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軟-公司深度報告:穩占保險IT行業龍頭“數據要素+AI賦能”共同發力-230502(24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科軟-公司深度報告:穩占保險IT行業龍頭“數據要素+AI賦能”共同發力-230502(24頁).pdf(24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證券研究報告|公司深度|軟件開發 1/24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中科軟(603927)報告日期:2023 年 05 月 02 日 穩占保險 IT 行業龍頭,“數據要素+AI 賦能”共同發力 中科軟深度報告 投資要點投資要點 中科軟多年穩居保險中科軟多年穩居保險 IT 龍頭地位龍頭地位 中科軟作為保險 IT 龍頭,客戶覆蓋度高,行業地位穩固。公司十多年來穩居中國保險 IT 解決方案市場第一,據賽迪顧問數據顯示,2021 年中科軟保險 IT 市場占有率達 40.11%;2022 年中科軟凈利潤 6.39 億,增速達 10.58%,近 16 年年復合增長率達24%,展現出極強韌性;利潤
2、結構持續優化,2022年中科軟軟件開發及服務收入 50.97 億元,毛利率達 35%,收入規模在國內軟件公司排名前列;公司覆蓋 98%的保險機構客戶,憑借“相似復用”理念,加強行業核心應用軟件參考模型及產品線研發及建設,不斷提升組織、開發效率,提升毛利率,同時積極響應客戶信息化需求,使得客戶粘性不斷增強。作為最早開發保險 IT 并擁有完善產品矩陣的企業,中科軟有望在數據要素與 AI 賦能趨勢浪潮中獨占鰲頭?!氨kU“保險+”戰略深入布局,”戰略深入布局,IT 建設覆蓋金融、醫療、政務、科教文建設覆蓋金融、醫療、政務、科教文等領域等領域 公司憑借保險領域開發經驗和工程能力,依托良好股東背景,長期具
3、備豐富且優質的客戶資源,通過“保險+”戰略將業務拓展至大健康、大交通、大消費等領域,打開增量客戶群體和服務需求空間,通過綜合用戶資源幫助保險客戶與其他行業聯動,拓展“保險+”業務。2022 年公司因實施“保險+”戰略帶來的直接業務收入 8344.05 萬元,同比增長 31.52%。把握數據要素化,構建高一體化、高聯動性軟件服務平臺把握數據要素化,構建高一體化、高聯動性軟件服務平臺 面對數據要素化的政策背景與保險 IT 需求多元化、競爭日益激烈的狀況,中科軟攜手龍頭互聯網廠商出臺云服務解決方案,以數據治理應對“保險產品重塑”、“運營模式重塑”、“商業模式重塑”的三重挑戰,進一步推動保險 IT 技
4、術的成熟與完善,使其朝著構建高一體化、高聯動性的軟件服務平臺邁進。AI 大模型賦能各業務齊頭并進大模型賦能各業務齊頭并進 公司推出云服務解決方案,聯合華為打造保險云里程碑以迎合保險科技多元化需求,以數據治理助力“保險產品重塑”、“運營模式重塑”、“商業模式重塑”,通過“保險+”的戰略及 AI 大模型持續賦能公司各業務實現數據貫通,為公司提供更大的發展前景。盈利預測與估值盈利預測與估值 我們預計公司 2023-2025 年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 75.53/86.75/99.94 億元,同比增速 12.66%/14.85%/15.20%;2023-2025 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 8.17/9.63/1
5、0.86億元,同比增速 27.90%/17.97%/12.72%,對應 2023 年 P/E 28.32 倍,給予公司 2023年行業平均 42倍 PE,首次覆蓋予以“買入”評級。風險提示風險提示 保險 IT 投入不足,效果不及預期;“保險+”戰略及 AI 大模型應用不及預期。投資評級投資評級:買入買入(首次首次)分析師:劉雯蜀分析師:劉雯蜀 執業證書號:s1230523020002 研究助理:鄭毅研究助理:鄭毅 基本數據基本數據 收盤價¥38.96 總市值(百萬元)23,126.66 總股本(百萬股)593.60 股票走勢圖股票走勢圖 相關報告相關報告 財務摘要財務摘要 Table_Forc
6、ast(百萬元)2022 2023E 2024E 2025E 營業收入 6704.71 7553.32 8674.79 9993.52 (+/-)(%)6.74%12.66%14.85%15.20%歸母凈利潤 638.59 816.75 963.48 1086.01 (+/-)(%)10.58%27.90%17.97%12.72%每股收益(元)1.08 1.38 1.62 1.83 P/E 36.22 28.32 24.00 21.30 資料來源:浙商證券研究所 -6%18%42%66%89%113%22/0522/0622/0722/0822/0922/1022/1223/0123/0223
7、/0323/04中科軟上證指數中科軟(603927)公司深度 2/24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投資案件投資案件 關鍵假設關鍵假設 1)數據要素產業化大時代正在開啟 2)公司背靠國資委和中科院軟件研究所維持優勢地位 3)公司持續推進“保險+”戰略及 AI 大模型的應用 我們與市場的觀點的差異我們與市場的觀點的差異【市場擔憂市場擔憂保險保險 IT 行業成長性不及預期行業成長性不及預期】受疫情影響以及中國保險業的成熟態勢,中國保險原保費的規模增速在逐年下降,市場擔憂企業缺乏足夠的資金進一步投入保險科技的研發,以致保險 IT 行業的成長性不足,缺乏源動力。我們認為繼續大力投資我們認為繼續大
8、力投資 IT 技術的發展才是打破現有僵局的有效辦法技術的發展才是打破現有僵局的有效辦法: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革新保險業務的各個環節,并結合當下數據的流通與交易,保險行業才能破除原有的行業的缺陷,提升產品定位的準確性、營銷環節的獨特性、核保反詐的高效性和理賠支付的及時性,從而達到降本增效的結果。因此,我們認為保險 IT 的發展之路是保險行業從高數量階段走向高質量階段的必經之路。數據要素有望助力保險數據要素有望助力保險IT的投入研發的投入研發:數據要素持續放開之后,保險公司可以獲得更多的有效數據,并結合自身累計大量數據,通過技術的賦能從而研發出更多新的、定制化產品。我們認為,
9、數據要素未來的高流通性、高交易性會加速保險 IT 的投入,進而挖掘數據要素的最大價值?!臼袌鰮鷳n【市場擔憂AI 大模型大模型助力助力軟件開發的軟件開發的能力有限】能力有限】市場擔憂各類 AI 技術對軟件開發改革的加持有限,存在信息錯誤、合規等風險。我們認為我們認為 AI 助力助力成熟企業軟件開發能力的進步成熟企業軟件開發能力的進步:雖然目前的 AI 技術已經足夠擬人化,可根據用戶的輸入,以人類的思考方式,生成諸多內容,但客觀來說,AI 仍然缺乏批判性思維、戰略決策和創造力等基本技能,且其輸出的內容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提問方式。盡管AI仍存在些許不足,我們認為成熟保險公司在發展保險科技的領域存在優勢
10、,即大量累積的保險數據,這極大地助力了 AI的訓練,為其準確性提供保障。中科軟中科軟高研發投入打造高研發投入打造 AI 大模型大模型:作為成熟的軟件開發商,公司已對 AI 進行布局。公司抓住AI 大模型對于軟件開發帶來的變革機遇,重點推進各行業應用領域垂直 MaaS平臺的研發,利用最新 AI 模型,以行業應用軟件領域知識進行專門訓練,同時遷移通用 AI 大平臺能力,打造垂直領域 AIGC 平臺。AI 大模型的布局有望降低營銷、審核等環節發生的人工成本,實現高效賦能。股價上漲的催化因股價上漲的催化因素素 數據二十條開啟數據要素產業化大時代;保險公司對保險 IT 的投入持續增大,數據要素對保險公司
11、的業務刺激持續增強;風險提示風險提示 保險 IT 投入不足,效果不及預期;“保險+”戰略及 AI 大模型應用不及預期。BVkZ1WmUeXFZhU0XkW8ZbRdNaQsQmMoMnOiNqQmReRqQmR9PoPpOxNsRmPvPoNqP中科軟(603927)公司深度 3/24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正文目錄正文目錄 1 依托中國科學院,中科軟立足保險依托中國科學院,中科軟立足保險 IT 并逐步擴大業務并逐步擴大業務.5 1.1 保險 IT 龍頭,業務涵蓋多個領域.5 1.2 始于保險,逐步擴張至政務、科教文、醫療衛生等領域.6 1.3 營收高速增長,研發投入不斷提升.6
12、2 保險科技解決行業痛點,保險科技解決行業痛點,中科軟助力行業降本增效中科軟助力行業降本增效.8 2.1 保險市場規模增速下降,需向高質量發展邁進.8 2.2 保險科技賦能各環節,有望解決行業痛點.9 2.3 中科軟深耕保險業務多年,穩坐市場第一把交椅.12 3 中科軟中科軟“保險保險+”戰略打造行業協同效應戰略打造行業協同效應,助力公司躋身新賽道助力公司躋身新賽道.14 3.1“保險+”戰略拓寬業務邊界,打造未來增長曲線.14 3.2 數據要素賦能公司傳統業務發展.16 4 云服務云服務+AI 助力中科軟業務更上一層樓助力中科軟業務更上一層樓.17 4.1 公司攜手龍頭互聯網廠商,打造保險云
13、服務平臺.17 4.2 探索人工智能的應用,“保險+AI”有望優先落地.19 5 盈收預測與估值盈收預測與估值.20 5.1 盈利預測.20 5.2 投資建議與估值.21 6 風險提示風險提示.22 中科軟(603927)公司深度 4/24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圖表目錄圖表目錄 圖 1:中科軟歷史沿革.5 圖 2:中科軟股權圖(截至 2023 年 4 月 24 日).5 圖 3:公司營業收入結構(按行業分-金融(保險)、金融(非保險)、教科文、醫療衛生、政務,通訊媒體及其他).6 圖 4:公司近 16年歸母凈利潤及年復合增長率情況.7 圖 5:中科軟軟件開發與服務業務毛利率.7
14、圖 6:公司近六年銷售、管理、研發費用率.8 圖 7:中國保險原保費收入及增速(億元,%).9 圖 8:傳統核心系統局限性及當前市場需求.10 圖 9:保險科技在各個環節的主要應用.10 圖 10:中國保險 IT 投入規模、增速及占比(億元,%).11 圖 11:中國保險 IT 各業務占比(%).12 圖 12:中國保險 IT 解決方案匯總.12 圖 13:保險 IT 領域主要產品線.13 圖 14:2021 年中國保險業 IT 解決方案市場前五名廠商收入、排名及市場占有率.14 圖 15:保險+帶來的增量客戶和服務空間.16 表 1:“保險+戰略”重點關注領域.15 表 2:公司營收預測拆分
15、(單位:億元,%).21 表 3:公司估值對比(其余公司數據來自 wind 一致預期).22 表附錄:三大報表預測值.23 中科軟(603927)公司深度 5/24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1 依托中國科學院,中科軟立足保險依托中國科學院,中科軟立足保險 IT 并逐步擴大業務并逐步擴大業務 1.1 保險保險 IT 龍頭,業務涵蓋多個領域龍頭,業務涵蓋多個領域 公司背景:公司背景:中科軟創立于 1996 年 5 月,2000 年 10月經國家經貿委、財政部和中國科學院批復改制成為股份有限公司,是從事計算機軟件研發、應用、服務的大型專業化高新技術企業。其業務涵蓋應用軟件、支撐軟件、系統集
16、成等應用層次、覆蓋保險、政務、科教文衛等領域,可為客戶提供大型行業應用解決方案。公司作為國內保險行業公司作為國內保險行業 IT 解決方案市場份額第一,解決方案市場份額第一,依托“保險+戰略”從傳統業務管理向外延伸,客戶覆蓋度高,已經為中國境內 95%的保險公司提供產品、解決方案及服務。2021 年,公司在保險 IT 領域實現收入超 500 萬元的客戶共 141 家。作為最早開作為最早開發保險發保險 IT 并擁有完善產品矩陣的企業,有望在數據要素并擁有完善產品矩陣的企業,有望在數據要素+AI 賦能的行業浪潮中繼續獨賦能的行業浪潮中繼續獨占鰲頭。占鰲頭。圖1:中科軟歷史沿革 資料來源:公司招股書,
17、公司公告,浙商證券研究所 圖2:中科軟股權圖(截至 2023年 4月 24日)資料來源:ifind,浙商證券研究所 中科軟(603927)公司深度 6/24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1.2 始于保險,逐步擴張至政務、科教文、醫療衛生等領域始于保險,逐步擴張至政務、科教文、醫療衛生等領域 公司不斷鞏固保險 IT 市場龍頭地位,深入推進“保險+”戰略。中科軟以行業應用軟中科軟以行業應用軟件開發為核心,并將業務布局至保險、非保險金融、醫療、政務等領域,其應用層次件開發為核心,并將業務布局至保險、非保險金融、醫療、政務等領域,其應用層次涵蓋軟件開發、軟件產品、系統集成及其服務。涵蓋軟件開發、
18、軟件產品、系統集成及其服務。經過多年的發展,公司可為大型企業、政府、事業單位等客戶提供軟件產品銷售、軟件開發及服務、系統集成及其服務,在政務信息化行業應用領域已有眾多成熟方案。公司營收以保險公司營收以保險 IT 為主體,逐步擴大業務領域。為主體,逐步擴大業務領域。保險 IT 作為中科軟的重點業務,其收入近年來持續增長,2022 年實現收入 36.45 億元。金融 IT 業務主要內容覆蓋銀行 IT、證券 IT、汽車金融 IT 及消費金融 IT,收入規模以及其在總營收中占比近年來由于疫情影響波動較大,2022 年實現收入 5億元。除保險除保險 IT 外,公司重點布局為政務、外,公司重點布局為政務、
19、教科文教科文、醫療衛生等領域、醫療衛生等領域,為其提供軟件開發及信息化支持,近年來收入總體保持穩定。1.3 營收高速增長,研發投入不斷提升營收高速增長,研發投入不斷提升 長期增長能力強,利潤結構持續優化:長期增長能力強,利潤結構持續優化:2022 年,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 6.39 億元,增速為 10.58%,在疫情極端環境中展現出了極強的增長能力;2007 年至 2022 年間,公司歸母凈利潤年復合增長率高達 24%;公司重視長期增長能力,把業務重心放在高毛利的軟件開發與服務業務上,2022 年中科軟軟件開發與服務業務毛利率達 35%,盈利能力強。圖3:公司營業收入結構(按行業分-金融(保險)
20、、金融(非保險)、教科文、醫療衛生、政務,通訊媒體及其他)資料來源:Wind、浙商證券研究所 中科軟(603927)公司深度 7/24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圖4:公司近 16年歸母凈利潤及年復合增長率情況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浙商證券研究所 圖5:中科軟軟件開發與服務業務毛利率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浙商證券研究所 持續加大市場開拓與研發投入,研發費用率保持穩定:持續加大市場開拓與研發投入,研發費用率保持穩定:近年來,隨著“保險+”戰略與海外業務的擴張,公司研發費用率繼 3年的高增長后保持平穩,2022 年研發費用率年研發費用率為為 13.41%,研發投入涵蓋保險、政務、醫療衛生等
21、行業應用產品線;跨領域復用產,研發投入涵蓋保險、政務、醫療衛生等行業應用產品線;跨領域復用產品線;通用技術平臺等。品線;通用技術平臺等。2022 年公司新增軟件著作權年公司新增軟件著作權 112 項,項,公司技術實力進一步提升。同時,公司通過加強各項管理,近年來銷售費用率及管理費用率等各項經營指標不斷向好,穩中有降。中科軟(603927)公司深度 8/24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圖 6:公司近六年銷售、管理、研發費用率 資料來源:ifind,浙商證券研究所 2 保險科技解決行業痛點保險科技解決行業痛點,中科軟助力行業降本增效中科軟助力行業降本增效 保險業務中產品研發、營銷、核保、理
22、賠等環節長期以來存在諸多痛點、難點,產品不適合、營銷不對路、核保不高效、理賠不及時等問題始終是保險業及消費者關注的問題。近年來迅猛發展的保險科技正在不斷實現與保險科技正在不斷實現與保險各個環節的深度保險各個環節的深度融合,有效緩解了理賠工融合,有效緩解了理賠工作中的各類痛點作中的各類痛點。隨之產生的保險 IT 解決方案等軟件產品及服務有效地整合了各環節的中包括云計算、大數據、AI、區塊鏈等保險科技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保險業務從產品研發到后續理賠這一流程的效率及準確度。中科軟中科軟深耕保險信息化市場多年深耕保險信息化市場多年,常年常年位居行業龍頭低位位居行業龍頭低位。公司客戶覆蓋率高、粘性大,產
23、品矩陣日漸完善。通過完善的產品體系和持續精進的技術為客戶提供一流的解決方案。2.1 保險市場規模增速下降保險市場規模增速下降,需向高質量發展邁進需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萬億保險市場規模萬億保險市場規模,增速下降增速下降,人口紅利逐漸人口紅利逐漸減弱減弱:過去幾十年,隨著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國民收入不斷提高,居民保險消費穩步增長,中國的人口紅利為保險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保險企業大多通過粗放式的發展模式快速搶占市場實現規模擴張。據中國保監會統計數據,中國保險業保費收入由中國保險業保費收入由 2015 年年 24,283 億元提高至億元提高至 2022 年年 46,957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億元,年
24、復合增長率達 9.88%,年增長率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年增長率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我們認為,盡管在整體上保險行業的發展是穩定增長的,但增長率的逐年下滑顯示了依靠人口紅利的依靠人口紅利的跑馬圈地發展模式跑馬圈地發展模式已逐漸出現疲軟的的態勢已逐漸出現疲軟的的態勢,20%以上的高增速的現象或難以達到,中國保險行業需考慮從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邁進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邁進,而在這一轉型進程中,如何解決行業內長期存在的痛點是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具體來看:2017-2018年年,銀保監會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引導保險行業回歸保障本源,對中短存續期產品加強了管控力度,而行業也由此經歷了短暫的轉型陣痛,2018 年
25、保費增速下滑至 3.9%。2019 年,年,保險公司通過科技創新手段提高保險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增強保險中科軟(603927)公司深度 9/24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行業的創新能力和服務能力。在業務轉型逐漸完成,風險充分釋放,行業又重新回歸穩健增長趨勢,2019 年中國保險行業保費收入達 42,645 億元,增速重回“兩位數”。2020年年-至今至今,受到疫情的影響,保險市場增速維持低位,難以突破兩位數,甚至在 2021 年出現負增長的情形。伴隨疫情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因素逐漸消除,保費收入有望逐步回暖。圖 7:中國保險原保費收入及增速(億元,%)資料來源:艾瑞咨詢、中國銀行保險監
26、督管理委員會、浙商證券研究所 2.2 保險科技賦能各環節保險科技賦能各環節,有望解決行業痛點有望解決行業痛點 保險科技賦能應運而生保險科技賦能應運而生,賦能業務各個環節賦能業務各個環節:保險業務主要包括產品研發產品研發、營銷營銷、核保承保和理賠核保承保和理賠四個環節。傳統的保險業務開展主要依托于保險銷售人員,但由于數據不完善、信息不對稱等問題阻礙,保險業務很難高效開展。用戶端存在理賠體驗差理賠體驗差、銷售誤導現象銷售誤導現象、核保流程繁瑣核保流程繁瑣、條款晦澀難懂條款晦澀難懂等痛點。企業端則存在盈利能力弱在盈利能力弱、產品同質化產品同質化、保險欺詐率高保險欺詐率高、遠離用戶需求遠離用戶需求、系
27、統系統能力有限能力有限等痛點和弊端。雙側的問題嚴重影響了整個保險業務流程的效率保險業務流程的效率。在數據要素市場大爆發的背景下,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基因檢測等技術的蓬勃發展有助于保險行業更深入的了解用戶需求、識別業務風險,從而在產品定制、精準營銷、理賠等方面重塑保險價值鏈重塑保險價值鏈。中科軟(603927)公司深度 10/24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圖 8:傳統核心系統局限性及當前市場需求 資料來源:艾瑞咨詢、浙商證券研究所 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關鍵技術的日益成熟為保險行業各環節價值鏈的重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關鍵技術的日益成熟為保
28、險行業各環節價值鏈的重塑再造帶來機遇塑再造帶來機遇:實際應用方面,保險科技在產品研發環節主要是在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輔助精算師進行風險定價以及定制化產品開發;在營銷環節,以 AI 技術為核心的智能化服務平臺有望替代傳統的保險代理人推銷模式替代傳統的保險代理人推銷模式,同時借助大數據的分析能力實現精準營銷。同時,以隨身保典為例的 APP,為保險代理人提供一個知識共享的在線社區,成為保險代理人的“智庫”,用知識和科技為保險從業人員賦能,為展業技能的提升與學習提供支持;。在核保和理賠環節,保險科技的價值在于幫助企業提升風控能力,通過區塊鏈技術急性唯一性檢驗,實現多平臺整合化模式,同時大數據匹配功能實現
29、自動核保,進行反欺詐識別,識別成功后,智能合約與自動賠付的操作極大地提升了后續理賠的效率智能合約與自動賠付的操作極大地提升了后續理賠的效率。政策利好政策利好,科技賦能轉型是保險行業發展趨勢科技賦能轉型是保險行業發展趨勢:2020 年 5 月發布的關于推進財產保險業務線上化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指出,到 2022 年,車險、農險、意外險、短期健康險、家財險等業務領域線上化率達到 80%以上,其他領域線上化水平顯著提高。2020 年 8 月,推動財產保險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 年)明確指出,支持財產保險公司制定數字化轉型戰略,鼓勵財產保險公司利用大數據、云計圖 9:保險科技在各個環
30、節的主要應用 產品研發環節產品研發環節 營銷環節營銷環節 核保承保環節核保承保環節 理賠環節理賠環節 云計算云計算 縮短業務上線周期、碎片化業務的設計和承接 快速對接分銷渠道支持互聯網流量接入/大數據大數據 合理定價;定制化產品開發;產品快速迭代 精準營銷、交叉銷售、KYC賦能代理人展業 自動核保、反欺詐 數據關聯分析、欺詐風險識別 物聯網物聯網 UBI精準定價、可穿戴設備建立被保險人實時數據庫,并制定個性化健康管理方案/智能傳感、提前預防風險/人工智能人工智能 智能定價 智能客服、智能保顧、分銷管理(培訓/考核)、智慧營業廳 智能核保引擎、身份認證、智能雙錄 智能定損、移動理賠、聲紋/人臉識
31、別反欺詐 區塊鏈區塊鏈 創新產品開發區塊鏈保單、相互保險/唯一性檢驗簡化核保流程 智能合約、自動賠付、反欺詐聯盟標的溯源 基因檢測基因檢測 依據風險高低進行更精準的定價,提供針對性的后續健康管理服務/進行個性化體驗和預防治療,選擇適合的保險產品/資料來源:艾瑞咨詢、浙商證券研究所 中科軟(603927)公司深度 11/24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對傳統保險操作流程進行更新再造,提高數字化、線上化、智能化建設水平。2021年 12月 29日發布的保險科技“十四五“發展規劃首次以行業共識的方式發布保險科技領域中長期專項規劃,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落實目標。
32、在科技投入方面,提出推動行業實現信息技術投入占比超過 1%、信息科技人員占比超過 5%的目標;在服務能力方面,提出推動行業實現業務線上化率超過 90%、線上化產品比例超過 50%、線上化客戶比例超過 60%、承保自動化率超過 70%、核保自動化率超過 80%、理賠自動化率超過 40%的目標;在創新應用方面,提出推動行業專利申請數量累計超過 2 萬個的目標。本次規劃的出臺,進一步指導和明確了今后一個階段保險科技發展方向,將有助于保險機構確定自身發展路徑,推動數字化轉型,創新業務模式,提高服務質效,切實提升服務國家戰略、服務社會需求、服務民生保障的能力。保險保險 IT 投入逐年遞增投入逐年遞增,但
33、占原保費收入比重較低但占原保費收入比重較低,故存在較大投入空間故存在較大投入空間:2018 年至2021年,中國保險 IT投入從 282.3億元增長至 354.8億元,實現年復合增長率 7.9%。2020年受疫情的影響,保險 IT 投入下降,但 2021 年實現了 14.6%的增速,未來保險IT 的投入有望提升。同時,從保險 IT 投入占原保費收入的比重來看,4 年來處于 0.7%至 0.8%的低位,占比較低。我們認為,隨著保險科技對保險行業各環節的改善優勢逐漸彰顯,以及政策對保險科技發展的支持,中國保險中國保險 IT 投入存在較大的增長空間投入存在較大的增長空間,隨之帶來的技術升級隨之帶來的
34、技術升級、產產業數字化的前景指日可待業數字化的前景指日可待。圖 10:中國保險 IT投入規模、增速及占比(億元,%)資料來源:IDC、華經產業研究院、浙商證券研究所 中國保險業中國保險業 IT 支出規模中支出規模中,軟件與服務占比逐年升高軟件與服務占比逐年升高,平臺應用與服務的開發增強平臺應用與服務的開發增強:據 IDC 統計,2017 年至 2021 年,中國保險業 IT 支出規模中,硬件的占比最大,但逐年降低,而軟件與服務的投入占比在逐年升高軟件與服務的投入占比在逐年升高,2021 年二者的總支出占比已經超年二者的總支出占比已經超過硬件的開發過硬件的開發,達達 53.9%。我們認為,以保險
35、以保險 IT 解決方案為重點的解決方案為重點的軟件軟件與與服務服務平臺平臺中科軟(603927)公司深度 12/24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開發在逐漸成為保險開發在逐漸成為保險 IT 發展的重點發展的重點,這得益于“保險+”戰略及生態的大力發展及構建。圖 11:中國保險 IT各業務占比(%)資料來源:IDC、浙商證券研究所 保險保險 IT 解決方案在企業內外實現“鏈接解決方案在企業內外實現“鏈接、全域數字化”全域數字化”,提升業務效能提升業務效能,優化產業優化產業鏈條鏈條:原有保險企業信息化系統最大的問題在于沒有建立企業與客戶、企業與企業間以及企業內部各業務的鏈接,導致業務低效導致
36、業務低效、成本高成本高、增長動力不足等問題增長動力不足等問題。保險數字化升級旨在通過保險 IT 解決方案的提出,搭建保險 IT 一體化平臺,提供包括核心業務類解決方案核心業務類解決方案、業務支持類解決方案業務支持類解決方案、渠道與客服類渠道與客服類解決解決方案方案、管理類解管理類解決方案決方案等信息軟件產品,連通被保險人、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及外部數據方等各方使用者,整合各方數據資源并使其在企業內外部獲得高效流通,實現數字資源利用最化大,從而化解原有保險信息系統的一系列問題。圖 12:中國保險 IT解決方案匯總 資料來源:IDC、浙商證券研究所 2.3 中科軟深耕保險業務多年,穩坐市場第一把交
37、椅中科軟深耕保險業務多年,穩坐市場第一把交椅 公司背景公司背景奠定了良好的企業形象與信用基礎奠定了良好的企業形象與信用基礎:公司背靠國資委和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依托中國科學院強大的研發實力與技術背景,承接各類政府、企事業單位項目。經過多年發展,公司積累了中國人保、中國人壽、國家開發銀行等大型金融機構;中中科軟(603927)公司深度 13/24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宣部、中紀委、網信辦等政府部門;國家疾控中心、衛健委等醫療衛生機構等大量優質客戶資源。截至 2022年底,公司國內保險公司客戶覆蓋率超過公司國內保險公司客戶覆蓋率超過 98%,國內保險公司核心業務系統覆蓋率高達 80
38、%。國內 88家財產保險公司中有 87 家為公司客戶,其中有 72 家財產保險公司采用公司自主研發的財險核心業務系統;國內 92家人壽保險公司(含籌備)中有 90家為公司客戶,其中有 75家人壽保險公司采用公司自主研發的壽險核心業務系統。產品矩陣日益完善持續服務各類客戶:產品矩陣日益完善持續服務各類客戶:中科軟自成立之初即深耕保險 IT 領域,是最早開發保險 IT 的數商之一,具備多項自主研發的保險 IT 解決方案。在保險信息化領域,公司擁有多項核心產品,以自主研發“財險領域參考系統平臺”、“壽險領域參考系統平臺”等行業參考模型為核心,已打造了集“核心業務管理”、“銷售渠道與客戶服務”、“財務
39、管理和風險管理”、“審計及監管報送”、“數據管理與應用支持”五大產品線為主體的保險 IT 解決方案產品矩陣,能夠支持保險公司全險種、全流程、全組織、全核算的業務處理和管理,滿足保險公司在業務管理、營銷管理、客戶管理、合規管理、財務管理、風險管理等各方面的信息化需求。同時,公司還為監管機構、再保險公司、保險經紀、保險代理、互保協會等監管機構、再保險公司、保險經紀、保險代理、互保協會等保險領域各類主體提供各類軟件產品及服務。圖 13:保險 IT領域主要產品線 資料來源:公司年報、浙商證券研究所 公司市占率穩居行業龍頭公司市占率穩居行業龍頭:根據 IDC 的報告,公司公司連續十多年連續十多年穩居保險
40、穩居保險 IT 解決方案解決方案市場份額第一。市場份額第一。具體來看,根據賽迪顧問報告統計,2021年年中科軟中科軟在保險行業在保險行業 IT解決解決方案方案的收入端的收入端市場份額市場份額 47.23 億元億元,市場占有率為市場占有率為 40.11%,以極大的優勢占據榜首以極大的優勢占據榜首,穩居該行業龍頭地位。受益于主營業務的進一步發展,公司行業地位及市場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公司在 2022 年 IDC 全球金融行業科技公司百強榜單中排名第 32 位,較去較去年同期提升年同期提升 10 位位。中科軟(603927)公司深度 14/24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圖 14:2021 年
41、中國保險業 IT 解決方案市場前五名廠商收入、排名及市場占有率 排名排名 廠商名稱廠商名稱 收入(百萬元)收入(百萬元)市場占有率市場占有率 1 中科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723 40.11%2 軟通動力信息技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803.3 6.82%3 上海新致軟件股份有限公司 403.5 3.43%4 易保網絡技術(上海)有限公司 310 2.63%5 中軟國際有限公司 255 2.17%資料來源:賽迪顧問、浙商證券研究所 保險保險 IT 領域領域的大額收入的客戶數持續提升的大額收入的客戶數持續提升:2021 年,中科軟在保險 IT 領域實現收入超 500萬的客戶共 141家;2022
42、 年,中科軟保險 IT 領域實現收入超 500萬的客戶共149 家,公司在該領域的主要客戶粘性進一步增強。3 中科軟中科軟“保險保險+”戰略打造行業協同效應戰略打造行業協同效應,助力公司躋身新賽道助力公司躋身新賽道 保險行業具有行業融合性,能夠嵌入到各行業的應用場景中,從而創造豐富多元的產品和服務。中科軟中科軟憑借保險領域開發經驗和工程能力憑借保險領域開發經驗和工程能力,深化深化“保險保險+”的的戰略戰略布局布局,將業務拓展將業務拓展至大健康、大交通、大消費等領域至大健康、大交通、大消費等領域,打開增量客戶群體和服務需求空間,公司業務的發展具有較大的前景。3.1 “保險“保險+”戰略拓寬業務邊
43、界,打造未來增長曲線”戰略拓寬業務邊界,打造未來增長曲線 廣泛的行業布局助力廣泛的行業布局助力“保險保險+”戰略開展戰略開展:隨著保險行業需求的外延,保險信息化的需求也逐漸從傳統的內部管理向外部的業務協同演進,因此公司有望緊抓核心保險客戶,向外將信息化服務延伸至保險公司和各行業場景之間的系統對接和業務建設,從而幫助保險客戶實現更高的價值,也將為公司開啟新一輪的成長。公司公司“保險保險+”戰略未來將重點發掘保險信息化與其他行業領域信息化之間的業務協戰略未來將重點發掘保險信息化與其他行業領域信息化之間的業務協同同:在非保險金融信息化領域在非保險金融信息化領域,公司業務涵蓋銀行、證券、資管等各類金融
44、機構。其中,在銀行領域在銀行領域,公司為各類銀行機構提供同辦公管理、行政及事務管理、業務管理與運營分析、風險及合規性管理、渠道服務及保障管理、平臺支撐與基礎工具、數據治理和數據分析、年金受托管理等數個領域的銀行應用軟件產品和解決方案;在證券領域在證券領域,公司解決方案涉及證券公司經紀業務、固定收益、PB 業務、數據倉庫及商業智能、財務管理等多個領域;在汽車金融及消費金融領域在汽車金融及消費金融領域,公司產品線涵蓋客戶產品營銷、授信審批、風險控制、財務核算、貸后管理等各個業務環節,公司已與超過 15 家車企下屬子公司建立業務合作,并逐漸由汽車金融產品線向 ERP、數據分析等產品線方向拓展。在醫療
45、衛生信息化領域在醫療衛生信息化領域,公司服務于公共衛生、醫療服務、區域衛生、基層衛生、中醫信息化、應急救護等六大主要產品線,致力于為各級衛生管理單位、疾控中心、醫療機構、基層衛生服務機構、藥品監管單位等相關部門提供全面的信息化支撐服務。中科軟(603927)公司深度 15/24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在政務領域在政務領域,公司專注為客戶提供專業化的軟件開發、技術服務以及系統集成建設,為眾多政府機構、公用事業客戶提供專業技術服務。先后參與了“金財”、“金宏”等多個國家重點政務工程的建設,成功實施了外交簽證、環境保護、交通管理、財政決策、智慧城市等政務信息化項目。在教科文領域在教科文領
46、域,公司為各級學校、科研單位、教育主管部門、文化演出單位提供涉及智慧校園、資學助學、科研信息化、數據中心、票務營銷、辦公管理等方向的系統建設及服務。中科軟中科軟“保險保險+”戰略仍在戰略仍在進行時進行時:公司將利用技術手段建立保險公司與上下游關聯企業之間的數據互通、業務互聯,延展保險價值鏈,實現保險與各行各業在風險管理和客戶服務方面相融合。公司繼續踐行公司繼續踐行“保險保險+”戰略戰略,不斷探索新的業務模式和發展方向不斷探索新的業務模式和發展方向。公司重點關注“保險+大健康”、“保險+大交通”、“保險+大消費”、“保險+大安全”四大領域的應用場景融合,加強保險與衛生管理部門、社保、交通管理部門
47、、出行服務商、汽車廠商、餐 飲、旅游、能源、氣象多個相關部門、機構等客戶的對接。以醫療服務為例,公司協助省市級醫療保障機構推進醫保信息平臺的建設工作,依托“保險+醫療”場景,公司能夠為商業保險公司利用醫療數據進行系列業務,從而持續為保險公司挖掘商業價值。公司已有為上海保險交易所、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等交易所客戶提供服務的經驗,未來將努力抓住機會拓展數據交易所客戶。2022 年年,公司因實施“保險公司因實施“保險+”戰略帶來的直接業務收入”戰略帶來的直接業務收入 8,344.05 萬元,同比增長萬元,同比增長 31.52%。我們認為,公司公司利用行業深耕的經驗背景利用行業深耕的經驗背景,有望在保險
48、有望在保險、醫療以及政務方面醫療以及政務方面實現數據貫通實現數據貫通,從而為公司提供更大的發展前景從而為公司提供更大的發展前景。表1:“保險+戰略”重點關注領域 應用場景 對接客戶“保險+大健康”公共衛生、健康管理、醫療、養老等 衛生管理部門、健康產品/服務商、醫院、社保、養老機構等客戶“保險+大交通”出行、公共交通、城市管理、汽車銷售、自動駕駛、汽車后服務市場等 交通管理部門、出行服務商、運輸、汽車廠商、車載應用產品/服務商等“保險+大消費”餐飲、教育、電商、旅游燈光新興零售業態 相關領域客戶“保險+大安全”居民財產安全、農業/工商生產安全、公司商業安全、網絡安全等 燃氣、能源、電力、氣象、
49、安全產品/服務商等客戶 資料來源:公司年報、浙商證券研究所 未來,公司依靠保險 IT 的投入,實現保險產品的拓銷,帶動保險領域及跨行業收入的增長。與此同時,自動核保系統自動核保系統、保險精算等技術方面的增量服務空間可以有效降低保險精算等技術方面的增量服務空間可以有效降低人工成本人工成本、渠道成本等投入渠道成本等投入。公司將在不斷鞏固保險 IT 競爭優勢,實現存量業務穩定增長的基礎上,通過“保險+”戰略,擴大業務輻射范圍,創造新的盈利點。中科軟(603927)公司深度 16/24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圖 15:保險+帶來的增量客戶和服務空間 資料來源:公司年報、浙商證券研究所 3.
50、2 數據要素賦能公司傳統業務發展數據要素賦能公司傳統業務發展 數據二十條發布,數據要素產業化時代來臨:數據二十條發布,數據要素產業化時代來臨:2022 年 4 月 9 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首次次將數據作為與將數據作為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并列的生產要素并列的生產要素。2022 年 12月 1 日,財政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征求意見的函,明確將數據作為資產處置作為資產處置。數據要素市場已經由過去的巨量數據積累階段,發展到數據被確認為資產、并被升格為生產要素的全新戰略高度升格為生產要素的全新戰略高度。2022
51、 年 12 月 19 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數據二十條”)對外發布,從數據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數據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方面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提出 20條政策舉措,更好構建完善我國數據基礎制度體系。我們認為,數據資源被確認為資產和數據市場體系的建立,本質上反映出政策對于數數據資源被確認為資產和數據市場體系的建立,本質上反映出政策對于數據產業的大力扶持態度,借此契機數據要素有望正式開啟產業化大時代,深度賦能數據產業的大力扶持態度,借此契機數據要素有望正式開啟產業化大時代,深度賦能數字經濟下的國民產出。字經濟下的國民產出。數
52、據要素化數據要素化深化保險深化保險 IT 技術技術:雖然保險業一直是數據集中型行業,但傳統保險企業很但傳統保險企業很少將數據放在非?;A和重要的位置,而是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產品和營銷等環節上。少將數據放在非?;A和重要的位置,而是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產品和營銷等環節上。數據要素化的提出是將包含信息的數據作為一種關鍵的生產要素來進行生產并產生收益,使數據成為企業資產負債表中的一項能夠產生利潤的資產。借此,企業需要在每一個生產環節考慮數據要素的對決策的影響,甚至要放在比其他要素更重要的位置來進行決策。從成本消耗的角度來看,數據的集中能夠更加準確地開發產品、精準營銷、快速定損,并將一些環節進行智能化升
53、級,有效控制成本。從資產定價的角度來看,數據作為能夠產生利潤的虛擬資產,應該在合理定價以后被納入資產負債表。數據要素化代表著保險與科技的結合已經從單純的技術革新發展到了行業思維革新的新層次。數據的非競爭性的特征決定了它可以同時被多個主體所使用,也決定了它可以在不同主體間進行流動而不損害其價值。因此,當數據成為各家公司都重視的一種資產時,中科軟(603927)公司深度 17/24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它在不同行業、不同主體、不同市場間的流動就不可避免,從而將保險市場與其他市場更加廣泛和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保險行業的系統重要性也隨之提升。通過保險 IT系統的搭建,數據要素可以高效、快
54、捷地在各生產者與使用者之間流通。所以我們認為,隨著數據要素政策落地隨著數據要素政策落地,數據要素市場的高前景性有望進一步推動保數據要素市場的高前景性有望進一步推動保險險 IT 技術的成熟與完善技術的成熟與完善。公司作為保險公司作為保險 IT 解決方案行業的龍頭解決方案行業的龍頭,有望實現保險與泛有望實現保險與泛政府行業的數據打通,打造更廣闊的價值空間政府行業的數據打通,打造更廣闊的價值空間,朝著構建高一體化朝著構建高一體化、高聯動性的軟件高聯動性的軟件服務平臺邁進。服務平臺邁進。4 云服務云服務+AI 助力中科軟業務更上一層樓助力中科軟業務更上一層樓 面對保險科技需求多元化、競爭日益激烈的狀況
55、,公司攜手龍頭互聯網廠商攜手龍頭互聯網廠商出臺了新的保出臺了新的保險行業云服務解決方案險行業云服務解決方案,以數據治理應對“保險產品重塑”、“運營模式重塑”、“商業模式重塑”的三重挑戰。面對人工智能技術的爆發式應用,在數據要素的背景下在數據要素的背景下,公司抓住公司抓住 AI 大模型帶來的機大模型帶來的機會會,打造垂直領域 AIGC 平臺,形成新的業務機會。4.1 公司公司攜手龍頭互聯網廠商,打造保險云服務平臺攜手龍頭互聯網廠商,打造保險云服務平臺 適應監管要求,優化成本結構,進一步迎合中小客戶需求:適應監管要求,優化成本結構,進一步迎合中小客戶需求:截至 2020 年底,保險行業采用云計算的
56、比率為 76.79%,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此前發布的保險科技“十四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中,云計算被列為強化保險科技價值賦能的重點之一。規劃提出,推進企業采用云計算,從業務需求出發,充分發揮行業云、金融云在安全性、資源利用率、成本效益等方面的優勢。在實現上云后,相較于購買大型服務器和一般的物理硬件,公司的成本將會顯著降低。同時降低了技術開發成本,幫助中小企業顯著減少非必要的支出。適應線上化背景下保險行業的創新需求,有效開拓高并發業務。規劃中提到,要充分利用新型 IT 架構的承載技術,建設敏捷高效可復用云計算平臺底座,打造數字化基礎能力。借助以容器、微服務等為主的云原生技術,提升資源效能、研發
57、和交付效能,快速響應場景化業務需求,更好地支持瞬時高并發、多頻次、大流量的互聯網渠道業務發展,為保險服務提質增效。隨著保險業務線上化率的進一步提升,越來越多的業務出現了轉化成高頻次的需求。隨著保險業務線上化率的進一步提升,越來越多的業務出現了轉化成高頻次的需求。相比原有的原有的基于低頻和代理人模式這種人工出單審核的架構,云服務能幫助公司在處理高頻次業務時更加得心應手。另外,上云后大量數據來源于原始,采用分布式結構可以有效緩解原始數據的高并發特點,降低算力消耗,相比原先模式下需要整體模塊的運轉,在上云和分布式結構下只需要部分模塊的運轉。中科軟(603927)公司深度 18/24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
58、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涉足云計算和保險涉足云計算和保險 AI,開啟云服務,開啟云服務 1.0 時代:時代:云計算正在以澎湃之勢席卷各行各業,保險業借此也大力推行系統上云。其中,大型保險公司更傾向于購買私有云,而中小保險公司受制于成本和技術的局限,希望以購買公共云服務的形式開展業務。中科軟與云途騰以中小保險公司為目標客戶群體,聯合推出了金融托管云。中科軟與云途騰以中小保險公司為目標客戶群體,聯合推出了金融托管云。通過金融云,中小保險公司可以在滿足監管要求、控制成本的同時加快業務上線。該保險金融混合云解決方案已經開始在長城保險、內蒙古農信等保險客戶進行試運用,而且中科軟自身的業務應用開發測試平臺也會遷
59、移到金融托管云上。2018 年年 7 月,中科軟和靈雀云達成戰略合作月,中科軟和靈雀云達成戰略合作。目前,中科軟已經基于靈雀云容器PaaS 平臺為某知名保險公司成功交付了核心業務系統。這次合作是中科軟為企業提供私有云的一次成功嘗試,為保險客戶提供容器云平臺和全方位的云服務。同年,同年,中科軟戰略投資企業級軟件服務商環信,將與環信現有的即時通訊云、客中科軟戰略投資企業級軟件服務商環信,將與環信現有的即時通訊云、客戶互動云和環信人工智能領域深度合作,圍繞保險客戶提供戶互動云和環信人工智能領域深度合作,圍繞保險客戶提供 AI 方案。方案。此后,環信正式發布了機器人 4.0,結合中科軟多年的保險業務經
60、驗,針對產壽險的保險智能客服、智能 IVR、智能外呼、產品推薦、代理人支持等領域,致力于為保險業提供開箱即用的 AI 方案。創新保險代銷,聯合華為打造保險云里程創新保險代銷,聯合華為打造保險云里程碑碑:自 2019 年起,中科軟和華為開啟了一系列突破性的合作。2019 年:年:中科軟聯合華為云推出云銀保平臺解決方案,中科軟聯合華為云推出云銀保平臺解決方案,該平臺可以無縫對接國內80%的保險公司端的系統,并以 SaaS服務的方式提供銀保通系統,大幅縮短產品上線周期。此外,云銀保平臺突破了以往單個項目制或者私有化的模式,采用“按需付費”的方式,商業銀行在保險代銷業務前期的基本零投入,隨著業務的開展
61、及創收的不斷增加,才需要給到平臺一定的管理費。云銀保平臺的推廣有效提高了銀行與保險公司合作的效率,同時大大降低了銀行開展保險代銷業務的后顧之憂。2020 年:年:中科軟攜手華為發布了中科軟中科軟攜手華為發布了中科軟-華為云鯤鵬云服務保險行業解決方案華為云鯤鵬云服務保險行業解決方案,在全系統實現國產化的基礎上提升云計算算力和數據挖掘能力,更好地把握用戶需求。在應用層在應用層,該系統重點解決產品銷售渠道和手段的改造,方案下的“云手機SCRM”客戶信息管理系統,通過與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的打通,讓消費者更容易接觸到保險產品;在數據層在數據層,通過華為 GaussDB 分布式數據系統、統一 AI 平臺
62、融合構建新數據核心;在核心層在核心層,融合 X86、ARM、Atlas 不同算力基礎,其中,華為 Atlas 900 處理速度位居全球第一。這樣強大的系統能夠更加高效的挖掘保險行業數據價值,以支持靈活多變的保險產品。中科軟中科軟-華為云鯤鵬云服務保險行業解決方案是國內保險華為云鯤鵬云服務保險行業解決方案是國內保險 IT 云方案的里程碑。云方案的里程碑。該方案實現了底層架構和 PaaS 體系全部國產化,在提升保險 IT 數據治理能力的同中科軟(603927)公司深度 19/24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時,有效保證保險公司面對政策風險時,能通過使用國產核心系統來規避由于技術禁令帶來的損
63、失,大大提高了險企對抗環境風險的能力。目前,中科軟通過一系列業務調整,積極部署保險云計算、托管云和人工智能目前,中科軟通過一系列業務調整,積極部署保險云計算、托管云和人工智能等等領域,連續多年夯實國內保險領域,連續多年夯實國內保險 IT 龍頭的地位。龍頭的地位。4.2 探索人工智能的應用探索人工智能的應用,“保險“保險+AI”有望優先落地”有望優先落地 AI 模型為保險各環節創造價值:模型為保險各環節創造價值:目前,國外的保險公司、數字醫療公司甚至是等都在嘗試將 ChatGPT應用在不同環節,ChatGPT可在客戶服務、理賠、風控等環節為保險行業創造價值。微軟的語音識別子公司 Nuance C
64、ommunications 前不久發布了 Dragon Ambient eXperience(DAX)Express,這是一款由人工智能支持的醫療保健人員臨床筆記應用程,旨在通過在患者就診后幾秒鐘內,自動生成臨床記錄草稿,幫助減輕臨床醫生的行政負擔。具體的例子包括微軟、蘇黎世保險公司以及瑞士保險公司Helvetia,它們致力于將 ChatGPT 應用于轉錄醫患對話并形成臨床記錄、探索在理賠和數據挖掘方面的應用以及推進客戶服務。法國數字健康初創公司 Nabla 于 3月中旬推出了基于 GPT-3 的工具 Copilot,用作Chrome 擴展,用于轉錄患者與臨床醫生的對話,并創建不同的端點,例如
65、處方、后續預約和咨詢摘要。目前,該工具的早期版本被美國和法國的 20 家數字和線下診所使用。蘇黎世保險公司對ChatGPT的應用則更加接近于保險環節。目前,該公司正在測試如何在理賠和建模等領域使用ChatGPT人工智能技術,旨在應對初創企業和更大競爭對手帶來的挑戰。瑞士保險公司 Helvetia 正在測試利用 ChatGPT 推進客戶服務。該公司聲稱是世界上第一家推出基于ChatGPT技術的直接客戶聯系服務的上市保險公司。該保險公司目前正在通過其聊天機器人 Clara 進行現場實驗,用戶可以通過它獲得有關保險、養老金和房屋所有權的答案。公司抓住公司抓住 AI 大模型大模型帶來的軟件開發變革機遇
66、帶來的軟件開發變革機遇:公司對于軟件開發帶來的變革機遇,重點推進各行業應用領域垂直 MaaS(Model as a Service)平臺的研發,利用最新 AI 模型,以行業應用軟件領域知識(詞根表、藍圖結構、樣本程序等)進行專門訓練,同時遷移通用 AI大平臺能力,打造垂直領域 AIGC 平臺(MaaS平臺)。在開發端,公司利用 AI 為客戶提供軟件開發過程中自動生成程序、文檔、代碼檢索等服務,進一步提升軟件開發工程的效率、優化功能,加強對客戶業務的支撐作用,從而使得客戶更加重視保險IT,加大投入,形成正向反饋。在應用端,公司力求形成更加智能化的應用系統群,從而進一步推進行業應用軟件向智能化邁進
67、,賦能客戶場景應用。力爭在未來,以公司垂直 MaaS 中科軟(603927)公司深度 20/24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平臺和行業應用軟件參考模型(領域知識)為核心,打造智能化領域軟件集成開發平臺(AI-IDE)。通過對 AI 智能語音客服進行垂直訓練,不斷強化 AI 智能客服的應用場景與服務水平,能夠減少人力資本投入,進一步提升公司在行業應用軟件開發領域的技術競爭力。5 盈收預測與估值盈收預測與估值 5.1 盈利預測盈利預測 保險業務:保險業務:2022 年受疫情、宏觀經濟等綜合因素的影響,保險業務增速放緩。2022 年年該業務板塊營收為該業務板塊營收為 36.45 億元,增速為
68、億元,增速為 4.06%。但隨著海外業務的開展以及疫情形勢的好轉,預計 2023 年保險業務增速將接近 15%的增速水平,2024-2025 年業務增速將進一步提升。由此,我們預測 2023-2025 年公司保險業務增速分別為 15%、18%、18%,對應營收分別為 41.92 億元、49.46 億元和 58.37 億元。金融(非保險):金融(非保險):2020 年至年至 2022 年,作為公司的重要業務之一,金融(非保險)營業年,作為公司的重要業務之一,金融(非保險)營業收入分別為收入分別為 7.05 億元、億元、5.91 億元和億元和 5.00 億元。億元。預計 2023 年整個行業業務增
69、速回暖,回到 2020 年 10%的增速情況。由此,我們預測 2023-2025 年公司金融(非保險)業務將穩定增長,增長率分別為 11%、13%、15%,對應營收分別為 5.55 億元、6.27 億元和 7.21 億元。教科文:教科文:隨著“保險+”戰略的推進,教科文業務成為公司的第二大業務,公司教科文公司教科文業務業務 2019-2022 增速分別為增速分別為 49.7%、24.01%、54%、13.89%,隨著新冠疫情的逐步好轉、線下教學的廣泛恢復,“保險+”所覆蓋的教科文信息化業務增長將放緩,預計預計2023 年至年至 2025 年維持年維持 10%的增長,業務收入為的增長,業務收入為
70、 13.73 億元、億元、15.10 億元、億元、16.61 億億元。元。醫療衛生:醫療衛生:2020-2022 年受疫情影響,醫療衛生領域對信息化建設業務的需求激增,公司在醫療衛生領域的業務收入增長顯著。2022 年該業務板塊的營收為年該業務板塊的營收為 3.16 億元,增速億元,增速為為 53.66%。隨著疫情因素的減弱,預計 2023 年至 2025 年,醫療醫保業務增速將分別為 12%、14%、16%,對應營收分別為 3.53 億元、4.03 億元和 4.67 億元。政務、通訊媒體及其他:政務、通訊媒體及其他:2020-2022 年受到疫情影響及其他外部環境原因,針對政年受到疫情影響及
71、其他外部環境原因,針對政務、通訊媒體及其他業務在驗收節奏上受到耽誤較大,公司營收增速起伏波動顯著。務、通訊媒體及其他業務在驗收節奏上受到耽誤較大,公司營收增速起伏波動顯著。但 2023 年隨著疫情影響因素的減小以及其他外部環境因素相對穩定,2023-2025 年業務增速將保持在 10%,對應營收為 10.8 億元、11.89 億元、13.07 億元。毛利率:毛利率:2020-2022 年公司的毛利率分別為 28.02%、29.52%和 29.29%。公司業務近年雖受疫情影響,但是毛利率依舊呈上升態勢。隨著未來公司研發能力的不斷增強和持續積累,研發產品將逐漸進入變現階段,疫情不確定性減少,我們預
72、估公司 2023-2025年毛利率分別為 29.67%,30.05%,30.11%。費用率:費用率:銷售費用率方面,2020-2022 年分別為 5.02%、4.99%、4.82%,考慮到公司業務渠道已經較為成熟,預計 2023-2025 年的銷售費用率分別為 4.94%、4.92%、4.90%;管理費用率方面,2020-2022 年的管理費用率分別為 1.38%、1.27%、1.34%,由于整體費率方面均保持相對穩定的增長路徑,所以我們預測 2023-2025 年的管理費中科軟(603927)公司深度 21/24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用率分別為 1.33%、1.31%、1.33
73、%;研發費用率方面,2020-2022 年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 13.40%、13.42%、13.41%,由于公司研發投入一直比較穩定,預計 2023-2025 年研發費用率分別為 13.41%、13.41%、13.41%。表2:公司營收預測拆分(單位:億元,%)業務領域業務領域 2022 2023E 2024E 2025E 總營業收入總營業收入 67.05 75.53 86.75 99.94 YOY 6.74%12.66%14.85%15.20%金融(保險業務)金融(保險業務)36.45 41.92 49.46 58.37 YOY 4.06%15.00%18.00%18.00%營收占比 54.
74、37%55.50%57.02%58.41%金融(非保險)金融(非保險)5.00 5.55 6.27 7.21 YOY-15.44%11.00%13.00%15.00%營收占比 7.46%7.35%7.23%7.22%教科文教科文 12.48 13.73 15.10 16.61 YOY 13.89%10.00%10.00%10.00%營收占比 18.61%18.17%17.40%16.62%醫療衛生醫療衛生 3.16 3.53 4.03 4.67 YOY 53.66%12.00%14.00%16.00%營收占比 4.71%4.68%4.64%4.68%政務,通訊媒體及其他政務,通訊媒體及其他 9
75、.82 10.81 11.89 13.07 YOY 12.76%10.00%10.00%10.00%營收占比 14.65%14.31%13.70%13.08%資料來源:公司招股書、浙商證券研究所 5.2 投資建議與估值投資建議與估值 估值方面,使用市盈率對公司進行估值??杀裙疽孕袠I相關性為標準,選取了恒生電子、長亮科技、金證股份、頂點軟件、宇信科技,五家可比公司收入皆以軟件產品開發為主,業務不僅圍繞金融 IT 發展運行,亦皆是我國數據要素市場邁入成熟期階段的最直接受眾,恒生電子主要圍繞 IT 布局,中間三者圍繞金融科技布局,宇信科技聚焦于銀行 IT 解決方案市場,結合可比公司的財務數據,最終
76、得到 2023/2024/2025 年可比公司的平均 PE為 42.04/31.49/26.39 倍??剂空吲c行業趨勢共同推進的效果、公司長期耕耘保險領域形成的渠道優勢,我們預計公司 2023-2025 年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 75.53/86.75/99.94 億元,同比增速 12.66%/14.85%/15.20%;2023-2025 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 8.17/9.63/10.86 億元,同比增速 27.90%/17.97%/12.72%?,F價對應 PE為 28.32、24.00、21.30 倍,給予公司 2023 年行業平均 42倍 PE,首次覆蓋予以“首次覆蓋予以“買入買入”評級。
77、”評級。中科軟(603927)公司深度 22/24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表3:公司估值對比(其余公司數據來自 wind一致預期)資料來源:Wind、截至(2023/04/29)、浙商證券研究所 6 風險提示風險提示 保險保險 IT 投入不足,效果不及預期:投入不足,效果不及預期:研發投入的流通和變現高度取決于下游應用領域對于軟件服務的需求,這對企業研發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公司“相似復用”的研發理念在面對相似需求時擁有極大優勢,但同時也存在難以應對新型業務、需求的難題?!氨kU“保險+”戰略及”戰略及 AI 大模型應用不及預期:大模型應用不及預期:我國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業開放程度較高,
78、市場需求持續增長,國內外同行業企業的競爭愈發激烈。隨著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用戶對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的需求不斷增長,新技術、新產品不斷推陳出新,存在潛在競爭者參與行業競爭的可能性,如果公司“保險+”戰略及 AI 大模型應用不及預期可能面臨新進入競爭者的沖擊。中科軟(603927)公司深度 23/24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Table_ThreeForcast 表附錄:三大報表預測值表附錄:三大報表預測值 資產負債表 利潤表 (百萬元)2022 2023E 2024E 2025E (百萬元)2022 2023E 2024E 2025E 流動資產流動資產 6493 7888 9225 1
79、0684 營業收入營業收入 6705 7553 8675 9994 現金 3057 4425 5206 6272 營業成本 4741 5312 6068 6984 交易性金融資產 0 0 0 0 營業稅金及附加 34 40 46 52 應收賬項 1083 1219 1412 1591 營業費用 323 373 427 489 其它應收款 111 145 159 180 管理費用 90 100 114 132 預付賬款 552 662 811 873 研發費用 899 1013 1164 1340 存貨 537 582 690 784 財務費用(46)(53)(69)(83)其他 1153 85
80、4 947 984 資產減值損失 73(11)(2)31 非流動資產非流動資產 336 292 312 301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1)2(0)0 金額資產類 0 0 0 0 投資凈收益(0)1 1 2 長期投資 1 1 1 1 其他經營收益 47 43 44 45 固定資產 142 140 139 133 營業利潤營業利潤 637 824 973 1094 無形資產 7 5 3 0 營業外收支 6 6 6 6 在建工程 0 0 0 0 利潤總額利潤總額 642 830 979 1100 其他 186 147 170 166 所得稅 4 13 16 14 資產總計資產總計 6829 8180 9
81、538 10985 凈利潤凈利潤 639 817 963 1086 流動負債流動負債 4052 4401 4798 5161 少數股東損益 0 0 0 0 短期借款 0 0 0 0 歸屬母公司凈利潤歸屬母公司凈利潤 639 817 963 1086 應付款項 1654 1794 2070 2393 EBITDA 626 789 922 1030 預收賬款 7 2 4 6 EPS(最新攤?。?.08 1.38 1.62 1.83 其他 2391 2605 2725 2763 非流動負債非流動負債 18 30 27 25 主要財務比率 長期借款 0 0 0 0 2022 2023E 2024E 2
82、025E 其他 18 30 27 25 成長能力成長能力 負債合計負債合計 4070 4431 4825 5186 營業收入 6.74%12.66%14.85%15.20%少數股東權益 0 0 0 0 營業利潤-11.21%29.42%18.10%12.41%歸屬母公司股東權益 2759 3749 4713 5799 歸屬母公司凈利潤 10.58%27.90%17.97%12.72%負債和股東權益負債和股東權益 6829 8180 9538 10985 獲利能力獲利能力 毛利率 29.29%29.67%30.05%30.11%現金流量表 凈利率 9.52%10.81%11.11%10.87%(
83、百萬元)2022 2023E 2024E 2025E ROE 23.76%25.10%22.77%20.66%經營活動現金流經營活動現金流 281 1141 729 985 ROIC 21.20%20.22%18.83%17.19%凈利潤 639 817 963 1086 償債能力償債能力 折舊攤銷 29 14 14 15 資產負債率 59.60%54.17%50.59%47.21%財務費用(46)(53)(69)(83)凈負債比率 0.58%0.34%0.42%0.38%投資損失 0(1)(1)(2)流動比率 1.60 1.79 1.92 2.07 營運資金變動(416)406(61)32
84、速動比率 1.47 1.66 1.78 1.92 其它 75(41)(116)(63)營運能力營運能力 投資活動現金流投資活動現金流(33)9(23)(2)總資產周轉率 0.98 1.01 0.98 0.97 資本支出 2(7)(8)(4)應收賬款周轉率 6.42 6.65 6.72 6.70 長期投資 5 18(14)3 應付賬款周轉率 3.06 3.13 3.18 3.18 其他(40)(1)(1)(0)每股指標每股指標(元元)籌資活動現金流籌資活動現金流(526)218 75 83 每股收益 1.08 1.38 1.62 1.83 短期借款 0 0 0 0 每股經營現金 0.47 1.9
85、2 1.23 1.66 長期借款 0 0 0 0 每股凈資產 4.65 6.32 7.94 9.77 其他(526)218 75 83 估值比率估值比率 現金凈增加額現金凈增加額(278)1368 781 1066 P/E 36.22 28.32 24.00 21.30 P/B 8.38 6.17 4.91 3.99 EV/EBITDA 23.27 23.74 19.47 16.40 資料來源:浙商證券研究所 中科軟(603927)公司深度 24/24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股票投資評級說明股票投資評級說明 以報告日后的 6 個月內,證券相對于滬深 300指數的漲跌幅為標準,定義如
86、下:1.買 入:相對于滬深 300 指數表現20以上;2.增 持:相對于滬深 300 指數表現1020;3.中 性:相對于滬深 300 指數表現1010之間波動;4.減 持:相對于滬深 300 指數表現10以下。行業的投資評級:行業的投資評級:以報告日后的 6 個月內,行業指數相對于滬深 300 指數的漲跌幅為標準,定義如下:1.看 好:行業指數相對于滬深 300指數表現10%以上;2.中 性:行業指數相對于滬深 300指數表現10%10%以上;3.看 淡:行業指數相對于滬深 300指數表現10%以下。我們在此提醒您,不同證券研究機構采用不同的評級術語及評級標準。我們采用的是相對評級體系,表示
87、投資的相對比重。建議:投資者買入或者賣出證券的決定取決于個人的實際情況,比如當前的持倉結構以及其他需要考慮的因素。投資者不應僅僅依靠投資評級來推斷結論。法律聲明及風險提示法律聲明及風險提示 本報告由浙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已具備中國證監會批復的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經營許可證編號為:Z39833000)制作。本報告中的信息均來源于我們認為可靠的已公開資料,但浙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關聯機構(以下統稱“本公司”)對這些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也不保證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議不發生任何變更。本公司沒有將變更的信息和建議向報告所有接收者進行更新的義務。本報告僅供本公司的客戶作參考之用。本公
88、司不會因接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本公司的當然客戶。本報告僅反映報告作者的出具日的觀點和判斷,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投資者應當對本報告中的信息和意見進行獨立評估,并應同時考量各自的投資目的、財務狀況和特定需求。對依據或者使用本報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或其關聯人員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本公司的交易人員以及其他專業人士可能會依據不同假設和標準、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頭或書面發表與本報告意見及建議不一致的市場評論和/或交易觀點。本公司沒有將此意見及建議向報告所有接收者進行更新的義務。本公司的資產管理公司、自營部門以及其他投資業務部門可能獨立做出與
89、本報告中的意見或建議不一致的投資決策。本報告版權均歸本公司所有,未經本公司事先書面授權,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復制、發布、傳播本報告的全部或部分內容。經授權刊載、轉發本報告或者摘要的,應當注明本報告發布人和發布日期,并提示使用本報告的風險。未經授權或未按要求刊載、轉發本報告的,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本公司將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浙商證券研究所浙商證券研究所 上??偛康刂罚簵罡吣下?729 號陸家嘴世紀金融廣場 1 號樓 25 層 北京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北大街 8 號富華大廈 E 座 4 層 深圳地址: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廣電金融中心 33 層 上??偛苦]政編碼:200127 上??偛侩娫挘?8621)80108518 上??偛總髡妫?8621)80106010