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安聯:2022年全國網民網絡安全感滿意度調查總報告(41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網安聯:2022年全國網民網絡安全感滿意度調查總報告(41頁).pdf(41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全國網民網絡安全感滿意度調查活動組委會廣東新興國家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發展研究院結論04.04.目錄目錄 CONTENTSCONTENTS前言01.01.主要發現02.02.重點數據03.03.前 言01為提升網絡安全治理水平,促進網絡安全事業發展,發揮社會組織的橋梁作用前 言以人為本。面向網民大眾,了解網民的感受、訴求。宣傳有關政策、法規和知識135家網絡安全行業協會和網絡社會組織聯合發起2022年8月全國網民網絡安全感滿意度問卷調查和在此基礎上的系列活動主要發現02主要發現重點數據03安全感滿意度保持穩定,網絡空間安全治理扎實推進 網民網絡安全感滿意度評價與上年基本持平 1滿意度評價保持穩定,
2、網絡安全治理面臨挑戰安全感滿意度保持穩定,網絡空間安全治理扎實推進公眾網民對我國網絡安全治理總體狀況滿意度評價認為滿意以上的占58.48%,接近六成,總體評價是滿意為主;1安全感滿意度保持穩定,網絡空間安全治理扎實推進數據顯示,公眾網民安全感總體評價下滑。1 網民網絡安全感出現波動的情況,這和大環境變化有關。社會上不安定因素增加,網絡安全治理面臨挑戰。網絡安全法治水平提升,網絡安全治理力度明顯加強1 1、網絡安全各領域監管、網絡安全各領域監管44.41%44.41%2 2、網絡平臺責任、網絡平臺責任42.20%42.20%3 3、未成年人上網保護、未成年人上網保護38.81%38.81%網民對
3、加強網絡安全立法的內容的關注點主要在網民對加強網絡安全立法的內容的關注點主要在 :和去年相比,個人信息保護、數據權利的民事立法、數據安全保護細則等方面立法的關注度排位有所下降。2網絡安全領域立法取得顯著進展,網絡安全法治基礎得到加強。顯示立法工作在響應人民呼聲方面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顯示立法工作在響應人民呼聲方面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網絡安全法治水平提升,網絡安全治理力度明顯加強 網民對基層社區網絡基層社區網絡的滿意度較高,好評率達60.71%60.71%,超過六成。數據顯示基層社區網絡建設效基層社區網絡建設效果受到網民的肯定。果受到網民的肯定。不足的地方不足的地方主要是社區網絡的社區網絡的宣傳、
4、適老化改造不足、信息宣傳、適老化改造不足、信息稀缺、流于形式稀缺、流于形式。2網絡安全治理體制進一步優化完善,工作協同機制進一步理順。社會參與取得進展,初步形成多元參與協同共治的治理格局。27.06%33.65%34.99%3.21%1.08%0%10%20%30%40%非常滿意較滿意一般較不滿意非常不滿意網民對基層社區網絡的滿意度網民對基層社區網絡的滿意度打防結合治理力度提升,遏制犯罪源頭治理成效顯著各類網絡違法犯罪遇見率網絡違法犯罪遇見率排列為:第一位是有害信息有害信息(54.69%54.69%),第二位是侵犯個人信息侵犯個人信息(48.40%48.40%),第三位是網絡詐騙犯罪網絡詐騙犯
5、罪(40.83%40.83%)。和去年相比,除了黑灰產業犯罪的遇見率稍微回升,基本持平外,其它各類網絡違法犯罪的遇見率均有較大幅度的減少。3 數據顯示網絡違法犯罪態勢從高位進一步回落。數據顯示網絡違法犯罪態勢從高位進一步回落。問題導向,措施精準有力,打黑治亂逐步走向深入,專項行動取得良好成效打防結合治理力度提升,遏制犯罪源頭治理成效顯著公眾網民對需加強打擊的網絡違法犯需加強打擊的網絡違法犯罪行為的關注度罪行為的關注度有所回落,排位為:第一位是侵犯個人信息侵犯個人信息(關注度64.62%64.62%),第二位是傳播違法有害信息傳播違法有害信息(關注度62.44%62.44%),第三位是網絡詐騙網
6、絡詐騙(關注度55.89%55.89%),前三位的關注度都超過五成。3 數據顯示網絡詐騙、數據安全、網絡欺凌、網絡犯罪等是主要的痛點。數據顯示網絡詐騙、數據安全、網絡欺凌、網絡犯罪等是主要的痛點。網絡誠信問題引起關注,虛假宣傳謠言治理有待加強33.65%39.35%21.36%3.85%1.80%明顯提升明顯提升 稍有提升稍有提升 沒有變化沒有變化 稍有下降稍有下降 明顯下降明顯下降網民網絡誠信狀況變化評價圖 網民對當下網絡誠信狀況的評價較高,平均得分為 8.0848.084,滿意率為84.54%84.54%。對網絡誠信狀況變化網絡誠信狀況變化的感受方面,數據顯示絕大多數(73%73%)的網民
7、認為網絡誠信狀況有明顯提網絡誠信狀況有明顯提升或較大提升。升或較大提升。4網絡誠信建設有成效,網絡誠信總體情況有所改善。網絡誠信問題引起關注,虛假宣傳謠言治理有待加強常見的網絡失信行為網絡失信行為是:虛假宣傳虛假宣傳(遇見率為:72.81%72.81%)、網絡謠言網絡謠言(71.89%71.89%)、泄露個人隱私(66.73%)、網絡惡意營銷(57.08%)、網絡詐騙(52.99%)、虛假身份(45.31%);數據顯示虛假宣傳行為虛假宣傳行為和網絡謠言網絡謠言情況較嚴重,網絡空間虛假信息和泄露個人隱私網絡空間虛假信息和泄露個人隱私等是網絡失信行為最常見、最突出的問題。等是網絡失信行為最常見、最
8、突出的問題。4網絡失信行為仍比較突出網絡誠信問題引起關注,虛假宣傳謠言治理有待加強調查發現公眾網民對互聯網行業或平臺的誠信評價,得分最高主要為專業服務類專業服務類。平均分在7 7分分左右或以上,好評率均超過六成六成;得分居中為電商和社交娛樂類。數據顯示互聯網行業網絡誠信狀況還有一定的改善空間數據顯示互聯網行業網絡誠信狀況還有一定的改善空間 。4網絡誠信問題引起關注,虛假宣傳謠言治理有待加強1、夸大產品性能,產生盲目消費行為,占69.28%69.28%2、不法商家借助直播平臺銷售假冒偽劣商品,侵犯消費者權益,占58.60%58.60%網絡直播帶貨中存在不誠信行為主要是網絡直播帶貨中存在不誠信行為
9、主要是 :3、商家直播中利用優惠促銷手段的影響,產生過度消費行為,占55.12%55.12%數據顯示,公眾網民直認為播帶貨中的失信行為主要是商家虛商家虛假宣傳產品假宣傳產品、銷售銷售假冒偽劣商品假冒偽劣商品等。4 網絡水軍和直播帶貨中的失信行為值得關注,直播平臺需加強監管網絡水軍和直播帶貨中的失信行為值得關注,直播平臺需加強監管 造成網絡水軍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平臺監管不嚴和存在雇傭水軍牟利的市場造成網絡水軍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平臺監管不嚴和存在雇傭水軍牟利的市場個人信息保護逐步落實,數據安全體系建設任重道遠參與調查的公眾網民對我國個人個人信息保護狀況信息保護狀況的評價:正面評價(認為比較好和非常好)
10、的占40.37%40.37%;數據顯示公眾網民對今年以來個公眾網民對今年以來個人信息保護狀況評價有較明顯提人信息保護狀況評價有較明顯提升升,5 個人信息保護狀況正面評價連續個人信息保護狀況正面評價連續2 2年的回升。年的回升。個人信息保護工作取得良好的進展,并得到公眾網民的肯定。個人信息保護逐步落實,數據安全體系建設任重道遠3.85%21.22%21.31%20.41%34.20%39.04%45.42%45.14%4.49%4.49%20.98%20.98%21.79%21.79%22.05%22.05%33.66%33.66%36.28%36.28%42.17%42.17%44.38%44
11、.38%0%10%20%30%40%50%其它政府數據不開放中介服務供應不足不清楚數據應用程度低數據安全標準規范建設滯后數據交易市場比較亂數據不規范數據安全保護的問題數據安全保護的問題2022年2021年數據安全保護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為:第一位是“數據不規范”,選擇率為44.38%,第二位為“數據交易市場比較亂”,選擇率為42.17%,第三位為“數據安全標準規范建設滯后”,選擇率為36.28%;5 數據顯示公眾網民對數據市場秩序、數據規范、數據應用等方面問題比較關注。權益保護機制有待完善,社會參與協同治理成為焦點電商購物直播的滲透率比較高,接電商購物直播的滲透率比較高,接近九成近九成(89.3
12、0%89.30%),參與率也超過六成半(65.08%65.08%)。和去年比較,滲透率和參與率都有明顯的提高,其中,參與購物的占比提升較快,提升了14.8514.85個百分點。直播購物市場進一步擴大。6直播購物等電商新業態的發展迅速,對電商行業的競爭格局產生較大影響。數據顯示維權程序麻煩、處罰力度不夠等是消費者維權難的主要原因。網絡購物新業態發展迅速,直播帶貨滲透率接近九成,維權依然麻煩權益保護機制有待完善,社會參與協同治理成為焦點6.45%60.83%69.70%66.12%57.21%64.11%78.84%77.37%2.18%49.82%42.89%48.76%50.97%50.59%
13、54.59%55.69%73.56%77.33%2.94%2.94%43.55%43.55%43.90%43.90%47.08%47.08%47.32%47.32%49.68%49.68%53.91%53.91%54.24%54.24%69.75%69.75%74.60%74.60%0%20%40%60%80%100%其他盲目追星、粉絲應援網絡欺凌網絡心理健康被誘導大額充值或過度消費虛假信息或網絡謠言個人隱私泄露網絡詐騙接觸色情、賭博、毒品、暴力等不良網絡沉迷未成年人上網相關問題的關注度未成年人上網相關問題的關注度2022年2021年2020年未成年人上網問題的關注度分別為:“網絡沉迷”(74
14、.60%)、“接觸色情、賭博、毒品、暴力等不良信息”(69.75%)、“網絡詐騙”(54.24%)等。6 調查發現未成年人上網主要問題是不良信息影響、網絡沉迷、過度消費等方面調查發現未成年人上網主要問題是不良信息影響、網絡沉迷、過度消費等方面。未成年人網絡權益保護工作取得進展,網絡沉迷等問題受關注權益保護機制有待完善,社會參與協同治理成為焦點調查發現公眾網民對適老化改造效果適老化改造效果的滿意度評價為一般偏好一般偏好。正面評價(認為滿意以上)的占42.51%42.51%;48.82%認為一般,8.67%認為不滿意或非常不滿意;6 數據顯示對網絡應用的適老化改造評價不高??梢钥吹街饕窍M谝子?/p>
15、性、實用性方面繼續改善。老年人網絡權益受到關注,消除數字鴻溝仍需努力平臺監管落實取得成效,企業自律責任履行受到關注近一年來不良信息在網民中滲透情不良信息在網民中滲透情況況排序:“虛假廣告”(接觸率52.45%52.45%)、“傳播色情、暴力、賭博”(47.55%47.55%)、“侮辱或毀謗他人或侵犯他人隱私”(45.62%45.62%);和去年相比,所有類別的信息接觸所有類別的信息接觸率都有較大的幅度的下降率都有較大的幅度的下降,下降幅度下降幅度在13.8613.86個百分點到0.110.11個百分點,7數據顯示網民不良信息接觸率有大幅下降,不良信息泛濫情況有較明顯的好轉。數據顯示網民不良信息
16、接觸率有大幅下降,不良信息泛濫情況有較明顯的好轉。企業監管和自律狀況有所改善,對網絡不良信息治理力度有所加強平臺監管落實取得成效,企業自律責任履行受到關注 調查發現網民對互聯網平臺監管到位互聯網平臺監管到位的評價結果的排列:第一位是“計算機應用類平臺”(平均分6.926.92);第二位是“生活服務類平臺”(平均分6.766.76);第三位是“信息資訊類平臺”(評均分6.616.61);數據顯示互聯網平臺監管評分好評率均超過一半好評率均超過一半。反映出網民認為互聯網監管反映出網民認為互聯網監管基本上認可,但希望繼續改善?;旧险J可,但希望繼續改善。7行業監管期望逐步提升,等保關保推進舉措仍需加強
17、大部分從業人員認為監管力大部分從業人員認為監管力度比較強或以上。度比較強或以上。從業人員認為監管力度非常強占21.66%,認為比較強占33.73%,合起來占55.39%55.39%,超過一半。認為一般有36.13%。但正面評價稍有下正面評價稍有下降降。8 顯示網民對監管力度有繼續加強的要求。顯示網民對監管力度有繼續加強的要求。行業監管期望逐步提升,等保關保推進舉措仍需加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已經被大部分從業人員(59.38%)了解,而且在部分從業人員(37.82%)所在單位已經實施,但仍有相當比例的從業人員(21.56%)所在單位還沒有開始實施或不清楚具體要求。8 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制度宣傳
18、初見成效,但感覺推進速度需要提高。4.32%38.22%56.84%58.60%57.30%5.15%5.15%38.80%38.80%57.46%57.46%58.64%58.64%60.08%60.08%0%10%20%30%40%50%60%70%其他人工服務辦事大廳政務小程序政務服務APP政務服務網站網民選擇的服務渠道網民選擇的服務渠道2022年2021年近六成近六成的公眾網民選擇線上服務渠道線上服務渠道辦理政府服務有關事務。服務渠道:“政務服務APP”(選擇率60.08%60.08%)、“政務服務網站”(58.64%58.64%)、“政務小程序”(57.46%57.46%)、“人工服
19、務辦事大廳”(38.80%38.80%)。和去年相比選擇率全面提升。9 更多的網民選擇線上服務作為接受政府公共服務的主要渠道。更多的網民選擇線上服務作為接受政府公共服務的主要渠道。網絡公共服務需求提升,均衡性和普適性成為新追求政府網上服務應用日益豐富,覆蓋面越來越廣泛網絡公共服務需求提升,均衡性和普適性成為新追求線上公共服務不足線上公共服務不足主要關注點在“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人群面臨數字鴻溝等現實問題”(選擇率46.51%46.51%)、“覆蓋面不夠廣,如不能跨?。▍^)辦理”(44.93%44.93%)、“信息 孤島問題,需重復上傳信息”(40.48%40.48%)等。選擇率超過四成。9 數
20、據顯示線上網民認為政務服務尚需針對特殊人群關懷、覆蓋面、信息共享等數據顯示線上網民認為政務服務尚需針對特殊人群關懷、覆蓋面、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問題進行改進。方面的問題進行改進。網絡公共服務需求提升,均衡性和普適性成為新追求對于數字政府和智慧城市中新技術應用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對于數字政府和智慧城市中新技術應用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是:顯示網民希望新技術的應用要更有溫度和更加實用。顯示網民希望新技術的應用要更有溫度和更加實用。9網絡暴力問題備受關注,預防保護并舉綜合措施治亂 網民遭受到網絡暴力網絡暴力的類型:第一位第一位是羞辱謾罵,選擇率為41.17%41.17%;第二位第二位是遭到電話、圍觀、私信
21、等騷擾,選擇率為23.56%23.56%;第三位第三位是泄露個人或家人信息,選擇率為21.71%21.71%;4.33%4.33%10.93%10.93%19.94%19.94%20.58%20.58%21.71%21.71%23.56%23.56%31.27%31.27%41.17%41.17%0%10%20%30%40%50%其他人肉搜索威脅恐嚇被傳謠言泄露個人或家人信息遭到電話、圍觀、私信等騷擾沒有遭受過網絡暴力羞辱謾罵網絡暴力行為的種類網絡暴力行為的種類10網絡暴力狀況日趨嚴重引起網民關注,61.11%的公眾網民表示自己或身邊的朋友遭受過網絡暴力 數據顯示,羞辱謾罵是網絡暴力的主要形式
22、數據顯示,羞辱謾罵是網絡暴力的主要形式 。網絡暴力備受關注,期望預防保護并舉綜合措施治亂 社交平臺整治網絡暴力社交平臺整治網絡暴力現象的有效方法(選擇率):第一位是正向引導46.62%46.62%;第二位是主動提醒網暴46.41%46.41%;第三位是垃圾內容過濾44.60%44.60%;第四位是舉報功能41.73%41.73%。6.92%6.92%12.06%12.06%15.15%15.15%18.33%18.33%32.34%32.34%33.93%33.93%34.59%34.59%36.70%36.70%41.73%41.73%44.60%44.60%46.41%46.41%46.6
23、2%46.62%0%10%20%30%40%50%私信臨時對話精選推薦粉絲管理自定義屏蔽一鍵防暴功能評論發送警示關鍵詞屏蔽評論權限管理舉報功能垃圾內容過濾主動提醒網暴正向引導預防網暴的預防網暴的措施措施10 網民希望社交平臺有效預防網絡暴力的措施有引導、提醒、過濾和舉報等網民希望社交平臺有效預防網絡暴力的措施有引導、提醒、過濾和舉報等。整治網絡暴力需采用預防、保護、幫扶等綜合方法,網民期望平臺發揮更大作用網絡暴力問題備受關注,預防保護并舉綜合措施治亂 網絡暴力受害者最需要的幫助服務網絡暴力受害者最需要的幫助服務是:提供網絡心理干預和疏導服務(75.90%75.90%)家庭或朋友關懷(62.84
24、%62.84%)平臺評論設置冷靜期或激進言論過濾(56.20%56.20%)社工輔導服務(44.70%44.70%)提醒信息推送(34.46%34.46%);10 數據顯示數據顯示心理疏導心理疏導是公眾網民認為網絡暴力受害者最需要的幫助服務是公眾網民認為網絡暴力受害者最需要的幫助服務。網絡暴力受害者的幫助服務受到網民關注,期望幫助受害者解決心理創傷的問題。網絡暴力問題備受關注,預防保護并舉綜合措施治亂 網民對打擊網絡暴力專項行動效果評價呈正面,期望進一步加大力度 希望采取減少網絡暴力的有效措施,加強打擊行動、社會參與、懲處施暴者等。希望采取減少網絡暴力的有效措施,加強打擊行動、社會參與、懲處施
25、暴者等。10環境變化預期轉趨審慎,行業發展期望政策加大支持行業市場需求變化行業市場需求變化評價:持正面評價的占大部分(55.41%55.41%),13.16%認為沒有變化。和去年相比,認為增長的比例大幅度大幅度下降了下降了34.5434.54個百分點個百分點,認為沒有變化和下降的占比有明顯上升,11 顯示從業人員對網絡安全行業未來保持增長的信心下滑。顯示從業人員對網絡安全行業未來保持增長的信心下滑。經濟下行,市場不振,需求預期發生轉變,從業人員期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經濟下行,市場不振,需求預期發生轉變,從業人員期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對網絡安全行業未來一年的發展趨勢評價正面為主,態度趨向保守。結 論04結論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