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L發布了《物流發展趨勢雷達圖》。
在二十一世紀的頭二十年里,先進的技術、新的商業模式和客戶行為的巨大轉變重塑了物流業。無處不在的信息和數字服務產生了全新的產業,重塑了原有的產業。雖然技術有助于企業提高供應鏈的效率、靈活性和速度,但社會、政治和經濟變革不斷考驗著這些能力。
一、科技大平臺與電子商務時代
科技正在重塑消費實物和數字服務的方式。全球電子商務繼續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長,2019年銷售額突破3萬億美元大關,今年預計將超過4萬億美元。網上商務提供的廣泛選擇、有競爭力的價格和便利正在加速改變零售業,并在企業對企業的采購上留下了印記。
如今,電子商務由阿里巴巴(Alibaba)、亞馬遜(Amazon)和Mercado
Libre等少數幾家大型企業主導。隨著銷售額和用戶數量的增長,這些公司繼續擴大和多樣化他們的產品。他們也在不斷地發展他們的運營模式,在某些情況下,垂直整合他們的物流業務。
非傳統玩家也正在進入電子商務領域。例如,Facebook旗下的圖片分享平臺Instagram現在允許其10億用戶通過點擊應用程序中顯示的廣告來訂購產品。

二、投資者將資金投入破壞性物流技術
除了公司與客戶之間的接口,技術也在擾亂物流業務。
自2012年以來,風險資本家向物流業投入了近300億美元。如今,約有3000家初創企業正致力于開發物流領域的新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
物流創新涵蓋了廣泛的技術和活動,有四個領域吸引了特別的興趣和投資:大數據和高級分析、人工智能、機器人與自動化、物聯網。
三、技術趨勢-3D打印
在更多定制、更少浪費和更本地化的制造和交付機會的鼓勵下,3D打印將為制造戰略增加新的多樣性,許多將傳統制造與3D打印機相結合,而不是取代傳統制造。物流供應商可以協調復雜的混合制造網絡,并利用3D打印機網絡提供新的物流服務。
由于3D打印有可能徹底改變多種產品的生產方式和生產地點,因此3D打印被認為是物流領域最具潛在破壞性的趨勢之一。3D打印(Additivemanufacturing,AM)已成為一種新興技術,其對物流業的影響很可能在未來中期實現。
2019年,全球AM市場規模超過100億美元,分析師預計其規模將每3年翻一番。目前,北美和歐洲占據主導地位,美國擁有超過42.2萬臺3D打印機,德國的相關收入超過10億美元。然而,過去兩年,亞洲和澳大利亞加大了對AM的采用和投資,為未來的激烈競爭奠定了基礎。
本文由@云閑 原創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數據來源:《DHL:物流發展趨勢雷達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