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揮發展合作研究所:公平普惠的碳達峰碳中和社會影響評估-國際經驗和指標體系(51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可持續發揮發展合作研究所:公平普惠的碳達峰碳中和社會影響評估-國際經驗和指標體系(51頁).pdf(51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1公平普惠的碳達峰碳中和社會影響評估國際經驗和指標體系Social Impact Assessment on the Equitable Climate Strategy and Action Plan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and Indicator Tool可持續發展合作研究所(ISC)2022年8月致謝主要編寫人員報告編寫過程中,課題組所有成員通力合作,參考了大量國內外文獻和案例資料,并得到國內外同行的專業建議,在此一并表示感謝。感謝瑞典郵政基金會(SPF)對本項目提供的支持??沙掷m發展合作研究所(ISC):潘 濤,耿 宇,王娟,余曉凌社會發展評估專家:胡滌菲*
2、聲明:本報告數據測算基于國內政府公開數據,參考國內外行業協會、研究機構等已經公開發布的數據和研究報告,僅用于研究參考。3目 錄0102Executive Summary研究目的和意義1.1 研究的必要性和緊迫性1.2 研究的意義和價值070808121314161719212224氣候公平的國際經驗和啟示2.1 歐盟2.2 德國2.3 美國加州2.4 城市案例:波特蘭 2.5 城市案例:紐約2.6 城市案例:波士頓2.7 大波蘭省東部地區2.8 小結0304050625262639422728293234基于氣候公平的社會影響評估原則和框架 3.1 原則3.2 框架結論參考資料和文獻城市碳達峰
3、碳中和規劃的社會影響評估(SIA)指標體系4.1 指標體系開發的技術路線 4.2 指標體系的構成4.3 各指標評分標準4.4 指標體系應用案例01Executive SummaryThe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Cities(ISC)conducted a study to build a Social Impact Assessment(SIA)Tool that will become a crucial planning mechanism to strengthen and embed social equity into long-term climate
4、 strategies and action plans.As cities develop climate strategies and roadmaps to achieve carbon neutrality,the SIA tool assists stakeholders in the planning process by providing:The China Deep Decarbonization and Equitable Long-term Strategies Alliance(China DELTA)is helping three Chinese mega citi
5、esTianjin,Changsha,and Guangzhouto engage in the process of rethinking societal and economic practices that are needed to meet ambitious climate change goals.By applying the SIA tool,cities are ensuring that their climate strategies and roadmaps meet both social equity standards while achieving carb
6、on neutrality transformation.In this process,China Delta will ensure that disinvested groups participate and are engaged at every step of planning so that their voices and unique needs are considered.Globally,women tend to be more vulnerable to the worst effects of climate disruptionUN figures indic
7、ate that 80%of people displaced by climate change are women.1Millions of workers depend on fossil-fuel-driven industries and infrastructuresFor their livelihoods,phasing out these industries will affect low-income communities the most.Systemic changes needed in Chinese society and its economy to ach
8、ieve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zation offers massive opportunities to reduce social inequalities.Why Focus on Social Equity in Climate Action?A framework for cities to evaluate the status quo and guide them in developing strategies to redesign or redefine policies to produce more equitable o
9、utcomes based on four principles:inclusiveness,accessibility,affordability,and resilience.An indicator and score system to rapidly assess climate equity elements of carbon neutrality plans,for which to monitor and evaluate against.02Develop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local partners,the SIA Tool is in l
10、ine with the Asian Development Banks GrEEEn Cities Operational Framework on promoting social equity15 and supports the U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DG)11:Sustainable Cities and CommunitiesMake cities and human settlements inclusive,safe,resilient,and sustainable.14The tools development and imple
11、mentation rely on open source and publicly accessible data.In China,the team has used publicly available data,such as Chinas Statistical Yearbook and Urban Statistical Yearbook to collect data and inform on the results of the tool.SIA Tool:Framework and Data SourceIntegral to the SIA Tool is a socia
12、l impact indicator system that helps cities build an accountability mechanism to ensure the fairness and inclusiveness of carbon neutral strategies during the planning process.The SIA indicator system consists of six elements that represent important issues that,taken in totality,address climate equ
13、ity:green jobs,public service,green transportation,healthy environment,energy affordability,and good governance.By being able to monitor and evaluate the cities climate action plans against these key social areas,cities ensure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ir carbon neutral plan will achieve more eq
14、uitable outcomes.SIA Tool:Indicator SystemAlthough increasing climate action efficiency is a priority,protecting groups who have been historically disinvested will improve climate policies and programs long-term effectiveness and sustainability.Careful,purposeful,and proactive planning to provide su
15、pport and training to those harmed by a transition to a carbon neutral future will ensure that no one is left behind in the process of protecting the climate.03Elements in the SIA Indicator SystemElement Description1Green Jobs Addressing the climate crisis has led to the growth of an emerging green
16、economy.The indicators in this element will help cities assess how many new green jobs are replacing job loss due to the phasing-out of energy-intensive industries and examine the gender dimension in the new labor force.2Public ServiceClimate action enables governments to invest and improve on provi
17、ding better services to its citizens.The indicators in this element will help cities assess the inclusiveness and accessibility of public services by examining the availability of affordable housing,the proportion of energy infrastructure being renovated in old communities,access to waste facility s
18、ervice,and sponge city development.3Green TransportationSupporting green transportation is essential to building sustainable communities and achieving carbon neutrality.The indicators in this element will help cities assess the proportion use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and the number of service facili
19、ties,such as schools,hospitals,etc.,are within 15 minutes walking distance.4Healthy EnvironmentClimate action toward carbon neutrality provides significant opportunities to improve public health and advance social equity.This element will help cities assess air quality and climate protection through
20、 indicators such as urban green/park area per person and PM 2.5 concentration,and coal consumption per capita.5Energy AffordabilityProviding accessible and affordable energy is critical to uplifting low-income families.Indicators in this element will help cities assess the proportion of energy expen
21、se in low-income families and its impact on rising consumption costs in society.Studies are currently being conducted to include indicators on clean energy(biogas,biomass)usage rate in rural communities.6Good GovernanceGood governance is central to ensuring inclusiveness and fairness in the process
22、of creating equitable climate strategies.Indicators in this element will assess the extent to which cities promote public participation,have an independent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and disclose public information.A cost benefit analysis of public spending on carbon peaking and neutrality
23、will be conducted in an upcoming study.04The six elements of the SIA Indicator System are assessed by fifteen indicators that evaluate climate planning and action.These indicators reflect the context and practices of cities and were selected through a series of expert meetings and peer reviews.Each
24、of the six elements in the SIA tool is assessed by a set of indicators.Each indicator is given a score between 0-1,where 1 represents a perfect score and 0 represents poor performance or no data given.The score assigned to each of the six elements is the mean score of the set of indicators in the re
25、spective element.Benchmark data for each indicator is derived from applicabl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 national standards of excellence.Each citys score for a particular indicator is calculated for defined intervals by comparing city data with the benchmark data.Scores in the range of 0.8-1 means
26、that the city is performing well in the indicator or element.Scores in the range of 0.6-0.8 means that the city is performing well in the indicator or element.Scores below 0.6 indicate that the city is not performing well in the indicator or element.SIA Tool:Score System05The general score is the av
27、erage value of elements score.For easy communication,we convert the city score value to hundred-mark system as showed in the table.This score can be calculated on an annual basis to monitor the equitable results of the climate action plan.SIA Scores for 3 Pilot CitiesCityChangshaTianjinGuangzhouScor
28、e 585471Working with stakeholders in three pilot cities,i.e.Changsha,Tianjin,Guangzhou,on their climate change action plans,ISC applied the SIA tool to ensure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ir carbon neutral plans will produce more equitable outcomes.This figure shows the element scores for each proj
29、ect city.The main findings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across the cities are provided below:Preliminary Findings of SIA Tool Application in the Three Cities06ElementsFindings Green JobsAll three cities lack data on green jobs(score 0).Public ServiceThe three cities scored between 0.4 and 0.7 in the
30、public service element.Cities had insufficient data on the portion of green buildings in affordable housing and the proportion of old residential neighborhoods with energy retrofitting,which affected their overall scores.Green TransportationThe three cities are performing well in the green transport
31、ation element,scoring between 0.6-1.Environmental HealthThe three cities are performing well in the environmental health element,scoring between 0.6-1.Energy AffordabilityGuangzhou and Tianjin both have scores close to 1.Good GovernanceGuangzhou city has a full score(1)in the good governance element
32、.All three cities scored well on the public disclosure on carbon emission peak and neutrality.Changsha and Tianjin had lower scores for the indicators on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having a third-party evaluation.Next stepsISC is publishing the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A tool and standardizi
33、ng the indicator and scoring system.Subjected to funding availability,ISC will continue to collect more city-based open-source data in China and overseas for benchmark study purposes.Since the recognition of the SIAs effectiveness in promoting climate equity,ISC intends to raise funds to scale up th
34、e application of the SIA tool to 30 more cities,not only in China,but also in South-East Asia.12345607CHAPTER01研究目的和意義1.1 研究的必要性和緊迫性1.2 研究的意義和價值081.1 研究的必要性和緊迫性1.2 研究的意義和價值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1.5 C 特別報告(2018 年),如果要將全球氣溫平均升幅限制在 1.5 C 之內,必須要采取更大規模、更深度的減排手段,這包括:到 2030 年全球凈人為 CO2排放量比2010 年減少約 45%,到 2050
35、 年左右達到凈零水平。對此,中國已向全世界做出了相應的承諾。在 2015年巴黎氣候大會上,中國承諾 CO2排放在 2030 年左右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達峰,單位國內生產總值 CO2的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 20%左右。2020 年 9 月 22 日,在第 75 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國家主席習近平又提出我國將爭取在 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2021 年 4 月 23 日召開的 40 國領導人氣候峰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環境關系各國人民的福祉,我們必須充分考慮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優良環境的期待、對子孫后代的責任,探索保
36、護環境和發展經濟、創造就業、消除貧困的協同增效,在綠色轉型過程中努力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增加各國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30 年左右碳達峰、2060 年前碳中和目標(簡稱“雙碳”目標)提出將把我國的綠色發展之路提升到新的高度,成為中國未來數十年內社會經濟發展的主基調之一。這也是一個極具挑戰的目標,其實現必定要求能源結構、經濟結構、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乃至消費結構的重塑和變革,也勢必對現行社會結構和體系產生深刻的影響。正如習近平總書記 2021 年 3 月 15 日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所強調的,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這場變革如何兼顧效率與公平,這既是
37、一項長期的課題,又是一項迫在眉睫著手的工作,必須在當前雙碳設計圖和施工圖階段充分考慮并加以措施落實。實現“雙碳”目標這一過程,一方面提供了促進公平、公正和融合發展的新契機,為推動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目標助力;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加劇或催生新的社會公平問題,對社會造成不利影響。首當其沖的就是淘汰行業失業、能源價格上漲、城鄉應對氣候災難基礎設施不均衡和就業不平等問題。從國家和地區層面的實際行動來看,氣候行動將會涉及到社會、經濟、生活各方面的重構。尤其是快速的技術變遷和結構調整可能會導致現有經濟運行體制的中斷,對現有的勞動力市場和社會關系帶來沖擊,造成社會和政治影響,因此公正轉型不可避
38、免地成為去碳化進程的議題之一。09圖 1-1 公正轉型議程的進展COP26格拉斯氣候公約認識到需要確保公正過渡,促進可持續發展和消除貧困,創造體面工作和質量就業機會COP24關于團結和公正轉型的西里西亞宣言公正轉型成為會議三大主題之一COP21巴黎協定納入公正轉型,要求公約秘書初準備公正轉型技術報告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發布技術報告勞動力的公正轉型,創造體面和高質量的就業COP16坎昆協議序言部分第一次納入公正轉型概念COP17設立“實施應對措施影響論壇”公正轉型成為議題之一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提出氣候戰略必須考慮經濟、社會和環境影響京都協定書締結之后很多工會組織要求將公正轉型納入氣候
39、機制COP25國際勞工組織發起氣候行動促進就業倡議,發布綠色為了技能報告20212019201820152011201019922016199710早在 2013 年起,在其第 102 次稱成員國會議上,國際勞工組織(ILO)就提出了可持續發展、體面工作、綠色就業等概念,為公正轉型奠定了基礎。2015 年,ILO 還專門發布了向人人可及的環境可持續的經濟和社會的公正轉型指南,明確了“公正轉型”是一個用以妥善管理“向環境可持續的經濟進行轉型,并致力于實現人人有體面工作、社會包容以及消除貧困等目標”的過程。早期在環境議題的討論中,公正轉型的界定都是集中在勞動就業和勞工權利。在氣候談判的發展進程中,
40、公正轉型的概念范疇逐漸擴展,涵蓋了家庭和社區,尤其是那些面對貧困、氣候變化的弱勢群體,例如受海平面上升、極端氣候以及生物多樣性喪失等威脅的弱勢群體。2019 年,ILO 提出綠色就業是可持續發展和資源生產率的核心。它們能夠應對環境保護、經濟發展和社會包容等全球性挑戰,這些就業機會也能夠創造體面的就業機會,提高資源效率,建設低碳可持續社會。綠色工作必須是高質量、體面的工作,并符合體面工作議程核心的四項戰略目標,這些目標旨在制定和促進工作標準、基本原則和權利,為男女創造更多獲得體面就業和收入的機會,提高全民社會保護的覆蓋面和有效性,以及加強三方(政府、工人和雇主組織)和社會對話。2010 年聯合國
41、氣候大會坎昆協議提到:向低碳社會的轉變,應確保勞動力的公正轉變,創造體面的工作和高質量的工作。2015 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第 21 次締約會議承諾,要將勞動力公正轉型、根據國家確定的發展優先事項而創造體面工作、優質工作的緊迫性納入考量。UNFCCC 正式將氣候公正(Climate justice)和公正轉型2的概念寫入巴黎協定,規定各締約方“必須并注意到在采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時,氣候公正概念對一些人的重要性,并務必根據國家制定的發展優先事項,實現勞動力公正轉型以及創造體面工作和高質量就業崗位”。2021 年 COP26,公正轉型已經成為國家層面氣候政策的主要議題和并提上
42、決策進程。近 200 個國家的代表簽署的格拉斯哥氣候公約3再次重申了公正轉型的重要性,提出各國要在充分考慮各國自身條件下,協調各國的國家自主貢獻(NDC)和長期低碳發展目標,實現公正轉型,促進可持續發展和消除貧困,創造體面工作和高質量就業計劃,通過使資金流動與實現溫室氣體排放和有氣候韌性的發展的道路保持一致,通過部署和轉讓技術,向發展中國家締約方提供資助。在解決氣候行動的社會影響方面,COP26 在引起全球關注這一問題方面向前邁出了一步。格拉斯哥公約一再提到社區、土著人民的權利、青年人和兩性平等,以及社會和民生基本保障的必要性。當前,“雙碳”目標的核心路徑首先是調整能源結構,以及由此所決定的產
43、業結構,向能源低碳化、經濟系統更具氣候韌性的方向轉型。一些傳統依賴化石能源的地區、行業和就業人口會因此受到沖擊,引發傳統高碳產業從業人員失業、人群收入差距拉大等問題。以煤炭行業轉型為例,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去11產能的實施,據國內研究評估煤炭行業的從業人數已經從 2015 年的 450 萬人左右降低到 2020 年的 260萬人左右,到 2030 年可能還要減半4。從短期來看,推進“雙碳”進程必然加大傳統高碳行業勞動力轉崗就業的壓力。長期來看,落實“雙碳”目標將在服務業、可再生能源等接力行業及其上下游產業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抵消高碳行業退出、勞動力下崗帶來的消極影響。因此,要在碳中和路徑規劃
44、時,既考慮對部分人群的負面影響,也要考慮和綠色轉型帶來的機會能公平公正分配,推動積極的公眾參與,通過有效的政策和制度,平衡這兩方面的影響。氣候變化的影響和對氣候變化的反應往往并非平等一致。那些從化石能源經濟獲益最少的人,以及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小的人,卻可能正在遭受最嚴重的后果。如果忽視這些方面,氣候行動的利益和負擔也不會得到公平的分配,例如,在社會、經濟、文化、政治或其他方面被邊緣化的人群通常從環境補貼、低碳交通選擇、氣候韌性措施和能源效率節約中獲益最少?!半p碳”目標的實現,需要從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等多維視角尋求協同發展路徑,兼具社會公平,實現可持續的、公正的轉型??沙掷m發展合作研究所(ISC
45、)在瑞典郵政基金會(SPF)資助支持下開展 城市深度脫碳長期規劃研究項目(DELTA 項目)第一期項目期為 18 個月,從 2021 年 3 月份到 2022 年 9 月份之間執行。與廣州市、天津市和長沙市等國內低碳先鋒城市合作,在城市碳達峰方案基礎上研究碳中和中長期路線圖,支持 2060年碳中和愿景目標實現。項目利用經濟性分析工具,支持合作城市達峰方案深化,夯實“十四五”低碳行動計劃;利用多情景數據模型和參與式工具方法,支持合作城市跨部門協作,量身打造“2060 碳中和路線圖”,謀劃城市碳中和中長期規劃戰略;開發并應用碳中和路徑的社會影響評估工具,確保城市碳中和路徑開發和實施充分考慮其社會可
46、持續性;形成并總結項目成果經驗,促進國內外城市間分享,構建“碳同行”學習城市聯盟網絡,向國際社會講好“中國故事”。本報告旨在初步構建完整、客觀的城市碳中和路徑的社會影響評估指標體系,以指導城市雙碳達標的規劃和實踐,在實現“雙碳”目標,推動社會經濟低碳轉型的過程中兼顧社會公平,幫助城市實現公平、包容、普惠的低碳未來,讓當地人民平等分享到“雙碳”進程所帶來的綜合效益。12CHAPTER02氣候公平的國際經驗和啟示2.1 歐盟 2.2 德國 2.3 美國加州 2.4 城市案例:波特蘭 2.5 城市案例:紐約 2.6 城市案例:波士頓 2.7 大波蘭省東部地區 2.8 小結 132.1 歐盟氣候變化影
47、響到每個人,但程度不同。簡而言之,最貧窮和最脆弱的人群受到的打擊最大。因此,氣候行動路徑的模型、選擇、評估,除關注技術和經濟,也須關注其社會影響,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同時致力于解決社會的不平等問題。公正轉型,業已成為應對氣候變化全球行動中重要的政治議題。全球經濟與氣候委員會在 2018 年的“新氣候經濟”報告(NCE)中寫到,實現公正轉型是“關乎一個經濟是否良好;也關乎一個政治是否良好”的問題。在世界各國達成應對氣候變化的共識下,對于如何有效地加快氣候變化的行動,公正轉型(just transition)和氣候公平(Climate Equity)既是目標也是手段,是支持應對氣候變化的一種重要機
48、制。實際上,一些城市已經在開發公正轉型路徑、有效實現氣候行動方面有積極探索實踐。國際碳中和城市聯盟(The Carbon Neutral Cities Alliance)的 20 個城市發布了承諾在 2050 年實現至少 80%的減碳目標,因為去碳化會過程會涉及到一系列基礎設施、服務和經濟結構的重塑和變革,對社會關系和結構產生巨大影響,對那些弱勢人群的影響將更為顯著。因此,該聯盟在發布的去碳化行動框架 11 項指導原則5中,強調在氣候行動中充分體現社會公正。社會公正越來越多地被作為驅動力而非僅僅是需要解決的問題。C40 城市集團的實踐中的包容性氣候 2.06分享了一些城市的實踐案例,展示這些城
49、市如何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案,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和公正轉型問題。歐洲綠色協議(European Green Deal,EGD)設立了歐盟在 2050 年前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氣候中和)的目標,提出了轉型碳中和優先要確保所有人的公正轉型,在碳中和的發展過程中,盡量減輕對社會和就業的負面影響,這將有助于增加社會各界對轉型的支持,也降低對某些地區和產業的影響,將歐盟轉變成為一個公正且繁榮的社會。EGD 尤其強調轉型需關注社會公正,把實現“社會公正”作為成功轉型的前提標準。作為可持續發展三大維度之一,歐盟明確希望將“社會公正”融入到歐盟政策之中,其中包括歐盟預算、宏觀經濟、財政政策、稅收、研究和創新、教育
50、和培訓、貿易以及對外政策等方面。為此,指定了“歐洲學期”(European Semester)協調歐盟政策,確保各領域間政策的協調,形成連貫一致的政策架構,以取得更好的協同效應。歐盟的政策優化導則(Better Regulation Guideline),參與式影響評估體系,以及作為基礎的指標和數據體系,并提供匹配的能力建設,都將有助于歐盟達成“社會公正”這一目標。歐盟同時出臺了歐洲氣候公約(European Climate Pact)以推動公眾參與綠色轉型發展,積極的社會參與也被視為成功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14歐盟認識到“公正轉型”各國在不同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背景下都具有其自身特質,需要協調
51、不同層面的政策,在國家、省市、地區、社區開展有針對性的分析,結合國際環境和背景,以幫助開發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歐盟以“公正轉型機制”(Just Transition Mechanism,JTM)作為保障7,確保氣候中和經濟的公正開展。機制計劃在 2021 年到 2027 年間撬動 550 億歐元,以期緩解轉型帶來的社會經濟影響,包含創建“公正轉型資金”(Just Transition Fund),特別對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產業和人員提供支持。符合資金申請要求的地區則需要該國及該地區制定并提交國家和地區級別的區域公正轉型規劃(Territorial Just Transition Plans,T
52、JTPs)作為獲得資金使用的前提條件。機制同時還包括“投資歐盟(InvestEU)”下的公正轉型計劃,主要用于促進私人投資;以及由歐洲投資銀行(EIB)參與的公共部門貸款工具,由歐盟預算提供支持。為幫助成員國制訂 TJTPs,歐盟啟動了公正轉型平臺(Just Transition Platform,JTP)。該平臺為轉型涉及的各利益相關方提供技術和咨詢支持,方便其獲取相關融資機會和技術支持信息。平臺另一主要功能是推廣公正轉型的最佳實踐,促進不同地區的交流和學習。2021 年 7 月 14 日,歐盟委員會通過了“減碳 55”一攬子計劃(fit for 55),旨在實現到 2030 年溫室氣體減排
53、至少55%的目標,是EDG的一部分?!皽p碳55”一攬子計劃內容包括新建立一個社會氣候基金(Social Climate Fund,SCF),對需要幫助的家庭、小微企業和交通用戶,在建筑、道路交通綠色能源轉型方面提供資金支持。SCF 旨在應對弱勢消費者因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ETS)涵蓋到建筑和交通兩個部門后而面臨的額外成本。SCF 計劃在 2025 年至 2032 年期間將提供超過 720 億歐元的資金,主要由建筑和交通部門的 ETS 資金支付。SCF 的內容主要包括:支持受新建筑和運輸燃料排放交易制度影響的家庭、交通用戶和微型企業;支持在能效和建筑改造、清潔供暖和制冷以及可再生能源整合方面的投
54、資;為弱勢家庭提供直接收入支持;為零排放和低排放出行提供資金支持。德國全球變化咨詢委員會(German Advisory Council on Global Change,WBGU)的公正轉型建議不僅針對政策對本國的影響,同時考慮氣候變化的歷史發展公正性,建議德國政府把去碳政策與公平的解決措施相結合,達到公正而及時的轉型。相應的措施重點考慮以下四類人群:2.2 德國15德國意識到其自身公正轉型的首要關鍵點在于去煤。作為歐洲第一大經濟體及能源消耗國,德國的去煤進程一直為全球關注。2019 年經過艱難的談判后,德國終于就其退煤和公正轉型達成一致。盡管 2022 年德國重啟煤電廠以緊急應對歐洲整體面
55、臨的能源危機,但德國 2045 年實現氣候中和以及最遲 2038 年實現退煤的目標仍保持不變。2018年6月,德國政府成立了“產業成長、結構變革與就業委員會”(簡稱煤炭委員會),委員會由來自政府、產業、工會、采礦區代表、研究機構、環境組織、周邊受影響地區社區等31位代表組成。委員會被委以重任,需要在短期內形成一份行動方案以助力德國達成多項氣候目標。這些目標包括:煤炭委員會對未來關停的礦區和燃煤電廠進行了逐一評估和討論,于 2019 年初完成最終報告,就上述目標的達成提出建議。建議中包括最晚 2038 年全面退煤,以及逐步退煤的路徑和資金安排等。鑒于德國因淘汰核電站以及便宜的褐煤價格等因素,退煤
56、討論起步較晚且爭論激烈,煤炭委員會能夠在短期內協調各方利益并就退煤日期達成一致被視為德國邁出的重要一步,也顯示出在面對復雜而有爭議的問題上多利益相關方參與方式可以有效推動工作進程。多利益相關方參與方式的有效性在加拿大的公平轉型工作組的工作中也得到驗證。公正的氣候政策則以保證全球氣候目標達成為出發點,考慮以下幾個方面:受結構調整影響的人群;受氣候變化損害的人群;全球受氣候變化影響而流離失所的人群,確保他們可以獲得有尊嚴的遷移;因大規模氣候變化而導致生存受到威脅的子孫后代。在 2020 年完成同 1990 年相比減排 40%的目標;能源行業在 2030 年完成其既定目標,包括完成一個影響評估;同各
57、方就德國退煤日期達成一致,以及相應的法律、結構、經濟和社會行動措施;確保對受影響地區的資金支持,以及結構調整所需的資金來源;迅速且積極的低碳轉型,且政策和行動方案制定過程需要各利益相關者的參與;國家應以法律框架作為保證氣候政策有效實施和保障公正轉型的基礎;國際合作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能源轉型至關重要;財政投入和投資決定除確保氣候目標的達成,也應以其社會可持續性為衡量標準。經濟發達國家應支持發展中國家建立自己的轉型資金。16但德國的氣候智庫8分析指出,退煤委員會的工作也給其他國家尋求公正轉型帶來了更多思考。例如:地方的充分參與是保證地區低碳轉型過程中,地區受影響人群和社區獲得足夠社會和經濟支持的
58、基礎;公正轉型行動必須同時確保氣候和可持續目標的達成。德國最終立法通過的 2038 年退煤同歐盟提出 2030 年退煤目標并不相符,而且推遲退煤時間并不會緩解這一問題帶來的矛盾,并且會帶來未來目標調整、鎖定效應和擱淺資產等一系列問題和后果;還有全球氣候變化加劇給弱勢群體帶來的嚴重影響等多方面問題。政府在設立煤炭委員會時應保證多利益相關方參與的過程公正透明,明確委員會建議如何轉化為政策并同公眾充分溝通。然而,德國煤炭委員會代表的推選和決定過程缺乏透明和標準;政府在委員會以外同企業達成退煤補償方案,且金額的確定廣受爭議;再其次,因初期沒有明確政策轉化程序,煤炭委員會的建議并未得到完全尊重和采納。加
59、州的 2020 年碳中和轉型9的公平轉型路線圖,將氣候中和以及經濟和勞動力市場的公正發展作為最終目標。這個路線圖強調環境、經濟、勞動力、的整合政策,優先考慮就業質量(job quality),作為體現公正和競爭力的主要途徑,最終目標是既減排溫室氣體,又創造更多就業的高質量發展(High-Road)。高質量發展路徑強調氣候政策對勞動力市場供需兩方提供支持,一方面對企業提供支持,勞動力投資將有助于提升經濟競爭力并提高減排效率,另一方面充分考慮碳中和轉型對勞動力市場產生的影響和可能的變化,支持為工人提供有市場針對性且高效的教育和培訓,培養高質量人才,形成供需兩方的良性循環。公平轉型則強調對受轉型影響
60、最大的地區和行業的工人和社區提供保護、支持和補償。對氣候行動和項目從數量、質量和平等機會(Job Access)三方面,分析是否有助于創造高質量就業。特別考慮因資源稟賦導致產業結構單一的地區、化石燃料嚴重依賴的產業、其他傳統產業的組織和工人,以及為氣候高風險的不利群體提供短期和中長期的公正經濟發展機會,要求每個產業都要開發具有行業特點的方案。公平轉型路線方法主要包括:1)發展多元經濟、創造或維系高質量的工作;2)創造和拓展相關就業崗位的教育和培訓機會;3)淘汰產能行業的轉型計劃(結構挑戰和再就業計劃);4)創造和提升社會保障項目;5)創造、拓展包容性、多元化的利益相關方參與到執行上述方案的流程
61、和機制中。2.3 美國加州17圖 2-1 加州氣候公平轉型概念框架在波特蘭的2016 氣候行動計劃10中,把氣候公正寫入其愿景和承諾中,通過一系列公平公正的氣候行動和舉措,到 2050 年實現一個繁榮、團結、健康、適應性強、公正的波特蘭。波特蘭成立了公正委員會,一方面協助開發氣候目標和行動方案,另一方面監督氣候措施的實施,以確保各項計劃充分考慮了健康、安全、宜居性、可及性、繁榮以及融合性。氣候行動重點領域的各章節都具體標示出那些對提高公平公正和縮小差距的策略和行動,配以若干關鍵項目。那些推進公平的重大機會行動用字母 E 標示出來。2016波特蘭計劃到 2050 年減排 80%的溫室氣體,其中到
62、 2030 年實現碳減排 40%(2022 年 7 月波特蘭的目標已經更新為 2050 年實現凈零排放,2030 年在 1990 年水平實現不低于 50%的減排目標)。波特蘭市共制定了 20 個戰略目標 247 項具體的行動及措施,包括:房屋與能源、城市形態和交通、消費和垃圾處理、食品和農業、城市森林、自然體系和碳匯、氣候變化的準備、社區參與和教育、當地政府的執行、計劃實施等。每一項措施都從碳減排和協同效應兩方面來評估。協同效應包括:對經濟繁榮、公正性、環境質量以及健康等方面等直接或間接影響。例如,投資促進地方經濟增長的同時抬高房地產價格,2.4 城市案例:波特蘭18可能導致當地低收入人群無法
63、負擔房價而流離失所,因此 2016 波特蘭計劃特別強調對勞動力人群的投資,為本地社區人群提供更多工作機會,為年輕人提供培訓機會,以促進地方經濟的公正發展;通過建設更多的人行及騎行綠道,可使 80%的波特蘭居民低碳出行以滿足非工作通行的交通需求,降低日均汽車行駛公里數。波特蘭氣候行動計劃還包括成立公共交通基金,以及青年交通卡項目等。這些項目的碳減碳效果和協同效應(如促進公平公正)都用相應的符號標注出來。波特蘭在編寫公平的氣候行動報告的同時開發了波特蘭氣候公平政策框架,用于衡量氣候行動計劃中的政策行動是否符合公正原則。圖 2-2 波特蘭氣候公平政策框架在落實這些行動和措施時,波特蘭還開發了氣候行動
64、計劃公平執行指南以提供最佳做法和工具的支持,使公平公正融入行動的實施中,以確保一些公正目標的達成。波特蘭在此氣候行動計劃中還計劃開發氣候-公平指標體系,從流程、分配、結構上來衡量和促進氣候行動的公平公正,納入氣候行動計劃的決策過程和執行情況,定期對外發布進展情況。波特蘭氣候公平政策框架1 影響是否成比例氣候行動是否會對某些特定人群造成不成比例的,直接或間接,影響和負擔(包括成本)?如果是,可否有減輕影響的措施2 收益是否共享氣候行動帶來的收益能否逐漸幫助消除已經存在或現在的不公正情況?3 平等機會氣候行動帶來的收益對于廣大社區和人群是否機會平等?特別對于低收入人群、女性和中小企業。4 廣泛參與
65、氣候行動是否提供廣大社群和公眾積極參與的機會,同時參與是以社區和公眾背景、文化相符合的方式提供?5 能力建設氣候行動是否為提升社區和公眾的能力提供資金、知識和其他資源6 合作氣候行動能否參與的社區公眾提供資源以推動不同參與放的合作7 提升信任氣候行動能否幫助構建社區和政府部門之間長期合作的關系并提升信任?8 廣泛機會氣候行動能否為不同人群,特別是低收入人群、女性等,帶來工作機遇和技能,或者工作人員的多元化?9 責任機制是否存在責任機制,確保特定人群,特別是低收入人群、弱勢群體、女性等,能夠公正的享受氣候行動帶來的收益,且不會不成比例的收到消極影響?19考慮到公平與氣候變化密不可分,紐約2017
66、 年氣候行動計劃11 首次明確將公正作為可持續和適應方案的指導原則之一。紐約的計劃是對近期的干預行動的效果和收益進行評估來確定優先事項,例如改善當地空氣質量、保持住房負擔能力以及增加獲得交通和資源的機會。長遠而言,紐約市將繼續將公平納入其氣候政策和計劃,為所有紐約人實現更加環境和經濟公正的結果。早在 2014,紐約就確定了到 2050 年要將碳排放降低 80%的目標(2019 年通過的“氣候領導力和社區保護法案”要求紐約本世紀中期達到減排 85%的目標)。2017 年的行動計劃首次在其可持續性發展和提高氣候適應性的規劃中引入了“公平”作為總體指導原則。并將“社會公平”寫入了氣候行動的愿景目標和
67、碳中和措施規劃中。根據其氣候方案中的每一項舉措,除了評估減排效應和資金需求(包括公共和私人)外,還會根據對促進增長(Growth),公平(Equity),可持續性(Sustainability),和韌性(Resilience)4個方面的表現進行打分(見下圖2-3)。其中,公平方面主要考慮提升健康和福利,安全、可負擔、平等機會和社區發展,以確保所有紐約人在氣候行動中公正公平的受益。優先考慮有助于改善空氣污染最嚴重社區空氣質量的行動。盡可能將氣候行動可能帶來的風險降到最低,例如對住房負擔能力和獲得住房的影響。紐約同時強調氣候行動的制定過程需要廣泛和深入的利益相關方參與,包括政府、研究機構、企業、社
68、區成員和代表等,以深入了解和明確各方的需求和關注。2.5 城市案例:紐約圖 2-3 紐約氣候行動評分一覽表(1)圖例全部建筑能源交通廢棄物到 2030 年減排 40 萬噸以上到 2030 年有中等減排潛力賦能、加速、或多重效益超過 10 萬美元1 億 10 億美元1000 萬 1 億美元1000 萬美元以下行動負責部門碳減排潛力城市投資非城市投資部門碳減排潛力投資(到2030年累計)20圖 2-3 紐約氣候行動評分一覽表(2)增長公正可持續韌性主要貢獻中等貢獻一般貢獻愿景潛力增長公正可持續韌性高質量就業經濟和創新勞動力發展長期節省成本可負擔示范引領韌性平等機會可靠性自然資產社區發展健康與福利安
69、全21波士頓2019 氣候變化方案12是由一系列方案組成的綜合系統計劃,實現到 2030 年實惠和公平的經濟增長,適應氣候變化,規劃考慮到每一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都有可能增加或減少不平等,通過設計、實施、跟蹤和評估每項行動,找到真正獲益的關鍵。對減碳領域和行動的優先級,除了用技術標準、投資需求和政策選擇來衡量,還用社會公平指標框架(Social Equity Framework,見下圖 2-4)來評估,以確保用公平的方式執行每一項行動(No disparity and benefit for all)。為此,波士頓成立了一個由 60個社區組織構成的社區工作小組,對氣候方案的公平執行進行追蹤
70、和更新,開展公平對話,討論氣候變化與公平問題是如何互相影響的,形成政策建議,在波士頓的多元化社區中開展倡議,提高氣候適應性。2.6 城市案例:波士頓圖 2-4 波士頓社會公平指標框架方面評估是否綠色?是否不排碳?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電氣化,主動交通,減少非 CO2排放是/否/不確定是否環境可持續?減少用能,在提供同等能源服務的前提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其他環境影響考量:土地和水利用,污染等是/否/不確定是否促進明智行為?其他減碳措施:例如優化時間計劃和空間規劃,智慧使用資源,減少廢棄物是/否/不確定是否公平?機會是否平等?所有社區可獲得、可收益;考慮歷史差距和文化差異是/否/不確定是否擔負的起?所
71、有居民能夠負擔起;限制對公共領域的不利影響是/否/不確定就業機會是否公正?勞動力和承包商多元之間的公平、平衡;考慮歷史差距是/否/不確定誰來決定?是否包容?受影響的社區或弱勢社區在決策中起到積極而有意義的作用是/否/不確定是否考慮了多種價值觀?決策過程中不只考慮經濟價值,也考慮價值觀和文化多樣性是/否/不確定是否可衡量?可以快速、持續的衡量所提供服務的數量和質量、社區影響,從而提供重要的績效反饋是/否/不確定22作為高度依賴化石燃料的東歐國家,波蘭 80%的能源來自煤炭,約有 8 萬名煤礦工人從事與化石燃料相關的行業13(截至 2020 年)。2021 年,波蘭宣布將于 2049 年逐步淘汰煤
72、礦開采活動。對于波蘭而言,退煤不僅是一個經濟決策,還有巨大的社會和文化影響。波蘭這一轉型在全國層面尚缺乏政治意愿,這成為各地區共同的挑戰之一,此外,不同地區有自己的特性,因此各地區的退煤時間不盡相同,公正轉型主要是由區域或地方政府推動。大波蘭省東部地區(Eastern Wielkopolska)和瓦烏布日赫(Walbrzych)部分地區承諾 2030 年發電和供熱不再用煤,羅茲(Lodzkie)地區退煤時間為 2030 年 2036 年之間。2020 年 5 月,波蘭獲得了歐盟 80 億歐元的“公正轉型基金”支持,“公正轉型基金”支持那些受到歐盟脫碳戰略結構性影響最嚴重的地區。獲得公正轉型基金
73、資助后,必須根據要求制定區域公正轉型規劃(Territorial Just Transition Plans,TJTPs),因此,波蘭需要制定一個國家層面的公正轉型規劃和七個地區級規劃。波蘭的公正轉型由氣候和環境部、發展基金和區域政策部共同牽頭,國家規劃由工業區生態研究所(IETU)負責協調,地區級規劃則由各省的省長辦公室通過工作組進行協調。這一工作組包括歐盟委員會總局、國家政府行政部門(經濟和勞工部、發展基金和區域政策部、議會委員會、小組委員會)、省級辦公室、區域發展機構、地方政府、商會、商業環境組織、社會組織、科研機構、工會和媒體等。盡管波蘭的低碳能源轉型飽受爭議,但大波蘭省東部地區在碳中
74、和與公轉轉型過程中有一些值得學習的地方。大波蘭省東部地區面臨以下 5 方面的社會經濟挑戰:舉例來說,建筑改造和電氣化改造是一項不錯的減排行動,可以解決該市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源,隨著時間的推移,零碳建筑存量會越來越多。對波士頓現有建筑改造,可以讓業主和居住者更好地管理他們的居住空間和舒適度,通過改善能源使用來減緩現有的不平等來源,降低能源成本。深度建筑改造還可以改善高危人群的健康條件,產生多重社會效益。該氣候行動能夠提供就業崗位,如果合理規劃,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培養更多原本不具備技術資格的人員上崗,還有助于培訓和雇用不同的當地工人和承包商,促進公平公正的勞動力發展。反之,如果沒有足夠的融資機制
75、、公共資金、豁免、租戶保護等必要的保護措施來確保利益和成本的公平分配,那么建筑改造和電氣化反倒可能會加劇現有的不平等。由此可以看出把公正納入到減排行動規劃的必要性,對更全面地評估社會影響和制定有針對性的政策也是必要的。2.7 大波蘭省東部地區23大波蘭省東部地區經過充分準備,開展了廣泛的公眾參與,充分利用學習網絡,通過以下這 5 方面的積極行動,在公平轉型過程中取得了顯著成效。(1)盡早開始早在 2017 年,大波蘭省東部地區就意識到公正轉型在未來發展的重要性,地區政府指定專人在區域發展部門負責重組工作,協調各相關利益相關方,就未來公平轉型達成一致,2019 年簽訂協議。該協議簽署方包括:地區
76、和地方政府部門,當地社會組織,地區發展部門,ZEPAK 集團。各方同意未來在能源轉型中協調一致、相互支持,積極參與煤炭區轉型平臺(Platform for Coal Regions in Transition),共同籌資,創建新的就業崗位。這一協議為 2020 年后該地區正式啟動公平轉型工作打下堅實基礎。(2)多方參與在社會組織等若干利益相關方的積極推動下,大波蘭省東部地區在 2019 年開始研究制定地區能源轉型策略,在制定過程中得到了公眾的積極參與,特別是受采礦行業轉型影響最大的人群,確保了他們在未來轉型過程中的支持。(3)政治意愿受到上述工作的鼓舞,省長辦公室開始關注地區公正轉型工作,在
77、2018 年通過決議,成立工作組以負責地區經濟轉型,并牽頭正式向歐盟委員會申請加入煤炭區轉型平臺,成為公正轉型的重要里程碑,通過這個平臺提交多個轉型項目,增強了轉型動員能力,不斷積累知識,成員間的互動和反饋也有效提升了工作能力和效率。(4)融資渠道波蘭多個地區從歐盟的“公正轉型基金”獲得資金支持,但如何有效利用這些資金極其關鍵,例如有很多地區的項目因過分依賴公共資金,不注重其可持續性而被批評。所以,大波蘭省東部地區通過公共資金有效撬動私營資金的投入,脫穎而出。褐煤開采以及改造的燃煤發電站利潤低;失業率高;年輕人外流嚴重,人口老齡化高;礦山開采造成的環境退化;政府、私企和公眾間缺乏有效溝通對話,
78、社會矛盾加劇。24碳中和公平轉型除了對國家、區域、城市等產生一定影響,目前正在制定的一些新措施將評估企業承諾的進程。例如,世界基準聯盟(World Benchmarking Alliance)對 450 家公司到 2023 年的表現進行了評估,主要考核與巴黎協定目標的一致性,以及應對低碳轉型社會挑戰的方法,評估它們對公正轉型的貢獻。公正轉型和氣候公平既是目標也是手段,要求注重協同效應,在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行動中考慮經濟、技術、社會影響,關注社會公正議題。因此需要全盤考慮,關注其社會公平問題。從這些國際案例可以看出,氣候行動的公正公平,需要對關鍵領域的行動方案進行監測和評估,使得其結果和過程均符
79、合社會公平,具備社會效益,同時實現綠色發展的目標。2.8 小結(5)企業參與作為波蘭第四大電力生產商和四家燃煤電廠的運營商,ZEPAK 集團也成為協定的參與方之一。ZEPAK 集團的參與動機更多基于對能源市場未來走向的分析,而非公益行為,但其積極參與還是非常重要的。25CHAPTER03基于氣候公平的社會影響評估原則和框架3.1 原則3.2 框架26本報告建議的原則和框架遵循了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SDG1114:建設包容、安全、有抵御災害能力和可持續的城市和人類住區的指導方針。SDG11 包含了 7 項分目標,分別為住房、交通、公眾參與規劃、文化自然遺產保護、防災減災、特別關注空氣質量和廢棄
80、物管理的城市環境影響、綠色和公共空間等指標內容。同時報告還借鑒了亞洲開發銀行綠色城市行動計劃提出的 4 個原則15,將社會可持續發展維度納入到城市氣候行動和碳達峰碳中和規劃和實施進程。原則 1、包容性(Inclusiveness):關注多元參與尤其是公眾參與的渠道;強調解決方案是普惠的、人人受益的,不會因身份、性別、年齡、教育、經濟、身體等個體差異而被排斥在外。原則 2、可達性(Accessibility):強調人人都可獲取安全的和可靠的基本社會服務和城市基礎設施的機會,如收益、資源、技術、信息、公共事業及設施、住房、交通等。原則3、經適性(Affordability):規劃的措施、解決方案和
81、能源消費應該是經濟適用普惠的,個人、家庭、社區、企事業單位都能負擔得起,地方和國家政府有財政能力來執行、系統支持并維系其方案措施。原則 4、韌性(Resilience):優先考慮提高城市氣候適應性的技術和投資。充分調研,了解所在區域社會結構、經濟結構、社區狀況,從而了解碳中和目標下可能的社會影響(經濟狀況、社會結構、社會關系等),盡可能評估每個氣候行動將產生哪些積極或消極影響。特別需要考慮消極影響對不同地區、社區和人群的不同影響程度,以及機會和收益等在不同人群之間的可及性。鼓勵社區層面的充分參與,為社區提供參與規劃討論和基層決策的渠道,了解社區、事業單位、家庭等中微觀層面的需求,評估哪些群體或
82、社區會受到氣候行動的影響,以降低不必要的風險。為能力建設提供知識、資源和資金保障,不斷提升政策制定和實施參與機構的政策開發和實施能力,以及社區和公眾的參與能力。建立社會影響指標體系和負責機制,確保碳中和規劃的公平性和普惠性,監測碳中和規劃實施的社會效果。城市在制定政策、規劃的過程中,在根據碳減排的需求確定技術路徑之后,需要分析對包容、公平的直接和潛在影響,結合評估和數據分析,確定氣候行動措施的優先級。在城市規劃和政策開發過程中融入社會影響分析,基于氣候公平的四大原則對規劃和政策進行評估和優化。研究如何對存在潛在消極社會影響可能的政策重新設計或重新定義,以產生更公平的結果。城市可以參考“波特蘭氣
83、候公平政策框架”和“波士頓社會公平指標框架”,根據自身城市特性,開發具有城市特點的框架體系。這一開發過程,需要考慮以下幾點:3.1 原則3.2 框架27CHAPTER04城市碳達峰碳中和規劃的社會影響評估(SIA)指標體系4.1 指標體系開發的技術路線4.2 指標體系的構成4.3 各指標評分標準4.4 指標體系應用案例28基于聯合國 SDG11 的指標體系,城市可持續發展維度的包容、可達、經適和韌性 4 個原則,借鑒參考各國際案例促進公正轉型和氣候公平的經驗,課題組人員歷時 1 年多時間開發了碳達峰碳中和規劃的社會影響評估工具(Social Impact Assessment Tool)。經過
84、數輪專家研討和培訓反饋,對照國際經驗和我國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舉措和目標,確定了評估指標維度和指標構成的原則和范圍。在指標選取過程中,尤其注意與目前地方政府重點推進的實事工程相銜接,如促進就業、老舊小區改造、經濟適用保障房建設、垃圾分類、煤控、藍天工程、公交優先、15分鐘生活圈、公園城市建設、海綿城市建設等方面。在綜合考慮了數據收集的難易程度、相關數據開源性、指標分值的客觀性、技術和經濟的可實現性,對相關初步選取指標進行了篩選,最終形成社會影響評估(SIA)指標體系。在設置指標評分標準時,主要研究了國內外最佳實踐案例的對標基準線,把各城市數據放入到國際先進標準的尺度中進行評估打分,形成一系列從
85、0(缺失數據或者最低得分)到1(達到國際先進標準的最高得分)的指標得分,通過加和平均方式,進一步得出各個維度的得分,最終加和平均取得城市總體得分。指標體系開發的具體技術路線和方法詳見圖 4-1 所示。圖 4-1 指標體系開發的技術路線圖4.1 指標體系開發的技術路線城市碳中和規劃的社會影響關鍵維度指標體系構建國際發展水平我國發展情況評估指標的均衡性和客觀性指標系統的實際應用已有的相關評估指標分析氣候變化的社會影響指標選取和分值(定性與定量結合)國內外碳中和公正轉型的案例分析國內碳中和公正轉型的未來預期1 綠色就業4 環境健康2 公共服務5 能源消費3 綠色出行6 公共治理29經過多次專家論證,
86、結合國內外參考資料,綜合城市可持續發展相關方面專家意見和來自于城市一線實操部門的培訓學員反饋,本報告開發出的社會影響指標體系共包括 6 個維度 15 個指標,如下圖 4-2 所示。本指標體系根據中國城市發展特點進行設計,普遍適用于中國各城市。未來可以根據國外發展特點,對指標進行選擇,可以適用于其他發展中和發達國家使用。6 個評估維度包括綠色就業、公共服務、綠色出行、健康環境、能源消費和公共治理。1)綠色就業是氣候公平的重要維度之一。通過研究綠色就業在總體勞動力中所占的比例,以表明綠色經濟是否強大。在經濟轉型過程中,一方面,許多高能耗高污染企業面臨關停轉型,很多就業崗位將規模淘汰;另一方面,新經
87、濟新行業的發展也創造出大量新的就業機會。深入研究有多少新的綠色工作正在取代因逐步淘汰能源密集型重工業而減少的工作機會也是研究社會碳中和轉型的重要課題。高污染高排放行業淘汰的從業人員下崗再就業都需要有相關資金安排。新就業崗位中的性別因素和群體分析也是值得深入研究。2)公共服務維度是考量城市在碳中和轉型發展中,提供的公共基礎設施和城市更新服務是否均等覆蓋所有人群,尤其是支持弱勢群體、低收入群體過上有質量的生活。中國城市在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均在大規模推動城市更新和老舊小區改造、大量建設經濟適用的保障住房、垃圾分類、海綿城市建設等民生實事工程。應對氣候變化,城鄉基礎設施都需要升級,防洪排澇、電網安全、
88、供水安全、農田濕地保護、建筑保溫等。一方面這個維度可以評估是否這些高質量發展舉措是否綠色低碳,符合雙碳目標要求,另一方面需要評估這些項目是否促進低收入家庭享受發展成果,盡早實現共同富裕。通過海綿城市建設降低城市雨洪災害風險,盡可能全面覆蓋建成區,早日告別市區“看?!蹦J?,是城市發展對所有居民生活安全提供的保障,也是應對氣候變化災難的重要措施。在包容性和可負擔性方面,城市應努力讓低收入家庭住上質量可靠、價格可承受的房屋,并對老舊社區進行節能綠色改造。特別是在城中村和農村社區的居民都應當獲得垃圾分類等市政設施相關的服務。3)綠色出行維度和公共服務維度有重疊的地方,但由于交通碳排放在快速增加,在城市
89、發展占據突出地位,所以單獨作為一個維度來進行評估。公交優先是人口密集的大中型城市發展戰略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提升公共交通在城市出行量中的分擔比例,尤其是機動車出行比例是減少交通碳排放的重要措施,也是具有普惠意義的便民措施。自從 2016 年上海市發布了全國首個15 分鐘社區生活圈規劃導則,構建步行15 分鐘步行可達,宜居、宜業、宜游的城鎮社區生活圈網絡?!?5 分鐘社區生活圈”逐步推廣到其他城市的探索實踐。所有的服務設施如學校、醫院等,應在步行15分鐘內即可到達,和公交優先戰略配套推進,可以最大程度的減少機動車使用。15 分鐘社區生活圈的產品和服務供給主體都是小微企業、社區社會組織等,他們的發
90、展存續關乎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創造了許多就業機會。在疫情期間,鄰里街道的服務站點、醫療機構都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是我們社會的“活性細胞”,也是居民生活減碳的“催化劑”。4.2 指標體系的構成304)健康環境的維度是強調生態服務、空氣質量和氣候保護的協同效益。城市綠地/公園人均面積和 PM 2.5濃度等指標是反映城市綠色公共空間、生態環境和空氣質量的指標,而且數據公開可得。中國是煤炭消費大國,雖然各地方均在實施燃煤總量控制政策,淘汰燃煤鍋爐,減少散燒煤取暖,近年來煤炭消費占能源消費比重持續下降,但 2021 年比重仍然有 56%,遠高于 OECD 國家平均水平(20%),而且煤炭消費總量仍在
91、增加。煤炭消費與同期 SO2、NOx、PM2.5 和 VOC 排放量存在顯 著的關聯性,直接影響到空氣質量和人民的呼吸健康。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是實現燃煤污染物和碳排放降低的必由之路,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保護,具有重要緊迫性。5)能源消費的維度主要考量能源價格上漲對低收入家庭的影響,以及對全社會消費成本上升的影響,努力降低家庭的能源成本負擔。在化石能源轉換成非化石能源的過程中,能源價格波動上漲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剛性社會成本。國家到地方必須針對性出臺低收入家庭能源費用補貼政策,以免低收入家庭由于能源價格上漲生活剛性開銷升高,而影響生活質量和社會穩定。能源價格的溫和上漲是可以接受的,比較理想的狀態是
92、收入增長跑贏價格上漲,這樣老百姓和工商戶的生活生產成本不至于入不敷出,這樣經濟發展的長板就能補掉應對氣候變化增加社會成本的短板。選用能源價格彈性系數的指標可以反映能源價格上漲對于社會生活生產成本和質量的影響。如何降低能源成本是一個持續關注的課題,建議地方進一步研究如何在農村社區提升清潔能源(沼氣、生物質能源)使用率,替代散燒煤,增加廉價清潔的天然氣供應,避免昂貴的天然氣管網鋪設。6)公共治理維度是考量雙碳工作和規劃是否納入公眾參與,實施過程監督和實施效果是否有第三方評估,以及城市公共碳信息是否定期向社會披露。碳中和愿景目標的實現必須全社會參與才有實現的可能。氣候公共治理的改善就是更多“至下而上
93、”融入基層的聲音,協調各方利益,推動“市場主導政府調節”的氣候治理模式發展。為了便于指標定量評估,可以“是”或“否”采取了措施作為 0 或 1 的得分標準。建議未來加強對于雙碳相關的公共支出成本效益分析的研究?;谏鲜鲈?6 個評估維度的考慮,進一步選取了 15 個指標作為定量評估的標準,每一個指標的選取主要考慮三個方面:a.指標是否精準表達評估質量?b.數據是否可得?在統計年鑒內是否可查?c.國內外對標數據是否有研究支撐?各指標定義、數據來源參考見下表 4-1。其中“綠色就業人口”尚未納入城市統計年鑒中,城市普遍缺乏數據支撐,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已發布綠色產業指導目錄,將來有望在政府公開文件
94、中獲得該指標數據。目前部分城市尚未公布這 3 個指標的現狀或規劃目標,即:“保障性住房綠色建筑占比”、“老舊小區節能改造比例”、“城鎮社區公共服務設施 15 分鐘步行可達覆蓋率”,隨著城市的發展和管理,未來這 3 個指標數值也有望在政府有關公開的文件中查找到。31表 4-1 碳達峰碳中和規劃的社會影響評估指標體系維度指標指標定義和計算公式數據來源參考綠色就業綠色就業人口占比綠色產業指導目錄下在業人口/全社會總在業人口公共服務建成區海綿城市覆蓋率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的面積/城市建成區面積城市統計年鑒保障性住房綠色建筑占比新建保障性住房獲得住建部綠色建筑標識認證的面積/新建保障性住房面積行業部門統
95、計數據老舊小區節能改造比例老舊小區節能改造建筑面積/老舊小區建筑總面積行業部門規劃、統計數據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城鄉生活垃圾分類質量合格社區數量/全市社區總數城市統計年鑒綠色公共交通機動化分擔率公共交通出行量/機動化出行總量城市統計年鑒/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城鎮社區公共服務設施 15分鐘步行可達覆蓋率公共服務設施 15 分鐘步行可達社區數量/全市社區總數社區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包括:醫療、教育、文化、體育、公交、社會福利、社區管理、基本商業服務等。步行 15 分鐘可達,出行距離 1-2 公里行業部門統計數據環境健康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城市公園綠地面積/人口數量(平方米/人)城市統計年鑒/城鄉建筑統
96、計年鑒PM 2.5 年均濃度細顆粒物(PM2.5)年平均濃度值(微克/立方米)城市統計年鑒人年煤炭消費量規模以上工業煤炭消費量/常住人口數量(噸/人)城市統計年鑒能源消費低收入家庭能源支出占比年收入低于當地平均工資的家庭:能源消費年支出/家庭可支配收入能源消費品種包括:電力、煤炭、液化石油氣、天然氣及煤氣、薪柴、秸稈及其他燃料油低收入家庭根據各省市的低收入家庭認定標準界定;或以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收入低于當地最低生活標準1.5 倍為準統計年鑒/調查能源價格彈性系數能源價格年均漲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比例能源品種:水、電、天然氣居民:城市管轄范圍內的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國民經濟統計數據公共治
97、理雙碳規劃過程公眾參與在政務信息網公開,建立聽證制度,政策公示,信訪意見征詢,政策咨詢機構介入等政務信息網、政府官方微信公眾號等公開途徑雙碳目標實施的第三方評估機制是否在實施和評估過程引入第三方機構政務信息網、政府官方微信公眾號等公開途徑雙碳信息披露在政務信息網、微信公眾號等渠道向公眾公開政務信息網、政府官方微信公眾號等公開途徑32其中,“能源價格彈性系數”指標用以體現出能源價格上漲與家庭收入上漲的對比?!熬G色就業人口占比”指標普遍缺乏數據,綠色保障房、老舊小區節能改造、15 分鐘生活圈的數據在部分城市缺乏數據支撐,這個都需要在城市雙碳實踐中加以關注和加強。圖 4-2 碳達峰碳中和規劃的社會影
98、響指標體系的構成為了將評估總結果進行量化分析,城市數據與對標數據(見表 4.2)進行對比,按照最好 1 分和最差 0 分計算各指標的比例得分。每個指標的數值均轉化為0-1之間的分值,1代表最好,0代表最差,如果沒有數據,分值為 0。每個維度的綜合分值為其各指標的加和平均值,城市的總分值為各維度分值的加和平均值。如果維度的綜合分值處于0.8-1區間,說明城市在此維度指標上表現為優,需要繼續保持優勢;處于0.6-0.8區間,說明城市在此維度指標上表現為良,但仍有上升空間;如果維度指標分值低于 0.6,說明城市在此指標上表現不佳,需加大舉措盡快實現突破。4.3 各指標評分標準33維度指標評分標準對標
99、數據的相關資料來源綠色就業綠色就業人口占比0 分:01 分:8%綠城弗萊堡:綠色就業崗位數為 8%16公共服務建成區海綿城市覆蓋率0 分:01 分:8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75 號:到 2030 年,城市建成區 8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17保障性住房綠色建筑占比0 分:01 分:100%中國政府網:截至 2022 年上半年,中國新建綠色建筑占比已超 90%18老舊小區節能改造比例0 分:01 分:10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023 號:到“十四五”期末,結合各地實際,力爭基本完成 2000 年底前建成的需改
100、造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改造任務中“完善類”包括:小區內建筑節能改造19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0 分:01 分:100%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印發 關于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若干意見 的通知(建城 2020 93號):到2025年左右,地級及以上城市因地制宜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系統20綠色出行公共交通機動化分擔率0 分:01 分:75%綠色出行創建行動方案的創建標準:中國超大、特大城市公共交通機動化出行分擔率不低于 50%,大城市不低于 40%,中小城市不低于 30%21;巴西庫里蒂巴市的公交分擔率約為 75%22城鎮社區公共服務設施 15 分鐘步行可達覆蓋
101、率0 分:01 分:100%國家自然資源部發布的 TD/T 1062-2021社區生活圈規劃技術指南23環境健康人均公園綠地面積0 分:6.5m21 分:11m2城市園林綠化評估標準(GB/T 50563-2010):I級標準(人均9.5m211m2以上),級標準(人均 7.5m2 9.0m2 以上),級、級(6.5m2 7.5m2 以上)24PM 2.5 年均濃度0 分:75g/m31 分:5g/m3世界衛生組織全球大氣質量指南(2011 年版)推薦標準25:PM 2.5 年均濃度為5g/m3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技術規定(試行)(HJ633-2012),AQI 超過 100 為污染,P
102、M2.5 濃度 75g/m3 對應的 AQI 為 100年人均煤炭消費量0 分:2.85 噸1 分:0 噸美國 2019 年人均消費煤炭 1.49 噸26-27我國 2019 年人均消費煤炭 2.85 噸28能源消費低收入家庭能源支出占比0 分:10%1 分:4%家庭能源消費占可支配收入的 4%8%,長期平均水平約為 5%29;對于低收入家庭如果能源消費超過 10%會成為家庭的嚴重負擔30能源價格彈性系數0 分:01 分:1能源價格漲幅高于收入漲幅,會加重家庭支出的負擔,影響生活質量公共治理雙碳規劃過程公眾參與0 分:沒有1 分:有為了便于指標定量評估,“是”或“否”分別對應 0 分或 1 分
103、雙碳目標實施的第三方評估機制0 分:沒有1 分:有雙碳信息披露0 分:沒有1 分:有表 4-2 碳達峰碳中和規劃的社會影響評估指標評分標準34本研究依托城市深度脫碳長期規劃研究項目(DELTA 項目)選取了 3 個城市(圖 4-3),即天津、長沙、廣州進行案例應用研究。在城市碳中和深度脫碳中長期戰略研究的基礎上,課題組進一步采用本研究設計的社會影響評估工具對于城市雙碳現狀和規劃進行了評估,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DELTA 項目運用 LEAP 模型,設計了基準、達峰和中和等三種不同情景進行分析,針對各城市的資源稟賦和政策措施,提出各城市碳中和路徑,將 2020 年到 2030 年前實現碳達峰,乃至
104、到 2060 年實現碳中和的主要碳經濟發展指標,進行分考核年度的分解。圖 4.3 顯示各城市的人口、經濟和排放的模型輸出狀態。本研究設計的社會影響評估進一步將碳-經濟的二維模型拓展為碳-經濟-社會的三維模型,綜合考慮氣候行動、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三元互動關系,以期取得三者的最大公約數,對于碳達峰碳中和規劃路徑進行預期指引。2022 年 3 月-6 月,在 ISC 城市伙伴天津市環科院低碳中心、湖南省聯創低碳中心和中科院廣州能源所的協助下,課題組在前期的碳-經濟分析的工作基礎上,對天津、長沙和天津三個城市公開的碳-社會-經濟數據進行了進一步收集和分析。根據數據收集和分析的結果,我們對社會影響評估
105、指標的數據質量、可得性和適用性進行評估,同時對三個城市數據進行得分計算和對比分析。分析結果反饋給相關部門,作為政策建議在雙碳路徑規劃和工作方案中考慮補短板,并制訂中長期雙碳和民生協同發展的戰略。過程中我們對于各指標描述和對標數據進行了優化調整,使其更符合城市實際工作情況,最終 7 月-8 月形成本項目報告。4.4 指標體系應用案例圖 4-3 項目研究城市概覽(2020 年水平)35通過對于三個城市的 SIA 工具應用和對比分析(圖 4-4),有以下 5 點主要發現和初步結論:(1)基于公開數據的對標分析,可以快速的對城市雙碳發展現狀和規劃的社會影響做出量化評估;(2)三個評估城市在“能源消費”
106、、“環境健康”、“綠色出行”這3個維度上得分比較接近,均位于0.61的優良區間。尤其是兩個城市能源消費維度得分接近滿分,說明城市能源消費負擔相對于低收入家庭成本負擔不高,且能源消費漲幅不超過全社會收入增長水平,整體處于比較合理的區間。(3)三個評估城市在雙碳信息披露指標上均得分。廣州市在“公共治理”上得分為滿分(1 分),其他兩個城市在規劃公眾參與或者第三方評估上失分,未能得滿分,需要在雙碳規劃中引入公眾參與,在績效評估上引入第三方評估機制。(4)三個城市均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吸納一定數量的綠色就業人口,但因為城市年鑒或者部門公開數據中普遍缺乏“綠色就業人口占比”的數據支撐,因此三個城市的“綠色
107、就業人口占比”指標分值為 0,“綠色就業”維度的分值也為 0。說明綠色就業在雙碳工作中的優先位置急需提前,要將雙碳促進就業作為短板來補。(5)三個城市在“公共服務”維度上得分分值為 0.40.7 之間,有較大上升空間。有的城市“保障性住房綠色建筑占比”、“老舊小區節能改造比例”分值低或者缺乏數據,影響到城市總體分值。城市可以通過提升“保障性住房綠色建筑占比”、“老舊小區節能改造比例”這兩個指標的分值來提高“公共服務”這個維度的分值,爭取“十四五”和“十五五”內上升至 0.60.8 及以上的優良區間。圖 4-4 社會影響分維度評估的結果雷達圖36為了便于量化分析,在公共治理中的三項指標僅僅考慮是
108、否做了這項工作,尚未引入質量概念,即雙碳信息披露的技術細節和廣泛程度,公眾參與的步驟和多元性,第三方評估的范圍和獎懲閉環機制等細節。保障住房綠色建筑占比和老舊小區節能改造比例都需要配套實施的技術標準,要求綠色二星以上認證和節能50%/75%的標準。由于目前數據支撐的缺乏,我們開發的快速評估工具尚未在各指標的技術標準上做深度分析,期待下一階段研究能夠完善工具的應用深度。三個城市各指標分值分布情況見下圖4-5圖4-7。我們根據指標評估標準,將指標得分劃為優、良、差三檔。相關部門可以清楚的從圖中指標位置區間看到哪些指標位于紅色短板區域,需規劃相應方案和措施,盡快扭轉被動局面。1 綠色就業人口占比4
109、老舊小區節能改造比例7 城鎮社區公共服務設施 15 分鐘步行可達覆蓋率10 人均煤炭消耗量13 雙碳規劃過程公眾參與2 建成區海綿城市覆蓋率5 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8 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1 低收入家庭能源支出占比14 雙碳目標實施的第三方評估機制3 保障性住房綠色建筑占比6 公共交通機動化分擔率9 PM2.5 年均濃度12 能源價格彈性系數15 雙碳信息披露圖 4-5 長沙市各指標分值分布情況371 綠色就業人口占比4 老舊小區節能改造比例7 城鎮社區公共服務設施 15 分鐘步行可達覆蓋率10 人均煤炭消耗量13 雙碳規劃過程公眾參與2 建成區海綿城市覆蓋率5 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8 人均公園綠地
110、面積11 低收入家庭能源支出占比14 雙碳目標實施的第三方評估機制3 保障性住房綠色建筑占比6 公共交通機動化分擔率9 PM2.5 年均濃度12 能源價格彈性系數15 雙碳信息披露圖 4-6 天津市各指標分值分布情況38將這三個城市各維度分值綜合平均得到個城市的總分值,采用百分制,滿分為 100 分,總分情況見下表 4-3。表 4-3 各案例城市社會影響評估總分一覽表城市長沙天津廣州總分585471圖 4-7 廣州市各指標分值分布情況1 綠色就業人口占比4 老舊小區節能改造比例7 城鎮社區公共服務設施 15 分鐘步行可達覆蓋率10 人均煤炭消耗量13 雙碳規劃過程公眾參與2 建成區海綿城市覆蓋
111、率5 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8 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1 低收入家庭能源支出占比14 雙碳目標實施的第三方評估機制3 保障性住房綠色建筑占比6 公共交通機動化分擔率9 PM2.5 年均濃度12 能源價格彈性系數15 雙碳信息披露39CHAPTER05結論40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規劃目標的過程中,促進社會公平普惠包容可以提高政策和項目的有效性、可持續性,特別是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防止在碳達峰碳中和轉型過程中加劇、催生新的社會問題(大量淘汰行業失業、貧困及弱勢群體生活成本上升,城鄉基礎設施不均衡發展等)。因為好的政策愿景可能產生計劃外的消極影響,例如因為城市綠色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品質的同時可能推高房價;
112、能源轉型不一定是普惠的,例如煤炭工人及其社區在轉型過程中受到的直接影響相較其他人員而言較高;以及能源成本上升,貧困人口和小微企業的負擔不均衡,弱勢人群的用能支出在家庭總支出中占比較大。IEA 研究顯示31,盡管人數占全球勞動力的 39%,但女性在傳統能源部門中占比僅為 26%,而這一比例在高管層級則更低。女性在能源部門中面臨的這一問題在其他領域同樣存在。第二,碳中和轉型作為推動社會高質量經濟和環境發展的內在動力,也可以為促進雙碳和民生協同融合發展提供新契機。在轉型過程中,推動綠色產業發展,在綠色就業中關注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大的社區人群、受綠色轉型直接影響的行業人群、社會低收入人群,等;提供機會增
113、加婦女就業,促進社會長期可持續發展,避免轉型可能形成的社會公正問題;改善氣候減災基礎設施也是下階段經濟發展的新動能。第三,確保政策和措施更加具有差異化、針對性,從而解決氣候風險不對等、社會經濟發展狀況不均衡帶來的風險。從發達國家來看,能源消耗模式與性別角色、責任和身份相關。例如,一項對歐洲四國(德國、希臘、挪威、瑞典)男女能源消費的研究32顯示,男性單人家庭的能源消耗普遍比女性單人家庭高;而作為能耗比例最大的交通部分,男性能耗量在德國和挪威比女性高 70-80%,而在瑞典高 100%,在希臘高 350%。造成這種區別的原因主要是汽車大小和使用強度、開車習慣等。為此,研究建議歐洲在達成其氣候和性
114、別平等目標時,應關注這些不同點而有針對性的制定政策。第四,將公正轉型的社會影響評估原則、框架和指標體系融入城市碳中和路徑開發、政策制定和實施過程,實現“雙碳”目標與民生效應協同,進行整體規劃,側重公平與普惠,從而能在減碳的同時考慮社會經濟影響,為相關利益方提供參與的渠道,以此確保在政策設計、制定和執行中避免和消減不利的社會影響,擴大普惠有利的正向社會能量。本研究開發了 6 個維度 15 項指標的社會影響評估工具可以快速的對城市碳達峰碳中和發展現狀和規劃的社會影響做出量化評估,從碳-經濟-社會三個維度綜合考慮氣候行動、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三元互動關系,對于碳達峰碳中和規劃路徑進行預期指引,相應促
115、進地方政府在指標薄弱位置補短板,出政策,實現繁榮、低碳、公平、普惠的高質量發展。41在長沙、天津和廣州市的工具應用實踐中,基于公開數據的對標分析,對于 15 項指標進行了逐一打分,初步結論表明:三個城市在“能源消費”、“環境健康”、“綠色出行”這 3 個維度上得分比較接近,均位于 0.61 的優良區間,說明家庭能源消費負擔整體處于比較合理的區間,環境健康和綠色出行近年來有很大提升;在公共服務領域,還需要加快保障房綠色化和老舊小區節能改造力度;雖然每個城市都將產業發展作為立市之本,但是在“畝產論英雄”的時代,強調稅收、弱視就業的情況普遍存在。在三個城市的數據收集和分析過程中,“綠色就業”普遍缺乏
116、數據支撐,說明雙碳工作要將促進就業作為短板來補。下一階段除了擴大城市評估和城市對標工作之外,還需要完善工具的應用深度。由于目前城市數據支撐的缺乏,我們開發的快速評估工具尚未在各指標的技術標準上做深度分析。具體來說,在公共治理中的三項指標的評估尚未引入質量概念,即雙碳信息披露的技術標準和廣泛程度,公眾參與的步驟程序和多元代表性,第三方評估范圍和獎懲閉環機制等技術細節。保障住房綠色建筑占比和老舊小區節能改造比例都需要配套實施的技術標準,要求綠色二星以上認證和達到房屋設計節能 50%/75%的標準等等。未來還可以根據印度、東南亞國家、歐美國家的國別特征,開發區域適用性的 SIA 指標體系,促進全球氣
117、候公平議程的進展。碳達峰碳中和的過程是一個跨度 40 年涉及 2-3 代人,工商文明轉型發展的歷史性進程。這個過程必須堅持效率優先(花最少的錢減最多的碳),兼顧公平(排放者付費,普惠包容)。效率優先需要靠產業創新和政府引導,兼顧公平要靠社會創新和政府主導。我們開發的社會影響評估(SIA)工具就是為了支持倡導氣候公平的雙碳規劃和決策,努力尋求碳-經濟-社會的最大公約數。42CHAPTER06參考資料和文獻431 https:/ https:/unfccc.int/sites/default/files/chinese_paris_agreement.pdf3 https:/ukcop26.org
118、/wp-content/uploads/2021/11/COP26-Presidency-Outcomes-The-Climate-Pact.pdf4 張瑩.我國煤炭轉型面臨的挑戰與對策.Environmental Protection.Vol.46,No.02,2018.5 https:/www.usdn.org/uploads/cms/documents/cncaframework_deepdecarb.pdf6 https:/www.c40knowledgehub.org/s/article/Inclusive-climate-action-in-practice-2-0?languag
119、e=en_US7 https:/ec.europa.eu/info/strategy/priorities-2019-2024/european-green-deal/finance-and-green-deal/just-transition-mechanism_en8 https:/www.e3g.org/wp-content/uploads/E3G_2019_Briefing_German_Coal_Commission.pdf9 Putting California on the High Road:A Jobs and Climate Action Plan for 2020.Ava
120、ilable at:https:/cwdb.ca.gov/wp-content/uploads/sites/43/2020/09/AB-398-Report-Putting-California-on-the-High-Road-ADA-Final.pdf 10 The integration of equity in the Portland/Multnomah County 2015 Climate Action Plan July 12,2016.Available at:https:/www.portland.gov/sites/default/files/2019-07/cap-20
121、15_june30-2015_web_0.pdf 11 1.5 C:Aligning New York City with the Paris Climate Agreement.2017 https:/www1.nyc.gov/assets/sustainability/downloads/pdf/publications/1point5-AligningNYCwithParisAgrmt-02282018_web.pdf12 Carbon Free Boston(2019)https:/greenribboncommission.org/document/executive-summary
122、-carbon-free-boston-2 13 https:/ https:/sdgs.un.org/goals/goal1115 https:/www.adb.org/publications/greeen-solutions-livable-cities16 https:/greencity.freiburg.de17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75 號 http:/ 中國政府網截至 2022 年上半年,中國新建綠色建筑占比已超 90%http:/ 中國政府網,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023 號 http:/ 住房和
123、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若干意見的通知(建城202093 號)http:/ 中國政府網,交通運輸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綠色出行創建行動方案的通知 http:/ https:/www.pps.org/places/curitiba-bus-rapid-transit-system23 國家自然資源部發布的 TD/T 1062-2021社區生活圈規劃技術指南24城市園林綠化評估標準(GB/T 50563-2010)25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3422826 https:/ https:/ 中國統
124、計年鑒:2021 年、2020 年29 https:/www.eia.gov/todayinenergy/detail.php?id=184714530 https:/www.aceee.org/press-release/2020/09/report-low-income-households-communities-color-face-high-energy-burden#:text=Low-income%20households%20spent%208.1%25%20of%20their%20income%20on,non-low-income%20households.%20Olde
125、r%20adults%20also%20face%20disproportional%20burdens.31 https:/www.iea.org/topics/energy-and-gender32 Rty,R.,&Carlsson-Kanyama,A.(2010).Energy consumption by gender in some European countries.Energy Policy,38(1),646-649.33 張瑩,姬瀟然,王謀.國際氣候治理中的公正轉型議題:概念辨析與治理進展 J.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021,17(2):245-25434 ILO,2015.Guidelines for a Just Transition towards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Economies and Societies for All.可持續發展合作研究所(ISC)www.iscchina.org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Communities(ISC)susta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