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中國智慧城市發展研究報告(數字技術賦能未來)(2022)(64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華為:中國智慧城市發展研究報告(數字技術賦能未來)(2022)(64頁).pdf(64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2022?12?研究報告數字技術賦能未來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研究報告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華為技術有限公司2 0 2 2 年1 2 月H U A W E I?Contents?11022.1?122.2?122.2.1?132.2.2?152.3?172.3.1?172.3.3?232.3.4?252.3.2?212.4?282.4.1?282.4.3?282.4.4?282.4.2?28?01?05011.1?061.2?061.4?101.3?071.3.1?071.3.3?091.3.2?081.3.4?10目錄C o n t e n t s摘要0 10 1智慧健康城市發展大幕漸起0
2、 50 61.1 數字技術賦能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的感知與現象0 61.2 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的內涵和特征0 71.3 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的動因1.3.1 宏觀規劃與具體政策相輔相成協同促進發展0 71.3.2 經濟發展提速數字技術與大數據產業發展0 81.3.3 社會的變遷需要智慧健康城市091.3.4 技術進步加速推動智慧健康城市發展11.4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的目標0 2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現狀與發展機遇1 12.1 智慧健康城市發展是智慧城市和健康城市發展的時代產物 1 21 22.2 全球智慧健康城市2.2.1 新加坡132.2.2 加拿大1 12.3 中國智慧健康城市仁2.3.1 上海市2.3.2
3、 蘇州市2 32.3.3 廈門市2.3.4 深圳市2 82.4 智慧健康城市發展新機與破局2.4.1 智慧健康城市發展將構建數字合作新格局2 82.4.2 智慧健康城市發展將推動多領域泛化融合2 82.4.3 智慧健康城市發展將促進資源優化配置2 82.4.4 智慧健康城市發展將筑牢數字安全屏障2 8?53044.1?544.2?55?29033.1?303.2?303.3?313.3.1?313.3.5?383.3.3?343.3.2?333.3.4?363.4?393.4.1?393.4.5?493.4.3?423.4.2?413.4.6?523.4.4?44?0 3數字技術賦能未來智慧健
4、康城市發展模式2 93 03.1 智慧健康城市頂層設計原則3.2 數字技術賦能智慧健康城市架構設計3 03 13.3 數字技術賦能智慧健康城市發展主要內容3.3.1 基礎設施層:夯實數字底座,迭代升級智慧健康城市大腦基礎設施建設 3 13.3.2 數據層:搭建從數字底座貫通城市大腦承接多行為體的創新合作模式 3 33 43.3.3 應用層:智慧健康應用發展各有所長3 63.3.4 保障措施:支撐智慧健康城市科學規范發展3.3.5 智慧健康城市實施效能3 83 93.4 智慧健康城市的應用場景3 93.4.1 全生命期健康管理3.4.2 智慧醫療服務:臨床決策支持系統3.4.3 智慧醫保服務:商
5、保直賠4 23.4.4 智慧健康城市產業:醫藥研發和裝備運營管理4 43.4.5 智慧公共衛生管理與服務4 95 23.4.6 智慧健康城市醫養結合0 4數字技術賦能下智慧健康城市評價體系5 34.1 評價體系設計原則5 45 54.2 數字技術賦能未來智慧健康城市評價體系參考文獻業務指導顧問技術指導顧問名譽主編主編副主編編者01?2022?12?31?研究報告?010 1數字技術賦能未來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研究報告(2 0 2 2 年1 2 月3 1 日)?02?Abstract?2030?:?研究報告?4?1?2?3?4?020 2摘要A b s t r a c t智慧健康城市是指運用物聯網、
6、云計算、區塊鏈、智能穿戴、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健康數據的全面采集、有效共享和充分利用,促進健康影響因素全面感知、健康服務泛在可及、健康治理多元參與、健康管理智能高效的一種新理念和新模式,為創建有利于健康的支持性環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滿足居民基本的衛生需求、提高衛生服務的可及性,最終實現人群健康、環境健康和社會健康的和諧統一提供重要支撐。當前,數字技術正以新理念、新業態、新模式全面融入人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各領域和全過程,智慧健康城市發展是實現數字中國、健康中國戰略2 0 3 0 和實現衛生領域相關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必然選擇,將為中國應對人口老齡化趨勢、改善
7、居民生活方式、應對疾病譜的變化、迎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提供新解決方案。智慧健康城市發展要素復雜、應用多樣、相互作用,是不斷演化的綜合性復雜系統。智慧健康城市發展將是城市發展的新機與破局之選:將打破數字壁壘,優化數字社會環境,構建數字合作格局,筑牢數字安全屏障將優化資源配置,改善重點領域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情況。為此,智慧健康城市發展要強化智慧健康城市頂層設計,遵循科學、合理、可持續發展的模式,以四橫一縱為架構:四橫即基礎設施層、數據層、應用層和目標層。一縱是包括維護、標準、安全、機制的重要保障措施。當前,制度背景、經濟發展、社會需要和技術進步等發展環境對將數字技術賦能智慧健康城市的建設與發展起到積極
8、正向的引導作用。本研究報告在充分調研和借鑒的基礎上創新性提出智慧健康城市內涵,并將數字技術與智慧健康城市融合,提出智慧健康城市發展模式,主要包括智慧健康城市發展架構、主要內容和應用場景,同時,對數字技術賦能智慧健康城市評價提出建議。本發展白皮書分為4 章:第1 章,梳理、總結智慧健康城市發展內涵和特征,提出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目標;第2 章,歸納、分析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現狀和機遇;第3 章,創新性提出數字技術賦能智慧健康城市發展模式;第4 章,提出數字技術賦能下智慧健康城市評價體系。030 3?研究報告?04?65?3.8?30%?60?5?1/3?2017-2025?2021-2025?2025?
9、2025?研究報告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研究報告數字技術賦能未來0 4數字技術賦能未來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研究報告智慧健康城市是指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區塊鏈、智能穿戴、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健康數據的全面采集、有效共享和充分利用,促進健康影響因素全面感知、健康服務泛在可及、健康治理多元參與、健康管理智能高效的一種新理念和新模式,為創建有利于健康的支持性環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滿足居民基本的衛生需求、提高衛生服務的可及性,最終實現人群健康、環境健康和社會健康的和諧統一提供重要支撐。智慧健康城市是健康城市和智慧城市發展的時代產物。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社會老齡化進程加快,我國居民生產生活方式
10、和疾病譜不斷發生變化,我國仍面臨多重疾病威脅并存、多種健康影響因素交織的復雜局面。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處于大流行狀態,新發突發傳染病風險持續存在,一些已經控制或消除的傳染病面臨再流行風險。慢性病發病率上升且呈年輕化趨勢,患有常見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人數逐年增多,食品安全、環境衛生、職業健康等問題仍較突出。同時,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康復、護理等需求迅速增長。優生優育、嬰幼兒照護服務供給亟待加強。需要加快完善國民健康政策,持續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笆奈濉币巹澠陂g,中國將進入到老齡社會,到本世紀中葉,中國人口老齡化將達到最高峰,6 5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達3.8
11、億,占總人口比例近3 0?0 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將接近5 億,占總人口比例超1/3,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劇但養老服務供給不足。國務院發布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 0 1 7-2 0 2 5 年)指出:“促進互聯網與健康產業融合,發展智慧健康產業,探索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務新模式?!惫I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印發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 0 2 1-2 0 2 5 年)指出“到2 0 2 5 年,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科技支撐能力顯著增強,產品及服務供給能力明顯提升,試點示范建設成效日益凸顯,產業生態不斷優化完善,老年數字鴻溝逐步縮小,人民群眾在健康及養老方面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
12、感穩步提升?!薄笆奈濉眹窠】狄巹澲赋?,“到2 0 2 5 年,衛生健康體系更加完善,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逐步健全,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應對能力顯著提升,中醫藥獨特優勢進一步發揮,健康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智慧健康城市為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改善居民生活方式、應對疾病譜的變化、迎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提供新解決方案。智慧健康城市是落實“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一步,是新舊動能轉化和數字經濟發展的需要,是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目標的保障。智慧健康城市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智慧健康城市發展大幕漸起?010 2:4 3 0 8 05 8 6 8 9 4 0 32 5 3 6 8
13、4 0 1:9 9;R P _ 8 0 9智慧健康城市發展大幕漸起?研究報告?06?5G?1.1?1.2?1?+?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研究報告數字技術賦能未來0 6數字技術賦能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的感知與現象隨著智能穿戴設備、物聯網、移動互聯網(5 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數據獲取、數據傳輸、數據共享和數據可視化等新數字技術發展,健康數據管理體系不斷賡續,城市將呈現數字技術賦能新趨勢。面臨當前全球疫情反復,城市成為健康主戰場,實現城市健康精細化管理,繪制智慧健康城市知識圖譜體系,數字技術賦能城市發展將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應對社會老齡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慢
14、性病負擔,環境污染等多重健康威脅,數字技術賦能城市地域范圍、全城市人群、全周期健康監測與評估將提高全社會基本公共服務的覆蓋面和均等化水平,構建立體化、全方位、廣覆蓋的社會信息服務體系,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1.2 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的內涵和特征綜合分析我們將數字技術賦能的未來智慧健康城市理解為: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區塊鏈、智能穿戴、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依托城市大腦,實現健康數據的全面采集、有效共享和充分利用,促進健康影響因素全面感知、健康服務泛在可及、健康治理多元參與、健康管理智能高效的一種新理念和新模式,為創建有利于健康的支持性環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滿足居民基本的衛生需求、
15、提高衛生服務的可及性,最終實現人群健康、環境健康和社會健康的和諧統一提供重要支撐,詳見圖1。日新月異的數字化轉型,是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特征。健康城市發展離不開數字化,數字化發展是城市發展的新內涵,解決健康問題需要借助數字化手段。智慧城市建設包含健康內容,健康是城市建設和發展的重要目標和內容。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需要數字化手段,智慧助老是老年友好社會的重要工作領域。智慧醫療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方向。智慧健康城市與健康城市不同:健康城市要解決以個體健康為中心,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為抓手,在城市維度實現環境、社會、服務、人群和文化之間的和諧發展智慧健康城市代表健康城市中的智慧方面,即智慧+健康
16、城市智慧健康城市與智慧城市不同:智慧城市要解決以城市為中心,數字和信息技術為抓手在城市維度環境、社會、服務、人群和文化資源配置的可持續發展智慧健康城市代表智慧城市中的健康方面,是城市發展的目標與訴求智慧健康城市將為健康城市賦能數字技術,為智慧城市提供可持續發展動力,將成為所有城市建設中的基石智慧健康城市發展大幕漸起07?1?1.31.3.1?2035?2020?1.3.1.1?2030?0 7智慧健康城市推進健康中國2 0 3 0 規劃綱要健康生活健康服務健康保障健康環境健康產業健康支撐醫改醫療云服務,中醫云服務醫保、商保一網通辦綜合管理云服務公衛云服務藥、耗材、器械網統管智慧健康城市-(運營
17、、監管項目)藥、器械三醫聯動綜合管理云服務耗材云服務健康服務(運營、監管項目)(醫院藥、器械、耗材服務)智慧健康公衛智慧健康醫療智慧健康基層智慧健康醫保多點觸發防控醫聯體、??坡撁酥腔坩t療智慧醫療院內集成平臺慢病管理智慧護理智慧公衛智慧服務互聯網醫院免疫規劃數字疾控、衛監、婦幼醫養護一體化健康管理醫防聯動智慧院區醫共體生命統計數據共享智慧運營一體化管理醫療物聯智慧醫院智慧社區智慧養老智慧保險智慧養老檢驗檢查健康服務智慧管理一體化運營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檔案管理疫情防控智慧業務C D S S醫療物聯一體化采購健康促進院感管理智慧后勤資源協同慢病服務慢病服務健康因子監測智慧科研健康管理健康促進婦幼保健
18、智慧教學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智能穿戴(E M R、E H R、人口信息、法人信息、參保信息、主題庫)(智慧醫療、智慧公衛、智慧疾控、智慧醫保、智慧商保)智慧健康城市新基建工業互聯網5 G(醫療器械、醫療裝備物聯、機器人)(遠程醫療、A R N R 教學、院前急救)圖1 智慧健康城市發展藍圖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的動因1.3:1.3.1 宏觀規劃與具體政策相輔相成協同促進發展1.3.1.1 國家層面高度重視,地方層面積極推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 0 3 5 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十四五”規劃)作出“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戰略部署,國家層面將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各項任務
19、落到實處,指導智慧健康城市建設。聚焦當前公眾面臨的主要健康問題和影響因素,國家發改委文件提出支撐城市健康高效運行和突發事件快速智能響應。2 0 2 0 年國家提出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貫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各環節?!笆奈濉眹窠】狄巹潖娬{全周期保障人群健康?!笆奈濉币巹澮髨远ú灰平ㄔO數字中國,加快數字化發展。作為構建數字中國的基本單元,推動智慧健康城市建設在地方層面積極推進,成為現代城市重塑發展新優勢、搶占競爭制高點的戰略選擇。?研究報告?081.3.2?+?+?1.3.2.1?2019?1.3.1.2?2020?39.2?GDP?38.6%?9.7%?PP
20、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1.3.2.2?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研究報告數字技術賦能未來0 81.3.1.2 社會政策變遷聚焦城市建設,智慧健康城市發展有策可循圍繞以民生為本的理念和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國家陸續發布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平臺建設技術大綱(2 0 1 9版)實施城市更新行動關于加快發展數字家庭提高居住品質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文件推進智慧健康城市發展。1.3.2 經濟發展提速數字技術與大數據產業發展1.3.2.1 大數據產業發展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經濟社會發展反推大數據產業發展互聯網時代大數據+產業正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將成為
21、引領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實體經濟是大國經濟命脈,需要把大數據機遇轉化為發展紅利,以“大數據+實體經濟”為抓手精準施策,加快推進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向縱深發展?!笆奈濉睍r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堅持擴大內需,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積極推動以數字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大數據產業與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方位深度融合,充分挖掘數據多重價值,夯實算力和人才基礎,助力大數據產業迸發生機;提升供給體系適配性、個性化、差異化和品質化,滿足數字技術賦能智慧健康城市發展。1.3.2.2 數字技術發展將大幅提升經濟效率,協
22、同合作模式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2 0 2 0 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 9.2 萬億元,占G D P 比重達3 8.6 保持9.7?高位增長速度,成為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積極推動數字技術與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方位深度融合,通過數字化技術,將建立起立體的、折疊的、交互式的架構,實現點對點、端對端的交互式連接,疊加以區塊鏈為基礎的數學算法建立數字信任,將使經濟運行實現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民生活產生重大深遠的影響。國家鼓勵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開展智慧健康城市建設和第三方運營,推動智慧健康城市建設逐步從政府主導單一模式向社會共同參與、聯合建設運營的多元化模式轉變。我國P P P
23、(P u b l i c-P r i v a t e-P a r t n e r s h i p,公共私營合作制)模式轉入健康發展道路,推動智慧健康城市建設運營。智慧健康城市發展大幕漸起09?研究報告?1.3.3?1.3.3.1?1.3.3.2?14.1?(除港澳臺)?60?18.7%?2010?5.44%?2?2?2016-2020?2020?1906417767236891672423751159611503723252100943139232235221005281000659955220192527796871141212141008140541140011?2018?2017?201
24、6?年末總?6565?及以上?歲?0 9數字技術賦能未來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研究報告1.3.3 社會的變遷需要智慧健康城市 1.3.3.1 智慧健康城市依托全面融入社會建設的數字底座和城市大腦讓城市管理更智慧公眾生活更美好數字技術正以新理念、新業態、新模式全面融入人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各領域和全過程,“十四五”規劃提出,迎接數字時代,激活數字、數據要素潛能,推進網絡強國建設。城市大腦通過建立健全大數據輔助科學決策和社會治理的機制,推進政府管理和社會治理模式創新,實現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以推行電子政務、建設智慧城市等為抓手,以數據集中和共享為途徑,推動技
25、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智慧健康城市建設,通過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將健康相關領域實時運行情況用數據反映出來,推動形成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智慧健康城市管理新方式。城市大腦的建設實現了聯動指揮功能,實現城市應急管理聯動指揮,智慧應急實現了統一調度、聯勤聯動、快速響應,為智慧健康城市提高處突能力,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撐。1.3.3.2 智慧健康城市為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提供新解決方案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人口總量1 4.1 億人(除港澳臺),其中6 0 歲以上人口占比達1 8.7 較2 0
26、 1 0 年增加5.4 4 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詳見圖2?!笆奈濉睍r期,我國老年人口仍以低齡老年人口為主,處于社會撫養比較低的歷史時期,養老事業的發展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需要政府順應時代變化,聯手市場、社會多方發力,綜合施策。9 6 8 7 12 0 2 0 年1 2 5 2 7 71 4 1 2 1 29 9 5 5 22 0 1 9 年2 3 6 8 91 4 1 0 0 81 0 0 0 6 52 0 1 8 年1 4 0 5 4 11 0 0 5 2 82 0 1 7 年2 3 5 2 21 4 0 0 1 11 0 0 9 4 32 0 1 6 年2 3 2 5 21 3 9
27、 2 3 26 5 歲及以上人口(萬人)1 5-6 4 歲人口(萬人)0-1 4 歲人口(萬人)年末總人口(萬人)圖2 中國2 0 1 6-2 0 2 0 年人口趨勢圖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智慧健康城市發展大幕漸起?研究報告?101.3.4?+?1.3.4.1?2020?4?1.3.4.2?1.4?2030?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研究報告數字技術賦能未來1 01.3.4 技術進步加速推動智慧健康城市發展1.3.4.1 國內外科技創新發展新時期隨著現代生命科學技術發展,生物醫藥科技創新高度活躍。學科發展交叉融合、系統整合,研究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數據密集型科學成為新的科學研究范式,國際科技創新發展進入新
28、時期。中國的科技發展戰略正逐步從緊跟發達國家轉變為在全面把握世界科技發展態勢的基礎上加速趕超引領?!笆奈濉睍r期是深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強健康醫療大數據基礎研究與應用體系建設納入國家大數據發展戰略,“互聯網+”列入網絡強國戰略首要行動計劃,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新時期。1.3.4.2 信息社會高速發展,新基建范疇為建設智慧健康城市奠定高質量發展基礎2 0 2 0 年4 月,國家發改委明確了新基建范疇,新基建驅動多種新興技術廣泛融合應用于智慧健康城市,奠定智慧健康城市高質量建設基礎。技術基礎設施和算力基礎設施是智慧健康城市的重要組成單元,新技術運用重塑和再造、創新和發展智慧健康城市建設,加
29、速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釋放更多的發展潛力與空間。智慧健康城市建設的核心是要推進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1.4 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的目標長遠來看,智慧健康城市發展,以城市居民健康為中心,為創建有利于健康的支持性環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滿足居民基本的衛生需求、提高衛生服務的可及性提供新理念和新模式,最終實現人群健康、環境健康和社會健康的和諧統一?!爸腔劢】党鞘小笔侵腔鄢鞘泻徒】党鞘械摹敖患?是在當前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對衛生健康領域數字化發展的聚焦和集成。發展智慧健康城市的目的就是運用數字技術,滿足人民群眾衛生健康需求,實現城市
30、發展與人的健康協調發展。具體實現:基礎設施?;A設施環境、信息安全環境、信息系統環境進一步融合發展。數據治理開放。政策機制、統籌機制、管理機制、運營機制等進一步健全,數據治理與數據服務取得良好效果。智慧應用。健康水平、健康生活、健康服務、健康保障、健康產業齊頭并進,踐行健康中國2 0 3 0 規劃綱要。智慧健康城市發展大幕漸起?02智慧健康城市發展0 2現狀與發展機遇12?2.1?2.2?2019?88%?2018?PM10?71?/?5.3%?2021年?35128元?2021年均預期壽命78.2歲?衛總費達到7.6萬億,GDP?6.5%?36570?3.08?6.7?。?1234?研究報告
31、?1 2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研究報告數字技術賦能未來智慧健康城市發展是智慧城市和健康城市發展的2.1時代產物智慧健康城市是智慧城市和健康城市發展的時代產物。智慧健康城市發展融合智慧城市和健康城市兩種概念和思路,以數字技術和健康服務兩個維度共同推進。智慧健康城市發展主要呈現以下特點:智慧城市發展數量多,2 0 1 9 年超過8 8?慧健康城市相關參評城市已建立智慧健康城市相關統籌機制,為智慧健康城市發展提供豐富實驗基地。智慧城市創新實踐多,涌現出一批城市大腦、智慧大腦、城市運行管理中心、數字底座、數據資產登記、互聯網醫院等特色亮點,形成數據共享、上下貫通、部門聯動、智能預警、分析研判的智慧體系,為智
32、慧健康城市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健康城市發展收效好,治理模式從單純的政府監管向更加注重社會協同治理轉變,更加注重幫助個人加強自主健康管理的意識和能力。數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加速了虛擬網絡空間與實體物理空間持續雙向映射與深度耦合,應聚焦發展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打造城市數字底座。逐步顯現社會協同治理、社區網格化管理成效,如2 0 1 8 年大氣污染防治成效明顯P M 1 0 年平均濃度為7 1 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3 網格化的基層防控網絡提高了人員管控的精準性;2 0 2 1 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 5 1 2 8 元,為智慧健康城市發展提供較為成熟治理技術環境和條件。健康城市建設堅持把健
33、康置于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2 0 2 1 年人均預期壽命7 8.2 歲,衛生總費用達到7.6 萬億,G D P 占比6.5?國醫院數量3 6 5 7 0 個,每萬人口全科醫生數3.0 8 人,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6.7 張。衛生資源配置進一步改善,婦幼衛生管理進一步提升,健康服務保障體系進一步夯實,為智慧健康城市發展成果落地提供思路和機會。2.2 全球智慧健康城市以新加坡和加拿大作為全球智慧健康城市發展案例對理解智慧健康城市發展思路,學習借鑒關鍵要素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現狀與發展機遇13?研究報告?2.2.1?2.2.1.1?2035?32%?65?2015?39.7?2
34、050?53.4?GDP?2020?(Healthcity Novena)?2.2.1.2?NRF?AI?AISG?AI?AI?AIoT?AI-ISP?sensor?ReID?3?2.2.1.3?3?365?App?1 3數字技術賦能未來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研究報告2.2.1 新加坡2.2.1.1 新加披智慧健康城市發展核心問題到2 0 3 5 年,約3 2?加坡人將達到6 5 歲及以上,中位年齡預計從2 0 1 5 年的3 9.7 歲上升到2 0 5 0 年的5 3.4 歲。人口結構轉變導致經濟增長放緩、醫療和社會服務成本增加??焖倮淆g化將導致老年人慢性病負擔增長,未來健康養老產業G D P 占
35、比將大幅提升,與健康養老相關的服務需求也會隨之擴大。從優化服務質量和水平合理評估老年人健康需求的視角出發,醫養結合的養老方式和針對老年人健康的智慧型產品應運而生,為老年人提供充足健康保障,逐漸形成了建設智慧健康城市的基石和緩解老齡化問題新方式。2.2.1.2 新加坡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環境新加坡智慧健康城市的發展目標清晰明確,滾動式不間斷的推行各階段計劃,采用分權式執行與集中式指導的推進機制。2 0 2 0 年,政府撥款完善信息化,為智慧健康、智慧醫療奠定基礎。新加坡建立了包容創新的健康醫療環境,確保高質量的醫療服務;通過遠程監控設備和數字服務平臺等技術,為老年人提供觸手可及的健康醫療服務。在醫療
36、領域開發綜合醫療信息平臺,包括全國電子健康病歷系統、綜合臨床管理系統、個人健康記錄系統等。新加坡以社區為重點實施“新健康城市(H e a l t h c i t y N o v e n a)”總體規劃,發展以社區為中心的醫療保健項目,致力于提供合作和以人為中心模式,如諾維納健康城,改善健康醫療基礎設施和市民健康狀況。2.2.1.3 新加坡城市發展特征蘊含的智慧健康城市發展要素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依托國家項目體現智慧健康城市發展基礎設施層持續推動力。新加坡順應時代發展,從夯實底層系統到優化物聯設備、搭建健康平臺全方位的滿足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的基本要素,為建設智慧健康城市營造了基本環境,儲備物質資源。新
37、加坡國家研究基金會(N R F)發起國家A l 計劃A I S G 項目,提升國家人工智能水平,培養A l 人才,建立A l 生態系統。該項目將開發新一代A l o T 系統,包括A l-I S P 的s e n s o r 和聯邦分布式的神經網絡。澎思科技公司的相關算法研究已在產業應用中發揮良好的效果,形成生產力轉化。人臉識別R e l D 技術、可穿戴醫療設備、醫療輔助機器人等也會很快在新加坡落地,詳見圖3。全國步行挑戰和“健康3 6 5”醫療輔助機器人與技術安裝計步A p p 的可穿戴式電子設技術撬動醫療改革,在未來幫助更備鼓勵市民每天步行更長距離,選多的老年人和殘疾人士擇更健康的生活方
38、式圖3 新加坡智慧健康城市建設數字技術示意圖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現狀與發展機遇1 4應對C O V I D-1 9 為推動智慧健康城市建設提供契機。2 0 2 0 年2 月研發自動測溫和人臉識別門禁系統集成,加速人工智能落地應用。當年起,新加坡累計6 0 0 多家公司與機構使用澎思公司智慧門禁測溫產品,確保社區安全和公眾健康。新加坡健康促進委員會與蘋果公司聯合開展L u m i H e a l t h 計劃,依托可穿戴設備通過蘋果的健康管理平臺,用戶制定個性化目標,以游戲體驗方式讓用戶建立良好的健康生活習慣,輔助健康生活。詳見圖4。新加坡健康促進委員會與蘋果公司聯合開展“L u m i H e a
39、 l t h”計劃,依托穿戴設備輔助健康生活2 0 2 0 年1 0 月起,H P B 與蘋果公司聯合開展“L u m i 1 H e a l t h”計劃,為期兩年用戶需自備A p p l e W a t c h,i P h o n e,安裝L u m i H e a l t h A P P通過蘋果的貸康管理平臺,為用戶定制個性化目標,用游戲的方式讓用戶建立良好的管康生活習慣通過完成挑戰獲得L u m i P o i n t s;L u m i P o i n t s 可換成C o i n s,每1 5 0 0 C o i n s 可兌換5 新幣代金券,最多可獲得3 8 0 新幣的代金券M
40、o v e r n g:移動環E x e r d l s e r i n g:運動環s t a n d r i n g.站立環活動挑戰/A c t i v i t y C h a l l e n g e s健康挑戰/W e l l n e s s C h a l l e n g e s只為你/J u s t f o r Y o u移動環:顯示然燒了多少卡路里改替睡眠習慣,控制壓力,選擇更接收個性化建議和健康提示,如健運動環:顯示完成了多少分鐘的快速運動健康的食物,這些都有助于獲得康篩查和疫苗接種提醒。您可通過站立環:顯示一天中站立/走動至少一分鐘的時間L u m i P o i n t s完成
41、調查問卷、閱讀文章和完成定挑戰一周內關閉所有三個活動環的次數,達到目制的挑戰來獲得L m i P o i n t s標將得到8 0 0 0 L u m i P o i n t s;每關閉一次活動環都可以得到1 0 0 L u m i P o i n t s圖4 新加披基于可穿戴設備公眾健康管理應用場景新加坡智慧國家和數字政府辦公室(S N D G O)及衛生部發布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H e a l t h C e r t s 醫療標準體系,加快新冠病毒檢測認證。此外,批準了由新加坡B r e a t h o n i x 公司研發的新冠病毒呼氣式檢測可一分鐘出檢測結果,較其他方式更快捷。制度法規保
42、障公民權利體現智慧健康城市發展政府主導,科學、安全。新加坡由政府主導,以法律規范等形式支持新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的發展和應用,發布N a t i o n A l S t r a t e g y K e y P o l i c i e s o f t h e G o v e r n m e n t s T h i r d-P a r t y M a n a g e m e n t F r a m e w o r k G o v e r n m e n t P e r s o n a l D a t a P r o t e c t i o n P o l i c i e s 等保障公民的數據隱私權,
43、規范企業、科研機構等其他社會組織在合法合規的范圍內提取數據,開展智慧健康醫療業務。采用統一通信、指導原則和設備標準開發新科技和智能方案,標新局、資信通訊發展管理局和資訊科技標準委員會專門為健康醫療產品制定相應標準,確保對通過各地傳感器收集來的數據進行即時分析。通過出臺、修改立法,提出政策主張,發揮行業自律作用,構建起較為完善且獨具特色的大數據環境下的隱私保護體系。15?研究報告?EMS?2021?AI?2.2.1.4?2.2.2?2.2.2.1?2019?65?17.5%?30?85?2.2.2.2?1 5數字技術賦能未來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研究報告筑牢數字底座,推動智慧健康城市應用便捷高效。新加
44、坡投入大量資金以數字化改革打通衛生健康數據壁壘,打造智慧健康國家(城市)新模式。例如,建設數字化整合醫療系統,提高健康保險效率;醫療和保險組織聯合打造醫療保險理賠平臺,加快無中介的健康保險理賠過程,患者可在線授權數據發布,供應商可代表患者申請理賠,保險公司可直接從供應商處獲取信息。試點“遠程醫療”,并實現個體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廣泛應用于養老院等社會服務機構和居家養老。構建“老年人監測系統”(E M S ),用于監測老年人活動,若缺乏活動跡象,系統將向應急人員及時發出警報等,實現自動護理、自動監控、安全防衛,減輕照護負擔。并且為保障健康醫療規范化管理,新加坡衛生部2 0 2 1 年發布遠程醫
45、療服務供應商義務名錄,該名錄用于規范遠程健康醫療供應商,幫助患者做出優選,同時保障供應商獲得補貼與理賠等權益。2.2.1.4 新加坡案例對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的借鑒作用新加坡城市發展特征體現智慧健康城市發展架構中基礎設施層較為完善,數據獲取、傳輸、共享等過程中設備和系統流暢運行;數據層中不僅倡導智慧健康的理念與環境融合,人們對智慧健康服務的需求與市場供給的服務互相適應,同時增強政府對數據提取和A l 技術的限制,規范保障了公民的隱私權,維系了系統的良好運營。發展智慧健康城市有助于醫療領域進行更加精細化的人群健康管理,推動數據信息資源共享,優化城市資源配置,為老齡化家庭提供更完善的公共服務,同時給企
46、業的創新發展指明方向,對于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推動智慧健康產業發展,增加城市的競爭力,甚至顛覆城市的發展模式,重塑城市格局具有重要意義。2.2.2 加拿大2.2.2.1 加拿大智慧健康城市發展核心問題加拿大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嚴峻,2 0 1 9 年人口普查報告顯示,6 5 歲以上老人約占總人口的1 7.5?后3 0 年,8 5歲及以上老年人數量將增加兩倍。加拿大正在建設智慧健康城市,推行“智慧城市挑戰賽”并為終選項目提供配套經費支持。2.2.2.2 加拿大智慧健康城市的發展環境加拿大政府、機構和企業正在探索利用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來整合多來源、多粒度、多模態
47、、海量的健康醫療數據,為智慧健康城市建設提供解決方案。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現狀與發展機遇162.2.2.3?(Airdrie)?HealthSmart?(Community Operating System?COS)?(ICT)?Sidewalk Labs?24?Privacy guidance for manufacturers of Internet of Things devices?Municipal Freedom of Information and Protection of Privacy Act?Freedom of Information and Protection of P
48、rivacy Act?2012?2006?indicators version 1.0)?(75%)?(25%)?Health Infoway?(iht)?(Mackenzie Health)?(Mackenzie Vaughan hospital)?(Mackenzie Richmond Hill hospital)?(ANN)?-?-?1 62.2.2.3 加拿大城市發展特征蘊含的智慧健康城市發展要素城市基礎設備較為完備體現了智慧健康城市發展基礎設施層根基扎實。在艾爾德里(A i r d r i e)智慧健康城市提案中包括建設智能示范社區,收集傳感器和平臺的社區健康數據,測量居民健康要素,
49、創建基于需求的健康醫療網絡,促進社區參與有技術支持健康合作社,滿足居民健康醫療需求。如構建H e a l t h S m a r t 社區操作系統(C o m m u n i t yO p e r a t i n g S y s t e m,C O S),該系統支持個人、企業和組織之間的數據交換,通過整合信息和通信技術(I C T)以及連接的物聯網,為居民提供有效、高效的智慧健康城市服務。S i d e w a l k L a b s 公司計劃利用網絡數據與人工智能每天2 4 小時自動收集并分析公眾數據,協調通信、交通和醫療等城市基礎設施的運營與城市服務決策。物聯網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潛力巨大
50、,能夠幫助醫院實現對人的智能化醫療和對物的智能化管理工作,支持醫院內部醫療信息、設備信息、藥品信息、人員信息、管理信息的數字化采集、處理、存儲、傳輸、共享等,實現醫療服務智能化、物資管理可視化、醫療信息數字化、醫療流程科學化、服務溝通人性化,能夠滿足醫療健康信息、醫療設備與用品、公共衛生安全的智能化管理與監控等方面的需求,從而解決醫療平臺支撐薄弱、醫療服務水平整體較低、醫療安全生產隱患等問題。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基礎設施層面新一代高新技術的快速發展,給智慧健康城市基礎設施層建設夯實了基礎,同時為數據層的數據治理與服務、應用層的智慧醫療健康產業和智慧醫療服務的開展做足了準備。政
51、府主導制度法規體現智慧健康城市主體治理依靠政府,保障措施依靠法規,夯實數據層基礎。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和各類應用設備對“以人為中心”的各種數據調取的不斷擴展,政府著手更新隱私相關法案,發布P r i v a c yg u i d a n c e f o r m a n u f a c t u r e r s o f I n t e m e t o f T h i n g s d e v i c e s、M u n i c i p a l F r e e d o m o f I n f o r m a t i o n a n d P r o t e c t i o no f P r i v a
52、c y A c t F r e e d o m o f I n f o r m a t i o n a n d P r o t e c t i o n o f P r i v a c y A c t 等規范信息使用權限,保障公民合法權益。加拿大2 0 1 2 年更新了2 0 0 6 年發布的智慧醫療效益評價指標(C a n a d a H e a l t h I n f o w a y b e n e f i t s e v a l u a t i o ni n d i c a t o r s v e r s i o n 1.0),建立了基于系統質量、信息質量、服務品質三個維度的智慧醫療效益評
53、價框架。建設獨立管理機構、智慧醫院和人工智能診斷系統體現智慧健康城市發展應用層面以智慧健康醫療為主。加拿大政府投資(7 5?社會投資(2 5?立非營利性的社會組織H e a l t h I n f o w a y,確保國家智慧健康醫療基礎建設發展到位,促進醫療質量安全,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權力。利用統一通信和醫療物聯網(i h t)的互聯健康醫療戰略將實現以患者為中心、直觀、高效、高質量的健康醫療。智慧醫院的愿景將應用于麥肯齊健康公司(M a c k e n z i e H e a l t h)的新麥肯齊沃恩醫院(M a c k e n z i e V a u g h a n h o s p
54、 i t a l)及現有的麥肯齊里士滿山醫院(M a c k e n z i e R i c h m o n d H i l lh o s p i t a l),獲得無縫護理體驗。人工神經網絡(A N N)等人工智能算法應用于臨床診斷、疾病預測、語音識別、影像識別、慢病管理及藥物開發等臨床業務方面,以及健康醫療組織管理水平改善、運行成本預測和設施利用率提升等業務管理方面,為健康醫療提供者和健康醫療系統提供經濟有效的時間和資源管理解決方案。隨著智慧醫院的持續進步,逐步形成了“患者-醫生-醫院”三方共贏模式。針對患者而言,不僅簡化了患者就醫流程、降低了就醫成本,更提高了患者的就醫體驗;針對醫生而言
55、,有助于提高醫生診治水平,提升患者管理質量,在不斷學習中得到患者認可;針對醫院而言,了解患者的需求變得更為簡便易行,便于提高服務滿意度,構建和諧醫患關系,也吸引更多患者來院就醫。17?研究報告?2.2.2.4?+?2.32.3.1?2.3.1.1?2.3.1.2?2400?統計?2021?2020?83.67?2020 年 80?戶籍?達到5.59%?60?36.08%?1994?1996?2003?70?2400?1 7數字技術賦能未來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研究報告2.2.2.4 加拿大案例對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的借鑒作用加拿大通過建設智能示范社區,聯通醫療網絡,鼓勵智慧健康產業投入,完善信息收集政策
56、,統一管理和評估智慧醫院情況等方式和手段,規范智慧健康城市的建設,解決當前醫療體系運行效率低下的問題,以推動“互聯網+健康養老”的實現。人口老齡化還將推動服務業的供應增長,加速第三產業的投資,突破傳統養老健康的技術手段,以創新的模式打造智慧健康城市,維系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國家穩定。2.3 中國智慧健康城市以上海市、蘇州市、廈門市和深圳市為中國智慧健康城市發展案例對梳理、提煉智慧健康城市發展實踐,構建適宜發展模式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2.3.1 上海市 2.3.1.1 上海市智慧健康城市發展核心問題上海市是擁有2 4 0 0 多萬人口的超大城市,根據上海市統計局2 0 2 1 年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
57、 0 2 0 年戶籍人口的預期壽命已達到8 3.6 7 歲;從高齡老人的比例來看,2 0 2 0 年8 0 歲以上的戶籍老人占比達到5.5 9?0 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全市戶籍人口的3 6.0 8 范圍和占比在進一步擴大,凸顯了上海市目前人口老齡化的嚴峻程度。對于人口高度密集和老齡化日益加劇的城市而言,將面臨更大挑戰,需要為群眾提供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公共服務。面臨新挑戰,越來越需要數字技術賦能公共部門提高應對城市的復雜性和高風險的能力。2.3.1.2 上海市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環境過去7 0 年以來,上海市在衛生健康領域創造了許多“上海經驗”,為2 4 0 0 萬市民織就一張生命健康守護
58、網。上海市集聚各類科技、產業、人才等資源,在建設以企業為主體,以產業前沿技術為先導,以關鍵共性技術為導向的產學研融合的智慧健康城市模式的探索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前沿導向作用。1 9 9 4 年原上海市經濟信息中心更名為上海信息中心,推進信息工作面向市場、服務社會。1 9 9 6 年關于把上海建成現代化國際信息港的實施意見發布框定了上海早期數字化轉型的基本方向和內容,標志上海正式開始籌備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此后,上海信息化建設快速推進,依托信息港主體工程的技術支撐,“中國上?!遍T戶網站開通并投運,市區兩級政府建立內部局域網,“一卡通”工程開始投入使用,信息技術開始應用于政府運行和公共服務。2 0 0
59、 3 年,上海信息化辦公室更名為上海市信息化委員會,統籌全市信息化的相關工作。此后,各類政務服務網站、在線公共服務平臺、城市運行基礎數據庫陸續投入使用。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現狀與發展機遇18?1997?2010?40?5G?AI?4?2019?2020?2020?2021?2021?2008?6.97%?2017?25.36%?2.3.1.3?20?80?49?98?4391?2078?39?42987?1?1+18?49?98?4391?2078?39?42987?1?1 8過去,上海市三甲醫院集中于市中心,郊區居民曾面臨著“看病難”問題,為此,上海市大力推進郊區三級醫院建設,自1 9 9 7
60、年起著力健全完善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建立覆蓋全市的標準化社區衛生服務網絡。自2 0 1 0 年起,上海市在全國率先推進醫聯體改革,目前已組建醫聯體4 0 多個,通過醫聯體各醫療機構的醫療信息的共享,實現分級診療、雙向轉診,檢查、檢驗的集中診斷和結果互認;此外,上海市借助5 G、A l 等新技術開展遠程醫療服務等,將優質醫療資源進一步放大,輻射更多地區。經過技術應用籌備、技術應用起步、電子政務發展、數字治理變革4 個階段逐步完成了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在2 0 1 9城市數字發展指數報告和2 0 2 0 中國數字城市百強研究白皮書中,上海市均處于全國領先水平。2 0 2 0 年以來,上海市相繼發
61、布上海市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行動方案關于全面推進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意見2 0 2 1 年上海市公共數據治理與應用重點工作計劃關于全面推進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意見2 0 2 1 年上海市城市數字化轉型重點工作安排等文件,上海市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從2 0 0 8 年的6.9 7?升至2 0 1 7 年的2 5.3 6 為智慧健康城市理念推行打下基礎,上海市具備了發展智慧健康城市的數字底座基礎、關鍵支撐、目標導向、手段工具和保障要求。2.3.1.3 上海市城市發展特征體現智慧健康城市發展藍圖和架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體現智慧健康城市發展基礎設施層較為完備領先。面對復雜巨系統的超大城市治理挑戰,上海市充分體
62、現“創新發展先行者”的定位,自2 0 世紀8 0 年代起將信息化作為城市發展和治理的重要著力點。上海市實現了較為完備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在總結各地網格治理與智能城市建設的基礎上,集成專項數據資源,開發建設“兩張網”、“社區云”等,推動社會治理、城市管理、政務服務三網融合及“多心合一”,做到“一個城市,一套網格”?!吧虾J泄矓祿_放平臺”已開放4 9 個數據部門、9 8 個數據開放機構、4 3 9 1 個數據集、2 0 7 8 個數據接口、3 9 個數據應用,開放數據資源達到4 2 9 8 7 項,累計開放超過1 億條數據。此外,上海市通過大力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建設,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
63、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構建上海健康信息網,提升數據獲取和傳輸效率,促進數據可視共享,助力智慧健康管理。上海市注重加強頂層規劃系統整合,施行“上海健康信息網”工程,整合衛生信息網、人口計生網、醫聯網、醫保網、醫藥網,構建了“1+1 8”架構的健康信息平臺。理念的革新、市場的變化、全民的共治體現智慧健康城市發展數據層協作緊密。在理念方面,推進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的進程由政府邊界擴展至整個城市治理體系。一方面,以“好差評”、“我要找茬”等活動為依托,上海通過“一網通辦”逐步實現將市民滿意作為公共服務評價標準和改進方向。另一方面,上海以“一網統管”平臺為渠道,將市民作為發現和應對城市問題的重要主體,使得市
64、民的角色定位由“被管理”轉向“共同治理”,上海政府設計并打通了數字參與渠道,轉化了城市治理體系中居民的角色定位,居民具有被服務者和服務者雙重身份,同時,“上海市公共數據開放平臺”已開放4 9 個數據部門、9 8 個數據開放機構、4 3 9 1 個數據集、2 0 7 8 個數據接口、3 9 個數據應用,開放數據資源達到4 2 9 8 7 項,累計開放超過1 億條數據。聚焦發展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打造城市數字底座,通過數字技術應用影響城市治理體系,激發城市居民的“主人翁”意識。19?研究報告?2020?4000?11?App?+?+?+?+?38?2700?38?5?2019?85?15?1 9數
65、字技術賦能未來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研究報告上海市堅持政府與市場“和弦共振”。在政府引導下,調動市場主體積極性,鼓勵市場力量參與和支持數字化轉型創新應用,扶持數字化轉型領域創新創業。探索市場主體參與社會治理服務新模式,構建多方協同治理格局。著力探索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發布上海市公共數據開放暫行辦法,截至2 0 2 0 年底,累計開放數據集超過4 0 0 0 項,推動普惠金融、商業服務、智能交通等多個產業共1 1 個公共數據開放應用試點項目建設,全力推進公共數據歸集,強化數據共享,打通國家、市、區三級交換通道,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進程提速。上海市構筑全民參與治理、全域覆蓋民生、全程序閉環透明的網格運行
66、平臺和規則體系:拓展線上線下多元參與治理的通道,推動全市數據資源的整合,打造政務信息網云平臺和政務外網云平臺,開發“社區云A p p”,推動全網辦改革、社區綜合受理改革等。建立常態化、規范化運行的“網格+社會動員”、“網格+社情民意收集”、“網格+代理代辦”、“網格+矛盾協調化解”等一系列網格化治理的創新品牌。推進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的進程由政府邊界擴展至整個城市治理體系。一方面,以“好差評”、“我要找茬”等活動為依托,上海通過“一網通辦”逐步實現將市民滿意作為公共服務評價標準和改進方向。另一方面,上海以“一網統管”平臺為渠道,將市民作為發現和應對城市問題的重要主體,使得市民的角色定位由“被管理
67、”轉向“共同治理”。數字化、智能化治理有利于為城市提供精細化服務,努力為類似于上海市這種具有大面積或人口統計學差異的超大城市社會各階層、各類人群提供公共服務。政府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在公共服務的協作和共同創造中發揮作用,鼓勵企業投資城市智能化解決方案和服務,在區域和智慧城市計劃中進行合作。為確保各方高效合作,上海市按照“三級平臺、五級應用”邏輯架構,建立市、區、街鎮三級城運中心,實現“高效處置一件事”。在多部門領導與支持下,建設了上海市城市運行管理和應急處置系統,支撐市城運中心統籌支援、現場決策,實現前線指揮部、后方指揮部、專業指揮部跨地域的聯動指揮。大數據的靈活應用體現智慧健康城市應用層面實踐廣
68、泛。上海市為應用大數據方法決策、強化精細管理,持續深化醫改和加強疫情防控奠定了堅實基礎。健康信息網已聯網3 8 家市級醫院,實現全市各級各類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的互聯互通,建立了國內最大樣本量的健康信息庫,包括2 7 0 0 萬份動態電子健康檔案以及3 8 億條個人診療記錄;實現常見慢性重點疾病的自動識別、有序分診以及高危人群的篩查干預;利用物聯網技術,開展“智慧醫療”項目;開通“親情賬戶”,實時監測家中長輩的體征數據;通過“智慧接種”,實現家庭智慧健康管理;通過建立信息惠民服務門戶和“健康云”平臺,與企業合作開發移動醫療應用。詳見圖5。2 0 1 9 年,上海首批8 5 家智慧健康驛站向市民開放
69、運行,其以街鎮為主體,依托上海健康云信息化為支撐,智慧健康驛站實現居民健康自檢自評與自我管理,并能夠在上海健康云建立個人健康賬戶,實時掌握自我健康動態。智慧健康驛站與社區居民充分聯動,引導社區群眾自我參與,做到“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促使居民的健康管理向智能化、信息化、個性化和多元化的方向發展。疫情期間,上海市通過加強預防控制系統建設,初步形成了包括市區疾控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市傳染病??漆t院為一體的預警監測機制。加強對突發公衛事件的風險評估和風險數據采集,對醫院、學校及核心商業區進行常態化監測和衛生數據抽取,把疾病防范和預警放在首位,及時發布疫情信息,通告疾病發展態
70、勢。此外,聯手本市具備學科優勢及專長的市級醫療機構,通過上海健康科普新媒體旗艦平臺“滬小康”微信公眾號,面向基層社區開展健康科普知識配送活動,包括病媒生物、傳染病防治、居家消毒等1 5 個主題,開展以百姓健康需求為導向的社區健康科普服務。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現狀與發展機遇20?5?Web?2019-2030?16?400?3400?3000?60T?20T?(?)?1+17(?+16?+?)?+?33?10?3000?(?)?2019?11?1?37?35?9?2020?2 0上海市醫療健康數據資產高市衛生管事要員合上海市中區藥管理局通過法制化、規范化建設,通過數據質控標準,完成全文檢索各類明細數
71、據匯聚約4 0 0 億條,日新增數據3 4 0 0 萬條;的種控的的,并已形成3 0 0 0 萬份電子健康檔案,已存儲量6 0 T,年新增2 0 T,完成構建:關于印發上海市進一步規范醫療行為促進合理醫療檢查的實施方一網:衛生信息網(電子政務外網)案的通知一平臺:1+1 7(市中心+1 6 區+申康醫聯)一體化中心兩核心庫:健康檔案庫+電子病歷庫2 0 1 9 年1 1 月1 日,上海3 7 家市級醫院門診就診:實有人口3 5 項醫學檢驗、9 項醫學影像檢查互聯范圍:處方、檢查檢驗、診斷、信息互通互認。2 0 2 0 年底,上海市、區兩級繳費數量:近1 0 億公立醫療機構間醫學檢驗結果、醫學影
72、醫療大數據成果落地像檢查結果和影像資料的互聯互通互認,出生實時查閱、互認共享住院就診:政府政策便民服務范圍:醫囑、檢查檢驗、繳費、調整勞務性價格目錄建設智慧健康小屋出院小結、病案首頁就診全國各地來滬就醫居民優化醫院收費結構 閉環“篩查到康復”管理數量:近3 0 0 0 萬全流程長三角核心區居民管理行業監管社會服務重點人群:全生上海市居民命周期建立病種分組目錄庫建設商保大數據平臺,接范圍:公共衛生服務(出生管理建立公立醫院監管系統 入3 3 家保險機構死亡登記、慢病、傳染病、婦幼、精神衛生等)死亡圖5 上海市以數字技術賦能健康城市建設健康醫療大數據依托技術應用構建微循環,逐步提高城市運行中的信息
73、采集、預判、處置、服務的治理和效率。一是提升上海市在城市管理的風險感知與預判能力。二是提升上海市超大城市治理過程中自下而上的信息傳導與整合能力。通過多種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包括沉浸式技術,虛擬和增強現實),智能穿戴設備、云計算、大數據、社交網絡、W e b 應用程序和互聯網技術等可實現公眾參與決策,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利用信息科技打通應用場景“最后一公里”。強化督導評估體現智慧健康城市措施保障強而有力。上海市政府基于大數據建立標準規范,開展評價、形成科學資源配置機制、激勵約束相結合的評價機制,建立了基于標準的健康醫療衛生服務管理體系。上海市健促委辦公室印發了健康上海行動2 0 1 9-2 0
74、3 0 年考核評估工作方案,對各區政府、有關部門及專項行動組的工作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并組織開展了健康上海行動1 6 個區的督導工作。督導由健康上海行動專家咨詢委員會牽頭,深入了解各區在推進健康上海行動中的經驗、存在問題和工作計劃。下一步,上海市將進一步完善健康影響評估、專項經費保障、監測考核、激勵表揚等健康上海行動推進機制。21?研究報告?2.3.1.4?2.3.2?2.3.2.1?2.3.2.2?2018年?83.54?60?183?26%?7.65%?1998?2000?2023?6000?16%?+?+?2 1數字技術賦能未來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研究報告2.3.1.4 上海市案例對智慧健康城
75、市發展的借鑒作用上海市為國家層面發展智慧健康城市,逐步實現城市智慧健康治理提供了經驗價值:基礎設施層面突出了大數據是城市治理創新的核心要素,對城市治理中的數據進行跨部門、跨領域、跨層級整合與清洗、分析與應用,是智慧健康城市發展關鍵所在,在此過程中要注重“數字公平”,對戶籍或非戶籍城市或鄉村居民提供無差別數據化服務。數據層面中各主體相互協作,已初步建立組織領導有力、部門通力合作、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機制,以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式賦能醫院、監管、慢病管理等領域,區域特色凸顯。衛生資源配置和投入持續向公共衛生、精神衛生、醫養結合等傾斜,并借助科技手段干預健康,為公眾提供具有循證基礎的干預措施。應
76、用層面突出注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體系的建設。城市發展目標三步走,一是圍繞信息技術推進信息建設,發揮基礎設施方面領先優勢,打造數字底座;二是推進信息化與城鎮化、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和深度融合;三是強化智慧技術應用價值。三步走為上海市引領全國數字技術賦能智慧健康城市發展奠定排頭兵和先行者。2.3.2 蘇州市2.3.2.1 蘇州市智慧健康城市發展核心問題蘇州市老年人口數量多,老齡化速度快,2 0 1 8 年全市人均期望壽命已達8 3.5 4 歲,全市6 0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1 83 萬,占戶籍人口的2 6 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為7.6 5 蘇州市應對人口老齡化問
77、題的任務較為艱巨。2.3.2.2 蘇州市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環境蘇州市作為長三角地區發展迅速的城市,成為了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發展的前沿陣地。蘇州市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基于基礎設施層,從政府、企業、家庭等智慧健康“細胞”建設開始,逐步推進組成智慧健康城市的“軀干”。1 9 9 8 年,蘇州市建成國家衛生城市,2 0 0 0 年底蘇州市成為全國首個國家衛生城市群,并逐步將城市從數字化向智能化轉型,實現城市全要素數字化、城市運行實時狀態可視化、城市管理決策協同化和智能化;以跨領域、跨地域、跨部門、跨系統、跨業務數據聯動,實現技術融合、數據融合和業務融合,實現新時代的數據賦能和信息能力。到2 0
78、2 3 年,蘇州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要達到6 0 0 0 億元、年均增長率達1 6?上。蘇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堅持改革創新,強化政策托底,通過構建智慧健康養老創新基地等措施打造“互聯網+養老”服務新模式,通過前沿技術鑄造智慧健康城市底座,輔以“健康蘇州掌上行”和“智慧藥房”等軟件的應用,共同促進蘇州智慧健康城市發展。蘇州市衛健委已通過國家醫療健康信息互聯互通五級乙等評測,“健康蘇州掌上行”平臺已得到國家衛健委認可,被視為“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典型案例,“區域智慧急救與五大??茀f同信息平臺”入選智慧健康醫療創新應用實踐案例優選創新榜單。蘇州市正逐漸成為“全國數字化
79、引領轉型升級”的標桿樣板城市。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現狀與發展機遇222.3.2.3?5G?31?43?5?9?+?+?+?+?12320?APP?COVID-19?30?APP?2.3.2.4?+?2 22.3.2.3 蘇州市城市發展特征體現智慧健康城市發展藍圖和架構智慧城市管理工具為智慧健康城市基礎設施構建打下良好基礎。依托科創實力、研發投入及人才綜合競爭力為智慧健康城市的建設與發展打下基礎。在蘇州工業園區智慧健康城市運行管理中心,通過基礎設施層的5 G、物聯網、大數據、融合通信等先進技術,將園區的3 1 個部委辦局及相關單位共計4 3 個信息系統數據進行匯集,構建事件處置、公共安全、生態環境、
80、交通運行、聯動指揮5 大版塊9 個專題態勢畫像,建立起數據暢通的智慧健康城市的治理底座,布局“一屏統覽、一網通辦、一網通管”的智慧城市管理工具,深入城市經濟、產業、市政等各層面。發揮數據層在解決體制機制、利益相關方數字交互等方面作用,打造數字底座。蘇州市衛健委同本地銀行、企業、醫學會啟動戰略合作模式,在“互聯網+金融+健康”、民生、科技與數據等各業務領域協同發力,實現跨界融合發展的健康管理“蘇州模式”,推動閉環智慧健康城市服務體系構建。開展科學考評和反饋機制,通過組織領導,建立“健康優先發展”考核體系;通過綜合決策機制,開展健康影響監測和評價,各級常委會和政府常務會每年至少專題聽取一次衛生與健
81、康工作匯報,每年以市委市政府名義督查組建健康蘇州智庫聯盟。衛生監督機構構建以信用監管為基礎、“雙隨機一公開”為主要手段、重點監管為補充、“互聯網+監管”為支撐的新型綜合監管機制,保障市民健康權益。通過智慧監管,為衛生監督執法賦能。關注智慧養老、遠程醫療、居民主動健康、公共衛生等體現智慧健康城市發展應用層面齊頭并進。吳中區智慧健康養老創新基地構建養老機構信息登記平臺,動態掌握養老機構工作人員信息、老人信息、床位信息等相關數據,實現對養老機構量化、數字化監管;根據養老機構建設床位、老人實際入住等情況,自動精準計算養老機構建設、運營等補貼。通過智慧養老大數據平臺,整合了全區的養老服務數據,進行數據累
82、計、分析,匹配老人現實需求,使養老資源配置更合理,使用方式更高效,服務內容更全面多樣。健康蘇州掌上行,助力健康醫療服務高效協同,運用“互聯網+醫療健康”設立數字化服務平臺,打造就醫服務總入口、預約掛號總池子和醫療服務總鏈條。實施公眾健康教育“百千萬”行動計劃,通過蘇州衛生1 2 3 2 0 微信公眾號進行科普預告,“看蘇州”A P P 進行科普直播,向老百姓生動有趣的傳播健康知識,幫助居民從“被動醫療”向“主動健康”邁進。應對C O V I D-1 9“健康蘇州掌上行”平臺與3 0 多家醫療機構進行信息協同,實現在線健康醫療服務;與市疾控、急救中心、市婦幼保健中心等公共衛生機構信息系統進行對接
83、,提供公共衛生服務。智慧藥房A P P,促進藥房多樣化功能實現。2.3.2.4 蘇州市案例對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的借鑒作用蘇州市通過移動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技術,在人工智能+、健康云平臺等領域進行合作,提供專業化、個性化精準服務,建立多領域信息為一體的智慧健康城市管理方式為國家層面推進智慧健康城市發展提供了參考。23?研究報告?2.3.3?2.3.3.1?2.3.3.2?2000?147.8?2021 年的528?2.3.3.3?2003?2012?2014?2016?1+1+N?4?2?2022?2030?+?95%?2020?2 3數字技術賦能未來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研究報告2.
84、3.3 廈門市2.3.3.1 廈門市智慧健康城市發展核心問題隨著城鎮化進程不斷推進,廈門市常住人口由2 0 0 0 年1 4 7.8 萬人增至2 0 2 1 年的5 2 8 萬人,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優質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衡、就醫困難等問題隨之出現,成為了困擾城市建設與管理的難題。2.3.3.2 廈門市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環境廈門市作為外向型口岸城市,人員往來頻繁,在2 0 0 3 年應對“非典”期間,形成了從城市到鄉村的防治工作網絡;2 0 1 2 年探索分級診療管理模式,將經診斷后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引導到基層就診和日常管理;2 0 1 4 年以居民健康為導向,以慢性病為切入點,創設大醫院??漆t師
85、、基層醫療機構全科醫師和健康管理師“三師共管”服務模式;2 0 1 6 年構建“1+1+N”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模式,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廈門市分級診療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模式。廈門市已在全國率先建立公眾健康信息系統,通過信息互聯互通共享,減少過度治療和重復檢查,有效減輕公眾醫療負擔,建成4 個國家級和2 個省級慢病示范區,實現省級以上慢病示范區全覆蓋。廈門市不斷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注重均衡布局,提升醫療服務水平,通過信息化建設,打造“智慧健康”體系。到2 0 2 2 年,計劃依托智能科學技術,在數據層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城市功能定位相匹配、以公眾健康為中心的整合型健康服務體系;到2 0
86、3 0 年,計劃形成比較完善的全民健康服務體系、制度體系和治理體系,加快推動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健康產業提質升級;推進生物醫藥產業創新載體建設,加快打造生物醫藥千億產業集群;壯大“互聯網+健康”產業。同時,積極布局高端養老社區服務,使健康相關產業成為城市支柱產業,基本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目標,構建高水平智慧健康城市。2.3.3.3 廈門市城市發展特征體現智慧健康城市發展藍圖和架構率先建立的公眾健康信息系統體現智慧健康城市發展基礎設施層面基礎較為穩固。廈門市已在全國率先建立公眾健康信息系統,是最早的中國真實世界數據與研究聯盟數據研究基地之一,為全市9 5?上的常住人口建立了全方位、全周期的終身
87、電子健康檔案,實現了患者就診信息互聯互通和共享。此外,廈門市規劃數字技術研究中心通過應用信息化技術手段,推動科學化、精細化、系統化和智能化的城市建設管理模式,為智慧健康城市建立打下基礎。政府與企業合作踴躍體現智慧健康城市發展多方合作機制較為成熟,為數據層面發展奠定基礎。廈門市政府與多家企業合作,在基礎設施層利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技術創新和信息資源方面發揮優勢,搭建數智政府“一朵云”,發揮智慧大腦作用,守護公共衛生,全力打造城市數字底座。各級單位合力打造市域社會治理服務中臺,構建城市級全時域、多層級、多領域的綜合安全防護能力網,保障數據安全。2 0 2 0 年底廈門市政府授權某
88、公司組建廈門健康醫療大數據有限公司作為廈門市健康醫療大數據運營主體,市衛健委與某公司合作共同促進健康醫療數據創造價值、服務社會民生。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現狀與發展機遇24?(CIM?)?+?2.3.3.4?5G+?+?(Cloud for Good)?2030?2 4多種服務平臺體現智慧健康城市發展應用層面多領域齊足并馳?!俺鞘畜w檢信息評估平臺”,輔助城市智慧健康決策,方便管理者直觀了解相關信息并做出決策。通過與市級業務協同平臺的對接,統籌推進體檢評估制定的治理措施落地。與城市大腦智慧空間底板(C I M 平臺)深度融合,搭建協作共享的信息平臺,對城市進行全局性的實時分析,有效地調配與健康相關的公
89、共資源,聚焦百姓民生問題,為政府科學決策和資源精準投放提供參考依據,推動智慧健康城市高品質、高質量發展?!爸腔蹤z驗”項目,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綜合各項檢驗結果進行分析,給予用戶更多的與疾病檢驗和疾病防護的相關知識。借助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實現健康醫療行業應用協同以及健康醫療大數據互聯互通互享,全面推進了智慧健康城市建設,豐富“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模式?!搬t體融合”社區居民健康項目由廈門高校與醫院攜手打造,根據社區既有環境和居民健康評估進行針對性的運動設計,并開啟社區運動二維碼,社區居民可隨時隨地獲取科學運動指導,以創設“隨時隨地可運動,社區就是運動場”的運動友好型社區環境,推動居民自主健康管理。智
90、慧公衛方面,構建了“一中心、多系統、全場景、泛應用”的指揮信息系統,繪制出城市風險數字化地圖。2.3.3.4 廈門市案例對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的借鑒作用廈門市在推進智慧健康城市發展技術層面時注重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改善城市居住環境,提高通商口岸便利化程度等,為城市現代化、智能化、健康化提供了高質量的“范本”。針對現有“城市病”,廈門市在基礎設施層采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整合資源實現精細化城市管理,建立“城市體檢信息評估平臺”;以居民健康檔案為基礎,對個人健康信息的采集和管理,突破了行政管轄區域和不同醫療衛生單位的限制,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區域協同醫療、終身健康管理。在數據層構建治理合作新
91、模式,搭建了國內首朵區域健康醫療云平臺,與信息技術公司不斷深化合作探索5 G+云+人工智能應用,聯合發起“共建智慧醫療,服務健康民生(C l o u d f o r G o o d)”行動,建立起鯤鵬生態培養計劃,基于鯤鵬架構舉辦全國人工智能大賽、構建全國首個大數據安全開放平臺。廈門市致力于把“預防為主”擺在突出位置,落實“健康廈門2 0 3 0”行動計劃,繼續加大優質醫療資源供給和下沉,持續推進智慧醫療建設,利用健康大數據研究開發便民惠民服務項目,創新健康服務新業態,升級完善個人智能健康檔案。25?研究報告?2.3.4?2.3.4.1?2020?44.87%?83.53?2020?4.79/
92、10?1.14?2.3.4.2?1992?12361?1?2?3?6?1?2016?11?2017?(2017-2020)?2018?2019?2020?2022?2 5數字技術賦能未來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研究報告2.3.4 深圳市2.3.4.1 深圳市智慧健康城市發展核心問題2 0 2 0 年,深圳市市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4 4.8 7 人均期望壽命達到8 3.5 3 歲,婦幼保健能力水平穩定,2 0 2 0 年常住人口孕產婦、嬰兒死亡率分別為4.7 9/1 0 萬、1.1 4 持續穩定在先進國家和地區水平。但是深圳市人口結構急劇變化,老齡速度加快,據公開數據顯示,深圳市老齡化速度遠快于全國平均水
93、平,且非戶籍老年人口比重較大,對戶籍或非戶籍城市或鄉村居民提供無差別健康及養老服務問題突出,醫療衛生系統、社會機構和家庭照料壓力將不斷上升,成為困擾城市建設與管理難題。2.3.4.2 深圳市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環境深圳市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地,造就了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城市綜合競爭力全國領先。1 9 9 2 年深圳市便成為首批獲得“國家衛生城市”稱號的城市,在城市物質環境改善方面成效顯著。深圳市制定了深圳市人口健康信息化規劃綱要,實施“1 2 3 6 1 工程”,即建設“1 個支撐體系、2 個保障體系、3 大核心數據庫、6 大應用系統、1 個健康云”。2 0 1 6 年1 1 月,深圳市開始健康
94、城市建設工作。2 0 1 7 年,市愛衛會制定印發了深圳市建設健康城市實施方案(2 0 1 7-2 0 2 0),從健康環境、健康社會、健康人群、健康服務和健康文化等五大方面推進健康城市建設,打造“健康中國”深圳標桿,推動各部門“健康行動”項目有效推進,健康城市建設各項指標居于全國前列?!吧钲谑心贻p人較多,整座城市更易于接受信息化使用?!? 0 1 8 年,深圳市按照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的總體部署,出臺智慧健康服務體系建設方案,搭建健康信息標準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目錄、全民健康信息認證和評價、智慧健康服務四大體系,以及便民惠民健康服務和健康醫療大數據共享服務兩大平臺,形成了智慧健康服務的整體布局。
95、2 0 1 9 年,深圳市成立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把大數據和行政審批服務相關職能合并,統籌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府建設。2 0 2 0 年深圳市人民政府發布關于打造健康中國“深圳樣板”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 0 2 2 年,率先全面建立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成全國醫療衛生事業創新發展新高地、國內一流的健康城市。同年,深圳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府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深圳打造具有深度學習能力的鵬城智能體,成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標桿和“數字中國”城市典范,并出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頂層設計,實施推進高速寬帶網絡、全面感知體系、城市大數據、智慧城市運行管理等十大工程,實現萬物感知、萬物互聯及萬物智慧
96、智能。深圳市“十四五”規劃指出要打造全球數字先鋒城市,構建以促進健康為導向的創新型醫保制度,建設輻射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域醫療中心,增強深圳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核心引擎功能。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現狀與發展機遇262.3.4.3?139?2011?2014?58?634?2020?8?4.6?5G?5G?5G?5G?2020-2025?2020?2021?5G?2 62.3.4.3 深圳市城市發展特征體現智慧健康城市發展藍圖和架構新基建項目體現智慧健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層面較為系統。深圳市區域衛生信息化“1 3 9 工程”是國內起步最早的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試點項目之一。2 0 1 1 年,深圳市區域衛生信息
97、平臺架構搭建完成,實現醫療系統數據的互聯互通,區域衛生信息進展已走在全國前列。2 0 1 4 年,深圳先進院的健康云系統被引入至醫療領域覆蓋深圳全市5 8 家公立醫院及6 3 4 家社區醫療機構。2 0 2 0 年8 月,深圳市全市建成超4.6 萬個5 G 基站,實現5 G 基礎設施全覆蓋,成為全國首個5 G 獨立組網全覆蓋的城市,5 G 基站密度全球第一。同年,深圳市出臺關于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2 0 2 0-2 0 2 5 年)(下稱實施意見),提出將超前部署信息基礎設施,主要建設五張通信網絡、四類算力設施、三大數字技術設施,形成“泛在連接、高效計算、智能融合”的信息基礎設
98、施體系,打造“雙千兆城市”,以鵬城云腦和深圳超算中心為依托打造全球智能計算和通用超算高地。在實施意見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上,政府工作人員強調深圳市正在以源頭創新突破和產業創新能力提升為抓手,加快布局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基礎設施體系。市科創委圍繞深圳具備比較優勢的電子信息和生物醫藥等產業,首批布局了鵬城實驗室石壁龍園區一期建設、鵬城云腦拓展型項目、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升級換代工程、深圳灣實驗室、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第三代半導體基礎設施、量子信息科學研究平臺、國際科技信息中心等重大創新基礎設施。上述政策舉措為智慧健康城市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深圳市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助力智慧
99、健康城市數據層面各方協同發展。以深圳市為主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中央賦予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的重要使命之一。圍繞這一國家戰略,2 0 2 0 年深圳全面啟動了各項工作,以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光明科學城、西麗湖國際科教城“三位一體”為重點,聯合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集聚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實驗室、研發機構、科研院所、研究型大學以及頂尖科學家和高層次人才,重點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打造重大原始創新的重要策源地,強化原始創新能力,打造深圳科技創新升級的核心“引擎”。加快建設深圳灣實驗室、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注冊成立和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獲批。2 0 2 1 年,針對建設綜
100、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深圳市作出多項重大部署,作為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的核心承載區之一,光明區印發光明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強調在“十四五”時期,以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總牽引,在生物醫藥、高端醫療器械等產業領域持續發力,打造世界一流的開放式醫學科研平臺建設臨床研究基地,支持中藥代煎代配中心、粵港醫療中心中藥院內制劑中心、中藥跨境電商平臺等建設光明國際中藥港,深化智能傳感、5 G 移動通訊、智能機器人在醫療衛生領域的智慧應用。27?研究報告?2.3.4.4?5G?5G?5G?5G?1+4?5G?70%?近2000?1500?100%?95%?i?8230?1391?+?i?
101、12345?2 7數字技術賦能未來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研究報告多方打造的重點鮮明先行先試平臺體現智慧健康城市發展應用層面齊頭并進。在擁有近2 0 0 0 萬常住人口的特大城市,深圳市已建成1 5 0 0 余萬份居民電子健康檔案,檔案包含既往病史、診療信息等個人醫療健康信息,已縱橫聯網,實現了市、區、社康三級區域互聯互通。深圳市已實現政務服務事項1 0 0?駐網上辦事平臺,且全市9 5?上事項和7 0?上法人事項都進入了深圳市統一的政務服務平臺“1 深圳”,實現“掌上政府,指尖服務,刷臉辦事”,目前已匯聚融合全市8 2 3 0 項服務數據,累計注冊用戶數1 3 9 1 萬,為市民提供“千人千面”精準
102、服務。在深圳,“互聯網+醫療”改變的不僅是就醫方式,更是在整合醫療資源、引導優質醫療下沉、推動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等方面產生促進作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過程中,深圳市健康碼發揮巨大作用,給市民出行提供了便捷方式。借鑒防疫工作中健康碼的應用經驗,深圳將探索為每個市民打造自己唯一的“市民碼”,作為新型信息化條件下政府公共服務的電子憑證和信息關聯載體,連接深圳現有的各大政務服務平臺,比如說政務服務網、“1 深圳”、1 2 3 4 5 熱線等,全面連接各個區各個部門的政務服務資源還有社會的公共服務資源,讓深圳市民可以真正做到一碼通行全城,讓電子證照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2.3.4.4 深圳市案例對智慧健康城市
103、發展的借鑒作用深圳市在推進智慧健康城市發展中以“強基層、建高地”為導向注重夯實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將科技賦能貫穿智慧健康強化科衛聯動,將數字健康作為新基建,加速推動5 G、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在衛生健康領域的發展和應用,促進健康服務與健康產業融合發展、創新發展,“先行先試”打造智慧健康城市:基礎設施層作為國家電子信息產業重鎮和首批5 G 試點城市,隨著5 G 技術的廣泛應用,深圳市積極推廣5 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民生服務領域應用,著力提高服務品質,更好滿足多層次多樣化服務需求,推動遠程醫療、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養老、數字文化等重點領域服務新模式快速發展。數據層面通過改革,深圳市
104、實現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轉變,在整個城市層面實現以人為本的全生命周期的便民惠民服務、精細化健康管理。深圳市華為、騰訊、平安等科技巨頭多,政企合作高效,具有將科技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條件。全面啟動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集聚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實驗室、研發機構、科研院所、研究型大學以及頂尖科學家和高層次人才,發揮社會力量,強化原始創新能力,打造深圳智慧健康創新升級的核心“引擎”,助力解決體制機制、利益相關方數字交互。應用層深圳市“1+4”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府建設體系日臻完善,融合人工智能、5 G、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建設城市數字底座,打造城市智能中樞,推進業務一體化融合。智慧健
105、康城市發展現狀與發展機遇28?2.42.4.1?COVID-19?2.4.2?2.4.3?2.4.4?2 82.4 智慧健康城市發展新機與破局2.4.1 智慧健康城市發展將構建數字合作新格局數字技術是智慧健康城市建設的基礎,應聚焦發展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夯實數據基礎、創新應用場景,特別是在應對C O V I D-1 9 防控中將實現疫情防控相關內容精準推送,從被動發布、預警變為主動干預,為此,要統籌城市醫療資源、防疫物資、企業產能數據,建立統一的數據平臺支撐,使數據不受制于不同區域城市業務系統的分割和隔離,實現跨地域業務協同。實施城市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筑牢數字底座,初步形成自主智能的城市數字
106、化運行體系,全面推進以城市大腦為引領的城市數字化轉型。2.4.2 智慧健康城市發展將推動多領域泛化融合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的核心挑戰是傳統的信息化挑戰,如數據標準化和數據開放共享程度受限,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水平不高;信息服務的便捷化、高效化、產業化、智能化水平不高。智慧健康城市發展本質是按照實際需求,著力破解信息碎片化難題,逐步建立城市大腦,發揮基礎設施和智慧中樞支撐,推動城市范圍內相關部門、行業、群體、系統之間的數據融合、信息共享、業務協同和智能服務,同時促進健康產業發展和聯通。2.4.3 智慧健康城市發展將促進資源優化配置智慧健康城市發展鼓勵市政公用企事業單位、公共服務事業單位等機構,將教育、醫
107、療、就業、旅游、生活等信息資源向社會開放;支持社會力量應用信息資源發展便民、惠民、實用的新型信息服務;鼓勵發展以信息知識加工和創新為主的數據挖掘、商業分析等新型服務,加速信息知識向產品、資產及效益轉化。2.4.4 智慧健康城市發展將筑牢數字安全屏障智慧健康城市發展核心價值是實現信息資源的高度集中和共享,而信息資源越集中,信息安全風險也越凸顯。智慧健康城市發展高度依賴于網絡和信息基礎設施,其面臨的安全風險和威脅,比互聯網的安全問題更為復雜,對經濟、社會的影響也更為直接,為此,要堅持“可管可控,確保安全”的原則,建設完善全市統一的城市大腦安全保障體系,實施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建立健全信息安全風險
108、評估體系。實行基礎信息網絡和重要信息系統自主可控管理機制,完善網絡安全規章制度,夯實網絡安全負責制,切實強化智慧健康城市網絡信息的安全管理和能力建設。?03數字技術賦能未來0 3智慧健康城市發展模式30?3.2?3.1?6?2030?3?HISLISPACS?BI?VRAR?IPv65G?3 0智慧健康城市是一個要素復雜、應用多樣、相互作用、不斷演化的綜合性復雜系統,其發展具有多重內涵,既是信息技術的集成體現,也是數據應用的個性化體現。智慧健康城市是立足城市的基礎和優勢,從城市健康問題和需求出發,是對各方面資源要素和參與力量進行統籌和約束,確保智慧健康城市目標的實現,具有引領性、指導性、明確性
109、和可操作性。智慧健康城市頂層設計原則智慧健康城市堅持以人為本的根本原則,與智慧城市、健康城市相適應原則,遵循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在“智慧環境”、“創新發展”、“智慧應用”循序漸進、分步實施,形成自上而下規劃、自下而上建設雙向發展渠道,遵循信息系統集約化設計原則、資源最大化利用原則,兼顧市場化、企業化、平臺化推進,重視標準引領作用,為智慧健康城市營造良好的法制化、標準化環境。數字技術賦能智慧健康城市架構設計3.2目標層健康中國2 0 3 0 戰略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3保障措施全生命期健康管理智慧醫療服務智慧公共衛生管理與服務應用層智慧健康城市產業智慧醫保服務智慧健康城市文化
110、與素養機制政府企業個人科研機構社會組織數據層城市大腦云計算平臺服務支持平臺信息處理平臺網絡管理平臺信息處理平臺安全智慧健康城市基礎設施數據獲取數據傳輸數據共享數據可視化領域服務標準云計算H I SB I 工具移動互聯網基礎L I S區塊鏈人工智能+V R設施層P A C S健康I P v 6人工智能智能穿戴設備A R大數據分析云平臺物聯網5 G元宇宙維護數據湖智慧健康城市自然環境圖6 基于治理體系概念域數據視角的智慧健康城市發展架構設計圖31?+?+?3.33.3.1.1?HIS?EMR?LIS?PACS?3.3.1?2030?6?3 1以人為本、以健康為中心,以需求為導向的立體化服務是數字技
111、術賦能智慧健康城市建設的出發點。智慧健康城市的發展貫穿著治理的理念,基于概念域、智慧城市視角,智慧健康城市架構分為四橫一縱,四橫從下至上分別是基礎設施層、數據層、應用層和目標層。其中,基礎設施層包括智慧健康城市自然環境和基礎設施,數據層包括政府、企業、個人、科研機構和社會組織等對各類數據的應用與管理,應用層包括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智慧醫療服務、智慧公共衛生管理與服務、智慧健康城市產業、智慧醫保服務和智慧健康城市文化與素養等,目標層包括實現健康中國2 0 3 0 規劃綱要和支持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衛生相關目標。一縱包括維護、標準、安全、機制的重要保障措施。詳見圖6。數字技術賦能智慧健康城市發
112、展主要內容數字技術是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的首要驅動力,在以數字技術賦能為內核的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生態體系中,技術層面需要積極關注數據獲取、數據傳輸、數據共享、數據可視化和領域服務,在技術基礎和核心舉措的支撐下,終端提供方、網絡提供方、平臺提供方、應用提供方、場景提供方和方案提供方將成為實施智慧健康城市建設的主要力量,是智慧健康城市生態中的重要角色。同時,技術創新持續賦能互聯網+健康醫療發展、人工智能+健康云平臺,與傳統健康醫療服務深度融合形成一種新型醫療健康服務業態,聯通患者、醫療、醫保、醫藥流通和藥企等全產業鏈條,全面推動發展新方向新模式新業態。3.3.1 基礎設施層:夯實數字底座,迭代升級智慧健
113、康城市大腦基礎設施建設智慧健康城市基礎設施層包括智慧城市自然環境和智慧健康城市基礎設施。智慧健康城市基礎設施以數字技術為支撐,包括數據獲取、數據傳輸、數據共享、數據可視化和領域服務五個層次。3.3.1.1 范圍明確的數據獲取渠道是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的活力細胞智慧健康城市數據的獲取渠道包括基于醫療機構H I S、E M R、L I S 和P A C S 等系統產生的健康醫療數據,基于個人用戶通過可穿戴設備等上傳的個人健康數據和基于物聯網獲取的健康領域數據,三種渠道獲取的健康醫療大數據的海量性、多樣性、真實性等特征保持智慧健康城市數據活力。323.3.1.3?+?+?Sqoop?Logstash?H
114、DFS?3.3.1.2?5G?3.3.1.4?BI?VR?AR?3 23.3.1.2 穩定的數據傳輸是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的強勁脈搏基于智慧健康移動基礎網絡的支持,健康數據可進行實時流暢傳輸,實現毫秒級速度、無縫對接院前急救體系,遠程會診、影像、超聲、病理、查房、手術指導和教育培訓等醫療一體化服務,患者診前、診中、診后的全流程健康服務等。另外,基于智慧健康移動基礎網絡進行5 G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結合醫療設備移動互聯是實現優質資源下沉,推動分級診療的重要手段。3.3.1.3 多維度數據共享是智慧健康城市發展水平的一面旗幟智慧健康城市發展數據共享涉及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數據湖等多方面
115、。智慧健康城市是復雜的生態系統,功能需求、應用場景、行業交叉豐富多元,數字技術賦能智慧健康城市需要不同時空、不同地理位置的各類健康醫療資源實現實時共享、資源深度整合、互聯互通互訪,云計算數據中心具備傳統數據中心、單應用系統建設無法比擬的優勢,如隨需應變的動態伸縮能力以及極高的性能投資比。同時,云網融合可充分發揮云+網+應用的一體化優勢,為智慧健康城市建設方案提供強有力的動力能源。區塊鏈可用于個人健康檔案、醫療保險協作鏈、電子病歷、藥品流通溯源、數據脫敏等場景。發揮區塊鏈在促進數據共享、優化業務流程、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協同效率、建設可信體系等方面作用,可以推進健康數字經濟模式創新,實現健康行業供
116、需有效對接提供服務,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人工智能技術可以面向新的應用場景,將人工智能技術與健康行業知識融合后,通過人工智能算法,實現健康領域應用的機理模型、知識模型、物理模型等和數據模型融合,實現跨界創新和智能服務。換句話來說,健康大數據深層價值、深度決策的挖掘將得益于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應用的擴展和成本的降低。大數據可以推進構建智慧健康城市健康數字資產,實現數據驅動健康,指導健康決策。在智慧健康城市建設中,人體是大數據的產生體,各類生命體征數據、各類影像數據、基因序列數據、生活行為與習慣數據、社會經濟與生活環境數據均負載到個人;同時,圍繞人體健康本身和健康活動開展的健康
117、醫療服務數據、公共衛生數據、生物醫藥研發數據、醫療保障數據、互聯網和終端數據等蘊藏在城市的方方面面,利用S q o o p、L o g s t a s h 等大數據技術與物聯網實現多源異構健康大數據的實時匯聚,實現多源健康數據的融合和關聯。非關系型數據庫使異構多源的醫療健康大數據得以靈活和大規模存儲。H D F S 分布式文件系統則解決了海量醫療健康數據的存儲問題,保障醫療健康服務的高可靠性和高容錯性。3.3.1.4 多樣新穎的數據可視化是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的多維圖鑒基于B I 工具、V R、A R 和元宇宙等實現數據可視化,提供沉浸式體驗,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在經濟系統、社交系統、身份系統上密
118、切融合,允許用戶進行內容生產和世界編輯,將使數字技術賦能的智慧健康城市數據顯示更加多維,信息展示更加直觀,決策過程更加有效。333.3.2.2?3.3.2.1?3.3.2?3.3.1.5?+?+?+?3 33.3.1.5 強技術、重融合的領域服務為智慧健康城市發展提供基于場景的決策支持人工智能+健康云平臺根據服務需求搭建實時、智能和無處不在的智慧健康應用。智慧健康云可為多樣化的智慧健康應用提供數據和計算的支持,云網融合已經成為云計算領域的發展趨勢。云網融合可充分發揮云+網+應用的一體化優勢,一是構建跨越健康領域相關行業的通用解決方案,實現云和網的無縫結合;二是聚焦場景化構建面向行業的細分場景解
119、決方案。隨著云計算產業的不斷成熟,業務需求和技術創新并行驅動加速網絡架構發生深刻變革,云和網高度協同,不再各自獨立,云計算業務的開展需要強大的網絡能力支撐,網絡資源的優化同樣要借鑒云計算的理念,云網融合的概念應運而生。如醫療云解決方案,該方案采用云計算技術、統一通信技術等,與醫療行業合作伙伴共同構建統一承載醫療診斷、醫護在線分析應用等系統的融合云解決方案。3.3.2 數據層:搭建從數字底座貫通城市大腦承接多行為體的創新合作模式3.3.2.1 數字資源優化調配將是智慧健康城市發展重要支撐云計算平臺、服務支持平臺、信息處理平臺、網絡管理平臺和數據安全平臺等平臺層充分運用智能技術,實現智能服務支持平
120、臺,并貫通“城市大腦”,使政府、企業、個人、科研機構、社會組織等城市組成行為體在建設發展智慧健康城市過程中實現聯動指揮,如實現城市應急管理聯動指揮,智慧公共衛生管理應急實現統一調度、聯勤聯動、快速響應,為提高處突能力,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撐。3.3.2.2 促進多行為體協作,將智慧健康城市貫穿數據與治理始終智慧健康城市要創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方式,喚起人們是健康第一責任人的觀念和風險防范意識,通過政府、企業、個人、科研機構、社會組織等角度從輿論宣傳和健康教育等各維度使人們認識到自身的潛在需求,樹立全生命期健康管理價值觀,并把這種價值觀融入智慧健康城市規劃。智慧健康城市治理主
121、體體現了政府、企業和公民社會的三者統一,公民社會又包括個人、科研機構和社會組織。其中政府是智慧健康城市建設的主導力量,在規劃、領導、協調、引導、評價等方面承擔重要角色;企業是智慧健康城市建設的中堅力量,在使資產由產品變為商品、在政府與公民社會之間建立伙伴關系;公民社會是智慧健康城市建設的決定力量,從認知、制度、立法和政策層面宣傳智慧健康城市理念和內容,在政府與企業之間建立伙伴關系。建立健全大數據輔助科學決策和社會治理的機制,推進政府管理和社會治理模式創新,實現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以推行電子政務、建設智慧城市等為抓手,以數據集中和共享為途徑,推動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
122、據融合,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343.3.3?3.3.3.1?3.3.3.2?3.3.3.3?7?7?3 43.3.3 應用層:智慧健康應用發展各有所長 3.3.3.1 全生命期健康管理:優化全生命期健康服務運行在健康醫療大數據之上的健康醫療服務、智慧健康服務需要引入平臺經濟學理念和方法,分析、提升智慧健康醫療大數據治理環境,提高科學監管水平。智慧健康城市作為圍繞健康醫療大數據發展的平臺,智慧健康城市建設的多方參與者作為連接的多方,通過溝通或多邊資本流通實現利益交換,促進平臺的良性、長效發展。通過智慧健康城市平臺,吸引加入平臺的用戶,隨著服務提供方與使用方
123、數量和規模的不斷增加和擴大,平臺的潛在收益越高;在智慧健康城市平臺,隨著資源共享范圍越來越廣、程度越來越深,產業內部的邊界越來越模糊,產業通過平臺實現的跨界融合現象也愈加顯著。3.3.3.2 智慧醫療服務:發展整合型、智慧化醫療服務,建設高品質醫療服務體系智慧健康城市將以便民化、移動化、智能化、安全化為重心,構建個人、家庭健康監測系統,發展區域全景式診療服務體系,打造區域協同式醫療健康服務模式,構筑科學的衛生綜合管理體系,面向各級各類用戶提供數據驅動的創新智慧健康醫療服務。3.3.3.3 智慧公共衛生管理與服務:發展精準化健康管理,推進衛生應急管理能力現代化數字科技在智慧健康城市的交叉融合與推
124、廣應用,改變了傳統以互聯網為主的單項應用局面,推動智慧健康城市加速發展。公眾是組成健康城市的個體,對個體或群體進行全面監測、分析、評估,從而提供個性化健康指導和健康危險因素干預的全過程即實現公眾健康管理、健康城市管理的全過程。詳見圖7。健康信息采集健康信息維護健康體驗移動A P P疾病就診記錄可穿戴醫療設備智能健康智能疾病智能健康健康評估健康評估體系評估模型預測模型干預模型健康咨詢健康短信健康講座家庭醫生健康指導針對不同人群的方案健康跟蹤干預就診服務就診預約掛號疾病管理慢性病管理圖7 健康干預整體流程35?研究報告?+?5G?COVID-19?8?3.3.3.4?8?戶終端?3 5數字技術賦能
125、未來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研究報告此外,數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在這次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 G 網絡為代表的新型數字信息技術在應對C O V I D-1 9 防控中涌現出大批創新應用,包括服務病患救治和防控,提升救治防控能力;服務疫情態勢和流行病學分析,支持科學決策;賦能社會生產生活轉型。詳見圖8。公共衛生智能體用戶終端(手機、平板、智慧屏、電腦、大屏)監測預警體系應急處置體系決策指揮體系醫院疫情管控發熱門診視頻大規模核酸密接欣密接人員通行系統監控系統檢驗系統排查系統輔助決策系統智能化多點觸發疫情防疫處置患者轉運系統監測與預警系統物資系統應急指揮
126、系統入境人員三站一場社區隔離患者治療四類應用監測系統監測系統管控子系統跟蹤系統社區居家隔離集中隔離點應急物資融合會商系統疫苗接種系統監測系統監測系統保障系統聯防聯控工作平臺發現中心調度中心處置中心分析中心綜合應用體系疫情防控數據平臺中高風險來市人員研判入境人員研判風險行業從業人員研判大規模核酸檢測研判行業應用服務行業數據服務行業A l 服務應用應用數據數據A lA l 工具使能開發組件使能工具組件使能組件通用應用服務通用數據服務通用A l 服務支撞保障體系個底座政務云基礎設施I O T數據訂閱連接管理設備管理智能攝像機面板機會議測溫邊緣智能數據監控用戶終端智慧屏智能邊緣設備紅外測溫網絡攝像機終
127、端終端容器采集容器圖8 數字技術賦能公共衛生管理3.3.3.4 智慧醫保服務:優化醫療保障公共管理服務,健全嚴密有力的基金監管機制智慧健康城市將加速智慧醫保建設步伐,提升智慧醫保服務體驗,優化辦事流程,提升服務質效,真正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智慧健康城市將建立統一的電子醫保支付體系,完成全市定點醫藥機構系統改造、對接,最終實現電子醫保憑證申領、醫保業務辦理、醫保賬戶查詢、醫保繳費登記、異地就醫備案、醫保移動支付等掌上便捷服務功能,并依托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建設醫保智能監控系統,對醫療服務行為、處方流轉和異地就醫聯網結算開展智能化監管。數字技術賦能未來智慧健康城市發展模式363.3.
128、3.5?+?3.3.3.6?3.3.4.1?3.3.4?3.3.4.2?3 6 3.3.3.5 智慧健康城市產業:全力構建大健康產業生態體系,為經濟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健康產業集群是一定區域內覆蓋健康產業鏈全環節或部分環節,生產健康產品或提供健康服務企業,以及與健康產業相關的其他組織、機構的集聚。建立“產、學、研、銷、服務”一體化基地,從產品生產、開發、人才培訓到產品的銷售、批發,基地既有實驗室、研究機構,也提供預約掛號、分級轉診、權威檢測等健康醫療服務,醫+藥兩個環節的上下游將被徹底打通。3.3.3.6 智慧健康城市文化與素養:拓展健康教育渠道,打造權威的健康科普體系基于健康云平臺打造智慧健康
129、城市新形象,逐步養成健康文化氛圍;通過智慧健康城市建設提升居民健康素養,改變個人獲取和理解健康信息的渠道與方式,創新和提升運用健康信息維護和促進自身健康的能力。3.3.4 保障措施:支撐智慧健康城市科學規范發展3.3.4.1 維護智慧健康城市數據維護要從各部門、多業務系統中整合最核心、最需要共享的智慧健康城市相關數據,集中進行數據清洗和豐富,并以服務的方式將統一、完整、準確、權威的智慧健康城市相關數據傳送給基于智慧健康城市數據的操作型應用系統和分析型應用系統。3.3.4.2 標準智慧健康城市數據標準符合自身實際,涵蓋定義、操作、應用多層次智慧健康城市數據標準化體系,包括基礎性標準和應用性標準。
130、前者包括智慧健康城市數據分類與編碼、智慧健康城市數據字典;后者包括元智慧健康城市數據標準、智慧健康城市數據交換技術規范、智慧健康城市數據傳輸協議、智慧健康城市數據質量標準等。智慧健康城市數據分類與編碼,目的在于不同系統和用戶之間建立智慧健康城市數據的一致參照,對提高智慧健康城市數據采集、處理和交換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并有力推進平臺標準化進程。智慧健康城市數據字典,定義智慧健康城市數據集,建立各領域智慧健康城市數據字典。元智慧健康城市數據標準,針對各種信息資源分別制定適當的元智慧健康城市數據標準,可為信息管理、發現和獲取提供一種實際而簡便的方法,從而提高智慧健康城市數據交換效率。智慧健康城市數據交
131、換標準,是保證智慧健康城市數據共享和交換的順利實現,應當包括智慧健康城市數據交換內容、交換格式、傳輸方式以及各類中心間智慧健康城市數據接口標準化等方面。智慧健康城市數據質量標準,應重點開發用于規范智慧健康城市數據所在二級平臺智慧健康城市數據質量控制方法,包括錯誤數據識別、錯誤數據編輯方法和缺少值處理等。373.3.4.3?3.3.4.4?2015?2016?+?2017?6?1?2018?+?2020?GB/T 39725-2020?2021?7?1?2021?GB/T 39725-2020?9?3 7 3.3.4.3 安全智慧健康城市數據安全管理主要解決智慧健康城市大數據在保存、使用和交換過
132、程中的安全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智慧健康城市數據使用的安全性,包括基礎智慧健康城市數據的保存、訪問和權限管理;智慧健康城市數據隱私問題,系統中采集的證件號碼、銀行賬號等信息在下游分析系統和內部管理系統中,是否要進行加密,以避免智慧健康城市數據被非法訪問;訪問權限統一管理,包括單點登錄問題及用戶名、智慧健康城市數據和應用的訪問授權統一管理;智慧健康城市數據安全審計,為智慧健康城市數據修改、使用等環節設置審計方法,事后進行審計和責任追究;制度及流程建立,逐步建立智慧健康城市數據安全性的管理辦法、系統開發規范、智慧健康城市數據隱私管理辦法及相應的應用系統規范、在管理決策和分析類系統中的審計管
133、理辦法等;應用系統權限的訪問控制,建立城市級權限管理系統,增加數字水印等技術在應用系統中的使用。3.3.4.4 機制制度法規。2 0 1 5 年,國務院出臺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體現了從國家層面對數據已成為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的重視。在此基礎上,2 0 1 6 年,國務院出臺關于促進和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首次提出健康醫療數據是國家重要的基礎性戰略資源,要求夯實健康醫療數據應用基礎,全面深化健康醫療數據應用,規范和推動“互聯網+健康醫療”服務和加強健康醫療數據保障體系建設等要求。同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通過,并于2 0 1 7 年6 月1 日起施行。2 0 1 8 年,國務
134、院印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同年,國家衛健委出臺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標準、安全和服務管理辦法(試行)。2 0 2 0 年,國標委發布G B/T 3 9 7 2 5-2 0 2 0 信息安全技術健康醫療數據安全指南,并于2 0 2 1 年7 月1 日正式實施。2 0 2 1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數據出境安全評估辦法(征求意見稿)相繼制定并實施。結合網絡安全法個人信息安全規范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標準、安全和服務管理辦法(試行)及人口健康信息管理辦法(試行)等政策法規,以及G B/T 3 9 7 2 5-2 0 2 0 信息安全技術健康醫療數據安全指南標
135、準,形成健康醫療數據管理體系,詳見圖9,支撐智慧健康城市的發展。38?9?3.3.5.1?3.3.5?APP?3.3.5.2?+?GB/T 39725-2020?3 8健康醫療數據國務院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數據關于促進和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標準、安全和服務管理辦法(試行)治理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政策衛健委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標準、安全和服務管理辦法(試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數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治理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法規數據出境安全評估辦法(征求意見稿)數據治理標準G B/T 3 9 7 2 5-2 0 2 0 信息安全技術
136、健康醫療數據安全指南圖9 健康醫療數據管理體系管控辦法?;谥贫确ㄒ幣c工具的結合,落地的操作辦法。構建智慧健康城市評價指標體系,是實現智慧健康城市管控的良好辦法。3.3.5 智慧健康城市實施效能 3.3.5.1 經濟發展智慧健康城市利用數字科技手段構筑起了全方位、立體化的為民服務體系,顯著提高了應對的敏捷性、精準度和智慧化。要充分利用數字科技對城市進行優化、重塑和再造,提高城市“免疫力”,實現多用信息,少用能源,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動經濟社會全要素數字化轉型進程,強化普惠高效優質的數字化公共服務,加強針對數字化弱勢群體的信息設備供給、信息技能培訓、信息消費補貼,不斷縮小群體和
137、區域間的數字鴻溝,促進數字科技智慧福祉惠及全民。通過數據平臺共享,實現醫療數據互聯互通共享,減少醫院間的數據交互成本,促進深化數據匯聚共享,打通數據共享的壁壘,強化系統集成公用,減低院內及院間的管理成本,同時拉動信息化產業內需。3.3.5.2 社會發展智慧健康城市實現運用各類A P P、微信小程序等移動終端交互方式,準確高效地把各類權威信息、診療辦法傳遞給公眾,實時在線處理各種政務事項,及時發現并解決公眾實際困難。推動建設和運營模式創新,激發市場活力,能夠全面提高智慧健康城市治理的敏捷性、精準性和智慧度。建立可持續發展機制,帶動社會資本參與建設投資和運營。實現智慧健康城市規劃和城市基礎設施管理
138、的數字化、精準化水平大幅提升,推動政府行政效能和城市管理水平大幅提升。提升健康醫療質量、拓寬就醫途徑、均衡資源分布、加強行業管理,實現衛生管理和決策的信息化、現代化。393.3.5.3?3.4.1.1?5G?3.43.4.1?10?5G?AI?AI?3 9 3.3.5.3 技術進步智慧健康城市提升5 G、云計算、物聯網、智能終端等基礎型數字基礎設施的全民覆蓋力度,提高大數據、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工業互聯網、區塊鏈等應用型數字基礎設施的普惠服務能力,推動無人化、協同化、公用化、智能化數字基礎設施的統籌規劃和共建共用。運行管理實現精準化、協同化、一體化。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帶動信息服務業加快發
139、展。3.4 智慧健康城市的應用場景3.4.1 全生命期健康管理3.4.1.1 健康規劃設計視角全生命期健康管理實際上是要以居民用戶為中心整合從胚胎到死亡全生命周期的各類健康數據及相關數據,構建個人健康檔案,以智能化設備為觸點,以數據為驅動,以智能化管理為手段,進行健康監測、健康評估和健康干預等全流程、全周期的全面健康管理。詳見圖1 0。全生命期健康管理建設覆蓋所有業務和管理流程。面向大眾居民,基于可穿戴方案,實時獲取睡眠質量、心跳脈搏、血壓血糖血氧、日常運動健康、體檢及院內診療等數據,借助5 G、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實現院內外信息互通,實現健康信息的閉環及可追溯管理,整合健康管理數
140、據和診療數據,保證健康數據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建立完整的個人健康檔案,形成全流程健康管理機制。政府公共衛生層面,可基于全流程健康管理現狀構建篩查模型,利用數據監測輔助健康管理團隊為用戶提供更加精準的健康管理服務。全生命期健康管理結合智慧健康城市核心問題、當前重點,將數字技術賦能于智慧健康城市建設,將全生命期健康管理、智慧醫療服務、智慧公共衛生管理與服務、智慧健康城市產業和文化與素養有機串聯,構建醫療產業生態群,貫通城市整體服務能力,建立裝備監管指揮運營平臺,共創醫療實驗創新基地,打造醫學共享中心,加強智慧健康城市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打造A l 輔助診療平臺?;菝穹矫?,以提升就醫獲得感,解決全生命周
141、期健康檔案為總體方向,通過創建醫學共享中心、提升醫養結合能力、融合業務一碼通辦等路徑實現;惠醫方面,以將數字化手段賦能醫生,將醫生從繁冗工作解放為總體方向,通過A l 輔助診療、打造健康云和加強業務培訓等路徑實現;善政方面,以支撐決策指揮,控本提效、提質擴面為總體方向,通過數據互聯互通、提升醫生收入、制定行業統籌規劃等路徑實現;興業方面,以集群化學反應、跨界融合、數據生金為總體方向,通過加強產業協同、加大人才吸引和加強聯合創新等路徑實現。40?1.?2.?IPv6+?1.?/?2.?11?10?11?APIAPI?設備?管理?APP/?研究報告?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研究報告數字技術賦能未來4 0物
142、聯網移動互聯網終端預約診療健康數據匯聚云平臺心臟健康教育終端傳感器數據開放數據采集、脫敏、托管健康管理A P P院內數據對接接口對接心電圖輔助診療服務授研究管理權冠心病輔助診療服務接口對接健康大數據研究工具用戶A P I其層醫院原C l o u d L i n k健康大數據分析運行環境服務A P I有業務系統云平臺、大數據、人工智能健康數據匯聚云平臺多模心律失常臨床科研醫院原有數據采集、脫敏態冠心病輔助診療應用應用輔助診療業務系統生物大數據人工智能平臺H I S L I S數據集成數據服務P A C S 等專病庫 中心庫大數據中心數據治理圖1 0 醫療健康大數據管理示意圖場景需求:通過可穿戴監
143、護設備在持續進行患者位置上報和生命體征信息的采集、處理和計算,并傳輸到遠端監控中心。兩類患者對無線監控訴求強烈:1.術后患者:術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動,預防多中術后并發癥2.突發性疾病患者:如心血管疾病癥狀,正?;顒訝顟B下業務需要生命體征監護。典型應用:患者位置定位、生命體征監護和危急報警。利用I P v 6+打造一個面向未來的數據通信網絡。該網絡具有自動化,超寬,安全,低延遲,光鏈接,確定性等特性??蓪崿F:1.互聯網醫療,掛號,問診,買藥,醫保移動支付,報銷/保險,健康管理。2.醫院智慧化,數據錄入,數據表示,手術護理,院后康復,健康管理,創新藥,主動預防。詳見圖1 1。面向大眾居民,基于日常運
144、動健康、體檢及院內診療等數據,共建個人健康檔案P H R,通過打通院內+院外日常健康數據,構建篩查模型,利用數據監測輔助健康管理團隊為用戶提供更加精準的健康管理服務穿戴終端健康管理健康數據服務平臺平臺個人健康院內診療門診掛號健康教育家庭醫生健康管理數據同步設備綁定運動數據授權檔案信息處方內容簽約服務家醫管理健康管理接入生態設備數據健康千預運動健康健康分析健康分模型服務健康數據醫生端健康監測:健康評估:健康干預:健康自測:穿戴設備(手表、手環)、單項分析:體重/心率/睡眠線上咨詢服務生態硬件(體脂秤、血糖儀、血壓計)/血糖分析篩查管理方案計劃宣教健康報告:體重/心率/睡眠/血糖的測量記錄綜合分析
145、:健康分日常打卡隨訪圖1 1 基于個人健康方案的醫院智慧化服務數字技術賦能未來智慧健康城市發展模式413.4.2?(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CDSS)?CDSS?CDSS?CDSS?CDSS?2018?2020?4?+?2018?26?HIS?CDSS?CDSS?CDSS?CDSS?CDSS?CDSS?3.4.1.2?5G?4 1 3.4.1.2 居民主動健康管理視角居民是城市組成的最小單元和細胞,倡導居民參與主動健康管理是推進實現智慧健康城市的重要路徑。居民通過各類智能穿戴設備,實時獲取日常運動健康、體檢及院內診療等數據,借助5 G、互聯網、云計算、
146、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將智能硬件數據采集并共享到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平臺,實現健康信息的閉環及可追溯管理,整合健康管理數據和診療數據,便于居民用戶操作和參與,為居民用戶提供完整的個人健康檔案,全方位覆蓋主動健康管理流程。3.4.2 智慧醫療服務:臨床決策支持系統在臨床真實環境中,患者的情況往往是復雜的,臨床醫生需要具備多學科多領域疾病知識,才能做出更加科學的臨床判斷?;谥腔劢】党鞘袑︶t療健康數據的全面收集、治理與共享,構建真實世界下的具備龐大知識體系的臨床醫學知識圖譜,無疑為這一問題的解決帶來了極大的幫助。臨床決策支持系統(C l i n i c a l D e c i s i o n S u p
147、p o r t S y s t e m,C D S S)可以借助臨床醫學知識圖譜的力量,輔助醫生診療過程,提高診療決策的正確性和科學性,并間接的控制醫療費用支出,降低醫療成本。C D S S 的工作原理。C D S S 主要由知識庫、推理機、解釋器和人機交互接口組成。C D S S 將臨床診療指南、專著、教科書等文獻資料或者頂級臨床專家的經驗方案,結合真實病歷數據進行分析,將這些內容機器規則化形成決策引擎,支持不同病種不同特征信息的錄入后,根據該引擎的規則輸出可用于臨床參考的診療方案。同時,基于該系統,進一步實現方案采用情況的跟蹤分析,從而最終對臨床決策過程進行管理和優化,提升診療效率及質量。
148、C D S S 在醫療衛生領域的應用。2 0 1 8 年,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電子病歷系統功能應用水平分級評價方法及標準(試行),要求到2 0 2 0 年所有三級醫院要達到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分級評價4 級以上,即醫院內實現全院信息共享,并具備醫療決策支持功能。同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 2 0 1 8 2 6 號)提出研發基于人工智能的臨床診療決策支持系統,延伸優質醫療資源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目前,華為、科大訊飛、惠每等互聯網公司以及東華、衛寧等傳統H I S 廠商的C D S S 產品已經在三級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現了推廣應用。C D S
149、S 在三級醫院的應用。C D S S 在三級醫院的應用主要包括三大方面:輔助診療,即基于知識圖譜及患者臨床數據分析,為臨床醫生提供患者疾病診斷建議以及治療計劃,同時提供醫學知識推送和合理用藥審核等服務;二是患者病情監控,針對指定的多個或單個需要重點監控的患者,進行實時臨床數據跟蹤監控,以統一視圖或者儀表盤的形式,進行綜合查詢以及預測分析;三是電子病歷質控,參考國家電子病歷規范,支持內涵質檢和形式質檢,其中形式質檢如主訴內容缺失、現病史內容缺失、體格檢查內容缺失、診斷內容缺失等;內涵質檢如現病史與主訴時間矛盾、現病史與主訴癥狀矛盾、現病史與主訴部位矛盾。并給出相關信息提醒,提升醫生病歷規范率。系
150、統會實時的對病歷進行規范性質檢,同時在系統的右上角給出相關質檢結果,醫生可以根據結果對病歷進行完善和修改。C D S S 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應用。C D S S 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用主要涵蓋輔助診療和電子病歷質控兩大方面。并且相較三級醫院,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應用的C D S S 輔助診療功能更為廣泛。具體如下:423.4.3?12?CDSS?2012?超過30%?2020?13?2025?2?13?3-30?20?2?CDSS?CDSS?1?2?3?4?5?6?7?8?12?1?4 2輔助診療與三級醫院C D S S 相比,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應用的C D S S 還涵蓋危重病轉診提醒、
151、轉診互聯等功能點。功能點包括:1)疑似診斷建議;2)支持歷史病歷和健康檔案調閱;3)鑒別診斷建議;4)檢驗、檢查建議;5)醫學知識檢索;6)合理用藥;7)治療方案建議;8)轉診互聯幫助基層醫生規避診療風險,提升診療效率。詳見圖1 2。醫生登錄H I S(患者檢查報告HIS門診系紡系統交互觸點說明患者檢查詳情選擇患者(患者檢驗報告接口調用輔診自動登錄接口進入病歷界面患者檢驗詳情健康一體機檢查報告點擊A l 輔診或推送患者就診信息接口健康一體機遠程心電保存病歷!數據推送患者病史信息接口H I S、公衛系統字典切換患者字典病歷基本信息病人檢查/檢驗/心電信息彈出A l 輔助界面(輔助診斷系統檢查檢查
152、檢驗檢驗主訴現病史既往史等名稱所見名稱結果等輔助建議輸出診斷結果檢查建議檢驗建議用藥建議圖1 2 基層C D S S 信息架構設計電子病歷質控根據醫生所書寫的病歷及時進行病歷質檢,參考國家電子病歷規范,支持內涵質檢和形式質檢共計約2 0 種病歷質檢類別。其中形式質檢如主訴內容缺失、現病史內容缺失、體格檢查內容缺失、診斷內容缺失等;內涵質檢如現病史與主訴時間矛盾、現病史與主訴癥狀矛盾、現病史與主訴部位矛盾。并給出相關信息提醒,從而規范基層的病歷,提升基層醫生病歷規范率。系統會實時的對病歷進行規范性質檢,同時給出相關質檢結果,醫生可根據結果對病歷進行完善和修改。3.4.3 智慧醫保服務:商保直賠商
153、保作為基本醫療保險的補充,是國家利用市場機制完善醫療保障體系的重要資源。根據銀保監會的統計,自2 0 1 2 年來,我國健康險快速發展,保費收入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 0?2 0 2 0 銀保監會等1 3 個部門關于促進社會服務領域商業保險發展的意見,完善健康保險產品和服務,力爭到2 0 2 5 年,健康險市場規模超過2 萬億元,詳見圖1 3。伴隨著基礎設施的逐漸完善,商保直賠應運而生。傳統理賠流程中,商?;颊呷朐簳r,需提前電話保險公司報案,再前往醫院就診;申請理賠時必須將就診記錄、病歷、發票等單據遞交給保險公司。理賠過程不僅繁瑣,商?;颊咛峤蝗坎牧虾?,需要3-3 0 天左右才能獲得賠付結果。而
154、借助商保直賠,患者無需在醫院與保險公司來回奔波,就醫時系統自動報案,理賠從申請到結算全程在線完成,數據實時傳遞,讓患者享受便利高效的即時“秒賠”。商保直賠的落地是智慧健康城市建設實現惠民、惠醫、善政、興業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43?13?5G+?P2P?14?1?APP?HIS?2?4 3數字化醫療的未來,呈現不同的商業模式長期:多元化支付方式結合中期:醫保逐步成為主要支付方隨著商保數據逐步積累,逐步短期:以患者自付為主加入更多政府客戶及醫院用戶2 B 用戶,例如醫藥/器械企業、已有的2 B 及2 C 用戶部分醫院、商保企業等以2 C 用戶為主,例如患者、2 C 用戶,例如患者、醫生等客戶對象醫
155、生等打造健康生態圈,實現政府、保險、醫院、醫療產品、個人部分打通產品到支付的產業鏈等有機、深度融合打造數字化賦能的個人全生集群,實現各參與方高效互動命期健康管理價值定位針對商保企業的醫保支出控費、。針對政府、醫院、商保的醫保支患者治療效果提升等出優化、人群健康管理等個人增值服務,如健康管理、。針對醫療產品企業的患者招募醫生預約、疾病監測等已有的患者招募、追蹤、管理等長期追蹤、管理等產品服務針對2 C 的個人增值服務已有的個人增值服務圖1 3 數字化醫療與商業模式示意圖在商保直賠的應用場景中,個人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數據是核心,在5 G+區塊鏈等新技術的支撐下,個人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的完整性、安全
156、性、可靠性為商保直賠提供了基礎保障,同時標準化的電子病歷賠付規則是商保直賠的另一個應用條件,這需要衛健委、省保協、醫院和保險公司等利益相關方相互協作,組成聯盟鏈,為商保直賠的應用出臺相關政策法規標準給予支持,并理順相關流程進行互聯互通。另外,基于區塊鏈形成醫療保險協作鏈,運作安全快捷,方便群眾就醫付費,提升就醫便捷性,增加群眾滿意度。建鏈準備一是使用區塊鏈管理平臺創建衛健委節點、省保協節點、醫院節點和保險公司節點,并組成聯盟鏈。區塊鏈節點之間為平等的分布式賬本,各節點賬本數據一致,互相之間通過P 2 P 協議通信。聯盟鏈節點可以通過管理平臺進行添加或減少。二是區塊鏈節點上安裝部署智能合約,包括
157、:申請上鏈、病歷上鏈、病歷根據保險規則標準化。詳見圖1 4。報銷業務流程:(醫院和保險公司)投保人在保險公司A P P 發起報銷申請,指定待報銷病歷。保險公司系統將報銷申請上鏈;醫院前置系統從鏈上收到報銷申請通知,從H I S 視圖中獲取待報銷病歷數據并格式轉換,并通知醫院審核人員進行審核;醫院審核人員審核通過后,醫院前置系統將病歷數據上鏈;保險公司系統收到病歷數據已審核并上鏈通知,從鏈上獲取病歷數據,智能合約將病歷數據進行標準化;保險公司審核人員讀取病歷數據并審核,給出是否準予報銷判斷,判斷結果信息上鏈。44?14?3?4?AI?AI?3.4.4.1?3.4.4?APP?研究報告?智慧健康城
158、市發展研究報告數字技術賦能未來4 4監管業務:(衛健委和省保協)對每條病歷數據的來源去向進行生命周期追溯;對全局數據進行宏觀數據分析;對出現問題的報銷數據進行聯合數據見證,進行監管審計。區塊鏈管理平臺管理層聯盟鏈管理節點管理合約管理運維監控應用層數據見證數據見證數據分析數據分析衛健委監管系統智能合約智能合約省保協監管系統數據追溯數據追溯規則監管糾紛處理衛健委保協監管人品監管人員衛健委省保協醫療保險協作鏈保險公司數字身份(衛健、保協、各保險公司)保險保險代理系統主體申請記錄公司(銀保信,托管保(公共)險公司私鑰)報銷病歷數據(經過對稱加密)保險公司病歷數據加密密鑰(經申請方公鑰加密)醫院審核人員
159、保險審核人員投保人保險公司醫院(自有)確認數據上鏈審核數據獲取數據H I S前置機系統智能合約智能合約保險公司保險公司A P P收到報銷數據申請報銷申請上鏈提交報銷申請讀取數據數據標準化并上鏈H I S圖1 4 可信醫療保險報銷協作鏈方案設計通過查詢是否存在就診記錄,分類處理需求。一是保險公司通過代理對接情況;二是保險公司直接對接情況。最后對于數據有糾紛的部分進行數據糾紛處理。3.4.4 智慧健康城市產業:醫藥研發和裝備運營管理3.4.4.1 醫藥研發新藥研發主要包括藥物發現、臨床前研究、臨床研究以及審批與上市4 個階段。一是藥物發現階段主要涉及疾病選擇、靶點發現和化合物合成;二是臨床前研究階
160、段則以化合物篩選、晶型預測、化合物驗證為主,包括藥物的構效關系分析、穩定性分析、安全性評價和藥物代謝動力學分析等;三是臨床研究階段以患者招募、臨床試驗和藥物重定向為主,涉及用藥方案、藥效試驗、患者觀察記錄、優化改進等;審批與上市階段最主要是政府藥品主管機構對藥企研發的新藥進行審批,是新藥流入市場的最后關頭。從新藥研發的流程可以看出,一款藥物從靶點發現到批準上市所經歷的復雜過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因此,將A l 應用于新藥研發的各個環節,使技術加速科研分析,從而提高研發效率,降低研發時間,減少研發費用,成為A l 落地醫療行業的一個熱點領域。數字技術賦能未來智慧健康城市發展模式45
161、?研究報告?AI?10?5?AI?1?30?AI?VINA?GROMACS?COVID-19?22?10.7?5?COVID-19?AI?AI?AI?VINA?GROMACS?15?15?12.1/6.14/6.18?+?+?+?+?“N”“3”“1”?科研院所?基因檢測機構藥物藥物研究機構研究機構藥物研究機構?物研究機構醫藥公司?GCP?4 5數字技術賦能未來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研究報告從目前行業來看,比較常見的場景包括:靶點發現、化合物合成、化合物篩選、晶型預測、患者招募和藥物重定向等。如,基于鵬程神農平臺的生物制藥大模型,采用A l 算法1 0 分鐘可生成5 種抗菌肽結構,預計通過A l 輔
162、助1 年可生成3 0 萬種;華為云醫療智能體平臺提供抗癌藥物敏感度預測、抗癌靶基因敏感度預測、抗癌藥物協同組合及抗癌藥物毒性預測等多個藥物研發A l 模型,并對藥物研發相關軟件進行加速(如V I N A,G R O M A C S),可支持用戶利用云上資源快速進行藥物篩選及預測等。在應對C O V I D-1 9 過程中,通過華為云計算海量計算資源和加速版軟件,原需2 2天的百萬藥物分子虛擬篩選可在1 0.7 小時內完成。華為云聯合科研團隊從上萬種臨床藥物中快速篩選出了5 種潛在有效的C O V I D-1 9 藥物,對于A l 賦能醫藥研發,技術加速了科研分析。華為云醫療智能體平臺是華為云醫
163、療智能體開發的基于大數據、A l 及云計算等前沿技術,針對基因組、藥物研發和醫療影像的綜合性醫療研發云平臺。平臺提供大量的相關流程、工具鏡像及數據資源,并且整合了基因及藥物兩個知識圖譜,是一站式的醫療研發云平臺,結合華為云計算海量計算資源和加速版軟件,洛匹那偉被寫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此外,平臺提供多個藥物研發A l 模型,如抗癌藥物敏感度預測、抗癌靶基因敏感度預測、抗癌藥物協同組合及抗癌藥物毒性預測,并對藥物研發相關軟件進行加速,如V I N A,G R O M A C S,可支持用戶利用云上資源快速進行藥物篩選及預測等。詳見圖1 5。靶點發現藥物設計優化臨床研究城市優勢
164、藥物合成評估科研院所“N”藥物研究機構藥物研究機構醫藥公司實驗室1.政策優勢真正解決數據打藥物研究機構藥物研究機構基因檢測機構G C P通難題,機制+接口:通過政策和立法,快速打通各委辦基因組分析藥物研發臨床研究局抗疫數據1 1 3 1 1基因檢測組學A l 化新靶點蛋白質預測新冠影像宮頸癌2.豐富實戰經驗沉淀數字化作戰平臺,效率+低成本:外A l 加速多組學分析藥物篩選標志物識別腦科學表型預測防輸入巨大壓力,通過1 2.1/6.1 4/6.1 8 等抗疫經驗,提升抗疫作戰效率3.科技優勢做強抗疫產業,開放平臺A l+醫藥保護城市+賦能全球:激發信聚集生態力量使能行業創新醫療智能體息技術+基因
165、技術+醫藥技術+醫療器械+抗疫輔材公司的醫療A l充沛算力資產市場行業數據能動性,形成科技抗疫產業一次開發靈活數據接入多端部署高效數據傳輸行動建議:結合城市情況,與衛健委交流基礎,落實總體規劃與實施計劃,項目計劃圖1 5 以某市為例建設創新藥研發基地數字技術賦能未來智慧健康城市發展模式4 6 3.4.4.2 裝備運營裝備運營管理是將智慧健康城市中的各種運營設備和醫療設備等的位置定位、工作狀態管理、調配和維護進行智能共享,小到個人的可穿戴設備,大到醫療機構的檢驗設備,基于物聯網、大數據、5 G 和區塊鏈等構建互聯網裝備運營平臺,發揮“聯接+計算+智能”優勢,提高設備使用率,建立設備科學評價體系,
166、降低設備故障率,實現區域內醫療裝備可視、可查、可管,對關鍵績效指標、重點醫療數據進行監測,為管理層提供決策參考,真正實現全景可視化管理;促進以患者數據為中心的數據共享,提升醫院和社康機構協同服務能力,實現跨醫療機構間無縫共享和流轉,推動產業協同。詳見圖1 6。提高設備使用率 建立設備科學評價體系 降低設備故障率智慧管理設備位置定位設備工作狀態管理設備共享調配成本效益核算及提升預測性維護W-F i 6C P EA PA R 5 0 2更簡單:W F i 無感接入更智能:雙發選收,應用加速更安全:安全二次認證,數據溯源醫療設備C TM R ID S A呼吸機心電監護儀輸液泵血氣分析儀行動建議;共同
167、研討樣板點建設方向與思路,制定產業協同與標準推廣計劃圖1 6 醫療設備運營管理平臺方案圖47?1?X?CT?400?LIBERATE?2?30Mb/s?AGGREGATE?3?6?AKI?4?5G?5?6?7?17?18?17?01020307060504?AI+OpenHarmony?500?SHARE?30Mb/s?AGGREGATE?PD1PD2LEDLEDG1IR1R1G2IR2R2?400?LIBERATE?94%?6?AKI?ANALYZE?OpenHarmony4 7以業務實踐視角,通過打通互聯網裝備運營平臺,進行大數據管理形成閉環生態體系。(1)醫療設備智能物:通過X 射線機、
168、C T 掃描儀、監護設備等4 0 0 類醫療設備進行無線物聯,實現醫療設備的遠程聯動,實現醫療數據L I B E R A T E 采集。(2)多源異構數據湖:以3 0 M b/s 的速度收集個人生命體征時序數據,并進行A G G R E G A T E 聚合。(3)生命體征人工智能:根據收集生命體征數據預測6 小時A K I 準確率,并進行智能分析。(4)基層醫療衛生機構5 G:通過系統聯接各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數據上傳云平臺進行數據協同和業務協同。(5)健康產業集群:采用移動穿戴設備進行生理指標數據采集,收集到的數據進行互聯網服務,加之新藥研發和操作系統的整合形成健康產業的集群。(6)新藥研
169、究:通過平臺貫穿化合物篩選、藥理作用評估、研發、患者招募、檢驗及生產等方面始終。(7)健康監測:對于人群的脈搏、血樣、心電、體溫及體成分進行全流程監測。詳見圖1 7。閉環打通“聯接+A l+O p e n H a r m o n y 生態+大數據+醫療器械l o T 平臺等”科技要素醫療健康設備醫療設備監測智能物于若物肝L B E R A T E 采集脈搏血氧心電體溫體成分化合物晶型制劑優化臨床檢驗多源合成試驗0 20 6新藥3 0 M b/s異構生命體征研究A G G R E G A T E數據湖時序數據靶點藥物批量聚合發現篩選評估招募重定向生產0 4生命健康O p e n9 4%體征產集業
170、H a r m o n y預測6 小時人工群A K I 準確率智能A N A L Y Z E 分析生理指標終端采集互聯網服務新藥研發操作系統基層醫療機構5 G5 0 0邊緣站點三大協同S H A R E 協同建議:圍繞“大健康”構建產業集群帶,打造產業數字化轉型最佳示范圖1 7 設備運營管理全平臺生態鏈示意圖以醫院管理視角,對總體態勢、醫療質量、業務分析、科室分析和院區管理等線上聯接管理。在資產管理方面,對醫院資產從采購、使用效率、成本和效益、維修和維護、保費評估等方面進行全生命周期的精細化管理,實現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可視化自動化管理、基礎設施聯動、智能派單、病患檢測費用結算、檢測報告互認等
171、;支持從單機效益、預防性維護、設備報修、故障維修、設備盤點、數據分析等方面精細化管理,并為管理者保費、購買、選擇設備等決策提供依據。詳見圖1 8。4 8提高設備使用率建立設備科學評價體系降低設備故障率智慧管理設備位置定位設備工作狀態管理設備共享調配成本效益核算及提升預測性維護W-F i 6C P EA PA R 5 0 2更簡單:W I F i 無感接入更智能:雙發選收,應用加速更安全:安全二次認證,數據溯源醫療設備C TM R ID S A呼吸機心電監護儀輸液泵血氣分析儀場最應用人員熱力圖,防疫防控,安全運營場景:醫院就醫人數眾多,容易發生踩踏等聚集引起的意外事件人員行為分析,異常行為提前預
172、管。方案:人員熱力圈告警,精準進出人數統計場最:發生如人員倒地、打架斗駁、物品遺留以及重點人員高崗等各類異常行為5 ?;?、醫療廢棄物管理:方案:智能化算法及應用,對人員異常行為堅守安全底線,防止交叉感染分析報警場最:醫療系統應加強?;返墓芾鞡方案:基于R F I D 和G P S 技術,提升醫院精人員全軌跡追蹤細化管理水平實現人員“來有影,行有蹤,去有跡場景:系統化全面布控,人員往來通常需要8消防設備:火雪G I S 可視化、實時化監測在事后通過人工分析軌跡、場景:存在監測和預警未統一管理、火災發方案:通過“人檢識別”對特定人員進軌跡現不及時、定位不準確迫蹤,異常行為發生時進行及時預警方案
173、:消肪設備位置可視化,在G I S 地圖中按分類顯示消防設備的點位、綿號資產管理: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資產精細化管理水平場景:資產管理粗放,配置不平衡,資產維護困難,成本高方案:設備全生命周期的精細化管理圖1 8 智能醫療設備管理(面向管理者)場景應用493.4.5?18?COVID-19?COVID-19?19?20?21?5G?5G?5G?5G?5G?3.4.5.1?3.4.5.2?4 9面向管理者的智能醫療設備管理場景應用方案如圖1 8 所示,可使設備管理高效、便捷和低成本。本地構建獨立自主的設備全數據應用平臺,可完全避免數據外泄的安全風險,為后期健康醫療大數據融合應用與智能應用提供
174、標準化數據基石。3.4.5 智慧公共衛生管理與服務3.4.5.1 依托數字技術賦能智慧健康城市提升突發公共事件和大流行的應急救治能力在以城市為戰場的應對C O V I D-1 9 過程中開啟了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治理模式的重大變革。一是依托信息技術賦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精準治理。首先,建立了統一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系統,涵蓋疫情防控“一張圖”、核酸檢測、物資管理、城市大腦的視頻融合和聯動等板塊。此次C O V I D-1 9 大流行具有突發性、意外性、群體性等特征,面對此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政府聯合高新技術企業建立全方位的、綜合性的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全面、先進、權威、系統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175、應急指揮系統,將市級、區級、街道工作人員、三人小組等納入指揮調度體系,實現精準應災,將指揮調度指令直通基層應急責任人,積極落實群防群控措施,實現對重點醫療行為、重點人群(含高風險行業人群)、重點場所、重點物品等的實時監測,并利用大數據模型開展分析研判,做到科學、安全、快速處置,為主管部門科學決策物資投放和管控手段提供支撐。詳見圖1 9、2 0、2 1。其次,人工智能、5 G、大數據等新興信息技術在疫情防控中發揮重要作用。如,華為聯手中國電信,完成了武漢火神山醫院首個遠程會診平臺的網絡鋪設和設備調試,通過5 G 遠程視頻連線優質醫療資源,使解放軍總醫院和火神山醫院可以實現5 G 網絡遠程會診等。
176、武漢協和醫院利用5 G 智能醫護機器人,幫助醫護人員執行導診、消毒、清潔和送藥等工作,助力病區醫護人員減少交叉感染,提升病區隔離管控水平。廣東、福州等省市采用大數據、5 G、人工智能等技術構建互聯網醫院平臺,將醫療資源向線上轉移,引導市民有序就醫,并且進行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知識宣教。3.4.5.2 依托數字技術賦能智慧健康城市提升個人隱私保護體系,完善國家頂層設計健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管理的個人隱私保護體系,增強安全保障健全疫情信息管理的個人隱私保護體系,需從法律和技術兩個維度加強數據治理安全保障。一方面,應根據治理狀況、安全基礎和大數據業態加快出臺面向國家治理應用領域的大數據政府
177、規章或規范性法律文件,以填補有關數字技術的專門法規存在的法律空白;另一方面,要提高積極防護意識,在數據采集、存儲、傳輸及應用的過程中,不僅要確保大數據可信,也要確保大數據可控、可管,同時,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信息的個人隱私保護體系,確保各行動主體的活動符合法治秩序和倫理道德要求。5 0建立國家級治理數據中心,完善頂層設計,需構建與大數據社會相匹配的多元化治理體系。2 0 1 9 年1 0 月,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手段進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規則,推進數字政府建設。2
178、0 2 0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進一步強調,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加強數據有序共享,依法保護個人信息。一方面,應當建立關于國家級治理大數據應用的標準體系和法律法規,實現對電子政務數據采集、傳輸和存儲等的規范化管理,保障政府數據的“脫敏”及利用在安全合理的范圍內,更好地發揮政府數據賦能作用;另一方面,要建立統一的公共治理數據中心,以現有的數據資源及數據庫為基礎,根據后疫情時代下政府部門與社會發展的相互關系,建立面向公共治理的數據中心,解決政府與政府、政府與社會之間信息系統橫向存在的共享壁壘等問題,促進大數據技術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過程中的運用,
179、提升國家治理的決策水平。市級工作人員區級工作人員街道工作人員三人小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系統數據服務全市統一供數體系管理制度規范數據治理+數據服務數據標準規范以對象為中心全量歸集全生命周期管理全方位共享應用全程目錄管理疫情防控數據底座大數據平臺基礎信息庫政務網政務云基礎設施圖1 9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協同體系5 1現場調查、處置干預引導自行前往發熱門診就診發熱伴呼吸道癥候群處置三人小組發現風險疾控新冠肺炎指揮調度系統追蹤管理,追蹤上報任務分發中心發熱出疹癥候群疑似高危早發現提醒醫院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分析研判流行性感冒分析發熱末就診人員數據人體預警信號群體預警信號發熱出血癥候群癥狀抽取登革熱癥
180、狀標注數據比對風險識別模型預警模型腹瀉癥候群重點關注的醫療行為重點關注人群、場所、物品燒監測手足口病發熱門診等就診藥店購藥學校藥店購藥腦炎腦膜炎癥候群疫苗接種核酸檢測機場、火車站等養老機構、交通場所羈押場所等感染性腹瀉圖2 0 疫情防控圖疫情管理場景圖住所集中居住進出體溫查驗上下班統一轉運進出體溫查驗上崗人臉核驗工作行為監測現狀:各單位通過手工、自建系統形式單獨管理名單全量入庫數據實際檢測異常即時預譽全市統一調度各行業風險從業人員對接各行業營理系統,預設監測規則,異常壓實主體責任,違規名單全量入庫健康數描實時采集即時預警行為督辦到位圖2 1 高風險行業從業人員全流程閉環管理示意圖52?22?9
181、073?90%?7%?3%?4-2-1?22?3.4.6?5 23.4.6 智慧健康城市醫養結合現階段中國基本的養老保障方式是“9 0 7 3 養老模式”,即9 0?年人居家養老,7?年人社區養老,3?年人機構養老,以家庭照護為代表的傳統長期照護模式占主導地位,但是目前“4-2-1”家庭結構模式、居住方式的空巢化等因素使我國傳統長期照護模式難以為繼。破解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及長期照護模式脆弱化的難題,滿足越來越多的老年人的照護需求,采用技術手段和智慧發展思維,讓“醫”和“養”更深層次的結合起來,是解決養老問題的重要舉措。醫養結合的重點在于場景庫和解決方案庫的構建,難點在于失能老人的敏捷養護?;?/p>
182、養老大數據的分析和理解推理,智慧養老系統在后臺分情景、分階段構建覆蓋絕大多數養老實境可能的場景庫和解決方案庫,在此基礎上,結合實時生理監測系統和新一代人機協同機器人,實現覆蓋生活管理、社交管理、情感管理、失能養護、醫養結合全方位的敏捷響應養老陪護。利用深度學習、計算機視覺、生物識別等技術構建大數據系統平臺,在服務上針對居民的實際需求建立合理高效的醫養結合模式。平臺通過數據管理及分析,為主管部門政策補貼等提供數據參考依據;通過資源鏈接及整合,提高服務效率,方便老人生活;通過管理監管功能,提升上門服務標準,規范上門服務行為,提升服務對象的獲得感及幸福感,打造出專業的醫養服務體系、一體化的醫養管理體
183、系、健全的醫養服務體系,著力構建醫養結合服務新模式。詳見圖2 2。醫療養老基于現在的I T 及革新技術,著力預防及自理式支持服醫養提供高品質、高精度的系務,預防重癥疾病,提升結合統、解決方案等服務。健康壽命。平臺包含了醫養結合老人評估系統、醫養結合服務呼叫系統、醫養結合服務管理系統、醫養結合服務監管系統圖2 2 醫養結合示意圖?04數字技術賦能下0 4智慧健康城市評價體系?研究報告?54?4.1?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研究報告數字技術賦能未來5 4評價體系設計原則智慧健康城市并非靜態的機制安排,而是復雜、長期的系統活動,結合智慧健康城市發展模式架構圖從基礎設施、數據治理開放和智慧應用方面提出基于過程
184、和成效雙重考慮的智慧健康城市發展評價體系設計原則,包括:適宜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的智慧環境。為強化智慧健康城市發展出臺的國家層面智慧健康城市建設方案。闡明智慧健康城市的推進思路、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等。加強國家和省市縣各層面的體制機制建設,搭建上下聯動、橫向暢通的智慧健康城市組織推進機制,各地建設跨部門協調機構,協同推進智慧健康城市相關工作。強化評價監測引導等。推進公共服務公平普惠。將全生命期健康管理、智慧醫療服務、智慧公共衛生管理與服務、智慧健康城市產業、智慧醫保服務、智慧健康城市文化與素養等與信息技術結合,加快實施信息惠民工程。支撐建立精細化社會管理體系。深化智慧健康城市數據融合應用。
185、著力推進城市數據匯聚,構建高效智能的城市中樞和透明政府。積極推動健康醫療大數據的應用發展。將健康醫療大數據作為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和重要生產要素,出臺系列政策部署,為健康醫療大數據發展提供良好政策環境。積極推動健康醫療大數據采集存儲、組織整合、挖掘協同與互操作等技術突破。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加快建設國家和省級人口健康信息平臺以及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推動政務平臺互聯互通與醫療大數據資源開發共享。優化智慧健康城市生態。通過政府引導,鼓勵政企合作、多方參與,創新智慧健康城市建設運營模式,實現智慧健康城市建設項目的可持續健康運營,著力提高民眾體驗的滿意度。依托城市統一公共服務信息平臺建設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系
186、統,拓展社會管理和服務功能,發展面向家政、養老、社區照料和病患陪護的信息服務體系,為社區居民提供便捷的綜合信息服務。加快建設智能化基礎設施,完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促進信息網絡智能化、泛在化和服務化,促進通信移動化和移動通信寬帶化,推動計算、軟件、數據、連接無處不在。加快推進基礎設施的智能化。建立現代化產業發展體系。運用現代信息化手段,加快發展信息服務業,鼓勵信息系統服務外包。數字技術賦能下智慧健康城市評價體系55?研究報告?2018?2018?3?14?39?23?1?4.2?23?1?%?IPV6?%?%?%?%?%?%?%?%?%?%?%?%?5 5數字技術賦能未來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研究報告
187、數字技術賦能未來智慧健康城市評價體系評價體系參考源:參考世衛組織指標體系、國際城市聯基礎設置環境基礎設施層盟評價框架、全球開放數據評估體系、全國健康城市評價信息安全環境信息系統環境指標體系(2 0 1 8 版)新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2 0 1 8)等評價體系,并結合政務數據開發共享數據安全法政策機制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條款。統籌機制數字技術管理機制賦能未來數據層運營機制評價對象:區域智慧健康城市建設。智慧健康數據治理城市評價數據服務體系評價指標:以智慧健康城市發展架構整體設計為指引,評健康水平價體系分為“基礎設施層”、“數據層”、“應用層”三個可健康生活量化維度,涉及3 類一級指標、1 4 類二級
188、指標和3 9 個三應用層健康服務級指標,詳見圖2 3、表1。健康保障健康產業圖2 3 數字技術賦能未來智慧健康城市多維度評價體系層次關系圖表1 數字技術賦能未來智慧健康城市多維度評價體系指標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三級指標移動寬帶網絡城市覆蓋率(%)基礎設施環境衛生健康相關政府網站I P V 6 改造完成率(%)物聯網城市覆蓋率(%)通過計算機安全等級保護二級以上測評的衛生健康機構覆蓋率(%)信息安全環境衛生健康領域建成安全可控可擴展的區塊鏈底層基礎服務平臺覆蓋率(%)實現同城雙活、同城災備的衛生健康機構覆蓋率(%)基礎區域主要衛生信息平臺國家衛生健康信息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測評四級甲等及以上通過設施
189、層完成率(%)醫院信息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測評四級乙等及以上通過完成率(%)三級醫院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四級及以上通過完成率(?二級醫院電子病歷系統應信息系統環境用水平三級及以上通過完成率(%)醫院智慧服務分級評估二級及以上通過完成率(%)三級醫院智慧管理分級評估三級通過完成率(?二級醫院智慧管理分級評估二級通過完成率(%)數字技術賦能下智慧健康城市評價體系?研究報告?56?+?/?%?%?%?%?/?智慧健康城市發展研究報告數字技術賦能未來5 6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三級指標智慧健康城市的總體性政策和數據管理、數據標準、數據安全、“互聯網+醫療健康”等政策機制各方面的政策頒布情況與智慧健康城市發展
190、相關的各類辦公室、部門,為推動智慧健康城市發展而成立的領導小統籌機制組、管理部門網站等,與智慧健康城市相關的行業協會、產業聯盟、促進會等管理機制是否將智慧健康城市建設納入政府績效考核是否開展政企合作建設智慧健康城市數據層運營機制是否制定醫療健康數據采集、匯聚、處理、分析、利用、共享、發布、運營、支撐等規章制度/標準規范數據治理醫療健康數據時間性、數量性、準確性、完整性以及標準化結構化衛生健康數據集開放比例(%)數據服務檢查檢驗結果區域互認覆蓋率電子健康卡、醫保電子憑證、金融支付碼等“多碼融合”機構覆蓋率人均預期壽命(歲)健康水平人均健康預期壽命(歲)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接受健康管理人數(人)
191、健康生活常住人口簽約續約率(%)可穿戴式、便攜化、居家型健康監測設備和健康管理設施覆蓋率(%)健康醫療服務效率和質量提升情況(電子病歷普及率、線上預約率、門診健康檔案調閱率、線上問診率、檢查檢驗線上預約、檢查檢驗結果線上查詢)“醫后付”、“無感付”等便民場景建設與應用情況衛生健康政務服務事項“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情況(統一電子證照使用率、健康服務一站式辦理率、網上統一入口率)應用層推進優質資源均衡布局情況(遠程醫療平臺建設率、醫療聯合體平臺建設率)醫保線上結算比例基于區域健康醫療大數據開展醫?;鹬悄軐徍饲闆r開展在線繼續教育培訓數量(次/年)基于區域健康醫療大數據開展臨床科研項目數量
192、健康保障基于區域健康醫療大數據開展公共衛生智能監測情況基于區域健康醫療大數據開展醫療服務監測情況醫療衛生監管執法智能化管理率政企合作對區域健康醫療大數據開發數量健康產業通過區域健康醫療大數據孵化企業數量數字技術賦能下智慧健康城市評價體系57?1?,?,?,?,?,?.?J.?,2020(11):68-70.2?.?2020?R/OL.(2021-10-09)2022-04-06.https:/ 1 吳潔,張勝雷,鄭云梅,李倩,趙海龍,張良波.智慧城市頂層設計之健康城市頂層設計規劃探究以榮成為例 J .中國建設信息化,2 0 2 0(1 1):6 8-7 0.2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中國發展報告
193、2 0 2 0: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和政策 R/O L .(2 0 2 1-1 0-0 9)2 0 2 2-0 4-0 6 .h t t p s:/w w w.c d r f o r g.c n/l h x m d t/5 7 8 6.h t m.3 人民日報整版解讀:“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E B/O L .(2 0 2 1-0 1-0 4)2 0 2 1-1 1-0 4 .h t t p s:/b a i j i a h a o.b a i d u.c o m/s?i d=1 6 8 7 9 0 9 8 9 4 0 1 7 0 1 2 0 8 0&w f r=s p i d
194、 e r&f o r=p c.4 上海師范大學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上海華夏社.2 0 1 8 年中國健康城市研究報告 M .上海教育出版社,2 0 1 8.5 深圳市光明區人民政府.深圳市光明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光明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E B/O L .(2 0 2 2-0 1-2 7)2 0 2 2-0 4-0 6 .h t t p:/w w w.s z g m.g o v.c n/a t t a c h m e n t/0/9 4 5/9 4 5 7 3 8/9 5 4 7 0 7 4 p d f 6 唐斯斯,張延強,單志廣,王威,張雅琪.我國新型智慧城市發展現狀、形勢與
195、政策建議 J .電子政務,2 0 2 0(0 4):7 0-8 0.7 韋顏秋,李瑛.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邏輯與重構 J .城市發展研究,2 0 1 9,2 6(0 6):1 0 8-1 1 3.8 國際關系行為體.百度百科 E B/O L .(2 0 1 6-1 2-2 8)2 0 2 2-0 4-0 6 .h t t p:/b a i k e.b a i d u.c o m/l i n k?u r l=8 k j 7 B w 6 T 8 h J B r d i K Y 7 D z Q i-v x E Y U 5 W _ 2 I B G O E 3 6 P N z U e P I A F h
196、M f 1 D _ 1 6 E h V z W-4 8 C S f 0 r Q w 8 h W 1 T I G b J i r 1 m 9 E y-Q p _ k o-F 6 V Y r a _ U z d H t S I I N S C Z 9 r C m 2 5 K P 1 6 M 9 1 K y x X i 4 j z x _r N Z M b b C p a X N N H a.9 馬祖琦.健康城市與城市健康:國際視野下的公共政策研究 M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 0 1 5.8.1 0 薛兆豐.薛兆豐經濟學講義 M .北京:中信出版社,2 0 1 8.7:4 9-5 1.1 1 馬
197、琳,鄭英,王璐.基于國際規范內化理論的我國與W H O 合作發展思考與建議 J .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 0 1 6,(5):3 3 9-3 4 2.1 2 呂書紅,盧永.我國健康城市建設面臨的機遇實施對策分析 J .中國健康教育,2 0 1 7,3 3(1 1):1 0 2 8-1 0 3 1.1 3 代濤.健康醫療大數據:理論與應用 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 0 2 1.7.1 4 華為提供技術支撐火神山醫院首個遠程會診平臺將投入使用 E B/O L .(2 0 2 2-0 2-0 2)2 0 2 2-0 4-0 6 .h t t p:/w w w.c e n a.c o
198、 m.c n/i n d u s t r y n e w s/2 0 2 0 0 2 0 2/1 0 4 4 9 6.h t m L.2 0 2 0-0 2-0 2.1 5 陸杰華,姚克勤,杜鵬.深圳人口與健康發展報告(2 0 1 9)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 0 1 9.1 0.1 6 楊松旺,張安,何國忠.健康城市理念背景下上海智慧健康小屋發展路徑研究 J .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 0 2 1,3 7(0 5):5 6 7-5 7 0.?5817?.?J.?,2020(15):54-57.18?.?:?J.?(?),2020,22(03):76-82.19?.?J.?,2020(04
199、):52-53.20?,?.?J.?,2020,36(06):44-49.21?,?,?.?J.?,2019(S1):150-154.22?.?J.?,2018(36):70-71.23?.?J.?(?),2018,48(03):74-82.24?.?J.?,2017,19(04):24-25.25?.?J.?,2017(04):1-2.26?,?,?.?J.?,2016,2(09):29-32.27?,?.?J.?,2016,2(09):37-41.28?,?.?J.?,2016,2(06):27-31.29?.?J.?,2015(18):27-32.30?,?,?.?M.?:?,2021.
200、10.31?.?2018-2019?M.?:?,2019.12.32?,?.?M.?:?,2021.6.33?.?J.?,2021(11):62-71.34?,?,?.?J.?,2021(03):66-71.35?.?J.?,2020(04):149-156.36?,?,?.?J.?,2018,38(09):1140-1143.37?,?.?J.?,2017(02):75-85.1 7 徐振強.建立健康城市長效模式 J .中國建設信息化,2 0 2 0(1 5):5 4-5 7.1 8 鄧毛穎.危機與轉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的城市應對思考以廣州為例 J .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 0
201、 2 0,2 2(0 3):7 6-8 2.1 9 李柏彥.應對嚴峻疫情需要加快健康城市建設的步伐 J .求賢,2 0 2 0(0 4):5 2-5 3.2 0 唐源琦,趙紅紅.空間聯動發展和城市“升維”規劃管治研究對城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規劃思考與應對 J .規劃師,2 0 2 0,3 6(0 6):4 4-4 9.2 1 華亦雄,李春梅,劉斯靜.健康智慧城市的發展現狀及特點研究 J .江蘇建筑,2 0 1 9(S 1):1 5 0-1 5 4.2 2 何楊.寧波加快智慧健康城市建設對策 J .全國流通經濟,2 0 1 8(3 6):7 0-7 1.2 3 黃國武.健康中國背景下我國健康城市
202、發展研究 J .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 0 1 8,4 8(0 3):7 4-8 2.2 4 戴旭志.健康城市戰略與智慧城市 J .城市管理與科技,2 0 1 7,1 9(0 4):2 4-2 5.2 5 張詠南.健康管理遇到智慧健康 J .健康管理,2 0 1 7(0 4):1-2.2 6 辛艷姣,項莉,金新政.智慧健康行業發展路徑分析 J .智慧健康,2 0 1 6,2(0 9):2 9-3 2.2 7 張博文,金新政.智慧健康系統評價指標研究 J .智慧健康,2 0 1 6,2(0 9):3 7-4 1.2 8 張博文,金新政.智慧健康服務模式研究 J .智慧健康,2 0 1
203、 6,2(0 6):2 7-3 1.2 9 單志廣.我國智慧城市健康發展面臨的挑戰 J .國家治理,2 0 1 5(1 8):2 7-3 2.3 0 劉治彥,叢曉男,丁維龍.中國智慧健康城市 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 0 2 1.1 0.3 1 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部際協調工作組.新型智慧城市發展報告(2 0 1 8-2 0 1 9)M .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 0 1 9.1 2.3 2 吳士勇,胡建平.全民健康信息化調查報告:區域衛生信息化與醫院信息化 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 0 2 1.6.3 3 張騏嚴.上海超大城市治理模式的數字化、精細化創新 J .科學發展,2 0
204、2 1(1 1):6 2-7 1.3 4 莊廣新,方可,王妍.新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J .信息技術與標準化,2 0 2 1(0 3)6 6-7 1.3 5 高璇.我國新型智慧城市發展趨勢與實現路徑研究 J .城市觀察,2 0 2 0(0 4):1 4 9-1 5 6.3 6 李坦英,黃凱,俞雙燕.醫養結合背景下智慧社區養老服務體系構建研究 J .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 0 1 8,3 8(0 9):1 1 4 0-1 1 4 3.3 7 房毓菲,單志廣.智慧城市頂層設計方法研究及啟示 J .電子政務,2 0 1 7(0 2):7 5-8 5.38?,?.?J.?,2019(22):1
205、31-132+139.39?,?.?J.?(?),2021,2(03):1-12+186.40?,?,?.?J.?,2018,38(10):126-131+141.41?.?J.?,2022(Z1):17-22.42?,?,?,?,?,?,?.?J.?,2018,34(05):166-171.43?,?.?J.?(?),2016,31(05):60-64.44?,?.?7?J.?,2019(07):133-136.45?J.?,2021,40(07):2+1.46?J.?,2020(12):32-34.47?,?,?,?,?,?,?.?J.?,2020,34(07):5-7.48?,?,?,?
206、.?12320?J.?,2021,37(08):709-713.49?.?J.?,2021(06):68-70.50?J.?,2021(03):8-10.51?,?,?.?J.?,2019,14(01):10-13.52?,?,?,?.?J.?,2021,6(06):364-374.53?,?.?49?J.?,2021,22(06):67-79.54?EB/OL2022-05-26 http:/ http:/ 3 8 戴振華,丁緒武.上?!爸腔鄢鞘小苯ㄔO的成效、問題及對策建議 J .經濟研究導刊,2 0 1 9(2 2):1 3 1-1 3 2+1 3 9.3 9 武英濤,付洪濤.全球城市數字
207、化轉型的典型案例分析及對上海的啟示 J .全球城市研究(中英文),2 0 2 1,2(0 3):1-1 2+1 8 6.4 0 張長亮,韓雪雯,李竟彤.大數據背景下中國與新加坡智慧城市建設比較研究 J .現代情報,2 0 1 8,3 8(1 0):1 2 6-1 3 1+1 4 1.4 1 顧清揚.智慧城市與智慧治理:新加坡案例 J .科技與金融,2 0 2 2(Z 1):1 7-2 2.4 2 張靜靜,王釗齊,周衛紅,鄒萌萌,劉影,李建龍,孫政國.智慧城市數字生態地圖制作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以蘇州市吳中區為例 J .生態經濟,2 0 1 8,3 4(0 5):1 6 6-1 7 1.4 3
208、張彬,鄧富亮.廈門“智慧城市”建設現狀與對策研究 J .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 0 1 6,3 1(0 5):6 0-6 4.4 4 李勛來,張夢琦.健康中國背景下我國健康城市建設水平的比較研究基于副省級城市中7 個示范城市的分析 J .山東社會科學,2 0 1 9(0 7):1 3 3-1 3 6.4 5 以“數”強“康”全面助力深圳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記不斷進取中的深圳市衛生健康發展研究和數據管理中心 J .中國衛生經濟,2 0 2 1,4 0(0 7):2+1.4 6 打造健康中國“深圳樣板”J .健康中國觀察,2 0 2 0(1 2):3 2-3 4.4 7 馬劍平,陳洪
209、恩,梁亞萍,陳嘉興,楊潔,徐珊,王長義.健康中國行動之“慢性病防控體系”在“健康深圳”建設中的作用 J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 0 2 0,3 4(0 7):5-7.4 8 魏曉敏,董悅青,康凱,丁園.“健康上海1 2 3 2 0”微信公眾號受眾的新冠疫情防控知識與行為研究 J .中國健康教育,2 0 2 1,3 7(0 8):7 0 9-7 1 3.4 9 鄔驚雷.實施健康上海行動全方位打造健康之城 J .健康中國觀察,2 0 2 1(0 6):6 8-7 0.5 0 精準施策打造“健康城市”上海樣板 J .健康中國觀察,2 0 2 1(0 3):8-1 0.5 1 譚偉良,卜秋,劉俊賓.“
210、主動健康”促進健康蘇州建設新實踐 J .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2 0 1 9,1 4(0 1):1 0-1 3.5 2 鄒凱,郭一航,向尚,萬震.大數據環境下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保障體系構建研究 J .知識管理論壇,2 0 2 1,6(0 6):3 6 4-3 7 4.5 3 劉曄,陳燕紅.城市競合視角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驅動力研究對4 9 個城市的實證分析 J .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 0 2 1,2 2(0 6):6 7-7 9.5 4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的通知 E B/O L 2 0 2 2-0 5-2 6 h t t p:/w w w.g o v.c n/z h e n
211、g c e/c o n t e n t/2 0 2 2-0 5/2 0/c o n t e n t _ 5 6 9 1 4 2 4.h t m 5 5 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關于印發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 0 2 1-2 0 2 5 年)的通知 2 0 2 1-1 0-2 0 2 0 2 2-5-2 6 h t t p;/w w w.g o v c n/z h e n g c e/z h e n g c e k u/2 0 2 1-1 0/2 3/c o n t e n t _ 5 6 4 4 4 3 4.h t m?CHIMA?名譽顧問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劉輝華
212、為技術有限公司盛凱業務指導顧問中國醫院協會信息專業委員會(C H I M A)主任委員 王才有深圳市衛生健康委二級巡視員林漢城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數據中心主任 游茂中國健康教育中心健康促進部主任、研究員盧永福建省衛生信息協會會長俞建明原福建省衛生健康委信息中心主任M E D I C原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信息中心主任黃刊迪技術指導顧問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李亞子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李昌竹、姜婷、曾玉英、周小紅、呂冰、蔡向峰、雷振華、馬天德、魏濤、唐國軍、謝奕、周恒名譽主編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池慧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肖然主編郭珉江、馬琳、王巍、王紀奎副主編陸春吉、王剛、葉媛、盧克靜編
213、者黃開、李玉勝、喬楠、蘇雅、張堯燁?+86 755 28780808?2022?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深圳龍崗區坂田華為基地電話:+8 6 7 5 5 2 8 7 8 0 8 0 8郵編:5 1 8 1 2 9w w w h u a w e i.c o m商標聲明業H U A W E I,H U A W E I,k 是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商標或者注冊商標,在本手冊中以及本手冊描述的產品中,出現的其它商標,產品名稱,服務名稱以及公司名稱,由其各自的所有人擁有。免責聲明本文檔可能含有預測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有關未來的財務、運營、產品系列、新技術等信息。由于實踐中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可能導致實際結果與預測信息有很大的差別。因此,本文檔信息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要約或承諾,華為不對您在本文檔基礎上做出的任何行為承擔責任。華為可能不經通知修改上述信息,恕不另行通知。版權所有口華為技術有限公司2 0 2 2。保留一切權利。非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書面同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摘抄、復制本手冊內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