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愛普(SAP):供應鏈指導原則:提高供應鏈的抗風險韌性和可持續性(2023)(19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思愛普(SAP):供應鏈指導原則:提高供應鏈的抗風險韌性和可持續性(2023)(19頁).pdf(19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1供應鏈指導原則:提高供應鏈的抗風險韌性和可持續性2022 Adelante SCM Corp.Moving Supply Chain&Logistics Leadership Forward供應鏈指導原則:提高供應鏈的抗風險韌性和可持續性Translated by SAP2供應鏈指導原則:提高供應鏈的抗風險韌性和可持續性2022 Adelante SCM Corp.引言供應鏈管理有很多原則。事實上,早在 1997 年,供應鏈管理評論(Supply Chain Management Review)雜志就發表了“The Seven Principles of Supply Chain Manag
2、ement”(供應鏈管理的七大原則),此文由 David Anderson、Frank Britt 和 Donavon Favre 共同撰寫。這篇文章堪稱經典,其中總結的大部分原則都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而且時至今日依然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比如“根據不同群體的服務需求對客戶進行細分,并相應地調整供應鏈,從而更好地服務客戶細分并實現盈利”;以及“打造更貼合客戶需求的差異化產品,并提高整個供應鏈的客戶轉化速度?!?當然,在過去 25 年里,供應鏈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具體來說,供應鏈變得更加全球化、更分散;在電子商務和直面消費者的交付模式的沖擊下,分銷網絡和相關流程實現了轉型;云計算、移動設備、軟
3、件即服務、機器人等眾多技術日益普及;企業在管理供應鏈戰略、網絡和實踐時必須充分考慮各種新的風險和法規(例如網絡攻擊、關稅、ESG 規則和貿易制裁等)。那么,如今的供應鏈管理應該遵循哪些指導原則呢?這就好比雖有滿天繁星,但只有 58 顆星足夠亮,能夠為地球導航。同理,盡管有很多重要的供應鏈原則,但鑒于目前的市場現狀和趨勢,有四項指導原則尤為突出,能夠助力企業打造更智慧、更有韌性、更加可持續的供應鏈。根據劍橋詞典(Cambridge Dictionary)的定義,指導原則是指“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人們決策或看待問題的觀念”。13供應鏈指導原則:提高供應鏈的抗風險韌性和可持續性2022 Adelan
4、te SCM Corp.過去,供應鏈專業人員專注于滿足客戶服務期望,同時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然而,波士頓咨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在 2021 年 7 月發表文章指出,“很多企業以犧牲靈活性和效能為代價來換取效率,疫情導致的供應鏈中斷用慘痛的方式向企業證明了這種此消彼長的關系?!?因此,對企業而言,在成本、效率與供應鏈韌性之間取得平衡變得尤為重要,而供應鏈韌性是指“供應鏈能夠在發生中斷后抵御隨之而來的負面影響并恢復正常運營的能力”。4供應鏈韌性在 2022 年 4 月的一項調查中,我們向 Indago 供應鏈研究社區的成員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經歷了過去兩年的
5、危機和挑戰,目前貴企業是否將提升供應鏈韌性列為優先事項?”超過四分之三(76%)的受訪者表示:提高供應鏈韌性對于他們企業來說目前屬于“極高優先級”任務(28%)或“高優先級”任務(48%)。5資料來源:Indago 供應鏈高管調查,2022 年 4 月(共計 25 名受訪者)指導原則 1在供應鏈的成本和效率,與韌性、可持續性 和抗風險能力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經歷了過去兩年的各種不確定性和嚴峻挑戰,目前貴企業是否將打造韌性供應鏈(根據前面的定義)列為優先事項?極高優先級回答高優先級中優先級低優先級零優先級4供應鏈指導原則:提高供應鏈的抗風險韌性和可持續性2022 Adelante SCM Corp
6、.對于企業計劃采取哪些措施來提高供應鏈韌性這個問題,選擇“與供應商建立更牢固、更透明的關系”和“提高供求情況的實時可視性”的受訪者人數最多,二者的比例均高達 68%。一位 Indago 供應鏈高管表示:“因與管理團隊的其他成員意見相左,我們公司尚未采取我期望的全部措施來提高供應鏈韌性。提高供應鏈韌性的第一步就是提高全球可視性,此外,還要繼續精簡我們的 SKU 基礎?!绷硪晃桓吖芊Q:“我們決策的主要出發點依然是削減成本,所以很難平衡提高供應鏈韌性與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之間的關系。即使是作為成長型企業的供應鏈負責人,我也很難動用有限的資源來支持專注于提高供應鏈韌性的活動。而鑒于當前的市場環境和供應鏈
7、情況,企業高管自然會將目光放在構建冗余儲備、加強資產管理和縮短交付周期上?!辟Y料來源:Indago 供應鏈高管調查,2022 年 4 月(共計 25 名受訪者)你預計貴企業今后將采取哪些措施來提高供應鏈韌性?請選擇所有適用項與供應商建立更穩固、更透明的關系提高供需情況的實時可視性擴大或豐富供應商群體加速數字化轉型工作(如消除手動流程)在整個供應鏈中保持更高的庫存水平(減少準時制生產情況)擴大或豐富承運商群體增加本地尋源/制造交叉培訓員工投資先進的自動化技術(如倉庫自動化/機器人)繪制供應鏈路線圖受訪者選擇比例5供應鏈指導原則:提高供應鏈的抗風險韌性和可持續性2022 Adelante SCM
8、Corp.提升供應鏈韌性的關鍵在于充分利用技術。然而,Indago 調查結果顯示,很多企業缺乏必要的技術能力。僅 32%的受訪者認為,其技術能力能夠為提高供應鏈韌性提供“非常好”(4%)或“較好”(28%)的支持;超過一半的受訪者(56%)認為他們的技術能力“一般”。在提高供應鏈韌性方面,無法實時了解供需情況是企業面臨的最大技術難題或挑戰之一。盡管 84%的 Indago 受訪者認為他們企業的倉庫實時庫存可視性“非常好”(28%)或“較好”(56%),但他們還表示企業在一些領域的實時可視性不盡人意,分別是“供應商庫存”(41%的受訪者選擇可視性“較差/極差”)和“堆場庫存”(33%的受訪者選擇
9、可視性“較差/極差”)。資料來源:Indago 供應鏈高管調查,2022 年 4 月(共計 25 名受訪者)資料來源:Indago 供應鏈高管調查,2022 年 4 月(共計 25 名受訪者)企業可以利用包括技術在內的諸多因素來提高供應鏈韌性。在打造韌性供應鏈方面,你如何評價貴企業現有的供應鏈和物流技術能力?非常好(我們擁有全部或大部分必要的技術能力)較好(我們擁有很多必要的技術能力)一般(我們擁有一些必要的技術能力)較差(我們擁有少量必要的技術能力)極差(我們擁有很少或沒有必要的技術能力)倉庫/分銷中心庫存的實時可視性非常好較好一般較差極差不適用第三方物流庫存的實時可視性門店庫存的實時可視性
10、在途庫存的實時可視性堆場庫存的實時可視性需求/訂單的實時可視性制造流程/在制品的實時可視性供應商庫存的實時可視性回答你如何評價貴企業目前在以下領域的實時可視性?6供應鏈指導原則:提高供應鏈的抗風險韌性和可持續性2022 Adelante SCM Corp.一位 Indago 供應鏈高管表示:“供應鏈可視性對提高供應鏈韌性至關重要。然而,由于缺乏相應的工具,我們采用了傳統方法,比如增加庫存和擴大供應商群體?!绷硪晃桓吖鼙硎荆骸半m然我們擁有強大的供應鏈和相應的支持工具,但在大力發展供應鏈的過程中,我們自身的一些短板也完全暴露出來,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在途貨物的可視性。盡管我們與供應商系統實現了集成,但
11、在合規性方面遭遇嚴峻挑戰。我們會考慮部署一款可視性解決方案來填補這塊短板?!边@些調查結果進一步表明,采用基于網絡的云軟件平臺變得愈發重要,此類平臺能夠確保相關人員更加及時、準確且全面地了解供應鏈流程和活動,我們在前面也探討過這一點。供應鏈風險管理在新冠疫情及其連鎖效應的沖擊下,供應鏈風險管理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事實上,如今供應鏈面臨著更大的風險,包括網絡攻擊等新型威脅。遺憾的是,很多企業在這方面的應對能力仍然不足。在 2019 年 4 月的一項 Indago 調查中,僅 4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在制定供應鏈決策時“基本上總是”會考慮風險因素。另有 3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經?!睍紤]風險因
12、素,而 2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很少”會考慮風險因素??傊?,在供應鏈管理領域,相比成本和服務,關于風險方面的討論和斟酌還不是很普遍和自然。6 供應鏈風險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是繪制供應鏈路線圖,即了解供應商(及其各自的供應商)制造/生產基地的具體位置,以及每個基地制造/生產哪些零件和材料。2020 年 3 月,我們對 Indago 供應鏈研究社區的成員開展了一項調查,旨在了解他們的供應鏈路線圖繪制經驗和能力。不出所料,我們的成員最了解一級供應商生產基地的位置,其中有 91%的成員表示他們知道所有或大部分一級供應商生產基地的位置。相比之下,僅 17%的成員表示他們知道所有或大部分三級供應商生產基地的
13、位置。7 同樣,當問及是否了解每個供應商基地制造/生產的零件和材料,他們普遍表示最了解一級供應商的情況,其中 61%的受訪者了解所有一級供應商基地生產的產品,而僅 9%的受訪者了解所有三級供應商基地生產的產品。87供應鏈指導原則:提高供應鏈的抗風險韌性和可持續性2022 Adelante SCM Corp.顯然,很多企業在供應鏈路線圖繪制方面還有改進空間。不過值得欣慰的是,基于網絡的軟件平臺能夠幫助企業解決這個問題,提高供應鏈管理的成熟度。如前所述,基于網絡的平臺提供的“商業圖譜”,實質上就是供應鏈路線圖。然而,只繪制供應鏈路線圖是不夠的,企業還需要模擬不同的假設情景并進行建模,此時則需要用到
14、供應鏈數字孿生技術?!肮湐底謱\生”是實體端到端供應鏈的數字化/軟件表現形式。舉例來說,Jennifer Smith 在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發表文章稱:“聯合利華公司(Unilever)正在構建虛擬工廠,利用從配備傳感器的機器中獲取的數據流構建數字化模型,用于跟蹤實體工廠的情況并檢測運營層面的變化?!?遺憾的是,很多公司不具備這項能力。在 2020 年 2 月開展的 Indago 調查中,超過三分之二(68%)的受訪成員表示,他們企業沒有采用供應鏈數字孿生技術。10 盡管目前該技術的采用率仍然較低,但 Indago 研究社區的供應鏈高管已經認識到這項技術能力的
15、重要性,有成員表示:“隨著企業運營變得越來越復雜,采用數字孿生技術勢在必行。運營環境相對簡單的企業可能暫時不會部署數字孿生技術,但隨著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且運營標準越來越高,未來他們可能也會采用這項技術?!?18供應鏈指導原則:提高供應鏈的抗風險韌性和可持續性2022 Adelante SCM Corp.供應鏈可持續性在 2019 年 10 月發布的一篇領英帖文中,麻省理工學院運輸與物流中心的主任 Yossi Sheffi 博士表示:“所有自尊自愛的企業都會制定可持續發展戰略,而供應鏈構成了這些戰略的核心?!?2我們在 Indago 研究社區開展了一項調查,詢問社區成員他們的供應鏈組織是否將實現
16、可持續發展作為一項明確定義和衡量的目標。不出所料,接近 60%的受訪者給出了肯定的回復。13 在未來幾年內,這一比例無疑還會繼續上升,尤其是在新的法律法規將實現可持續發展列為硬性規定的情況下。舉例來說,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于 2022 年 3 月發布新規,要求“上市企業披露直接溫室氣體排放(范圍 1)的相關信息以及自購電能和其他能源產生的間接排放(范圍 2)信息。此外,如果上市企業主動或根據相關材料要求,將范圍 3 排放納入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則該企業還需要披露價值鏈上下游的溫室氣體排放(范圍 3)情況?!?4當然,跨國企業(尤其是在歐洲開展業務運營的企業)面臨類似的披露和報告要求,具體
17、可參見由來自 Labaton Sucharow 律師事務所的 Eric J.Belfi 等人撰寫的文章“US Follows EUs Lead on ESG Reporting Standards”(美國效仿歐盟制定 ESG 報告標準)。然而,對范圍 3 排放的評估和控制目前還有相當的難度,究其原因,部分要歸咎于現階段還沒有全球通用的標準來評估和報告溫室氣體排放情況。相關機構正在制定標準,例如 ISO/DIS 14083 標準,參見“Greenhouse gases Quantification and reporting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rising
18、 from transport chain operations”(溫室氣體:運輸系統溫室氣體排放的量化和報告)。然而,一項業務標準要在全球范圍內獲得批準和認可通常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另一個問題就是,企業的供應鏈仍然存在很多短板。比如,企業對一級供應商之外的其他供應商知之甚少。我們在前面也提到過這一點。同樣地,基于網絡的軟件平臺可以在這個問題上起到重要作用。借助該平臺,企業不僅能繪制供應鏈路線圖,增強實時可視性,還能在業務合作伙伴之間捕獲和分享相關數據,從而根據需要評估、分析并報告溫室氣體排放情況。9供應鏈指導原則:提高供應鏈的抗風險韌性和可持續性2022 Adelante SCM Corp.“
19、供應鏈”一詞由來已久,因此業內人士短期內甚至以后也不太可能改用其他詞匯。早在 2021 年 8 月,我們就圍繞幾個問題對 Indago 研究社區的成員進行了調查,比如“你認為供應鏈管理一詞能否準確、如實地概括如今的運營環境?”近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表示“供應鏈管理”一詞仍然適用。這些受訪成員都是來自制造、零售和分銷企業的供應鏈和物流專業人士。15然而,如果硬要選擇一個替代名稱,他們大多都選擇了“供應網絡管理”一詞,52%的 Indago 成員都選擇了這個名稱。16將供應鏈視為網絡早就不是什么新鮮事。例如,早在 2003 年,行業分析師 Adrian Gonzalez 就提出了“供應鏈運營網絡”一詞
20、。當時,所謂供應鏈運營網絡是指:近年來,Gartner 提出了“多企業供應鏈商業網絡”一詞。根據 Gartner 的定義,“多企業供應鏈商業網絡為業務合作伙伴社區提供支持,這些業務合作伙伴需要以端到端的形式或者圍繞共同的焦點,在多個企業之間運行業務流程并開展相關的交流和協作?!?8利用軟件即服務應用,將業務合作伙伴之間的連接集中在一起。企業不再需要與業務合作伙伴建立成百上千個一對一的連接,而是統一連接至商業網絡,他們的業務合作伙伴及其他眾多企業也與該網絡實現了互聯。此外,他們還可以利用商業網絡中的軟件即服務應用,以更加高效、更有創新性且可擴展的方式,溝通交流、開展協作并運行業務流程。17 指導
21、原則 2關注供應鏈的網絡效應10供應鏈指導原則:提高供應鏈的抗風險韌性和可持續性2022 Adelante SCM Corp.無論采用何種稱謂,從商業網絡的角度看待供應鏈都有重要意義,因為這有助于企業發現并利用潛在的“網絡效應”。在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論文“Rethinking Networks:Exploring Strategies for Making Users More Valuable”(重構網絡:探索讓用戶更有價值的策略)中,作者 Michael Schrage 寫道:如果企業擁有一個由供應商、客戶、物流服務提供商和其他業務合作伙伴組成的大型互聯社區,并在一個基于網絡的公共云平臺上
22、進行交易,會產生怎樣的“網絡效應”?首先,借助基于網絡的軟件平臺,企業能夠更加及時、準確且全面地了解采購訂單、發貨、庫存、交付、發票、狀態更新等各種供應鏈流程和活動??梢曅缘奶嵘欢ǔ潭壬鲜且驗樾⌒凸?、客戶、物流服務提供商等業務合作伙伴的“長尾效應”更容易顯現出來。他們現在可以通過 API、網絡服務和移動設備等電子形式建立連接并進行交易,不必依賴于電子郵件來傳輸電子表格或發送傳真。反過來,這個大數據庫可以支持各種“網絡效應”功能,例如:提供基于網絡的商業智能和分析解決方案:在基準評估方面,大多數企業面臨的一個挑戰就是不清楚自身績效與市場上其他同行之間的差距。以運輸領域為例,通過利用從眾多托
23、運商、承運商和物流服務提供商那里收集的數據,基于網絡的平臺能夠為用戶提供市場數據和洞察,企業可以利用這些信息來監控運輸績效并尋求改進機會。例如,借助基于網絡的平臺,供應鏈各方都能更好地了解市場定價和服務水平。這樣一來,托運商、承運商和物流服務提供商就能基于數據進行協商。而通過提高流程透明度,所有利益相關方都能更好地協調合作,實現共贏?!敖洕鷮W家表示,從技術角度來看,網絡效應(或稱網絡外部性)是指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加,產品和服務對于用戶的價值也會相應提高。如果用戶越來越多,就能快速創造更多的價值、更優質的體驗。反過來,創造的價值越多,用戶和富有創新性的用例也會隨之增加。這種良性的價值循環既顛覆了全
24、球的各行各業,也在推動他們實施轉型。只需追加少量的成本,創造的價值就可以呈指數級增長。因此,從總體上看,網絡效應能夠創造巨大的經濟價值?!?911供應鏈指導原則:提高供應鏈的抗風險韌性和可持續性2022 Adelante SCM Corp.發掘并建立新的業務關系:從多種意義上講,供應鏈運營網絡相當于 Facebook 和領英(LinkedIn)等社交媒體網絡的商業版。在社交媒體領域,有一個概念叫作“社交圖譜”,即“用一張圖來展示社交網絡中的個人、團體和組織如何相互關聯?!?0 商業領域也有類似的概念,在 2015 年 2 月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發布的一
25、篇博文“The Rise of Social Graphs for Businesses”(商業社交圖譜的興起)中,作者 Sangeet Paul Choudary 寫道:在 2013 年 12 月哈佛商業評論的一篇博文中,Michael Schrage 寫道:“企業需要任命一位首席網絡效應官(CNEO),負責整合并協調企業利用集體智慧創造價值的方式?!?2 由此可見,未來企業更需要的是首席網絡效應官,而非首席供應鏈官?!吧虡I圖譜根據以數字化形式捕獲的實際互動情況來描述企業之間的關系商業圖譜不僅能幫助企業更好地管理與合作伙伴之間的關系,還能幫助生態體系中的第三方了解這些企業,并探索如何向相應企
26、業提供有針對性的產品和服務。通過對整個行業進行信息匯總,這些數據能夠形成各種商業圖譜。這樣一來,企業就能參照業內平均水平來評估自身業務關系,而且管理者也能夠發掘更有潛力的新合作伙伴和供應商。此外,借助商業圖譜,企業還能參照同行的績效來評估自身的績效水平?!?112供應鏈指導原則:提高供應鏈的抗風險韌性和可持續性2022 Adelante SCM Corp.供應鏈職能的優化歷來都是孤立進行的。例如,盡管企業的運輸、倉儲和堆場管理等流程會相互影響,但每一個流程都是單獨進行優化的。因此,在 2022 年 4 月開展的 Indago 調查中,受訪者將“我們的軟件應用集成度不高”以及“我們缺乏跨職能優化
27、功能”列入阻礙他們提高供應鏈韌性的三大技術挑戰之一。指導原則 3跨職能和整個商業網絡實施優化資料來源:Indago 供應鏈高管調查,2022 年 4 月(共計 25 名受訪者)主要有哪些技術方面的短板或挑戰阻礙了貴企業提高供應鏈韌性?請選擇所有適用項。我們的軟件應用集成度不高我們缺乏跨職能優化功能我們無法實時了解供需情況我們沒有供應鏈計劃系統(SCP)我們沒有堆場管理系統(YMS)我們與外部業務合作伙伴缺乏電子集成我們沒有運輸管理系統(TMS)我們沒有供應鏈設計/建模功能我們缺乏倉庫自動化技術部分重要軟件應用未部署在云端我們沒有倉庫管理系統(WMS)其他(請說明)受訪者選擇比例13供應鏈指導原
28、則:提高供應鏈的抗風險韌性和可持續性2022 Adelante SCM Corp.正如一位 Indago 高管所言:“我們的供應鏈系統本身非常出色,但跨職能(如庫存、運輸和分銷)的協調工作基本都需要依靠手動填寫電子表格來完成?!贝蠖鄶灯髽I還沒嘗試過另外一種優化方法,那就是跨多個業務合作伙伴在商業網絡層面實施優化。協同運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诰W絡的平臺能夠提供多種貨運通道,支持企業之間實現協同運輸。通過利用大數據和匹配算法,系統可以識別哪些托運商有可用的貨運通道,進而規劃出可重復使用且穩定可靠的專用路線或支持連續運輸模式。這樣一來,供應鏈各方將能實現共贏:托運商能夠以低于市場的價格提供更多服
29、務;承運商和私人/專用車隊運營商能夠提高資產利用率,減少空載里程,增加創收機會。協同運輸不僅可以推動可持續發展進程,例如減少碳足跡,還有助于提高駕駛員的滿意度和保留率。同樣地,銷售和運維計劃(又名“集成業務計劃”)不再是一項企業內部流程。如今,供應商、客戶和物流服務提供商之間需要密切協作,通過共享實時供需情況和運輸數據,跨不同企業制定計劃并同步開展相關活動。云端和移動端:重要的支持性技術幸運的是,企業現在可以利用多種先進技術解決優化工作中的脫節問題。如前文所述,基于網絡的云軟件平臺正在興起,API 和 Web 服務有助于實現軟件應用與業務合作伙伴之間的整合。此外,企業還可以利用云計算、機器學習
30、和人工智能技術來開發更先進的優化算法。雖然企業應用的上云之旅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但這是業內最重要的轉型趨勢之一。早在 20 多年前,運輸管理系統(TMS)和客戶關系管理(CRM)等應用就已經拉開了企業轉型之旅的序幕。如今,幾乎所有企業應用都已上云,包括企業資源規劃(ERP)和倉庫管理系統(WMS)等。14供應鏈指導原則:提高供應鏈的抗風險韌性和可持續性2022 Adelante SCM Corp.與其他轉型項目一樣,上云之旅對企業來說充滿了挑戰,但云運營帶來的優勢非常顯著。麥肯錫公司(McKinsey&Company)的一篇文章指出:“根據我們對客戶的了解,云運營能夠為工業企業創造超過 1 萬
31、億美元的股東價值,其中一半來自收入增長,一半來自利潤擴張?!?3 這篇文章的作者給出了以下幾個例子:移動設備和應用的興起是另一個重要趨勢,支持企業跨職能(以及在整個網絡內)開展優化工作并執行相關流程。如今,大多數工作人員(尤其是一線的物流人員)都擺脫了臺式電腦的束縛。他們可以在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和其他移動設備上訪問企業應用并進行交互。他們希望移動應用能夠像他們在工作之余使用的社交媒體應用、游戲應用和其他消費者應用一樣簡單直觀。例如,2022 年 2 月下旬,SAP 推出了兩款全新的移動應用,分別是 SAP Warehouse Operator 和 SAP Direct Distribution
32、,用戶可在 Apple App Store 中下載這些應用。Sean Ashcroft 在 Supply Chain Digital 雜志的一篇文章中寫道:“以全球最大的汽車制造商大眾汽車(Volkswagen)為例,他們擁有一個覆蓋 124 家工廠、500 間倉庫和 1,500 家供應商的公共云平臺。該平臺為大眾汽車創造的價值延伸到了 IT 以外的領域。該平臺能夠整合大眾公司所有機器和系統的實時數據,同時利用先進的分析工具來跟蹤物流情況,并提供關于車間流程方面的洞察。該公司為自己的云創新中心培訓了 200 多名專家。他們期望到 2025 年將工廠成本降低 30%,行業云解決方案不僅能夠幫助他
33、們實現這個目標,還能在充滿活力的大眾合作伙伴社區中激發創新?!?4“SAP Warehouse Operator 應用適用于 SAP Extended Warehouse Management 擴展倉儲管理 解決方案,這款應用支持倉庫工作人員利用位置感知和計算機視覺技術來完成日常工作。借助 iPhone 的內置攝像頭,即使是在光線昏暗和距離較遠的情況下,他們也能即時讀取條形碼。此外,SAP Warehouse Operator 還可以讀取模糊或損壞的條形碼,以及微小或不規則的條形碼。同時,SAP Direct Distribution 應用還能夠協調從接單、交貨到付款的端到端流程,完成最后一公
34、里的交付工作。借助這款應用,員工可以選擇要使用的叉車等資源,并實時查看與該資源相關的訂單?!?515供應鏈指導原則:提高供應鏈的抗風險韌性和可持續性2022 Adelante SCM Corp.倉庫工作人員還開始使用下一代可穿戴設備,這類設備結合使用智能眼鏡和語音識別技術,將視頻、GPS、掃描等功能集于一體。在 2013 年 12 月的連線(Wired)雜志中,Bill Wasik 在一篇標題為“Why Wearable Tech Will Be as Big as the Smartphone”(為什么可穿戴技術會像智能手機一樣火爆)的文章中寫道:“可穿戴設備是通向增強現實的門戶,通過一個易
35、于訪問且不會造成干擾的數據層,為我們持續提供有關周圍環境的信息,將我們從迷惘的數字世界拉回到現實世界?!?6換言之,可穿戴設備是我們實時獲取所需數據和商業智能的窗口,而且在多數情況下,此類設備會主動將數據呈現給我們,幫助我們快速制定更明智的決策。在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中,能否快速制定更明智的決策直接決定了企業的成敗,尤其是在物流行業。16供應鏈指導原則:提高供應鏈的抗風險韌性和可持續性2022 Adelante SCM Corp.供應鏈正在發生哪些變化?過去,你必須等上幾個小時才能收到 EDI 消息,甚至永遠收不到消息,或者需要等待從企業系統中批量下載數據,而且通常只能在夜間操作,一天只能下載一
36、次。如今,你再也不需要浪費時間等待答案了,因為未來的供應鏈都會配備傳感器,提供實時供應鏈可視性。德勤公司(Deloitte)表示:“全球智能傳感器市場正以每年 19%的速度增長,預計到 2022 年總交易額將達到 600 億美元?!?7“隨著技術的進步,設備的體積變得越來越小,性能和能源效率不斷提升,生產成本越來越低?!敝悄軅鞲衅髂転楣湈砟男﹥瀯??德勤公司重點介紹了以下示例:利用自動化技術提高運營效率 增強監控能力,降低維修成本并減少停機維護時間 實時跟蹤庫存情況,優化需求計劃 為產品開發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加強產品生命周期管理 增進客戶關系,提高客戶服務水平除了傳感器技術外,自動化技術相
37、關的投資也在迅速增加,尤其是制造和倉儲運營自動化方面的投資。這一趨勢主要歸因于勞動力短缺,這是一項長期的全球性挑戰。在一場以“Demographic Drought”(人口短缺)為主題的線上演講中,勞動經濟學家 Ron Hetrick 重點介紹了自 20 世紀 70 年代以來全球人口增速穩步下降的情況。事實上,在美國、韓國和日本等主要經濟體中,人口均呈負增長趨勢??沙掷m的人口替代率為 2.1,這意味著每一對成年夫婦平均要養育 2.1 個孩子,才能維持人口穩定。然而,美國的人口替代率僅為 1.7,并且 50 年來一直低于 2.1,目前還在下滑中。其他西方經濟體的情況同樣如此,甚至更糟。中國和印度
38、的人口增長率也在顯著下降。28 總之,無論是受勞動力短缺的影響,還是為了經濟高效地擴展運營規模,企業必然會在未來幾年內繼續部署機器人技術,以及軟件機器人(又名“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等其他類型的自動化技術。指導原則 4感知和自動化17供應鏈指導原則:提高供應鏈的抗風險韌性和可持續性2022 Adelante SCM Corp.25 年來,供應鏈管理領域發生了諸多變化,未來還會迎來更多的變數、風險、不確定性以及波動。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只有銳意創新,發揮創造力,革新思維和實踐,企業才能不斷前行。首先,企業需要就如何平衡成本與服務加強對話,并探討如何提高供應鏈韌性、可持續性和抗風險能力。如果顛覆
39、傳統的供應鏈管理觀念,企業會發生哪些變化?如果任命一位首席網絡效應官,會為企業帶來哪些新的可能性?如果企業能夠將“打破部門之間的壁壘”這一口號真正落實到具體行動上,在不同業務流程和整個商業網絡的業務合作伙伴之間真正實現優化與協作,會收獲哪些成果?如果能夠在整個供應鏈中部署智能傳感器和更多自動化技術,會帶來哪些優勢?這些問題的答案將引導企業打造更智慧、更有韌性、更加可持續的供應鏈??偨Y18供應鏈指導原則:提高供應鏈的抗風險韌性和可持續性2022 Adelante SCM Corp.Adrian Gonzalez 是一位備受信賴的顧問和業內一流的分析師,在運輸管理、物流外包以及其他供應鏈和物流領域
40、擁有超過 23 年的研究經驗。他是 Adelante SCM 公司的創始人兼總裁,該公司為供應鏈和物流專業人士打造點對點的學習、交流和研究社區。Adelante 提供的服務主要分為兩個板塊:一個是 Talking Logistics,這是一個線上脫口秀視頻博客,訪談對象多為供應鏈和物流行業的思想領袖和新聞人物;另一個是 Indago,這是一個專門提供市場研究服務的社區,匯集了眾多供應鏈和物流行業從業者,他們彼此分享實用的知識和建議,并投身公益慈善事業,回饋社會。在創辦 Adelante SCM 之前,Adrian 曾在 ARC Advisory Group、摩托羅拉公司(Motorola)、寶
41、麗來公司(Polaroid)和 Clare 公司擔任多種領導職務。Adrian 常常受邀在各種行業活動和會議上發言,一些行業出版物也經常引用他的觀點。此外,他還是供應鏈管理專業協會(Counci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的會員,并且登上了“領英人物榜”(LinkedIn Influencer),擁有超過 251,000 名粉絲。本文是 Adelante SCM 代表 SAP 開展調研之后撰寫的研究成果。文中所有觀點和分析均出自 Adelante SCM。關于作者19供應鏈指導原則:提高供應鏈的抗風險韌性和可持續性2022 Adelan
42、te SCM Corp.1.https:/dictionary.cambridge.org/us/dictionary/english/guiding-principle2.The Seven Principles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應鏈管理的七大原則),由 Anderson 等人共同撰寫,供應鏈管理評論(Supply Chain Management Review),1997 年3.Real-World Supply Chain Resilience(供應鏈韌性的現狀),由 Rainer Schuster 等人共同撰寫,波士頓咨詢公司(Boston Co
43、nsulting Group),2021 年 7 月 29 日4.Understanding Supply Chain Resilience(了解供應鏈韌性),由 Steven A.Melnyk 等人共同撰寫,Supply Chain 24/7 網站,2015 年 11 月 20 日5.本報告引用的所有調查結果和引用內容均摘自 Revisiting Supply Chain Resilience(重新審視供應鏈韌性),Indago,2022 年 4 月6.Coronavirus: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 Back In Spotlight(新冠疫情讓供應鏈風險管
44、理重新成為焦點),Adrian Gonzalez,Talking Logistics,2020 年 2 月 3 日7.Supply Chain Mapping(Insights From Indago)(Indago 研究報告:繪制供應鏈路線圖),Adrian Gonzalez,Talking Logistics,2020 年 9 月 14 日8.同上。9.Unilever Uses Virtual Factories to Tune Up Its Supply Chain(聯合利華利用虛擬工廠優化供應鏈),Jennifer Smith,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2
45、019 年 7 月 15 日10.How to Sleep in a Supply Chain Storm(如何安然度過供應鏈風暴),Adrian Gonzale,Talking Logistics,2022 年 1 月 19 日11.同上。12.The Mystery at the Center of the Sustainability Universe(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奧秘),Yossi Sheffi,領英,2019 年 10 月 10 日13.Supply Chain Sustainability(供應鏈可持續性),Indago 調查報告,2019 年 8 月(僅供內部成員查閱)14.
46、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新聞稿,2022 年 3 月 21 日15.Is It Time To Renam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是時候重新命名“供應鏈管理”?),Adrian Gonzalez,Talking Logistics,2022 年 1 月 12 日16.同上。17.The Network Effect in Supply Chain and Logistics(供應鏈和物流的網絡效應),Adrian Gonzalez,Talking Logistics,2014 年 11 月 17 日18.https:/ Networks:Exploring S
47、trategies for Making Users More Valuable(重構網絡:探索讓用戶更有價值的策略),Michael Schrage,MIT IDE 研究報告,2016 年 1 月20.https:/ Rise of Social Graphs for Businesses(商業社交圖譜的興起),Sangeet Paul Choudary,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15 年 2 月 2 日22.Whos Managing Your Companys Network Effects?(企業網絡效應的管理者是誰?),Michael Sch
48、rage,哈佛商業評論,2013 年 12 月 4 日23.Making the cloud pay:How industrial companies can accelerate impact from the cloud(在云端創收:工業企業如何快速利用云技術獲取成果),由 Joe Dertouzos 等人共同撰寫,麥肯錫公司(McKinsey&Co.),2020 年 10 月 1 日24.同上。25.SAP partners with Apple on digital supply chain apps(SAP 聯合蘋果公司推出數字供應鏈應用),Sean Ashcroft,Supply Chain Digital 網站,2022 年 5 月 12 日26.Why Wearable Tech Will Be as Big as the Smartphone(為什么可穿戴技術會像智能手機一樣火爆),Bill Wasik,連線(Wired),2013 年 12 月 17 日27.Smart sensors and supply chain innovation(智能傳感器和供應鏈創新),德勤公司(Deloitte)28.The Demographic Drought(人口短缺),Ron Hetrick 的演講,YouTube,2021 年 9 月 2 日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