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開年以來,在地區沖突及疫情等眾多因素的加持下,全球經濟增長疲憊,2022年上半年已過,那么就數據來看,上半年,全球經濟發展情況怎么樣呢?經濟形勢如何?
全球上半年經濟形勢分析
上半年,在俄烏沖突沖擊能源和食品價格、局部疫情封鎖導致供應鏈等問題的綜合影響下,海外主要經濟體通脹問題嚴重,貨幣緊縮步伐加快。美聯儲開啟大幅加息步伐,截至6月底已加息150BPS,預計全年加息325BPS左右,縮表同步推進,貨幣收緊對需求的緊縮作用已經開始顯現,疊加經濟動能在二季度釋放高點之后趨于下行,經濟衰退預期不斷發酵,大概率將于明年發生衰退。歐洲經濟受能源供應沖擊更甚,歐央行開始加快收緊流動性,歐元區內脆弱國家的債務風險不斷加劇,衰退風險也在不斷發酵。日本當前經濟依舊疲弱,但通脹相對穩定,因而延續超寬松貨幣政策,但在美日利差走闊、通脹超過目標值、日元持續貶值的壓力下,其寬松政策持續性存疑。新興經濟體遭遇美聯儲持續加息和大宗商品價格高企的雙重沖擊,部分國家已經出現了危機,預計今年新興經濟體與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速差創近年新低,同時通脹水平創高位,疊加強勢美元,資本外流壓力顯著加大,仍需警惕新興經濟體資本外流以及金融動蕩風險。
上半年海外主要經濟體在嚴重且持續高企的通貨膨脹壓力下,普遍進入加息周期。以美國、英國為代表,兩國央行將抵抗通脹作為當下首要任務,逐步加大加息步伐,持續推進縮表,貨幣緊縮力度超預期加強,導致全球流動性快速收緊。同時疊加經濟增長動能不斷減弱,海外主要經濟體的衰退風險均顯著升溫,部分新興經濟體風險暴露,出現經濟危機的深度和廣度或將逐步加劇。
一、全球經濟概覽:海外央行加快緊縮步伐,加劇全球經濟衰退風險
今年上半年,受疫后經濟持續修復、俄烏沖突、中國疫情封鎖等因素影響,需求不斷擴大、供給持續緊張,美歐等主要經濟體國家通脹進一步沖高,進而引發各國政府擔憂,美聯儲、歐央行等海外主要央行均超預期加快貨幣政策的收緊步伐。
對于發達國家而言,快速加息使得經濟衰退的風險提升,主要發達經濟體PMI指數、消費者信心、投資者信心等先行指標均出現大幅下挫,金融市場也出現較大幅度調整,出現股債雙殺局面。此外,部分高負債國家也將面臨償債壓力上升的情況。
對于發展中經濟體而言,發達經濟體央行加快貨幣政策收緊節奏,引發一定程度的資本外流,一方面將打擊本國的金融市場和實體部門投資,另一方面也將對本國匯率造成較大壓力,若對外負債較高,且儲備貨幣不足,很容易引發貨幣危機,并進而引發經濟危機、財政危機,甚至政治危機等。

二、美國經濟:通脹仍將保持高粘性,中長期經濟前景黯淡
站在當前時間節點上看,美聯儲加息對實體經濟影響已經初步顯現,ISM制造業PMI繼續下滑至53.0。房地產方面,加息周期收緊預期的升溫,使得住房抵押貸款利率快速飆升,30年期抵押貸款固定利率飆升至5.5%以上,二季度以來房地產銷售和新開工均出現大幅下降,后續高利率仍將繼續對房地產投資構成壓制。資本開支方面,盡管近期工業產能利用率升至80%以上,對應當下資本開支仍然強勁,但加息預期的升溫使得未來6至12個月的資本開支預期急劇下降,由3月份98%的歷史分位,下降至6月份35%的歷史分位,未來資本開支將承受較大下行壓力。消費方面,雖然高通脹和黯淡的經濟增長前景打壓了消費者信心,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于近期快速下跌,但截至目前零售消費增速仍顯著高于疫情之前,消費總體保持較強韌性。往后看,短期內居民的財富效應和強勁的勞動力市場對消費的正向拉動更占主導,服務消費后續仍有較大修復空間,預計消費仍將是美國下半年經濟的重要支撐。進出口貿易方面,美國國內供應鏈和生產修復,出口穩步增加,同時加息導致內需邊際放緩,進口增速下降,貿易順差有所收窄??傮w而言,美國經濟短期韌性仍在,年內陷入實質性衰退的概率仍然較低,但加息背景下,中長期經濟增長前景黯淡,明后年滑入衰退區間的可能性仍然較大。


美國通脹成因復雜,短期內居高難下。在勞動力市場保持強勁態勢和能源、食品、房租等分項價格上漲的推動下,美國上半年通脹水平節節攀升。往后看預計通脹短期仍維持高位,不排除進一步上沖的風險。分項來看,一、能源和食品價格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俄烏沖突和經濟衰退預期擾動,仍是通脹不確定性最主要的來源。二、全球供應鏈的逐步改善和后續商品消費在快速加息的抑制下繼續走弱,將從供需兩端緩解核心商品通脹,預計后續不會對通脹構成系統性上沖的壓力。三、核心服務是美國通脹保持高粘性的根本原因,需求方面,美國服務消費遠未修復至疫情前趨勢值,后續用工需求仍有較強支撐;供給方面,人工成本占服務業成本比重更大,但美國勞動力市場仍將維持強勁,二季度失業率維持在3.6%的低位,同時每月新增非農就業仍維持在35萬以上的高位,職位空缺率維持在6.9%的高位。當前美國仍有530萬的勞動力市場缺口,“工資-通脹”相互支撐的鏈條已經形成,使得工資下行速度緩慢,也使得后續美國通脹將保持高粘性,即便三季度末之后出現回落,預計回落速度也將較為緩慢,是聯儲年內維持鷹派的根本原因。

為應對通脹,美聯儲已累計加息150BPS,并于6月正式開啟縮表。美聯儲3月份加息25BPS后,在通脹持續攀升的背景下,在5月和6月又各加50BPS和75BPS。同時6月1日美聯儲正式開啟了縮表行動,每月縮減475億美元資產,三個月后增加到950億美元(國債和MBS分別為600億美元和350億美元)。往后看,一方面美國通脹年內仍將保持較高粘性,使得美聯儲年內暫停加息的概率較小,另一方面伴隨著下半年美國經濟逐漸走弱,市場對聯儲的加息預期也將有所回落。在三、四季度通脹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預計美聯儲在7月、9月、11月和12月的議息會議中各加75BPS、50BPS、25BPS和25BPS,年底政策利率區間抬升至3.25%-3.50%。

上半年,隨著美國通脹進一步上沖,美聯儲加息預期不斷上升,帶動美債收益率快速上升,實際利率回正,同時經濟衰退預期不斷強化,10年-2年期美債收益率出現倒掛,10年-3個月美債收益率也快速下降至0.4%附近。往后看,美國通脹雖然仍有上沖風險,但基本處于筑頂階段,市場對聯儲加息的預期也相對較為充分,疊加衰退預期擾動,預計10年期美債收益率再次大幅上沖的可能性較小,大概率不會超過前期3.50%的高點。隨著后續美國經濟走弱、歐央行等其他經濟體央行進入加息周期,預計后續美元指數進一步大幅上行的概率較小。

三、歐元區經濟:歐債危機風險再起,歐洲央行進退維谷
今年上半年,歐洲經濟持續受到能源供應緊張的沖擊,制造業PMI連續六個月下跌。如果俄羅斯能源供應中斷,隨著冬季取暖季到來,居民生活成本將會飆升,歐洲工業生產也將面臨能源供應不足,歐洲經濟或將被拖入衰退深淵。目前意大利與德國、丹麥、奧地利和荷蘭等國一道,已啟動了應對天然氣供應危機的三階段計劃。如果下半年能源價格持續高燒不退,可能導致歐洲消費和生產雙弱。

通脹高企和匯率持續貶值引發擔憂,迫使歐央行在美聯儲加息4個月后,也將進入加息周期。歐元區6月CPI達到8.6,再次創下歷史新高,雖然其中能源分項同比增長42%是通脹上升的最主要原因,但歐央行仍打破了前期指引大幅加息50BPS,以防止能源領域的通脹向其他領域擴散。同時,在美聯儲“追趕式”加息背景下,歐元匯率持續面臨貶值壓力并于近期快速下探。根據
Refinitiv Lipper 的數據,歐洲股票基金3月出現
270億美元的資金外流,金融市場面臨一定壓力。輸入性通脹和貿易條件惡化使得歐元區居民生活成本快速上升,提升了歐央行跟隨美聯儲加息的必要性,并已于7月議息會議讓三大關鍵利率“一步到位”式的脫離負利率區間。預計歐央行9月份加息幅度不太可能低于50BPS,10月、12月兩次會議也將進一步收緊金融條件。

然而歐央行收緊流動性又將面臨歐元區內脆弱國家的債務風險,最終只能采取“加息+購債”共同進行的方式。相對脆弱的國家代表意大利的國債收益率水平已經達到了2010年年中歐債危機發生前的水平。而德國國債收益率也在經歷了從2019年3月的持續負利率后在2022年2月再次收益率走正,一度攀升到1.78%的水平。歐債地區國債收益率的快速飆升,引發了歐洲央行以及市場對歐洲債務風險的擔憂。歐洲央行6月中旬召開了特別會議,以應對潛在
“碎片化風險”(脆弱國家的債務風險)。2022年7月歐洲央行議息會議推出的還有“反碎片化”新工具——“傳導保護機制”TPI,以減緩加息下邊緣國家國債遭拋售所造成的資本市場波動。
下半年隨著北半球能源需求旺季的到來,歐洲的能源問題將更加突出,面臨的挑戰將更大。疊加歐洲政局的動蕩,包括近期的英國首相和意大利總理的辭職,歐洲整體的經濟政治格局都將偏弱,有提前陷入衰退的風險。

四、日本經濟:復蘇疲弱,但超寬松政策持續性存疑
上半年日本經濟呈現微弱復蘇的狀態,從先行指標看,日本制造業PMI在一季度末54.1的基礎上邊際下滑,截至6月末為52.7,但仍處于擴張區間內;服務業PMI則從一季度末49.4的收縮區間升至54.0的擴張區間內,顯示服務業較快修復。然而相較于一季度末,二季度Sentix投資信心指數從4.9下降至-5.7,消費者信心指數從32.5略微下降至32.3,企業和居民對未來的預期都較差。從企業部門來看,產能利用率有所下滑,產能利用率指數從3月的101.40下降至5月末的80.7;企業設備投資持續低迷,一季度末同比增速下滑至-0.8%,二季度在投資者信心進一步下滑的背景下,大概率繼續下行。
從居民部門來看,勞動力市場仍舊強勁,但家庭消費意愿未見明顯好轉,日本失業率從3月末2.6%略升至5月的2.8%,仍保持低位,但是家庭消費支出依舊低迷,二季度家庭月消費性支出實際同比基本為負增長。主要因為家庭收入出現明顯下滑,日本家庭月支配收入實際同比在5月末同比下降了5.1%,3月份以來下降幅度不斷擴大。此外,從進出口貿易來看,外需旺盛疊加日元貶值一定程度助力日本出口增速保持平穩,二季度出口同比增長15.93%,相較于一季度14.52%的邊際仍有上行,但是二季度貿易逆差擴大至4.62萬億日元,比一季度增長了40%??傮w來看,日本的經濟增長動能依舊脆弱,年初日本內閣會議的2022年度經濟預期中提到,預計剔除物價變化因素的實際GDP增長率為3.2%,名義GDP為3.6%。但4月初,IMF下調了日本GDP增速預期至2.4%,較1月預測值3.3%下調了0.9個百分點。4月18日,日本央行也下調了2022財年的GDP預期至2.9%。

為繼續保持經濟復蘇,日本央行當前依舊堅持超寬松貨幣政策,導致日元存在持續貶值壓力。日本超寬松政策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量:一、日本通脹相對穩定,截至6月末,日本CPI通脹為2.4%,遠低于其他主要經濟體;二、日本外匯儲備充足,2021年日本外匯儲備規模僅次于中國,高達1.29萬億美元,日本充足的外匯儲備支撐日元匯率相對穩定,一定程度上減輕日本央行加碼寬松的顧慮;三、擔憂經濟疲軟,日本國內經濟依舊疲軟,疊加近期外需趨弱,日本央行仍將維持貨幣寬松以刺激經濟發展。但是其超寬松政策的持續性受到市場參與者的懷疑,其主要原因有:一、貨幣政策持續分化,國別利差走闊,日本債券收益率上行壓力加劇,日本債市已成為空頭狙擊對象。6月15日,日本10年期國債期貨盤中暴跌2.01日元,創2013年最大單日跌幅,并兩度觸發大板交易所熔斷機制。二、俄烏沖突、大宗商品價格飆升以及日元匯率大幅貶值等多重因素影響下,日本通脹壓力抬頭。日本二季度年化CPI連續三個月超過央行2%的通脹目標。物價增速雖還不至于成為貨幣政策的主要掣肘,但會加大日本央行繼續實行寬松政策時的顧慮。三、如果日本央行貨幣寬松力度持續加碼,或將進一步加劇匯率貶值預期,使得資本外流的壓力加大。

五、新興市場經濟:高通脹疊加發達經濟體加息,新興經濟危機加劇
今年上半年,新興經濟體遭遇美聯儲持續加息和大宗商品價格高企的雙重沖擊,部分新興經濟體國家,如斯里蘭卡已經出現了危機。新興經濟體國家由于在過去兩年疫情期間的應對能力,包括公共衛生和財政救濟力度都不如發達經濟體,導致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復蘇弱于發達經濟體。而進入2022年后,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進行快速的加息,加劇了新興經濟體所面臨的外部金融環境困境,導致新興經濟體貨幣政策被綁架,債務風險加大,金融動蕩加劇。
新興經濟體增長面臨內外壓力,2022年增長預期乏力。疫情期間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商品消費較為旺盛,而進入2022年后商品消費相對回落,尤其是二季度之后消費動能下行,新興經濟體的外需整體走弱。同時,國內由于疫情防控及政策支撐弱于發達經濟體,居民的就業、消費信心恢復不足,內需也相對乏力。內外需共振導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根據IMF預測2022年新興經濟體的增長預期僅為3.8%,而同期發達經濟體的增長預期為3.3%,新興經濟體增速領先發達經濟體不足1個百分點,創2000年以來新低。



新興經濟體同樣面臨巨大的通脹壓力。根據IMF的預測,2022年新興經濟體通脹水平將達到8.7%,創10年來的新高。部分國家如阿根廷的通脹水平已經飆升到60%以上。在新興經濟體國家增長趨弱且通脹壓力加大的背景下,疊加美元強勢,新興經濟體的資本外流壓力加大。根據國際金融協會(IIF)統計,5月份整個新興經濟體的投資組合流出約50億美元。在發達經濟體加息壓力仍大背景下,未來仍然要警惕新興經濟體資本外流以及本國金融動蕩的風險,以及衍生出的政治和社會動蕩風險。
總體來看,高通脹的持續已經成為全年宏觀經濟中最重要的變量。隨著新冠疫情新變種在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再次爆發,俄烏地緣政治沖突不確定性加大,以及海外大宗商品價格特別是能源和農產品價格大幅上漲的影響逐步深化,海外市場的高通脹形勢難以在短期內快速緩解。歐美央行貨幣政策收緊速度加快,全球流動性快速退潮,歐洲邊緣國家以及新興市場風險逐步暴露,防止經濟過快衰退于金融經濟危機爆發蔓延將成為下半年各國政府于央行的核心關注。
來源:中國人壽資產管理,2022年上半年全球經濟發展回顧與展望
注:本文素材來源于互聯網公開渠道,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以上就是2022年上半年世界經濟形勢的簡單介紹,更多最新數據,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數據欄目了解。
推薦閱讀
2022中國今年上半年經濟好嗎?上半年經濟到底怎么樣?
2022下半年中國經濟如何走?中國經濟下半年展望
2022全球經濟增速預測及下半年經濟形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