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規范化發展有望令中小制造商出清。此前,衛健委在《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2020》中提示電子煙危害,指出電子煙煙液和氣溶膠中存在對人體有害的醛酮類物質。多項中外學術研究發現,電子煙氣溶膠中醛酮類物質的含量與其加熱功率和加熱溫度相關。例如尼古丁鹽發明人邢晨悅在實驗中發現,當加熱溫度在 250℃以下時,電子煙氣溶膠中甲醛含量為不可測或微量。但當溫度上升至 300℃以上時,甲醛含量隨溫度升高程指數級增長。目前市場上優質的產品對輸出功率和加熱溫度的控制水平較好,可以保證 4-7 瓦的輸出功率、180-220℃的霧化溫度,基本可以避免丙二醇、甘油受熱裂解產生醛類。而低品質的電子煙在溫度和功率控制上可能存在偏差,同時更容易發生“糊芯”,增大安全風險。因此,我們認為隨著監管趨嚴和行業規范化,制造水平和品控較差的小廠將逐漸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