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色農業
根據2002年農業部印發的《關于加快西部地區特色農業發展的意見》定義:特色農業是指包含獨特的資源稟賦,區位優勢凸顯,優越的產品質量,具有明確的消費群體及消費市場的農業產業。特色農業是以追逐高收益和具備獨特競爭優勢的產品為落腳點,以當地獨有的區位優勢為基點,以謀求農業產品競爭的差異性和高端性為要點,以先進的生產力為助力,有效整合各個生產要素,逐步搭建具有一定競爭力、收益優越、差異性明顯、中等規模的非均衡農業生產體系。特色農業的產生能更好的滿足客戶消費需求,也符合更專業更細致的市場分工。

2.特色農業與鄉村振興的關系
(1)鄉村振興能夠提升特色農業綜合效益
產業興旺的重點在于健全現代化農業生產和經營體系,建立富有現代元素、具有地域特色、兼備新型業態的農業現代化體系,最終實現農業產業升級。農業現代化將使得特色農業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得到顯著提高。特色農業專業化、市場化、商品化的轉化,有利于提高土地產出附加值,增強區域農產品供給,實現農民增收,提高農業經濟效益;有利于促進農業產品轉向綠色生產、綠色銷售,休閑農業、觀光農業、體驗農業、創意農業等現代農業形態有利于建設人與自然的生態共同體,提升農業的生態效益;有利于現代農業理念傳播,引導文明風尚,經濟資源的富足反作用于精神需求,促進鄉村治理效能的提高,提升社會效益。
(2)特色農業發展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特色農業是鄉村產業興旺的著力點。結合各地區的實際,以土地和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為突破,大力發展以資源稟賦為基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科學技術為支撐的現代特色農業產業。以鄉村“產業特色”促進“生態宜居”、以“產業振興”推動“鄉風文明”、以“產業發展”帶動“治理有效”、以“產業興旺”實現“生活富?!?。農業經濟活力與動力的增強,將促進農村勞動力、土地等資源的整合,將推動鄉村文化、社會以及基層民主、基層治理、人才儲備等一系列問題的解決。富裕鄉村、和諧鄉村、美麗鄉村的農村建設目標必然能實現。
(3)鄉村振興與特色農業結合的疊加效應
伴隨鄉村振興的是國家真金白銀的投入以及一系列惠民富民政策的實施,鄉村產業振興為農業提供政策支持,鄉村人才振興提供農業人才支撐,鄉村文化振興提升農民知識水平、鄉村生態振興豐富農村資源、鄉村組織振興引領特色農業壯大,特色農業發展將會迎來新的機遇。特色農業的發展是主動適應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現代化的表現,不僅為農業發展、農民增收注入了新動能,又會帶動農村一系列問題的解決,助推鄉村全面振興。鄉村振興與特色農業的結合將產生“1+1>2”的效果。
以上梳理了特色農業的定義及其與鄉村振興的關系,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本文由@2200 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立體農業模式有哪些?構成、功能梳理
什么是農業保險?作用有哪些?
福建省“十四五”特色現代農業發展專項規劃(81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