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對話北京:2022年北京未來城市交通專題研究報告(64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對話北京:2022年北京未來城市交通專題研究報告(64頁).pdf(64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作為一家聯邦企業支持德國政府實現促進可持續發展領域國際合作的目標。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于2002年1月經北京市委、市政府批準成立。目的是集中全市研究力量,整合各方面的智力資源,系統地研究交通問題。該報告出版由GIZ中德低碳交通合作(CLCT)項目與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共同完成,CLCT項目得到德國政府國際氣候倡議(IKI)的支持。版本說明聯系人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Sebastian Ibold郵件 transition-chinagiz.de編寫人員技術顧問: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全永燊、郭繼孚、顧濤、李春艷主編人員: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梁曉紅、孔昊、高祺、趙浙汐、雷
2、雪琪、徐擎、方冰敏、鐘藝參編人員: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Sebastian Ibold、沈蕾、Vincent Fremery設計/排版北京須鯨壹場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胡昕圖片來源Adobe,P,B,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網址鏈接本文所鏈接的外部網站的內容始終由其各自的出版方負責。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不對這些內容負責。北京,2022發行方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注冊地波恩和埃施波恩,德國聯系方式北京市朝陽區亮馬河南路14號塔園外交辦公大樓2單元5樓郵編 100600 電話+86(0)10 8527 5589傳真+86(0)10 8527 5591郵件 trans
3、ition-chinagiz.de網址 www.mobility.transition-china.org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北京,中國北京市豐臺區六里橋南路甲9號首發大廈A座郵編 100161電話+86(0)10 5707 9900傳真+86(0)10 5707 9800 郵箱 網址 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梁曉紅郵件 對話北京:北京未來城市交通專題研究報告2引言郭繼孚 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院長近年來,世界各國應對氣候變化的進程明顯加快,交通運輸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對實現雙碳目標意義重大??萍嫉目焖侔l展為城市交通轉型帶來了諸多機遇和挑戰。未來城市交通將向何處去,城市交通發展戰略如何重塑以推進未來愿景實
4、現,科技創新如何賦能城市交通高質量發展等問題已經成為擺在城市交通規劃者、建設者、政策制定者、出行服務供應商等多重利益相關群體面前的重要時代課題。為有效應對氣候變化、能源危機、環境污染、交通擁堵、人口結構變化等多重壓力,探討北京未來城市交通發展趨勢,提前儲備未來交通政策、法規等預案,我們與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和德國交通轉型智庫(Agora Verkehrswende)聯合開展了“對話北京-未來城市交通”系列研討會項目。該項目旨在匯集交通、能源、規劃、產業等領域專家,共同探討未來北京城市交通發展愿景和實施路線圖,加快推進可持續的城市交通系統的建立。項目成果將為政府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參考和借鑒。
5、塞藝博 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中德低碳交通合作項目主任要實現巴黎氣候協定目標,交通運輸行業的碳減排面臨重大挑戰。而城市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至關重要,尤其是利用數字化和各類新型科技可有效提高交通運輸效率,推動傳統的公共交通與新型出行服務更好融合。然而,科技本身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我們需要重新全面思考,充分理解交通轉型發展最終將是城市的轉型發展?,F如今,A 和 B 兩地之間路線要解決的并不是到目的地的交通問題。還需要解決公共空間的難題,其成因主要是城市和空間品質不高導致人們駐足品質不高,以及城市交通基礎設施發展的導向。因此,我們需要重新思考,結合城市整體,優化城市公共空間設計,讓空間利用更加高效、
6、可持續,將公共空間打造成更適合居民活動的社交場所,在那里,人們可以聚集、交流,產生良性互動。另一方面,城市轉型發展也需要戰略遠見,將積極效應最大化的同時還要有效控制風險。這需要全社會的參與,以確保城市轉型發展得到全面認可和接受?!皩υ挶本笔俏覀兣c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和德國交通轉型智庫(Agora Verkehrswende)共同發起的系列研討會活動,旨在匯集不同觀點,探討如何讓所有群體出行更便利,讓城市更加宜居。對話北京:北京未來城市交通專題研究報告3目錄1項目背景 12研究方法 33面臨形勢 53.1 城市空間結構 63.1.1 打造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 63.1.2 重塑城市內部空間
7、格局 83.2 人口結構 103.2.1 人口結構及家庭結構變化 103.2.2 打造開放、包容的未來城市交通系統 113.3 科技發展與城市交通 143.3.1 科技驅動城市交通轉型 143.3.2 多智能交通子系統的協同及適應 164北京未來城市交通發展愿景 174.1 綠色交通 194.1.1 公共交通 204.1.2 慢行交通 244.1.3 新能源運輸工具 274.2 智能交通 314.2.1 主要趨勢及挑戰 314.2.2 預約出行 324.2.3 MaaS 平臺 334.2.4 無人駕駛 344.3 共享出行 354.3.1 發展趨勢 354.3.2 出行行為 375結論及建議
8、39參考文獻 43附件 47對話北京:北京未來城市交通專題研究報告2在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大城市在建立可持續及氣候友好型的交通和出行系統方面承受著巨大壓力。電動交通、共享出行、自動駕駛以及基于大數據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統的技術進步為建立更高效、可持續的交通出行系統帶來了機遇。然而,未來城市交通將向何處去,城市交通系統如何更好應對氣候變化,仍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北京是一座擁有超過 2100 萬居民的首都城市,面臨交通擁堵、空間污染等問題,面向未來的可持續城市交通系統亟需構建,以推動我國在 2020 年制定的 2030 年碳達峰、2060 年碳中和雙碳目標的實現。為了探討北京未來城市交通
9、的發展趨勢,探索推動未來交通綠色、可持續發展的主要路徑,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與德國交通轉型智庫(Agora Verkehrswende)聯合發起了“對話北京”研討會活動,并于 2020 年 11 月及 2021 年 6 月舉辦了兩場線下研討會。研討會上,來自行業、政府組織、學術團體的專家就以下三大主題展開討論:(1)未來城市交通發展愿景綠色、智能、共享;(2)未來可持續的城市交通所需關鍵設施和技術;(3)邁向未來可持續城市交通的實施路線圖-政策、法規、建設、治理。在融合了既有相關規劃、研討會專家論點以及問卷調查分析結果的基礎上,編制形成本專題研究報告?!皩υ挶本毕盗?/p>
10、研討會展望了北京未來城市交通發展愿景:未來的北京城市交通將是綠色、智能和共享的。在這一發展愿景下,本報告總結形成了以下十條核心結論和建議(詳見第五章),以期為北京交通發展政策制定以及雙碳目標達成提供支撐。1 北京未來城市交通系統將是綠色、智能和共享的。2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加快推進,亟需構建具有韌性的、多交通方式協同發展的一體化交通運輸網絡,實現提升市內通勤效率、兼顧城際交通需求的雙重目標。3 打造混合型功能區以及 15 分鐘生活圈將成為提升城市品質、降低居民出行總量的有效途徑。4 人口結構及家庭結構變化對城市交通供給提出更高要求,未來城市交通需在提高安全性、可達性、便捷性、舒適性等方面做出更
11、多努力。5 未來公共交通將依然是城市交通的支柱,同時需要與其他出行服務高效銜接。6 交通運輸電動化將在交通去碳化中扮演重要角色,需交通、能源、規劃等部門多方聯動、合力推進。7 數字化、智能化是未來城市交通高效、可持續發展的關鍵。8 實現交通可持續發展沒有靈丹妙藥,多方利益相關者的合作尤為重要。9 實現綠色、智能、共享的未來城市交通發展愿景需要明確的實施路線圖。10 國際交流合作在推動交通可持續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對話北京:北京未來城市交通專題研究報告4本報告主要是基于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的相關研究和“對話北京”系列研討會成果,暢想北京未來城市交通發展愿景,探討未來交通實施路線圖,并為政府部門制定
12、相關政策提供支撐。既有規劃、研究成果梳理:我們收集了國家層面、城市層面以及各類研究機構發布的各類城市空間規劃、交通規劃、慢行專項規劃等成果資料,輔助我們分析未來北京城市空間格局變化趨勢、城市群交通體系構建方向、電動化發展趨勢、無人駕駛及共享出行等新型交通服務相關政策等,為本項目報告撰寫提供重要依據。開展線上問卷調查:為明確北京未來城市交通發展愿景及所需關鍵舉措,本項目專門設計了調查問卷,并于2020 年 11 月開展了線上調查。調查問卷包括五部分,分別是“北京未來城市交通發展愿景”、“城市結構和人口結構變化及對未來交通的影響”、“綠色交通未來趨勢”、“智能交通未來趨勢”以及“共享出行新趨勢”,
13、共有 38 名來自交通、規劃、能源等領域的專家參與問卷填寫。詳細問卷調查信息和主要分析結果請見報告附件。除調查問卷外,我們還舉辦了兩次線下研討會,并針對性的設計了討論題目,例如“在各類新型交通方式不斷涌現的背景下,公共交通供需將發生哪些變化”、“運輸工具電動化面臨的主要機遇和挑戰是什么”、“自動駕駛的實現路徑是什么”等,邀請政府官員、企業代表、高校學者等專家參與,基于線下研討會專家互動討論,總結提煉主要觀點,輔助用于報告分析。對話北京:北京未來城市交通專題研究報告8(圖片來源: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 年-2035 年)根據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 年),未來北京將持續優化城市功
14、能和空間布局,形成“一核一主一副、兩軸多點一區”的城市空間結構(見圖 3-3),著力改變單中心集聚的發展模式,構建北京新的城市發展格局。其中: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區,包括東城區和西城區一主:中心城區,包括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海淀區、豐臺區、石景山區六個區一副:北京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規劃建設區)多點:5 個新城,位于順義、大興、亦莊、昌平、房山 圖 3-3 北京城市空間結構東城區西城區 東城海淀朝陽石景山豐臺西城 城市副中心通州區 一核:核心區 一主:中心城區 一副:城市副中心3.1.2 重塑城市內部空間格局2000 年以來,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北京建成區規模不斷擴大,居民居住地逐漸向外
15、圍分布,但就業地依然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區,城市通勤半徑逐漸擴大,居民平均通勤距離不斷延長,城市交通問題也日益顯現。北京六環內平均通勤距離由 2010 年的 9.5km 增加至 2020 年的 11.1km,城市通勤半徑達到 40km4。本次問卷調查中,專家普遍認為未來隨著北京非首都功能向外疏解,居民通勤半徑和通勤距離還將進一步擴大,城市內部空間結構及出行效率亟需優化和提升,以下三項舉措有望對優化北京城市空間布局、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產生積極作用:(1)優化居住用地布局,促進職住平衡。研究顯示,居民出行強度的大小與土地利用混合程度的高低密切相關。城市用地格局的演變對居民出行距離、出行方式選擇都會產生深
16、刻影響。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 年)中提出未來要優化就業崗位分布,協調就業和居住的關系,推進職住平衡發展,同時完善城市副中心、新城承接中心城區功能轉移的就業政策,引導中心城區人口隨功能轉移,實現新城宜居宜業、職住平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68%的受訪專家認為建設混合型城市功能區是降低出行總量、緩解北京城市交通擁堵的有效舉措(見圖 3-4)。4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和百度地圖,2020 年度全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2020 年 5 月:http:/ 即“以公交為導向的城市發展”,其核心發展愿景是在大容量公共交通沿線形成高密度的土地發展模式,并配合土地混合使用和宜
17、人的步行環境設計,營造出人性化的就業居住空間。新加坡的經驗顯示,TOD 發展模式可有效解決高密度人口地區的城市居住和交通服務之間的矛盾5。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 年)中也明確提出,未來北京要推進公共交通導向的城市發展模式,圍繞交通廊道和大容量公交換乘節點,強化居住用地投放與就業崗位集中,建設能夠就近工作、居住、生活的城市組團。2021 年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了“規劃建設一批軌道交通微中心,推進站城融合發展”6,強調軌道交通與城市功能的有機結合。首批軌道微中心建設有 71 個,涉及朝陽、通州、海淀等 14 個區。軌道交通微中心的建設將使得傳統的軌道交通站點不只是具備交通功能
18、,同時也能滿足市民娛樂、購物、商業等多種需求,推動逐步實現“軌道上的職住平衡”。未來在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城市發展理念指導下,建成區可借助于城市更新行動推廣 TOD 模式,盤活存量土地資源并優化利用;而針對副中心和新城開發建設,也要積極落實 TOD 發展模式,引導城市空間結構優化調整,解決好居住、就業和交通的關系。(3)構建“15 分鐘生活圈”,改善居住生活環境。新冠肺炎疫情下,民眾出行方式選擇受到較大影響,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的可達性受到極大挑戰。全球各大城市重新強調了15分鐘生活圈的重要性,并加快構建支撐“15分鐘生活圈”的交通體系7?!?5 分鐘生活圈”8旨在通過完善居住區周邊商業、教育
19、、醫療、交通、休閑娛樂等配套設施,讓民眾步行 15 分鐘就可以滿足其基本物質與生活文化需求(見圖 3-5)。目前北京市已經在多個典型區域交通綜合治理工作中,將構建“15 分鐘生活圈”作為調控需求、緩解區域交通擁堵的重要舉措,如昌平區立水橋、回龍觀-天通苑地區等。未來北京市可將構建“15 分鐘生活圈”作為區域交通治理的常態化舉措,通過完善區域內配套設施,讓居民步行或騎行 15 分鐘即可便捷享受醫療、教育、購物等服務,減少跨區出行需求,降低小汽車使用強度,以此緩解區域交通壓力。然而,在“15 分鐘生活圈”內居民短距離出行需求將有所增加,因此,應以社區為中心,完善居住地至周邊配套設施的慢行網絡及公交
20、出行系統,打造“公交+慢行”的綠色出行模式。圖 3-4 優化北京城市空間格局的有效舉措15.8%18.4%39.5%65.8%68.4%非首都功能向外疏解(如教育醫療)強化人口規模調控積極培育周邊新城建設混合型城市功能區其他5 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以公交為導向的城市發展,新加坡的 TOD 規劃實踐 EB/OL,http:/ 北 京 市 人 民 政 府,2021 年 政 府 工 作 報 告,2021 年 1 月 23 日 EB/OL,http:/ 李春艷,郭繼孚,孔昊,劉常平,梁曉紅,趙浙汐.疫情期間首都交通運行特征及啟示建議 C,北京:2020 年中國城市交通規劃年會,20208 住
21、房 城 鄉 建 設 部 發 布 國 家 標 準,城 市 居 住 區 規 劃 設 計 標 準,2018 年 7 月 10 日:http:/ 圖 3-5 構建 15 分鐘生活圈對推動交通可持續發展的作用機理學校醫院公園商超就業地區域中心產業園區1515分鐘15分鐘交通樞紐公共交通實現低碳出行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減少跨區、長距離出行需求實現出行方式轉換:遠距離出行采用公共交通,短途出行采用步行、自行車、無人小巴出行減少小汽車使用強度公共交通無人小巴15分鐘住所(1)人口老齡化。北京正面臨著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的挑戰9(見圖 3-6)。截至 2021 年底,北京市 60 歲及以上人口達到 441.6 萬人
22、,占常住人口的 20.2%。老年群體受年齡增長、身體素質變化等因素影響,其出行目的、出行次數、出行方式、出行時間等需求都與年輕群體存在諸多不同,他們對出行便捷性、舒適性、安全性等要求更高。未來城市交通系統的發展將面臨新的要求和挑戰,尤其是無障礙出行環境的創建等。問卷調查顯示,到 2035 年,公共交通、步行將成為老年人最為青睞的出行方式,因而未來無障礙的公共交通出行系統亟需構建,慢行出行品質也需不斷提升。此外,傳統出租車、網約車以及無人駕駛出租車未來也將在滿足老年人出行需求中扮演不可忽視的重要角色(見圖 3-7)。3.2人口結構隨著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自 2017 年以來,北京市常住人口總量
23、已經連續五年呈現下降趨勢。2021 年,北京市常住人口為 2188.6 萬人,較 2020 年減少 0.4 萬人。同時,北京的人口年齡結構及家庭結構也在發生重要變化,在構建未來城市交通系統時需對這些變化加以考慮。本部分主要從人口年齡結構變化及家庭結構變化兩個角度分析未來北京人口變化趨勢、城市交通面臨的挑戰,以及主要應對舉措。3.2.1 人口結構及家庭結構變化9 北京市統計局公布數據,https:/ 圖 3-6 2015 年與 2021 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年齡構成2015年60歲以上老人340.5萬人2021年60歲以上老人441.6萬人85歲及以上55-5960-6465-6970-7475-7
24、980-8425-2930-3435-3940-4445-4950-540-45-910-1415-1920-2420152021 圖 3-7 2035 年北京市老年人出行方式選擇21.0%29.0%39.5%39.5%50.0%55.3%65.8%71.1%老年代步車共享型無人駕駛小巴(8-10人)自行車小汽車無人駕駛出租車傳統出租車、網約車步行公共交通(2)家庭結構多元化。我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21 年北京市家庭戶均規模為 2.31 人,較十年前減少 0.14 人10,家庭戶均規模呈現小型化。同時,自 2016 年 1 月 1 日我國實施“全面二孩”政策11和 2021 年 5
25、月31 日實施的“全面三孩”政策12以來,北京市家庭結構也呈現多元化趨勢。2019 年,北京市二人戶和三人戶家庭戶數占比有所下降,四人戶及五人戶家庭戶數占比有所提高,由 2009 年的 0.09%和 0.05%分別提高到 2019 年的 0.11%和 0.07%13(見圖 3-8)。隨著三孩政策的實施,預計未來家庭結構繼續出現新的變化。隨著家庭結構日趨多元化,家庭出行需求也將趨于多樣化。多孩家庭由于家庭人口數量增加對出行交通工具的安全性、便捷性、10 北 京 市 統 計 局,北 京 市 第 七 次 全 國 人 口 普 查 主 要 數 據 情 況 EB/OL,http:/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
26、施全面兩孩政策 改革完善計劃生育服務管理的決定,2016: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6/01/id/1782985.shtml(全面二孩政策是指所有夫婦,無論城鄉、區域、民族,都可以生育兩個子女的政策。)12 2021 年 5 月 31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并指出,為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13 國家統計局,國家數據 EB/OL,https:/ 圖 3-8 2009 與 2019 年北京市不同人口數家庭戶數占比 0.190.330.330.090.050.220.30.270.110
27、.0700.050.10.150.20.250.30.3520092019一人戶家庭戶戶數占比二人戶家庭戶戶數占比三人戶家庭戶戶數占比四人戶家庭戶戶數占比五人戶家庭戶戶數占比 圖 3-9 未來以家庭為單位的出行方式選擇7.9%18.4%36.8%42.1%47.4%57.9%65.8%84.2%老年代步車自行車步行無人駕駛出租車共享型無人駕駛小巴(8-10人)傳統出租車、網約車公共交通小汽車14 人民網,“二孩”車型成為汽車消費新亮點 EB/OL,http:/ 中國城市中心,我國人口結構變化及其交通影響研究 EB/OL,https:/ 年,以家庭為單位的出行中,將優先選擇小汽車,其次是公共交通
28、、出租車及網約車,而共享型無人駕駛小巴以及無人駕駛出租車也將在滿足未來家庭多樣化的出行需求中發揮重要作用(見圖 3-9)。對話北京:北京未來城市交通專題研究報告13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進一步加深及家庭結構的日趨多元化,民眾對出行便捷性、多樣性、無礙性、包容性、舒適性、安全性的要求也將越來越高,城市交通系統面臨戰略轉型要求。未來城市層面應進一步增加無障礙交通設施供給、完善慢行交通設施、提升交通一體化程度、打造開放包容的智能交通系統,有效應對未來人口結構及家庭結構變化。(1)增加無障礙設施供給,打造面向所有群體的城市交通系統。目前國內部分城市的無障礙設施存在功能不完善、覆蓋面不全、布局不合理、被人
29、為擠占、維護不到位等諸多問題16,無障礙出行環境亟待優化。2019 年,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提出了“到 2035 年,無障礙出行服務體系基本完善”的發展目標,力爭為弱勢群體建設覆蓋面廣、安全性高和連接順暢的無障礙出行服務,這對城市層面加強無障礙環境建設提出了總體要求。同年,北京市發布了北京市進一步促進無障礙環境建設 2019-2021 年行動方案17,對全市的盲道、地下通道、公共停車場等公共交通設施以及公交車輛、出租車、地鐵車輛無障礙環境建設提出明確要求,例如確保無障礙公交坡板、輪椅固定裝置有效使用,實現公交車內外語音和字幕報站,完善站臺緣石坡道以及建設無障礙停車位等。問卷調查
30、受訪專家一致認為未來北京市無障礙基礎設施供給應當持續增加,無障礙出行環境需不斷改善,以有效保障老年群體、兒童群體、殘障人士和其他弱勢群體的基本出行需求。針對既有交通設施,也應持續開展改造工作,打造面向所有群體的包容性城市交通體系,為各類人群自主、安全、方便出行提供便利和保障。(2)完善慢行交通設施,構建連續安全的慢行網絡體系。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 年)提出了“建設步行和自行車友好城市”的總體目標,未來要創造讓居民無需使用機動車也可以便利生活的綠色交通環境。改善城市慢行出行環境也是打造 15 分鐘生活圈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北京市一直秉持“慢行優先,公交優先,綠色優先”的交通發展理念
31、,鼓勵出行結構優化,全力推進慢行交通系統治理工作。2021 年,北京市城市慢行系統品質提升行動工作方案18印發實施,方案尤其注重道路慢行空間的設計,要求加強對非機動車道和步道混行整治,確保慢行出行連續性和安全性。同時持續推進水、路、綠三網融合,打造城市慢行示范區,為居民創造景美路長的慢行出行環境。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未來老年群體將更加偏好短距離出行,對于出行方式的選擇也會更加傾向于步行以及公共交通等綠色出行方式,慢行出行需求將顯著增加,這要求城市規劃和交通部門科學規劃、改造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充分考慮老年群體的出行需求,為老年群體打造更安全、舒適、高品質的慢行出行環境。(3)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
32、化應用創新并行,打造開放、包容的智能交通系統。近年來,北京城市交通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網約車、預約出行、無接觸式支付等日趨普及,無人駕駛出租車也在海淀、亦莊走向應用。這些創新服務形式極大豐富了民眾出行方式選擇,提升了出行效率。然而老年群體及視覺障礙人士在智能手機使用過程中存在諸多困難,目前難以享受智能化帶來的便利性,“數字鴻溝”“智能障礙”等問題日益凸顯。截至2020 年底,北京市 60 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約有 429.9 萬人,預計 2035 年將達到 575 萬,呈現老年人口基數大、增長快的特點19。為進一步推動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2020 年 11 月,國務院辦公廳
33、印發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從國家層面作出統一部署,要求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并行,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20。隨著北京市老齡化程度的進一步加深,3.2.2 打造開放、包容的未來城市交通系統16 人民日報,加快推進無障礙設施建設 EB/OL,http:/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及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進一步促進無障礙環境建設 20192021 年行動方案,2019 年 11 月 22 日:http:/ 北京市人民政府,2021 年北京市城市慢行系統品質提升行動工作方案,2021 年 5 月:https:/ 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
34、委員會,北京市養老服務專項規劃(2021 年2035 年),2021 年 9 月 29 日:http:/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2020 年 11 月 24 日:http:/ 年,全國網上零售額從 27898 億元增長至 117601 億元,網上購物日趨盛行導致城市貨運需求不斷增長21。數據顯示,2012 年全國快遞業務量為 56.9 億件,到 2019 年這一數字已經增長到 635.2 億件,是 6 年前的 11 倍22。2021年北京市快遞服務總業務量累計達到 22.1 億件,較 2015 年的 14.1 億件增長了 56.3%23,未來這一數字有望持
35、續增長。我們問卷調查的受訪專家普遍認為未來城市內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需求以及城市內部貨運需求將顯著增加,這對城市內的物流配送將帶來新的挑戰(見圖 3-10)。此外,寬帶、互聯網以及移動辦公軟件的普及讓遠程辦公成為可能。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遠程辦公、居家辦公有效減少了日常通勤需求。本次問卷調查中,超 7 成受訪專家認為未來遠程辦公將占據一定比例,有望減小高峰時段城市通勤出行需求。從供給側看,隨著各類新型科技及數字經濟的加速發展,城市交通發展模式將由主要依賴人力、設備、資金、能源等傳統生產要素,轉向數據、技術、信息等創新生產要素。交通運輸傳統的定點、定線、定班的供給模式已經難以滿足民眾方便、快捷
36、、多元化的出行需求。按照需求確定運輸方式、運力配置、組織模式、服務手段等與需求互動、更加柔性、適配的供給體系將在未來逐步建立。3.3科技發展與城市交通3.3.1 科技驅動城市交通轉型近年來,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無人駕駛等技術發展迅速,對城市交通帶來了深刻影響。在數字經濟的背景下,城市交通發展模式正發生重要轉變,交通智能化治理水平也在不斷提升。未來如何發揮科技優勢,推動城市交通向綠色、智能、共享方向發展,是城市面臨的重要挑戰。在這一背景下,本章將首先介紹驅動城市交通轉型的主要技術因素,并簡要呈現多個智能交通子系統協同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21 國家統計局,中華人民共和國 2020 年國民經濟
37、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EB/OL,http:/ 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23 北京市郵政管理局,2021 年北京市郵政行業發展統計公報,2022 年 6 月 http:/ 圖 3-11 平臺經濟賦能城市交通治理邏輯平臺運輸服務需求端運輸服務供應端其他相關合作方(2)平臺經濟賦能城市交通治理。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正成為各領域最直接、最關鍵的生產要素。擁有數據獲取能力的數字平臺正在創造新型的供需關系,在交通組織、資源配置和交通治理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4?;陂_放共享的平臺,原先相互獨立的利益相關方,諸如政府、運輸服務供給方、運輸服務需求方以及保險、法律等其他相關合作方,可以跳過繁雜的中間環節,通
38、過平臺直接產生聯系,例如用戶可以通過平臺直接獲取發車時間、到站時間等服務信息,也可以通過平臺獲取車輛擁擠度、道路擁堵情況等實時運行數據,還可以直接通過平臺將需求信息發送至供給方,實現供需信息的實時匹配。提供公交、地鐵、出租車和鐵路服務的運營商可以通過平臺提供實時、準確的信息。由此,城市交通服務系統將得以重組,交通運輸組織效率和治理能效都將顯著提高(見圖 3-11)。圖 3-10 電子商務日趨普及背景下 2035 年城市貨運需求變化92.1%76.3%100.0%增加減少不變城市內部貨運需求跨區域、長途貨運需求城市內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需求24 智能交通技術,數字經濟對交通影響的展望和重點問題思考
39、 EB/OL,https:/ 圖 3-12 未來的智能交通系統發展趨勢未來的智能交通系統內部:多智能體的協同智能外部:對外部環境的智能反饋交通子系統本身高度智能化各子系統時間協同智能實時反饋機制自我診斷與修復風險預判與防范自我感知與適應隨著交通智能化水平的不斷提升,未來城市智能交通系統將不再只是單個系統的智能化,而是多智能交通子系統的協同智能,以及同步運轉,實現多智能體對外部環境的自適應、感知和自我調節。這一方面強調交通系統內部各子系統本身的智能化水平要達到一定高度,同時各子系統之間也要建立智能協調機制;另一方面交通與外部環境之間,包括人的行為、氣候、突發事件等之間,也要構建實時的、自我感知與
40、適應、診斷與修復的智能反饋體系。智能綜合交通系統可以是基于交通模式的系統,包括智能地鐵系統、智能公交系統、智能路網系統等子系統。各子系統本身是一個獨立、智能的運行系統,基于交通需求或外部環境的變化實時做出系統的優化調整。例如智慧地鐵系統可以在早晚高峰實時監測并預測車站客流量,并反饋供給端,靈活調整發車時刻表,并讓乘客實時獲取這一信息。各子系統之間的協同智能主要是基于某一個子系統的供需變化,將該變化實時傳輸至與之交互的其他子系統,實現各子系統間的智能聯動,共同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例如夜間高鐵列車晚點信息,可實時傳輸至公交等運營服務供應商手中,供應商可根據客流情況靈活調整末班車運行時間、優化出租車
41、輛運力安排、向乘客推動定制公交信息等,有效應對列車晚點帶來的需求變化。智能交通子系統也可以從功能構成的角度劃分為交通量監測系統、指揮調度系統、交通信號控制系統、旅行時間監測系統、視頻監控系統、GPS 監測系統、交通違法監測系統、交通誘導系統等。從系統間協同智能的角度看,一旦交通流量監測系統監測到道路交通運行擁堵,可將擁堵路段和點位實時更新至交通誘導系統或交通信號控制系統,通過引導車輛改變出行路徑,規避擁堵路段,緩解交通壓力,也可在監測系統精準識別擁堵點位后,通過交通信號控制系統優化擁堵點位紅綠燈配時,實現快速、高效疏解主要點位車流量的目的。無論是基于交通方式供給的交通子系統或是基于功能構成的交
42、通子系統,未來交通系統之間的多智能體協同技術研發以及交通與外部環境的智能感知與反饋技術都將是打造智能交通系統亟需突破的難點(見圖 3-12)。3.3.2 多智能交通子系統的協同及適應對話北京:北京未來城市交通專題研究報告18近年來,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新能源技術等在交通運輸領域的廣泛應用,正引發新一輪的交通出行革命。新能源汽車、按需出行、共享出行以及無人駕駛等新業態、新模式也在不斷涌現。這些創新服務為提高城市交通運行效率和可持續性帶來了機遇,但伴隨而來的是城市交通系統未來的不可預測性,以及其對氣候變化和環境可能帶來的影響。北京未來城市交通將向何處去、城市交通將如何推動 306
43、0 雙碳目標的實現,正成為各界人士關注的焦點。結合國家和城市層面既有規劃、兩場“對話北京”研討會的專家論點以及線上問卷調查結果等,我們暢想了北京未來城市交通發展愿景,探討未來城市交通所需關鍵基礎設施和技術以及邁向未來城市交通的實施路線圖??傮w來看,北京未來城市交通發展愿景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關鍵詞:綠色、智能和共享(見圖 4-1)。這一愿景可以在“避免-轉移-改善”的基本框架下實現,即通過有效的城市規劃和以人為本的城市設計,推動一系列關鍵政策措施落地,推動機動車出行轉向公共交通及慢行交通等可持續化的交通方式,同時通過技術創新等實現交通系統綠色、可持續發展。(1)綠色:在能源、氣候雙重約束下,綠色
44、出行、低碳交通將是實現 3060 雙碳目標的關鍵,也是未來交通發展的主要方向。在這一趨勢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統中的主導地位將進一步強化,同時隨著出行服務品質不斷提升,或將成為民眾出行的首選。同時隨著慢行交通設施持續完善,民眾對小汽車的依賴可能會逐漸降低,出行結構向綠色方式轉變,真正實現低碳、零碳出行。同時城市交通能源結構也將進一步優化,交通運輸工具逐漸由依賴傳統化石燃料轉向電力、生物燃料、氫能等清潔能源。15 分鐘生活圈的打造和以人為本的城市設計將成為北京城市規劃和更新的核心。以上各類舉措將助力實現城市客貨運輸節能減排,緩解客貨運輸帶來的空氣污染問題。(2)智能:智能化將成為未來交通發展的
45、必然方向和戰略選擇。隨著交通領域與能源、信息板塊及先進科技如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加速融合,智能化將是未來城市交通發展的必然方向,成為城市交通系統生存、發展、進化不可替代的發展路徑。未來的智能交通系統將實現基礎設施、運載工具、交通運維和管理以及交通服務等全要素、全系統、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各交通子系統、各參與要素將實現互聯互通,供給、需求、管理等信息將實現即時協同共享,交通治理及運行效率將更加高效。未來一體化、全流程的智慧出行服務平臺也將日趨完善,路徑規劃、預約出行、需求響應服務、一體化無縫無障礙出行、非接觸式支付等將廣泛應用,面向未來的智能交通系統將得以實現,交通擁堵、出行不便、效率低下
46、、交通安全等問題將得到有效解決。(3)共享:共享出行將與綠色、智能交通深度融合,打造可持續的城市交通系統。隨著共享出行理念進一步深化,民眾擁車觀念將發生實質性轉變,未來共享出行將成為城市交通出行的重要組成部分。共享出行將與綠色、智能交通深度融合,打造可持續的城市交通系統,向民眾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出行選擇,其中共享電動自動駕駛汽車將成為未來交通的重要應用場景;共享出行還將作為公共交通的重要補充,彌補城市交通發展短板,向民眾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無縫銜接的出行服務。本章將重點分析北京未來城市交通發展愿景的三大核心綠色、智能、共享,這是未來交通系統不可分割、相互關聯的組成元素,將這三大核心元素融合到每
47、一種交通方式中對未來交通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對話北京:北京未來城市交通專題研究報告19 圖 4-1 北京未來城市交通發展愿景暢想綠色交通汽車軌道交通地面公交步行自行車智能交通平臺城市大腦按需響應預約出行自動駕駛共享出行共享單車拼車網約車分時租賃定制公交北京未來城市交通發展愿景國家主席習近平在 2020 年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講話,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 2030 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 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從各行業碳排放情況看,交通運輸領域的脫碳將是實現巴黎協定目標的關鍵領域之一。2015 年交通運輸行業的石油消耗
48、量約占全球的三分之二,其中,僅道路運輸就占了一半。據聯合國統計,交通運輸行業的碳排放占了全球二氧化碳總排量的 24%以上25。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不斷加速、汽車保有量持續增長,交通領域的能源消耗將不斷增加,需要采取更強有力的舉措實現 3060 雙碳目標。綜合來看,實現綠色交通的路徑主要有三(見圖 4-2),一是推動能源轉型,提高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份額;二是提高運輸工具的效率,例如通過使用小型、輕型化的運輸工具降低能源消耗;三是優化運輸結構,客運領域鼓勵民眾出行向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等低排放、高效率的綠色交通方式轉變,貨運領域推動貨物運輸結構向鐵路等低成本、低能耗方式轉變26。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對
49、汽車的高度依賴、慢行交通設施不完善和公共交通服務水平不足是北京綠色交通發展的主要障礙(見圖 4-3),這凸顯了公共交通優先發展和改善慢行交通設施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本章以下部分將主要討論公共交通、慢行交通和新能源汽車在北京綠色交通發展中將扮演的角色和作用。4.1綠色交通25 光明日報,為可持續發展貢獻交通力量 EB/OL,2021 年 10 月:https:/ 26 Axsen J,Pltz P,Wolinetz M,為道路運輸中的深度二氧化碳減排制定強有力的綜合政策組合 J,自然氣候變化,2020,10(9):1-10對話北京:北京未來城市交通專題研究報告20 圖 4-2 交通運輸領域去碳
50、化的三條主要路徑向低碳能源轉型:電能、氫能、生物燃料等運輸工具效率提升:小型化、輕型化等運輸結構調整:客運-公交優先、慢行優先等;貨運公轉鐵等交通運輸領域去碳化的三條路徑 圖 4-3 北京綠色交通發展面臨的主要障礙42.1%42.1%65.8%71.1%76.3%81.6%民眾對小汽車依賴度高慢行出行環境有待優化民眾綠色出行理念有待培育公共交通服務水平有待提升公共交通供給不足道路交通安全有待提高長期以來,北京市一直秉承“慢行優先、公交優先、綠色優先”三大交通發展理念,提升公共交通服務水平對實現北京交通綠色、低碳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本部分分析了公共交通在北京綠色交通體系建設中的作用和面臨的挑戰。(
51、1)公共交通將依然是未來城市交通的支柱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公共交通一直是北京市民最主要的出行方式。2019 年北京市軌道交通和地面公交在出行結構占比中達到 31.8%,排名第一,超過步行和小汽車出行27。然而自 2012 年以來,北京地面公交客運量逐年下降,尤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 年地面公交客運量較 2019 年下降 42.2%(見圖 4-4)。但從供給側來看,在客流量不斷減少的同時,公交線路總長度和路網密度在不斷增長,地面公交面臨巨大的市場危機和運營壓力。4.1.1 公共交通27 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2020 北京市交通發展年度報告,北京:2020 年 7 月對話北京:北京未來城市
52、交通專題研究報告21可靠性較低、市場競爭激烈是造成地面公交客運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近年來,導致地面公交客運量持續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靠性較低、市場競爭激烈是造成地面公交客運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從地面公交自身運行效率看,其可靠性較低一方面是由于公交線路規劃不完善,另一方面由于其他交通工具(地鐵和共享單車等)在部分地區確實對出行者更為方便。此外,傳統的地面公交服務是定點、定線、定班運行,對乘客需求響應的靈活性不足,無法為乘客提供便捷的服務。在市場競爭方面,乘客越來越多地轉向其他交通方式,包括地鐵、私家車以及網約車、共享單車等新型交通方式。隨著城市交通擁堵日趨加劇,交通節能減排壓力不斷增加,未來亟需
53、制定重振公共交通的戰略與政策,提升地面公交吸引力,切實推動民眾出行結構調整,降低對小汽車的依賴,發揮公共交通在改善交通運行狀況、推動節能減排、實現交通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圖 4-4 2012-2021 年地面公交及軌道交通年客運量變化56.252.152.445.141.237.735.935.620.625.524.632.133.933.236.637.838.539.622.930.70 1 2 3 4 5 6 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億人次地面公交軌道交通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北京市民未來的出行方式中,公共交通排名第一,其次是自
54、行車和私家車。公共交通仍是市民首選的出行方式(見圖 4-5)。圖 4-5 未來北京市民通勤出行及生活類出行方式選擇92.1%65.8%50.0%39.5%39.5%31.6%31.6%21.1%5.3%其他兩輪或三輪電動車共享型無人駕駛小巴(8-10人)無人駕駛出租車步行傳統出租車、網約車小汽車自行車公共交通生活類出行通勤出行73.7%71.1%44.7%42.1%57.9%36.8%26.3%21.1%2.6%對話北京:北京未來城市交通專題研究報告22(2)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和競爭力 未來要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和競爭力,讓公共交通成為市民出行的首選,需不斷提高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及服務水平。本次
55、調查的受訪專家普遍強調了出行時耗、舒適性、可靠性、安全性、換乘便捷性以及智能化在影響民眾出行方式選擇中的重要性。當被問及公共交通需要在哪些層面做出改進以提高其吸引力和競爭力時,九成以上受訪專家認為實現公共交通與其他交通方式的無縫換乘尤為重要,其次是提高公交運行速度以及改善公交服務的可靠性(見圖 4-6)。要提升公共交通服務水平,增加公共交通投資必不可少,例如增加軌道交通供給、提供更加密集的地面公交服務、建設綜合交通樞紐、施劃公交專用道、提高軌道及公交站點覆蓋率等。在重塑城市空間層面,一半以上的受訪專家認為增加公交專用道的施劃是推動北京綠色低碳交通發展最為有效的舉措之一。圖 4-6 提升公共交通
56、競爭力的有效舉措92.3%76.9%46.2%46.2%38.5%38.5%30.8%15.4%15.4%7.7%實現公共交通與其他交通方式無縫換乘提升公交運行速度改善公交服務可靠性提供更多樣化的出行服務(如定制公交)擴大公交服務覆蓋面提升公交出行的舒適度提供更多無障礙出行設施(如適老化設施)制定有競爭力的票制票價重塑公交形象提高乘客出行安全性28 交通運輸部,未來北京的交通是這樣的 EB/OL,https:/ 年軌道交通客運量以及在城市客運總量中的占比首次超過地面公交。軌道交通已經成為北京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的骨干,在滿足高峰大運量的通勤交通需求中占據核心地位。未來北京將持續加強軌道交通建設,按
57、照中心加密、內外聯動、區域對接、樞紐優化的思路,優化調整軌道交通建設近遠期規劃,重點彌補線網結構瓶頸和層級短板(如中心城區與外圍新城間的城市軌道交通快線),統籌利用鐵路資源,大幅增加城際鐵路和區域快線(含市郊鐵路)里程,提高軌道交通運能供給,不斷改善民眾出行體驗。預計到 2025 年,北京軌道交通里程(含市郊鐵路)將達到 1600 公里28。其中,市郊鐵路的建設將有效支撐城市群內各城市間交通聯系,對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冀協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對話北京:北京未來城市交通專題研究報告23提升公交服務水平。在公交客運量逐年下降的趨勢下,北京地面公交亟需提升服務水平,增強競爭力和吸引力。一是繼續增加公
58、交專用道的施劃。北京市新總規中明確提出,未來要通過優化公交專用道規劃建設和管理,提高公交運行速度和準點率。2021 年北京公交專用道總里程已達 1005 公里,預計到 2035 年,公交專用道里程將超過1500 公里。目前,施劃公交專用道已經成為城市層面推行公交優先的重要舉措,通過保障公交專屬路權,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公交行車難的問題,有效提升了公交運行速度及可靠性。二是優化公交線網布局,提高公交線路及站點覆蓋率,高效服務出行熱點區域,同時適度保留公共交通在偏遠地區的出行服務,確保社會各類群體都能享受到高品質、公平、便捷、舒適的公交出行服務。三是開展多元化公交服務,包括通學、通勤等定制公交服務,提
59、升需求響應能力,滿足市民個性化、多樣化的出行需求。四是堅持智慧賦能,發展智慧公交,借助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手段,提升地面公交智能化管理水平,實現科學合理調度,進一步提升地面公交運行效率,同時向市民提供精準的出行信息服務,讓公交出行更便捷、更可靠。案例分享:北京市郊鐵路線網不斷拓展近年來,北京市郊鐵路發展迅速,線路里程持續增加,服務覆蓋范圍不斷擴大。截至 2020 年底,北京市共有 4 條市郊鐵路線路,包括城市副中心線、S2 線、懷密線和通密線,線路運營里程達 400 公里,站點總數 24 個(見圖 4-7),有效加強了中心城區、城市副中心和遠郊區縣之間的軌道交通聯系。為進一步改善
60、市郊鐵路服務水平,北京市還采取了延長線路、調整始發車站、與地鐵安檢互認等多重舉措,民眾出行體驗不斷提升。2018 年 11 月-2019 年 1 月,北京市級行政機關第一批搬遷人員陸續搬遷至城市副中心。為加強副中心與中心城區間的交通聯系,2019 年 6 月 20 日,市郊鐵路城市副中心線東延至喬莊東站,北京西站至喬莊東站由原來的兩小時縮短至最快僅需 43 分鐘,有效提升了市民往返副中心的通勤效率。2020 年 1 月,北京西站實現地鐵與鐵路安檢互認,旅客乘坐地鐵換乘市郊鐵路只需一次安檢,換乘效率大幅提高。2020年 6 月,通密線實行簡捷開行,打通了北京市東北部區域(順義、懷柔、密云)聯系中
61、心城區和城市副中心的軌道交通走廊。2020 年 9 月,懷柔-密云線引入北京北站,昌平新城、懷柔科學城、密云等沿線區域至中心城區的通勤時間大幅縮短,2020 年懷密線年旅客發送量達 22.5 萬人次,較開通前 2019 年的 8.5 萬人次提高了 164.7%29。圖 4-7 北京市郊鐵路運營線路圖北京市郊鐵路運營線路圖(圖片來源:2022 年北京市交通發展年度報告)29 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2021 北京市交通發展年度報告,2021 年 7 月對話北京:北京未來城市交通專題研究報告24打造綜合交通樞紐。隨著城市交通供給方式的日趨多樣化,市民出行通常需要換乘多種交通方式,不同方式間的換乘是影響
62、市民總體出行效率的重要一環。北京市新總規中明確提出要加強客運樞紐和交通節點建設,提高換乘效率和服務水平,尤其是提升公共交通接駁換乘環境。在十四五期間,北京市將進一步推進軌道交通與地面公交、慢行系統等多網融合發展,做好軌道交通車站與步行、共享單車、地面公交等的接駁換乘服務及秩序管理。例如 2019 年底投入使用的京張高鐵清河站,實現了高速鐵路、市郊鐵路、地鐵線路、公交車、出租車、私家車、共享單車等的同站換乘,依托綜合交通樞紐,極大便利了乘客出行及多方式換乘。問卷調查中多數受訪專家表示提高公共交通與其他交通方式的換乘效率將極大提升公共交通的競爭力。未來北京城市交通應依托綜合交通樞紐節點,實現公交、
63、地鐵、出租車、網約車、共享單車等多種交通方式的無縫換乘與銜接,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進一步減少市民對小汽車的出行依賴。慢行交通在北京的短途出行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北京市慢行交通呈現逐漸復蘇態勢,在短距離出行及最后一公里接駁出行中發揮重要作用。2020 年,步行在北京市出行結構中占比最高,達到31.2%。自行車的比例也比 2019 年顯著增加,達到 15.5%(見圖 4-8)30。2020 年北京市步行和自行車出行比例占比為 46.7%,為過去五年新高30。步行和自行車出行為零碳排放出行,未來應在城市交通系統中發揮更大作用。本部分主要分析了慢行交通在北京城市交通系統中的作用以
64、及慢行交通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1)慢行交通是北京城市交通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交通不僅需要公共交通這樣的大動脈,同樣也需要慢行交通這樣的毛細血管,二者相互補充,城市出行才會更加順暢。一方面在 3km 以內的短距離出行中,步行、自行車出行無需換乘、可自由選擇路徑、出行時耗低、節能環保,具有明顯出行優勢;另一方面步行、自行車出行也是公共交通出行的重要接駁方式,在“最后一公里”出行中發揮重要作用。近年來,隨著慢行交通設施不斷完善,如自行車專用路的建設,北京正積極推動自行車友好城市建設,復興城市自行車交通。4.1.2 慢行交通 圖 4-8 2018-2021 年北京市中心城區出行方式構成16.2%1
65、6.5%14.7%14.7%16.1%15.3%11.7%11.5%11.5%12.1%15.5%16.4%29.2%30.2%31.2%31.4%23.3%22.6%24.3%23.4%0%20%40%60%80%100%2018201920202021軌道公交自行車步行小汽車其他3.7%3.3%2.6%2%30 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2021 北京交通發展年度報告,北京:2021 年 7 月對話北京:北京未來城市交通專題研究報告25慢行交通將在未來城市交通系統中占據重要地位。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除公共交通外,未來自行車出行將會成為居民通勤和生活出行最普遍的交通方式,步行也將成為生活類出行中除公
66、共交通、自行車以外的第三大交通方式,彰顯了步行及自行車出行在未來民眾日常出行中的重要性。目前北京慢行出行環境依然存在自行車道不連貫、人行道狹窄等諸多問題,將是未來北京慢行交通發展的主要障礙。未來城市交通政策制定者和規劃者應將發展慢行交通作為城市交通戰略的核心領域之一,為自行車和行人提供更加友好的出行環境。(2)建設步行和自行車友好城市北京市新總規提出了建設步行和自行車友好城市的發展愿景,未來城市層面需要從設施建設、運營管理等多方發力,構建連續安全的步行和自行車網絡體系,保障步行和自行車路權,開展人性化、精細化道路空間和交通設計,真正實現由車本位向人本位的轉變,創造不用開車也可以便利生活的綠色交
67、通環境。綜合整治道路空間,改善步行和自行車出行環境。改善慢行出行環境的關鍵在于優化道路資源空間利用,還路于民。北京市慢行系統規劃(2020 年-2035 年)中提出未來北京以建設連續安全、便捷可達、舒適健康、全齡友好的慢行系統為目標,助力新總規中建設步行和自行車友好城市發展愿景的實現。問卷調查中近 9 成受訪專家認為增加步行道和自行車道空間是推動北京綠色交通發展最有效的途徑之一(見圖 4-9)。而通過建設自行車專用路保障騎行者的出行路權,已經成為丹麥、德國等國家鼓勵民眾綠色出行的普遍做法。2019 年北京建成了首條自行車專用路,極大縮減了騎行者的出行時間,使自行車出行成為了連接兩端功能區的重要
68、通勤方式。未來北京應從空間整治、設施優化等多個層面持續提升慢行系統出行品質,通過道路空間綜合整治,改善步行和自行車出行環境,同時推進未按規劃實現道路的建設進度,提高步行道、自行車道密度,不斷提升慢行交通吸引力。圖 4-9 城市空間重塑層面推動北京綠色交通發展的有效舉措7.9%31.6%44.7%47.4%55.3%57.9%89.5%其他壓縮機動車道空間設置多人合乘、共享出行落客區增加自行車停車位壓縮機動車停車空間增加公交專用道施劃擴大步道和自行車道空間對話北京:北京未來城市交通專題研究報告274.1.3 新能源運輸工具北京市新總規明確要求未來要強化交通節能減排管理,優化交通能源結構,推動新能
69、源、清潔能源車輛在交通領域規?;瘧?,建設低碳交通系統,實現綠色出行。推動運輸工具的清潔化既是實現北京城市交通節能減排的重要保障,也是改善首都空氣質量的重要舉措。在這一進程中,主要需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推動新能源、清潔能源車輛在交通領域的規?;瘧?,尤其是出租車、公交車、私人小汽車以及城市物流配送車輛等,逐步淘汰高排放老舊機動車,提高新能源車輛的市場滲透率;二是建設完善的配套設施體系,包括增加充電樁、加氣站等設施供給,為新能源車輛的規?;瘧锰峁┗A保障;三是優化能源供給結構,提升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量,降低新能源車輛全生命周期的能耗與排放。本部分主要為以上三項重點舉措提供相應解決方案。
70、(1)推動新能源車輛在交通領域規?;瘧?020 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 年)對未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愿景做出了展望,提出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將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 20%左右,包括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等。純電動汽車有望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公共領域用車將全面實現電動化,燃料電池汽車也將實現商業化應用,這為未來一段時間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從近期來看,推動運輸工具電動化是實現交通行業節能減排的有效途徑,也是實現我國雙碳目標的必要方式。根據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
71、景目標綱要34,到 2025 年,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累計保有量將力爭達到 200 萬輛,汽車電動化率由目前的 6%提升至 30%。然而截至到 2021 年底,北京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僅為 52.4 萬輛35(見圖 4-14),要實現十四五的目標,北京要在現有基礎上再增加約 150 萬輛新能源汽車,年均增量將超過 35 萬輛,這意味著“十四五”期間北京將迎來電動汽車高速發展期。圖 4-14 北京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變化17.824.332.841.252.42000(單位:萬輛)50100150200250201720182019202020212025從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的結構分布看,以小型和輕型汽
72、車為主,未來將成為電動化的主要應用領域。本次問卷調查的受訪專家普遍認為,除私人小汽車外,公共領域用車(包括城市公交、出租車等)將成為電動汽車應用的主要場景(見圖4-15);而城市“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車輛將是貨運領域電動化的主要場景(見圖4-16)。因此,為推動新能源車輛在交通領域的規?;瘧?,既要調動私人小汽車擁有者以及公共交通運輸部門向新能源車輛轉變的積極性,又要結合城市實際發展情況,制定分行業、分階段的電動化時間表。34 中國共產黨北京市委員會,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2020 年 12 月 7 日:http:/ 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2021 北京
73、交通發展年度報告,北京:2021 年 7 月對話北京:北京未來城市交通專題研究報告28 圖 4-15 到 2035 年,電動汽車在城市客運領域主要應用場景0%20%40%60%80%100%城市公交微循環巴士出租車私人小汽車網約車長途巴士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二位排在第三位 圖 4-16 到 2035 年,電動汽車在城市貨運領域主要應用場景城市最后一公里配送城市內中、短途貨運城市間長途貨運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二位排在第三位0%20%40%60%80%100%公交車和出租車的電動化。公交車和出租車一直是我國推動交通領域電動化的排頭兵。近年來,為推進交通領域節能減排,切實改善城市空氣質量,北京市通過下發各類
74、行動計劃、為出租車更新為純電動車提供資金獎勵政策等多種方式,不斷推進公交車、出租車等領域電動化進程。北京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2022 年行動計劃36中要求新增和更新的公交車、巡游出租車、環衛車、郵政車、輕型物流配送等車輛為純電動車或氫燃料電池車,并研究制定網約車電動化方案,加速推進綠色低碳交通發展。數據顯示,2020 年北京市公交車中新能源車輛占比超過 90%,日間進入五環內的輕型貨車新能源占比達到 100%37。2021 年全市純電動出租車規模不斷增加,占比超過 30%38。私人小汽車的電動化。從保有量看,私人領域小汽車電動化將成為交通運輸領域全面實現電動化的主要抓手。為緩解城市交通擁
75、堵、改善空氣質量,北京市繼續實施小客車指標調控政策,全市每年小客車增量指標控制在 10萬輛以內。新能源指標數量也在逐漸提升,由 2021 年的 6 萬個增加至 2022 年的 7 萬個,純靠增量指標增加的新能源車數量對于實現十四五期間 200 萬輛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目標的作用十分有限。未來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增長將主要來源于存量傳統燃油汽車轉向電動車。北京市目前已經出臺或正在研究諸多激勵政策,例如通過“油改電”補貼政策降低存量燃油小客車置換為新能源車輛的成本,研究制定差異化停車收費政策來提高新能源車輛的吸引力等。問卷調查中超 6 成受訪專家認為應當加快制定傳統燃油車退出市場時間表,加速淘汰老舊汽車
76、;超半數受訪專家認為可通過征收二氧化碳排放稅,分階段建立基于“碳價”的客貨運收費機制,通過碳交易有效推動交通運輸節能減排;還有超半數受訪專家支持為電動汽車提供更多路權保障,以此加快電動化進程。同時,還應關注農村地區小汽車電動化的潛力。受訪專家認為未來小汽車仍為農村地區民眾出行的主要方式,未來政府可通過政策和設施的提前部署,提高電動汽車在農村地區的滲透率。(2)完善配套設施體系加強充電、加氫、加氣等配套設施建設。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加速普及,未來城市層面要加強充電、加氫、加氣等配套設施建設,構建完善的配套設施體系,為新能源汽車在交通領域規?;瘧锰峁┍匾U?。研究顯示,目前國內消費者不愿意購買電動車
77、的原因主要為電池壽命短、續航里程短、充電時間長及購買價格高等39。隨著電池技術不斷成熟、汽車制造業水平不斷提升,電池可靠性相關的問題最終會得到解決,購車成本也將不斷下降,36 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2022 年行動計劃,2022 年 3 月 http:/ 交通大會上北京亮出“綠色”家底,北京日報 EB/OL,http:/ 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2022 北京市交通發展年度報告,北京:2022 年 7 月39 Thomas Gersdorf,Russell Hensley,Patrick Hertzke,Patrick Schaufuss 和 Andreas Tschies
78、ner,電 動 汽 車 的 未 來 之 路 EB/OL,https:/ 圖 4-17 推動城市交通向綠色、低碳轉變最為有效的激勵性舉措77.4%67.7%54.8%54.8%35.5%35.5%35.5%25.8%22.6%0%10%20%30%40%50%60%70%80%90%增加公共交通投資降低公共交通出行成本改善慢行出行環境提高電動車充電樁配建率提高燃油車停車費降低電動車停車費降低電動車充電費提供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為電動車使用提供更多路權保障構建多元化充電設施網絡。目前北京充電樁網絡由私人充電樁和公共充電樁兩部分組成,其中公共充電樁主要集中在五環以內區域。為有效解決電動汽車用戶在不同場
79、景下的充電需求,未來北京應科學布局充換電設施,加快形成多元化充電設施網絡,包括在居民區、商業辦公區、公共場所以及高速路等多場景布局、完善充電設施,切實解決充電難題。在北京城區,人口密度較高、空間資源有限,應著重提高公共充電樁配置率,同時支持多車一樁、臨近車位共享等合作模式發展,有效緩解解決充電設施不足的問題;而在鄉村地區,獨門獨戶居多,加裝私人充電樁條件較好,可著重提高私人充電樁建設數量,以此提升鄉村地區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加快研究電網擴容解決方案。隨著電動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充電需求也隨之增長。研究顯示,北京新能源汽車用戶的充電高峰主要集中在早上 8:00-9:00、下午 15:00-16:
80、00 和晚上 23:00-0:00 點40,夜間電價低谷時段集中用電現象突出,電網負荷相應增加。未來北京要加快研究電網擴容解決方案,尤其是在人流密集、用電需求較高的居民區、商業辦公區等,優先進行電網擴容,解決市民充電難題。(3)優化能源結構在推動新能源汽車的規?;瘧眠M程中,汽車電動化扮演著重要角色,電能將成為未來城市交通領域的重要能源供給。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未來北京城市客運車輛主要采用的能源類型將是電能和氫能(圖 4-18);而在貨運領域,電能、汽油或柴油、氫能將是未來的主要能源類型,與客運領域不同的是,未來在貨運領域中汽油和柴油仍將依然扮演重要角色(圖 4-19)。40 北京市級平臺 e
81、充網,市級平臺 e 充網發布:2019 年北京市充電設施建設及充電行為淺析報告 EB/OL,https:/ 54.8%的專家認為提高充電樁配建率是推動城市交通向綠色、低碳轉變的重要激勵性舉措(見圖 4-17)。未來城市層面應著重在“增覆蓋、提效率”兩方面下功夫,一方面加快充電樁、換電站等基礎設施布局,切實解決電動車用戶充電難、車輛充電慢等問題;另一方面,依托智能化手段建設智能基礎設施服務平臺,實現充電樁等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和智能管理,讓市民找得到樁、找到好樁,有效提高既有充電設施的利用率。只有充電便利了,消費者選擇電動汽車的積極性才會不斷提升。對話北京:北京未來城市交通專題研究報告30 圖 4
82、-18 到 2035 年,北京城市客運領域車輛主要采用的能源類型0%20%40%60%80%100%電能氫能汽油或柴油天然氣生物燃料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二位排在第三位 圖 4-19 到 2035 年,北京城市貨運領域車輛主要采用的能源類型0%20%40%60%80%100%電能氫能汽油或柴油天然氣生物燃料其他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二位排在第三位在汽車電動化發展過程中,還需格外重視能源供給結構問題。未來應加快建設綠色電力供應系統,優化能源結構,提升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發電占比,降低新能源車輛全生命周期的能耗與排放。目前,我國嚴重依賴煤炭發電,要真正實現交通運輸領域去碳化,需交通部門和能源部門共同努力、協同
83、創新,確保城市客貨運輸電能來自可再生能源。近年來,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不斷提高,成本持續下降,可再生能源作為替代能源的一種形式,正逐漸成為能源結構轉型的重要力量41。據問卷調查的受訪專家預測,未來我國交通運輸領域用電將主要來自風能、太陽能以及水力發電等(圖 4-20),從而有效替代煤炭發電。因此未來要加速建設可再生能源發電設施,包括風力發電機、太陽能電池板等,以有效應對綠色電能需求的增長。鄉村地區可通過在屋頂安裝太陽能電池板等方式實現綠色電能自主供給。圖 4-20 到 2035 年,北京城市交通領域車輛所使用的電能主要來源0%20%40%60%80%100%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
84、水力發電煤發電核能排名第一排名第二排名第三“談到交通運輸電動化,應首先關注能源結構問題,只有基于可再生資源產生的綠色能源,交通運輸電動化才真正有意義?!睂υ挶本┑谝淮尉€下研討會上能源專家觀點41 國家能源局,適度支持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 EB/OL,http:/ 主要趨勢及挑戰“未來,北京智能交通發展要同步推進智能車輛、智慧道路和智慧管理?!睂υ挶本┑诙尉€下研討會上智能交通專家觀點42 億歐智庫,未來已來?“城市大腦”交通系統深度研究 EB/OL,https:/ 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十四五”時期交通發展建設規劃,2022 年 5 月:http:/ 44 北 京 市 交 通 委 員 會,20
85、22 年 北 京 市 交 通 綜 合 治 理 行 動 計 劃,2022 年 4 月:http:/ 年,北京市啟動編制北京智慧交通行動計劃,要求加強大數據建設,打造智慧型城市交通大腦。目前北京市正不斷優化升級交通大腦,逐步推進智慧監測、智慧研判、智慧調度、智慧監管、智慧評價“五位一體”的首都交通大腦建設。預計 2023 年底前完成交通綜合決策支持和監測預警平臺建設,加強大腦對交通管理體系、出行服務體系、行業監管體系的科技支撐。到 2023 年底,智慧交通大腦賦能成效顯現,基于大數據的交通監測和綜合協調調度能力將明顯提升,從而有力推進交通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43,44。(3)智能交通發展仍面臨
86、諸多挑戰。受數據標準不統一、跨部門數據共享難、大數據深度挖掘技術不成熟等多重因素影響,我國城市智能交通發展依然面臨諸多障礙和難題。目前,我國交通數據標準體系尚未健全,數據銜接和使用不暢。同時,數據碎片化的分割、智能交通平臺發展初期技術不足,以及企業與政府之間的壁壘,造0.180.581.392.713.473.684.58單位:分值(最高 5 分)跨區域、大范圍數據共享難數據標準不統一需求識別不足大數據深度挖掘與應用不足大數據處理能力不足數據傳輸效率受限其他對話北京:北京未來城市交通專題研究報告33(2)小汽車預約錯峰出行。2018 年 10 月 15 至 19 日,為期一周的道路預約錯峰出行
87、試點在平日高峰時段非常擁堵的回龍觀西大街與育知西路交叉口至京藏高速公路匝道段展開。通過預約調節出發時刻后,每個用戶通過擁堵點的時長可減少 17-39 分鐘47。通過調節預約出行時間的分布,可有效緩解城市交通高峰擁堵,即使只調節一小部分出行者的出行時間分布,也能為整個交通系統帶來較大的效益。未來應深入研究以預約為代表的新型需求管理模式,探索在城市道路瓶頸路段、利用率較低的公交專用道路段開展道路出行預約示范,依托仿真技術,編制供需平衡的出行時間表,從而實現交通運輸系統的全局優化。(3)定制公交預約出行。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隨著復工復產復課的推進,為保障民眾的出行安全,控制公共交通乘坐
88、密度,滿足民眾“點到點”的出行需求,強化地面公共交通能力供給,北京市上線了“北京定制公交”APP,乘客可在線搜索查詢、預定、購票,享受線上預約、一人一座、快速直達的公交通勤服務。截至2020 年 3 月份,結合市民出行需求反饋,定制公交通勤線路累計開通 172 條,日均發車 155 班次、投入 102 部車輛、日均運送乘客 1261 人次,依據新冠肺炎預防指南的要求,車輛平均上座率控制在 50%以下,服務涵蓋回龍觀、天通苑、梨園等大型居住區以及國貿、金融街、西二旗、中關村等就業崗位聚集地48。隨著民眾對個性化、高品質出行需求的不斷提升,未來定制公交、預約出行等按需獲取的出行服務將得到廣泛應用。
89、47 郭繼孚,刁晶晶,預約在城市交通中的應用北京市回龍觀地區實踐等 EB/OL,https:/ 北京市交通委員會辦公室,工作動態 J,北京交通日情,202049 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2021 年北京市交通發展年度報告 R,北京:202150 周 瑜 芳,陳 佳 琪,“MaaS 出 行 綠 動 全 城”綠 色 出 行 碳 普 惠 行 動 EB/OL,https:/ as a Service,出行即服務)作為全球交通領域的新理念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其核心是將出行從簡單的擁有車輛轉向享受出行服務,旨在通過一體化的交通出行和一站式服務,改善民眾出行體驗,并引導民眾從個人機動化交通向綠色交通方式轉變。交
90、通強國建設綱要中提出,未來我國要大力發展共享交通,構建基于移動智能終端技術應用為基礎的出行服務系統,實現出行即服務,提供便捷舒適、經濟高效、普惠全民的運輸服務。2019 年 11 月北京市交通委會與高德地圖采用政企合作模式啟動了北京交通綠色出行一體化服務平臺(MaaS平臺),這是國內首個落地實施的一體化出行平臺應用試點,整合了公交、地鐵、出租車等多種交通服務,并陸續上線了實時公交車到站預報、全程出行引導、公共交通綜合出行規劃、錯峰出行引導、公交地鐵車廂擁擠度、重點景區公園人流密度等多項功能,為市民提供一體化、全流程的智慧出行服務。截至 2020 年底,北京 MaaS 平臺用戶數累計超 2400
91、 萬人,已覆蓋 95%以上的公交線路,實時信息匹配準確率超 97%49。2020 年 9 月,平臺啟動綠色出行碳普惠激勵行動,基于 MasS 平臺收集市民綠色出行節省的碳排量,市民可使用碳能量兌換交通優惠券、商店或電影優惠券等,該行動有助于促進居民由小汽車出行向綠色出行模式的轉變。自行動發布以來,約 5%的用戶從自駕出行轉向公共交通出行50。未來北京市將繼續推進 MaaS 平臺發展,不斷豐富服務場景、優化完善平臺功能,提升一體化交通出行服務品質,引導民眾綠色出行,助力北京交通雙碳目標達成。本次問卷調查中,八成以上受訪專家認為到 2035 年 MaaS 平臺將在城市交通系統中得到廣泛應用,并在推
92、動民眾出行方式轉變、實現城市交通綠色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然而,仍有近九成受訪專家認為平臺運營商應不斷優化平臺服務、提高運營效率,例如進一步整合共享單車、網約車、停車管理等服務,提升一站式出行服務體驗。此外,超六成受訪專家強調政府相關部門、平臺運營商以及出行服務提供商應當協力推動 MaaS 平臺健康發展,對推動城市交通向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做出積極貢獻。4.2.3 MaaS 平臺對話北京:北京未來城市交通專題研究報告34(1)無人駕駛加速走向應用。2020 年,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 11 個部委聯合發布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加快推進智能汽車創新發展51。戰略提出,智能汽車已經成
93、為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戰略方向,發展智能汽車對我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并提出到 2025 年實現有條件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達到規?;a、實現高度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在特定環境下市場化應用的戰略愿景。目前,無人駕駛已經在乘客出行(如公共汽車、出租車)、物流配送、環衛作業、港口和碼頭、采礦和零售服務等不同場景中進行了試點應用。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為最大限度降低人際接觸帶來的潛在感染風險,更安全地滿足用戶特殊時期的生活需求,百度、京東、美團、智行者、新石器、一清創新、行深智能等公司在北京市不同區域和社區部署了低速自動駕駛車輛,協助室內外消毒、體溫檢測以及物品、食品配送等各項工作,有效避免了人工
94、作業所帶來的交叉感染風險。2020 年 10 月,百度在北京啟動了自動駕駛出租車試點項目,市民可在海淀區和大興亦莊的自動駕駛出租車站點下單試乘52。無人駕駛車輛已經進入市民日常生活中,與更多的生活場景有機結合,未來隨著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安全、高效、綠色、文明的智能汽車強國愿景將逐步實現。(2)無人駕駛或率先在貨運場景實現大規模商用。問卷調查中,超六成受訪專家認為無人駕駛將率先在貨運領域實現大規模商用。工業園區和港口物流、城市最后一公里配送以及城市短途貨運將成為無人駕駛在貨運領域排名前三的應用場景。而在城市客運領域,預測到 2035 年無人駕駛汽車的主要應用場景為微循環巴士、公交車、
95、網約車和出租車,而私人小汽車排在第五位(見圖 4-24),這主要是出于對安全性的考量,民眾對無人駕駛的態度仍相對保守。4.2.4 無人駕駛 圖 4-24 到 2035 年無人駕駛在城市客運領域的應用場景4.533.742.952.581.820.66單位:分值(最高 5 分)微循環巴士城市公交網約車出租車私人小汽車長途巴士51 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和科技部等,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EB/OL,2020 年 2 月 10 日:https:/ 36kr,北京全面開放無人駕駛出租車,即日起可免費試乘 EB/OL,https:/ 4-25)。問卷調查中,有三分之二的受訪專家認為車路協同將是實現無人
96、駕駛的主要路徑。就過去十年里單車智能的發展而言,其在解決自動駕駛的諸多挑戰方面已經取得了巨大進步,但在感知和預測能力方面仍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如何克服AI技術的黑箱效應、如何依托軟件模擬并驗證駕駛中的百萬種極端工況、如何確保實際駕駛中的安全問題等,單車智能距離規?;逃眠€有很大差距。從車路協同路徑看,基于路側智能設施與車載智能終端的信息交互可彌補車輛感知能力的不足,有效提升自動駕駛的安全性。然而,發展車路協同對話北京:北京未來城市交通專題研究報告35 圖 4-25 未來無人駕駛主要實現路徑85.8%28.9%5.3%車路協同單車智能其他4.3.1 發展趨勢共享出行是一種綜合的出行模式概念,可以是
97、不同人群同時共享使用一個運輸工具,也可以通過分時租賃的形式,由不同人群在不同時間段使用同一個運輸工具。共享出行方式多種多樣,它包括但不限于共享單車、合乘出行、分時租賃和其他按需出行服務。本部分將首先介紹北京市共享出行發展趨勢,并結合問卷調查結果分析當前民眾的共享出行行為特征。4.3共享出行隨著各類新型科技與交通行業加速融合,各類新興共享出行模式不斷涌現。過去十年間,包括共享單車、合乘出行、分時租賃、網約車等在內的共享出行已經成為民眾新的出行選擇,改變了城市出行格局。以共享單車為例,其經歷了萌芽期、發展期、爆發期和平穩期,無樁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逐漸取代有樁的共享自行車,車輛投放數量也從無序、過度
98、投放逐漸轉向有序投放、精細化管理,停車秩序也逐漸改善。截至 2021 年底,北京市共享單車規模為 95.6 萬輛,較 2017 年減少了 120 萬余輛,騎行量達到 9.5 億次,較上年增加 38%53。共享單車已經發展成為城市短途出行和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接駁的重要交通方式,未來應繼續深化精細化運營戰略,加強停車秩序管理,推動共享單車更好融入城市公共交通系統。53 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2022 北京市交通發展年度報告,北京:2022 年 7 月系統的主要障礙是智能設施覆蓋所有道路的可行性和經濟性問題。這意味著未來一方面需加速布局智能道路基礎設施,推動道路設施、智能汽車、運營服務、安全管理、
99、交通指揮系統等互聯互通,另一方面,還需結合道路智能化水平重新劃分道路等級,明確無人駕駛車輛通行區域和行駛路線。無論選擇何種路徑,都需要系統完善的法規標準體系支撐,包括明確無人駕駛汽車的責任認定、完善數據管理規范、推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規修訂完善等。整體來看,無人駕駛之路仍道阻且長。會,無人駕駛、共享出行將取代公共交通會,無人駕駛、共享出行不會取代公共交通,但會與公共交通形成競爭關系不會,無人駕駛、共享出行將成為公共交通的重要補充7.1%39.3%53.6%對話北京:北京未來城市交通專題研究報告37從市場表現看,共享出行以便捷、高效的服務滿足了出行者個性化的出行需求,尤其在城市短距離出行、“
100、最后一公里”出行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未來,共享出行的快速發展有望改變消費者的車輛擁有理念及車輛使用方式,個人出行不再單純依賴擁有私人化的交通工具,而是可以與他人共享交通工具或根據出行需求購買相應的出行服務,真正實現出行即服務,進而提高城市中的車輛及道路資源利用效率,緩解城市交通擁堵55。同時,共享出行的快速發展也有望改變傳統公共交通的基本屬性和服務模式,推動公共交通由傳統的主要面向高密度客流需求、承擔非門對門運輸向既可以承擔高密度客流運輸,也可以對低密度客流需求實現個性化響應的兼容模式轉變,實現公共交通服務模式創新,不斷提升公共交通的出行吸引力。55 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綠色出行專項基金,北方工業
101、大學和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中國共享出行發展報告(2020 2021)R.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1“在談論共享出行之前,我們必須首先定義共享出行的真正含義。在空間資源有限的背景下,共享出行應該強調現有、有限資源的有效共享,以提高交通系統的效率?!睂υ挶本┑诙尉€下研討會上交通規劃領域專家觀點共享出行,尤其是基于機動車輛的共享出行相比單人單車的出行模式更為集約,也有助于推動交通節能減排。雖然我國從國家層面提出了到 2035 年智能、平安、綠色、共享交通發展水平明顯提高的目標,但從現實看,私家車保有量仍在持續增長,共享出行文化還需持續培育。本次調查顯示,幾乎沒有受訪專家
102、有過與陌生人共享汽車出行的經歷,大約一半的受訪者擁有私人小汽車,但只有 38%的人有過為陌生人提供順風車出行的經歷,且 25%的人表示未來不會再提供該項服務。對沒有私家車的受訪者,88%的人表示曾有過與他人拼車出行的經歷,且在未來會繼續使用該服務。而對于那些從未使用過拼車出行服務的受訪者,他們中有超過一半表示未來仍不會去嘗試使用該服務(見圖 4-28 和圖 4-29)。4.3.2 出行行為 圖 4-28 擁有私家車的受訪者是否為其他人提供過拼車出行服務是否38%62%圖 4-29 沒有私家車的受訪者是否使用過拼車出行服務是否88%12%對話北京:北京未來城市交通專題研究報告38影響民眾提供或使
103、用共享出行服務的因素是多元化的,主要集中在安全性、出行時耗、私密性等方面。本次調查顯示,有車一族不愿意向他人提供共享出行服務的主要原因是安全性不好、出行時間延長、私密性不好;而人們不愿意使用共享出行服務的主要原因是出行時間延長。目前來看,未來要推動人們從汽車保有轉為共享出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為了進一步激發共享出行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的潛力,提高城市空間和存量機動車的利用率,地方政府需要出臺相關激勵政策和法律法規,如為共享出行提供經濟補助,為共享出行設置專屬落客區域,或為共享出行提供更多便利等(見圖 4-30)。圖 4-30 有助于培育共享出行文化的舉措65.8%60.5%50.0%36.8%31.
104、6%5.3%提高共享出行安全性對多人合乘共享車輛提供更多經濟激勵(如停車費優惠)對多人合乘共享出行車輛提供更多路權保障(如可使用公交專用道)在熱門商圈等為多人合乘共享出行車輛提供專屬上下客區優化出席路徑算法提高共享出行效率其他對話北京:北京未來城市交通專題研究報告40當前,城市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無人駕駛正加速走向應用,共享出行也在蓬勃快速發展,電動化也成為了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必經路徑。然而,未來的城市交通是綠色、智能、共享有機融合的時代,電動、共享、無人駕駛的跨界融合將孕育出新型出行模式和服務系統,最大程度減少城市交通系統對資源的消耗和對環境的消極影響,使得城市交通系統具備更強的發展和進化
105、能力。未來交通運輸工具的電動化將是能源轉型的基本要求,共享出行的深度發展也將有效提升車輛乘載率,降低道路資源浪費,緩解單人單車出行比例過高帶來的交通壓力,同時為無人駕駛汽車提供重要的應用場景,而無人駕駛技術的不斷成熟也將依托車聯網(IoV)、車連萬物(V2X)56有效提升道路運行效率和安全性,三者只有有機融合、協同發展,才能實現共贏,達到效率最高,脫離了任何一方,都難以真正實現交通安全、綠色、高效的可持續發展。圖 5-1 未來城市交通發展愿景-綠色、智能、共享融合發展智能交通綠色交通共享出行未來的城市交通56 車聯網(IoV)是一個分布式網絡,車輛上的車載設備可以通過無線通信技術對網絡平臺中所
106、有車輛的動態信息進行有效利用;車聯萬物(V2X)是一種通信系統,允許車輛與其他車輛或交通系統中可能影響車輛的元素進行通信。圖 5-2“對話北京”10 點建議 未來城市交通將是綠色、智能、共享化的。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加快推進,亟需構建具有韌性的、多交通方式協同發展的一體化交通運輸網絡,實現提升市內通勤效率、兼顧城際交通需求的雙重目標。城市進入存量發展階段,打造混合型功能區以及 15 分鐘生活圈將成為提升城市品質、降低居民出行總量的有效途徑。人口結構及家庭結構變化對城市交通供給提出更高要求,未來城市交通需在提高安全性、便捷性、舒適性、包容性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未來公共交通將依然是城市交通的支柱,同
107、時需要與其他出行服務高效銜接。交通運輸電動化將在交通去碳化中扮演重要角色,需交通、能源、規劃等部門多方聯動、合力推進。數字化、智能化是未來城市交通高效、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多方利益相關者合作是必要的。邁向未來城市交通發展愿景的實施路線圖至關重要。國際交流與合作十分重要。對話北京:北京未來城市交通專題研究報告41為支持北京市交通政策制定部門推動未來城市交通系統可持續發展,并助力 3060 雙碳目標實現,本項目基于對話北京系列研討會總結了 10 條關鍵性政策建議:(1)未來城市交通將是綠色、智能、共享化的。為有效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危機,在巴黎協定、中國國家自主貢獻(NDCs)、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
108、)框架下,受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等新技術的驅動,北京未來的城市交通將是綠色、智能、共享化的。在這一愿景下,城市交通將為所有人提供一體化、無障礙、智能、可達的一站式出行服務,助力實現碳中和,同時有效解決交通擁堵、噪聲、安全、空氣污染等問題,讓城市變得更具吸引力。(2)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加快推進,亟需構建具有韌性的、多交通方式協同發展的一體化交通運輸網絡,實現提升市內通勤效率、兼顧城際交通需求的雙重目標。隨著京津冀城市群協同發展的不斷推進,未來北京將在更大城市空間尺度布局、協調城市功能,將與天津、保定、雄安新區等周邊區域形成更加緊密的交通聯系。在這一發展趨勢下,城市內部通勤距離將不斷延長、城際
109、交通需求將不斷增長,智能、高效、一體化的綜合交通體系亟需加速構建。(3)城市進入存量發展階段,打造混合型功能區以及 15 分鐘生活圈將成為提升城市品質、降低居民出行總量的有效途徑。目前北京城市規劃面臨的問題正逐漸轉變為如何優化土地利用模式,更高效地利用空間資源。為減少跨區域、長途通勤出行需求,城市內部可通過打造混合型功能區,優化土地利用,實現職住平衡發展。此外,建設“15 分鐘生活圈”可讓人們在步行 15 分鐘的范圍內輕松便捷地獲取醫療、教育、商超、休閑等各類服務,既能有效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也能減少不必要的遠距離出行,從而緩解主要通道交通擁堵問題。(4)人口結構及家庭結構變化對城市交通供給提
110、出更高要求,未來城市交通需在提高安全性、便捷性、舒適性、包容性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隨著 60 歲及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不斷提高,北京市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為城市交通系統帶來了新的挑戰,無障礙設施和服務需求不斷提高。同時,三孩政策的實施也將帶來家庭結構的變化,這必然導致居民出行行為更加多樣化。未來,北京的城市交通系統,尤其是公共交通系統,必須在提高安全性、便捷性、舒適性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才能有效應對人口結構和家庭結構變化帶來的新需求。同時,城市還需不斷提高空間規劃質量,提供更多公共游樂場、長椅等設施,建設家庭兒童友好型城市。(5)未來公共交通將依然是城市交通的支柱,同時需要與其他出行服務高
111、效銜接。未來,公共交通仍將是北京交通系統的主要支柱。大力發展和推廣公共交通是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根本。未來北京需要進一步擴大公共交通體系,提高公共交通服務水平和可靠性,鼓勵市民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網約車等共享出行服務在未來應主要作為公共交通的重要補充,并且需與公共交通、自行車和步行系統有機融合。(6)交通運輸電動化將在交通去碳化中扮演重要角色,需交通、能源、規劃等部門多方聯動、合力推進。未來交通運輸電動化是實現交通去碳化的重要手段,但在電動化過程中要首先關注電能能源供給結構問題。目前我國電能供給主要依賴煤炭發電。從北京市發電量類型來看,火力發電量占比最大,2021 年這一占比為 96.86%。交
112、通運輸業深度脫碳迫切需要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應統籌交通、信息、能源融合發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確保交通運輸電動化以綠色電力為基礎。同時,要不斷優化土地規劃和利用,強化與交通運輸電動化發展需求的銜接,有效規劃并建設充電基礎設施。(7)數字化、智能化是未來城市交通高效、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數字化和平臺經濟的出現正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的消費方式和社會的運轉模式。電子商務、基于網絡訂單的包裹和外賣配送以及網約車的快速發展導致城市客貨運輸需求不斷增加,道路交通流量和排放量也相應提升,對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隨著數字化、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加速應用,城市智能交通得到快速發展,未來應加快構
113、建數據標準化、跨部門數據共享、數對話北京:北京未來城市交通專題研究報告42據隱私保護等框架、機制設計,有效提升智能交通對用戶需求的滿足及風險防控能力。此外,隨著自動駕駛汽車的逐漸落地應用,相關標準和法律法規亟需加速制定和完善。(8)多方利益相關者合作是必要的。為了實現北京綠色、智能、共享城市交通的未來愿景,各利益相關方之間的深度合作至關重要。這些利益相關者包括地方政府、研究人員、互聯網公司、汽車行業、能源公司和公用事業、城市規劃者、投融資機構,以及城市公民。為實現這一目標,應進一步強化北京現有的多方協調和參與機制,建立各利益相關者之間新的對話和交流模式。(9)邁向未來城市交通發展愿景的實施路線
114、圖至關重要。北京未來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需要立足長遠發展戰略,制定系統科學的實施路線圖至關重要。這包括在我國“3060 雙碳目標”、國家十四五發展規劃以及 2035 年遠期發展目標下,制定交通部門提前碳達峰和碳中和路線圖。該路線圖應涵蓋社會經濟轉型、能源、交通和信息部門融合發展以及技術、治理、管理、金融和設施建設等多個方面包括公共交通和共享出行發展規劃、自行車和步行發展戰略、燃油車退出市場時間表以及新能源運輸工具的指導政策等,同時,還應重點關注綠色出行的意識培育和激勵措施制定。(10)國際交流與合作十分重要。實現巴黎協定是一項全球性挑戰。只有國家和城市之間密切合作,才能有效應對全球氣候變暖。歐盟
115、的目標是到 2050 年實現碳中和,中國希望在 2030 年之前達到碳排放峰值,到2060 年實現碳中和,這些都是全球各國共同努力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框架。在這些框架下,城市間可以更好地協調各自對早日達峰和碳中和的愿景,并通過新的氣候合作伙伴關系、先進經驗交流、創新試點項目等形式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而對交通部門來說更是如此,世界各大城市都在積極尋求實現交通可持續發展的創新解決方案,北京作為一個全球性特大城市也可向其他城市提供諸多先進案例和經驗。因此,一個致力于國際間先進經驗交流與合作的平臺亟需搭建。未來,對話北京研討會將繼續作為國內外相關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員和其他工作者交流經驗與合作的平臺,定期
116、舉辦研討會。會議將主要聚焦全球各大城市未來交通發展趨勢及對當前政策制定的影響,主題可涉及交通政策、技術標準、循環經濟、可再生資源、低碳技術、智慧城市、綠色交通轉型及其對社會面的影響等,以期為北京及其他城市加快向綠色低碳交通轉型提供智力支持。對話北京:北京未來城市交通專題研究報告43Axsen J,Pltz P,Wolinetz M,為道路運輸中的深度二氧化碳減排制定強有力的綜合政策組合 J,自然氣候變化,2020,10(9):1-10北京市自然和規劃資源委員會,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 年-2035 年)EB/OL,2017 年 9 月 29 日:http:/ EB/OL,2021 年 5
117、月:http:/ 年北京交通發展年度報告 R,北京:2021 年 7 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北京市進一步促進無障礙環境建設 20192021 年行動方 案 的 通 知 EB/OL,2019 年 11 月 22 日:http:/ 年北京市城市慢行系統品質提升行動工作方案EB/OL,2021 年 5 月:https:/ EB/OL,2020 年 6 月:https:/ EB/OL,2021 年 4 月:https:/ 2021 年行動計劃 EB/OL,2021 年 3 月:http:/ J,北京交通日情,2020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慢行系統規劃(2020 年-2035 年
118、)EB/OL,2021 年 9 月 3 日:http:/www.bei- TOD 規劃實踐 EB/OL,2018 年 10 月:http:/ 年政府工作報告 EB/OL,2021 年 1 月 23 日:http:/ 年2035 年)EB/OL,2021年 9 月 29 日:http:/ e 充網,市級平臺 e 充網發布:2019 年北京市充電設施建設及充電行為淺析報告 EB/OL,2020年 4 月:https:/ 2020 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EB/OL,2021 年 2 月:http:/ EB/OL,2020 年:https:/ EB/OL,2020 年 11 月:http:/
119、年 11 月 24 日:http:/ EB/OL,2020 年 3 月 https:/ 年 2 月 10 日:https:/ J,城市交通,2016(5):1-8光 明 日 報,為 可 持 續 發 展 貢 獻 交 通 力 量 EB/OL,2021 年 10 月:https:/ 通 運 輸 部,未 來 北 京 的 交 通 是 這 樣 的 EB/OL,2021 年 3 月:https:/ 通 大 會 上 北 京 亮 出“綠 色”家 底,北 京 日 報 EB/OL,2021 年 10 月:http:/ 3.5 分鐘 EB/OL,2021 年 4 月:https:/ 年 10 月:https:/ EB
120、/OL,2019 年 7 月:http:/ C,北京:2020 年中國城市交通規劃年會,2020林紅,李軍,出行空間分布與土地利用混合程度關系研究以廣州中心片區為例 J,城市規劃,2008(09):53-56人 民 網,“二 孩”車 型 成 為 汽 車 消 費 新 亮 點 EB/OL,2019 年 6 月:http:/auto.peo- 6%E 4%B 8%9 A%E 5%8 6%8 5%E 4%B 8%9 3%E 5%A E%B 6%E 8%A 1%A 8%E7%A 4%B A,%E 8%B A%A B%E 9%9 C%8 0%E 6%B 1%8 2%E 4%B B%9 4%E 7%B-B%
121、86%E8%A1%A1%E9%87%8F%E3%80%82人 民 日 報,加 快 推 進 無 障 礙 設 施 建 設 EB/OL,2021 年 4 月:http:/ 2020 年行動計劃 EB/OL,2020 年 2 月:http:/ Gersdorf,Russell Hensley,Patrick Hertzke,Patrick Schaufuss 和 Andreas Tsch-iesner,電動汽車的未來之路 EB/OL,2020 年 1 月:https:/ 華 網,交 通 大 會 上 北 京 亮 出“綠 色”家 底 EB/OL,2021 年 10 月:http:/ EB/OL,2019
122、年 6 月:https:/ 共 中 央 國 務 院,交 通 強 國 建 設 綱 要 EB/OL,2019 年 9 月 19 日:http:/ 年度全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 EB/OL,2020 年 5 月:http:/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GB50180-2018,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國家標準 S,2018 年 7 月 10 日:http:/ EB/OL,2018 年 11 月:http:/ EB/OL,2016 年:http:/ EB/OL,2020 年 11 月:https:/ EB/OL,2020 年 12 月 7 日:http:/ EB/OL,2020 年 9 月 https
123、:/ 2021)R,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1周 瑜 芳,陳 佳 琪,“MaaS 出 行 綠 動 全 城”綠 色 出 行 碳 普 惠 行 動 EB/OL,2020 年 9 月:https:/ EB/OL,2020 年 10 月:https:/ 2020 年 11 月開展了線上調查,邀請交通、規劃、能源等多個領域的專家參與調查并收集相關數據。問卷由“北京未來城市交通發展愿景”、“北京城市空間結構和人口結構變化對交通的影響”、“綠色交通未來趨勢”、“智能交通未來趨勢”以及“共享出行的新趨勢”五部分組成(見圖 1)。圖 1 問卷調查內容問卷調查1.未來城市交通發展愿景 2.城市空間結構及人口
124、結構變化對交通的影響 3.綠色交通未來趨勢 4.智能交通未來趨勢 5.共享出行的新趨勢 第一部分“北京未來城市交通發展愿景”包括 8 個問題,涵蓋未來愿景展望、出行方式選擇、對共享出行及無人駕駛等新型出行服務的態度等。第二部分“北京城市空間結構及人口結構變化對交通的影響”包括 11 個問題,涵蓋城市空間結構變化趨勢、老年人出行需求變化及方式選擇、家庭出行需求變化及方式選擇等。第三部分“綠色交通發展趨勢”包括 13 個問題,涵蓋未來綠色交通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推動綠色交通發展最為有效的政策工具、新能源汽車應用場景、能源來源等。第四部分“智能交通未來趨勢”包括 15 個問題,涵蓋智能交通發展面臨的
125、主要障礙、MaaS 發展趨勢、無人駕駛實現路徑、無人駕駛應用場景等。第五部分“共享出行的新趨勢”包括 5個問題,涵蓋對分時租賃電動車的態度、影響民眾共享出行行為的主要因素、共享單車停車治理舉措等。本次問卷調查共有 38 名專家參與。從地域分布看,76%位于北京,16%位于海外;從性別看,68%為男性,32%為女性;從年齡看,31-60 歲占 76%,60 歲以上占 3%;從專業領域看,71%為交通和出行領域專家,8%為能源領域專家;從工作年限看,53%的參與專家工作經驗在 15 年以上。本專題研究報告部分論點來自于問卷調查數據支撐,受限于填寫數量,部分論點可能存在爭議,因此報告結論僅供參考。受
126、訪專家的具體情況請參見圖 2至圖 6。問卷內容及調查樣本對話北京:北京未來城市交通專題研究報告49(1)北京未來城市交通發展愿景2035 年北京城市居民出行將主要采用公共交通(73.68%)、自行車(71.05%)和步行(57.89%),見圖 7。主要調查結果 圖 2 受訪專家地域分布國內其他城市,8%海外,16%北京,76%圖 3 受訪專家年齡分布18-30歲,21%31-60歲,76%60歲以上,3%圖 4 受訪專家性別分布68%32%0%10%20%30%40%50%60%70%男性女性 圖 5 受訪專家專業領域分布能源,8%交通,71%其他,21%圖 6 受訪專家工作年限分布5年以下,
127、16%5-10 年,10%10-15 年,21%15年以上,53%5年以下5-10 年10-15 年15年以上對話北京:北京未來城市交通專題研究報告50 圖 7 2035 年,北京城市居民出行將主要采用的交通方式73.68%15.79%5.26%26.32%44.74%42.11%36.84%57.89%71.05%公共交通自行車步行 小汽車 傳統出租車、網約車無人駕駛出租車 共享型無人駕駛小巴 兩輪或三輪電動車老年代步車 圖 8 未來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選擇將主要考慮的因素89.47%44.74%39.47%55.26%55.26%23.68%28.95%42.11%44.74%出行安全性智能化
128、(如可預約、可電子支付等)出行私密性換乘便捷性出行服務可靠性出行舒適性出行時間消耗出行成本花費交通工具環保性(如電動車)未來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選擇,將主要考慮出行時間消耗、出行服務可靠性、出行舒適性、出行安全性和智能化程度,見圖 8。未來實現公共交通與其他交通方式無縫換乘、提升公交車運行速度是改善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統中競爭力的有效舉措,見圖 9。到 2035 年,新技術和數字商業模式的快速發展將使得網上購物更加普及,城市內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需求將持續增加,見圖 10。對話北京:北京未來城市交通專題研究報告51(2)北京城市空間結構及人口結構變化到 2035 年,北京城市空間結構將發生重要變化,
129、周邊新城數量將不斷增加,形成多中心格局,并與周邊城市形成城市群,見圖 11。在出行方式的選擇上,老年人會更加看重安全性、便捷性、舒適性和適老化設施(如配備無障礙設施、語音播報等功能),見圖 12。未來以家庭為單位的集體出行將主要采用小汽車(84.2%)、公共交通(65.8%)、傳統出租車和網約車(57.9%),見圖 13。圖 9 提升公交競爭力的有效舉措76.92%46.15%0%38.46%38.46%15.38%30.77%92.31%46.15%7.69%15.38%深化公交行業市場化改革提高乘客出行安全性重塑公交形象制定有競爭力的票制票價提供更多無障礙出行設施提升公交出行的舒適度擴大公
130、交服務覆蓋面改善公交服務可靠性提供更多樣性的出行服務(如定制公交)提升公交運行速度實現公交與其他交通方式無縫換乘 圖 10 到 2035 年,互聯網快速發展對未來城市貨運的影響92.11%76.32%100%13.16%10.52%增加 減少 不變城市內部貨運需求跨區域、長途貨運需求城市內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需求5.26%2.63%對話北京:北京未來城市交通專題研究報告52 圖 13 未來家庭出行主要方式選擇 42.11%36.84%18.42%65.79%47.37%84.21%57.89%0%7.89%公共交通共享型無人駕駛小巴(8-10人)小汽車傳統出租車、網約車無人駕駛出租車步行自行車兩
131、輪或三輪電動車老年代步車 圖 11 到 2035 年,北京城市空間結構主要變化 76.32%23.68%2.63%15.79%76.32%與周邊城市形成城市群新城數量增加,形成多中心格局保持現狀不變繼續攤大餅式發展功能更加集聚,形成單中心格局 圖 12 影響老年人出行方式選擇的因素 84.21%81.58%60.53%36.84%7.89%71.05%68.42%快速性經濟性可靠性適老化設施舒適性便捷性安全性對話北京:北京未來城市交通專題研究報告53(3)綠色交通未來趨勢未來北京綠色交通發展面臨的主要障礙和挑戰是民眾對小汽車依賴度高(81.6%)、慢行出行環境有待優化(76.3%)、民眾綠色出
132、行理念有待培育(71.1%),見圖 14。在推動北京綠色交通發展的管制性政策中,最為有效的是制定燃油車退出市場時間表(65.6%)、停車管理(62.5%)、征收二氧化碳排放稅(56.3%)和建立城市零排放區(50%),見圖 15。在推動北京綠色交通發展的激勵性政策中,最為有效的是改善慢行出行環境(77.4%)、增加公共交通投資(67.7%)和為電動車使用提供更多路權保障(54.8%),見圖 16。到 2035 年,北京城市客運領域車輛主要采用的能源類型是電能和氫能,見圖 17。到 2035 年,北京城市貨運領域車輛主要采用的能源類型是電能、汽油和柴油,見圖 18。到 2035 年,電動汽車在城
133、市客運領域應用主要場景為城市公交、微循環巴士和出租車,見圖 19。到 2035 年,電動汽車在城市貨運領域應用主要場景為城市最后一公里配送和城市內中、短途貨運,見圖 20。圖 14 未來北京綠色交通發展面臨的主要障礙和挑戰 42.11%65.79%81.58%42.11%71.05%76.32%公共交通供給不足公共交通服務水平有待提升民眾對小汽車依賴度高道路交通安全有待提高慢行出行環境有待優化民眾綠色出行理念有待培育 圖 15 推動北京綠色交通發展的管制性政策37.50%34.38%56.25%43.75%50%65.63%62.50%50%征收二氧化碳排放稅對燃油車銷售進行管制對燃油車使用進
134、行管制(如限行、限號)制定燃油車退出市場時間表停車管理建立城市零排放區限制燃油車牌照發放量增加新能源汽車牌照發放量對話北京:北京未來城市交通專題研究報告54 圖 16 推動北京綠色交通發展的激勵性政策35.48%67.74%35.48%77.42%54.84%25.81%22.58%35.48%54.84%增加公共交通投資降低公共交通出行成本改善慢行出行環境提高電動車充電樁配建率提高燃油車停車費降低電動車停車費降低電動車充電費提供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為電動車使用提供更多路權保障 圖 17 2035 年北京城市客運領域車輛主要采用的能源類型5.663.242.972.581.240123456電能
135、(單位:分值)氫能汽油或柴油天然氣 生物燃料 圖 18 2035 年北京城貨運領域車輛主要采用的能源類型5.033.683.032.531.660123456(單位:分值)電能汽油或柴油氫能天然氣生物燃料對話北京:北京未來城市交通專題研究報告55(4)智能交通未來趨勢未來北京城市智能交通發展面臨的主要障礙是跨區域、大范圍數據共享難(4.58)、數據標準不統一(3.68)和需求識別不足(3.47),見圖 21。未來北京城市智能交通系統將主要應用于交通管理和規劃(5.92)、車輛安全輔助駕駛和智慧公路(3.21),見圖 22。未來,推動一體化出行服務平臺(MaaS)在城市交通中發揮積極作用的主要因
136、素有:平臺運營商優化平臺服務、提高平臺運行效率,出行服務提供商提高服務水平,政府相關部門、平臺運營商和出行服務提供商的協同合作,見圖 23。到2035年,自動駕駛在城市客運領域的主要應用場景為微循環巴士(4.53)、城市公交(3.74)和網約車(2.95),見圖 24。到 2035 年,自動駕駛在城市貨運領域的主要應用場景為園區、港口內物流運輸(3.21)和城市最后一公里配送(2.53),見圖 25。民眾在選擇購買或者使用自動駕駛車輛時最關心的因素是駕駛安全性(92.1%)、購置或使用成本(71.1%)、用戶個人信息及隱私安全(50%),見圖 26。圖 19 2035 年電動汽車在城市客運領域
137、應用主要場景4.844.163.392.452.320.870123456(單位:分值)城市公交微循環巴士出租車私人小汽車網約車長途巴士 圖 20 2035 年電動汽車在城市貨運領域應用主要場景2.452.391.1600.511.522.53(單位:分值)城市最后一公里配送城市內中、短途貨運城市間長途貨運對話北京:北京未來城市交通專題研究報告56 圖 22 未來北京城市智能交通系統將主要應用的領域5.923.212.892.662.521.8201234567交通管理和規劃車輛安全輔助駕駛和智慧公路運營管理出行者信息綜合運輸緊急事件管理和安全電子收費(單位:分值)圖 23 推動一體化出行服務
138、平臺(如 MaaS)在城市交通中發揮積極作用的主要因素86.84%84.21%50%47.37%63.16%平臺運營商優化平臺服務、提高平臺運行效率出行服務提供商提高服務水平政府鼓勵、引導民眾使用政府加強平臺監管(網絡安全、用戶隱私等)政府相關部門、平臺運營商和出行服務提供商的協同合作 圖 21 未來北京城市智能交通發展面臨的主要障礙4.583.683.472.711.390.5800.511.522.533.544.55(單位:分值)跨區域、大范圍數據共享難數據標準不統一需求識別不足大數據深度挖掘與應用不足大數據處理能力不足數據傳輸效率受限對話北京:北京未來城市交通專題研究報告57 圖 24
139、 到 2035 年,自動駕駛在城市客運領域的主要應用場景4.533.742.952.581.820.6600.511.522.533.544.55(單位:分值)微循環巴士 城市公交 網約車 出租車 私人小汽車長途巴士 圖 25 到 2035 年,自動駕駛在城市貨運領域的主要應用場景3.212.532.241.0300.511.522.533.5(單位:分值)園區、港口內物流運輸 城市最后一公里配送 城市內中、短途貨運 城市間長途貨運 圖 26 民眾在選擇購買或使用自動駕駛車輛時最關心的因素92.11%71.05%50%47.37%42.11%23.68%21.05%駕駛安全性用戶個人信息及隱私
140、安全購置或使用成本電力驅動其他創新附加服務(如私人影院等)路權保障(如自動駕駛專用車道)人、機自由切換對話北京:北京未來城市交通專題研究報告58(5)共享出行的新趨勢到 2035 年,在交通工具的共享化比例中,自動駕駛車輛的共享化比例最高,達到 61.5%,其次是自行車,小汽車共享化比例將達到 54.2%,見圖 27。私家車車主不愿意為他人提供順風車、拼車出行服務的原因是安全性不好(54.6%)、出行時間延長(27.3%)和私密性不好(18.2%),見圖 28??捎行苿映鞘泄蚕沓鲂形幕嘤呐e措包括:提高共享出行安全性、對多人合乘共享車輛提供更多經濟激勵(如停車費優惠)和對多人合乘共享出行車
141、輛提供更多路權保障(如可使用公交專用道),見圖 29。隨著共享單車的快速發展,停車亂象日益突出。在治理共享單車亂停車方面最為有效的舉措是加強車輛運維調度和增加共享單車停車位,見圖 30。要實現未來城市交通發展愿景,城市層面需轉變城市規劃理念(以車為本向以人為本轉變)、交通基礎設施升級換代(如增加新能源充電樁、智慧信號燈等)、為公共交通提供更多路權保障和為慢行出行提供更多路權保障,見圖 31。圖 27 到 2035 年,出行交通工具的共享化比例54.21%31.05%19.79%33.68%60.92%61.53%0%10%20%30%40%50%60%70%小汽車自行車自動駕駛車輛私人所有共享
142、使用 圖 28 私家車車主不愿意為他人提供順風車、拼車出行服務的主要原因18.18%27.27%0%54.55%私密性不好安全性不好出行時間延長出行成本提高對話北京:北京未來城市交通專題研究報告59 圖 29 可有效推動城市共享出行文化培育的舉措65.79%31.58%50%60.53%36.84%提高共享出行安全性優化出行路徑算法,提高共享出行效率對多人合乘共享出行車輛提供更多路權保障(如可使用公交專用道)在熱門商圈等為多人合乘共享出行車輛提供專屬上下客區對多人合乘共享車輛提供更多經濟激勵(如停車費優惠)圖 30 在共享單車停車治理方面最為有效的舉措 36.84%50%42.11%42.11
143、%52.63%加大共享單車投放總量調控增加共享單車停車位加強車輛運維調度對違規停車加大處罰力度施劃電子停車護欄 圖 31 城市層面為實現未來交通發展愿景需做出的重要轉變 81.58%57.89%55.26%42.11%23.68%52.63%55.26%47.37%城市規劃理念轉變(以車為本向以人為本轉變)智能交通平臺建設道路交通法律法規調整為新能源汽車提供更多路權保障為慢行出行提供更多路權保障為公共交通提供更多路權保障加大公共交通領域投資交通基礎設施升級換代(如增加新能源充電樁、智慧信號燈等)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亮馬河南路 14 號 塔園外交辦公大樓 2 單元 5 樓
144、 電話:+86(0)10 8527 5589 傳真:+86(0)10 8527 5591 郵箱:infogiz.de 網址:http:/www.giz.de/chinaAgora VerkehrswendeAgora Transport Transformation gGmbH地址:Anna-Louisa-Karsch-Str.2 10178 Berlin電話:+49(0)30 7001435-000傳真:+49(0)30 7001435-129郵箱:infoagora-verkehrswende.de網址:https:/www.agora-verkehrswende.de/en/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六里橋南路甲 9 號 首發大廈 A 座電話:+86(0)10 5707 9900 傳真:+86(0)10 5707 9800 郵箱: 網址:htt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