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世咨詢:2022國內汽車行業簡析報告(17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嘉世咨詢:2022國內汽車行業簡析報告(17頁).pdf(17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版權歸屬 上海嘉世營銷咨詢有限公司汽車市場行業簡析報告商業合作/內容轉載/更多報告01.國內汽車市場經歷雙重考驗后,逐步加快恢復數據來源:公開數據整理;嘉世咨詢研究結論;圖源網絡過去3年,國內汽車市場遭遇疫情、缺芯的考驗,影響了汽車市場的的供給及需求;經歷過去兩年疫情不斷反復,汽車市場恢復速度逐漸加快。2022年上半年汽車銷量同比恢復至24.16%,乘用車銷量同比恢復至41.59%;國內汽車市場的整體韌性較強,應對機制也逐漸完善,整體處于良性發展狀態,乘用車市場發展勢頭強勁。2020-2022 年國內汽車銷量變化-200.00%-100.00%0.00%100.00%200.00%300.00
2、%400.00%500.00%050100150200250300汽車當月銷量(萬輛)乘用車當月銷量(萬輛)汽車當月同比乘用車當月同比02.我國汽車產銷量呈現回升態勢數據來源:公開數據整理;嘉世咨詢研究結論;圖源網絡2017年,我國汽車產銷量達到歷史峰值,此后有所回落,自2020年以來呈現回升態勢;根據中汽協數據,截至2022年中國汽車產量累計達2702.1萬輛,同比+6.12%,銷量累計達2686.4萬輛,同比+3.31%。2005-2022年國內汽車產量(萬輛)及增速2015 2021年客房需求變化指數(%)-20.0%-10.0%0.0%10.0%20.0%30.0%40.0%50.0%
3、60.0%0.0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3500.00汽車產量(萬輛)YOY(%)-20.0%-10.0%0.0%10.0%20.0%30.0%40.0%50.0%0.0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3500.00汽車銷量(萬輛)YOY(%)03.我國汽車仍處于消費普及期,供給彈性較大數據來源:公開數據整理;嘉世咨詢研究結論;圖源網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后,汽車作為可選消費品需求也隨之增加,疫情前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領先汽車銷量增速約一季度,疫情后表現較為同步;2022年下半年受購
4、置稅減半政策拉動,汽車銷量增速均優于工業增加值、房地產開發投資、GDP 等經濟指標,本輪購置稅政策刺激較上一輪而言并未完全激發需求,未來隨著經濟復蘇,需求仍有較大釋放空間。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與汽車銷量同比增速情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與汽車銷量同比增速情況2015Q12015Q22015Q32015Q42016Q12016Q22016Q32016Q42017Q12017Q22017Q32017Q42018Q12018Q22018Q32018Q42019Q12019Q22019Q32019Q42020Q12020Q22020Q32020Q42021Q12021Q22021Q3
5、2021Q42022Q12022Q22022Q3汽車銷售同比增速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右軸)2015Q12015Q22015Q32015Q42016Q12016Q22016Q32016Q42017Q12017Q22017Q32017Q42018Q12018Q22018Q32018Q42019Q12019Q22019Q32019Q42020Q12020Q22020Q32020Q42021Q12021Q22021Q32021Q42022Q12022Q22022Q3汽車銷售同比增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右軸)04.政策為汽車市場發展向好提供保障數據來源:公開數據整理;嘉世咨詢研究
6、結論;圖源網絡2022年底,燃油車購置稅減半政策到期,對年底銷量形成強力支撐,年底新能源車補貼退出,新能源企業都陸續出臺限時保價措施,將推動部分消費者的提前購買行為;常態化防控政策全面優化有利于提升消費者信心,前期壓抑的消費需求有望穩步釋放;根據中央經濟政策部署,2023 年將繼續加大穩汽車消費政策,重點支持公共領域電動化及改善消費環境,加快推動汽車綠色低碳轉型,在落實碳達峰中和目標任務過程中培養新的產業競爭優勢。政策文件/方向具體措施燃油車關于減征部分乘用車車輛購置稅的公告對購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間內且單車價格(不含增值稅)不超過30萬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
7、用車,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到2025年,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千瓦時/百公里,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到2035 年,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關于2022 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2022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在2021 年基礎上退坡30%;城市公交、道路客運、出租(含網約車)、環衛、城市物流配送、郵政快遞、民航機場以及黨政機關公務領域符合要求的車輛,補貼標準在2021年基礎上退坡20%。關于延續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政策
8、的公告對購置日期在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間內的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2023年政策展望汽車消費繼續實施車輛購置稅減稅政策;限購城市增加2023年購車指標,適時全面取消限購;支持老舊汽車報廢更新,適當給予財政補貼;對消費者購買符合條件的智能新能源汽車給予補貼支持;繼續給予地方充電設施建設運營獎補獎金,支持地方在充換電、通行及停車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和優惠;全面落實二手車流通便利化政策,規范二手車交易市場開票和相關服務,提升開票、檢測相關服務內容和價格透明度。新能源汽車消費通過免征購置稅、新能源汽車下鄉和地方補貼等措施繼續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強化供應和資料保障,尤其是關鍵
9、材料的安全供給,健全回收利用體系:提升公共領域電動化05.自主汽車品牌加速出海數據來源:公開數據整理;嘉世咨詢研究結論;圖源網絡自主汽車品牌加速在海外的布局,通過向海外輸出產品及技術,有望在海外打造業績增長的新空間;傳統車企出海目的地較為多樣化,擁有各自不同地區的營銷網絡,部分傳統車企通過收購海外汽車品牌,利用海外品牌進行銷售更易于被當地消費者所接受;目前國內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已達到27%,而海外較多國家的滲透率仍維持較低水平,車企通過產品出海,有望進入藍海市場,打造業績增長新曲線。車企出海品牌時間目的地傳統車企東風嵐圖2022.2挪威比亞迪唐EV2021年底挪威ATT032022.2澳大利亞
10、ATT03、海豹、海豚2022.8日本ATT032022.1印度漢EV/哥倫比亞、烏拉圭、巴哈馬、多米尼加、哥斯達黎加、巴西上汽MG MULAN2022.9海外全球發售長城歐拉好貓2022.1英國、瑞典、德國、以色列、冰島造車新勢力蔚來ET7、ET5、EL72021.9挪威、德國、荷蘭、丹麥、瑞典小鵬G3、P7、P52021年底挪威、丹麥、荷蘭、瑞典哪吒哪吒U、哪吒V(國際版)2021H2泰國、緬甸愛馳U5、U62020.5法國、德國、荷蘭、比利時、丹麥、以色列、意大利、瑞士、西班牙、葡萄牙、瑞典、克羅地亞、法羅群島、冰島、斯洛文尼亞06.自主品牌市場份額快速提升,新能源汽車貢獻明顯數據來源:
11、公開數據整理;嘉世咨詢研究結論;圖源網絡2022年1-10月國內自主品牌乘用車累計銷售占比為 46.4%,較2021年的41.2%提升5.2%;德系、日系、美系、韓系、法系、其他歐系的累計銷售占比分別為 21.2%、20.5%、8.5%、1.7%、0.6%、1.0%,較2021年分別變化-1.1%、-2.1%、-1.1%、-1.0%、0.1%、-0.2%;自主品牌銷量占比顯著提升,主要得益于其在新能源乘用車領域市場份額提升。2022年1-10月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占比為 46.5%,較 2021年提升 5.3%,而主流合資品牌以及豪華品牌的累計銷售占比為 40.3%和13.2%,較20
12、21年分別變化-5.3%和0%,合資品牌的市場份額被自主品牌快速搶占。2015-2022國內乘用車分品牌銷量份額2015-2022國內新能源乘用車分品牌銷量份額38%40%41%41%39%38%41%46%20%20%20%21%21%23%19%23%17%16%18%20%21%23%22%21%13%11%10%8%10%9%10%5%9%8%6%6%6%4%5%3%2%3%3%2%1%1%1%1%1%2%2%2%2%2%2%1%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自主德系日系美系韓系法系其他歐系38%40%41%41%39%38%41%46%57%55%5
13、2%50%50%48%45%40%5%5%7%9%11%14%14%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自主主流合資豪華07.汽車行業的競爭格局:五大力量數據來源:公開數據整理;嘉世咨詢研究結論;圖源網絡目前,我國的汽車行業分成五大力量:央企、地方國企、民營傳統企業、造車新勢力、新進入者;央企的代表:中國一汽、東風汽車、長安汽車;地方國企代表:上汽集團、廣汽集團等。國有車企在資金、人力、物力等有鮮明的優勢;傳統民企:長城汽車、吉利汽車和比亞迪等,擁有穩定生產體系,成熟的市場經驗,規?;?;造車新勢力: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等,在造車理念、新車型布局、
14、營銷理念等較為突出;新進入者:小米、創維汽車等。央企地方國企傳統民營企業造車新勢力新進入者中國一汽東風汽車長安汽車上汽集團廣汽集團北汽集團江淮汽車奇瑞汽車 比亞迪長城汽車吉利汽車東風小康 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哪吒汽車 小米汽車創維汽車 08.低端市場:規模小、增速放緩數據來源:公開數據整理;嘉世咨詢研究結論;圖源網絡國內汽車低端市場規模小,增速放緩。2022年1-10月8萬以下乘用車銷量為202.3萬輛,同比增長4.2%。其中5萬以下、5-8萬各細分價格帶銷量在100萬輛級別,增速偏低且呈放緩態勢。從分價格帶的占比來看,2022年1-10月低端市場占比較2021年下降1.0%;在新能源車方
15、面,低端市場集中度高,新能源車型供給充分、競爭力強。從新能源占燃油車數量的比例來看,當前達到 65.6%。從新能源車型競爭力來看,低端市場前十大車型中,新能源車型市場份額遠超燃油車型。國產汽車低端市場表現低端市場新能源車市場表現2022.1-10銷量(萬輛)同比增速該價格帶占比較2021年占比變化低端市場2024.2%10.5%-1.0%5萬以下7313%4%-0.2%5-8萬129-0.1%7%-0.8%中間市場10798.6%56.4%-2.8%高端市場63327.8%33.1%3.8%2022.1-10滲透率水平滲透率提升速度(較2021年)新能源純電插混新能源純電插混低端市場50.1%
16、50.1%-31.7%31.7%-5萬以下69.6%69.6%-20.5%20.5%-5-8萬39.1%39.1%-41.2%41.2%-中間市場20.5%14.8%5.6%133.9%121.5%174.2%高端市場28.2%19.7%8.4%41.3%34.6%59.8%行業整體26.2%20.2%6.0%69.9%59.8%115.9%09.中間市場:市場空間大,持續擴容數據來源:公開數據整理;嘉世咨詢研究結論;圖源網絡國內汽車中間市場規模大且持續擴容、加速成長。2022年1-10月8-20萬乘用車銷量為1079.4萬輛,同比增長 8.6%;其中8-12萬、12-15萬、15-20萬各細
17、分價格帶的銷量在300萬-400萬輛級別,增速均呈現明顯上行狀態,處于加速成長期;中間市場新能源滲透率偏低,處于快速提升中,其中插混快速放量。2022年1-10月,8-20萬新能源滲透率為 20.5%,低于行業整體水平(26.2%)。2022.01-10月 8-12 萬分車型銷量及市占率排名(萬輛)2022.01-10月 國內汽車中間市場表現21181716151514141312242240.0%10.0%20.0%30.0%40.0%50.0%60.0%70.0%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車型銷量(萬輛)市占率2022.1-10銷量(萬輛)同比增速該
18、價格帶占比較2021年占比變化低端市場2024.2%10.5%-1.0%中間市場10798.6%56.4%-2.8%8-12萬3702%19%-2.0%12-15萬4048%21%-1.1%15-20萬30519%16%0.2%高端市場63327.8%33.1%3.8%10.高端市場:規模中等、增速快數據來源:公開數據整理;嘉世咨詢研究結論;圖源網絡國內汽車高端市場規模中等,增速快。2022年1-10月20萬以上乘用車銷量為632.8萬輛,同比增長 27.8%;其中20-25萬、25-30萬、30-40萬、40萬以上各細分價格帶銷量均在100-200萬輛級別;高端市場新能源滲透率較為領先,但提
19、升速度明顯放緩。20萬以上高端市場新能源滲透率為28.2%,領先于行業整體水平。從滲透率提升速度來看,高端市場當前提升速度為41.3%,明顯放緩且低于行業整體水平(+69.9%)。2022.01-10月 平均月銷分類20-25 萬車型數量分布2022.01-10月 國內汽車高端市場新能源車表現2022.1-10滲透率水平滲透率提升速度(較2021年)新能源純電插混新能源純電插混低端市場50.1%50.1%-31.7%31.7%-中間市場20.5%14.8%5.6%133.9%121.5%174.2%高端市場28.2%19.7%8.4%41.3%34.6%59.8%20-25萬15.4%10.8
20、%4.6%64.2%106.2%10.6%25-30萬36.2%16.7%19.5%55.3%13.5%127.1%30-40萬40.8%34.6%6.2%30.5%34.0%13.7%40萬以上19.5%13.2%6.3%29.5%14.3%79.6%行業整體26.2%20.2%6.0%69.9%59.8%115.9%燃油車新能源純電插混1.5w-2.0w1.0w-1.5w0.5w-1.0w0.1w-0.5w0.1w以下11.中國消費者在增、換購私家車時,有著極高的升級熱情數據來源:公開數據整理;嘉世咨詢研究結論;圖源網絡中國消費者有著極其強烈的“車輛升級”愿望,從而使得較高價位車型的市占率
21、一路攀升中國消費者在增、換購私家車時,通常有著極高的升級熱情;數據顯示:主力價格段1015萬元,在此區間的車主中,有超過一半(54%)的受訪者表示會在下次購車時考慮更高價格車型;在1520萬元價格段,也有接近一半(47%)的車主表示再購時會升級新車的價格區間。40萬40萬10萬16%73%10%0%0%1%40萬0%0%0%2%10%88%40萬0%0%0%0%10%90%2021年2022年購買下一輛車的預算:元現有車售價:元12.消費者偏好的購車渠道,全渠道模式成標配數據來源:公開數據整理;嘉世咨詢研究結論;圖源網絡消費者有了初始品牌選單之后,就會開始接觸相關品牌的銷售網點。關于銷售渠道的
22、偏好,約30%的受訪者表示對現行的傳統4S店模式感到滿意。同時,有22%的受訪者希望轉向商超店的模式,更有49%表示希望能轉向線上購車的模式。消費者偏好的購車渠道22%21%22%27%23%22%49%48%50%51%49%53%29%31%28%22%28%25%總體4.8萬元燃油車純電動車希望轉向商超店的模式希望轉向線上購車的模式對傳統4S店模式感到滿意按家庭月收入按現有車輛類型13.降低油耗與提升里程指導車企的技術研發數據來源:公開數據整理;嘉世咨詢研究結論;圖源網絡汽車行業為適應雙碳建設,節能減排成為了汽車行業的發展方向;油耗標準趨嚴推動行業朝著節能減排的方向發展,因此降低油耗是車
23、企一直追求的目標;汽車輕量化是在保證汽車強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盡可能地降低汽車的整備質量;汽車輕量化對于車輛降低油耗的效果較為顯著,是汽車行業實現節能減排的關鍵路徑,對于電動車提升續航里程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國汽車技術發展總體目標乘用車商用車節能汽車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2025年2030年2035年乘用車(含新能源)新車油耗達到4.6L/100km(WLTC)乘用車(含新能源)新車油耗達到3.2L/100km(WLTC)乘用車(含新能源)新車油耗達到2.0L/100km(WLTC)貨車油耗較2019年降低8%以上客車油耗較2019年降低10%以上貨車油耗較2019年降低10%以上客車油耗較2
24、019年降低15%以上貨車油耗較2019年降低15%以上客車油耗較2019年降低20%以上傳統能源乘用車新車平均油耗5.6L/100km(WLTC)混動新車占傳統能源乘用車的50%以上傳統能源乘用車新車平均油耗4.8L/100km(WLTC)混動新車占傳統能源乘用車的75%以上傳統能源乘用車新車平均油耗4L/100km(WLTC)混動新車占傳統能源乘用車的100%以上新能源汽車占總銷量20%左右新能源汽車占總銷量40%左右新能源汽車成為主流(占總銷量50%以上)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達到10萬輛左右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達到100萬輛左右PA/CA級智能網聯汽車占汽車年銷量的50%以上,HA級汽車
25、開始進入市場,C-V2X終端新車裝備率達50%PA/CA級智能網聯汽車占汽車年銷量的70%,HA級超過20%,C-V2X 終端裝配基本普及各類網聯式高度自動駕駛車輛廣泛運行于中國廣大地區,中國方案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深度融合14.汽車行業面臨五大挑戰數據來源:公開數據整理;嘉世咨詢研究結論;圖源網絡五大挑戰盈利之困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再次呈現上漲的苗頭,導致新能源汽車生產盈利困難。隨著新能源汽車產銷繼續高速增長,動力電池原材料的需求將進一步提升,從而增加碳酸鋰價格上漲預期。補貼退坡2023年1月1日,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告別補貼,許多新能源車型官宣漲價。長期補貼新能源汽車,會對
26、國家財政造成影響,美國、德國、英國等,都在減少新能源汽車的補貼。補貼退坡面對增程式和純電動兩種模式,哪個適合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的發展一直處于分歧中。大量車企選用增程式,源于動力性強、續駛里程長。隨著電池成本下降,充電設施和網絡完善,最終走向純電動。產業融合破局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領域的深度融合成為必然的方向。汽車產業的邊界從有界向無界發展,但行業間有機融合同步壯大的機制還需完善,行之有效的新模式、新業態仍待探索。芯片短板我國汽車芯片短板明顯,擺脫進口依賴是當務之急,汽車芯片產業鏈存在技術短板,汽車芯片面臨嚴格檢測認證,集成電路專業人員短缺已經成為技術進步巨大的瓶頸。15.汽車企業重點關
27、注的五大趨勢數據來源:公開數據整理;嘉世咨詢研究結論;圖源網絡五大趨勢傳統車企產業鏈布局更深入,可協同產業鏈上下游,整合各方資源優勢,與零部件、科技巨頭強強聯合,共同打造旗艦產品。新勢力車企競爭愈加分化,研發以用戶需求為導向,需要更加清晰的產品定位,平臺化、模塊化造車是大勢所趨。汽車芯片制造國產化進程加速。在車規級MCU領域,算力以及制程要求較低,目前主要集中在28nm至40nm左右,國產芯片設計、制造廠商快速切入,相繼推出車規級產品。產能出海自主車企海外生產基地布局加快,工廠類型也由以散裝工廠為主向散裝工廠+全工藝工廠轉變,并由海外生產工廠進一步輻射周邊市場。智能駕駛整體技術保持不斷迭代,智能駕駛系統向高階升級帶來單車零部件價值量的快速提升,成為行業市場規模增長的驅動力。商業合作/內容轉載/更多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