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有哪些
全球導航衛星系統(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即
GNSS)是指廣泛意義上的所有衛星導航系統,目前來說一共有全球系統(4家)、區域系統(2家)與星基增強系統(6家)等。而能夠給全球提供服務的衛導系統全世界僅有四家,也就是說目前全球一共有四大全球性衛星導航系統,呈現“1+3”格局,其中“1”代表的是美國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GPS
) ,“3”代表的是俄羅斯“格羅納斯”系統(GLONASS)、歐洲“伽利略”系統(GALILEO)和中國的北斗系統(BDS ) 。

2 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對比分析
(1)美國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GPS ) :1978年到1984年陸續發射11
顆試驗衛星,1989年正式發射第一顆工作衛星,1994年建成;星座組成結構是計劃6個軌道面、24顆工作衛星。截至2021年6月15日,共有31顆正在運行的衛星。
可為標準定位服務用戶捉供水平小于8米,高程小于13米的定位導航服務。GPS單點定位平面精度可優于1.5米,單頻優于4米,GPS空間信號性能(
SIS)平均約0.514米。標準定位服務優于0.2米/秒,授時精度優于于10納秒。
(2)俄羅斯“格羅納斯”系統(GLONASS):2007年開始運營,僅限于俄羅斯境內。2009年服務范圍到全球,衛星組成是由27顆衛星(24顆“格洛納斯-M”和3顆“格洛納斯-K1”),其中23顆按其指定用途運行;其定位精度是格洛納斯能夠提供水平優于5米,高程優于9米的定位導航服務;授時精度優于40納秒。
(3)歐洲“伽利略”:2014年開始運作,2005年首顆試驗衛星發射成功,2008年開通定位服務。計劃由30顆衛星組網(27+3),包括3顆備用星。根據2021年3月數據,伽利略能保證95%的情況下水平優于1.72米,期望為0.95米;高程優于3.01米,期望為1.55米。授時精度優于31納秒。
(4)北斗系統:2000年建成北斗一號,為中國服務;2012年建成北斗二號,為亞太地區服務;2020年北斗三號能夠為全球服務。星座組成為北斗二號是5GEO+5IGSO+4MEO,北斗三號是3GEO+31GSO+24MEO;定位精度在全球范圍和國內范圍不同,其中全球范圍是水平小于10米,高程小于10米定位導航服務;實測定位精度水平方向優于2.5米,垂直方向優于5米;而中國及周邊地區是水平小于0.3
來,高程小于0.6米的定位服務;精度為1米的星基增強服務和分米級的精密定位信號服務,定位精度實測值水平優于0.2米,高程優于0.35米。測速精度全球優于0.2米/秒;亞太地區優于0.1米/秒;授時精度全球優于20納秒;亞太地區優于10納秒。


3 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鏈
上游是基礎產品,主要有芯片、模塊、天線、板卡,其中北斗導航芯片、模塊,天線等核心產品性價比與國際主流產品相當。北斗基礎產品已輸出到I20余個國家和地區,基于北斗的土地確權、精準定位。數字施工、智慧港口等,已在東盟、南亞、東歐、西亞等地成動應用,有力支持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實施。
重要是應用終端和系統集成/解決方案,主要有國防終端、行業終端、大眾應用終端和企業應用、行業應用以及公眾應用。
下游是運營服務和用戶,運營服務有位置信息數據運營、高精度位置服務運營、軟件應用、平臺服務、授時服務等,用戶類型多種多樣,有軍隊、行業用戶、大眾消費者等

來源:《2021年中國北斗產業鏈發展分析及軍民應用市場研究報告(40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