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空心村的危害
空心村不僅僅指的是房屋沒有人居住而導致的土地浪費,而是包括由于人口流失導致的經濟發展停滯、文化發展停滯、農村建設停滯等一系列現象,是農村的快速發展和管理體制落后之間的矛盾所導致的一種錯誤的發展狀態,對我國新農村的建設非常不利。

空心村潛在危害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農村資源的流失和農村治安的惡化。青壯年勞動力是我國農村發展的重要資源。但是在改革開放之后,我國不均衡城鄉經濟發展導致城市居民的收入及生活水平要遠遠高于農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這就對農村的青壯年勞動力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在豐厚收入的誘導下,許多的農村青年勞動力紛紛舉步前往城市企圖謀求更高的收入。與老一輩的農村勞動力相比,青年勞動力對農業的興趣更低,城市是追夢的地方,大量勞動力出走,導致鄉村發展困難。
第二個方面是農村耕地資源的浪費以及住宅的閑置。自上個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我國城鄉之間的經濟發展速度被大幅度拉開,農村人口為了得到更高的收入大規模進城,不再種地。這就導致農村有大量的耕地被荒廢,而且我國農村對于土地的利用制度非常的落后,棄耕的土地普遍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土地荒廢的現象非常嚴重。同時到城市居住的農村人口基本也很少回到農村或者是不再回到農村居住,這就導致他們在農村的房屋也閑置荒廢了下來,這些閑置的房屋很少能夠得到科學的修繕,大量的房屋都無人看管,時間長了之后房屋破敗現象非常嚴重。
第三個方面是農村布局的混亂,基礎設施建設難以開展。在農村空間的空心化之后,農村的整體建筑布局變得更加的混亂。如:農村的房屋密度大幅度下降,有些村落甚至一平方公里只有幾戶人家。而農村的交通狀況本來就不是很好,將基礎設施建設在一些偏遠地區的時候,只有少部分人能夠高效的利用起這些基礎設施,這無疑是對資源的浪費。所以農村空心化之后,基礎設施的建設進展緩慢,嚴重影響了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
第四個方面是農村教育發展不佳。在計劃生育實施之后,我國的農村人口數量增長速度大幅度下降,農村獨生子女越來越常見,同時這也導致農村學校的入學率越來越低。到大城市打工的青壯年為了讓子女能夠得到更好的教育,紛紛將自己的兒女接到城市中上學,這就導致農村地區的學校沒有人報名。我國對農村教育的資金投入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這導致農村很多學校設施破舊,交通不便利,有許多農村孩子為了上學必須要翻山越嶺,走幾個小時的山路,這給學生的入學造成了巨大的困難。
2.空心村怎么治理
(1)科學完善規劃、機制。在新農村建設中,基層國土所是國土資源管理的前沿陣地,鄉鎮政府是農村的直接管理部門,在新農村建設中,基層國土所要積極向鄉鎮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議,指導各村因地制宜設計可行性長遠規劃方案,并將方案通過村民代表通過后在鄉鎮政府備案,今后無論哪屆干部上任都必須參照規劃方案進行村莊規劃,堅決禁止亂占亂建現象。
(2)建章立制。進一步規范農村宅基地審批程序,有關工作人員要經常深入農村搞調研,及時發現新問題、新情況,結合各村實際情況,制定適合本村村情的村規劃民約。
(3)強化宣傳并開展教育引導。利用各種宣傳工具,加大科學宣傳力度,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土地法規、政策宣傳活動,加強對土地保護的宣傳,不斷增強廣大農民的法制意識,力爭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形成“一切都照規矩來”的行為習慣和良好風氣。加強對廣大農村群眾反封建迷信的教育,引導他們樹立科學發展觀。
(5)積極治理。要積極開發改造舊宅基地,對經濟基礎較好的村,可實行整村改造,將村莊圈定在一定范圍內,統一設計、統一標準,建設農村住宅樓,使農民居住方式逐步由庭院式向多層公寓式樓房發展。
(4)加大投入。充分尊重農民的意愿,科學規劃,分步實施,加大對農村的投入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改變農村交通不便、排污排水困難、衛生環境差的狀況。
(6)加強管理。要建立健全各項用地審批制度,嚴格執法,按章辦事,本著“先批后建”的原則,制止農村違法建筑。對未經審批強行占地建房者,依法從嚴處理。
(7)接受監督。要通過村務公開等形式將村內長遠的規劃方案進行公開,使之達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在此基礎上,還要通過設立意見箱和舉報電話等形式進一步完善監督機制,同時,經常聽取群眾呼聲,及時化解矛盾,確保新農村建設的正常開展。
以上梳理了空心村的危害及治理建議,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什么是鄉村振興戰略?20字方針是指?有什么意義?
什么是鄉村文化振興?基本特征是?意義分析
什么是鄉村旅游?發展鄉村旅游的意義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