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PA&F5&靈雀云:2022-2023傳統行業云原生技術落地調研-金融篇(23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CNBPA&F5&靈雀云:2022-2023傳統行業云原生技術落地調研-金融篇(23頁).pdf(23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第五期(2022-2 技術落地調研報告金融篇 隨著數字化浪潮的來臨,云原生技術正在改變著各行各業,通過 IT 變革驅動業務創新發展,促進企業自身以及產業生態的轉型升級。因此,云原生技術實踐聯盟(CNBPA)聯合行業內頭部廠商 F5 和靈雀云,共同發起了第五期(2022-2023)傳統行業云原生技術落地調研金融篇,將繼續以聚焦行業的形式,深入探討云原生技術對金融行業帶來的沖擊與變革。本期調研將延續 2018 年以來此系列調研的研究方法,從云原生技術全棧視角,對金融企業目前高度關注的容器、微服務、DevOps、平臺工程、FinOps 等熱門領域和行業趨勢入手,全面摸底云原生技術的應用情況和落地成熟
2、度,希望能為 2023 年度金融行業 IT 建設提供借鑒,加速數字金融發展。調研期間,共計收到了 294 份有效問卷,統計分析了來自銀行、保險、證券和其他金融機構等不同細分領域、不同規模企業的云原生應用情況。本次調研與去年相比,更詳細地評估了云原生在金融行業的應用現狀,同時深入分析了金融行業在容器、微服務、DevOps、平臺工程、FinOps 等領域的具體應用實踐。您可以從本報告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云原生技術在金融行業的落地成熟度和未來發展趨勢。云原生技術在金融行業進一步普及,越來越多的中小型金融機構開始步入云原生化進程 混合多云部署模式已成為主流 FinOps 是成本管理新方向,云原生技術在降
3、低運維成本、節省硬件資源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平臺工程成 DevOps 落地新趨勢 *數據來源:第五期(2022-2023)*數據來源:第五期(2022-2023)*數據來源:第四期(2021-2022)*數據來源:第五期(2022-2023)*數據來源:第四期(2021-2022)從今年受訪企業的 IT 服務器規模和研發團隊規模來看,采用云原生技術的企業,從往年規模較大的金融機構(500 臺服務器以上),逐漸向中小型金融機構(500 臺服務器以下)偏移,云原生技術在中小 IT 規模金融機構的使用率和普及率有所增加,整體呈現從頭部向腰部下沉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區域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含
4、城市信用社和農村信用社),以及保險、證券、資管公司也開始全面擁抱云原生技術。*數據來源:第五期(2022-2023)*數據來源:第五期(2022-2023)調研顯示,有超過 50%的企業關注人員技能培訓和團隊建設,從從業人員的職能來看,云原生技術已經逐漸成為金融企業 IT 團隊中人人必備的技能。CIO/IT 總監、架構師、基礎架構研發、平臺運維等職能仍然是云原生技術的主導者和核心使用者,此外,安全、網絡、數據庫等領域的專業人員也需要適應這種新技術的發展趨勢,以便能夠為團隊提供更好的服務和支持。從數據中可以看到,網絡工程師的占比甚至超過了基礎設施研發人員,這里可能存在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云原生技
5、術對網絡架構和拓撲結構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負載均衡、服務發現和流量管理等,因此,網絡工程師需要了解云原生技術的網絡架構和特點,以便能夠設計、部署和維護適合云原生應用的網絡架構;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有越來越多的金融企業基于第三方商業產品來搭建自己的云原生平臺,不需要重復造輪子,也節省了基礎設施平臺的研發投入。*數據來源:第五期(2022-2023)從調研數據中可以看到,盡管大型金融機構仍然是 IT 預算的主要投入者,但是中小型金融機構的 IT 預算也在不斷增加。通過增加 IT 預算,金融機構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源來升級舊系統、推動新技術的采納,從而在數字化競爭中取得更大的優勢。近年來,隨著數字化轉型的
6、不斷加速,云原生技術在金融行業進一步普及,已經成為了企業 IT 團隊的必然選擇,隨著中小型金融機構不斷加大對新技術的投入,云原生技術逐步在金融全行業落地開花。究其原因,首先,云原生技術的普及與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進階的巨大壓力密不可分。隨著數字化轉型的深入推進,傳統金融機構面臨著新的業務場景和應用需求,需要通過新的技術手段來滿足。云原生技術具有高可靠性、高可擴展性、高安全性等特點,可以滿足金融行業對高效、安全、穩定的 IT 基礎設施的需求。其次,云原生技術將對金融企業的創新力和競爭力產生重大影響。在云原生技術的加持下,金融機構的 IT 基礎設施將會變得更加靈活和可擴展,可以更好地支持業務的快速迭
7、代和創新;同時,還可以降低 IT 成本、提高效率和響應能力,提升業務競爭力。隨著云原生技術的不斷普及和發展,金融機構對 IT 人才的需求也將會發生變化,需要配備專業人士來管理、維護和開發云原生應用程序和架構。不僅研發和運維人員需要全面了解云原生知識體系,其他 IT 崗位包括安全、網絡、數據庫工程師等也需要具備相關技能,因此,金融機構需要加大對人才的培養,提高人才的綜合素質,以適應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的發展趨勢。*數據來源:第五期(2022-2023)*數據來源:第四期(2021-2022)從云服務采用情況來看,較去年有所提升。同時,今年的調研數據顯示,金融企業在構建云原生基礎設施時,混合多云部署
8、模式已經成為金融行業的主流趨勢。*數據來源:第五期(2022-2023)無獨有偶,在接下來的問題中,金融機構希望通過云原生轉型解決問題的需求從高到低依次為:實現統一納管混合多云、規范開發運維流程、統一技術架構、提升應用迭代速度、滿足業務的高可用性以及成本優化。其中,統一納管混合多云排在首位。公有云因其可擴展性、靈活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而廣受歡迎,但隨著企業業務規模擴大,為了避免廠商鎖定、追求更低的延遲、更高的可靠性等原因,許多企業選擇將應用程序部署在多個公有云或私有云上,從而出現多云和混合云的部署模式,同時企業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去適配不同的基礎設施。在這種情況下,金融企業越來越多地選擇采用以
9、Kubernetes 為核心的容器平臺,因為Kubernetes 提供了一種在不同云平臺上管理容器化應用程序的方法,并提供自動化和可伸縮性功能,從而使得多云/混合云部署變得更加容易和高效?;旌隙嘣撇渴鹉J降钠占?,主要得益于它能夠解決金融企業面臨的多樣化的業務需求和復雜的安全合規問題。金融機構可以根據業務需求選擇最適合的云服務提供商,并將不同的應用和服務部署在不同的云平臺上,提高了業務的靈活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時,混合多云部署模式也能夠幫助金融機構更好地管理數據安全和隱私,降低安全合規風險,并且更好地應對不同的業務挑戰和機遇。*數據來源:第五期(2022-2023)近年來,隨著云計算、大數據、
10、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快速發展,金融企業面臨著越來越大的IT 成本壓力。為此,越來越多的金融企業開始采用 FinOps 理念,即將財務、運營和開發部門整合在一起,以降低 IT 成本并提高業務效率。調研數據顯示,90%以上的金融企業通過云原生技術實現了 IT 成本的降低。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降低企業在運維管理方面的人力成本,實現更高效的自動化運維管理;根據業務負載自動擴容和縮容,減少硬件資源的浪費;云原生技術平臺提供了一整套高效的開發工具和自動化流程,能夠減少研發周期和人工成本;實現更快速的應用程序部署和測試,減少了項目交付的周期和成本。企業數字化轉型進程中,有效地控制 IT 成本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
11、題。傳統的成本管理方式往往無法很好地適應云計算時代,因此出現了 FinOps 這一新興概念,它將財務、技術和業務整合起來,實現成本的透明化和優化。而在實際操作中,采用云原生技術平臺是實現FinOps 的重要手段之一。在 2022 CNBPA 云原生最佳實踐評選的獲獎案例中可以看到,有很多金融企業通過采用云原生技術在多個方面帶來了可觀收益。運用自動化和標準化運維等手段,云原生平臺可顯著降低企業運維管理成本,最高可;服務器資源利用率也可通過容器的自動擴縮能力得到優化,平均可;在軟件開發方面,云原生技術提供可復用的組件和自動化工具,大幅提高開發效率和質量,能讓開發人員更快速地構建、測試和部署應用程序
12、,平均可;云原生技術平臺還能顯著降低項目交付成本,自動化部署和運維減少手動操作的錯誤和延遲,大幅提升應用程序的部署速度和穩定性,。綜上所述,云原生平臺在幫助金融企業實現降本增效方面具有顯著優勢。*數據來源:第五期(2022-2023)DevOps 相關的調研數據顯示,超四成的企業選擇引入商業化 DevOps 平臺支撐 DevOps落地,同時,基于開源工具鏈進行二次開發的企業也超三成,說明這些企業在實踐過程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 DevOps 能力,但是可能出于對自主開發的偏好,也說明企業對于 DevOps 平臺的可定制性和擴展性有一定需求。*數據來源:第五期(2022-2023)在 DevOps
13、團隊職責劃分上,“由開發和運維團隊承擔,但兩個團隊相對獨立”是最普遍的現象,占比 40.82%。這是一種最傳統和普遍的 DevOps 團隊的配置。但是開發和運維割裂,顯然不是一種理想的 DevOps 狀態。而遵循平臺工程理念,將“運維團隊變成平臺工程團隊,建設內部開發平臺”的,占比只有 12.24%。*數據來源:第五期(2022-2023)在另一個問題里,金融機構關注的云原生新興方向中,平臺工程占比最高。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平臺工程在 DevOps 落地中的重要性。通過平臺工程的構建,金融機構可以實現對基礎設施和應用程序的統一管理和監控,實現快速迭代和自動化部署,提高開發運維效率和協同性。此外,在
14、云原生技術的新興方向中,除了平臺工程,DevSecOps、服務網格、邊緣計算、FinOps 等方向也受到金融機構的重視,這些新興技術也將在未來的數字化轉型中發揮重要作用。隨著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深入,軟件開發與交付的速度和質量已成為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而 DevOps 作為一種敏捷開發和持續交付的方法論,正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企業采用。但是,要真正實現 DevOps 的核心理念,需要將開發、運維和質量保障團隊整合在一起,打破傳統的“開發和運維分離”的 DevOps 反模式,建立起緊密的協作關系,以實現快速交付高質量的應用。平臺工程作為 DevOps 實踐的一種方式,正是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而誕生的。在今
15、年,國際權威咨詢機構 Gartner 發布了最新的十大技術預測,就提到了和云原生技術密切相關的平臺工程。在平臺工程的理念下,通過建設內部開發平臺 IDP,開發和運維的過程更加自動化、標準化和可重復,從而能夠加快應用的交付速度,提高交付的質量和穩定性,進而增強市場競爭力。在平臺工程的背景下,開發和運維到底是什么樣的合作關系呢?首先,運維團隊應該變成一個平臺工程團隊,他們的主要職責是提供這個內部開發者平臺,給開發賦能;其次,這平臺要對底層復雜的基礎設施、技術、工具等各種各樣的東西去做抽象,當然這些基礎設施工具之類的很有可能是原本就在的,并不是這個平臺新開發出來的,平臺會做很多集成類的工作;最后,它
16、要支撐應用的全生命周期,主要指的是應用的交付流程。這里多提一句,IDP 和技術中臺并不是同一個東西,技術中臺更多是提供一些中間件等運行時支撐,而 IDP 是個開發者平臺,更注重的是整個開發流程、應用是怎么交付的,更類似一個應用交互平臺。作為最受金融機構關注的云原生新興方向,平臺工程或將成為金融機構 DevOps 落地的未來趨勢。*數據來源:第五期(2022-2023)針對金融企業的敏態需求,應用更新的頻率和效率顯得更加重要。這表明金融企業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對應用更新的速度和效率有著較高的要求。對于那些更新頻率較低的金融企業,需要優化和加快應用更新的速度和效率,以適應市場變化和客戶需求的快速
17、變化。而那些更新頻率較高的企業,需要更加注重應用更新的質量和穩定性,確保應用更新不會影響業務流程和客戶體驗。因此,金融企業需要采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和工具,對應用更新的流程進行科學管理和優化,提高應用更新的速度、效率和質量。*數據來源:第五期(2022-2023)在云原生架構高可用及多集群流量管理方面,超過半數的受訪者更加傾向采用成熟穩定與簡潔的方案,例如在云原生架構外部采用負載均衡或 DNS 技術。大約 23%的受訪者會考慮采用聯邦、服務網格等更加原生且更為復雜的技術來實現集群架構本身的高可用與集群間流量管理??梢钥闯鲈诮鹑陬I域,成熟穩定且可靠的技術依然是用戶的第一考量與選擇。*數據來源:第五期
18、(2022-2023)*數據來源:第四期(2021-2022)調研數據顯示,相較于在虛擬機或傳統物理機上部署容器,金融行業越來越傾向于將容器直接部署在裸金屬服務器上,。裸金屬服務器的優勢在于,與虛擬機相比,不需要虛擬化軟件的支持,可以避免虛擬化帶來的性能損耗。而與傳統物理機相比,裸金屬服務器的優勢在于更加靈活和可擴展,它能夠更好地支持容器化應用程序的快速部署、擴容和管理。此外,裸金屬服務器還提供更高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因為它們可以更好地保護敏感數據,并減少由于虛擬化帶來的潛在風險。隨著云原生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普及,將有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開始探索裸金屬服務器上部署容器的方式,以期望實現更高效、更靈活
19、的云原生基礎設施架構。*數據來源:第五期(2022-2023)微服務架構作為一種輕量、靈活的架構模式,受到越來越多金融機構的青睞。調研顯示,。對于金融行業而言,微服務架構有著獨特的優勢。首先,金融業務的復雜性和安全性要求高,微服務架構的模塊化和解耦特性使得系統更加靈活和安全。其次,金融行業的業務規模龐大,微服務可以實現服務的水平伸縮,提高系統的可用性和穩定性。此外,微服務可以更好地支持敏捷開發和 DevOps 實踐,提高團隊的協作效率和軟件交付速度。但是,微服務并非適用于所有金融企業,因此建議金融企業在選擇是否采用微服務時需要綜合考慮自身的業務情況、技術架構、人員素質等多方面因素,綜合企業自身
20、情況做出決策。在采用微服務的過程中,還需要注意架構設計的合理性、服務治理的有效性、容器化技術的應用等方面,以確保微服務的實際效果達到預期。*數據來源:第五期(2022-2023)調研結果顯示,系統架構改造難度大成為了金融機構云原生轉型面臨的最大挑戰,同時,專業全能團隊建設困難、投入產出比有待評估、交付速度無法滿足業務需求、自主可控能力需要強化也是傳統金融 IT 團隊需要長期研究的課題。*數據來源:第五期(2022-2023)調研數據顯示,其中,說明企業更傾向于選擇引入第三方商業化廠商合作,以避免重復造輪子,縮短數字化轉型周期、提高轉型效率和降低成本。在云原生平臺的選型過程中,金融企業也需要有科
21、學的流程和方法論。那么,IT 決策者如何選擇云原生平臺供應商?不存在“最佳”供應商,適合才是最重要的 企業應該根據自身需求來做出購買決策?!斑m合”的服務提供商,是符合組織評估標準,包括功能和非功能性要求,以及總擁有成本(TCO)。同時,還需要有最合適的文化契合度。更大不一定更好 服務提供商的規模(以收入或人數計)并不意味著高質量。一些其他標準,例如行業經驗和生態體系,也應該被視為非功能性評估標準之一。從立項的開始,就要做風險和供應商管理 一旦組織開始評估和選擇服務提供商,風險管理的意識必須開始發揮作用。每個評估和選擇過程的步驟都應該涉及風險評估和供應商管理的所有要素,這樣才能確保平臺選型的成功。從 2023 年的調研數據來看,云原生化已經成為金融行業 IT 團隊的必然選擇,不同細分領域、不同規模的金融機構都在積極擁抱云原生技術,探索數字化轉型新路徑。其中,混合多云部署模式、FinOps 和平臺工程將是最受關注的領域,這些趨勢將進一步推動金融機構在數字化轉型中的進程,并帶來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客戶體驗。我們希望本次調研可以為金融企業的云原生轉型提供新思路,幫助您開啟云原生賦能金融數字化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