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 年Gartner的一項報告中, 隱私計算被列為2021 年企業機構九大重要戰略科技之一。近兩年來,伴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國內外隱私計算產業化的步伐明顯加快。未來將是技術產品加速迭代,應用場景快速升級,產業生態逐步成熟的重要階段。
中國隱私計算行業發展現狀
從2018年開始,隨著技術的發展與商業場景的豐富,中國隱私計算行業形成了互聯網大廠、大數據公司、運營商、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企業、隱私計算初創企業為代表的五大類市場主要參與者。
百度、騰訊、京東、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巨頭憑借在技術領域的積累,自 2019
年開始紛紛推出了各自的隱私計算產品。金融機構是數據流通與安全應用最主要的需求者,國有銀行的研究院或是事業部也均開始了隱私計算技術的研究工作,神譜科技、平安科技、百融云創、度小滿等金融科技類企業也將業務拓展到基于聯邦學習平臺等的隱私計算服務中。
據統計,2020年中國隱私計算行業新成立企業71家,同比增長33.96%。這些企業或是在原有廠商業務之中拓展新的技術手段和生成新的技術產品,或是利用新技術延續既有業務模塊、以滿足合規需求,或是完全以成熟的隱私計算技術為核心底座從事商業運營的隱私計算商家。
中國做隱私計算的公司介紹
經統計,目前中國已有6家傳統大廠推出了相應的隱私計算平臺,其分別為螞蟻科技、百度、騰訊、華為、字節跳動、神譜科技。
在中國隱私計算行業現有參與者中,依據各自性質、沿革、戰略打法、資源稟賦的多個維度,分為四類:“大廠生態型”、“隱私計算專攻型”、“行業賦能型”、“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型”。各類玩家在積極推高技術滲透率與拓展應用邊界的行業發展趨勢中,一同構成中國現有隱私計算行業廠商圖景。

國外隱私計算行業發展現狀
從技術發展的歷程來看,谷歌、Intel
等國際領軍企業開創了隱私計算產業的時代潮流。但從整體發展路徑來看,相比國內企業,國際科技企業在學術研究和開源生態的建設上更為活躍;
相比之下,商業化的產品形態較為局限,產業生態也尚未形成火熱競爭或壟斷格局。
1.微軟研究院自 2011 年開始大規模推進多方安全計算的研究,從兩方安全計算入手,逐漸拓展至三方計算和不存在交互行為的多方計算。
2.谷歌是聯邦學習的引路人,自 2017 年 4 月,谷歌便提出了聯邦學習的概念,并于 2019
年發布論文給出了可擴展大規模移動端聯邦系統的描述,用于改進谷歌輸入法的自動關聯與推薦。
3.Intel 的 SGX 和 ARM 的 TrustZone 處于 TEE 硬件的壟斷地位。TrustZone 在2008 年推出,而 SGX 最早在
2013 年推出,二者都是隨著移動手機的大發展而繁榮起來,目前市場上可信執行環境的商業化落地都是基于 TrustZone 或 SGX 的解決方案。
除上文提到的科技公司外,國外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領域的相關企業也迅速參與隱私計算:AI 公司 Zama 開源了基于全同態加密的軟件庫 Concrete;Facebook 將基于 PyToych
的隱私計算機器學習框架CrypTen 進行開源;創業公司 Sharemind、Privitar
致力于搭建自研的多方安全計算平臺。
推薦閱讀:《CBINSIGHTS: 2022年中國隱私計算技術與市場發展研究報告(52頁)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