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2023大數據時代的組織敏捷性提升調查問卷分析報告(50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IMA:2023大數據時代的組織敏捷性提升調查問卷分析報告(50頁).pdf(50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大數據時代的組織敏捷性提升調查問卷分析報告大 數 據 時 代 的 組 織 敏 捷 性 提 升 調 查 問 卷 分 析 報 告2IMA 管理會計師協會(The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ccountants,簡稱 IMA)成立于 1919 年,是全球領先的國際管理會計師組織,為企業內部的管理和財務專業人士提供最具有含金量的資格認證 和高質量的服務。作為全球規模最大,最受推崇的專業會計師協會之一,IMA 恪守為公共利益服務的 原則,致力于通過開展研究、CMA 認證、繼續教育、相關專業交流以及倡導最高職業道德標準等方式,轉變傳統財務領域的思維模式,服務全球財務管理行業,從而推
2、動企業優化績效,成就個人職業發展。IMA 在 150 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規模超過 140,000 名 CMA 考生及持證者,以及 300 多個分會和精英俱 樂部。IMA 的總部位于美國新澤西州的蒙特維爾市,將全球劃分為四個區域,美洲、亞太、歐洲以及中東/印度,提供本地化服務。了解更多信息,可訪問 www.imanet.org。IMA 研究基金會:本報告為 2022 年 IMA 中國專項研究基金支持項目,IMA 研究基金會致力于資助管理會計領域的前沿研究。為進一步推動管理會計在中國的發展,促進中國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深度加強中美雙方在學術及實務領域的溝通與交流,IMA 中國專項研究基金于 2019
3、 年啟動,用于鼓勵中國學術及實務專家持續開展更多具有高水準和前瞻性的管理會計及相關領域的研究項目。更多關于IMA中國研究基金相關信息,請訪問 數 據 時 代 的 組 織 敏 捷 性 提 升 調 查 問 卷 分 析 報 告3關于作者馬堃教育學博士,副高級職稱,CMA,PMP,ACP齊甜甜CPA,稅務師,計算機四級數據庫工程師特別感謝余李偉,CMA,CIA,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業務財務部副部長張文佳,高級會計職稱,山東山冶環境工程有限公司財務總監專家顧問張毅帥,青島超銀教育集團總經理IMA 研究團隊單雨飛,CMA,CPA,CFE,CSCA,PMP,IMA 管理會計師協會研究與知識總監王倩楠,PMP
4、,IMA 管理會計師協會前研究專員大 數 據 時 代 的 組 織 敏 捷 性 提 升 調 查 問 卷 分 析 報 告4目錄執行總結.8一、問卷基本情況.91.問卷填寫者所屬企業情況.9(1)行業背景 .9(2)企業規模 .9(3)組織形式與所有制性質.11(4)企業所在地理位置.12(5)成立年限.122.問卷填寫者個人情況.13(1)崗位情況.13(2)職級情況.13(3)性別、年齡情況.14二、大數據技術的普及程度及企業應用概況.151.企業規模越大,大數據技術的普及性越高.152.企業組織結構越完善,應用大數據技術可能性越高.163.新興與傳統行業大數據應用成熟度均較高.174.受訪者對
5、大數據技術工具的認知情況良好.185.受訪者對未來運用大數據的期待較高.19三、組織敏捷性的普及程度及企業能力概況.201.受訪者對敏捷相關概念的了解程度.20(1)敏捷概念有待深入滲透到企業管理中.20(2)大部分受訪者并不了解敏捷實踐.212.受訪企業組織敏捷性的具備程度.21(1)大型企業和小型企業建立敏捷團隊的比例較高.21(2)企業更為注重敏捷團隊的角色和目標設置.22大 數 據 時 代 的 組 織 敏 捷 性 提 升 調 查 問 卷 分 析 報 告5(3)制造業與信息技術服務業敏捷實踐成熟度較高.23(4)企業已經開始提升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反應時間,但效果不盡相同.243.大數據技
6、術對受訪企業組織敏捷性影響.25(1)啟用大數據的企業,能夠更好地應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25(2)多數受訪者期望可以啟用大數據技術提升應對能力.26四、受訪企業大數據應用和敏捷實踐具體情況.271.受訪者對企業各項大數據應用情況的評價.27(1)評分情況.27(2)信度分析.282.受訪者對企業員工平均能力的評價.29(1)評分結果.29(2)信度分析.293.受訪者對企業員工在團隊內協作表現的評價.304.受訪者認為企業提升敏捷性的適用方式.31(1)團隊出色完成工作具備的特質.31(2)團隊提升能力的方向.325.受訪者認為企業提升敏捷性的痛點.33五、提升組織敏捷性意義與途徑.341.
7、提升敏捷性的必要性和價值.342.提升敏捷性的途徑和內容.34(1)提升敏捷性的要素.34(2)提升敏捷性的方法.353.大數據技術對企業提升敏捷性的指導價值.36(1)大數據與客戶敏捷性.37(2)大數據與合作伙伴敏捷性.37(3)大數據與運營敏捷性.38大 數 據 時 代 的 組 織 敏 捷 性 提 升 調 查 問 卷 分 析 報 告6圖索引圖 1:被調查企業的行業分布.9圖 2:被調查企業的企業規模(年營業收入).10圖 3:被調查企業的規模(員工數量).10圖 4:被調查企業的組織形式.11圖 5:被調查企業的所有制性質.11圖 6:被調查企業所在地分布.12圖 7:被調查企業成立年限
8、.12圖 8:問卷填寫者崗位.13圖 9:問卷填寫者職級.13圖 10:問卷填寫者年齡.14圖 11:企業大數據應用情況(按員工數量劃分企業規模).15圖 12:企業大數據應用情況(按年營業收入劃分企業規模).16圖 13:企業大數據技術手段應用情況(按組織形式劃分).16圖 14:企業大數據技術手段應用情況(按所有制性質劃分).17圖 15:企業大數據應用情況(按行業背景劃分).18圖 16:受訪者對大數據技術手段的認知情況(按部門劃分).18圖 17:受訪者認為企業未來運用大數據的必要性.19六、數據發現價值,構建“提升”工具.391.研究假設.392.線性回歸分析.403.結論總結.41
9、七、結語.421.組織實現目標,實踐敏捷是趨勢.422.人人創造敏捷,進行內驅力創新.42參考文獻.43附件:大數據時代的組織敏捷性提升調研問卷.44大 數 據 時 代 的 組 織 敏 捷 性 提 升 調 查 問 卷 分 析 報 告7圖 18:受訪者對敏捷概念的認知情況.20圖 19:受訪者對敏捷實踐的認知情況.21圖 20:企業敏捷團隊建立情況(按員工數量劃分企業規模).21圖 21:企業敏捷團隊建立情況(按年營業收入劃分企業規模).22圖 22:敏捷團隊建立情況(按組織形式劃分).23圖 23:敏捷團隊建立情況(按所有制性質劃分).23圖 24:受訪企業敏捷實踐情況(按行業背景劃分).24
10、圖 25:企業應對復雜多變環境的情況(按組織形式劃分).24圖 26:企業應對復雜多變環境的情況(按所有制性質劃分).25圖 27:受訪者認為應用大數據對應對環境的影響.25圖 28:受訪者認為啟用大數據技術的必要性.26圖 29:受訪企業各項大數據應用情況.27圖 30:受訪企業員工平均能力.29圖 31:受訪企業員工團隊協作的表現.31圖 32:受訪者認為出色團隊的特質.31圖 33:受訪者認為應對復雜多變的環境而需提升的能力.32圖 34:受訪者認為提升敏捷性的痛點.33圖 35:提升敏捷性對企業持續發展的影響.34圖 36:提升敏捷性的要素.35圖 37:提升敏捷性的方法.35圖 38
11、:大數據技術對企業提升敏捷性的價值.38表索引表 1:受訪企業大數據應用情況信度分析.28表 2:受訪企業員工平均能力信度分析.30表 3:提升能力對受訪企業幫助情況信度分析.32表 4:企業敏捷性提升實踐的動因和條件 量表設計.39表 5:企業敏捷性提升實踐的線性回歸分析結果.40大 數 據 時 代 的 組 織 敏 捷 性 提 升 調 查 問 卷 分 析 報 告8執行總結組織的敏捷性是指一個組織在快速變化、模糊、動蕩的環境中自我更新、適應、快速改變并取得成功的能力。大數據時代,不斷豐富的數據資源以及日益成熟的應用技術,為企業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同時,對企業提升組織敏捷性提出了迫切要需求?;?/p>
12、于此,IMA 管理會計師協會聯合業界及學者成立項目組,調研中國企業大數據應用和敏捷實踐的現狀,探究其背后的驅動因素和邏輯,期望為中國企業敏捷的實踐提供方向指引和實證依據。問卷自 2022 年 5 月 5 日至發放,歷時一個月,共收回有效問卷 335 份。通過對大數據和敏捷相關概念在組織中的普及程度、組織應用的大數據種類及成效、組織是否具備敏捷性及其作用表現、大數據應用與提升組織敏捷性兩者的之間關聯、以及提升組織敏捷性的問題和途徑等相關調研以及回歸分析結果,項目組得出以下主要結論:1.大數據概念及其應用的普及程度較高。企業規模越大、治理結構越完善,大數據概念的普及性和實施大數據技術的可能性越高。
13、2.敏捷概念和實踐有待深入滲透到企業的管理和運營中。3.企業已經開始注重提升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反應時間,但應對效果不盡相同,還需系統化地梳理敏捷實踐的落地途徑。4.啟用大數據的企業,能夠更好地應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因此,企業忽略數字化的建設與轉型是制約敏捷實踐的重要因素之一。5.回歸分析結果表明,敏捷實踐在中國企業的推進更多源于企業內部的自發動力。企業高層的認可、良好的內部管理、以及全面的人員能力更能夠促進敏捷實踐在企業內部的實踐推進。6.對于中國企業來說,通過內部培訓提高財務人員專業能力,業財融合,提升財務人員信息化素養是目前最受認可的敏捷實踐提升方式。以下報告問卷結果的分類、匯總以及詳細
14、分析。大 數 據 時 代 的 組 織 敏 捷 性 提 升 調 查 問 卷 分 析 報 告9一、問卷基本情況圖 1:被調查企業的行業分布1.問卷填寫者所屬企業情況(1)行業背景 問卷填寫者所在企業的行業分布如圖 1 所示。本次調查問卷填寫者所在最多的行業為制造業(80 家)。其次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41家)、金融業(38家)以及批發和零售業(32家)同樣較多。此外,教育業(18家)、房地產業(16家)、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12家)等均有一定量的樣本。本次問卷收集的反饋涵蓋行業種類較多,具有良好的代表性。采礦業,1家,0%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5家,1%房地產業,16家
15、,5%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12家,4%教育,18家,5%金融業,38家,11%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5家,1%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8家,2%農、林、牧、漁業,3家,1%批發和零售業,32家,10%S其他,30家,9%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4家,1%文化、體育和娛樂業,11家,3%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41家,12%醫療業,9家,3%制造業,80家,24%住宿和餐飲業,4家,1%綜合,9家,3%租賃和商務服務業,9家,3%(2)企業規模 問卷填寫者所在企業的年收入規模分布如圖2所示。其中占比最高的為收入規模4億元以上的企業,共有158家。收入規模在 1.01-4 億元
16、間的企業占比次之,為 72 家。不同規模的企業,對敏捷實踐的需求、深度和成熟度存在很大差異。本次問卷涵蓋不同收入規模的企業較為全面,能夠客觀反映中國企業對敏捷的不同實踐情況。大 數 據 時 代 的 組 織 敏 捷 性 提 升 調 查 問 卷 分 析 報 告10圖 2:被調查企業的企業規模(年營業收入)圖 3:被調查企業的規模(員工數量)26家8%32家10%47家14%72家21%158家47%300萬元及以下301-2000萬元2001萬-1億元1.01億-4億元4億元以上員工數量體現了公司管理的復雜程度,也體現了對組建敏捷團隊需求的迫切性。問卷填寫者所在的企業人員規模分布如圖 3 所示。本
17、次問卷調研的企業員工數量在不同規模下均有一定量的樣本,其中,員工數量在 1000 人及以上的占比最高,有 149 家;緊隨其后的為員工數量在 100-299 人的企業,有 60 家。25家7%47家14%60家18%23家7%31家9%149家45%20人以下20-99人100-299人300-499人綜合企業年營業收入和員工數量兩個維度考量企業規模,問卷所收集的樣本不僅包括足夠數量的大型企業,也包括一定數量的中型和小微企業,整體而言比較全面。大 數 據 時 代 的 組 織 敏 捷 性 提 升 調 查 問 卷 分 析 報 告11圖 4:被調查企業的組織形式圖 5:被調查企業的所有制性質(3)組
18、織形式與所有制性質此次問卷被調研的企業在不同組織形式下均有一定量樣本,如圖 4 所示,被調查企業中,股份制企業占比最高(其中上市公司約占總樣本量的 1/3),合伙制企業數量最少。96家28%100家30%19家6%120家36%股份制企業(非上市)股份制企業(上市)如圖 5 所示,中外合資和外商獨資企業占比較少;民營企業超過半數,數量為 177 家,占比 53%;而國有企業數量為 112 家,占比 33%。國有民營外商獨資中外合資16家5%30家9%112家33%177家53%大 數 據 時 代 的 組 織 敏 捷 性 提 升 調 查 問 卷 分 析 報 告12(4)企業所在地理位置問卷填寫者
19、所屬企業的的地理位置覆蓋中國多個省份城市(地區)。江蘇省、廣東省、北京市的占比最大,分別為 14%、12%、12%。上海市與山東省緊隨其后,分別占比為 10%與 7%。部分地區的樣本回收量較小,合并為“其他”類別在圖 6 中顯示,共占比 15%。圖 6:被調查企業所在地分布江蘇省,47家,14%廣東省,41家,12%北京市,40家,12%上海市,32家,10%山東省,23家,7%四川省,16家,5%天津市,11家,3%浙江省,16家,5%山西省,8家,2%陜西省,12家,4%重慶市,7家,2%河南省,8家,2%湖北省,18家,5%湖南省,7家,2%其他,49家,15%(5)成立年限問卷填寫者所
20、在企業成立年限跨度較大,具有多樣性。半數以上的企業成立年限在 6-25 年之間,其次是成立35 年以上的企業,占比為 19%。占比最少的是成立時長在 5 年以下的企業,為 11%。圖 7:被調查企業成立年限38家11%108家32%76家23%49家15%64家19%5年及以下6-15年16-25年26-35年35年以上大 數 據 時 代 的 組 織 敏 捷 性 提 升 調 查 問 卷 分 析 報 告13圖 8:問卷填寫者崗位圖 9:問卷填寫者職級2.問卷填寫者個人情況(1)崗位情況問卷填寫者的崗位情況如圖 8 所示。335 份有效問卷中,有 259 名問卷填寫者所在的崗位為財務部門(如預算、
21、財務管理、財務分析等),占比為 77%。有 24 名問卷填寫者所在的崗位為運營部,占比為 7%。11 名問卷填寫者所在崗位為人力資源部,占比為 3%。綜合以上數據,受訪人員中約有 87%的人員在企業內從事財務以及其他管理工作。在現代企業制度下,企業經營管理目標為經濟效益最大化,財務管理與人事、采購、銷售、行政等部門密切配合,作為調研的主要對象,保證了調研結果的相關性及有效性。(2)職級情況 問卷填寫者的職級情況如圖 9 所示。有一半以上的問卷填寫者為企業中高層,企業高管和企業中層分別為 41名和 135 名,占比分別為 12%和 40%。另外有 146 名問卷填寫者為企業基層員工,占比為 44
22、%。4113514658企業高管企業中層基層員工臨時員工其他財務部 采購部產品部法務部技術部人力資源部生產部行政部營銷策劃部運營部戰略投資部259573911335246大 數 據 時 代 的 組 織 敏 捷 性 提 升 調 查 問 卷 分 析 報 告14(3)性別、年齡情況本次回收問卷中,大部分為女性,占比為 65%。問卷填寫者的年齡情況如圖 10 所示。大部分受訪者在 26-45 歲之間,共 257 人,占比為 77%。圖 10:問卷填寫者年齡5613811920225歲及以下26-35歲36-45歲46-55歲55歲以上大 數 據 時 代 的 組 織 敏 捷 性 提 升 調 查 問 卷
23、分 析 報 告15圖 11:企業大數據應用情況(按員工數量劃分企業規模)二、大數據技術的普及程度及企業應用概況整體而言,有 243 份樣本顯示受訪者完全了解或者基本了解“數據挖掘”、“數據分析預測”、“商業智能”、“數據可視化”等概念,占比為 73%。在這 243 人中,有 168 人(約占全部受訪者的一半)表示其所在的企業已經應用了大數據技術輔助企業管理和運營。進一步,項目組結合受訪人員所在企業特征和企業大數據應用情況分析,得出以下結論。1.企業規模越大,大數據技術的普及性越高在 168 家應用了大數據技術的樣本企業中,早已成熟應用的企業有 74 家,剛開始啟用的有 94 家。通過將這168
24、家企業根據其規模(員工數量和年營業收入)進行劃分,項目組發現規模越大的企業,應用大數據技術的程度越高。如圖 11 和圖 12 所示,員工數量在 1000 人及以上的企業中,有 65%應用了大數據;年收入 4 億以上的企業中,有64%應用了大數據,說明隨著企業體量的擴大和管理難度的提升,大技術應用在增多,大數據實踐也更加成熟。65%52%43%48%21%24%1000人及以上500-999人300-499人100-299人20-99人20人以下大 數 據 時 代 的 組 織 敏 捷 性 提 升 調 查 問 卷 分 析 報 告16圖 12:企業大數據應用情況(按年營業收入劃分企業規模)圖 13:
25、企業大數據技術手段應用情況(按組織形式劃分)64%46%34%31%31%4億元以上1.01億-4億元2001萬-1億元301-2000萬元300萬元及以下2.企業組織結構越完善,應用大數據技術可能性越高項目組使用 5 項大數據技術手段指標,將企業按照不同組織形式和所有制性質劃分別進行對比,如圖 13 和圖14 所示。這 5 項指標包括了大數據采集、大數據建模、大數據分析、大數據預測以及其他(其他技術手段由受訪者填寫問卷時自行添加,包括審計產品、風控模型等)??梢钥闯?,更多企業正在實施的技術手段是大數據采集和大數據分析。55%39%32%24%39%17%21%12%48%27%21%16%3
26、6%15%21%11%5%2%股份制企業(上市)股份制企業(非上市)合伙制企業其他大數據采集(包括硬件采集)大數據建模大數據分析大數據預測其他大 數 據 時 代 的 組 織 敏 捷 性 提 升 調 查 問 卷 分 析 報 告17圖 14:企業大數據技術手段應用情況(按所有制性質劃分)48%32%30%44%24%19%23%13%38%24%30%38%26%16%20%31%1%3%3%國有民營外商獨資中外合資大數據采集(包括硬件采集)大數據建模大數據分析大數據預測其他綜合各項指標,股份制企業(上市)表現最好,各項指標均處于領先。這源于上市交易市場和投資者的要求,信息技術的進步會為投資者、發
27、行人和市場其他參與者帶來極大的利益,使投資者更方便地獲得完整、充分、及時的信息,進而推動上市企業提升運用大數據技術的成熟度。股份制企業(非上市)緊隨其后,其 5 項指標綜合而言稍高于合伙制企業,原因在于研究樣本的合伙制企業規模相對較小,管理基礎相對薄弱。在樣本企業中,股份制企業(非上市)共 96 家,其中營業收入規模在 1 億元以上的 84 家,占比為 88%,而合伙制企業營業收入規模在 1 億元以上的企業占比僅為 47%。按不同所有制性質劃分,整體而言,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和涉及外商投資企業的大數據應用表現較為平均,但國有企業有 3 項指標處于領先,而民營企業由于管理方式和組織結構相對簡單,
28、平均體量不及國有企業,目前大數據應用的投入較低,有 3 項指標處于落后。3.新興與傳統行業大數據應用成熟度均較高如圖 15 所示,制造業、房地產業、教育等傳統行業運用大數據技術的可能性較大,這與全球數字經濟正在逐漸成為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機遇的戰略選擇相關,數字化手段通過強滲透性,不僅能夠提供傳統行業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成為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有力支點。而金融、高科技與信息技術服務等相對較新、發展速度較快的行業,企業大數據的運用成熟程度也處在較為領先的地位。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數字化技術的應用激發了新業態和新模式的全面發展。這一方面體現了新興行業企業在管理理念、人才儲備等方面
29、的優勢,也反映了新興行業對于財務新技術的應用程度更高。相比看,公共服務、環境管理等行業的大數據運用和成熟度相對落后,大數據的創新性應用目前在相關領域中還未深入體現。大 數 據 時 代 的 組 織 敏 捷 性 提 升 調 查 問 卷 分 析 報 告18圖 15:企業大數據應用情況(按行業背景劃分)圖 16:受訪者對大數據技術手段的認知情況(按部門劃分)4.受訪者對大數據技術工具的認知情況良好如圖 16 所示,多數受訪者對大數據技術的認知程度為“基本了解”。財務人員共 259 人,對大數據技術表示了解的有 187 人,占比約為 72%;運營人員共 24 人,對大數據技術表示了解的有 17 人,占比
30、約為 71%;人力部門共 11 人,對大數據技術表示了解的人數為 9 人,占比約為 82%;另外產品部、營銷部、法務部以及戰略投資部對大數據技術了解的占比都在 80%左右。由此推斷,企業各部門已經步入數字化轉型,特別是財務部門和人力資源部門。當下,企業全球化發展以及業務快速發展,對敏捷財務管理和人力資源數據支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要打造一個敏捷的共享中心,才可以跟上業務的腳步,支撐企業發展。26342211311611454432222171621312111111非常了解基本了解不太了解沒聽說過財務部 采購部產品部法務部技術部人力資源部生產部行政部營銷策劃部運營部戰略投資部39%23%制造
31、業信息技術相關服務業金融業其他批發和零售業房地產業教育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綜合電力、熱力、水等生產和供應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醫療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采礦業21%15%13%9%6%5%5%4%4%4%4%3%3%3%1%大 數 據 時 代 的 組 織 敏 捷 性 提 升 調 查 問 卷 分 析 報 告19圖 17:受訪者認為企業未來運用大數據的必要性5.受訪者對未來運用大數據的期待較高在所有受訪者中,只有少數受訪者不清楚自己所在企業是否應用了大數據技術(21 人)。另外,有 146 位受訪者回復其所在企業還未應用大數據技術
32、。圖 17 展示了這 146 位受訪者認為企業在未來采用大數據技術運用的必要性。其中,有 71 位認為其所在企業很有必要采用大數據技術,且意愿強烈;有 66 位認為其所在企業有一定必要采用大數據技術,兩項共計 137 位。只有 9 位認為企業沒有必要應用大數據。71669要必有沒要必定一有要必有很企業管理的信息化是現代企業開展管理活動的基礎,最理想也最有效的是具備先進的財務、業務共享平臺,實現數據互聯,打破數據孤島現象,基于大數據分析為企業各方面管理決策提供智能支持。在管理視角上大數據既不是一種技術,也不是一種應用系統,而應該是一種立足于企業內外部數據融合以提升管理效率、開拓價值創造模式的管理
33、思維。企業管理對大數據的駕馭和掌控,其核心并不在于擁有多大規模的數據,而在于是否能夠對來自于企業內外部多樣化信息源的涌流數據進行敏捷持續的捕捉和整合,并通過深度分析開發其商業價值。大 數 據 時 代 的 組 織 敏 捷 性 提 升 調 查 問 卷 分 析 報 告20三、組織敏捷性的普及程度及企業能力概況1.受訪者對敏捷相關概念的了解程度在所有受訪者中,只有 43 個受訪者所在的企業建立或正在建立敏捷團隊。在這建立或正在建立敏捷團隊的 43家企業中,營業收入規模在 1 億元以上的為 34 家,占比為 80%;成立年限在 15 年以上的有 33 家,占比為 77%。此外,不及一半的受訪者(占比 4
34、8%)表示了解“快速、持續不斷性地交付客戶滿意的工作”、“欣然接受變化”、“跨職能團隊”、“自組織團隊”等敏捷原則的相關概念,而對于更深層次的敏捷實踐(如“Scrum”實踐),只有 22%的受訪者表示了解。項目組綜合受訪者個人對敏捷的了解,及其所在企業具備的敏捷能力和表現等方面的調查反饋,做出以下分析。(1)敏捷概念有待深入滲透到企業管理中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日漸明顯,敏捷概念也慢慢進入到企業管理中,雖然效果不明顯,但也開始有企業關注到這一概念。圖 18 展示了受訪人員對敏捷概念認知情況的具體分布,可以看到,大家普遍并不知道敏捷概念或者不了解其功能,選擇“沒聽說過”和“不太了解”的受訪者有
35、172 人,占比為 51%左右。133 位問卷填寫者表示聽說過或者了解過敏捷領域知識,占比 17%。而僅有 30 人表示非常了解敏捷原則,占比 9%。根據這些數據,能夠看出目前敏捷概念還未完全浸潤到企業文化中,企業管理者和員工還沒有意識或者感受到快速應對動態變化環境的重要性。圖 18:受訪者對敏捷概念的認知情況301331639非常了解了解不太了解沒聽說過大 數 據 時 代 的 組 織 敏 捷 性 提 升 調 查 問 卷 分 析 報 告21圖 19:受訪者對敏捷實踐的認知情況圖 20:企業敏捷團隊建立情況(按員工數量劃分企業規模)301331639非常了解了解不太了解沒聽說過(2)大部分受訪者
36、并不了解敏捷實踐如圖 19 所示,有 213 名受訪者表示不太了解敏捷實踐,另有 47 人表示沒有聽說過,共計 260 人,占比77.6%。只有 18 人非常熟悉敏捷實踐,其中 10 人為財務人員,技術人員 2 人,運營人員 2 人;而依據職位劃分,有 5 位高管、5 位中層與 8 位基層員工。2.受訪企業組織敏捷性的具備程度(1)大型企業和小型企業建立敏捷團隊的比例較高17%26%9%3%4%12%1000人及以上500-999人300-499人100-299人20-99人20人以下大 數 據 時 代 的 組 織 敏 捷 性 提 升 調 查 問 卷 分 析 報 告22圖 21:企業敏捷團隊建
37、立情況(按年營業收入劃分企業規模)15%14%9%6%12%4億元以上1.01億-4億元2001萬-1億元301-2000萬元300萬元及以下如圖 20 和圖 21 所示,員工數量在 500 人以上,或年收入在 1 億元以上的企業建立敏捷團隊的比例較高,說明體量較大的企業組織結構相對更加完善,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感知觸點更多,通過建立敏捷性團隊快速的轉變管理思維以應對復雜多變的經營環境。與此同時,員工數量在 20 人以下的小型企業建立敏捷團隊的比例同樣較高,但并非所有的團隊都能夠敏捷化改造成功。需要敏捷化改造的團隊需要具備幾個特點:更多的應對不確定和變化的外部環境、快速的不完美的響應重要性大于慢速
38、的完美的響應、構建敏捷團隊并非甩手給一線敏捷團隊。此外,敏捷團隊需要三力:快速的響應力,強大的執行力,需要持續的創新力。大多數高效率組織的做法都是組建小型的、跨職能探索團隊來協作尋找正確的方案。要想讓一個“用戶故事”從一個寬泛、模糊的概念轉變為具體的、可實施的方案,探索團隊最理想的規模是 2-4個人,以便大家可以快速建立共識。因此,越小體量的組織越容易成功打造敏捷團隊。相比之下,中型企業建立敏捷團隊的可能性較低。(2)企業更為注重敏捷團隊的角色和目標設置按照企業組織形式和所有制不同,項目組將 6 項常見敏捷團隊特征進行對比,以判斷企業組建的敏捷團隊是否完善與成熟,結果如圖 22 和圖 23 所
39、示?!皥F隊產品負責人、敏捷教練和開發團隊三角色齊全”、“團隊內含跨職能角色”,以及“團隊目標細化,編制代辦事項列表,且專注集中”這三個評價指標占比較高。相較而言,企業對Scrum 實踐中各項活動會議設置的重視程度不高。大 數 據 時 代 的 組 織 敏 捷 性 提 升 調 查 問 卷 分 析 報 告23圖 22:敏捷團隊建立情況(按組織形式劃分)圖 23:敏捷團隊建立情況(按所有制性質劃分)13%7%16%3%12%6%21%4%6%3%16%3%8%4%11%2%10%5%21%4%9%3%11%2%股份制企業(上市)股份制企業(非上市)合伙制企業其他團隊產品負責人、敏捷教練和開發團隊三個角
40、色齊全團隊內包含跨職能角色團隊以增量方式交付工作團隊進行每日站會,保證內部信息透明公開團隊目標細化,編制待辦事項列表,且集中專注團隊進行迭代計劃會議、迭代評審會議和迭代回顧會議7%5%31%7%8%7%25%7%3%4%19%7%4%5%13%3%6%4%31%13%5%2%19%3%民營國有中外合資外商獨資團隊產品負責人、敏捷教練和開發團隊三個角色齊全團隊內包含跨職能角色團隊以增量方式交付工作團隊進行每日站會,保證內部信息透明公開團隊目標細化,編制待辦事項列表,且集中專注團隊進行迭代計劃會議、迭代評審會議和迭代回顧會議此外可以看出,股份制企業(上市)的指標表現優于股份制企業(非上市)。而按所
41、有制性質劃分,中外合資企業建立的敏捷團隊相對完善,各指標較為突出。外商獨資企業、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的敏捷指標設置情況相差不大,但均低于中外合資企業,表明中外合資企業在進行企業戰略變更和敏捷設置上比其他形式的企業更加靈活。(3)制造業與信息技術服務業敏捷實踐成熟度較高圖 24 顯示了各行業企業的敏捷性對比。樣本中,信息技術服務業、農林牧漁業、綜合、制造業、金融業、以及居民服務業實施敏捷實踐的比例較大,占比均在 15%以上。結合絕對值來看,樣本中共有 43 家企業建立了敏捷團隊,其中 12 家屬于制造業,12 家屬于信息技術服務業,綜合而言,這兩類行業的敏捷實踐較為成熟。同時,樣本涉及的交通運輸業
42、、倉儲和郵政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以及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等領域的企業并沒有設立敏捷團隊。大 數 據 時 代 的 組 織 敏 捷 性 提 升 調 查 問 卷 分 析 報 告24圖 24:受訪企業敏捷實踐情況(按行業背景劃分)33%33%29%農、林、牧、漁業綜合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金融業制造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其他批發和零售業教育20%16%15%13%13%6%6%(4)企業已經開始提升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反應時間,但效果不盡相同綜合圖 25 和圖 26 的結果分析,不管是何種組織形式或所有制性質的企業,在應對復雜多變的環境方面表現中,“需要一定的時
43、間應對,但效果良好”的比例是最高的,排名其次的應對速度和效果是“能夠快速采取措施,但效果一般”。圖 25:企業應對復雜多變環境的情況(按組織形式劃分)10%13%11%9%19%25%26%20%47%44%53%37%8%8%11%11%16%10%0%23%股份制企業(非上市)股份制企業(上市)合伙制企業其他不清楚能夠既快速又有效地應對需要一定的時間應對,但效果良好能夠快速采取措施,但效果一般沒有采取應對行動大 數 據 時 代 的 組 織 敏 捷 性 提 升 調 查 問 卷 分 析 報 告25圖 26:企業應對復雜多變環境的情況(按所有制性質劃分)圖 27:受訪者認為應用大數據對應對環境的
44、影響不清楚能夠既快速又有效地應對需要一定的時間應對,但效果良好能夠快速采取措施,但效果一般沒有采取應對行動12%13%3%24%15%27%25%41%43%53%44%9%9%13%6%14%21%3%25%民營國有外商獨資中外合資如圖 25 所示,股份制企業和合伙制企業在處于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時,均表現出了令人滿意的應對的速度,雖然效果不盡相同,但是表明企業已經開始注重敏捷應對內外部環境,保證供應鏈的客戶敏捷、伙伴敏捷以及內部運營敏捷。如圖 26 所示,樣本中有 13%的國有企業可以實現“能夠既快速又有效地應對復雜環境“,在各類所有制企業類型中占比最高,但與此同時,樣本中也有 21%的國有
45、企業未對外部環境的改變采取任何行動,因此國有企業整體表現有待提升。綜合 5 項指標,外商獨資企業與民營企業整體表現良好,說明這兩類企業已有大部分進行了敏捷組織的變革。不同于體量較大的國有企業,它們能夠發揮創新、靈活、高效的優勢,又能夠共享服務平臺,如人力資源、財務等管理部門。3.大數據技術對受訪企業組織敏捷性影響(1)啟用大數據的企業,能夠更好地應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如圖 27 所示,在已經應用大數據技術手段的受訪者群體中,共有 145 人認為企業使用大數據技術,對快速且有效地應對復雜多變的環境有積極作用,共占比約為 88%。43102713非常有作用有一定的作用沒有作用不確定大 數 據 時
46、代 的 組 織 敏 捷 性 提 升 調 查 問 卷 分 析 報 告26(2)多數受訪者期望可以啟用大數據技術提升應對能力如圖 28 所示,在還未應用大數據技術手段的樣本群體中,大多數受訪者肯定地認為企業應該使用大數據技術來提升應對環境變化的能力(52 人),或認為可以做出嘗試(94 人),共計 146 人,占比約為 88%。圖 28:受訪者認為啟用大數據技術的必要性5294712應該使用可以嘗試不需要不確定大 數 據 時 代 的 組 織 敏 捷 性 提 升 調 查 問 卷 分 析 報 告27圖 29:受訪企業各項大數據應用情況四、受訪企業大數據應用和敏捷實踐具體情況1.受訪者對企業各項大數據應
47、用情況的評價(1)評分情況如圖 29 所示,受訪者用 1-5 分賦分的評價方式,為企業各項大數據技術應用的實際情況賦分。分為數據分析、技術支持、信息系統三個維度,每個維度包含的各項技術評價的滿分為 5 分,平均分情況如下。3.032.933.543.323.283.033.093.143.193.193.233.7商業智能分析系統使用頻率高設置了大數據預測系統、應用性好會計信息系統設置全面、可用性高流程管理系統完善、應用性好企業資源計劃系統設置完善自動化系統開發預測分析數據可視數據挖掘商業智能數據分析 數據分析:平均分從高到低依次為:數據分析(3.7分)、商業智能(3.23分)、數據挖掘(3.
48、19分)、數據可視(3.19分)和預測分析(3.14 分)。數據分析得分最高,說明多數企業在“對財務指標、業務指標等信息進行整理、對比、分析”方面較為成熟。技術支持:系統開發和自動化技術應用的平均分為 3.09 分和 3.03 分??梢钥闯?,技術支持維度包含的兩項指標整體分數偏低,說明受訪企業在“擁有良好的系統開發團隊,能進行全生命周期的調研、可行性分析、架構設計、研發與運維”以及“實施自動化績效管理,自動收集和統計數據,可實現量化組織目標、自動計算員工、成本績效等指標”兩方面有待提高大數據應用水平。信息系統:受訪企業信息系統的設置和應用整體表現較好。較多企業設置了會計信息系統,且可用性高(3
49、.54分),但企業大數據預測系統的建設和應用有待完善,分數僅為 2.93 分。大 數 據 時 代 的 組 織 敏 捷 性 提 升 調 查 問 卷 分 析 報 告28(2)信度分析本部分采用量表類題項對企業進行調研,需對問卷的信度進行分析,確保樣本數據真實可靠,以保證問卷分析結論有效。項目組通過對問卷第四部分(企業大數據應用現狀)進行克隆巴赫 系數分析(如表 1),克隆巴赫 系數為 0.972,高于一般判斷值 0.5-0.7,說明該問卷信度較好。(信度系數取值范圍:信度=03:不可信;0.3信度=0.4:初步的研究,勉強可信;0.4 信度=0.5:稍微可信;0.5 信度=0.7:可信;0.7 信
50、度=0.9:很可信;0.9 信度:十分可信)同時 12 個題項的 CITC 值均高于 0.6,可以說明對于問卷中的每個題項,其信度均較好,該問卷填寫結果的可靠程度可以保證。表 1:受訪企業大數據應用情況信度分析題項校正項總計相關性(CITC)項已刪除的 系數Cronbach系數數據分析:能夠對財務指標、業務指標等信息進行整理、對比、分析0.6940.9730.972商業智能:能夠利用技術進行數據收集、清洗和展示0.8520.969數據挖掘:能夠對收集的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并提煉潛在有用的信息0.8750.968數據可視:提煉的信息能夠滿足組織不同層次員工的使用需求0.8480.969預測分析:具
51、有成熟的預測分析模型,例如銷售預測、利潤預測、員工發展預測等,可以更高層次支撐決策0.8450.969系統開發:擁有良好的開發團隊,能進行全生命周期的調研、可行性分析、架構設計、研發與運維0.8630.969自動化:自動化的績效管理,自動收集和統計數據,可實現量化組織目標、自動計算員工、成本績效等指標0.8950.968會計信息系統設置全面、可用性高0.7680.971資源計劃系統設置完善0.8610.969流程管理系統完善、應用性好0.8560.969商業智能分析系統使用頻率高0.9060.968設置了大數據預測系統,應用性好0.8920.968大 數 據 時 代 的 組 織 敏 捷 性 提
52、 升 調 查 問 卷 分 析 報 告292.受訪者對企業員工平均能力的評價(1)評分結果圖 30 展示了受訪者對其所在企業的員工的工作態度、持續學習能力、以及工作能力三個維度的評分,各項滿分為 5 分。圖 30:受訪企業員工平均能力3.513.613.713.633.763.573.733.663.713.843.87給團隊以及組織建設提出的意見被采納工作結果與設定目標一致或超過預期具有制定計劃、方案的能力,有執行力能按期完成工作,并考慮投入產出比具有正確的理解判斷力通識能力專業能力協作性穩定性責任感紀律性 工作態度:大部分受訪企業的員工都能遵守規章制度(3.87 分)并具備責任感(3.84
53、分)。在面對困難時,員工也能迎難而上,有良好的心理素質(3.71分)。相比之下,員工在跨職能溝通的協作性方面得分稍低,為3.66分。持續學習能力:通識能力的平均分為 3.57 分,說明受訪企業的員工在跨領域知識方面的儲備有所欠缺,而對于學習跨領域知識的態度有待提升。而專業能力的平均分為 3.73 分,說明多數員工更為注重自身專業領域知識的擴充。工作能力:多數員工具有正確的理解判斷力(3.76 分)和制定計劃、方案的能力(3.71 分)。然而,員工給與團隊或組織的建議并不能被普遍采納,分數最低,為 3.51 分。(2)信度分析通過對問卷第五部分(企業組織敏捷性現狀)進行克隆巴赫 系數分析(如表
54、2),克隆巴赫 系數為 0.965,高于一般判斷值,說明該問卷信度較好。同時所有題項的 CITC 值均高于 0.7,可以說明對于問卷中的每個題項,其信度均較好,該部門問卷填寫結果的可靠程度可以保證。大 數 據 時 代 的 組 織 敏 捷 性 提 升 調 查 問 卷 分 析 報 告30表 2:受訪企業員工平均能力信度分析題項校正項總計相關性(CITC)項已刪除的 系數Cronbach系數紀律性:遵守準則或章程,維持良好的工作秩序0.7670.9640.965協作性:跨職能溝通,積極為組織內的合作做貢獻0.8140.963責任感:忠于職守,認真負責的完成工作0.8240.962穩定性:面對困難,迎
55、難而上,有良好的心理素質0.8330.962專業能力:保持專業學習熱情,不斷充實專業領域知識0.8440.962通識能力:具備跨領域知識能力,能夠主動學習跨領域知識0.8130.963具有正確的理解判斷力,及做出正確結論的能力0.8880.960 具有制定計劃、方案的能力,及有效完成工作的執行力0.8840.961工作結果與設定目標一致或超過預期,取得良好效果0.8590.961能夠按期或提前完成工作,并考慮投入產出比0.8370.962能夠定期復盤,給團隊以及組織建設提出的意見被采納并應用0.7930.9643.受訪者對企業員工在團隊內協作表現的評價有 152 位受訪者認為,自己所在的團隊內
56、成員間協作和溝通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成員間工作目標不一致,主次不明,占比 26.07%。排名第二位的問題是成員間合作效率低下,進度拖沓,有 139 人選擇,占比 23.84%。有109 人認為自己的團隊存在徒勞無益的沖突,占比 18.7%,排名第三。另有 43 位受訪者所在的團隊存在嚴重的惡性競爭,占比為 7.38%。同時,也有 98 位問卷填寫者認為自己所在的團隊環境并沒有存在溝通和協作的問題,占比16.81%。大 數 據 時 代 的 組 織 敏 捷 性 提 升 調 查 問 卷 分 析 報 告31圖 31:受訪企業員工團隊協作的表現圖 32:受訪者認為出色團隊的特質4.受訪者認為企業提升敏捷
57、性的適用方式(1)團隊出色完成工作具備的特質受訪者認為,自己所在的團隊內成員間協作和溝通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合作效率低、目標不一致兩個方面。團隊如果想要出色的完成工作必須具備以下團隊特質:如圖 32 所示,285 位受訪者認為員工能夠獨立思考且善于執行是團隊出色完成工作所具備的特質,占比 85%。除此之外,員工不斷學習、勇于創新(264 人選擇)和員工正直誠實、勇于承擔(250 人選擇)也被較多受訪者認為是良好特質。15213910943工作目標不一致、主次不明合作效率低下、進度拖沓存在徒勞無益的沖突存在惡性競爭其他以上均無4298員工能夠獨立思考且善于執行員工不斷學習、勇于創新員工正直誠實、
58、勇于承擔員工精通并善于運用信息技術相互肯定價值,提出不足之處事事報備,領導完全掌握員工狀態其他285264250242242766大 數 據 時 代 的 組 織 敏 捷 性 提 升 調 查 問 卷 分 析 報 告32(2)團隊提升能力的方向 評分結果受訪者對提升哪些方面的能力可以幫助企業應對復雜多變的環境打分(總分 5 分),如圖 33 所示。大部分受訪者認為持續改善這一能力(4.25 分)最有幫助。其次,自我管理、尊重他人和適應變更的能力被認為可以幫助團隊整體提升能力,平均分均為 4.21 分。集中辦公與溝通的得分最低,僅為 3.93 分。圖 33:受訪者認為應對復雜多變的環境而需提升的能力
59、4.254.214.214.214.184.144.144.144.114.14.074.013.993.983.93持續改善自我管理能力尊重他人適應變更跨職能溝通能力善于激勵專型和通用型人才結合定期反思與回顧穩定的工作環境向下管理能力創新意愿和能力盡早交付價值結果向上管理能力服務式領導集中辦公與溝通 信度分析通過對問卷第五部分(提升能力對企業應對復雜多變環境的幫助)進行克隆巴赫 系數分析(如表 3),克隆巴赫 系數為 0.968,高于一般判斷值的 0.6,說明該問卷信度較好。同時所有題項的 CITC 值均高于 0.75,可以說明對于問卷中的每個題項信度均較好,該部門問卷填寫結果的可靠程度可以
60、保證。表 3:提升能力對受訪企業幫助情況信度分析題項校正項總計相關性(CITC)項已刪除的 系數Cronbach 系數自我管理能力0.810.9660.968向上管理能力0.7980.966向下管理能力0.8320.966創新意愿和能力0.8470.965盡早交付價值結果0.8260.966大 數 據 時 代 的 組 織 敏 捷 性 提 升 調 查 問 卷 分 析 報 告33圖 34:受訪者認為提升敏捷性的痛點題項校正項總計相關性(CITC)項已刪除的 系數Cronbach 系數尊重他人0.8150.9660.968適應變更0.8690.965持續改善0.8680.965服務式領導0.7920
61、.966善于激勵0.8460.965集中辦公與溝通0.7610.967穩定的工作環境0.6840.968專型和通用型人才結合0.8310.966定期反思與回顧0.8380.9655.受訪者認為企業提升敏捷性的痛點通過對受訪者的調查,主要是知識受限、不了解其他同事的工作內容、只關注個人利益等方面成為組織提升敏捷性的痛點,如圖 34 所示。知識受限不了解其他同事的工作內容只關注個人利益不能科學確定團隊工作量基層變革創新較弱資源缺乏流動性領導層決策拖延與人溝通時消極的措辭目標不清晰團隊執行速度慢管理層事無巨細不懂拒絕過度悲觀其他176156138135135135131125115105776332
62、9大 數 據 時 代 的 組 織 敏 捷 性 提 升 調 查 問 卷 分 析 報 告34五、提升組織敏捷性意義與途徑1.提升敏捷性的必要性和價值如圖 35 所示,大部分受訪者認同提升組織敏捷性是企業持續發展的有利因素。企業轉型通常會被認為是一次性的改變,但若要跟隨時代步伐、不斷適應外部環境,這其實是持續性的過程,因此企業需要構建能夠持續轉型的能力。具有敏捷性的企業不僅可以加速數字化轉型的過程,還可以加速許多其他新的進程。因此,企業敏捷性不是企業數字化轉型戰略的子集,而應列為一個總體的業務戰略。圖 35:提升敏捷性對企業持續發展的影響194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必要因素有助于企業持續發展,但非必要因素
63、完全沒影響不確定存在負面影響、原因1305602.提升敏捷性的途徑和內容(1)提升敏捷性的要素企業的敏捷性不是僅僅通過戰略或靈活的勞動力戰略來實現的,而是通過在業務和運營所涉及到的要素方法來實現的。圖 36 展示了 335 位受訪者選擇的能夠提升企業敏捷的一些關鍵要素。企業持續改進的能力是 284 位受訪者選擇的一項,占比為 84%,除此之外,企業具備跨職能團隊和具備協同性管理也是受訪者認為有必要的要素,分別由252 和 251 人選擇了這兩項。運營中的企業是動態變化,他們認為企業具備較為好用的架構和工具也能夠提升企業敏捷性,占比為 70%。除此之外,有 222 位(占比 66%)和 178
64、位(占比 53%)的受訪者選擇了企業敏捷需要具備良好的績效文化和迅速的行動。有 169 位(占比 50%)和 136 位(占比 40%)的受訪者選擇了服務式領導氛圍和能夠內部市場化的要素。大 數 據 時 代 的 組 織 敏 捷 性 提 升 調 查 問 卷 分 析 報 告35圖 36:提升敏捷性的要素圖 37:提升敏捷性的方法持續改進的能力具備跨職能團隊具備協同性管理有能力架構工具和方法有良好的績效文化行動迅速具有服務式領導氛圍能夠內部市場化其他2842522512362221781691363(2)提升敏捷性的方法圖 37 展示了受訪者認為提升敏捷性的方法,包括信息共享、可視化溝通、持續改善內
65、部結構和流程、減少溝通層級、自我管理、排除障礙、科學確定工作量、讓最了解的人做決定和革新做事方式等。其中有 280 位(占比為83%)的受訪者認為團隊間信息共享是最重要的提升組織敏捷的方法,158 人(占比 47%)和 145 人(占比 43%)的受訪者選擇讓最了解的人做決定和革新做事是提升的有效方法,除此之外的方法均有一半以上的受訪者進行了選擇。信息共享可視化溝通持續改善內部結構和流程減少溝通層級自我管理排除障礙科學確定工作量讓最了解情況的人做決定革新做事方式其他2802572402102091811801581452大 數 據 時 代 的 組 織 敏 捷 性 提 升 調 查 問 卷 分 析
66、 報 告36綜合以上,可以總結提升敏捷性的途徑和內容如下:組織結構扁平化1,跨部門團隊合作,矩陣化管理:企業從原有金字塔式的層級組織變為扁平化組織,減少層級,有助于提高組織上傳下達的效率。傳統行業的部門之間有明確的工作界限,不少企業都會出現“部門墻”,跨部門合作不暢成為了敏捷組織的一個障礙,采用矩陣式管理或者跨部門的矩陣合作團隊,從橫向貫穿各職能部門,提高職能部門間的協同與配合。授權充分,增加時間維度,授權動態調整2:集權有道,分權有序,授權有章,用權有度。企業管理層都應該清楚充分授權是科學化管理的必然,但有時候因為管理團隊能力有限,高層無法授權。所以,“授權有章”之后,除了“用權有度”,還要
67、“賦能于人”。當然,敏捷的精髓就是不斷迎接變化,因此授權也要動態化,授權表理應加上時間維度。當企業成長到一定階段,授權也要跟隨變化,這又會促進組織結構的演變。簡化流程,提高組織效率:流程是企業的經脈,流程的敏捷是企業敏捷的前提3。流程管理復雜、環節過多,不僅會讓員工感到疲憊,更會讓客戶容易感到不滿,最終企業遭受損失。其實,越復雜的事情越可以用簡單的方法化解。若將化繁為簡的工作方法應用于流程管理,讓各個環節輕解羅裳,變得簡單樸實,那么就會減少任務完成時間,提高企業效率,降低企業失誤率。營造氛圍,以文化牽引組織行為轉變:敏捷的企業要具備以客戶為中心、快速反應、高執行力、持續創新性、學習型組織、團隊
68、協作、容許犯錯等文化特點,需要在企業現有的文化中,加入這些文化因子,并通過制度與文化活動,讓帶有敏捷的文化因子在企業生根發芽。企業可以通過價值觀考核的方式,引導員工理解、遵從并踐行企業文化,讓員工形成統一的價值觀,減少溝通成本,增強執行力,加強團隊合作,提高敏捷性。3.大數據技術對企業提升敏捷性的指導價值大數據時代促進各種資源的大融合,數據將逐漸成為企業重要的生產要素,企業的決策日益依賴于數據挖掘。對企業而言大數據實質上是一種管理思維,其支點在于業務信息資源與社交媒體的融合,以及內外部數據的融合,在這樣的支點上反思企業的組織形態、運作范式和價值創造模式,是“大數據企業”的真正內涵所在。企業可以
69、通過思考數據戰略的總體回報,來應對大數據的挑戰,抓住大數據的機會,一方面善于利用工具進行數據處理和挖掘,尋求數據價值和商業機遇;另一方面要分析內外部環境,快速反應和調整戰略方向4,從內驅力到外部商業機遇,提升創新能力,為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獲得競爭優勢?;ヂ摼W、物聯網、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的日益成熟,為大數據的收集、存儲、整理與應用等提供了技術支持5。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戰略思維也發生了本質變化,決策主體正由企業管理層向企業普通大眾轉變,決策依據正由結構化數據向非結構化、半結構化及結構化數據整合的大數據轉變6。大數據時代,管理層決策更加傾向于關注影響組織發展的大數據,而不再依賴于傳統的小樣本數據
70、。即大數據對企業提升組織敏捷性以快速響應對外部環境變化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大 數 據 時 代 的 組 織 敏 捷 性 提 升 調 查 問 卷 分 析 報 告37(1)大數據與客戶敏捷性首先,大數據提升企業市場環境洞察能力。環境洞察能力是指組織對外部市場環境動態變化的感知和把握程度,以市場為導向,挖掘潛在市場機會或把握產業發展機遇的能力。大數據為企業快速獲取用戶及潛在消費者行為數據奠定了基礎。特別是隨著互聯網、傳感器、智能設備等一系列智能化技術的發展與應用,用戶行為軌跡網絡化、數據化及可視化等成為現實,為企業動態把握消費者行為方式、需求偏好、心理特征等及其動態變化提供了強有力的數據支持和技術支持
71、。市場以消費者為導向,消費者是整個市場的支付主體或對企業產品和服務具有最終決定權,企業能夠通過大數據及時了解和把握消費群體的行為動向或行為規律,有利于企業挖掘潛在市場發展機遇,及時跟上市場的行動步伐??梢?,大數據有助于企業提升環境洞察能力。其次,大數據促進精準營銷。大數據最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對消費者海量數據進行挖掘和分析,以對消費者需求進行動態預測7。企業利用大數據深入挖掘消費者行為(包括日常購物行為和非購物行為),通過多維海量數據信息的重組和挖掘,探究事物間的內在關聯性或規律性,從而實現基于數據智能化分析的消費者需求預測。例如亞馬遜基于大數據的網絡商品推薦,實現了基于消費者在網上瀏覽痕跡、購
72、物行為(加入購物車、直接購買、支付方式等)及商品評價等數據資源的智能化分析,為每個消費者精準化地推薦個性化產品或服務,從而提升企業服務敏捷性。再次,大數據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管理決策趨向于社會化決策,特別是針對產品開發或服務創新,注重社會公眾的參與、互動及信息反饋。隨著社交媒體的日益流行,企業注重基于媒體宣傳與消費者進行新產品或服務的設計、開發、生產及試用等企業全生命周期價值創造過程進行溝通與交流,改變過去企業管理的封閉模式,從而引入社會公眾的新思維和新觀點,能有效提升企業產品和服務的創新能力。企業基于大數據技術針對社交媒體中消費群體提出的建議和反饋進行智能化分析,取精去粗,融
73、入產品和服務的設計、研發及完善中,以便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偏好和把握市場的時代脈搏。(2)大數據與合作伙伴敏捷性一方面,大數據提高合作靈活性。大數據時代的商業競爭已不再是單個企業間的惡意競爭,而是基于企業聯盟之間的動態合作競爭。大數據時代的企業聯盟合作動態化是企業根據可持續發展需要動態調整企業的合作伙伴。傳統固化的合作模式容易使企業產生路徑依賴和受到合作伙伴的行為約束,從而導致企業生產運營缺乏靈活性。大數據時代,企業間的合作模式日益呈現網絡化、平臺化和動態化?;诖髷祿玫木W絡化開放共享平臺實現企業信息(包括信用等級、客戶群、技術能力等)透明化,不再受時空的限制,使企業合作伙伴選擇的信息不
74、對稱性顯著降低,有助于減少企業更換合作伙伴的搜尋成本和轉換成本,從而提升企業構建合作伙伴聯盟的靈活性。另一方面,大數據提升供應鏈敏捷性。大數據時代,需求方大數據變得易于獲取,即根據消費者行為的大數據進行科學的數學運算,來動態預測其需求發生的可能性8。隨著企業合作虛擬化程度不斷提高,開放性和共享性程大 數 據 時 代 的 組 織 敏 捷 性 提 升 調 查 問 卷 分 析 報 告38度也不斷增加,彼此之間的合作模式更多地體現為非線性的網絡化模式,這就更加依賴于大數據的信息支持和技術支持?;诖髷祿J降钠髽I合作機制將提升企業與合作伙伴的協同性,從而形成一種合作共贏的商業生態鏈,根據物流節點數據及
75、時反饋,有效提高合作伙伴間的協同性,實現供應鏈協同。(3)大數據與運營敏捷性企業在生產運營過程中每時每刻都會產生大量數據,這部分數據為企業實現業務流程優化或再造奠定了基礎。隨著智能設備、傳感器等基礎設施的普及和應用,企業能夠準確、實時地獲取內部運營數據。大數據時代,企業基于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等實現內部數據的智能化分析和仿真模擬,從而將企業內部非結構化的數據進一步轉化為結構化數據和信息,為管理層進行業務流程再造或優化提供信息支持。圖 38:大數據技術對企業提升敏捷性的價值能促進企業標準流程效率能提升企業環境洞察能力能優化企業的流程能促進精準營銷、服務能提升企業供應鏈敏捷性能提高企業的創新能
76、力能提高企業的決策效率能提高合作的靈活高效性能構建創新型團隊能幫助消除障礙成功轉型其他2632602312282192182182111661302如圖 38 所示,有 263 位受訪者表示大數據技術能夠促進企業標準流程的效率,有 260 位受訪者認為大數據技術能夠提升企業環境洞察的能力,此外,有超過 200 位受訪者分別認為,大數據技術能夠在優化企業流程、促進精準營銷服務、提升企業供應鏈敏捷性、提升創新能力與決策效率等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在動態復雜的外部環境,消費者需求日益呈現個性化趨勢,源于智能終端的消費者行為的大數據及其內在價值規律倒逼企業提升產品或服務流程的敏捷性能力,即企業為快速適應
77、外部環境,基于大數據智能化分析,動態調整產品或服務流程,提升企業運營效率,從而為需求方快速提供產品或敏捷化服務。大 數 據 時 代 的 組 織 敏 捷 性 提 升 調 查 問 卷 分 析 報 告39六、數據發現價值,構建“提升”工具項目組將使用 335 份有效問卷,通過回歸分析方法,探究企業外部因素、企業管理因素以及企業能力因素對于企業應對復雜多變環境的影響,了解促進中國企業推進敏捷實踐的影響條件。1.研究假設企業在敏捷的實踐過程中,較大的外部環境壓力可能會對敏捷實踐推進產生積極影響,同時良好的管理理念及良好的企業管理能力同樣會對敏捷的推進產生積極影響。因此提出以下研究假設:H1:外部環境壓力
78、有助于企業敏捷實踐與提升。H2:企業管理理念有助于企業敏捷實踐與提升。H3:財務管理能力有助于企業敏捷實踐與提升。如表4,本次問卷量表設計了三個主要變量:外部因素、管理因素以及能力因素。外部因素變量設計了兩個題項(大數據環境、敏捷環境)來反映企業面臨的外部競爭壓力。管理因素變量設計了三個題項(是否運用大數據技術手段、大數據技術整體效果、敏捷團隊設置情況)來反映企業管理理念。能力因素變量設計了五個題項兩個方面(大數據普及情況、敏捷概念普及情況)來反映企業管理能力。表 4:企業敏捷性提升實踐的動因和條件 量表設計變量維度題號內容行業背景行業類型Q2貴企業所處行業治理結構所有權Q4貴企業的組織形式外
79、部因素大數據技術環境Q23您認為貴企業使用大數據技術,對快速且有效地應對復雜多變的環境是否有積極作用敏捷環境Q31您如何評價提升組織敏捷性對企業持續發展的影響管理因素敏捷團隊設置情況Q14貴企業是否已在應用大數據技術大數據技術整體效果Q16您所在的企業應用大數據技術的整體效果如何?是否運用大數據技術手段Q20貴企業是否使建立了“敏捷團隊”大 數 據 時 代 的 組 織 敏 捷 性 提 升 調 查 問 卷 分 析 報 告40變量維度題號內容能力因素敏捷概念普及情況Q18您了解“敏捷原則”,如“快速、持續不斷性地交付客戶滿意的工作”、“欣然接受變化”、“跨職能團隊”、“自組織團隊”等概念嗎?Q19
80、您了解“敏捷實踐”,如“Scrum”、“沖刺”等概念嗎大數據普及情況Q13您了解“數據挖掘”、“數據分析預測”、“商業智能”、“數據可視化”等概念嗎?Q17您認為您所在的企業是否有必要應用大數據技術Q24您認為貴企業是否應該使用大數據技術手段來提升應對復雜多變環境的能力2.線性回歸分析多元線性回歸主要用于驗證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關系。在本次問卷的調查分析中,自變量為企業的外部因素、管理因素以及能力因素,因變量為敏捷實踐的整體評價。通過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探究企業外部因素、企業管理因素以及企業能力因素對于敏捷在中國實踐狀況的影響,了解促進中國企業推進敏捷實踐的影響條件。項目組利用多元線性回歸方法,
81、以外部因素、管理因素和能力因素為自變量,對因變量敏捷實踐整體評價進行回歸分析。表 5:企業敏捷性提升實踐的線性回歸分析結果模型系數 B標準誤差tPR 平方調整的R 平方F置信區間 95%低高外部因素大數據技術環境Q230.5224 0.1085 4.8158 0.00010.1246 0.1192 23.1921 0.3083 0.7367 敏捷環境Q31-0.0753 0.1106-0.6807 0.4965 0.0014 0.0000 0.4634-0.2929 0.1423 管理因素敏捷團隊設置情況Q140.2668 0.0530 5.0333 0.00010.0707 0.0679 2
82、5.3336 0.1625 0.3710 大數據技術整體效果Q160.3493 0.1153 3.0296 0.0028 0.0524 0.0467 9.1782 0.1217 0.5769 是否運用大數據技術手段Q200.2575 0.0779 3.3054 0.0011 0.0318 0.0289 10.9258 0.1043 0.4108 大 數 據 時 代 的 組 織 敏 捷 性 提 升 調 查 問 卷 分 析 報 告41模型系數 B標準誤差tPR 平方調整的R 平方F置信區間 95%低高能力因素敏捷概念普及情況Q180.3800 0.0955 3.9799 0.00010.0454
83、0.0425 15.8396 0.1922 0.5678 Q190.3082 0.0937 3.2900 0.0011 0.0315 0.0286 10.8241 0.1239 0.4924 大數據普及情況Q130.2838 0.1041 2.7251 0.0068 0.0218 0.0189 7.4260 0.0789 0.4887 Q170.1682 0.1728 0.9733 0.3318 0.0057 0.0000 0.9473-0.1730 0.5095 Q240.1197 0.1416 0.8454 0.3991 0.0044 0.0000 0.7147-0.1599 0.3992
84、 回歸分析結果如表 5 所示,該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的 p 值大部分小于 0.05,通過 F 檢驗,說明該回歸模型有意義,自變量中至少有一個會對因變量產生影響關系。該多元線性回歸模型調整后的回歸系數 R 為 0.35,表示敏捷共同提升實踐的共同解釋為 35%的變異量。3.結論總結本次研究調研了中國企業大數據應用和敏捷實踐的現狀,探究了其背后的驅動因素和邏輯,期望為中國企業敏捷的實踐提供方向指引和實證依據。結合問卷調研和回歸分析結果,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結論:1.大數據概念及其應用的普及程度較高。企業規模越大、治理結構越完善,大數據概念的普及性和實施大數據技術的可能性越高。2.敏捷概念和實踐有待深入滲透
85、到企業的管理和運營中。3.企業已經開始注重提升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反應時間,但應對效果不盡相同,還需系統化地梳理敏捷實踐的落地途徑。4.啟用大數據的企業,能夠更好地應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因此,企業忽略數字化的建設與轉型是制約敏捷實踐的重要因素之一。5.回歸分析結果表明,敏捷實踐在中國企業的推進更多源于企業內部的自發動力。企業高層的認可、良好的內部管理、以及全面的人員能力更能夠促進敏捷實踐在企業內部的實踐推進。6.對于中國企業來說,通過內部培訓提高財務人員專業能力,業財融合,提升財務人員信息化素養提升是目前最受認可的敏捷實踐提升方式。注冊管理會計師(CMA)認證是有效的提升方式之一。美國管理會計
86、師協會在新版管理會計能力素質框架中提出了財會專業人士應對當下及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多種技能和素質。其中,最顯著的更新為“技術和分析”,也就是數據治理、數據分析、數據可視化等一系列能力。通過將技術知識與戰略及領導技能相結合,財務專業人員能夠順利提取和分析所掌握的大量信息。大 數 據 時 代 的 組 織 敏 捷 性 提 升 調 查 問 卷 分 析 報 告42七、結語1.組織實現目標,實踐敏捷是趨勢企業常常對應對社會環境所需的時間以及最終結果與期望差距太大感到失望,而基于數字化技術的敏捷是組織管理發展的趨勢。敏捷精益組織模式對挖掘數據資產價值,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促進企業數字化轉型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87、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促進企業經營規范化、決策科學化。敏捷精益組織團隊通過數據分析場景洞察業務活動、管理決策提升方向,持續跟蹤業務改進、管理舉措成效,幫助企業實現“洞察-改進-評估”管理的閉環8。二是有效盤活企業數據資產財富。敏捷精益組織團隊利用先進技術,基于企業實際業務需求,構建數據分析主題應用,深入挖掘數據資產價值,滿足不同層級用戶數據分析需求。三是推動建立數據價值管理體系9。敏捷精益組織團隊以數據為核心,推動企業構建一個開放、共享的數據價值體系,實現用數據驅動業務的運營、戰略的制定和創新的產生。四是提高企業數字化水平。敏捷精益組織團隊利用數字技術,結合品字型團隊協同優勢,有效支撐企
88、業“流程”+“數據”雙輪驅動的應用實踐,進一步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落地工作的開展。敏捷企業是一種高度集成的組織。筆者通過查閱大量文獻獲得敏捷企業概念:敏捷企業是指企業能夠通過復雜的通訊基礎設施,迅速地組裝其技術、雇員和管理,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做出從容、有效、協調、靈活的響應。敏捷企業必須通過協調顧客、供應商、經銷商、制造商之間的關系才能改善企業的敏捷性10,而企業敏捷性的支柱是動態靈活組織、快速集成技術和高素質員工。靈活組織是發揮技術優勢和人為因素的前提條件,一個敏捷企業只有通過有效的組織管理,才能迅速地響應市場變化,在競爭中求得生存與發展。2.人人創造敏捷,進行內驅力創新敏捷促進技術競
89、爭力,技術競爭力是組織的能力,技術和數字意味著比現有的競爭對手更有效地提供產品和服務11。組織通過敏捷方法,可以允許增量地業務調整并有效響應變更的過程市場需要,繼而能夠朝著新的戰略目標前進并提供新的方法,過程或技術將幫助實現商業戰略。敏捷已經為組織提供足夠的技術和滿足這一關鍵需求的方法,并繼續提供援助需求有效,因此將敏捷定義為項目管理的未來。敏捷方法和敏捷思維通常是未來和組織融合的完美方式。敏捷思維模式允許組織提出新的、創新的方法并響應不斷變化,帶動快節奏的數字領域世界。體系的敏捷性方法系統不僅使組織具有靈活性,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條件和客戶需求,也定位世界在一個技術競爭力和戰備程度點燃了一場全
90、新革命的開始。12中國企業的管理會計提升,任重而道遠。企業敏捷作為管理會計的方式,其實施的難度很大,周期很長。然而一旦實施成熟,將對企業運營產生很強的指導效應,有助于企業深化戰略下沉、應對多變的環境。大 數 據 時 代 的 組 織 敏 捷 性 提 升 調 查 問 卷 分 析 報 告431 鄧義,劉雅詩.新消費時代企業數字化轉型中敏捷組織構建研究 J.經濟研究導刊,2022(14):9-13.2 Ramesh G,Devadasan S.R.Agility Assessment through Qualifcation and Quantifcation Tools:A Case Study i
91、n an Indian Pump Manufacturing Compan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ss Customisation,2007,2(02):139-160(22).3 Lin,C.-T.Chiu,H.Tseung,Y.-H.Agility Evaluation Using Fuzzy Logic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6,(101):2.4 于錦華,霍春輝.國外組織敏捷性理論研究綜述 J.經濟管理,2009(5):170-174.5 張亞斌,馬莉莉.大數據時代的異質
92、性需求、網絡化供給與新型工業化 J.經濟學家,2015,27(8):44-51.6 張建設.大數據:戰略論的終結與社會化決策的興起 J.企業管理,2012(10):92-94.7 劉建基,李倩.基于大數據的組織敏捷性提升機理研究 J.對外經貿,2016(2):3.8 劉建基.“互聯網+”時代制造企業組織敏捷性提升機理及對策 J.黨政干部學刊,2017(1):54-60.9 全文舉,施菁.敏捷精益組織模式在數據價值挖掘中的作用 J.數字技術與應用,2021,039(005):P.217-220.10 馬士華,林勇.供應鏈管理 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11(英)維克托 邁爾舍恩伯格,肯
93、尼思 庫克耶.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M.盛楊燕,周濤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2 Marcel van Oosterhout,Eric Waarts and Jos van Hillegersberg.Assessing Business Agility:A Multi-Industry Study in the Nether lands J.Business Agilit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ffusion,2005,(180).參考文獻大 數 據 時 代 的 組 織 敏 捷 性 提 升 調 查 問 卷 分 析 報 告44附件
94、:大數據時代的組織敏捷性提升調研問卷一、問卷填寫者基本信息1.您的性別(單選)A.男 B.女2.貴企業所處行業(單選)A.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B.制造業 C.金融業 D.教育 E.批發和零售業 F.醫療業 G.房地產業 H.農、林、牧、漁業 I.采礦業 J.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 K.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L.住宿和餐飲業 M.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N.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O.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P.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 Q.衛生和社會工作 R.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S.綜合 T.其他 _3.根據貴企業實際控制人性質,貴企業類型(單選)A.國有 B.外商獨資
95、C.中外合資 D.民營 4.貴企業的組織形式(單選)A.股份制企業(上市)B.股份制企業(非上市)C.合伙制企業 D.其他5.貴企業的人員規模(單選)A.20 人以下 B.20-99 人 C.100-299 人 D.300-499 人 E.500-999 人 F.1000 人及以上6.貴企業的成立年限(單選)A.5 年以下 B.6-15 年 C.15-25 年 D.25-35 年 E.35 年以上7.貴企業的年營業收入規模(單選)A.300 萬元及以下 B.301-2000 萬 C.2001 萬-1 億 D.1 億-4 億 E.4 億以上 8.貴企業所在地(單選)A.北京市 B.上海市 C.天
96、津市 D.重慶市 E.河北省大 數 據 時 代 的 組 織 敏 捷 性 提 升 調 查 問 卷 分 析 報 告45 F.山西省 G.內蒙古自治區 H.遼寧省 I.吉林省 J.黑龍江省 K.江蘇省 L.浙江省 M.安徽省 N.福建省 O.江西省 P.山東省 Q.河南省 R.湖北省 S.湖南省 T.廣東省 U.廣西壯族自治區 V.海南省 W.四川省 X.貴州省 Y.云南省 Z.西藏自治區 27.陜西省 28.甘肅省 29.青海省 30.寧夏回族自治區 3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32.港澳臺地區9.您所在的部門(單選)A.產品部 B.生產部 C.行政部 D.采購部 E.財務部 F.人力資源部 G.技術
97、部 H.運營部 I.法務部 J.營銷策劃部 K.戰略投資部 L.其他 _10.您的職級(單選)A.企業高管 B.企業中層 C.基層員工 D.臨時員工 E.其他 _11.您的年齡(單選)A.25 歲以下 B.25-35 歲 C.35-45 歲 D.45-55 歲 E.55 歲以上 12.您所在部門人數(單選)A.1-7 人 B.8-20 人 C.21-50 人 D.51-100 人 E.100 人以上 二、大數據技術:普及程度及企業應用概況13.您了解“數據挖掘”、“數據分析預測”、“商業智能”、“數據可視化”等概念嗎?(單選)A.非常了解 B.基本了解 C.不太了解 D.沒聽說過14.貴企業是
98、否已在應用大數據技術?(單選)A.早已應用 B.剛開始應用大 數 據 時 代 的 組 織 敏 捷 性 提 升 調 查 問 卷 分 析 報 告46 C.還未應用 D.不清楚15.如果第 14 題,您選擇了 A 或者 B,請回答該題。貴企業實施了哪些技術手段?(多選)A.大數據采集(包括硬件采集)B.大數據建模 C.大數據分析 D.大數據預測 E.其他 _(可填空)16.如果第 14 題,您選擇了 A 或者 B,請回答該題。您所在的企業應用大數據技術的整體效果如何?(單選)A.效果不錯 B.效果一般 C.尚未見效果17.如果第 14 題,您選擇了 C 或者 D,請回答該題。您認為貴企業是否有必要應
99、用大數據技術?(單選)A.很有必要 B.有一定必要 C.沒有必要 三、組織敏捷性:普及程度及企業概況18.您了解“敏捷原則”,如“快速、持續不斷性地交付客戶滿意的工作”、“欣然接受變化”、“跨職能團隊”、“自組織團隊”等概念嗎?(單選)A.非常了解 B.了解 C.不太了解 D.沒聽說過19.您了解“敏捷實踐”,如“Scrum”、“沖刺”等概念嗎?(單選)A.非常了解 B.了解 C.不太了解 D.沒聽說過20.貴企業是否使建立了“敏捷團隊”?(單選)A.建立了 B.正在建立 C.沒有建立 D.不清楚21.如果第20題,您選擇了A或者B,請繼續回答該題。貴企業“敏捷團隊”的設置情況如何?(多選)A
100、.團隊產品負責人、敏捷教練和開發團隊三個角色齊全 B.團隊內包含跨職能角色 C.團隊以增量方式交付工作 D.團隊進行每日站會,保證內部信息透明公開 E.團隊目標細化,編制待辦事項列表,且集中專注 H.團隊進行迭代計劃會議、迭代評審會議和迭代回顧會議22.您認為貴企業在應對復雜多變的環境方面表現怎樣?(單選)A.能夠快速采取措施,但效果一般 B.需要一定的時間應對,但效果良好 C.能夠既快速又有效地應對 D.沒有采取應對行動 E.不清楚23.如果第14題,您選擇了A或者B,請繼續回答該題。您認為貴企業使用大數據技術,對快速且有效地應對復雜多變的環境是否有積極作用?(單選)A.非常有作用 B.有一
101、定的作用 C.沒有作用 D.不確定24.如果第14題,您選擇了C或者D,請繼續回答該題。您認為貴企業是否應該使用大數據技術手段來提升應對復雜多變環境的能力?(單選)A.應該使用 B.可以嘗試 C.不需要 D.不確定大 數 據 時 代 的 組 織 敏 捷 性 提 升 調 查 問 卷 分 析 報 告47四、企業大數據應用現狀25.根據貴企業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情況,請為下列描述的符合程度打分(1-5 分,5 分表示非常符合,1 分表示不是很符合,3 分表示比較符合)評價項目評價要點請打分一級二級明細打分備注數據分析數據分析能夠對財務指標、業務指標等信息進行整理、對比、分析商業智能能夠利用技術進行數據收
102、集、清洗和展示數據挖掘能夠對收集的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并提煉潛在有用的信息數據可視提煉的信息能夠滿足組織不同層次員工的使用需求預測分析具有成熟的預測分析模型,例如銷售預測、利潤預測、員工發展預測等,可以更高層次支撐決策技術支持系統開發擁有良好的開發團隊,能進行全生命周期的調研、可行性分析、架構設計、研發與運維自動化自動化的績效管理,自動收集和統計數據,可實現量化組織目標、自動計算員工、成本績效等指標信息系統會計信息系統設置全面、可用性高資源計劃系統設置完善流程管理系統完善、應用性好商業智能分析系統使用頻率高設置了大數據預測系統,應用性好如果還有大數據手段,請補充二級指標并賦分五、企業組織敏捷性現
103、狀26.依據貴企業員工的平均情況,請為下列描述的符合程度打分(1-5 分,5 分表示非常符合,1 分表示不是不符合,3 分表示比較符合)大 數 據 時 代 的 組 織 敏 捷 性 提 升 調 查 問 卷 分 析 報 告48評價項目評價要點分數工作態度紀律性:遵守準則或章程,維持良好的工作秩序協作性:跨職能溝通,積極為組織內的合作做貢獻責任感:忠于職守,認真負責的完成工作穩定性:面對困難,迎難而上,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持續學習專業能力:保持專業學習熱情,不斷充實專業領域知識通識能力:具備跨領域知識能力,能夠主動學習跨領域知識 工作能力準確的表達(口頭/文字)、交涉能力,準確傳遞信息具有正確的理解判斷
104、力,及做出正確結論的能力具有制定計劃、方案的能力,及有效完成工作的執行力工作結果與設定目標一致或超過預期,取得良好效果能夠按期或提前完成工作,并考慮投入產出比能夠定期復盤,給團隊以及組織建設提出的意見被采納并應用如果還有其他方面,請補充表格并賦分27.您所在團隊內,成員間協作和溝通方面是否存在下列問題(可多選)A.合作效率低下,進度拖沓 B.存在惡性競爭 C.存在徒勞無益的沖突 D.各成員工作目標不一致,主次不明 E.其他 _(可從溝通、協作等方面補充)F.以上均無28.您認為以下哪些是團隊出色完成工作所必備的?(多選)A.事事報備,領導能完全掌握員工的工作狀態 B.員工能夠獨立思考且善于執行
105、 C.員工精通并善于運用信息技術 D.員工正直誠實,勇于承擔 E.員工不斷學習,勇于創新 F.各成員相互間肯定彼此價值,且能提出不足之處 G.其他 _29.您認為提升以下能力,對貴企業應對復雜多變的環境是否有幫助?(0-5 分,5 分表示非常認同,1 分表示不是不符合,3 分表示比較符合)向上管理,是指為了給公司、給上級及自己取得最好的結果而有意識地配合上級一起工作的過程,可以說,大 數 據 時 代 的 組 織 敏 捷 性 提 升 調 查 問 卷 分 析 報 告49評價項目分數跨職能溝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向上管理能力向下管理能力創新意愿和能力盡早交付價值結果尊重他人適應變更持續改善服務式領導善于
106、激勵集中辦公與溝通穩定的工作環境專型和通用型人才結合定期反思與回顧這是讓上級改變的過程。為了能掌握權力并有效的實施影響,或許去影響某個上司或者是其他處在組織更高職位的人是更重要的。向下溝通是指管理者與團隊成員之間的溝通互動,這種溝通互動能讓團隊成員充分利用自己所長高效地完成組織目標。向下溝通的核心是在理解團隊成員訴求的基礎上,發掘成員的成長路徑,實現快速成長。要達到這個目標,一定的指導和監督是必不可少的,管理者要幫助團隊成員克服困難并對抗自身惰性和弱點。大 數 據 時 代 的 組 織 敏 捷 性 提 升 調 查 問 卷 分 析 報 告5030.您認為貴企業提升組織敏捷性的實踐痛點包括哪些?(多
107、選)A.不了解其他同事的工作內容 B.與人溝通時消極的措辭 C.過度悲觀 D.知識受限 E.只關注個人利益 F.領導層決策拖延 G.不懂拒絕 H.不能科學確定團隊工作量 I.團隊執行速度慢 J.管理層事無巨細 K.目標不清晰 L.基層變革創新較弱 M.資源缺乏流動性 N.其他 _六、提升組織敏捷性意義與途徑31.您認為不提升組織敏捷性,對企業的發展是否有影響?A.不能長久持續地發展 C.可以,但發展會受到阻礙 D.完全沒影響 E.不確定32.您認為有助于提升組織敏捷性的要素包括哪些?(多選)A.持續改進的能力 C.具備跨職能團隊 D.有能力架構工具和方法 E.有良好的績效文化 F.具備協同性管
108、理 G.能夠內部市場化 H.具有服務式領導氛圍 I.行動迅速 J.其他 _33.您認為提升組織敏捷性的方法包括哪些?(多選)A.可視化溝通 C.排除障礙 D.自我管理 E.信息共享 F.減少溝通層級 G.讓最了解情況的人做決定 H.科學確定工作量 I.持續改善內部結構和流程 J.革新做事方式 K.其他 _34.您認為大數據技術對企業提升敏捷性的指導價值是?(多選)A.能提升企業環境洞察能力 B.能促進企業標準流程效率 C.能促進精準營銷、服務 D.能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 F.能提升企業供應鏈敏捷性 G.能提高合作的靈活高效性 H.能提高企業的決策效率 I.能優化企業的流程 J.能構建創新型團隊 K.能幫助消除障礙成功轉型 L.其他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