異使得服務性和及時性的要求較高,由于產業的服務配套不完善,制約此行業發展。
安全可靠性有待提高:智能鎖發展較依賴于技術,如物聯網、電子加密、認證等技術,其中部分廠商無法確保云端服務的安全性,導致遠程開鎖功能受限,引發安全問題。
缺乏產品質量保證:中國中小型智能鎖品牌缺乏產業鏈完整性,此類企業以工廠代理生產為主,生產過程缺乏嚴格把控,過度追求“量"忽略“質"的現象導致產品質量產生問題。
智能鎖行業發展痛點

4.智能鎖行業發展趨勢
基于個性化進行產品創新:2019年的數據統計中,排在智能鎖用戶關注點第四的就是款式;隨著基礎智能鎖的市場逐漸飽和,再加上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斷提升,及社會消費主力向Z世代轉變,智能鎖的款式等個性化特征將會越來越被在意。
C端用戶迎來增長期:受新冠疫情影響,線上購物形式變得越來越重要。智能鎖線下市場低迷的同時,隨著智能鎖廠商開始注重打造產品的高性價進行互聯網營銷,網絡售賣成為智能鎖的重要銷售渠道;而網絡渠道的受眾即家庭消費者也開始逐漸自主購買智能鎖產品,預計未來3-5年智能門鎖C端用戶還會持續增長。
更多行業分析,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
數據來源
《頭豹研究院:智能鎖行業:2021年中國智能鎖產業鏈及發展洞察(33頁).pdf》
推薦閱讀
《ICA聯盟:2019中國智能鎖應用與產業白皮書(89頁)(景略咨詢).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