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網融合?
三網融合,是對廣播電視網、中國電信網與數字互聯網的三類媒體的融合,其中數字互聯網是融合后的核心平臺。
三網融合在2001年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規劃綱要》中被首次提到,當時只是要求促進電信網、電視、計算機網三網融合,沒有明確的定義。直到2010年《國務院關于印發<推進三網融合總體方案的通知>》中才有了明確的解釋:
在國內三網融合就是指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在向寬帶通信網、數字電視網、下一代互聯網演進升級過程中,其技術發展方向和多功能實現支持等都將趨于一致,業務開展范圍趨于相同,網絡實現互聯互通,資源實現共建共享,都能為用戶提供包括語音、數據和廣播電視等內容的多業務服務。
根據國務院三網融合總體方案的解釋,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三大網絡的物理合一并不是三網融合的目標,三網融合的主要目的是隨著相關技術的融合發展,不管那種網絡都能實現相同的網絡應用,從而在為用戶提供的服務上實現三網融合。隨著技術的逐步發展,各個網絡之間在技術上已完全可以實現互聯互通,不存在技術障礙,因此除線路資源可實現共享外,骨干傳輸網絡資源也可以實現共享,避免大規模重復建設。在業務開展上可利用統一的網絡協議實現業務自由交換,從而達到業務互相滲透、互相協調。相同的業務發展環境,使各運營商在市場發展上實現互相競爭、互相合作,通過競爭合作不斷提高服務質量,開發更多適應用戶需求的新產品新業務,滿足社會對信息化消費大規模增長的需求。通過發展融合促進行業管制和政策逐漸統一,確保三網融合的長遠發展。

三網融合的信息技術特點
①數字化
三網融合是在三種網絡平臺基礎上進行的融合發展,其傳輸信息利用數字技術將不同的信息進行二進制編碼,統一為二進制比特流。使得數據、圖像、聲音信息通過比特流在網絡間進行交換傳輸。
②IP化
IP 技術為多種業務提供了統一的平臺。IP分組決定分組轉發路徑,解決在多樣物理介質與多樣應用需求之間的映射需求。使得各種業務在不同網絡上實現互通。
③移動化
隨著無線通信系統的飛速發展,網絡無線化以其個人化、方便接入、無處不在的特征,成為網絡接入的主要手段。未來的移動互聯網、手機視頻、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將全面帶動通信網絡和廣播電視網絡的移動化發展。
④寬帶化
多媒體信息往往數據量大、服務質量要求高,而光纖通信技術能夠很好的滿足這些需求,成為網絡發展的主體趨勢之一。

三網融合監管體系
三網融合后的政府管制,既要保證對消費者的權益保護,又要兼顧企業的發展環境,通過市場調節和政府管制相結合,實現三網融合產業的有序發展。其中對市場運營主體的管制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市場準入管制
市場準入是實現各市場主體平等競爭的關鍵,也是三網融合發展過程中政府管制的主要手段,其主要管制方式是實施許可證制度,具體涉及發放合理數量的許可證,發放許可證的具體程序,許可證的合理轉讓、變更、撤銷,許可證發放后的業務經營過程中的行政監管等方面。
2、互聯互通管制
全球各國的電信市場,占市場主導地位的運營商在互聯互通上往往采取策略性的妨礙競爭行為,從而實現阻礙對手快速發展甚至排除競爭對手。
妨礙手段可以有多種實現形式:如利用主導地位收取高額的網間互聯結算費;不為對手增加或者提供足夠的網間互聯容量;不為競爭對手提供自有網絡資源等等。
由于以上妨礙行為的存在,新進入的運營商很難通過與占主導地位的運營商實現公平競爭。因此,互聯互通的癥結主要是占市場主導地位的運營商,因此政府的管制方向應建立在如何保證不損害各運營商的基本利益,同時又能調動各方的互聯互通的積極性,并建立有效的爭端解決機制。
3、資費管制
在三網融合中過程中,由于市場主體地位的差距,往往會出現通過資費達到市場壟斷或打擊同行業競爭對手的目的,另外相同規模的運營主體為了確保各自利潤的最大化,也會出現行業價格同盟,從而損害消費者的自由選擇權利。因此在三網融合初期必須對基本服務資費進行必要的管制,以確保市場公平有效的競爭。當然資費管制僅限于對基本服務資費的管制,而對其它增值服務可完全放開,由市場來調節其服務資費,這樣既保證維護了公眾利益,也可激發運營商的經營活力。
我國在三網融合的實踐中,應探索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三網融合政府監管體系,促進中國三網融合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全面推動并從根本上解決目前三網融合以及寬帶產業運營中的重大難點問題。
推薦閱讀:
《【公司研究】三峽水利-長電入渝降成本、四網融合迎擴張電網改革龍頭騰飛可期-20200307[35頁].pdf》
《南方電網:數字電網實踐白皮書(84頁).pdf》
《國家電網:2021國家電網服務新能源發展報告(55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